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建中合唱團

指数 建中合唱團

建中合唱團 團隊類型 男聲合唱/TTBB 創團時間 1967年 指導老師 賴以恒 學生指揮 黃昱綸(50屆) 團員數量 約30人 組織類型 學生社團 聯絡方式 10066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 網路論壇 https://www.facebook.com/ckchoir/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合唱團 (簡稱建中合唱團 、建中團、建合、英文:Taipei Municipal Chien-Kuo High School Choir、CK Choir),為台灣合唱音樂界相當活躍的社團,並是全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專任學生指揮、伴奏的高中合唱團。 宗旨以培養聲樂人才、發揚合唱藝術,並同時兼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發展為主。團內所有事務皆由學生幹部自主行政,設有指導老師一名加以輔導,是一個非校隊性質的學生社團。 社團練習室早期位於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第二學寮(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名勾踐樓,又名木樓),這也是建中合唱團校友團木樓合唱團的名稱源由。現已遷至現址格物樓四樓與音樂科共用一間教室。(第42屆之後該教室為合唱團專用) 每年固定行程為參加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並時常在市賽中晉級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與台灣各地高中合唱團互相觀摩。在每年五、六月之交,都會定期舉辦成果展,並不定期與高中友校舉辦聯合演出。成果展結束後,高二幹部則會藉由交接儀式將團務全部轉移到高一團員身上,以培養新一批學生幹部的獨立行政能力。.

82 关系: 博士华人台灣台灣日治時期合唱士林地檢署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天作之合劇場天普大學太古集團宜蘭縣寒假中央研究院中國中華民國中正區 (臺北市)干部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五月 (消歧義)伴奏彰化市德语團長化學國家音樂廳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呂紹嘉哲学冉天豪六月 (消歧義)研究所硕士社團纽约大学美國男中音男低音男聲合唱男高音花蓮縣音乐音樂劇聲樂聲樂家高級中學...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高雄榮民總醫院費城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車炎江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藝術歌曲臺北臺北市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臺北榮民總醫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臺灣戰後時期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艺术東吳大學東吳大學 (臺灣)東海大學 (台灣)檢察官民主進步黨民歌汉语法官指揮流行音乐新泽西州政治学数学教授 扩展索引 (32 更多) »

博士

博士是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一級學位。如某科系哲學博士、理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管理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學位會與姓氏相結合而被稱為某博士。而博士英文同醫生一樣是Doctor。基本上博士論文必須包含該領域創新又有深度的內容,並通過同行學者審查方能取得博士學位。 然而,醫學博士及法律博士雖稱作「博士」,這不是一般所指的學術型「博士學位」,然而在美國與PhD博士學位具備同等地位(部分國家則視為類碩士學位)。 中国古代的“博士”指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例如漢武帝時的五经博士)。 後來衍生為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類似近代對於服務業跟製造業師傅的稱呼。.

新!!: 建中合唱團和博士 · 查看更多 »

华人

華人(Ethnic Chinese),是對原居於東亞中國地區族裔群體及其後代的泛稱,其概念源自於華夏、中華或中華民族。華人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並非一個有嚴格定義的學術名稱,類似於華人名称还包括唐人、中國人等稱呼,這些名稱隨著政治與歷史變遷,其內涵也隨之改變。在化約主義及種族主義的影响下,時常產生混淆不清,難以清楚定義的情況。也由於中國民族主義將中國視為是一個由中華民族構成的民族國家,主張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因此在「中華民族」概念出現後,華人並不特定指具有漢族血统的後裔,一些中國大陸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等在中國以外地區也被稱或自稱為華人,但「華人」的概念一般不以政治或行政區劃甚至國籍做劃分,例如香港人、澳門人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華裔也被稱為華人。.

新!!: 建中合唱團和华人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建中合唱團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建中合唱團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合唱

合唱指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在合唱中,人員分成若干聲部,分別採用不同的旋律,同時唱歌。這類表演團隊被稱為合唱團或者合唱隊。參加的人員則稱做合唱團員或者合唱隊員,其所演唱的歌曲稱作合唱音樂,但也常遇到將合唱當做合唱團或合唱音樂的簡稱。.

