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

指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終生未婚,因此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稱,亦稱“荣光女王”(Gloriana)、“賢明女王”(Good Queen Bess,或直譯“好女王貝絲”)。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她的異母姊瑪麗一世。 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但在她两岁八个月的时候,生母不僅即被父親处死,其婚姻關係亦被宣布无效,伊丽莎白被剥夺王室称号。她的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继承了王位直到1553年駕崩,他无视两位同父异母姐姐及當時的法律规定,伊丽莎白和罗马天主教徒玛丽,而把王位传给了简·格雷夫人。爱德华的遺願並沒有成功,玛丽赶走了简·格雷夫人,当了女王。 1558年,伊丽莎白接替她的同父异母姐姐而成为女王,聲稱要在優秀顧問的帮助下治理國家。她非常信任一群以為首的顾问官们。伊丽莎白上任後首先采取的行动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新教的英格蘭教會,她成为该教会最高领袖,實施。人们原以为伊丽莎白会结婚生子,以延续都铎王朝。但她没有,尽管有很多人追求她。随着她的年龄渐长,伊丽莎白因为其未婚而变得知名。当时有不少人通过画像,游行和文学作品讴歌她。 在国家管理方面,伊丽莎白比她的父亲和姐姐更加温和Starkey Elizabeth: Woman, 5.

140 关系: 加冕埃塞克斯郡卢森堡的杰奎塔大英博物馆天主教會天花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威尔士语威廉·莎士比亚威廉一世 (奥兰治)宗教安妮·博林九年战争亨利七世 (英格兰)亨利三世 (法兰西)亨利八世亨利四世 (法兰西)康瓦爾語康沃爾郡仙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时代伊莉莎白 (電影)伊莉莎白二世伊莉莎白:輝煌年代伍德斯托克 (牛津郡)伦敦伦敦塔伯爵弗吉尼亚州弗兰西斯·培根弗朗索瓦二世 (法兰西)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弗拉芒语御座北美地区哲学哈特菲爾德莊園凯瑟琳 (瓦卢瓦)凯瑟琳·帕尔凯特·布兰切特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玛丽·都铎玛丽一世玛丽一世 (苏格兰)玛丽一世 (英格兰)珍·西蒙絲...琴·格蕾第一代萨默塞特公爵约翰·博福特简·西摩 (英格兰王后)简·格雷米兰达·理查森米蘭達·李察遜約克的伊麗莎白约克公爵约翰·霍金斯绝罚罗伯特·塞西尔罗杰·阿斯卡姆美國爱尔兰爱尔兰君主列表爱德华六世爱德华四世男爵無敵艦隊莎翁情史聯合王國歷史聖公宗荷兰西班牙西班牙艦隊西敏寺马丁·弗罗比舍詹姆士一世 (英格兰)詹姆士一世 (英格蘭)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詹姆斯一世 (英格蘭)诺福克公爵贝蒂·戴维斯越南战争黑爵士迎駕劇茱蒂·丹契都铎王朝阿朗松阿拉貢的凱瑟琳蘇格蘭語薩里郡里奇蒙和德比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博福特腓力二世腓力二世 (西班牙)艾美奖英國人英國內戰英國樞密院英國殖民地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英西戰爭英格兰英格兰王国英格蘭君主列表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英格蘭教會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查理九世 (法兰西)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推定继承人李先念格林尼治桂冠诗人欧洲殖民地汉弗莱·吉尔伯特汉萨同盟沃爾特·雷利法国法蘭西斯·德瑞克本杰明·布里顿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海倫·美蘭海盗斯图亚特王朝斯蒂芬·茨威格新教文艺复兴无敌舰队政治政治神学愛德蒙·史賓賽愛爾蘭語敕書教宗托馬斯·克蘭麥拉丁语1558年单一法令 扩展索引 (90 更多) »

加冕

加冕,是指將代表權力之冠冕戴上的一種儀式,大多是歐洲君主制的國家才有此俗,一般在君主即位或親政時加冕,相當於東亞傳統的登基儀式。例如英國伊莉沙白二世女王的加冕之登基大典。.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加冕 · 查看更多 »

埃塞克斯郡

雅息士郡(Essex,英國英格蘭東部的郡。以人口計算,濱海紹森德是第1大鎮(Town)、第4大區(district),切爾姆斯福德是第2大鎮(亦是郡治),高車士打是第3大鎮,巴西爾登是第4大鎮;高車士打是第1大區,巴西爾登區是第2大區。 把雅息士郡看待成34個非都市郡之一,它包含12個非都市區,佔地3,465平方公里(第11),有1,361,200人口(第11);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包含多2個單一管理區─瑟羅克、濱海紹森德,佔地增至3670平方公里(第11),人口增至1,670,000(第6)。.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埃塞克斯郡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的杰奎塔

卢森堡的杰奎塔(Jacquetta of Luxembourg,1415/1416 – 30 May 1472)圣波尔,冈瓦萨诺与布列讷伯爵,卢森堡的皮埃尔一世的长女。英国玫瑰战争时期人物。先嫁亨利五世的弟弟、法国摄政、贝德福德公爵约翰,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约翰死后,秘密嫁給公爵的管家理查·伍德维尔,继续为兰开斯特家族效力。亨利六世封理查·伍德维尔为里弗斯男爵。在长女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和爱德华四世结婚后,改投约克家族,理查·伍德维尔进封里弗斯伯爵。她和前夫无子女,和后夫有十四个孩子。1470年被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指控为女巫,无罪释放。1484年被理查三世指控使用巫术促成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卢森堡的杰奎塔 · 查看更多 »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是一座於英國倫敦的綜合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博物馆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汉斯·斯隆(1660至1753年)爵士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他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1000件,还有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根据他的遗嘱,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这些藏品最后被交给了英国国会。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後,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Montague Building)成立並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到了19世纪初,蒙塔古大楼已经显得不敷使用了。于是1824年博物馆决定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並在1840年代完成,舊蒙塔古大楼不久後便被拆除。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裡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由于空间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自然历史标本与考古文物分离,大英博物馆专门收集考古文物。1973年,博物馆再次重新劃分,将书籍、手稿等内容分离组成新的大英图书馆。 大英博物馆历史上除了1972年的几个月外,一直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2002年博物馆面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由于馆员抗议裁员,博物馆甚至被迫关闭了几天。几个星期后,一个希腊雕像失窃,主要原因是保安人员的缺乏。.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大英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花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類傳染病。患者一般在染病後的12天內,出現包括發燒、肌肉疼痛、頭痛等近似普通感冒的症狀。幾天後,其口咽部分的粘膜會長出紅點,身體多處地方亦會長出皮疹(以臉部居多)。天花病毒共有兩類: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由前者引發之天花又被劃分為四種形式:典型、惡性、出血型、緩和型。其中,多數未曾接種疫苗者均會出現典型天花的症狀。次天花病毒引起之病變程度比上述四種的都要溫和,但卻非常罕見。 天花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患者的呼吸道與皮膚皰疹分泌物均載有病毒,故避免與其近距離接觸可減低患病的風險。多種痘病毒疾病的病癥均與天花的如出一轍。專家需利用進行病毒培植以確定天花病毒的存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測試可提供更多病毒的細節。接種天花疫苗為預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目前並沒有認可的抗天花藥物。一旦出現確診病例,醫護人員會為病人注射疫苗提升免疫保護,有時亦會配以舒緩性療法加大療效。天花病毒不會造成慢性或復發性感染,但會導致各類併發症或後遺症(如失明)。不同類型的天花所引發的病死率有所參差;最為常見的典型天花約奪取了三成病患者的性命。 古埃及或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首名天花病人,專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顯的膿皰痕跡。早期的印度及中國文獻亦有記載這種疾病。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天花於世界多個地方展開大流行,並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尤其是兒童)。歷史上,有不少國家的君王及著名人物均染上過天花。19至20世紀期間,多番的防疫行動減低了此病對群眾的威脅。最終,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於世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天花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励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女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度颁发,获奖者是主演《第七天堂》、《马路天使》和《日出》的珍妮·盖诺。目前,奖项提名人选由学院演员分部成员通过可转移单票制选出,获奖者则由学院全部投票成员通过多数制决定。 第1到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期间,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应年度的多部作品获得同一项提名,这其中最多的达到3部,片名均会列在提名人选的姓名之后。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3届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虽然是因两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的获奖作品只列出了一部。次年,这套既不实用、又容易造成混乱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员均是因单独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提名,但仍然可以凭借多部电影获得多项提名。从1937年举行的第9届颁奖典礼开始,这一奖项正式固定为每年提名5位人选。 截至2016年,共有74位女演员获得过这一奖项。凯瑟琳·赫本曾4次胜出,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提名次数最多,达17次(其中有两次获奖)。奖项的最近一位胜出者则是因《三块广告牌》获奖的法蘭西絲·麥朵曼。.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是奥斯卡金像奖的奖项之一,评选方式为业内人士投票,然后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提名者。1935年(第8屆)以前,頒發的獎項稱為「最佳女演員」,不分女主角和女配角。目前的女配角獎从1936年开始颁发,晚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最初,女配角奖获奖者得到是一面奖牌,而不是著名的奥斯卡小金人獎座,1943年改为颁發獎座。.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 查看更多 »

