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保生大帝

指数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閩南語白話字:Pó-seng tāi-tè)為中國大陸閩南(泉州、漳州、廈門)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保生大帝通常是指北宋人吳夲,然而亦有所謂的「保生三真人」信仰,認為孫思邈、吳夲、許遜三位在成神後結拜為義兄弟,而都會被稱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還有三十六神將.

195 关系: 劉志達厦门岛厦门市华佗南投縣台灣台灣府城隍廟台灣民間信仰吏部同安区同安縣吕洞宾大同區大同區 (臺北市)大社區大觀音亭興濟宮大龍峒大龍峒保安宮大正大湖長壽宮天國太平兴国太保市妙壽宮媽祖學甲慈濟宮孙思邈宝祐客家人安溪县宋太宗宋孝宗宋宁宗宋度宗宋仁宗宋理宗宋高宗宋恭帝尚书屏東縣崔府君左營區左營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上茄苳顯濟宮中國中国大陆中药中華民國文化部东南亚...下大道良皇宮乾隆乾道乾道 (南宋)广东省五營神將仁孝文皇后彰化慶安宮佳里區德化县德祐後勁聖雲宮北宋北勢寮保安宮嘉定 (年号)嘉庆嘉義仁武宮嘉義縣嘉熙咸淳傳說唐朝內惟青雲宮元保宮玄天上帝玉尚神示神祇祖師祖籍福州市福建移民章朗慶端平羽化結義电影白礁白話字花蓮縣鎮安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道光華視頂下郊拚顏思魯顯應祖師行政院食療飛天大聖西王母西港區香山區角美镇託夢高雄市高雄站前保安宮高雄鼓山亭许逊谷名倫鳥松區鹽埕區鹽埕大舞台威靈宮鼓山區鼓山慈濟宮輔天真君龜子港保生廟龙海市蘆洲區蘆洲保和宮閩南閭山派闽南语葛洪针灸鄭少秋鄭成功醫神臺南市臺中市臺北臺北市臺灣臺灣日治時代金朝蕭朗瑞腮腺炎艋舺雲林縣電視劇連光陽虎爺陳洪進陈友谅李光地板橋區板橋保安宮潮和宮桃園市梁克家樹林濟安宮歸仁仁壽宮水手永乐永和保福宮永春民俗民雄鄉法主法主真君泉州市泉州府泉漳械鬥洪熙洪武洲仔尾保寧宮淳祐清朝漳州市漳平市潮州市潮州府澎湖縣朝廷朱元璋月眉池慈濟宮戲獅甲廣濟宮明仁宗明鄭明成祖新大港保安宮新化保生大帝宮新北市新竹市文 (貨幣)文化大革命日本旌陽真君擲筊慶元 (年號)慈濟宮扁鹊扶乩景定景佑 扩展索引 (145 更多) »

劉志達

劉武秀,名裔,字武秀,一字其秀,法名志達,唐朝人,本為佛教僧侶,人稱劉法主,歿後被封為「普照真濟大師」,後又成為閭山派尊重的神靈,。.

新!!: 保生大帝和劉志達 · 查看更多 »

厦门岛

厦门岛,别称鹭岛,原称嘉禾屿,厦门原指岛西南处的厦门城,清时开始以城名岛,称厦门岛。 该岛是厦门市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端,与大小金门岛毗邻,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上有厦门市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行政区。岛内人口一百余万,同時也是世界上岛屿人口第49名的岛屿。 厦门岛上有两个主要山系,位于筼筜湖北部的狐尾山-仙岳山和位于岛南部的洪济山。厦门岛的制高点位于岛东南端洪济山的主峰云顶岩上,海拔339.6米(这一高度也是目前岛内最高楼厦门国际中心的高度)。此外,厦门的最高点称为云顶山,位于岛外同安区,与岛内最高点云顶岩名字几乎相同。 厦门岛原有两个海湾——岛西端的筼筜港和岛东端的钟宅湾。后来围海造陆,将筼筜港填为水面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的内湖,改称筼筜湖,钟宅湾为了迎合前福建省委书记提出的“五缘六求”口号而被改名为五缘湾。 厦门岛西部水道称为鹭江,西南处为九龙江入海口,东部水道称为浔江。.

新!!: 保生大帝和厦门岛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保生大帝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华佗

華佗(),字元化,幼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方士、醫師,其事跡见于《後漢書·方術列傳下》、《三國志·方技傳》及《华佗别传》。華佗與董奉、張仲景被并稱為「建安三神醫」。与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新!!: 保生大帝和华佗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保生大帝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保生大帝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府城隍廟

#重定向 臺灣府城隍廟.

新!!: 保生大帝和台灣府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間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民間信仰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但大體上仍奉祀原有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新!!: 保生大帝和台灣民間信仰 · 查看更多 »

吏部

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吏部,其首長為吏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吏曹,首長改稱吏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吏部的機構。.

新!!: 保生大帝和吏部 · 查看更多 »

同安区

同安区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同安县,别称“银城”、“銀同”,地处闽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地带。.

新!!: 保生大帝和同安区 · 查看更多 »

同安縣

同安縣,雅稱銀同。旧县名。辖域包括现在的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的金门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厦门市全境及龙海市东北部。有許多名人祖籍為同安縣,如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江南提督陳化成、知名華僑企業家陳嘉庚、孫中山的如夫人陳粹芬等。.

新!!: 保生大帝和同安縣 · 查看更多 »

吕洞宾

吕洞宾,原名呂--(--或作岩、--),字洞賓,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綽號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

新!!: 保生大帝和吕洞宾 · 查看更多 »

大同區

#重定向 大同区.

新!!: 保生大帝和大同區 · 查看更多 »

大同區 (臺北市)

#重定向 大同區 (臺灣).

新!!: 保生大帝和大同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大社區

大社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鄰燕巢區,東鄰大樹區,西鄰楠梓區,南接仁武區,開發甚早,大致為昔日觀音山--之核心地區「觀音中里」。行政區與楠梓、鳳山、仁武迭經分合延革,最近一次為1951年自仁武鄉分立至今。現轄三奶、翠屏、觀音、神農、中里、大社、保安、保社、嘉誠各里。有幾個全臺之最:最古老之三奶夫人廟、最古老之皮影劇團、橫掃全臺的棗子、芭樂。並以觀音山風景區,古鳳山八景之一「翠屏夕照」聞名。.

新!!: 保生大帝和大社區 · 查看更多 »

大觀音亭興濟宮

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臺灣臺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寺廟是由主奉觀音菩薩的「大觀音亭」與主奉保生大帝的「興濟宮」所組成,雖分屬佛教、道教,但自創建以來即兩廟相連,關係密切,同屬一組織管理。現稱「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

新!!: 保生大帝和大觀音亭興濟宮 · 查看更多 »

大龍峒

大龍峒,或稱大浪泵、大隆同(台語稱作Tōa-lông-pōng,平埔族巴賽族巴賽語稱作Pourompon),位於台灣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口附近,今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台北市舊聚落。.

新!!: 保生大帝和大龍峒 · 查看更多 »

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為祭祀保生大帝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合稱「臺北三大廟門」。 保安宮初創於1742年,本只為簡單木造小庵,1804年正式改庵建廟。19世紀後,經幾度改建後,該廟發展成3000坪的三殿三進式大廟。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該廟宇為國家二級古蹟(今直轄市定古蹟)。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臺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日治時代從大龍峒保安宮分靈的,有兩座廟宇,最早乃明治三十年(1897年)板橋江翠保安宮潮和宮;其次則是大正五年(1916年)分靈的永和保福宮。.

