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純純 (歌手)

指数 純純 (歌手)

純純(),本名劉清香,是一位出身臺北的台語流行音樂歌手。.

47 关系: 古倫美亞唱片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後車站商圈台語流行音樂姚讚福中華民國文化部張李德和周幼婷周添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四季紅四月望雨王香禪紀錄片絕症音樂劇音樂時代劇場遠流出版公司親吻詹天馬跳舞時代黃金川蘇桐蔡碧吟蔡阿信鄧雨賢臺北臺灣話雨夜花陳君玉林是好李臨秋桃花泣血記桃花泣血記 (電影配樂)楊千鶴歌仔戲歌謠風華-初聲歌手漢族月夜愁望春風我愛你新舞台日语愛愛愛愛 (歌手)

古倫美亞唱片

古倫美亞唱機唱片公司(臺灣コロムビア販賣株式會社,1933年 -1945年),是一家曾經活躍於日本時期臺灣以製造發行蟲膠唱片為主要業務的唱片公司,也是臺灣近代流行音樂產業先驅。.

新!!: 純純 (歌手)和古倫美亞唱片 · 查看更多 »

台北帝國大學

#重定向 臺北帝國大學.

新!!: 純純 (歌手)和台北帝國大學 · 查看更多 »

台北後車站商圈

台北後車站商圈是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的一個商圈,其範圍涵蓋重慶北路一段、承德路一段、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因毗鄰原台北後站而得名,台語稱「後車頭」,早期也沿用日治時代以來的「後驛」稱之。商圈內多是以精品服飾、配件飾品的批發零售為主。本商圈為臺北市最早的批發業商圈,包括服飾、皮鞋皮件、飾品、化妝品、日用雜貨等應有盡有。在商業環境的改變及消費型態的轉型下,逐步朝向商店街的經營模式發展。.

新!!: 純純 (歌手)和台北後車站商圈 · 查看更多 »

台語流行音樂

臺語流行音樂(Taiwanese popular music,簡稱Tai-pop),又名臺語歌曲(Taiwanese song),是指出產於臺灣並使用臺灣話(臺灣閩南語)演唱的流行音樂類型。最早起源於日治時期,戒嚴時代曾因官方的獨尊國語政策被壓制,至1987年解嚴後開始復甦,並衍伸出多種表演型態。在臺灣發展起來的臺語歌在東南亞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華裔閩南民系族群之間也廣為流行,也被他們稱為閩南語流行音樂(Hokkien pop music)或福建话流行音樂(Fukienese pop music)。.

新!!: 純純 (歌手)和台語流行音樂 · 查看更多 »

姚讚福

姚讚福(),台灣台中清水出生,知名作曲家,作《心酸酸》、《悲戀的酒杯》、《我的青春》、《夜半大稻埕》等歌曲。.

新!!: 純純 (歌手)和姚讚福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監理業務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其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為部。.

新!!: 純純 (歌手)和中華民國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張李德和

張李德和(),字連玉,號羅山女史、琳鄉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連玉等;為臺灣嘉義市詩人、畫家,出身雲林西螺望族,為清朝水陸都督李朝安後代、儒學訓導李昭元長女,後嫁嘉義醫士張錦燦為妻,日治後期曾改姓長谷。在協助丈夫事業之餘,亦加入西螺菼社、嘉義羅山吟社,也曾組琳瑯山閣詩會、鴉雀書畫會、題襟亭填詞會、連玉詩鐘社、小題吟會等文人聚會。而除了詩作之外,她在畫壇上亦有所成就,除作品多次入展外,還在1942年年與1942年分別榮獲「推薦畫家」與「無鑑查畫家」的榮譽。.