威尔士语

威爾斯語(Cymraeg 或y Gymraeg )是英國威爾斯的传统语言,属于凱尔特语族,接近布列塔尼语和康沃尔语。 如今仍然有580,000多人使用威爾斯语,占威尔士人口的20%。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也有一些威尔士移民保留自己的语言。威尔士语在英格兰接近威尔士的边界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威尔士裔群体中也有使用。 最近由威爾斯語言局於2001年普查的數據,指出有58.24萬人可以說威尔士語,而45.8萬人可以說、讀及寫。對比起1991年的50.8萬(人口比例18.7%)為少。英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导致威尔士语使用者数量减少,但1993年英國颁布的《威尔士语法案》賦予威尔士语在威爾斯擁有與英語平等的地位,使得行政各个部门必须提供双语服务,交通標示也使用雙語;这之后威尔士语使用人数下降的趋势减缓了。.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威尔士语 · 查看更多 »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種主要语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犧牲與復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威廉·莎士比亚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奥兰治)

威廉一世,奧蘭治親王(Willem I,也称沉默者威廉(Willem de Zwijger)、奥兰治的威廉(Willem van Oranje),)。奥兰治的威廉是尼德兰革命中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主要领导者、八十年战争领导人之一。曾任荷兰共和国第一任執政。 原为奥兰治亲王(Prins van Oranje);1565年组织“贵族同盟”,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对尼德兰的统治;后来逃亡德意志,招募佣兵,多次反攻尼德兰,都遭失败;1572年北方大起义后,8月在尼德兰北方各行省會議上被推选为总督;1584年遭西班牙间谍刺杀身亡。 去世後,次子拿騷的毛里茨成為領袖,繼續領導反抗勢力,後來又從長兄奧蘭治親王菲利普·威廉那裡繼承了奧蘭治親王的封號;威廉一世的幼子腓特烈·亨利後來在1625年繼承拿騷的毛里茨死後的奧蘭治親王與執政。 在荷兰,人们通常称其为“国父”。荷兰国歌《威廉颂》所咏唱的就是威廉。 Category:奥兰治亲王 Category:荷兰君主 Category:新教君主 Category:遇刺身亡的欧洲君主 Category:被谋杀的荷兰人 Category:在荷蘭被謀殺身亡者 Category:遇刺身亡的荷兰政治人物 Category:葬于代尔夫特新教堂王室墓地.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威廉一世 (奥兰治)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安妮·博林

安·博林(Anne Boleyn,),英格蘭王后,英王亨利八世第二個王后,伊麗莎白一世的生母,瑪麗一世的繼母,威爾特伯爵湯馬斯·波林與之女。 安妮·博林原本是亨利八世第一個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女侍官,在1525年時,安妮·博林和亨利八世發生曖昧關係,在1533年1月與亨利八世秘密結婚,5月被宣佈為合法妻子。3個月後亨利八世對她的熱情消退,直到1533年9月7日生下女兒伊麗莎白後才稍和緩。但是兩人關係在1536年1月安妮·博林流產時惡化。 1536年5月2日被捕入獄,關進倫敦塔;5月19日以私通的罪名被斬首。11天後,亨利八世迎娶第三個王后——安妮生前的侍從女官珍·西摩,来自西摩家族,天主教信仰,西摩家族地位比博林家族更高,受到当时贵族的一致拥护,安妮·博林也是亨利第一任王后凯瑟琳的侍女。.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安妮·博林 · 查看更多 »

州是中国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后又作为部份联邦制国家组成单位的中文譯名。.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州 · 查看更多 »

九年战争

#重定向 大同盟戰爭.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九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亨利七世 (英格兰)

亨利七世(英文:Henry VII,),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他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埃德蒙·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曾孙女玛格丽特之子。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因為理查三世要求布列塔尼引渡亨利七世回國,亨利七世流亡至法国。1485年,在法国攝政法兰西的安妮援助下,將理查三世杀死,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 1486年,亨利七世與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约克的伊丽莎白结婚,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玫瑰戰爭。其後亨利七世採取联姻政策,亨利七世為长子亞瑟·都鐸聘娶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爾後長子亞瑟早逝,為繼續保有與西班牙之間以聯姻方式獲得的友好關係,亨利七世說服凱瑟琳留下,並將其嫁給次子亨利;亨利七世的长女瑪格麗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亨利七世任內獎勵工商业发展,有贤王之稱。.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亨利七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三世 (法兰西)

亨利三世(Henri III,原名:亨利·亚历山大(Henri Alexandre),)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四子,母为凯瑟琳·德·美第奇。生于枫丹白露。.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亨利三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四世 (法兰西)

(偉大的、賢明的)亨利四世(Henri IV,),本名“亨利·德·波旁”(“一说‘亨利·德·纳瓦尔’”),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德·纳瓦尔1572年-1610年),继而成为法国国王(1589-1610),也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亨利四世原为雨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這位把法國從廢墟中重建的國王,讚譽為「賢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譯「賢君亨利」、「好王亨利」),並追稱為「亨利大帝」。.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亨利四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康瓦爾語

康沃尔语(Kernowek)是屬於凱爾特語族中,包括威爾斯語、布列塔尼語、已滅亡的坎伯蘭語、及假定曾存在的伊佛尼克語的布立吞亞支。而蘇格蘭蓋爾語、愛爾蘭語、及曼島語則是屬於另一亞支蓋爾亞支。康沃尔语約有80%的基本單字是和布列塔尼語共有。75%和威爾斯語共有,35%和愛爾蘭語,及 35% 和蘇格蘭語共有一些字彙。比較起來,威爾斯語則有約70%的字彙是和布列塔尼語相似。.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康瓦爾語 · 查看更多 »

康沃爾郡

康瓦爾郡(Cornwall,國際音標:/'/;-- :Kernow;香港旧译歌和老),大不列顛島西南端的半島,英國英格蘭西南端的區。康瓦爾東與德文郡相鄰,南臨英倫海峽,西、北臨大西洋。以人口計算,特魯羅是最大城市(亦是行政總部),聖奧斯特爾是第一大鎮(Town)。 2009年之前,康瓦爾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6個非都市區,佔地3547平方公里(第9),人口为524200(第23);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錫利群島,佔地增至3563平方公里(第12),人口增至526,300(第39)。 2009年4月,康瓦爾全郡改制為單一管理區。.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康沃爾郡 · 查看更多 »