新!!: 保生大帝和大龍峒保安宮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保生大帝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大湖長壽宮

大湖長壽宮,位於臺灣高雄市湖內區內,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副祀清水祖師、三官大帝、韓清爺、盧德爺,隸祀虎爺,與大湖碧湖宮、大湖觀音亭,為高雄市湖內區大湖里三大公廟之一。.

新!!: 保生大帝和大湖長壽宮 · 查看更多 »

天國

天国,有時也稱為天堂,字面意思即天上的国度,很多宗教和心灵哲学認為人死后的生命形式将存在的处所。.

新!!: 保生大帝和天國 · 查看更多 »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新!!: 保生大帝和太平兴国 · 查看更多 »

太保市

太保市(Thài-pó-chhī),舊稱「溝尾--」 ,前身為「太保鄉」,位於臺灣嘉義縣中部,緊鄰嘉義市,屬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為嘉義縣的縣治所在地,是一個以製造業及農業為主的嘉南平原典型鄉鎮。1946年改設為嘉義市市轄區「太保區」, 1950年恢復設鄉,改隸嘉義縣,1982年隨著嘉義市升格省轄市,縣市分治,縣政府遷設於該地,改制為縣轄市,促使太保由原本以農業為主,少數製造業為輔的鄉鎮,正式成為嘉義縣的縣政中心。近年來中央、地方政府及企業在該市多有建設、交通較為便利,是高鐵嘉義站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所在地。.

新!!: 保生大帝和太保市 · 查看更多 »

妙壽宮

妙壽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平區,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市定古蹟,再改直轄市定古蹟。該廟也是安平六社之一的囝仔宮社(妙壽宮社)的角頭廟(境主廟)。廟中的保生大帝神轎,在2009年1月9日公告為一般古物。 妙壽宮別稱「囝仔宮」,其由來據說是因為該廟昔日廟埕寬廣,有許多兒童會來這裡玩耍。另一別稱「港仔宮」,則據說是因為該廟位於港口碼頭邊。.

新!!: 保生大帝和妙壽宮 · 查看更多 »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 保生大帝和媽祖 · 查看更多 »

學甲慈濟宮

學甲慈濟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學甲區內,為一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為「學甲十三庄」區域的人群廟,也是台南市安南區「十六寮」保生大帝聯庄祭祀組織中多數廟宇的祖廟。.

新!!: 保生大帝和學甲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新!!: 保生大帝和孙思邈 · 查看更多 »

宝祐

宝祐(1253年-1258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六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6年。.

新!!: 保生大帝和宝祐 · 查看更多 »

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保生大帝和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安溪县

安溪县(An-khoe-koān),古稱小溪、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97.7435万(2010年),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以茶業聞名全中國,號稱中國茶都。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1990年代末,台湾人将电信诈骗技术传入安溪县,在该县下属的魁斗镇和长坑乡迅速传播,这两个乡镇有许多人从事电信诈骗,有「电信诈骗之鄉」之稱。.

新!!: 保生大帝和安溪县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保生大帝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宋孝宗

宋孝宗趙眘(、眘,「慎」異體字,shèn),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曾名伯琮、瑗、玮,字元瑰,一字元永,他是宋太祖之子秦康惠王趙德芳的後裔,宋高宗養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禪位予赵眘,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讓位予兒子宋光宗趙惇。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逝,终年67岁。葬于永阜陵。 宋孝宗是自宋朝的帝位淪入宋太宗之手後,終於恢復由開國皇帝宋太祖的後裔繼承,時隔186年。孝宗也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同時期的皇帝是金朝的金世宗。.

新!!: 保生大帝和宋孝宗 · 查看更多 »

宋宁宗

宋寧宗趙擴()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在位30年,享年55岁,宋光宗之次子,李鳳娘所生。寧宗本人頗為好學,即位初年召朱熹入宮講學,受朱熹影響很深。但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 寧宗在位前期,太師韓侂胄打壓理學,在韓侂胄死后,官方恢复了理学地位。縱觀宋宁宗时期,大規模宋金戰爭發生了兩次,第一次是開禧初年韓侂胄伐金,最終不能戰勝金國,從而簽訂了嘉定和議。第二次宋金戰爭從嘉定十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嘉定十四年三月,戰爭波及了長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區,最終宋金都沒能獲勝。.

新!!: 保生大帝和宋宁宗 · 查看更多 »

宋度宗

宋度宗赵禥(),原名趙孟启,1251年賜名孜,1253年立為皇子,賜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4年11月16日—1274年8月12日在位),宋太祖十一世孫,宋理宗養子。生父為榮王趙與芮,生母齊國夫人黃氏。在位10年,享年34歲,死后葬于永绍陵,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新!!: 保生大帝和宋度宗 · 查看更多 »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其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為庆国公,八年(1015年)受封為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趙禎;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年號為天圣;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岁,在位41年。民間流傳“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自古以來,其在包青天劇中亦樹立明君之形象。.

新!!: 保生大帝和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原名赵与莒,後賜名赵贵诚,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宋宁宗太子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1224年寧宗駕崩後,彌遠矯詔立貴誠為帝,是為宋理宗,改名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

新!!: 保生大帝和宋理宗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保生大帝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宋恭帝

宋恭帝趙㬎(),南宋第七代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在位2年,得年53岁,宋度宗六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宋端宗为兄弟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无庙号。1276年2月領宋室投降元朝后,封为「瀛國公」,又被迫剃髮出家,最後被賜死。.

新!!: 保生大帝和宋恭帝 · 查看更多 »

尚书

尚書可以指:.

新!!: 保生大帝和尚书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保生大帝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崔府君

崔府君,名崔玨,又作珏,字子玉,又字元靖。唐朝樂平(今山西省昔陽)人,曾任縣令、刺史,因救民事蹟,奇特靈異,歿後被民眾奉為神靈,人稱「崔府君」,敕封護國顯應真君,民間釋教則認為他是目連尊者座下的判官。.

新!!: 保生大帝和崔府君 · 查看更多 »

左營區

左營區是台灣高雄市的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部,市中心北方,西濱台灣海峽,與三民區、鼓山區、楠梓區、仁武區相鄰。人口約19.7萬人,是高雄第三大區。左營共可以分為舊部落(蓮池潭周圍)、新社區(縱貫線東側)、與眷村等三大區塊,各個區塊文化特色有一定差異性。舊部落大多數是住著明鄭時期開發後的居民,以閩南族群為主;軍眷區是1949年後來台的外省族群;新社區則是近年來自各國的新移民,已無明顯族群可以劃分。位於本區的左營軍港是中華民國海軍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最大和最重要的基地,海軍下轄重要軍事單位亦位於此。 本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4.7℃,年雨量約1,800公釐。本區近20年來因東側龐大重劃區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北高雄之新興商業核心,住宅大樓及人口密度相當高,各類異國餐廳也相當蓬勃,明誠路和裕誠路一帶已經形成北高雄密集的餐飲商圈。 高雄捷運紅線巨蛋站附近、大型購物中心漢神巨蛋已於2008年7月開幕,並結合附近瑞豐夜市形成「巨蛋商圈」,被視為北高雄近期崛起的重要商圈。本區亦為台鐵、高鐵重要交通站點所在,高鐵左營站位於本區北側,與台鐵新左營站、捷運左營站連通共站;台鐵新左營站內2至4层有環球購物中心新左營車站店,高鐵站區旁則有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分為彩虹市集/本館兩棟,以地下通道/天橋與捷運/高鐵站連通)。台鐵除新左營站外,其南方1.9公里處尚有台鐵左營站。.