新!!: 純純 (歌手)和張李德和 · 查看更多 »

周幼婷

周幼婷,臺灣女藝人,出生於高雄,華岡藝校舞蹈科畢業。剛出道時的藝名為靜,1999年曾與郭婷婷和林韋伶組成少女團體「3EP美少女」,團體解散後把藝名改回本名「周幼婷」,並沿用至今。 周幼婷現為電視劇女演員,拍過多部廣告片及連續劇(包括迷你劇),並於2012年以《黛比的幸福生活》奪得「第47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2010年3月出版個人著作《幼,聽你說》。2012年12月,周幼婷為公視的《含苞欲墜的每一天》扮醜演出,並入圍第48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雖然角逐金鐘影后失利,不過在新加坡亞洲電視獎,以公視《含苞欲墜的每一天》,擊敗同胞方文琳,奪得最佳女主角 (戲劇 / 劇情組)。 2014年5月17日與男演員藍正龍在永和戶政事務所辦理登記結婚。2015年5月16日長女誕生。2016年10月5日長子誕生。.

新!!: 純純 (歌手)和周幼婷 · 查看更多 »

周添旺

周添旺(白話字:;),台灣台語流行音樂作詞家,1月25日出生於台北市艋舺剝皮寮(今萬華),登記為農曆1910(庚戌)年12月25日 。1934年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接下陳君玉文藝部部長遺缺,與鄧雨賢合作了台語歌曲〈雨夜花〉,由歌星純純主唱。1948年,他結識楊三郎,兩人合作了〈孤戀花〉、〈秋風夜雨〉等作品。1956年為紀露霞主唱的〈黃昏嶺〉填詞。1977年,其譜曲作詞的〈西北雨〉獲中視金曲獎。 其妻子為台灣第一代女歌手的愛愛。.

新!!: 純純 (歌手)和周添旺 · 查看更多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公視基金會、公共電視臺、公共電視、公視、PTS,為臺灣七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並與中華電視公司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 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臺灣電視臺,除了依《公共電視法》成立的公視和同為公廣集團成員的華視和客家電視台外,尚有依《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的原住民族電視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屬)。但原視並非臺灣公廣集團成員。.

新!!: 純純 (歌手)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四季紅

四季紅是台灣日治時期的台語流行歌曲及民謠,由李臨秋作詞,由鄧雨賢作曲,是台灣著名歌謠之一,和同為鄧雨賢作曲的《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合稱為『四月望雨』。.

新!!: 純純 (歌手)和四季紅 · 查看更多 »

四月望雨

《四月望雨》(April Rain)是以台灣作曲家鄧雨賢一生為藍本的音樂劇,由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委託音樂時代劇場創作,2007年6月15日到17日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首演,使用華語、台語、日語與客語四種語言演出。 本劇由楊忠衡擔任藝術總監與原創劇本,冉天豪作曲與編曲,作詞為王友輝(台語)、鍾永豐(客語)、楊士平、楊忠衡,導演與劇本改編楊士平,劇本顧問為王友輝。其他創作人員還有伍錦濤(舞蹈設計)、陳佳慧(舞台設計)、林恒正(服裝設計)、方淥芸(燈光設計)、魏世芬(歌唱詮釋指導)。 《四月望雨》是音樂時代劇場製作的「台灣音樂劇三部曲」王友輝中的第一部,「二部曲」與「三部曲」分別是《隔壁親家》與《渭水春風》。.

新!!: 純純 (歌手)和四月望雨 · 查看更多 »

王香禪

王香禪,本名罔市,又名留仙、香嬋,小字黛卿,藝名夢癡,臺北艋舺人,台灣清治時期到台灣日治時期的著名藝旦、詩人,為連橫女弟子、謝介石妻子。.

新!!: 純純 (歌手)和王香禪 · 查看更多 »

紀錄片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現實世界題材的电影。与纪录片相对的為劇情片。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參與。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地点、情况与現實、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題材范围廣泛,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亦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

新!!: 純純 (歌手)和紀錄片 · 查看更多 »

絕症

絕症是醫學意义上無法醫治的致命疾病。有些疾病在以前是絕症,之後出現治療方法後就不再是絕症,所以絕症這個詞有時效性。 某些疾病在醫理上可處理,但根治率偏低:難以確定是否完全治癒,復發率偏高,治療引起的後遺症或副作用嚴重;某些疾病雖然有方法控制,但無法根治。前者如癌症,後者有愛滋病。絕症病原體出於某些原因滅絕者,絕症也不復存在。.