新!!: 建中合唱團和合唱 · 查看更多 »

士林地檢署

#重定向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

新!!: 建中合唱團和士林地檢署 · 查看更多 »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是在台灣舉行的一種大型考試,用來鑑定學生是否具有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而固定每年七月舉辦的指考則是用於大學分發入學。 有別於過去的聯考,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用於臺灣的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其成績僅定位在臺灣各大學校系檢定學生的門檻:依其特色、需要,先訂定學科能力測驗的標準,只有通過此一標準的考生,才可以參加臺灣的「」或「」。也就是說,大學校系不是依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高低,作為該考生是否能進入該系就讀的唯一依據。 此測驗多簡稱為「學測」,為中華民國大學入學方案中三大考試之一(另兩大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考中心)負責統籌舉辦。報考資格:臺灣地區高級中等學校之三年級在學學生、畢業生或具同等學力者。報名時間:每年11月;考試時間:次年1月底或2月初。 學測集體報名:收費新臺幣1050元、個別報名:1100元、低收入戶:全額免費。.

新!!: 建中合唱團和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 查看更多 »

天作之合劇場

天作之合劇場(英文:Perfect Match Theatre)成立於2013年,由冉天豪擔任藝術總監,華文音樂劇創作為劇團主要發展方向。 團隊成型於2006年,由冉天豪與音樂劇演員程伯仁、江翊睿、張世珮等人舉辦一場「今夜不唱悲慘魅影」演唱會,隨後於2007年、2008年、2010年、2012年陸續舉辦多場音樂劇演唱會,開創華文音樂劇沙龍演唱會的歷史。 2013年,由冉天豪領軍正式成立天作之合劇場,並重新推出2004年的作品《天堂邊緣》。並於接下五年陸續推出五部原創作品,是台灣地區少數專職經營華文原創音樂劇的商業劇團。.

新!!: 建中合唱團和天作之合劇場 · 查看更多 »

天普大學

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或译为坦普尔大学,有时也被称作庙大),位於美國東岸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一所州關聯性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然而天普大學雖受賓州政府州款補助,但其校保有私立學校獨立運作不受州政府支配的模式。其提供464種學位課程,包括149項學士、148項碩士、65項博士學位和7種專業學位課程。天普大學創辦於1884年,至今已有超過130年的歷史,被稱為“費城三大名校”(另外兩所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卓克索大學),又是賓夕法尼亞州“三大公立大學”之一(另兩所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學校共有學生39,000名,國際生1500名,是美國面積第36大的高等學府,亦為美國國內頂尖的職業教育中心之一。歷屆至今共有約273,000名畢業生,其中約7,300名來自全球162個國家和地區,並於1965年,成為賓州高等教育系统的成员。 創校者Russell H. Conwell對於當時的大學課程,只傳授給富有或是享有特權的上等社會份子感到相當不平,因此有成立一所“機會均等”(Equal Opportunity)大學的構思。目的無非是想提供年輕學子均等受教育的機會,以鼓勵年輕朋友努力追求真理,進而踏實地去實踐個人的夢想。另外,天普大學最特殊的一點即是在美國本土之外,另有二個海外校區,一個在義大利的羅馬,一個在日本的東京,可見其保有相當大的文化融合力。 除此之外,天普大學許多科系在專業學術排名上皆名列前茅,例如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傳播及藝術學院等。.

新!!: 建中合唱團和天普大學 · 查看更多 »

太古集團

太古集團(Swire Group)是一家老牌子英資洋行,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的貿易。今天的太古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環球集團,旗下核心業務多設於亞太區,其中香港和中國向為太古業務的主要營運地。太古的亞洲業務由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澳洲、巴布亞新畿內亞、東非、斯里蘭卡、美國及英國,許多業務均由母公司英國太古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持有。 英國太古集團總部設於英國,負責制定及指引集團的整體業務策略,並為集團及其附屬公司提供招聘、僱用及培訓員工等多項服務。集團在世界各地僱用逾十三萬名員工。.

新!!: 建中合唱團和太古集團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建中合唱團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寒假

寒假為學校教育中的一种長假期,季節方面與暑假相對。 在華人社會中的寒假通常會與春節重疊。寒假的时間长短在大中华地区每年都不统一,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纬度和春节之日期。香港没有寒假。.

新!!: 建中合唱團和寒假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建中合唱團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建中合唱團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建中合唱團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建中合唱團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干部

幹部是“在一個組織中擔任管理和領導職能的人」 ,這個組織可能包括政黨、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等。汉语中的“幹部”一词来自和製漢語()。.

新!!: 建中合唱團和干部 · 查看更多 »

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為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題目的範圍包括了數論、代數、幾何、組合,參賽之學生必須在4小時之內完成5道題目,每題滿分為7分。 大多數的太平洋週邊國家均參與賽事,但中國大陸卻未曾加入。.