仙后

仙后(英語:The Faerie Queene),是英國詩人艾德蒙·斯賓塞於1590年出版的史詩,由於其崇尚亞瑟王傳奇中的騎士精神,所以效仿亞瑟王傳奇的手法,寫下了這篇史詩 ─ 仙后,即喻伊莉莎白一世女皇(1533-1603),其統治期間所遭遇的事件。文中有3種不同文類:(1)寓言(Allegory)。(2)史詩(Epic)。(3)騎士傳奇(Chivalric Romance) 史詩中描述騎士霍理士(聖潔)與公主優娜(真理)一同對抗惡龍(邪惡)的故事。 文章的開頭模彷了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仙后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伊麗莎白·伍德維爾(Elizabeth Woodville),英格蘭愛德華四世的王后,自1464年到1492年去世為止。孩提時期,家境屬中階英格蘭貴族。第一段婚姻,嫁給蘭開斯特家族的次要擁護者之一,格魯比的約翰·格雷爵士,這位爵士不幸死於第二次聖亞班士城之役,讓伊麗莎白成為帶著兩個兒子的寡婦。憑藉著自身的美貌,繼而與愛德華四世結為連理,這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即使缺少顯赫的家世與英國人身份,伊麗莎白仍然當上王后,意味著平民在玫瑰戰爭時期正逐漸興起,這場戰爭也就是堂兄弟之戰。愛德華已經是第二個貴族會議加冕的英格蘭國王,而伊麗莎白是第一個被加冕的王后。婚姻雖然提攜了親戚們的地位,卻招来華威伯爵理查·內維爾的仇視。「造王者」和眾多同盟在這個日趨分裂的皇室裡掌握極為重要的命脈。 這段婚姻被視為愛德華與第十六任華威伯爵內維爾不和的臨界點,華威因而意氣用事叛變投奔蘭開斯特。伊莉莎白仍然擁有某種程度的政治影響力,即使愛德華五世她的大兒子王權如此短命,被後來的理查三世罷黜。她在亨利七世於1485年登基加冕的事件裡,亦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代表玫瑰戰爭的結束。然而在1485年之後的幾年間,她被迫屈居於亨利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之下,影響力漸微。甚至被永久趨逐出王宮,黯然遁世。 伍德維爾的小孩包含兩個被囚禁於倫敦塔的王子,以及約克的伊麗莎白。她還是亨利八世的外祖母,以及愛德華六世、英格蘭的瑪麗一世與伊麗莎白一世的外曾祖母,蘇格蘭的瑪麗女王的外高祖母。她是自亨利八世之後所有英格蘭皇室的祖先,自詹姆斯五世之後所有蘇格蘭皇室的祖先,自詹姆斯六世之後所有大不列顛皇室的祖先。.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时代(1558年-1603年)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英国的一个纪元,历史学家常常将其描绘为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不列颠尼亚的标志在1572年第一次使用,并在这之后将伊丽莎白时代标记为文艺复兴,因为它以经典理念激发了国家荣誉。 Category:16世纪英国 Category:1600年代英国 Category:英国历史时代.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伊丽莎白时代 · 查看更多 »

伊莉莎白 (電影)

《--》(Elizabeth)是一部1998年的英國歷史電影,由錫哈·加培執導,凱特·布蘭琪主演。 電影以16世紀的英格蘭為背景,描繪年輕伊莉莎白,如何成為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伊莉莎白 (電影) · 查看更多 »

伊莉莎白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伊莉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莉莎白:輝煌年代

《伊莉莎白: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是一部2007年的歷史電影,亦是《-zh-hk:傳奇女王伊利沙伯; zh-tw:伊莉莎白; zh-hans:伊丽莎白;-》的續集。電影沿用了上一集的導演錫哈·加培和包括凱特·布蘭琪在內的一眾演員。故事以16世紀的英國為背景,內容圍繞著已達中年的英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如何克服在統治國家及私人生活上都必須面對的種種壓力,籍此描繪英國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統治下怎樣達到它的輝煌時期。 電影的全球首映於2007年9月9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舉行。.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伊莉莎白:輝煌年代 · 查看更多 »

伍德斯托克 (牛津郡)

伍德斯托克(Woodstock)是位于英国牛津郡的一个小镇,距离牛津以北约12公里,以布莱尼姆宫而闻名。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874年出生于该镇。 Category:英國城市.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伍德斯托克 (牛津郡)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伦敦塔

伦敦塔(英文:Tower of London)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它座落于伦敦的陶尔哈姆莱茨区,与伦敦城的东边相隔着被称为“塔丘”的开放区域。伦敦塔完工于1066年底,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一部分。白塔(不以建築風格及材料為名,而是建成當時,整體漆成白色而得名)实际上是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几座塔樓的组合体中间;倫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的这一用途产生一条短语“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狱”。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玛丽一世统治时曾在此入狱一段时间;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鲁道夫·赫斯。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伦敦塔 · 查看更多 »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伯爵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州

維吉尼亞州(),正式名称为維珍尼亞聯邦,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州,美国开国时十三州之一。 維吉尼亚州域范围位于北纬36°31'至39°37',西经75°13'至83°37'之间,其北部地区与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相邻。该州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发源地之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全州总人口818.6万,实现GDP总量3970亿美元。.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弗吉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弗兰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著名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弗兰西斯·培根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二世 (法兰西)

弗朗索瓦二世(François II)(),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59年—1560年在位)。他是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枫丹白露。.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弗朗索瓦二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

法蘭西斯·沃辛漢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英格兰政治家、特务首長,曾任伊莉莎白一世的首席秘书,並在整個歐洲建立了間諜網,是伊莉莎白一世當政時期重要的情報蒐集者。長於外交,其語言知識和組織間諜活動的能力在推行伊莉莎白女王外交政策方面具有無可估量的作用。.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 · 查看更多 »

弗拉芒语

弗拉芒语(Vlaams)是比利时荷兰语的旧名称。荷兰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支。是比利时北部弗兰德地区的方言。从13世纪开始,该地区出现了繁荣的商业城市,弗拉芒语的地位逐渐确定。比利时北部同荷兰南部相连,历史上荷兰、比利时曾是一个国家,所以弗拉芒语实际上即是南部荷兰语。但由于两地文化和宗教不同,习惯上使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同一种语言。 从比利时西部的科特赖克至东部的奥伊彭以北,可以划一条语言分界线,把比利时分为两半,以北荷兰语区,以南为法语区,使用法语瓦隆方言。只有首都布鲁塞尔地区使用以法语为主。 1980年荷兰和比利时两国签约成立“荷兰语联盟”。条约规定两国将共同促进荷兰与比利时北部荷兰语区之间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一体化,并在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合作,双方鼓励在国际上推广和使用荷兰语。此后比利时不再使用弗拉芒语这一名称,而改称荷兰语。 荷兰语在比利时的使用人数约600多万。加上与其毗邻的荷兰,全球使用总人数约2200万人。.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弗拉芒语 · 查看更多 »

御座

御座或宝座,在某些场合可称作王座或皇座,在中国还有龙椅的称呼。是君主在典礼场合所坐的椅子。“御座”还可以象征王国或王冠,一些歐洲國家中,御座在许多場合下直接用作君权或君主的代稱。.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御座 · 查看更多 »

北美地区

北美地区(英语:Northern America;西语:Norteamérica;法语:L'Amerique septentrionale)为地缘政治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美洲的北部地區,以文化區分法又稱盎格魯美洲,属于北美洲大陆的一部分,與自然地理的北美洲有明顯的不同,不包括同屬於美洲大陸的中美(即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根据联合国按政治地理学标准对世界区域的划分,北美由以下国家和地区组成:.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北美地区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哈特菲爾德莊園

哈特菲爾德莊園(Hatfield House)是位於英國赫特福郡哈特菲爾德的一座英國鄉村別墅。哈特菲爾德莊園始建於1611年,是一座具代表性的詹姆斯一世建築。現在哈特菲爾德莊園對一般公眾開放。.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哈特菲爾德莊園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 (瓦卢瓦)

#重定向 瓦盧瓦的凱瑟琳.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凯瑟琳 (瓦卢瓦)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帕尔

凯瑟琳·帕尔(Catherine Parr ),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六个妻子中的最后一位,瑪莉一世、伊莉莎白一世的繼母。她于1543年-1547年为英格兰王后,之后为英格兰太后。她是英格兰结婚次数最多的王后,有过四位丈夫。亨利八世于1547年逝世后,凯瑟琳·帕尔改嫁于托马斯·西摩,一年后因生产而亡。.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凯瑟琳·帕尔 · 查看更多 »

凯特·布兰切特

凯特·布兰切特(Catherine Élise Blanchett,),生於澳洲墨爾本,知名澳大利亞電影及舞臺劇女演員。凱特·布蘭琪除了是史上同時擁有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獎的六位演員之一,亦是唯一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主角和配角獎的大滿貫雙料得主,以實力演技和特殊氣質受到肯定與注目。凱特·布蘭琪曾為了揣摩角色而舉家搬至英國與愛爾蘭。 2014年,凱特·布蘭琪以電影《藍色茉莉》中的落難貴婦一角,獲第86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亦是唯一獲得兩次奧斯卡獎的澳洲演員。.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凯特·布兰切特 · 查看更多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公視基金會、公共電視臺、公共電視、公視、PTS,為臺灣七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並與中華電視公司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 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臺灣電視臺,除了依《公共電視法》成立的公視和同為公廣集團成員的華視和客家電視台外,尚有依《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的原住民族電視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屬)。但原視並非臺灣公廣集團成員。.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玛丽·都铎

