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大龍峒保安宮

指数 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為祭祀保生大帝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合稱「臺北三大廟門」。 保安宮初創於1742年,本只為簡單木造小庵,1804年正式改庵建廟。19世紀後,經幾度改建後,該廟發展成3000坪的三殿三進式大廟。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該廟宇為國家二級古蹟(今直轄市定古蹟)。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臺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日治時代從大龍峒保安宮分靈的,有兩座廟宇,最早乃明治三十年(1897年)板橋江翠保安宮潮和宮;其次則是大正五年(1916年)分靈的永和保福宮。.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00 关系: 南斗星君台灣總督府台灣民間信仰同安区吕洞宾大同區 (臺灣)大仙尪仔大佳臘大龍峒大雄寶殿大浪泵天官大帝太陽星君太歲媽祖孔子宋高宗對場作中國中華民國內政部三寶佛三清平埔族乾隆伽藍神保生大帝地官大帝医生北宋北斗星君圓山站國民政府分靈善財龍女凱達格蘭族关羽玄天上帝玉皇上帝灶君神农神祇祖師福建福德正神眷村瘴气田都元帥直轄市定古蹟...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2. 1804年台灣建立

南斗星君

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並稱,是道教中重要的星君,掌管南斗六星。分别是:『司命星、司禄星、延寿星、益算星、度厄星、上生星』。據說,南斗星掌理人類的壽命長短,俗說:「南斗註生,北斗註死。」楊炯《渾天賦》:「南斗主壽祿,東壁主文章。」民間傳說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在每年除夕下凡,考察人間善惡。 另說南斗星君是司命星、司禄星等六星君的統一稱呼。.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南斗星君

台灣總督府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台灣總督府

台灣民間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民間信仰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但大體上仍奉祀原有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台灣民間信仰

同安区

同安区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同安县,别称“银城”、“銀同”,地处闽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地带。.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同安区

吕洞宾

吕洞宾,原名呂--(--或作岩、--),字洞賓,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綽號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吕洞宾

坪(píng、坪/tsubo、평/pyeong),源于日本传统计量系统尺貫法的面積單位,主要用於計算房屋、建築用地之面積,主要应用于日本、臺灣和朝鮮半島。在明治时期的中,1坪被定义为400/121平方米。1坪为边长为6日尺(1)的正方形的面积,约为3.305 785 124平方米。.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坪

大同區 (臺灣)

大同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西邊,是臺北市最早發展的區域,臺北市孔廟、大龍峒保安宮均位於此區,涵蓋大稻埕與大龍峒兩大區域;大稻埕曾繁華一時,有許多早期洋房,也是傳統食材(南北貨)、中藥、紡織品及工業用品的集散地,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大同區為茶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大同區 (臺灣)

大仙尪仔

#重定向 大仙翁仔.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大仙尪仔

大佳臘

#重定向 大加蚋堡.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大佳臘

大龍峒

大龍峒,或稱大浪泵、大隆同(台語稱作Tōa-lông-pōng,平埔族巴賽族巴賽語稱作Pourompon),位於台灣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口附近,今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台北市舊聚落。.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大龍峒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也叫大雄殿,或简称大殿,是漢傳佛教寺院或各類祭祀場所稱呼「主奉釋迦牟尼佛之大殿」。大雄,是佛教徒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中國佛教中,大雄寶殿非但是寺院的主殿,且是主奉釋迦牟尼佛的殿宇。一般習慣上,只有主奉釋迦牟尼佛的殿宇才會稱為大雄寶殿,主祀阿彌陀佛或西方三聖的殿宇通常稱為「淨土寶殿」、「極樂寶殿」、「彌陀寶殿」等;主奉藥師佛或東方三聖通常稱為「琉璃寶殿」、「藥師寶殿」等。如果主祀釋迦牟尼佛等三寶佛的殿宇,除了大雄寶殿之外,也可能稱為三寶殿。 但少數寺院,認為諸佛功德平等,雖然主殿中主奉其他佛,如藥師佛或阿彌陀佛等,也有可能稱為大雄寶殿。日本佛教称金堂、本堂,只是主殿的意思,往往奉祀的是其他如來,如阿彌陀佛。 有說法稱,耆那教之教主大雄尊者才是古代「大雄」一稱的擁有者,所以用「大雄」一詞稱呼釋迦牟尼,可能是後代的佛教受耆那教之影響。.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大雄寶殿

