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歌仔戲

指数 歌仔戲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214 关系: 劉建幗劉俊傑劉光桐劉文亮劉文祥厦门市南管反共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日治時期大廣弦大提琴孫翠鳳孫榮輝宜蘭縣官话安平追想曲小调小鳳仙 (台灣演員)小號巫明霞中國中國電視公司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戏曲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興东南亚丑角三弦广东省亚洲运动会京剧二胡廖瓊枝廖麗君廖涓琄弦樂器張秀琴張旭南低音提琴北京市北管國家語言國家戲劇院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國民政府...喇叭弦周以謙呂福祿呂雪鳳唐美雲唐美雲歌仔戲團唢呐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六角弦皇民化運動石惠君石文戶瞿春泉王銀河王清松王振義 (音樂家)福建福建薌劇秦琴秀琴歌劇團第二次世界大战笛子管子 (樂器)管樂器簡宏璋簡永福簡明峰粵劇紀麗如紀招治生 (中國戲曲)电吉他狄鶯白礁慈济宫莊家煜莊金梅莊步超莆仙戏鍾耀光華視菲律宾表演行當西厢记許亞芬許亞芬歌子戲劇坊許再添許秀年許鈞炫马来西亚高甲高甲戏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謝月霞賴秋香越剧黃建銘黃香蓮黃永德黄梅戏辜顯榮胡琴胡撇仔郭哲誠郭春美蘭陽戲劇團蘇桐閩南薩克斯風閻循瑋閻惠昌薛平貴與王寶釧藍光光碟闽南语葉青葉青 (台灣)葉麗娜葉麗珠钢琴邱君強邱火榮蔡秋林蔡育仁蔣建元蔣武童鄭雅升鄭榮興重要傳統藝術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臺灣國樂團臺灣省政府臺灣電視公司臺灣日治時期金枝演社长笛酬神戲電貝斯雙簧管陳劭竑陳孟亮陳亞蘭陳建誠陳冠華陳勝國陳禹安陳申南陳聰明陳樹熙陳澄三陳澄雄陳昇琳陳旺欉柯銘峰柳信男柳青 (演員)林佩儀林美照林顯源林永志揚琴李如麟李小平李佩穎 (女演員)李哲藝李珞晴楊麗花楊懷民歐來助歌仔戲殼仔弦水袖民俗江松民汉剧 (客家)河洛歌子戲團洪堯進溫以仁漳州市潘麗麗朱作民朱蔚嘉朱陸豪月琴明華園昆曲海外華人海澄新加坡新舞台文化中心文言文日本旦角扮仙手风琴拱樂社曹復永 扩展索引 (164 更多) »

劉建幗

劉建幗是王海玲的二女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原本計畫進入豫劇圈演出戲曲,但遭父母反對,轉而往編劇方面努力。現任奇巧劇團團長。.

新!!: 歌仔戲和劉建幗 · 查看更多 »

劉俊傑

劉俊傑,是一位臺灣導演和演員,畢業於世新大學五年制廣電科。他26歳開始導演生涯,早期多拍攝無線三台連續劇,2001年至三立拍攝首部偶像劇《薰衣草》,後來2005年執導的《王子變青蛙》更創下收視奇蹟,近期以拍攝台灣偶像劇為主要工作,如2008年《無敵珊寶妹》、2009年《福氣又安康》、2010年《偷心大聖PS男》&《女王不下班》。最近作品:《兩個爸爸》、《杉杉來了》、《何以笙簫默》。.

新!!: 歌仔戲和劉俊傑 · 查看更多 »

劉光桐

劉光桐,原名劉同貴,台灣京劇演員、歌仔戲導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現任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專任教師。 幼年考進中華民國陸軍的京劇團隊陸光劇隊附設的陸光劇藝實驗學校(陸光劇校)學京劇表演藝術,工武淨(架子花臉、武花臉、架子花)。 他的碩士論文是〈歌仔戲導演創作歷程之研究〉(2008年)。 曾應邀給明華園等許多歌仔戲劇團執導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導演作品有《水萍怪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孔雀膽》、《帝女·萬歲·劫》、《香蓮告青天》、《百里名醫》、《桃花搭渡》、《宮牆》、《鴛鴦錯》、《天下第一家》、《泣血蓮花陳靖姑》、《世間只有情難訴》、《范蠡獻西施》、《鬼駙馬》、《聚寶盆》等。 Category:台灣男演員 Category:京剧演员 Category:台灣歌仔戲導演.

新!!: 歌仔戲和劉光桐 · 查看更多 »

劉文亮

劉文亮,台灣戲曲樂師、作曲家、樂器工藝家,台北市中國海事專科學校輪機科畢業,楊麗花歌仔戲團、陳美雲歌劇團音樂指導,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專任教師(副教授級技術及專業人員)兼主任,著有《歌仔戲唱腔(第2集)》(與柯銘峰、陳孟亮、莊家煜合著,2000年)等書。 2014年3月9日上午4點57分,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52歲。2014年8月9日追頒第25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

新!!: 歌仔戲和劉文亮 · 查看更多 »

劉文祥

劉文祥,台灣胡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現任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藝術總監暨指揮、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講師。 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學士,台南市官田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題目〈論述台灣現代國樂的歷史脈絡與發展(1900-迄今)-政治體制下的音樂文化演變〉)。 曾任高雄市實驗國樂團(現在的高雄市國樂團)團員,演奏中胡、二胡等胡琴類樂器。 1990年起向高雄市實驗國樂團時任駐團首席指揮關迺忠學習作曲藝術。 1995年起跟高雄市實驗國樂團時任駐團首席指揮閻惠昌學習指揮藝術,並任高雄市實驗國樂團助理指揮,輔助駐團首席指揮閻惠昌和副指揮郭哲誠指導樂隊。 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2000年8月1日成立后,他專任指揮。 曾與多個樂團到美國(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華盛頓特區等)、奧蘭多、聖荷西等)、中國(上海、廣州、珠海、廈門、寧波等)、日本(仙台等)、紐西蘭等多國舉行音樂會。 譜曲作品有《憶》(笛曲)、《台灣情》(豎笛與長笛)、《台灣民謠幻想組曲》、《吳園綺想曲》等。 編曲作品有《月圓花好》(香港中樂團音樂會曲目,閻惠昌指揮)、《何日君再來》、《恰似你的溫柔》、《五更鼓》、《勸世歌》、《思想起》、《留傘調》、《桃花過渡》、《都馬調》等。 他的許多編曲配器作品從台灣歌仔戲音樂曲調取材,並在2007年指揮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伴奏高雄市尚和歌仔戲劇團大型舞台公演《野仲與遊光》世界首演和台南市首演,讓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成為台灣史上第3個給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全劇伴奏的公營民樂團(第1是台北市立國樂團,曾伴奏《劉全進瓜》、王振義編腔作曲配器的《新白蛇傳》、《寒月》、《御匾》、《命運不是天注定》、《新天鵝宴》第1版等;第2是與明華園在2003年合作《劍神呂洞賓》的國立實驗國樂團)。 他指揮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錄製《民樂逍遙遊》、《安平追想起》、《長歌短調試新韻》、《欸乃一聲山水綠》音樂專輯。 2008年8月22日與8月23日指揮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與香港中樂團團長黃安源合作二胡曲《天山風情》、墜胡曲《迎親人》、《家鄉的喜訊》、《好漢歌》(趙季平作曲)、京劇胡琴(京胡)曲《夜深沉》(京劇二胡;京二胡是梁金寧)在彰化縣員林鎮和台南市巡迴公演。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台灣作曲家 Category:台灣指揮家 L Category:台灣歌仔戲作曲家 Category:刘姓 Category: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教授 Category: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友.

新!!: 歌仔戲和劉文祥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歌仔戲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南管

--,原稱絃管,於各地又有--、南乐、五音、郎君樂、御前清曲、御前清音、泉州南音、福建南音等別稱,是歷史悠久的絲竹音樂,以泉州一帶為發源地,流傳於現今的閩南語系地區,傳承了漢魏以來的古樂遺風。與智化寺京音樂等,為現存最古老的幾個合奏樂種。在臺灣,與具有北方特色的北管相對。 --以五人之間的合奏為主,五樣樂器各有專屬的定位,演奏時可聽見各樂器的細緻樂音,相輔相成、不相雜沓,包括拍板、琵琶、三絃、洞簫、二絃。有純器樂演奏曲,也有執拍者歌唱的曲目。曲調高雅,素有千載清音的美譽。因作為閩南地區的核心樂種,被諸多閩南劇種吸收運用,如-zh-cn:梨園戲;zh-hk:七子戲;zh-mo:七子戲;zh-sg:梨園戲;zh-tw:七子戲;zh-hans:梨園戲;zh-hant:七子戲;-、泉州木偶戲等等。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流傳於福建、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諸地。.

新!!: 歌仔戲和南管 · 查看更多 »

反共

#重定向 反共主義.

新!!: 歌仔戲和反共 · 查看更多 »

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

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隸屬臺灣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的公立民樂專業團體,前身是1991年9月1日成立的「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民族管絃樂團」,2000年8月1日改制為專業樂團,定名「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樂團定期在台南市各社區和文化展演場地巡迴公演,錄製出版《民樂逍遙遊》(2001年)、《安平追想起》(2003年)、《欸乃一聲山水綠》(2005年)、《長歌短調試新韻》(2007年)音樂光盤,成員並負責指導和訓練市立中小學的民樂班級和團隊。且曾經遠征美國(紐約、華盛頓、奧蘭多等)、日本(仙台)舉行音樂會。 過去團長及副團長分別由臺南市市長及文化局局長兼任,後改由文化局局長兼任團長,現任為葉澤山。現任藝術總監兼指揮是劉文祥,樂團首席是梁金寧。 2007年與高雄市歌仔戲戲班「尚和歌仔戲劇團」合作神話題材新編古裝歌仔戲《野仲與游光》高雄市世界首演場和台南市首演場,以民族管絃樂團給歌仔戲伴奏,成為繼臺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后,第3個給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伴奏的公立專業民樂團,首演現場實況錄音選曲已製成音樂光盤。.

新!!: 歌仔戲和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重定向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新!!: 歌仔戲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重定向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新!!: 歌仔戲和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查看更多 »

台灣本土化運動

臺灣本土化運動(Taiwanization)是指臺灣強調在地的歷史、地理、文化、及主體意識的一種運動,以發揚臺灣本土文化和文化層面的去殖民化為主要宗旨。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發展期間,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有著不同層面的意涵,但自從1980年代末期解嚴以來的一連串發展尤為明顯,直到今日仍在進行中。影響層面擴及台灣的文化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變遷,官方或民間自行發起的各種活動都促成此種變化快速的推廣。另一方面,反對者指稱該運動事實上是一種「去中國化」,認為其目的是想促使台灣從基本的文化社會根源脫離中國的影響,並常將其與臺灣獨立運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台灣本土化運動是將漢文化視為臺灣文化的一部分,並非全盤去除。.

新!!: 歌仔戲和台灣本土化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歌仔戲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大廣弦

大廣弦,在台灣、中國閩南(漳州、泉州、廈門)、潮汕(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海陸豐,特別是陸豐)流行的胡琴類民族樂器,又寫做大管弦或大筒弦,琴筒的材質又讓它被叫做兰投弦、藍投弦或林投弦。 簡稱廣弦、管弦或筒弦;兰投、藍投或林投。.

新!!: 歌仔戲和大廣弦 · 查看更多 »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完全五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音高分別為A3、D3、G2和C2。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乐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新!!: 歌仔戲和大提琴 · 查看更多 »

孫翠鳳

孫翠鳳(),台灣女性藝術家,歌仔戲演員、工生行(武生、小生等),生於台灣嘉義縣,祖籍河北省天津吳橋縣,是台灣明華園戲劇總團當家台柱,也是戲劇藝術界難得一見允文允武、亦生亦旦的演員。對於歌仔戲推廣及創新工作均成果卓著,為臺灣歌仔戲知名小生之一。.

新!!: 歌仔戲和孫翠鳳 · 查看更多 »

孫榮輝

孫榮輝(),又名孫榮吉,台灣男演員、歌仔戲導演。其父親孫貴為歌仔戲戲班工作的京劇演員,他自幼跟父親學習身段武功等京劇藝術,並在戲班裡學習歌仔戲藝術。妹妹孫翠鳳是明華園劇團台柱。.

新!!: 歌仔戲和孫榮輝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歌仔戲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官话

官--話(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話方言。此外有時也稱北--方方言,唯此名稱有爭議)為汉语的一支,主體為北方漢語。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官話的地位都跟吴语、粤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官话是漢語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北方以外,官話也同時分佈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現今中國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話、成都话和揚州话为代表。 官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官話也是中國現在的主要通用語。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话、中華民國(臺灣)的國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新!!: 歌仔戲和官话 · 查看更多 »

安平追想曲

《安平追想曲》(tl)是1951年所作的一首台語歌曲。為臺灣知名填詞人陳達儒與作曲家許石的作品。該曲描述的是一個清代臺南安平港買辦商人的女兒,與一位負心的荷蘭醫師生下一個金髮女郎,而金髮女郎又一如母親,陷入愛人的背叛。該曲所描述的時空背景常被誤認為是十七世紀荷領時期,事實上是發生於十九世紀末的清朝。此題材不僅於華語歌壇相當獨特,也為全世界少有。.

新!!: 歌仔戲和安平追想曲 · 查看更多 »

小调

小調是相對於大調而言的,現代音樂兩種調性之一。特色是音階的第一音到第三音是個小三度音程。 通常用以表達負面的情感,常用來表達悲傷、陰沉、恐怖的情感,在動畫或電影當中的背景音乐,則使用在懸疑或血腥等劇情上的使用,遊戲當中則是戰鬥曲或是遭遇敵人魔王等。.

新!!: 歌仔戲和小调 · 查看更多 »

小鳳仙 (台灣演員)

小鳳仙(),本名陳麗如。台灣著名歌仔戲女演員。她與楊麗花、許秀年等,都是知名的歌仔戲演員。.

新!!: 歌仔戲和小鳳仙 (台灣演員) · 查看更多 »

小號

小號(英語:Trumpet),是一種銅管樂器,常用於古典音樂及爵士樂,是銅管樂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演奏小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現代的小號一般有3個按鍵(有時或有4個),透過讓吹奏者按下按鍵來調低音高;按鍵通常為活塞式,而轉閥式按鍵較為少見。一般最為常見的小號是降B調小號,為移調樂器。.

新!!: 歌仔戲和小號 · 查看更多 »

巫明霞

小明明(),本名巫明霞,出生在南投縣水里鄉,歌仔戲反串小生女演員,和柳青、楊麗花、葉青合稱歌仔戲四大天王,藝人施易男的母親。 巫明霞出生於歌仔戲家庭,曾自組「明明歌劇團」與「明霞歌劇團」二個歌仔戲團。巫明霞除了歌仔戲外,演出過包括《盲女》系列等上百部台語電影,於2017年1月7日在自宅跌倒後過世。.

新!!: 歌仔戲和巫明霞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歌仔戲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歌仔戲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歌仔戲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戏曲

#重定向 中國戲曲.

新!!: 歌仔戲和中国戏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歌仔戲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興

中興可以指:.

新!!: 歌仔戲和中興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歌仔戲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丑角

--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或貌不驚人的角色,由于传说当年唐玄宗喜好演戏,下场演戏时就扮演丑角,而唐玄宗被尊为中国戏剧界的祖师爷,所以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中国戏曲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名--萧长华先生担任。丑角俗稱三花臉,主要扮演差役等角色。丑角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为主,念白和其他角色也不同,一般用普通口语,京剧中所谓“京白”,崑曲中所謂“蘇白”,各个剧种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新!!: 歌仔戲和丑角 · 查看更多 »

三弦

三弦中国彈撥乐器。張3根弦,故名“三弦”。或為秦朝樂器“弦鼗”所演變而成。其名最早出現於明楊慎《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於元時」。而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在崑曲、淮海戲、大弦子戲等戲曲與單弦、大鼓、三弦書等曲藝中為主奏樂器,亦用於京劇的「三大件」、江南絲竹的「八大件」、廣東音樂的「五架頭」。由於其獨特音色,在民族樂團中有重要的地位。有大量由戲曲伴奏音樂和古琴曲移植的合奏曲,卻缺乏專為發揮三弦特色之獨奏曲。 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三弦稱為大三弦、大鼓三弦、京三弦,一般長122厘米,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三弦稱為小三弦、曲弦、南三弦、南弦子,一般長95厘米。 1920年代出現加弦三弦,並未普及。2000年代末,王振先改良加弦三弦,並編寫相關文章。.

新!!: 歌仔戲和三弦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歌仔戲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亚洲运动会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亚运;英语译名:Asian Games,简写为Asiad)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代表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准。其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四年一届。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目前共举办17届。.

新!!: 歌仔戲和亚洲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歌仔戲和京剧 · 查看更多 »

二胡

二胡是一种拉弦樂器。有兩根弦,現代二胡以純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屬於中高音域樂器。现在各地方根據需要的條件,獨立發展出不同形状的弓弦樂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為滿足中樂交響化的需要,根據二胡的制式,也另外發明中胡等。 製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如紅木、小葉紫檀、烏木、雞翅木、血檀、大葉紫檀、非洲紅花梨、非洲紫檀等,也有製琴師以象牙、玉石、塑膠等材料製作二胡,因為他們有聲學以外的考量。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一些高級的二胡则采用蟒蛇皮。不論是來自野生或被圈養的蛇,收集蛇皮的成本日益增高。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其參與團體對蠎蛇皮的進出口,近年有人便開發蛇皮的替代材料,以期模仿蛇皮的音色。通常使用鋼弦、尼龍弦、絲弦,羊腸弦已極少人使用。总结来说,这导致了用原材料制作的二胡也随着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替代材料。 中国為二胡的主要生產地,其中上海、北京及蘇州最为频繁。不同的地方生产的二胡音色各有不同及差异:傳統上,上海生產的二胡,音色較柔美;北京出產的胡,音色較高亢;蘇州出產的二胡,音色则揉合上海與北京的特色。.