本条目内容是关于法国王后玛丽·都铎,关于她的同名侄女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的内容,请参见条目玛丽一世。 玛丽·都铎(英文:Mary Tudor,),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妹妹,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第三位妻子。在路易十二去世后,她嫁给了第一代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Charles Brandon, 1st Duke of Suffolk)。.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玛丽·都铎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以下君主称为玛丽一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玛丽一世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玛丽一世(英语: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称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或苏格兰人的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于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统治苏格兰。 玛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父亲去世后,仅有六天大的玛丽继承了王位。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兰西度过的,而苏格兰则由摄政统治。1558年,她嫁给了法兰西海豚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兰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玛丽也一度成为法兰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玛丽在寡居后返回苏格兰,于1561年8月19日抵达利斯。四年后,她嫁给了她的大表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但两人婚姻并不美满。1567年2月,一场爆炸摧毁了达恩利的住所,而死于谋杀的达恩利则在花园里被发现。 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被通常认为精心策划了达恩利的死,但他于1567年4月获判无罪,并在翌月迎娶玛丽。反对这对夫妇的起义爆发之后,玛丽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逊位给她与达恩利所生的一岁儿子詹姆斯六世。玛丽意欲夺回王位,失败后逃往南方,向其大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保护。玛丽一度声称伊丽莎白的王位应属于自己,包括称为北方崛起的反抗者在内的许多英格兰天主教徒视玛丽为英格兰合法君主。伊丽莎白视她为威胁,把她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和庄园里。经过十八年半的监禁,玛丽被判在1568年密谋暗杀伊丽莎白,并于翌年被斩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玛丽一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英格兰)

麗一世(Mary I,),是英格蘭和爱尔兰女王、都铎王朝第四位和倒数第二位君主(1553年7月6日-1558年11月17日,实际上任日為7月19日)。 她於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繼承其王位,並再次於英格蘭內恢復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盎格魯教派(新教),過程中,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宗教異端人士,得名「血腥瑪麗」。 最終,瑪麗苦心經營的羅馬天主教在她死後,被繼任的伊莉莎白一世以新教所取代。.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玛丽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珍·西蒙絲

珍·瑪莉蓮·西蒙絲,OBE(Jean Merilyn Simmons,),英國資深電影女演員,二戰期間投身影壇,1950年往美國荷里活發展,先後參演及主演多部電影作品,代表作有《山河血淚美人恩》和《風雲群英會》等,1956年憑《紅男綠女》獲金球獎,是1950年代最受歡迎的荷里活女星之一,曾合作的影星包括羅蘭士·奧利花、史賓沙·德利西、馬龍·白蘭度和法蘭·仙納杜拉等人。珍·西蒙絲1970年代起專注舞台劇和電視劇工作,1983年獲艾美獎。 珍·西蒙絲晚年再為數部電影演出,並參與電影《哈爾移動城堡》等的配音工作,2003年獲英廷頒授OBE勳銜,以肯定她對演藝界的貢獻。珍·西蒙絲曾有兩段婚姻,兩任丈夫分別是英國演員史超域·格蘭加(1950年-1960年)和導演理察·布魯克斯(1960年-1977年)。.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珍·西蒙絲 · 查看更多 »

琴·格蕾

#重定向 简·格雷.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琴·格蕾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萨默塞特公爵约翰·博福特

第一代萨默塞特公爵约翰·博福特,KG(John Beaufort, 1st Duke of Somerset,)是一名英格兰贵族和军事指挥官。他是的次子。 Somerset Somerset.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第一代萨默塞特公爵约翰·博福特 · 查看更多 »

简·西摩 (英格兰王后)

·西摩(Jane Seymour,)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第三任王后。原為亨利八世兩位前任王后—凱瑟琳王后和安妮王后的女侍官,瑪麗一世、伊麗莎白一世的繼母。.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简·西摩 (英格兰王后) · 查看更多 »

简·格雷

·格雷(Lady Jane Grey,)是一位英格兰女王。她在位僅僅数日,而且她的女王地位也有争论(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国女王)。她的继位违反了英国议会的法令,在这一点上雖然她在英国歷史上并非独一无二的,但后来她的王位也被否认了。就连她登基的日期在历史上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她是1553年7月6日,英王爱德华六世逝世当日,成为女王的,按这个说法她也被称为“十三日女王”,但根據英國皇室官方網頁上顯示,她是在7月10日正式成为女王的,在这一天她的继位被公布。按这种说法她是一位“九日女王”。她于7月19日被廢黜。.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简·格雷 · 查看更多 »

米兰达·理查森

米兰达·理查森(Miranda Richardson,),英国英格兰知名女演员,1980年代活躍於英國影視圈。.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米兰达·理查森 · 查看更多 »

米蘭達·李察遜

#重定向 米兰达·理查森.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米蘭達·李察遜 · 查看更多 »

約克的伊麗莎白

約克的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York,),1486年起为英格蘭王后直至去世。作为亨利七世的妻子,她是都铎王朝第一位王后。她是英格蘭國王爱德华四世的女儿、理查三世的侄女,在亨利于终结玫瑰战争的博斯沃思原野战役获胜后嫁给亨利。她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母亲。因此,她依次是英格兰国王们的女儿、姐姐、侄女、妻子和母亲(非生前)。 在她几乎平安的一生里,从1483年她17岁时父亲去世,到1486年结婚之间的时间是一段暴力和紧张的插曲。她的两个弟弟“塔裡的王子”失踪,命运未知。她和妹妹们被叔父理查三世迎回宫中。玫瑰战争中兰开斯特王朝最终得胜,对身为约克王朝公主的她而言似乎是进一步的灾难,但亨利·都铎渴望弥合宿怨,且在入侵前已许诺娶她;这也是他获取约克王朝支持的重要举动。 尽管长子威尔士亲王亚瑟1502年15岁就去世了,其他也有三个子女早夭,但她的婚姻显得成功。她几乎不参与政治。她存活的子女成为了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和法兰西王后;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后裔多是她的后裔。.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約克的伊麗莎白 · 查看更多 »

约克公爵

约克公爵(Duke of York)是英国贵族的头衔,除非已由一名前任君主的儿子所拥有,此头衔通常授予英国君主的第二个儿子。 现任约克公爵是安德鲁王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的第二个儿子。.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约克公爵 · 查看更多 »

约翰·霍金斯

约翰·霍金斯爵士(John Hawkins,),英國海軍司令、管理者、海盗、奴隸商人、商人、領航員、船艦建造者與私掠者。他的哥哥與貿易夥伴是威廉(b.c. 1519)。他被認為是首位以三角貿易盈利的英國商人,以從祖國向殖民地販賣供應缺乏的供應品為基礎,與他們在十六世紀後葉在聖多明哥與委內瑞拉的西班牙殖民地的黑奴需求。曾在伊莉莎白一世時期販賣奴隸,建立奴隸制度。他的艦隊曾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Category:海盗 Category:英國海盗 Category:奴隶贸易.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约翰·霍金斯 · 查看更多 »

绝罚

絕罰(Excommunicatio,字面上的意思是斷絕來往),俗称破門律或逐出教会,現在該詞主要被天主教所使用,是该教所有懲罰中最嚴厲的一種。據天主教教義,被絕罰之人將與教會隔離,沒有教會所予之救贖 。.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绝罚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塞西尔

罗伯特·塞西尔(Robert Cecil)可能指:.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罗伯特·塞西尔 · 查看更多 »

罗杰·阿斯卡姆

罗杰·阿斯卡姆(Roger Ascham,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作家。他著有《教师手册》(1570年出版),曾任玛丽一世女王(玛丽·都铎 1516年——1568年),的拉丁文秘书,后又任伊丽莎白一世和爱德华六世的家庭教师。他还写过一本箭术手册《箭术爱好》(1545年出版),是首部典型的对话体著作。.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罗杰·阿斯卡姆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爱尔兰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六世

愛德華六世(Edward VI,),英格蘭與愛爾蘭國王,1547年1月28日即位,同年2月20日加冕時,年僅九歲。他是亨利八世和珍·西摩的兒子,為都鐸王朝第三任君主,也是英格蘭首位信奉新教的統治者。.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爱德华六世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四世