新!!: 建中合唱團和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 查看更多 »

五月 (消歧義)

五月可以指:.

新!!: 建中合唱團和五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伴奏

伴奏主要為西洋音樂所使用之音樂用語,指單一主旋律演奏時有多位歌手或其他演奏者相對。 伴奏時最重要的就是主旋律的和弦及全體演奏時的和聲。伴奏常見的樂器有以可產生複弦律的樂器為主, 例如:鋼琴、風琴、大鍵琴等鍵盤樂器,以及吉他等弦樂器,另外最近亦有電子樂器的使用。另外,與管弦樂團的也相當常見。 伴奏不限於樂器間,亦可用於聲樂上。無伴奏的聲樂稱為。 Category:音樂創作 cs:Korepetitor.

新!!: 建中合唱團和伴奏 · 查看更多 »

彰化市

彰化市(Tsiang(Tsiong)-huà-chhī)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北角,為彰化縣縣治所在地。彰化市一帶早期為隸屬平埔族的巴布薩族半線社人的活動場域,舊稱「半線」,後明鄭部將劉國軒屯兵鎮壓原住民,在軍隊保護下,漢人陸續到來,開鑿水利,人口漸聚,發展出村落街巷,在臺中市產生前,是臺灣中部的政經中心。由於彰化市居南北交通要衝,每當民變動亂,該地首當其衝,之後有地方官員植竹為城,略作防衛之用,因此古有「竹城」雅稱。境內的八卦山大佛風景區為臺灣著名的觀光勝地。賴和紀念館、小西街、孔廟亦為該市的重要觀光景點。彰化市約有人口23萬2千多人,是彰化縣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為全國人口最多的縣轄市。.

新!!: 建中合唱團和彰化市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建中合唱團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團長

團長可以指:.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團長 · 查看更多 »

化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化學研究的對象涉及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聯。傳統的化學常常都是關於兩種物質接觸、變化,即化學反應,又或者是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這些變化有時會需要使用電磁波,當中電磁波負責激發化學作用。不過有時化學都不一定要關於物質之間的反應。光譜學研究物質與光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並不涉及化學反應。准确的说,化学的研究范围是包括分子、离子、原子、原子团在内的核-电子体系。 「化學」一詞,若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學問」之意。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互相作用的科学。化學如同物理皆為自然科學之基礎科學。很多人稱化學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為部分科學學門的核心,連接物理概念及其他科學,如材料科學、纳米技术、生物化學等。 研究化學的學者稱為化學家。在化學家的概念中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或比原子更細小的物質組成,如電子、中子和質子。但化学反应都是以原子或原子团为最小结构进行的。若干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可构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分子、離子或者晶體。 當代的化學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學門,通常每一位化學家只專精於其中一、兩門。在中學課程中的化學,化學家稱為普通化學(Allgemeine Chemie,General Chemistry,Chimie Générale)。普通化學是化學的導論。普通化學課程提供初學者入門簡單的概念,相較於專業學門領域而言,並不甚深入和精確,但普通化學提供化學家直觀、圖像化的思維方式。即使是專業化學家,仍用這些簡單概念來解釋和思考一些複雜的知識。.

新!!: 建中合唱團和化學 · 查看更多 »

國家音樂廳

國家音樂廳,位於臺灣臺北市,與國家戲劇院合稱為「國家兩廳院」,為中華民國重要的音樂表演場地。原隸屬教育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14年4月2日改為文化部監督之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管理。.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國家音樂廳 · 查看更多 »

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CHSC),簡稱彰化高商、彰商,創立於1939年4月1日,是一所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校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雲雀崗上,鄰近國立彰化高中,擁有得天獨厚的美景。.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英文: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TNUA)簡稱臺北藝大、北藝大、北藝、藝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關渡地區,以藝術、表演、人文研究、創作等科系為主的公立大學;前身為1982年國立藝術學院(簡稱國藝;英文:National Institute of the Arts,NIA),於2005年~2013年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補助「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國立大學。.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臺師或師大,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中華民國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目前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其中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 。另外校內的一級單位-心測中心為國內重要教育機構,每年負責研發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影響國中升學走向,未來除了試題研發,也將承辦試務行政的工作,完整辦理國中升學的業務。 目前與同樣位於大安區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簡稱成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的國立大學,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前身為1931年台灣日治時期創辦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5年戰後改制為「省立工學院」(臺灣省僅有的三所省立學院,另二所為省立農學院、省立師範學院),1971年確立為國立成功大學。目前校總區由相互緊鄰的8大校區組成,另擁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斗六校區。.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國立成功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簡稱新竹女中、竹女,別稱沂風,舊稱省竹女,為一所位於臺灣新竹市的國立女子高中。.

