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龍巴士2E線

指数 九龍巴士2E線

九龍巴士2E線是香港一條來往白田及九龍城碼頭的巴士路線。.

59 关系: 加士居道基隆街南昌街南昌街 (香港)大角咀大角咀碼頭大角咀道富豪奧林比安富豪B9TL巴士富榮花園將軍澳丹尼士巨龍/禿鷹巴士丹尼士三叉戟三型丹尼士喝采巴士丹拿CVG5巴士丹拿CVG6巴士丹拿/利蘭珍寶巴士九巴荔枝角車廠九龍城碼頭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九龍巴士九龍巴士12線九龍巴士270A線九龍佑寧堂九龍灣廟街 (香港)佐敦道佛光街土瓜灣道利蘭奧林比安利蘭勝利二型巴士六七暴動石硤尾福華街紅磡市政大廈紅磡碼頭炮台街白加士街白田邨過海隧道巴士914線過海隧道巴士971線馬頭圍道香港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醫局街蕪湖街通州街柏景灣機利士南路櫻桃街...汝州街油麻地深水埗區街道渡船街 (香港)港鐵漆咸道海富苑海泓道新九龍廣場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加士居道

加士居道(Gascoigne Road),是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九龍京士柏及油麻地以南。以港督卜力爵士任內英軍司令加士居爵士(Major-General Sir William Gascoigne)而命名。道路地底為港鐵觀塘綫的管道。.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加士居道 · 查看更多 »

基隆街

基隆街可以指:.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基隆街 · 查看更多 »

南昌街

南昌街可以指:.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南昌街 · 查看更多 »

南昌街 (香港)

南昌街(英文 Nam Cheong Street)是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的街道,北起自石硤尾的延坪道和龍坪道交界,南至深水埗的通州街和界限街交界。位於南昌街南端的南昌邨和南昌站也是因南昌街而得名。.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南昌街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角咀

大角咀(Tai Kok Tsui),亦作大角嘴,位於香港九龍旺角以西,以塘尾道與旺角分隔。在香港區議會分區中大部份隸屬油尖旺區,少部份隸屬深水埗區,兩區大致以界限街和聚魚道為界,與旺角普遍為貫通連接新界東西和港島的樞紐。.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大角咀 · 查看更多 »

大角咀碼頭

大角咀碼頭是昔日香港的一座渡輪碼頭,位於九龍大角咀,1972年4月23日啟用,取代位於旺角山東街的旺角碼頭(建於1924年1月1日),由油麻地小輪開辦中環至大角咀渡輪航線。碼頭外設有大角咀碼頭巴士總站。其後因1978年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後,回鄉人士急增,大角咀碼頭於開辦多條往返國內航線,如廣州的黃埔港、洲頭咀、粵東的汕尾、福建的廈門、上海等航線,部份航線(例如廣州洲頭咀航線)如因使用大型客輪,客輪無法泊靠碼頭,便利用了油麻地小輪作接駁旅客到停在近昂船洲附近的客輪。1988年,尖沙咀中港碼頭啟用,大角咀碼頭所有跨境航線遷往該碼頭。 該碼頭與深水埗碼頭一直至1992年6月1日因西九龍填海工程而停用,而大角咀碼頭巴士總站一直使用至1995年5月8日才停用。大角咀碼頭昔日的位置,大約是港鐵奧運站附近,而現時滙豐中心座落的位置,則是昔日的大角咀碼頭巴士總站。.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大角咀碼頭 · 查看更多 »

大角咀道

大角咀道(英文:Tai Kok Tsui Road)是香港一條馬路,在九龍大角咀,界限街以南,櫻桃街以北,途經不少中匯街、大全街、埃華街及利得街唐樓群。大角咀道之上方,有一條名為西九龍走廊西的行車天橋,串通渡船街及通州街。.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大角咀道 · 查看更多 »

富豪奧林比安

#重定向 富豪奧林匹克巴士.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富豪奧林比安 · 查看更多 »

富豪B9TL巴士

富豪B9TL(Volvo B9TL),曾一度被稱為富豪奧林比安的低地台版本(Volvo Olympian SLF),是富豪車廠(Volvo)生產的一款超低地台雙層巴士,於2002年首次生產。.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富豪B9TL巴士 · 查看更多 »

