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

指数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

南朝前期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廷尉主管刑辟,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廷尉寺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廷尉正、廷尉監、廷尉評、廷尉律博士。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廷尉為廷尉卿,屬於秋卿,位次少府卿,官班十一。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廷尉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廷尉、廷尉卿。有括號者為再任,附注“(兼)”者為兼任。.

目录

  1. 59 关系: 劉孝綽劉昱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南朝南朝大司農、司農卿列表南朝太后三卿列表南朝太宰、太傅、太保列表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南朝太常、太常卿列表南朝太府卿列表南朝太僕卿列表南朝宗正卿列表南朝少府、少府卿列表南朝將作大匠、大匠卿列表南朝光祿勳、光祿卿列表南朝相國、丞相列表南朝衛尉、衛尉卿列表南朝鴻臚卿列表南朝都水使者、太舟卿列表南朝陳天监孔稚珪孔覬宗元饒宋孝武帝宋順帝宋武帝宋明帝宋文帝少府九卿廷尉张永 (南朝)張茂度何承天 (南朝)王徽之王琨 (南朝)王猷 (刘宋)王諶王泰 (南朝)韋叡顧憲之袁粲褚球蔡徵蔡興宗虞龢陳宣帝陳伯宗陳後主...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劉孝綽

刘孝绰(),名冉,字孝绰,以字行,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父刘绘,擔任南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七岁能文,人稱神童。十四歲時代父起草诏诰。早年为著作佐郎,后官秘书丞。普通六年(525年),劉孝綽與到洽同為侍读,孝綽瞧不起到洽,最後因携妾入官府,被到洽弹劾“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免官。刘孝绰被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大通元年,起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后为太子仆。後任尚书吏部郎,因“坐受人绢一束,为饷者所讼”,終官秘书监。大同五年(539年)卒於官。工於诗,与何逊并称“何刘”。有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刘秘书集》。三妹刘令娴是女詩人。.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劉孝綽

劉昱

劉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是劉宋第八任皇帝,史稱「後廢帝」,宋明帝長子,母是貴妃陳妙登。在位五年暴戾荒誕,令朝野憂心不已,雖經歷過兩次宗室反亂仍未有改善,反倒更為放肆,終為楊玉夫等人所弒。.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劉昱

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三》:「大司馬一人,古官。……宋元嘉二十九年七月省。齊、陳與大將軍俱為贈。大將軍一人,戰國時官也。……宋大將軍一人,唯彭城王義康為之章綬官佩亦與晉同。齊以為贈,梁有之,陳以為贈。後魏北齊為二大,與大司馬同。至後周建德四年贈置上大將軍,隋並以為武散官不理事。」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

南朝

南朝在漢字文化圈中一般指一個國家政權併立的南北朝時期代指位於南方的政權,可以指:.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

南朝大司農、司農卿列表

南朝前期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年)裁撤大司農,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復置。大司農主管九穀六畜之供膳羞者,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大司農寺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太倉令、導官令、籍田令。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大司農為司農卿,位居春卿之末,位視散騎常侍,官班十一,主管農功倉廩。屬官有太倉令、導官令、籍田令、上林令、樂遊丞、北苑丞、左右中部倉丞、莢庫丞、荻庫丞、箬庫丞、湖西諸屯主、勸農謁者。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司農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大司農、司農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大司農、司農卿列表

南朝太后三卿列表

南朝太后三卿沿襲晉制,為衛尉、少府、太僕,隨太后宮名為官號,位在皇帝同號卿之上,第三品,秩中二千石,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太后三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太后三卿列表

南朝太宰、太傅、太保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太師,古官。……晉以景帝諱改為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南齊、陳以為贈,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之,隋無。」又載:「太傅,古官。畢公為之。漢、魏、晉、宋皆有焉。 南齊、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 陳為贈。」亦載:「太保,古官。……宋、梁、後魏、北齊、後周、隋有之;南齊無;陳以為贈。」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太宰、太傅、太保列表

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太尉一人,秦官。 ……宋、南齊、梁、陳皆有。後魏舊制有將軍即省,正光後幷置;北齊皆有,周無。」又載:「司徒一人,古官。……宋、南齊以來皆有之。 後魏有丞相即省,正光後乃幷置。」亦載:「司空一人,古官。……魏晉宋齊皆有之。 」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南朝太常、太常卿列表

