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外星生命

指数 外星生命

外星生命指存在于地球以外的生命体。这个概念囊括了简单的细菌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研究和测试关于外星生命猜想的学科被称作地外生物学或天体生物学。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一直使用包括探测地球之外的电波、天文望远镜观测潜在的宜居行星等方法探测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外星生命的存在。有人認為發現外星人的機率很小,也有很多人认为外星生命几乎必定存在。 世界各地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在各種史書中也留下不少疑似关于外星人的奇异記載。有人猜测古印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建造的發達古文明受到了外星生物科技的影響,更有人宣称曾目睹外星人或与之接触。伴随大量关于外星人的報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充斥,使得外星生命的传闻绘声绘色。.

目录

  1. 221 关系: ArXiv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劇場版 機動戰士GUNDAM00 -A 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基地系列卡尔·萨根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教古埃及古代太空人古兰经史蒂芬·霍金变形金刚塔木德多萝西计划天主教會天命天王星天狼星之謎天際浩劫天苑四天文學太阳太阳质量太陽系外行星失控的温室效应外星人外星人绑架外星爬蟲人外星生物創造論奧茲瑪計畫威廉·华莱士·坎贝尔威廉·赫歇爾宇宙宇宙戰艦大和號安德的游戏封神演義 (漫畫)小灰人尼古拉·哥白尼少年駭客巨蟹座55巨耳无线电望远镜不明飞行物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希爾夫婦被外星人綁架事件布鲁诺布鲁斯·穆雷 (行星科學家)七龙珠世界世界大戰世界經濟論壇... 扩展索引 (171 更多) »

  2. SETI
  3. 天文学争议
  4. 天文學中未解決的問題
  5. 天體生物學
  6. 太空
  7. 生物假說
  8. 生物學中未解決的問題
  9. 科學猜測

ArXiv

arXiv(X依希臘文的χ發音,讀音如英語的archive)是一個收集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生物學的論文預印本的網站,始于1991年8月14日。,arXiv.org已收集超過50萬篇預印本;至2014年底,藏量達到1百萬篇。截至2016年10月,提交率已達每月超過10,000篇。.

查看 外星生命和ArXiv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重定向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查看 外星生命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劇場版 機動戰士GUNDAM00 -A 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

《劇場版 機動戰士GUNDAM00 -A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是機動戰士GUNDAM 00於2009年3月29日在第二季動畫最後一集播畢後發表的劇場版,於2010年9月18日在日本上映(中文的意思為「先驅者的覺醒」)。.

查看 外星生命和劇場版 機動戰士GUNDAM00 -A 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

基地系列

基地系列(The Foundation Series)是一部經典科幻小說系列,創作時間橫跨美國作家以撒·艾西莫夫49個寫作年頭,一共10冊(包括別人續寫3冊),彼此間劇情獨立,卻又緊密關聯。「基地系列」通常也將處在同一架空宇宙的「機器人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包括進來,總計起來整個「大基地系列」作品共有14冊長篇,和數不清的短篇小說,另外6冊由其他作家在他死後續寫。「基地系列」備受讚譽,1965年得過雨果獎「史上最佳科幻小說系列」。 《基地》原本是一系列8篇的短篇小說,在1942年5月到1950年1月期間發表於《驚奇雜誌》()。艾西莫夫在自傳中表示,《基地》是在他拜訪編輯約翰·坎貝爾()的路上,天馬行空聯想自-zh-hans:愛德華·吉本; zh-hant:愛德華·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之後與坎貝爾兩相討論下,整體概念遂而成形。 「基地系列」第一部《基地》包含4篇短篇小說,劇情各自獨立,單行本發行於1951年。其它4篇中篇小說兩兩相對,分別收錄在《基地與帝國》和《第二基地》,成為名聞遐邇的「基地三部曲」。1981年,「基地三部曲」早已是世所公認最重要的現代科幻作品,艾西莫夫終於被出版商說服續寫「基地系列」第四部《基地邊緣》。接下來他又寫了一部續集《基地與地球》,5年後發表兩部前傳《基地前奏》和《基地締造者》,在這幾年中,艾西莫夫將「基地系列」與其它系列相結合,將所有系列作品同置於一個「基地宇宙」架構下。 艾西莫夫和坎貝爾聯手為「基地系列」打造出一門全新的統計科學,稱之為“心理史學”,這門學問由書中数學家哈里·謝頓窮盡畢生之力創建,根據大規模的人類活動數據,預測未來走向,規模一旦小於一顆星球或是一座帝國,結果就會失準。謝頓運用此一科學,預見銀河帝國的殞落,整片銀河將因此進入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期,直到第二帝國建立。 於是謝頓建立兩座基地,藉以縮減蠻荒時期,一座遠在邊陲,是藝術與科學的避風港,相對的另一座則在“群星的盡頭”。「基地三部曲」的主要焦點就在端點星上的基地。端點星上的學者為了搶在衰退期之前,保存人類物理科學的知識,努力編輯著一部全方位的《银河百科全书》,對謝頓真正的意圖毫不知情(如果他們知道,就會產生無法控制的變數)。基地的位置也是刻意選定的,千年後就是第二帝國的首都(並非三萬年後的那個帝國)。.

查看 外星生命和基地系列

卡尔·萨根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ward Sagan,),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作家。行星學會的成立者。 小行星2709、火星上的一個撞擊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查看 外星生命和卡尔·萨根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時期,也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时期,是指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約公元前2300年至前1300年之時期。.

查看 外星生命和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查看 外星生命和印度教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查看 外星生命和古埃及

古代太空人

古代外星人是指在古時候,外星太空人來到地球創造人類並教導人類創造文明的說法。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充足的證據。民間科學愛好者1991年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艾利希·馮·丹尼肯主張外星生物創造論,認為遠古文明因有外星人幫助而遠超過現在科技,但因發生大災難毀滅。古今中外一直有疑似外星人的奇異記載,或是將古印度人、古馬雅人、古埃及人建造的發達古文明歸咎於受到外星生物科技的影響。 宣稱古埃及有飛機、丹達臘之光宣稱古埃及有電燈、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是外星人的星球模型、伊卡黑石與阿坎巴羅雕像宣稱恐龍時代有人類、西藏曾住著外星人杜立巴族、摩亨佐-達羅與《摩訶波羅多》宣稱古印度人有核彈。 撒迦利亞·西琴以寫有科幻小說系列作品《地球编年史》推廣他的主張-尼比魯碰撞,描寫來自尼比魯的外星種族阿努纳奇來地球采金矿,進而影響蘇美等古文明,以及未來尼比魯會復歸來破壞地球。.

查看 外星生命和古代太空人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查看 外星生命和古兰经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及作家生前任職劍橋大學研究主任,20世紀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霍金是第一個提出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聯合解釋的宇宙論理論之人。他是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的積極支持者。 霍金是(FRSA)的得獎者,並成為宗座科學院的終身會員,並曾經獲得總統自由勳章,是美國所頒發最高榮譽的平民獎。2002年,霍金在BBC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民意調查中位列第25位。從1979年至2009年,霍金是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霍金撰寫了多本闡述自己理論與一般宇宙論的科普著作,並廣受大眾歡迎。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曾經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周。 霍金患有一種罕見的早發性緩慢進展的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盧·賈里格症或渐冻人症),病情會隨著年月逐漸惡化至嚴重。他晚年已是全身癱瘓,無法發聲,必須依賴語音產生裝置來與其他人溝通。最初裝置透過手持開關來使用,最終需要透過使用單邊臉頰肌肉。 2018年3月14日,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表示霍金去世,終年76歲。其骨灰的下葬儀式在2018年6月15日於倫敦西敏寺中殿的教堂中舉行。.

查看 外星生命和史蒂芬·霍金

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Transformers)泛指美国孩之宝公司与日本玩具公司Takara(タカラ,现Takara Tomy)公司自1984年开始合作的产品系列。在剧情中,变形金刚是起源于塞伯坦星球的超级机械生命体的总称,主要分为汽车人与霸天虎两大派系。本系列作品在玩家之间习惯取「TransFormers」中的主音节而简称为「TF」。.

查看 外星生命和变形金刚

塔木德

《塔木德》(希伯来文:,,為教導或學習之意)是猶太教中認為地位僅次於《塔纳赫》的宗教文献。源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間,記錄了猶太教的律法、條例和傳統。其內容分三部分,分別是密西拿(Mishnah)——口傳律法、革馬拉(Gemara)——口傳律法註釋、米德拉什(Midrash)——聖經註釋。 由於《革馬拉》分為以色列與巴比倫兩個版本,因此《塔木德》也分為《耶路撒冷塔木德》(或稱《巴勒斯坦塔木德》)及《巴比倫塔木德》。.

查看 外星生命和塔木德

多萝西计划

多萝西计划(Project Dorothy)是SETI项目的一部分,对奥兹玛计划的延续,从2010年11月5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时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法国、阿根廷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参与其中,观测对象主要是波江座的天苑四和鲸鱼座的天仓五。.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多萝西计划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天主教會

天命

天命,指上天的使命,在中國歷史上,常用來解釋新政權取代舊政權的合法性,主張朝代興衰、君主更替,不是人類所能控制的,上天支持的對象自然能夠稱帝稱王,上天不支持的對象則會衰弱滅亡。 《中庸》書中「天命」的概念,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性格,而并不是上天使命的的含义。.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天命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其英文名稱Uran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是克洛諾斯的父親,宙斯的祖父。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見的,但由於較為黯淡以及緩慢的繞行速度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认定为一颗行星。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布發現天王星,从而在太陽系的現代史上首度擴展了已知的界限。這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文學符號為、♅(♅,Unicode編碼U+2645)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和大氣構成不同於更巨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同樣的,天文學家設立了不同的「冰巨行星」分類來安置她們。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测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複杂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 如同其他的巨行星,天王星也有環系統、磁層和許多衛星。天王星的環系統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因為它的自轉軸斜向一邊,幾乎就躺在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因而南極和北極也躺在其他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雖然在2007年與2008年該環看來近乎水平)。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测器航海家2號的影像资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现像在其他巨行星所擁有的雲彩或風暴。然而,近年內,隨著天王星接近晝夜平分點,地球上的觀測者发现天王星有季節變化的迹象和漸增的天氣活動。天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每秒250公尺。 在西方文化中,天王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希臘神祇命名的行星,其他行星都依照羅馬神祇命名。.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天王星

天狼星之謎

《天狼星之謎》(英語:The Sirius Mystery)是美國作家羅伯特·坦普爾的關於馬里多貢人的著作,出版於1976年。該書提出天狼星的一顆人類肉眼不可見的伴星,來自天狼星系的魚人(Nommo)數千年前曾拜訪地球。 並且其文明與巴比倫人、阿卡德人、閃米特人之間存在聯繫。然而這一說法未能得到國際主流學術界的承認。 該書認為多貢人作为一个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的部族,却能够知道如此先进的天文知识,使人匪夷所思。多贡人有一种传说:远古时候,有一种半人半鱼生物乘坐两艘飞船从天狼星来到地球,一艘顺利地着陆,另一艘在着陆瞬间被火焚毁。至今,在多贡人中还保存着一张图画,上面画着他们所信仰的神--半人半鱼的生物,驾驶着一艘拖着火焰的飞船自天而降的场面。这些生物的模样有些像海豚,除了嘴巴之外,还有通气孔。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多贡人的天文知识是高科技的天狼星人传授的。.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天狼星之謎

天際浩劫

《天際浩劫》(Skyline)是一部2010年美國外星人入侵題材科幻災難電影,由《阿凡達》及《2012》視效設計團隊的史特勞斯兄弟(The Brothers Strause)執導並製作。 演員陣容有艾瑞克·貝福、史卡蒂·湯普森、布蘭妮·丹尼及唐諾·費森等。電影於2010年11月12日全球同步上映。 史特勞斯兄弟宣稱《天際浩劫》會是系列作的第一部,將至少製作一部以上的續作。本片和2011年發行的同題材電影《世界異戰》引發涉嫌剽竊的爭議。整體評價得到相當不良的抨擊,更被評為2010年年度最糟電影之一。續集《天劫:救贖之戰》於2017年推出。.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天際浩劫

天苑四

天苑四(ε Eri / ε Eridani) 是一顆主序帶上分類為K2的恆星。它是波江座內最靠近我們,也是在近距離恆星列表上能以裸眼看見的全天第三靠近的恆星。估計他的年齡少於十億年,相對來說還是顆年輕的恆星,因此這顆恆星的磁場活動比太陽強,而恆星風的強度估計是太陽的30倍。自轉也比較快速,雖然有緯度上的變化,估計週期約為11.1 天。天苑四不僅質量和體積都比太陽小,它的金屬量(原子量大於氦的元素)也比較低。 虽然一些径向速度观测数据暗示可能存在一颗大行星,然而由于该恒星活跃的磁场导致数据中存在高水平背景噪音,因此该结果仍未被完全接受。如果真有這樣的一顆行星,它的軌道週期應該是2502天,與恆星的平均距離為3.4天文單位(5億5百萬公里)。迄2008年,天苑四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已知擁有行星的恆星。這顆恆星也有兩條小行星帶,一條在大約3天文單位的距離上,另一條在20天文單位,並且可能是受到尚未能確認的第二顆行星攝動的物質。它看起來也有柯伊伯带,有比太陽附近更多物質密集的在軌道上環繞著,證實了對這顆恆星尚年輕的懷疑。 由於它是相對接近且與太陽相似的恆星,所以天苑四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中。與它最接近的鄰居是距離5.22光年遠的魯坦726-8(鯨魚座UV和鯨魚座BL)。.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天苑四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天文學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太阳

太阳质量

太阳质量(符號為)是天文学上用于测量恒星、星团或星系等大型天体的质量单位,定义为太阳的质量,约为2×1030千克,表示为: 1个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3000倍。 太陽質量也可以用年的長度、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G)的形式呈現: 現在,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的數值都已經被精確的測量,然而,還是不太常用太陽質量來表示太陽系的其他行星或聯星的質量;只在大質量天體的測量上使用。現今,使用行星際雷達已經測出很準確的天文單位和" G ",但是太陽質量在習俗中仍然繼續被當成天文學歷史上未解的謎題來探究。.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太阳质量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或系外行星,指在太陽系之外的行星。截至2018年5月5日,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總共有3767顆(另有超過2300顆尚未被確認),當中至少有77%是透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分屬2816個行星系,其中有628個多行星系。克卜勒任務已經檢測到18,000顆行星候選者,包括262顆位於潛在適居帶的候選者。 在銀河系,估計有數十億顆恆星(若每顆恆星都至少有一顆行星,將導致有1,000億至4,000億顆行星),不只在恆星周圍有行星,也有自由移動的行星質量天體,而已知最靠近的系外行星是比鄰星b。 幾乎所有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內,但是有少量的銀河系外行星可能可以被檢測出來。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在2013年1月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估計在銀河系內「至少有170億顆」地球尺度的系外行星。 數百年來,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在太陽系以外應該也有行星的存在,但是沒有辦法知道行星有多普遍,或是與太陽系行星的相似度又是如何。在19世紀,許多的偵測方法被提出來,但最終所有的天文學家得到的結果都是否定的。第一個被確認的檢測出現在1992年,發現有幾顆質量類似地球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在主序帶恆星發現行星的第一個偵測結果出現在1995年,在鄰近的飛馬座51發現了以4天週期公轉一週的巨大行星。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自此之後偵測到的數量與效率迅速的增加。有些系外行星被大望遠鏡直接拍攝到影像,但絕大多數的系外行星都是經由徑向速度測量檢出的。除了系外行星,「系外彗星」(在太陽系之外的彗星)也被發現,也許在銀河系內也是很普遍的。 最常見的系外行星是巨大的行星,相信是類似於木星或海王星,但這也反應了取樣偏差,因為大質量的行星比較容易被觀察到。一些相對比較輕的系外行星,質量只有地球的幾倍(現在所謂的超級地球);如眾所周知,在統計上的研究表明它們的數量應該超過巨大的行星。雖然現在已經發現一小撮包括地球大小和更小的行星,似乎表現出其它的地球類似體屬性。也存在著有這行星質量的天體環繞著棕矮星和不受到恆星拘束在太空中自由移動的行星;然而,「行星」這個名詞尚未應用在這些天體上。 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特別是軌道位於適居帶,極有可能有液態水存在表面的那些行星(還因此可能有生命),提高了搜尋外星生命的興趣。因此,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還包括適居行星,在太陽系外的行星適合承載生命的研究中,被考慮的因素相當廣泛。 在2013年1月7日,來自克卜勒任務太空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KOI-172.02,一顆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候選者,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適居帶中環繞著,可能是「存在著外星生命的主要候選者」。.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太陽系外行星