新!!: 歌仔戲和二胡 · 查看更多 »

廖瓊枝

廖瓊枝,台灣基隆市出生,台灣歌仔戲藝員,工旦行,人間國寶授證,曾用藝名廖憶如,2009年底宣布退出舞台,現為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兼任教授、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等校兼任教授和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等校駐校藝術家。2012年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從母姓,1938年母親廖珠桂在從大溪漁港赴龜山島觀光搭船途中不幸翻船而死亡。 她跟喬財寶、狗仔桑、阿龜仔先等師習歌仔戲表演藝術,後又從陳秀鳳師習歌仔戲旦行藝術,從陳冠華(陳水柳)師學歌唱藝術。.

新!!: 歌仔戲和廖瓊枝 · 查看更多 »

廖麗君

廖麗君(),台湾知名歌仔戲女演員,早期與歌仔戲小生黃香蓮在中視搭檔演出歌仔戲。.

新!!: 歌仔戲和廖麗君 · 查看更多 »

廖涓琄

廖涓琄(),藝名司馬玉嬌,舊本名廖枝葉,生於台灣台北縣(今新北市),歌仔戲小旦、女演員與主持人。.

新!!: 歌仔戲和廖涓琄 · 查看更多 »

弦樂器

弦樂器是指以弦振動而發出聲音的樂器之總稱。.

新!!: 歌仔戲和弦樂器 · 查看更多 »

張秀琴

張秀琴(),台灣歌仔戲演員、導演,現任秀琴歌劇團團長,人稱阿牛、牛姑、牛姨。 曾參與中視《慈雲太子》、《李世民夢遊記》電視歌仔戲的表演,還曾參與錄製《三進士》、《龍鳳廂》、《花田錯》等電視歌仔戲作品。 歌仔戲導演作品有《血染情》等。 領銜主演《罪》、《尪某情》、《燒餅皇帝》、《鍾馗傳奇》、《三春暉》、《血染情》、《范蠡獻西施》、《魅湖咒》、《玉石變》等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 《罪》、《鍾馗傳奇》由直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影音光盤。 《血染情》、《范蠡獻西施》、《玉石變》得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獎助。.

新!!: 歌仔戲和張秀琴 · 查看更多 »

張旭南

張旭南,台灣京劇演員,工小生,歌仔戲導演,研究「生文化」。 她是復興劇藝實驗學校(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科班出身,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中國戲劇組學士。 1993年到1995年間留學美國,得碩士學位。 回台后曾在國立國光劇團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工作,現在是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的專任教師。 歌仔戲導演作品有《青春美夢》(現代戲;時裝戲,得台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蘭陵王》(柯銘峰唱腔設計,周以謙音樂設計,陳申南打鼓)、《重逢鯉魚潭》(呂冠儀音樂設計,朱作民打鼓)、《巧計奪美》、《將軍寇》(周以謙音樂設計,陳申南打鼓,得台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等。 她已婚,丈夫喻國雄也是京劇小生演員,藝名喻族雄。 C C C H.

新!!: 歌仔戲和張旭南 · 查看更多 »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台灣或港澳地區別稱低音大提琴。.

新!!: 歌仔戲和低音提琴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歌仔戲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管

北管為中国大陆閩南與台灣流傳廣遠的傳統音樂,歌曲及戲劇表演。這裡面,又影響台灣為最深。21世紀的台灣,北管音樂雖較少有完整性的表演,但是其音樂仍常見於迎神賽會,陣頭,甚至傳統或現代布袋戲表演上。 借用中國北方音樂戲劇元素與官話(就是京劇稱為中原音韻、中州韻的湖廣話)而得名的北管,與使用南方音樂元素的南管互為對應。.

新!!: 歌仔戲和北管 · 查看更多 »

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一般簡稱國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的的語言,或是作為官方語言。.

新!!: 歌仔戲和國家語言 · 查看更多 »

國家戲劇院

國家戲劇院(英語:National Theater),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屬國家兩廳院的一部分,為臺灣重要的戲劇、舞蹈表演場地。與國家音樂廳合稱為「國家兩廳院」。.

新!!: 歌仔戲和國家戲劇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簡稱:國台交,英文縮寫:NTSO)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管弦樂團。1945年在台灣臺北成立,1999年8月因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而更為現在名稱。.

新!!: 歌仔戲和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歌仔戲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喇叭弦

喇叭弦,又名鼓吹弦、鐵弦仔、鐵弦,台灣歌仔戲音樂、客家音樂、北管音樂使用的特有金屬製胡琴類樂器。 1937年,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而「禁鼓樂」(禁用鑼鼓音樂),由被日本政府留用之樂師陳冠華、蘇桐、陳秋霖共同研製。 琴馬置於留聲機唱頭的雲母圓片,經倒b形彎曲往上在長直管內產生共鳴,頂端以喇叭的擴音,通體都是金屬製,材質是鋁、白鐵、鐵、銅。弦軸同結他,置於長直管頂部,繫以吉他鋼弦,以馬尾弓拉奏。20世紀末葉出現改良式喇叭弦,琴筒使用手提揚聲器喇叭,形似高胡,琴桿與弦軸有的仿照傳統式採金屬製,亦有木製,喇叭材質為鋁、塑膠等製。為減低成本,有些樂器製師以玻璃纖維代替雲母。 定弦以純5度為主,某些客家音樂演奏中用純4度定弦,音色高尖。歌仔戲在悲傷、愁苦或抒情的場合多用,通常由頭手弦領奏。有是用於廣東音樂的高胡部份演奏廣東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廣東串」,有時亦用於客家山歌。 喇叭弦製作者及演奏者:張孟浩 善奏喇叭弦的歌仔戲琴師有洪堯進、蔡春安、李國治、許再添等。.

新!!: 歌仔戲和喇叭弦 · 查看更多 »

周以謙

周以謙,台灣音樂工作者、戲曲演奏者、作曲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畢業,曾擔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和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兼任教師。現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音樂指導。 著作有《歌仔戲唱腔》(與柯銘峰、陳孟亮合著,1996年)、《宜蘭布馬陣-林榮春生命紀實》(與陳進傳等合著,2007年)等書。 碩士論文為《北管音樂藝人莊進才生命史研究》,指導教授為顏綠芬。其他單篇論文有〈淺談歌子戲音樂及七字調〉(在《北市國樂》第45期發表)、〈秋風辭音樂設計剖析-兼談台灣歌仔戲音樂的若干問題〉、(收在《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研討會論文集》)、〈淺談歌仔戲器樂及創作〉(在《臺灣戲專學刊第5期》發表)、〈【七字調】調式理論與實踐〉(在《臺灣戲專學刊》第9期發表)等。 曾參加台北民族樂團,並曾在中華民國陸軍的京劇團陸光劇隊做伴奏工作,後參加宜蘭縣立蘭陽戲劇團樂團工作多年,擔任樂團首席和劇團音樂設計,該團與民視合作錄製的一系列歌仔戲《錯配姻緣》、《連昇三級》、《打城隍》、《樊江關》(石文戶編導)、《陳三五娘》(廖瓊枝編導)等大型舞台歌仔戲皆為其音樂設計兼領奏作品。 師從楊秉宗、蔡培煌學習二胡,後隨莊進才學習台灣北管戲和歌仔戲音樂藝術,離開公營劇團後曾任職民營歌仔戲劇團「河洛」,並完成《秋風辭》、《戲弄傳奇》(兒童歌仔戲)、《台灣我的母親》(李喬小說原著,歌仔戲現代戲)、《菜刀柴刀剃頭刀》、《太子回朝》、《鼠鬥龍爭》、《東寧王國》、《風起雲湧鄭成功》等大型舞台歌仔戲的音樂設計。 大型舞台歌仔戲音樂設計作品還有《石門八陣圖》、《青春美夢》(歌仔戲現代戲)、《幽月怪談》、《白頭吟》、《馬賢伏龍》、《貍貓換太子》、《蘭陵王》(與柯銘峰合作)、《孝子願》、《送親緣》、《周成過台灣》、《將軍寇》、《牛郎織女》、《阿育王》等。 電視歌仔戲音樂設計作品有《秦淮煙雨》(台灣公共電視)、《十五貫》(台灣公共電視,舞台版改名《鼠鬥龍爭》)、《漢宮怨》(台灣中視)、《三進士》(中視)等。 北管戲音樂設計作品有《南天門》等。 黃梅戲音樂設計作品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秦香蓮》選段、《江山美人》選段等。 京劇音樂設計作品有《百年戲樓》、《關漢卿》、《背叛》、《卡拉山傳奇》等。 舞蹈音樂作品有高雄城市芭蕾《牡丹亭》、傳統藝術中心踩街舞蹈《鯽仔魚欲娶某》等。 Category:台灣歌仔戲作曲家 Category:台灣京劇琴師 Category:台灣作曲家 Category: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友 Category: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 Category:二胡演奏家 Category: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授 Category:周姓.

新!!: 歌仔戲和周以謙 · 查看更多 »

呂福祿

呂福祿(),原名呂幼亭,台灣京劇、歌仔戲演員,歌仔戲導演,生於台灣,籍貫北京大興。2015年榮獲第26屆傳統藝術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

新!!: 歌仔戲和呂福祿 · 查看更多 »

呂雪鳳

呂雪鳳(),出生於台灣,臺灣女演員。現為「陳美雲歌劇團」資深演員及導演,並擔任臺灣戲劇專科學校老師。台北市95年歌仔戲觀摩匯演時,她曾以《楊金花》入選優秀演員獎。2015年以《醉·生梦死》分別榮獲第17屆台北電影獎及第52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新!!: 歌仔戲和呂雪鳳 · 查看更多 »

唐美雲

唐美雲(),生於台灣台南,台灣反串歌仔戲名伶,精擅生角與三花,曾擔綱河洛歌仔戲團當家小生,1999年創立唐美雲歌仔戲團,致力於新編歌仔戲目,大膽嘗試不同的表演形式。其演藝事業並進而擴展至電視連續劇、電影等領域,曾獲臺灣第三十六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出身歌仔戲世家,父親蔣武童為著名戲狀元,母親唐冰森與姐妹皆投入歌仔戲表演。.

新!!: 歌仔戲和唐美雲 · 查看更多 »

唐美雲歌仔戲團

唐美雲歌仔戲團,專營歌仔戲大型舞台公演的台灣民營歌仔戲劇團,唐美雲是創辦人、藝術總監、團長、製作人。.

新!!: 歌仔戲和唐美雲歌仔戲團 · 查看更多 »

唢呐

唢呐是中国一種簧片管樂器,在閩東語、粵語、閩南語、潮語中稱為「的禾」(粵拼︰Di1 Daa2; 啲打)、「吹」、「鼓吹」或“八音”。 傳統嗩吶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簧片)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喇叭口稱為「碗」。現代加鍵嗩吶的外型則更像交響樂團中的雙簧管。.

新!!: 歌仔戲和唢呐 · 查看更多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公視基金會、公共電視臺、公共電視、公視、PTS,為臺灣七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並與中華電視公司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 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臺灣電視臺,除了依《公共電視法》成立的公視和同為公廣集團成員的華視和客家電視台外,尚有依《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的原住民族電視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屬)。但原視並非臺灣公廣集團成員。.

新!!: 歌仔戲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六角弦

六角弦,歌仔戲音樂伴奏與演奏專用弓弦樂器。 中日戰爭其間,中國福建省政府查禁台灣歌仔戲曲調和樂器,閩南歌仔戲藝員邵江海、林文祥等人改唱「改良調」(台灣後來稱為「都馬調」的以「雜碎仔調」為主的曲調)的「改良戲」;台灣樂器被查禁,邵江海、林文祥等人用南管的三弦和洞簫、尺八」以代替月琴和品仔,主弦(領奏琴師)的以六角弦代替殼子弦、大廣弦。.

新!!: 歌仔戲和六角弦 · 查看更多 »

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讓這些族群認同日本與日本天皇,同化為完全的日本人。主要影響地包括琉球、台灣、朝鮮、與滿洲等地。發起人主要有日軍軍部、右翼內閣大臣等。.

新!!: 歌仔戲和皇民化運動 · 查看更多 »

石惠君

石惠君(1966年1月19日-),台灣歌仔戲演員,工旦行,原名石育芬、石若妤,現任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專任教師。.

新!!: 歌仔戲和石惠君 · 查看更多 »

石文戶

石文戶(原名石啟明,曾用名石曜齊,),台灣戲曲演員、台語講古(說書)人、歌仔戲編導,台南新營人,在台南鹽水出生,幼時攻讀漢文,青少年時學習京劇藝術,后參加南管歌劇團(高甲戲劇團)表演、廣播電台說書等工作,是台灣資深的歌仔戲劇作家和導演,業界尊稱為「導演爸」。.

新!!: 歌仔戲和石文戶 · 查看更多 »

瞿春泉

瞿春泉,中國指揮家、作曲家,國家一級指揮。 音樂風格溫煦,嚴謹自然,極富人文氣息,著重於各地音樂風格的研究,並善於結合當地音樂特性且為樂曲推陳出新。 瞿氏多次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部及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各種優秀成果獎、優秀表演獎、創作獎,並巡迴世界各地表演。其名字被收錄於《The International, who is who of Intellectuals》及《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中國音樂家辭典》等。 瞿氏曾首演並錄製《長城隨想》、《達勃河隨想》、《花木蘭》、《瀟湘水雲》、《新婚別》、《匯流》、《新編大埔調》、《歌仔風》、《國畫世界》、《大樂三章》、《霧社1930》、《鄒族之歌》、《祝願》、《山‧樂》、《痕跡之五》、《台灣四季》、《思》、《殘缺也是美》、《好自在》、《點燈》、《國樂魔法石》。.

新!!: 歌仔戲和瞿春泉 · 查看更多 »

王銀河

王銀河,閩南歌仔戲(薌劇)琴師,1906年生,台灣台北市人。 1915年移民廈門,1918年起在廈門參加台灣歌仔表演團體「仁義社」,平日工作餘暇學習台灣胡琴類樂器大廣弦。 1928年轉為職業琴師,參加歌仔戲戲班「雙珠鳳班」的音樂工作。 1931年到1941年間隨同台灣歌仔戲戲班「丹鳳社」、「玉麒麟班」到新加坡、馬來亞表演。 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太平洋战争爆發,台籍的他在新加坡被英軍俘虜,送到印度的集中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重獲自由,經新加坡回到台灣台北,在「永樂勝利劇團」做琴師。 1947年轉職另1台灣歌仔戲劇團「霓光班」,1948年隨團到廈門表演,從此沒有再回台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他在「漳州實驗薌劇團」(後來改「龍溪專區薌劇團」,現在「漳州市薌劇團」的前身)工作,演奏大廣弦。 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5年11月5日,因病去世。 他的大兒子王南榮是閩南歌仔戲演員、歌仔戲藝術教師,2兒子王南輝是閩南歌仔戲琴師。 王南輝除了善長並推廣父親獨創的大廣弦顫音指法(「大廣弦打指」),同時善長六角弦、殼子弦、月琴、三弦等多種歌仔戲樂器和音樂藝術。 陳彬、陳松民(閩南歌仔戲音樂工作者,陳松民和江松民不同人)合編的《薌劇傳統曲調選》(人民音樂出版社,北京)1書中收錄了許多王南輝的歌仔戲音樂演奏和演唱資料。 Category:中國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中国音乐家.

新!!: 歌仔戲和王銀河 · 查看更多 »

王清松

王清松,台灣歌仔戲鼓師,拜陳維清、邱火榮等先生習打鼓(以鼓領導戲曲樂隊,又叫做司鼓)藝術,曾在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與戲曲音樂科兼任教師,教台灣歌仔戲打鼓藝術,著有《歌仔戲曲調鑼鼓運用》(與學生呂冠儀合著,2000年)等書。 王清松出身很艱苦,從小(13歲起)在歌仔戲的戲班(劇團)裡習藝,他曾向自己的學生呂冠儀回憶:所有鑼鼓點子都靠暗記,在先生(意思是老師)面前和戲班裡不能打鼓,只能拿鐵筷子到外面敲打硬幣練習,慢慢地先生認可了才有機會打鼓。 師承是陳維清和邱火榮的他,培養出莊步超、黃建銘、陳申南等許多學生。 他是已故歌仔戲樂師洪堯進的女婿。.

新!!: 歌仔戲和王清松 · 查看更多 »

王振義 (音樂家)

王振義(),台灣臺南市安定區人,台灣民族音樂學家、鋼琴家、作曲家、歌仔戲編劇,曾任台南家專、崇右企專等校教師,台灣歌仔學會音樂指導,著有《台灣的北管》學術專書和多篇學術論文;《琴劍恨》、《新白蛇傳》、《新編周成過台灣》等歌仔戲劇本。 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學士,主修鋼琴,師承王青雲教授、吳季札教授;從史惟亮教授、許常惠教授副修作曲,從申學庸教授副修聲樂。 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碩士論文《台灣北管音樂研究》先由時任音樂學系主任馬孝駿教授指導,馬教授離職後,改請校內俞大綱教授和校外許常惠教授共同指導,俞大綱教授在論文完成前便辭世,未能看到論文問世。 《台灣北管音樂研究》是許常惠教授指導的第1篇碩士論文,是台灣史上第1篇系統研究台灣北管音樂的碩士論文,在論文基礎上完成的《台灣的北管》專書是台灣史上第1部系統研究台灣北管音樂的學術著作。 他從楊秀卿女士學習台灣說唱音樂(唸歌仔)和台灣月琴,從楊再興 (歌仔戲)先生學大廣弦。 1989年與林弘猷、陳建良籌組成立台灣歌仔學會,1990年學會正式成立,王振義擔任秘書長。1992年應中國廈門市台灣藝術文化研究室(現台灣藝術研究所)主任陳耕(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1級編劇,兼任廈門大學教職)之邀,率團赴中國閩南地方參加學術活動並進行文化考察。1993年擔任台灣歌仔學會理事長。1994年學會成立附屬歌仔戲劇團,擔任劇團編劇、製作及音樂指導。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台灣劇作家 W Category:台南人 Category:王姓.

