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3 关系: 加爾文主義,加斯帕尔·德科利尼,吉斯家族,吉斯公爵,大仲马,大衛·格里菲斯,天主教,奥尔良,奥斯曼帝国,好莱坞,安茹公爵,巴多罗买,巴黎,布尔日,布里勒,亨利三世 (法兰西),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弗朗索瓦·德·洛林,圖盧茲,凯瑟琳·德·美第奇,玛格丽特 (瓦卢瓦),科尼亚克,科利尼,纳瓦拉的亨利,瑪歌皇后 (電影),聖體,荷兰,西班牙,鲁昂,鹿特丹,蒙托邦,里昂,腓力二世 (西班牙),英格兰,雨格诺派,暴動,查理九世 (法兰西),波尔多,波旁王朝,法国宗教战争,海上乞丐,新教,拉罗歇尔。
- 1572年衝突
- 16世紀喀爾文教派
- 16世纪法国
- 反宗教改革
- 基督教教派间冲突
- 天主教相关争议
- 婚禮襲擊事件
- 宗教改革
- 法国天主教史
- 法国宗教战争
- 法国屠杀事件
- 法国恐怖活动
- 法国政治迫害
- 法国新教历史
加爾文主義
加爾文主義(法语、荷兰语:Calvinisme;Calvinism),自诩为歸正主義,是16世纪法國宗教改革家、神學家約翰·加爾文畢生的許多主張和实践及其教派其他人的主张和实践的統稱,在不同的討論中有不同的意義。由加尔文等人发展而来的主要基督教宗派有歸正宗、长老宗與公理宗等。 加爾文支持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說,主張人類不能透過正義的行為獲得救贖,恢復逐漸被天主教会所遺棄的奥古斯丁派「神恩独作」论,反對逐漸成為天主教神學主流的「神人合作」论,因為加爾文認為教義應當回歸聖經,因此加尔文主义者之神学传统常被稱为“归正神学”或“改革宗神学”(Reformed Theology)。 加爾文和路德等新教教派都承認人因信稱義,但加爾文主義不同於其他宗派的主要特點有二,一是「預選說與獨作說」,上帝早已擇定誰應該獲得永生,誰應該永墮地獄,而且神的救援,不需要信眾自己的出力。在現代的神學論述習慣中,加爾文主義常指「預選說與獨作說」。二是選舉“長老”監督教務,由牧師和不受神職的長老集體管理教會,認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無限權力,並且認為教會人士可以參加政治活動,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在加尔文派掌權的國家或地区,經濟、民主制度和公眾教育受到重视。.
加斯帕尔·德科利尼
加斯帕尔·德·科利尼(Gaspard de Coligny,)法国军人和政治家。他是法国宗教战争时期胡格诺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加斯帕尔·德·科利尼生于沙蒂永,是沙蒂永地区的世袭领主。父親為加斯帕尔·德·夏提旺,母親是路易絲·德·蒙莫朗西(法國陸軍大元帥安內·蒙莫朗西的妹妹)。他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统治时代参加多次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战争,在战斗中表现出色。1552年,亨利二世任命科利尼为法国海军上将。1557年,科利尼在抗击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查理五世皇帝之子)的圣康坦战役中战败被俘,并被押往西班牙。在西班牙的两年监禁生活中,科利尼与胡格诺教徒发生接触,他赞同他们的宗教观点,成為喀爾文派信徒。此后他便以胡格诺教徒的身份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十多年後更成為胡格諾派的最高領袖。 在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在位时期,加斯帕尔德科利尼是宫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查理九世有巨大的个人影响。1560年查理九世之母卡特琳·德·美第奇怂恿包括科利尼在内的一批胡格诺派领袖发动政变推翻把持朝政的吉斯家族(此所谓安布卢瓦阴谋),结果计划失败并导致大批胡格诺派人士被捕。然而,科利尼成功地在1563年与吉斯家族签订的安布卢瓦条约中为胡格诺教徒争取到更大的宗教信仰权利。 在法国宗教战争全面爆发后,科利尼成为胡格诺派主要将领,在1570年缔结结束战争第三阶段的圣日耳曼条约中起了很大作用。他同時與天主教溫和派的表弟弗朗索瓦·蒙莫朗西,組成聯合陣線,希望結束胡格諾戰爭,並藉由號召全國、打擊宿敵西班牙的行動,團結法國內部的新、舊教的兩派勢力。(當時西班牙在1571年地中海的勒班陀戰役,大敗原本的地中海霸主鄂圖曼土耳其,使得西班牙國勢大張,在西、南歐接近霸主的地位)他的主張很快獲得溫和的国王查理九世之賞識,一時間成為宮廷中最有權力的大臣,據說國王還私下稱他為父親。 科利尼对年轻的国王查理九世的有力影响,很快引起王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的猜忌。1572年8月24日,科利尼在卡特琳德美第奇策划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中遇害。 科利尼死後,他的女兒路易絲·德·科利尼(1555-1620年)於1583年嫁給奧蘭治親王兼荷蘭執政沉默者威廉,並在隔年生下腓特烈·亨利(在1625年繼承奧蘭治親王兼荷蘭執政)。因此科利尼不但是沉默者威廉的岳父,也是1689年光榮革命後之英王威廉三世的外高祖父。.