大浪泵

#重定向 大龍峒.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大浪泵

天官大帝

天官大帝,全称“上元一品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亦称为天官、紫微大帝、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是道教中三官大帝之一,天官是由青、黄、白三气凝结而成,掌管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传说“天官赐福”,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天官的诞辰,民间称这一天为上元節,民间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法事,希冀能集福消灾,并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关于天官大帝的来历,一说为先天金炁所生;一说为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天官之神、中元地官之神、下元水官之神三神,后三神下凡,即為堯、舜、禹三帝;一说为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天官之神以主宰天庭;一说為陈光蕊与龙女之子,后修道成仙,被封为天官大帝总领天仙。民间最普遍认为天官大帝即是尧。因为天官大帝为三官之首,能赐予人间福祉,故民间亦有福星为天官大帝所化的说法。 上元天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蠢动咸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天官大帝

太陽星君

太陽星君,為道教的太陽神,主掌太陽。道教尊稱「日宮炎光太陽星君」,又稱「大明之神」,俗稱「太陽帝君」、「太陽公」。.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太陽星君

太歲

太歲(又稱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爾後,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太歲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媽祖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孔子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宋高宗

對場作

对场营造,指的是中式建筑在建造過程中,不同部分(多为左右兩邊)由不同的建築師傅分別獨自建造,合力完成。其特色是建築不同部分相對應之元件,尺寸相似,但形狀、樣式、手法卻各異。 由於兩位師傅的建築風格常有差異,於是,增加了傳統建築的可看性,特別是競爭性的對場作建築,左右兩邊的對立呈現,更是精彩,例如台灣新北市的三重區二重埔先嗇宮。.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對場作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中國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三寶佛

三寶佛可以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三寶佛

三清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位於道教天界「種民天」之上。後來指稱三清尊神,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靈寶天尊,太清之主道德天尊。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創造之初的大神,故號稱三清道祖。.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三清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平埔族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乾隆

伽藍神

伽藍神 (Qiélán shén),又稱為伽藍菩薩,是佛寺(伽藍)的守護神,相當於道教的「境主神」,因此也是佛教道場、佛堂的守護神。專責保衛寺院轄區,以及四眾弟子。.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伽藍神