爱德华四世(Edward IV,),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玫瑰戰爭中約克家族的主要領導者。.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爱德华四世 · 查看更多 »

男爵

男爵,依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一,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男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爵和男爵夫人皆稱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男爵 · 查看更多 »

無敵艦隊

無敵艦隊可以指:.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無敵艦隊 · 查看更多 »

莎翁情史

是一部1998年首映的浪漫喜劇電影,由英国导演約翰·麥登執導。劇本則來自於1990年因威廉·莎士比亞的影響而創作了一齣成功戲劇──《君臣人子小命嗚呼》(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的劇作家湯姆·斯托帕德與兼任製片人的馬克·諾曼。 本電影榮獲1998年度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7項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原創劇本這4項大獎。這亦是自1977年,喜劇電影《安妮霍爾》(Annie Hall)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後,第一部喜劇電影奪得這項榮譽。直至現在,還未曾有同類型的電影獲得該獎項。.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莎翁情史 · 查看更多 »

聯合王國歷史

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縮寫:UK,全名: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其發展以英格蘭王國為核心,逐次併入威爾斯公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目前聯合王國的領土包含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 1535年,英格蘭王國以《聯合法案公章》合併威爾斯公國,再以《1707年聯合法案》合併蘇格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王國,再以《1800年聯合法案》合併愛爾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今為愛爾蘭共和國)脫離聯合王國,但北愛爾蘭留下。1927年,英國國名正式改為今日的名稱(愛爾蘭字樣改為北愛爾蘭)。.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聯合王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聖公宗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艦隊

西班牙艦隊(西班牙語:Grande y Felicísima Armada或Armada Invencible,即最幸運的艦隊或不可擊敗的艦隊、無敵艦隊)為16世紀後期著名的海上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圖征服英格蘭卻失敗的艦隊。無敵艦隊之役是英西戰爭中其中一個大型的戰役,也是戰爭過程之中第一個侵略性攻擊意圖。這場戰爭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中最有名的戰爭。在格瑞福蘭海戰(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艦被法蘭西斯·德雷克所領導的英國海軍用秘密武器即八艘火船擊沉。 無敵艦隊,最後繞過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西岸回國時僅存43艘,由於損失百艘以上的大戰艦及超過一萬四千名士兵,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停滯不前,英格蘭則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莉莎白一世的盛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西班牙艦隊 · 查看更多 »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西敏寺 · 查看更多 »

马丁·弗罗比舍

丁·弗罗比舍(Martin Frobisher),(),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英格兰探险家。他多年在北大西洋附近的区域活动,曾试图发现一条西北航道。巴芬岛外的因其而得名。.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马丁·弗罗比舍 · 查看更多 »

詹姆士一世 (英格兰)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詹姆士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士一世 (英格蘭)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詹姆士一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一世 (英格蘭)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詹姆斯一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诺福克公爵

诺福克公爵(Duke of Norfolk)英国贵族兼阿伦德尔伯爵(Earl of Arundel)。此外兼世袭英国纹章院院长一职。诺福克公爵的封地是在萨塞克斯的阿伦德尔城堡(Arundel Castle),虽然名称是指诺福克郡。现任公爵是第18代诺福克公爵爱德华·菲查伦-霍华德。历代公爵历来信奉罗马天主教。.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诺福克公爵 · 查看更多 »

贝蒂·戴维斯

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原名露丝·伊丽莎白·戴维斯(Ruth Elizabeth Davis),美国电影、电视和戏剧女演员,两度荣获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在百老汇音乐剧登台演出后不久,戴维斯于1930年搬到好莱坞居住,然而她早期为环球影业所拍摄的电影並不成功。1932年,她成為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合約演員,拍摄了多部电影,廣受讚賞。1937年,她离开公司,寻求独立发展,尽管在这场著名的官司中她败诉,却也是她演艺生涯中最成功阶段的开始。1940年代末期,她已经是美国电影界顶尖的女演员之一。她的表演充满激情,事事追求完美。为了能夠具體塑造角色而经常与制片人、导演和其他演员深入探讨,甚至发生争执,并经常被报道。她直率的个性、清脆的嗓音和叼着香烟的形象经常被效仿和挖苦;「Bette Davis eyes」是1980年代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的冠軍歌,訴說贝蒂·戴维斯時而嬌媚,時而潑辣的非凡眼神演技,廣受美國人歡迎且已成為20世紀流行文化著名代表之一。 戴维斯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第一位担任主席職位的女性。她是第一位得到10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员,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AFI终身成就奖的女演员。她的演艺生涯几经起伏,演绎了超过100个电影、电视和戏剧角色。她一生结婚四次,其中守寡一次,离婚三次,并以单身母亲的身分独立抚养孩子。她的晚年疾病缠身,然而直至因乳腺癌復发去世不久前她还坚持表演。.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贝蒂·戴维斯 · 查看更多 »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戰,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其本质为受美国等民主主義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對抗受苏联等共產主義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战争。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为深远的戰爭,最终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综合国力随之削弱,冷战的优势逐渐为苏联占据。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后期,迫于国内迭起不断的反战运动、前线战事的吃紧以及同苏联长期对抗的需要,遂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终于1975年占领南越首都西贡,南越政权垮台,一年后南北越统一。.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越南战争 · 查看更多 »

黑爵士

《黑爵士》(Blackadder)是四部著名的英国历史情景喜剧的共用名,1983年到1989年中由BBC1播出。罗温·阿特金森饰演男主角埃德蒙德·黑爵士(Edmund Blackadder),托尼·罗宾逊饰演黑爵士的跟班鲍德里克(Baldrick)。四部《黑爵士》分别讲述了不同历史时代的故事,因此四部作品中的埃德蒙德和鲍德里克事实上是四组不同的角色。每季由两个主角和若干不同的配角构成。当然,有些配角除本季外,在其他季里也会重复出现。比如梅琪(史蒂芬·弗莱饰)和飞行侠(里克·马尧饰)。 第一季《黑爵士》由理查德·柯蒂斯和罗温·阿特金森撰写,后续的剧集则由柯蒂斯和本·埃尔顿撰写。部分剧集由约翰·劳埃德出品。2000年,《黑爵士》系列剧的第四部《黑爵士向前进》被英国电影协会评选为“英国100部最佳电视节目”排行榜的第16位。2004年,《黑爵士》系列被公众票选为“英国电视史上最佳情景喜剧”第二名。该据还名列《帝国杂志》20部最好的电视剧。.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黑爵士 · 查看更多 »

迎駕劇

迎駕劇(英文:Royal entry),最初為慶祝儀式,凱旋歸來。 於1283年,倫敦迎接愛德華一世征服蘇格蘭而舉行演出。那時候,演戲時在城口搭戲台。開始時有1個,後來增加至6個,途中戲台無固定需要設立幾個。當有迎接儀式時,入口就有預定路線,到教堂彌撒,表演劇種通常屬於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由故事敘述來書寫一篇演講詩篇。內容多半強調歌功頌德,故事演出的每一站內容均獨立,但是主題一定相同。.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迎駕劇 · 查看更多 »

茱蒂·丹契

--·奧莉薇亞·「茱蒂」·丹契女爵士,CH,DBE(Dame Judith Olivia "Judi" Dench,1934年12月9日-),英國電影、電視及舞台女演員。她曾榮獲11次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7次勞倫斯·奧利弗獎、2次美國演員工會獎、1次奧斯卡金像獎、2次金球獎與托尼獎。 2001年,丹契獲頒,以表彰其對英國戲劇與國際影壇的傑出貢獻。2011年,獲日本頒發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她最為人所熟悉的演出角色,是在《007》系列電影裡擔任特務007上司的M。.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茱蒂·丹契 · 查看更多 »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是1485至1603年間統治英格蘭王國和其屬土的王朝。而該王朝首位君主亨利·都鐸乃威爾士古時的德赫巴思公國(Welsh principality of Deheubarth)統治者和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室的後裔。 亨利·都鐸不但得到蘭開斯特王朝的支持者的民心,更在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室的支持,在薔薇戰爭後期漸漸得勢。之後順利登上英王大位,是为亨利七世。而他和伊莉莎白·約克的聯姻,象徵著過往開戰的雙方,在新王朝的旗幟下聯合起來,進一步鞏固了都鐸家族的勝利。而都鐸王朝的權勢並不局限在英格蘭,他們在《》中成功將威爾士兼併入英格蘭,並確立了英格蘭對愛爾蘭王國的治權。他們亦維持了對法國王位的主張,但歷任君主都沒有在實現該主張上有任何實質進展。 歷史上總共有五位都鐸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的屬地,超過一個世紀。而亨利八世是唯一一位活至成年的亨利七世後裔。因此王位繼承一直是都鐸年間的主要政治議題。 隨著終身不嫁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駕崩,都鐸王室從此絕嗣。而當時在位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的曾祖母,正是亨利八世的長姊馬格麗特·都鐸公主。因此詹姆士根據和伊麗莎白生前的秘密約定,入繼英格蘭王位,英蘇兩國組成共主邦聯,結束兩國持續近六百年的戰爭,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都铎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朗松

