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甲骨学

指数 甲骨学

牛胛骨上的卜辞残片 甲骨学()是以中国上古时期甲骨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甲骨学可分为狭义甲骨学和广义甲骨学。狭义甲骨学局限于研究甲骨文字本身的研究,是一门古文字学。广义甲骨学则举凡以甲骨卜辞为承载体论述上古历史文化皆得纳入,这包括整合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化学、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深入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甲骨卜辞的一些自身规律,这是一门多元的专门性学科。甲骨文发现初期,甲骨文被称作“契文”,甲骨文的研究被称作“契学”。1930年代以来,随着学者对甲骨卜辞的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对卜辞背后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知,甲骨学与甲骨文这两个概念逐渐分开。1931年,周予同首次提出“甲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王宇信强调,甲骨文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物和史料,但其对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价值在于文字释读学之外的甲骨学,并随着甲骨学的发展,愈益为学者所认识。甲骨学则是对甲骨文自身固有的规律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来窥视上古的历史、社会、习俗。不能把甲骨文与甲骨学混为一谈。.

目录

  1. 26 关系: 卜辞上甲微帝乙帝辛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庚丁廪辛刘鹗唐兰王国维王懿荣祖庚祖甲罗振玉甲骨文鐵雲藏龜郭沫若董作賓陈梦家李学勤武丁武乙文字学文丁

卜辞

牛胛骨上的卜辞残片 卜辞或《卜辞》指中国晚商巫师进行占卜活动而刻在牛胛骨、龟甲等兽骨甲壳上的文字记载,亦指近现代学者整理晚商的甲骨文字而汇编的纂集。 卜辞中的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相差甚远,不易阅读理解。古汉字学、考古学者等为此作了解读工作,将出土刻有甲骨文字的甲骨文物整理成书。 一条完整的卜辞有前辞(叙辞、述辞)、命辞(贞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刻契时间不一。前辞记录占卜时间与求问天神的占卜人名,起到叙述作用,所以又称作叙辞和述辞。命辞记录具体占卜事项,求问天神的问题,又称作贞辞。占辞纪录占卜结果,这是巫师根据骨甲裂痕分析天神给予的答案。验辞记录事后占卜事项的结果,评价占卜内容是否被验证。 占卜过程由选材开始,根据求问人的地位与占卜事项的重要性选择兽骨龟甲的大小和品质。再将选好的材料锯磨加工,直至表面洁白平滑。下一步在骨甲背面凿钻一道凹槽和一个枣大的圆穴。巫师在这槽穴用火烧灼,使薄细的骨甲正面形成裂痕。巫师根据裂痕趋向辨解天神意愿,在骨甲上用刀具刻写卜辞。裂痕夾角接近90度為「是」遠小於90度為「否」在中間則為「不確定」。验辞待事后最后刻契,而后当作档案资料储藏于地下坑穴中。 三千二百年后,小屯村的农民耕作时无意发现。当地农民将其磨碎成粉,敷在伤口上,惊讶发现可以起到止血愈合作用,便转售中医药铺。1899年秋,國子監祭酒王懿荣因患疟疾,派仆人去购买药品。买回的药品中有几片刻有符号的“龙骨”,他发现这实际是古代的文字,遂派仆人到全城药铺搜买。1908年,国学学者罗振玉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调查,搜到约二万片甲骨。1936年6月12日,小屯村北宫殿区发现一个甲骨坑,储藏带字甲骨17096片。1973年又在小屯村之南发掘出带字甲骨5041片。1991年秋又搜得579片带字甲骨。 截至2010年,甲骨物品仍以小屯村殷墟出土物品为多,记录了晚商盘庚迁都于殷(约前1300年)至帝辛纣王约273年的占卜事项。为中国黄河中下游文明最早的文字记录。.

查看 甲骨学和卜辞

上甲微

上甲微(生卒年不詳),子姓,名微(一名“昏微”),字上甲。王亥的侄子,王恆的兒子。商部族的第九任首領。《史記》卷三「殷本紀」有提到他,但沒有詳細記載其事蹟。.

查看 甲骨学和上甲微

帝乙

帝乙,子姓,名羡,中國商朝晚期國王,末代商王帝辛(紂)之父。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1世紀之初。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01年-前1076年。.

查看 甲骨学和帝乙

帝辛

帝辛,子姓,諱受或受德,是商朝最后一代的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至前1046年在位。 帝辛非常重视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力强盛。在位期间,继续对东南方的人方(东夷)用兵,最后将其击败,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然而,这场长久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空虚。后来,周國联合西方各方国一起讨伐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商军溃败,帝辛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死后,其子武庚谥他为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後,周武王便給他一個惡谥之名纣,因此帝辛以纣王一名为后世人所熟知。.

查看 甲骨学和帝辛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甲骨学和中国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查看 甲骨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之一。.

查看 甲骨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庚丁

庚丁,甲骨文作康丁、康祖丁或康且丁,姓子名嚣,是中國商朝第27位國王。祖甲之子,前任國王廩辛之弟,定都於殷。死後由子武乙繼位。.