佛(बुद्ध;IAST:Buddha;Buddho),又稱佛陀,佛教術语,意譯為「悟道者」,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佛有十個稱號,亦有三身。狹義而言,現在佛教的「佛陀」指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不是神,而是一個多元文化教育家。廣義而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平等是成佛之因。 佛教分裂後菩薩成佛之道理論分裂成兩大不同菩薩道,傳統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和大乘菩薩道,其中大乘菩薩道和傳統佛教第一次結集經典不合。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說明修菩薩道必須必須先發願成佛,修行修到被佛授記未來一定成佛才能成為菩薩,菩薩必須累積十波羅蜜修行最少四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明昆尊者《南傳菩薩道》:在這部經的註釋中也有解釋為何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單只說到十波羅蜜中的佈施波羅蜜,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次,或兩次,或十次,或二十次,或五十次,或一百次,或一千次,或十萬次,或一千萬次,或十億次,或一千億次,或十萬億次就可成佛的。同樣地,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天,或兩天,或十天,或二十天,或五十天,或一百天,或一千天,或十萬天,或十億天,或一個月,或兩個月,或十萬億個月,或一年,或兩年,或十萬億,或一個大劫,或兩個大劫,或十萬億個大劫,或一阿僧祗大劫,或兩阿僧祗大劫,或三阿僧祗大劫就可成佛。(其他的波羅蜜,即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與捨也是同樣的情形。)事實上最短的期限是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只有在這麼久的時間裡,非常恭敬、熱誠、認真、透徹與毫無間斷地圓滿諸波羅蜜之後才能成佛。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原因。這部經的疏鈔也強調只有至少修習諸波羅蜜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能成佛。除此之外,是沒有其他方法的。這是為何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才能成佛。菩薩在最後一世前修四念處最多只會證得第十一觀智行捨智不會覺悟不會證得道、果、涅槃。菩薩在最後一世無佛教時代會自修四念處《雜阿含經》(四九八):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然後無師自悟自證四道、四果、涅槃成為佛 。佛說過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已經「永無來生」《中阿含經》:漏盡阿羅訶比丘已知滅盡,拔其根本,永無來生。,因此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不會繼續輪迴在來生成佛。 大乘佛教主張,一切眾生歸依佛、法、僧三寶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佛菩提道﹝成佛之道﹞,都可能會成佛﹝除一闡提者﹞,所以成佛是透過累生累劫不斷的精進修行菩薩五十二階位,一一親證了知三界一切法: 四念處、四聖諦、八聖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於妙覺菩薩位下生人間示現成佛,今世可以一生成就,佛或最後身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的、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圆满覺悟的聖者,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十號具足。.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佛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閩南語白話字:Pó-seng tāi-tè)為中國大陸閩南(泉州、漳州、廈門)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保生大帝通常是指北宋人吳夲,然而亦有所謂的「保生三真人」信仰,認為孫思邈、吳夲、許遜三位在成神後結拜為義兄弟,而都會被稱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還有三十六神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保生大帝

地官大帝

地官大帝,全称“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亦称为地官、清虚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是道教中三官大帝之一,地官是由元洞混灵之气、结黄之清凝结而成,掌管五岳大帝、五岳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传说“地官赦罪”,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地官的诞辰,民间称这一天为中元節,民间在这一天有祭祖的习俗,并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亦是祭祀一切亡灵的日子。 关于地官大帝的来历,一说为先天土炁所生;一说为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天官之神、中元地官之神、下元水官之神三神,后三神下凡,即為堯、舜、禹三帝;一说为灵宝天尊化炁為中元地官之神以主宰地府;一说為陈光蕊与龙女之子,后修道成仙,被封为地官大帝总领地仙。民间最普遍认为地官大帝即是舜。早期地官大帝是掌握五岳、八极、四维的地祇,后随着中元節习俗的兴起,自然神的属性减弱,渐成为减轻亡魂罪业、超度孤魂的地府神。 中元地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存没沾恩。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地官大帝

医生

醫生又稱醫師,在中國古代称大夫或郎中。「医生」其本意是指专精医学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会对师长的敬称)。唐朝的医疗行政机构叫太医署,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既是医务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现在「大夫」一词在中國大陸北方人中也常用。 据称,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医叫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医德也高。他晚年为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和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名为“康乐杏”。后来,杏林用来专指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生。.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医生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北宋

北斗星君

北斗星君,與南斗星君並稱,是道教中重要的星君,掌管北斗七星,分別是“贪狼星(天枢星)、破军星 (瑤光星)、巨门星 (天璇星)、禄存星 (天璣星)、文曲星 (天权星)、武曲星 (开阳星)、廉贞星 (玉衡星)。”民間傳說北斗星君與南斗星君在每年除夕下凡,考察人間善惡。據說,北斗星君能夠決定人的死期,俗話說:「南斗註生,北斗註死。」《三國演義》中孔明病重,在幕府中設祭祈禳北斗,以求延命不死。 另說北斗星君是贪狼星、破军星等七位星君的統称。.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北斗星君

圓山站

圓山站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同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於此處設有圓山車站。本站往民權西路站方向即為高架段至地下段之過渡帶。.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圓山站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國民政府