阿朗松(Alençon)是法国西北部城市,诺曼底大区奥恩省的省会。著名的针织花边阿朗松花边(Dentelle d'Alençon)就起源于16世纪的阿朗松。阿朗松在公元911年成为诺曼底公爵领地,1549年被并入法国王室。.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阿朗松 · 查看更多 »

阿拉貢的凱瑟琳

亞拉岡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Infanta Catalina de Aragón y Castilla,名字也可以拼作Katherine或Katharine,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第一任王后。.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阿拉貢的凱瑟琳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語

依照上下文的不同,蘇格蘭語可能是下列其中一種含意:.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蘇格蘭語 · 查看更多 »

薩里郡

萨里郡(Surrey),英格蘭東南部的郡。泰晤士河流經萨里後,向東北流向大倫敦。以人口計算,吉爾福德是第1大鎮,沃金是第2大鎮,尤厄爾是第3大鎮,坎伯利是第4大鎮;古爾福德是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萨里郡政府所在地并不在萨里,而是在附近伦敦的金士顿。 萨里郡沒有包含單一管理區,無論把它看待成非都市郡還是名譽郡,其面積都是1,663平方公里,人口都是1,085,400。.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薩里郡 · 查看更多 »

里奇蒙和德比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博福特

玛格丽特·博福特女勳爵(,; 或),),后为里士满和德比伯爵夫人(Countess of Richmond and Derby),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母亲,亨利八世的祖母。 她是玫瑰战争中的关键人物,是都铎王朝中一位有影响力的女家长,并因于1505年创立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和开始创立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并最终在她身后于1511年由其遗嘱执行人完成而为人铭记。玛格丽特女领主大厅,牛津大学第一所招收女子的学院,以她命名,且在学院教堂有她的雕像。.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里奇蒙和德比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博福特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腓力二世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西班牙)

(謹慎的)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又譯腓力、菲利普、菲利波;)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费利佩一世(1581年起在位)。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费利佩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国力达到颠峰,历史学家常以这段时间为哈布斯堡王朝之称霸欧洲。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腓力二世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艾美奖

艾美獎(Emmy Award)是美國一項用於表彰其電視工業傑出人士和節目的獎勵,其重要程度與電影界的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音樂界的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以及戲劇界的東尼獎(Tony Award)一樣。 因為艾美獎需要表彰電視工業的不同領域,因此艾美獎就在每年的不同時期舉辦不同領域的年度頒獎儀式。其中備受媒體關注的是黃金時段艾美獎和日間時段艾美獎,它們分別表彰美國電視黃金時段和日間時段的優秀節目。而其他的艾美獎還包括對全國性體育節目、全國性新聞及紀錄片節目和全國商業及財經節目的表彰,以及對電視工業在技術和工程方面成就的獎勵。同時還有區域性艾美獎,它們被用於表彰美國諸州地方性或全州性非聯播時段的優秀電視節目。除此之外,還有國際艾美獎用於表彰那些非美國首播的電視節目。 艾美獎是由三個相關但彼此獨立的機構各自負責一部分頒獎儀式,它們是:、和。.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艾美奖 · 查看更多 »

英國人

#重定向 英国人.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國人 · 查看更多 »

英國內戰

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發生在英國議會派(「圆颅党」)與保皇派(「」)之間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及政治鬥爭。辉格派历史学家稱之為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第一次(1642年-1646年)和第二次(1648年-1649年)内战发生在查理一世的支持者与的支持者之间,第三次内战(1649年-1651年)则是查理二世的支持者与残缺议会的支持者之间的冲突。1651年9月3日,内战以议会派在的胜利而结束。 內戰期間,議會派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對查理一世的頑抗態度感到莫大威脅,於是他強勢要求議員簽名支持他,處死國王。當許多議員反對克倫威爾而表態保住查理之後,克倫威爾用軍隊驅逐反對自己的議員,順服自己的議員因此召開議會(史稱「殘缺議會」)處死查理。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依「叛國者」的罪名公開斬首,克倫威爾順勢創建了英吉利共和國。處死國王不但震驚全英,也震驚歐陸,引起各種批評。1658年克倫威爾死後,其子無能又無氣魄控制軍隊,1660年在多數英國人思念王室的氛圍下,迎回查理一世的長子復辟,是為查理二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國內戰 · 查看更多 »

英國樞密院

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是英國君主的諮詢機構。它在以往具有十分大的權力。樞密院擁有不同的委員會,當中,英國內閣擁有其絕大部份的權力。樞密院亦具有司法權力,並主要由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所行使。當君主遵照樞密院的建議行事時,一般會稱之為「國王會同樞密院」或「女皇會同樞密院」。全體的樞密院成員則稱為「女皇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全體大臣」(The Lords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有時又會寫成「……全體大臣及其他成員」(The Lords and others of...)的字樣。 掌管樞密院的首長是樞密院議長,擔任此職的人士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位階第四高的內閣大臣。按照慣例,樞密院議長還會兼任上議院或下議院的領袖。文書是樞密院內另一重要職位,所有由樞密院發出的指令,都要由文書所簽署,方能生效。「樞密院顧問官」(Privy Counsellor)和「樞密院委員」(Privy Councillor)同樣指樞密院的成員,對於兩字的使用一直存在混淆和爭拗。但樞密院當局較偏向用前者作稱呼,因為他們的工作是提供意見,而非作為一委員會之成員。此外,新的樞密院顧問官在加入樞密院時,要向樞密院「宣誓」。樞密院辦公室設於倫敦西敏的卡爾頓花園;其司法委員會原於唐寧街辦公,內有大廳作開庭審案之用,但司法委員會已在2009年8月正式遷往聯合王國最高法院三號法庭繼續辦公。.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國樞密院 · 查看更多 »

英國殖民地

#重定向 大英帝国.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國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西戰爭

英西戰爭(Anglo-Spanish War,Guerra anglo-española)(1585年–1604年)是西班牙王國與英格蘭王國之間未經正式宣戰的斷續性衝突。英西戰爭係由多場大範圍戰役組成,起於1585年英格蘭在萊斯特伯爵指揮下遠征荷蘭、擁護荷蘭議會抵抗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 1587年英國於加的斯率先奪勝,翌年擊退西班牙無敵艦隊,但1589年英國艦隊敗北後情勢逆轉,拉科魯尼亞與里斯本並接連失守。西班牙隨後派遣二艘無敵艦隊趁勝追擊,但在惡劣的氣候下遭挫。 無敵艦隊戰敗後的十年間,西班牙加強了海軍實力,對後來南美洲貴重金屬的運輸影響深遠。之後的戰役中英格蘭一直處於敗方,而戰爭到了本世紀末不列塔尼與愛爾蘭戰役期間漸走入僵局。英西戰爭在1604年由腓力三世與新任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簽訂倫敦條約後畫下句點。英西協議分別停止對愛爾蘭與西屬荷蘭的軍事介入,且英方放棄英國在公海上的劫掠行為。締約兩方皆有達成部分目標,但整起戰爭過程對兩國財政都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負擔。.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西戰爭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066年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君主列表

本表列出1707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組成大不列颠王国前的英格兰君主,此后的英格兰君主列表参看英国君主列表。.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蘭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

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是始於1340年,歷任英王自稱擁有法國王位繼承權的歷史事件,而該主張直至1801年才告落幕。除了1360至1369年和1420至1422年間,歷任英格蘭君主,包括《1707年联合法案》通過後的大不列顛王國君主,都宣稱自己擁有「法蘭西國王」或「法蘭西女王」的稱號。.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教會