新!!: 歌仔戲和王振義 (音樂家)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歌仔戲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薌劇

福建薌劇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的臺灣歌仔戲分支。臺灣歌仔戲在回傳入福建後,在當地稱為薌劇。歌仔戲在台灣正式成型時,傳採用中國福建漳州一帶的「歌仔」;「歌仔」又稱「雜錦歌」、「什錦歌」、「錦歌」。錦歌是什錦歌之簡稱;1953年,中國福建省文化廳決定將流傳於漳州九龍江,又稱薌江,當地的臺灣歌仔戲正式稱為「薌劇」。編印發行《閩南民間音樂資料彙刊》時,因「什錦」一詞過於粗俗,書中略稱為錦歌。以早在閩南有歌仔,沒有「錦歌」。而九龍江在龍海縣石碼地域一段被稱為錦江。因政治考量,曾刻意稱當地的歌仔為「錦歌」,並視之為歌仔劇的根源)。乃是吸收民間小戲與民謠曲調而來,以七字或五字組成一句,每四句組成一段,由方言俚語演唱來說故事的一種民歌.

新!!: 歌仔戲和福建薌劇 · 查看更多 »

秦琴

秦琴,撥弦類民樂器,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客家漢樂常用。 音箱(共鳴箱)、品項(琴格)、琴頸、旋軸都是木製,音箱常做成梅花形,所以又名梅花琴或梅花秦琴。 通常張3條弦,質地是蠶絲或尼龍。 台灣北管、歌仔戲、布袋戲亦有使用。 Category:中國琉特琴類.

新!!: 歌仔戲和秦琴 · 查看更多 »

秀琴歌劇團

歌劇團,是一座位於台南市的台灣民營歌仔戲團,營業項目涵蓋歌仔戲大型舞台公演和民戲,藝術總監王友輝,團長兼製作人張秀琴。 「秀琴歌劇團」1986年由張秀琴團長成立。由野台民戲崛起,2000年躍上精緻公演舞台,一步一腳印。自2001年入選為國家扶植團隊至今,整齊的素質、動人的唱腔、認真的態度是劇團的堅持,更是劇團的特色。主角演員張秀琴、莊金梅及米雪「色」、「藝」兼俱且實力堅強是為劇團的黃金三角。團長張秀琴更於2004年榮獲「中興文藝獎」。 紮實的唱唸做打,求新求變的戲文,驚人的表演爆發力,秀琴歌劇團在舞台上不斷擦出的精采火花,深深抓住每個觀眾的目光。.

新!!: 歌仔戲和秀琴歌劇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歌仔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笛是一種管樂器,是屬於无簧片的木管樂器,由通過樂器開口的空氣來發聲。依照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笛屬於边棱音气鸣乐器(edge-blown aerophones)。 常見的笛為直身長管,除了吹奏用的吹口外,還有幾個調整音高的開口,各開口的打開或閉合會產生不同的音高。各地方有不同的笛,有些笛(如直笛)是豎笛,吹口在笛的末端,吹奏時笛和嘴唇垂直。有些笛(如長笛)是橫笛,吹口在笛的側面,吹奏時笛和嘴唇平行。 笛是除了人聲之外最古老的樂器,在考古研究中,發現最早的笛是用動物的尺骨鋸去兩端關節鑽孔而成的骨笛,在德國施瓦本阿尔比發現許多,距今約43000年至35000前,這些笛子表示了當時歐洲的人類已有演奏樂器的傳統。而中國也有發現距今約9000年至7700年的賈湖骨笛。.

新!!: 歌仔戲和笛 · 查看更多 »

笛子

笛子,又称竹笛,中國传统乐器。最早被發現的笛為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7孔骨笛,約有7000年歷史。笛子在民間音樂、戲曲、民族樂團、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多為竹製作,主要為苦竹與紫竹,也有以木、玉等材料製笛。.

新!!: 歌仔戲和笛子 · 查看更多 »

管子 (樂器)

#重定向 管子 (乐器).

新!!: 歌仔戲和管子 (樂器) · 查看更多 »

管樂器

管樂器是泛指以管作為共鳴體的樂器。由吹奏者吹氣或振唇,借由吹口裝置帶動管內空氣震動發聲。音的高低取決於管身的長度控制。.

新!!: 歌仔戲和管樂器 · 查看更多 »

箫又稱洞簫,是中國古老的吹管樂器,特徵為單管、豎吹、開管、邊稜音發聲。「簫」字在唐代以前本指排簫,唐宋以來,由於單管豎吹的簫日漸流行,便稱編管簫爲排簫,以示區別。至於「洞簫」之名,則來自於箫管底端之開孔。 其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

新!!: 歌仔戲和箫 · 查看更多 »

簡宏璋

簡宏璋,1976年生,1說1977年生,台灣演員、歌仔戲導演。 簡宏璋的爸爸簡明峰是經營歌仔戲團的歌仔戲鼓師,媽媽吳金葉是資深歌仔戲演員,工生行,他從小在家族劇團裡學習歌仔戲司鼓藝術,後兼習歌仔戲舞台表演藝術,並師從劇團導演陳清海學習歌仔戲導演藝術。 他的第1部歌仔戲導演作品是《乞丐王子》。 他的歌仔戲導演作品還有歷史(古裝;古路;古冊)歌仔戲《白蛇後傳》、《勾踐復國》、《目蓮救母》、《孟麗君遊上林》、《九曲橋》、《花田錯》等。 新編古裝歌仔戲《天下無雙》、《玫瑰賊》、《慈母情淚》等。 歌仔戲現代戲《可愛青春》等。 歌仔戲演出作品頗多:《君臣情深》、《丹心救主》、《新天鵝宴》、《竹塹林占梅》、《命運不是天注定》、《東寧王國》、《菜刀柴刀剃頭刀》、《梁皇寶懺》、《馬賢伏龍》、《碧海情天》、《無毒有我林則徐》、《拐騙記》、《廉政公鼠》、《廖俠添丁》(歌仔戲現代戲)、《欽差大臣》、第2版《新天鵝宴》、《玉石變》等。.

新!!: 歌仔戲和簡宏璋 · 查看更多 »

簡永福

簡永福(1947年9月25日—2017年12月11日),台灣戲曲樂師,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兼任教師,人稱「阿狗」、「阿狗兄」、「阿狗叔」,長於演奏揚琴、三弦、吉他、薩克斯風等文場(旋律部)樂器,也能司鼓(打鼓,以鼓點帶領和掌控戲曲表演的節奏)。.

新!!: 歌仔戲和簡永福 · 查看更多 »

簡明峰

簡明峰,1950年生,台灣歌仔戲鼓師,台灣歌仔戲演員吳金葉的夫婿,歌仔戲導演簡宏璋的父親。 他曾參與台灣政府機關《大家來唱歌仔戲》光碟的錄製工作,演奏打擊樂器。 他參演台灣中央電影公司1999年出品的電影《沙河悲歌》(七等生原著,張志勇執導),飾鑼鈸演奏員,並實際演奏,琴師是洪堯進和劉文亮,鼓師是王清松,另1位鑼鈸演奏員是林義恆。 他的女兒簡鳳茹工武場(戲曲樂隊的打擊樂部),小女兒簡鳳儀是歌仔戲演員,兒子簡宏璋也能演奏打擊樂器,義子李裕仁工文場(戲曲樂隊的旋律部),善彈電子琴。 他的歌仔戲司鼓作品有《梁山伯祝英台》、《薛丁山與樊梨花》、《施公案》、《白虎殿》、《慈母情淚》、《感天動地竇娥冤》、《許孟蛟拜塔》等。.

新!!: 歌仔戲和簡明峰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歌仔戲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紀麗如

紀麗如,歌仔戲反串演員,是「楊麗花歌仔戲團」主要演員之一,是楊麗花的學生,也是前藝人紀寶如的妹妹,參與不少歌仔戲劇目的演出。其前夫為楊麗花的弟弟、也是楊麗花歌仔戲團的執行製作林明正,兩人生有一女。 紀麗如在歌仔戲中扮演小生,大多是與潘麗麗配對演出,「紀潘配」在一般歌仔戲迷中是非常搭配的組合。紀麗如小生扮相俊俏,深入觀眾的心,尤其是與潘麗麗配對的苦情角色如拔都、帖木兒、林孝義等。紀麗如也演三花(丑角)角色,亦是詼諧有趣,演技備受認同。.

新!!: 歌仔戲和紀麗如 · 查看更多 »

紀招治

紀招治(),歌仔戲演員,工旦行,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歌仔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在廈門出生,1945年起跟洪本忠先生學戲,1949年起師承邵江海先生,1951年參加龍溪地區薌劇團(現在的漳州市薌劇團)。 1987年起在廈門藝術學校教歌仔戲,現已離休。 2008年1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文化部公布的第2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裡有4位歌仔戲藝員,她是1位,另3位是廈門市歌仔戲劇團的陳志明 (歌仔戲);漳州市薌劇團的鄭秀琴(中國國家1級演員)和吳茲明(中國國家1級導演)。 Category:中国女演员 Category:中國歌仔戲演員 Category:廈門人 Category:紀姓.

新!!: 歌仔戲和紀招治 · 查看更多 »

生 (中國戲曲)

生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比较文雅的男性角色,各个剧种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新!!: 歌仔戲和生 (中國戲曲) · 查看更多 »

电吉他

电吉他,是一种拨弦乐器。不同于原声吉他(),电吉他的发声不依赖于共鸣箱,而是运用了电磁学原理。电吉他的琴身上装有拾音器,拾音器中有線圈和磁体(用于磁化金属琴弦)。当电吉他的琴弦振动时,磁化琴弦的磁场随琴弦震动切割拾音器中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从而使线圈中产生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会经过放大,并且通过吉他音箱转换成声音信号发声。 由于电吉他不是原声乐器而是通过电信号发声的,所以一些电子仪器被制造出来通过各类改变电信号的方法(例如滤波、放大等)来改变电吉他的声音。这些设备被称做效果器。 人们普遍认为,最早的现代电吉他是由乔治·布尚(George Beauchamp)于1932年发明制作的一把夏威夷钢棒吉他。后经过众多人的努力,发展成今天的样子。 为了美感或者是实用性的需要,电吉他有各式各样的琴型。.

新!!: 歌仔戲和电吉他 · 查看更多 »

狄鶯

鶯()本名林佳璇,原名林妙嬉,台灣女演員、主持人,生於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祖籍中國浙江溫州,曾參與歌仔戲、 電視劇及綜藝節目的演出。.

新!!: 歌仔戲和狄鶯 · 查看更多 »

白礁慈济宫

白礁慈济宫祀奉醫神保生大帝吳夲,為中國福建省、臺灣、東南亞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俗稱「慈濟西宫」,位於中國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距青礁慈济宫约3公里,相傳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左右,清代重建,部分石构为宋代遗物。青、白礁慈济宫是各地慈济宫的祖宫。1996年共同列为中國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該廟又有「西宮」、「祖宮」等別稱。.

新!!: 歌仔戲和白礁慈济宫 · 查看更多 »

莊家煜

莊家煜,1965年生,台灣戲曲樂師,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兼任教師,著有《歌仔戲唱腔(第2集)》(與柯銘峰、劉文亮、陳孟亮合著,2000年)等書。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中國音樂科(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畢業,主修管樂器。 很年輕就參加越劇、黃梅戲、京劇、北管戲(台灣亂彈戲)等戲曲劇種的音樂伴奏工作。 後參加「明華園」、「河洛」、「楊麗花」、「文薪」、「薪傳」、「鄉城」、「許亞芬」、「春美」、「秀琴」、「新櫻鳳」、「亂彈嬌」、「唐美雲」、「明珠」、「黃香蓮」等許多劇團的歌仔戲伴奏工作,擔任管樂器:嗩吶、管、笛、簫、巴烏等。 並向資深歌仔戲樂師洪堯進問藝。 歌仔戲音樂設計作品有:《淵愁》、《錯中緣》、《道光君斬太子》(以上劉文亮主弦,王清松司鼓)、《碧海情天》(柯銘峰主弦,朱作民打鼓)、《帝女萬歲劫》(邱火榮音樂指導、主弦,林永志司鼓)、《香蓮告青天》(邱火榮音樂指導、主弦,林永志司鼓)、《搜孤救孤》(邱火榮音樂指導、嗩吶、管,劉文亮主弦,林永志司鼓)、《慈悲三眛水懺》(劉世瑛編曲配器)等。 參與錄製的歌仔戲音樂專輯有《王寶釧寫血書·薛平貴回窯》(廖瓊枝編劇、演唱,李國治主弦,王清松司鼓)、《大家來唱歌仔戲》(洪堯進音樂指導、主弦,柯銘峰編曲、月琴,劉文亮胡琴,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司鼓)、《梅開二度》(劉文亮音樂設計、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司鼓)、《劇聲雅韻》(含《陳三五娘》之《益春留傘》、《孟麗君》之《遊上林》、《白蛇傳》之《斷橋》3個--子戲,與柯銘峰合作音樂設計)、《戲弄歌仔話詩詞》(柯銘峰主弦)、《詩古幽情》(柯銘峰主弦)、《魅湖咒》原聲專輯(柯銘峰主弦,黃建銘鼓板,莊步超民樂鼓)、《秀琴歌劇團舞台藝術精選》(包含《范蠡獻西施》、《血染情》、《魅湖咒》3部戲的選曲,柯銘峰主弦)、《珠圓玉潤阿旦歌》(柯銘峰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打鼓)等。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京劇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新!!: 歌仔戲和莊家煜 · 查看更多 »

莊金梅

莊金梅,(1970年6月11日-),台灣歌仔戲演員、編劇及導演,唱作俱佳有金嗓小旦之美稱,為秀琴歌劇團當家小旦。.

新!!: 歌仔戲和莊金梅 · 查看更多 »

莊步超

莊步超,台灣戲曲樂師,台灣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戲曲音樂科和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傳統音樂科(都是現在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的前身)畢業,又考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做研究生,現在是台灣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兼任教師。 在戲曲學校原主修笙,後改工武場(戲曲樂隊;後場的打擊樂部,相對於旋律部的文場)音樂,師從台灣京劇鼓師劉大鵬(原習淨行;大花臉,後改打鼓)和楊軍(北京戲曲學校畢業,後移民台灣)學習京劇司鼓(以鼓引導和控制戲曲表演節奏)藝術,又師從台灣歌仔戲鼓師王清松習歌仔戲司鼓藝術。 當兵時在中華民國空軍示範樂隊服兵役,任打擊樂隊員兼組長、擊樂聲部首席。 曾與許多個台灣的歌仔戲、京劇、話劇團體到歐洲多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北京和香港、澳門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巡演,擔任鼓師(武場領班;武場領導;武場指導)或打擊樂演奏員。 他的京劇司鼓作品有小劇場實驗京劇《李爾在此》(李門編腔,吳興國領銜主演)等,歌仔戲司鼓作品有《刺桐花開》、《大漠胭脂》(劉文亮音樂設計、主弦)、《烏龍窟》(陳孟亮音樂設計、主弦)、《廉政公鼠》(音樂設計、文場領奏呂冠儀,主弦許鈞炫)和台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廖瓊枝編劇、領銜主演、導演的《王魁負桂英》(劉文亮音樂設計、主弦)和《什細記》(劉文亮音樂設計、主弦)等。 他擔任話劇《暗戀桃花源》(2006年版)的歌仔戲打擊樂設計和鼓師。 他擔任歡喜扮戲團實驗小劇場數部實驗戲劇的打擊樂設計和鼓師。 他在1些歌仔戲大型舞台公演裡吹奏笙。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新!!: 歌仔戲和莊步超 · 查看更多 »

莆仙戏

莆仙戏(莆仙語:Pó-sing-hi̍),又名“兴化戏”(Hing-hua̍-hi̍),是福建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语地区。,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新!!: 歌仔戲和莆仙戏 · 查看更多 »

鍾耀光

鍾耀光,(英語:Chung Yiu-Kwong,1956年-),出生於臺北,知名打擊樂演奏家、作曲家,1991年起定居台灣,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 最新個人網站:http://www.yiukwongchung.com.

新!!: 歌仔戲和鍾耀光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歌仔戲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歌仔戲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金屬撞擊樂器。用在軍中,作用是給出停止擊鼓的指令。《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鐃的形狀類似於鈴,但體型較大,口呈弧形。體闊大於體高,直立倒置,下有執柄,持槌敲擊發聲。 按《說文解字》,鐃其實是一種小鉦,行於殷商,為早期樂器。殷墟婦好墓出土五件成一組合,是為燕饗祭祀之用禮器。.

新!!: 歌仔戲和鐃 · 查看更多 »

表演

表演有多種不同的意思。.

新!!: 歌仔戲和表演 · 查看更多 »

行當

行當(ㄏㄤˊ ˙ㄉㄤ, háng dɑng)是中國戲曲的術語,指戲曲中各演出角色的「分類」,簡稱為「行」。以京戲為例,就分有生行、旦行、淨行與-丑-行四種行當。 行當可以說是演出角色的類型分類,也可以說是不同角色的演出風格分類,通常相同行當之間的角色表演風格差異較小,不同行當間的角色表演風格差異較大。.

新!!: 歌仔戲和行當 · 查看更多 »

西厢记

《西厢记》是中国《六才子書》之一。最早取材于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后被元代王实甫改编为杂剧(此前有宋人趙令畤以此題材作《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金人董解元作《西廂記諸宮調》,然影響力均遠不如雜劇《西廂記》),被稱為「元杂剧的壓卷之作」,對中国的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皆頗有影响。.

新!!: 歌仔戲和西厢记 · 查看更多 »

許亞芬

2009年以《慈悲三昧水懺》入圍金曲獎「最佳戲曲曲藝專輯獎」及「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2010年以《良臣遇灶神》榮獲第21屆金曲獎「最佳戲曲曲藝專輯獎」。2016 年以《千古一帝秦始皇》入圍金曲獎 「最佳傳統影音出版獎」。 出於對歌子戲的一份執著與使命感,不願此門美好藝術生命斷層,許亞芬後毅然加入薪火相傳的教師行列,在各大專院校、社團、研習營、劇團、基金會擔任指導傳承的文化工作,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並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無論一路走來多麼艱辛,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起起落落,她都甘之如飴,只為了在歌子戲花團錦簇的園林中,走出屬於自己的燦爛、一生無悔的選擇。 成立劇團《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由團長許亞芬創立於2003年,成立宗旨為歌子戲藝術提昇與薪火相傳。歌子戲是臺灣唯一最具本土代表性的傳統戲曲,許亞芬歌子戲劇坊秉持著以傳統戲曲藝術為內涵、典雅精緻的音樂為包裝、優質創新的劇本為骨幹之創作宗旨,為臺灣傳統文化藝術歌子戲注入新的生命力及理念實踐為其展現新風貌。.