失控的温室效应

#重定向 失控溫室效應.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失控的温室效应

外星人

外星人(舊稱宇宙人)是人類对地球以外的智慧生命的統稱。自古至今、人類對外星人一直存在猜測、想像、研究與探索。一些人將地球上難以用科學解釋的文明產物歸咎於外星人的影響。 有些學術單位(其中較著名的包括哈佛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和非營利組織SETI協會等)參與了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這些組織致力於用無線電望遠鏡等先進設備接收從宇宙中傳來的電磁波,從中分析有規律的信號,希望藉此發現外星文明。 在各國史書中也有不少疑似外星人的奇异記載,但现今人类还无法實際探查是否有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人的存在。美國FBI於2011年4月所公開的解密手稿當中,關於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的紀錄,常被當作目前可能外星人存在的證據。一些學者專家認為,幽浮是已人為地被包裝成新時代的迷信對象,很多人在不同的程度上和外星人有過接觸,其實都是心理作用。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北京天文館長:外星人從未在地球現身",NOWnews/ 今日新聞網,2010/09/29 21:04.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外星人

外星人绑架

外星人绑架(Alien abduction或者abduction phenomenon)是指被害者在主观记忆上能够回忆起曾经被秘密的,或者被强制性由某些明显是非人类的实体施以某类物理的或者精神过程。那些自己声称被诱拐过的人们一般被称作“被绑架者”(下文也可能称他们“被害者”)或者“经历者”。典型的个案中的被绑架者们接受过强制性的医学检查,并且检查他们的生殖系统。某些被绑架者曾经被警告过注意对环境的破坏或者核武器所带来的危害。一些被绑架者将这种经历描述为可怕的事件,但是也有人将此描述为愉快的经历。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德·麥里尼找來10名聲稱自己曾被外星人綁架過的成年人並對他們進行了個性分析。理查德發現,他們都出現過睡眠癱瘓症的症狀,顯示兩者相關。.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外星人绑架

外星爬蟲人

外星爬蟲人(Reptilians,也稱為Reptilian humanoids、Reptoids、Reptiloids或Draconians),亦作爬蟲人或蜥蜴人,是目擊事件中出現的外星人之一。 外星爬蟲人時常與外星人誘拐事件還有陰謀論相提並論。這些爬蟲人的外表有淺綠色的麟片覆蓋,有琥珀色的眼睛 。 手指尖長,牙齒尖,五至六米或15呎高,懂得心靈感應。傳統上相信牠們能夠變形,有食用人類或吸飲人血的習慣,以保持人類的外型。陰謀論者還相信現時世界有不少政要其實也是牠們的同類變形而成的。2013年4月2日,根據一家專門分析政治動向的美國機構 — 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調查顯示,有4%的美國民眾投票認為,外星蜥蜴人透過過奪取政治權力來控制人類社會。.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外星爬蟲人

外星生物創造論

外星生物創造論、外星人創造論或外星人複製論,是一套創造論假說,指地球及地球生物或文明是由古代太空人所創造出來。這些假說除了常出現在科幻小說和新興宗教外,亦有科學家研究這種假說的可行性。大眾電視廣播媒體亦有節目探討這種假說,如電視節目。.

查看 外星生命和外星生物創造論

奧茲瑪計畫

奧茲瑪計畫是康乃爾大學的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於1960年在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台使用位於西維吉尼亞的綠堤電波望遠鏡所從事的早期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實驗的目的是通過無線電波搜尋鄰近太陽系的生物標誌信號。這個計畫後來以虛構的奧茲國統治者奧茲瑪女王來命名,靈感則來自無線電廣播李曼·法蘭克·鮑姆出版綠野仙蹤這本書中虛構的翡翠城 SETI Institute.

查看 外星生命和奧茲瑪計畫

威廉·华莱士·坎贝尔

威廉·华莱士·坎贝尔(William Wallace Campbell),美国天文学家,1901年-1930年利克天文台台长,专长于研究光谱学。.

查看 外星生命和威廉·华莱士·坎贝尔

威廉·赫歇爾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爵士,FRS,KH(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出生於德國漢諾威,英國天文學家及音樂家,曾作出多項天文發現,包括天王星等。被譽為「恆星天文學之父」。.

查看 外星生命和威廉·赫歇爾

宇宙

宇宙(Universe)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它包含了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其距離大約為;而整個宇宙的大小可能為無限大,但未有定論。物理理論的發展與對宇宙的觀察,引領著人類進行宇宙構成與演化的推論。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曾經提出宇宙學、天體演化學與,解釋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察。最早的理論為地心說,由古希臘哲學家與印度哲學家所提出。數世紀以來,逐漸精確的天文觀察,引領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以太陽系為主的日心說,以及經約翰內斯·克卜勒改良的橢圓軌道模型;最終艾薩克·牛頓的重力定律解釋了前述的理論。後來觀察方法逐漸改良,引領人類意識到太陽系位於數十億恆星所形成的星系,稱為銀河系;隨後更發現,銀河系只是眾多星系之一。在最大尺度範圍上,人們假定星系的分布,且各星系在各個方向之間的距離皆相同,這代表著宇宙既沒有邊緣,也沒有所謂的中心。透過星系分布與譜線的觀察,產生了許多現代物理宇宙學的理論。20世紀前期,人們發現到星系具有系統性的紅移現象,表明宇宙正在;藉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察,表明宇宙具有起源。最後,1990年代後期的觀察,發現宇宙的膨脹速率正在加快,顯示有可能存在一股未知的巨大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稱做暗能量。而宇宙的大多數質量則以一種未知的形式存在著,稱做暗物質。 大爆炸理論是當前描述宇宙發展的宇宙學模型。目前主流模型,推測宇宙年齡為。大爆炸產生了空間與時間,充滿了定量的物質與能量;當宇宙開始膨脹時,物質與能量的密度也開始降低。在初期膨脹過後,宇宙開始大幅冷卻,引發第一波次原子粒子的組成,稍後則合成為簡單的原子。這些原始元素所組成的巨大星雲,藉由重力結合起來形成恆星。 目前有各種假說正競相描述著宇宙的終極命運。物理學家與哲學家仍不確定在大爆炸前是否存在任何事物;許多人拒絕推測與懷疑大爆炸之前的狀態是否可偵測。目前也存在各種多重宇宙的說法,其中部分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著與現今宇宙相似的眾多宇宙,而現今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宇宙

宇宙戰艦大和號

《宇宙戰艦大和號》(原題:宇宙戦艦ヤマト)是日本动画制作公司オフィス・アカデミー/ウエスト・ケープ・コーポレーション1970年代起製作的動畫系列作品,同時也是劇中登場的宇宙戰艦及主题歌名称。日本的日本电视台、读卖电视台、富士电视台相继播出过宇宙战舰大和号系列的相关作品。 台灣的中華電視公司播出電視版第一、二部時的譯名則為《宇宙戰艦》。.

查看 外星生命和宇宙戰艦大和號

安德的游戏

《安德的游戏》(英文:Ender's Game,又译《战争游戏》、《致命兒戲》)是一部於1985年發布的軍事科幻小說,由美國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所著,剧情设定于不久的未来,人类面临因类似昆虫而被称为(Formics)的外星生物的可能的毁灭性攻擊,於是人类联合起来,对虫族进行孤注一掷的反擊。为了指挥这个战役,人类在地球上寻找具有军事天才的少年,并且送到(International Fleet)去接受军事训练,期望他们中有一个会成为理想的指挥官。 該小說最初是作為一部短篇小說《》,並發表於1977年8月份的《》雜誌(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此後奧森·斯科特·卡德陸續發表了一些續作和平行作品,構成了。卡德在1991年發布小說的更新版本,其中改變了一些政治事實,以便更準確地反映時代;如蘇聯解體及冷戰的結束。 小說收穫的評論多為正面,且其也成為許多軍事組織的推薦選書,如美國海軍陸戰隊。《安德的遊戲》榮獲1985年星雲獎及1986年雨果獎兩者的最佳小說。 《安德的遊戲》的續集包含《死者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Xenocide)、《》(Children of the Mind)及《》(Ender in Exile),講述安德在後續旅程中到達銀河裡各個不同的世界。此外,而後的中篇小說《》(A War of Gifts: An Ender Story)和《》(Ender's Shadow)之背景皆設在最原始的時期。 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由蓋文·胡德執導,阿薩·巴特菲德主演並詮釋安德,電影於2013年10月上映。卡德也有在其中擔任聯合製片人。《安德的遊戲》還有被改編成兩個漫畫系列。.

查看 外星生命和安德的游戏

封神演義 (漫畫)

《封神演義》是藤崎龍的日本漫畫,根據安能務翻譯的講談社文庫版《封神演義》改編而成。首先出現的漫畫版於1996年開始在集英社旗下的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於2000年完結,單行本全23卷。由於大受歡迎,出了電視動畫全26話,稱作《仙界傳 封神演義》,同期也推出不少周邊商品及電視遊戲等。2017年8月2日在官方Twitter上宣布為紀念原作漫畫連載銷量突破2200萬冊部而製作全新電視動畫,後官方正式定名為《霸穹 封神演義》。2018年1月12日起首播。.

查看 外星生命和封神演義 (漫畫)

小灰人

小灰人在外星人研究學中也名羅斯威爾外星人、Zetas、和Reticulians,首次目擊報告是1961年9月19日,也是一種外星人或外星生命的通稱,特別是在飛碟相關事件和超常理事件中。雖然有人自稱見到各種不同外星人,但是小灰人依然舉足輕重佔有75%美國目擊報告,20%的歐洲大陸目擊報告,12%英國目擊報告。.

查看 外星生命和小灰人

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Mikołaj Kopernik,)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哥白尼出生于皇家普魯士,该地区自1466年隶属于波兰王国。哥白尼获得了教会法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一名医生,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能够胜任翻译,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后续几项都没有学历学位)。1517年,哥白尼总结了货币量化理论,成为当今经济学的重要基础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托马斯·格雷沙姆之前总结出了劣幣驅逐良幣理论的前身。.

查看 外星生命和尼古拉·哥白尼

少年駭客

《Ben 10》為美國時代華納公司旗下Cartoon Network Studios的電視動畫,於2005年推出,是Ben 10系列主劇情的第一套系列作,中國大陆稱作 Ben 10 外星传奇,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以外,广东广播电视台嘉佳卡通频道曾播本节目。.

查看 外星生命和少年駭客

巨蟹座55

#重定向 轩辕增十九.

查看 外星生命和巨蟹座55

巨耳无线电望远镜

#重定向 大耳朵.

查看 外星生命和巨耳无线电望远镜

不明飞行物

不明飛行物(體)或稱未確認飛行物(體)(英文: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縮寫:UFO),是指不明來歷、不明性質,漂浮及飛行在天空的物體。意指是只要在觀察者眼中看不清或無法辨認的不詳物體都稱為UFO。 很多人將UFO視為等同於高科技或外星文明的飛碟、飛盤(英文:Flying Saucer),台灣稱為飛碟、幽浮。 一般人相信它是來自其他行星的太空船或者未來的人來今日地球做研究所操控的時光機,一些人則認為是大氣現象,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是來自地球本身的人造軍事飛碟,甚至純粹的惡作劇等。許多不明飛行物照片經過專家鑑定為騙局或者誤會,但是始終有部分發現根據現存科學知識無法解釋,例如鳳凰城光點及華盛頓不明飛行物事件等。 在不明飛行物一詞出現以前,英文中只有飛碟一詞稱呼,但是經常造成誤解。20世紀開始,美國上空發現碟狀飛行物,當時稱為飛碟,以為是蘇聯新式偵察武器。這是當代對不明飛行物的興趣的開端,後來人們著眼於世界各地的不明飛行物報告。.

查看 外星生命和不明飞行物

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搜尋外星高智生命活動 (Activ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是嘗試寄發訊息給有智慧的外星人的活動,現行的搜尋外星高智生命訊息通常都是無線電的形式,不過實體的訊息,像是先鋒飾板,也算是發給SETI的一則活動訊息。給外星高智生物的訊息 (Messaging to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METI.),也是搜尋外星高智生物活動的一種,通常被稱為積極的SETI。相對於積極的SETI,一般所知的SETI只是搜尋來自外太空的訊息,並沒有嘗試送出訊息。 METI的定義由蘇聯的科學家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扎伊采夫主導,它明確的區分了SETI的活動和METI的差異: 科學家所謂的SETI只是搜尋外星人的訊息,METI則是創造訊息發送給外星人,因此SETI和METI的擁護者有著相當不同的觀點。SETI的科學家們只侷限在是否有外星人在這個區域活動?。換言之,它是合理的,SETI若成功,只是翻譯出外星人傳送的訊息。相對於SETI的活動,METI不是侷限在宇宙的一嶼,而是更遠大的目標 - 克服宇宙無盡的沉默,將我們的存在告知長久以來就存在的有智慧的鄰居 - 期望告知你不是孤獨的!.

查看 外星生命和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希爾夫婦被外星人綁架事件

希爾夫婦绑架事件是一起外星人疑似绑架一對美國夫婦的事件,巴尼·希爾(Barney Hill)及貝蒂·希爾(Betty Hill)夫婦宣稱在1961年9月19日至20日之間在新罕布夏州遭到外星生物的綁架,這起事件也是第一次廣為人知的外星人绑架事件。.

查看 外星生命和希爾夫婦被外星人綁架事件

布鲁诺

布鲁诺(Bruno)是歐洲常見的姓氏及名字,可以指:.

查看 外星生命和布鲁诺

布鲁斯·穆雷 (行星科學家)

布鲁斯·穆雷(Bruce C. Murray,)是一位美國行星科學家、地質學家,生於紐約市。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與地質學榮譽退休教授。.

查看 外星生命和布鲁斯·穆雷 (行星科學家)

七龙珠

是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格鬥冒險漫画,該作品於1984年到1995年间在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週刊上连载。單行本是由集英社發售42冊,2002年至2004年期間發售34冊完全版,2013年開始發售全彩版。後來陸續發售動畫、電影、電子遊戲、CD、設定集等相關作品。.

查看 外星生命和七龙珠

世界

世界,亦稱天地、天下、人间、世间、万物、世上等,是對所有事物的代稱。可以有下列意思:.

查看 外星生命和世界

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指涉及到世界上大多數強大和多人口國家、規模最大的戰爭。世界大戰可橫跨幾個大洲,並持續多年。這個用詞通常應用於20世紀二個規模空前的全球衝突: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但回顧一些之前的衝突亦可被視為「世界大戰」。而「第三次世界大戰」則用來假設、描述任何未來可能發生的全球性衝突。.

查看 外星生命和世界大戰

世界經濟論壇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是一个以基金会形式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71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州科洛尼。其以每年冬季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举办的年会(俗称达沃斯论坛,Davos Forum)闻名于世,歷次論壇均聚集全球工商、政治、学术、媒体等領域的领袖人物,讨论世界所面临最紧迫问题。.

查看 外星生命和世界經濟論壇

世界異戰

200px 200px 是2011年3月上映的美国科幻战争片,由乔纳森·理贝斯曼执导,艾伦·艾克哈特、米歇尔·罗德里格兹、拉蒙·罗德里格兹、布丽姬·穆娜等主演。影片的创作灵感源自二战期间发生在洛杉矶的一次炮击UFO事件。.

查看 外星生命和世界異戰

帕西瓦尔·罗威尔

帕西瓦爾·羅倫斯·羅威爾(Percival Lawrence Lowell,),是一位美國天文學家、商人、作家與數學家。羅威爾曾經將火星上的溝槽描述成運河,並且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建立了羅威爾天文台,最終促使冥王星在他去世14年後被人們發現。.

查看 外星生命和帕西瓦尔·罗威尔

幻想型错觉

#重定向 空想性错视.