富榮花園

富榮花園(英文:Charming Garden)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九龍填海區旺角西地段的屋宇,屬於私人參建的屋苑,其屋苑之發展商為其士發展國際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銳中有限公司,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耀榮建築有限公司承建,而管理公司為其士富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監管發展過程及推售,富榮花園於1998年11月落成,並由其士集團旗下的其士富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整體實用率為86%。 富榮花園是九龍區甚至全香港最貴的二手綠表市場居屋之一,未補地價實呎價均超過一萬港元。.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富榮花園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

將軍澳(Junk Bay或Tseung Kwan O,Junk Bay又譯為「帆船灣」)是香港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沿岸土地亦稱為「將軍澳」,位於九龍半島以東。南部為調景嶺、西南部為鯉魚門、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本來為陆上人煙稀少,以水上人为主的小渔村,但現已發展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將軍澳 · 查看更多 »

丹尼士巨龍/禿鷹巴士

丹尼士巨龍/禿鷹巴士(英文:Dennis Dragon/Condor)是一款由英國丹尼士車廠產製的雙層巴士,是一款專為香港而設計的車型,從1982年生產至1998年。巨龍的名稱表示此車款是設計予九龍巴士,「九龍」代表「九條巨龍」,因此九巴稱作「巨龍」,而中巴把此車款稱為禿鷹(名稱源自生活於南美洲的大型雀鳥禿鷹),避免使用競爭對手的命名。.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丹尼士巨龍/禿鷹巴士 · 查看更多 »

丹尼士三叉戟三型

丹尼士三叉戟三型巴士(Dennis Trident 3)又稱丹尼士三叉戟巴士(Dennis Trident),在香港也稱為丹尼士三鋒,是英國丹尼士車廠研發及製造的三軸低地台雙層巴士底盤。於1996年首度亮相的丹尼士三叉戟巴士是全長12米採用三軸設計的版本,從1997年起量產,其後丹尼士車廠為英國本土市場推出縮短為兩軸的丹尼士三叉戟二型。丹尼士車廠的母公司於2001年改組後,三叉戟系列巴士改為以TransBus為廠牌,原本僅稱為「三叉戟」的三軸版三叉戟巴士也改名為「三叉戟三型」。三叉戟三型的產量達1300輛,大部分都由香港的巴士公司購入,另有小部分服務於英國、加拿大及新加坡。TransBus於2002年推出以三叉戟三型為基礎改進的Enviro 500,本車型也於同年停產並由Enviro 500取代。.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丹尼士三叉戟三型 · 查看更多 »

丹尼士喝采巴士

丹尼士喝采巴士又稱丹尼士祖比倫巴士(英文:Dennis Jubilant),是英國丹尼士車廠於1977年至1981年生產的前置引擎雙層巴士,此款巴士專為香港市場而設 ,書名:風雨同路.香港巴士漫遊,ISBN 9789888290895,出版商:中華書局 (香港),出版日期:2014年7月,第48頁,巴士迷將之稱為「鴨車」,以對應設計相似的勝利二型「雞車」。.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丹尼士喝采巴士 · 查看更多 »

丹拿CVG5巴士

丹拿CVG5(Daimler CVG5)是英國丹拿出產的雙層巴士。CVG5 全稱為“Commercial Victory Gardner 5-cylinder”,因選配吉拿(Gardner)5氣缸引擎而名。CVG5為前置引擎,半駕駛艙設計。.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丹拿CVG5巴士 · 查看更多 »

丹拿CVG6巴士

丹拿CVG6(Daimler CVG6)是英國丹拿出產的雙層巴士。CVG6 全稱為“Commercial Victory Gardner 6-cylinder”,因選配吉拿(Gardner)6氣缸引擎而名。CVG6為前置引擎,半駕駛艙設計。.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丹拿CVG6巴士 · 查看更多 »

丹拿/利蘭珍寶巴士

丹拿珍寶(Daimler Fleetline)是一款由丹拿研製的後置引擎雙層巴士,於1960年首次亮相。後來珍寶巴士的生產線於1973年被遷移至英國利蘭汽車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的利蘭商用車生產線內,因此後期的產品被命名為利蘭珍寶(Leyland Fleetline)。.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丹拿/利蘭珍寶巴士 · 查看更多 »

