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

指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

一字多音,或多音字,當中音變而意思不同者俗稱破音字。《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於1994年5月公告試用,經審議修訂於1999年正式在臺灣頒佈使用。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應外界意見與需求,目前正在進行該表的修訂工作,初稿將公告到2014年6月,定案前,教學和考試仍照舊規。.

56 关系: 动词基本學力測驗名詞吳稚暉多音字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字典宋朝小学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学中國文化大學中華民國教育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三民書局平仄张文彬 (消歧义)北京市北京话北方官话國字標準字體國家語言國立編譯館國語日報國民中學國民政府國文科全國語文競賽现代汉语词典王志成現代標準漢語韻書詞典語音變調讀音輕聲轉品部首臺灣商務印書館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電子計算機通假字押韻格律每日一字 (台灣)注音符號注音輸入法新學友書局...新酷音輸入法文言文教育部國語辭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曾榮汾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动词

動詞,文法用詞,是用來形容或表示各類動作的詞彙。基本上每個完整的子句都有一個動詞。例如:.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动词 · 查看更多 »

基本學力測驗

#重定向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基本學力測驗 · 查看更多 »

名詞

名詞 是詞類的一種,也是实词的一种,是指待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名詞可以独立成句。在短語或句子中通常可以用代詞來替代。.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名詞 · 查看更多 »

吳稚暉

吳敬恆(),一名脁,字稚暉,以字行,原籍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出生於江蘇武進和无锡交界處的雪堰橋。中華民國開國元老、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隨國民革命却不入公家。1947年,在原籍江蘇省武進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吳稚暉工書法,著作有《荒古原人史》、《天演圖解》、《上下古今談》、《朏盦客座談話》等。.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吳稚暉 · 查看更多 »

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有多個讀音的字,在各種語言普遍都有。一字雙音或一字多音往往影響該字的意思。.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多音字 · 查看更多 »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是在台灣舉行的一種大型考試,用來鑑定學生是否具有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而固定每年七月舉辦的指考則是用於大學分發入學。 有別於過去的聯考,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用於臺灣的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其成績僅定位在臺灣各大學校系檢定學生的門檻:依其特色、需要,先訂定學科能力測驗的標準,只有通過此一標準的考生,才可以參加臺灣的「」或「」。也就是說,大學校系不是依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高低,作為該考生是否能進入該系就讀的唯一依據。 此測驗多簡稱為「學測」,為中華民國大學入學方案中三大考試之一(另兩大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考中心)負責統籌舉辦。報考資格:臺灣地區高級中等學校之三年級在學學生、畢業生或具同等學力者。報名時間:每年11月;考試時間:次年1月底或2月初。 學測集體報名:收費新臺幣1050元、個別報名:1100元、低收入戶:全額免費。.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 查看更多 »

字典

字典是為单字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使用字母文字作爲文字的人羣沒有字典這個概念。字典收字為主,亦會收詞。詞典或辭典收詞為主,也會收字。.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字典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小学

小學(Element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最初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歲到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為初等教育機構,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通常是5年或6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小学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总部位于上海福建中路193号19-21楼,是一家出版各学科各专业图书的综合性出版机构,是中国著名的出版社之一,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员单位。.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中学

中學(High School、Secondary school)是中等學校的簡稱,為緊跟著小學教育之後的學歷教育機構,通常也稱為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機構。此階段的教育是為了之后的更深等的教育或是職業訓練而設。中學和小學之間的界限隨著國家的不同而有差異,但是一般是在入小學後的第七到第十二學年之間,有些國家會在這之間設立初级中學(臺灣地區,1970年代改稱「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除了包含高等教育(例如大學)預備學程的一般中學外,就業訓練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也屬於二級教育的一環。.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中学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PCCU),簡稱文化大學、文大,別名華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麓的私立大學,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現為國境內繁星計畫大學以及U9成員之一。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中國文化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簡稱甲表,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體標準,內收4808字。 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簡稱乙表,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體標準,內收6341字。 罕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簡稱丙表,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83年10月出版的罕用字和字體標準,內收18388字。 異體國字字表,簡稱丁表,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84年出版的異體字標準,內收異體18588字,補遺22字。2004年的修訂版異體字表收70833字。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1995)是利用同中華民國標準字體,說明他们的筆順。.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 查看更多 »

三民書局

三民書局(英語:San Min Book),是一家總部位於臺灣的出版社與書店,由劉振強、柯君欽、范守仁等三人集資創立於1953年,宗旨為「傳播學術思想,延續文化發展」,早期出版法政(法律類及政治類)大學用書、《三民文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大辭典》,後亦出版字典及兒童、青少年讀物,轉型成為綜合型出版機構。.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三民書局 · 查看更多 »