新!!: 保生大帝和左營區 · 查看更多 »

左營慈濟宮

城邑左營慈濟宮,簡稱城邑慈濟宮、左營慈濟宮,當地人俗稱"老祖廟",是一間位於高雄市左營區的廟宇,主祀保生大帝。.

新!!: 保生大帝和左營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上白礁謁祖祭典

上白礁謁祖祭典由台灣台南市學甲區慈濟宮所舉行,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即當地所稱上白礁活動,於當地將軍溪畔「頭前寮」舉行祭典,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即中國大陸福建白礁慈濟宮。每隔數年,不定期舉行刈香,擴大為三天遶境廟會,即臺灣西南五大香科之一的「學甲香」。經文化部、臺南市政府核定為臺南市定民俗活動。.

新!!: 保生大帝和上白礁謁祖祭典 · 查看更多 »

上茄苳顯濟宮

上茄苳顯濟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是上茄苳的庄廟,主祀保生大帝(保生三真人)。廟中有「澤被生民」與「保我後生」兩塊古匾。.

新!!: 保生大帝和上茄苳顯濟宮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保生大帝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保生大帝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药

中藥,是中華民族傳統藥物的總稱,是根據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药物。由於其來源以植物性藥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自古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古代眾多典藉和文獻資料均以本草命名,如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纲目》。中藥涵義廣泛,主要分為中药材(包含中草藥和中藥飲片)和中藥製劑(包含傳統臨床製劑(丸、散、膏、丹、湯等)、中成藥、供配伍用中藥顆粒等)。中藥傳統稱為本草、生藥等;日治時代稱漢藥,至今日韓等地區仍稱中藥為漢藥或漢方藥。国际医学期刊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16.796)发表文章指出中草药中的危险元素。台湾学者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跟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新!!: 保生大帝和中药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監理業務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其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為部。.

新!!: 保生大帝和中華民國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保生大帝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下大道良皇宮

下大道良皇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祀保生大帝,為府城四安境的境主廟。府城人稱為「下大道」,與成功路興濟宮的「頂大道」保生大帝作一區別。該廟與位在安平海頭社的廣濟宮有密切的關係 。.

新!!: 保生大帝和下大道良皇宮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保生大帝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乾道

没有描述。

新!!: 保生大帝和乾道 · 查看更多 »

乾道 (南宋)

乾道(1165年-1173年)是南宋皇帝宋孝宗的第二个年号,共计9年,有天道、陽剛之道的涵義。.

新!!: 保生大帝和乾道 (南宋)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保生大帝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五營神將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青旗(青龍)」、「南營八蠻軍-紅旗(朱雀)」、「西營六戎軍-白旗(白虎)」、「北營五狄軍」-黑旗(玄武)、「中壇三秦軍-黃旗(黃帝)」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新!!: 保生大帝和五營神將 · 查看更多 »

仁孝文皇后

仁孝文皇后(),徐姓,本名无记载,明成祖朱棣嫡--,濠州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嫡长女。.

新!!: 保生大帝和仁孝文皇后 · 查看更多 »

彰化慶安宮

彰化慶安宮(又稱大道公廟),是臺灣彰化市一座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

新!!: 保生大帝和彰化慶安宮 · 查看更多 »

佳里區

佳里區位於臺灣臺南市西部,北鄰學甲區,西鄰將軍區,西南連七股區,東鄰麻豆區,南接西港區。縣市合併前為全縣人口最多的鎮。全境地勢平坦,海拔約5.5公尺,境內有將軍溪與七股溪流經。 本區是北門地區鹽分地帶的門戶及政經中心。日治時期以來出了許多鹽分地帶文學家及詩人,被視為臺灣文學重鎮。此外也是西拉雅系平埔族蕭壠社的聚居地,為臺灣最早的西拉雅文化發源地之一。代表作物為牛蒡,有「牛蒡的故鄉」之美譽。.

新!!: 保生大帝和佳里區 · 查看更多 »

德化县

德化县(tl)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中国当代瓷器的著名产地,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有些媒体将德化县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面积2220平方千米,人口30万。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

新!!: 保生大帝和德化县 · 查看更多 »

德祐

德祐(1275年-1276年四月)是宋恭帝趙㬎的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2年。.

新!!: 保生大帝和德祐 · 查看更多 »

後勁聖雲宮

聖雲宮主祀保生大帝,位在高雄市楠梓區聖雲街129號,是後勁地區的境主。居民通稱其為「老祖廟」,在每年正月十三日舉辦安釘五營符平安遶境活動。上一次刈香大典是在2008年(戊子年)。.

新!!: 保生大帝和後勁聖雲宮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保生大帝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勢寮保安宮

北勢寮保安宮,是位於臺灣屏東縣枋寮鄉中寮村的保生大帝廟,以「送白鶴」祭典聞名。.

新!!: 保生大帝和北勢寮保安宮 · 查看更多 »

嘉定 (年号)

嘉定(1208年-1224年)是南宋皇帝宋寧宗的最后一個年号,共计17年。 嘉定十七年八月宋理宗即位沿用。.

新!!: 保生大帝和嘉定 (年号)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保生大帝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嘉義仁武宮

嘉義仁武宮為臺灣嘉義市之古蹟,公告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4月30日,是一間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該廟主神據說是在鄭經西征時從今天高雄市仁武區調到諸羅地區鎮守的部隊隨迎來的,諸羅知縣毛鳳綸建廟時即因主神是仁武鎮官兵迎來而將廟名取為「仁武宮」。日治時期由於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廢合寺廟的措施,使得仁武宮除了開基保生大帝神像與道光年間石香爐等以外的文物全部遺失。.

新!!: 保生大帝和嘉義仁武宮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新!!: 保生大帝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嘉熙

嘉熙(1237年—1240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四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

新!!: 保生大帝和嘉熙 · 查看更多 »

咸淳

咸淳(1265年-1274年)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0年。 咸淳十年七月宋恭帝即位沿用。.

新!!: 保生大帝和咸淳 · 查看更多 »

傳說

#重定向 传说.

新!!: 保生大帝和傳說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保生大帝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內惟青雲宮

內惟青雲宮,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建榮路157巷24號,主祀保生大帝。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主神保生大帝聖誕千秋日。.

新!!: 保生大帝和內惟青雲宮 · 查看更多 »

元保宮

元保宮,俗稱大道公廟,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賴村--的保生大帝廟,遶境範圍涵蓋臺中市北屯、北區及中區、西區,有著「後龍黑、麻頭雨、邱厝糊、二分埔紅、賴厝廍晒死人」的天氣諺語。.

新!!: 保生大帝和元保宮 · 查看更多 »

玄天上帝

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宋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新!!: 保生大帝和玄天上帝 · 查看更多 »

玉尚

玉尚,台灣知名男演員。.

新!!: 保生大帝和玉尚 · 查看更多 »

神示

#重定向 神諭.

新!!: 保生大帝和神示 · 查看更多 »

神祇

#重定向 神.

新!!: 保生大帝和神祇 · 查看更多 »

祖師

師 可以指:.