新!!: 歌仔戲和許亞芬 · 查看更多 »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劇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Yafen.Star/ 許亞芬歌仔戲劇坊 許亞芬歌仔戲劇坊成立於2003年8月,在團長許亞芬的帶領下,始終秉持「藝術團承」與「創意風華」,積極培訓藝生,並積極巡迴演出和演講、舉辦歌仔音樂欣賞會、出版音樂推廣CD及製作歌仔戲藝術光碟,有系統的推廣傳統歌仔戲。另一方面則粹取歌仔戲的藝術精髓,在傳統的表演形式注入新元素,期使歌仔戲藝術能與時並進,成為當代觀眾共呼吸的現代戲曲。 主要人員 許亞芬 出生歌子戲世家,祖輩皆為歌子戲演員,尤其母親「黑貓雲」更曾名震一時。由於對歌子戲使命與藝術提昇的執著,於2003年創立許亞芬歌子戲劇坊,致力於歌子戲藝術傳承、舞臺創新與藝術提昇,用心製作多齣叫好叫座的精緻大戲。.

新!!: 歌仔戲和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 查看更多 »

許再添

許再添.

新!!: 歌仔戲和許再添 · 查看更多 »

許秀年

許秀年(),出生於雲林縣麥寮鄉麥津村,台灣知名歌仔戲女演員。197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先後與楊麗花、李如麟、黃香蓮等電視歌仔戲演員合作,獲得「永遠的娘子」封號。身為專業歌仔戲演員,從內台戲基礎開始打起,許秀年陸續於電影、電視劇演出,1990年代起更跨足劇場公演,藝術成就非凡。.

新!!: 歌仔戲和許秀年 · 查看更多 »

許鈞炫

許鈞炫,又名"毛胖",台灣歌仔戲樂師,現任國立國光劇團指揮,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傳統音樂科(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畢業,專長胡琴類樂器和打擊樂器,參加許多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的樂隊演奏工作,擔任二胡、中胡、大廣弦、鑼、鐃鈸等樂器。 他在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搜孤救孤》(邱火榮的音樂指導作品)和楊麗花最新的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丹心救主》(劉文亮音樂設計兼主弦,王清松武場領班,簡永福文場領班,莊家煜笛簫,2007年)裡演奏大廣弦。 他在周以謙做音樂設計的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唐伯虎點秋香》(朱作民打鼓,黃家俊主弦)裡演奏中胡和打擊樂器。 與莊步超、陳敬宗(京劇琴師;歌仔戲打擊樂演奏員)等都是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傳統音樂科(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開始教授台灣戲曲音樂以後(該系前身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劇樂科有很長1段時間只教授京劇音樂)培養出來,兼通文場樂器和武場樂器的台灣青年樂師。 《廉政公鼠》(呂冠儀音樂設計,莊步超打鼓)和《慈悲三昧水懺》(莊家煜音樂設計,劉世瑛編曲配器,黃建銘打鼓)等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是他的領奏作品。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新!!: 歌仔戲和許鈞炫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歌仔戲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高甲

*高甲戏,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是福建主要剧种之一。.

新!!: 歌仔戲和高甲 · 查看更多 »

高甲戏

戏(闽南语:Ko-kah-hì),又叫“戈甲戏”、“九角戏”、九甲戲,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是福建主要剧种之一,最初起源於合興戲发源于福建泉州,流行于闽南地区,臺灣和东南亚華裔闽南人聚居之地。高甲戏形成于清代中叶。高甲戏的剧目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份是从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徽戏、弋阳腔、京戏吸收过来的。初步统计高甲戏的传统剧目一百多个,新编的优秀剧目有《连升三级》《真假王岫》、《大闹花府》、《笋江波》、《许仙谢医》等。.

新!!: 歌仔戲和高甲戏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交響樂團

市交響樂團 (Kaohsiung Symphony Orchestra;簡稱高市交、KSO)是高雄市政府以基金會形式所管理的交響樂團。附設於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總部位於高雄市鳳山區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新!!: 歌仔戲和高雄市交響樂團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國樂團

市國樂團(Kaohsiung Chinese Orchestra;簡稱:高市國、KCO)是附設於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國樂團。.

新!!: 歌仔戲和高雄市國樂團 · 查看更多 »

謝月霞

謝月霞(),台灣女演員,本名林三嬌,曾獲金鐘獎單元劇最佳女主角。.

新!!: 歌仔戲和謝月霞 · 查看更多 »

賴秋香

# 賴秋香(),臺灣省新竹縣客家人,擅長文武小生,現搭班於臺北「飛鳳儀歌劇團」演出。父賴宜和為中壢客家內臺戲班「三義園」小生,母親亦為小生,因家學淵源之故成為陳澄三所經營的麥寮「拱樂社」綁戲囡仔﹝綁年囡仔﹞,五年期間參與童伶班訓練歷經學戲艱辛,學習內容主要是手腳的基本功、打武、刀槍。十六歲時綁期結束,為回報「先生禮」便於「拱樂社」義演半年後出班。後由父親賴宜和引薦搭班於國防部「陸光臺語劇隊」,當時京劇演員張義清為劇團武二花,常指導賴秋香等年輕演員們刀槍、打武、身段﹝穿厚底靴﹞,也學唱京劇曲目,教學嚴格程度更甚「拱樂社」。賴秋香歌仔戲唱唸習自父親賴宜和親自指導,身段則由父親常帶往臺北市國軍文藝中心觀摩京劇演出,再仰賴父親賴宜和親身調教,且劇團每日皆有資深演員任值行官於演戲空檔時指導。十九歲時「陸光臺語劇隊」解散,轉搭班臺北的內臺戲班「寶華興」,期間向呂金虎「呂老虎」學戲,習得《收十二太保》、三國誌《白門樓》﹝即《收呂布》﹞、《夜戰馬超》、《貂蟬弄董卓》等劇齣。之後轉搭羅東「泰明歌劇團」,再向張學武學習《長板坡》,並與苦旦邱蜜「小文」成為最佳生旦搭檔。二十七歲時隨南管戲班「樂聲歌劇團」出國至新加坡演出,一年後回臺再搭班富美「humi」所經營「真明光歌劇團」,後轉搭「新南光歌劇團」、「友聯歌劇團」、「鴻明歌劇團」五、六年,再回搭羅東「泰明歌劇團」四、五年,回臺北轉搭「漢陽歌劇團」。三十三歲時隨「麗娟歌劇團」出國至菲律賓演出,三十七歲左右便搭班「葉麗珠第二團」,該劇團仍相當著重傳統規矩演出。爾後因戲路銳減「葉麗珠第二團」與「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合併,演出風格較偏胡撇仔風格。五十五歲左右開始擔任起戲班講戲先生。.

新!!: 歌仔戲和賴秋香 · 查看更多 »

越剧

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兴盛于上海,主要流行于苏浙沪等地区,目前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新华网 越剧曲调婉转柔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采用了越剧的曲调。 越剧在早期只有男演员,进入上海发展后因女班演出广受欢迎,发展为各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的女子越剧。1949年后,开始招收部分男演员,但现在仍以女子越剧为主。越剧原来流行于苏浙沪一带,后在中國广受欢迎。 越剧舞台语音的基础语音是嵊县方言音。在越剧发展过程中,越剧语音在嵊州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音韵和官话的语音,这促使越剧扩大了观众范围。 2006年5月,越剧被列为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 歌仔戲和越剧 · 查看更多 »

黃建銘

黃建銘,台灣戲曲鼓師,從小在家族劇團學習台灣客家戲;採茶戲和台灣歌仔戲等戲曲的司鼓(以鑼鼓點子引導和控制戲曲表演的節奏)藝術,後入位於台灣台北市內湖區的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中國戲劇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學京劇。 後專工戲曲武場(打擊樂部),並師從台灣歌仔戲鼓師王清松學習台灣歌仔戲司鼓藝術。 曾任台灣宜蘭縣立蘭陽戲劇團等戲曲劇團的武場樂師(打擊樂演奏員),現任新北市板橋區歌仔戲劇團民權歌劇團鼓師(武場領班;武場領導;武場指導),並應台北市歌仔戲劇團「河洛」邀請,在台南市、高雄市等地擔任該團多場戶外大型舞台巡迴公演的鼓師。 台灣台南市歌仔戲劇團秀琴歌劇團的《鍾馗傳奇》(音樂設計朱蔚嘉,武場領導黃建銘,文場領導柯銘峰,管樂莊家煜)、《血染情》(音樂設計朱蔚嘉,武場領導黃建銘,文場領導柯銘峰,管樂莊家煜)、《魅湖咒》(音樂設計朱蔚嘉,武場領導黃建銘,文場領導柯銘峰,管樂莊家煜,導演呂瓊珷,2006年12月9日在台灣台南市世界首演)是他的司鼓作品。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新!!: 歌仔戲和黃建銘 · 查看更多 »

黃香蓮

黃香蓮(),新北市三重區人,台灣歌仔戲演員,工生行。 早期外祖母成立光賽樂歌仔戲團,母親綽號阿快為外祖母所收養,父親黃銘傳朋友稱為大沙仔。四歲時黃香蓮跟著母親到小明明的劇團客串演出,父親過世后才開始在各地主持活動表演。后被陳聰明挖掘進入電視歌仔戲,民國五十八年參加中視電視歌仔戲《三笑姻緣》的演出,改變戲路由旦腳變為生腳自此一炮而紅,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在台視楊麗花歌仔戲團做副生(主要男配角)。七十三年(1984)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成為當家小生並擔任製作人。七十九年(1990)與弟弟黃復國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劇團,除陳聰明導演外,還曾和陳昇琳、朱克榮等導演合作,致力於薪傳教學與推廣演出。 她擔綱幾部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的正生,舞台導演多請曹復永。后解散劇團,退出舞台。中央研究院院士吳成文是她的夫婿。 2011年,為了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再度復出公演,與小咪、石惠君、呂雪鳳等資深歌仔戲演員演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新!!: 歌仔戲和黃香蓮 · 查看更多 »

黃永德

黃永德,台灣戲曲鼓師,從小學習戲曲司鼓(以鼓帶領戲曲樂隊,控制和引導戲曲表演的節奏)藝術,涵蓋京劇、台灣歌仔戲、高甲戲(九甲戲;交加戲)、台灣布袋戲(掌中戲)、北管戲(台灣亂彈戲)、南管戲(梨園戲)各劇種,2006年9月辭世。 他在兼演歌仔戲的台灣京劇戲班(劇團)「寶華興」做很長時間的鼓師(武場領班;武場領導;武場指導)。 曾多次應邀為兼演高甲戲的歌仔戲團「新金英」司鼓。 還曾在「日活」、「華台園」、「福聲」、「新和興」、「宏聲」、「民權」、「鴻明」等許多個歌仔戲劇團任鼓師職務。 京劇司鼓作品有《烏龍院》、《秦香蓮》等。 歌仔戲司鼓作品有《山伯英台》、《八郎探母》、《天下第一家》、《康熙君造浮橋》等。 其他劇種司鼓作品有《陳三五娘》等。 他曾應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歌仔學會邀請,出任台灣歌仔學會武場班的指導教師,學會音樂指導王振義輔助教學,培養出林澤源等學生。 1999年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的「台灣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扮仙戲紀錄保存」,錄製出版《天官賜福》、《醉八仙》、《三仙會》、《跳加官》、《金榜》、《鬧虎》這些吉慶戲的影音,他做鼓師,文場領班葉明德吹嗩吶,楊金鳳彈月琴、三弦。 《天下第一家》實況錄影DVD已由直屬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2006年出版,主弦劉文亮,月琴、三弦楊金鳳。 台灣歌仔學會武場班的另1位指導教師是蔡育仁。 林澤源的司鼓作品有王振義編劇;音樂指導;編腔;編曲;製作;文場領班;主弦兼月琴及部份三弦的歌仔戲音樂專輯《琴劍恨》、《新白蛇傳》、《周成過台灣》3CD(王上元擔任鑼、鐃鈸,林江山民樂二胡,何阿通大廣弦,廖錦棟簫、笛、三弦、管、嗩吶、部份大廣弦)和《亂世兒女》等。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2006年逝世.

新!!: 歌仔戲和黃永德 · 查看更多 »

黄梅戏

梅戏,舊稱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灣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为安徽省安庆市一带的地方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對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揚名海外。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 歌仔戲和黄梅戏 · 查看更多 »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通讯工具,非洲某些部落用以传达信息,中国古代军队用以发号施令。坚固的女(常为圆桶状)的一面或双面蒙上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槌)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鼓除了作为乐器外,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鼓来传播信息。 不同類型的鼓,如定音鼓等,均被調校至特定的音調中。更常見的是將不同類型的鼓或打击乐器互相組合,以構成常於流行音樂出現的爵士鼓。.

新!!: 歌仔戲和鼓 · 查看更多 »

辜顯榮

辜顯榮(),字耀星,彰化鹿港人。自台灣日治時期經商漸露頭角,以甲午戰爭後代表艋舺士紳迎接日本軍進入臺北城而聞名;受日方賜予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後任台灣公益會會長、日本貴族院議員,贈從五位。.

新!!: 歌仔戲和辜顯榮 · 查看更多 »

胡琴

胡琴一詞有二義: 一、唐宋時期,對於由北方及西北少數民族所傳來樂器的泛稱,不像後來僅限指拉弦樂器,如琵琶等亦包括在內,后期胡琴不但出现在北方,在南方的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的戏剧中也有出现。 二、現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絃,使之振動以發出聲音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所改良發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 *.

新!!: 歌仔戲和胡琴 · 查看更多 »

胡撇仔

臺灣日治時期,歌仔戲備受批判,以為猥瑣,甚至傷風敗俗。中日戰爭期間,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厲行皇民化運動,開始禁絕歌仔戲等漢人傳統戲曲演出,歌仔戲藝人只得改穿和服、佩帶武士刀演出,唱日本軍歌,宣揚日本當局政策,也促使歌仔戲胡撇仔的形成。 「胡撇子」一詞,其意義大約可歸納為以下兩種:一說是戲界從歌劇(Opera)而來,一說則將「胡撇子」解釋為胡亂一氣,不照正本演出。歌仔戲班將「胡撇子」視為與傳統歌仔戲的區隔。.

新!!: 歌仔戲和胡撇仔 · 查看更多 »

郭哲誠

郭哲誠,台灣作曲家、指揮家,現任高雄市國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中國音樂科(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畢業,主修二胡,副修笛,1989年起獲聘高雄市實驗國樂團(現高雄市國樂團)專任副指揮,師從歷任駐團首席客席指揮陳能濟、關迺忠、閻惠昌、黃曉飛、胡炳旭學習樂隊指揮藝術。 譜曲作品有《北管聯奏》(與李東恆合作)、《台灣風采集》、《猴王鬧龍宮》(舞劇音樂)等,並受邀為采風樂坊「吟詩作對歌仔調」音樂會編曲。 曾隨團到中國(北京、廣州、珠海、上海、杭州、寧波、廈門、哈爾濱、瀋陽等)、回歸前英屬香港、美國(西雅圖、紐約)、瑞士(日內瓦)、義大利、韓國、澳大利亞(雪梨)舉行音樂會,擔當指揮重任。 與指揮家閻惠昌合作錄製《鄉土頌歌五十年》(分任指揮,閻惠昌監製)、《樂韻悠揚台灣情》(指揮,閻惠昌監製)音樂專輯。 Category:台灣指揮家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台灣作曲家.

新!!: 歌仔戲和郭哲誠 · 查看更多 »

郭春美

郭春美(),高雄人,台灣歌仔戲演員。十三歲正式起加入自家的歌仔戲團。十七歲起挑大梁,成為自家戲班台柱小生。後來受邀至中視演出歌仔戲,曾用藝名郭鳳翎。目前為高雄市鳳山區「春美歌仔戲劇團」團長,維持豐沛的表演活動,並致力推動歌仔戲創新。並曾榮獲薪傳獎,高雄文藝.

新!!: 歌仔戲和郭春美 · 查看更多 »

蘭陽戲劇團

蘭陽戲劇團,台灣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所屬的公立歌仔戲劇團。 宜蘭縣身處歌仔戲的原鄉,宜蘭縣政府為了弘揚這項最具台灣本土特色的傳統文化資產,於1992 年成立蘭陽戲劇團,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公立屬性的歌仔戲劇團,蘭陽戲劇團成立至今,共傳承北管戲、本地歌仔、傳統歌仔戲及創新歌仔戲;足跡曾遍及美國、哥斯大黎加、新加坡、加拿大,將傳統歌仔戲藝術推展至海外各地,成為歌仔戲原鄉之台灣文化藝術典型代表。 前任團長: 林秋芳 (宜蘭縣前文化局局長) 現任演員: 李碧華、潘麗君、廖欣慈、林湘敏、鄭欣蘭、鄭斐文。 現任樂師: 秦國翔、吳佩冠、許金連、林子順。 1992年9月28日,在游錫堃縣長任內正式成立,是台灣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劇團,也是現今唯一的公立歌仔戲劇團。同年完成第1期實習團員甄試,在王振義、林松輝、林茂賢、陳旺欉、莊進才、廖瓊枝、劉玉鶯7位委員評審下,選出林雪霞、陳金環(現名陳玉環)、林雅燕、姚玉娟、游曉馨、何永和、黃佳玉、江金鴦、張嘉雯、吳安琪、林明德、林忠義、謝美娟、張玉妃、謝瑞棋、宋秀鳳、林慧英17人。從1992年9月1日開始培訓,在多位教師指導下學藝。 沈東生(京劇演員)、朱作民、周以謙、黃殷鐘、莊雅萍、劉逸群、張肇麟、劉俊傑、秦國翔、劉靜怡、黃建銘、吳佩冠、陳映如、許金連等多人都曾在該團歷練。 劇團首任導演是石文戶,第2任導演兼首任藝術總監是黃春明(時任副導演、執行導演是蔣建元,2人都已離職),後期新戲有邀請曹復永、鄭文堂等人執導。 劇團歷任排練指導是錢仲飛、金驤生、吳承洋、沈東生,都是京劇演員。 團長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兼任,歷任為林德福、陳登欽、劉哲民、呂春山、宋隆全、鄭文堂、林秋芳、李志勇(現任)。 蘭陽戲劇團為本土劇種之保存、維護、推廣、傳承而成立,基於特殊的歷史意義,致力延續傳統戲曲命脈,背負使命感與社會責任,自草創茁壯而落地深根、枝繁葉茂,至今培養了無數優秀的演員樂師,在戲曲界各展所長,各有其擁護的一片天。 近年來,井然的推廣安排,是傳統丰采的成就,紮根實施如下:.