平仄

平仄,是文言韻文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 近代漢語自元朝開始,中原漢語的語音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元朝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入聲消失,平聲分為陽平、陰平。現代普通話沒有入聲。普通話中第一、第二聲稱為陰平、陽平,是由中古漢語的平聲演變而來。第三上聲、第四聲去聲則為仄聲。但陽平聲本身的音調並非平直,是從中音滑向高音的聲調,而古時的入聲已經融合至其它四聲。現存一些區域語言,如南方的粵語、吳語、閩南語及客語以及北方的晉語則保留了入聲。.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平仄 · 查看更多 »

张文彬 (消歧义)

张文彬可以指:.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张文彬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话

北京话、北京方言,属于漢語官話北京官话的京师片(亦稱幽燕片京承小片),流传于北京市区。通常指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县的方言。說話人帶有明顯的兒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 就語言分類上;“北京話”屬“北京官話”,北京官話則屬官話方言。今北京轄境內絕大多數方言都屬於北京官話,僅有部份郊區縣(平谷的平谷話、延庆属北京官话与晋语过渡的延庆话)以及一些鄉鎮有特殊的方言。.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北京话 · 查看更多 »

北方官话

北方官话是汉语其中一个方言官话的一个分区,但最为流行的官话分区法(由语言学家李荣提出)中并没有这个分区。 北方官话可指:.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北方官话 · 查看更多 »

國字標準字體

國字標準字體(Standard Form of National Characters),又稱教育部標準字體、臺灣標準字體,簡稱臺教、臺標,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之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與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裡規定之漢字(國字)標準字形寫法,主要用於中華民國出版之中小學課本、政府公文上。1982年首次公布,日後又經過多次修改,是臺灣的通用文字正體中文的規範依據。.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字標準字體 · 查看更多 »

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一般簡稱國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的的語言,或是作為官方語言。.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家語言 · 查看更多 »

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是中華民國曾成立的國家圖書編譯機構,隸屬於教育部,負責學術文化書籍、教科書以及學術名詞的編輯翻譯事務,但其編譯成果的效力隨時代而有不同。在1997年教育部開放民間出版商編印教科書之前,國立編譯館還是中華民國各級中、小學教科書的唯一供應者。國立編譯館於1932年成立,2011年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立編譯館 · 查看更多 »

國語日報

《國語日報》是台灣一份以推行國語、普及教育為宗旨的專業報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全文標註注音符號的中文報紙,由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發行。報頭題字者為時任中研院院長胡適。.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語日報 · 查看更多 »

國民中學

#重定向 臺灣國中教育.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文科

#重定向 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文科 · 查看更多 »

全國語文競賽

全國語文競賽,原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推展國語於台灣所舉行之競賽,前身為「臺灣區國語文競賽」,隨台灣本土化運動風潮,競賽類別逐漸加入閩南語、客家語及原住民族語演講比賽,而改稱為「語文競賽」。 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推展國語教育,「國語文競賽」即屬國語運動一環,備受重視。近年來,國語早已成為社會共同語言,而母語、英語教育逐漸興起,語文競賽遂逐漸失去以往推展國語的功能;但在大學推薦甄試的加分意義,以及國語文教育精緻化的背景下,國語文競賽的重要性仍然存在。有部分教育人士認為本國語文不僅是學習外語(特別在翻譯教學)的基礎,資訊化時代的手動寫作能力欠佳(例如火星文現象、作文欠通順、錯別字泛濫),外有大陸簡化字混淆傳統漢字的正確使用,皆使一度式微的國語文競賽有重受重視的跡象。此外,少子化的教職難保,中小學以競賽成績爭取家長認同以求生存,也是間接使國語文競賽競爭再度激烈化的原因。.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全國語文競賽 · 查看更多 »

现代汉语词典

《現代漢語詞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普通話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寫,其編輯主任為呂叔湘與丁聲樹,商務印書館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亦出版了第4版的汉英双语版),在中國大陸語言界具有權威地位。 詞典的重點放在現代常用的漢語詞語,也會為字作解釋。編寫過程中會加入新的詞彙並且把不常用的詞彙淘汰。 《新華字典》是該編輯室參與修訂的另一部著名辭書,在中國大陸語言界分屬「字」與「詞」的權威。.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现代汉语词典 · 查看更多 »

王志成

王志成(),山东省东明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90年6月至1994年12月,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兼任陕西省委常委。1996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王志成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韻書