新!!: 保生大帝和祖師 · 查看更多 »

祖籍

籍是指一個家族族群以父系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一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生長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遙遠祖先的出生地或家鄉,來作為自己祖籍。 祖籍与籍貫、戶籍的意義不太相同。 祖籍通常是追認極遙遠的祖先生長地,籍貫則是父親與祖父的長居之地,戶籍則是其本人現在登記於政府的居住地地址。 如逝於中南海的毛澤東,由於遠祖毛太華避戰亂,從江西吉水遷徙到湖南韶山,故祖籍乃江西吉水,籍貫是湖南韶山,戶籍為北京西城。 另外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因先祖俞敏跟從明太祖打天下,以開國功臣襲泉州衛百戶官,便從家鄉南直隸霍丘落戶當地,故祖籍是南直隸霍丘,籍貫為福建泉州。由此可知,祖籍、籍貫、戶籍三名詞為不同的概念,不可同語。.

新!!: 保生大帝和祖籍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保生大帝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保生大帝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移民

移民指人口在空間上流動的現象,或從甲地遷移到較遠的乙地定居的人。 在現代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下,移民現象可分為國境内的移民,以及跨國境的移民;跨國境的移民又分为移民出境(emigration)与外来移民(immigration)两种。 指涉人的移民,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如“出境移民”、“外来移民”、“开拓者”等。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移民勞工即成為跨國界人口移動的大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國際移民勞工(簡稱「移工」)的規範、權益保障及相關執法,更在許多輸出或引進大量移工的地區(例如美國),再加上移民帶來的文化差異,与当地的社會价值观產生衝突,移民议题成為受到高度關注的政治、社會議題。.

新!!: 保生大帝和移民 · 查看更多 »

章朗慶

#重定向 弼天真君.

新!!: 保生大帝和章朗慶 · 查看更多 »

端平

端平(1234年—1236年)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三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三年。.

新!!: 保生大帝和端平 · 查看更多 »

羽化

#重定向 屍解.

新!!: 保生大帝和羽化 · 查看更多 »

結義

#重定向 乾親.

新!!: 保生大帝和結義 · 查看更多 »

电影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中看起來連續的畫面,是由一幀幀單獨的照片構成的,至於關於電影中運動的感知,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计算机动画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路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為第七藝術。也有一些說法是將早在電影問世前就有的戲劇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來算,電影就成為第八藝術。 如今,許多電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記錄到膠捲上的攝影機來拍攝。膠卷經過沖洗之後,再用放映機來運行膠卷。放映機可以發出光線,透過膠卷,這樣影像就在銀幕上顯示出了。自從有聲電影發明以來,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有聲電影。最近許多電影都用數碼攝像機來拍攝,放映的時候,可以用數位放映機,也可以把數位影像轉置到傳統的膠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膠片長時間存放的失真。.

新!!: 保生大帝和电影 · 查看更多 »

白礁

白礁(新加坡称Pedra Branca;马来西亚称Pulau Batu Puteh),位于新加坡海峡东面入口的南中国海水域,面积0.008平方公里,现为新加坡主权领土。.

新!!: 保生大帝和白礁 · 查看更多 »

白話字

白話字(、POJ,台羅拼音:,閩南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閩南語廈門話或臺灣話正寫法。白話字原本是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在福建廈門所創造並推行的,因此後來被外界稱為教會羅馬字(,簡稱教羅)。但是白話字經過發展,包括了廈門地區和台灣都有教會以外的人使用,也有人用之來書寫客家話和台灣原住民語言,因此,白話字已經不限於教會。由於是歷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臺灣話拼音書寫系統。2001年成立的台灣羅馬字協會是以推動白話字為正式文字的重要民間團體之一。台灣羅馬字協會及台文筆會等諸多本土社團亦將白話字稱為台灣字。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國民黨查禁白話字之前,白話字在台灣使用年代久遠,並用白話字出版數種刊物,由於台語是聲調語言(現今台語共有七個本調),音調提供區分字義的重要資訊,用白話字作為書面語應用是可行的也不會引起混淆,台灣羅馬字協會規定當漢字與羅馬字出現爭議時以羅馬字為準。 在中國大陸,這套方案主要在學界用於與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作對照。此時,白話字常被稱作「甘為霖方案」或「廈門音新字典方案」。 在台灣,1970年代國民政府全面禁止使用白話字,並沒收教會的白話字聖經,而同時代,閩南民間的白話字也因為國語運動而漸漸式微。,蔣為文著,發表於2013《台語研究》期刊,5(1),pp.74-97。但在此之前,白話字就已經有百年以上的實際使用歷史,亦曾經在閩南和台灣的教會中相當普遍地被使用過。例如台灣第一份大眾媒體——創刊於1885年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正是使用白話字當作文字媒介的。 白話字本身不僅是標音系統,經過發展,更應被視為一套文字系統,在拼寫上不宜妥協於各地腔調及語音的變動。如欲反映語音,應以IPA國際音標為記音符號。如「蚵」台北腔、台南腔,但在白話字都以「o」表記。又例如「電」寫作「tiān」,但現代許多人都受懶音影響而讀近似「tēn」。 作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拼音文字,白話字被廣泛的閩南語使用者作為書寫表記的工具之一。目前,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協作的閩南語維基百科便是以白話字做為知識傳遞的文字媒介,為閩南語的語彙保存、正寫表記以及知識推廣都做出了些許貢獻。.

新!!: 保生大帝和白話字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保生大帝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鎮安宮

鎮安宮可以指:.

新!!: 保生大帝和鎮安宮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新!!: 保生大帝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保生大帝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保生大帝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頂下郊拚

頂下郊拚(台羅:Tíng-ē-kau-piànn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或作頂下郊拼,又稱「四縣反」,為在1853年發生於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的分類械鬥。械鬥當事一為以泉州府泉惠南三邑人為主的頂郊,另一則為以泉州府同安(今屬廈門市)人為主的下郊或廈郊。此械鬥,同安人落敗,並敗走大稻埕(今屬臺北市大同區)。。 頂下郊拚事件,影響層面極廣,除了造成人員傷亡,同安人的遷徙,及八甲庄(今老松國小,原為下郊)付之一炬外,也間接促成大稻埕與大龍峒(今屬臺北市大同區)的開發。.

新!!: 保生大帝和頂下郊拚 · 查看更多 »

顏思魯

顏思魯,字孔歸,唐朝人,祖籍瑯琊臨沂,顏之推子。顏思魯精於文字音韻,於隋朝時曾任東宮學士、長安王侍讀,加俞岷將軍。入唐之後,李世民任為秦王府記室參軍。其子顏師古為著名訓詁學者。.

新!!: 保生大帝和顏思魯 · 查看更多 »

顯應祖師

顯應祖師(),宋朝河南僧人,俗姓黃,名惠勝,精通佛法,在福建永春、安溪兩地弘法,深得民心,圓寂後被該兩地的百姓奉祀,頗享香火。.

新!!: 保生大帝和顯應祖師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保生大帝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食療

食療是一種中醫及印度醫學等的固有醫學概念,而现代医学則歸類為替代医学。以日常飲食作滋補強身甚至醫療,研究食物對維持健康及防治疾病的作用,即所謂「醫食同源」。在中國及亞洲國家,食療的傳統概念及智慧深入民間。《黃帝內經》中提出「五穀五穀:麥、黍、禾、米、豆為養,五果五果:李、杏、棗、桃、栗為助,五畜五畜:犬、羊、牛、雞、豬為益,五菜五菜:韭、薤、葵、蔥、藿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有一卷「食治」;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不單介紹藥物,更記載有300多種日常食物的療效,並提出多種食療藥膳方。.

