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甲骨文

指数 甲骨文

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并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140 关系: 加拿大动物偃师市假借字占卜卜辞台湾叶玉森司馬遷吕氏春秋吉林大学君主复旦大学夏含夷大日本帝國陸軍天文學孙诒让容庚宗教安陽小乙小辛屈萬里岐山島邦男巫師丁山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帝乙帝辛中华书局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中药中華人民共和國东亚平湖市庚丁于省吾廪辛伊尹張政烺徐中舒德国便血...地理学北宋北京大学國立臺灣大學刘鹗周朝傅斯年唐兰商朝商承祚八國聯軍六書光绪国子监王亥王国维王襄礼记神諭祭酒祖庚祖甲称谓程憬籀文罗福成罗振玉翰林院瑞典甲骨学甲骨四堂甲骨文合集畜牧业盘庚白川靜ETtoday职官青铜器裘锡圭饒宗頤首都首都师范大学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許進雄马衡象形字贞人胡厚宣郭沫若郑州市藁城闻宥董作賓蔡哲茂金文良渚原始文字良渚文化英国陶文陈邦怀陈梦家陆懋德陕西省柯昌济李学勤杨树达東海大學楷书武丁武乙殷墟殷虛卜辭綜述气象学汉字汉书河南省洪洞县洹河洛阳市清华大学指事春秋时期昌平区浙江省方国文字文丁日本 扩展索引 (90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甲骨文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甲骨文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偃师市

偃师市位于东经112°6′15″~112°58′24″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 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人口61.6万(2013年);辖11镇(城关、山化、首阳山、邙岭、岳滩、翟镇、顾县、缑氏、府店、大口、高龙)、1个工业区(偃师市工业区)、210个行政村、32个社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万。 偃师市前身为偃师县。战国末年,秦灭周后设偃师县,先后隶属三川郡、河南郡、河南府、河洛道、豫西行政长官公署、河南省第十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太岳五专署、豫西一专署、洛阳专区、洛阳地区、洛阳市。199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94年4月8日,偃师市正式挂牌,由河南省委托洛阳市代管。.

新!!: 甲骨文和偃师市 · 查看更多 »

假借字

假借字是漢字中的一類用字法,屬於六書之一。其产生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未考虑形体因素造成的。汉字的数量有限,而语言中的词汇无穷,要用有限的文字纪录无穷的词汇,文字的表词范围就不断地扩大,不仅仅用于记录本义或相关意思(引申义)的词,而且也以读音为媒介用于与本义毫不相关的词。凡是古文献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汇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假借,有些字在不同時代被假借爲不同的意思,有些假借有了後起字已廢,有些假借用法在現代漢語仍成立。本條目所列舉假借多爲現代漢語仍成立的假借。 假借字有两种情形:本无其字的假借、有其字的假借。.

新!!: 甲骨文和假借字 · 查看更多 »

占卜

占卜(英語:Divination)是藉由超自然或以術數運算方法來推測未來或探究事物的神祕學活動。.

新!!: 甲骨文和占卜 · 查看更多 »

卜辞

牛胛骨上的卜辞残片 卜辞或《卜辞》指中国晚商巫师进行占卜活动而刻在牛胛骨、龟甲等兽骨甲壳上的文字记载,亦指近现代学者整理晚商的甲骨文字而汇编的纂集。 卜辞中的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相差甚远,不易阅读理解。古汉字学、考古学者等为此作了解读工作,将出土刻有甲骨文字的甲骨文物整理成书。 一条完整的卜辞有前辞(叙辞、述辞)、命辞(贞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刻契时间不一。前辞记录占卜时间与求问天神的占卜人名,起到叙述作用,所以又称作叙辞和述辞。命辞记录具体占卜事项,求问天神的问题,又称作贞辞。占辞纪录占卜结果,这是巫师根据骨甲裂痕分析天神给予的答案。验辞记录事后占卜事项的结果,评价占卜内容是否被验证。 占卜过程由选材开始,根据求问人的地位与占卜事项的重要性选择兽骨龟甲的大小和品质。再将选好的材料锯磨加工,直至表面洁白平滑。下一步在骨甲背面凿钻一道凹槽和一个枣大的圆穴。巫师在这槽穴用火烧灼,使薄细的骨甲正面形成裂痕。巫师根据裂痕趋向辨解天神意愿,在骨甲上用刀具刻写卜辞。裂痕夾角接近90度為「是」遠小於90度為「否」在中間則為「不確定」。验辞待事后最后刻契,而后当作档案资料储藏于地下坑穴中。 三千二百年后,小屯村的农民耕作时无意发现。当地农民将其磨碎成粉,敷在伤口上,惊讶发现可以起到止血愈合作用,便转售中医药铺。1899年秋,國子監祭酒王懿荣因患疟疾,派仆人去购买药品。买回的药品中有几片刻有符号的“龙骨”,他发现这实际是古代的文字,遂派仆人到全城药铺搜买。1908年,国学学者罗振玉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调查,搜到约二万片甲骨。1936年6月12日,小屯村北宫殿区发现一个甲骨坑,储藏带字甲骨17096片。1973年又在小屯村之南发掘出带字甲骨5041片。1991年秋又搜得579片带字甲骨。 截至2010年,甲骨物品仍以小屯村殷墟出土物品为多,记录了晚商盘庚迁都于殷(约前1300年)至帝辛纣王约273年的占卜事项。为中国黄河中下游文明最早的文字记录。.