吉斯家族
吉斯家族(法语:Maison de Guise),法国著名的贵族世家,其成员出任吉斯公爵和吉斯枢机主教在中古法國有很大影響力。 吉斯家族源出洛林公爵家族的旁系,16世纪—17世纪时归附于法国。在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世代,该家族地位大大提高并逐渐控制了法国北部与东部诸省。家族始祖克洛德·德·洛林是洛林公爵勒内二世的次子,1528年受封为第一代吉斯公爵。克洛德之子弗朗索瓦·德·洛林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官,曾在弗朗索瓦二世时代干预朝政,并为查理九世时执政的三巨头之一。从弗朗索瓦开始吉斯家族积极卷入法国宗教战争,并充任天主教方面的领袖。弗朗索瓦之妹玛丽·德·吉斯与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结婚,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母亲。吉斯家族安排了玛丽·斯图亚特与弗朗索瓦二世的短暂婚姻;玛丽·斯图亚特后来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处死。弗朗索瓦·德·洛林之子亨利一世·德·洛林領導天主教聯盟,在法國宗教戰爭中竞争法国王位,被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杀害。亨利一世·德·洛林死后,本來聲勢大好、實力雄厚的天主教聯軍,卻因亨利二弟馬耶那公爵接連大敗給新法王亨利四世,使得吉斯家族開始没落。波旁家族的亨利四世在1593年改宗天主教後,加緊打擊吉斯家族。後來吉斯家族放棄與西班牙的聯盟,臣服於亨利四世,但是第四代吉斯公爵夏尔·德·洛林不放棄夺取王位的计划(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一直想把有法國王室血統的女兒,嫁給夏尔·德·洛林,扶植兩夫妻成為法國國王與王后)。在夏尔·德·洛林时代,吉斯家族在与首相黎塞留的斗争中失去了大部分政治力量。此后吉斯家族不再在法国政坛发挥重大影响。1696年,吉斯家族绝嗣。.
吉斯公爵
吉斯公爵(法语:Duc de Guise)是法國的一个貴族封號,於1528年創立。首任公爵為洛林公爵勒内二世的次子。之後這個封號一直世襲,直到吉斯家族於1688年绝嗣為止。此后这个公国通过联姻落入波旁王朝的旁系孔代亲王家族手中。.
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原名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豪,世界文学名著《基度山恩仇記》的作者。 大仲马自学成才,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最著名的作品除了《基度山恩仇記》之外,還包括《三剑客》、《二十年后》和《布拉热洛纳子爵》,即达尔达尼央浪漫三部曲。他一生創作甚多,著有150多部小說,90多個劇本等,其實大多數是他為了還債,聘用其他文人所寫,掛名「大仲馬著」以便行銷,因此被攻擊為「小說製造工廠的廠長」。 「仲马」的译名,是清末翻译家林纾依福州話的語音所译。其子「小仲馬」也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茶花女》的作者。为区分兩人,遂稱其子為小仲馬,称之为大仲马(Dumas, père)。.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大仲马
大衛·格里菲斯
大衛·卢埃林·沃克·格里菲斯(英语: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美国电影导演,代表作是备受争议的《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以及随后的《忍無可忍》(1916年),两部影片曾分别入选1952年英国《影像與聲音》杂志评出的十部世界电影杰作、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评选的“世界电影十二佳片”。 美國電影學會曾分別在1998年、2007年評選百年百大電影(AFI's 100 Years...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天主教
奥尔良
奥尔良(Orléans)是位於法国中部的城市,為中央-卢瓦尔山谷大区首府和卢瓦雷省省会。奥尔良地区地势平坦,海拔在90—124米之间,市内绝大多数地方起伏不超过10米。法国第一大河卢瓦尔河贯穿市区,其支流卢瓦雷河流经市区南部。奥尔良是法国新兴工业城市,距离巴黎以南大约120公里,属于巴黎一小时经济圈范围。.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奥尔良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好莱坞
荷里活(Hollywood),中國大陆、台灣及新马譯作--,港澳譯作--,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一個地名,由於美國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经常被与美國電影和影星联系起來,而「荷里活」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南加州的。.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好莱坞
安茹公爵
1360年,安茹伯爵路易(法国国王约翰二世的次子)被父亲约翰二世授予公爵称号。从此安茹领地的领主的封号为公爵(此前一直为伯爵)。这一封号先后被赐封过六次。.
