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小行星10199

指数 小行星10199

小行星10199 (Chariklo,,, 或是; 臨時編號:),中文譯為凱瑞珂龍星,是一顆介於土星和天王星軌道之間的小天體,是已知半人馬小行星中最大的。 凱瑞珂龍星是James V. Scotti在執行太空監視計畫時,在1997年2月15日發現的。凱瑞珂龍是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女神(英文:Chariklo)命名的。她是喀戎的妻子,阿波羅的女兒。 在2001年的光度研究,未能找到可以確定的自轉周期。紅外線的觀測指出凱瑞珂龍星有水冰存在表面。.

目录

  1. 26 关系: 大衛·朱維特天王星天文學臨時編號天文單位太空監視小行星2060小行星5145小行星7066彗星土星喀戎儒略日行星环视星等轨道共振近日點阿波罗釋氣柯伊伯带掩星斯科特·谢泼德1995 SN55

  2. 1997年发现的天体
  3. D-型小行星
  4. 半人马小行星

大衛·朱維特

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生於英國的美國天文學家。他曾在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擔任教授,現任教於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大衛·朱維特

天,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个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廣義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的是最高之神,稱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即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玉皇上帝(玉皇大帝);又稱為蒼天、上天、上蒼、老天、老天爺等。實際應用的例子有「天意」、「蒼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運」、「天譴」、「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爺」、「我的天啊!」等。.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天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其英文名稱Uran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是克洛諾斯的父親,宙斯的祖父。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見的,但由於較為黯淡以及緩慢的繞行速度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认定为一颗行星。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布發現天王星,从而在太陽系的現代史上首度擴展了已知的界限。這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文學符號為、♅(♅,Unicode編碼U+2645)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和大氣構成不同於更巨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同樣的,天文學家設立了不同的「冰巨行星」分類來安置她們。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测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複杂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 如同其他的巨行星,天王星也有環系統、磁層和許多衛星。天王星的環系統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因為它的自轉軸斜向一邊,幾乎就躺在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因而南極和北極也躺在其他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雖然在2007年與2008年該環看來近乎水平)。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测器航海家2號的影像资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现像在其他巨行星所擁有的雲彩或風暴。然而,近年內,隨著天王星接近晝夜平分點,地球上的觀測者发现天王星有季節變化的迹象和漸增的天氣活動。天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每秒250公尺。 在西方文化中,天王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希臘神祇命名的行星,其他行星都依照羅馬神祇命名。.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天王星

天文學臨時編號

天文學臨時編號是天體在被發現后即時給予的命名。當計算出可靠的軌道資料后,臨時編號就會被一個正式编号取代。但由於小行星被發現的數量太多了,因此絕大部分在發現之後的短時間(數年至數十年)內都不會計算出軌道,因此會有很長的時間都使用臨時的名稱,而不會有正式的命名。.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天文學臨時編號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縮寫的標準符號為AU,也寫成au、a.u.或ua)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曾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单位固定为149,597,870,700米。新的天文单位以公尺来定义,而公尺的定义来源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就是说,天文单位现在不再与地球與太阳的實際距离挂钩,而且也不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虽然天文单位最初的来源就是日地平均距离)。 國際度量衡局建議的縮寫符號是ua,但英語系的國家最常用的仍是AU,國際天文聯合會則推薦au,同時國際標準ISO 31-1也使用AU,后来的國際標準ISO 80000-3:2006又改成了ua。通常,大寫字母僅用於使用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單位符號,而au或a.u.也可以是原子單位或是任意單位;但是AU被廣泛的地區使用作為天文單位的符號。以1天文單位距離的值為單位的天文常數的值會以符號A標示。.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天文單位

太空監視

太空監視(英语:Spacewatch)是亚利桑那大学專門研究小行星,包括各種類型的小行星和彗星的計畫。 這個計劃的主持人是亚利桑那大学月球與行星實驗室(Lunar and Planetary Laboratory)的羅伯特·麥克米倫博士。 太空監視發現的木星衛星,現在被稱為木衛十七(),起初曾被誤認為是小行星。 其他值得注意的發現還有Echeclus、Pholus、伐樓拿()、、和。 這個計畫也從新發現遺失了一段時間的小行星阿爾伯特和周期彗星125P/太空監視。.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太空監視

小行星2060

2060 凱龍 (,或是Χείρων),是查爾斯·科瓦爾在1977年於外太陽系發現的小行星(回溯發現影像已追溯到1895年),它是第一顆被發現軌道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的新族群半人馬小行星的一員。 雖然他最初被分類為小行星,稍後發生它究竟是小行星還是彗星的爭議。如今,它被分在這兩類當中,做為彗星的名稱是 95P/開朗 。 凱龍是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zh-hans:喀戎;zh-hk:奇倫;zh-tw:凱隆;-(英文:Chiron)命名的。在1978年發現的冥王星衛星名為凱倫(英文:Charon),不要將兩者搞混了。.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小行星2060