查看 外星生命和幻想型错觉

乃出個未來

是一部屢获艾美奖的美国喜剧动画片,由马特·格勒宁创作並與大衛·柯亨(David X. Cohen)一起导演制作,在福克斯电视網上播出。剧集是跟随主人公菲利浦·弗萊(Philip J. Fry,一个在前纽约批萨店的外送员)在未来世界的冒险生活而展开的故事。他在2000年到来时被冷凍,然后在未来的2999年新年前夕被解冻。 在停止制作前,该剧于1999年3月28日至2003年8月10日在美国Fox频道上首播。紧接着Futurama播映于Cartoon Network频道的晚间成人档(Adult Swim),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直至Cartoon Network的合约到期为止(译者注:原文并没有说Cartoon Network只播过一遍,在它购买的播放版权内可以播很多遍)该系列再次面世的时间是2007年四部电影的出现,继上次播出的第五季16集之后(译者注:在美国播放的是五季版。由于播映的电视台不同,所以该剧有4季和5季两个版本,但两个版本内容相同均为72集,只是分季划分和部分集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已。) 《飞出个未来》这名称来自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中,通用汽车用作展示未来科技的展馆名称。整个展馆由Norman Bel Geddes设计,以他的想象诠释着1959年未来世界的样子。在这个展馆内,以真空管制成的电视亦首次亮相。这台电视机由Philo Farnsworth发明,而他的姓亦成为了这套电视剧的角色名称。.

查看 外星生命和乃出個未來

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扎伊采夫

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扎伊采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Зайцев,1945年5月19日)是俄罗斯和苏联的无线电工程师和天文学家。他的作品对雷达天文设备,近地小行星雷达研究,搜寻地外文明。 G.

查看 外星生命和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扎伊采夫

亚拉巴马州

阿拉巴马州(Alabama,,又译作--)是美國東南部地區一個聯邦州。北接田納西州,東鄰喬治亞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西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是各州當中面積第30大以及人口第24大的州。阿拉巴馬州的全長1500英哩,是所有州份當中最長的。 阿拉巴馬州譽為「金色啄木鳥之州」,其名來自州鳥。同時阿拉巴馬州亦以「迪克西的心臟」和「棉花之州」為人所知。州樹是長葉松,而州花是山茶花。阿拉巴馬州的州府位於蒙哥馬利,按人口計算最大城市是伯明翰,該城長期都是州內最工業化的城市;按面積計算最大城市是亨茨維爾。最老的城市是莫比爾,1702年由法國殖民者建立,作為法屬路易斯安那的首府。 自南北戰爭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阿拉巴馬州與其他美國南部州份一樣遭遇經濟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依賴農產品。與其他南部州份一樣,阿拉巴馬州議員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以及許多貧窮的白人。雖然工業和都市中心快速發展,白人自1901年起到1960年代一直壟斷郊區利益,市區利益和非裔美國人的代表性嚴重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巴馬州將經濟由主產農業變得多元化。21世紀的州經濟是基於管理、汽車、金融、製造業、航天、提煉礦產、醫療、教育、零售以及科技。.

查看 外星生命和亚拉巴马州

人類

#重定向 人.

查看 外星生命和人類

库斯的尼古拉斯

#重定向 库萨的尼古拉.

查看 外星生命和库斯的尼古拉斯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Ἐπίκουρο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的萨摩斯岛,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他在18岁时搬到雅典,之后曾去过小亚细亚,并在那里受到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影响,公元前3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传说中该学派居于他的住房和庭院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据说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鸠鲁的学说和苏格拉底及柏拉图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强调远离责任和社会活动。伊壁鸠鲁认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伊壁鸠鲁区分了動態的快乐和靜態的快乐,前者是指正在滿足一種慾望時產生的快樂(例如享用美食時的快樂),後者則指慾望得到滿足後的平靜之樂(例如飽餐一頓後的快樂),伊壁鸠鲁认为靜態的快乐拥有优先的地位,它是“一种厌足状态中的麻醉般的狂喜”。 同时,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他还强调,肉体的快乐大部分是强加于我们的,而精神的快乐则可以被我们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自我的欲望必须节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伊壁鸠鲁認為當人不受任何痛苦折磨、欲望也都得到滿足後,就會進入「毫無紛擾」(Ataraxia)的最高境界。 伊壁鸠鲁相信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但他并不认为原子的运动受各种自然法则的支配。伊壁鸠鲁否定宗教,否认神是最高的法则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视必然原则。伊壁鸠鲁悖论(Epicurean Paradox)是其著名遗产之一。伊壁鸠鲁也同意德谟克利特的有关“灵魂原子”的说法,认为人死后,灵魂原子离肉体而去,四处飞散,因此人死后并没有生命。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对自身对死亡认识是对死亡本身的无知。 伊壁鸠鲁的学说并没有发展出科学的传统,但它自由思维的态度和反对迷信的实践,一直得到罗马帝国早期一些上层阶级成员的尊敬。而在今天,“Epicurean”这个词已经具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只追求感官享乐的人们。.

查看 外星生命和伊壁鸠鲁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查看 外星生命和伊斯兰教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 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认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統,並且有為數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作品有系統地分別闡述他的知識學、倫理學和美學思想。《純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學術界重視,標誌著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是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學、法律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也有重要論著。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查看 外星生命和伊曼努尔·康德

伪科学

伪科学(pseudoscience),又称假科學、壞科學、疑似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禁不起可信性测试,或缺乏科学形式,For example, Hewitt et al.

查看 外星生命和伪科学

強殖裝甲

《強殖裝甲》(強殖装甲ガイバー)是仍在連載中的日本漫畫作品,作者是漫畫家高屋良樹。此作品曾中斷連載數次,所以連載時間已超過三十年。.

查看 外星生命和強殖裝甲

弗里曼·戴森

弗里曼·约翰·戴森(Freeman John Dyson,),美籍英裔數學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查看 外星生命和弗里曼·戴森

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Drake equation)又稱薩根公式(Sagan equation)或格林班克公式(Green Bank equation),是由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於1960年代提出的一条用來推測「可能與我們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數量」之公式。.

查看 外星生命和德雷克公式

土卫二

土卫二又稱為「恩賽勒達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號於1980年代探測土星之前,人們只知道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旅行者號顯示土衛二直徑約为500公里(相当于土星最大的衛星土卫六直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表面幾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陽光。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二的轨道位于土星E环最稠密的部分,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旅行者2号则发现:尽管该卫星体积不大,但是在其表面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构造,又存在较为年轻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扭曲地形构造——其中一些地区的地质年代甚至只有1亿年。 二十世纪末发射,并于二十一世紀初抵達土星附近的卡西尼号太空船则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开了旅行者探访之后留下的诸多疑团。在2005年,卡西尼飞船数次近距离掠过土卫二,获得了该卫星表面及其环境的大量数据,特别是发现了从该卫星南极地区喷射出的富含水分的羽状物。该发现,以及可探测到的逃逸内能的存在、南极地区极少存在撞击坑的情况,共同证明了土卫二至今仍然存在地质活动。在巨行星的卫星系统中,许多卫星都会成为轨道共振的牺牲品,这会导致星体震动和轨道的扰动,而对于更加靠近行星的卫星,潮汐效应则会加热行星的内部,这或许可以解释土卫二的地质活动。 2014年,美國太空總署宣佈,卡西尼號發現了土衛二南極地底存在液態水海洋的證據,海洋厚度約為10公里。南極附近的冰火山向太空噴出大量水氣和其他揮發物,夾雜類似氯化鈉晶體、水冰等固態粒子,噴射量約為每秒200公斤。噴出的水有一部份以「雪」的形態落回土衛二表面,一部份融入土星環中,另一部份甚至可到達土星。這些羽狀噴射物也為土星E環物質來源於土衛二的觀點提供了重要的證據。2015年9月16日,美國太空總署确认,根据卡西尼號的探测数据,其表面冰层下面拥有全球性海洋,而且海洋的底部有水热活动,即存在海底热泉。 由於接近地表處有水的存在,所以土衛二是尋找地外生物的最佳地點之一。分析指出,土衛二的噴射現象源自地表下的液態水海洋。噴射物的化學成份以及引力場模型表明地下液態水源體是在與岩石接觸的,所以可能是天體生物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土卫二

土卫六

土卫六又稱為「泰坦」(Titan),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後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於它是太陽系第一颗被发现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衞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土衛六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土卫六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土星

地底人

地底人是存在於科幻小說、奇幻小說、ACG和特攝片中的生物,是居住於地下的民族,有些還具有超越人類的高科技文明。.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地底人

地心说

地心说(或稱天动说),是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環繞著它而運行的學說。 由於古代人缺乏足夠的宇宙觀測數據,以及懷著以人為本的觀念,因此他們誤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體都是繞著它而運行的。古希臘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將地心說的模型發展完善,且為了解釋某些行星的逆行現象(即在某些時候,從地球上看那些星體的運動軌跡,有時這些星體會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論,即這些星體除了繞地軌道外,還會沿著一些小軌道運轉。後來,天主教教會接納此為世界觀的「正統理論」。 托勒密的理論能初步的解釋從地球上所看到的現象,但是在文藝復興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支持日心說的證據逐漸出現,且有些證據無法以地心說解釋,地心說逐漸占了下風。在現代世界,支持地心說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地心说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地球

地球歷史

地球歷史,在地球由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後計起,科學家估計大約有46億到50億年之間。而因為表述這麼長久的時間有所困難,可將地球的歷史模擬為二十四小時(將地球形成的時間設定為凌晨零時,而此時此刻為翌日的凌晨零時),每秒大約代表5萬3000年,而大爆炸與宇宙形成的時刻,則大約在137億年前,以此模擬時間來說約等於三日前,即地球誕生前兩日。.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地球歷史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其形成时间相对的较晚于世界上其他几大神话体系。地理學上的北歐,包括今日的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和芬蘭等國,但一般所稱的北歐神話並不包括芬蘭,因為芬蘭语并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语言,芬兰人有自己的神話,见芬兰神话。 北欧神话中有许多部分十分特别,大部分的神話都會描寫創世的榮光,但北歐神話卻著力描述于毀滅。神話中的所有事物,包括神都不拥有永恒。因为他们的想法接近于事实,所以对他们而言,所有东西都是不完美的,這是北歐神話和世界其他神話最不一樣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北欧神话相信当万物消亡,新的生命将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环的。.

查看 外星生命和北欧神话

國家地理頻道

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簡稱:NGC),是美國國家地理合股有限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旗下負責電視及製作事業群,該公司於1997年成立、現由二十一世紀福斯及國家地理學會合資。 海外國家地理頻道(國際)(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s International,NGCI)則是國家地理電視(National Geographic Television,NGT)及福斯娛樂集團合組而成的企業。.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國家地理頻道

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

国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缩写为NIH),隸屬於美國衛生及人類服務部,是美國聯邦政府中首要的生物醫學研究机构。 2006年的資料顯示,此機構花費美國全國28%的年度生物醫學研究經費,約280億美元,其中多數來自產業界的支援, Neil Osterweil, MedPage Today, September 20, 2005.

查看 外星生命和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

傳說巨神

《傳說巨神伊甸王》(原題:伝説巨神イデオン)是由富野由悠季所執導的日本機器人動畫。包括全39集的電視版,與兩部電影版「接觸篇」及「發動篇」。.

查看 外星生命和傳說巨神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重定向 CBS (電視網).

查看 外星生命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哥普拉

《哥普拉》是日本漫畫家寺澤武一的科幻漫畫作品,亦有以漫画为原作的同名動畫作品。.

查看 外星生命和哥普拉

儒勒·凡尔纳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或譯朱爾·凡爾納,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凡尔纳生于南特港资产阶级家庭,受训传承父亲的律师职业,但在青年时期退出,为杂志和剧院写作。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专辑由皮埃尔-儒勒·赫泽尔(Pierre-Jules Hetzel)出版商出版,收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 在法国和欧洲,凡尔纳是公认的重要文学作家,在文学先锋派和超现实主义里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名声在英语世界里待遇不同,由于几经改编,常被认为是流行文学或儿童文学作家。自1979年来,凡尔纳是翻译量第二大的作家,排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威廉·莎士比亚之间。 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该头衔也被授予H·G·威尔斯和雨果·根斯巴克.

查看 外星生命和儒勒·凡尔纳

兰登书屋

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是德国媒体集团贝塔斯曼旗下的一家出版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书屋于1927年成立,创始人是貝內特·瑟夫(Bennett Cerf)和唐納德·克洛普弗(Donald Klopfer),並在1998年時為贝塔斯曼收購。.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兰登书屋

先驱者10号

先鋒10號(Pioneer 10或Pioneer F)是NASA在1972年3月2日發射的一艘重258公斤的非載人太空船,用意是為了研究小行星帶、木星的周遭環境、太陽風、宇宙射線以及太陽系與太陽圈之中最遠能夠到達的地方。它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安然通過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以及第一個拜訪木星的太空船。1983年6月13日,它飛越海王星軌道,成為第一個離開八大行星範圍的人造物體。當時的速度高達每秒鐘近十四公里。2003年1月23日,由於發射功率不足,它在距離地球122.3億千米處與地球失去聯絡。 先鋒者10号曾是離地球最远的飛行器,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1998年2月17日,那天,旅行者1号與太阳的距离和先驱者10号相同(都是69.419AU)。因为旅行者1号速度的优势(每年大约多飞行1.016 AU),與太阳的距离上超过了先驱者10号。 和先驱者11号一样,先驱者10号携带了一块人类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问候,并表明我们在银河系位置的镀金铝板。.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先驱者10号

先驱者11号

先驱者11号(Pioneer 11)是第二个用来研究木星和外太阳系的空间探测器。它也是去研究土星和它的光环的第一个探测器。与先驱者10号不同的是,先驱者11号(也称做先驱者G号)不仅拜访木星。它还用了木星的強大引力去改变它的轨道飞向土星。它靠近土星后,就顺着它的逃离轨道離開太阳系。 探測器在1973年4月6日,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發射。探測器全長2.9米,設有一个直徑2.74米的高增益天線,在其之前再裝上一个中增益天線。至於另外一條全方位低增益天線則裝設於高增益天線接收器之下。探測器以兩個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作為能源,在拜訪木星時仍能產生144 瓦特,但到達土星時只能產生100 瓦特的功率。 探測器上還設有三個感應器:恆星(老人星)感應器及兩個太陽感應器,藉以根據相對於地球及太陽的位置,及以老人星的位置作後備,用以計算探測器的位置。先鋒11號的恆星感應器及起點設定,是按先鋒10號的經驗而被重新修改的。探測器上的三對火箭推進器,負責控制轉軸(4.8rpm)及為探制器提供動力。三對火箭推進器都可以按指令持續燃點,或暫停燃點亦可。 在探測器上的儀器負責研究星際間及行星的磁場太陽風、宇宙射線、太陽圈的轉變區域、大量存在的中性氫;星塵粒子的分佈、大小、質量、通量及速度;外太陽系行星極光、電波、其衛星的大氣層;以及木星與土星及其衛星的表面等等。 以上的研究主要由探測器上的磁力計、等離子分析器(太陽風專用)、粒子感測器、離子感測器、一具可以重疊不同視點來探測由經過的隕石折射而來的陽光的非影像望遠鏡、一些已密封並加壓的氬氣及氮氣用以計算隕石的滲透、測紫外光計、測紅外光計、及一具影像光偏計用以拍攝照片及計算光偏振等等。至於進一步的數據則從天體力學及掩星法現象去計算出來。.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先驱者11号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光年

光谱学

光谱学(Spectroscopy)是研究物质发射、吸收或散射的光、声或粒子来研究物质的方法。 光谱学也可以被定义为研究光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历史上,光谱学指用可见光来对物质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的科学分支。但是,近来,光谱学的定义已经被扩展为一种不只用可见光,也用许多其他电磁或非电磁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X射线,电子,声子(声波)等)的新技术。阻抗光谱学则研究交流电的频率响应。 光谱学被频繁的用在物理和分析化学中,通过发射或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一种记录光谱的仪器叫分光计。光谱学可以通过其测量或计算的物理属性或测量过程来分类。 光谱学也同样大量运用在天文学和遥感。大多数大型天文望远镜配有光谱摄制仪,用来测量天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属性,或通过测量光谱线的多普勒偏移来测量天体的速度。.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光谱学

克卜勒22b

开普勒22b(Kepler-22b)是NASA开普勒太空望遠鏡所發現第一個位於類太陽恆星適居帶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22b位於天鵝座內,距離地球600光年,環繞著類太陽恆星克卜勒22公轉。.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克卜勒22b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設計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使用NASA發展的太空光度計,預計將花3.5年的時間,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觀測10萬顆恆星的光度,檢測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現象(以凌日的方法檢測行星)。為了尊崇德國天文學家-zh-cn:开普勒; zh-tw:克卜勒; zh-hk:開普勒-,這個任務被稱為克卜勒任務。 克卜勒是NASA低成本的發現計畫聚焦在科學上的任務。NASA的是這個任務的主管機關,提供主要的研究人員並負責地面系統的開發、任務的執行和科學資料的分析。克卜勒任務進度的處理是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執行,負責克卜勒任務飛行系統的開發。 克卜勒太空船於2009年3月6日22:49:57UTC-5發射,已确认了130多个系外行星和发现了超过2700颗候选行星。 2013年5月15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由於反應輪故障,無法設定望遠鏡方向,因此被迫停止其搜尋系外行星任務。 同年8月15日,NASA宣布放棄兩個故障的反應輪,以替代計畫使用剩下兩個正常的反應輪重新開始工作。.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克蘇魯神話

克苏鲁神話(Cthulhu Mythos)是以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世界为基础,由整理完善、眾多作者共同创造的架空神話體系。克蘇魯並非此架空世界中的主神,雖然它是在此架空世界中很常見的信仰,這些神話的題材可能來自現實世界各地神话傳說的再詮釋(如北美传说中的雪怪溫迪哥)。只要是接受洛夫克拉夫特小說的概念而衍伸創作的小說都可以納入此神話的一部分,所以此神話系統至今還在擴展,但是没人知道是谁把这些小说中的神记载下来。.