巴多罗买
巴多罗买或译巴托罗缪(天主教译为巴尔多禄茂),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 巴多罗买一名(希腊文“Βαρθολομαίος”,转写为“Bartholomaios”)源于亚兰文,意即「多罗买之子」。一般相信他就是拿坦业。在符类福音马太、马可和路加中腓力和巴多罗买常联在一起而没提过拿坦业,而约翰福音刚好相反。 除了是十二门徒,巴多罗买被列为升天见证人(使徒行传1:4,12,13)。 在约翰福音拿但业是腓力好友。他被形容为起初怀疑弥赛亚来自拿撒勒,说拿撒勒能出好种来吗。 (约翰福音1章:45-46节),但他仍跟腓力去见耶稣和宣称他是“神的儿子”和“以色列的王”。根据叙利亚传统,巴多罗买原名耶稣,因此改用了另一个名字。 据说耶稣升天之后,巴多罗买带着马太到印度传教。传说他在亚美尼亚传道时,被钉在十字架上殉道。也有说是在印度传教时,被暴徒剥皮而殉道。古代教会用三把剥皮刀为标志,来象征这位忠心的使徒因热心宣扬福音而殉道的精神。 巴多罗买和達陡号称在1世纪把基督教带到了亚美尼亚。因此亚美尼亚教堂被称作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并且他们被认为是教堂的守护圣人。 在艺术作品中他经常表现为拿着割皮刀,或者像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手上拿着自己的皮。 圣巴尔多禄茂节在8月24日。.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巴黎
布尔日
布尔日(法语:Bourges)是位于法国中部中央大区的一个市镇,也是谢尔省的首府。该市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年时的人口为人。 当地的布尔日大教堂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布尔日
布里勒
布里勒 (Brielle,),又称登布里尔(Den Briel,英文为Brill)是荷兰南荷兰省的一个镇和基层政权,坐落于福尔讷-皮滕(Voorne-Putten)岛北侧,新马斯河口。面积31.12 km² (12.02 mile²) ,其中3.63 km² (1.40 mile²)为水域。荷蘭第一支海軍即在1572年八十年戰爭期間於此地成立。2004年人口15,948。.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布里勒
亨利三世 (法兰西)
亨利三世(Henri III,原名:亨利·亚历山大(Henri Alexandre),)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四子,母为凯瑟琳·德·美第奇。生于枫丹白露。.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終生未婚,因此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稱,亦稱“荣光女王”(Gloriana)、“賢明女王”(Good Queen Bess,或直譯“好女王貝絲”)。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她的異母姊瑪麗一世。 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但在她两岁八个月的时候,生母不僅即被父親处死,其婚姻關係亦被宣布无效,伊丽莎白被剥夺王室称号。她的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继承了王位直到1553年駕崩,他无视两位同父异母姐姐及當時的法律规定,伊丽莎白和罗马天主教徒玛丽,而把王位传给了简·格雷夫人。爱德华的遺願並沒有成功,玛丽赶走了简·格雷夫人,当了女王。 1558年,伊丽莎白接替她的同父异母姐姐而成为女王,聲稱要在優秀顧問的帮助下治理國家。她非常信任一群以為首的顾问官们。伊丽莎白上任後首先采取的行动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新教的英格蘭教會,她成为该教会最高领袖,實施。人们原以为伊丽莎白会结婚生子,以延续都铎王朝。但她没有,尽管有很多人追求她。随着她的年龄渐长,伊丽莎白因为其未婚而变得知名。当时有不少人通过画像,游行和文学作品讴歌她。 在国家管理方面,伊丽莎白比她的父亲和姐姐更加温和Starkey Elizabeth: Woman, 5.