新!!: 歌仔戲和蘭陽戲劇團 · 查看更多 »

蘇桐

蘇桐,本名蘇同,台灣琴師、作曲家,善演奏揚琴。 1910年2月19日生,1974年11月26日在台北市九號水門租處去世。 本是歌仔戲揚琴師,后到古倫美亞唱片(Columbia)、勝利(Victor)2家唱片公司創作台語流行歌曲。 1936年,與陳秋霖、陳水柳參加「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共同研製出「鼓吹弦」(古吹弦),也就是「鐵弦」,國語叫做「喇叭弦」或「喇叭琴」,現在歌仔戲音樂、客家山歌和客家戲曲音樂還使用,歌仔戲喇叭弦定弦比照廣東高胡,客家音樂喇叭弦定弦純4度或純5度。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他成為僅有的3位被日本人留用的台灣戲曲樂師(蘇桐、陳秋霖、陳水柳)其中1位,參加日軍的「明光新劇團」(文藝工作隊;藝工隊;文工團性質),給宣傳劇伴奏。 1960年代成立的台視正聲天馬歌劇團后,他和陳冠華、許再添是主要樂師,捧紅了楊麗花。 曾擔任多部電視歌仔戲的音樂指導,《三進士》、《萬古流芳》等戲有唱片行世。 簡永福、李國治是他的學生。 譜曲作品廣為傳唱,很有影響。 專為歌仔戲編寫的曲調以外,他的多首流行歌曲作品(《青春嶺》、《農村曲》、《雙雁影》等)也被歌仔戲引用。.

新!!: 歌仔戲和蘇桐 · 查看更多 »

閩南

閩南(Bân-lâm),指福建(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3個地級市(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金門,,部份定義亦包含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

新!!: 歌仔戲和閩南 · 查看更多 »

薩克斯風

薩克斯風(英语:Saxophone)是一种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薩克斯風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這也導致了在歸類上令不少人產生疑惑。由於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薩克斯風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相同,所以便將它归类为木管乐器。薩克斯風同时也是一种移调乐器,常见调性为E和B,也有C调和F调。中音薩克斯風以其烟斗状的外形为人所熟知。.

新!!: 歌仔戲和薩克斯風 · 查看更多 »

閻循瑋

閻循瑋,又名閻俊霖,京劇藝名閻倫偉(復興劇校倫字科出身),台灣京劇演員、歌仔戲導演,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中國戲劇科(小學5年級到高中3年級8年1貫制,位在台灣台北市內湖區,是現在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的前身)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中國戲劇組畢業,工淨行(大花臉;大花面;大面)中的武淨(架子花;架子花臉,以身段工架的展現為主的花面演員)。 曾任中華民國空軍大鵬劇隊、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附設公營京劇團,不是京劇學生的實習劇團)團員,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歌仔戲學系兼任教師。 他曾任明華園劇團歌仔戲《濟公活佛》(許再添主弦,王清松打鼓,陳勝國編導)1劇的副導演;河洛劇團《殺豬狀元》(林鵬翔原著,陳建誠編曲,簡永福文場領班,洪堯進主弦,王清松打鼓,石文戶導演)、《天鵝宴》(陳道貴原著,陳建誠編曲,簡永福文場領班,洪堯進主弦,王清松打鼓,石文戶導演)、《皇帝秀才乞丐》(柯銘峰音樂指導,簡永福文場領班,洪堯進主弦,王清松打鼓,石文戶導演)3劇的執行導演(副導演)。 他曾參與演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編劇、導演的京劇《八月雪》,出演裡面的「詩人」這個角色。 他的導演作品有《尪某情》(音樂設計柯銘峰、朱蔚嘉,鼓師陳申南,主弦柯銘峰,管樂莊家煜)、《馬賢伏龍》(音樂設計、主弦周以謙,鼓師朱作民,大廣弦、二胡柯銘峰)、《碧海情天》(音樂設計周以謙,主弦柯銘峰,鼓師朱作民)、《無毒有我》(《林則徐》,音樂設計、主弦周以謙,鼓師朱作民)、《三笑姻緣》(《唐伯虎點秋香》,音樂設計周以謙,鼓師朱作民)、《拐騙記》(音樂設計呂冠儀,鼓師朱作民,主弦柯銘峰)、《廉政公鼠》(音樂設計呂冠儀,主弦許鈞炫,鼓師莊步超)、歌仔戲現代戲(現代歌仔戲;時裝歌仔戲;歌仔戲時裝戲)《廖俠添丁》(月琴柯銘峰)等。 Y Y H Y Y Y.

新!!: 歌仔戲和閻循瑋 · 查看更多 »

閻惠昌

閻惠昌(),指揮家、作曲家。出生於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現任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臺灣國樂團藝術總監、上海音樂學院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等大學客座教授。曾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指揮教授、台灣高雄市實驗國樂團駐團客席指揮。 妻子為古箏演奏家熊岳。兩人育有一女,為女歌手閻奕格。.

新!!: 歌仔戲和閻惠昌 · 查看更多 »

薛平貴與王寶釧

*薛平貴與王寶釧:臺灣歌仔戲。.

新!!: 歌仔戲和薛平貴與王寶釧 · 查看更多 »

藍光光碟

藍光光碟(Blu-ray Disc,简称BD)是DVD之後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一,用以儲存高品質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資料。 藍光光碟是由索尼及松下電器等企業組成的藍光光碟聯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策劃的次世代光碟規格,並以索尼為首於2006年開始全面推動相關產品。 藍光光碟命名是由於其採用波長405奈米的藍色激光光束來進行讀寫操作(DVD採用650奈米波長的紅光讀寫器,CD則是採用780奈米波長的紅外線)。藍光光碟的英文名稱不使用「Blue-ray」的原因,是「Blue-ray Disc」這個詞在歐美地區流於通俗、口語化,並具有說明性意義,不能申請註冊商標,因此藍光光碟聯盟去掉英文字e來完成商標註冊。 2008年2月19日,隨著HD DVD領導者東芝宣佈在3月底結束所有HD DVD相關業務,最終由索尼主導的藍光光碟勝出,持續多年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爭正式劃上句號。 2015年8月5日,藍光光碟聯盟(BDA)宣布將於2015年8月24日起開始定超高清蓝光光碟(Ultra HD Blu-ray)作為下一代格式。.

新!!: 歌仔戲和藍光光碟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歌仔戲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葉青

葉青可以指.

新!!: 歌仔戲和葉青 · 查看更多 »

葉青 (台灣)

#重定向 葉青 (臺灣).

新!!: 歌仔戲和葉青 (台灣) · 查看更多 »

葉麗娜

葉麗娜,是「楊麗花歌仔戲團」主要演員之一吴梅芳的女兒,1986年加入楊麗花歌仔戲訓練班成為第二期學員,畢業後參與不少歌仔戲劇目的演出,現已嫁人移民加拿大。.

新!!: 歌仔戲和葉麗娜 · 查看更多 »

葉麗珠

葉麗珠(),台灣人,著名外台小生歌仔戲演員,自小入戲班學戲。十歲加入「秋月歌仔戲團」的「囝仔班」,藝名「秋童珠」,十七、八歲出班,曾經上台視、中視參與歌仔戲演出。二十八歲組成「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表演至今,陸續改編不少內台劇目如《真假馬天狗》等在班裡演出,也在他團流傳,成為台灣歌仔戲文化的一部分。「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表演風格熱烈,主要演出熱鬧的胡撇仔戲吸引觀眾,對於傳統歌仔戲亦極為用心,注重唱唸功法與身段基本功,「拚命」、「痟戲」、自得其樂的風格無不令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新!!: 歌仔戲和葉麗珠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新!!: 歌仔戲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邱君強

邱君強,台灣指揮家,曾任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新!!: 歌仔戲和邱君強 · 查看更多 »

邱火榮

邱火榮(),台灣戲曲樂師,現任台灣亂彈嬌(北管)劇團(音樂)總監、台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兼任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客座教授,著有《北管牌子音樂曲集》(2000年)、《北管戲曲唱腔教學選集》(2002年)2套戲曲音樂教材(他的女兒:又名邱婷的邱昭文是協同作者),由直屬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曾獲教育部薪傳獎、第廿八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文化部104年度指定北管音樂保存者(人間國寶)。 邱火榮的爸爸林朝成(林樹成)是台灣台中縣人,人稱「樹成先」,媽媽邱海妹是台灣苗栗縣客家人,都是戲曲藝術工作者,邱火榮除了跟爸媽學習台灣戲曲音樂藝術,也學習京劇音樂和西樂,最拿手的西樂器是薩克斯風。 他師從蔡義習西方管樂,跟侯佑宗學京劇司鼓藝術。 邱火榮善長多種戲曲樂器,於台灣亂彈戲(北管戲)、台灣歌仔戲、台灣布袋戲(掌中戲)音樂功底深厚,曾任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的琴師和鼓師,並曾長期擔任許王小西園掌中劇團的音樂指導,還曾在多個歌仔戲團擔任琴師和鼓師,他的嗩吶、鼓、京劇胡琴(京胡)、管在業界的評價尤高,月琴、三弦、笛、簫、殼子弦、喇叭弦、二胡、大廣弦等也都很拿手。 他的學生有王清松(台灣歌仔戲鼓師)、林永志(台灣歌仔戲、台灣掌中戲;布袋戲、台灣亂彈戲;北管戲鼓師)、鄭榮興(台灣亂彈戲;北管戲、台灣歌仔戲、台灣客家戲;採茶戲鼓師、琴師,現任台灣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李慧(台灣台北市立國樂團打擊組首席)等人。 歌仔戲《帝女萬歲劫》、《香蓮告青天》、《搜孤救孤》是他的音樂指導作品。 邱火榮曾多次應邀到美國、法國表演音樂藝術,也曾應邀到香港表演,並曾與台灣的國立國家級音樂團體國家交響樂團(前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國立實驗國樂團(現國家國樂團)合作,擔任獨奏家。 2002年7月6日在國家音樂廳世界首演的《聽戲弄樂韻自來II》音樂會中,瞿春泉指揮國立實驗國樂團伴奏潘玉嬌演唱的北管戲《南天門》,邱火榮操琴,林永志司鼓。 潘皇龍作曲的《普天樂管弦樂協奏曲》由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於2006年10月22日在國家音樂廳世界首演,邱火榮擔任嗩吶獨奏,首演後並應邀隨團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巡迴。 他是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的《潘玉嬌的亂彈戲曲唱腔》(1992年,擔任鼓師,他的學生鄭榮興操琴)、《邱火榮的北管後場音樂》(1997年)2套音樂專輯的領奏。 他在台灣彰化縣文化局錄製出版的《內行與子弟:林阿春與賴木松的北管亂彈藝術世界》1套4CD音樂專輯裡演奏月琴等樂器。 他曾為民營唱片公司錄製許多北管音樂專輯,1套2張《亂彈戲福路唱腔曲選》(他擔任鼓師,他的學生鄭榮興主弦)CD和吉慶戲《天官賜福》(他擔任鼓師,學生鄭榮興吹嗩吶)CD頗有代表性。 《北管牌子音樂曲集》所附2CD的嗩吶由他和學生鄭榮興共同擔任,學生林永志司鼓,所附VCD的嗩吶是他親自示範吹奏。 他是《北管戲曲唱腔教學選集》所附CD的主弦,學生林永志司鼓,並擔任所附DVD的胡琴和演唱。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新!!: 歌仔戲和邱火榮 · 查看更多 »

蔡秋林

蔡秋林,台灣歌仔戲人物。.

新!!: 歌仔戲和蔡秋林 · 查看更多 »

蔡育仁

蔡育仁,台灣歌仔戲鼓師,人稱「阿仁仔」、「阿仁仔伯」,是歌仔戲演員蔡曾萍(婚前名曾萍)的夫婿,現已辭世。 他長期為台視的楊麗花歌仔戲團司鼓,楊麗花歌仔戲團從197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的電視歌仔戲全部都是蔡育仁的司鼓作品,每1集楊麗花歌仔戲片頭或片尾報出的文武場陣容(只有領班;領導;指導列名)1定有他的名字,他在楊麗花的全盛時代裡,擔任劇團的武場領班;武場指導;武場領導,完全掌控表演和音樂的節奏,他的鼓聲通過現代傳播科技傳遍全台灣,並隨著楊麗花歌仔戲影音資料流傳到東南亞和中國閩南。 文場領班多是簡永福,主弦多是洪堯進,精通多種樂器,特別是揚琴和主弦(領奏胡琴)、嗩吶的李國治也頗多參與,李國治常演奏大廣弦。 楊麗花歌仔戲團的大型舞台公演《漁孃》也是他的司鼓作品。 1991年楊麗花歌仔戲團首次在台灣國家戲劇院推出的大型舞台公演《呂布與貂蟬》請王清松司鼓,其後有幾部電視歌仔戲如《巡按與大盜》還請蔡育仁,1990年代中後期的各出楊麗花電視歌仔戲(如《四季紅》系列的《七品巧縣官》等)改請王清松司鼓。 1996年台北市藝術季,王振義編劇、編曲、製作,陳中申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小組樂隊伴奏的《新白蛇傳》(台灣歌仔學會實驗劇團)世界首演,他做武場指導,打序曲《風入松》等重要鼓段,並指導他的學生林澤源擔任較簡單的部份。 他和黃永德是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歌仔學會武場班的指導教師,學會音樂指導王振義輔助教學,培養了林澤源。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新!!: 歌仔戲和蔡育仁 · 查看更多 »

锣是一类属于打击乐器,以金屬制成,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鑼。.

新!!: 歌仔戲和锣 · 查看更多 »

蔣建元

蔣建元(),台灣戲曲演員、歌仔戲導演,1976年入讀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現在的臺灣豫劇團)學生班,豫劇藝名蔣海元,跟當時在班任教的朱陸豪、王冠強學習京劇武功,后師承石文戶學台灣歌仔戲導演藝術,曾在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歌仔戲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專任教師,教武打(基本功、毯子功、把子功),後曾任宜蘭縣立蘭陽戲劇團副導演、執行導演,輔助藝術總監兼導演黃春明。 他在石文戶執導的葉青歌仔戲團大型舞台公演《冉冉紅塵》擔任助理導演。 石文戶執導的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鳳凰蛋》(柯銘峰音樂指導、新曲作曲,洪堯進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武場領班)、《浮沉紗帽》(柯銘峰音樂指導、編曲,洪堯進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武場領班)、《御匾》(柯銘峰唱腔設計;編腔、領奏,王清松打鼓,陳中申編曲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錯配姻緣》(周以謙音樂設計,朱作民武場領班)、《吉人天相》(周以謙音樂設計,朱作民武場領班)、《樊江關》(周以謙音樂設計,朱作民武場領班),他做副導演。 《欽差大臣》(柯銘峰參與編腔,劉文亮音樂設計,洪堯進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武場領班)是他執導的第1部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作品,後來還給同1劇團導演了柯銘峰領奏,陳中申編曲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的《命運不是天注定》(柯銘峰編腔,王清松打鼓)和第1版《新天鵝宴》(劉文亮參與編腔,陳子堅打鼓)2部戲。 黃春明編劇、導演的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杜子春》、《愛吃糖的皇帝》、《新白蛇傳》,他做執行導演。 楊麗花歌仔戲團最新的大型舞台公演《丹心救主》是他的導演作品。 他的導演作品還有《搜孤救孤》(邱火榮音樂指導,莊家煜編曲,劉文亮主弦,林永志打鼓)、《送親緣》、《周成過台灣》、《木蘭辭》、《天黑黑》、《碧海青天》、《誰是第一名》(兒童歌仔戲)等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 Category:台灣歌仔戲導演 Category:台灣男演員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演員 Category:蔣姓.

新!!: 歌仔戲和蔣建元 · 查看更多 »

蔣武童

蔣武童(),臺灣歌仔戲演員,因功夫紮實,且精通生、旦、淨、末、丑,被尊稱為「戲狀元」 。 蔣武童本名森田一郎,為日治時期在臺日人森田氏之子,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生於臺南。因係日裔,被冠以「青番仔狗」的不雅外號。幼年時,森田氏夫婦因做生意需經常往來臺灣、日本兩地,遂將他託付與蔣臭、蔣吳琴夫婦扶養。其後因森田夫婦遭遇船難而一同喪命,蔣氏夫婦遂正式收養他,並為之改名。 蔣武童十四歲拜師學藝,投入歌仔戲表演,二十出頭即精通各種角色扮演及行當,名號大起,獲得「戲狀元」的稱譽。後與「紫雲社」名角唐冰森(專攻小生,藝名「唐艷秋」)結婚,並合組「寶安歌劇團」。民國60年代起,受到電視普及的衝擊,大眾娛樂形態改變,內臺歌仔戲開始沒落,遂轉以外臺歌仔戲表演為主。其後隨社會變遷及娛樂事業多樣化,戲團逐漸難以維持,終致收團。 蔣武童是歌仔戲名伶唐美雲、趙美齡之父。.

新!!: 歌仔戲和蔣武童 · 查看更多 »

鄭雅升

鄭雅升,台灣歌仔戲演員,明華園當家花旦。16歲加入明華園,憑其對戲曲的熱愛、執著及好學不倦的精神,逐漸挑起當家旦角的重任,更與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搭檔,成為戲迷眼中的螢幕情侶。其扮相亮麗可人,身段柔美,感情細膩,乃最有觀眾緣的花旦;擅長青衣、武旦、花旦等各類型旦角,深得觀眾喜愛,備受肯定。1987年首次擔綱《八仙傳奇》藍采和一角嶄露頭角。2004年於國家戲劇院演出明華園八仙系列《韓湘子》,劇中一人趕四角,分飾花旦、彩旦、文旦、武旦四種性格迥異的角色,精湛演技使觀眾眼前一亮並刮目相看,令人印象深刻。2006年更應表演工作坊邀請,出演《暗戀桃花源》春花一角,盡顯其演技無窮的潛力。.