分靈

分靈,又稱分香。在東亞傳統宗教中,指在某座寺廟求取神佛的香火,回去供奉的行為。而臺灣民間信仰,分靈的神像每逢一段時間,就需要回到原廟宇(俗謂祖廟)參加祭典,以增添神明的法力,號稱謁祖。 分靈係指地方新建廟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時,先到歷史悠久、神蹟靈驗的大廟去求取神明的靈力。經過特殊的儀式之後,新塑的神像被視為祖廟神明的分身,具有相近的靈力,但是每年必須重新回到祖廟來進香、刈火,方能保持靈力不衰。信徒也普遍相信,越是接近首座祭祀該神明的廟宇,層級越高,其神力也較強,如湄洲天后宮被各地媽祖廟奉為祖廟。 在華人的信仰中,神明是非常繁忙的,多在天庭或者原鄉,偶爾才來廟裏視察。所以分靈的神像,並不是該神祇本人,而是該神的部屬,或者該神挑選之當地有功德的先人。如臺中萬和宮媽祖廟奉祀的「老二媽」神像,就是當地的一位廖姓少女的魂魄。 就算是同一座廟宇裏,每一尊神像中都是不同的靈體,亦多是神祇的部屬。舉例而言,一座媽祖廟奉祀的神像,會分成鎮殿媽祖、湄洲媽祖、開基媽祖、巡遊媽祖、大媽、二媽、三媽等,或精醫藥,或通堪輿,或善驅魔,或祐航海,各司其職。又有如艋舺祖師廟與淡水祖師廟兩廟,為了一尊曾在西仔反戰鬥中顯靈的清水祖師佛像爭執。 有些大家族在兄弟分家產,離鄉奮鬥以後,因為返鄉祭祖不便,也會求取原本祖先神主香爐的香灰,立一個新的神主牌,在新家祭祀,亦稱為分香。.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分靈

善財龍女

#重定向 金童玉女.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善財龍女

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Ketagalan)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一帶,以台北盆地為主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因漢化而難以辨別。語源自社寮島kuvu社語、北投社語之自稱Kitaganan(參見阿美語Ciwidian.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凱達格蘭族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关羽

玄天上帝

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宋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玄天上帝

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通稱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簡稱玉皇、玉帝、玉皇上帝,俗稱玉皇大帝、天公,宋代尊稱之為昊天玉皇上帝。.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玉皇上帝

灶君

君,俗稱灶神、灶王、灶公,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又有尊為「九靈元王保灶護宅天尊」者,是中國神話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大部分人認為其為男性神。.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灶君

神农

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稱连山氏,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現存文字记载多出現在在戰國以後。相傳“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國人视之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神农

神祇

#重定向 神.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神祇

祖師

師 可以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祖師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福建

福德正神

#重定向 土地公.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福德正神

眷村

眷村是指台灣自1949年起至1960年代,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的中華民國國軍及其眷屬,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徙至台灣後,政府機關為其興建或者配置的村落。不過,有部份人廣義認定眷村也包含榮民與眷屬自行興建的大範圍違建。隨著歷史的演進,眷村也成為臺灣文化與臺灣歷史裡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文化資產。 此外,駐台美軍軍官、士官及其家屬在台的宿舍,亦有「眷村」之稱。例如台中市美村路,街名便來自「美軍眷村」的簡稱。.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眷村

瘴气

气,亦称瘴毒、瘴疠,中文中瘴氣為中医名词,疾病地理學之概念,是指中国南方山林間湿热环境下因某种原因(如动植物腐败等)而产生的一种能致病的有毒气体可中,“瘴疠为何物”,《百科知识》,1994年第11期。由瘴气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瘴气病或瘴病。瘴病是多种疾病(流行病或部分热带病)的总称,多数情况下指疟疾,故又称其为瘴疟。古代中国,瘴气多流行于南方地区,其分布地区随着人为开发和自然环境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地区的瘴气所对应的疾病有可能不同,如青藏高原上的瘴气病实际可能为高原反应。狹義的瘴病則指感冒、瘧疾和中暑等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瘴气