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或譯為英格蘭國教會、英国国教会、英格蘭聖公會,是聖公宗的教會之一,16世纪由英格兰君主亨利八世时期开始由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胡克等改革家们改革并作为英格兰的国教。教会的辖区是今天英国(联合王国)中的英格兰地區,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後者分归苏格兰圣公会、威尔士教会与爱尔兰教会管理。 英格兰教会的最高主教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此外英國君王擁有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的頭銜。.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蘭教會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

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是英國君主的頭銜之一,代表英國君主對英格蘭聖公會的象徵性領導權。雖然今日君主對於教會的事務大多只是儀式性的管理權,但是此頭銜所代表的與教會的關係以及在大多數的場合中都擁有極大的符號意義。最高領袖可以用簽署英國首相轉達教會議會所提出的人選的方式任命教會的主教與大主教。.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 · 查看更多 »

查理九世 (法兰西)

查理九世(Charles IX,原名:查理-马克西米利昂 Charles-Maximilien,)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昂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漢斯加冕为法国国王。年僅十歲的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其母一攝政就任命洛皮達爾為掌璽大臣,此人風評極好,主張宗教寬容並努力調解新舊教矛盾,甚至扶持新教的波旁家族以平衡舊教領袖的吉斯家族。 查理九世登基伊始,因為政府在1560年破產,屢次召開三級會議請求撥款,使得法国的絕對君主制立刻崩潰;三級會議上新、舊教派的對立,連帶引發了法國宗教戰爭(1562-1598年),羅皮達爾的努力調解只能拖延兩年,1562年戰爭仍因吉斯公爵挑起的普瓦西屠殺而爆發。剛開始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簽訂聖日耳曼和約(給與新教徒很多重大優待),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他授權給科利尼與弗朗索瓦(天主教溫和派領袖)的聯合陣營,計畫出兵南尼德蘭,打擊如日中天的西班牙霸權,並希望以此消解國內新、舊教的恩怨,對內團結、一致對外。但是世事難料,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的逼迫與兄弟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杀。大屠殺成為第四次內戰的誘因,不過這次衝突不久即因1573年的拉羅謝爾和約而告終,該和約重申聖日耳曼和約的各項條款。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於母亲的阴影之下。他因為長期陷入憂鬱的幻想而精神失常,在1574年于万塞讷去世。1569年查理在洛林的樞機撮合下,娶了奧地利的伊莉莎白為王后,但王后只生下一個女兒,因此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C C C.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查理九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查理五世(西班牙语:Carlos I,读音:卡洛斯;荷兰语:Karel V,读音:卡瑞尔;德语:Karl V,读音:卡尔;意大利语:Carlo V,读音:卡洛;法语:Charles Quint,读音:夏尔);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亚-莱昂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阿拉贡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西西里国王卡洛二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在欧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開啟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時代。.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推定继承人

推定继承人或假定继承人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由法律指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其继承顺序将来有可能随着新继承人的诞生而下降。 推定继承人的出现,通常有两种情况:.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推定继承人 · 查看更多 »

李先念

李先念(),乳名全伢,号克念,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7年,李先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领导工作,参与长征,之后率领西路军西征失败。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领导职位。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怀仁堂事变。80年代后,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还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李先念 · 查看更多 »

格林尼治

格林尼治(Greenwich ,,或,或譯:格林--治)是位於英國英格蘭大倫敦東南的格林尼治區、泰晤士河以南的城区和历史古镇。格林尼治镇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伦敦传统中心点查令十字东南偏东8.9公里处。 格林尼治以其海事歷史、作为本初子午線的标准点、以及格林尼治時間以其命名而聞名于世。格林尼治从15世纪起是王宫(普拉森舍宫,或称愉悦宫)所在地,是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等多位君主的出生地。王宫在英国内战中荒废,此后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改建为皇家海军海员医院。1873年海军医院院址改为皇家海军学院,直到1998年學院關閉為止。 格林尼治因天文台而聞名,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设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到1998年不再做為天文观测设施使用,改为博物馆。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上,各国決定將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做為標準零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线。 格林尼治镇在17世纪成为流行度假地,开始有一批豪宅在此建造。18世纪乔治时代,在古镇中心以南的高地上开始有大规模的住房开发。1890年創立有格林尼治大學。20世纪有两艘名船(卡蒂薩克號和吉普赛飞蛾4號)作为古迹被长期保存于格林尼治的河岸边。1934年,在原皇家医院学院的校舍内开办了國家航海博物館。 传统的格林尼治镇在天文台和海军学院四周,在镇中心有传统的集市、教堂以及保存下来的古船。镇中心附近的格林尼治火车站建于1836年,是伦敦第一条铁路——伦敦-格林尼治铁路的一部分。近年政府又开发了在古镇东北的格林尼治半岛区域,称为“北格林尼治”,其中包括大型表演、娱乐设施“千禧圆顶”。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部分比赛项目在格林尼治进行,包括在格林尼治宫苑草坪举行的马术比赛和现代五项的部分比赛,和在北格林尼治千禧圆顶内的北格林尼治體育館举办的篮球和体操项目。.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格林尼治 · 查看更多 »

桂冠诗人

桂冠詩人(Poet Laureate)是經由政府官方任命的詩人及其稱號。 自歐洲中古世紀,在皇帝的侍從隊伍內也有詩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寫下紀念某事或某節慶的詩歌,這種詩人在英國就稱之為桂冠詩人,其職位由國王任命。 現在把優秀詩人和桂冠詩人掛上等號,則是源自更早的習俗——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把桂葉編成花環,掛於優勝者或優秀藝術家的頭上——此種意義上的桂冠詩人重現於1670年,首位得到這種稱號的是英國詩人、評論家、劇作家约翰·德莱顿。 Category:桂冠诗人.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桂冠诗人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汉弗莱·吉尔伯特

汉弗莱·吉尔伯特(Humphrey Gilbert),(),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他曾于1583年航行到纽芬兰岛,试图寻找一条西北航道。他还出版有关于西北航道的论著,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汉弗莱·吉尔伯特 · 查看更多 »

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Hansa、或Liga Hanseatica,Hanseatic League,又譯漢撒同盟和漢莎同盟),12-13世纪中欧的神圣罗马帝国与条顿骑士团诸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汉萨(Hansa、或Hanse )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2世纪中期逐渐形成,14世纪晚期—15世纪早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中叶后,随着英、俄、尼德兰等国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转衰,1669年解体。现今德国的国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Lufthansa)即是以汉萨同盟命名的。.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汉萨同盟 · 查看更多 »

沃爾特·雷利

沃爾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英國伊莉莎白時代著名的冒險家。同時也是位作家、詩人、軍人、政治家,更以藝術、文化及科學研究的保護者聞名。他和愛德蒙·史賓沙及克里斯多福·馬羅等文學家來往甚密,本身在倫敦塔幽禁期間也編纂了《世界史》一書,是名廣泛閱讀文學、歷史、航海術、數學、天文學、化學、植物學等著作的知識分子,更是名外貌英俊的男子。.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沃爾特·雷利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斯·德瑞克

,英國著名的私掠船長、探險家和航海家,據知他是第二位在麥哲倫之後完成環球航海的探險家。.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法蘭西斯·德瑞克 · 查看更多 »

本杰明·布里顿

愛德華·本杰明·布里顿,布里頓男爵,OM,CH(Edward Benjamin Britten, Baron Britten,),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他是20世纪古典音乐的重要人物。也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由於他的出生日和相傳掌管音樂的主保聖人聖西西里亞(圣则济利亚)的聖日相同,因此有人認為他過人的音樂才華是上天所賦予的。 布烈頓的樂曲種類算多樣化,而他的歌唱類作品(不論是歌劇、合唱曲、獨唱曲還是宗教合唱)及管絃樂配器都是被公認為相當出色的。這與他的合作伙伴及親密伙伴彼得·皮尔斯甚有關連,皮爾斯不但為布烈頓提供了大量創作靈感,亦是作為他各類型歌唱作品首演的演唱者。布烈頓所完成的13齣歌劇,除了第1齣《保羅·班揚》(或譯作《吹牛大王》)外,其他所有的男高音主角都是由皮爾斯所擔任。同時,由於布烈頓自小已在教會中獻唱,因此亦創作出不少具水準的宗教合唱作品。 布烈頓的代表作為數不少,大致可按早、中、後期創作來劃份。早期的代表作有《簡易交響曲》、《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靈光集》、《交響安魂曲》、《聖誕頌歌》、為男高音、圓號和絃樂團所寫的《小夜曲》等;中期則有《彼得·格林》等多部歌劇、《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為男高音、7件獨奏樂器和絃樂團所寫的《夜曲》、《战争安魂曲》等,晚期代表作則有為大提琴家羅斯卓波維契所寫的《大提琴交響曲》、第2,3號大提琴組曲,以及多首以聖經內容為題裁的教會寓言劇。.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本杰明·布里顿 · 查看更多 »