查看 外星生命和克蘇魯神話

勝利大決戰

《勝利大決戰》(V)最早是一齣1983年於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播、由肯尼斯·強森(Kenneth Johnson)編導的美國科幻電視迷你影集。它在1984年推出了一個續集,迷你影集《勝利大決戰之最後戰役》(V: The Final Battle),以及一季(1984-85)電視影集(原名也叫V,不過為了有所區分,有時候也叫它V: The Series)。各地在重播的時候,通常是將這三個作品接續播完,不特別區分名稱。.

查看 外星生命和勝利大決戰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Spirit, MER-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的第一部火星漫游车。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旨在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部双胞胎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

查看 外星生命和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Circa

Circa(经常缩写为c., ca., ca, cca.,有时用斜体以表明其为拉丁文),意为“大约”,其字面意思是“周围”,一般是指一个日期。它在系谱学以及历史学著述中被广泛采用,当大概知道日期的时候。 例如,一个有关Genghis Khan(成吉思汗)的百科全书条目可能会以"Genghis Khan (c.

查看 外星生命和Circa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查看 外星生命和火星

火星大气

#重定向 火星大氣層.

查看 外星生命和火星大气

火星人

火星人(Martian)是人们假想的火星上的智慧生物,在為數不少的科幻作品中皆有登場。但到目前为止的调查尚未发现支持火星人存在的证据。 对火星人的热情部分归因于一些天文学家曾声称观察到“火星运河”。但后来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发回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更不存在运河或其他智慧生命痕迹。 火星人中最經典的形像為水母型,源自于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898年发表的著名科幻小说《星際戰爭》。.

查看 外星生命和火星人

火星人玩轉地球

《星戰毀滅者》(Mars Attacks!)是提姆·波頓1996年導演的外星人入侵電影。以票房電影的預算結合B級片的劇情與特色,本片高度依賴特效,配樂則大量使用《惑星歷險》、《地球末日記》中使用過的樂器特雷門。 本片被拿來與同年同樣以外星人入侵為主題的《ID4星際終結者》比較,影評與票房慘不忍睹。不過其實本片是根據1962年Topps玩具公司發行的一系列交換卡片來構想,除此之外,也是提姆·波頓對自己相當喜歡的導演艾德·伍德致敬的一部電影。.

查看 外星生命和火星人玩轉地球

火星科学实验室

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是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索計劃,其主要利用火星探測車。火箭於2011年11月26日15:02(UTC)發射,並在2012年8月6日05:31UTC使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蓋爾撞擊坑()。這輛探測車比2004年登陸的火星探測車機遇號和勇氣號重五倍,長兩倍。比起之前其它火星任務,它攜帶了更多先進科學儀器。國際社群提供部份的儀器。火星科學實驗室由擎天神五號541型火箭發射。好奇號將會分析數十個樣本,從泥土挖出、從岩石中鑽取粉末,並預計運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2個地球年),比起之前任何火星探測車還要探測更廣大的區域。它將調查火星以前或現在維持生命的可能性。NASA科學家形容此火星探測車為「夢幻探測車」。.

查看 外星生命和火星科学实验室

火星生命

火星生命(英語:Life on Mars)是指有關火星的生命。火星生命經常出現在群眾娛樂中,如火星人。由於火星與地球自然环境相似,且火星氣候嚴寒,缺乏板塊構造,無大陆漂移現象,因此地質幾乎沒有改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火星表面擁有35億年歷史,因此很有可能保存生物形成前的狀態。这些均引起了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對火星的興趣。 2014年1月24日,NASA宣布正在探測火星的好奇號及机遇号將轉向尋找古代生命存在的證據。包括自營生物、化能生物或微生物、古代水域、湖積平原、在火星上尋找證明火星適居性、古生物化石,以及有機碳的證據是目前NASA的主要目標之一。 2018年6月7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裏,發現有機物質。這可能對尋找生命給出重要線索。.

查看 外星生命和火星生命

火星运河

火星运河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人们在观测火星时发现的火星表面许多线条状的东西。 1877年8月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雷利在观测火星大冲时发现了火星表面有许多线条状的东西。他用意大利语称之为“canali”(海峡、沟渠的意思),但是英文报刊在报道这一发现时,把canali错写成了canal(英语运河的意思)。 Category:火星.

查看 外星生命和火星运河

球狀星團

球狀星團是外觀呈球形,在軌道上繞著星系核心運行,很像衛星的恆星集團。球狀星團因為被重力緊緊束縛,使得恆星高度的向中心集中,因此外觀呈球形。 球狀星團被發現多在星系的暈之中,遠比在星系盤中被發現的疏散星團擁有更多的恆星,但球狀星團的數量相較疏散星團相對的稀少,在銀河系內迄今只發現大約150個至158個。在銀河系內也許還有10- 20個或更多個尚未被發現。這些球狀星團環繞星系公轉的半徑可以達到40,000秒差距(大約130,000光年)或更遠的距離。越大的星系擁有越多:以仙女座星系為例,可能有500個球狀星團。有些巨大的橢圓星系,特別是位於星系團中心的,像是M87,有多達13,000個球狀星團。 在本星系群擁有足夠質量的星系,都有關聯性的球狀星團,並且幾乎每個曾經探測過的大質量星系都被發現擁有球狀星團的系統。人馬座矮橢球星系和有 爭議的大犬座矮星系似乎正在將它們的球狀星團(像是帕羅馬12)捐贈給銀河系。這表明這個星系的許多球狀星團在之前是如何取得的。 雖然這些球狀團看起來包含一些最初在銀河系產生的恆星,但它們的起源和在銀河系演化中扮演的角色仍不清楚。球狀星團看起來和矮橢圓星系有著顯著的不同,它是母星系形成恆星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星系。然而,由天文學家最近的推測顯示,球狀星團和矮橢球可能不能很明確的區分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天體。.

查看 外星生命和球狀星團

理查德·道金斯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 FRS, FRSL,),生於英屬肯尼亞,英格蘭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學傳播者、作家,1990年任牛津大学動物學正教授,1995-2008年升任。 道金斯1976年出版名著《自私的基因》,引起广泛关注。书中阐述了以基因为核心的演化論思想,将一切生物类比为基因的生存机器,并引入了“模因”概念。后来又出版了《延伸的表现型》、《盲眼钟表匠》、《上帝错觉》等书,宣扬演化论,反对神创论。无神论與演化论的科學家擁護者之中,道金斯以其直言不諱的語氣和科學求證的態度挑戰「神創造世界」宗教概念而聞名。他同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神经科学家山姆·哈里斯和英裔美籍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同稱“新无神论四骑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查看 外星生命和理查德·道金斯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查看 外星生命和祭司

科學教

科學教可以指:.

查看 外星生命和科學教

科幻小說

#重定向 科幻小说.

查看 外星生命和科幻小說

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是电影的一类,采用科幻作为题材。确切来说,科幻电影是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电影。科幻电影所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一定被主流科学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时间旅行等等。科幻电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用太空船、机器人或其他超越时代的科技等元素彰显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许多科幻电影会表现出对于政治或社会议题的关注,以及哲学方面如人类处境的探讨。一些科幻电影是从科幻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但科幻电影会注重撷取其中的文学或人文方面的元素,而无视科幻文学比较注重的科学严谨性和逻辑性。 科幻电影自电影发明不久后的默片时代就存在了。1902年,乔治·梅里耶拍摄了《月球旅行记》。这部改编于儒勒·凡尔纳同名小说的电影以巧妙的摄影效果折服了当时的观众。另一个早期科幻电影的例子是1927年的电影《大都會》。从1930年代到1950年代,科幻电影以低制作成本的B级片为主。而在1968年--的里程碑作品《2001年太空漫游》之后,科幻电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开始成为更为严肃的电影类型。1970年代末期,随着电影《星球大战》系列的第一部(加上前传后的第四部)的上映并获得成功,使用了大量特技效果的大制作的科幻电影逐渐流行起来,为日后鸿篇巨制的科幻电影大片潮流奠定了基础。.

查看 外星生命和科幻电影

穆斯貝爾海姆

穆斯貝爾海姆(Muspelheim或Muspellheim或Múspellsheimr,也可以稱作Muspel或Múspell),在北歐神話中,其義為「火之國」(Flameland),另也有「荒蕪的家」(Home of Desolation)之意。 這是在世界誕生之初,位於金倫加鴻溝南邊末端的一個地區。相傳那邊充滿了火焰與熱,在「火之國」穆斯貝爾海姆的熱力和「霧之國」尼福爾海姆的寒冰交替作用之下,最初的生命因此而誕生。主宰這地區的是火巨人史爾特爾,他是阿斯嘉特諸神的敵人,當「諸神的黃昏」發生時,史爾特爾會度過彩虹橋來攻擊諸神。 奧丁曾經擷取穆斯貝爾海姆的火焰,用來製作運行在天空的星辰,最大的兩團火焰則成為了太陽和月亮。 Category:北歐神話地理.

查看 外星生命和穆斯貝爾海姆

突變第三型

《突變第三型》(The Thing),也稱作《約翰·卡本特之突變第三型》(John Carpenter's The Thing),是一部1982年的美國科幻肉體恐怖電影,由當代恐怖電影之父約翰·卡本特執導,劇本由撰寫,並根據1951年導演霍華·赫克斯所監製的同名電影、與約翰·W·坎貝爾的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一群美國科學家的研究基地,在南極洲救了一隻逃離挪威人追殺的雪橇犬,但是這隻雪橇犬卻是一隻能夠模仿他人外型的外星生物,已經漸漸滲透整個研究基地伺機殺害他們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標題指—種能夠吸收他人並模仿他人樣貌的外星生物。約翰·卡本特也承認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啟發了他的電影。 1982年6月25日,《突變第三型》在840個劇院開幕,這是在本週票房的第8部電影,它仍然在前十名維持三週。業績低於預期的原因主要有許多因素,主要是史蒂芬·史匹柏的大片《E.T.外星人》,這也是環球影城三週前發布的,但反而對「外星人訪問」更為樂觀,與另一部成人科幻電影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當時由華納兄弟發行。然而《突變第三型》成了邪典電影。卡本特的電影最終被評論家重新評價,現在被認為是曾經做過最偉大的恐怖片之一。這部電影後來在1982年誕生了一部限量系列的改編小說,標題為《The Thing from Another World》,1991年由黑馬漫畫出版。 相較於舊作,此片較忠於原著,以特效見長,特效大師羅伯布汀(《機器戰警》)帶領40名特效技術人員,創造出蜘蛛頭等經典駭人場面。 本片重拍自1951年的電影《》,只不過這次場景換到了南極。 其續篇並非電影,而是2002年推出的;前傳電影《極地詭變》(The Thing)則在2011年推出,講述這隻詭異的阿拉斯加雪橇犬來到美國基地前在挪威基地所發生的恐怖遭遇.

查看 外星生命和突變第三型

第三類接觸 (電影)

《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是一部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所執導的1977年美國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是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之一,不止是因為它特別的影響力,也因為《第三類接觸》將外星人描述為溫和友善的,這與其它早期的電影大不相同,因為在此之前的電影幾乎都將外星人塑造成邪惡的怪物。本片主演是李察·德雷福斯、、、、和法蘭索瓦·楚浮。本片講述Roy Neary是一名印第安納州的藍領,在遇見到不明飛行物(UFO)後,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第三類接觸》是史匹柏長期珍視的項目。1973年底,他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就科幻電影進行了協議。儘管史匹柏在劇本方面獲得唯一的掛名,但他卻受保羅·許瑞德、、、賀爾·巴伍德、和的幫助,他們於不同的程度在劇本上合作。電影標題源於飛碟學家約瑟夫·艾倫·海尼克的與外星人接觸的分類法,其中第三類是表示人類對外星人或「活的生物」的觀察。擔任視覺效果主管,而設計了外星人。 2007年12月,本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視為「文化上、歷史上或美學上有意義」,並被選中保存在國家影片登記表。本片的特別版附加了一些場景,於1980年上映。本片的第三個剪輯版於1998年在VHS和鐳射影碟上發行(後來在DVD和藍光光碟上發行)。本片為40週年紀念而以4K進行修復,並於2017年9月1日在劇院重新上映。.

查看 外星生命和第三類接觸 (電影)

第九区

,是於2009年上映的一部有關外星人在地球的科幻電影,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魔戒》導演彼得·杰克逊監製。本片改編自尼爾·布洛姆坎普的2006年短片《》。故事主角是一位MNU(列国联盟)的遷移辦事人員。他在强迫貧民窟外星难民拆迁的过程中,意外感染到外星人的流体并变异,之後被抓捕當作實驗體,最後逃脫并展開逃亡。.

查看 外星生命和第九区

第五元素 (電影)

《第五元素》(Le Cinquième élément)是部1997年的法国英语科幻动作片,由吕克·贝松担任导演和编剧,剧本根据他设想的故事题材创作,影片由布鲁斯·威利斯、加里·奥德曼和米拉·乔沃维奇主演,主要情节发生在23世纪,威利斯饰演开出租车为生的前特种部队少校科本·达拉斯,这天一位青年女子莉露突然掉进他的车里,阴差阳错之下,他需要承担起拯救地球的重任。达拉斯和莉露一起寻找4块神秘的石头,用来组建武器抵抗迫在眉睫的强大进攻。 贝松早在16岁时就开始创作这个之后会成为《第五元素》的故事,等到该片在院线上映时他已经38岁。贝松本打算在法国拍摄,但没法找到适合的取景地点,影片最终是在伦敦和毛里塔尼亚拍摄。漫画作者尚·吉罗和让-克洛德·梅济耶尔(Jean-Claude Mézières)成为本片的艺术指导设计师,两人的漫画作品对电影制作产生影响。片中的服装由让-保罗·高缇耶设计。 《第五元素》上映后所获评价以正面为主,但影评人看法两极。有人认为該片為史上最优秀暑期大片,也有人認為是史上最差。電影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以9000萬美元预算取得了超过2.6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本片发行时刷新了欧洲电影成本纪录,也创下了法国电影的票房纪录,直至2011年才被《无法触碰》超越。.

查看 外星生命和第五元素 (電影)

算法分析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分析(Analysis of algorithm)是分析执行一个给定算法需要消耗的计算资源数量(例如计算时间,存储器使用等)的过程。算法的效率或复杂度在理论上表示为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输入数据的长度(通常考虑任意大的输入,没有上界),值域通常是执行步骤数量(时间复杂度)或者存储器位置数量(空间复杂度)。算法分析是计算复杂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分析常常利用渐近分析估计一个算法的复杂度,并使用大O符号、大Ω符号和大Θ符号作为标记。举例,二分查找所需的执行步骤数量与查找列表的长度之对数成正比,记为 O(\log n),简称为「对数时间」。通常使用渐近分析的原因是,同一算法的不同具体实现的效率可能有差别。但是,对于任何给定的算法,所有符合其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应当仅仅是一个系数。 精确分析算法的效率有时也是可行的,但这样的分析通常需要一些与具体实现相关的假设,称为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可以用抽象机器来定义,比如图灵机。或者可以假设某些基本操作在单位时间内可完成。 假设二分查找的目标列表总共有 n 个元素。如果我们假设单次查找可以在一个时间单位内完成,那么至多只需要 \log n + 1 单位的时间就可以得到结果。这样的分析在有些场合非常重要。 算法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用低效率的算法会显著降低系统性能。在对运行时间要求极高的场合,耗时太长的算法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过期或者无用的。低效率算法也会大量消耗计算资源。.