新!!: 保生大帝和食療 · 查看更多 »

飛天大聖

飛天大聖,為福建閩南奉祀的鄉土神、醫神,據文獻記載,飛天大聖為北宋泉州安溪縣大坪村人,俗姓張,原為同安縣主簿,因感神醫吳夲(保生大帝)之德術,與同安縣江縣令(後稱江仙官)棄官,隨之入山採藥,據說張主簿練成神足通,日行千里,行走如飛,故稱飛天大聖。明道二年(1033年),泉漳發生瘧疾、瘟疫,飛天大聖、江仙官隨著保生大帝施藥出米,拯濟災民,活人無數,羽化之後,解元李森獻地,進士林淑庵捐金,建「玉真法院」(今日廈門市海滄區),以崇奉之,九月初一日祭祀。.

新!!: 保生大帝和飛天大聖 · 查看更多 »

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后代逐漸演變為道教上古神灵,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同一人)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又稱“西王金母”,“王母娘娘”,“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等,全称为“上聖白玉龟台九灵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柱。.

新!!: 保生大帝和西王母 · 查看更多 »

西港區

西港區位於臺灣臺南市西部,北接佳里區,西連七股區,南鄰安定區、安南區,東北則鄰麻豆區。西港地處曾文溪北岸,海拔五公尺。昔為臺江內海內港,後來因臺江內海淤塞陸化,失去港口機能,轉而變成附近農產品交易中心。.

新!!: 保生大帝和西港區 · 查看更多 »

香山區

香山區(臺灣客家語海陸腔:hiongˋ sanˋ kiˋ)是台灣新竹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該市西南部,西濱台灣海峽,北臨新竹市北區、東鄰新竹市東區,東南連新竹縣寶山鄉,南接苗栗縣竹南鎮、頭份市。.

新!!: 保生大帝和香山區 · 查看更多 »

角美镇

角美镇,是下辖的一个镇。.

新!!: 保生大帝和角美镇 · 查看更多 »

託夢

託夢,在道教與民間信仰中,鬼神如有意思表示,可在人的夢中出現而囑咐交代,或以各種情景示人,預知吉凶禍福。如枉死鬼魂,欲託付他人,以明案情;或是天仙神佛,欲警示檀越善信。 如呂純陽祖師廟,多半有禪房供檀越休息,以向神明乞夢,俗說呂祖師有黃梁夢度人一說。 古載,宋高宗獲宋太祖託夢,稱「自從你的祖先用了計謀,佔據我的帝位很久了,已到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應當要把帝位還給我了。」故宋高宗過繼了太祖八世孫趙瑋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也有相似的記載。.

新!!: 保生大帝和託夢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保生大帝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站前保安宮

站前保安宮,又稱舊大港保安宮,是臺灣高雄市三民區大港的廟宇,主奉閩南醫神保生大帝(大道公)。舊大港保安宮現存廟體雖歷經修建,仍保有傳統廟宇的格局,是高雄市內現存不多的古廟建築。.

新!!: 保生大帝和高雄站前保安宮 · 查看更多 »

高雄鼓山亭

鼓山亭又稱苓雅寮鼓山亭,位在苓雅區次分區苓雅寮,鄰近苓雅市場。廟內最重要之文物,乃掛於正殿正上方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大德參天」匾額,可見證歷史之悠久,而且為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名列古廟之一。.

新!!: 保生大帝和高雄鼓山亭 · 查看更多 »

许逊

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屬四川)令,人称許九郎、閭山祖師、许旌阳、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称許天師、许真君。.

新!!: 保生大帝和许逊 · 查看更多 »

谷名倫

--名倫,台灣早期演員。.

新!!: 保生大帝和谷名倫 · 查看更多 »

鳥松區

鳥松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鄰仁武區,東鄰大樹區,南接鳳山區、大寮區,西鄰三民區。著名的觀光景點澄清湖即位於本區,也帶動高雄長庚醫院,以及正修科技大學、鳥松濕地公園、澄清湖棒球場、圓山大飯店、高雄高爾夫球場及眾多傢俱行的設立。.

新!!: 保生大帝和鳥松區 · 查看更多 »

鹽埕區

鹽埕區為臺灣高雄市一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端,市中心中南端,西北面與鼓山區接壤,東鄰前金區、三民區,東南隔愛河出口與苓雅區相望,是高雄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 本區主要是由高雄港建港時的港底泥沙填海造陸而成,地勢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工商業為主。此區如今沒有過去繁榮,但已漸有復甦跡象。.

新!!: 保生大帝和鹽埕區 · 查看更多 »

鹽埕大舞台威靈宮

鹽埕大舞台威靈宮,位於台灣高雄市鹽埕區大仁路220號,主祀保生大帝,分靈自澎湖白沙鄉後寮威靈宮。 因為威靈宮位於大舞台戲院的附近,因此才會取名「大舞台威靈宮」。.

新!!: 保生大帝和鹽埕大舞台威靈宮 · 查看更多 »

鼓山區

鼓山區為臺灣高雄市一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方,市中心西北方,北臨左營區,東鄰三民區,東南連鹽埕區,並隔愛河出海口與苓雅區相望,西濱臺灣海峽,南隔高雄港與旗津區、前鎮區相望。 本區背山面海,除南側之壽山外,全區地勢大致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工商業為主,漁業也頗為興盛,觀光資源亦相當豐富,區內的西子灣及壽山均為頗負盛名的觀光勝地。.

新!!: 保生大帝和鼓山區 · 查看更多 »

鼓山慈濟宮

鼓山慈濟宮,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樹興街63號,主祀保生大帝,分靈自台南學甲慈濟宮。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

新!!: 保生大帝和鼓山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輔天真君

輔天真君,即蕭明,道教閭山派神祇,亦被視為五營神將中的南營將軍。相傳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封輔天靈應真君,賜御匾「溪源顯跡」,人稱輔天真君蕭法主。.

新!!: 保生大帝和輔天真君 · 查看更多 »

龜子港保生廟

龜子港保生廟,主祀保生大帝,是吳姓庄民自福建省同安縣白礁鄉迎入。其前身為庄民陳蕃所倡建,原祀福德正神。光緒十年(1884年)曾改建為磚廟,但昭和5年(1930年)毀於大地震,今日廟宇為民國73年(1984年)完成。 今日的龜仔港聚落被臺一線道路分為東、西兩部份,但主要分佈在西半部。 Category:六甲區 Category:台南市廟宇 Category:台灣保生大帝廟.

新!!: 保生大帝和龜子港保生廟 · 查看更多 »

龙海市

龙海市(Liông-hái-chhī)在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九龙江下游,是漳州市代管的县级市。 龙海市身为1960年8月龙溪、海澄二县合并建立的“龙海县”,1993年撤龙海县设“龙海市”。龙海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24°09′-24°36′,东经117°29′-118°15′,总面积1,326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809,643人(2009年),常住人口85.20万人(2009年)。以汉族人口为主,此外有回、满、畲等少数民族,通用闽南语漳州话龙海腔。龙海为较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六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六十九位。2009年,龙海市GDP总量294.79亿元(折合43.15亿美元),人均GDP为34,681元(合5,077美元)。龙海下辖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石码街道。.

