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托洛茨基主义

指数 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Троцкизм;Trotskyism)是馬克思主義、列宁主义的一個流派,其名稱來自其最早的理論建立者、十月革命实际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第四国际精神领袖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

140 关系: 动物庄园十月社十月革命反资本主义者古巴叙利亚内战各国托洛茨基主义组织列表墨西哥多黨制大肃托官僚制尼加拉瓜岑建勳工人左翼联盟工人左翼阵线工人党 (突尼斯)工人党 (阿尔及利亚)工人国际委员会巴黎不断革命论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严灵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舰事件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国大陆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同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中国革命共产党中阿决裂布尔什维克一边倒乔治·奥威尔康德拉捷夫长波人民日报争取实现革命目标人民阵线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彭述之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俄國革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土耳其刘平梅...刘仁静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列宁列宁主义兰卡平等社会党共产主义先驱社剪刀差团结名单-红绿联盟团结-人民先于利润国际社会主义前进国际社会主义倾向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四·一二事件四人帮四五行動王凡西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人党 (丹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行动社會民主主義社會民主連線第三国际第四国际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精英主义约瑟普·布罗兹·铁托菲德尔·卡斯特罗菲律宾共产党革命革命工人党-棉兰老革命共产主义联盟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西班牙西班牙内战香港马克思主义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變形蟲資產階級霍查主义霍查派郑超麟阿道夫·希特勒阿根廷蘇聯五年計劃资本主义開放政策葡萄牙共產黨自由叙利亚军苏联苏联红军苏联解体英国老布尔什维克陈独秀探路者倾向林彪反党集团恩維爾·霍查格林纳达梁國雄梁耀忠棉兰老岛極權主義欧洲共产主义歐亞大陸毛主义者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法国法西斯主义激进左翼联盟挪威朱其华战斗社我们能斯大林斯大林主义斯里蘭卡新反资本主义党新思维 (苏联)施永青无产者社无政府主义托洛茨基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列表性革命 扩展索引 (90 更多) »

动物庄园

《动物庄园》(Animal Farm),也译作《動物農場》、《動物--》、《一脸猪相》,英国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編寫用以反对斯大林的小說Davison 2000。1945年首次岀版英文版,目前有多个中文译本。 据乔治·奥威尔所说,这本书反映了苏联从十月革命到斯大林时期的历史事件。奥威尔是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但他对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持批判态度。奥威尔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斯大林主义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批判。他认为,苏联已是惨无人道的独裁统治,而这种统治手段建立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大清洗上。 乔治·奥威尔于1943年11月至1944年2月间创作本书,当时英国同苏联是战时盟友,而英国的百姓和知识分子都对斯大林评价很高,这一现象让奥威尔十分厌恶。本书的手稿,起初被许多英美出版商拒绝出版。但本书问世以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部分是因為原来同英国是战时盟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开始了冷战。 《时代杂志》将本书评选为1923-2005年100佳英文小说。.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动物庄园 · 查看更多 »

十月社

十月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 该组织成立于1930年1月1日,由刘仁静牵头组织。该组织的创始成员中有一些来自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 1931年5月1日-3日,十月社与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无产者社、战斗社等4个托派组织在上海召开了统一大会,合并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出任总书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十月社 · 查看更多 »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十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反资本主义者

反资本主义者(Anticapitalistas;加泰罗尼亚语:Anticapitalistes;巴斯克语:Antikapitalistak)是第四国际西班牙支部。 该组织成立于1995年,当时取名为替代空间。2008年11月,该组织改名为反资本主义左翼。2014年,该组织发起了一场名为“愤怒者运动”的反紧缩政治运动,不久导致了新兴左翼政党“我们能”的成立。2015年1月,该组织决定更名为“反资本主义者”,并加入“我们能”党,成为其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一些成员反对这一决定,另行建立革命反资本主义左翼。 该组织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葛兰西主义、共和主义、参与民主制。该组织的政治立场是左翼。该组织曾派代表出席欧洲反资本主义左翼的会议。 Category:西班牙政党 Category:托洛茨基主义政党 Category:1995年西班牙建立 Category:我們能 (西班牙政黨).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反资本主义者 · 查看更多 »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古巴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敘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内的戰爭罪行。 叙利亚反对派的代表性政治组织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和叙利亚临时政府,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武装组织为自由叙利亚军。阿拉伯聯盟和海湾组织以及57国伊斯兰世界组织相继开除阿萨德政权成员资格,并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教色彩強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兰国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敘利亞崛起。據2013年12月報道,相信有多達1,000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敘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敘利亞政府,讓敘利亞內戰成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后更演变为美俄直接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展开空袭。美国方面则于2014年9月宣布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并多次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但事后以误炸或直接否认来搪塞。2017年4月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和2018年4月14日美国等国家则直接宣布并攻击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叙利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各国托洛茨基主义组织列表

这是一个各国托洛茨基主义组织列表,列出了目前世界各国所有自称奉行托洛茨基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和组织(包括在其它政党内部活动、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党内派别,但不包括政党联盟和附属青年组织)。.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各国托洛茨基主义组织列表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多黨制

多黨制是一種政黨體系,由多於兩個政黨控制政府,有別於一黨專政及兩黨制。 多党制又细分为温和多党制和粉碎多党制。 溫和多黨制政黨體系由三個以上總數有限的、有實力取得國會議席的政黨組成,沒有任何兩個政黨能長期掌握政府組織權,其政府必為聯合政府,由多個政黨組成穩定的執政聯盟。但由於具有規模的政黨相當固定,故聯盟模式也相對穩定。這些國家奉行比例代表制,代表性案例是以色列、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丹麥等。 在這些國家,幾個意識形態相近的大型政黨在選舉前會組成聯盟,一旦勝選將會聯合執政。 粉碎多黨制由三個以上、數量不固定且政黨存在不穩定的多個政黨組成,黨派聯盟模式較無章法可循,政治情勢常常陷入混亂。相當多實行競爭性政黨制的發展中國家出現粉碎多黨制的特徵,局勢動亂往往以軍事政權或威權體制告終。 不少奉行比例代表制的歐洲及拉丁美洲國家都是典型粉碎多黨制國家或地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多黨制 · 查看更多 »

大肃托

大肃托是1952年至1953年间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场针对托洛茨基主义者(托派)的政治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不放心,担心毛是“中国的铁托”,是“人造黄油”,而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不但宣布“一边倒”,而且于1952年12月22日发动“大肃托”,以此寻求斯大林的认可和支持。 1952年12月22日至1953年1月8日,全中国大陆統一行動大逮捕托派,将其「一网打尽」,所有托派成員,久已退出托派的人、同情者、青年團員,以及在1950年回大陆的人,全部被捕,共计500多人(一说1000多人)。一部分年轻的團員及同情者教育釋放,被判刑的分别处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黄鉴铜、郑超麟、尹宽和喻硕遗等四个著名托派分子以“罪恶太大,实在无法量刑”而没有作出法院裁决,一直被关押在监狱,成了实际上的无期徒刑。但毛泽东也指示“一个不杀”。 1956年,一些托派由于获得減刑,得以出狱。 1972年,毛泽东指示释放所有在押的托派。但那时全国正处于混乱之中,毛泽东的最高指示并没有得到立即执行。1975年,中共中央提议释放全部在押的国民党罪犯,这些反国民党的托派才搭上车,一起获得释放。郑超麟等少数知名托派在获释后被安排进入政协或文史馆工作,其他多数获释托派在政治上、生活上依然困难重重。.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大肃托 · 查看更多 »