新!!: 甲骨文和卜辞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甲骨文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叶玉森

叶玉森(),字荭渔,号中冷,江苏镇江人。 宣統己酉年優貢,刘鹗的同鄉,亦雅好商朝甲骨文,寫書法也用甲骨文書寫。又工於诗词,有詩《渤海舟中端午》:“大气飞行风鷊健,孤吟出听水龙嫻。”,兼懂外語,又好編寫兒童歌曲。著有《殷虚书契前编集释》、《说契》、《枫园画友录》等。.

新!!: 甲骨文和叶玉森 · 查看更多 »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山西河津)人(一说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称爲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新!!: 甲骨文和司馬遷 · 查看更多 »

吕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稱《呂览》,是中國先秦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彙編,共26卷,160篇,完成於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為秦国相国吕不韦及其門人集體編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黃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諸子百家言論,是杂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

新!!: 甲骨文和吕氏春秋 · 查看更多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簡稱吉大,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东北地区重点建设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国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多年来,吉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準科研成果,是中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新!!: 甲骨文和吉林大学 · 查看更多 »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新!!: 甲骨文和君主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復旦,旧称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新!!: 甲骨文和复旦大学 · 查看更多 »

夏含夷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Lorraine J. and Herrlee G. Creel 讲座教授,著名汉学家,曾任著名汉学杂志《古代中国》(Early China)主编。.

新!!: 甲骨文和夏含夷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新!!: 甲骨文和大日本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甲骨文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孙诒让

孙讓(),字仲容,号,浙江温州瑞安人,中国清代语言学家,近代新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新!!: 甲骨文和孙诒让 · 查看更多 »

容庚

容庚(),本名肇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古文字學家。.

新!!: 甲骨文和容庚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甲骨文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安陽

#重定向 安阳市.

新!!: 甲骨文和安陽 · 查看更多 »

小乙

小乙可以指:.

新!!: 甲骨文和小乙 · 查看更多 »

小辛

小辛,姓子名頌,中國商朝第21任君主,前任國王盤庚之弟。小辛在位時商朝再度衰落,人民開始懷念盤庚時代。小辛定都於殷。《今本竹書紀年》稱小辛在位3年。死後由其弟小乙繼位。.

新!!: 甲骨文和小辛 · 查看更多 »

屈萬里

屈萬里(),字翼鵬。筆名鵬、尺蠖、翼、屈軼、書傭、翼鵬等,山東省魚臺縣人,中華民國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專長為《詩經》、《尚書》等上古典籍。.

新!!: 甲骨文和屈萬里 · 查看更多 »

岐山

岐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

新!!: 甲骨文和岐山 · 查看更多 »

島邦男

島邦男,日本甲骨學家,早年師從,研究先秦哲學,1933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支那哲學支那文學科。畢業後集中心力研究甲骨文,並至中國蒐集甲骨文資料。1953年出版《殷墟卜辭研究》,奠定其在甲骨學的地位。晚年罹患胃癌,於日本青森縣弘前市逝世,享年69歲。.

新!!: 甲骨文和島邦男 · 查看更多 »

巫師

#重定向 巫.

新!!: 甲骨文和巫師 · 查看更多 »

丁山

丁山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甲骨文和丁山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niversité de la Colombie-Britannique,簡稱UBC)--簡稱卑--詩大學或卑大,是一所位於加拿大卑斯省的公立大學,也是U15大學聯盟、大英國協大學協會、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和Universitas 21成員之一。UBC为全世界培養了眾多的顶尖人才,學術聲譽極高,至目前為止共有7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著名经济学家-zh-tw:勞勃·孟岱爾;zh-cn:罗伯特·蒙代尔;zh-hant:羅伯特·蒙代爾;zh-hk:羅拔·蒙道;-。UBC於1908年創校,現在總共有兩個主要校區。學校主校區位於緊鄰溫哥華市西端的大學保留地,為卑斯省最古老的大學,起初為研究性合作機構,後來逐漸發展為聞名國際的綜合大學;另外该校位於基隆拿市的新校區成立于2005年,稱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奧卡納干分校,取代原奧卡納干大學學院。.

新!!: 甲骨文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 查看更多 »

帝乙

帝乙,子姓,名羡,中國商朝晚期國王,末代商王帝辛(紂)之父。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1世紀之初。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01年-前1076年。.

新!!: 甲骨文和帝乙 · 查看更多 »

帝辛

帝辛,子姓,諱受或受德,是商朝最后一代的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至前1046年在位。 帝辛非常重视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力强盛。在位期间,继续对东南方的人方(东夷)用兵,最后将其击败,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然而,这场长久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空虚。后来,周國联合西方各方国一起讨伐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商军溃败,帝辛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死后,其子武庚谥他为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後,周武王便給他一個惡谥之名纣,因此帝辛以纣王一名为后世人所熟知。.

新!!: 甲骨文和帝辛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甲骨文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甲骨文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負責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和语言学研究机构,1928年成立於广州。 因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罗常培、李方桂、董作宾、梁思永、勞榦、周法高、严耕望、石璋如、芮逸夫、全汉昇等著名学者先后担任研究员,并取得了殷墟等处考古挖掘、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研究、全国各省方言调查等重大学术成果,而成为世界学术界瞩目的重镇。傅斯年提出的“史学即史料學”、“动手动脚找东西”理念,对史语所影响至深。出版《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素为世所重。.

新!!: 甲骨文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缩写为SYS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改称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模仿法国“大学区”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称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直称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科和理工多学科厚实基础,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1名,世界第297名;在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列中国大陆第9名。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广州校区包括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南校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医学部(北校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校园(东校园),另有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外,在广东省内多地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新!!: 甲骨文和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甲骨文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甲骨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為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在技術科學部的基礎上及國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并称“两院”。.