查看 外星生命和算法分析

紐約郵報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是一份美國的日報,主要在紐約市和周邊地區分銷。這是在美國第13份最悠久和第7份最廣為發行的報紙。創辦于1801年,由聯邦黨和開國元勛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所創立的,成為19世紀受歡迎的大報,以《紐約晚報》(New York Evening Post)為名。本報的現代版以小報形式出版。 1976年,魯珀特·梅鐸以3,050萬美元收購了《紐約郵報》。自1993年以來,本報已由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及其繼任者新聞集團(News Corp)所擁有。其編輯部位於。.

查看 外星生命和紐約郵報

紅矮星

紅矮星,也就是M型主序星(MV),根據赫羅圖,「紅矮星」在眾多處於主序階段的恆星當中,其大小及溫度均相對較小和低,在光譜分類方面屬於M型。它們在恆星中的數量較多,大多數紅矮星的直徑及質量均低於太陽的三分一,表面溫度也低於3,500 K。釋出的光也比太陽弱得多,有時更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一。又由於內部的氫元素核聚變的速度緩慢,因此它們也擁有較長的壽命。质量低于0.35太阳质量的红矮星会有充分的对流,氦元素会在恒星内部均匀分布,而不会在核心累积,紅矮星不會膨脹成紅巨星,而逐步收縮,直至氫氣耗盡。 它们会保持稳定的光度和光谱持续数千亿年,由于现在宇宙的年龄有限,还没有红矮星发展到之后的阶段。 此外人們又發現,不含「金屬」的紅矮星只佔很少(在天文學裡,「金屬」是指氫和氦以外的重元素),而根據「大爆炸」理論的預測,第一代恆星應只擁有氫、氦及鋰元素,如果這些早期恆星包括紅矮星,這些「純正」的紅矮星至今天定能繼續觀測得到,而事實卻不然,含有「金屬」的恆星佔了紅矮星的大多數。因此在宇宙形成時,能發光的第一代恆星定擁有超高質量,它們擁有極短壽命,在經過超新星爆發後,重元素得以產生,成為形成低質量恆星的所需物質。 宇宙眾多恆星中,紅矮星佔了大多數,大約73%左右。, 科学网, 2014-03-06 09:39:11 离太阳最近的65颗恒星中有50颗是红矮星。例如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的南門二比鄰星,便是一顆紅矮星,其光譜分類為M5,視星等11.0。 至2005年,人們首度在紅矮星身上,發現有太陽系外行星圍繞旋轉,第一顆行星的質量與海王星差不多,日距約為600萬公里(0.04天文單位),其表面度約為攝氏150°C。2006年,人們又發現一顆與土星差不多的行星繞著另一顆紅矮星旋轉,這顆行星的日距為3.9億公里(2.6天文單位),表面溫度為攝氏零下220°C。.

查看 外星生命和紅矮星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查看 外星生命和纽约时报

细菌

細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細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總的來說,這世界上約有5×1030 隻細菌。其生物量遠大於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總和。細菌還在營養素循環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敗作用,就與氮循環相關。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細菌則是靠硫化氫和甲烷來產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約11公里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細菌。其他研究則指出,在美國西北邊離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處,仍有許多的微生物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們,他們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查看 外星生命和细菌

美少女戰士

《美少女戰士》(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英文:Sailormoon,簡稱《SM》和《美戰》)是日本的漫畫家武內直子創作的魔法少女漫畫系列作品,以及其衍生的動畫、真人版電視劇、舞台劇、電子遊戲等。漫畫在講談社發行的漫畫月刊《Nakayoshi》上連載,為日本少女漫畫的代表作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美少女戰士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查看 外星生命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查看 外星生命和美联社

羅馬觀察報

《罗马观察报》(L'Osservatore Romano,)是一份梵蒂冈报纸,,此报纸刊登教宗的讲话,报道圣座的活动和天主教会及世界各地的新闻,此报纸也刊登文化评论。 此报是圣座的一份非官方报纸, 但并不是正式官方报纸。此报纸每刊刊头处都印有两句拉丁格言: Unicuique suum (爱主乐群)与 Non praevalebunt (她)。 此报纸现任主编是乔瓦尼·玛丽亚·维安。 现今,此报纸的立场相较创刊时更加客观、温和,2006年10月塔尔齐西奥·贝尔托内枢机在报纸创立与历史展的开幕式讲话上称赞其“呈现了教会真实形象与自由理念”, 枢机更称此报是“传播圣伯多禄宗徒继承人的教导与天主教会动态的工具”。 2015年6月27日,教宗方济各在一份自动手谕中声明:《罗马观察报》最终将被整合进罗马教廷新近成立的传播秘书处。.

查看 外星生命和羅馬觀察報

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

羅斯威爾事件(Roswell UFO incident)是指1947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市發生的不明飛行物體墜毀事件。美國軍方認定墜落物為實驗性高空監控氣球的殘骸,因該計劃(Project Mogul)當時尚屬絕密而沒有立即公開細節;而許多民間不明飛行物體愛好者及陰謀論者則認為墜落物實為外星飛船,其乘員被捕獲,整個事件被軍方掩蓋。發現地點羅斯威爾亦被不明飛行物體研究者推崇為研究「聖地」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

疏水性

在化學裡,疏水性指的是一個分子与水互相排斥的物理性質。这种分子称为疏水物。 疏水性分子偏向於非極性,並因此較會溶解在中性和非極性溶液(如有机溶剂)。疏水性分子在水裡通常會聚成一團,而水在疏水性溶液的表面時則會形成一個很大的接觸角而成水滴状。 舉例來說,疏水性分子包含有烷烴、油、脂肪和多數含有油脂的物質。 疏水性通常也可以稱為親脂性,但這兩個詞並不全然是同義的。即使大多數的疏水物通常也是親脂性的,但還是有例外,如矽橡膠和碳氟化合物(Fluorocarbon)。.

查看 外星生命和疏水性

瑪雅文明

雅文明,是古代分布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5個國家的叢林文明。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惟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帝國與馬雅文明位於中美洲;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安地斯山一帶)。 依據中美洲編年,瑪雅歷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250年)也稱形成期,曆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約3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均在此時期達於極盛;後古典期(約10世紀-16世紀),此時期北部興起奇琴伊察及烏斯馬爾等城邦興起,文化也逐漸式微(衰弱)。玛雅从來不像中國、羅馬及埃及等文明擁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但因為沒有冶金術,農業技術薄弱,無法支撐起龐大的人口,帝國在10世紀之後又逐步回到分散部落的型態。16世紀時,玛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帶來的瘟疫消滅了大量居民,唯一的美洲文字也被基督徒視為宗教異端而加以抹除,侵略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直到19世紀遺址才被重新發現,今天的馬雅原住民已經不知道過去的文明歷史。.

查看 外星生命和瑪雅文明

生命

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簡單來說,也就是具有生命機制的物体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via.

查看 外星生命和生命

生物

生物(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又称有機體)是指稱類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这是類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古早的生命分類已經過時,近代古典生物學的分類又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为兩大域: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这两个域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比他们和真核生物的关系更为接近。在演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一直缺乏联系。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隨著現代生物化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出現了有如物理學中存在量子現象一般,在特定微觀世界下許多傳統認知出現錯誤,導致以往常理被顛覆的情況。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例如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粒線體粒線體也可以說是植物動物體的發電廠因為他可以製造很多的能量,以及植物及藻類中的葉綠素),一種假說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由内共生细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来T.Cavalier-Smith (1987) The origin of eukaryote and archaebacterial cell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503, 17–54 。多细胞生物(又稱至於生物實在30班一年且出來則指包含多于一个细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

查看 外星生命和生物

焦爾達諾·布魯諾

達諾·布鲁诺(Giordano Bruno,)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哲学家、數學家、詩人、宇宙學家和宗教人物,1593年起,布鲁诺以异端罪名接受罗马宗教法庭审问,指控包括否认数项天主教核心信条(如否认地狱永罚、三位一体、基督天主性、玛利亚童贞性、圣餐化质变体论等)。布鲁诺的泛神论思想也属严重关切之点。宗教法庭判其有罪,他于1600年在罗马鲜花广场被处以火刑。 布鲁诺死后获得了可观声誉,尤其被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评论者们当作科学烈士加以纪念,尽管历史学家们对此点已有争论,即对布鲁诺的异端审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对于他天文观点的回应,还是对他哲学、神学等其他思想的回应。他因坚定支持日心说而为普通大众所熟悉,但日心说是否是他招惹天主教迫害的主要原因存在争议。布鲁诺的案例仍被认为是一个有关自由思想与新兴科学历史的标志性事件。.

查看 外星生命和焦爾達諾·布魯諾

異形 (電影)

《異形》(Alien)是於1979年上映的一部有巨大影響力的科幻恐怖片,由雷利·史考特導演,雪歌妮·薇佛主演。電影獲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它是好萊塢創造的一個重要的形像,催生了相關的文學、電子遊戲、紀念品以及三部官方續集。這部電影捧紅了電影女巨星雪歌妮·薇佛,電影中女性英雄的形像打破了以往的好萊塢動作片流派。電影除了表現了「異形」(Xenomorph)以外,女主角的故事也貫穿了整個系列電影。 電影名稱是指電影中的主要敵人,一種有極強攻擊性未知的地球外生命體。在一次對一個未知的行星信號的例行調查中,一只異形幼體攻擊並且感染了一個太空船員。在異形登上太空船後,很快整個太空船的船員都受到性命威脅,最終被毀滅。不過由於當時製片的技術的限制,異形系列皆未攝製身處於太空船中的無重力狀態,包含最新的「普羅米修斯」等等(不過可研判劇組設定該時代已具有人工重力技術)。 這是影史上的一部經典科幻片,獲得第5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並且榮登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第六名。.

查看 外星生命和異形 (電影)

異端

端,指不屬於主流思想的思維派別,通常具有負面含意,意稱指著正宗以外的旁門左道,而非正當的當下之普及、普遍,不被大眾所認同的「異類」。但也可能指說不重要的流派,不該被需要的,不被需要的,不應該存在世上的思想或事物,稱之為異端。 異端一詞常被用在於宗教中使用,指非正統信仰之間,稱呼外來的宗教為「異教」,而那些異類教徒大多泛指多為不同信仰的非主流人士,極為少數人一派。異端常常被主流人士排擠,他們大多是被主流教者為了保存宗教主旨的教義純潔性,與正當性,優越且完整性,正統的繼承者,而往往推向谷底深淵,不信教者,不同教者是往往是被排他主義者拿來做攻擊、揶揄、投射、等肅清抹滅的對象。.

查看 外星生命和異端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查看 外星生命和物种

独立日 (电影)

#重定向 天煞-地球反擊戰.

查看 外星生命和独立日 (电影)

百慕達三角

慕達三角(英語:Bermuda Triangle;又稱魔鬼三角),位於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是由英屬百慕達群島、美屬波多黎各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形海域,據稱經常發生超自然現象及違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積約116萬平方公里(45萬平方英里)。但是,百慕大三角所谓“神秘”的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同。 由於百慕達三角的環境極度反常,許多經過的船隻、飛機及人員會“神祕失蹤”,但美國海岸防衛隊、各海洋保險公司及各界對此則非常不以為然。他們引用《全球海洋失事地點》的統計數據,百慕達三角失蹤的船隻和飛機,比其他繁忙地區還要少。保險業界也證實了百慕達三角並不是危險的海域。數十年間,不少所謂的“謎團”已經解開。根據許多精密的科學及事件起源考察,謎團不過是對失蹤事件的長期誤解、誤傳,甚至是誇大,並非想象中那樣不可思議。 另一個被認為類似此區的海域,是位於日本和台灣附近的「福爾摩沙三角」(龍三角、魔鬼海)。.

查看 外星生命和百慕達三角

E.T.外星人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是1982年美国科幻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并与凯瑟琳·肯尼迪一起担任制片人,梅丽莎·马西森编剧,亨利·托马斯、迪·沃伦斯、罗伯特·麦克纳夫顿(Robert MacNaughton)、德鲁·巴里摩尔和彼德·考约特主演。讲述了名叫埃利奥特的内向男孩与被困在地球的善良外星人成为朋友的故事。埃利奥特给外星人起名叫“E.T.”(英文“extraterrestrial”的简称,意为外星人),他与自己的哥哥和妹妹联合起来帮助外星人找到回家的路,并且还要避免被母亲及政府发现。 本片的创作理念源于斯皮尔伯格在父母于1960年离婚后想像出来的朋友。1980年,他与马西森会面并在已陷入僵局的科幻恐怖片项目《夜空》(Night Skies)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故事。影片于1981年9月到12月期间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摄制,拍摄成本为1050万美元。与其他大部分电影不同,本片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拍摄的,这样有利于小演员们给出更具可信度的演出。 影片于1982年6月11日经环球影业发行,是一部成功的大片,票房收入超越《星球大战》,成为当时的历史电影票房总冠军,这个纪录接下来保持了十年之久才于1993年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另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打破。评论家称赞这是一个永恒的友情故事,烂蕃茄的一项调查也将其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片。电影于1985年再次上映,后又于2002年为纪念影片诞生20周年重新发行,其中有部分镜头有所改动,还增加了一些内容。.

查看 外星生命和E.T.外星人

適居帶

適居帶(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 CHZ,或稱宜居帶),是天文學上給一種空間的名稱,指的是行星系中適合生命存在的區域。適居帶中的情況有利於生命的發展,並且可能像地球般出現高等生命。。有兩種區域是有可能的,一個是在行星系內,另一個則存在于星系之中。在適合的區域內的行星和天然衛星是最佳的候選者,這些地球外的生命有能力生活在類似我們的環境下。天文學家相信生命最可能發生在像太陽系這樣的星周盤適居帶(CHZ)和大星系的星系適居帶(GHZ) 內(雖然天文學家對後者的研究才剛開始)。適居帶也許是指「生命帶」、「綠帶」或「古迪洛克帶」(Goldilocks)。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適居帶為距離恆星0.99至1.70天文單位之間的區域。 格利泽581g是人類在紅矮星格利泽 581 (距離地球大約20光年)旁發現的第六颗行星。格利泽581g是至今在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中,軌道理論上位於適居帶中的著名例子。目前天文學家僅發現了十幾顆行星位於適居帶中,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則確認了54顆行星位於適居帶中。天文學家目前估計銀河系至少有500,000,000顆行星位於適居帶中。.

查看 外星生命和適居帶

聖座

聖座(Sancta Sedes)是羅馬主教(即众所周知的教宗)的,也是天主教會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就此,从外交上和其他方面而言,圣座之言行代表了整个天主教会,也獲国际法的其他主体视为主权实体,由教宗领导,可与其缔结外交关系。其行政機構為羅馬教廷(中文常直稱為「教廷」),为天主教会的运行和达到其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并提供所需的组织保障。 由於聖座的所在地及現今之主權管轄範圍為梵蒂冈城国,各界常以「梵蒂岡」代稱聖座;但嚴格來說,圣座不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基督教會发展早期。在國際关系中,各国大使不是獲梵蒂冈城国而是獲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外交代表處或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

查看 外星生命和聖座

華納海姆

華納海姆,Vanaheim或Vanaheimr,也可以寫做Vanaland。這是北歐神話中,是華納神族(Vanir)的居所。 《詩體埃達》首篇〈女巫的預言〉提到整個世界之樹(Yggdrasil)貫穿九個世界,但是華納海姆僅在《散文埃達》提到,並沒有出現在《詩體埃達》中,而因此也有人認為把華納海姆加到九個世界之中是可爭議的。 Category:北歐神話地理.

查看 外星生命和華納海姆

華盛頓不明飛行物事件

华盛顿不明飞行物事件(1952 Washington, D.C. UFO incident),也称华盛顿不明飞行物集中爆发(Washington flap),华盛顿国家机场目击事件(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 Sightings)或者入侵华盛顿(Invasion of Washington),是指从1952年7月12日至7月29日间,发生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上空的一连串有关不明飞行物报告的事件。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目击事件发生于连续两个星期的周末,7月19日-20日和7月26日-27日。不明飞行物历史学家柯蒂斯·皮伯斯(Curtis Peebles)把这次事件称作“1952年不明飞行物集中爆发的高峰”(the climax of the 1952 (UFO) flap)——“蓝皮书计划和空军之前从来没有、之后也不会经历像这样潮水般众多的不明飞行物报告。”.