新!!: 建中合唱團和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呂紹嘉

呂紹嘉(Lü Shao-chia,),臺灣指揮家,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現任台灣愛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新!!: 建中合唱團和呂紹嘉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建中合唱團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冉天豪

冉天豪(),台灣作曲家,主要創作音樂劇與合唱藝術歌曲;曾任福爾摩沙合唱團、台北男聲合唱團、T42 Singers駐團編曲;現為天作之合劇場藝術總監,台北愛樂合唱團、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等特約編曲。。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雖未曾受正式音樂學院訓練,但自1994年大學時代開始為合唱團大量改編國、台語老歌,而後為管絃樂團、音樂劇團作曲與編曲。.

新!!: 建中合唱團和冉天豪 · 查看更多 »

六月 (消歧義)

六月可以指:.

新!!: 建中合唱團和六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研究所

所,中國大陸及澳門稱--、臺灣稱--、香港稱--(美國通常稱為Graduate Schools、英國及其他英語國家稱為 Postgraduate Schools、日本稱為「大學院」(大学院),是本科之後的進階教育研究機構,一般設於大學中,以「某大學某研究所」的形式存在,也有獨立設立者。,主要為培養碩士、博士人才及進行基礎研究工作,許多大學教授也會在研究所開課並領導研究工作。 研究所與專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有一定的分別。研究所不一定培訓某個行業的人才,但專業學院則旨在培養具有專業資格的人才(如醫學院和法學院)。在美國及加拿大,某些專業學院的所有課程一般都需要申請者先取得一個本科學位方可報讀,如美加的醫學院,即便是醫學本科課程均只收本科畢業生,因此它們也常被直接歸為是研究所的一種。 有些政府、民間組織及企業機構也會設立名為--、研究中心或研究院的研究機構(智庫),但只是同名,不具教育性質,也無法取得學歷證明。.

新!!: 建中合唱團和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硕士

碩士(Master's Degree)是一種研究生學位,擁有碩士學位者,通常象徵掌握並專精於某一學術領域或職場專業。在主攻的學術領域中,合格的研究生必須要能同時瞭解學術理論與現實狀況,運用理論來分析、审辩式思维和專業運用知識。並且比學士更能解決複雜問題,擁有更加獨立和縝密的思考能力。.

新!!: 建中合唱團和硕士 · 查看更多 »

社團

團(或由Club翻譯來的名稱)可以指:.

新!!: 建中合唱團和社團 · 查看更多 »

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缩写为NYU)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主要的校區位於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附近區域,以華盛頓廣場為中心。学校於1831年成立,今日已經成為全美國境內規模最大的私立非營利高等教育机构,在各类大学排名中均名列前茅,《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把紐約大學均列為全球最頂尖的30所大學的其中之一。 紐約大學由18個學院和研究所組成,大部分的校舍集中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下城。紐約大學也是世界級的大學,设立了和上海紐約大學分校,同时在阿克拉、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佛羅倫斯、倫敦、馬德里、巴黎、布拉格、悉尼、特拉維夫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立11個全球學術中心。 纽约大学目前拥有36名诺贝尔奖得主(參考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4名阿贝尔奖得主,9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6名普利策奖得主,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全美大学中最多)。此外,还拥有多名艾美獎、托尼奖、麦克阿瑟奖、古根海姆奖得主。紐約大學校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根據普林斯頓評論,紐約大學被學生和家長一直認為是一間「頂尖夢想學院」。.

新!!: 建中合唱團和纽约大学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建中合唱團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男中音

在音乐领域,男中音(baritone)是指音域A-a1共15度的男歌唱家,通常兼备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质,既亮堂、柔润,又庄重、沉着。比才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華格納歌剧《唐懷瑟》中的《晚星之歌》就是由男中音独唱。.

新!!: 建中合唱團和男中音 · 查看更多 »

男低音

在音乐,男低音(bass)是一名唱音域F-f1共15度(按谱所示低8度)的歌唱家,音色低沉、浑厚、老成、持重。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格列敏咏叹调“爱情能征服所有的人们”就是一首男低音独唱曲。.

