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

指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

一字多音,或多音字,當中音變而意思不同者俗稱破音字。《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於1994年5月公告試用,經審議修訂於1999年正式在臺灣頒佈使用。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應外界意見與需求,目前正在進行該表的修訂工作,初稿將公告到2014年6月,定案前,教學和考試仍照舊規。.

12 关系: 多音字中華民國國語國語活用辭典全國語文競賽臺灣漢字標準列表海峽兩岸漢語發音差異列表教育部國語辭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曾榮汾普通话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有多個讀音的字,在各種語言普遍都有。一字雙音或一字多音往往影響該字的意思。.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多音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國語活用辭典

《國語活用辭典》是一部由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的辭典,主要供中等語文程度的讀者使用。此辭典總主編為周何,副主編為邱德修,於1987年1月出版,ISBN為957-11-0228-8。此辭典共收錄國字一三九六一字,其字形依據教育部所頒訂的標準字體。在字音部分,凡傳統音與教育部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不同者,皆詳加說明。書中針對每個字頭,印有小篆寫法,並介紹所屬之六書種類,分析字形,闡述字義的衍變。對於難僻字、成語典故,除解釋外並引出原始出處。.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國語活用辭典 · 查看更多 »

全國語文競賽

全國語文競賽,原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推展國語於台灣所舉行之競賽,前身為「臺灣區國語文競賽」,隨台灣本土化運動風潮,競賽類別逐漸加入閩南語、客家語及原住民族語演講比賽,而改稱為「語文競賽」。 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推展國語教育,「國語文競賽」即屬國語運動一環,備受重視。近年來,國語早已成為社會共同語言,而母語、英語教育逐漸興起,語文競賽遂逐漸失去以往推展國語的功能;但在大學推薦甄試的加分意義,以及國語文教育精緻化的背景下,國語文競賽的重要性仍然存在。有部分教育人士認為本國語文不僅是學習外語(特別在翻譯教學)的基礎,資訊化時代的手動寫作能力欠佳(例如火星文現象、作文欠通順、錯別字泛濫),外有大陸簡化字混淆傳統漢字的正確使用,皆使一度式微的國語文競賽有重受重視的跡象。此外,少子化的教職難保,中小學以競賽成績爭取家長認同以求生存,也是間接使國語文競賽競爭再度激烈化的原因。.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全國語文競賽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漢字標準列表

以下列出各地區的漢字標準(不包括字書及字元編碼)。曾多次發表的只列出最新的版本。.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漢字標準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漢語發音差異列表

海峽兩岸漢語發音差異列表是顯示出普通話與中華民國國語的讀音差異。2002年10月,李祥用電腦輔助比較《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7月第1版)和臺灣的《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1999年3月版)之中3500常用字的字音,發現注音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音項數目不等的)字有452個,有約13%不同李祥,2010,。.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海峽兩岸漢語發音差異列表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國語辭典

教育部國語辭典,中華民國教育部的一部大型辭典,目前最新版本是2015年12月推出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2013年起由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維護。.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教育部國語辭典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俗稱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會,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內的分支功能性委員會之一。在臺灣,2000年之前的國語推行委員會多針對正體漢字語文研究工作、國字字典編纂、國字文字與語言統整做實際統合工作;2000年後,則強調兩岸語文研究及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及臺灣原住民族語的整理與教學。名為推展國語,實際業務為總整全國語文資訊及審議語言文字之標準。 2013年隨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縮編為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閱讀及語文教育科)。.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曾榮汾

曾榮汾,台灣文字學家、辭典編纂者,字樣學專家,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曾參與《大學字典》、《國民字典》、《中文大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國語辭典簡編本》、《國語小字典》、《異體字字典》、《教育部成語典》、《歇後語小辭典》等工具書編纂工作、國字標準字體研訂工作、《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制定工作(負責調查台灣國語中一字多音情形、整理歷次審音會議記錄、開發國音正讀管理系統及設計相關調查問卷),並多次參與教育部常用語詞調查工作。.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曾榮汾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普通话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85年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规范发音表。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在1957年、1959-1962年先後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正编、续编和三编,1963年公布《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1985年制定《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现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通过,同年12月发布。 中国大陆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也采纳此标准。 2011年10月,新一届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同时开展新时期普通话审音工作。2016年6月,教育部网站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及征求意见公告。.

新!!: 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