新!!: 保生大帝和龙海市 · 查看更多 »

蘆洲區

蘆洲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屬於大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1997年前為台北縣蘆洲鄉,1997年人口突破15萬人而改為台北縣蘆洲市,2010年12月25日,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蘆洲區,目前人口數約20萬人,區鳥為白鷺鷥、特色植物為蘆葦。 蘆洲區緊鄰臺北市士林區社子,中間隔著淡水河相望,但是蘆洲全境並無橋梁能夠聯通臺北市,在與臺北市的交通方面必須仰賴三重區橋梁、而三重區也必須仰賴蘆洲區的橋樑連接五股八里地區。 蘆洲為台灣人口密度第3高的都市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7,078人。.

新!!: 保生大帝和蘆洲區 · 查看更多 »

蘆洲保和宮

蘆洲保和宮,是一座位於臺灣新北市蘆洲區的知名廟宇,主神為保生大帝,在蘆洲當地信仰極為重要。.

新!!: 保生大帝和蘆洲保和宮 · 查看更多 »

閩南

閩南(Bân-lâm),指福建(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3個地級市(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金門,,部份定義亦包含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

新!!: 保生大帝和閩南 · 查看更多 »

閭山派

閭山派,又稱閭山道、閭山教等,是一個華南道教重要流派,以福建為中心。相傳其發源於閩北武夷山脈的建陽,流行於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浙江、江西、江蘇、湖南等地,與海外的台灣、東南亞。.

新!!: 保生大帝和閭山派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保生大帝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新!!: 保生大帝和葛洪 · 查看更多 »

针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体。中醫學中採用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现代科学从组织学和生理学上尚未发现气、经络或者穴位的存在,且部分当代针灸使用者并非依据传统理论体系进行实践。因为缺乏足够的现代医学实验证实其疗效,针灸常在部分国家被视作替代疗法甚至伪科学。 科学研究显示针灸有缓解疼痛与术后恶心的效用。有人质疑针灸的效用极其微弱不足以建立临床关系,认为显示针灸有效果的研究结论可能是安慰剂效应、不完全双盲实验或发表偏倚的结果。.

新!!: 保生大帝和针灸 · 查看更多 »

鄭少秋

鄭少秋(英文名:Adam Cheng;),原名“黄可忠”,後隨繼父姓改名“鄭創世”,人稱“秋官”,殿堂級实力派歌手及演員。1967年主演首部電影《黑煞星》,1970年加入香港無綫電視(TVB),開始主演電視劇及發行個人唱片專輯。1971年獲《華僑日報》評選為“十大電視明星”,奠定小生地位,后连续多年入选。 1976年受梁淑怡、王天林賞識主演《書劍恩仇錄》,轟動香港及東南亞;1979年主演《楚留香》,更憑楚留香一角及主題曲風靡臺灣;1991年因主演《戲說乾隆》而為大陸觀眾所熟知。1992年於《大時代》中飾演反派「丁蟹」一角,造就此後20年香港股市及經濟學界的獨特現象“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鄭少秋主唱的歌曲多次入選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並於2006年獲香港樂壇最高成就獎金針獎。鄭少秋縱橫香港樂壇數十年,地位崇高,知名度遍及兩岸三地,代表作包括《書劍恩仇錄》、《陸小鳳》、《誓要入刀山》、《決戰前夕》、《倚天屠龍记》、《楚留香》、《輪流傳》以及《笑看風雲》。.

新!!: 保生大帝和鄭少秋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保生大帝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醫神

醫神可以指:.

新!!: 保生大帝和醫神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保生大帝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保生大帝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保生大帝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保生大帝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保生大帝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代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保生大帝和臺灣日治時代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保生大帝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蕭朗瑞

#重定向 輔天真君.

新!!: 保生大帝和蕭朗瑞 · 查看更多 »

腮腺炎

腮腺炎(Parotitis),俗語稱豬頭皮,是指一個或兩個腮腺(人類臉頰兩旁的主要唾腺)發炎的疾病。腮腺是唾腺中最經常發炎的一個部位。.

新!!: 保生大帝和腮腺炎 · 查看更多 »

艋舺

艋舺(巴賽語:Bangka;台羅:Báng-kah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又稱文甲,屬大加蚋堡,清末與臺北城、大稻埕並稱臺北三市街之一,即今萬華之前身。十七世紀荷蘭的古地圖中,艋舺位置標示為Handelsplaasts,就是交易場所的意思,足見其商業傳統之古老。 艋舺為台北市發源地,亦為當時台湾原住民商聚之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平埔族驱船与汉人交易,因称船为Bangka,而被闽南语转称此地为“艋舺”。台灣日治時期,因臺灣話發音的「艋舺」,與佛典中日語发音的「萬華」(banka)相似,「艋舺」因此被當時日本政府易字為「萬華」,今日臺灣閩南語猶稱其「艋舺」,但是在地人的定義認為「艋舺」並不等於「萬華區」。.

新!!: 保生大帝和艋舺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保生大帝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電視劇

#重定向 电视剧.

新!!: 保生大帝和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連光陽

連光陽(864-946),字錦明,又字其亮,幼名宗羌,唐末福建古田鳯西溪水尾龍坪人,祖居餘杭,閭山派道士,人稱連法主,羽化後被尊為神靈。亦被視為五營神將中的北營將軍。.

新!!: 保生大帝和連光陽 · 查看更多 »

虎爺

虎爺,是臺灣民間信仰與中國民間信仰中一種以虎為形象的神祇,俗稱虎爺公、虎爺將軍、虎將軍,尊稱為下壇將軍、山軍尊神。俗曰:「土地神轄山中虎」,虎爺最早是山神、土地神及城隍爺的座騎;後來更演變成王爺、媽祖等諸神的座騎,並有守護廟境、村莊、地區與城市之功能。.

新!!: 保生大帝和虎爺 · 查看更多 »

陳洪進

陳洪進(),字濟川,清源郡仙遊(今福建莆田仙遊縣)人,一說臨淮(今安徽省凤阳县人),五代十國末期、宋朝初年曾任清源軍節度使(平海軍節度使)。年少時喜歡讀書,又學習兵法,以其才能勇略聞名鄉里。長大從軍後,在一次攻汀州(今福建長汀縣)的戰役中,因功被任命為副兵馬使。 閩國永隆六年(944年),朱文進、連重遇殺閩帝王延羲,朱文進並自立為閩主。陳洪進追隨留從效、董思安、張漢思等人反抗朱、連一黨,並被殷帝王延政任命為都指揮使。在朱文進被殺、殷帝王延政投降南唐後,陳洪進亦隨之歸南唐,留從效被任命為清源節度使時,陳洪進被任命為統軍使。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留從效去世,繼立的留紹鎡年紀尚小,無法掌控軍政,陳洪進遂誣指其欲歸附吳越,將留紹鎡送往南唐,反推年邁的統軍副使張漢思為清源留後,陳洪進則任節度副使。 張漢思此時已經年老而不能處理軍政,因此事情都由陳洪進決定。張漢思害怕陳洪進專權,因此在酒宴上埋伏士兵準備殺死他。酒過三巡,忽然地震,和張漢思同謀的人恐懼,就告訴陳洪進,陳洪進趕緊離開酒宴,自此事以後,陳洪進就被張漢思以重兵嚴防。 建隆四年(963年)四月,陳洪進袖藏大鎖,穿著平常服裝進入軍府,喝退值勤衛兵,張漢思在裡面,陳洪進將其反鎖,脅迫交出印信後將其軟禁。不久,南唐帝李煜順勢任命陳洪進為清源軍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自此割據泉、漳二州。乾德二年(964年),宋將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再任命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為「推誠順化功臣」。 陳洪進為求繼續割據,每年都向宋朝大量進貢,因此常向百姓徵收重稅,又命富人捐錢以免除徭役。而自己的子弟和親戚,反而交相賄賂,二州的百姓很是痛苦。 宋滅南漢、南唐後,陳洪進所轄泉、漳二州直接與宋朝接壤。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吳越王錢俶主動入宋朝覲見,因此宋太祖亦下詔命陳洪進入朝,行至中途,宋太祖剛好去世,陳洪進回泉州發喪。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陳洪進被加封為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入朝覲見,並奉表獻出泉、漳二州,結束割據,成為自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兩百年間,遍地藩鎮以來的最後幾個軍閥之一。宋太宗則改命他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陳洪進跟隨宋太宗的軍隊攻克太原(今山西太原),滅北漢。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被封杞國公。雍熙元年(984年),再被進封為岐國公。陳洪進此時已年過七旬,請求退休,宋太宗因此免其朝請。雍熙二年(985年),陳洪進因病在开封去世,宋太宗為此罷朝二日,並贈中書令,諡忠順(岐忠順公)。.

