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六七暴動

指数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264 关系: 域多利道扣押中心培僑中學反共反英台湾吳亮星吳康民吴荻舟報社大埔 (香港)大埔區議會大字报大公报大紫荊勳章大有街天星小輪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奶路臣街姬達学生學友社实验室客家話宵禁工会工商日報上海话帝国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銀行大廈 (香港)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银行中環中華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中英街中英街1號主持人三聯書店一二·三事件...九龍九龍巴士6號線人民日报廣府話廖承志廉政公署 (香港)伊利沙伯二世住宅徐家祥徙置區忠烈祠 (臺灣)土瓜灣医疗卫生北京市北角僑冠大廈喋血街頭周恩来和合石墳場催淚彈傅奇冲锋枪凝固汽油弹公共交通公共汽車共识网副食品勞工子弟中學勞工運動勞工處勞工法勞資爭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皇后像廣場皇家香港警察的最後一夜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皇家香港輔助空軍石硤尾邨石慧珠江橋牌現代標準漢語硝酸示威社论福建中學移民窩打老道山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R12)第一類型危險第二次世界大战簡易爆炸裝置糖水道红卫兵红色恐怖经济罐頭罷工美国之音羅孚 (作家)翟暖暉爆炸品處理課炸弹煤气直升機花園道銅鑼灣銀行韓美洵莊世平鏹水非殖民化青少年頭條日報親建制派見習督察香島中學香港香港報業公會香港小巴香港島香港島各界聯合會香港工會聯合會香港巴士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主權移交香港交通香港人香港商業電台香港公民協會香港回歸香港禮賓府香港移民潮香港童軍總會香港節香港總督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華人革新協會香港革新會香港親台團體香港親共團體香港警察香港警察車輛香港警察歷史香港警務處香港輔助警察隊香港歷史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駐港英軍言論自由高登討論區警司警察警察機動部隊警員 (香港)警務處處長警署警目警隊博物館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谢富治费彝民鹽酸麥理覺麥理浩黃大仙黃大仙下邨輔警霍德錦田航空母舰防暴赤柱監獄葡屬澳門董建華醫院金庸長江實業英女皇英屬香港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英國皇家空軍英國皇家海軍英國陸軍英國政府英国英皇道電車雙十暴動陳方安生陈毅暴動暗杀林彬恐怖主义李觀生李澤添東九龍東頭邨梁威林梁振英楊啟彥楊光 (鬥委會)楊潤雄死因裁判法庭殖民主义毛主席语录毛澤東氢弹民兵民眾安全服務隊民政事務局局長民政事務總署汽车沙頭角槍戰法律法西斯主义泛民主派洪门消失的檔案消防員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港英漁農自然護理署漢華中學潮州话澳門机枪戴麟趾明報新华社新台灣新聞周刊新生晚報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新都城大廈新蒲崗新晚報文化大革命文汇报摩星嶺白屋政府政治犯政治部 (香港警察)教育教育局 (香港)拱北行曾向群曾德成曾鈺成曾蔭權怡和街 扩展索引 (214 更多) »

域多利道扣押中心

域多利道扣押中心 ,俗稱域多利拘留所、白屋,位於香港香港島摩星嶺域多利道及摩星嶺徑交匯處,曾經是皇家香港警務處政治部的拘留所。.

新!!: 六七暴動和域多利道扣押中心 · 查看更多 »

培僑中學

培僑中學(Pui Kiu Middle School,簡寫PKMS,簡稱培僑),是香港東區的一所中學,於1946年由東南亞華僑出資創辦。現為一間位於香港北角寶馬山天后廟道190號, 過往培僑中學堅持愛國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因而,是香港政府打入另冊的監控對象,情況直至1970年代後期。.

新!!: 六七暴動和培僑中學 · 查看更多 »

反共

#重定向 反共主義.

新!!: 六七暴動和反共 · 查看更多 »

反英

反英情绪(英语:Anti-British sentiment)是对于英国政府、英国文化、英国人或英国海外领土公民的偏见、恐惧或仇恨。.

新!!: 六七暴動和反英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六七暴動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吳亮星

吳亮星(Ng Leung-sing,),原籍廣東鶴山人,香島中學畢業,澳門東亞大學研究院(今澳門城市大學)畢業,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六七暴動和吳亮星 · 查看更多 »

吳康民

吳康民(),人稱「康叔」,前港區人大代表。.

新!!: 六七暴動和吳康民 · 查看更多 »

吴荻舟

吳荻舟(),福建省龍岩縣大池鄉人。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政治人物、媒體人、文化界人士。.

新!!: 六七暴動和吴荻舟 · 查看更多 »

報社

#重定向 報紙.

新!!: 六七暴動和報社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新!!: 六七暴動和大埔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埔區議會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18個區議會之一,成立於1981年4月,負責協助處理新界東大埔區的事務。該區共有21名議員,其中直選議員19名,當然議員2名(區內各鄉事委員會主席)。地址是新界大埔鄉事會街8號大埔綜合大樓4樓。.

新!!: 六七暴動和大埔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大字报

大字报是张贴于墙壁的大字书写的壁报,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1980年代的流行于中国大陆的言语—书写形式;是文化大革命“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之一。它既是一种言语—书写形式,却又不单纯是言语—书写方式,更是一种政治工具,与当时频繁政治运动相关联的阶级斗争、政治暴力的实现方式。 大字报也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泄露了中國共產黨的机密。在文革时期,美国情报机构十分关注这些大字报所披露的内容,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这些大字报 。.

新!!: 六七暴動和大字报 · 查看更多 »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新!!: 六七暴動和大公报 · 查看更多 »

大紫荊勳章

大紫荊勳章(Grand Bauhinia Medal,縮寫GBM)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下的最高榮譽,表揚畢生為香港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大紫荊勳章自1997年起每年頒授一次,2003年和2004年因為無人獲頒授而懸空。任何受勳者如因被定罪入獄一年或以上,將會被褫奪大紫荊勳章。另外,所有受勳者皆可以終生在其英文名字前加上「The Honourable」(遭到褫奪者除外),亦可在其名字後加上大紫荊勳賢或「GBM」。.

新!!: 六七暴動和大紫荊勳章 · 查看更多 »

大有街

大有街(英文名稱:Tai Yau Street)是一條位於香港九龍新蒲崗的街道,屬於「新蒲崗八街」之一,與雙喜街、三祝街、五芳街、六合街及八達街接通。大有街為一條雙線雙程街道,西起爵祿街,東至彩虹道。由於大有街位處於新蒲崗工業區的關係,故除了新科技廣場之外,整條街道鄰近的建築物均為工業大廈。 大有街於香港歷史上也曾經為一重要場地,於1967年發生的六七暴動就是起自大有街。當時,街上的香港人造花廠分廠發生勞資糾紛,後來勞資雙方談判不果,於是演變成抗議,左派工會乘機介入,觸發暴動。.

新!!: 六七暴動和大有街 · 查看更多 »

天星小輪

天星小輪是香港歷史悠久及著名的渡海小輪公司,1898年5月1日起在維多利亞港兩岸提供服務,載客來往香港島及九龍。 天星小輪是旅客遊覽維多利亞港首選的途徑,2009年更被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列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並獲美國旅遊作家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Travel Writers)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精彩渡輪遊」之首。.

新!!: 六七暴動和天星小輪 · 查看更多 »

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重定向 天星小輪加價暴動.

新!!: 六七暴動和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 查看更多 »

奶路臣街

奶路臣街(英文:Nelson Street),是香港九龍旺角的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整條奶路臣街被朗豪坊及朗豪酒店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砵蘭街至西洋菜南街一處不可行車,並屬港鐵旺角站E1及E2出口所在地,整天人流量都處於高峰。而西段為街市,尤其是賣海鮮。 該街名稱取自英國著名海軍統帥納爾遜(Horatio Nelson)。.

新!!: 六七暴動和奶路臣街 · 查看更多 »

姬達

姬達爵士(Sir Jack Cater,),生於英國倫敦,1940年志願入役英國皇家空軍,於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中隊服役,亦曾在海外戰區擔當行政業務,戰後的1945年11月,以空軍少校階級前往香港加入軍政府,至民事小組工作。1946年在皇家空軍香港基地退役,加入當時的漁務處(今漁農自然護理署)做見習生,展開長達40年的公職生涯。 1967年6月港督戴麟趾爵士因病與家人返回英國休假,防衛司兼港督特別助理姬達獲任命為增設的副輔政司(特別職務),姬達、華民政務司何禮文和輔政司祁濟時三人成為香港政府應對1967年暴動的核心決策人物。由於1967年任職防衛司時,處理六七暴動表現獲認同,故當政府打算成立廉政公署,姬達便成為不二之選。1973年獲香港總督麥理浩委任為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1974年領導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成立;為首任廉政專員,並接管警方反貪污部工作。針對打擊警察及公務員貪污,致力洗脫瀰漫社會的賄賂歪風。當年有婦人曾跪在路上向他伸冤,也有年輕人在街頭向他鞠躬敬禮。姬達家人形容他為「香港真正的朋友及僕人。」 1978年至1981年任香港布政司。姬達爵士為香港社會的發展建設,以及帶頭在社會上樹立廉潔的風氣方面,貢獻良多。後來亦成為港督人選之一。 姬達離開政府後繼續留港工作和生活,至2001年才辭退所有工作回家鄉定居,最後一次來港是2002年,之後病情惡化遂轉往根西島專心養病。及至2006年4月14日因病辭世。 姬達在多年來以香港為家,其家人發出的訃文指姬達「在香港服務56年,以令到世界更美好為奮鬥目標」,令人懷念。 而廉署亦讚揚他是捍衛亞洲邁向廉潔之鑰匙。.

新!!: 六七暴動和姬達 · 查看更多 »

学生

學生一般指在受到國家或當地政府認可之教育機構(如學校、學院)學習或進修者,並且該學習或進修者之學籍登記於該教育機構中,同時受到該教育機構認可之教導者(如老師、教授)指導。 廣義而言,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醫院、企業等地)學習者有時也會自稱學生,與学生的性質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学徒等等。而學生更可指向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學習的後輩。.

新!!: 六七暴動和学生 · 查看更多 »

學友社

學友社(Hok Yau Club)是香港公共性質慈善機構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機構會員,主要服務青年學生。成立於1949年,前身是「學友中西舞蹈研究社」(Hok Yau Dancing Club)。其宗旨為「探求真知,服務社會」,向學生提供輔導服務,舉辦各類課餘活動等。.

新!!: 六七暴動和學友社 · 查看更多 »

实验室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场所。一般有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设备等。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实验室的设备和布置等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學術機構或研究單位也會冠以「實驗室」之名,例如美國能源部所轄的國家實驗室。.

新!!: 六七暴動和实验室 · 查看更多 »

客家話

#重定向 客家语.

新!!: 六七暴動和客家話 · 查看更多 »

宵禁

宵禁(Curfew)指由政府、軍隊機關對平民頒佈禁止平民於特定時間外出的命令,一般在战争状态、国内紧急状态或者戒严时期使用。.

新!!: 六七暴動和宵禁 · 查看更多 »

工会

工会(trade unions),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會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可以与雇主集體談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工会成立的主要意图)。这些组织和联合会最常见的共同目标是“保持或改善雇佣待遇”。 ch.

新!!: 六七暴動和工会 · 查看更多 »

工商日報

《工商日報》(The Kung Sheung Daily News)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報紙,1925年7月8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創辦人洪興錦,督印人容守正,發行所位原於中環結志街六號。除賣本埠之外,亦賣到中國同外埠,訂一年以黃曆幾多日計。《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是香港早期的三大中文報紙。報社另發行《工商晚報》,1930年11月5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

新!!: 六七暴動和工商日報 · 查看更多 »

上海话

上海话,又稱滬語,是主要分布于上海的语言,吳語方言,屬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也是现代吴语諸方言中最强势的一支,在江浙一带乃至全国及海外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有人将其当作吴语的代表。历史上的上海对外移民风潮,使得上海话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如在港臺以及美国、日本、澳洲等国,上海话亦有一些使用者。随着遷入上海的非江浙移民大量增加以及上海话近數十年在學校、電視、廣播等受到的諸多限制,导致相當一部分上海人的上海話水平下降,乃至与上海话息息相关的本地文化逐渐流失。.

新!!: 六七暴動和上海话 · 查看更多 »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個國家夺取其他國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國主義一詞帶貶意。帝國主義一般是視為負面的,因為在被佔領的國家中,大多數人受到剝削,只有極少數的人從中得利。 帝国主义是「一個國家的政策,藉由殖民、軍事或其他手段擴張其國力及其影響力」Oxford Dictionaries: (5th ed.). Wiley-Blackwell.