九巴荔枝角車廠

九巴荔枝角車廠(KMB Lai Chi Kok Depot),俗稱荔廠或直角廠,是九巴的車廠之一,公司車廠代號LCKD-LCK,位於西九龍興華街西100號,廠徽為L。 荔枝角車廠車廠部分樓高3層,但內部則因每層樓底佔一輛雙層巴士的高度而將車廠分為5層。其主要管轄範圍為九龍西(深水埗區、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新界南(荃灣區、葵青區)的路線,部份行走葵涌及荃灣區的龍運巴士路線的車輛亦隸屬該廠。廠內現時設有約65個維修車坑,提供近395個泊車位P.113,香港巴士(1933-2012),陳自瑜著,三聯書店出版。 荔枝角車廠另下轄兩所衛星車廠(青衣車廠及月輪街車廠)供旗下車輛停放。 所有在役的斯堪尼亞雙層巴士(斯堪尼亞K310UD(ASU),斯堪尼亞K280UD(ASUD))均由此廠管理 ,為此廠一大特色。另此廠還管理配置歐盟5型引擎的Enviro500 12米(ATEE)及配Volgren車身的富豪B9TL(AVD)共5種九巴獨有車型,全港首輛達歐盟六型排放標準的傳統動力巴士——富豪B8L(AVBWL),亦由此廠管理。 2012年5月9日雖與九龍灣車廠一同全冷,但因5月8日晚上轄下5A線(為九巴最後四條熱狗線之一,亦為該廠最後一條熱狗線)已宣告全冷,而成為第三間全冷服務的九巴主廠。 荔枝角廠為九巴最後一個仍有非低地台車輛的車廠,2017年7月6日ADS235(JD4215)行走8號線返抵總站一刻,九龍巴士載客車隊終告全面低地台化,代表空調巴士的白底紅線車身色彩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巴荔枝角車廠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碼頭,全稱九龍城渡輪碼頭,是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角的一個渡海小輪碼頭,望向啟德機場跑道一帶。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叫「九龍城碼頭」,由於啟德機場擴建,此碼頭與真正的九龍城相距甚遠。 九龍城碼頭旁邊有一個公眾碼頭,名為「馬頭角公眾碼頭」。.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龍城碼頭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

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是香港九龍城區最具規模的巴士總站,位於馬頭角九龍城碼頭旁,設有兩組坑狀露天車站。 九龍城碼頭於1956年啟用,至今仍有往返北角碼頭的渡輪服務。九巴11B線在1956年已以九龍城碼頭為總站。1995年過海隧道巴士119線分拆路線,其中過海隧道巴士115線以九龍城碼頭為總站,是唯一以九龍城碼頭為總站的過海巴士路線。.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簡稱九巴;The Kowloon Motor Bus Co.,縮寫:KMB)為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是香港首間專營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於1933年成立;主要經營九龍及新界的專利巴士服務,截至2016年年底現經營384條巴士路線及共有3,920部巴士,當中3,756部雙層及164部單層巴士,是香港最大的專營巴士公司。2014年會計年度日平均載客量為261.7萬人次。.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龍巴士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12線

九龍巴士12線是香港九龍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海麗邨和尖沙咀東(麼地道),為西九龍新區的居民提供往返尖沙咀的服務。 此路線是九龍區「老牌」巴士線之一,現時服務幾乎整個西九龍填海區,屬該區其中一條主要路線,但是其歷史卻相當悠久,早在西九龍未開始填海之前已經存在,於填海之前主要途經荔枝角道(去程)/海壇街(回程)、大角咀道、上海街(去程)/新填地街(回程)等舊區(即當時的海邊一帶),亦曾經行走長沙灣道及青山道等之長沙灣一帶。而因應時代的發展,此線歷經多次改道,逐步分段由深水埗舊區改行西九龍填海區,至今與當初相比走線及服務對象大相逕庭。.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龍巴士12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270A線

九龍巴士270A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市區巴士路線,來往上水及尖沙咀東(麼地道)。 本線逢平日上午另設兩條特別路線: 九龍巴士270C線,逢星期一至五早上由粉嶺(聯和墟)單--開往尖沙咀東(麼地道)。 九龍巴士270P線,逢星期一至六早上由上水單--開往九龍站,途經清河邨、粉嶺南、青沙公路、大角咀、旺角、油麻地、佐敦等地區。.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龍巴士270A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佑寧堂