田都元帥

都元帥,戲神、道教護法神,亦稱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佛、相公爺、宋江爺,與老郎神、二郎神一樣都是音樂界、戲劇界的保護神(祖師爺)。閩南地區以此神與西秦王爺為主要戲劇神,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同時也是台灣區域部分宋江陣的主祀神。.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田都元帥

直轄市定古蹟

#重定向 臺灣古蹟列表.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直轄市定古蹟

韋馱

韋馱(梵語:Skanda),原譯作塞建陀、私建陀,簡稱建陀,後“建”被誤寫為“違”,再簡化為“韋”,變成韋陀。是佛教的知名護法神,為執金剛神之一。韋馱天的形象,原本是夜叉相,但現今一般是作身穿盔甲、手持寶杵的天將軍身相。世傳他統領東、西、南三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寺院都會供奉祂。也有人將韋馱菩薩的形象印在佛經與佛教典籍的末页,以此表示護持正法之意。.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韋馱

聞仲

聞仲,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為小說虛構人物。聞仲是商朝末代君王紂王朝中的太師,乃國家三朝元老,文武雙全、威儀並重,是商軍中最重要的人物。.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聞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又稱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於2000年成立,旨在表揚及鼓勵亞太區內由個人及公私營部門主導的文物古蹟保護計劃。得獎項目成為區內文物古蹟保護技術和社會的基準,亦是該地區文物古蹟保護活動的催化劑,推動其他業主保留歷史建築。http://www.unescobkk.org/fileadmin/user_upload/culture/2014_HA_Conservation_Entry_Dossier_ALL_forms_Chinese_02.pdf.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道(Taoor Dao),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中国哲学的信念之一。 认为道决定了事物“有”或“无”、以及生物“生”或“死”的存在形式;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和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是万事万物在道协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 有兩種解釋,主流是當時的「自然(itself)」不是今日的「自然(Nature)」,而是「自然而然」,“道”雖是生長萬物的,卻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主宰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發展著。後代禪宗則解釋為「道」效法「自然」(今日用語),應為誤解。另一种解释,坚信人受地的制约、地受天的制约、天受道的制约,道受自然的制约;奉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价值观。 此一信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為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另外,道家的道是非人格神,道教的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老子。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並從道家思想中完善了道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神是人格神,後兩者宗教經典中英文的word也被翻譯成中文的道(英文原文:word),《聖經》里提到「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伊斯蘭教的《古兰经》里也提到「不信道而且妨碍主道的人们,真主将使他们的善功无效。.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道

風神

可以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風神

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后代逐漸演變為道教上古神灵,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同一人)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又稱“西王金母”,“王母娘娘”,“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等,全称为“上聖白玉龟台九灵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柱。.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西王母

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又稱西秦尊王,戲神,是戲曲界的保護神,俗稱「公子爺」、「西秦王」、「秦王」。一般戲曲界,亂彈、潮州西秦戲、北管福祿派奉祀「西秦王爺」,北管西皮派奉祀另一神「田都元帥」,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西秦王爺

觀音菩薩

#重定向 觀世音菩薩.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觀音菩薩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又作「--」,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女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註生娘娘

諸羅縣

諸羅縣(閩南語:Tsu-lô-Kuān)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1683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1684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縣、臺灣縣、鳳山縣三縣。而諸羅縣承繼了原天興州的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開化里等四里。 諸羅縣得名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的諸羅山社(Tirosen),諸羅知縣署設於開化里之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境內),轄區與明鄭時期的天興縣(州)相同,東至大龜佛山,西至大海,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北至雞籠城。 1704年(康熙43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 1721年4月爆發朱一貴事件,事件平息後,有鑑於諸羅地方遼闊,鞭長莫及,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淡水廳。 1787年(乾隆52年),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縣治諸羅山亦同時改名嘉義。.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諸羅縣