弗朗索瓦·德·洛林
#重定向 法蘭索瓦·德·洛林,第二代吉斯公爵.
圖盧茲
圖盧茲(法语:Toulouse)位於法國西南部加龍河畔,大致处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中点,为上加龍省、欧西坦尼亚大区首府,距巴黎590公里(366英里)。截至2013年1月1日,图卢兹大市拥有1,291,517居民,是法國第四大城市,仅次于巴黎(1210万),里昂 (210万),和马赛(170万)。 圖盧茲是欧洲航天产业的基地,空中巴士、伽利略定位系統、SPOT卫星的總部,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的图卢兹航天中心(CST),欧洲最大的航天中心都位于这里。欧洲最大卫星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和EADS公司的子公司EADS Astrium Satellites也是图卢兹的重要存在。著名的图卢兹大学创办于122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有超过97,000的学生,与里尔并列法国第三大大学校园,仅次于巴黎大学和里昂大学。, Consulté le 11/09/2007 图卢兹是前朗格多克省的首府(省级区划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取消)。现在它是南-比利牛斯大区的首府,该区是法国本土最大的地区。它也是上加龙二级行政区的首府。.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圖盧茲
凯瑟琳·德·美第奇
凯瑟琳·德·美第奇(,意大利语原名为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i,即卡特里娜·玛丽亚·罗莫拉·迪·洛伦佐·德·美第奇,法语名稱Catherine de Médicis,即卡特琳·德·美第奇)。法国王后。她是瓦卢瓦王朝国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和随后3个国王的母亲。.
玛格丽特 (瓦卢瓦)
盧瓦的瑪格麗特 (法語:Marguerite de Valois;)又被稱為瑪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生於聖日耳曼昂萊的皇家城堡;死於巴黎。她是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后,同時也是瓦盧瓦女公爵。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在瓦盧瓦王朝最後一名在位者亨利三世去世後的人生為醜聞,陰謀和悲劇所圍繞。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和雨格諾派國王納瓦拉的亨利的政治婚姻使她成為了法國宗教戰爭以及宮廷政治的犧牲者。 她的人生首先通過她的自傳廣為人知,這部自傳涵蓋了其從1565年到1582年的事蹟,她的人生的其他歲月的情況則大部分通過保留下來的私人信件所獲得。同時代的人將她刻畫為高傲的,“慷慨並且寬宏大量甚至有些揮霍”。 她還被視為“充滿求知欲的,善於發表演說的,敏捷而俏皮的並對科學技術非常感興趣的“女性”。 瑪格麗特是她所生活的那個對法國皇室充滿流言蜚語的時代的非同一般的生活作風的一個鮮明寫照,對她的流言為整個上流社會所傳播,因此她在後來的著作中常常被認為是一位放蕩而墮落的王后。但現代的歷史學家卻承認她不過是行使了當時只能夠由男性貴族所擁有的特殊的自由。.
科尼亚克
#重定向 干邑.
科利尼
#重定向 加斯帕尔·德科利尼.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科利尼
纳瓦拉的亨利
#重定向 亨利四世 (法兰西).
瑪歌皇后 (電影)
《瑪歌皇后》(La Reine Margot),1994年由法國、義大利以及德國合資所拍攝的一部法語宮闈巨製,由帕提斯.雪何執導,伊莎貝爾·阿佳妮等主演。 電影情節改編自大仲馬的文學名著《瑪歌王后》,以16世紀的法國為背景,描述法國國王妹妹瑪歌的感情生活,藉此帶出當時法國的宮廷鬥爭及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不和。.