九龍佑寧堂(英文:Kowloon Union Church)成立於1927年,是香港一座英語傳道跨宗派基督新教教堂,位於九龍官涌佐敦道4號,現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九龍佑寧堂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教會會員。 九龍佑寧堂亦借出場地及設施供其他基督教團體使用,其中包括採用粵語傳道的合一堂及普通話傳道的信義會,也包括眾樂教會及基督路小教會。.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龍佑寧堂 · 查看更多 »

九龍灣

九龍灣(Kowloon Bay)原指香港九龍半島東面的海灣,泛指紅磡至觀塘之間一帶海域,屬維多利亞港的一部份。在大幅填海來興建啟德機場後,該海灣面積大幅縮小,現時「九龍灣」之名通常是指原海灣東面一帶,位置為牛池灣以南,牛頭角以西。自政府填海造地起,建成的陸地命名為「九龍灣」,現在主要為住宅、工商業用地。.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九龍灣 · 查看更多 »

廟街 (香港)

廟街(Temple Street)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中的油麻地,,連接及柯士甸道。廟街以售賣平價貨的夜市而聞名,被喻為香港的「平民夜總會」。由於廟街的性質與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訪的人則以男性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稱號。曾有不少電影取景於此。.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廟街 (香港) · 查看更多 »

佐敦道

佐敦道(Jorda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九龍站)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此道路於1887年建成時原名第六街,1909年3月區內街道名稱重整時改為現時的名稱,同年5月再將加士居道南一併列入佐敦道。根據《南華早報》於1909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讀者來函指出,與區內其他以英國外交官命名的街道一樣,佐敦道是以時任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爵士(即佐敦爵士)命名。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佐敦道所處的地方原名官涌。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從此以後,該區亦被慣稱為佐敦。 佐敦道食店林立,是吃飯的好地方。而在附近的寶靈街、上海街等街道,是步行往尖沙咀的途徑之一。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佐敦道以南,除西區海底隧道外,禁止公共小巴進入。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佐敦道 · 查看更多 »

佛光街

佛光街(Fat Kwong Street)是香港九龍九龍城區何文田的一條主要街道,西北起何文田常盛街,接連培正道。東南至紅磡馬頭圍道,與民裕街接連。另外近和衷街有行車天橋跨越馬頭圍道,以紅磡道/大環道東為終點。 Fat Kwong Street at night.jpg|佛光街近冠暉苑 Fat Kwong Street near Ultima at night.jpg|佛光街近天鑄 HK Hung Hum Ma Tau Wai Road view Loong King Mansion facade Yue Man Street Bridge Jan-2013.JPG|佛光街天橋.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佛光街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道

土瓜灣道(英語:To Kwa Wan Road)是香港九龍土瓜灣內的一條大街道,四線雙向行車,有多線巴士及小巴途經及沿路設車站。土瓜灣道北起啟德機場南邊宋皇臺道,南至浙江街遊樂場遊樂場東鄰,接連馬頭圍道。昔日土瓜灣道為當時的瀕海大道,因接近土瓜形小島因而得名。.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土瓜灣道 · 查看更多 »

利蘭奧林比安

#重定向 利蘭奧林匹克巴士.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利蘭奧林比安 · 查看更多 »

利蘭勝利二型巴士

利蘭勝利二型(英文:Leyland Victory Mk 2)是英國利蘭於1978年至1981年生產的雙層巴士,為佳牌勝利J型的後繼產品,是香港的獨有車型,在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曾經在香港被大量使用,至2000年才完全退役。勝利二型屬前置引擎設計,所以車內噪音較為嚴重,溫度亦較為高。加上勝利二型的地台離地面較其他雙層巴士為高,對乘客上車下車及站立造成不便。不過正由於勝利二型本身屬前置引擎的設計,所以在上斜表現卻遠比當年的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為佳。勝利二型配備吉拿6LXB引擎及Voith DIWA 851全自動波箱;巴士亦配備了油壓軚,轉彎較此前款式巴士省力。.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利蘭勝利二型巴士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石硤尾