新!!: 甲骨文和中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甲骨文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药

中藥,是中華民族傳統藥物的總稱,是根據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药物。由於其來源以植物性藥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自古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古代眾多典藉和文獻資料均以本草命名,如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纲目》。中藥涵義廣泛,主要分為中药材(包含中草藥和中藥飲片)和中藥製劑(包含傳統臨床製劑(丸、散、膏、丹、湯等)、中成藥、供配伍用中藥顆粒等)。中藥傳統稱為本草、生藥等;日治時代稱漢藥,至今日韓等地區仍稱中藥為漢藥或漢方藥。国际医学期刊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16.796)发表文章指出中草药中的危险元素。台湾学者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跟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新!!: 甲骨文和中药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甲骨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甲骨文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平湖市

平湖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嘉兴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省北部。.

新!!: 甲骨文和平湖市 · 查看更多 »

庚丁

庚丁,甲骨文作康丁、康祖丁或康且丁,姓子名嚣,是中國商朝第27位國王。祖甲之子,前任國王廩辛之弟,定都於殷。死後由子武乙繼位。.

新!!: 甲骨文和庚丁 · 查看更多 »

于省吾

--(),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泽螺居士、夙兴叟,汉族,中国奉天府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九三学社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新!!: 甲骨文和于省吾 · 查看更多 »

廪辛

廪辛(),《竹書紀年》作馮辛,姓子名先,卜辞可能作祖丁,是中國商朝第26任國王,前任國王祖甲之子。廪辛以殷為首都。他死後由弟庚丁繼位。.

新!!: 甲骨文和廪辛 · 查看更多 »

伊尹

伊尹,名摯,(),為中国建立商朝重要名臣、政治家,也被称做中华厨祖。.

新!!: 甲骨文和伊尹 · 查看更多 »

張政烺

張政烺,山東榮成人,中國史學家與文字學家,長於甲骨文、金文與商周史。 193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1954年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60年任中華書局副總編輯。1990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1月29日,因病去世。作品收錄於《張政烺文史論集》。 Z Z Z Z Z政烺.

新!!: 甲骨文和張政烺 · 查看更多 »

徐中舒

徐中舒(),安徽省懷寧縣(今安慶市)人,中國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徐中舒1925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在王国维、梁启超指导下学习古文字学和先秦史,1926年毕业。曾先后在上海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任教授、研究员,从1937年起在四川大学任教,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934年与容庚等共同发起成立考古学社。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顾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及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历史学主任。代表作有《古诗十九首考》、《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耒耜考》、《再论小屯与仰韶》、《豳风说》、《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的问题》、《论《战国策》的编写及其有关苏秦诸问题》、《先秦史论稿》等,他的主要著作收录在《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出版)。他晚年所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曾是收錄最多文字的中文字典;他所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是至今最重要的甲骨文字典。 X X X徐 X Z.

新!!: 甲骨文和徐中舒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甲骨文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便血

便血(英語:Hematochezia)是指新鲜血液通过肛门排除,通常是大便中带血(注意和鉴别)。便血一般是和下消化道(即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有关,但也可能因快速的上消化道出血而造成。便血和直腸出血(rectorrhagia)不同,直腸出血一般和排便無關,是在沒有排便時鮮血從肛门排出的症狀。bright red blood per rectum(经直肠排出的鲜血,簡稱BRBPR)是指便血或是直腸出血。便血也和大便後擦拭的衛生紙上有血的hematopapyrus症狀不同。.

新!!: 甲骨文和便血 · 查看更多 »

地理学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係,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佈。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係。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占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製度技術)條件。.

新!!: 甲骨文和地理学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甲骨文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甲骨文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甲骨文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刘鹗

劉鶚(),字鐵雲,又字公約,筆名鴻都百錬生、洪都百鍊生 ,原名孟鵬,字雲摶,中国清代作家。.

新!!: 甲骨文和刘鹗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甲骨文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傅斯年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先祖傅以渐生于山东聊城,是清兵入關以後的首任状元。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運動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辦者。曾任國立北京大學代理校长、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他提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之原則影响深远。 傅斯年為人性格耿直,嫉惡如仇,而且文章見解深入,眼光銳利獨到,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踏入政壇,成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仍不改其志,甚至在任內搜集證據,在1944年以「美金公债案」公開炮轟當時的「皇親國戚」孔祥熙,將孔趕下台;後於1947年的「搶購黃金風潮」中,炮轟時任行政院長,有發國難財之嫌的宋子文,再將宋趕下台,時人稱其為「傅大炮」。 縱觀傅斯年一生,儘管對國民黨時有批評,但他並沒有像聞一多等文人般,受到國民黨的政治逼害,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仍然懷有「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傳統思想。即使傅斯年曾將孔宋兩位「皇親國戚」趕下台,但他的文章很少以推翻國民政府的統治為目標。另一方面,傅斯年崇高的學術地位,深厚的愛國熱情,以及旗幟鮮明的反共反俄色彩,亦令他贏得蔣介石的信任。因此將傅斯年其人比喻為民國時期的魏徵,亦相當符合他的形象。.

新!!: 甲骨文和傅斯年 · 查看更多 »

唐兰

唐兰(),原名张佩,曾用名佩兰、景兰,号立厂、立庵,笔名曾鸣。浙江省嘉兴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字学家、青铜器专家。.

新!!: 甲骨文和唐兰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甲骨文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商承祚

商承祚(),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番禺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早年師從羅振玉,研究甲骨文,曾任中山大学教授。有弟子孫望。晚年罹疾,行為怪異。著有《殷契佚存》、《殷虛文字類編》等。.