南朝前期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太常位居九卿之首,掌管禮儀,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太常寺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博士(太學博士)、國子祭酒、國子博士、國子助教、總明觀祭酒、太廟令、明堂令、太祝令、太史令、廩犧令、太樂令、陵令、乘黃令。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太常為太常卿,位居春卿之首,位視金紫光祿大夫,官班十四。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常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太常、太常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太常、太常卿列表

南朝太府卿列表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置十二卿,其中太府卿位居夏卿之首,位視宗正卿,官班十三,主管金帛府帑,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左右藏令、上庫丞、太倉令、南北市令。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府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太府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太府卿列表

南朝太僕卿列表

太僕為漢魏九卿之一,主管輿馬。東晉或置或省,南朝前期不常置,郊祀時臨時設置太僕執轡,事畢即省。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置十二卿,其中太僕卿位居夏卿之末,位視黃門侍郎,官班十,主管輿馬,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南馬牧丞、左牧丞、右牧丞、龍廄丞、內外廄丞。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僕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太僕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太僕卿列表

南朝宗正卿列表

宗正為漢魏九卿之一,晉哀帝時裁撤宗正,其職責併入太常。南朝前期沿襲晉制,不置宗正。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設置宗正卿,屬於春卿,位視列曹尚書,官班十三,主管皇室外戚之籍,由宗室擔任。宗正卿的僚佐有丞、五官、功曹、主簿。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宗正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宗正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宗正卿列表

南朝少府、少府卿列表

南朝宋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少府主管天子私庫手工業製造,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少府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左尚方、右尚方、東冶、平准(染署)、上林等令丞。南朝齊時,少府屬官增置鍛署丞、御府令丞、南冶令丞。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少府為少府卿,屬於夏卿,位視尚書左丞,官班十一。少府卿主管天子私庫手工業製造,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材官將軍和左尚方、中尚方、右尚方、甄官、平水署、南塘邸稅庫、東冶、西冶、中黃、細作、炭庫、紙官、柒署等令丞。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少府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少府、少府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少府、少府卿列表

南朝將作大匠、大匠卿列表

將作大匠主管土木之役,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改將作少府置,晉代以來有事則置,無事則省。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置十二卿,改將作大匠為大匠卿,屬於秋卿,位視太僕卿,官班十。大匠卿主管土木之工,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統左、右校諸署。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大匠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將作大匠、大匠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將作大匠、大匠卿列表

南朝光祿勳、光祿卿列表

南朝前期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光祿勳主管宮殿門戶,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光祿勳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左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光祿勳為光祿卿,位居冬卿之首,位視太子中庶子,官班十一。光祿卿主管宮殿門戶,屬官有守宮令、黃門令、華林園令、暴室令、左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光祿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光祿勳、光祿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光祿勳、光祿卿列表

南朝相國、丞相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相國 丞相,古官。……宋世丞相、相國、司徒並立。 齊以為贈,梁罷相國立丞相,罷丞相立司徒。陳又立相國任丞相,上並為贈官,然皆以為尊崇之位。而典樞密率在中書門下侍郎、錄尚書及僕射而已。」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相國、丞相列表

南朝衛尉、衛尉卿列表

衛尉為漢魏九卿之一,掌管宮門屯兵,西晉時改掌冶鑄,東晉不置。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復置衛尉,掌管宮門屯兵,第三品,秩中二千石,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衛尉為衛尉卿,位居秋卿之首,位視侍中,官班十二。衛尉卿掌管宮門屯兵,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衛尉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衛尉、衛尉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衛尉、衛尉卿列表

南朝鴻臚卿列表

大鴻臚為漢魏九卿之一,主管導護贊拜。東晉初年裁撤,有事則臨時設置兼官,事畢即省,南朝前期沿襲晉制。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大鴻臚為鴻臚卿,屬於冬卿,位視尚書左丞,官班九。鴻臚卿主管導護贊拜,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鴻臚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鴻臚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鴻臚卿列表

南朝都水使者、太舟卿列表

晉武帝廢水衡都尉,改立都水臺,置都水使者,主管舟航及運部。南朝前期沿襲晉制,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裁撤都水臺,改置水衡令。孝建元年(454年)復立都水臺,置都水使者。都水使者為第四品,置參軍事、河堤、謁者等僚佐。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置十二卿,改都水使者為太舟卿,位居十二卿之末,屬於冬卿,位視中書郎,官班九。太舟卿主管舟航堤渠,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舟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都水使者、太舟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都水使者、太舟卿列表