新!!: 六七暴動和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六七暴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務的组成部门,負責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與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間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于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新!!: 六七暴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简称国务院总理、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首长,是国家政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国务院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可以签署和公布国务院令,应当根据宪法对国务院赋予的职权行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負責。国务院总理每届任期为五年,1982年后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体制中,国务院总理属於行政级别最高的第一级,为国家级正职。历任国务院总理全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是除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外的唯一例子。 国务院总理的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是从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务院的负责人。.

新!!: 六七暴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通称国庆节、国庆,为纪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设立的节日,在每年的10月1日庆祝。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该节日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被訂為法定假日或者公眾假期,法定的国庆假日在中国大陆为10月1日至10月3日共3天,但根据当年中秋节的日期调休为7天或8天连假;在香港,法定假日在1997年和1998年时曾为2天,后改为1天;在澳门为1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马叙伦因病委托委员许广平向会议提出“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会议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国庆节期间,全中国都會举行各种紀念活动,纪念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自2008年起,每逢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北面向天安门展示孙中山畫像,以示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纪念。世界各地華僑社區,均會舉辦慶典、巡遊、或升旗儀式等活動盛大慶祝國慶。.

新!!: 六七暴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六七暴動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六七暴動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六七暴動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銀行大廈 (香港)

中國銀行大廈(Bank of China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2A號,現在是中銀香港中區分行的所在地。大廈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六七暴動和中國銀行大廈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

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香港工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香港的派出机构,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香港中联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新!!: 六七暴動和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六七暴動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七大到1982年十二大召開前,最高负责人职务的正式职称,简称中共中央主席。党主席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第七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毛泽东终身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国家大小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在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被废除后,党主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上的最高统帅。 1982年9月1日,中共召開十二大,为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决定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再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只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职能为负责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中共八大党章中曾经表示,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职(設而未任);不过,当时任职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泽东最终没有出任中央委員會名誉主席,反而在中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中连任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也成为毛泽东终身任职的职务。.

新!!: 六七暴動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简称中共北京市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市的领导机关,由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北京市的工作,定期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现任市委书记為蔡奇。.

新!!: 六七暴動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或中行,Bank of China Limited,缩写:BOC),是中国境內第三大银行,为财政部管理的中央金融企业之一。中国银行也是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之一,在《财富》杂志的2016年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列第35位;在《银行家》杂志的2017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位列第4位,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名中位列第5位。.

新!!: 六七暴動和中国银行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六七暴動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華中學

中華中學可能指:.

新!!: 六七暴動和中華中學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六七暴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六七暴動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英街

中英街(Chung Ying Street)位處沙頭角,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市共同管理,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陸上邊界一部分。街上中央豎立了界石,標明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分界。 由於中英街位於香港邊境禁區,若要进入,中國大陸居民需要申请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香港居民则需要申请边境禁区通行证(禁区纸)。.

新!!: 六七暴動和中英街 · 查看更多 »

中英街1號

中英街1號是一部2018年的香港電影,由趙崇基執導、謝傲霜編劇。電影獲得了2018年大阪亞洲電影節最優秀作品獎。.

新!!: 六七暴動和中英街1號 · 查看更多 »

主持人

主持人是負責场所或節目、儀式等各式項目的主持者,為掌控事项進度及氣氛的幕前負責人。.

新!!: 六七暴動和主持人 · 查看更多 »

三聯書店

三聯書店是1948年在香港创立的一家书店,原名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三聯書店,第二年总店迁往北京,后经过分分合合,现衍生出3家独立的三联书店,总部分别设在北京、香港和上海。.

新!!: 六七暴動和三聯書店 · 查看更多 »

一二·三事件

“一二·三”事件(Motim 1-2-3)是澳門歷史上一次較大規模的動亂,取名自1966年12月3日發生的嚴重警民衝突。事件令葡萄牙政府在澳門的管治威信喪失,也導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勢力實際上能够控制澳門,也因此令中華民國政府在澳門的勢力被完全肅清。澳門的經驗也助長左派勢力的信心,間接促成香港的六七暴動。.

新!!: 六七暴動和一二·三事件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六七暴動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6號線

九龍巴士6號線是香港九龍市區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荔枝角及尖沙咀碼頭之間。由於本線途經多處遊客熱點,九巴將本線冠以「特式購物遊」(Specialty Shopping)稱號,以吸引遊客乘搭。 本線是全港首條使用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的專營巴士路線,早於1989年已有一輛空調巴士行走,以作測試。.

新!!: 六七暴動和九龍巴士6號線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六七暴動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廣府話

#重定向 广州话.

新!!: 六七暴動和廣府話 · 查看更多 »

廖承志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华,中國廣東惠陽人。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中國共產黨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家。 1949年前多數时间在国统区工作,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国共产党党团书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長等职,参与长征,曾七次被捕,七次獲釋;1949年後,历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等职。長期是中国共产党海外統戰工作負責人。廖承志是中國战后中日关系、人民外交及对港澳、對臺、僑務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新!!: 六七暴動和廖承志 · 查看更多 »

廉政公署 (香港)

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縮寫:ICAC),簡稱「廉署」,於1974年2月15日根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現改名為《廉政公署條例》)成立,是獨立及直接向香港政府首長(香港主權移交前為香港總督,後為行政長官)負責的紀律部隊及執法機構,以肅貪倡廉為目標。主權移交前名叫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 廉政公署現僱有職員約一千三百多人,差不多全部以合約形式受聘,其中逾半數職員已在廉政公署服務超過十年。.

新!!: 六七暴動和廉政公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伊利沙伯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六七暴動和伊利沙伯二世 · 查看更多 »

住宅

住宅,又稱住所、房屋、家宅,是人所建築以供居住的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和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大部份住宅能抵擋各種天氣變化,以至進侵的人或動物。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戶,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組織、其至個人。.

新!!: 六七暴動和住宅 · 查看更多 »

徐家祥

徐家祥,CBE,JP(Paul Tsui Ka-cheung,),香港政府官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曾協助賴廉士中校創立英軍服務團,戰後加入港府服務,1948年成為歷來首位華人政務官(當時稱為官學生),六七暴動期間一度署任華民政務司,1971年至1973年出任勞工處處長,嘗任行政立法兩局官守議員。 徐家祥父親徐仁壽,乃香港華仁書院創辦人。 K家 Category:五華人 Category:香港客家人 Category:香港大學校友 Category:前香港政府官員 Category:前香港立法局議員 Category:前香港行政局議員 Category:太平紳士 Category:香港華仁書院校友 Category:九龍華仁書院校友 Category:CBE勳銜 Category: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新!!: 六七暴動和徐家祥 · 查看更多 »

徙置區

徙置區(Squatter Area)是香港第一代的出租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75年間興建,主要分佈於較早開發的衛星城市和新市鎮(包括觀塘、葵涌、荃灣、屯門和元朗等),由徙置事務處管理。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成立後與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統稱「公共屋邨」:徙置區稱為「乙類屋邨」、屋建會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則稱為「甲類屋邨」。現時,第一至六型大廈絕大部份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廈亦已有部分開始重建。.

新!!: 六七暴動和徙置區 · 查看更多 »

忠烈祠 (臺灣)

忠烈祠是奉祀為中華民國殉職,並有其重大忠貞事蹟且足資衿式的國軍官兵、警察及人民的祠廟。臺灣各地的忠烈祠均起自1945年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接管臺灣後,目前共約廿餘座,由各縣市民政局管理居多,各縣市大都有一處;大部分是利用日治時期原有神社,就地改建成中式宮殿式建築,僅少部分建物外觀仍保有神社舊貌。 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有功於國家的烈士褒揚與紀念行動,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當時設有專責機構,而黃花崗紀念墓園,但至1933年9月13日首次有紀念烈士的直接關係法令。到了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訂定出「各縣設立忠烈祠辦法」,「忠烈祠」一詞才被廣泛地使用。設立用意是政府經由建造坊塔,表彰、褒揚與紀念抗戰烈士的忠烈行動,藉以塑造國民典範、並建立國民共通歷史記憶。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縣級以上的神社因建築宏偉,大多直接改建為忠烈祠,作為祭祀國民革命的先賢先烈的場所。隨後,各地政府為了配合法令消除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痕跡,紛紛拆原神社舊有建築,將其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 在臺灣的忠烈祠建物有正殿、牌位等設置,其入祀典禮及祭祀會按照「國家祭典標準」舉行。各地忠烈祠每年均分別於3月29日青年節及9月3日軍人節的春、秋兩次國殤中,依《忠烈祠祀辦法》舉行春祭及秋祭。首都忠烈祠由中華民國總統主祭,典禮相當隆重且莊嚴,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新!!: 六七暴動和忠烈祠 (臺灣)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新!!: 六七暴動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医疗卫生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包括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国家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规则和过程。.

新!!: 六七暴動和医疗卫生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六七暴動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新!!: 六七暴動和北角 · 查看更多 »

僑冠大廈

僑冠大廈(Kiu Kwan Mansion),位於香港北角英皇道395號,於1966年落成,樓高28層,建築高度95.12米(312.06英呎),分為A、B兩座,由余緒麟建築事務所設計,建築風格為現代主義。大廈位於香港島北角的英皇道與糖水道交界,鄰近北角春秧街街市區、北角港鐵站、北角碼頭和巴士總站、及香港電車北角總站,前身是商務印書館印書廠香港分廠,因此東面街道命名為書局街。.

新!!: 六七暴動和僑冠大廈 · 查看更多 »

喋血街頭

是吳宇森於1990年導演的電影。.

新!!: 六七暴動和喋血街頭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六七暴動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和合石墳場

和合石墳場(Wo Hop Shek Cemetery),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和合石,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墳場,沿北大刀屻北坡修建,從山腳延伸到山脊線上。和合石墳場大部分地段爲公衆墳場,山腳部分並建有5座公衆靈灰安置所、紀念花園和火葬場;除此以外,亦包含14座小型私人墓園,港英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亦先後修建了兩座紀念墓園。墳場築有馬路直通山頂部分,但會於清明節及重陽節封閉,孝子賢孫在當天必須徒步登山拜祭先人。.

新!!: 六七暴動和和合石墳場 · 查看更多 »

催淚彈

催淚彈(Lachrymatory Bomb,亦可視乎內含催淚劑而命名為CS Grenade或CR Grenade),亦稱催泪瓦斯、催淚氣體(Tear Gas)或催淚煙(Tear Smoke),是一種以催淚性毒剂為有效載荷的彈藥,施放後可快速及大範圍擴散,屬於非致命性武器。現為各國军队及警察廣泛應用於防暴用途,一般將其分為爆炸式及燃燒式兩種。前者常利用榴彈發射器、較大口徑之霰彈槍(如雷明登870泵動式霰彈槍)或配備相應附件的槍械發射,通過炸藥爆炸將毒劑迅速釋放到目標區域,易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後者則能夠產生足夠氣化毒劑的高溫,起效速度不如前者亦較為安全,常透過手擲使用,容易讓投擲對象躲過,甚至反擲。現時亦有類似胡椒噴霧,按押式噴灑的催淚噴霧或噴劑,以及液化的催淚水劑,兩者的威力均不及催淚彈。當中後者由於揮發性較強,因此在戶外使用的威力有限,較適用於室內防暴工作,不過這反而是一般催淚彈沒有的優勢,因為催淚彈若在室內使用,催淚氣體將無法散去,導致示威者(甚至其他市民)窒息死亡。 目前常用的催淚劑主要有CS催淚性毒氣、CR催淚性毒氣及辣椒素等,而DM、CN等傳統毒劑因副作用過大等缺陷已逐步被淘汰。刺激性毒剂一般只称作刺激剂,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眼、鼻(类似切洋葱)、喉及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能夠使人迅速出現流泪、流涕、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失去正常行为能力從而妨礙其行動。.

新!!: 六七暴動和催淚彈 · 查看更多 »

傅奇

傅奇(),香港土木工程师、演员、企业家。.

新!!: 六七暴動和傅奇 · 查看更多 »

冲锋枪

冲锋枪(Submachine gun,縮寫SMG),旧译手提机枪或手提轻机枪,一般泛指设计上用来由单兵抵肩射击的风冷、弹匣/弹鼓供弹、自动连发手枪弹的轻型枪械。 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式设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意大利于1915年推出的维勒·帕洛沙(Villar-Perosa,简称VP或FIAT Mod.1915)航空机枪,采用双枪管设计,发射9毫米格利森蒂手枪子弹,装有两脚架但没有枪托,射速超过每分钟1500发,但因为是固定在飞机上而非单兵携带所以不被一些人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一战末期,VP机枪的设计被贝瑞塔公司改成單管直接装上了木质枪托,变成了OVP冲锋枪,之后又进一步改造成了配有25发弹容量弹匣、射速每分钟900发的贝瑞塔1918式冲锋枪。紧随其后,德国人也推出了发射9×19mm鲁格弹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从此德语中一直使用“Maschinenpistole”(机关手枪)一词来形容冲锋枪。英文的“submachine gun”一词则来自于同一时期美军陆军准将约翰·T·汤普森(John Taliaferro Thompson)在1918年设计的汤普森冲锋枪(Thompson submachine gun)。.