官僚制

官僚制(bureaucracy)或“科层制”是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基本职能是执行决策者的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大规模正式组织的兴起被称作科层化。 自官僚制这个词语被创造以来就被赋予负面的含义,被批评低效、复杂、死板。去人性化的官僚制成为卡夫卡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他的小说《审判》和《城堡》的中心内容。去除不必要的官僚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关键概念,也是热门的的政治议题。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强调科层制在现代生活中的必要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科层制是组织人类活动效率最高、最理性的方法,系统性的流程和高度组织化的等级制度,对维持秩序、获取最高效率和防止腐败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韦伯也将无穷无尽的科层制视为个人自由的威胁,会使人类陷入理性的牢笼之中。.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官僚制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共和国(República de Nicaragua),通稱尼加拉瓜,是位於中美洲的一個國家,為中美地峡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洪都拉斯,南邊是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面太平洋。尼加拉瓜國土可分為三個主要地理區,分別為太平洋低地區、較為濕涼的中部高地區以及加勒比海低地區。尼加拉瓜近太平洋地區有中美洲最大的2個淡水湖-馬那瓜湖及尼加拉瓜湖。尼加拉瓜首都是马那瓜。溫暖的熱帶氣候、生物多樣性及活火山等為尼加拉瓜主要的旅遊景點。.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尼加拉瓜 · 查看更多 »

岑建勳

岑建勳(John Shum;)出生於广东恩平,后定居香港。是香港聞名的社会活动家、主持人、跨媒体人、记者、电影導演、监制、编剧、策划、投资人和演員,被誉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电影工作者、製片家、电影发行商,同時,也是香港著名的时事评论员。 岑建勳曾任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副會長和秘書長,統籌策劃過多個大型活動,動員過兩岸三地過千演藝界、社會各界的名人明星參與,包括:1989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1991年為華東水災募捐的《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以及忘我大電影《豪門夜宴》、2003年全民抗擊SARS非典型肺炎的《1:99電影行動》、2008年救助四川地震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大匯演、2009年捐助台灣八八水災的《88水災關愛行動》大匯演、2010年為青海玉樹地震災民籌款的《演藝界情系玉樹關愛行動》大匯演等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岑建勳 · 查看更多 »

工人左翼联盟

工人左翼联盟(رابطة العمال اليسارية;Ligue de la gauche ouvrière)是突尼斯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该党的领导人是Jalel Ben Brik Zoghlami。该党是争取实现革命目标人民阵线的成员。该党与法国的新反资本主义党保持联系。.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工人左翼联盟 · 查看更多 »

工人左翼阵线

工人左翼阵线(Frente de Izquierda y de los Trabajadores,缩写为FIT)是阿根廷的一个政党联盟,成立于2011年4月14日。该联盟的意识形态是托洛茨基主义。该联盟的政治立场为极左翼。该联盟由工人党、社会主义工人党、社会主义左翼三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组成。目前该联盟在阿根廷国家众议院拥有3个席位。 Category:阿根廷政黨 Category:托洛茨基主义政党 Category:政黨聯盟.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工人左翼阵线 · 查看更多 »

工人党 (突尼斯)

工人黨(突尼斯阿拉伯语:حزب العمال;法语:Parti des travailleurs),前称突尼斯工人共產黨,是突尼斯的一个霍查主义政党。该党的总书记是哈马·哈马米。在2011年突尼斯革命之前,该党一直处于非法状态。在革命中,该党和另一个曾被禁的政党被邀请加入民族团结政府,以维持已存的政府架构。 但最终工人共产党和其他反对派拒绝加入,以促使革命缔造一个尽量与旧政权无关系的政府。 突尼斯工人共产党成立于1986年1月3日,下属青年组织突尼斯共产主义青年联盟(Union de la jeunesse communiste de Tunisie,缩写为UJCT)。据国际特赦组织称,1998年,学生游行后有四名该党的学生党员受到审判并被判处四年徒刑。 参与了反对本·阿里政权的革命后,该党于2011年7月22—24日召开了合法化以来的首次代表大会,有近2000人参加。在大会讨论中,有人提出去除党的名称中的“共产主义”。最终,该党发言人阿比德·贾巴尔·布多里(Abed Jabbar Bdouri)宣布该党决定“鉴于目前繁忙的选举事宜,暂不对党的名称进行任何修改”。 在2011年的制宪议会选举中,工人共产党的候选人以“革命替代”(البديل الثوري)的口号参选,并分别在斯法克斯、凯鲁万以及锡勒亚奈三地各赢得一席。http://themoornextdoor.wordpress.com/2011/11/02/studies-vii-the-pcot-and-electoral-performance/ Retrieved 2011-11-03 对于这样的结果,该党党员谢里夫·库莱伊夫(Chrif Khraief)表示,由于它并没有反映出工人共产党的影响力,因此党对此是不满意的。 工人共产党在选后还发表声明,谴责了选举中的暗箱操作和舞弊行为。 2012年7月,鉴于保守的政治环境,该党将党名“突尼斯工人共产党”改为“工人党”。 该党是奉行霍查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政党组织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的成员。.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工人党 (突尼斯) · 查看更多 »

工人党 (阿尔及利亚)

工人党(Parti des Travailleurs;حزب العمال,罗马化:Hizb al-Ummal;柏柏尔语:Akabar Ixeddamen)是阿尔及利亚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90年。该党是法国托洛茨基主义理论家皮埃尔·朗贝尔指导建立的争取工人国际国际联络委员会的成员。目前,该党在阿尔及利亚议会占有11个席位。.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工人党 (阿尔及利亚) · 查看更多 »

工人国际委员会

工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简称工国委(CWI),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和组织的国际联盟。它在各大洲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支部。它成立于1974年4月21日。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协商组织是世界大会,执行组织是国际执行委员会,行政组织是国际书记处。 工人国际委员会最主要的支部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支部社会党,爱尔兰的社会党则是工国委中唯一进入本国议会的支部。.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工人国际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不断革命论

不断革命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革命论早在马克思的时代就已经出现,后来托洛茨基对不断革命论加以完善。《马克思主义文库》.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不断革命论 · 查看更多 »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個國家夺取其他國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國主義一詞帶貶意。帝國主義一般是視為負面的,因為在被佔領的國家中,大多數人受到剝削,只有極少數的人從中得利。 帝国主义是「一個國家的政策,藉由殖民、軍事或其他手段擴張其國力及其影響力」Oxford Dictionaries: (5th ed.). Wiley-Blackwell.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帝国主义国家

#重定向 帝国主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 · 查看更多 »