黃飛虎

#重定向 封神演義角色列表#黃飛虎.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黃飛虎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農曆

龙是东亚神话与传说中出现的一种动物,見於東亞文化圈各地區。.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龙

閩南

閩南(Bân-lâm),指福建(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3個地級市(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金門,,部份定義亦包含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閩南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闽南语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闽南民系

醫神

醫神可以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醫神

臺南

#重定向 臺南市.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臺南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臺北市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臺灣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臺灣府

金吒

金吒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文学作品中。传说金吒是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的長子,有兩個弟弟,分別是木吒和哪吒。在《封神演义》中为文殊廣法天尊弟子,曾下山助武王伐纣。《西遊記》裡,金吒侍奉如来佛祖,做其前部護法。.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金吒

釋奠佾舞

釋奠佾舞簡稱佾舞,又稱丁祭佾舞、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佾舞。依不同編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釋奠典禮的祭禮中所表演的舞蹈。臺灣與韓國至今仍保存完整、嚴謹的儒家祭孔儀典於世,是東亞世界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釋奠佾舞

艋舺

艋舺(巴賽語:Bangka;台羅:Báng-kah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又稱文甲,屬大加蚋堡,清末與臺北城、大稻埕並稱臺北三市街之一,即今萬華之前身。十七世紀荷蘭的古地圖中,艋舺位置標示為Handelsplaasts,就是交易場所的意思,足見其商業傳統之古老。 艋舺為台北市發源地,亦為當時台湾原住民商聚之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平埔族驱船与汉人交易,因称船为Bangka,而被闽南语转称此地为“艋舺”。台灣日治時期,因臺灣話發音的「艋舺」,與佛典中日語发音的「萬華」(banka)相似,「艋舺」因此被當時日本政府易字為「萬華」,今日臺灣閩南語猶稱其「艋舺」,但是在地人的定義認為「艋舺」並不等於「萬華區」。.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艋舺

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也稱萬華龍山寺或臺北龍山寺,簡稱龍山寺,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廣州街211號,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也是旅遊宗教勝地。本廟與艋舺清水巖和艋舺青山宮並稱「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艋舺新興宮(今西門町天后宮),直接合稱「艋舺四大廟」。本廟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淡水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本廟亦與艋舺清水巖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可見知名度。.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

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全名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艋舺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為一座受道教、台灣民間信仰影響極多的佛教廟宇。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師外,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關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薩、魁星及福德正神等眾神祇。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從艋舺清水巖分香所建的廟,計有新莊山子腳、景美溪子口、三角湧、淡水祖師廟等。 艋舺清水巖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它與艋舺龍山寺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也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青山宮合稱為「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臺北盆地周圍早期多為安溪移民所開拓,而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故大臺北地區祖師廟林立。艋舺清水巖與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瑞芳祖師廟,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但這些祖師廟中以艋舺清水巖最具有歷史特色,不僅象徵安溪人的移民勢力,還見證了影響臺北市歷史甚鉅的械鬥事件「頂下郊拼」。.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艋舺清水巖

雷神

雷神可以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雷神

電母

電母,又稱金光聖母,為中國神話傳說雷公之妻。主要掌管閃電。為自然之神、也為天上星宿之一。 號曰「電母秀天君」。面容如女,樣貌端雅,兩手執鏡。常與雷公一起被提及。.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電母

陳維英

#重定向 陈维英.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陳維英

陳賴章

陳賴章墾號是指閩南泉州人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陳憲伯、戴天樞等於1709年(清康熙48年)為了合股開墾大台北地區而成立的團體,陳賴章為該綜合合股人姓名的該團體名稱,並非人名。而此類型以土地開發開墾為主的合股團體,一般來說都稱為「墾號」。 「陳賴章墾號」不但是18世紀初台灣最大規模的漢人墾號,也促成了日後的台北北部地區的平埔族遷移、同化與滅絕。.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陳賴章