新!!: 甲骨文和商承祚 · 查看更多 »

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為了對抗大清帝國的宣戰及鎮壓義和團運動,以军事行动攻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的八国联合军队。 八國聯軍軍隊的人數最早是三萬人,後來增至約五萬人。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八國聯軍直接造成義和團被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和約》,付出龐大的賠款。.

新!!: 甲骨文和八國聯軍 · 查看更多 »

六書

六書是由漢代的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的六種類型。六書說是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漢字的形體構造分為內部結構和外形結構兩部分。內部結構指漢字的構造方法,或稱造字方法,傳統叫做六書:.

新!!: 甲骨文和六書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甲骨文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新!!: 甲骨文和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王亥

王亥(?-夏泄十二年),子姓,名亥,或作振、垓、核、該、胲、永、泳。契之後,冥之子,王恆之兄長。商部落的第七任首領。而有學者認為,《山海經》等古籍中記載測地神話的主角豎亥,與王亥是同一個人物的化身丁山著:「豎亥與王亥」、「亥步考」,《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頁366-367陳煒舜:〈豎亥與王亥再探〉,《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頁5-10。.

新!!: 甲骨文和王亥 · 查看更多 »

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杭州府海宁人,国学大师。 王國維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新!!: 甲骨文和王国维 · 查看更多 »

王襄

王襄(),字綸閣,天津人,祖籍浙江绍兴。甲骨文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1910年在北京農工商部高等實業學堂礦科畢業,任職於天津、福建各省鹽務稽核所,與書法家孟廣慧友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濰縣古董商范壽軒來王襄家,提到河南湯陰(實是安陽)發現刻有文字的甲骨,孟定生認為可能是古代的簡策,促范壽軒前往收購。翌年(1899年)秋,范壽軒買了一批甲骨帶到天津,王襄和孟廣慧各自收購了一些。其餘的甲骨,范壽軒帶到北京,又賣給王懿榮。接著王襄陸續在北京、天津購買到四、五千片甲骨。1953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館館長。著有《簠室殷契類纂》,是最早的一部甲骨文字典,釋字873個,1929年增訂再版,釋字957個。另有《簠室殷契徵文》(1925年)、《古文流變臆說》(1964年)。.

新!!: 甲骨文和王襄 · 查看更多 »

礼记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戰國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西汉学者戴德将或稍早于他的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姪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時期已散逸大半,現僅留傳39篇,而「小戴礼记」則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 汉景帝时魯恭王劉餘初好治宮室而壞孔子宅,得古文經《礼》五十六篇於壞壁之中,礼家将其中与今《仪礼》相同的十七篇录下,得以流传。《奔丧》、《投壶》见于另外三十九篇中,也录下得传。其余篇章,因为藏之秘府,世人难得一见,后来散逸不传,称为“逸《礼》”。 朱熹撰有《朱子家禮》一书,他認為“《禮記》只是解《儀禮》”。阮元在《书东莞陈氏〈学蔀通辩〉后》说:“朱子中年讲理,固已精实,晚年讲礼,尤耐繁难,诚有见乎理必出于礼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礼也,五伦皆礼……且如殷尚白,周尚赤,礼也。使居周而有尚白者,若以非礼折之,则人不能争,以非理折之,则不能无争矣。故理必附乎礼以行,空言理,则可彼可此之邪说起矣。” 《礼记》全書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饒具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中庸》、《禮運》(首段)等,并且《大学》与《中庸》被朱熹选入“四书”。《禮運》首段是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又稱為《禮運·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詞,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新!!: 甲骨文和礼记 · 查看更多 »

神諭

諭(Oracle),即神示,一種占卜的形式。在經由神明啟示後,經過某個中介者(祭司),傳達神明的意旨,對未來做出預言,回答詢問,以預知未來。中國的降乩、扶鸞、乞夢,或者擲杯、求籤也是神諭的形式。 在古希臘,最著名的神諭是德尔斐神諭。.

新!!: 甲骨文和神諭 · 查看更多 »

祭酒

祭酒是汉朝末年的官职,由曹操所创。 与功曹、仆射等为同类官职,不同的是祭酒為文職,类似现在的主任或秘书职务,没有实际权力。曹操著名谋士郭嘉就曾经担任军师祭酒,后来由於公務繁重而廣設此職以輔助政事,比如太乐祭酒、太常祭酒等等。 Category:学官 Category:职事辅官 Category: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新!!: 甲骨文和祭酒 · 查看更多 »

祖庚

庚又稱且庚,姓子名躍(一作曜),中國商朝第24任國王,武丁与妣辛之子,孝己之弟,定都於殷,尊武丁為高宗。夏商周断代工程認為前1191年是他在位首年,《今本竹書紀年》稱他在位十一年。死後由弟祖甲繼位。.

新!!: 甲骨文和祖庚 · 查看更多 »

祖甲

,又稱且甲、帝甲,姓子,名載,庙号世宗,是中國商朝第25位國王,武丁之子,前任國王祖庚之弟。他幼年时得到父亲武丁宠爱,但他却不愿继承王位,把王位让给了兄长,自己与平民生活在一起;兄长病死后,他又在位33年,能很好地照顧一般民眾。《竹书纪年》称他早年曾征伐西戎,晚年时重修《汤刑》。霍光曾提到祖甲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叫“嚣”,一个叫“良”。《史記》稱他在位時荒淫無度,商朝再度衰落。 祖甲建立了完备的周祭制度,以肜祭(鼓祭)、翌祭(舞祭)、祭祭(肉祭)、洅祭(谷物祭祀)、协祭(综合性祭祀)这五种祭祀方式系统性地祭祀全体祖先。祖甲还在晚年时开创了王位嫡子继承制,但并未形成长子继承制,也没有形成像西周一样颇为严格、覆盖性的宗法制度,这种改革为商末王子间的争斗埋下了隐患.