南朝陳

#重定向 陳 (南朝).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南朝陳

天监

天监(502年四月—51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一个年号。南朝梁使用这个年号共17年餘。 中兴二年,齐和帝蕭寶融禅位于萧衍,梁建国,改元。.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天监

孔稚珪

孔稚珪(447年~501年),一作孔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朝齊駢文家。 不樂世務,居宅盛营山水,“门庭之内,草莱不剪”,有人問他是否在效法漢代陈蕃? 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與陸慧曉、謝淪、顧歡有往來。南朝宋泰始年間為州主簿,舉秀才,為安成王車騎法曹參軍,任尚書殿中郎。 南朝宋順帝升明初年(477年),蕭道成擔任驃騎將軍時,慕其文名,引為記室參軍,和江淹同在幕中“對掌辭筆”。歷官正員郎、中書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御史中丞。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迁太子詹事。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隋書·經籍志》載孔稚珪有集10卷,現僅存文10多篇,《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輯有《孔詹事集》1卷,最著名的作品是骈文《北山移文》,历来为人传诵。.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孔稚珪

孔覬

孔覬(),字思遠,會稽山陰人。南朝宋政治人物,太常孔琳之孫。為人儉約,宋明帝即位後起兵反對明帝,支持劉子勛政權,終失敗被殺。.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孔覬

宗元饒

宗元饒(),南郡江陵人《陳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三》:宗元饒,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學,以孝敬聞。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遷征南府行參軍,仍轉外兵參軍。及司徒王僧辯幕府初建,元饒與沛國劉師知同為主簿。高祖受禪,除晉陵令。入為尚書功論郎。使齊還,為廷尉正。遷太僕卿,領本邑大中正,中書通事舍人。尋轉廷尉卿,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時高宗初即位,軍國務廣,事無巨細,一以咨之,臺省號為稱職。《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宗元饒,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學,以孝聞。仕梁為征南府外兵參軍。及司徒王僧辯幕府初建,元饒與沛國劉師知同為主簿。陳武帝受禪,稍遷廷尉卿、尚書左丞。宣帝初,軍國務廣,事無巨細,一以咨之,台省號為稱職。,南梁、南陳官员。 宗元饒少年好學,以孝順尊敬長輩著名。南梁年間出身本州主簿,遷任征南府行參軍,轉為外兵參軍。司徒王僧辯建立幕府,他與沛國劉師知一同擔任主簿。陳武帝受禪建立南陳,除授晉陵縣令,入朝任職尚書功論郎;出使北齊回國後,出任廷尉正,轉遷太僕卿,領任本邑大中正,中書通事舍人。不久改任廷尉卿,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官尚書左丞。當時陳宣帝剛即位,致力軍國事務,事無巨細都諮詢宗元饒,在御史台號稱稱職。 他轉任御史中丞,管理五禮。當時合州刺史陳裒貪污聲名狼藉,遣使在水邊陸地收集漁獲,又從六郡乞求糧食,百姓苦不堪言。他上表彈劾陳裒獲准,後來吳興太守、武陵王陳伯禮與豫章內史、南康嗣王陳方泰都傲慢放縱,宗元饒亦上奏朝廷之,二人都被罷去官職。 宗元饒個性公平,善於主持法律,通曉故事要旨,官吏犯法、施政不方便民眾及禮儀不足也會及時糾正,獲益良多。他改任貞威將軍、南康內史,提供三千多斛米協助人民赋税,慰問老人,拯救窮困,百姓很依賴他。他為賦稅入朝,朝廷下詔加任散騎常侍、荊雍湘巴武五州大中正。尋很快就以本官再次領授尚書左丞,又出任御史中丞。歷任左民尚書、右衛將軍、領任前將軍,遷轉為吏部尚書。太建十三年(581年)他去世,虛齡六十四,朝廷贈封他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協助喪事。.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宗元饒