新!!: 歌仔戲和鄭雅升 · 查看更多 »

鄭榮興

鄭榮興(),台灣苗栗縣客家人,碩士,戲曲樂師、演員、教育工作者;作曲家;民族音樂學、戲曲研究者,做過復興劇藝實驗學校附設綜藝團代理團長兼歌仔戲科代理主任、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代理校長、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副教授兼代理校長、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教授兼校長。.

新!!: 歌仔戲和鄭榮興 · 查看更多 »

重要傳統藝術

#重定向 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

新!!: 歌仔戲和重要傳統藝術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國樂團

臺北市立國樂團,簡稱北市國,英文全銜:Taipei Chinese Orchestra,英文簡稱:TCO。現團址係與經濟部礦務局合用原國民大會秘書處。.

新!!: 歌仔戲和臺北市立國樂團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歌仔戲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國樂團

臺灣國樂團是中華民國文化部下屬的國家級國樂團,隸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該團近年來以「用國樂訴說臺灣最美的故事」、「在地取材、取才」、「以音樂連結世界和臺灣」等理念為其品牌精神,演出融合戲劇、舞蹈、美術、詩歌、文學等各類元素。出版品包含《臺灣四季》、《心花兒開滿年》、《心動.聲動》、《藍色的思念》、《樂繫古今‧ 韻迴三十》、《Mauliyav 在哪裡?》、《傾聽- 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等音樂CD專輯。該團亦致力於推廣國樂,常赴社區、校園進行公益巡演,也代表中華民國與他國進行文化交流。.

新!!: 歌仔戲和臺灣國樂團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歌仔戲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歌仔戲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歌仔戲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金枝演社

金枝演社劇團(英文:Golden Bough Theatre),成立於1993年,由王榮裕所創立,作品大多將庶民文化融入現代劇場,創造出有別於西方劇場的特質,使其作品充滿獨特的草根魅力與野臺能量。.

新!!: 歌仔戲和金枝演社 · 查看更多 »

长笛

没有描述。

新!!: 歌仔戲和长笛 · 查看更多 »

酬神戲

酬神戲,泛指一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所有戲曲,是迎接神赛会所表演的戏,是百姓為了酬謝神恩、酬神祈福,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之一,一般都在庙会或是戏台上演出。廣東多稱神功戲,中國北方多稱社戏(社戏一词中的“社”字指的是旧事奉社神之所在,另有一说“社”字为古代地区的一个小单位,社中演戏,即称社戏)。.

新!!: 歌仔戲和酬神戲 · 查看更多 »

電貝斯

電貝斯(electric bass),簡称貝斯,現代搖滾樂團組合的主要樂器。一般樂隊中除了電貝斯手以外,還有一位吉他手、一位鍵盤手、一位鼓手、及一位主音歌手。電貝斯是從低音提琴演變出來的,空弦由粗至細為E、A、D、G。 而且在樂隊中,電貝斯在節奏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電貝斯的彈奏主要是撥弦、slapping和使用撥片。形狀上和構造上都和電吉他相似,但是本體大一點、頸部更長,還有更寬闊的音域。四弦電貝斯最低音的弦比吉他最低音的弦低完全八度。 自1950年始,電貝斯在流行曲中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低音提琴,適用於很多不同的風格,包括搖滾樂、重金屬音樂、藍調、爵士樂中的低音部。也可在爵士樂、fusion、拉丁音樂、funk和一些搖滾樂風格的歌曲中進行獨奏。 因應現在樂團的需要,電貝斯已經不僅只有基本的4弦,也有5弦和6弦之別,而5弦的電貝斯,從第一弦到第五弦(由細到粗)的空弦音分別為:G、D、A、E、B,也有的空弦音分別為:C、G、D、A、E,依各大廠商自訂;至於6弦的電貝斯,從第一弦到第六弦的空弦音分別為:C、G、D、A、E、B;因為現在搖滾樂的發達,多弦的電貝斯也因應需求而一一誕生。.

新!!: 歌仔戲和電貝斯 · 查看更多 »

雙簧管

雙簧管屬於木管樂器,屬於雙簧類樂器。「雙簧」是以兩塊簧片縛在一起,並透過簧片振動而發聲。它的音質獨特,在交響樂團中,經常在其他樂器的伴奏中以獨奏的形式出現。雙簧管是由蕭姆管(Shawm)發展而成的樂器。 現今交響樂團演出前,會以雙簧管奏出的A(442Hz或440Hz)音來作為其他樂器調音的基礎。有一說這是因為在以往的樂器合奏中,舊式雙簧管是最難調準音的樂器,所花的時間亦較多,所以演奏前會先讓它調準音後才到其他樂器,這習慣後來便成為了樂團的常規;而根據現代的研究,雙簧管在演奏這個音高時,樂器的狀況最穩定,且音色較具穿透力,故用來作為樂團調音的標準。.

新!!: 歌仔戲和雙簧管 · 查看更多 »

陳劭竑

陳劭竑,台灣歌仔戲鼓師,從小在歌仔戲劇團「明華園」學習歌仔戲司鼓藝術。 歌仔戲司鼓作品有《白蛇傳》(2006年版、2007年版)、《蓬萊大仙》(2007年版)、《鴨母王》(2007年版)、《乘願再來》(2007年版)等。 這幾出歌仔戲大型舞台公演的實況錄影都已經出版,他的名字和職稱在說明書和DVD字幕都看得到。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新!!: 歌仔戲和陳劭竑 · 查看更多 »

陳孟亮

陳孟亮,台灣戲曲樂師,歌仔戲作曲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中國廈門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前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大二丁導師兼任講師。 著有《歌仔戲唱腔》(與柯銘峰、周以謙合著,1996年)和《歌仔戲唱腔(第2集)》(與柯銘峰、劉文亮、莊家煜合著,2000年)等書。 她的碩士論文是〈明華園戲劇團《濟公活佛》音樂變遷之研究〉(2002年完成)。 歌仔戲音樂設計作品有《五女拜壽》、《烏龍窟》(兒童歌仔戲)、《黑姑娘》(兒童歌仔戲)、《乘願再來》、《鴨母王》、《望月樓》、《梁祝》、《誰是第一名》(兒童歌仔戲)、《親與仇》、《碧玉簪》、《鐵面情》、《孟麗君》、《刺客列傳之魚腸劍》、《孫悟空招親》、《烽火英雄劉銘傳》、《戰國英雄馬陵道》、《新陸文龍》、《木蘭辭》、《秋雨紅樓》、《劍神呂洞賓》、《惡女嬌妻》、《白蛇傳》、《蓬萊大仙》、《鬼駙馬》(與筆名「山風」的江松民合作)、《八府巡按》、《聚寶盆》、《獅子王》、《太后出嫁》、《何仙姑》(與筆名「山風」的江松民合作)等,主弦(領奏琴師)多半是她自己兼任。 她是話劇《暗戀桃花源》(2006年版)的歌仔戲音樂設計,打擊樂設計是莊步超,編劇是孫富叡,總導演是賴聲川。 台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直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錄製出版,廖瓊枝編劇、主演的《陳三五娘》DVD由她擔任音樂設計和主弦,中心出版的另外4部廖瓊枝編劇、主演DVD《山伯英台》、《王寶釧》、《什細記》、《王魁負桂英》的錄製她都參與演奏,她還參與錄製廖瓊枝編劇、演唱的《王寶釧寫血書·薛平貴回窯》CD。.

新!!: 歌仔戲和陳孟亮 · 查看更多 »

陳亞蘭

陳亞蘭(),本名陳文翠,出生於台灣澎湖,為歌仔戲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電視劇演員,是台灣知名歌仔戲巨星楊麗花的得意門生,其藝名亞蘭便是師傅楊麗花所取的名字,緣起於師傅所欣賞的法国演员亞蘭·德倫。.

新!!: 歌仔戲和陳亞蘭 · 查看更多 »

陳建誠

陳建誠,台灣戲曲樂師、歌仔戲作曲家、樂器工藝家,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兼任講師。 他早期的歌仔戲編曲作品有《玉樓春》、《冉冉紅塵》、《曲判記》、《殺豬狀元》、《天鵝宴》、《闖堂救婿》、《梅玉配》等,並在首演和重大公演中兼吹嗩吶等管樂器。 《冉冉紅塵》、《曲判記》、《殺豬狀元》、《天鵝宴》、《闖堂救婿》、《梅玉配》主弦(領奏琴師)都是洪堯進,文場領班都是簡永福,武場領班(鼓師)都是王清松。 《玉樓春》的主弦(兼文場領班)是許再添,武場領班是蕭誠一。 《玉樓春》、《闖堂救婿》、《梅玉配》是電視歌仔戲,《冉冉紅塵》、《曲判記》、《殺豬狀元》、《天鵝宴》是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 他後來長期擔任歌仔戲劇團「明華園」樂隊領導,負責樂隊和演奏管樂器(笛、簫、管、嗩吶),並為該團許多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戲碼做音樂設計和編腔作曲指揮,以《劉全進瓜》(許再添音樂指導、主弦,陳建誠編曲指揮)、《界牌關傳說》(許再添音樂指導、主弦,陳建誠編曲指揮並合作唱腔設計)、《周公法鬥桃花女》等較有代表性。 「明華園」的新戲首演和重大公演,早期是許再添做主弦,現在是陳孟亮,武場領班多特請王清松。 他創作了《河洛調》(《天鵝宴》裡縣令這個角色登上金鑾殿時演唱的曲調)、《雲夢山之歌》等歌仔戲新曲調和許多配樂。 他開發出新型的台灣管(鴨母噠仔),擴展了音域,同時也製造嗩吶、笛、簫。 他參與錄製的歌仔戲音樂專輯有廖瓊枝編劇、演唱的《王寶釧寫血書·薛平貴回窯》(演奏管樂器,李國治主弦,王清松打鼓);明華園劇團的《明華園歌仔戲曲調精選集》(擔任樂隊領導並演奏管樂器,陳孟亮主弦,王清松打鼓)等。 他的夫人侯孟君在「明華園」的樂隊演奏琵琶和三弦。 Category:台灣歌仔戲作曲家 Category:台灣戲曲樂師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樂器製作者.

新!!: 歌仔戲和陳建誠 · 查看更多 »

陳冠華

陳冠華(),一說是1911年出生,原名陳水柳,暱稱「魚鰍」、「魚鰍先」(台語「鰍」、「柳」同音,取自他原名的諧音)。台灣戲曲樂師、作曲家、樂器工藝家,生於台北萬華,因膽癌在台北市萬華區辭世。 能演奏喇叭弦、殼子弦、大廣弦、嗩吶、二胡、高胡、中胡、低胡、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簫、京胡、京二胡、板胡、六角弦、揚琴、鼓、鑼、鐃鈸、小提琴、薩克斯風、爵士鼓、黑管、吉他。能自製喇叭弦、殼子弦、大廣弦、嗩吶、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簫。 曾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中國音樂科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教授、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台灣民俗歌謠班指導教師,1956年自組「省都什音團」,同時成立京劇團「省都國劇團」,後改名「陳冠華民俗樂團」。 1925年參加北投「清樂軒」子弟社,學台灣北管音樂。1926年到1935年間,做布袋戲團、歌仔戲團領奏琴師(兼嗩吶),並為科儀經懺和喪禮樂隊樂師。1926年,師從張圭(收錄在施叔青《台上台下》1書中的〈魚鰍先〉這篇專訪漢字作張雞)學習嗩吶。1933年到1934年間,師從杜蚶學戲曲音樂藝術和管(鴨母噠仔),後隨杜蚶進入音樂界,參與錄製許多戲曲唱片、民樂唱片和流行音樂唱片。曾任職日東唱片公司(Nitto)、勝利唱片公司(Victor)、美樂唱片公司等,為「日東唱片公司創作《望鄉調》、《深夜恨》、《茉莉花》等台語流行歌曲。 1936年,與陳秋霖、蘇桐共同參與「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研製喇叭弦。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與蘇桐、陳秋霖被日軍留用為台灣戲曲樂師,參加日軍的文藝工作隊「明光新劇團」,演奏西樂,為宣傳劇伴奏。 戰後任職多個歌仔戲、布袋戲、北管戲、高甲戲、南管戲、京劇等各劇種表演團體。於「正聲天馬歌劇團」和「神仙歌劇團」任主奏樂師演奏嗩吶、月琴、三弦、管等樂器。曾應邀到拉丁美洲、美國、日本、印尼、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巡迴演奏。 1998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表彰他的音樂成就,出版《陳冠華的臺灣福佬民間音樂》雙CD與專書,收錄他的作品和演奏。 2005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陳冠華的吹拉彈唱》專書與3DVD。.

新!!: 歌仔戲和陳冠華 · 查看更多 »

陳勝國

陳勝國,台灣屏東縣人,在萬丹鄉出生,歌仔戲演員、編劇、導演,現任台灣歌仔戲劇團明華園戲劇團總導演。父 陳明吉(明華園創辦人),母 許秀花,本身為明華園第二代,曾於1973年以《雙槍陸文龍》獲地方戲劇比賽南區最佳武生和編導獎,1982年以《父子情深》、1984年以《濟公活佛》、1987年以《劉全進瓜》獲得地方戲劇比賽冠軍,1995年獲青商會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

新!!: 歌仔戲和陳勝國 · 查看更多 »

陳禹安

陳禹安()台灣台中人,歌仔戲演員,專攻生行;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即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首屆畢業,坐科八年,主修生角。 2017年,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亞洲文化協會年度獎助全額受獎人,亦是該協會成立54年來首位歌子戲領域獎助者。2015年,第26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表演新秀獎」得主。 曾任職母校專任技術專業教師,亦曾在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唐美雲歌仔戲團、春美歌劇團、許亞芬歌子戲劇坊、廖瓊枝歌仔戲中擔任要角,目前隸屬於榮獲七座金鐘獎的河洛歌子戲團演出。參與作品80餘部,演出逾1000場。 近期作品為「Twango探戈樂團」-2018《世界的另一個盡頭(暫定)》專輯演唱。 歌仔戲作品為「唐美雲歌仔戲團」-2017《螢姬物語》,「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2017 獨角戲《許仙》、2016《燕青》、2015《石秀》,「河洛歌子戲團」-2014《大稻埕傳奇》、2013《海瑞打虎》。為現今歌子戲新生代當家小生。.

新!!: 歌仔戲和陳禹安 · 查看更多 »

陳申南

陳申南,台灣歌仔戲鼓師,從小學習歌仔戲司鼓藝術,後又師從台灣歌仔戲鼓師王清松習藝,曾任台灣台南市歌仔戲劇團「秀琴歌劇團」鼓師(武場領班;武場領導;武場指導)多年,台灣高雄市鳳山區歌仔戲劇團「春美歌劇團」鼓師(武場領班;武場領導;武場指導)職務。 他的歌仔戲司鼓作品有《罪》(音樂設計朱蔚嘉,武場領導陳申南,文場領導莊中春,編導莊金梅)、《尪某情》(音樂設計柯銘峰、朱蔚嘉,武場領導陳申南,文場領導柯銘峰,管樂莊家煜,導演閻循瑋)、《燒餅皇帝》(音樂設計朱蔚嘉,武場領導陳申南,文場領導莊中春,導演莊金梅)、《再世情緣》(音樂設計劉文亮,武場領導陳申南,文場領導劉文亮,導演林春發)、《古鏡奇緣》(音樂設計劉文亮,武場領導陳申南,文場領導劉文亮,導演林春發)、《蘭陵王》(音樂設計周以謙、柯銘峰,武場領導陳申南,文場領導柯銘峰,導演張旭南)、《巧計奪美》、《將軍寇》(周以謙音樂設計,張旭南導演)等。 陳申南班鼓(板鼓;單皮;單皮鼓)打得好,還善長爵士套鼓(爵士鼓;drum kit),台灣近年的2部歌仔戲現代戲(歌仔戲時裝戲;時裝歌仔戲;現代歌仔戲)《河邊春夢》(音樂設計呂冠儀,周以謙主弦,2004年)、《青春美夢》(音樂設計、主弦周以謙,2005年)2劇的爵士鼓都由他擔任(這2部戲的另1位鼓師是莊步超)。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陳.

新!!: 歌仔戲和陳申南 · 查看更多 »

陳聰明

陳聰明()台湾宜蘭縣冬山鄉人,中華民國法官、检察官,曾任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也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的檢察總長。.

新!!: 歌仔戲和陳聰明 · 查看更多 »

陳樹熙

陳樹熙,台灣作曲家、指揮家。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指揮文憑】和【作曲文憑】畢業,是國內現今活動力最強、最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之一,在指揮、作曲、著作、翻譯、教學、藝術行政、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製作各領域,皆有極強的知名度與活動力。曾經先後擔任過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台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在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副指揮、副團長,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2016年3月1日起任職於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2017年3月1日歸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 曾經跟隨游昌發、Francis Burt 教授學習作曲,隨蕭滋及Karl Östereicher 教授學習指揮;歷年來曾經先後獲得過「齊爾品作曲比賽」首獎(1985),臺灣省交響樂團第二屆徵曲比賽第二獎(1993),以及多次文建會的年度甄選獎,作品經常在國內外演出。在指揮方面,也曾經擔任東吳大學管絃樂團、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屏東縣青少年管絃樂團的指揮,並且曾經客席指揮過山東交響樂團、日本仙台愛樂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河北省交響樂團、俄國Voronehz 愛樂管絃樂團等樂團。 譜曲作品有《六堆即景》、《八音協奏曲》、《布農傳奇》、《雲豹之歌》、《桐花組曲》、《山歌》、古琴協奏曲《琅琊行》等。近期作品2016年1月12日發表《眾神出巡》,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出,並錄音由SONY發行,作品《龍鳳呈祥》在2016年底由國家交響樂團錄音發行。 著有《音樂欣賞》等書。.

新!!: 歌仔戲和陳樹熙 · 查看更多 »

陳澄三

陳澄三(),嘉義廳麥藔區麥藔--(雲林縣麥寮鄉麥津村)人。拱樂社、華興電影、三蘭劇團、波蜜創辦人。《波蜜果菜汁》發明人。.