新!!: 甲骨文和祖甲 · 查看更多 »

称谓

谓广义上可以指名称;狭义上指人交往当中彼此的称呼,这种称呼通常基于血缘关系、职业特性、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等因素,有时也可以指人的姓氏、名字。 称谓是为了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才产生,它区分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许多都是成对出现的,例如:.

新!!: 甲骨文和称谓 · 查看更多 »

程憬

程憬(1903年-1950年),字仰之。中國神話學家。 192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以第三名为清华国学研究院首批学生,1926年以甲等第三名毕业。 清華大學畢業,1920年在杭州一师執教,後在中央大學教書。得到衛聚賢的賞識,在《說文月刊》發表《古神話中的水神》、《古蜀的洪水神话与中原的洪水神话》、《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地及昆仑》等文章,後來又在《大陸雜誌》、《圖書季刊》、《社會科學季刊》、《文史哲季刊》上發表文章。1950年,因病逝世于南京大学附属医院。1957年其遗孀沙應若將遗稿《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轉交顾颉刚出版,但因文化大革命爆發未及付梓。1996年顾颉刚女儿顾潮说,书稿只剩下半部。.

新!!: 甲骨文和程憬 · 查看更多 »

籀文

籀文(籀音同「咒」),又稱大篆,傳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造,春秋時期已在秦國流行。小學類序--:「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許慎《說文解字》收籀文二百二十三字。近人王國維認為這些文字“左右均一,稍涉繁複,象形象事之意少,規旋矩折之意多”。 周宣王的石鼓文也常被指為籀文,秦始皇時曾撰有六塊記功刻石:秦山刻石、瑯琊刻石、繹山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之罘刻石等。其中又以瑯琊刻石最著名,即山東諸城瑯琊台,由李斯撰寫,載秦初開國功臣列侯武城侯王离(應是王翦之誤植)、列侯通武侯王賁等人之事績。北宋時又發現三塊刻字石頭,內容是秦王詛咒楚王的文字,後人稱為“詛楚文”。籀文、石鼓文、詛楚文和部分秦國金文,皆屬同一字體,稱籀文或大篆。 Category:漢字書體.

新!!: 甲骨文和籀文 · 查看更多 »

罗福成

罗福成(),字君美,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西夏文和契丹文的专家,罗振玉的长子,有三个弟弟:罗福苌、罗福葆和罗福颐,三个都是出色的历史学家。 他毕业于江苏师范学校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兽医科。辛亥革命之后,跟随父亲去日本避居。1914年发表了《西夏译莲华经考释》1915年发表了《西夏国书类编》。 L罗 F L罗 L罗 L罗 Category:中国语言学家.

新!!: 甲骨文和罗福成 · 查看更多 »

罗振玉

罗振玉(),字叔蕴,号雪堂,江苏省淮安府人,金石学家。在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甲骨四堂之一。他的四个儿子罗福成、罗福苌、罗福葆和罗福颐都是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卒諡恭敏。.

新!!: 甲骨文和罗振玉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甲骨文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甲骨文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甲骨学

牛胛骨上的卜辞残片 甲骨学()是以中国上古时期甲骨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甲骨学可分为狭义甲骨学和广义甲骨学。狭义甲骨学局限于研究甲骨文字本身的研究,是一门古文字学。广义甲骨学则举凡以甲骨卜辞为承载体论述上古历史文化皆得纳入,这包括整合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化学、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深入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甲骨卜辞的一些自身规律,这是一门多元的专门性学科。甲骨文发现初期,甲骨文被称作“契文”,甲骨文的研究被称作“契学”。1930年代以来,随着学者对甲骨卜辞的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对卜辞背后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知,甲骨学与甲骨文这两个概念逐渐分开。1931年,周予同首次提出“甲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王宇信强调,甲骨文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物和史料,但其对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价值在于文字释读学之外的甲骨学,并随着甲骨学的发展,愈益为学者所认识。甲骨学则是对甲骨文自身固有的规律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来窥视上古的历史、社会、习俗。不能把甲骨文与甲骨学混为一谈。.

新!!: 甲骨文和甲骨学 · 查看更多 »

甲骨四堂

四堂是指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中国学者,因为他们的字号中包含了“堂”字。他们是:.

新!!: 甲骨文和甲骨四堂 · 查看更多 »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合集》,是中国在1978年到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关于甲骨学集成性资料汇编。主编为郭沫若﹐总编辑胡厚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集体编辑完成。影印13册﹐收录甲骨搨本﹑照片和摹本共41956片。.

新!!: 甲骨文和甲骨文合集 · 查看更多 »

畜牧业

牧业是繁殖、饲养陆地动物和鸟类的行业,一般分为饲养业和驯养业,不包括水生生物的饲养管理。畜牧业是人类生产中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中,都有关于畜牧业的学科。人类进行畜牧的目的主要是从被畜牧的动物身上获取食物、皮毛等原材料,但也有为了保护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而对其进行畜牧的例子。.

新!!: 甲骨文和畜牧业 · 查看更多 »

盘庚

庚,中國商朝中后期君主。子姓,名旬。汤之九代孙,帝祖丁之子,帝阳甲之弟,《太平御覽》引《史記》稱其在位28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把盘庚時期定在前1300年左右。.