严灵峰

严灵峰(),祖籍福建福州,生于福建连江黄岐。中共早期党员,中国著名托派,军统特务,现代著名学者。.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严灵峰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山舰事件

中山艦事件又稱「三二〇事件」、三月二十日廣州定亂,發生於民國15年(1926年)3月18日。現存史料顯示該事件為偶發性事件,純粹軍隊調度出問題,但事實上有多個版本,原因乃有待考察。.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山舰事件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

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又称我们的话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 该组织起源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间的权力斗争。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上,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分歧表现在:斯大林主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并在遭受国民党右派进攻时,要求中共妥协退让;而托洛茨基则“坚决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中山舰事件后,托洛茨基还主张中共退出国共统一战线,独立发展。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无法解释他促成的国共统一战线的优越性,又不敢承担指导方针失误的责任,从而导致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内部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部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权力斗争最后以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驱逐出苏联而告终,那些拥护和追随托洛茨基的中国留学生也都被开除党籍和团籍,并于1927年底被遣送回中国。被遣送回国的人包括:前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梁干乔、前共青团香港市委书记区芳、前中共中央机要秘书史唐、前中共北方区委机关报《政治生活》发行人宋逢春。他们被遣送回国后,大都继续留在党内,并被安排了工作。同时,他们开始秘密酝酿成立托派组织。 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托派分子终于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托派组织,名称为“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选举产生了中央机构——“全国总干事会”,由史唐任总干事长,陆一渊任宣传部长,张特任组织部长,其他人分别负责华南、华北、江浙等区,并在武汉、香港、广州、北京、哈尔滨等地建立了支部。1929年4月,为了宣传托洛茨基的思想主张,“全国总干事会”创办了一个机关刊物《我们的话》,因此该组织也被称为“我们的话派”。这样一来,中共党内就有了第一个托派组织,标志着托派在中国的形成。 1931年5月1日-3日,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与无产者社、十月社、战斗社等4个托派组织在上海召开了统一大会,合并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出任总书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简称上海市政协,成立于1955年5月12日。其前身为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 1931年5月1日-3日,在托洛茨基及国际左翼反对派催促下,无产者社、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十月社和战斗社等4个中国托派组织在上海召开统一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为总书记。由于内部人员告密,该组织成立不久便遭到中国国民党当局的严重破坏,陈独秀也被国民党特务捕获。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1942年,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分裂成以彭述之为首的多数派和以王凡西、郑超麟为首的少数派“国际主义派”。 1947年,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台湾支部,成员共9人。1948年上半年,台湾支部三名主要成员遭台湾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判处徒刑。 1948年9月,以彭述之为首的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多数派将其组织改组为“中国革命共产党”,产生了以彭述之为书记的中央机构,党员350人,不久彭述之等人避居香港,该党机关也随之迁移。1949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少数派也将其组织改组为“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选举王凡西为书记,郑超麟等为中央委员,党员100余人,不久该党也将机关迁往香港。.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重定向 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

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 1942年,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分裂成以彭述之为首的多数派和以王凡西、郑超麟为首的少数派“国际主义派”。 1949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少数派将其组织改组为“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选举王凡西为书记,郑超麟等为中央委员,党员100余人。不久,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将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往香港。郑超麟及一些党员决定留在大陆,王凡西等人则前往香港。 1952年12月22日,留在大陆的郑超麟在“大肃托”中被捕入狱。 1977年10月15日,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与中国革命共产党统一派、复醒社、原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合并为新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革命共产党

中国革命共产党,简称中革共,又称十月评论社,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为第四国际中国支部,目前该党的活动范围仅局限于香港。.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国革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阿决裂

中阿决裂,又称中阿分裂,是指1972年-1978年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逐渐恶化有关的一系列事件。.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中阿决裂 · 查看更多 »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旧译布尔塞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人物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应该建立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党内另一派的质疑和反对。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什维克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以暴力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俄语当中的意思是多数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少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布尔什维克 · 查看更多 »

一边倒

一边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政策,這並非單單與苏联建立盟友關係,而是意指坚定地支持共產國家陣營一边,反对帝国主义和以美國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陣營;視资本主义陣營為敵人,並聯合共產陣營對抗他們。此政策奠定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格局,日後社會主義體制的選用、蘇援打下兩彈一星基礎、引發韓戰的膠著等,對中國乃至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過也因為中蘇兩國之間利益的對抗與特殊性,關係沒多久就迅速破裂。.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一边倒 · 查看更多 »

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為奥威尔的传世作品。當中,奥威尔以锐目观察,批判假社会主义之名、行极权主义之实的斯大林主义;以辛辣的笔触讽刺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者;而小说中对极权主义政权的预言在之后的五十年中也不断地与历史相印证,所以两部作品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新话”、“双重思想”等词汇,皆已收入英语词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威尔主义”、“奥威尔式的”等新詞,甚至成为日常通用語汇,可见奥威尔和其作品在英语国家的巨大影响。 由于历史上东西方的对峙,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经常被视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简体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为“内部读物”,只允许特定人群购买阅读。.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乔治·奥威尔 · 查看更多 »

康德拉捷夫长波

#重定向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康德拉捷夫长波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争取实现革命目标人民阵线

争取实现革命目标人民阵线(突尼斯阿拉伯语:الجبهة الشعبية لتحقيق أهداف الثورة;法语:Front populaire pour la réalisation des objectifs de la révolution),简称人民阵线(الجبهة الشعبية;Front populaire),是突尼斯的一个左翼政党联盟,成立于2012年10月7日。在2014年突尼斯议会选举中位列第四,15名候选人当选议员;在总统选举中位列第三。该联盟由霍查主义政党工人党领导,成员包括多个左翼政党和组织。.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争取实现革命目标人民阵线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前西班牙国家元首、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长枪党党魁。 佛朗哥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军人世家,青少年时代即在军中。1936年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1939年1月26日成功占领巴塞罗那統一全國,并成立独裁政权,以法西斯主义统治西班牙。在二战中佛朗哥政权实行亲德、義的政策以换取相对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名义上保持中立,并象征性的派出“蓝色师团”协助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被各国孤立,但和美国保持亲密的盟友关系。1947年佛朗哥自任摄政王。在二战之后西班牙迅速成长为工业化的中等发达国家。1975年逝世后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实行民主改革,西班牙结束独裁统治。 佛朗哥统治期间,以灵活的外交方式,赢得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并且在二战之后使国家能够迅速发展,实现经济飞跃。但是他也以其法西斯式的獨裁统治,严酷打击异己特別是親共产主义或社會主義人士,严重阻碍西班牙的民主化而遭到后人诟病。.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 查看更多 »

彭述之

彭述之,又名张次南,中国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转角丘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托派领袖之一,曾任第四国际中国支部书记、中国革命共产党书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彭述之 · 查看更多 »

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运动中,修正主义被用来指代各种各样的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显著修正的理论。.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俄國革命

俄国革命包括俄罗斯以下的历史事件:.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俄國革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简称俄共(КПРФ),是俄罗斯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一般被认为是苏联共产党的主要政治遗产继承者。 目前,该党是俄羅斯最大的在野黨,并在奥廖尔州、伊尔库茨克州和俄罗斯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执政。.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刘平梅