查看 外星生命和華盛頓不明飛行物事件

衝 (天體位置)

衝(英文:opposition,亦稱衝日)是位置天文學的一個名詞,是从一個選定的特定天體上(通常是地球)為基準,觀察另一個天體與參考天體(通常是太陽)的相對位置時。當三者在一條直線上,但特定天體位於參考天體及另一個天體的中間;參考天體相對於另一個天體的位置,謂之衝。明確的說,當一顆行星在衝的位置時(以地球為基準的特定天體),它與太陽的的黃經相差180°,即天體與太陽各在地球的兩側的天文現象。相對於衝日的現象為合日。 理論上除太陽、地球與地球軌道內天體(如內行星等)之外,其餘所有天體皆可有衝日現象發生,現多用在太陽系內運行之天體(如外行星、小行星、彗星等)。根據地球與該天體的會合周期,該天體相對於地球在每年有一至兩次衝日(絕大部份時間只有一次),一般天文年曆皆有列出各太陽系天體衝日時刻。 衝只發生在外側行星。 月球,說它環繞地球不如環繞太陽真切,在衝時是滿月的月相,而在嚴謹定義下的衝,會發生月食。.

查看 外星生命和衝 (天體位置)

行星宜居性

#重定向 行星適居性.

查看 外星生命和行星宜居性

衛斯理系列

衛斯理系列為香港科幻作家倪匡以第一人稱敘述的科幻冒險小說,主角為衛斯理與其妻子白素。衛斯理系列故事各單元自成一格,但是又息息相關,內容緊湊。衛斯理系列在華人科幻小說世界擁有廣大的擁護者,多次被拍成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

查看 外星生命和衛斯理系列

親水性

親水性指分子能夠透過氫鍵和水分子形成短暫鍵結的物理性質。因為熱力學上合適,這種分子不只可以溶解在水裡,也可以溶解在其他的極性溶液內。 一個親水性分子,或說分子的親水性部份,是指其有能力極化至能形成氫鍵的部位,並使其對油或其他疏水性溶液而言,更容易溶解在水裡面。親水性和疏水性分子也可分別稱為極性和非極性分子。 肥皂擁有親水性和疏水性兩端,以使其可以溶解在水裡,也可以溶解在油裡。因此可得,肥皂可以去除掉水和油之間的界面。.

查看 外星生命和親水性

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

歇爾太空飛行中心(George C.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原本的根據地,為太空梭推進、太空飛行器推進、訓練人員、酬載、設計及建設國際太空站與資訊管理的中心,位於阿拉巴馬州的亨茨维尔 (亚拉巴马州)。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成立於1960年7月1日,並以著名的將軍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來命名。.

查看 外星生命和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

魔鬼出没的世界

《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The Demon-Haunted World: 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台灣版書名《魔鬼盤據的世界-薩根談UFO、占星與靈異》)是一本由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与妻子安·德鲁彦合写成的书。 本书共有二十五章,其中第二十一章《自由之路》由萨根与德鲁彦合写,其他均为萨根独自完成。 这本书从一个天文学家的角度,对当今社会盛行的伪科学做出了种种驳斥,并向公众宣扬科学方法。萨根在本书中,反复强调需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凡事都要相信证据,而不是自己内心的感觉。 作者在本书中“车库中的飞龙”一節裏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人宣稱他的車庫裏住著一條無法被感知到的飛龍,時不時吐出沒有熱度的火焰。這條龍不能被看見,不發出任何聲音,也不會留下任何其他形式的痕跡。正因如此,人們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相信有這麽一條龍存在。.

查看 外星生命和魔鬼出没的世界

鲸鱼座

魚座是南天的一個星座,其名取於希臘神話中的海怪刻托(Cetus)。其鄰近的星座有寶瓶座、雙魚座和波江座 。.

查看 外星生命和鲸鱼座

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又称費米謬論)阐述的是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 宇宙惊人的年龄和庞大的星体数量意味着,除非地球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否則地外生命应该广泛存在 。在1950年的一次非正式讨论中,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问道,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那么为什么连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都看不到。对这个话题更加具体的探讨最早出现在1975年麦克·哈特的文章中,有时也被叫做麦克·哈特悖论。另一个紧密相关的问题是大沉默——即使难以星际旅行,如果生命是普遍存在的话,为什么我们探测不到电磁信号?有人尝试通过寻找地外文明的证据来解决费米悖论,也提出这些生命可能不具备人类的智慧。也有學者认为高等地外文明根本不存在,或者非常稀少以至于人类不可能联系得上。地球殊異假說有時被認為為費米悖論提供了一種解釋的答案。 从哈特开始,很多人开始发展关于地外文明的科学理论或模型。大部分工作都引用费米悖论作为参考。很多相关的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内容包括天文学、生物学、生态学和哲学。新兴的天体生物学给问题的解决引入了跨学科的研究手段。.

查看 外星生命和费米悖论

超人

超人(Superman) 是一名出現於DC漫畫的虛構超級英雄角色,同時普遍也被認為是美國的文化偶像Daniels (1998), p. 11.

查看 外星生命和超人

超人力霸王系列

《超人力霸王系列》(ウルトラシリーズ,Ultraman Series)是日本「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所一手創辦的「圓谷製作」(円谷プロダクション)所拍攝,自1960年代起推出的一系列科幻影集。以1966年的《超異象之謎》為首,自同年的《超人》開始,建立了「巨大英雄與怪獸對戰」的模式。昭和時代的超人力霸王作品(包括初代《超人力霸王》至《超人力霸王80》),超人英雄的出身地均設定成「M78星雲」的宇宙人(超人力霸王雷歐及其弟弟則設定為L77星雲),但自1996年的《超人迪加》起則打破了這個傳統,並將超人加入了不同的型態轉換能力。 台灣早期有《飛天超空人》、《--》、《銀河飛--》、《--戰士》、《怪獸--》、《宇宙--》等,與後來受香港影響也一度用過的《鹹蛋--》譯名(「鹹蛋--」是香港民間使用帶點戲謔成份的稱呼,用以區分美國的Superman的中文譯名「--」,但「鹹蛋--」這說法只民間使用,或只作為一個諧趣的用法,指其眼睛形狀像一隻鹹鴨蛋剖開兩半放,正式譯名為--)。2016年12月,香港多利安創意文化取得兩岸三地代理,宣布歷代超--人總稱譯名是,但圓谷方面則尊重各地的命名仍讓其維持原名。.

查看 外星生命和超人力霸王系列

超自然现象

超自然()又稱靈異現象,包含了超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即是在自然界无法见到同时无法用通常手段证实的力量或现象。一旦超自然能够被证实,则它就不再是超自然了。超自然超出科学的范畴,因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证实的测量以及通过同行评审(请参见科学方法)此詞彙通常指在現存自然科學狀態下無法解釋的事件或現象,例如奧秘難解的現象及超越感知的經驗。。 超自然一般同宗教信仰和形而上学紧密联系,有时跟超常现象一词同义。.

查看 外星生命和超自然现象

超时空要塞

《超時空要塞》,又譯為馬克羅斯,是一部日本電視動畫。1982年10月3日首次在日本TBS電視台播出,共36集;與《超时空世纪》、《超时空骑团》合称为“超时空系列”,為超時空系列的第一部。同时也是超时空要塞系列第一作。本条目仅描述TV版《超时空要塞》,系列作品概述请参见条目「超时空要塞系列」。.

查看 外星生命和超时空要塞

超時空接觸

是一部于1997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由因1994年上映的《阿甘正传》获第67届奥斯卡导演奖的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根据科学家、科幻小说作家卡尔·萨根的同名小说改编,卡尔本人及夫人安·德鲁彦一起亲自为本片撰写了电影剧本的故事梗概。朱迪·福斯特在片中出演女主角,首位探测到并证实外星文明存在证据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科学家艾莲诺·“艾丽”·阿诺威博士,同时也是最终首位与外星文明进行接触的人。影片中的其他几位主要演员还包括马修·麦康纳、詹姆斯·伍兹、汤姆·斯凯里特、威廉·菲德内尔、约翰·赫特、安吉拉·贝塞特、大衛·摩斯和罗伯·劳。 卡尔·萨根和安·德鲁彦早在1979年时就开始了对这部电影的构思等前期工作,他们一起完成了超过100页的电影剧情大纲,并联系了华纳兄弟公司的和来担任电影的制片人。但由于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影片正式开拍的计划一直没能提上日程。1985年,卡尔·萨根正式出版了科幻小说《接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当年美国所有出版发行书籍中销量名列第7位。小说的成功也让改编电影的面世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乔治·米勒均有计划执导本片。但好事多磨,罗兰于1993年放弃了拍摄本片的计划,而乔治则于1995年因故被华纳兄弟公司开除。最终,罗伯特·泽米基斯脱颖而出成为了本片的导演,影片于1996年9月开拍,1997年2月结束,片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制作完成的。 《接触》最终于1997年7月11日正式发行上映,获得了不少专业影评人的正面评价,全球票房收入约1.71亿美元。影片获得来自奥斯卡奖、金球奖、雨果奖、土星奖等多个权威电影奖项肯定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从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领导的联邦政府行政部门到有线新闻网的争议,并且引发了分别来自乔治·米勒和另一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法律诉讼。.

查看 外星生命和超時空接觸

麥田圈

麥田圈(Crop circle)是在麥田或其他農田上,透過某種力量把農作物壓平而產生出的幾何圖形,主要出現於歐洲與北美洲,英國巨石陣,英國圖形山丘(English hill figures),West Kennet Long Barrow等古蹟附近的農作物田園中。 目前有很多麥田圈被他人揭示或製作者自己承认,并称目的是取樂或招攬遊客,曾有人獲利三萬英鎊,還有一些是廠商的廣告、藝術家的創作。 近來攝錄設備及網路傳播的發達,已經有許多製造麥田圈的影片流出。但仍有一部分麦田圈的來源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不是惡作劇或行為藝術所能輕易解釋清楚的,有人稱之為「真正的麦田圈」,可能與外星人或未知原因有關。.

查看 外星生命和麥田圈

黑超特警組

《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縮寫MIB),或譯為《黑衣警探》。是一套科幻喜劇電影,改編自洛厄爾·坎寧安的同名漫畫作品。該片由巴里·索南菲爾德執導,並由湯米·李·瓊斯及威爾·史密斯主演。瑞科·貝克在本片中擔任造型設計。電影於1997年7月2日由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行上映。本片票房逾五點八七億美元,大大超過九千万美元的製作成本。電影於2002年及2012年推出其續集,分別為黑超特警組2及黑超特警組3;而在1997年至2001年期間,Kids' WB華納動畫天地亦推出星際戰警的卡通系列。.

查看 外星生命和黑超特警組

黑洞

黑洞(英文:black hole)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推論、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並非是一般認知的「洞」概念)。黑洞是由質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大量可測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連传播速度極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來。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黑洞。在黑洞的周圍,是一個無法偵測的事件視界,標誌著無法返回的臨界點,而在黑洞中心有一個密度趨近於無限的奇異點。 當恆星內部氫元素全部核融合完畢時,因燃料用完無法抵抗自身重力而開始向內塌陷,但隨著壓力越來越高,內部的重元素會重新開始燃燒導致瞬間膨脹,這時恆星的體積將暴增至原先的數十倍至百倍,這便是紅巨星,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無論是紅巨星或是超新星,都會將外部物質全部吹飛,直到連重元素也燒完時,重力又會使得恆星繼續向內塌陷,最後形成一顆與月球差不多大小的白矮星,質量稍大的恆星則會形成中子星,會放出規律的電磁波,至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繼續塌陷,強大的重力使周圍的空間產生扭曲,最後形成一個密度每立方公分約一億噸的天體:「黑洞」。直至目前為止,所發現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因高熱而放出紫外線和X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的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黑洞軌跡,來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黑洞是天文物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題材之一,在科幻小說、電影甚至報章媒體經常可見將黑洞作為素材。迄今,黑洞的存在已得到天文學界和物理學界的绝大多數研究者所認同,並且天文界不時提出於宇宙中觀測到已存在的黑洞。 根據英國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於2014年1月26日的論據: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分別是黑洞跟白洞。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有進沒出」的天體,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所以不再適合稱其名為黑洞,而應該改其名為「灰洞」,先前認為黑洞可以毀滅資訊情報的看法,是他「最大的失誤」。.

查看 外星生命和黑洞

辉夜姬

辉夜姬可以指:.

查看 外星生命和辉夜姬

返回污染

返回污染是一个非正式但广泛流传的术语,指假设的外星微生物被带入地球生物圈,这样的后果被认为是破坏性的、超出人类所能控制范围的。一直到阿波罗14号完成为止,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和月球样品都会被送进月球接收实验室进行隔离。进行检疫程序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月球返回污染的带来的威胁。 事实上,人类或其他动物真正感染外星病毒的可能性为零,因为病毒是有宿主特异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外星微生物没有致病性:孢子可能会把有机生命体当作宿主,在任何一种侵入细菌的过程中都可能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人摄入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后可能是致命的。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些微生物侵略性地参与地球资源的代谢,甚至改变大气条件和水循环。.

查看 外星生命和返回污染

霍華·霍克斯

霍華·溫徹斯特·霍克斯(Howard Winchester Hawks,)是一位美國電影導演與製作人,被廣泛的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霍華·霍克斯

范畴

----或--疇可以指:.

查看 外星生命和范畴

阿凡达

《阿凡達》(Avatar)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美國科幻史詩式電影,由詹姆斯·卡麥隆撰寫劇本並執導,主要演員有山姆·沃辛頓、柔伊·沙達納、雪歌妮·薇佛、蜜雪兒·羅德里奎茲和史帝芬·朗。電影設定於2154年,當時人類正在南門二恆星系生態茂盛的潘朵拉衛星上開採珍稀礦產難得素。 採礦殖民地的擴張威脅到了當地部落纳美人的生存:納美人是土生土長於潘多拉星球上的有感知智慧能力的類人種族。電影的標題「阿凡達」,指的是經過基因改造而能為部分人類所控制的納美人身體,人類使用他們來同潘朵拉星上的原住民展開交流。 阿凡達的開發始於1994年,卡梅隆當時為這部電影撰寫了80頁的劇本論述。柯麥隆原計劃在1997年的《鐵達尼號》攝製完成後就開始製作這部電影,並打算在1999年上映,但最終未能如愿。柯麥隆解釋說,當時的技術手段還不足以表現出他想像的電影場景。為電影中的外星人創造語言的工作開始於2005年夏天,柯麥隆也在2006年初開始發展劇本及其虛構世界。 官方公佈的《阿凡達》製作費為2.37億美元。其餘的估計則認為電影製作大概花費了2.8至3.1億美元,另外投入1.5億美元到市場的宣傳營銷上。在發行上,這部電影不僅使用了傳統的2D放映格式,還使用了包括RealD 3D、Dolby 3D、XpanD 3D和IMAX 3D在內的多種3D格式,乃至4D格式。因為在3D視野和立体视觉製片上有著諸多創新,這部電影被譽為電影製片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因為這部電影,爾後所有好萊塢動作片都使用了3D拍攝技術,之後,3D放映版本也開始遍及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首輪戲院。 2009年12月10日,《阿凡達》在倫敦舉行了預映,12月16日開始全球上映,北美地區則在12月18日上映。上映後,電影好評如潮,實現了商業成功。在上映期間,這部電影打破了不少票房記錄,成為了有史以來北美(不考慮通貨膨脹)乃至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超過了保持這一紀錄12年之久的《鐵達尼號》。《阿凡達》還是首部票房收入超過20億美元的電影。隨著電影的成功,卡麥隆表示將會繼續拍攝續集。《阿凡達》入圍9項奧斯卡獎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查看 外星生命和阿凡达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希腊语:Ἀναξίμανδρος,约),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学者、泰勒斯的学生。 据说,他是希腊第一个绘制地图的人,曾经担任过一个米利都殖民地的领袖。同时,他还是希腊最早的论文作家和最早的哲学著述家。.

查看 外星生命和阿那克西曼德

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是於1974年,為慶祝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完成改建,而創作的無線電信息,並以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為目標,把信息透過該望遠鏡射向太空。該信息共有1,679個二進制數字(ASCII),而且1,679這個數字只能由兩個質數相乘,因此只能把信息拆成73條橫行及23條直行,這是假設該信息的讀者會先將它排成一個長方形。如果把它排成23條橫行,它會變成白色雜訊,相反如果把它排成73條橫行,便可排出圖中的一幅信息。.