新!!: 建中合唱團和男低音 · 查看更多 »

男聲合唱

男聲合唱是指一种只有男聲的合唱,屬於同聲合唱。 男聲合唱的聲部分配一般來說是由第一男高音(Tenor 1)、第二男高音(Tenor 2)、男中音及男低音所構成,常簡寫為“TTBB”。如果是「理髮店式」合唱音樂()中的第一男高音,由於常使用假聲男高音(Falsetto Tenor)的技巧唱歌,跟女中音的音域重疊,故也有可能簡寫為“FTBB”及“ATBB”。 男聲合唱的曲子是十分多元化的:包括艾爾噶的《五首無伴奏男聲合唱曲——選自希臘詩集》(Five unaccompanied part-songs from the Greek Anthology, Opus 45)、沃爾夫的《三首無伴奏男聲合唱曲》(Drei Lieder für Männerchor A Cappella, Op.13)、孟德爾頌的《兩首宗教男聲合唱曲》(Zwei geistliche Männerchor, Op.

新!!: 建中合唱團和男聲合唱 · 查看更多 »

男高音

在音乐,男高音(tenor)是一名音域佔c-c2共15度的歌唱家。他们按音質、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抒情花腔男高音(lirico-Leggero tenor)、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和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新!!: 建中合唱團和男高音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建中合唱團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新!!: 建中合唱團和音乐 · 查看更多 »

音樂劇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簡稱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音樂表演。它以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員的語言、音樂、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真善美、西城故事、悲惨世界、貓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而习惯上称呼为音乐剧的戏剧,多是指西方音乐剧。.

新!!: 建中合唱團和音樂劇 · 查看更多 »

聲樂

聲樂是由一個或多個歌手表演的音樂形式之一,以人聲為主要表演重點。以聲樂為業的人稱為聲樂家。 在各種音樂文化中都存在著某種形式的聲樂。聲樂也許是最古老的音樂形式,因為僅需人聲,可以不需要其他樂器伴奏。語言和音樂目的雖不同,皆有共同的音樂因子。對於聲樂而言,相當多聲樂作品(部份或全部)為模仿其他聲音或純粹內容抽象,而運用非語言音節甚或是噪音,然而一般人特別注意歌詞的使用。較短小且含有歌詞的聲樂作品常稱為歌曲。 若沒有樂器伴奏的合唱曲則通常稱為無伴奏合唱。亦有搭配樂器伴奏,但仍以人聲為主要重點的聲樂。但若只是以人聲作為伴奏,主旋律為樂器演奏的樂曲則一般稱作器樂(如古斯塔夫·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中沒有歌詞的女聲合唱)。.

新!!: 建中合唱團和聲樂 · 查看更多 »

聲樂家

聲樂家(Vocalist, Opera Singer, Classical Singer)是以聲樂為業的人,也是使用西洋美聲唱法的技術來進行歌唱表演的專家。然而,美聲歌手一詞,大都被使用在流行音樂中,並非古典音樂的領域。「歌手」或「歌星」的稱呼用於流行音樂之中,「聲樂家」一詞多用於古典音樂的領域。 「聲樂家」來自於義大利語Cantante,原意指的就是用歌唱來當成職業的音樂家,但是後來被廣泛使用。於是,產生了另一個專用術語來稱呼聲樂家,就是義大利語的Vocalist,德語的Vokalist。.

新!!: 建中合唱團和聲樂家 · 查看更多 »

高級中學

級中學(senior high school),在香港以外地區簡稱高中,在臺灣又稱高級中等學校,是中等教育的階段之一,許多國家的教育主管機關將普通中學劃分初級中學(初中)和高級中學(高中)。高級中學亦往往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最後一個教育階段。廣義的高級中學包括普通科和職業類科,狹義的高級中學專指普通型高級中學。在中國,如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學,普通中專學校,高級職業中學和技工學校。.

新!!: 建中合唱團和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Kaohsiung Municipal Kaohsiung Girls' Senior High School,KGHS),簡稱高雄女中、南高一女、雄女,舊稱省高女,為中華民國台灣高雄市一所女子高級中學。高雄女中的學生稱學校是斑城,自稱為斑馬。.