刘平梅,192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2007年11月8日病逝。中国托洛茨基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成员。.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刘平梅 · 查看更多 »

刘仁静

刘仁静,又名刘养初、刘亦宇,湖北应城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之一,著名托洛茨基主义者。.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刘仁静 · 查看更多 »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本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Бронштейн),是布尔什维克主要领导人、十月革命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和第四国际精神领袖,是一名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和作家。 托洛茨基原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之间摇摆不定。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他最终决定加入布爾什維克,并成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苏俄建國之初,他擔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後任苏俄軍事和海軍事務人民委员,建立了苏联红军,並出任總司令。他帶領布爾什維克赢得了俄國內戰(1918年-1923年),並成為这一勝利的精神象徵。列宁死后他被排挤出苏共领导核心,后流亡海外,1940年被斯大林派人刺杀于墨西哥。 他提出的政治理论被称为托洛茨基主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查看更多 »

列宁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列宁 · 查看更多 »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Ленинизм;Leninism)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是列宁在20世纪初形成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认为列宁主义是在俄国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和补充。 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列宁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先锋队理论」和帝国主义论,罗莎·卢森堡认为列宁受到了布朗基主义的影响。除此之外,列宁把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当成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并且认为即使是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转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如何取得政权”和“无产阶级政权如何治理国家”两个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致力于走合法議會斗争路線,在取得政权之后可以保留民主制度。而列宁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寻求合法斗争的努力必然使其修正主义化,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权之后,不应当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应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即使一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不存在,仍然有必要采取专政的方式保卫无产阶级政权。 斯大林篡夺苏联国家政权后,把列宁本人的思想进一步扭曲和扩大化,从而建立了极权主义体制。不少反對者认为,列宁主义体现了暴力、集权、不尊重人权,给人类带来灾难,值得人们进行深刻反省。但是,一些自称为经典列宁主义者和托洛茨基主义者的人则认为,列宁本人的思想实际上更倾向于实行社会主义多党制和工人民主,这与斯大林主义的一党专政和高度集权有本质区别。.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列宁主义 · 查看更多 »

兰卡平等社会党

兰卡平等社会党(ලංකා සම සමාජ පක්ෂය;லங்கா சமசமாஜக் கட்சி)是斯里兰卡的一个左翼政党。该党成立于1935年12月18日。该党的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该党是统一人民自由联盟和社会主义联盟的成员。该党原为第四国际成员,后因参加斯里兰卡自由党政府而被开除。.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兰卡平等社会党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先驱社

先驱社(Pioneer Group)是香港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先驱社 · 查看更多 »

剪刀差

#重定向 价格剪刀差.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剪刀差 · 查看更多 »

团结名单-红绿联盟

团结名单-红绿联盟(丹麦语:Enhedslisten – De Rød-Grønne),常简称为团结名单或红绿联盟,是丹麥的一个社會主義政黨。.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团结名单-红绿联盟 · 查看更多 »

团结-人民先于利润

团结-人民先于利润(Solidarity–People Before Profit)是爱尔兰的一个选举联盟。该联盟成立于2015年9月17日,由反紧缩联盟和人民先于利润组成,当时取名为反紧缩联盟-人民先于利润。2017年3月10日反紧缩联盟改名为“团结”后,该联盟也相应改用现名。该联盟的意识形态是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激进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反资本主义、生态社会主义。该联盟的政治立场是极左翼。该联盟实行集体领导。 Category:选举联盟 Category:爱尔兰政党.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团结-人民先于利润 · 查看更多 »

国际社会主义前进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是台湾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是工人国际委员会的台湾支部。该组织形成于2010年,初名台湾社会主义者同盟,后改名为工人国际委员会台湾,2016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後改用现名。该组织自称是目前台灣唯一公開主张反資本主義和革命社會主義的政治組織,官方刊物為《社會主義者雜誌》。.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国际社会主义前进 · 查看更多 »

国际社会主义倾向

国际社会主义倾向(International Socialist Tendency,缩写为IST)是一个非正统的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 该组织起源于1950年代克里夫领导的英国社会主义评论团体(该团体先后被英国托派组织“俱乐部”和第四国际开除)。 它以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已故领导人托尼·克里夫的思想为指导,在27个国家拥有分支(最重要的分支是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它在欧洲有较强的存在感,特别是在英国。 该组织的政治路线和许多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类似。但在对于苏联的评价上,该组织和其它托派组织有一些不同。该组织根据他们的“永久战时经济”理论和“被扭曲的不断革命”理论得出结论:苏联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国家,而不是“畸形工人国家”。 该组织认为历史上出现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与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描述截然相反,它们的实质是“斯大林主义”。 和许多国际组织不一样,该组织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且只做出过一次公共决定,那就是开除美国的国际社会主义组织。.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国际社会主义倾向 · 查看更多 »

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

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缩写为IMT)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国际组织。1992年,被工人国际委员会开除的泰德·格兰特及其追随者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委员会。2006年,该组织改用现名。 该组织在世界上超过30个国家开展活动。 该组织坚持“”战略,其成员通常会加入所在国的主要左翼政党。该组织现在的主要领导人是阿兰·伍兹。该组织最重要的支部是英国的社会主义呼吁。.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 · 查看更多 »

四·一二事件

#重定向 四一二事件.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四·一二事件 · 查看更多 »

四人帮

四人幫为中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6年)形成的一個政治集團的名稱,形成於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其成員按“粉碎四人幫”時中共中央公布的顺序依次为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江青为毛泽东妻子,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均由毛泽东从上海提拔到中共中央并委以重任,四人在后期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0年“四人帮”被公审的时候,“四人帮”被正式命名为“江青反革命集团”。.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四人帮 · 查看更多 »

四五行動

四五行動(April Fifth Action)是香港的一个社會主義政治組織及民間壓力團體。.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四五行動 · 查看更多 »

王凡西

王凡西(),本名王文元,笔名双山,後輩多称为 “根叔”,中国浙江省海宁硖石人,中国托派领袖之一,曾任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书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王凡西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工人党 (丹麦)

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isk Arbejderparti)是丹麦的一个政党,成立于1980年。该党的意识形态为托洛茨基主义。该党于1989年参与创建了团结名单-红绿联盟。该党是第四国际丹麦支部。 Category:丹麦政党 Category:托洛茨基主义政党.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社会主义工人党 (丹麦)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在该国所推行的经济体制的官方術語,主要形成于邓小平时代,并于江泽民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执政时期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行动

會主義行動(Socialist Action),簡稱社义行动(SA),是香港的一個托洛茨基主义組織,是工人國際委員會香港支部。该組織自稱採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分析,致力于在政治上重新武裝工人階級、組織工人階級,為社會主義世界而奮鬥。该组织反對由资本家支配的中國共產黨獨裁體制,並稱其將中國變為「世界血汗工廠」,貧富懸殊為世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该组织主張為中國工人建立具戰鬥性的獨立工會,以反對資本剝削及專制統治。该组织与梁国雄领导的四五行动关系密切,梁国雄也被认为是该组织的实际领导人。.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社会主义行动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主義