查看 甲骨学和庚丁

廪辛

廪辛(),《竹書紀年》作馮辛,姓子名先,卜辞可能作祖丁,是中國商朝第26任國王,前任國王祖甲之子。廪辛以殷為首都。他死後由弟庚丁繼位。.

查看 甲骨学和廪辛

刘鹗

劉鶚(),字鐵雲,又字公約,筆名鴻都百錬生、洪都百鍊生 ,原名孟鵬,字雲摶,中国清代作家。.

查看 甲骨学和刘鹗

唐兰

唐兰(),原名张佩,曾用名佩兰、景兰,号立厂、立庵,笔名曾鸣。浙江省嘉兴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字学家、青铜器专家。.

查看 甲骨学和唐兰

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杭州府海宁人,国学大师。 王國維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查看 甲骨学和王国维

王懿荣

王懿榮(),字正孺,號廉生,山東福山縣(今煙臺市福山区)人。晚清翰林,曾三任國子監祭酒。八國聯軍之役拜京師順天團練大臣,不願投降洋人,自殺殉國。追贈侍郎、榮祿大夫,諡文敏。王懿榮精通金石學,被普遍認為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

查看 甲骨学和王懿荣

祖庚

庚又稱且庚,姓子名躍(一作曜),中國商朝第24任國王,武丁与妣辛之子,孝己之弟,定都於殷,尊武丁為高宗。夏商周断代工程認為前1191年是他在位首年,《今本竹書紀年》稱他在位十一年。死後由弟祖甲繼位。.

查看 甲骨学和祖庚

祖甲

,又稱且甲、帝甲,姓子,名載,庙号世宗,是中國商朝第25位國王,武丁之子,前任國王祖庚之弟。他幼年时得到父亲武丁宠爱,但他却不愿继承王位,把王位让给了兄长,自己与平民生活在一起;兄长病死后,他又在位33年,能很好地照顧一般民眾。《竹书纪年》称他早年曾征伐西戎,晚年时重修《汤刑》。霍光曾提到祖甲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叫“嚣”,一个叫“良”。《史記》稱他在位時荒淫無度,商朝再度衰落。 祖甲建立了完备的周祭制度,以肜祭(鼓祭)、翌祭(舞祭)、祭祭(肉祭)、洅祭(谷物祭祀)、协祭(综合性祭祀)这五种祭祀方式系统性地祭祀全体祖先。祖甲还在晚年时开创了王位嫡子继承制,但并未形成长子继承制,也没有形成像西周一样颇为严格、覆盖性的宗法制度,这种改革为商末王子间的争斗埋下了隐患.

查看 甲骨学和祖甲

罗振玉

罗振玉(),字叔蕴,号雪堂,江苏省淮安府人,金石学家。在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甲骨四堂之一。他的四个儿子罗福成、罗福苌、罗福葆和罗福颐都是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卒諡恭敏。.

查看 甲骨学和罗振玉

甲骨文

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并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查看 甲骨学和甲骨文

鐵雲藏龜

《鐵雲藏龜》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刘鹗辑,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 1903年,刘鹗向故京師順天團練大臣王懿榮家族,購買了大量殷商甲骨,从他所收藏的五千余片甲骨中精选1058片,编成《鐵雲藏龜》六册。原刊本有罗振玉序、吴昌绶序和刘鹗自序。 Category:清朝典籍.

查看 甲骨学和鐵雲藏龜

郭沫若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观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查看 甲骨学和郭沫若

董作賓

董作賓(),原名作仁(入學後名),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知名文史學者,在考古學、殷商史、文字學、書法及篆刻藝術等方面頗有貢獻。曾任福建私立協和大學、國立中州大學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和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1951年1至1955年8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查看 甲骨学和董作賓

陈梦家

陳夢家(),筆名陳漫哉,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南京。新月派詩人,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共建政后被定为右派,饱受虐待,文革初期自杀身亡。.

查看 甲骨学和陈梦家

李学勤

李学勤(),生于北京,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古文字学和文献学。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前全国政协委员。.

查看 甲骨学和李学勤

武丁

武丁(约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子姓,根据《今本竹书纪年》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共在位59年,“武丁”是他死后获得的諡号,殷末又追谥庙号为“高宗”(但在殷墟卜辞中没有该庙号)。他是商王敛(小乙)之子,商王旬(盘庚)、商王颂(小辛)的侄子。.

查看 甲骨学和武丁

武乙

武乙,中國商朝國王,姓子,名瞿,庚丁之子,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2世紀後期。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47年-前1113年。.

查看 甲骨学和武乙

文字学

文字学(Logography 或 Study and Analysis of Characters),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亦為中國文學系中的一門科目。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起源、发展、性质、体系與文字的形,音,义之关系、正寫法以及个别文字演变的情况。文字学知识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文字,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古文字的了解有助于历史科学的研究。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

查看 甲骨学和文字学

文丁

文丁,子姓,名托,中國商朝第29任國王,商王武乙之子。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2世紀之末。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12年-前1102年。.

查看 甲骨学和文丁

亦称为 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