新!!: 甲骨文和盘庚 · 查看更多 »

白川靜

白川静,日本福井县福井市人。漢文学者、古代漢字学著名学者。学位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立命館大学名誉教授、名誉館友。文字文化研究所所長、理事長。 白川静对“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有深入的研究及独特的见解,文风严谨朴实、内容具体而微,乃让人钦佩的治学大家。 同时还著有《孔子传》,详细论述了“儒教”的起源,并对记载“孔子的生平、言论”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批判性论证,拔冗除疑,引智而立意,恢复了孔子“人性”的光辉。.

新!!: 甲骨文和白川靜 · 查看更多 »

ETtoday

#重定向 ETtoday新聞雲.

新!!: 甲骨文和ETtoday · 查看更多 »

职官

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这个词一般特指東亞古代的官职设置制度。 在原始社会是没有官的。那时的氏族和部落虽然有首领,但是其性质和国家产生以后的官是不同的。而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 職官制度也見於一些與中国頻繁交往國家,例如古代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

新!!: 甲骨文和职官 · 查看更多 »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種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新!!: 甲骨文和青铜器 · 查看更多 »

裘锡圭

裘锡圭(1935年7月13日-),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古文字学专家,現為复旦大学教授。.

新!!: 甲骨文和裘锡圭 · 查看更多 »

饒宗頤

饒宗頤(),字選堂、,號固庵,生於中華民國廣東省潮循道潮安縣,是国学家,在中國研究、東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有成就。他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为“南饶北季”。.

新!!: 甲骨文和饒宗頤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甲骨文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简称首师大、首都师大,位于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多数校区集中在海淀区八里庄一带。创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师范学院,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学校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首师大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新!!: 甲骨文和首都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甲骨文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甲骨文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許進雄

許進雄(1941年-),當代文字學家,出生於台灣高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研究員、多倫多大學東亞系教授、台灣大學、世新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甲骨學、中國古文字學、中國古代社會、博物館學。 許進雄在台大中文研究所畢業後,在1968年受聘為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遠東部整理館藏的商代甲骨文,並於期間攻讀多倫多大學東亞系,1974年取得博士學位,1977年開始在多倫多大學教授中國文字學、經學史、中國古代社會等課程。1996年退休,返台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2005年退休後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進雄專精甲骨文,發現甲骨鑽鑿型態斷代法,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著作《中國古代社會》有英、韓文譯本。.

新!!: 甲骨文和許進雄 · 查看更多 »

马衡

衡,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主,浙江鄞县人。金石学家,篆刻家,亦是新浙派艺术的代表人物。曾任輔仁大學教授、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精于金石篆刻碑帖的研究,在方法上承袭清朝乾嘉学派学统,并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新!!: 甲骨文和马衡 · 查看更多 »

象形字

象形文是根據構字方式而劃分的一種漢字。六書中的一項,屬於「獨體造字法」。 六書有四個基本法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兩種補充法則:轉注、假借。 許慎《說文解字》云:「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人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文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因此,以象形文為基礎後,漢字發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書中的指事、會意、形聲。然而,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須建基在原有的象形文上,以象形字作基礎,拼合、減省或增刪象徵性符號而成。.

新!!: 甲骨文和象形字 · 查看更多 »

贞人

贞人是商朝官职名称,職務用於占卜與刻辞。 商朝人民日常生活中,幾乎莫不禱於帝,商人幾乎无日不占、无事不卜,占卜活动即由卜人与贞人來執行,《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率民而事神。”甲骨卜辞中常見貞人的名稱,贞人多署名“贞”字前。除貞人外,還有卜人、占人。卜人有時亦被稱貞人,不確。商朝卜官由卜人、贞人、占人组成,陈梦家说: “殷人于卜事有分工, 并非一人包揽。”卜人是命龟与灼龟取兆之人,地位较低,因此名字在卜辞中往往不加记载。貞人对商朝的政治有着较大影响,他有权利对商王的意见进行占卜,也可以对商王的意见提出反对。為了避免占卜權的獨占,卜人司卜,贞人司贞,一般嚴禁越位,但仍有卜人兼司卜、贞, 或贞人兼司贞、卜之事。 1929年殷墟第三次在小屯发掘时,董作宾首次提出贞人之說,“贞”字前一字是“卜问命龟之人”,1933年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统计出贞人33名,並提出“贞人集团”的概念,董氏提出共有三期的贞人集团分别称为“宾组”、“出组”、“何组”。陈梦家統計有120名,並新創“㠯组”、“子组”、“午组”等概念。1959年饶宗颐出版《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統計贞人142位。.

新!!: 甲骨文和贞人 · 查看更多 »

鱉目(学名:Testudines)通称为龜、乌龟,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的一目,現存14科共341種,它們的肋骨進化成特殊的骨製和軟骨護盾,稱為龜甲。 龜是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像很多爬行動物一般,龜是變溫動物。但是由於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棱皮龜的體溫要高於周圍環境水溫。 龜鱉目下包括現存和已滅絕物種,最早的化石記錄可追溯到2億2000萬年前, 甚至早於蛇、蜥蜴和鱷魚,因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其下很多生物都活到了現在,并包括一些極度瀕危物種。.

新!!: 甲骨文和龜 · 查看更多 »

胡厚宣

胡厚宣(),河北保定望都县人,著名甲骨文学家、殷商史学家。.

新!!: 甲骨文和胡厚宣 · 查看更多 »

郭沫若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观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新!!: 甲骨文和郭沫若 · 查看更多 »

郑州市

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56.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70.08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規劃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新!!: 甲骨文和郑州市 · 查看更多 »

藁城

#重定向 藁城区.