陳應彬

陳應彬()臺灣臺北縣中和(今新北市中和區)積穗人,時人又稱彬司。台灣的知名大木匠師,承繼了漳派的大木作技術,為彬派之祖,在臺灣寺廟建築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與新莊吳海桐齊名。 祖籍福建省漳州南靖,其父陳井泉(1819年-?)亦是木匠。據傳曾參與過臺北府城的考棚、城門及巡撫衙門的工程。陳應彬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頭還有四名兄長。 他早年曾到泉漳一帶遊覽古建築,回臺後遍受邀參與北港朝天宮的改建,而1910年朝天宮竣工後,其亦聲名大噪,全臺各地廟宇紛紛邀請他前來主持廟宇的新建、重修,而他所修築的廟宇主要以媽祖廟為多。他篤信木柵指南宮的呂洞賓祖師,晚年常居於指南宮。.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陳應彬

東華帝君

東華帝君是道教尊神,約在唐代形成。金代全真派尊為道教「四帝二--」之一、全真五祖之首。傳說山東寧海州文登縣(今山東省文登市)昆嵛山是其故宅。 東華帝君本不知其姓名,自元代開始,有道士說他即為東王公,或說化身為王玄甫。修練內丹的一派道士,則把他附會為八仙之一的鐵拐李。.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東華帝君

板橋

板橋,可以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板橋

板橋保安宮潮和宮

板橋保安宮潮和宮,位在新北市板橋區江翠里吳鳳路50巷93號,農村公園旁,全稱板橋江子翠保安宮潮和宮。為保安宮與潮和宮兩廟的合稱。樓上則為主祀三官大帝的潮和宮(創廟於1862年),樓下為主祀保生大帝的保安宮(創廟於1897年)。.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板橋保安宮潮和宮

樹人書院文昌祠

樹人書院文昌祠位於台灣台北市迪化街二段與延平北路附近,為主祀文昌帝君之道教廟宇。該廟宇興建於1928年,為位於台北大同區之傳統型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初三。.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樹人書院文昌祠

水官大帝

水官大帝,全称“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亦称为水官、洞阴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是道教中三官大帝之一,水官是由风泽之气、晨浩之精凝结而成,掌管水帝暘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传说“水官解厄”,农历十月十五日是水官的诞辰,民间称这一天为下元節,并在这一天請神明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解厄。 关于水官大帝的来历,一说为先天水炁所生;一说为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天官之神、中元地官之神、下元水官之神三神,后三神下凡,即為堯、舜、禹三帝;一说为道德天尊化炁為下元水官之神以主宰水域;一说為陈光蕊与龙女之子,后修道成仙,被封为水官大帝总领水仙。民间最普遍认为水官大帝即是禹。民间亦有将水官大帝与水德星君、玄冥等水神混同的情况。 下元水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旸谷洞元。青灵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壹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济无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水官大帝

永和保福宮

永和保福宮位於臺灣新北市 永和區 ,為祭祀保生大帝的台灣民間信仰、道教廟宇,位於仁愛路下溪里,居臺北盆地東南方,大正5年(1916)由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分靈而來。為永和最大廟宇 。.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永和保福宮

江翠

#重定向 江子翠.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江翠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泉州市

漢人

#重定向 汉族.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漢人

潘麗水

潘麗水,大正三年(1914年)生,台灣台南市人,知名廟宇畫師,人稱「麗水師」。曾入選第五屆台灣日治時代「台灣美展」、與中華民國教育部民族藝師薪傳獎。.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潘麗水