新!!: 純純 (歌手)和絕症 · 查看更多 »

音樂劇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簡稱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音樂表演。它以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員的語言、音樂、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真善美、西城故事、悲惨世界、貓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而习惯上称呼为音乐剧的戏剧,多是指西方音乐剧。.

新!!: 純純 (歌手)和音樂劇 · 查看更多 »

音樂時代劇場

音樂時代劇場(英文:All Music Theatre)成立於2007年,由楊忠衡與房樹孝共同創辦,楊忠衡擔任藝術總監,為臺灣創作音樂劇的重要團體。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楊忠衡在1994年成立的《音樂時代》雜誌,後來轉型為「音樂時代文化出版公司」,承辦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年度音樂專刊,例如《發現蕭斯塔可維奇》、《發現理查‧史特勞斯》、《發現柴科夫斯基》,以及國家交響樂團樂季手冊、歌劇專刊等等;並出版過《柏林愛樂百年傳奇:宣傳資料看不到的名團內幕》、《普雷特涅夫組曲─音樂是我此生的使命》、《Show Time!音樂劇的九種風情》、《誰殺了古典音樂》2007全新修訂版、《如何從唱片聽門道─錄音時代的演奏藝術》、《音樂劇史記》、《諾弗勒在北義》等書籍。 楊忠衡從2003年涉足音樂劇編劇與作詞創作,曾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合作推出音樂劇《梁祝》,並於2006年創作《世紀回眸‧宋美齡》。2007年,音樂時代文化出版公司轉型為音樂時代劇場,自此從單純參與創作音樂劇的角色推展到自行製作音樂劇的領域。.

新!!: 純純 (歌手)和音樂時代劇場 · 查看更多 »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純純 (歌手)和遠流出版公司 · 查看更多 »

親吻

親吻是指用嘴唇觸碰其他事物,通常是另一個人。特别的,接吻是指两人的嘴唇互相接触。親吻是一種經過學習的行為,從其他動物之間的行為学习而來。許多靈長類動物也有親吻的行為。據研究,親吻可能也具備了嗅取荷爾蒙的原始生物意義。.

新!!: 純純 (歌手)和親吻 · 查看更多 »

詹天馬

詹天馬,本名詹逢時,是一位生於臺灣日治時期的電影辯士、流行歌曲作詞人及企業家,〈桃花泣血記〉(電影《桃花泣血記》在臺灣的主要配樂)即其作品之一。他也是「星光演劇社」的重要成員之一。 二二八事件的爆發點亦在他所開設的天馬茶房前。.

新!!: 純純 (歌手)和詹天馬 · 查看更多 »

跳舞時代

《跳舞時代》全名《Viva Tonal 跳舞時代》為於2003年製作發行的台灣電影紀錄片,製作者為台灣電影人郭珍弟及簡偉斯,而串貫全片的同名台語主題曲,也是1932年的台灣流行歌曲。 該紀錄片內容,乃描繪20世紀初台灣日治時期的流行歌流行演進。介紹了古倫美亞唱片與陳君玉、純純、柏野正次郎等人執著台灣音樂的故事,並以此介紹1930年代台灣日治時期的社會現況與女性的社會地位。 以16mm拍攝的該紀錄片,因為忠實呈現台灣1920年-1945年的流行音樂歷史,因此獲得2003年第4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2003年台灣女性影展觀摩及2004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入圍等榮譽。另外在票房方面,以單院方式於台灣各都會區電影院放映的《跳舞時代》票房達新台幣百萬元,不但成為少數於電影院播映的紀錄片,其話題性也於台灣電影中頗受注目。.

新!!: 純純 (歌手)和跳舞時代 · 查看更多 »

黃金川

黃金川(),台灣女作家,臺南鹽水人,黃朝琴的妹妹,陳啟清的繼室,被譽為三台才女。.