石硤尾(Shek Kip Mei),是香港九龍西部窩仔山及喃嘸山一個人工開闢的谷地,以住宅區為主,東至南山邨道,南至界限街,西至巴域街和大埔道,北面以大窩坪的筆架山山麓為界。.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石硤尾 · 查看更多 »

福華街

福華街是香港九龍深水埗區一條主要道路,橫跨深水埗南部至長沙灣北部。當中介乎南昌街至桂林街的一段福華街,被劃為部份時間開放的行人專用區,為深水埗的一個露天市場。 福華街現時被分為兩段。南面的一段從大埔道近長沙灣道交界開始,至九龍工業學校為止,長約1.2公里。北段則由長沙灣體育館開始,至永康街為止,長約0.2公里。北段與南段之間主要被前長沙灣工廠大廈及元州邨等建築物相隔,兩者相距約0.8公里。.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福華街 · 查看更多 »

紅磡市政大廈

紅磡市政大廈(英文:Hung Hom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九龍紅磡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於大環馬頭圍道11號,於1996年4月15日啟用,為區內市民提供文娛康樂的設施。大廈地下及1樓為紅磡街市,2樓是紅磡街市熟食中心, 3至5樓為紅磡市政大廈體育館,6樓為紅磡公共圖書館。.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紅磡市政大廈 · 查看更多 »

紅磡碼頭

(英文:Hung Hom Ferry Pier)全稱紅磡渡輪碼頭,是香港九龍城區紅磡灣的一組渡輪碼頭,在黃埔花園百合苑(第九期)以南。.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紅磡碼頭 · 查看更多 »

炮台街

台街(Battery Street)是香港九龍油麻地的一條街道,南起佐敦道,北接新填地街,途經油麻地街市及油麻地賽馬會分科診所。 從佐敦道至西貢街一段為北向單程路,而從西貢街至甘肅街一段則為南向單程路,最後從甘肅街至新填地街一段為回復為北向。 炮台街是昔日官涌山炮台的遺址。.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炮台街 · 查看更多 »

白加士街

白加士街(Parkes Street),是香港一條街道,位於九龍油麻地,南北走向行車平垣馬路,北部由西貢街東端宏利公積金大廈、永安百貨、彌敦道行人隧道,向南至柯士甸道近尖沙咀警署止。白加士街行車由南至北單向,中段由一條大馬路佐敦道分開兩段,行車不可互通。 白加士街是次於東毗鄰彌敦道的油尖旺區內街道,又與西鄰的吳松街、官涌街、廟街、炮台街、新填地街等同類,兩旁都是3層至不過15層的多層住宅樓宇,1960年左右的為上樓梯唐樓,近年的為設置升降機的單幢大廈。而地下一層多為街鋪,人流不少。 2018年1月,佐敦白加士街的麥文記麵家在facebook表示,因收到屋宇署的通知信指店外已有60年歷史的燈箱招牌和外牆的光管招牌均是違例,要在1月底清拆。同街已有不少店的外牆搭了棚架,把招牌拆下。麥文記發言人指早前程曾聯絡M+博物館,希望對方能夠把招牌收入館藏,但M+指招牌過長未能收藏。.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白加士街 · 查看更多 »

白田邨

白田邨(Pak T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於1969年入伙,於1990年起開始分期局部重建,重建後的樓宇於1993年至2026年分期入伙,整個白田邨重建計劃歷時將長達33年,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而當中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白田邨第7,8,10及11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白田邨 · 查看更多 »

過海隧道巴士914線

過海隧道巴士914線是香港的一條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及新世界第一巴士聯合營辦,來往海麗邨及天后站。 本線於星期一至六上午繁忙時間另設兩條單--特別路線914P及914X,前者不途經大角咀道,後者九龍區走線與914相同,但改經添馬艦及灣仔北。 本線是唯一一條香港區總站由九巴站長管理及九龍區總站由新巴站長管理的聯營過海隧道巴士線,與一般聯營線情況(香港區總站由新巴/城巴站長管理、九龍區總站由九巴站長管理)相反。由於西區海底隧道新開辦的巴士路線全為獨營,而本路線是由原有的過海隧道巴士114線改經西隧後更改而成,故此本路線是少有的聯營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之一,其餘為過海隧道巴士904線、過海隧道巴士905線、過海隧道巴士948線系列、過海隧道巴士982X線及過海隧道巴士985線。.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過海隧道巴士914線 · 查看更多 »