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是一種支持通過在自由民主體制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通過經濟干預和社會干預的手段促進社會正義的意識形態。社會民主主義支持代議制和參與民主。社會民主主義主張進行,通過調控手段使經濟發展符合大眾。建設福利國家亦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目標之一。社會民主主義希望使資本主義社會能更加民主、公正、團結。20世紀後半段,西歐和北歐國家,尤其是實行北歐模式的北歐國家,都深受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 社會民主主義起源於一種在已有政治框架下,通過和平方式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而不是如革命社會主義那樣通過革命實現)的意識形態。二戰結束後,西歐的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均表示不接受當時蘇聯斯大林主義的政治經濟體制。一些黨派稱目標是採用與蘇聯不同的方法過渡到社會主義,而一些黨派則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體系。在這一時期,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執政時通常會採用混合經濟體制,在經濟主體爲私有制的前提下,將部分產業置於國家的控制下。這種經濟體制與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有些類似。同時,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提出國家干預和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這樣的經濟體制已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有本質上的不同。這些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已拋棄早期社會民主主義轉變資本主義體制(比如要素市場、私有制,以及僱傭勞動)的目標。 今日,社會民主主義主要的議題包括消除社會不平等、貧困,以及特權階級對他人的壓迫。同時,社會民主主義者還主張建立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兒童保育、義務教育、、等體系。社會民主主義亦與工人運動和工會有緊密聯繫。社會民主主義者支持工人的談判權,希望能將政治上的民主決策權延伸到經濟中,促進僱工及其他經濟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決策。 「第三条道路」吸收了社會民主主義中關於社會福利的部分主張,並將之與右派經濟體系融合。.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社會民主主義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蘇聯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第三国际 · 查看更多 »

第四国际

四国际(Fourth International,缩写为FI;Quatrième Internationale;Cuarta Internacional),正式名称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World Party of Socialist Revolution),是由流亡海外的苏联领导人之一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创建的国际性联合组织。该组织创建于1938年9月,与斯大林所控制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相抗衡。在1940年托洛茨基遇刺身亡后,第四国际不断分裂,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1953年的分裂。 第四国际的前身是1929年托洛茨基等人组织的国际左翼反对派,在政治上宣称继承共产国际前四次大会的政纲和决议(共产国际前三次大会的宣言乃至共产国际前身齐美尔瓦尔德国际的宣言的主要执笔人正是托洛茨基)。 目前,第四国际仍然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第四国际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苏联红军总参谋长(1925年11月13日-1928年5月5日)、苏联元帅。在1937年的图哈切夫斯基案件中,他指控参与“反苏阴谋”被秘密逮捕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精英主义

菁英主義(Elitism)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来理解和阐释政治与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的一种理论,認為應該由少數具備知識、財富與地位的社會菁英,來進行政治決策,主導社會走向。其同義詞為寡頭政治,其反義詞為民粹主義。.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精英主义 · 查看更多 »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爾字母:Јосип Броз Тито,拉丁字母:Josip Broz Tito;),本名约瑟普·布罗兹,南斯拉夫革命家、政治家,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主席团主席,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执政35年的总统、总理,南斯拉夫元帅。尽管执政时期被人批评为威权统治,但他的个人形象通常被视为南斯拉夫联邦内各民族统一的象征。他还是不結盟運動發起人之一,与印度總理尼赫鲁、埃及總統纳赛尔共事。.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 查看更多 »

菲德尔·卡斯特罗

菲德爾·亞歷杭德羅·卡斯特羅·魯斯(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古巴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古巴革命领袖,古巴共產黨、社会主义古巴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曾任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古巴部长会议主席。2005年6月卡斯楚因病住院,由其弟、长期以来的副手、時任第一副主席的劳尔·卡斯特罗暫代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劳尔·卡斯特罗于2008年正式出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职务。 卡斯特罗于2008年2月19日公开表示不会再寻求担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但事實上他早於兩年前已把權力移交予勞爾。 卡斯特罗在2011年公开文章称五年前已经辞去所有职务,即2006年已交出權力。 2011年4月16至19日在哈瓦那国际会议宫举行的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古共新的领导机构,劳尔·卡斯特罗正式当选为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何塞·马查多为第二书记。 由此卡斯特罗正式引退。古巴时间2016年11月25日22:29(东八区11月26日11:29),卡斯特羅逝世,终年90歲。他的政治思想被称为卡斯特罗主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菲德尔·卡斯特罗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共产党

菲律宾共产党(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简称菲共(CPP),是菲律宾的一个非法的共产主义政党,由何塞·马利亚·西松建立于1968年12月26日。它被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认定为恐怖主义集团。 1960年代后期开始,它发起了针对菲律宾政权的游击战。它至今仍然是一个地下政治组织,以秘密方式运作。它旨在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菲律宾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领导着新人民军和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菲律宾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革命

革命,指權力或組織結構的根本性改變,這些改變是在相對短暫的時間中發生。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進行之重大變革。 人們改造自然的重大變革,有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等;人們改造社會之重大變革,即社會革命。一般而言,是指由下而上對當前制度進行根本上的變革。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係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係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裡,社會革命是階級鬥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 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 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Jack Goldstone, "Theories of Revoluti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World Politics 32, 1980:425-53John Foran, "Theories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Toward a Fourth Gener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11, 1993:1-20Clifton B. Kroeber, Theory and History of Revolutio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7.1, 1996: 21-40 而在許多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政治學和歷史學方面,社會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受同等程度的研究。.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革命 · 查看更多 »

革命工人党-棉兰老

革命工人党-棉兰老(菲律宾语:Rebolusyonaryong Partido ng Manggagawa – Mindanao)是菲律宾的一个非法的托洛茨基主义政党。该党的前身是拥有一支反政府武装的非法政党菲律宾革命工人党的棉兰老岛分支。2001年,菲律宾革命工人党与菲律宾政府进行停火谈判。在这一问题上,菲律宾革命工人党的棉兰老岛分支与全国领导层持不同看法,因而脱党,另行成立革命工人党-棉兰老。2003年,该党加入第四国际,成为第四国际的菲律宾支部。2005年,该党与菲律宾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次年,双方又签订了一份停火协议。目前,该党在棉兰老岛拥有一块控制区,还掌握着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革命人民军”。.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革命工人党-棉兰老 · 查看更多 »

革命共产主义联盟

#重定向 革命共產主義聯盟.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革命共产主义联盟 · 查看更多 »