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子,南朝宋第五任皇帝。453年3月16日深夜,皇太子劉劭於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行凶,殺害父皇宋文帝劉義隆,自稱皇帝;時為武陵王的劉駿在沈慶之的輔佐下,於江州(今九江市)起兵宣討。同年5月20日,於新亭(今南京市西南)即皇帝位。5月27日攻下京城,擒斬長兄劉劭、二兄劉濬。隔年(454年)2月14日改元,年號孝建;457年2月10日二度改元,年號大明。 劉駿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鎮實力;誅中書令王僧達、丹陽令顏竣,討誅隨王劉誕,剷除強臣。崇禮佛教,尊奉高僧僧導,率公卿親臨瓦官寺聽宣《維摩詰經》;詔令整肅佛門,勒令不法僧人還俗;史載劉駿天性好色,臨幸不避戚誼,並有與母后路惠男亂倫之嫌疑,流傳後世。 464年7月12日,劉駿病逝於建康宮玉燭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一年。8月27日,奉葬景寧陵。 史載劉駿其人機警聰慧,博學多聞並文采華美,讀書能七行俱下,又雄豪尚武,擅長騎射。劉駿病逝後,吏部尚書蔡興宗稱其為「守道之君」(「以道始終」);然而劉駿生性喜奢、欲求無度,晚年「尤貪財利」、不聽善諫,以致原本讚許他德行的士族,也感嘆「天下失望」;更兼大明末年,浙江大旱,通貨膨脹失控、浙江的人民餓死十分之六、七,依《宋書‧州郡志》記載之戶口推算,飢餓致死者最高可能有三十萬人。南朝梁史家裴子野總結劉駿「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人君之略,幾將備矣。」卻也嘆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漢之文景,曾何足云!.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宋孝武帝

宋順帝

#重定向 宋顺帝.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宋順帝

宋武帝

宋武帝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綏輿里(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区)人,東晉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時期劉宋開國皇帝。早年出身十分貧寒,劉裕最初為北府將領孫無終的司馬,在孫恩之亂中展現其軍事才能,及後更發起義軍擊敗篡位的桓玄,恢復了東晉政權,並獲得了極高名望,並在不久之後掌握朝權。 劉裕趁南燕内讧之际而出兵滅燕,隨後又平定了盧循之亂,以及消滅了劉毅、諸葛長民及司馬休之等異己,鞏固了在東晉國內的地位。接著又乘後秦内乱而北伐,收復了洛陽及關中地區,受封宋公並得九錫,終篡奪了東晉政權,建立劉宋,開始了南北朝時代。.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宋武帝

宋明帝

宋明帝劉彧(),字休炳,小字榮期,南朝宋第七任皇帝。劉彧生於元嘉年間,為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先後受封淮陽王、湘東王。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顧慮諸叔威脅皇位,趁劉彧入朝時將其拘留殿中,並因劉彧體胖而封其為「豬王」,大肆羞辱,且屢次欲加殺害,都因始安王劉休仁諂媚化解,才保全性命。劉子業遭壽寂之殺害後,劉休仁便奉迎劉彧即皇帝位,改元泰始,大赦天下。 劉彧在位六年半,執政前期眾親王及方鎮相繼叛變,朝廷頻繁動武平亂,國力逐漸耗損。北魏也趁機侵略,佔領山東、淮北等地區,北朝國力自此超越南朝;劉彧為防範宋孝武帝劉駿諸子奪取皇位,殺盡諸姪子,致使劉駿絕後;晚年尤多忌諱,文書奏折不得出現諱字,犯禁者一律誅殺。 472年5月10日,劉彧逝世,享年三十四歲,庙号太宗,谥号明帝,奉葬高寧陵。 史載劉彧個性寬和仁慈,儀容端雅,喜好文學。即位後雖然四方反抗但用人不疑,能使將士效忠不貳。然而晚年好猜忌,對待皇族及侍臣動輒殘忍刑戮;國家連年征伐,國庫空虛,而劉彧卻奢侈無度,致使「天下騷然,民不堪命」,劉宋國運自此衰敗。.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宋明帝

宋文帝

宋文帝劉義隆,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的第三子,劉宋第三任皇帝。劉義隆生於東晉末年,南朝宋立國後,受封宜都王。宋少帝被廢後獲擁立為帝,即位後改元元嘉。劉義隆在位近三十年,在位期間,建立制度、賞罰分明、鼓勵農桑,減免賦稅力役,使得國家大治,「內清外晏,四海謐如」,此治世因其年號元嘉而稱為「元嘉之治」。劉義隆亦銳意北伐,曾先後三次發起大規模北伐戰爭圖收復北魏所佔的河南土地,然而三次皆失敗,其中發生在元嘉後期的第二次更讓魏軍南攻至江北瓜步,一度威脅建康。元嘉北伐亦對國內經濟民生造成嚴重打擊,《資治通鑑》對北伐的創傷寫道「元嘉之政,自此衰矣。.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宋文帝