新!!: 保生大帝和陳洪進 · 查看更多 »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新!!: 保生大帝和陈友谅 · 查看更多 »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閩南人。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1681年並推保荐施琅領軍,結束明鄭;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與理學家。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

新!!: 保生大帝和李光地 · 查看更多 »

板橋區

板橋區可以指:.

新!!: 保生大帝和板橋區 · 查看更多 »

板橋保安宮潮和宮

板橋保安宮潮和宮,位在新北市板橋區江翠里吳鳳路50巷93號,農村公園旁,全稱板橋江子翠保安宮潮和宮。為保安宮與潮和宮兩廟的合稱。樓上則為主祀三官大帝的潮和宮(創廟於1862年),樓下為主祀保生大帝的保安宮(創廟於1897年)。.

新!!: 保生大帝和板橋保安宮潮和宮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保生大帝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梁克家

梁克家(),字叔子,福建泉州晋江县(今泉州市区)东街人,南宋状元、宋孝宗朝丞相、学者。.

新!!: 保生大帝和梁克家 · 查看更多 »

樹林濟安宮

樹林濟安宮全名財團法人新北市樹林濟安宮,建立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於潭底山麓,奉祀保生大帝,名曰濟安宮,俗稱大道公廟或稱潭底廟。每年的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千秋舉行保生文化祭,當天舉行繞境遍及整個樹林全區。.

新!!: 保生大帝和樹林濟安宮 · 查看更多 »

歸仁仁壽宮

歸仁仁壽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歸仁區,主祀保生大帝。仁壽宮有「歸仁大廟」之稱,是過去歸仁北里的公廟。該廟與保西代天府、關廟山西宮合稱「府城東郊三大廟」(東門城外三大廟),有12年輪流做醮交陪的習俗,該項活動已經以「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名義登錄為臺南市文化資產。.

新!!: 保生大帝和歸仁仁壽宮 · 查看更多 »

水手

水手是船舶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體力勞動工作雇員。水手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職業,始自漁業。19世紀前,水手並未細分其名稱,故除船長以外的船員都通稱為水手。而在現代商船上,又依其工作細分職稱,因此水手是不可或缺的海員。.

新!!: 保生大帝和水手 · 查看更多 »

永乐

永乐可以指:.

新!!: 保生大帝和永乐 · 查看更多 »

永和保福宮

永和保福宮位於臺灣新北市 永和區 ,為祭祀保生大帝的台灣民間信仰、道教廟宇,位於仁愛路下溪里,居臺北盆地東南方,大正5年(1916)由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分靈而來。為永和最大廟宇 。.

新!!: 保生大帝和永和保福宮 · 查看更多 »

永春

永春可指:.

新!!: 保生大帝和永春 · 查看更多 »

民俗

民俗(Folklore)是一個特定群體所呈現的文化,包括了該文化、次文化或是群體的共同傳統。民俗包括像叙事、諺語或是笑話等口傳傳統,也包括物質文化,從傳統建築風格到這個族群特有的手工玩具等。民俗也包括慶祝活動的儀式、形式等传统,像是聖誕節、婚禮、民俗舞蹈及成年禮等。其中的每一項,不論是個別來看或是整合其中幾項,都屬於是。民俗包括這些儀式文物,也包括這些儀式文物從一個地區流傳到另一個地區,或是從一代傳承到下一代的過程。民俗一般不會在正式的學校環境下教授,也不會以美術的角度進行研究。民俗多半是由半正式的方式,由一些人傳遞給其他人,方式可能是透過口頭說明或是實際示範。有關民俗的學術研究稱為民俗學。.

新!!: 保生大帝和民俗 · 查看更多 »

民雄鄉

民雄鄉(Bîn-hiông-hiong)位於台灣嘉義縣中北部,北鄰大林鎮、溪口鄉,西鄰新港鄉,西南連太保市,東鄰竹崎鄉、梅山鄉,南接嘉義市東區、西區,為嘉義都會區最大的衛星城市。 人口數超過7萬,為全台人口第三多的「鄉」,也是為嘉義縣人口最多的鄉鎮市,幾乎達縣治太保市人口的兩倍。在民雄的產業中,製造業相當發達,並由於政府扶持設廠耐斯企業及旗下數間負責製造業之子公司等公司即將總部設置於民雄。 本鄉位處嘉南平原之上,地勢平緩,氣候上屬副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帶。 民雄鄉文風興盛,知名的國立中正大學位於此。另有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人文藝術學院、師範學院)、吳鳳科技大學設於本鄉。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亦位於本鄉。.

新!!: 保生大帝和民雄鄉 · 查看更多 »

法主

法主可以指:.

新!!: 保生大帝和法主 · 查看更多 »

法主真君

法主真君,全稱為都天蕩魔監雷御史張聖法主真君,封嘉惠大化普濟真人,簡稱為法主聖君、都天聖君等,俗稱法主公,客家人稱法師公、張法主、張聖君、張聖者。佛教化的道教閭山派所祭祀的神祇,亦有人將祂歸類於道教正一派,有雷神、監察神的性格。法主公信仰,流行於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廣東潮州、梅州等地,此信仰尤其流行於泉州安溪族群聚集處。17世紀後,渡臺的安溪茶商,將法主真君香火帶入臺北,法主真君信仰,遂成為流行的臺灣民間信仰之一。由於臺北地區安溪人甚眾,全臺以大臺北地區最為盛行,其中以臺北法主公廟最為著名,高雄市美濃區則是客家族群信奉法主真君的主要地域。馬來西亞泉州永春裔華人也奉爲鄉土神,其移民聚會所永春會館也作祭祀場所。.