小行星5145

小行星5145 (Pholus, foe'-ləs, 源自),中文譯名為人龍星,是太陽系的一顆半人馬小行星,運行在一個橢圓軌道上,近日點在土星軌道的內側,遠日點在海王星的外側。相信人龍星是來自古柏帶的天體,而自從西元前764年之後,未曾接近大行星至一天文單位以內,並且會維持到西元5290年 (Solex 10)。.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小行星5145

小行星7066

小行星7066(Nessus,,源自),中文譯為毒龍星,是一顆半人馬小行星,於1993年4月26日被戴维·拉比诺维茨(David L. Rabinowitz)在基特峰國立天文台的太空監視計畫中發現。它的臨時名稱公布在1993年5月13日的IAUC 5789號快訊上,標示為。這是他發現的第二顆半人馬小行星(前一顆為小行星5145,Pholus),也是當時已知的第三顆(第一顆是小行星2060,開朗)。.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小行星7066

年,或稱地球年、太陽年,是與地球在軌道上繞太陽公轉有關事件再現之間的時間單位。將之擴展,可以適用於任何一顆行星:例如,一「火星年」是火星自己完整的運行繞太陽軌道一圈的時間。 一般而言,一年之長度取為太陽在天球上沿黄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由於所選取之定標點不同,年之定義有:.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年

度在中文中常用作单位,可以指:.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度

彗星

彗星(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週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现的记录,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彗星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土星

喀戎

喀戎(Χείρων,轉寫:Chiron)也譯奇戎,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半人马的名字。.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喀戎

儒略日

儒略日(Julian Day)是在儒略週期內以連續的日數計算時間的計時法,主要是天文學家在使用。 儒略日數(Julian Day Number,JDN)的計算是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中午開始,包含一個整天的時間,起點的時間(0日)回溯至儒略曆的西元前4713年1月1日中午12點(在格里曆是西元前4714年11月24日),這個日期是三種多年週期的共同起點,且是歷史上最接近現代的一個起點。例如,2000年1月1日的UT12:00是儒略日2,451,545。 儒略日期(Julian date,JD)是以格林威治標準時中午12:00的儒略日加上那一天的瞬時時間的分數。儒略日期是儒略日添加小數部分所表示的儒略日數"Resolution B1" 1997.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儒略日

冲(漢語拼音:chōng)湘语方言,指山谷中的平地。可用于地名,在湖南,许多地方和村寨都以“冲”字冠名,最著名的要数“韶山-zh-hans:冲;zh-hant:沖-”。一般来看,称为“冲”的地方是有人居住的小山村(自然村),用“冲”指地时,常有偏僻之意。 长沙附近有很多“冲”,如:丝茅冲(谭盾故乡),下关冲,周子冲,铁弓冲,茅栗冲,消家冲,张家冲,木冲,西冲,曹家冲,曾家冲,郑家冲,杨家冲,石人冲,等等。.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冲

行星环

行星環是指圍繞著行星運轉的宇宙塵和小顆粒形成扁平盤狀的區域。最廣為人知的行星環就是圍繞著土星的土星環,但是太陽系的其他三顆氣體巨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都有自己的行星環。 最近的報告 認為土星的衛星麗亞可能也有自己的環系統,它可能成為唯一擁有自己的環系統的衛星。.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行星环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视星等

轨道共振

軌道共振是天體力學中的一種效應與現象,是當在軌道上的天體於週期上有簡單(小數值)的整數比時,定期施加的引力影響到對方所產生的。軌道共振的物理原理在概念上類似於推動兒童盪的鞦韆,軌道和擺動的鞦韆之間有著一個自然頻率,其它機制和“推”所做的動作週期性的重複施加,產生累積性的影響。軌道共振大大的增加了相互之間引力影響的機構,即它們能夠改變或限制對方的軌道。在多數的情況下,這導致“不穩定”的互動,在其中的兩者互相交換動能和轉移軌道,直到共振不再存在。在某些情況下,一個諧振系統可以穩定和自我糾正,所以這些天體仍維持著共振。例如,木星衛星佳利美德、歐羅巴、和埃歐軌道的1:2:4共振,以及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的2:3共振。土星內側衛星的不穩定共振造成土星環中間的空隙。1:1的共振(有著相似軌道半徑的天體)在特殊的情況下,造成太陽系大天體將共享軌道的小天體彈射出去;這是清除鄰居最廣泛應用的機制,而此一效果也應用在目前的行星定義中。 除了拉普拉斯共振圖(見下文)中指出,在這篇文章中的共振比率應被解釋為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完成軌道數的比例,而不是作為公轉週期比(其中將會呈反比關係)。上面2:3的比例意味著在冥王星完成兩次完整公轉的時間,海王星要完成三次完整的公轉。.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轨道共振