少府

少府,中國古代中央官名,历代职掌不一,唐朝以后多称少府监,元朝始废。在漢代,少府也是地方官吏職位,亦作「小府」。.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少府

九卿

九卿是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府九个主要的官职,通常也以此来表示整个朝廷。分别是:奉常(汉景帝改太常)、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东汉时复旧)、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汉改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汉武帝时改大司农)、少府。 魏晋起,九卿职任转轻,政务转由尚书台诸曹办理。梁武帝在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九卿

廷尉

廷尉(又稱大理、作士),係中國古官名。於秦朝初置。係掌刑獄。,學典.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廷尉

张永 (南朝)

张永(),字景云,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宋官員及將領,金紫光祿大夫、會稽太守张裕之子。張永在宋官至右光祿大夫,曾做過多項官職,更參與過元嘉北伐以及討伐劉劭、劉子勛、劉休範等多場內亂。.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张永 (南朝)

張茂度

張茂度(),名裕,字茂度,为避讳宋武帝刘裕而改以字行,吳郡吳縣(今江苏省蘇州市)人。東晉末及南朝宋官員,屢次外任地方,甚有當官治理的才能。.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張茂度

何承天 (南朝)

何承天(),東海郡郯縣(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南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史學家、思想家。.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何承天 (南朝)

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東晉名士、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曾歷任車騎參軍、大司馬、黃門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誕不羈,對公務並不熱忱,時常東遊西逛,後來索性辭官退居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王徽之還是名書法家,自幼從父學習,有「徽之得其勢」的評價,後世傳帖《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王徽之

王琨 (南朝)

王琨(),字思曼,琅邪郡臨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北)人,中国南北朝刘宋、南齐官僚、政治人物,齐高帝时侍中。 王琨是王懌和侍婢生的儿子,名崑崙。王懌後迎娶南陽乐玄的女儿为正妻,无子,王崑崙改名王琨,立为後嗣。王琨年幼时謹直篤实,被从伯王謐所愛。刘宋永初年間,迎娶桓修之女为妻。任郎中、駙馬都尉、奉朝請。元嘉初年,从兄王華受宋文帝信任掌握权力、王琨受推举为尚書儀曹郎、州治中。累進左軍諮議,兼録事。出为宣城郡太守,转任司徒从事中郎、義興郡太守,历任都清廉俭约。召還建康为北中郎長史、黄門郎。再次出为寧朔将軍、東陽郡太守。孝建初年,担任廷尉卿,转任竟陵王驃騎長史。出为臨淮郡太守,转任尚書吏部郎。管理官吏選拔、貴戚多請託,王琨自公卿至士大夫,按例为任用两门生。江夏王劉義恭想要任用自己的人,王琨不许。 孝建三年(456年),出任持節、都督广交二州軍事、建威将軍、平南将軍、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当时人称“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王琨无所收奪,献俸禄之半,以清廉知名。担任廷尉,加給事中,转任寧朔将軍長史、历陽郡内史。再任新安王東中郎長史,加輔国将軍。转任右衛将軍、度支尚書。出为永嘉王左軍府長史、始安王征虜府長史,加輔国将軍、广陵郡太守。泰始元年(465年)转任度支尚書,加光禄大夫。 从兄王華之孫王長,嗣爵新建侯,嗜酒多失政,王琨上表请求不要任用王長。王琨出为冠军将军、吴郡太守。泰始四年(468年)转任中領軍。郡用朝舍钱三十六万供应二宮諸王、作红袄奉献军用,左遷光禄大夫。加太常、金紫光禄大夫、散騎常侍。廷尉虞龢建議社稷統合为一神,王琨引用故事反对。当時,虞龢得到明帝深信,朝廷多数以王琨的議論作为正当意見。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王琨出任督会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軍事、左軍将軍、会稽郡太守。後降格为冠軍将軍。元徽年間,受金紫光禄大夫、弘訓太僕。元徽四年(476年),加特進。昇明元年(477年)宋順帝即位,進位右光禄大夫。昇明三年(479年),順帝禅位给蕭道成,王琨流涕痛哭。 同年(建元元年),王琨兼武陵王師,加侍中。宰相王俭让王琨任用東海郡迎吏,王琨拒絶。王琨解王師之任。建元四年(482年),蕭道成去世,他的牛不在家,王琨离宮城数里步行入朝。因此得病,去世,追贈左光禄大夫。享年八十四岁。.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王琨 (南朝)