新!!: 純純 (歌手)和黃金川 · 查看更多 »

蘇桐

蘇桐,本名蘇同,台灣琴師、作曲家,善演奏揚琴。 1910年2月19日生,1974年11月26日在台北市九號水門租處去世。 本是歌仔戲揚琴師,后到古倫美亞唱片(Columbia)、勝利(Victor)2家唱片公司創作台語流行歌曲。 1936年,與陳秋霖、陳水柳參加「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共同研製出「鼓吹弦」(古吹弦),也就是「鐵弦」,國語叫做「喇叭弦」或「喇叭琴」,現在歌仔戲音樂、客家山歌和客家戲曲音樂還使用,歌仔戲喇叭弦定弦比照廣東高胡,客家音樂喇叭弦定弦純4度或純5度。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他成為僅有的3位被日本人留用的台灣戲曲樂師(蘇桐、陳秋霖、陳水柳)其中1位,參加日軍的「明光新劇團」(文藝工作隊;藝工隊;文工團性質),給宣傳劇伴奏。 1960年代成立的台視正聲天馬歌劇團后,他和陳冠華、許再添是主要樂師,捧紅了楊麗花。 曾擔任多部電視歌仔戲的音樂指導,《三進士》、《萬古流芳》等戲有唱片行世。 簡永福、李國治是他的學生。 譜曲作品廣為傳唱,很有影響。 專為歌仔戲編寫的曲調以外,他的多首流行歌曲作品(《青春嶺》、《農村曲》、《雙雁影》等)也被歌仔戲引用。.

新!!: 純純 (歌手)和蘇桐 · 查看更多 »

蔡碧吟

蔡碧吟(),臺灣臺南府城人,為日治時期著名的女性漢文詩人,人稱「赤崁女史」。.

新!!: 純純 (歌手)和蔡碧吟 · 查看更多 »

蔡阿信

蔡阿信(),生於臺灣臺北艋舺,是臺灣近代第一位受到完整現代醫學訓練的女醫師。.

新!!: 純純 (歌手)和蔡阿信 · 查看更多 »

鄧雨賢

鄧雨賢(Then Yí-hièn;Tēng Ú-hiân;),是一位出身臺灣桃園平鎮與龍潭地區的客家裔作曲家,畢生創作近百首曲目,關鍵作品為《大稻埕行進曲》,以《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為代表作,合稱『四月望雨』,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與「台灣民謠之父」。.

新!!: 純純 (歌手)和鄧雨賢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純純 (歌手)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新!!: 純純 (歌手)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雨夜花

《雨夜花》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臺語流行歌曲兼民謠,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日本人柏野正次郎所經營的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將其灌錄成78轉的唱片,由旗下歌星純純主唱,於1934年推出。.

新!!: 純純 (歌手)和雨夜花 · 查看更多 »

蛋,是鳥類、爬蟲類和兩棲動物所生、帶有硬殼的卵,受精之後可孵出小動物,為人類食用已有幾千年歷史。蛋由蛋殼保護,而當中的蛋白和蛋黃被各種薄膜包裹。 蛋黃和全蛋存儲大量的蛋白質、膽鹼和其他營養素。故此,美國農業部將蛋在飲食金字塔中界定為肉類。 最常為人類食用的蛋是雞蛋,其他較常作食用的蛋有鴨蛋、鵪鶉蛋、鵝蛋等。.

新!!: 純純 (歌手)和蛋 · 查看更多 »

陳君玉

陳君玉(),筆名鄉夫,是一位出生於臺北大稻埕的新文學運動家及台語流行音樂作詞者。.

新!!: 純純 (歌手)和陳君玉 · 查看更多 »

林是好

林是好(),本名林氏好,別稱林麗美,是一位出身臺南的音樂工作者及社會運動者。她是台語流行歌曲《月夜愁》的首唱者。.