聖體
聖體(sacramental bread)為基督教传统教派所使用的一種餅,通常為無酵餅並象徵著耶穌基督 。使用時要施行聖餐禮。天主教繼承了猶太人的傳統,認為發酵代表罪惡(根據《哥林多前書》5:6-8);東正教則使用發酵麵餅來做聖體,認為發酵象徵著復活的基督;新教則通常不拘泥於餅的種類和形式。.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聖體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荷兰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西班牙
鲁昂
鲁昂(法语:Rouen, IPA: /ʁuɑ̃/)位于法国北部,是上诺曼底大区的首府。历史上,鲁昂是中世纪欧洲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圣女贞德於1431年在鲁昂就义。 鲁昂的主要名胜有鲁昂主教座堂、大时钟等。.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鲁昂
鹿特丹
鹿特丹(Rotterdam )是荷蘭南荷蘭省的城市,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位于荷兰的南荷蘭省,新马斯河畔。其名稱来自于在市中心注入新马斯河的小河鹿特河、以及荷蘭語的「壩」(Dam)。 鹿特丹长期为欧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装箱运量计算,19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为世界第10。.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鹿特丹
蒙托邦
蒙托邦(Montauban)是法国南部城市,南部-比利牛斯大区塔恩-加龙省省会。处于塔恩河及其支流泰斯库河交汇处。著名画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杰出代表安格尔于1780年8月29日出生于该市。.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蒙托邦
里昂
里昂(Lyon,读音:),法国第三大城市,法国东南部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和罗讷省的首府。位于罗纳河和索恩河交汇处。包括郊区和卫星城,里昂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都市区。里昂是著名的国际都市,历史悠久,部分历史和建筑地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里昂丝绸和纺织业源远流长,被誉为“欧洲丝绸之都”。从20世纪末期开始,里昂食品业兴起,也使得里昂有着“美食之都”的称号。里昂也是电影的诞生地,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曾在此拍摄下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里昂还是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总部所在地。在2015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里昂是位居法国第2、全球39位的最宜居城市。 里昂银行业、化学、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雄厚,是法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该市教育事业发达,里昂大学是法国第二大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里昂商学院为欧洲十强商学院和法国商学院最高学府。著名的里昂足球俱乐部也位于里昂。.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里昂
腓力二世 (西班牙)
(謹慎的)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又譯腓力、菲利普、菲利波;)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费利佩一世(1581年起在位)。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费利佩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国力达到颠峰,历史学家常以这段时间为哈布斯堡王朝之称霸欧洲。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英格兰
雨格诺派
#重定向 胡格諾派.
暴動
#重定向 骚乱.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暴動
查理九世 (法兰西)
查理九世(Charles IX,原名:查理-马克西米利昂 Charles-Maximilien,)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昂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漢斯加冕为法国国王。年僅十歲的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其母一攝政就任命洛皮達爾為掌璽大臣,此人風評極好,主張宗教寬容並努力調解新舊教矛盾,甚至扶持新教的波旁家族以平衡舊教領袖的吉斯家族。 查理九世登基伊始,因為政府在1560年破產,屢次召開三級會議請求撥款,使得法国的絕對君主制立刻崩潰;三級會議上新、舊教派的對立,連帶引發了法國宗教戰爭(1562-1598年),羅皮達爾的努力調解只能拖延兩年,1562年戰爭仍因吉斯公爵挑起的普瓦西屠殺而爆發。剛開始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簽訂聖日耳曼和約(給與新教徒很多重大優待),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他授權給科利尼與弗朗索瓦(天主教溫和派領袖)的聯合陣營,計畫出兵南尼德蘭,打擊如日中天的西班牙霸權,並希望以此消解國內新、舊教的恩怨,對內團結、一致對外。但是世事難料,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的逼迫與兄弟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杀。大屠殺成為第四次內戰的誘因,不過這次衝突不久即因1573年的拉羅謝爾和約而告終,該和約重申聖日耳曼和約的各項條款。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於母亲的阴影之下。他因為長期陷入憂鬱的幻想而精神失常,在1574年于万塞讷去世。1569年查理在洛林的樞機撮合下,娶了奧地利的伊莉莎白為王后,但王后只生下一個女兒,因此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C C C.
