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周太王

指数 周太王

周太王,姓姬,名亶(),又称古公亶父、或古公亶甫,是周部落首领,周朝之先祖。因廣施仁政,令不少部落歸附。周滅商朝後,認為“王氣”始於亶父,故追尊為太王。 根据《史記·周本紀》记载,古公亶父继承了--、公刘的事业,積德行義,得到民众的爱戴。薰育和戎狄进攻周部落,想要夺取财物,亶父就给了他们。后又来攻,要取得周部落的土地和人口。民众非常愤怒,想要抵抗。古公说道:“民众拥立君主,是为了让君主为民众谋利。如今戎狄来攻,是为了我的土地和臣民,而臣民归我还是归他,又有什么区别呢?你们要为我而战,要杀死很多人的父子,通过这种办法让我当国君,我不忍心做。”于是亶父带着家人和亲随离开了豳,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到岐山之下安顿了下来。豳地的人全都扶老攜弱,復歸古公到岐下。其他国家的人听说古公仁德,也多归附。於是古公改革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房舍,让人们分别居住,并设置五官,各司其责。人民安居乐业,都歌颂周太王的功德。孟子曾经赞扬太王专爱他的妃子太姜、不娶其它妻妾,故而“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19 关系: 史记太姜姬姓孟子岐山仲雍周朝周文王商朝公叔祖类公刘 (先周首领)四夷王季部落葷粥楊寬泰伯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周太王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太姜

太姜,姜姓,出自有邰氏。商朝西歧諸侯、後被諡為周太王的古公亶父之正妃,泰伯、仲雍、季历之母,周文王昌之祖母。 太姜(周太王之妻)、太任(周王季之妻)、太姒(周文王之妻)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

新!!: 周太王和太姜 · 查看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周太王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姓是漢字文化圈用作表示血緣集團的名称,其所指範圍隨著地域和時代變動,氏則是姓的分支。 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着母親的姓而改的,从上古八大姓也可以看出那時姓“姬”、“姒”、“媯”、“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会後,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新!!: 周太王和姓 · 查看更多 »

孟子

孟子()名轲,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東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舆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傳未記載而有許多的說法,其中又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記載之生於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較為多數學者所採用。 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亞聖」之尊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新!!: 周太王和孟子 · 查看更多 »

岐山

岐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

新!!: 周太王和岐山 · 查看更多 »

仲雍

仲雍(),姓姬,名雍,字孰哉。在《史记·周本纪》中,稱之為虞仲。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之次子。太王欲立三子季历然后传位给季历之子昌,于是仲雍与大哥泰伯同避江南,纹身断发。泰伯成为当地的君主,自号句吴。泰伯死后无子,仲雍成为句吴的第二任君主。仲雍死后,葬于虞山,其子季簡即位。今江苏常熟市虞山东麓有仲雍墓。.

新!!: 周太王和仲雍 · 查看更多 »

弃,姬姓,名弃,又称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县),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后人称之为农稷帝君、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稷神,是中国歷史上周部落的姬姓始祖。帝舜时,黎民百姓缺粮,帝命令他播种百谷,并封他于邰(相传今陕西咸阳市武功县西南),号曰“后稷”,另外赐姓姬氏。 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所以他叫“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相传稷王曾于县境南陲的中条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属晋,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後人称之为农稷帝君、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稷神,是中国传统史籍记载的周人姬姓始祖。周人崇后稷为「祖靈」、「稷神」,以郊礼祭祀。.

新!!: 周太王和弃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周太王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周文王

周太祖文皇帝,'''姬'''姓,名昌,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

新!!: 周太王和周文王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周太王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公叔祖类

公叔祖类(),'''姬'''姓,是亚圉的儿子,周部落首领。亚圉死后,由公叔祖类继立。 《世本》称公叔祖类为“太公组绀诸盩”,《史记·三代世表》称公叔祖类为“叔类”,皇甫谧则说公叔祖类名叫“公祖”,一名“组绀诸盩”,字“叔类”,号“太公”。 公叔祖类死后,儿子古公亶父继立。.

新!!: 周太王和公叔祖类 · 查看更多 »

公刘 (先周首领)

公刘,姬姓,是鞠的儿子,周国第一个称“公”的首领。公刘时期,周人经常受到戎狄侵扰,所居领地的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故公刘将国都南迁到豳(今陕西省彬县)。到达豳后,周人开始有计划的营建房屋,开垦荒地,不久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周部落的贵族们择吉日饮酒聚会,祭祀祈祷,正式推举公刘作宗主和国君。 公刘带领部人沿漆水、沮水向南,渡渭水,取得石块与金属。之后周人开始制订历法并着手建立军队,亦积极发展农业,人口大增,以致四周人民纷纷前来归附。孟子肯定了他带领周部落勤劳致富的功绩,称他“公刘好货”。《诗经》称其为“笃公刘”,赞扬他勤劳忠厚。 Category:周朝君主.