新!!: 甲骨文和藁城 · 查看更多 »

闻宥

聞宥 ()字在宥,號野鶴。江蘇婁縣人。今屬上海市,松江区,泗涇鎮人。.

新!!: 甲骨文和闻宥 · 查看更多 »

董作賓

董作賓(),原名作仁(入學後名),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知名文史學者,在考古學、殷商史、文字學、書法及篆刻藝術等方面頗有貢獻。曾任福建私立協和大學、國立中州大學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和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1951年1至1955年8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新!!: 甲骨文和董作賓 · 查看更多 »

蔡哲茂

蔡哲茂,古文字與古代史專家,台灣台北人,東京大學東洋史學博士。目前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任研究員,並於輔仁大學中文系所、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擔任兼任教授。對甲骨文、金文以及商周史有許多突破前人固說的創見,並以甲骨綴合聞名於古文字學界。 2014年10月,由於海內外學界肯定,獲頒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國學成就.

新!!: 甲骨文和蔡哲茂 · 查看更多 »

金文

金文,亦称銘文或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初始于商朝中期,盛于西周,記錄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祀典、赐命、征伐、圍獵及契约之事。大部分人以周宣王在位时期铸造的毛公鼎金文(又稱西周金文)为金文代表,毛公鼎铭文共32行,500字 。 西周以降,金文被普遍地使用,而用途則無甚改變。据统计,其文约有3,005字,可辨識者,計有1,804字,比甲骨文略多。由於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鐘」为代表,因其刻於金器、大鐘上故稱之金文,亦因而得“钟鼎文”之名。.

新!!: 甲骨文和金文 · 查看更多 »

良渚原始文字

#重定向 庄桥坟遗址.

新!!: 甲骨文和良渚原始文字 · 查看更多 »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遗址。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同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一样,其考古地点分布于太湖周围地区。.

新!!: 甲骨文和良渚文化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甲骨文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陶文

陶文,又稱陶符、陶纹,為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或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陶文歷史在夏朝之前,為西元前2,500年,距今4,500年,比商朝中期的甲骨文(西元前1,300年,距今3,300年)早約1,200年。 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目前由于发现数量尚不夠多、暂时无法破译、比较零散等原因,目前未可断言其是否符合「文字定義」。.

新!!: 甲骨文和陶文 · 查看更多 »

陈邦怀

陳邦懷(),字保之,原籍江蘇鎮江。中國金石學家,書法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担任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秘书,1921年至1922年他受张謇委托,参与了《九录》文稿的编校。同时他还受聘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在此前后他还曾执教于东台达德学校、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早年研究甲骨文,1925年出版《殷墟書契考釋小箋》。1954年受聘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59年出版《甲骨文零拾》和《殷代社会史料征存》。1986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 C.

新!!: 甲骨文和陈邦怀 · 查看更多 »

陈梦家

陳夢家(),筆名陳漫哉,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南京。新月派詩人,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共建政后被定为右派,饱受虐待,文革初期自杀身亡。.

新!!: 甲骨文和陈梦家 · 查看更多 »

陆懋德

懋德(),別號詠沂,山東歷城人。.

新!!: 甲骨文和陆懋德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甲骨文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柯昌济

柯昌济(1902年-1990年),字莼卿,号息庵。山东胶县人。 远祖柯九思。史学家柯劭忞次子。柯昌泗之弟。1925年於北京清华大学文史研究院毕业,与商承祚、容庚、唐兰等齐名,王国维稱為“四少年”。柯昌濟亦是早期的甲骨文研究學家,1921年出版有《殷虚书契补释》,此書考釋甲骨文字、詞六十多個,但錯誤頗多,無甚精要。另有《金文分域编》、《姓氏源考》等著作。后任上海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新!!: 甲骨文和柯昌济 · 查看更多 »

李学勤

李学勤(),生于北京,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古文字学和文献学。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前全国政协委员。.

新!!: 甲骨文和李学勤 · 查看更多 »

杨树达

杨树达(),字遇夫,号积微,晚年号耐林翁。湖南省长沙縣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甲骨文和杨树达 · 查看更多 »

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可以指:.

新!!: 甲骨文和東海大學 · 查看更多 »

楷书

楷书,亦称今隸、真書、正楷、楷體或正書,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傳由東漢章帝時王次仲以漢隸作楷法,是隸書的變體,其字形較為平直正方,去除隸書筆劃尾部的挑法及蠶頭燕尾的筆法,不写成扁形,結構不合「六書」原則。在現代,楷書仍是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

新!!: 甲骨文和楷书 · 查看更多 »

武丁

武丁(约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子姓,根据《今本竹书纪年》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共在位59年,“武丁”是他死后获得的諡号,殷末又追谥庙号为“高宗”(但在殷墟卜辞中没有该庙号)。他是商王敛(小乙)之子,商王旬(盘庚)、商王颂(小辛)的侄子。.

新!!: 甲骨文和武丁 · 查看更多 »

武乙

武乙,中國商朝國王,姓子,名瞿,庚丁之子,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2世紀後期。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47年-前1113年。.