斗姥元君

斗姥元君(又写作斗母或斗姆)是中国道教的女神,也是北斗众星之母。名字的“斗”指的是北斗众星。而“姥”字(古字也寫成姆),意思就是母親。斗姥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现得很晚,但地位却很高;原本是佛教的摩利支天(觀音菩薩或准提菩薩化現)信仰,摩利支天在唐代以前由佛教传入中国后,被道教所敬奉,尊為“斗姥”,即「北斗众星之母」。对斗姥元君的信仰当然也源自于古人的星宿崇拜,但由于斗姥是北斗众星的长辈,所以比群星更为尊贵。 她的尊号则有“斗姥天尊”、“先天道姥天尊”、“北斗九真圣德天后”、“中天梵气斗姥元君”以及全称的“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等。在《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中则给斗姥元君加上了“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这样一个称号,將其地位上抬,索性与西王母混为一谈。.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斗姥元君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मञ्जुश्री ),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曼殊室利菩萨,亦称妙吉祥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师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 文殊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前早已成佛,是空寂世界的『大身如來』、平等世界的『龍種上尊王如來』,現在世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在燃燈佛將成佛時,倒駕慈航為『妙光菩薩』,為燃燈佛說法,如今化現為菩薩,協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未來文殊師利還要在無垢世界成佛,號『普現如來』,故文殊師利菩薩是三世古佛,文殊師利菩萨是教化漢地的覺者,道場位了於中國五台山。文殊師利譯為妙吉祥。在往昔時,曾為七佛之師,《處胎經》云:「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立,故我為菩薩。」為助佛揚化,故乘願再來。誕生時,出現十種吉祥之瑞兆: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湧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子;六、豬誕龍豚;七、馬產麒麟;八、牛生白澤;九、倉變金粟;十、象具六牙,故稱為妙吉祥。駕青獅,表威猛;持寶劍,表智慧。注重一切般若,智慧第一。侍佛之左,為華嚴三聖。啟發善財童子南參善知識,教化龍女八歲成佛,領導阿難尊者於鐵圍山結集大乘經藏。漢明帝時,攝摩騰及竺法蘭二聖僧來震旦,帝問:「此土豈有聖人居化耶?」曰:「清涼山為文殊大士所居。」故建伽藍,度僧居之。於中台有智慧燈,虔誠拜之,即現奇蹟。.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文殊菩萨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即文昌武烈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文昌帝君是蜀王張育、梓潼神亞子與文昌星君等三個神靈合併而成的神明。時人認為「蜀王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梓潼神為文昌星君轉世,三神合併,故稱其「張亞子」,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與大魁帝君、朱衣帝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為「五文昌」。 巴蜀地區(今四川、重慶),認為文昌帝君為武神、境主神、克瘟之神。.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文昌帝君

日治時代

#重定向 日治時期.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日治時代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日治時代、日本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可以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日治時期

慈濟宮

慈濟宮可以是指:.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慈濟宮

普贤菩萨

普賢菩薩(समन्तभद्र ),曾譯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华严三圣」。從《法華經・普賢勸發品》描述:普賢菩薩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至娑婆世界參加法華經聖會。故有推論普賢菩薩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淨土。《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二》描述:寶藏佛授記普賢菩薩為來將成佛,名為智剛吼自在相王佛。 另外,有部分日本真言宗人士認為衛護佛門的金剛藏王菩薩(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化身,密教是由金剛薩埵所開創。有一說金剛薩埵為大勢至菩薩或其他佛、菩薩所示現。又有一說,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認為,普賢菩薩是普賢王佛的報身。.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普贤菩萨

3月15日

3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4天(闰年第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1天。.

查看 大龍峒保安宮和3月15日

另见

1804年台灣建立

韋馱聞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風神西王母西秦王爺觀音菩薩註生娘娘諸羅縣黃飛虎農曆閩南闽南语闽南民系醫神臺南臺北市臺灣臺灣府金吒釋奠佾舞艋舺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雷神電母陳維英陳賴章陳應彬東華帝君板橋板橋保安宮潮和宮樹人書院文昌祠水官大帝永和保福宮江翠泉州市漢人潘麗水斗姥元君文殊菩萨文昌帝君日治時代日治時期慈濟宮普贤菩萨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