新!!: 純純 (歌手)和林是好 · 查看更多 »

李臨秋

李臨秋(),是一位出身日治臺灣臺北的流行音樂作詞者,最有名的作品為《望春風》。.

新!!: 純純 (歌手)和李臨秋 · 查看更多 »

桃花泣血記

《桃花泣血記》,是一部國語黑白默片,上映於1931年,由卜万苍導演,阮玲玉與金焰主演。.

新!!: 純純 (歌手)和桃花泣血記 · 查看更多 »

桃花泣血記 (電影配樂)

〈桃花泣血記〉,是一首由詹天馬與王雲峰創作於1932年的電影配樂和流行歌曲。該曲是臺灣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現代商業性流行歌曲。.

新!!: 純純 (歌手)和桃花泣血記 (電影配樂) · 查看更多 »

楊千鶴

楊千鶴(),臺灣臺北市人,臺灣第一位女記者。.

新!!: 純純 (歌手)和楊千鶴 · 查看更多 »

歌仔戲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新!!: 純純 (歌手)和歌仔戲 · 查看更多 »

歌謠風華-初聲

,2012年台灣時代偶像劇,現場整合行銷有限公司製作,由黃騰浩、周幼婷、林雨宣、張善為、周詠軒、吳定謙主演。2011年11月3日舉行開鏡記者會,2012年1月開鏡,2012年3月23日殺青。本劇講述鄧雨賢的一生,帶領觀眾回到1930年台灣日治時期流行歌曲的黃金年代,重現大稻埕的風華。該劇獲得行政院新聞局輔導金補助,2012年8月28日開始於HiHD頻道首播,2014年11月21日於台視播出,台視劇名為《純純》(Pure Pure)。.

新!!: 純純 (歌手)和歌謠風華-初聲 · 查看更多 »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新!!: 純純 (歌手)和歌手 · 查看更多 »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新!!: 純純 (歌手)和漢族 · 查看更多 »

月夜愁

月夜愁,是一首曲調來自平埔族歌謠的臺灣閩南語流行歌曲。該曲在日治臺灣由鄧雨賢重新編曲,並由周添旺填詞後,交由林氏好(林是好)進行首次公開演唱並由古倫美亞唱片進行唱片錄音。.

新!!: 純純 (歌手)和月夜愁 · 查看更多 »

望春風

望春風(bp;通用:Bhâng Cūn-hong)是一首由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的臺灣民謠,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治時期臺灣,原唱者為1930年代的古倫美亞唱片當紅歌星純純(本名劉清香)。 從1930年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台灣的臺語流行歌曲、民謠之一。2000年,一項由台灣官方與舉辦,超過220,000人參與的《歌謠百年台灣》活動中,該曲獲得最受歡迎老歌的第一名。另外,該曲使用傳統五聲音階結合而成的特殊獨有優美旋律,亦為普遍認為是極具特色的「臺灣調」。.

新!!: 純純 (歌手)和望春風 · 查看更多 »

我愛你

Category:三字消歧义.

新!!: 純純 (歌手)和我愛你 · 查看更多 »

新舞台

新舞台是台北市第一座民營的中型多功能表演藝術廳。新舞台前身台灣新舞台於台北大空襲被炸毀,現在的劇場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前榮譽董事長辜振甫與董事長辜濂松決定由該行出資重新建造的,並成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來負責表演廳的營運工作。 新舞台造價近新台幣十二億元,座落在台北市市政大樓後方、原中國信託總行大樓(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3號)旁,佔地五百五十坪,可容納近千人。 2014年5月19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部搬遷至臺北市南港區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新舞台連帶即將面臨熄燈的命運。.

新!!: 純純 (歌手)和新舞台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純純 (歌手)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愛愛

愛愛可以指:.

新!!: 純純 (歌手)和愛愛 · 查看更多 »

愛愛 (歌手)

愛愛(),本名簡月娥,是一位生於臺北廳新庄支廳的日治時期臺語流行音樂歌手。.

新!!: 純純 (歌手)和愛愛 (歌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劉清香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