新!!: 六七暴動和冲锋枪 · 查看更多 »

凝固汽油弹

凝固汽油彈(napalm),亦称燒夷彈,是幾種武器用途的可燃液體之總稱,大多以膠狀汽油為主成份。準確地說,「napalm」一詞字面上指的是凝固汽油彈中用來與汽油混合以產生膠質燃劑的黏稠劑成份。此詞是由它的研發者─路易·菲塞(Louis Frederick Fieser)所領導的哈佛大學化學家團隊所命名,是naphthenic(環烷酸)與palmitic acid(棕櫚酸)的鋁鹽的混成詞,製造凝固汽油彈時會將這兩種成份加入可燃物質使其膠質化。 凝固汽油弹早期主要被用来攻击建筑物,之后演变为对人员杀伤用武器,其主要通过黏附在人员表面持续燃烧来造成伤害。.

新!!: 六七暴動和凝固汽油弹 · 查看更多 »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英:public transport;美:public transportation),或称大眾运输(mass transit),泛指所有向大眾開放、並提供運輸服務的交通方式,通常是作為一種商業服務付費使用,但也有少數免費的例外狀況。公共交通系统由通路、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 广义而言,公共运输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狭义的公共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車及轨道交通、渡輪、索道等交通方式。如再進一步分類,公共--运输包括人员与货物运输两个方面,而公共--交通则只是指人员运输方面,且限于都市区范围的人员运输,在一些場合中,公共--交通同義於公共--運輸。 為公眾提供快速运输服务的公共交通被稱作大容量快速交通系統(mass rapid transit);依照各地中文用法的不同,台灣稱為「大眾運輸系統」或「大眾運輸工具」,中国大陆稱為「快速--公交」,香港則稱為「集體運輸系統」。此外,中国大陆流行将「公共交通」簡稱為「公交」,同时也将公共汽车、电车簡稱為「公交」,如北京的公共电、汽車會稱為「北京公交」等。.

新!!: 六七暴動和公共交通 · 查看更多 »

公共汽車

--是一種以中型或大型汽車(大客車/巴士)作為運送手段,以運輸大量乘客的的大眾運輸服務。.

新!!: 六七暴動和公共汽車 · 查看更多 »

共识网

共识网,是2009年7月1日由立德共识(北京)网络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学术、思想性网站,内容涵盖政治、历史和经济题材,既有知名自由派学者,也有左派学者文章,网站宗旨为“在大变革时代寻找共识”。创办人周志兴在2016年10月宣布,因中国政府压力网站被勒令关闭。 2016年10月3日,共识网因技术问题无法访问,创办人周志兴在微信上发文表示,当局认为共识网是传递错误思想的平台,勒令关闭共识网。.

新!!: 六七暴動和共识网 · 查看更多 »

副食品

副食品(Non-staple food)是營養學的一個分類,指主食以外的食物;其具體指涉範圍因不同飲食文化對「主食」的定義而異。 一般而言,米、小麥、玉米、馬鈴薯等澱粉含量較多,以提供食用者能量為主要目的食物視為主食,而其餘的肉類、蔬菜、水果、乳類等食物則視為副食品。 另外,有育嬰指南把副食品定義為嬰兒除了人奶和奶粉以外的「離乳食品」、斷奶前副食品,例如白粥等流質、泥狀、糊狀食物至軟軟的固體食物。.

新!!: 六七暴動和副食品 · 查看更多 »

勞工子弟中學

勞工子弟中學(Workers' Children Secondary School,原名旺角勞工子弟學校)創辦於1946年,初期主要為解決當時工人子弟的嚴重失學問題,具有工人教育事業及社會福利事業性質。隨著香港教育的發展,現在已廣收各階層的青少年入學。現任校長為黃晶榕博士。 2018年4月30日,辦學團體香港勞校教育機構決定將校名更改為「創知中學」(英文名稱是:Scientia Secondary School,簡寫為:SSS),並將於2018年9月1日起生效。.

新!!: 六七暴動和勞工子弟中學 · 查看更多 »

勞工運動

劳工运动或工人运动,簡稱工运,泛指某个或某些劳工团体为了己方或己方团体得到雇主与政府较好的待遇(例如制定劳动法令),而组织起来的活动。这些组织通常称为工联(trade unions)。许多知识份子与政治群体也介入劳工运动。工人运动的受益者并非整个无产阶级,而是某个工人集体,其政治意义在于争取更高的收入或法律上的利益保护,很大程度上是爭取工人的權益,而成功的工運不会对资产阶级统治格局造成根本性威胁或破坏。.

新!!: 六七暴動和勞工運動 · 查看更多 »

勞工處

勞工處(英語:Labour Department,L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轄下負責勞工事務的部門。現任處長為陳嘉信。.

新!!: 六七暴動和勞工處 · 查看更多 »

勞工法

勞工法,又稱勞動法,泛指與勞工事宜有關的法律條文。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僱員的關係,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新!!: 六七暴動和勞工法 · 查看更多 »

勞資爭議

勞資爭議(英文:Labor dispute、Labor unrest)或稱劳务纠纷,泛指勞方與資方雙方當事人基於法令、團體協約、勞動契約之規定所為權利義務之衍生的種種爭議。.

新!!: 六七暴動和勞資爭議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侨办或国侨办,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对外加挂的牌子,為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管理侨务行政事务,负责拟订侨务工作政策和规划的機構。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成立。1978年改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统战部合併並保留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新!!: 六七暴動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新!!: 六七暴動和皇后像廣場 · 查看更多 »

皇家香港警察的最後一夜

共分上下集《一體兩旗》、《命運交響曲》是劉成漢及張偉強於1999年導演的電影。由藝發局支持拍攝。.

新!!: 六七暴動和皇家香港警察的最後一夜 · 查看更多 »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英文: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 (The Volunteers),縮寫:RHKR(V))亦稱皇家香港軍團(英文: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縮寫:RHKR)或者香港義勇軍、義勇軍(英文:The Hong Kong Volunteers),於1854年成立,隸屬於香港政府,行動則由駐港英軍指揮,為第48啹喀步兵旅下轄其中一個單位,配備輕型武器的陸軍輕裝備偵察兵團。是一支基本由志願兼職之香港市民組成之部隊,維持香港安定和提高市民歸屬感。於1995年9月解散。.

新!!: 六七暴動和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 · 查看更多 »

皇家香港輔助空軍

皇家香港輔助空軍(英文:The Royal Hong Kong Auxiliary Air Force,縮寫:RHKAAF)是政府飛行服務隊的前身。 1970年,皇家香港義勇防衛軍(英文:The Royal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縮寫:RHKVDC)解散,轄下的空軍單位——香港空軍輔助隊成為獨立部隊,獲頒皇家名銜,改稱皇家香港輔助空軍。1993年3月31日,皇家香港輔助空軍解散,於翌日改組為政府飛行服務隊。.

新!!: 六七暴動和皇家香港輔助空軍 · 查看更多 »

石硤尾邨

石硤尾邨(英語:Shep Kip Mei Estate)是香港第一個政府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最早期1954年入伙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舊長型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於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2年入--。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三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的遷拆戶。.

新!!: 六七暴動和石硤尾邨 · 查看更多 »

石慧

石慧(),原名孙慧丽,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江苏南京,香港長城電影公司著名电影演员,与夏梦、陈思思并称为“长城三公主”。.

新!!: 六七暴動和石慧 · 查看更多 »

珠江橋牌

江橋牌是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現改制成立為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1957年創製之食品品牌,名稱來自海珠橋;對外(包括港澳)則由中國糧油總出口公司(中糧)統一經營。珠江橋牌主要經營醬油、米、酒、麵條、罐頭等產品,早期也有牛奶、汽水等飲品,是中國最早的醬油出口品牌。.

新!!: 六七暴動和珠江橋牌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六七暴動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硝酸

硝酸(分子式:)是一种强酸,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纯硝酸为无色液体,沸点83℃,在-42℃时凝结为无色晶体,与水混溶,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其不同浓度水溶液性质有别,市售浓硝酸为共沸物,溶质质量分数为69.2%,一大气压下沸点为121.6℃,密度为1.42g·cm-3,约16mol·L-1,溶质重量百分比足够大(市售浓度最高为98%以上)的,称为发烟硝酸,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硝酸的酸酐是五氧化二氮()。.

新!!: 六七暴動和硝酸 · 查看更多 »

示威

威活動是一群人共同表達意見的展現,是激進主義的一種類型,通常採取一干人集結在同一地方的形式。因為有一群人為了同一意見而集結,他們所主張的意見也因此顯得有重要性。 示威可以用來表示對一公共議題的觀點(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尤其是和社會不公及人民疾苦有關的議題。一場示威活動若參與的人越多,通常被認為是越成功的。示威活動所關注的通常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議題。.

新!!: 六七暴動和示威 · 查看更多 »

社论

论,(,美国英语又称 leading article,英国英语又称leader)是由报纸、杂志或任何其他书面文档的高级编辑或出版者撰写的文章(通常不署名或以集体署名),用以表达其(通常是编辑、编委会或出版者)对某一事件、文章的意见态度,當中或有個人觀點、主觀期望,或與讀者觀點有分歧及共鳴。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主要报纸,如《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经常会在“意见”(Opinion)标题下对社论进行分类。 插图的社论有可能会以政治漫畫的形式出现。 通常情况下,一家报纸的会评估他们的读者在意哪些问题,而想要了解该报的意见。 社论通常发布在专门的页面上,即“社论”页面,该页面通常刊载;其对页常被称为社论对页版(opposite editorial,缩写为op-ed),并且经常包含不直接隶属于该出版物的作者的意见文章。但是,报纸可能会选择在头版发布社论。在英语媒体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只发生在被认为特别重要的主题上;然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及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及其解体前的东欧诸国等),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其官方报纸的社论通常被视为执政当局的态度与观点。 在时尚杂志的领域,这个词已被改编为“照片社论”(photo-editorials)——通常以全版照片为特征。该照片常具有特定主题、设计师、模型或其他单一主题,或者没有伴随的文字(如在专题摄影)。.

新!!: 六七暴動和社论 · 查看更多 »

福建中學

福建中學(Fukien Secondary School,簡稱FSS)是位於香港九龍觀塘振華道的一所男女直資中學,鄰近樂華邨。它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FSSAS)的一條龍中學。1951年創辦福建中學,1991年成為政府直接資助學校。由於辦學成績斐然,1997年7月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編配在香港島小西灣創辦一所津貼文法中學,命名為福建中學(小西灣)。 2000年9月更批准北角福建中學搬到九龍觀塘振華道一間新建的的校舍辦學。.

新!!: 六七暴動和福建中學 · 查看更多 »

移民

移民指人口在空間上流動的現象,或從甲地遷移到較遠的乙地定居的人。 在現代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下,移民現象可分為國境内的移民,以及跨國境的移民;跨國境的移民又分为移民出境(emigration)与外来移民(immigration)两种。 指涉人的移民,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如“出境移民”、“外来移民”、“开拓者”等。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移民勞工即成為跨國界人口移動的大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國際移民勞工(簡稱「移工」)的規範、權益保障及相關執法,更在許多輸出或引進大量移工的地區(例如美國),再加上移民帶來的文化差異,与当地的社會价值观產生衝突,移民议题成為受到高度關注的政治、社會議題。.

新!!: 六七暴動和移民 · 查看更多 »

窩打老道山

窩打老道山簡稱窩山(Waterloo Hill),位於香港九龍的九龍城區何文田,即窩打老道、公主道及培正道之間的高地上,由文福道及文運道交匯組成。山上有兩所中學,包括新法書院及余振強紀念中學,及密集性私人住宅,樓齡大都逾40年,於1960至1970年代為一個高尚住宅區。.

新!!: 六七暴動和窩打老道山 · 查看更多 »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R12)

技神號航空母艦(或音譯為「漢密士號航空母艦」;HMS Hermes)於1944年開始建造,在造建時因應二次大戰後飛機噴射化而在船頭加裝兩部蒸汽彈射器和在船身左邊的6.5度斜向甲板,這樣其工時延長至1959年才完工服役,1973年後競技神號改為反潛航空母艦而祇載反潛直昇機,因此拆除彈射器和斜向甲板上的阻攔索,在1980年至1981年的改裝工程中加上滑跳甲板後運載海鷂戰鬥機,1982年的英阿福克蘭戰爭當中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旗艦,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已在1986年賣給印度並改名為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新!!: 六七暴動和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R12) · 查看更多 »

第一類型危險

是1980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徐克執導。為「香港新浪潮」時期最具爭議性的代表作。 最初片名為《第一類危險》,在上映首天中途被逼落畫,原因是片中涉及製造及放炸彈情節,被電檢處列為禁片,不准放映。後來製作人員在極短時間內修改劇本、補拍部份情節及重新剪接,才能通過電檢,易名後重新上映。因此共有兩個版本:公映版和導演版,劇情亦略有不同。.