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

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Revolutionary Marxist League),简称革马盟,是香港的一个已不存在的托洛茨基主义政党。该党的知名成员有、梁国雄、梁耀忠、岑建勳、刘山青等人。 1977年10月15日,中国革命共产党统一派(即中国革命共产党少數派)、复醒社、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和原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合并为新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由吴仲贤、叶宁、陈平、陈肆、李炳等人组成的临时常务委员会领导。1978年9月,中国革命共产党的下属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社”脱离中革共,與革马盟的下属青年组织“进步学生”合併,合并后的组织仍取名为“社會主義青年社”,并接受革马盟领导。1979年,第四國際第八次世界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吸收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加入,与中国革命共产党同为第四国际中国支部。1980年,该党内部的“列宁主义派”脱党,另行组建新苗社。 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在1978年“四方統一”後,建立了一个「中國組」,在中国大陆开展工作。吳仲賢於1981年3月11日前往大陸,被大陸警方拘捕。吳仲賢向大陆警方交代了情况,得以释放,由此被第四国际和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开除出党。不久,劉山青到廣州开展工作,也被捕,还被判處十年徒刑。 吳仲賢事件發生後,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人心渙散,退出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的人日漸增多,活動亦日趨沉寂。1991年,该党的组织無聲無息地瓦解了,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不復存在。 该党的部分成员及支持者于1988年成立了四五行动。.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戰(Guerra Civil Española;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西班牙共和军和人民阵线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核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西班牙長槍黨等右翼团体;人民陣線得到蘇聯與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及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衝突和共產主义與反共產主义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西班牙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與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另外,這場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的大規模轟炸,國際間對此戰爭也十分注目,小說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國記者乔治·奥威尔、戰地攝影記者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對西班牙內戰做了詳細的報導和研究。西班牙內戰也以交戰雙方虐殺戰俘聞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殺害。1939年4月,西班牙國民軍獲得勝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滅亡,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獨裁統治,進入佛朗哥统治时期,波旁王朝復辟(惟王位懸空),佛朗哥擔任攝政直至去世。.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西班牙内战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

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英语:James Patrick Cannon;1890年2月11日-1974年8月21日),美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托洛茨基主义运动领袖。他曾参与创建美国共产党、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以及第四国际。.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 · 查看更多 »

變形蟲

變形蟲,拉丁文为Amoeba,中文音译为阿米巴,所以也叫做阿米巴原虫、阿米巴變形蟲或阿米巴虫或稱食腦蟲(透過感染鼻腔而進入腦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九成)。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僅由一個細胞構成,可以根据需要改變體形,因而得名变形虫。变形虫以往是分類於原生生物界,現則獨立歸於變形蟲界(Kingdom Amoebozoa)。.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變形蟲 · 查看更多 »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bourgeoisie,直譯布爾喬亞)是根據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學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為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階級劃分當中的階級之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資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霍查主义

霍查主义(Hoxhaizmi;Hoxhaism),又称恩维尔主义(Enverizmi),是以原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的名字命名的政治理论体系。 1970年代,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意识形态分歧。霍查强烈反对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认为该理论是“阶级斗争熄灭论”。霍查还认为毛泽东同美国改善关系的做法是投靠美国,反对苏联,联合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是机会主义行为。霍查还不点名批评毛泽东在安哥拉内战中向美国、南非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提供军事援助以及“勾结”铁托、蒙博托、皮诺切特、佛朗哥等人的做法,认为“自称‘世界人民的红太阳’的人,却极其无耻地背叛了世界人民,这充分暴露出了其企图做所谓‘第三世界’霸主的赤裸裸的修正主义反动本质”。 毛泽东死后,中阿两党矛盾逐渐公开化,国际反修正主义运动分裂。1978年,霍查公开发表理论著作《帝国主义与革命》,猛烈批判各种“修正主义”,尤其是毛主义,标志着霍查主义的形成。 霍查认为“毛泽东的思想绝不是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当时的苏联、中国、南斯拉夫是三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霍查还标榜1978年后的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霍查主义者自认为他们坚决保卫了斯大林的事业,真正继承了斯大林主义,猛烈抨击其它共产主义思潮(托洛茨基主义、铁托主义、赫鲁晓夫主义、毛主义、欧洲共产主义、卡斯特罗主义、格瓦拉主义)为“修正主义”。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曾经成功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毛派政党转向霍查派,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如巴西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马列)、厄瓜多尔马列主义共产党)。 在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权瓦解后,原来亲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派政党围绕着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继续活动,出版刊物《团结和斗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霍查主义 · 查看更多 »

霍查派

#重定向 霍查主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霍查派 · 查看更多 »

郑超麟

郑超麟(),福建漳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后成为中国托派领袖之一。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1年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1935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同盟)。1942年与王凡西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国际主义派”(1949年改组为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1952年在上海被捕,被关押27年,1979年出狱,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98年病逝于上海。.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郑超麟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蘇聯五年計劃

蘇聯五年計劃(пятилетка)是蘇聯在史太林統治時期全國性的經濟計劃,目標是令蘇聯的經濟迅速發展。該計劃是由史太林推展,由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Госплан)在生产理论的基礎上制訂細節及執行,成為蘇聯共產黨經濟發展的總方針。自1928年发起至1991年苏联解体共实行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蘇聯五年計劃 · 查看更多 »

资本主义

資本主義(capitalism),亦稱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一詞也被許多人用在形容歷史上不同的人、時、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以外,也有福利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等打著資本主義稱號的經濟模式。在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反對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強調財產權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則主張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氣循環的負面作用。絕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家都將私人產權視為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對於資本主義下的僱傭關係、經濟權力、階級、以及歷史發展等則有不同看法。市場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財產的法規,則是政治和政策上爭論的主要議題。现在大多數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在這種體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計畫政策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Stilwell, Frank.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资本主义 · 查看更多 »

開放政策

开放政策(гла́сность 解作“开放性”或“公开性”)是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開放政策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共產黨

葡萄牙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Português),简称葡共(PCP),是葡萄牙的一个共产主义政黨。该党以民主集中制為组织基礎。 葡共成立於1921年3月6日,次年加入共产国际。在1920年代後期的一次政變後,該黨被定性為非法組織。在往後的薩拉查的近50年長期獨裁時代中,葡共扮演了主要反對派角色,並持續受到政治警察PIDE的打壓迫害,包括抓捕、酷刑、被殺等威脅,逼使葡共成員只能轉入地下活動。至1974年發生流血的康乃馨革命,薩拉查建立的獨裁政權被推翻,36名原中央委員會成員被判刑,其刑期總和達300年以上。 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獨裁結束,葡共成為新民主政權的主要政治力量。縱使日後的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出現劇變,對葡共的影響也比较小。葡共在葡萄牙中南部的阿连特茹、里巴特茹等地区仍有廣泛支持,在首都里斯本也有一定的支持度。 葡共的青年翼是葡萄牙共产主义青年,是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的成員。葡共現任總書記為熱羅尼莫·德索薩。葡共的官方刊物為《前进报》,於1931年創刊。葡共每年都举办规模盛大的游园活动“前进报节”。葡共一直实际控制着葡萄牙最大的工会联合会:葡萄牙总工会-全国工团。.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葡萄牙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自由叙利亚军