新!!: 歌仔戲和陳澄三 · 查看更多 »

陳澄雄

陳澄雄(Chen Tscheng-Hsiung,),台灣宜蘭人,作曲家、指揮家。台灣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留學奧地利學習作曲和指揮。 1984年出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1991年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團長,2003年卸任。 Category:宜蘭人 Category:台灣作曲家 Category:台灣指揮家 T.

新!!: 歌仔戲和陳澄雄 · 查看更多 »

陳昇琳

陳昇琳,原名陳森霖(),台灣戲曲演員、歌仔戲導演、音樂家,苗栗縣銅鑼鄉客家人,善演老生。.

新!!: 歌仔戲和陳昇琳 · 查看更多 »

陳旺欉

陳旺欉,宜蘭市人,歌仔戲演員。.

新!!: 歌仔戲和陳旺欉 · 查看更多 »

柯銘峰

柯銘峰(),祖籍福州,台灣基隆市出生,台灣戲曲樂師、歌仔戲音樂家,中國海事專科學校輪機科畢業,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專任教師。 曾任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附設京劇團(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團員(負責舞台監督和彈奏京劇三弦)、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歌仔戲科(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第2任代理主任(歌仔戲科、系歷任主任都是代理主任,從創科的鄭榮興代理主任到現在的代理系主任)等職。 著有《歌仔戲唱腔》(與陳孟亮、周以謙合著)和《歌仔戲唱腔(第2集)》(與劉文亮、陳孟亮、莊家煜合著)等書。.

新!!: 歌仔戲和柯銘峰 · 查看更多 »

柳信男

柳信男,台灣歌仔戲音樂家,工武場(戲曲樂隊打擊樂部)和文場(戲曲樂隊旋律部),能打鼓和彈電子琴。 他的歌仔戲司鼓作品有大型舞台公演《范蠡獻西施》(朱蔚嘉音樂設計,柯銘峰文場領導、主弦)、《玉石變》(柯銘峰音樂設計、文場領導、主弦,曹復永導演,2008年6月28日在台灣高雄縣鳳山市世界首演)等。 他在2008年的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魅湖咒》(朱蔚嘉音樂設計,柯銘峰主弦,莊家煜管樂器,莊步超打擊樂器,黃建銘打鼓)裡演奏電子琴。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柳姓.

新!!: 歌仔戲和柳信男 · 查看更多 »

柳青 (演員)

張春美(),藝名小春美、柳青,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台南市(今台南市),歌仔戲演員,主演花旦與小生行當。也曾在電影中演出。與楊麗花、葉青、小明明(巫明霞)合稱「四大小生」。.

新!!: 歌仔戲和柳青 (演員) · 查看更多 »

林佩儀

林佩儀(),台灣高雄人,歌仔戲女演員,身段師承-武術名家陳祥煌老師,唱腔師承-歌仔戲名伶郭春美老師。於2003年參與演出楊麗花電視歌仔戲《君臣情深》。 林初入行時專攻小旦,在30歲後轉為扮演小生。2017年拍攝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

新!!: 歌仔戲和林佩儀 · 查看更多 »

林美照

林美照(),台灣女演員,八歲時就錄製了兩張台語專輯,後成為歌仔戲和台語劇童星,家中排行老三,姐姐為歌仔戲小旦林夢梅。其育有一男一女,女兒為陳相妤。.

新!!: 歌仔戲和林美照 · 查看更多 »

林顯源

林顯源(2月21日生),台灣戲曲乾旦(男旦)演員,戲曲及影視編劇、戲曲及話劇導演、製作人。籍貫為台灣宜蘭縣五結鄉,出生於台灣台北市。.

新!!: 歌仔戲和林顯源 · 查看更多 »

林永志

林永志,台灣戲曲鼓師,1973年在台灣南投縣竹山鎮出生,青少年時在家鄉學習台灣北管戲音樂,後來又學台灣布袋戲的音樂藝術,並拜台灣布袋戲資深表演藝術家李天祿為師,1995年又拜台灣資深戲曲樂師邱火榮為師,深入學習戲曲司鼓(以鑼鼓點子引導和掌控戲曲表演的節奏)藝術,並師從台灣國立國光劇團京劇隊鼓師呂永輝學習京劇司鼓藝術。 林永志善長台灣歌仔戲、台灣布袋戲、台灣北管戲的司鼓,在亦宛然掌中劇團、亂彈嬌(北管)劇團、河洛歌仔戲團等戲曲劇團擔任鼓師(武場領班;武場領導)的餘暇,也致力鑽研殼子弦、大廣弦等戲曲文場(旋律部)樂器。 曾錄製北管音樂和歌仔戲音樂專輯多部。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1973年出生.

新!!: 歌仔戲和林永志 · 查看更多 »

揚琴

揚琴是一種東亞民族樂器,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稱呼(現代幾乎統一稱作「揚琴」),其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但在-zh-tw:國樂團;zh-cn:民族管弦乐团;zh-hk:中樂團;zh:現代中華管弦樂團-裡還是編制為「彈撥樂器」。.

新!!: 歌仔戲和揚琴 · 查看更多 »

李如麟

李如麟(),本名潘麗珠,台灣知名女演員。.

新!!: 歌仔戲和李如麟 · 查看更多 »

李小平

李小平,台灣演員、戲曲導演。 從小進中華民國陸軍經營的京劇隊陸光劇隊附設陸光劇藝實驗學校學京劇表演藝術,工淨行,勝字科出身,藝名李勝平。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戲劇科畢業。歷任國立國光劇團助理排練指導、排練指導,2009年擔任台灣高雄市主辦的世界運動會開幕式總導演。 1996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戲曲導演獎。2011年為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京劇導演作品有《美猴王》、《廖添丁》(京劇現代戲)、《閻羅夢》、《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新編樊梨花》、《李世民與魏徵》、《金鎖記》(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新繡襦記》、《王魁負桂英》、《快雪時情》等。 歌仔戲導演作品有《刺桐花開》(與陳昇琳合作)、《人間盜》等。 相聲導演作品有『佛曰不可說 夫子曰大聲說』(春禾劇團2000)。.

新!!: 歌仔戲和李小平 · 查看更多 »

李佩穎 (女演員)

李佩穎,台灣歌仔戲生行演員,台灣春風歌劇團團員。清大社會學碩士,目前就讀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班。小時候常常跟著阿嬤看電視歌仔戲,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對這門傳統藝術的愛好。1999年進入台大就讀,加入台大歌仔戲社,開啟了學習歌仔戲之路。師承林春發、李光玉、趙振華老師學習戲曲基本身段,並向歌仔戲資深藝人王桂冠、蔡美珠老師積極請益。2003年與台大、師大畢業生同好共組「台灣春風歌劇團」,以專業歌仔戲演員身份投身於戲曲世界。 非戲曲科班出身的李佩穎,曾於臉書表示:『希望有朝一日,將曾經看戲的感受、留存心中那美好的無以名狀的感動,傳達給觀眾』,秉持著這份自我期許,參與演出的作品已多次獲選台新藝術獎,包括第十一屆評審團特別獎《亂紅/二分之一Q劇場》、第八屆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雪夜客棧殺人事件/台灣春風歌劇團》、第七屆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凍水牡丹/廖瓊枝與台灣國家國樂團》、第六屆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新胡撇仔-威尼斯雙胞案/台灣春風歌劇團》。2010年因自覺習藝遇到瓶頸,想取經其他劇種的表演,於是申請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通過這一個專案得以到陝西省藝校(陝西省西安市)向梅花獎得主李小鋒老師學習秦腔。2個多月後粉墨登場演出秦腔代表性劇目《周仁回府》裡頭的『悔路』一折,獲得李小鋒老師肯定。回台後,將所學回饋給歌仔戲,2011年參考京劇《周仁獻嫂》(改編自秦腔《周仁回府》)改編成歌仔戲版本於「大稻埕戲苑」演出。.

新!!: 歌仔戲和李佩穎 (女演員) · 查看更多 »

李哲藝

李哲藝(Lee Che-Yi,),中華民國台灣高雄人,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西樂組畢業。豎琴演奏家,作曲家,編曲家,唱片製作人,配樂家。 曾於1999年榮獲美國國際爵士豎琴大賽第三名。 第23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台灣高雄人,自從事音樂創作以來,累積作曲作品約1500首,編曲作品超過4500首;自開始其職業演奏生涯以來,累積演出經歷逾2000場次以上。曾獲1999年美國國際爵士豎琴大賽第三名,並為此項比賽舉辦二十一年來第一位亞洲獲獎者。曾任亞洲青年管弦樂團首席豎琴手,及國家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等數十個樂團之客席豎琴手。在指揮方面:現任這個樂(The Music)室內管弦樂團常任指揮、簧族單簧管重奏團客席指揮,曾任高雄市交響樂團客席指揮、高雄市國樂團客席指揮、廣藝愛樂交響樂團、徐家駒低音管重奏團客席指揮、桃園交響管樂團客席指揮、台北縣青少年管弦樂團客席指揮、中國文化大學交響樂團客席指揮、來去弦樂團常任指揮。現任宙斯愛樂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曁駐團作曲家。 曾為國家交響樂團、台灣國家國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新加坡華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宙斯愛樂管弦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廈門交響樂團……等數十個管弦樂團及室內樂團擔任作曲及編曲;也曾為公共電視、客家電視台、中國電視公司、香港舞蹈團、國光劇團、愛樂劇工廠、三映電影、紙風車劇團、蘭陽舞蹈團、體相舞團、肢體音符舞團、全民大劇團、大稻埕偶戲館、一元布偶劇……等數十個單位及表演團體擔任配樂創作及音樂製作。有聲出版方面也參與數十張唱片之製作、錄音、創作及編曲,曾十七次入圍金曲獎,並於第二十三屆金曲獎榮獲最佳作曲人獎,兩次獲『中國十大發燒唱片』最佳古典音樂演奏專輯,入圍2010年『華語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演奏專輯。國際演出經歷包括2011亞洲遊藝節、2010世博會、2010葡萄牙國際偶戲節、2010澳門藝術節、2009法國國際偶戲節、2009北京中法藝術節、2008荷蘭海牙Zenith現代音樂節、2008法國里昂國際偶戲節、2008新加坡現代藝術節、2007伊士坦堡國際偶戲節、2007荷蘭國際排笛藝術節、2006新加坡華人藝術節、2005及2004澳門藝穗節、2005倫敦中國藝術節、2005澳門藝術節、2005日本長笛年會、2002世界豎琴大會、1999美國國際爵士豎琴大賽……等。.

新!!: 歌仔戲和李哲藝 · 查看更多 »

李珞晴

李珞晴(),臺灣人,歌仔戲演員,国立台湾戏曲学院教师,現任元和劇子劇團團長/戲劇導演,太極藝術公司創意總監。她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坐科八年,主修刀馬旦。同時也進修昆曲,曾赴中國大陸向國寶級藝術家求藝長達六年以上的時間。珞晴常受邀於歐、亞、美洲各大國際藝術節參加演出舞臺劇、歌舞劇、人偶劇、光影戲等多元化不同性質的演出並擔綱主要角色。其導演作品更是兩度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她于2008年成立太極藝術有限公司,提倡德行教育學修中心。2010年李珞晴成立元和劇子劇場,旨在通過戲劇教化的本質,傳承下一代,也回饋給社會。後因飾演電視歌仔戲《天龍傳奇》中韓玉嬌一角而深受年輕觀眾喜愛,其在劇中與龍霸天(原名楚雲龍)的感情糾葛更是被粉絲稱為芭蕉(霸嬌)戀。.

新!!: 歌仔戲和李珞晴 · 查看更多 »

楊麗花

楊麗花(),本名林麗花,臺灣宜蘭縣員山鄉人,臺灣國寶級歌仔戲藝人、電視與電影女演員、歌仔戲戲劇製作人。其夫婿為台灣骨科名醫洪文棟。告別舞臺多年,2016年正式宣告復出。 從1947年就上台演出的她,不但是1950年代-1960年代的知名的台灣歌仔戲野臺戲演員,也是台灣「電台歌仔戲」、「電視歌仔戲」的創始者。她於1970年代所組成的「台視歌仔戲團」不僅讓歌仔戲於電視新媒體得以流傳,也培養諸如陳亞蘭、紀麗如、潘麗麗、簡嘉伶、葉麗娜等歌仔戲名伶;和柳青、葉青、小明明並列歌仔戲四大小生。 楊麗花的歌仔戲演出,絕大部分為女扮男裝;這不但是她的演出特色,也是台灣歌仔戲的特色。楊麗花雖為宜蘭人,但其演戲使用閩南語時並不使用宜蘭腔,而用臺北腔。.

新!!: 歌仔戲和楊麗花 · 查看更多 »

楊懷民

楊懷民(),台灣台北出生,畢業於輔仁大學圖書管理學系,是位成長於台灣的本土演員、戲曲家,更跨於說唱藝術、講師、評審、廣播電台主持節目、幕後製作電視戲劇企劃、統籌、編劇、策劃、總監、製作人,是典型的全方位藝人。.

新!!: 歌仔戲和楊懷民 · 查看更多 »

歐來助

歐來助,藝名歌仔助,宜蘭縣員山庄結頭分堡人,歌仔戲演員,被傳說為歌仔戲始祖之一。.

新!!: 歌仔戲和歐來助 · 查看更多 »

歌仔戲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新!!: 歌仔戲和歌仔戲 · 查看更多 »

殼仔弦

殼仔弦,又作殼子弦,亦簡稱殼子或殼仔,中國、東南亞歌仔(演唱和演奏)音樂及歌仔戲、布袋戲(掌中戲)等戲曲音樂使用的特性(特色)胡琴類樂器,純5度定弦。 形制(形狀)類似民樂板胡,但琴筒和整體通常比板胡小,琴筒用的椰子殼較薄。 早期曾用蠶絲弦,現在都用鋼弦。 殼仔弦名稱的來源是台灣閩南語,意思是小殼胡琴或椰子殼胡琴(台語稱胡琴為弦仔)。 它是台灣亂彈戲(北管戲)古路(舊路;福路;福祿)流派的領奏胡琴(主弦)樂器。 歌仔戲樂隊旋律部(文場)的領奏樂器也是它,與大廣弦、台灣月琴、台灣品仔(台灣笛)合稱「4大件」。 客語稱二弦,在台灣客家音樂中,二弦是領奏胡琴,與客語稱冇弦,書面常寫胖胡的客家大椰胡搭配。 在台灣,殼仔弦有時也被意譯為椰胡或小椰胡,然而,較常使用椰胡名稱的還是廣東(及潮汕)音樂的冇弦(廣東大椰胡、潮州大椰胡,椰胡名稱只用於書面,口語稱冇弦)。 演奏殼仔弦的名家有洪堯進、陳冠華、陳冠華的學生林水泉等。 在使用殼仔弦為領奏胡琴(主弦)的樂隊中,演奏殼子弦的琴師被稱為「頭手」、「頭手弦仔」、「頭手弦」、「主弦」。.

新!!: 歌仔戲和殼仔弦 · 查看更多 »

水袖

水袖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傳統戲劇與舞蹈服裝以及部份道教服裝綴在袖口以的延長部份,有裝飾作用。中國的水袖是縫在袖口,朝鮮的水袖稱為汗衫(한삼),傳統上水袖以針線固定在袖口,可以拆洗,近代起也有使用前另外套上而不縫合的。表演者可以利用水袖做出各種動作,除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外,還可以增加美感,這種以水袖做動作的技巧稱為水袖功。中國、越南的水袖多為純白色,朝鮮的水袖常以彩色布拼合而成,有些下端是白色,也有純白的。 |道士服裝的水袖。 File:Y phục dùng trong hát tuồng.jpg|越南傳統戲曲㗰劇戲服綴有白色水袖。 File:Cheoyongmu-2.jpg|朝鮮處容舞的白色水袖。 File:Korean dance-Jinju pogurakmu-18.jpg|朝鮮宮廷舞蹈服的彩色水袖。 File:Teochewopera injy.jpg| 潮劇戲服的水袖。 File:Yuju biaoyan.jpg|豫劇戲服的水袖。 File:HK YamPak SinFungMing Opera costume Floral Princess 60326.jpg|粵劇戲服的水袖。 File:Korean dance-Jeju-Obbanggaksi chum-02.jpg|韓國濟州島面具舞的白色水袖。.

新!!: 歌仔戲和水袖 · 查看更多 »

民俗

民俗(Folklore)是一個特定群體所呈現的文化,包括了該文化、次文化或是群體的共同傳統。民俗包括像叙事、諺語或是笑話等口傳傳統,也包括物質文化,從傳統建築風格到這個族群特有的手工玩具等。民俗也包括慶祝活動的儀式、形式等传统,像是聖誕節、婚禮、民俗舞蹈及成年禮等。其中的每一項,不論是個別來看或是整合其中幾項,都屬於是。民俗包括這些儀式文物,也包括這些儀式文物從一個地區流傳到另一個地區,或是從一代傳承到下一代的過程。民俗一般不會在正式的學校環境下教授,也不會以美術的角度進行研究。民俗多半是由半正式的方式,由一些人傳遞給其他人,方式可能是透過口頭說明或是實際示範。有關民俗的學術研究稱為民俗學。.

新!!: 歌仔戲和民俗 · 查看更多 »

江松民

江松民(1956年9月14日-),又名江松明,筆名山風,作曲家、琴師,中國國家1級作曲(正高級職稱),現在是廈門市歌仔戲劇團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在校學習鋼琴和作曲專業,畢業后分配到漳州市薌劇團參加歌仔戲音樂工作,在樂隊演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揚琴等樂器,並參與創作。 曾多次到台灣創作音樂,在台灣的作品有《燕雲十六州》、《梨園天神》(與劉文亮合作)、《圍城記》、《濟公活佛》(薌劇風格版)、《劍神呂洞賓》(與陳孟亮合作,瞿春泉指揮台灣國立實驗國樂團)、《鬼駙馬》(與陳孟亮合作)等。 他與陳彬 (歌仔戲)、楊森林合作《鄭秀琴薌劇唱腔精品專輯》光盤的音樂編曲配器,並在專輯中演奏大提琴(主弦;領奏琴師是楊森林,鼓師是謝梁波,大廣弦是王田水,月琴和三弦是鄭解放,陳彬 (歌仔戲)指揮漳州市薌劇團樂隊)。 他與朱偉捷合作的廈門市歌仔戲劇團歌仔戲現代戲《邵江海》得到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第12屆文華獎的「文華音樂創作獎」。 譜曲作品有《大廣弦與海》、《喜相逢》、《鷺島風情》、《遇皇后》等。 Category:中國作曲家 Category:中國歌仔戲作曲家 Category:1956年出生 Category:在世人物 Category:江姓 Category:中國歌仔戲樂師.