新!!: 六七暴動和第一類型危險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六七暴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簡易爆炸裝置

簡易爆炸裝置(;IED),又稱土製炸彈,泛指任何利用現有或臨時製造的材料所製成之炸彈。例如汽油彈,一個裝滿汽油的玻璃瓶加上封在瓶口的布條,以及一根火柴,就是現成的即造爆炸裝置。在大多數情況下,即造爆炸裝置並非從最基本的構造開始設計組裝,而是改裝自現有的爆炸裝置,或加大爆炸威力或是改變引爆方法,來滿足當時的需求。 一般而言,會使用土製炸彈的多是缺乏資源的恐怖份子或游擊隊。有充份資源的正規軍一般會全面使用標準化、效能良好的炸彈,並從工廠或生產商訂購。.

新!!: 六七暴動和簡易爆炸裝置 · 查看更多 »

糖水道

糖水道 (Tong Shui Road),位於香港北角,現時是一條雙程行車的道路,並有行車天橋連接東區走廊。糖水道是南北走向,北接東區走廊銅鑼灣方向,南接英皇道交界。如駕駛者使用東區走廊西行線前往炮台山及北角一帶,糖水道是其必經之路,反之亦然。 此外,糖水道亦有鋪設電車軌,作為電車的北角總站,連接電車的北角春秧街支線及英皇道主電車軌。.

新!!: 六七暴動和糖水道 · 查看更多 »

红卫兵

红卫兵,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對部份特殊人群的一種稱呼,其成員大部份是由高校以上的学生所组成(这里的「高校」是指高等學校,即大專院校以上的學校,並非指高中職與以下各級學校)。红卫兵指的不是国家军队,其組成也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只是一种帶有狂热政治思想的學生组织,其意識形態主要偏向毛澤東思想。在文革期間,紅衛兵對中國社會、政府和經濟構成極嚴重的打擊,一些傳統歷史文物、遺跡、名人墳墓、文獻皆遭毀滅性的破壞。.

新!!: 六七暴動和红卫兵 · 查看更多 »

红色恐怖

红色恐怖亦稱赤色恐怖(Кра́сный терро́р;Red Terror)一般來說,由共產主義发起的迫害是紅色恐怖,由資本主義发起的是白色恐怖。如蘇維埃政權為懲治反革命勢力,決定實行紅色恐怖,把反革命勢力迫害人民的行為稱之為白色恐怖。中共毛澤東武裝革命的紅色恐怖和蔣中正國家暴力的白色恐怖亦是一例。在国际上红色恐怖一般指苏俄在列寧及斯大林時代实施的大规模处决、酷刑、系统的镇压行为。这个词最早扬名是由1918年9月2日斯维尔德洛夫宣布开始的高压时期,苏联官方宣布10月即告结束。但是Sergei Melgunov为代表的很多史学家将这个词用于整个俄国内战时期的政治迫害Sergei Petrovich Melgunov, The Red Terror in Russia, Hyperion Pr (1975), ISBN 978-0-88355-187-5 See also: ,这些行动一些由契卡 和布尔什维克军事情报局GRU执行Suvorov, Viktor, Inside Soviet Military Intelligence, New York: Macmillan (1984)。 蒙古人民共和國在霍爾洛·喬巴山領導下於1930年代進行的大鎮壓運動以及北韓金日成家族政權也是國際上著名的紅色恐怖例子。.

新!!: 六七暴動和红色恐怖 · 查看更多 »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新!!: 六七暴動和经济 · 查看更多 »

罐頭

罐頭是一種包裝食物的食品保存方法,可以是罐裝飲料,包括罐頭汽水、咖啡、果汁、奶茶、啤酒等。也可以是罐裝食品,如午餐肉、醃魚、玉米等,包裝材料為馬口鐵。開啟罐頭時必須使用罐頭刀,有些罐頭有仿易拉罐設計的拉環,則不需使用開罐器。.

新!!: 六七暴動和罐頭 · 查看更多 »

罷工

罷工行動,或被簡稱為罷工,是工人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在以集體勞動為重的工作行業,如工廠、煤礦等,罷工往往能夠迅速得到僱主、政府和公眾的迅速注意,從而工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更可能獲得保證。在西方國家,罷工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工業革命發生期間產生了關鍵的作用,成功迫使了政府修改政策、甚至倒台。 罷工並非現代人所創的概念。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三世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在位期間,皇家墓園的工人就發起了罷工,這是一般歷史學家認為世界上的第一場罷工,顯示着工人階級首次獲得重視。本次事件在紙莎草紙上有詳細的歷史記載,保藏於意大利的都靈市埃及博物馆(Museo Egizio di Torino)。.

新!!: 六七暴動和罷工 · 查看更多 »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VOA)成立于1942年2月,是美国政府对外设立和资助的非军事国际广播机构,由美國廣播理事會管理,旗下拥有广播电台与电视台,总部座落在首都华盛顿。根據美國總統贝拉克·奥巴马在2016年12月23日簽署的《2017年度美國國防授權方案》,取代美国广播理事会现行理事会制度,改由一名首席执行官负责管理。 美国之音是世界最大的对外广播机构之一。每天以44种语言向世界各地广播。内容包括新闻时事、专题节目、英语教学节目、美国流行音乐与反映美国政府立场的社论,是知名的国际广播之一。美国之音还通过亚太五号卫星的KU波段和亚洲七号卫星的C波段覆盖中国大陆。美国之音的电视节目可以免费收看,美國之音的任何節目依《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不能向美國國內播送,僅有少數由國會批准的情況可以得到豁免,但個人仍可在美國境內透過網路等方式接受美國之音的節目。.

新!!: 六七暴動和美国之音 · 查看更多 »

羅孚 (作家)

羅孚(),原名羅承勛,1921年出生於廣西桂林,香港資深報人,原《大公報》副總編輯、《新晚報》總編輯。 上世紀四十年代起,他先後在桂林、重慶和香港三地的《大公報》工作,參與《大公報》子報《新晚報》和《海光文藝》創刊。擔任《新晚報》總編期間,羅孚促成了陳文統、查良鏞分別以梁羽生、金庸為筆名,在《新晚報》撰寫武俠小說,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戰後定居香港,爲中國共產黨黨員,負責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統戰,廣交人物。曾經被中國判間諜罪而軟禁十年,到1993年才獲釋。香港民主運動支持者羅海星(1949年-2010年1月14日)為其兒子。另有兒子羅海曼、羅海沙、羅海雷。羅海雷著有《我的父親羅孚》一書,講述其父一生的經歷。 2014年5月2日凌晨,羅孚於香港家中病逝,享年九十三歲。.

新!!: 六七暴動和羅孚 (作家) · 查看更多 »

翟暖暉

翟暖暉(),已故香港作家,祖籍廣東番禺。 1947年移居香港,其後與友人創辦宏豐圖書公司,編撰中文中學理科教科書。 「六七暴動」期間,殖民地政府於1967年8月以「刊登煽動性文字」之罪名,打壓言論自由,查封三份左派報紙《田豐日報》、《香港夜報》和《新午報》,翟氏當時為南昌印務公司經理,該公司有份承印有關左報,他亦因此於8月9日與另外四外左派報人李少雄、胡棣周、潘懷偉及陳艷娟一同被捕,判入獄三年。 翟氏於1969年9月6日獲釋後,創辦《廣角鏡》政論雜誌。1983年起出任全國政協委員,及至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翟氏便沒再出席會議。 翟氏曾於2005年參與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 2012年底,翟氏因突發性心衰竭送院留醫,延至翌年1月9日早上病逝,終年93歲。.

新!!: 六七暴動和翟暖暉 · 查看更多 »

爆炸品處理課

品處理課(俗稱拆彈專家;英文: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Bureau,縮寫:EOD)於1972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主要責任為爆炸品處理(包括陸上及水下的爆炸品:爆竹、煙火、炸藥、炸彈、手雷、簡易爆炸裝置及炮彈等)、防範化生輻核、檢查子彈(小口徑彈藥除外,由軍械法證課負責)及爆炸品的儲存庫及設施,以及銷毀等。.

新!!: 六七暴動和爆炸品處理課 · 查看更多 »

炸弹

弹是一种填充有爆炸性物質的武器。炸弹主要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衝擊波、熱輻射與破片对攻击目标造成破坏,另外也有像中子弹这样产生大量中子放射线,主要对生物造成伤害,避免对有如建筑等物品造成损害,使經濟損失失减少到最小的特殊炸弹。 控制炸弹引爆的装置有定时器、遥控器、各種传感器(譬如风扇引信)、激光等。 炸弹多用于戰爭、恐怖活动等场合。現在威力最大的爆弾是沙皇炸彈。另外現代威力最强大的常規炸弹是GBU-43巨型空爆彈。 1849年奧地利利用氣球向威尼斯扔下最早的空投炸彈,1912年義大利攻打黎波里塔尼亞首次使用硝化甘油炸彈。.

新!!: 六七暴動和炸弹 · 查看更多 »

煤气

气从字面意思上讲是与煤有关的气体,但是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煤气具有不同的解释:.

新!!: 六七暴動和煤气 · 查看更多 »

直升機

没有描述。

新!!: 六七暴動和直升機 · 查看更多 »

花園道

花園道是香港中環至半山區一條主要道路,連接半山區及太平山一帶。 花園道連接多條主要道路,在花園道北面建有天橋連接金鐘道。而花園道南面一段與紅棉路匯合,並為雙程行車,其餘部分則為單程北行,主要為下斜坡路。由於安全問題,所有途經花園道的巴士,即使沒有乘客需要上落,必須在花園道與上亞厘畢道之間的巴士站停車。.

新!!: 六七暴動和花園道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六七暴動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銀行

銀行是以支付、存款、储蓄 、貸款、电汇等業務,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新!!: 六七暴動和銀行 · 查看更多 »

韓美洵

韓美洵,CBE(,),英國殖民地官員,1964年3月至1969年5月出任香港副輔政司,任內曾多次署任輔政司兼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韓美洵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1941年加入香港政府任職官學生,同年12月參與香港保衛戰。香港淪陷後,他以戰俘身份被日方囚禁,1942年9月與另外千餘名戰俘和其他被囚人士登上客貨輪里斯本丸,準備被押往日本從事苦工。不過,里斯本丸在10月1日駛至浙江舟山對開海面時遭美國海軍潛水艇用魚雷擊中,該船旋於翌日沉沒。是次海難造成多名戰俘喪生,但韓美洵成功獲救,此後他在日本繼續遭到拘禁,直到二戰於1945年結束為止。 戰後,韓美洵重新加入香港政府,1964年出任副輔政司前歷任首席助理華民政務司、助理輔政司、兩局秘書、副防衞司和人事處主任等職,期間又曾於1954年至1956年被借調到英屬洪都拉斯出任發展專員一職。返回香港後,他在1958年至1959年參與香港紋章的設計工作,1962年至1963年主持初級公務員薪酬調查,發表備受爭議的《韓美洵報告書》。在副輔政司任內,韓美洵曾應對六七暴動,並在暴動初期兼任港府內部的宣傳委員會主席一職。他在暴動過後負責評估事件和撰寫報告,以及處理個別滋事份子被港府引用緊急條例長期拘留的問題。韓美洵喜愛研究港府歷史,曾於1963年和1969年分別為港府出版《香港旗章、公印和紋章》和《香港政府部門:1841年-1969年》兩書。.

新!!: 六七暴動和韓美洵 · 查看更多 »

莊世平

莊世平(),泰國華僑,廣東普寧人,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及澳門南通銀行創辦人。.

新!!: 六七暴動和莊世平 · 查看更多 »

鏹水

鏹水意为“强酸”,是以下三者的俗稱:.

新!!: 六七暴動和鏹水 · 查看更多 »

非殖民化

1945年殖民国家和它们的殖民地 非殖民化(Decolonization,decolonisation,又稱去殖民化、解除殖民,對殖民主義的反動),是指一個地方因外國殖民統治,造成政治與經濟上的不平等關係,轉而進行獨立及自治的過程。这个概念最早是1932年莫里茨·尤里乌斯·波恩提出的。 非殖民化這個詞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西方列強位於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爭取獨立的過程。1945年至1960年的時期,非殖民化運動發展得最蓬勃,當中由印度及巴基斯坦脫離英國管治牽起序幕。部分地方的非殖民化運動是以和平手段進行,亦有不少推行非殖民化運動的地方以暴力形式推行。在这个过程中从1943年到2002年共120个过去的殖民地独立。.