新!!: 建中合唱團和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簡稱高雄中學、雄中、K中,舊稱省高中,英文簡稱則常用KSHS,坐落在臺灣高雄市三民區。地理位置鄰近高雄火車站、三塊厝車站以及愛河高雄中學的前身為「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是在日治時期由高雄州政府主導下所創立的中學校。之後在1944年時因應第二所州立中學的設立,而改命名為「高雄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日治時期高雄中學為五年制中學校,高雄州政府於左營另行增設了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並於1944年4月1日正式授課,由內藤理八任職高雄二中的校長,但隨著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趨於劣勢,一度將年級從五年級制改為四年級制度。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改名為臺灣省立高雄第一中學,1947年時,與「臺灣省立高雄第二中學」合併,並共同歸於台灣省教育廳所管轄。到了1979年隨著高雄市升格成為直轄市,改隸為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至今,高雄中學的校務行政也改由高雄市教育局所管轄。 此外高雄中學原本為單純的男性學校,但自75學年度起陸續成立有音樂班、體育班和科學班,使得學校成為男女共學的高級中學。其中普通班仍僅招收男性學生,而音樂班、體育班與科學班則是男女學生兼收,不過女性學生的比例仍算是相當稀少。 高雄中學長期以過去校長王家驥立下的「實事求是,精益求精」一語作為精神指標,期望能以正確的價值觀來型塑學生高尚的品格,並強調訓練學生能同時具有人文及科學的綜合素養。另外高雄中學也一度是台灣戰後時期後的全國化學科教育研究中心,現今高雄中學也開始將重點轉往國際教育交流的活動,也讓學生得以有機會接觸其他國家的學生並相互交流。而雄中校園內有部分教學或行政建築屬於自日治時期所蓋築的重要歷史遺跡。由於建築優美,假日時亦常吸引遊客駐留.

新!!: 建中合唱團和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高雄榮民總醫院

榮民總醫院,簡稱高雄榮總或高榮(英語:Kaohsi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為台灣醫學中心暨甲類教學醫院,也是高屏地區唯一之公立醫學中心。.

新!!: 建中合唱團和高雄榮民總醫院 · 查看更多 »

費城

費城(Philadelphia),即費利德菲亞,也常被簡稱為費利(或菲利,Philly) ,中文又音譯為非拉鐵非和菲拉德爾斐亞,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都市,同時是美國第五大城。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費城人口为1,526,006人。費城市中心的人口在全美國排名第五,僅次於紐約、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顿。以現在美國官方的定義而言,費城都會區的面積大小排名全美第四,共約620萬人居住其中,但若以其他定義來衡量,費城排名第六,次於舊金山灣區與華盛頓-巴爾的摩都會區。費城是德拉瓦河谷都會區的中心城市。 費利德菲亞即希臘文「友愛」的意思,是傳教士命名的,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它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8世紀時,費城是美國第二大城與人口最多的城市,在當時,它的政治與社會重要性超過紐約與波士頓。班傑明·富蘭克林對費城的興起貢獻良多。從1854年起,費城市和費城縣為兩個並行的地方政府,而從1952年起,市與縣共有一個政府組織,但費城縣仍屬賓州州政府下的一個獨立的縣。 自從1854年通過「合併法案」(Act of Consolidation)後,費城市的邊界就與費城縣相同。在此之前,費城市只在南街(South Street)、葡萄街(Vine Street)與德拉瓦河與斯库基尔河(Schuylkill River)之間的區域。費城後來擴張至周圍的西費城(West Philadelphia)、北費城(North Philadelphia)與東北費城(Northeast Philadelphia),同時也包括了幾個小型的聚落如羅布魯(Roxborough)、馬拉揚克(Manayunk)、艾利山(Mount Airy)與栗樹丘(Chestnut)。費城同時是全美最大的大學城(college town)之一,拥有许多高等学府,其中包括常春藤盟校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家第一所医学院和法学院兼缘于此校。有超過120,000名大學生就讀市區的學院與大學,週遭的都會區也有接近300,000名的大學與學院學生。.

新!!: 建中合唱團和費城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雅各·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通稱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又译孟德尔颂、门登思宋、棉底路斯孙等。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新!!: 建中合唱團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 查看更多 »

車炎江

車炎江(),臺灣新北市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臺灣男中音與音樂學者,現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新!!: 建中合唱團和車炎江 · 查看更多 »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

軍訓教官,是指普設於中華民國各高級中等學校或大專院校的現役軍官,主要業務包含維護校園安全、學生之軍事訓練等。軍訓教官主管單位為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因此未享有由國防部發放的軍人薪給,而是由學校(公立學校教官)或教育部(私立學校教官)編列預算。高級中學及大專軍訓教官待遇法源由國軍志願役軍官俸額表定訂 。公立高中職教官,與部隊軍官相比較,短少志願役加給每月1萬元,故其薪資通常較部隊少。.