新!!: 周太王和公刘 (先周首领) · 查看更多 »

四夷

四夷,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原是上古中原華夏部落對九州境內四方部落(夷人)的稱呼。這個稱呼可能起源於周代,是周王朝用来区分“王母弟甥舅(華夏)”部族和四方“非王母弟甥舅(夷狄)”部族的称呼,後來華夏與九州境內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各部族融合成為漢族。 後來居住在汉地的漢民族繼承這種思想,認為本族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將主要原居於漢地九州以外的外族統稱為夷、夷狄,並以方位來區分外族外國。在地位上,汉地位居中心(漢地九州),外族外國依四方方位分為「四夷」,即中國漢族皇帝是天子,中國的皇朝是天朝,而其他國家和中國的關係是貢國和屬國關係,其首領只能稱「王」。秦汉时期閏始将漠北草原匈奴等民族称为胡,故之后漠北草原各民族又称为北胡、胡族、胡人。到了唐朝胡人又包括从西域来的各民族,并分为东胡、西胡。 至清代,满族以异族入主漢地,为维护自己的地位,自然要反對“夷”一類的稱呼,因此清廷对一些禁忌字眼考察之精细,堪称前无古人,如陈垣先生在《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中所列清人忌字多达十余种,即:“ 忌虏第一,忌戎第二,忌胡第三,忌夷狄第四,忌犬戎第五,忌酋第六,忌伪忌贼第七,忌犯第八,忌汉第九,杂忌第十” 。 至晚清,依舊稱呼外國為夷。1858年,清朝和英國簽訂清英《天津条约》,其中第五十一款規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此後中國逐漸用洋人代替夷人一詞稱呼歐美人。.

新!!: 周太王和四夷 · 查看更多 »

王季

周王季,姬姓,名歷,由於是少子,又名季歷,是周太王的第三子,周文王昌的生父 《史記 卷四 周本紀 第四》: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髪,以讓季歷。。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周太王认为季歷之子昌有“圣瑞”,希望昌能繼承自己的王位,光大周部落。太伯和仲雍為了讓季歷和昌能當上周部落的君主,便逃亡至荊地,斷髮、紋身,以讓季歷,隨後兩人建立吳國。 季歷伐戎有功,商的君主文丁忌憚,先嘉其功而監禁之,把他餓死。.

新!!: 周太王和王季 · 查看更多 »

部落

部落是一種社群,由两个或以上的氏族组成。有的部落在氏族之上还有中间环节胞族。大體來說,一般認為其成員為同一祖先之後裔。他們通常佔據於一特定地理區域,擁有文化、宗教、語言以及價值觀上的同質性,而且在政治上由一頭目或首領統一領導。.

新!!: 周太王和部落 · 查看更多 »

葷粥

葷粥,又寫為獯鬻、薰育、薰粥、獯粥、薰鬻,中國古代的游牧部落,活躍於商代。.

新!!: 周太王和葷粥 · 查看更多 »

楊寬

楊寬(),生於江苏省青浦縣白鹤江镇(今上海市青浦区),中國歷史學家。蘇州中學師範科、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中學時代起即進入先秦學術領域。.

新!!: 周太王和楊寬 · 查看更多 »

泰伯

泰伯(),一作太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长子。為陝西岐山周原人。因为太王第三子季歷的儿子昌有“圣瑞”,所以太王希望以季歷为继承人,然後傳位給昌。於是作为季歷的兄弟泰伯與仲雍不忍发生王位争夺而同避居今无锡东南六十里之梅里,紋身斷髮,以示不可用。 泰伯將中原當時農業等先進科技帶至當時尚未開發的江南地區,故此土著崇尚泰伯的道義和對當地的貢獻,歸附者千餘家,並且奉立泰伯為當地的君主,於前1096年自號句吳。泰伯死后无子,仲雍继立。 吳國亡國後,仲雍的一些子孫入海,有一些观点认为是邪馬台國倭人的始祖,但并没有被历史学界广泛接受。中岩圓月與林羅山也認為神武天皇是他後人。.

新!!: 周太王和泰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亶父古公古公亶父姬亶姬亶父周大王公亶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