新!!: 六七暴動和非殖民化 · 查看更多 »

青少年

青少年(adolescence,為拉丁文「adolescere」的變體,意指成長。)是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過渡階段,此一階段通常發生在青春期到法定成年期間Macmillan Dictionary for Students Macmillan, Pan Ltd.

新!!: 六七暴動和青少年 · 查看更多 »

頭條日報

《頭條日報》創刊於2005年7月,屬星島新聞集團旗下,是繼《都市日報》後第二份在香港出版的免費報紙,亦是星島報業集團出版的第一份免費報紙。《頭條日報》為連續八年全港第一的免費報章。《頭條日報》除了逢週一至六的印刷版本外,並通過不同的網上及移動平台提供電子版本,逢週日及公眾假期亦備有電子報。.

新!!: 六七暴動和頭條日報 · 查看更多 »

親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新!!: 六七暴動和親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見習督察

見習督察(英文:Probationary Inspector of Police,縮寫:PI)俗稱「見習幫」、「豬仔幫」、「朱粒」和「一粒花」,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低級督察級職級,1972年警隊架構重整後設立,為警官的級別;位於警署警長之上,督察之下。.

新!!: 六七暴動和見習督察 · 查看更多 »

香島中學

香島中學(Heung To Middle School)是一所香港中學,於1946年創立,採用中文教學,兼兩文三語,於1991年轉為直接資助學校。由傳統中文中學轉變作包含中、英文班的中學。 香島中學早於1958年成立家長教師聯誼會,是家長和學校合作的先導者。香島中學現有正校和分校總共3間,分別為九龍塘又一村桃源街33號的正校、天水圍天暉路8號及將軍澳調景嶺勤學里4號的分校。現任正校校長為深水埗區議會委任議員黃頌良。.

新!!: 六七暴動和香島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報業公會

香港報業公會(Newspaper Society of Hong Kong),成立於1954年5月10日,是香港報紙出版業同業公會組織,當年由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南華早報、工商日報,多份親國民政府的報章聯合創辦。現時成員包括十四張報紙,如香港經濟日報、明報、英文虎報、香港商報、都市日報、新報、AM730、大公報、文匯報、中國日報香港版、成報等。現任香港報業公會的會長是李祖澤,名譽會長是查良鏞及岑才生。.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報業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英文:Hong Kong Island Federation)是香港一個建制派的社團聯合組織,旗下有多個活躍於香港島的傳統左派社團屬會,於1999年成立,現任理事長是蔡毅。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不少成員均為民建聯或工聯會的成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也涉足香港島各區的區議會。 2012年至2015年期間,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擁有25個區議員議席,不過全部均用「獨立」名義參選。 2015年至2019年期間,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擁有17個區議員議席,不過全部均用「獨立」名義參選。.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工會聯合會

香港工會聯合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缩写为HKFTU),簡稱工聯會,成立於1948年,前稱「港九工會聯合會」,是香港的傳統亲共工會,也是一個政治組織,在香港立法會佔有席位。.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工會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華總商會

香港中華總商會(英文:The Chines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成立於1900年,為香港一個非牟利的親建制派華商團體。目前會員人數超過6000人,會員經營之業務包括製造業、進出口貿易、銀行、保險、房地產、建築、資訊科技、專業服務、交通運輸、食品、百貨批發零售、飲食服務及旅遊業等。.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中華總商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權移交

#重定向 香港回歸.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主權移交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通

香港交通包括鐵路、電車、香港巴士、香港的士、渡輪,以及發展成熟,四通八達的道路網。香港为世界上交通最繁忙与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2013年6月底,每日載客約1,220萬人次。香港地少人多,以車輛密度而言,每公里道路有約318輛領有牌照的車輛行駛,但由於香港土地有限,在建築物林立的地區增闢道路已日益困難。.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交通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民協會

香港公民協會創立於1954年,其宗旨為推廣公民教育,並透過間接及直接參與政府公職,影響政府政策,服務社群。.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公民協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禮賓府

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方官邸,亦是香港政府舉行官方場合的場所。禮賓府於英治時期稱為總督府(又稱港督府、督憲府或督轅),為香港總督的官邸,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禮賓府有逾164年的歷史,見證著香港歷史的發展,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禮賓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移民潮

香港移民潮是指香港居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67年六七暴動後以及1989年六四事件後的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數十萬人移民往外國之熱潮。其中高峰是六四事件後之五年,1990至1994年共有約30萬人移民外地,為香港重光以來最大規模,不少人才及資金外流,對香港人口結構造成重大影響。.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移民潮 · 查看更多 »

香港童軍總會

香港童軍總會(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依據《香港法例》第1005章之《香港童軍總會條例》而設立,該法案賦予童軍總會權力經其會務委員會制定會章。該會章批准制訂各項規條以管理本會事務,即「香港童軍總會政策、組織及規條」。 經過1909年,最早出現的童軍活動後,聖若瑟書院在1914年從英國童軍總會登記成立香港首個童軍旅,香港童軍總會遂於1915年7月正式成立。從1977年起,香港分會正式從英國總會獨立,成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的第111個成員。香港童軍總會從1978年起才正式接納女性成員。 截至2013年底,香港童軍總會有成員96,324人 分佈在1,339個旅團及其他單位之內,是全香港最大的制服青少年團體。其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香港童軍中心。會務由香港總監負責,轄下有5個地域及44個區。.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童軍總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節

香港節是由香港殖民地政府發起,由政府及商業機構共同贊助,與各區市民合辦,於1969年、1971年和1973年在香港舉辦的大型慶祝活動,為香港開埠以來的首次同類活動。它被形容為「香港有史以來單純為市民而設的最具野心而最多采多姿的娛樂節目」。.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節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英文:Chief Executive's Office,CE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直屬的辦公部門。行政長官取其「特區首長」之意簡稱「特首」,辦公室又簡稱特首辦。行政長官辦公室的地點是由行政長官選定,現位於香港中環添馬添華道1號,即行政長官辦公室大樓內。.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華人革新協會

香港華人革新協會(簡稱華革會)於1949年在香港成立。創辦人為先施馬氏家族成員,香港自治運動先鋒馬文輝。華革會創會目的為爭取在殖民地政制下的實施有限民選機制。 中共在大陸地區當政後,會內親共派系迅速控制領導權,更成為香港在八十年代前的三大親共組織(另外兩個為工聯會和中華總商會)。在97年回歸前,該會不斷籌辦內地考察團,組織香港熱心人士捐款給內地有需要的地區。在捐資人士的支持下,該會以華南為中心,先後在內地籌建超過 26 間希望小學,還資助建設鄉鎮衛生院,給廣東省鎮級衛生院捐贈了5輛救護車,並多次組織會員參加獻愛心活動。香港華人革新協會網頁 近年,華革會積極組織青年人到內地考察、交流和義教;2009年底,約30名18至25歲香港青年人便參加華革會舉辦的希望小學探訪團,到河源市義教。.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華人革新協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革新會

香港革新會(Reform Club of Hong Kong)是香港早期的政治團體,由貝納祺於1949年創立。革新會的會員曾經是市政局及早期區議會選舉的主要成員。革新會經常被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標籤為「反對派」。 革新會的成員主要集中在港島東區,由於成立時期比較早,所以普遍被歸入保守派,而其立場亦得到北京當局接受。1982年首次區議會選舉時,到處到可以看到革新會會員那紅底白字的醒目圍板廣告,而各會員亦順利取得各個議會不少議席。及後隨着以香港華人的政黨興起,革新會漸漸退出香港的政壇,當中有不少華人成員(如阮其江)亦離開革新會而加入港進聯。 值得一提的,如貝納祺、羅友聖等,俱為西裔人士,而非華人,另外羅友聖一直都擔任香港東區區議員,直到2007年在區選中敗於新晉的趙家賢。.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革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親台團體

親臺團體、民國派、(Pro-Taiwan camp、Pro-Taipei camp、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Pro-Kuomintang camp或Pro-Taiwan groups),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團體或政治團體。親臺派通常對於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反對立場,並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由民主及傳播臺灣經驗為信念。 在香港親台團體中,以支持泛藍陣營者佔大多數,立場貼近泛民主派,並反對臺灣獨立、民主進步黨和泛綠陣營。 早年香港的香港民國派團體,政治理念都均趨近中國國民黨的右派,緊跟隨當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下,立志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然而後來受到兩岸形勢的遽變及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影響,親臺團體的理念也有所變化,近年來的民國派團體更以支持香港實行公民普選、維權運動、推動兩岸民主發展為宗旨。除了關注臺港事務、兩岸四地民主發展及民族事業外,亦積極透過香港的地區服務,以爭取更多香港人認同。.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親台團體 · 查看更多 »

香港親共團體

香港親共團體(Pro-Communist groups)泛指一些政治立場上絕對服從中國共產黨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香港團體,過往親共團體是指與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香港親台團體處於對立陣營,在中國官方媒體常稱為愛國愛港的團體及穩定香港社會的力量,但隨著香港主權移交後親台勢力逐漸消退,現在主要與香港的泛民主派對立。不少親共團體也是中共在香港的支部組織,例如左派工會和國貨公司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的親共和親台勢力透過工會運動逐漸形成壁壘分明的對立陣營,親共團體當中以成立於1947年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最具代表性,而親台團體代表則有成立於1948年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工團)。Hong, N., and Warner, M.,. Springer, 1998, p.128.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親共團體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

#重定向 香港警務處.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警察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車輛

香港警察車輛為隸屬於香港警務處的官方陸上交通工具,至2014年共有約2,500輛。車輛的更換是基於使用量及狀態;一般警察車輛的使用年期為7年,而一般警察大型電單車的使用年期則為5年。.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警察車輛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歷史

香港警察歷史接近175年,自香港開埠后,經過多番脫變和轉捩點;從首階段的殖民地警察部隊、於1970年代起現代化,至1990年代初期起進入第三階段,發展成為服務型的警察隊伍;輾轉成為備受世界各國公認為最高質素及最專業的警務機關之一,同時為香港治安及社會的穩定奠定基礎。香港警隊為全世界之三、亞洲之次(馬來西亞警隊亞洲歷史最久,1807年成立)擁有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公共安全的警務機關。.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警察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警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輔助警察隊

香港輔助警察隊(簡稱輔警隊;英文: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 Force,縮寫:HKAPF,英文副名: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副名縮寫:HKAP)隸屬於香港警務處支援部支援科,於191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233章《香港輔助警隊條例》第三條成立,輔助警務人員接受正規訓練後,按照各總區的軍裝警務人員編制而調配,被派遣往5個陸上總區駐守,以支援及協助正規警察力量,每員每年最少當值208小時。香港輔助警務隊的主要責任包括保護重要地點(包括警署及領事館等等)、為指揮及控制中心提供額外警察力量,並且執行徒步巡邏。與此同時,在發生災難或者緊急事故時協助正規警察力量,並且在大型公眾活動及其他預先策劃的行動中執行人群管理任務。 現任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為楊祖賜,領導4,500名輔助警務人員;香港輔助警察隊是世界上同類型的最龐大的隊伍,被稱譽為「亞洲最佳」(Asia's Finest)。.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輔助警察隊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殖民地時期

#重定向 英屬香港.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殖民地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

本表列出於1945年8月31日或者以後存有紀錄中的殉職香港警隊警務人員,名單依照各人逝世日期排序。 截至2018年,有紀錄的殉職人員共299位,最近一位殉職的警務人員為交通警員林海雲,於2018年3月22日在東九龍走廊完成調查一宗交通意外,收拾裝備並準備離開期間,被一輛貨車撞斃,然後再撞到一輛警察客貨車。 每年在香港警察總部舉行的警隊紀念日以悼念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及歷年殉職的警務人員。.

新!!: 六七暴動和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駐港英軍

港英軍(British Forces Overseas Hong Kong)是駐紮在香港的英國陸軍、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單位。1997年7月1日,駐港英軍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全部撤離香港。撤軍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

新!!: 六七暴動和駐港英軍 · 查看更多 »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一種基本人權,指一國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van Mill, Davi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2 Edition), Edward N. Zalta(ed.)。它通常被理解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當中包括以任何方式尋找、接收及發放傳遞資訊或者思想的行為。言論自由的權利在任何國家通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發表誹謗中傷、猥褻、威脅傷人、煽動仇恨或者侵犯版權等言論或者資訊的一系列涉嫌侵犯他人人权的行為都被禁止,而表達意見時也需要注意時間、地點和禮儀。 一些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国家政权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程度甚至逾越了人权法案的红线。 《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言保障言論自由的權利,確認言論自由的基石重要性,也一方面突顯其脆弱需受保障的面向。《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國際人權法》中亦確認言論自由為一項人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指“人人有權在不受干涉下持有意見及主張”及“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發表主張和意見,此項權利包括尋找,接收和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而不分任何媒介和國界。”第19條亦指出,這些權利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行使時必須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確保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不受影響。.