王猷 (刘宋)

王猷(),字世伦,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散骑常侍、东亭献穆侯王珣的孙子,刘宋光禄大夫、东亭侯王抑的儿子。 王猷在刘宋官至侍中、光禄大夫、廷尉卿,他的儿子王瞻六岁时跟随老师学习,有歌舞伎经过课堂门前,王瞻的同学都出去观看,只有王瞻不去看,学习诵读和之前一样。王猷的堂兄弟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之后感到奇怪,对王猷说:“我们的宗族不会衰落,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王猷在王瞻虚龄十二岁时去世。.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王猷 (刘宋)

王諶

#重定向 高麗忠烈王.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王諶

王泰 (南朝)

王泰,字仲通,是中國南朝梁時代的政府官員,性別男性。死後諡號為夷。.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王泰 (南朝)

韋叡

韋叡(),字懷文,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东眷,南梁名将。.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韋叡

顧憲之

顧憲之,字士思,吳郡吳人。 祖父顧覬之,曾官湘州刺史。顧憲之永明六年,曾任州郡從事,舉秀才,累遷太子舍人。元徽中為建康令,時人稱他神明。建元元年(479年),晉升為衡陽內史。.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顧憲之

袁粲

袁粲(),原名愍孫,字景倩,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北朝时刘宋官员。袁粲在宋末漸進高位,並為明帝所選的五位顧命大臣之一,後廢帝時又是主掌朝事的「四貴」之一。袁粲雖然向來不欲管朝事,但在蕭道成漸掌權力,將行篡奪之時袁粲卻挺身謀攻道成,但事敗被殺。.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袁粲

褚球

褚球(),字仲寶,河南陽翟人《梁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褚球字仲寶,河南陽翟人。高祖叔度,宋征虜將軍、雍州刺史;祖曖,太宰外兵參軍;父繢,太子舍人;並尚宋公主。球少孤貧,篤志好學,有才思。宋建平王景素,元徽中誅滅,惟有一女得存。其故吏何昌珝、王思遠聞球清立,以此女妻之,因爲之延譽。仕齊,起家征虜行參軍,俄署法曹,遷右軍曲江公主簿。出爲溧陽令,在縣清白,資公俸而已。除平西主簿。《南史·卷二十八·列傳第十八》:(褚叔度)子恬之嗣。恬之弟寂之,著作佐郎,早卒。寂之子曖尚宋文帝第六女琅邪貞長公主,位太宰參軍,亦早卒。曖子繢位太子舍人,亦尚宋公主。繢子球字仲寶,少孤貧,篤志好學,有才思。宋建平王景素,元徽中誅滅,唯有一女存,故吏何昌寓、王思遠聞球清立,以此女妻之。仕齊為溧陽令,在縣清白,資公奉而已。,南齊、南梁官员。 褚球的高祖父是劉宋征虜將軍、雍州刺史褚叔度,曾祖父著作佐郎褚寂之,祖父駙馬、外兵參軍褚曖,父親駙馬、太子舍人褚繢。褚球少年孤苦貧寒,好學有才;建平王劉景素在元徽年間被誅殺,剩下一女存活,建平王過去的屬下何昌珝、王思遠聽聞褚球清高特立,就將劉氏嫁給他,獲得好名聲。他在南齊以征虜行參軍起家,很快轉官法曹,遷右將軍、曲江公蕭遙欣的主簿。之後褚球外任溧陽縣令,在任期間清廉,只資取俸祿,又除授平西主簿。 南梁天監初年,褚球遷任太子洗馬、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外任建康縣令,因母親逝世去職,朝廷以本官起用,但他辭讓。服喪完畢闋,除授北中郎諮議參軍,不久轉遷中書郎,再次兼任中書通事舍人。之後他歷任雲騎將軍,兼任廷尉、光祿卿,仍然出任舍人,又轉御史中丞。他個性公正刚强,不會屈服,在御史台任內十分稱職。普通四年(523年),出任北中郎長史、南蘭陵太守;入朝獲任命為通直散騎常侍,領羽林監,至普通七年(526年)遷官太府卿,很快轉為都官尚書。中大同年間,褚球擔任仁威將軍、臨川王蕭正義的長史,同時為江夏太守,唯他因疾病不赴職,改授光祿大夫,但未拜就復任為太府卿,領步兵校尉。不久再轉通直散騎常侍、秘書監,領著作。其後他改任司徒左長史,仍然為常侍、著作。自曹魏孫禮、東晉荀組之後,褚球是第一名台佐能加貂毛的官員。之後他出任貞威將軍、輕車將軍河東王蕭譽的長史和南蘭陵太守,亦入朝獲授散騎常侍、領步兵,他上表致仕,不獲准許。很快再拜光祿大夫,加給事中,在任內去世,虛歲七十。.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褚球