新!!: 歌仔戲和江松民 · 查看更多 »

汉剧 (客家)

汉剧(也称广东汉剧)是一种传统客家戏剧,也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之一。该剧种主要流行于粤东、闽西、赣南等地部分客家地区,演绎以中州古调为准,发音近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新!!: 歌仔戲和汉剧 (客家) · 查看更多 »

河洛歌子戲團

河洛歌子戲團,專營大型舞台公演的台灣民營歌仔戲劇團,在台北市,藝術總監王金櫻,團長劉鐘元。 劉鍾元早期經營電視歌仔戲,1990年代河洛歌子戲劇團提出「精緻歌仔戲」的概念,認為傳統歌仔戲必需結合現代劇場元素,並講求唱腔、身段,才能使歌仔戲在現代社會中生存。自此「精緻歌仔戲」成為歌仔戲演出的新型態,這種結合編劇、導演、音樂、舞台技術,並加入編曲編腔、燈光音效、服妝布景設計的演出,為歌仔戲表演藝術注入新生命,而河洛也被當作精緻歌仔戲的代表劇團,成為各劇團仿效的目標。1991年的《曲判記》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是河洛歌子戲團的第1部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 此后每年都有新戲推出。.

新!!: 歌仔戲和河洛歌子戲團 · 查看更多 »

洪堯進

洪堯進(),台灣戲曲樂師、樂器工藝家,台灣彰化縣二林鎮人,人稱「堯進師」、「阿進師」,未曾退休,2003年10月9日因心臟病在台灣台北市辭世。 洪堯進是台灣歌仔戲鼓師王清松的岳父。其中1個女兒洪鳳儀是歌仔戲演員,工旦行。 洪堯進長期在各大歌仔戲團擔任主弦及領奏,包括楊麗花歌仔戲團、李如麟歌仔戲團、黃香蓮歌仔戲團、早期的河洛劇團。在華視上映的葉青歌仔戲團中,《孔明三氣周瑜》和《秋江煙雲》等多齣戲中擔任領奏。曾於台北市國家戲劇院和美國紐約林肯中心中,由葉青歌仔戲團演出的大型舞台歌仔戲《冉冉紅塵》任主弦。於2000年在公共電視上檔的明霞歌劇團歌仔戲《洛神》亦由他領奏。 他長期擔任鍾任壁掌中劇團的領奏樂師,擔任嗩吶和胡琴,曾隨團到歐洲多國演出。並合作錄製了《火雲洞》等多部布袋戲戲碼,由台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他曾與王振義合作,錄製了《琴劍恨》歌仔戲音樂專輯,在專輯中擔任領奏琴師(主弦)。在台灣政府單位出版的《大家來唱歌仔戲》歌仔戲音樂藝術欣賞專輯擔任音樂指導和主弦。於電影《沙河悲歌》中飾演歌仔戲琴師,並實際演奏。 洪堯進擅長製作喇叭弦、六角弦、二胡、大廣弦、殼仔弦,京胡、京二胡、嗩吶、管、笛、簫、月琴,亦懂製作三弦、揚琴。賴達逵、林金泉是其入室弟子。改良喇叭弦這種樂器,發明出便於攜帶的改良式喇叭弦。.

新!!: 歌仔戲和洪堯進 · 查看更多 »

溫以仁

溫以仁(1971年-)是一位出生於臺灣臺北的指揮家與室內設計從業人員。 他在2009年遭指控偽造學歷,並因此失去職位,長年奔波於官司之間;2017年,他終於在相關案件獲得勝訴之判決。.

新!!: 歌仔戲和溫以仁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歌仔戲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潘麗麗

潘麗麗,本名潘譓溱,出生於台灣台東縣成功鎮,台灣歌仔戲女演員、節目主持人,是楊麗花歌仔戲訓練班第一期的學員,演出了16年歌仔戲,後轉戰台語戲劇。 她所錄製《春天的花蕊》為陳水扁1994年競選台北市長時競選歌曲。2008年以公視人生劇展《艾草》獲得韓國首爾國際電視節最佳女主角。.

新!!: 歌仔戲和潘麗麗 · 查看更多 »

朱作民

朱作民,台灣戲曲鼓師,台灣宜蘭人。 從小學習台灣歌仔戲、台灣北管戲司鼓藝術,在宜蘭縣立蘭陽戲劇團擔任很長時間的鼓師,並曾應邀在「河洛」、「陳美雲」、「許亞芬」等歌仔戲劇團擔任鼓師(武場領導;武場領班;武場指導)或打擊樂演奏員。 他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出版的《歌仔戲曲調卡拉OK》(劉文亮編曲)歌仔戲音樂專輯中擔當司鼓重任。 他給《新鳳凰蛋》、《秋風辭》、《兵學亞聖》這幾部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的首演打鼓。 陳美雲歌劇團大型舞台歌仔戲公演《秦香蓮》、《陳三五娘》、《重返鯉魚潭》請他擔任鼓師。 《秦香蓮》、《陳三五娘》2劇應邀到新加坡公演。 台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2001年8月31日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世界首演的「歌仔戲主題音樂會」的台灣歌仔戲部分特請他打鼓(柯銘峰編曲,劉文亮主弦)。 朱作民其他的司鼓作品有《碧海情天》、《馬賢伏龍》、《無毒有我》(《林則徐》)、《拐騙記》、《唐伯虎點秋香》(這幾部戲都是閻循瑋的導演作品)、《吉人天相》(石文戶執導)等。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朱姓 Category:生年不詳.

新!!: 歌仔戲和朱作民 · 查看更多 »

朱蔚嘉

朱蔚嘉,台灣歌仔戲樂師、作曲家,從小學習台灣歌仔戲音樂藝術,曾登台唱《比干取心》等老生戲,後改工文場(戲曲音樂的旋律部)。 參加台南市秀琴歌劇團、台中市五虎歌劇團等歌仔戲劇團的音樂工作多年,擔任文場領奏、電子琴,並為屏東縣潮州鎮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嘉義縣民雄鄉正明龍歌劇團做音樂,現在主要和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正明龍歌劇團合作。 歌仔戲音樂設計作品有:《罪》、《尪某情》(與柯銘峰合作音樂設計,柯銘峰做主弦,莊家煜吹笛簫管嗩吶,陳申南打鼓,閻循瑋導演,2002年5月10日在台北市中山堂世界首演,2002年8月14日在台南安平鹿耳門天后宮演出含扮仙吉慶戲的戶外場)、《燒餅皇帝》、《鍾馗傳奇》(黃建銘打鼓,莊家煜吹笛簫管嗩吶,柯銘峰主弦)、《三春暉》、《血染情》(柯銘峰主弦,黃建銘打鼓,張秀琴導演)、《范蠡獻西施》(王友輝編劇,柯銘峰主弦,柳信男打鼓,劉光桐導演)、《魅湖咒》(黃建銘打鼓,莊家煜吹笛簫管嗩吶,柯銘峰主弦,呂瓊珷導演,2006年12月9日在台南市世界首演)、《夕陽·英雄魂》(《抗日英雄盧石頭》)、《恨鎖天倫夢》、《再現廣播歌仔戲風華》、《弦月霜天》等。 她在自己的音樂設計作品中演奏電子琴。 《罪》和《鍾馗傳奇》由直屬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錄製實況DVD出版。 《范蠡獻西施》首演實況DVD由台灣公共電視錄製出版。 《范蠡獻西施》和《血染情》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獎助。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台灣歌仔戲作曲家.

新!!: 歌仔戲和朱蔚嘉 · 查看更多 »

朱陸豪

朱陸豪(),臺灣京劇、歌仔戲、影視演員,歌仔戲導演,母親為臺灣竹東客家人,父親來自南京。.

新!!: 歌仔戲和朱陸豪 · 查看更多 »

月琴

月琴是源於中國彈撥樂器,傳為樂器阮咸所演變而成。宋陳陽《樂書》載「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轉軫應律,晉阮咸造也。」流傳於中國、越南。 琴頸短,圓形音箱為木製,有8角形,在面背板中間橫置2音樑,音樑中間有2音柱。張4根弦,通常是5度定弦,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持撥子彈奏,音域約2個8度。音量較小,音色清脆柔和,適合抒情性的說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氣氛,多用於戲曲、曲藝和歌舞伴奏,也用於合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革月琴,按十二平均律增加品數以拓寬音域,改良共鳴箱構造以放大音量,並開辦月琴專業,劉錫津等作曲家創作許多月琴曲和月琴協奏曲。.

新!!: 歌仔戲和月琴 · 查看更多 »

明華園

明華園,為台灣本土規模最龐大也最著名的歌仔戲團之一,今組織已成規模龐大的文化事業體。明華園為陳明吉於1929年(日治昭和四年)創立。1997年陳明吉過世後,陳家第二代的子女繼承了明華園,在時代潮流的激盪中,更是台灣第一個以現代化、企業化、制度化手法經營的傳統劇團,其創新、獨有的經營哲學,開創了傳統藝術嶄新的契機。 由總團長陳勝福領軍的明華園戲劇總團,目前旗下共有8個子團與4個協力團隊,是台灣最具規模的表演藝術團隊,足跡遍及各大都市、小鄉鎮,甚至外島、醫院、監獄、勞工界、校園等各階層的明華園,也是台灣足跡遍佈最廣、觀眾階層最廣、戲劇版圖最廣的表演藝術團隊。 在不斷努力耕耘之下,明華園更嘗試將台灣歌仔戲推上國內主流表演藝術舞台並積極參與國際性的演出。受到國際舞台注目的明華園,除大陸地區外足跡更遍及日本、法國、美國、新加坡、南非等地。日亞航、日本NHK電視台、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奧地利國家廣播電台、北京中央電視台、香港時事追擊……等國際媒體與單位的主動來台採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家庭年」推選明華園為台灣「奇特家庭代表」、法國第一大報費加洛報更給予“中華民國的另一個聲音”的美譽。 2017年明華園榮獲台北市文化獎、首席編導陳勝國也獲得國家藝文獎肯定。.

新!!: 歌仔戲和明華園 · 查看更多 »

昆曲

昆曲是中國戲曲的劇種之一,发源於元末明初的苏州府崑山縣(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起初流行於江南一帶,而後風靡全國;盛清時,上至宮廷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皆熱愛崑曲。有俗諺云:「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即反映當時崑曲廣為普及且深入人心的程度。 昆曲以曲唱為中心,唱念使用之語音為「中州韻」,主要以曲笛、鼓、板等樂器伴奏,風格纏綿婉轉,如石磨中的流水一般細膩,故又有「水磨腔」之雅稱。其舞臺演出形式亦稱「崑劇」,因表演手段豐富、身段具備高度舞蹈性,與唱腔、曲詞扣合得嚴絲合縫,形成精緻的藝術規範,影響所有後出之地方劇種,故素有「百戲之母」之美譽。.

新!!: 歌仔戲和昆曲 · 查看更多 »

海外華人

海外华人(或海外华裔)泛指自19世紀从中國移民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及其后裔,或僑居海外的華人(华僑)。包括从明朝、清朝以来中国大陸、香港和澳門不同时期的移民及后代。.

新!!: 歌仔戲和海外華人 · 查看更多 »

海澄

海澄可以指:.

新!!: 歌仔戲和海澄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歌仔戲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舞台

新舞台是台北市第一座民營的中型多功能表演藝術廳。新舞台前身台灣新舞台於台北大空襲被炸毀,現在的劇場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前榮譽董事長辜振甫與董事長辜濂松決定由該行出資重新建造的,並成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來負責表演廳的營運工作。 新舞台造價近新台幣十二億元,座落在台北市市政大樓後方、原中國信託總行大樓(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3號)旁,佔地五百五十坪,可容納近千人。 2014年5月19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部搬遷至臺北市南港區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新舞台連帶即將面臨熄燈的命運。.

新!!: 歌仔戲和新舞台 · 查看更多 »

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是一種以文化為主題的建築物,以推廣文化藝術為目的,內有設備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如音樂廳及劇院等。.

新!!: 歌仔戲和文化中心 · 查看更多 »

文言文

文言文,也稱漢文,是漢語族諸語言的一種書面語言,起源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汉语口语。据学者胡适考证,至中国汉代,文言文已经脱离了日常口语,而当时的书面语(即文言文)已经开始向复古和口语化两个方向发展。至中國唐宋時期,漢語族諸語言的口語与先秦时期口语差异更加明显,这時,有三种书面语。一种书面语是模仿上古汉文书面文献的书面语,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即古文運動的作品;另一种是在兩漢至魏晉南北朝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即今日的漢文,如西漢《史記》、東漢佛經翻譯、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第三種則是各語言白話文的源頭,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话本等。到了元、明、清的近代时期,情况与中古时期类似,既有模仿上古的书面语,如桐城派的散文,亦有今日所謂的文言(如明史、清史稿),又有所謂的近代白话,比如《水滸傳》、《西遊記》等。由於文言文並不是一時一地的一種語言,因此不同時代或地區的文獻,在語法和詞彙上會有差異。 在20世紀之前,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文,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琉球以及马来西亚,是士大夫都能通曉的,故文言文使用在幾乎所有正式的文書上,因而能以筆談的方式跨越語言之間的屏障,如19世紀時操朝鮮語的朝鮮王朝雲峴君與清朝大臣吳長慶筆談、20世紀操閩南語的林獻堂與清朝的梁啟超於日本長崎筆談。随着中国的衰落,中國新文化運動导致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地位。.

新!!: 歌仔戲和文言文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歌仔戲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旦角

旦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女性角色,各个剧种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新!!: 歌仔戲和旦角 · 查看更多 »

扮仙

扮仙是臺灣傳統漢族戲曲文化當中相當重要的開場戲,與古典音樂的序曲有所不同(序曲原是為了等待來賓陸續就座避免先到來賓無聊),而扮仙戲在臺灣的重要性,有一句臺灣閩南語俗諺:「誤戲誤三牲」,意思是指沒有扮仙,所有的祭祀科儀都無法進行,足見扮仙戲的重要性。在諸多中國傳統劇種也有扮仙吉慶戲。.

新!!: 歌仔戲和扮仙 · 查看更多 »

手风琴

手风琴是一件附有鍵盤的自由簧樂器。演奏時,中央部份需要左右伸縮,以引入氣流顫動琴內的簧片發聲。 1822年由德国人布希曼(Friedrich Ludwig Buschmann)创制;1829年经奥地利人岱密安(Cyrill Demian)等改良而渐趋完善。 现代手风琴有键盘式手风琴(钢琴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鈕扣式手风琴、巴扬手风琴)两种,中国及中西欧主要使用钢琴式手风琴,而俄罗斯、爱尔兰主要使用巴扬手风琴。钢琴式手风琴比较容易掌握,常作为学习钢琴的基础,可以演奏各种古典或现代音乐;巴扬手风琴音域广,由于键钮小,手移动速度快,可以演奏许多高速度高难度乐曲,总体以演奏俄罗斯,爱尔兰民乐为主。 当今世界手风琴音乐风格以俄罗斯手风琴,中西欧手风琴,爱尔兰手风琴及美洲手风琴为主,俄罗斯巴扬手风琴体积庞大,重量大,音域广,音色深重。中西欧钢琴式手风琴体积适中,质量较轻,音域不大,音色高昂。爱尔兰巴扬手风琴体积很小,音域较广,音色轻快。俄罗斯自古以巴扬手风琴作为演奏其民乐的乐器,其音乐风格时而出现激烈战斗,时而又有轻快舞蹈,时而又有沉重,體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中西欧手风琴以法国手风琴为主,法国手风琴音乐轻松明朗,通常有高昂的曲调,很多香頌选择手风琴作为主要乐器演奏。爱尔兰手风琴主要用来演奏民族舞会上的民族歌曲,多以快节奏的踢踏舞、里尔舞、剑舞为主,曲调轻松活泼,时常可以和小风笛小提琴合奏。 Category:自由簧樂器 Category:鍵盤樂器 Category:氣鳴樂器.

新!!: 歌仔戲和手风琴 · 查看更多 »

拱樂社

#重定向 麥寮拱樂社.

新!!: 歌仔戲和拱樂社 · 查看更多 »

曹復永

曹復永(),原名曹永生,台灣京劇演員、歌仔戲導演,曾擔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長暨歌仔戲學系副教授,2010年退休。 曹復永祖籍河北,幼年時全家在香港調景嶺親戚家寄宿,父親跑船,母親在粵劇團內做戲服刺繡,十分清苦。他十歲在「大陸救災總會」安排下來臺,與弟妹入劇校就讀,是台灣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國劇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第一期科班出身,「復」字排輩,工小生。初入學時,他只會說粵語,老師不願意教他,他僅能偷偷學。1962年學校公演《陸文龍》,演男主角的同學有事不能登臺,老師讓曹復永替補演出,從此他在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1979年起他參加郭小莊創設的雅音小集,演出京劇如《王魁負桂英》、《孔雀東南飛》等。1998年他在復興劇團演出新編戲碼《羅生門》,2002年再於該劇團出品、高行健導演的《八月雪》演出神秀,嘗試多方面的表演方式。他也學習崑曲,於2004年參與台灣第一部新編崑曲《梁祝》的演出。他還曾擔任黃香蓮多部舞台歌仔戲的導演,作品有《圓渡》、《孝子願》、《新寶蓮燈》、《情牽萬里樊江關》、桃花搭渡》、《紅絲錯》、《貍貓換太子》、《玉石變》、《兵學亞聖》等。 曹復永曾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文藝協會國劇表演獎章、第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民國文化復興委員會頒發國劇小生表演獎。他不僅練功勤奮,還自小苦練書法。演出之外,他亦在母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從事傳統戲曲教育工作多年,他認為目前的台灣教育制度中,沒有針對傳統戲曲專業教育的方案,因此只能眼見專業技術沒落。 他的妻子萬裕民(藝名萬興民)亦為京劇演員,工小生。.

新!!: 歌仔戲和曹復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湾歌仔歌仔戏歌子戲落地掃薌劇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