新!!: 六七暴動和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高登討論區

登討論區(Hong Kong Golden Forum,簡稱:高登),是香港最大和最多人讀覽的網上討論區。討論區於2000年開始營運,最初網站主要提供電腦資訊,及附設多個主題分類討論區,約於2006年後,高登會員經常惡搞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時事人物圖片,又間接創造了一些網路術語,逐漸受到部分香港傳媒的關注,更有媒體(如《蘋果日報》和《明報》)引用高登會員的意見和二次創作作品,使高登發展成為現時全港最具影響力的論壇,該網站載入緩慢,亦因此受部份會員不滿,由於管理員的不公,後來討論區被分裂成香港膠登討論區和LIHKG討論區,於2006年及2016年成立,均由前高登會員創立。.

新!!: 六七暴動和高登討論區 · 查看更多 »

警司

警司(Superintendent)是英聯邦或其他國家地區的警銜。日本警銜中的警視亦英譯為「Superintendent」。.

新!!: 六七暴動和警司 · 查看更多 »

警察

警察(英文:Police),為一種職業,主要職責為執法、維持公共安全、保護性命及保障財產。各國警察體系一般都分為巡邏警察和刑事警察兩大系統,然後再細分為多種崗位及工作類別。英國倫敦警察廳是世界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城市警察部門,香港警務處為全亞洲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警察部門。 絕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警察與軍隊分立,互不隸屬,各有其專業性。在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警察外,隸屬軍隊或单独的國家憲兵也會負責處理或协理治安事務。在少數地區,警察機關成為軍隊的輔助武裝力量。在無軍隊或无軍隊指揮權的国家中,警察成為當地政府或者政權唯一可以直接調度的武裝力量,例如冰岛和巴拿马。而在獨裁政體及極權國家中,亦可能存在秘密警察及宗教警察等警察系統。 至於憲兵,亦即軍事警察,為在軍營和軍區中負責維持軍隊秩序的警察,在設有憲兵的國家及地區中,憲兵可以依據軍法維護軍隊秩序,糾舉軍人,以及協助軍事檢察官辦理軍法案件。部份國家及地區另外設立有國家憲兵,駐守於要塞、邊界、重要機關,持有步兵等級的重型武裝,對民眾亦具備執法權力。.

新!!: 六七暴動和警察 · 查看更多 »

警察機動部隊

警察機動部隊(簡稱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英文:Police Tactical Unit,縮寫:PTU,俗稱:Blue Berets),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是準軍事化的防暴警察,防暴以外,主要責任為執行反罪惡巡邏、於大型活動中人群管理、維持內部保安、搜索及拯救及災難支援等等。世界多國防暴警察經常派員到訪香港取經,以警察機動部隊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新!!: 六七暴動和警察機動部隊 · 查看更多 »

警員 (香港)

警員,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低級員佐級職級,為初級警務人員的級別;職級與高級警員一樣,位於警長之下。 高級警員,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低級員佐級職級,為初級警務人員的級別;職級與警員一樣,位於警長之下。.

新!!: 六七暴動和警員 (香港) · 查看更多 »

警務處處長

警務處處長(英文: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CP) 俗稱「一哥」,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高級憲委級職級,現任處長為盧偉聰;位於警務處副處長之上,為香港警務處最高級人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問責。於香港主權移交後,警務處處長為香港政府主要官員,須由行政長官提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

新!!: 六七暴動和警務處處長 · 查看更多 »

警署

警署(英文:Police Station),俗稱差館,為香港開埠初時對香港警察隊的警署級的建築物的官方名稱,後更名為現今名稱。直至現時,差館一詞仍然是香港人的慣用語。至2011年,全香港共有42座警署。.

新!!: 六七暴動和警署 · 查看更多 »

警目

警目(英文:Police Corporal,縮寫:CPL)俗稱「兩柴」、「兩劃」、「雷柴」和「孖柴」,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曾經存在過的其中一個員佐級職級;位於高級警員之上,高級警目之下。 刑事偵緝警目(英文:Detective Police Corporal,縮寫:DCPL)俗稱探目,是曾經存在過的一個刑事偵緝處員佐級職級;位於刑事偵緝警員之上,刑事偵緝高級警長之下。.

新!!: 六七暴動和警目 · 查看更多 »

警隊博物館

警隊博物館(英文:Police Museum)為由香港警務處管轄以香港警察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現時館址座落於1939年落成的前灣仔峽警署──位於香港香港島山頂甘道27號,於1988年11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總樓面面積約570平方米,展品數目約1200餘件。.

新!!: 六七暴動和警隊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新!!: 六七暴動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谢富治

谢富治(),湖北红安丰岗谢家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副连长、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长征中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7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纵队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太岳兵团(陈谢兵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东区委书记、川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云南军区、昆明军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文化大革命时期,谢富治为毛泽东勤王,出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成员。1967年8月,谢富治为了帮助毛泽东打击强力系统当中的周恩来系官僚派,提出“砸烂公、检、法”,致使全国的公安机关都陷于瘫痪。1972年,谢富治在北京逝世。1980年,在周派继承人邓小平夺权以后,中共中央根據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审查报告,开除谢富治的党籍;撤销谢富治悼词;将谢富治的骨灰由八宝山革命公墓清出。1980年11月20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開始受审,谢富治被判为主犯之一。.

新!!: 六七暴動和谢富治 · 查看更多 »

费彝民

费彝民(),江苏苏州人,出生于上海,原香港《大公报》社长。 费彝民1925年自北京高等法文学堂毕业后任职于陇海铁路总会所,1930年出任《大公报》驻沈阳通迅员。次年赴天津正式加入《大公报》,历任经济课主任、编辑部书记。1936年上海《大公报》创刊后前往沪馆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文汇报》主笔,并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中文部主任。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大公报》副经理、社评委员。 1948年香港《大公报》复刊后任经理。1949年兼任上海《大公报》经理。1952年起任香港《大公报》社长。他还是第四、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六七暴動期間,他是左派「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 1988年5月18日凌晨三時三十八分,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八十歲。其遺體於5月20日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新!!: 六七暴動和费彝民 · 查看更多 »

鹽酸

#重定向 盐酸.

新!!: 六七暴動和鹽酸 · 查看更多 »

麥理覺

麥理覺爵士(Sir James David McGregor,),前香港政府官員,曾任行政、立法兩局議員。.

新!!: 六七暴動和麥理覺 · 查看更多 »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新!!: 六七暴動和麥理浩 · 查看更多 »

黃大仙

#重定向 黄初平.

新!!: 六七暴動和黃大仙 · 查看更多 »

黃大仙下邨

黃大仙下邨(英語:Lower Wong Tai Sin Estate)是香港一處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黃大仙區。分為黃大仙下(一)邨和黃大仙下(二)邨,其中黃大仙下(一)邨為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

新!!: 六七暴動和黃大仙下邨 · 查看更多 »

輔警

辅警全稱輔助警察(英文普遍稱為Auxiliary Police,英國稱為Special Constabulary,美國稱為Special Police),是協助正規警察,提供額外警察力量的人員。.

新!!: 六七暴動和輔警 · 查看更多 »

霍德

霍德爵士,KBE,LVO(Sir David Robert Ford,),英國殖民地官員及軍人,曾任英屬香港布政司、銓敘司、房屋司等職。他是最後一位洋人出任布政司一職。他在1989年主理在赤鱲角發展新機場事宜。他曾於末代港督彭定康履新前短暫署任港督一職。.

新!!: 六七暴動和霍德 · 查看更多 »

錦田

錦田(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新!!: 六七暴動和錦田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新!!: 六七暴動和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防暴

防暴,又稱為鎮暴,是指人群管制、鎮壓以至驅散騷亂以至暴動人群,或者經由警察警告而不離開者,以防範暴力事件的發生,維持社會秩序回復。在集權國家,時被視為維持暴政的獨裁統治之手段。傳統上由執法機構,例如警察等負責,緊急狀態下會派出軍隊(一般為憲兵及武警等)及其他單位協助。為了達至最少傷亡,上述單位通常會採用特殊的戰術及陣型以應付;同時,裝備了軟性的特殊武器以避免增加傷亡,要求最低的傷害。但如果防制效果無效或失敗,可能造成更大規模衝突及屠殺。.

新!!: 六七暴動和防暴 · 查看更多 »

赤柱監獄

赤柱監獄(Stanley Prison)前稱香港監獄(Hong Kong Prison),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赤柱東頭灣道99號,於1937年1月啟用,為香港最高度設防的監獄,由懲教署管理,囚禁被判終身監禁或較長刑期的在囚人士,收容額為1,511名。.

新!!: 六七暴動和赤柱監獄 · 查看更多 »

葡屬澳門

葡屬澳門(1557年—1999年12月19日),又稱為澳葡時期或者澳葡時代,澳門在葡萄牙帝國時期的政府機構,不是官方用語。殖民地時期稱為澳門政府,因與澳門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澳葡政府」,以區別兩者。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的殖民地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葡政府時期,澳門曾被分為澳門市(Concelho de Macau,又稱天主之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範圍為澳門半島)和海島市(Concelho das Ilhas,包括氹仔(Taipa)和路環(Coloane))。澳門當時亦是葡萄牙的海外省。 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承認澳門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國領土,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 六七暴動和葡屬澳門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六七暴動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醫院

医院是治疗和护理病人的机构,也兼做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在日语跟臺灣話等也稱為病院。是由专业分工的医院职员通过医学检查、检验、治疗等设备提供醫療及患病休養服務的一种醫療機構,其服務對象為觉察或认可自己心理上或生理上有嚴重问题的疾病患者、傷者和接受分娩的孕婦,或者是受到家人和朋友极力劝导到医院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或者是需要常规健康管理的一般人士。虽然也有同普通诊所类似的门诊服务,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医院的留院治疗资源、规模、模式。 大部分医院通常是由政府部門资助,或由宗教團體、社會組織、公司或慈善机构的慈善捐款,不以盈利為目的。同時,也存在以盈利為目的的私立醫院。.

新!!: 六七暴動和醫院 · 查看更多 »

金庸

金庸(Louis Cha Leung-yung,),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屢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礎。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新!!: 六七暴動和金庸 · 查看更多 »

長江實業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實(前聯交所上市代碼:0001),為長江集團的旗艦企業,創辦人為李嘉誠。其與母公司和記黃埔常被合稱為「長和系」,現時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附屬公司。 長實源自於李嘉誠在1950年創立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隨後發展成為一間具有主導地位的香港物業發展公司,於1972年11月1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長實當時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商之一,在香港擁有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業。在香港的每12個私人住宅單位中,就有一個由長實發展。同時,長實亦積極投資及營運於新的領域,包括生命科技及其他業務。 2015年1月9日,長和系重組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之業務,並創立兩間新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長江和記實業(長和)及長江實業地產(長地),前者會接手兩個集團所有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及動產租賃業務。而後者則合併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 長實股份將於2015年3月10日下午4時起終止買賣,3月18日上午9時起撤銷主板上市。而長實股東換取的長和股份將於3月18日開始於主板買賣。 長實地產集團截至2014年12月底止資產淨值達990.71億元,和黃房地產集團同期資產淨值達1,171.92億元,集團合供備考的資產淨值達2,265.86億元。.

新!!: 六七暴動和長江實業 · 查看更多 »

英女皇

英女皇可以指:.

新!!: 六七暴動和英女皇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六七暴動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縮寫:FCO),在英國通稱為「外交部」(Foreign Office),是英國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部門之一,由前英國外交部及於1968年合併而成。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首長是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通常簡稱“外交大臣”。普遍認為此與財政大臣和內政大臣是內閣三個最有威望的職位。這些職位與首相一起構成重大國務官位。.

新!!: 六七暴動和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皇家空軍(英文:Royal Air Force,RAF)為英國軍隊的航空作戰軍種,創設於1918年4月1日,為世界上第一支編成獨立軍種的空軍。在一战胜过同盟国后,英国皇家空军成为了该时期最庞大的空军。自创设以來,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國軍事史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不列颠战役。据2007年统计,皇家空軍有1000架以上飛行器,及45710位常備兵員。.

新!!: 六七暴動和英國皇家空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新!!: 六七暴動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陸軍

英國陸軍(British Army),是英國軍隊的地上作戰部隊,它是由蘇格蘭與英格蘭在1707年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時形成的。至2006年,英國陸軍的現役部隊有79,550人,國土軍有24,690人,除国土军外的其它陆军预备役部队有121,800人。英國陸軍經常被部署於全球每一角落的參與多國聯軍的戰鬥或參與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 英國陸軍與英國皇家海军和英國皇家空軍不同,沒有“皇家”头銜,原因是英国内战期间在英国君主与英国国会的一系列斗争中英国陆军总是站在英国国会一边,并且根据英国国会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中的规定“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维持常备军”,英国陆军在法律上并不属于王室管辖。不过尽管英国陆军没有皇家头銜,这并不妨碍在陆军有若干團(Regiments)使用「皇家」此一頭銜。.