過海隧道巴士971線

過海隧道巴士971線是香港一條由新世界第一巴士獨營的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來往香港仔(石排灣)及西九龍新區的海麗邨。本線是新巴投得五條西九龍新區路線專營權當中,亦是唯一一條服務域多利道一帶的全日過海隧道巴士路線。 過海隧道巴士971R線為香港一條只在特定日子服務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以循環形式運作,並以旺角為循環點,來往數碼港至旺角,主要服務對象為掃墓人士。.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過海隧道巴士971線 · 查看更多 »

馬頭圍道

頭圍道(Ma Tau Wai Road),昔日命名為碼頭圍道,是香港九龍的一條道路,橫跨馬頭圍、土瓜灣及紅磡3地,北至馬頭涌道,南至蕪湖街。在1965年10月17日前馬頭圍道及土瓜灣道的交匯處為八字型的大型迴旋處,為改善該處的交通情況把馬頭圍道在東九龍走廊分拆,馬頭圍道北部的車輛須要轉入漆咸道北,土瓜灣道的車輛須要轉入馬頭圍道南部。現馬頭圍道中間可以看到有行人路將兩段分隔,在該段行人路中有巴士站。 馬頭圍道是紅磡區的交通樞紐,車輛多由九龍城前往尖沙咀及紅磡。昔日啟德機場還在使用時是車輛前往機場的主要道路,使馬頭圍道十分擠迫。.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馬頭圍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HKSYCIA Wong Tai Shan Memorial College),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南昌街250號,於1975年成立,是一間在深水埗區由政府資助全日制英文男女文法中學。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校訓是「忠、恕、勤、敏」,是一所全日制男女校和深水埗區地區名校之一。 首任校長為鄭成業(後曾轉任香港培正中學校長),第二任校長為羅錦有(後期為深水埗區議會委任區議員),現任校長為黃振聲。 該校尤以校風淳樸最為著名,曾培育項明生、梁小冰、劉玉翠等校友。.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醫局街

醫局街(英文:Yee Kuk Street)是香港九龍深水埗的一條單向街道,與荔枝角道平行。東南面起自界限街,西北端左轉連接九江街,這一段長約600公尺。 醫局街在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西北面的發祥街起另有一小段,只有約60公尺,該處為醫局街555號怡高工業中心,醫局街盡頭為宏昌工廠大廈東南面前的未命名通路,車輛只准左轉入該通路,繞到宏昌工廠大廈北面,可駛出荔枝角道,或繞回醫局街。 這兩段的醫局街被深水埗公園、東京街及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所分隔,該處昔日為深水埗軍營。.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醫局街 · 查看更多 »

蕪湖街

蕪湖街(Wuhu Street)是香港九龍九龍城區紅磡的一條主要道路,舊名街市街,1909年3月改為現名香港華字日報, 1909-03-23 第3頁,西起紅磡漆咸道北,東至紅磡德民街,與船澳街接連。道路命名來自中國安徽省的蕪湖市。 蕪湖街西面连接漆咸道北,是出入紅磡的主要道路,因此交通非常繁忙。道路地底為港鐵觀塘綫的管道。 Wuhu Street at night.jpg|蕪湖街夜景 Wuhu Street.JPG|蕪湖街東段 Hung Hom Wu Hu Street 201212.jpg|蕪湖街西段一帶的舊式住宅.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蕪湖街 · 查看更多 »

通州街

通州街(Tung Chau Street)是香港九龍的一條道路。道路南端連接大角咀塘尾道,北端連接長沙灣荔枝角道,而西九龍走廊則架空於其上。在南昌街與欽州街之間的一段通州街旁,設有一個玉器市場。.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通州街 · 查看更多 »

柏景灣

柏景灣(Park Avenue),是香港西九龍旺角西的一個私人住宅項目,是奧運站上蓋物業發展第二期項目,於奧海城二期上蓋,為「奧運三寶」屋苑之一,發展商為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及信和置業。屋苑於1999年11月開售,在2001年落成。 柏景灣分兩期發展,第一期的第6,7,8,9,10座屬柏景灣本身,第二期的第1,2,3,5座命名帝柏海灣,屋苑設有大型會所,交通方便。基座下為奧海城二期和公共運輸設施,設有多條巴士線的總站,亦設兩條小巴線連接市區,鄰近東涌綫的奧運站。 該地前身為油麻地避風塘,鄰近海富苑、富榮花園。.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柏景灣 · 查看更多 »