波尔多
波爾多(Bordeaux;);加斯科:Bordèu;Bordele) 是位於法國西南的港口城市,市区人口24万(2013年)。大波尔多人口达117万,是法國第五大城市群。它是新阿基坦大區和吉倫特省的首府。历史上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 波爾多是歐洲的軍事、航天和航空的研究與製造中心之一,集中瞭如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泰勒斯集團等很多公司的研發機構,以及赛峰集团空中客车和達梭航太等航空巨子下属的飛機製造廠等。它還是法國戰略核彈研究和物理實驗的核心,擁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兆焦激光計劃等許多高端技術機構,此外還有新材料和納米技術方面的研究機構。 波爾多的大學學生數超过7萬人。除了两所综合性大学之外,还有波爾多政治研究學院、通信與新聞學院和法律學校。法國國立法官學校也在波爾多,是法國法官的搖籃。 波爾多旅游資源豐富,号称“睡美人”,有众多的博物馆和古迹,城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在法国仅次于巴黎。2007年,老城区大部(又称“月亮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8世紀以來尤以盛產優質葡萄酒享譽世界。波爾多因此也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波爾多葡萄酒也有著“葡萄酒皇后”的美稱。每兩年一度,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舉辦盛大的國際酒展-Vinexpo。.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波尔多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792、1815-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意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稱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波旁王朝的君主堪稱是历史上最为多灾多难的群体:亨利四世遭暗杀身亡,路易十三42岁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终在一場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宗教战争
法国宗教战争(Guerres de religion),又名胡格诺战争,是发生在1562年-1598年间法兰西王国国内的内战和民众骚动事件,内战双方为罗马天主教廷和胡格诺派(加尔文派)新教徒。战争进行了连续八次,对当时的法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估计在当时三百万民众死于战乱及战争带来的饥荒和瘟疫,在宗教战争中仅次于造成八百万人丧生的三十年战争。.
海上乞丐
#重定向 丐軍.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查看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和新教
拉罗歇尔
拉罗谢尔(La Rochelle),法国西部比斯开湾东岸港口,滨海夏朗德省省会,著名游览胜地,人口78000人(2004年)。 拉罗谢尔邻近雷岛,两者之间有桥梁相连,拉罗谢尔港即位于雷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中。 高卢人是拉罗谢尔最早的主人,其后在古罗马的统治下,该地成为葡萄酒和食盐的著名产地。拉罗谢尔正式建城于10世纪,1137年阿基坦公爵授予其独立市镇待遇。12世纪时,拉罗谢尔已经成为法国西部主要商业港口,拥有独立铸造硬币和免交部分王家税收的权力。在15世纪之前,拉罗谢尔一直是法国葡萄酒和食盐的主要输出港。百年战争中,一支法国和卡斯蒂利亚海军联军于1372年6月22日在拉罗谢尔海战中击败英格兰海军,从而一度夺取了法国近海的制海权。 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拉罗谢尔皈依了新教。1568年,拉罗谢尔成为了胡格诺派(法国新教教派)的中心之一,是胡格诺派获得英格兰等新教国家支援的主要的港口。在胡格诺战争中,拉罗谢尔曾经于1572年和1627年两度被围(参见拉罗谢尔之围),最终被黎塞留率军攻占。 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后,拉罗谢尔的新教徒遭到残酷镇压,大批新教商人被迫迁居海外。部分迁居到北美洲的拉罗谢尔移民于1689年在纽约州建立了新罗歇尔。 此后,拉罗谢尔通过积极参与非洲-西欧-美洲之间的三角贸易而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当时,这里是奴隶(来自非洲)、朗姆酒(来自加勒比海)、毛皮(来自加拿大)等商品的集散地。但是,随着法国的海外领地和贸易据点在七年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等战事中损失殆尽,拉罗谢尔最终无可避免地衰落下去。现在,拉罗谢尔主要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海滨小城。.
另见
1572年衝突
16世紀喀爾文教派
- 四城信条
-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
16世纪法国
反宗教改革
- 乔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
- 亞維拉的德蘭
- 依納爵·羅耀拉
- 凯瑟琳·德·美第奇
- 十字若望
- 反宗教改革
-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
- 圣路易·蒙福
- 多瑙河畔迪林根
- 天主教联盟 (法国)
- 宗教裁判所
- 富尔达
- 庇護五世
- 彼得·保罗·鲁本斯
-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 思道五世
- 托马索·卡耶坦
- 文生·德·保祿
-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法国宗教战争
- 波蘭反宗教改革
- 特利騰大公會議
- 玛丽一世 (英格兰)
- 禁書目錄
- 约斯特·范·登·冯德尔
- 耶稣会
- 聖斐德理
- 聖方濟各·沙雷氏
- 腓力二世 (西班牙)
- 路易斯·德·莱昂
- 路易斯·德·贡戈拉·伊·阿尔戈特
- 黎塞留
基督教教派间冲突
天主教相关争议
婚禮襲擊事件
- 2005年安曼爆炸案
- 2016年8月加濟安泰普爆炸案
-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
宗教改革
法国天主教史
法国宗教战争
法国屠杀事件
法国恐怖活动
- 九月屠杀
-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
法国政治迫害
-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
法国新教历史
- 圣巴多罗买大屠杀
- 法国宗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