新!!: 建中合唱團和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德語:Lied)與歌曲有所不同;藝術歌曲(Lied)的德語字義即是「歌曲」,但「藝術歌曲」通常特指歐洲古典音樂中的一種歌曲型式,英語也可稱為「art song」。典型的藝術歌曲表演型式是由一位歌唱者與鋼琴伴奏一起演出。有時候多首藝術歌曲(Lieder)可以組成一組聯篇歌曲(德語:Liederkreis,英語:song cycle)—由一串歌曲連接成單一故事或主題。作曲家舒伯特及舒曼即擅長寫作這類型的音樂作品。因為在德語中,「Lied」僅指「歌曲」,因此德語的使用者也經常以更精確的字「Kunstlied」來指稱「藝術歌曲」。.

新!!: 建中合唱團和藝術歌曲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縮寫常作CKHS,簡稱建國中學、建國高中、建中,舊稱台北建國中學,為一所公立高級中學。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正對面。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臺北一中、三中及四中。 該校校友涵蓋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蘇有朋、黃國倫、辰亦儒、吳思賢等演藝明星等各領域人物。科技界則包含曹興誠、黃崇仁、張凱鈞等企業領導人。公益領域則有社會企業家胡庭碩、陳慕天、徐凡甘 該校設有數理資優班、人文社會資優班、科學班、及體育班;其體育班曾培育出多位臺灣體育好手,包含網球界前亞洲球王盧彥勳。.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英語譯名: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縮寫:TFG),簡稱北一女、一女中、北一女中、北一,舊稱台北第一高女。其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的博愛特區,校門口斜對總統府,鄰近司法院、中央氣象局、臺北市立大學。曾為北市六省中之一、台北市三所公立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中山女高、景美女中)。.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距離景美溪不遠處。曾為臺北市公立三大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北一女中、中山女中),也是第一所由臺灣人創立的公立女子高級中學,與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師大附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合為臺北市六大傳統高校,為北市六省中之一。第一屆校長鄧玉祥女士希冀在此「風景優美」的校園內培育出「前景美好」的新時代女性,因此以景美為校名。.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臺北榮總、北榮)(英語: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是一家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石牌的公立醫院,直屬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管轄,下轄蘇澳、員山、桃園、新竹、玉里、鳳林、臺東等7家榮民醫院分院。台北榮總的隔壁為國立陽明大學,雙方於醫學教學、研究方面有密切往來,並同組「榮陽團隊」,最知名之研究成果為完成了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的重大工程,也成功完成全世界首次的靈芝基因體定序。 在中華民國醫療衛生體制中,臺北榮總與臺中榮總、高雄榮總同列為最高等級的「醫學中心」。臺北榮總中正樓樓高23層,是石牌地區的地標之一。.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北榮民總醫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屬於普通法院,一般被簡稱為士林地方法院或士林地院,法界人士通常更會簡稱為士院,與同在台北地區的臺北地方法院、新北地方法院合稱北三院。.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建中合唱團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法人登記名稱)(英語:Chang Gung Medical Foundation|CHANG GUNG MEDICAL FOUNDATION),通稱長庚紀念醫院,簡稱長庚醫院、長庚,是台塑關係企業(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為紀念其父親王長庚,所捐助設立的財團法人醫院,西元1973年(民國62年)3月26日設立時,名為「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為台灣地區規模最大的財團法人醫療機構,該機構除醫療本業外,其於股票投資、美食街營運、處分資產等業外獲利高達百億以上,已連續多年名列台灣醫療機構獲利榜首,更是「台塑四寶」幕後主要的控股者。西元2009年3月,配合《醫療法》修正,更名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現於中華民國境內設有7間醫院、2間護理之家。西元2000年6月5日,受高雄縣(政府)之委託,經營高雄縣立鳳山醫院(現為高雄市立鳳山醫院)。西元2014年7月,得標「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BOT 案」,負責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的館舍興建與院務經營。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的「醫院評鑑」中,長庚醫療體系下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被評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醫學中心」級醫院。西元2013年,門診人次達800萬人次。.

新!!: 建中合唱團和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 查看更多 »

艺术

艺术(Ars;法語、Art;西班牙語、Arte;Kunst)指憑藉技巧、意願、想象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新!!: 建中合唱團和艺术 · 查看更多 »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可以指:.

新!!: 建中合唱團和東吳大學 · 查看更多 »

東吳大學 (臺灣)

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簡稱東吳(SCU),為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的私立大學。建校於清朝光緒年間,歴史悠久、頗負聲譽。教學單位涵蓋文、理、法、商、外語、社會科學、巨量資料管理等領域,尤以文、法、商等相關學科聞名。 東吳大學是自教育部開辦教學卓越計畫以來經常入選的學校之一,2012年發起優久聯盟(U12)前身「優九聯盟(U9)」,現亦為成員之一。.