機利士南路

#重定向 機利士路.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機利士南路 · 查看更多 »

櫻桃街

櫻桃街(Cherry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西九龍大角咀,東端連接亞皆老街,西端則連接櫻桃街迴旋處及海輝道。.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櫻桃街 · 查看更多 »

汝州街

汝州街是一條位於香港九龍的街道,其名稱乃取自中國河南省的汝州市。它北起自欽州街近西九龍中心,南至旺角太子一段的砵蘭街,全長約1公里,與基隆街及大南街平行。 汝州街有不少衣物配件的店舖,更有很多專門售賣小圓珠(粵語稱為「珠仔」)的店舖,因此有珠仔街的別稱。這些小圓珠以木材、塑膠、水晶及玻璃製造,可用作自製首飾、玩偶之用。.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汝州街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

油麻地(Yau Ma Tei),本名油蔴地,是位於香港九龍西部的地區,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傳統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柯士甸道接尖沙咀和佐敦。而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的出生地。.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油麻地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區街道

以下是香港九龍深水埗區各街道的介紹。.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深水埗區街道 · 查看更多 »

渡船街 (香港)

渡船街(Ferry Street)位於香港九龍西近油麻地渡船角一帶,是連接旺角、尖沙咀及紅磡的主幹道。北接旺角奶路臣街、塘尾道及櫻桃街的街口,南接佐敦道及廣東道的街口。昔日的渡船街位於舊油麻地避風塘海邊。西九龍未填海前,這裡是九龍的海旁。.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渡船街 (香港)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漆咸道

漆咸道(Chatham Road)是香港九龍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分為漆咸道南(Chatham Road South)及漆咸道北(Chatham Road North)兩段。漆咸道以前由訊號山一帶連接到紅磡及老龍坑一帶,現時已延長至土瓜灣。延長段由於其地理位置,所以命名為漆咸道北,而原來的一段則更名為漆咸道南。 漆咸道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加士居道、公主道及康莊道交界。漆咸道北則由康莊道橋底向北伸延,連接馬頭圍道及東九龍走廊往九龍灣與觀塘。介乎加士居道至康莊道之間的漆咸道南,和介乎康莊道至東九龍走廊之間的漆咸道北是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由於可經康莊道連接紅磡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島,該段道路交通經常嚴重擠塞。.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漆咸道 · 查看更多 »

海富苑

海富苑(Hoi Fu Court)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及可租可買計劃屋苑,位於九龍旺角西九龍填海區範圍內,其中海寧閣、海嵐閣及海韻閣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海裕閣、海泰閣及海富商場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而海欣閣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海富苑是油尖旺區唯一的房委會屬下包含了出租公屋及可租可買計劃的綜合性屋邨。於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28日入伙,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海富苑 · 查看更多 »

海泓道

海泓道(Hoi Wang Road)是香港九龍大角咀在西九龍填海計劃及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其中一條道路,於90年代正式開始動工。北至櫻桃街,南至欣翔道 (未來延長至佐敦道),中途途徑多個私人屋苑帝峰·皇殿、帝柏海灣、柏景灣、海富苑及富榮花園。附近有多間學校,包括: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及於2008年底啟用的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西九龍校園。 File:HKCC WK Campus 2.jpg|香港專上學院西九龍校園 File:HKCC WK view 1.jpg|海泓道近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File:Hoi Wang Road near Hoi Fu Shopping Centre (Hong Kong).jpg|海泓道近海富商場.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海泓道 · 查看更多 »

新九龍廣場

新九龍廣場(英語:New Kowloon Plaza)為香港油尖旺區中型商場之一,位處大角咀道38號,商場樓高2層,有82,500平方呎,1989年落成。於奧海城未建成時,為大角咀最大型之商場。新九龍廣場的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雖然廣場不鄰近奧運站及旺角站,但它是一幢最早期的新型商業大廈。雖然新九龍廣場的名稱包含「新九龍」三字,但其所處位置並非屬於新九龍的範圍之內。.

新!!: 九龍巴士2E線和新九龍廣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