新!!: 六七暴動和英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新!!: 六七暴動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六七暴動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新!!: 六七暴動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電車

“電車”一词在兩岸三地最常被使用的用法分別是:.

新!!: 六七暴動和電車 · 查看更多 »

雙十暴動

#重定向 1956年雙十九龍暴動.

新!!: 六七暴動和雙十暴動 · 查看更多 »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新!!: 六七暴動和陳方安生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六七暴動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暴動

#重定向 骚乱.

新!!: 六七暴動和暴動 · 查看更多 »

暗杀

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斯民意党和中国斧头帮等)常派出刺客謀刺各国元首、重要領袖。同樣地,许多国家的情报機構或秘密警察也都秘密地訓練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俄國的國安會(KGB)、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情報特勤局(Mossad)和中國的國安部(MSS)等,用以刺殺敵國或恐怖组织的高階领导人及持不同政見者。 在政治與軍事謀略上,暗殺的目的是藉由結束敵對勢力首腦的生命,以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恫嚇或瓦解敵方士氣、混亂或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在執行方法上,常見的有刺殺、射殺、毒殺、斬殺、自殺式炸彈攻擊等,但情报單位執行時,重要目標常以製造車禍、空難、疾病、火災、失足、溺水、電擊、食物中毒、親友互殘等方式,將景況安排為意外,且為安排該等景況,常造成目標親屬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傷亡,隱藏目標則以綁架至秘密處所執行,屍體銷毀後往往無法尋獲。查緝偵察人員最終多僅能以失蹤結案。另外有時為摧殺目標,常以誘餌誘引目標,誘餌往往藉由犧牲,使目標暴露蹤跡或共同毀滅,以達暗殺之目的。.

新!!: 六七暴動和暗杀 · 查看更多 »

林彬

林彬(原名林少波,),是位孤兒,林光海之兄,於1960年代擔任香港商業電台播音員。1967年,香港親共和左派人士為了響應文化大革命,在香港展開六七暴動行動。由於林彬在電台節目中抨擊有關人士的暴力行為,於同年8月24日在九龍何文田窩打老道山嘉鳴閣對開馬路上被伏擊,其人連同座駕遭到縱火,燒至重傷,翌日不治。.

新!!: 六七暴動和林彬 · 查看更多 »

恐怖主义

賓拉登,蓋達組織的首領。 恐怖主義是指一种会造成其所有者做出,为了达成宗教,政治或其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而故意攻击非战斗人员(平民)或将他们的安危置之不理,有意制造恐慌的暴力行为之思想。各國在刑事法律上對恐怖主義的定義都不一致。 有些定義還將非法的暴力和戰爭包括在內。一般來說,犯罪組織以相似的手段來勒索保護費或執行沉默守則並不被視為恐怖主義,不過如果由具有政治動機的組織來實施這些行動也有可能被視為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一詞帶有政治及情感上的含意Inside Terrorism,第32頁,其精確的定義便更難以辨識,從學術研究上可以找到上百個恐怖主義的定義。恐怖主義的概念具備爭論性,因為國家當局可用以將政敵或其他對手非法化,從而使國家武裝部隊可理直氣壯地打擊敵人(這種武力行為可能會被敵國描述為恐怖活動)。 恐怖主義由廣域的政治組織實行以達成他們的目的,這些政治組織包括左翼及右翼政黨、民族主義團體、宗教團體、革命分子及當權的政府。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他們會不惜肆意向非戰鬥人員使用暴力來為團體、思想或個人爭取注意。.

新!!: 六七暴動和恐怖主义 · 查看更多 »

李觀生

李觀生(),香港警務處殉職警員(編號3810),未婚,於六七暴動期間在新界元朗錦田巡邏時,被左派暴徒搶奪佩槍將其射殺,終年21歲。.

新!!: 六七暴動和李觀生 · 查看更多 »

李澤添

李泽添(),广东从化人,香港工人运动领袖之一,人称“添叔”。 李澤添1947年起在香港做制鞋工人,1954年加入港九鞋业职业工会,在香港六七暴動期間,曾是「鬥委會」成員。1988年至2000年间任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退任會長後改任工聯會會務顧問。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預委會委員、籌委會委員、推選委員會委員。1999年获颁大紫荆勋章。2007年5月22日病逝于广州中山医院。.

新!!: 六七暴動和李澤添 · 查看更多 »

東九龍

#重定向 九龍東選區#歷史.

新!!: 六七暴動和東九龍 · 查看更多 »

東頭邨

#重定向 東頭邨及東匯邨.

新!!: 六七暴動和東頭邨 · 查看更多 »

梁威林

梁威林(),原名梁泽晋,广西博白县沙陂镇八壁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就读于广西师范学校,后进入日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39年,任中共西江特委宣传部部长。1946年,奔赴泰国,任中共泰国工委秘书。1947年回国,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副书记。1949年,担任粤赣湘边纵队副政委兼东江支前司令部司令员。1951年,任中共粤东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53年,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1959年-1978年,任香港新華社社長,實質身份為港澳工委書記;在這二十年內為中共在香港最高領導。其間於1967年,倣效澳門一二三事件的奪權行為,在香港發動六七暴動,以圖使大英帝國投降。1979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83年,任广东省政协主席兼白天鹅宾馆董事长。.

新!!: 六七暴動和梁威林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新!!: 六七暴動和梁振英 · 查看更多 »

楊啟彥

楊啟彥,CBE(Yeung Kai-yin,),前香港政府官員,首位華人庫務司,曾任九廣鐵路公司管理局主席兼行政總裁。任政府官員期間以其火爆「官威」聞名。.

新!!: 六七暴動和楊啟彥 · 查看更多 »

楊光 (鬥委會)

楊光(Yeung Kwong,)是香港左派工會香港工會聯合會的前領導人,女兒在英國讀書,女婿是英國白人.在香港主權移交後於200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表揚其為勞工界的貢獻。社會大眾一般指其在1967年六七暴動期間擔任左派勢力的領導角色,組織及策劃一連串包括暗殺和放置炸彈的暴力事件。 香港日治時期,楊光工作於當年香港最大的香港海軍船塢工會。1962年,楊光由工聯會副理事長正式擔任理事長,及後在1980年接任會長位置,直至1988年方由李澤添繼任。1975年至1988年期間,楊光自張振南以後,成為第二名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工聯會理事長,此後更三次連任。他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之委員,以勞工界身份成為400名推選委員之一。楊光亦曾任第7屆全國政協委員。.

新!!: 六七暴動和楊光 (鬥委會) · 查看更多 »

楊潤雄

楊潤雄(Kevin Yeung Yun-hung,),香港政務官,自2017年7月起任教育局局長。.

新!!: 六七暴動和楊潤雄 · 查看更多 »

死因裁判法庭

死因裁判法庭(Coroner's Court,簡稱死因庭)是香港的一個特別法庭,源於英國倫敦的同等機構,由死因裁判官主持,在一般情況下,與5人所組成的陪審團商議對案件的裁決。.

新!!: 六七暴動和死因裁判法庭 · 查看更多 »

殖民主义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政策。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往往这些各种不平等关系的建立,是由于被殖民者对现代社会组织和架构的无知造成的。殖民主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土著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 六七暴動和殖民主义 · 查看更多 »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又稱《毛澤東語錄》,簡稱《毛語錄》)是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著作中一些語句的选编本,因为最流行的版本用红色封面包装,又是中国共產黨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普遍称为「红宝书」。.

新!!: 六七暴動和毛主席语录 · 查看更多 »

毛澤東

#重定向 毛泽东.

新!!: 六七暴動和毛澤東 · 查看更多 »

氢弹

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屬於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融合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美、俄、中、英、法)合法擁有熱核武器,2017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公開測試氢弹技术。.

新!!: 六七暴動和氢弹 · 查看更多 »

民兵

民兵(Militia)或武裝民兵相對於現役或者是後備軍人,泛指一個國家當中具備最基礎的作戰能力的人民。這些人民可能已經自軍中退役,或者是受過簡單到完整的軍事訓練,至少會操作各式輕型槍支類的武器進行作戰。 民兵可能出現的場合包括作為一個國家的輔助或者是後備補充兵力,也可能是在內戰的場合出現在反對政府的武裝力量當中,或者是在和平時期民間自己組織的武裝力量。民兵多半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是職業,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組織起來執行戰鬥或者是相關的支援任務。 在歷史上民兵參與戰爭或者是衝突的機會非常多,無論是在傳統正規軍隊作戰的場合,或者是作為游擊戰的武裝力量。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以及在非洲許多內戰當中,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允許人民擁有槍枝的權利也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民兵有很大關聯(參見: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

新!!: 六七暴動和民兵 · 查看更多 »

民眾安全服務隊

民眾安全服務隊(簡稱民安隊,Civil Aid Service,縮寫:CAS)是香港保安局轄下的輔助紀律部隊之一,於1952年成立,初期為一個備戰的輔助組織,經過多年發展,轉展成為服務多元化的民防保安部隊,在發生天災人禍時,執行各種緊急服務,輔助正規紀律部隊,進行救援工作和維持治安。現任民眾安全服務隊處長為李樹榮博士,領導3,634名成人隊員及3,232名民安隊少年團團員。民眾安全服務隊被譽為亞洲其中一支最優秀的志願輔助部隊,是世界各地志願工作團體的典範之一。 每當接獲通知,民眾安全服務隊人員需要於1小時45分鐘內抵達行動基地集合、接受匯報及準備,然後一同出發行動。於2012年全年,民眾安全服務隊參與了138次緊急服務,包括80次山嶺搜救、37次火災救援及15次水災或者颱風救援,服務時數達逾16,000小時;協助人群管理220次,服務時數達逾87,000小時。 民眾安全服務處簡稱民安處,編制人數為103人,包括一名相當於首長級薪級表第二點的人員(職銜為總參事),其餘則為部門人員及一般職系人員。他們的工作是為民眾安全服務隊志願人員提供行動策劃及管制、隊員訓練、行政和後勤支援。部份職系人員需要同時兼任民眾安全服務隊的志願工作。民安處總參事暨民安隊副處長(行動)為張達賢。.

新!!: 六七暴動和民眾安全服務隊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局局長

#重定向 民政事務局#歷任首長.

新!!: 六七暴動和民政事務局局長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總署

民政事務總署(簡稱民政總署或民政署;英語:Home Affairs Department,HA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促進政府與市民間的溝通,並協助發展地方行政,包括新界村代表選舉。現任民政事務總署署長為謝小華女士。 民政事務總署在全港十八區均設置了民政事務處,由民政事務專員主管;民政事務總署並負責管理各區的社區會堂/社區中心。.

新!!: 六七暴動和民政事務總署 · 查看更多 »

汽车

汽車或稱機動車(英式英语:car;美式英语:automobile;美国口语:auto),即本身具有動力得以驅動,不須依軌道或電纜,得以動力行駛之車輛。廣義來說,具有四輪或以上行駛的車輛,普遍多稱為汽車。雖然,長久以來學術各界對「誰是第一位汽車發明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及論述,未有完全一致性的看法,但是,絕大部份學者皆將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視為第一位發明者。賓士製造了三輪汽車以後,戈特利布·戴姆勒首先製造四輪汽車,美國人亨利·福特首先大量生產平價汽車,是使汽車得以普及化的人。.

新!!: 六七暴動和汽车 · 查看更多 »

沙頭角槍戰

沙頭角槍戰於1967年7月8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4時15分在英屬香港邊境禁區沙頭角發生,一群武裝中国民兵非法越境並與香港警察爆發槍戰,事件共造成6死20傷。.

新!!: 六七暴動和沙頭角槍戰 · 查看更多 »

法律

法律(Law) 是一種由規則組成的體系,經由社會組織來施與強制力量,規範個人行為。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學者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国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於西元前350年寫道:「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

新!!: 六七暴動和法律 · 查看更多 »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新!!: 六七暴動和法西斯主义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新!!: 六七暴動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洪门

洪門,又稱天地會,与袍哥会、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主要活动于華南,以福建、广东、湖廣等地區更盛。有時史學家所謂的洪门一詞,代表了一切反清的祕密會社,如青幫、理教等。後來演變成名称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廣東幫會會眾借洪門之名反對地方政府。原本就是互不統屬、各有不同宗旨的社團,因為同一理由互相合作,對外宣傳,吸引新會眾,實屬发动民变的社團組織,如像歷史上白蓮教所发动民間組織的社團民变一樣。洪门也協助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逃亡途中的护军就是广东洪门。 清末時,革命黨亦為了推翻滿清需要,而參與其中,及至1911年中華民國肇建後,不少「天地會」、「三合會」成員均有國軍身份。1949年後,香港三合會組織的兩大龍頭大佬皆有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軍階。.