韻書是中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典。記錄了每一個字的意義之餘,還用反切記錄了它的读音。韻書和韻表不同之處,在於韻表依照一個既定的格式,把字按着音、韻、調來排列。 最初,韵书编纂的目的是为文学创作,方便诗人依韵写诗。同時,韵书也具有字典的作用:可以按照字的读音查询其意义。.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韻書 · 查看更多 »

詞典

詞典(Dictionary),或稱辭典,是為詞語提供音韻、釋義、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在東方社會中,詞典收詞為主,也會收字。為了配合社會發展需求,詞典收詞數量激增並發展出不同對.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詞典 · 查看更多 »

語音

在语言学中,语音(phone)可以被认为是用来表示语言的声音符号(即语言的物质外壳),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在語音學與音韻學好中,語音一詞所指的是說話時所發出的聲音。語音是具體存在的物理現象。最小的實際語音单位為單音,而在建構成單音時,可能需要幾個音素合併成的「切音」。.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語音 · 查看更多 »

變調

變調(tone sandhi)又稱為連續變調、連接變調,即是將聲調變化之方法使用於字詞音節併合上的處理。 變調在梵文裡意思為「合併在一起」。在所有的聲調性語言裡改變聲調的程序是一種主動形態的作為,不過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是一種語言上比較普遍性的聲調併合運作形態。 變調亦存在於許多漢語族语言,如現代標準漢語、粵語、客家语、閩南語、莆仙語、閩東語、吴语與晋语中皆有此現象。現代標準漢語的變調規則比较简单,而莆仙語、閩東語的變調規則最為複雜。.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變調 · 查看更多 »

讀音

#重定向 發音.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讀音 · 查看更多 »

輕聲

輕聲(neutral tone)是漢語中所具有的一種特殊變調現象(多見於普通話)。輕聲一般不被當作聲調看待,因為它沒有固定的調值。.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輕聲 · 查看更多 »

轉品

轉品,又稱轉類,是一種一個字詞在文句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的修辭。不同的詞類有不同的語言特性和用法,將某一種詞類轉化為另一種詞類,這種修辭技巧為“轉品”。轉品修辭建立在「以文法的詞類為基礎」的觀念上。「品」指的是文法上所說的詞的品類。.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轉品 · 查看更多 »

部首

部首,是依照漢字型態和偏旁所分的門類,而所有漢字勢必分類在某個部首中。.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部首 · 查看更多 »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商務印書館,簡稱臺灣商務或商務印書,是一家臺灣的出版零售業者,其前身是1947年10月在臺灣臺北市設立的「商務印書館臺灣分館」。.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臺灣商務印書館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是台灣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文化、教育機關,專責推廣國語和「我手寫我口」的官話白話文這些語言文字工作。.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電子計算機

--,亦稱--,计算机是一种利用数字电子技术,根据一系列指令指示其自动执行任意算术或逻辑操作序列的设备。计算机遵循被称为“程序”的一般操作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执行极其广泛的任务。 计算机被用作各种工业和消费设备的控制系统。这包括简单的特定用途设备(如微波炉和遥控器)、工业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通用设备(如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等。尽管计算机种类繁多,但根据图灵机理论,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应当能够完成任何其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因此,理论上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都应该可以完成同样的作业(不考虑时间和存储因素)。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一代计算机总是在性能上能够显著地超过其前一代,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作“摩尔定律”。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互相连接,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速度,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21世纪的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了。 自古以来,简单的手动设备——就像算盘——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在工业革命初期,各式各样的机械的出现,其初衷都是为了自动完成冗长而乏味的任务,例如织机的编织图案。更复杂的机器在20世纪初出现,通过模拟电路进行复杂特定的计算。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出现于二战期间。自那时以来,电脑的速度,功耗和多功能性不断增加。在现代,机械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完全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 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的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称为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在中國地區简称為「微机」。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 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所派生的诸多技术性和经验性成果的总合。「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偏重于实践而后者偏重于理论。至於由数据为核心的研究則称為信息技术。 传统上,现代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通常是中央处理器(CPU))和某种形式的存储器。处理元件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并且排序和控制单元可以响应于存储的信息改变操作的顺序。外围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操纵杆等)、输出设备(显示器屏幕,打印机等)以及执行两种功能(例如触摸屏)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允许从外部来源检索信息,并使操作结果得以保存和检索。.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電子計算機 · 查看更多 »

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非等同六書中的「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官方审定标准用字时,有时也会不采纳本字,而把特定的通假字当作标准用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通假字 · 查看更多 »

押韻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韵脚。.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押韻 · 查看更多 »

格律

格律,指韻文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格律 · 查看更多 »

每日一字 (台灣)