新!!: 甲骨文和武乙 · 查看更多 »

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中叶,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甲骨文和殷墟 · 查看更多 »

殷虛卜辭綜述

《殷墟卜辭綜述》,陳夢家作品,是甲骨文研究的百科全書。 《殷墟卜辭綜述》於1956年出版,全书分:总论、文字、文法、断代上、断代下、年代、历法天象、方国地理、政治区域、先公旧臣、先王先妣、庙号上、庙号下、亲属、百官、农业及其他、宗教、身分、总结、附录。約70萬字,總結了甲骨文的發現至1956年的成果。是甲骨文研究領域的權威著作之一,至今仍被經常引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梦家就发表了《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等论文,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陈梦家调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開始撰寫此書。陈梦家对近代以来甲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例如董作宾提出了“文武丁卜辞时代之谜”的分期说,陈梦家提出异议,他把“文武丁卜辞”分为“子组”“师组”“午组”三组卜辞,并且认为它们都属于第一期武丁时代。陈还指出《粹编》、《佚存》、《摭续》、《邺三》、《遗珠》等“皆有一部份系康、武、文卜辞”。陳夢家還認為“早期龟甲与牛骨并用,康、武、文多用牛骨,罕用龟甲”,通過對甲骨卜辭的研究證明:“殷代的帝是上帝,和上下之‘上’不同。卜辭的‘天’沒有作‘上天’之義的,‘天’之觀念是周人提出來的。”.

新!!: 甲骨文和殷虛卜辭綜述 · 查看更多 »

气象学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新!!: 甲骨文和气象学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甲骨文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甲骨文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甲骨文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洪洞县

洪县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南部,为臨汾市辖县,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为晋南最具人口規模的縣份,人口约有80万,縣治位於大槐樹鎮。有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苏三监狱、广胜寺等名胜古迹。.

新!!: 甲骨文和洪洞县 · 查看更多 »

洹河

洹河古称洹水,通称安阳河,卫河第二大支流,属海河水系。源出河南省林州市林虑山,先后流经林州市、安阳县、安阳市区北部,在内黄县范羊口注入卫河,全长162公里,流域面积192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65亿立方米,河床最大流量每秒1100立方米,为常年河。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殷墟就位于洹河岸边。.

新!!: 甲骨文和洹河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甲骨文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甲骨文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指事

指事的定義是:「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句是指這一類漢字的字形,一眼看過去就可以大致認識;下句說明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它)」這個意義,簡單幾筆畫一棵樹就可以了,但如果要記錄「末(樹梢)」這個意義,就很難用簡單幾筆畫出來。於是古人就在樹木上加一條短橫,用這個記號指明真正字義的位置。 指事字的字形,有的是都由記號構成的,如古字形「上」作,「下」作 ,都由一長一短兩個橫道的相對位置來表達上或下的方位概念;有的是在成字部件上增加記號構成的,如「甘」「刃」,字中的記號起指示字義的作用。.

新!!: 甲骨文和指事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甲骨文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昌平区

昌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属于北京四个城市功能区当中的城市发展新区之一(其中山区部分按照生态涵养区总体要求进行建设)。被誉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有“京师之枕”的美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将昌平区定位为: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区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大代表昌平联络处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21号,中共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中共区纪委、区监察委员会、区政协委员会、共青团区委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19号,区人民法院位于城北街道西环路62号,区人民检察院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9号。 现任中共区第五届党委书记侯君舒,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光彤,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王合生,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徐萍(女),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会主席张晓兰(女),区人民法院院长薛春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天博,共青团区第四届团委书记王旸(女)。 截至2018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227名代表,其中33人为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截至2017年底,昌平区共下辖5个街道、5个地区办事处、10个镇和1个“以企代政”的镇级单位,常住总人口206.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1.1%;人口总数位列全市第四,在除中心城区外的十个市辖区中位列第一,也是全市唯一出现“人口倒挂”(外来常住人口多于本地常住人口)问题的市辖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9.3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市第八(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开统计);。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3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9元)。 截至2016年底,全区人口密度为1496人/平方千米。.

新!!: 甲骨文和昌平区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甲骨文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方国

方国或方国部落是指中国商之际时的诸侯部落与国家。现今学者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方国”一词最初由孙诒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方”便是“所有的国”,甲骨文中称为“多方”。在甲骨卜辞中,有称为“某方”的国,又有不称“某方”的国。狭义的方国仅包含那些称为“某方”的国,而广义包括所有的与商王朝对称的国。多数方国规模较小,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氏族部落,但还有少数方国规模较大,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如土方、羌方、周方等大的方国甚至达到了能与当时中原共主王朝商朝平等抗衡的规模。目前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使用的名称是商部落给这些方国附上的他称,其中与商部落敌对的方国的名称多为贬称,而与商部落友好的方国的名称多为中性名称。 判断甲骨卜辞中的国名是否属于广义的方国主要根据以下8种标准:.

新!!: 甲骨文和方国 · 查看更多 »

文字

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有些是以形表意,有些是以形表音,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即以形表意的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有些中文字可以從表面、部首、字旁看到一些聯繫旁通的字義。而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沒有的。所以古代中國文字在不同的語系區域是擁有不同發音的,即方言的存在。漢朝已經被鄰近的族群借用其文字用作為書寫紀錄。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出現后产生的。 有些文字是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其后歷經不同演變,部分發展成语言的符号系统,後亦可用來紀錄人生經驗與見聞。 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從古埃及文、羅馬文字、及拉丁文字則发展到后期都成为語音符號,即外文的字母,不同的外文字母合併成一個外國文字。由於不同字母分別付予一個音,不同的字母合併成切音(混音),形成音節,合併不合的音節,成為了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

新!!: 甲骨文和文字 · 查看更多 »

文丁

文丁,子姓,名托,中國商朝第29任國王,商王武乙之子。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2世紀之末。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12年-前1102年。.

新!!: 甲骨文和文丁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甲骨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书契契文契文字殷契殷契文字甲文甲骨甲骨卜辭贞卜文贞卜文字骨刻文黄尹龜甲獸骨文龜甲獸骨文字龟版文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