新!!: 六七暴動和洪门 · 查看更多 »

消失的檔案

消失的檔案(Vanished Archives)是一部香港紀錄片,由羅恩惠執導。内容主要描述六七暴動。2017年於香港上映。美國及加拿大多個城市亦曾放映過消失的檔案。 羅恩惠原計劃拍攝關於六七暴動少年犯的紀錄片,搜集資料時發料六七暴動檔案的正本全都運回英國,存於英國國家檔案館;而香港歷史檔案館的複印本卻幾乎全部消失,只剩下21秒的影像。羅恩惠因而花4年時間搜集資料拍攝消失的檔案。.

新!!: 六七暴動和消失的檔案 · 查看更多 »

消防員

消防員為政府或民間團體所成立的滅火及救援團體的成員,通常是一個國家所成立專門司職於滅火及救援等事項的專門部門最底層的分枝,為站在第一線的政府機關;消防員即為其中成員。一些熱心的民間人士也會在政府的許可下成立民間的消防隊,簡稱「義消」,一般皆為服務性質,熱心服務大眾,屬志工類型。消防是高危险的工作,存在比較高的殉職機率。.

新!!: 六七暴動和消防員 · 查看更多 »

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

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簡稱「鬥委會」,由香港工聯會理事長楊光出任主任,以新華社香港分社運作的中國共產黨港澳工委方為實際領導;,為於六七暴動時以武裝鬥爭及暴亂手段反對英國殖民地統治,獲中國共產黨支持的政治組織。.

新!!: 六七暴動和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Hong Kong and Kowloon Trades Union Council(HKTUC)簡稱工團總會),創立於1948年9月,亦為國際自由勞聯(ICFTU)會員,致力爭取勞工權益及自由工會運動,政治立場鮮明,為親中國國民黨的工會。組識轄下有30個屬會,逾萬名會員。 工團總會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影響力大減,屬會被泛民主派的香港職工會聯盟吸收,例如包括實力最強的中華巴士自由工會(後因專營權轉移易名新世界第一巴士職工會,現在並為工黨執行會員)、電梯職工自由工會等在回歸後轉投為職工盟屬會。.

新!!: 六七暴動和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 查看更多 »

港英

#重定向 英屬香港.

新!!: 六七暴動和港英 · 查看更多 »

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英文: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縮寫:AFC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漁農自然護理署前原稱為漁農處,成立於1912年,在2000年1月1日更名。更名的原因是為了更能正確反映該部門的職責及其所提供的服務種類,即除了漁業、郊野公園及農業發展外,還包括自然物種的保護。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總部位於九龍西深水埗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5-8樓。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包括監察及指導漁業及農業,營運香港各新鮮副食品批發市場,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包括香港濕地公園)、海岸公園(包括地質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及規管瀕臨絕種動物、植物的出入口。並監管動物的福利與控制動植物的傳染病,例如禽流感。.

新!!: 六七暴動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查看更多 »

漢華中學

漢華中學(Hon Wah College),是位於香港東區小西灣的一所中學,並設有小學部。為一條龍學校。1945年一群人士基於為培育人才、服務香港的宗旨而創辦於西環太白台(前稱:Hon Wah Middle School),曾創辦多所分校及夜中學,包括山道、卑路乍街、元朗、香港仔。1965年中學遷入西環青蓮台;於2000年獲分配一所位於小西灣的大型校舍,2006年正式遷入。.

新!!: 六七暴動和漢華中學 · 查看更多 »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新!!: 六七暴動和潮州话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六七暴動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机枪

機槍或稱機關槍、機關銃(Machine gun),指全自動,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可能是固定式的,也可能是活動式的,其子彈會由彈鏈或是彈匣連續填充,並且發射,每分鐘約有300至1800發子彈。 機槍通常分為輕機槍、中型機槍、通用機槍、重機槍等幾種。自動火器除了機槍外,還有冲锋枪、突击步枪、戰鬥步槍、自動霰彈槍、全自動手槍等,口徑20毫米以上的叫「機炮」(autocannons)。 機槍為了滿足連續射擊的穩定需要,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主要發射步槍或更大口徑(12.7mm/14.5mm)的子彈,能快速連續射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透過綿密火網壓制對方火力點或掩護己方進攻。除了攻擊有生目標之外,也可以射擊其他無裝甲防護或薄裝甲防護的目標。輕機槍的重量較輕,可以手持射搫,不過若以臥式的姿勢射擊,效果會比較好。機槍和自動槍隻的差異主要在口徑(機炮的口徑在20mm以上),另一個差異是所發射的是傳統的子彈、炮彈、散彈槍的彈藥、或是爆炸彈等。像發射霰彈的全自動槍隻會稱為的自動霰彈槍,發射大口徑彈藥的則會稱為機炮或是自動榴弹发射器(榴弹機槍)。冲锋枪則是手持式的自動武器,發射一般手槍口徑的子彈。機槍和冲锋枪、機炮不同,機槍像步槍一樣,有很高的槍管/口徑比(表示其槍管很長,子彈口徑小)。機槍在本質上就是一把全自動的步槍,而機槍和戰鬥步槍的不同點在於是否有可快速拆卸的槍管、重型槍管或是其他的冷卻系統。戰鬥步槍及突击步枪可以進行全自動的射擊,因為不是為了全自動射擊而設計,會有槍管過熱的問題。大部份的機槍也使用彈鏈及開放式槍機架構,和步槍的設計不同。 在一般的法律和口語中,機槍泛指可連發槍械。在中,只要一次扣動扳機時可以發射一次以上的就算是機槍、和口徑無關。美國公民持有機槍不會違反任何聯邦法律,在許多州也是合法的,不過依需登記為,而且需要繳納印花稅。不過1986年的Hughes修正案禁止針對市民製造機槍,因此只有在此時間之前就已製作的槍才能合法交易及移轉。.

新!!: 六七暴動和机枪 · 查看更多 »

戴麟趾

戴麟趾爵士,GCMG,MC,DL(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曾任西太平洋高級專員,1964年至1971年任第24任香港總督,任內香港工業長足發展,但期間因為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香港亦受影響而爆發了左派領導的六七暴動。六七暴動後,戴麟趾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如發展基建、小學六年義務教育等。.

新!!: 六七暴動和戴麟趾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六七暴動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 六七暴動和新华社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新聞周刊

《新台灣新聞周刊》(New Taiwan Weekly)為「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月1日成立,簡稱「本土文化」)所創立,以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的政論性雜誌,1996年3月1日創刊 (一說1996年3月8日陳宗逸,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63期,2008年12月3日。),2008年12月3日宣布「暫時停刊」但未曾復刊。創辦人及發行人為詹錫奎(筆名「老包」),每週發行一期。.

新!!: 六七暴動和新台灣新聞周刊 · 查看更多 »

新生晚報

新生晚報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報紙,1945年12月創刊,出版了三十年至1976年1月停刊。報紙以「無黨無派的立場,報道大家所欲知事,申述大家所欲吐之言」為辦報宗旨,不少香港報界人士如:劉火子、胡菊人、馬松柏、三蘇、十三妹、董千里、望雲、平可、西西、戴天曾在該報發表文章及任職。.

新!!: 六七暴動和新生晚報 · 查看更多 »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簡稱新華社香港分社或香港新華,是新華通訊社的香港分部兼亞太總分社。香港回歸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駐香港的官方代表機構。.

新!!: 六七暴動和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 查看更多 »

新都城大廈

新都城大廈(Metropole Building)是香港一個舊式私人屋苑,位置前身是開業於1918年的名園遊樂場的前半部份,共分A、B、C、D四座,由著名香港建築師司徒惠設計,位於香港島北角英皇道416至438號,鄰近糖水道交界,距離港鐵北角站、東區走廊出口、香港電車北角總站、北角碼頭及其巴士總站都非常接近。.

新!!: 六七暴動和新都城大廈 · 查看更多 »

新蒲崗

新蒲崗(San Po Kong)是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東南部分一個地方,是指牛池灣以西、太子道東以北、啟德明渠以東、彩虹道以南的區域,名稱來源於該地原來的蒲崗村。「蒲崗」之名是「蒲田」和「山崗」的結合,分別指開村村民祖籍及該地地形,原址爲新蒲崗西北角的彩虹道遊樂場一帶。蒲崗村於1942年被侵華日軍拆毀,村民被驅散,蒲崗山被削去大部分。戰後蒲崗村舊址附近發展出新的住宅及工廠區,命名爲「新蒲崗」。 現在的新蒲崗中部是舊工廠區,也是香港主要工業區之一;隨着社會發展有一些住宅樓宇在東及西面出現。.

新!!: 六七暴動和新蒲崗 · 查看更多 »

新晚報

《新晚報》是香港昔日一份每日傍晚發行的繁體中文報紙,由《大公報》營運,於1950年10月5日創刊,於1997年停刊,為香港最後一份停刊的收費晚報。2012年被收購及以《新晚報》名稱復刊,自稱為《大公報》之子報。.

新!!: 六七暴動和新晚報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六七暴動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文汇报

文汇报可指:.

新!!: 六七暴動和文汇报 · 查看更多 »

摩星嶺白屋

#重定向 域多利道扣押中心.

新!!: 六七暴動和摩星嶺白屋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六七暴動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政治犯

政治犯(political prisoner),是指以一些人对犯罪时有政治目的,或者以政治目的被认罪的人的称呼,其歷史可以上朔到古代。但由於政治犯本身通常不涉及暴力行為,因此也被称作良心犯或持不同政見者。由于这个称呼是主观性的,對於一個犯人是否為政治犯通常爭議很大,被一國政府認定是不法人士或恐怖主義者的犯人可能自另一國看來是政治犯。因此,關於政治犯的國際爭執通常很激烈,一些政府甚至否认政治犯的存在。.

新!!: 六七暴動和政治犯 · 查看更多 »

政治部 (香港警察)

政治部(俗稱邵氏;英文:Special Branch,特別分支之意,中英文名稱意義並非對應,縮寫:SB)於1934年成立,架構上隸屬於皇家香港警務處刑事部,實際上直接由英國軍情五處第二處指揮,主要責任為反間諜及收集情報等多類特殊任務。隨著香港主權移交臨近,政治部於1995年解散。.

新!!: 六七暴動和政治部 (香港警察) · 查看更多 »

教育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迄今,受教育权已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

新!!: 六七暴動和教育 · 查看更多 »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新!!: 六七暴動和教育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拱北行

拱北行(英文:Beaconsfield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4號、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後面,為香港政府建築物,曾經為政府新聞處辦公室所在地,於1990年代中連同香港希爾頓酒店和隔鄰的政府停車場拆卸及重建為長江集團中心。.

新!!: 六七暴動和拱北行 · 查看更多 »

曾向群

曾向群(),香港政治人物,東區區議會第一至三屆委任議員,現為新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曾經於六七暴動期間遭殖民地政府拘捕及入獄。.

新!!: 六七暴動和曾向群 · 查看更多 »

曾德成

曾德成 (),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龍江鎮仙塘村,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第七至十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至2008年)。.

新!!: 六七暴動和曾德成 · 查看更多 »

曾鈺成

曾鈺成教授(Jasper Tsang Yok-sing,),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 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民主建港聯盟創黨主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此前曾經擔任香港培僑中學校長,現在為該校及培僑書院校監和培僑小學校董。其弟曾德成為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其與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分別稱為香港政壇的「雙曾」。.

新!!: 六七暴動和曾鈺成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六七暴動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怡和街

怡和街(Yee Wo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的銅鑼灣,東西方面雙向行車,是灣仔區一條主要道路。 20世紀初,怡和洋行擁有東角,即今日銅鑼灣站一帶的土地,因此香港政府把此條街道命名為怡和街作為紀念。 怡和街不算很長,約300米,東面連接高士威道,西面連接軒尼詩道,電車路線沿怡和街而行。在怡和街最東段一小段是單程東行,該處亦是電車銅鑼灣總站所在地。該地點也有一家星級酒店名為富豪香港酒店,它附近的街道車流非常繁忙,所以為了行人過路安全,建設有顯眼的環型行人天橋,連接上禮頓道的聖保祿學校、怡和街以北的糖街及怡和街的西段等地點。該環型行人天橋的形象常見於藝術攝影展之中。 怡和街估計每天人流超過百萬。因此,怡和街一帶的鋪租一直很高。根據2006年10月Cushman & Wakefield Inc.的一個全球零售鋪位租金報告,怡和街的租金為全球第二貴,每月尺租735港元,次於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的878港元。。根據環境保護署在香港各處設立的空氣監測站(包括怡和街)的數據,怡和街是香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怡和街亦是香港不少大型遊行的必經之地。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怡和街曾是香港佔領區的銅鑼灣佔領區的核心地段。.

新!!: 六七暴動和怡和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