新!!: 建中合唱團和東吳大學 (臺灣) · 查看更多 »

東海大學 (台灣)

東海大學(Tunghai University,縮寫为THU),簡稱東大,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一所基督教新教背景綜合大學,座落於臺中市西屯區大-肚-山山麓,校園面積廣達135.65公頃,是第一所在臺灣非改制升格設立且現存的私立大學。106學年度註冊率89.06%。.

新!!: 建中合唱團和東海大學 (台灣) · 查看更多 »

檢察官

檢察官,又名控方律師(prosecutor)是一種法律工作者。無論在歐陸法系或英美法系,檢察官均是進行刑事追訴的主導者,在一些法制中,檢察官也是公眾利益、國家利益的代表人。.

新!!: 建中合唱團和檢察官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新!!: 建中合唱團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民歌

民歌或民谣可以指:.

新!!: 建中合唱團和民歌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建中合唱團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法官

法官(臺灣前稱推事,法文: Juge, 英文:Judge, 西班牙文: Juez, 德文: Richter)是司法机构中审判人员的通称,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要求基本上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大公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法官是屬於公務員團隊,必須履行及遵守當局對公務員行為的守則和指引。.

新!!: 建中合唱團和法官 · 查看更多 »

指揮

指揮可以指:.

新!!: 建中合唱團和指揮 · 查看更多 »

流行音乐

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或POP music),亦稱流行歌曲、現代流行音樂,是指一段时期内廣泛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現代流行音乐又可作商业化运作,有時稱作商業音樂。和流行音乐形成对比的音乐形式是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目前因為利益壟斷的關係,導致於外界難以一窺堂奧。.

新!!: 建中合唱團和流行音乐 · 查看更多 »

新泽西州

新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或譯為--州,是美國第四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邮政縮寫NJ。其命名源自位於英吉利海峽中的澤西島;其暱稱為“花園州”。 新泽西州通常被劃分在美国的中大西洋地區;亦為东部的一个州;也可以劃分為東北部區域下。北接紐約州,東面大西洋,南向德拉瓦州,並西臨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部份地區是被劃分在幾個主要都會區之下,其中屬紐約都會區最大,其他還有費城以及德拉瓦河谷地區。本州海拔最高處是(High Point)。其海拔為550公尺(1803英尺)。 在美洲原住民於美洲活動了11,000-50,000年之後,瑞典和荷蘭殖民者於17世紀先後來到新澤西。之後,英國殖民者爵士與勛爵從瑞典和荷蘭殖民者處取得了新澤西地區的控制權。在美國獨立戰爭之中,有許多重要的戰役即是在新澤西各地發生的。於19世紀時,許多類似派特森市的城市對幫助推動美國的工業革命有著相當重要的貢獻。進入20世紀後,新泽西州的經濟於1920年代快速繁榮。但由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經濟隨之沉淪而下。新泽西州的地理位置恰好位於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這一超級都會區群的正中央,並被紐約市、費城、巴爾的摩、以及哥倫比亞特區等大都會區所圍繞。這種便利的地理位置更促使1950年代後的郊區的快速產生與發展。.

新!!: 建中合唱團和新泽西州 · 查看更多 »

政治学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為主的社會科學學科。在西方,政治學在學術領域裡的研究也被稱為政治研究、政治科学、或只有政治兩字。政治學意味著在學術上的研究領域,政治研究則代表了更廣泛的研究領域。 對政治的研究由於政治學家們對政治過程的牽涉而變得更為複雜,他們提出的學說常成為其他評論家理想中的政治框架,例如記者、特殊利益集團、政治家(政客)、和選民們的議題分析以及選擇。政治學家可能成為某些特定政治家的顧問,甚至自身投入政壇擔任公職。政治學家們也常在政府部門裡工作,或替某些政黨工作。他們也有可能參與非政府组织或其他政治運動。受過政治學教育和訓練的人也可能具有商業企業和團體所需要的經驗及價值。智庫、研究組織、以及和民意測驗及公共關係有關的私人企業也可能雇用政治學家。以美國為例,政治學家被稱為「美國問題專家」(Americanists),專注於各種數據如選舉、輿論和公共政策(如社會福利的改革)、國外政策、美國國會權力、和最高法院在一些議題上的立場等等。.

新!!: 建中合唱團和政治学 · 查看更多 »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新!!: 建中合唱團和数学 · 查看更多 »

教授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日語、及韓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教師。.

新!!: 建中合唱團和教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建中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