蔡徵

蔡徵,中国南朝陈大臣,陈后主时中书令。本名览,字希祥,祖籍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省兰考县),蔡景历之子。.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蔡徵

蔡興宗

蔡興宗(),字興宗,濟陽考城人。南朝宋時期重要官員,為祠部尚書蔡廓之子。蔡興宗歷仕宋文帝至宋後廢帝五朝,並為宋明帝遺命的五位顧命大臣之一。.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蔡興宗

虞龢

虞龢,南朝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 生卒年不詳。家貧,少好學。泰始三年(467年)奉詔與前將軍巢尚之,司徒參軍事徐希秀、淮南太守孫奉伯等編次二王法書。官至中书郎、廷尉。著有《论书表》是中国南北朝书法美学史的佳作。唐人窦蒙《述书赋注》--:“论古今妙迹,正行草楷,纸色标轴,真伪数卷,无不毕备。”.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虞龢

陳宣帝

#重定向 陈宣帝.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陳宣帝

陳伯宗

陳伯宗(),字奉業,小字藥王,南朝陳朝的第三代皇帝,史書稱作「廢帝」,陳文帝陳蒨之嫡出長子,母安德皇后沈妙容。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陳伯宗在陳文帝死後即帝位,由於陳伯宗年幼,便以叔父安成王陳頊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於是政局都為陳頊所掌握。567年改年號為光大,陳頊晉位為太傅,准許佩帶劍履上殿。光大二年(568年)11月,陳頊叛逆廢陳伯宗為臨海王,自立為帝,是為陳宣帝。 陳伯宗於被廢之後,於太建二年(570年)四月逝世,得年十九歲《陳書 卷四 本紀第四 廢帝伯宗》:太建二年四月薨,時年十九。。.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陳伯宗

陳後主

#重定向 陈后主.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陳後主

陸倕

倕(),字佐公,吳郡吳縣人。晉太尉陸玩的六世孫。為竟陵八友之一。 祖父陸子真,是南朝宋東陽太守。父陸慧曉,是南朝齊太常卿。陸倕年少好學,會寫文章,在家院內建有兩間茅屋,與外人杜絕往來,晝夜讀書其中,如此數年。陸倕記憶力驚人,可以將《漢書·五行志》默寫一遍。還工於行、草書。他寫過《感知己賦》送給好友任昉。曾在齊、梁二朝當官。梁武帝令他作《新刻漏銘》、《石闕銘》,載於《文選》,梁武帝称之“辞义典雅,足为佳作”。並賜絹三十匹。遷太子庶子、國子博士,後以母憂去職。卒於梁普通七年。陸倕是竟陵八友中年龄最小的。.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陸倕

陸澄

澄,字彦渊,吴郡吴人。 祖父陸劭曾任临海太守。陸澄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少年好學,手不释卷,早年為太学博士。博學多聞,想寫宋書又寫不成,王俭称之“书厨”。後來擔任尚书殿中郎。歷官给事中,秘书监。卒于齐郁林王隆昌元年。.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陸澄

陈文帝

陳文帝陈蒨(),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華。中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60年—566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陈文帝

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字世誠,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正式谥號為「孝元皇帝」,後世比照西漢的漢元帝和東晉的晋元帝,省「孝」字稱「梁元帝」。.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梁元帝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国皇帝,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也不太注重個人生活享受。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長达48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梁武帝

殷不害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南北朝时期官员。.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殷不害