新!!: 保生大帝和法主真君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保生大帝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新!!: 保生大帝和泉州府 · 查看更多 »

泉漳械鬥

泉漳械鬥或稱漳泉械鬥是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的台灣(台湾清治時期),祖籍福建的两大閩南語族群(泉州人與漳州人)間的武裝衝突。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故漳州話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故泉州話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臺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 清代官員李逢時(生卒:1829-1876,字泰階,噶瑪蘭廳人)於1860年代,特作七言古詩〈漳泉械鬥歌〉,表達對台灣歷來許久漳泉火拼現象的感慨。 〈漳泉械鬥歌〉詩云:「漳人不服泉州驢,泉人不服漳州豬。終日紛紛列械鬥,田園廬舍相侵漁。臺灣自昔稱樂土,漳人泉人久安處。邇來強悍風氣殊,更望何人固吾圉。甯長敬,林國芳,挾富挾貴無王章。艋川搖動鯨鯢竄,蟲沙猿鶴罹奇殃。我聞干豆有古寺,土人於此驗災異。今年鐵樹又開花,械鬥從中有天意。天意冥冥不可解,紅羊換劫總堪駭。殺人如草死如眠,骷髏屯積血飄灑。君不見,漳人泉人鷸蚌持,粵人竟得漁人利,漳人是豬泉亦豬。又不見,長敬國芳號令行,漳泉各受二人制,泉人是驢漳亦驢。.

新!!: 保生大帝和泉漳械鬥 · 查看更多 »

洪熙

洪熙为中国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25年。 洪熙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新!!: 保生大帝和洪熙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保生大帝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洲仔尾保寧宮

洲仔尾保寧宮位於臺灣臺南市永康區,主祀保生大帝。廟中的保生大帝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其中以二大帝的傳說最多。此外二大帝為金面,在2009年5月20日與安定保安宮的「紅面大帝」、學甲慈濟宮「黑面大帝」在安定保安宮舉行會香,相傳三尊神像均出自同一位雕刻師傅之手。.

新!!: 保生大帝和洲仔尾保寧宮 · 查看更多 »

淳祐

淳祐(1241年-1252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五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2年。.

新!!: 保生大帝和淳祐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保生大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保生大帝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漳平市

漳平市(bp)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北纬24°54′- 25°47′,东经117°11′- 117°44′。漳平市隶属龙岩市管辖,是华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福建省重要的花卉和茶叶产地。.

新!!: 保生大帝和漳平市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保生大帝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潮州府

潮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清朝沿用。民国初年,全国废府,故废。 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置。治所在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兴宁、五华、陆丰等市县以东地区。明、清有盐场。府城东有广济桥(今湘子桥)。.

新!!: 保生大帝和潮州府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

澎湖縣(Phînn(Phênn)-ôo-kuā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並以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互遙望。全縣由澎湖群島所組成。由於地理、國防軍事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與各方經濟和軍事爭奪的要地。全縣四面環海,居民主要是以漁業維生;礦產則以文石為主,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新!!: 保生大帝和澎湖縣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保生大帝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保生大帝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月眉池慈濟宮

月眉池慈濟宮,位於臺灣高雄市湖內區,為一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每十二年啟建五朝清醮。.

新!!: 保生大帝和月眉池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戲獅甲廣濟宮

戲獅甲廣濟宮,位於台灣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二路217號,主奉閩南醫神保生大帝。.

新!!: 保生大帝和戲獅甲廣濟宮 · 查看更多 »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或稱洪熙帝,明成祖長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年間,被封為燕世子。靖難之役中,仁宗負責鎮守北平,并成功抵禦李景隆率領的中央軍圍攻。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屢次北伐中,擔任監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繼承皇位,年號“洪熙”,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與調整,國家富足。仁宗與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称善,史稱“仁宣之治”。.

新!!: 保生大帝和明仁宗 · 查看更多 »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新!!: 保生大帝和明鄭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保生大帝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新大港保安宮

新大港保安宮,是臺灣高雄市三民區大港的廟宇,主奉閩南醫神保生大帝(大道公)。由舊大港保安宮分靈出來。.

新!!: 保生大帝和新大港保安宮 · 查看更多 »

新化保生大帝宮

新化保生大帝宮位於臺灣臺南市新化區,主祀保生大帝,又稱洋港大帝宮、保生大帝廟,俗稱「大道公廟」,該廟也是洋仔聚落的--廟。因為文獻記載建於荷蘭時期,故有學者認為是臺灣首座保生大帝廟,又稱「開臺大道公」。 另外新化原有的鄉土活動「鬥蟋蟀」,自1985年豐榮里長楊進丁發起「鬥蟋蟀比賽」以來,多在夏秋之際於保生大帝宮的廟埕舉辦。.

新!!: 保生大帝和新化保生大帝宮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保生大帝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保生大帝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文 (貨幣)

文,亦作厘、錢或文錢,是一種貨幣單位,指一枚銅錢。為東亞(漢字文化圈)古代最小的貨幣單位,起源於中國北宋,在日本的室町時代傳入日本。在使用元作為貨幣單位的地區,一文等如一元或一貫的千分之一。.

新!!: 保生大帝和文 (貨幣)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保生大帝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保生大帝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旌陽真君

#重定向 许逊.

新!!: 保生大帝和旌陽真君 · 查看更多 »

擲筊

擲筊是一種道教信仰問卜的儀式;又稱擲筶、擲杯、博杯,普遍流傳於華人民間傳統社會。「筊杯」是一種占卜工具,是世俗之人所用以與神明指示的工具。「筊杯」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多用竹、木等材質做成,兩個為一對,呈立體的新月形狀,每一個稱為一「支」,並分有正反面,凸起部份稱為「陰面」(也就是反面),平面的部份則稱為「陽面」(也就是正面)。儀式內容是將兩個約掌大的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圓弧凸出之筊杯擲出,以探測神鬼之意。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紙錢上,雙手握好紙錢,再將筊杯甩落,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事務時,如慶典日期、作醮事宜等。 在臺灣,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伽藍也大多有之。臺灣民間信仰中,凡是求籤,均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筊杯」簡稱「杯」,故臺語「擲筊」又名「博杯」。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家中有供祖先神主者,往往也會備有一對筊杯,如果是向新逝的死者神位求問問題,不能使用「筊杯」,只能用兩枚硬幣。 今日,有許多廟宇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筊杯有時被宗教神棍用做騙財工具,方式是在筊杯中灌鉛或汞,以控制其正反面的呈現。.

新!!: 保生大帝和擲筊 · 查看更多 »

慶元 (年號)

慶元(1195年-1200年)是南宋皇帝宋寧宗的第一个年号,共计6年。.

新!!: 保生大帝和慶元 (年號) · 查看更多 »

慈濟宮

慈濟宮可以是指:.

新!!: 保生大帝和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扁鹊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一名緩,号卢医、扁鹊,中國戰國時代醫師。生於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传说中東周战国時期姜齐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其實「扁鵲」是他的綽號,相傳黄帝时有一個神醫名為「扁鵲」,秦越人因其醫術高超,被眾人認為是神醫,所以謂之「扁鵲」,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国都在今湖南省襄阳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国吞併;一說齊國盧邑,即今山東省济南市長清区)行醫,人稱「盧醫」。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脈诊断方法,开启中医学之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均佚。相傳《難經》亦為扁鵲所著。.

新!!: 保生大帝和扁鹊 · 查看更多 »

扶乩

扶乩(fú jī),是中國道教的一種占卜方法,又稱扶箕、扶鸞、揮鸞、降筆、請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這種人被稱為鸞生或乩身。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寫出一些字跡,以傳達神明的想法,做出神諭。信徒通過這種方式,與神靈溝通,以了解神靈的意思。.

新!!: 保生大帝和扶乩 · 查看更多 »

景定

景定(1260年-1264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七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 景定五年十月宋度宗即位沿用。.

新!!: 保生大帝和景定 · 查看更多 »

景佑

#重定向 景祐.

新!!: 保生大帝和景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保生大帝信俗吴夲大道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