自由叙利亚军(الجيش السوري الحر;Free Syrian Army),也译作叙利亚自由军,有时也称为自由军官运动(حركة الضباط الأحرار)是一个在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示威中产生的反阿萨德政府武裝,由政府军变节而成。2011年7月29日,一个穿军服的人在发布的一个网络视频中宣告他们脱离了政府军并加入了反抗势力,并号召更多政府军士兵加入他们。该组织的创始人是里亚德·阿萨德上校,他宣布他们将与平民站在一起,以致力于同那些攻击平民的政府军作战,以最终推翻现政府为目标。 2011年9月,自由军与自由军官运动合併,成为一支主要的反对派军事武装。同年11月16日,自由军宣布成立临时军事委员会,声明说:“基于现阶段的需要和叙利亚革命的要求,自由叙利亚军正在建立一个临时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宣稱目标是“推翻现政权,使叙利亚人民免受压迫,保护私人和公共财产。在阿萨德政权垮台时,避免出现混乱和报复行为。”當時自由軍號稱有3萬人,不過有外界估計其核心力量不超過2千人。.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自由叙利亚军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老布尔什维克

老布尔什维克(ста́рый большеви́к),是对在1917年俄国革命以前加入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非官方名称。许多老布尔什维克不是在大清洗中被处决,就是死于不明原因。 根据D.A. Chygayev在1972年出版的一部苏联书籍里称,1922年共有44,148名老布尔什维克。Vadim Rogovin援引联共(布)十三大上的数据,在1924年共有600,000名党员,0.6%于1905年以前入党,2%在1906年至1916年期间入党,1917年入党的小于9%。 1930年代,约瑟夫·斯大林将许多老布尔什维克从权力机关里移除。一些被以叛国罪处决,一些送往古拉格进行劳动改造,极少数被送往国外当大使,远离权力中心。.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老布尔什维克 · 查看更多 »

陈独秀

(),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字仲甫,家谱名庆同,科举名--生,留学日本时名由己,办《安徽俗话报》时名三爱,辛亥革命后始名陈独秀,办《每周评论》时名只眼,号实庵。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中国托派的精神领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1921年作为总书记的他,反对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大量金钱和鸦片(代替货币以方便在中国南方变现)援助,但反对无效。他于1927年7月被共产国际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1929年因中东路事件中苏正在中国东北开战,他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主义靠拢,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主持建立托派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陈独秀 · 查看更多 »

探路者倾向

探路者倾向(Pathfinder tendency)是由一些前托洛茨基主义政党和组织组成的非正式国际政党组织。该组织的主导者是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该组织推崇古巴革命,并积极支持古巴共产党。该组织得名于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经营的探路者出版社和探路者书店。 1980年代,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第四国际领导层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于是该党及其追随者和第四国际逐渐疏远,形成“探路者倾向”,并于1990年正式退出了第四国际。.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探路者倾向 · 查看更多 »

林彪反党集团

林彪反党集团或林彪反革命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一个「帮派组织」称谓。主要有林彪、陈伯达、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林立果等组成。中共指控其在文革期间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相互勾结夺取中国的最高权力。.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林彪反党集团 · 查看更多 »

恩維爾·霍查

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阿爾巴尼亞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獨裁者,曾任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和部长会议主席,掌權长達40年之久。 霍查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阿尔巴尼亚抵抗者先后打败了法西斯意大利占领军和纳粹德国占领军,后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阿尔巴尼亚这一落后贫穷的巴尔干小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 霍查以在国内残酷清洗政治异己(打倒多个“反党集团”,清洗大批党政军干部)、在国际上和盟友(南斯拉夫、苏联、中国)决裂并攻击各国各党领导人著称。 霍查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和主张被称为霍查主义,该理论继承斯大林主义的衣钵,猛烈抨击“帝国主义”以及各种“修正主义”(尤其是被其称之为“披着反修外衣的新修正主义”的毛主义),其影响持续至今。在国际共运中奉行霍查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组织和个人被称为“霍查派”,他们成立了国际组织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 霍查于执政后期,主持制定了阿尔巴尼亚1976年宪法,宣布消灭国内一切宗教、税收和内外债,还宣称阿尔巴尼亚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和“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恩維爾·霍查 · 查看更多 »

格林纳达

格林纳达是美洲西印度群岛中向风群岛南部国家;人口10.5万(2010年),人均GDP 8,936美元(2015年估計)。主要宗教為天主教,英联邦成員國。首都圣乔治。农业和旅游业是经济的基础,主要农产品肉豆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而居世界第二位。.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格林纳达 · 查看更多 »

梁國雄

梁國雄(Leung Kwok-hung;),綽號“長毛”(Longhair),祖籍廣東增城,香港社會主義政治人物、社會運動人士,四五行动总代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属于泛民主派中的激进民主派,还被认为是香港托派的代表人物。他在2004年首次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迄今已五度當選。但於第五次當選時因宣誓風波被法庭裁定取消議員資格,但其與姚松炎和其他被取消資格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不同,並非因主張自決及香港獨立而被取消資格,現正上訴中。 梁國雄曾是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成員,信奉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等托洛茨基主义理論。他常穿著印有阿根廷共产主义革命家-zh-cn:切·格瓦拉;zh-hk:捷古華拉-头像的襯衫,配合一頭披肩長发,成了他的招牌形象,故得到「長毛」這個綽號,英國傳媒稱之“Longhair”。他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诗句「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为座右铭。 2017年2月8日,梁國雄宣布參與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但不久就宣布退选。任職議員期間極力爭取並關注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回購公共事業(港鐵,領展,東西隧道等),標準工時,香港最低工資等民生議題。.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梁國雄 · 查看更多 »

梁耀忠

梁耀忠(Leung Yiu-chung;),生於香港,籍貫廣東中山,香港立法會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議員,現任葵青區葵芳選區議員,基層團體街坊工友服務處執行監督,香港泛民主派成員,他曾五次當選新界西選區地區直選立法會議員,曾任香港仔工業學校教師。 2016年,他代表街工及泛民主派,參加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最終成功當選。.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梁耀忠 · 查看更多 »

棉兰老岛

棉蘭老島(菲律賓文:Mindanao)菲律賓第二大島,也是世界第19大島。 是菲律賓最南的島嶼,北與米沙鄢群島相望,西與巴拉望島、蘇祿群島等相鄰,南為加里曼丹島;多崎岖的断层山和火山;阿波火山是全島最高點。 全島面積94,630平方公里,人口以信奉伊斯蘭教的摩洛人為主。主要城市有達沃市、三寶顏等。 全島分為六個大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棉兰老岛 · 查看更多 »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极权政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并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之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著積極的含義,由威瑪德國法學家、納粹學者卡爾·施米特與一些在1920年代提出。施米特在其有關全能(all-powerful,即統治一切)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aat」一詞。 冷戰時期,這一概念在西方反共政治論述中尤為著名,通常被用以強調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國家與蘇聯共產黨之間的相似性。 其它運動與政府組織亦會被定性為極權主義。歷史上一個叫做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領袖就曾經宣告其目的是「為西班牙帶來真正的統一、全新的靈魂、極權的政體」,並且稱「民主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國家征戰四方的手段。當時機來臨,要麼國會屈服,要麼我們將消滅國會。.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極權主義 · 查看更多 »

欧洲共产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Eurocommunism)是指西欧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治路线,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欧洲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歐亞大陸