近日點

#重定向 近日點和遠日點.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近日點

阿波罗

阿波罗(Απόλλων,Apollō)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同时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其希腊名与罗马名相同。又称福玻斯(Φοίβος,意为「闪耀者」,现代希腊语转读为菲比斯。)他是最高神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Leto)的儿子,月亮与狩猎女神阿蒂蜜絲的孪生弟弟,由姊姊接生而出。 阿波罗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七弦的里拉琴或七弦琴,左手拿象征太阳的金球。他是音乐家、诗人和射手的保护神。他是光明之神,从不说谎,光明磊落,在其身上找不到黑暗,也被称作真理之神。他非常聪明,通晓世事,是预言之神。他把医术传给人类,是医药之神。他还精通箭術,百发百中,从不失手。他同时掌管音乐、医药、医术、预言,是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最俊美的神祇,也象征着男性之美。 作为德尔斐的守护神,阿波罗向德尔斐神庙发布神谕。医药与治疗都与阿波罗與他的儿子阿斯克勒庇俄斯有关,同時阿波罗也可以带来病痛和瘟疫。阿波罗是殖民地的守护神,也是牧羊人的守护神。作为缪斯的领导,他在她们合唱时作指挥。荷米斯为他创造了里拉,这种乐器也成为了阿波罗的标志。为阿波罗唱的颂歌称作paeans。 早期希腊时期,尤其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阿波罗作为太阳神赫利俄斯,以及他与月之女神齐名的孪生姊姊阿耳忒彌斯, 被人们广为知晓。然而,约瑟夫·福特劳斯(美国学者,致力于希腊宗教研究)却声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奥古斯通文献中发现:阿波罗和太阳神赫利俄斯没有任何关联。直到公元三世纪,阿波罗和太阳神在希腊文学和神学的文献中一直都是被分开提及的¹。.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阿波罗

釋氣

釋氣 (有時稱為氣體揮發,特別是參考室內空氣品質) 是一些材料因為分解、通風、或吸收所釋放出的氣體。例如,研究顯示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有時和海洋的釋氣有所關聯。它可以包含昇華和蒸發等,一種物質變成氣體的相變,以及脫附,來自容器裂縫或內部的氣體產品滲漏造成的緩慢化學反應。沸騰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單純的釋氣現象,因為它是由相同物質的液體相變成為蒸氣的作用。.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釋氣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Kuiper belt),又稱作倫納德-柯伊伯带,另譯庫柏帶、--,是位於太陽系中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单位)外側的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柯伊伯带的假說最先由美国天文學家弗雷德里克·倫納德提出,十几年後杰拉德·柯伊伯證實了该观点。柯伊伯帶类似于小行星带,但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帶宽20倍且重20至200倍。如同主小行星帶,它主要包含小天体或太阳系形成的遗迹。虽然大多数小行星主要是岩石和金属构成的,但大部分柯伊伯带天体在很大程度上由冷冻的挥发成分(称为“冰”),如甲烷,氨和水组成。柯伊伯带至少有三顆矮行星:冥王星,妊神星和鸟神星。一些太阳系中的衛星,如海王星的海卫一和土星的土卫九,也被认为起源于该区域。 柯伊伯带的位置處於距離太陽40至50天文单位低傾角的軌道上。該處過去一直被認為空無一物,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佈着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微行星。柯伊伯带的起源和確實結構尚未明確,目前的理論推測是其來源於太陽原行星盤上的碎片,這些碎片相互吸引碰撞,但最後只組成了微行星帶而非行星,太陽風和物質會在在此處減速。 柯伊伯带有时被误认为是太陽系的邊界,但太阳系还包括向外延伸两光年之远的奥尔特星云。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的來源地,如哈雷彗星。自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就有天文學家認為其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的行星之外。由於冥王星的大小和柯伊伯带內大的小行星大小相近,20世紀末更有主張該其應被歸入柯伊伯带小行星的行列当中;而冥王星的卫星则應被當作是其伴星。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將冥王星剔出行星類別,并和谷神星与新发现的阋神星一起归入新分类的矮行星。 柯伊伯带不应该与假设的奥尔特云相混淆,后者比前者遥远一千倍以上。柯伊伯带内的天体,连同离散盘的成员和任何潜在的奥尔特云天体被统称为海王星外天体(TNOs)。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體,而第二大知名的海王星外天体,則是在离散盘的阋神星。.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柯伊伯带

掩星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掩星

斯科特·谢泼德

史考特·雪柏(Scott S. Sheppard),美国天文学家,任职于卡内基科学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地磁部门(Department of Terrestrial Magnetism)。他毕业于夏威夷大学,曾发现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诸多卫星。他还是海王星特洛伊、以及一些柯伊伯带天体、半人马小行星与近地天体的发现者。 以下是他参与发现的已被命名的卫星:;木星.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斯科特·谢泼德

1995 SN55

,也可以寫成1995 SN55,是一顆失蹤的半人馬小行星。它的近日點比木星遠,半長軸可能比海王星短,並且可能是最大的半人馬小行星。.

查看 小行星10199和1995 SN55

另见

1997年发现的天体

D-型小行星

半人马小行星

亦称为 女凱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