《每日一字》是中華民國的中華電視台(1988年11月25日正式改名為中華電視公司,仍然簡稱「華視」)教學部(2000年代上半期改名為「教學事業處」)製作且於1981年1月25日至1998年5月28日播出的電視教學節目,每集節目時間約5分鐘,每集由一位女主持人主持,每集介紹一個合乎中華民國教育部規範的「正體字」,是許多臺灣人共同的回憶之一。但時有專家撰文批評,該節目矯枉過正,取一些冷僻的字音或錯誤資訊誤導民眾。 該節目1980年代版由華視新聞四位女主播李艷秋、李蕙芳、--、羅敏輪流主持,1990年代版由蕭裔芬主持。粟奕倩亦曾主持,但所屬時期不明。.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每日一字 (台灣) · 查看更多 »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以此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8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新華字典》等標準漢語工具書虽然也会使用注音符号进行標音,不過基本上仍以汉语拼音为主流。.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注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注音輸入法

注音輸入法,是一種以注音符號來輸入漢字的中文輸入法。由於中華民國(台灣)小學基礎教育教授注音符號作為中文拼字方法,所以此輸入法只要能發音就能輸入。 相對應之英語QWERTY鍵盤輸入方式有時會便被作為暗號使用。.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注音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新學友書局

新學友書局(Senseio Bookstore),是一家出版社與連鎖書店,曾為台灣前三大連鎖書店品牌、中小學參考書領導品牌與童書出版社之一。目前因應台灣出版業日益艱困,已策略性結束書店部門,轉型為版權授權、兒童教育娛樂內容應用與文創商場管理事業。.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新學友書局 · 查看更多 »

新酷音輸入法

新酷音輸入法是一種智慧型注音及拼音猜字輸入法,透過智慧型的字庫分析、習慣記錄學習與預測分析,使輸入的人為選字機率降至最低,進而提升中文打字的的效率。.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新酷音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文言文

文言文,也稱漢文,是漢語族諸語言的一種書面語言,起源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汉语口语。据学者胡适考证,至中国汉代,文言文已经脱离了日常口语,而当时的书面语(即文言文)已经开始向复古和口语化两个方向发展。至中國唐宋時期,漢語族諸語言的口語与先秦时期口语差异更加明显,这時,有三种书面语。一种书面语是模仿上古汉文书面文献的书面语,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即古文運動的作品;另一种是在兩漢至魏晉南北朝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即今日的漢文,如西漢《史記》、東漢佛經翻譯、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第三種則是各語言白話文的源頭,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话本等。到了元、明、清的近代时期,情况与中古时期类似,既有模仿上古的书面语,如桐城派的散文,亦有今日所謂的文言(如明史、清史稿),又有所謂的近代白话,比如《水滸傳》、《西遊記》等。由於文言文並不是一時一地的一種語言,因此不同時代或地區的文獻,在語法和詞彙上會有差異。 在20世紀之前,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文,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琉球以及马来西亚,是士大夫都能通曉的,故文言文使用在幾乎所有正式的文書上,因而能以筆談的方式跨越語言之間的屏障,如19世紀時操朝鮮語的朝鮮王朝雲峴君與清朝大臣吳長慶筆談、20世紀操閩南語的林獻堂與清朝的梁啟超於日本長崎筆談。随着中国的衰落,中國新文化運動导致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地位。.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文言文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國語辭典

教育部國語辭典,中華民國教育部的一部大型辭典,目前最新版本是2015年12月推出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2013年起由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維護。.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教育部國語辭典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俗稱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會,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內的分支功能性委員會之一。在臺灣,2000年之前的國語推行委員會多針對正體漢字語文研究工作、國字字典編纂、國字文字與語言統整做實際統合工作;2000年後,則強調兩岸語文研究及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及臺灣原住民族語的整理與教學。名為推展國語,實際業務為總整全國語文資訊及審議語言文字之標準。 2013年隨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縮編為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閱讀及語文教育科)。.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曾榮汾

曾榮汾,台灣文字學家、辭典編纂者,字樣學專家,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曾參與《大學字典》、《國民字典》、《中文大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國語辭典簡編本》、《國語小字典》、《異體字字典》、《教育部成語典》、《歇後語小辭典》等工具書編纂工作、國字標準字體研訂工作、《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制定工作(負責調查台灣國語中一字多音情形、整理歷次審音會議記錄、開發國音正讀管理系統及設計相關調查問卷),並多次參與教育部常用語詞調查工作。.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曾榮汾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85年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规范发音表。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在1957年、1959-1962年先後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正编、续编和三编,1963年公布《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1985年制定《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现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通过,同年12月发布。 中国大陆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也采纳此标准。 2011年10月,新一届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同时开展新时期普通话审音工作。2016年6月,教育部网站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及征求意见公告。.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