查看 外星生命和阿雷西博信息

阿斯嘉特

#重定向 阿斯加德.

查看 外星生命和阿斯嘉特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重定向 H·G·威尔斯.

查看 外星生命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藍皮書計劃

藍皮書計劃(Project Blue Book)是美國空軍為調查不明飛行物(UFO)而成立的研究計劃。 成立於1952年,於1969年12月被命令終止,但持續活動到1970年1月。.

查看 外星生命和藍皮書計劃

肯尼士·阿諾德

肯尼士·A·阿諾德(英语:Kenneth A. Arnold,)是一位美國企業家與飛機駕駛員,出生於明尼蘇達州。.

查看 外星生命和肯尼士·阿諾德

银魂

| | | | 是日本漫畫家空知英秋的少年漫畫作品,於2003年12月8日開始連載。 本作是以科幻時代劇為題材的搞笑漫畫。以風格獨特的毒舌、吐槽、無厘頭、異想天開的惡搞,為作品的特色與賣點,但也不時穿插感人的故事,以及人生道理的描寫。 2003年12月8日起漫畫版的《銀魂》於集英社旗下雜誌《週刊少年Jump》連載,71冊單行本於2004年4月2日至2017年12月4日發售。截至2015年7月,漫畫至第60卷發行為止,累積總計賣出達到6000萬本以上,其原因與電影版的熱潮有莫大的關係。 2013年1月17日,腾讯动漫与集英社达成协议,获得本作电子版发行权。.

查看 外星生命和银魂

银河系

銀河星系(古稱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 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計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在有著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 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不久的黑暗時期形成的。在10,000光年內的恆星形成核球,並有著一或多根棒從核球向外輻射。最中心處被標示為強烈的電波源,可能是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在很大距離範圍內的恆星和氣體都以每秒大約220公里的速度在軌道上繞著銀河中心運行。這種恆定的速度違反了开普勒動力學,因而認為銀河系中有大量不會輻射或吸收電磁輻射的質量。這些質量被稱為暗物質。 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是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組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整個銀河系對銀河系外的參考坐標系以大約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移動。.

查看 外星生命和银河系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查看 外星生命和金星

长生不老

長生不老,指壽命長而不會衰老。相近的辭彙還有長生不死(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擁有無限的壽命,但依舊會老化)、不老不死(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不會衰老與死亡)、不朽(Immortality)與永生(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永遠生存而不會死亡)。水螅、燈塔水母是目前已知不會衰老的生物。.

查看 外星生命和长生不老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或大部分的人較熟悉的摩门教会(Latter Day Saint movement或Mormon Church 是一个信奉耶穌基督的教会,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分支遍及世界。教会成員相信该教会复原了耶稣最初建立的教会。据该教会统计,该教会拥有70000所修道院, Mormon Newsroom, April 1, 2017.

查看 外星生命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陰謀論

謀論通常是指對歷史或當代事件作出特別解釋的說法,通常暗指事件的公开解释为故意欺骗,而背后有集团操纵事态的发展及结果,以到达该集团损人利己的目的。此類特別解釋不同於一般廣為接受的解釋,將事件解釋為個人或是團體秘密策劃的結果。而且此類特別解釋中特別激進者還會進一步駁斥那些廣為接受的解釋,認為那些是陰謀策劃者的掩飾。 阴谋论往往缺乏证据,荒謬的邏輯,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很多谣传的基础。但是被指责为阴谋当事人的一方,也很难证伪阴谋论的说法,许多阴谋论有不可证伪的特点,即通常说的“难以自证清白”。逻辑上,任何一件自然发生的事件,事后都可以被描绘成事先策划的。因此,說一個理論是陰謀論同时有该理論不被廣為接受的意味。 陰謀論不只是指理論,也用來指許多沒有證據的說法、傳聞。.

查看 外星生命和陰謀論

GFAJ-1

GFAJ-1是一种杆状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嗜极细菌。该细菌能在缺乏磷元素的环境中吸收通常被认为有剧毒的砷元素进入细胞内,并利该元素合成类似ATP、磷脂等有机化合物或对蛋白质进行翻译后修饰。这种细菌甚至能用砷元素合成DNA与RNA等重要的生物高分子。 长期以来,大部分假说都认为外星生命或与地球生命有着截然不同的化学组成。如这项发现被确认,其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科学界以往对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的认知,还可能为科学家探索外星生命提供新参考依据。.

查看 外星生命和GFAJ-1

HD 69830

HD 69830是一顆位於船尾座,距離大約41光年的橘色恆星。在2005年,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發現一圈小行星帶環繞著這顆恆星。這個小行星帶比太陽系的小行星帶大了許多,並且更為活躍。而在2006年,確認有三顆海王星質量的系外行星環繞著這顆恆星,並且它們的活動像小行星帶的牧者一樣 。.

查看 外星生命和HD 69830

Ian Stewart (mathematician)

#重定向 艾恩·史都華.

查看 外星生命和Ian Stewart (mathematician)

M13

梅西爾13(M13),也稱為NGC 6205,有時就直接稱為武仙座球狀星團或'仙座星團,是位於武仙座,擁有大約300,000顆恆星的球狀星團。.

查看 外星生命和M13

Majestic 12

#重定向 MJ-12.

查看 外星生命和Majestic 12

PH值

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鹼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倫·索倫森(Søren Peder Lauritz Sørensen)提出的。「pH」中的「H」代表氫離子(H+),而「p」的來源則有幾種說法。第一種稱p代表德语「Potenz」,意思是力度、強度;第二種稱pH代表拉丁文「pondus hydrogenii」,即「氫的量」;第三種認為p只是索倫森随意选定的符号,因为他也用了q。现今的化学界把p加在无量纲量前面表示该量的负对数。 通常情况下(25℃、298K左右),当pH小于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大于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等于7的时候,溶液为中性。 pH允许小于0,如鹽酸(10 mol/L)的pH为−1。同样,pH也允许大于14,如氫氧化鈉(10 mol/L)的pH为15。.

查看 外星生命和PH值

SETI

SETI可以指:.

查看 外星生命和SETI

SETI@home

SETI@home(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at Home,“在家搜寻外星智慧”),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利用家用个人计算机处理天文数据的分布式计算项目。该项目试图通过分析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采集的无线电信号,搜寻能够证实地外智慧生物存在的证据。该项目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SSL)主办。 它主要会在接受到的射电数据中搜寻以下三种讯号:.

查看 外星生命和SETI@home

UFO宗教

#重定向 外星生物創造論.

查看 外星生命和UFO宗教

Wow!訊號

Wow!訊號是Jerry R. Ehman在1977年8月16日檢測到的一個明顯的窄頻無線電訊號,當時他使用的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大耳朵電波望遠鏡。這個信號的特徵顯示並非是來自類地行星和太陽系內的信號,並且大耳朵完整且持續觀測了72秒鐘,但是之後再也沒有收到這種訊號,並且當談到SETI的成果時,許多媒體都會聚焦在此一事件上。 驚訝於這個訊號與星際訊號天線選單中使用的是如此吻合,Ehman在電腦印表機的報表上圈出了這個訊號,並在旁邊寫上了「Wow!」,而這個註記就成為這個訊號的名稱。.

查看 外星生命和Wow!訊號

X档案

《X檔案》(The X-Files)是1990年代聞名於世界各地的美國電視科幻影集,製作人是克里斯·卡特。1993年9月10日於FOX首播第一季,2002年5月19日播畢9季後結束;1998年拍攝了一部同名電影,至2008年,電視版結束了6年後,再次拍攝了另一部同名電影。本劇商業上十分成功,在評論界的口碑也很好,立刻吸引了龐大的死忠影迷群體。但第5季末電影版推出後,從第6季開始人氣顯著下滑。加上後期主演人員變動等原因,FOX最終決定在第9季結束此劇。 2015年3月24日,FOX宣布於本劇開播22年、下檔13年後,於加拿大溫哥華重啟製作本劇的迷你劇集版本,共6集。 本片在台灣由華視於1995年首播(但僅播至第七季),1996年7月24日至1997年5月7日期間,並曾另闢時段重播部分第一、二季的集數。之後華視未播出的內容,則陸續於東森洋片台(2003年)與AXN頻道(2008年)播畢。第十季的迷你劇集系列則在2016年1月28日與1月29日晚間22:00時段,由台灣FOX頻道首播頭兩集,之後的各集則逢每週五晚間22:00播出,至2016年2月26日播畢。.

查看 外星生命和X档案

探索頻道

探索頻道(英文:Discovery Channel)是由探索傳播於1985年在美國創立的。探索頻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學、科技、歷史、考古及自然紀錄片。探索頻道在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均有落地,但探索頻道會因應不同地區設立不同版本,加上字幕或配音。美國版本主要播放寫實電視節目,如著名的流言終結者系列。亞洲探索頻道除著重播放寫實節目之外,也播放文化節目,如介紹中國、日本文化的一系列節目。部份系統業者已啟用高畫質。.

查看 外星生命和探索頻道

掩星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查看 外星生命和掩星

恐怖拜訪

《恐怖拜訪》(The Invasion)是一部由華納兄弟於2007年發行的虛構恐怖驚悚電影。該部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別由丹尼爾·克雷格和妮可·基嫚飾演。該部影片是描述一艘由人類發射的太空梭,在行向天際不久後突然於空中解體,其碎片散落在美國幾個州。一些不知情的民眾直接或間接的被碎片上的細菌感染。這些被感染的民眾在當天晚上睡過一覺以後會完全改變由細菌去控制身體結構,因此人類面臨被細菌控制身體的危機。.

查看 外星生命和恐怖拜訪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查看 外星生命和恒星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搜寻地外文明计劃(SETI),是對所有在搜尋地外文明的團體的統稱,不是只代表一個組織。這其中較著名的有學術單位包括哈佛大學和柏克萊加州大學,非營利組織SETI協會。這些組織致力于用射电望远镜等先进设备接收从宇宙中传来的电磁波,从中分析有规律的信号,希望借此发现外星文明。 其中,SETI@home是一项旨在利用连入因特网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的闲置计算能力搜寻地外文明的工程。参加者可以用下载并运行屏幕保护程序的方式来让自己的计算机計算射电讯号所反饋回的數據。.

查看 外星生命和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格利泽581

格利泽581(英語:Gliese 581)是一顆位於天秤座之M2.5V紅矮星,距離地球約20.4光年(193.9兆千米),處於天秤座β星以北約2度。在所有已知的恆星系統中,該恆星是第89個最接近于太阳系的恆星。質量方面估計約為太陽的1/3。.

查看 外星生命和格利泽581

格利泽581c

格利泽581c(英語:Gliese 581 c)是一顆繞行位於天秤座格利泽581紅矮星之太陽系外行星裏的“超级地球”,距離地球約20.5光年(193.9万亿千米)。它环绕恒星的轨道恰好处于其行星系的适居地带中,位于此地带行星的地表溫度约在攝氏0至40度之间,因此格利泽581c可能存在液態水。由於液態水是已知型態生命存在的必要因素,所以格利泽581c有可能有生命存在。它所环绕的恒星格利泽581,是依照德国天文学家威廉·格利泽制作的星表识别的。.

查看 外星生命和格利泽581c

格利泽581g

格利泽581g(Gliese 581 g)是一颗未经证实的系外行星,绕行位于天秤座的红矮星格利泽581,距离地球约20.5光年。它是在格利泽581行星系中发现的第六颗行星,距离恒星距离则排该星系第四,于2010年9月29日由华盛顿卡内基学会和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等机构发现后公诸于世,是夏威夷凯克天文台历时11年的观测所取得的成果。这颗在“適居带”内新发现的行星,有可能是迄今发现的与地球最像的系外行星,也是第一个潜在適居行星的确凿证据。但是ESO和HARPS研究小组都不能证实此行星存在 。也有天文学家指出没有在格利泽581的可居住区域内任何行星的可信信号,无法证实格利泽581g的存在。而根据美国高分辨率蝇眼探测器(HiRes)研究显示,格利泽581拥有6颗行星的可能性误差达到99.9978% 。.

查看 外星生命和格利泽581g

格利澤581d

格利澤581d(英語、德語:Gliese 581 d)是一顆系外行星,繞行位於天秤座的紅矮星格利澤581,距離地球約20.5光年。它的質量為地球質量的8倍,被認為是一顆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於2007年發現格利澤581d的科學家小組在2009年4月下旬藉由新的觀測結果判斷該行星位於適居帶當中,意味著它可能有液態水或生物存在。.

查看 外星生命和格利澤581d

機會號

#重定向 机遇号.

查看 外星生命和機會號

氢键

氫鍵是分子間作用力的一種,是一种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发生在已经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氢键既可以是分子间氢键,也可以是分子内的。其键能最大约为200kJ/mol,一般为5-30kJ/mol,比一般的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键能要小,但强于静电引力。 氢键对于生物高分子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二、三和四级结构得以稳定的部分原因。.

查看 外星生命和氢键

氢氧根

氫氧離子,化學符號為OH-。其中氢和氧之间以共价键连接,整体带一单位的负电荷。常常與不同的元素組成氫氧化物。.

查看 外星生命和氢氧根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人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

查看 外星生命和水

水合氢离子

水合氢离子也稱離子或(),指的是氢离子與水分子配位结合而生成的正離子。與水結合之氫正離子,通常的來源為可溶於水的酸,可溶於水的酸溶在水中會解離成為酸根離子與氫離子,由於水分子能提供孤對電子,所以氫離子便與水分子配位结合而生成水合氢离子。 水合氢离子通常用H3O+表示,为了简便,也常把H3O+写作H+。 命名时若作为前缀则称为𨦡基(oxonio-)。 2015年11月2日,使用水合氫離子來探測質子-電子質量比μ,布拉格查理大學物理研究團隊發現,在過去70億年內,Δμ/μ不大於10-7。.

查看 外星生命和水合氢离子

波江座

波江座是现代88星座,也是托勒密48星座之一。包含中国古代星座:天苑,九州殊口,天园,九游 ,玉井和水委。.

查看 外星生命和波江座

泰勒斯

米利都的泰勒斯(Θαλῆς ὁ Μιλήσιος,),常被稱為泰勒斯(Θαλῆς,Thalēs,Thales,),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亦是希腊最早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学派之一,米利都学派(亦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留下名字的思想家,被后人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他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等。.

查看 外星生命和泰勒斯

法蘭西斯·德瑞克

,英國著名的私掠船長、探險家和航海家,據知他是第二位在麥哲倫之後完成環球航海的探險家。.

查看 外星生命和法蘭西斯·德瑞克

洛杉磯時報

《洛杉磯時報》(英语:Los Angeles Times),又稱《洛城時報》,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洛杉磯時報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查看 外星生命和演化

演化論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Evolution字義有演變和進化兩種概念,查爾斯·達爾文演化論使用演化概念,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發展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论,從原始簡單生物進化成爲複杂有智慧的物種。從古希臘時期直到19世紀的這段時間,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認為一個物種可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思想為主軸,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演化論

木卫二

木衛二又稱為「歐羅巴」(Europa,IPA: ;Ευρώπη),木星的天然衛星之一,由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不久之後又由西門·馬里烏斯(Simon Marius)獨立發現),是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小的一顆。在已知的67顆木星衛星中,木衛二是直徑和質量第四大,公轉軌道距離木星第六近的一顆。 木卫二稍微比月亮小,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并具有水-冰地壳,和可能是一个铁-镍核心;有稀薄的大气层,主要由氧气组成;表面有大量裂缝和条纹,而陨石坑比较罕见,有在太阳系任何已知的固体物体的最光滑表面。.

查看 外星生命和木卫二

木星

|G1.