江淹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出身士族中最低的次門寒素)。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早年仕途上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加重用。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終於在梁初攀升到高位的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受封伯爵,以金紫光禄大夫之位退休。他的一生,見證了次門寒士靠絢麗文才爬升,最終升至高位的不平凡生涯。.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江淹

沈君高

沈君高(),字季高,吳興人《陳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書。父巡,素與高祖相善,梁太清中為東陽太守。侯景平後,元帝徵為少府卿。荊州陷,蕭詧署金紫光祿大夫。……君理第六弟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剛直,有吏能。以家門外戚,早居清顯,歷太子舍人、洗馬、中舍人、高宗司空府從事中郎、廷尉卿。《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祖僧畟,梁左戶尚書。父巡,元帝時位少府卿。魏平荊州,梁宣帝署金紫光祿大夫。……君理弟君高、君公。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剛直,有吏能。位衛尉卿,平越中郎將、都督、廣州刺史,甚得人和。卒,諡祁子。,南陳官员。 沈君高的祖父沈僧畟是南梁左民尚書;父親沈巡和陳霸先交好,在太清年間擔任東陽太守,侯景平定後得梁元帝徵任為少府卿,之後荊州失陷,被西梁蕭詧任用為代理金紫光祿大夫;兄長太子少傅、望蔡縣侯沈君理。沈君高年少知名,個性剛直,有當官的才能,因為家世早就到達清要显达的官位,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太子中舍人、陳頊司空府從事中郎、廷尉卿。 太建元年(569年),南陳東部水災,百姓饥饿疲惫,朝廷任命沈君高為貞威將軍、吳縣縣令,很快就除授太子中庶子、尚書吏部郎、衛尉卿。之後他外任宣遠將軍、長沙王陳叔堅的長史、南海太守,行廣州事。朝廷打算將他的女兒嫁給長沙王為王妃,但他推辭了,於是再次擔任衛尉卿。太建八年(576年),詔授沈君高為持節、都督廣等十八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嶺南俚人、僚人世代互相伐,他作為文职沒有武才,推心置腹地安抚兩族人,令人民和睦。太建十年(578年)他在任內去世,虛歲四十七,贈散騎常侍,諡祁子。.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沈君高

沈文阿

沈文阿,南朝梁、南朝陈间经学家。字国卫。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人。 沈峻之子。性格刚强,力气过人。从沈峻习研经学,舅公太史叔明、岳父王慧興学习经学。曾采先儒各家学说,自作義疏,通《三礼》、《春秋三传》。举孝廉,任南梁臨川王国侍郎、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萧纲为太子时,召沈文阿为东宫学士,受礼遇。萧纲撰《长春义记》,派沈文阿集异闻来补充。侯景之乱,萧纲派沈文阿招募兵士以援京师。京城建康陷落,沈文阿与张嵊保卫吴兴(今湖州)。張嵊战敗,沈文阿逃入山野之中。侯景以沈文阿知名,捜索沈文阿。沈文阿登树自缢以拒侯景,见有人来救,又从树上堕地折左臂。侯景之乱平定,被陳霸先推举,原乡县令,监江阴郡。 紹泰元年(555年),入朝为国子博士,兼步兵校尉。復興侯景之乱时丢失的儀礼。永定元年(557年)南朝陈建国,沈文阿棄官回到武康,陈武帝陳霸先大怒,派遣使者要杀掉沈文阿。沈文阿的族人吴兴郡太守沈恪请求使者宽免沈文阿的死罪,并将沈文阿押往京师建康去见陈武帝。武帝见到沈文阿这副狼狈相,怒气顿消,笑着说:“你这个腐儒,还能干出什么事来!”于是把他赦免了。永定三年(559年),陳霸先驾崩,沈文阿就大行皇帝灵座衣服之制与徐陵、劉師知議論。陈文帝即位,派遣尚書右丞庾持派博士議論謁廟之礼,最后按照沈文阿的意見进行謁廟。转任通直散騎常侍,兼国子博士,領羽林监。在东宫为皇太子陳伯宗講《孝经》《論語》。天嘉四年(563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追贈廷尉卿。 編著《仪礼》八十余卷,《经典大义》十八卷,当時通行。另有《春秋·礼记·孝经·论语义记》七十余卷。书皆亡佚。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一卷。.

查看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和沈文阿

陸倕陸澄陈文帝梁元帝梁武帝殷不害江淹沈君高沈文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