歐亞大陸或亚欧大陆是亚细亚洲大陆和欧罗巴洲大陆的合稱。面积5473.8万平方公里。亚、欧二大陆单从地理学方面来归类应属同一个、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洲。亚洲与欧洲的分别主要出于社会学区别这两个地区人文历史的需求。 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亞歐大陸由亞歐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注意,在此说的亞歐大陆并不完全是亚洲与欧洲的并称,而是大陆的连着的陆地部分,所以亞歐大陆并不包含两大洲的“岛屿”。 另外,亞歐大陸亦有其他意思。它亦可以是前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域的雅稱。而傳統上,亞歐大陸這一塊大陸地有不同的種族居住,組成了西亞、南亞、東南亞、東亞及歐洲等多個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圈。亞歐大陸(以及北非)在歷史上也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地域(不包括西伯利亞等邊陲)所在。.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歐亞大陸 · 查看更多 »

毛主义者

毛派(Maoist),或毛主义者,用于称呼全世界信仰毛泽东思想或对毛泽东有好感的个人。.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毛主义者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Mao Zedong Thought)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在中國以外广泛称之为毛主义(Maoism),然而中国官方从未使用过这个词。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毛泽东担任党主席时,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及军事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等。在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定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派(Maoist)有时也称毛主义者,自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或马列毛主义),且反对修正主义。.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是一種把现代民主宪政和社会主义经济合为一体的政治意識形態。由于何为“民主”、何为“社会主义”存在很大争议,民主社会主义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民主”通常意味着普选、多党制、司法独立、政治自由,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一党专政。而社会主义经济则需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模式可以为计划经济、参与型经济或者市场社会主义。在实际执政过程中,许多民主社会主义者允许了多样型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取缔市场经济,并着重于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和财富的再分配。民主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它比一般的社會民主主義更为左倾;大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在政治光谱上属于左翼,少部分则属于极左翼。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也参加社會民主主義者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民主党。.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 查看更多 »

激进左翼联盟

进左翼聯盟(Synaspismós Rizospastikís Aristerás),简称激左盟(ΣΥΡΙΖΑ,SYRIZA),是希腊的一个政党。激进左翼联盟原为由多個反對財政緊縮政策的左翼政黨和獨立人士組成的聯盟,后改组为统一的政党。其前身是“争取左翼团结和共同行动对话空间”。.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激进左翼联盟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朱其华

朱其华(1907年-1945年),浙江海宁人。又名朱新繁,朱心凡,笔名李昂、柳宁等。早期中共党员,中国著名托派,社会史学者。.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朱其华 · 查看更多 »

战斗社

战斗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 该组织成立于1930年夏,由赵济等人创建。该组织的创始成员中有一些来自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 1931年5月1日-3日,战斗社与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无产者社、十月社等4个托派组织在上海召开了统一大会,合并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出任总书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战斗社 · 查看更多 »

我们能

#重定向 我們能 (西班牙政黨).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我们能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義(Сталинизм)狭义上是指一套以苏联1929-1953年间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命名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以及按照他的思想理论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运行机制。其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广泛的政治宣传手段,建立起围绕某一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政治氛围,并以此来保持政府对全国人民的政治引导。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模式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曾被认为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反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就是修正主义路线。苏联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基本上保持的仍是已经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 名词“斯大林主义”最早由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自居的斯大林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汇。 列夫·托洛茨基称斯大林主义体--为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義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反共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该称呼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所以在广义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并且延续约70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口号下,掀起了重评斯大林的活动。戈尔巴乔夫为了克服危机,认为“必须粉碎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有关的一切东西”,同“斯大林主义的一切形式彻底决裂”。但戈尔巴乔夫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失败,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新反资本主义党

新反資本主義黨(Nouveau parti anticapitaliste,缩写为NPA)是法國的一个极左翼政党。该党成立于2009年,由托洛茨基主义政黨革命共产主义联盟和一些激进左翼团体合并而成,目的是統一分散的法国激進左翼力量。新反資本主義黨在历任法国议会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中均未取得任何席位。该党成员菲利佩·普图曾于2012年和2017年两度代表该党参与竞选法国总统。.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新反资本主义党 · 查看更多 »

新思维 (苏联)

新思维(Новое мышление)是苏联末代最高领导人,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時期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思想及新政策。主要是提倡“尊重人权”、“公开性”和“多元化”。之後蘇聯進行一系列政治及經濟改革,最終促成東歐劇變。.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新思维 (苏联) · 查看更多 »

施永青

施永青(Shih Wing Ching;),祖籍浙江寧波,上海出生,两歲到香港,是香港的地產代理知名商人,中原地產和中原集团的兩位創辦人之一兼董事局主席,统领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分公司一千余间,员工两万多名。他亦是免費報紙《am730》創辦人、主要投資者、專欄作者。施永青曾任香港房屋委员会成员、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地产代理监管局成员等公职,並創立施永青基金會關於am730,,AM730'。.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施永青 · 查看更多 »

无产者社

无产者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 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势力被蒋介石、汪精卫等人清除出中国国民党后,中共领袖陈独秀受到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不公正处理,再加上当时“左”倾的中共临时中央在解决陈独秀问题时粗暴无礼的态度,使陈独秀十分气愤。而另一个苏联领导人托洛茨基则肯定陈独秀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做法,并认为他不是机会主义者。托洛茨基的话令被人落井下石的陈独秀十分感动,在感情上倒向托派。 在彭述之、尹宽等老部下的建议下,陈独秀最终走上托洛茨基主义的道路。1929年9月,陈独秀牵头创建无产者社,一同参与创建无产者社的还有郑超麟、马玉夫等。同年11月15日,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下,陈独秀被开除中共党籍。 1931年5月1日-3日,在陈独秀的号召下,无产者社与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十月社、战斗社等4个托派组织在上海召开统一大会,合并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出任总书记。.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无产者社 · 查看更多 »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於提升個人自由及廢除政府當局與所有的政府管理機構。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無政府主義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對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而言,「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無政府狀態、虛無、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有人认为莊子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Murray Rothbard.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 查看更多 »

托洛茨基

#重定向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托洛茨基 · 查看更多 »

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列表

这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列表,列出了所有自称奉行托洛茨基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政党组织。 在这些组织中,目前有三个仍声称自己是1938年成立的第四国际的直接延续:总部设在巴黎的第四国际(过去常称作“第四国际联合书记处”,一般认为它是正统的第四国际)、第四国际 (重建国际中心)和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其中一些组织自称奉行托洛茨基主义意识形态,但未以第四国际正统自居,并认为原来的第四国际已不存在。而另一些组织则认为“第四国际”这一名称已经非常不值得信赖,创建第五国际或另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是必要的。 以下列出的组织既包括了拥有数万名成员且分布于数十个国家的组织,也包括了仅有几十名成员只分布于三四个国家的组织。以下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第四国际、工人国际委员会、国际社会主义倾向和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列表 · 查看更多 »

性革命

性革命,又稱性壓抑解放,是一種社會在對性观念的革命性變化,專指解放人們基於性別、性傾向、性關係而受到的社會壓迫Kate Millett, 1969.

新!!: 托洛茨基主义和性革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托派托洛斯基主义托洛斯基主義托洛斯基派托洛茨基主義托洛茨基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