查看 外星生命和木星

本傑明·富蘭克林

班傑明·富蘭克林 FRS FRSE(Benjamin Franklin,),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博學家、開國元勛之一。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作為科學家,他因電學發現和理論成為美國啟蒙時代和物理學史上重要人物。作為發明家,他因避雷針、雙目眼鏡、富蘭克林壁爐等聞名。他創立了許多民間組織,包括費城消防站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富蘭克林很早就不懈倡導殖民地團結,最初以作者和發言人身份在倫敦呼籲,被譽為“美國第一人”。作為美國駐法國第一任大使,他成為新生國家榜樣。富蘭克林在美國民族精神上起奠基作用,倡導實用節儉、艱苦奮鬥、教育明哲、團體精神、自治政府,反對政治和宗教威權主義,富有啟蒙運動的科學和包容精神。歷史學家亨利·斯蒂爾·康馬格稱:“富蘭克林出清教徒精神而不染,濯啟蒙運動光芒而不妖。”沃爾特·艾薩克森認為這讓富蘭克林:“成為當時美國成就之最,在創立美國社會形式上影響最深。” 費城是殖民地大都,富蘭克林是該城成功的報紙編輯和出版人,在23歲時出版《賓夕法尼亞報》。富蘭克林用筆名“理查德·桑德斯”出版《窮理查年鑒》,由此致富。在1767年後,他參與《賓夕法尼亞紀事》報,該報主張革命,批評英國政策。 1751年,富蘭克林協助創辦費城學院,擔任首位校長,學院後為賓州大學。他組織創辦美國哲學會,任首位秘書,在1769年擔任主席。富蘭克林代表眾殖民地前往倫敦,力勸議會撤銷不得人心的印花稅法案,成為美國民族英雄。作為傑出外交家,他在法國巴黎大受歡迎,在建立積極的美法同盟上貢獻巨大,這些努力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起關鍵作用,確保革命能從法國獲得補給。 在費城做郵政多年後,富蘭克林於1753年成為殖民地郵政代理總長,建立首個全國通訊系統。在革命期間,他成為美國首任郵政總長。富蘭克林積極參與社區、殖民地、州際、全國、國際各項事務。1785至1788年,他擔任賓夕法尼亞州長。最初,富蘭克林擁有並販售奴隸,但到1750年他釋放仆人,從經濟角度表示反對,成為廢奴主義者中傑出代表。 富蘭克林人生傳奇多彩,科學與政治上遺產豐富,在眾開國元勛中雄踞鰲頭,之後兩個世紀紀念不斷,多次在硬幣百元鈔票、艦船、城郡、學院、公司及各類文化活動再現。.

查看 外星生命和本傑明·富蘭克林

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

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简称月球物质回收实验所(Lunar Receiving Laboratory,LRL)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的一个研究设施(37号楼),以检疫阿波罗计划中从月球返回的宇航员和月球标本。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以及阿波罗14号返回地球并在海上被回收后,宇航员从营救直升机中进入一辆航空母舰内的隔离运输车,以被送至实验所检疫。返回的月表标本同样在回收实验所,被贮存在真空室内。 从阿波罗15号开始,检疫的过程被取消。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目前被用来研究、分配以及保存月球标本。1976年,一部分标本被送至圣安东尼奥的布鲁克斯空军基地作为第二保存地点。.

查看 外星生命和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

望远镜

望遠鏡是一種可以透過遙控方式收集電磁波(例如可見光)以協助觀察遠方物體的工具。已知能實用的第一架望遠鏡是在17世紀初期在荷蘭使用玻璃透鏡發明的。這項發明現在被應用在陸地和天文學。 在第一架望遠鏡被製造出來幾十年內,用鏡子收集和聚焦光線的反射望遠鏡就被製造出來。在20世紀,許多新型式的望遠鏡被發明,包括1930年代的電波望遠鏡和1960年代的紅外線望遠鏡。望遠鏡這個名詞現在是泛指能夠偵測不同區域的電磁頻譜的各種儀器,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探測儀器。 英文的「telescope」(來自希臘的τῆλε,tele "far"和 σκοπεῖν,skopein "to look or see";τηλεσκόπος,teleskopos "far-seeing")。這個字是希臘數學家乔瓦尼·德米西亚尼在1611年於伽利略出席的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的一場餐會中,推銷他的儀器時提出的。在《星際信使》這本書中,伽利略使用的字是"perspicillum"。.

查看 外星生命和望远镜

最後一戰系列

,是由Bungie開發,由微软發行的科幻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故事發生在“Halo 宇宙”中。這個“宇宙”是由Bungie為這個系列所創造的。.

查看 外星生命和最後一戰系列

戴森球

戴森球(Dyson Sphere)是弗里曼·戴森假想出的包围母恒星的巨大球形结构,它可以捕获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恒星能量输出。戴森认为戴森球是长期生存技术文明对于能量需求增长的必然需求,并认为寻找其存在的证据可以引导发现的先进和智慧的外星生命。不同类型的戴森球和它们的能量收集能力将对应于在卡尔达肖夫指数水平上的技术进步。 自从该概念提出以后,诸多科幻作品里提出的包围恒星的人工建筑都被冠以“戴森球”之名。后续的设想认为戴森球上不仅有太阳能电站,还有人类殖民地和工业基地存在。.

查看 外星生命和戴森球

星系

星系(galaxy),或譯為銀河,源自於希臘语的「γαλαξίας」(galaxias)。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星團、星雲、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歷史上,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1011)個以上。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000至100,000秒差距,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成為星系群或團,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的質量。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佔了絕大多數,它們被認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著活躍的核心的主因。銀河系,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星系,看起來在核心中至少也隱藏著一個這樣的物體。.

查看 外星生命和星系

星艦奇航記

《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是一部美國科幻娛樂影--视系列。本作譯名至今仍莫衷一是,港澳譯作《星空--奇遇記》,台灣譯作《星艦--迷航記》(電影)、《星際--爭霸戰》(電視及後來新系列電影),愛好者主張統稱《星艦--奇航記》;中國大陸則先后譯作《星際--旅行》(动画片)、《星際--迷航》(自第11部电影起);此外,還有《星際--奇旅》等多種譯名註。最初的《星際爭霸戰》是由尤金·羅登貝瑞製作的美國電視影集,1966年9月8日首次於NBC播出並之後製作了三季。故事是描述詹姆士.T.寇克艦長與聯邦星艦企業號 (NCC-1701)艦員們在23世紀的星際冒險故事,其後衍生推出動畫影集及六部電影。 之後又製作了相同虛擬宇宙但描述不同角色的四部電視影集:《銀河飛龍》敘述《星際爭霸戰》大概一百年後新聯邦星艦企業號 (NCC-1701-D)的冒險故事;《銀河前哨》及《重返地球》則是在《銀河飛龍》之後播放的電視影集;《-zh:进取号; zh-hans:进取号; zh-hant:星艦前傳;-》則是描述人類22世纪中期進行星際旅行的故事。以《銀河飛龍》的艦員們為主角又拍攝了四部電影;2009年、2013年和2016年上映的三部電影則是以第一代的企業號艦員年輕時期為主軸,創造出另一個平行時間線的不同故事。2017年CBS將會推出新的星艦迷航記的電視劇。 官方亦授權製作了許多電腦遊戲、數百本小說、及位於拉斯維加斯的主題展示館(已於2008年九月關閉)從最初的電視影集到共計剧集(共计730集)、13部電影及授權製作的各種衍生商品,該系列產生了一群擁護劇中觀念的狂熱支持者,並慢慢融入了美國文化當中。.

查看 外星生命和星艦奇航記

显生宙

显生宙,或稱顯生元、顯生代,是距今5.41亿年以来有大量生物化石出现的时期。 顯生宙表示在這個時期地球上有顯著的生物出現。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統稱隱生宙或前寒武紀。 顯生宙的上一個宙是元古宙。.

查看 外星生命和显生宙

海姆冥界

#重定向 冥界 (北歐神話).

查看 外星生命和海姆冥界

海底人

海底人是存在於科幻小說、ACG和特攝片中的生物,是住在海洋底下的智人民族或從水棲動物演化而成,通常會具有超越人類的高科技文明。 海底人一般會被設定成亞特蘭提斯、姆大陸和雷姆利亞大陸居民的後代或殘存者。.

查看 外星生命和海底人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查看 外星生命和海王星

海盗号

#重定向 維京号.

查看 外星生命和海盗号

新纪元运动

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社會現象,起源於1970至80年西方的社會與宗教運動。新紀元運動所涉及的層面極廣,涵蓋了神秘學、替代療法,並吸收世界各個宗教的元素以及環境保護主義。它對於培養精神層面的事物採取了較為折衷且個人化的途徑,排拒主流的觀念。另外,自我心靈(self-spirituality)、新心靈(New spirituality)以及身-心-靈(Mind-body-spirit)等詞彙指的都是新紀元思想 J Gordon Melton, Director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Religion.

查看 外星生命和新纪元运动

旅行者1号

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重825.5kg,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18年仍然正常运作。它是有史以来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飞行器。受惠于几次的引力加速,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比现有任何一个飞行器都要快些,这使得较它早两星期发射的姊妹船旅行者2号永远都不会超越它。它的主要任务在1979年经过木星系统、1980年经过土星系统之后,结束于1980年11月20日。它也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成为第一个穿越太阳圈并进入星际介质的宇宙飞船。截至2018年1月2日止,旅行者1号正处于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 旅行者1号目前在沿飞行,并已经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这意味着他的轨道再也不能引导太空船飞返太阳系,与没法联络的先驱者10号及已停止操作的先驱者11号一样,成为了一艘星际太空船。 旅行者1号原先的主要目标,是探测木星与土星及其卫星与环。现在任务已变为探测太阳风顶,以及对太阳风进行粒子测量。两艘旅行者号探测器,都是以三块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作为动力来源。这些发电机目前已经大大超出了起先的设计寿命,一般认为它们在大约2020年之前,仍然可提供足够的电力令太空船能够继续与地球联系。钚核电池能够保证旅行者号上搭载的科学仪器继续工作至2025年。2036年,讯号传输的电力将消耗殆尽。一旦电池耗尽,“旅行者1号”将继续向银河系中心前进,不会再向地球发回数据。.

查看 外星生命和旅行者1号

旅行者金唱片

旅行者金唱片是一張於1977年隨兩艘航海家探測器發射到太空的唱片。唱片內收錄了用以表述地球上各種文化及生命的聲音及圖像,以期宇宙中其他外星高智慧生物發現。旅行者探測器在距今40000年後,才會靠近最接近地球(1.6光年)的恆星。探測器被捕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唱片的最终目的虽然仍是與外星人溝通,但其对人类与宇宙之间关系的象征意义更大。.

查看 外星生命和旅行者金唱片

摩爾門教

摩爾門教(Mormonism,或譯摩門教)廣義地是指在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相近的幾個後期聖徒運動宗派,其最大的宗派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也常被用來描述這個相信《摩爾門經》的信仰系統。 摩爾門教徒們相信《摩爾門經》是由美國人小約瑟斯密在1829年翻譯自一組金頁片,他們認為該頁片是由美洲大陸原住民在公元前約600年到公元420年間所寫的神聖記錄。1830年斯密約瑟翻譯並出版《摩爾門經》並復興了「基督教會」,而信徒們彼此互稱自己是「後期聖徒」。在教會外面,教會會友被稱為「摩爾門教徒」,因為他們除了相信斯密約瑟重譯的《聖經》以外也相信《摩爾門經》。 約瑟斯密宣稱在1838年從神受到啟示,而將教會名字命名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約瑟斯密死後,教會內的繼承危機造成了教會的分裂,產生了數個後期聖徒的宗派,並瓜分了原來教會的教友。其中最大的一群接受了楊百翰作為新的總會會長暨先知,並帶領了信眾西移到現今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總部, 繼續沿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這個名字。但是當時也有相當數量的信眾不願接受楊百翰的領導,仍然留在美國中西部。先前稱為重組後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基督社區則是視約瑟斯密為創始人,但不接受楊百翰的領導的後期聖徒運動宗派中最大一個。 現今,接受楊百翰領導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是後期聖徒運動宗派中被稱為摩爾門教的最大的一個群體。其他的摩爾門教團體包括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基本教義派、及摩爾門教改革派。.

查看 外星生命和摩爾門教

摩西

摩西(מֹשֶׁה),天主教依拉丁文汉译為梅瑟,唐朝景教譯為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為穆撒,,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犹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他在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裡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天主雅威(Yehoweh,或作上帝耶和華)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离開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11天的路程因為以色列民的頑梗、悖逆不相信上帝會幫助他們,故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才進入應許之地。但摩西因在加底斯巴尼亞以色列民因沒水喝向摩西爭鬧,摩西因情急沒有遵從上帝的命令,說了急燥的話,因此上帝不讓摩西跟著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犹太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支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当代学术界共识视摩西为一个传说人物,而非历史人物William G.

查看 外星生命和摩西

拉西拉天文台

拉西拉天文台是位於智利的天文台,有3架由歐洲南天天文台(ESO)製造和操作的望遠鏡,還有一些由ESO維護的其它部分。這個天文台是ESO在智利使用的第一個,也是南半球最大的一個天文台。 拉西拉的望遠鏡和儀器位於智利郊區的亞他加瑪沙漠,是世界上最乾燥和孤獨的地區之一。像其它天文台所在的地理區域,拉西拉遠離光汙染的來源,如同帕瑞納天文台,甚大望遠鏡的家,它也是地球上夜空最黑暗的地點之一。.

查看 外星生命和拉西拉天文台

智能设计

智能設計論(Intelligent design,簡稱智設論、ID)是對神的存在的宗教性逻辑论证。儘管支持者認為智能設計論是一個「關於生命起源的科學理論」,但其已遭主流科學界視為偽科學 Article available from 。理論支持者宣稱:「與像自然選擇般無方向性進程相比,『某種超自然的智能設計了宇宙和生物的某些特徵』此一解釋明顯較佳.

查看 外星生命和智能设计

智慧

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者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者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查看 外星生命和智慧

1973年帕斯卡古拉事件

1973年帕斯卡古拉事件(Pascagoula Abduction)是發生在1973年10月11日美國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一處廢棄舊造船廠附近的外星人綁架事件。.

查看 外星生命和1973年帕斯卡古拉事件

51区

51区(Area 51,IATA:– ICAO: KXTA,有許多別名,),是一個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南部林肯郡的一個区域,距離拉斯維加斯市中心西北方150公里,有一個空軍基地在此,此區被認為是美國用來秘密进行新的空軍飞行器的開發和测试的地方,這個地方也因為許多人相信它與众多的不明飞行物阴谋论有關而闻名。這裡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跑道:14/32R,長7,093米,但是現時是關閉的。 2013年,在一份解密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中,承认了51區的存在,稱51區只是一個隱蔽的研究場所,報告中許多地方被涂黑,并没發現與外星人相關的訊息。.

查看 外星生命和51区

另见

SETI

天文学争议

天文學中未解決的問題

天體生物學

太空

生物假說

生物學中未解決的問題

科學猜測

亦称为 外太空文明。

世界異戰帕西瓦尔·罗威尔幻想型错觉乃出個未來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扎伊采夫亚拉巴马州人類库斯的尼古拉斯伊壁鸠鲁伊斯兰教伊曼努尔·康德伪科学強殖裝甲弗里曼·戴森德雷克公式土卫二土卫六土星地底人地心说地球地球歷史北欧神话國家地理頻道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傳說巨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哥普拉儒勒·凡尔纳兰登书屋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光年光谱学克卜勒22b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克蘇魯神話勝利大決戰勇气号火星探测器Circa火星火星大气火星人火星人玩轉地球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生命火星运河球狀星團理查德·道金斯祭司科學教科幻小說科幻电影穆斯貝爾海姆突變第三型第三類接觸 (電影)第九区第五元素 (電影)算法分析紐約郵報紅矮星纽约时报细菌美少女戰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联社羅馬觀察報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疏水性瑪雅文明生命生物焦爾達諾·布魯諾異形 (電影)異端物种独立日 (电影)百慕達三角E.T.外星人適居帶聖座華納海姆華盛頓不明飛行物事件衝 (天體位置)行星宜居性衛斯理系列親水性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魔鬼出没的世界鲸鱼座费米悖论超人超人力霸王系列超自然现象超时空要塞超時空接觸麥田圈黑超特警組黑洞辉夜姬返回污染霍華·霍克斯范畴阿凡达阿那克西曼德阿雷西博信息阿斯嘉特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藍皮書計劃肯尼士·阿諾德银魂银河系金星长生不老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陰謀論GFAJ-1HD 69830Ian Stewart (mathematician)M13Majestic 12PH值SETISETI@homeUFO宗教Wow!訊號X档案探索頻道掩星恐怖拜訪恒星搜寻地外文明计划格利泽581格利泽581c格利泽581g格利澤581d機會號氢键氢氧根水合氢离子波江座泰勒斯法蘭西斯·德瑞克洛杉磯時報演化演化論木卫二木星本傑明·富蘭克林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望远镜最後一戰系列戴森球星系星艦奇航記显生宙海姆冥界海底人海王星海盗号新纪元运动旅行者1号旅行者金唱片摩爾門教摩西拉西拉天文台智能设计智慧1973年帕斯卡古拉事件5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