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100 Greatest Britons)是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一个票选活动。 這項活動舉辦後引起了西方其他國家媒體的爭相模仿。.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 查看更多 »

海倫·美蘭

海倫·美蘭女爵士,DBE(Dame Helen Mirren,),英國女演員,曾多次奪得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金球獎和艾美獎,并夺得过两次戛纳影后和一次威尼斯影后。於2007年憑電影《女王》贏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2014年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海倫·美蘭 · 查看更多 »

海盗

海盜或稱海賊,是海上的強盜。指在沿海或海上搶劫其他船隻財產的人,是一門相當古老的犯罪行業。海盜大部分被認定為犯罪行為,但也有部分的人認為海盜是維護國家主權的英雄,歷史上許多海盜船長亦跟當代政府有關聯。.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海盗 · 查看更多 »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英語: The House of Stuart/ 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斯图亞特」一詞最初的拼寫為"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其王室成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整個不列顛群島的王室。但統治權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歷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時由於斯圖亞特王室的羅馬天主教背景,導致基督新教徒為主的英格蘭民眾經常質疑君主的宗教傾向,令不列顛群島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不少。不過,這些因素促使英國議會權力愈來愈大,使英國最早成為議會制國家,也使英國的民主步伐領先於歐陸諸國。.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斯图亚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著有多篇名人传记。.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斯蒂芬·茨威格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通称为文艺复兴,简称为文复,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即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和承接,卻在绘画方面透過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中古時代教育变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的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巨大變革,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博学家做出的創新贡献。 一般认为,文复始于14世纪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但对此尚有质疑之声。就这场运动的起源和特点而言,多种理论已经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其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有当时佛罗伦萨的社会和公民的特点;当地的政治结构;当地统治阶级美第奇家族的赞助Strathern, Paul The Medici: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 (2003);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大批流入意大利的及书籍。Encyclopedia Britannica,Renaissance,2008,O.Ed.Har, Michael H.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Scarecrow Press Incorporate,1999,ISBN 978-0-8108-3724-9.Norwich, John Julius,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1997,Knopf,ISBN 978-0-679-45088-7.史学上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很多且颇为复杂,而“文艺复兴”作为词汇的作用,及其作为历史过渡期的意义,都引发了史学家的诸多争论。Brotton, J., The 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2006.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文艺复兴 · 查看更多 »

无敌舰队

#重定向 西班牙艦隊.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无敌舰队 · 查看更多 »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政治 · 查看更多 »

政治神学

奧古斯丁(354年—430年)的政治神學思想主要反映於其著作《上帝之城》之中人,部份亦反映於其就任北非希坡主教其間的政治立場。 在《上帝之城》一書中奧古斯丁嘗試藉著描寫「上帝之城」與「世人之城」的分別 — 前者建基於上帝的愛及為上帝捨己的精神;後者建立於一種輕視上帝的自愛  — 藉以帶出了一種結合了政治和神學的思想。事實上奧古斯丁的政治觀並不著眼於政治體制,而是則重於靈魂的平安,而教會在國家中主要的職責是教道人民遵分辨善惡和遵行上帝的律法,當中包括了上帝律法中的社會倫理關係  — 這些都是達至真正平安的條件。簡單而言,奧古斯丁的政治神學強調教會在教導領袖和人遵行上帝的律法,藉著實踐建基於上帝的愛的公義,為人民帶來真正幸福。 奧古斯丁的政治神學思想主要建基於以下理論之上:.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政治神学 · 查看更多 »

愛德蒙·史賓賽

#重定向 埃德蒙·斯宾塞.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愛德蒙·史賓賽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語

愛爾蘭語(Gaeilge na hÉireann),在英語中也稱為Irish、Gaelic、Irish Gaelic或Erse(此語彙係借用自蘇格蘭語),因此在漢語中愛爾蘭語也有「蓋德爾語」、「蓋爾語」、或「愛爾蘭蓋爾語」等其他譯名。愛爾蘭語在語言分類上屬於印歐語系的凱爾特語族,和同屬該語族的布列塔尼語、威爾斯語、以及蘇格蘭蓋爾語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雖然愛爾蘭語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北愛爾蘭官方承認的區域語言,而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但是英語卻為絕大多數愛爾蘭人的母語,愛爾蘭語作為主要語言的通行範圍限於西海岸的一些地區。 在語言學者關於母語運動的討論中,最常提到的兩個語言是希伯來語和愛爾蘭語。不過,前者因為以色列建國,以希伯來語作為官方語言,通常被視為是少數成功的母語運動之一,而後者的母語運動,則被不少學者認為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愛爾蘭語 · 查看更多 »

敕書

敕書今簡作敕(異體字簡稱:勅、勑、飭)是君主制國家的一種文件。.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敕書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托馬斯·克蘭麥

多瑪斯·克藍瑪(Thomas Cranmer,)克藍麥是第69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英格兰諾丁漢人。在劍橋大學接受教育。他一直潛心學術,後來為亨利八世的離婚問題提出策略,所以在1532年奉召当选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蘭默在亨利八世統治期間,一直是大主教,而亨利八世對他也很敬重。愛德華六世繼任後,克藍麥仍是坎特伯雷大主教,他在英王愛德華六世統治下,領導宗教改革,他是圣公会的代表人物和最重要的改革家,但他被玛丽一世女王革職,於1556年在牛津被處火刑而死。 克蘭默很虔誠,在神學的方向是以路德宗為是,他對於教會古教父的著作非常熟捻,對於禮拜的儀式有著極大的興趣,充滿學問。至於為人方面:敏感勇毅、處事決斷謹慎。即使在推動宗教改革期間,他竭盡心力以和平緩慢的游說方式取代武力,他和馬丁·路德一樣,堅持相信“和平的君王”耶穌基督為全人类承擔一切功勞,負有天父上帝給予的責任,建立一個充滿公正的社會環境,使福音能加以廣傳。 他一生致力恢復西方教會的大公信仰,當羅馬教會拒絕加入改革時,克蘭默擔負起這個責任,從自己的坎特布里教區開始進行宗教改革。上述為克藍麥所注重的第一件事,而他注重的第二件事是恢復以基督和祂的事工為基礎的活神學,從他所著的神學著作中關於基督教義部分,發展出屬於他的見解的“因信稱義”,與在聖餐禮中基督是臨在的神學。而他第三注重的是關於聖靈的教義,是指關於聖經與傳統與基督的合一。但他在玛丽一世女王的逼迫下,長期被單獨囚在監裡,甚至收回自己所寫所發表的主張。不過,他在1556年,最後一次審判中,再次為他的主張奮力辯護,最後勇敢地赴上火刑的處分,他把寫過收回自己主張的那隻手,先伸進火中,藉以表明自己的心,且因此殉道。 克兰麦大主教在世時,主持了《大聖經》(1538)翻譯的工作,還提筆寫序言。著有《總禱文》(1545)、《公禱書》(1549),他還著有《教會法規之改革》(1571),而英國的《六條信仰法》、《四十二信條》、《靈修課》和《基督徒的規範》大部分都是出於他的手筆。克兰麥也是圣公宗的主要确立者之一,和圣公宗的殉道圣人。目前英國牛津有座殉道者紀念堂,就是紀念他和其他兩位殉道者——利得理、休·拉蒂默的死。.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托馬斯·克蘭麥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1558年单一法令

1558年单一法令(Act of Uniformity 1558,法案通过的时候已经是1559年,所以又叫做1559年单一法令)规定了全英国教会祈祷时必须使用英语的《公祷书》。每个男人必须一週去一次教堂,或者捐出12便士(相当于2007年的11英镑多)。这对于穷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通过这条法律,伊丽莎白一世使礼拜日去教堂义务化。单一法令加强了公祷书的权威地位。.

新!!: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和1558年单一法令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时期伊利沙伯一世伊利沙白一世伊利沙白一世 (英格兰)伊利莎白女王伊莉莎伯一世伊莉莎白一世 (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一世 (英格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