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福建省 (中華民國)

指数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目前僅由金門與連江(馬祖)兩縣,以及原屬莆田縣的烏坵鄉(今託金門代管)所組成和原屬长乐县的白犬列岛(莒光乡)(今託連江代管),緣此其常被稱為「金馬地區」。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在政府用語中亦將臺澎金馬稱作「臺閩地區」,即示為實質統治之臺灣與福建二省之地區。 因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國軍節節潰敗於中共解放軍。鑒於形勢,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隨國軍從福州市遷駐金門。韓戰爆發後,解放軍曾多次進攻該地而未捷,而國軍亦無能力反攻。進而形成福建由兩政治實體割據一方的格局。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辦公,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且不設省議會。 福建省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大陸福建」與「金馬福建」,前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後者由中華民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政府。 由於金門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而東距台灣島則有277公里。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元旦起實施金馬小三通,金馬地區開始展開與大陸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269 关系: 城南街道 (福安市)基隆港厦门岛厦门市南安市南平市南平縣南竿鄉南路道南海反攻大陸台灣台灣首府大學台灣海峽叶飞吳金贊同安縣大坵島大學大鳳頭燕鷗大膽島夜光藻孫中山孫道仁宁德市宣統寧洋縣小三通屠殺岩鷺崇安街道上杭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国民党清党中国抗日战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語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陸軍中華民國政府丰泽区东山县东引岛东碇岛东海...市 (中華民國)三七事件三元区三元縣三明市亞洲小爪水獺亮島二膽島二次革命云霄县廣東省 (中華民國)延平府延平区建安道建寧府廈門道張俊雄張景森归化县 (福建)徐向前地理志北伐戰爭北竿鄉北路道北洋政府國史館國共內戰國共戰爭國立馬祖高級中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金門大學國立金門高級中學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國民政府內政部警政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皖系軍閥石蒜玉屏街道現代標準漢語福安市福州市福州府福州話福州民系福建省福建省 (清)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政府福建行政长官列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鼎市福清市福澳港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精省紅燕鷗縣 (中華民國)罗源县美國羅瑩雪翁明志省 (中華民國)烏坵鄉烏坵海戰烈嶼鄉甌寧縣熊山街道直系軍閥白腰雨燕銘傳大學鎮 (中華民國)莒光鄉莆仙人莆仙話莆仙語莆田市莆田縣莆田話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道員菁城街道顺昌县行政区划行政院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院長袁世凯褐翅燕鸥西路道西海五岛馬祖南竿機場馬祖北竿機場馬祖列島馬祖話觀察使許崇智高登島高雄市護法運動诏安县越南船民鸭绿江黑尾鸥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脸琵鹭黑枕燕鸥鼓西街道鼓楼区 (福州市)龍岩直隸州辛亥革命龙岩市龙海市龙文区连城县霞浦县胡璉郵政式拼音蘇貞昌閩變閩東語薛琦薛香川薛承泰闽南语闽南民系闽侯县闽清县邵武市邵武府铜山县 (清朝)蔡廷锴蔣中正鄧振中鄉 (中華民國)臺南市臺中市臺灣臺灣島臺灣地區臺灣省臺海現狀金城鎮 (金門縣)金寧鄉金門國家公園金門縣金門縣政府金門機場金沙鎮 (金門縣)金湖鎮長樂市长乐县长乐区长征长汀县长泰县蕉城区蕉北街道連江連江縣連江縣 (中華民國)陳士魁陳銘樞陳水在陳景峻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护法军政府林祖嘉李厚基東山島戰役東山海戰東引鄉東引海戰東路道松城街道松壽 (閩浙總督)松源街道杜紫軍桐山街道桃園市樸壽歐亞水獺武夷山市段祺瑞水吉縣永定縣永安县 (景泰)永安市永春县民國江西省 (中華民國)汀州府汀漳道泰寧縣泉州市泉州府涂思宗渡江战役清朝漢人漳州市漳州府漳平市潭城街道澎湖群島朝鲜战争朱培德戴仲玉戴胜海巡署浙江省 (中華民國)新店區新北市思明縣晉江縣 扩展索引 (219 更多) »

城南街道 (福安市)

城南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城南街道 (福安市) · 查看更多 »

基隆港

基隆港是位於臺灣北部基隆市的海港,為臺灣四座國際商港之一,也是臺北的外港、以及北臺灣首要的海運樞紐,營運機構為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整個港區被基隆市中心環繞,運輸方面以貨櫃為主、散貨為輔,並有數條國內外客輪航線固定彎靠。至2010年止,基隆港為世界第54大貨櫃港及臺灣第三大港。.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基隆港 · 查看更多 »

厦门岛

厦门岛,别称鹭岛,原称嘉禾屿,厦门原指岛西南处的厦门城,清时开始以城名岛,称厦门岛。 该岛是厦门市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端,与大小金门岛毗邻,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上有厦门市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行政区。岛内人口一百余万,同時也是世界上岛屿人口第49名的岛屿。 厦门岛上有两个主要山系,位于筼筜湖北部的狐尾山-仙岳山和位于岛南部的洪济山。厦门岛的制高点位于岛东南端洪济山的主峰云顶岩上,海拔339.6米(这一高度也是目前岛内最高楼厦门国际中心的高度)。此外,厦门的最高点称为云顶山,位于岛外同安区,与岛内最高点云顶岩名字几乎相同。 厦门岛原有两个海湾——岛西端的筼筜港和岛东端的钟宅湾。后来围海造陆,将筼筜港填为水面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的内湖,改称筼筜湖,钟宅湾为了迎合前福建省委书记提出的“五缘六求”口号而被改名为五缘湾。 厦门岛西部水道称为鹭江,西南处为九龙江入海口,东部水道称为浔江。.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厦门岛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南安市

南安市(Lâm-oaⁿ-chhī),雅称武荣,为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人均GDP3.2万元。 南安是明清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遷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僑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南安市 · 查看更多 »

南平市

南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中部偏北,地处闽江上游,別称閩北。全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人口264万。 南平市南连三明,东连宁德,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江西省和浙江省接壤。“南平”一名来源于昔日的南平县,即今日南平市的延平区。南平市政府驻地在延平区,并计划迁往建阳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南平市 · 查看更多 »

南平縣

南平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南平縣 · 查看更多 »

南竿鄉

南竿鄉位於閩江口外東海中,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所屬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也是連江縣政府所在地,自從南竿機場興建完成後,南竿已成為馬祖地區交通、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中心,因此當地人皆稱南竿為「本島」。 南竿鄉轄區包括人口聚居的主要島嶼南竿島,及黃官嶼、鞋礁、北泉礁、劉泉礁等無人島礁,均屬於馬祖列島的一部分。.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南竿鄉 · 查看更多 »

南路道

南路道,中华民国初期行政区划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南路道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反攻大陸

反攻大陸或称光復大陸,是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遷往臺灣後至1980年代前的政治主張與口號,意指反攻國共內戰後被中国共产党統治的中国大陆。通常與「解救同胞」、「消滅共匪」、“反共抗俄复国”、“杀朱拔毛”等政治口號並用。 因應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情勢稍緩及國際情勢改變,反攻大陸的熱度已逐漸消退。1980年6月,時任總統蔣經國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以取代前總統蔣中正與嚴家淦的「反共復國」國策,且順利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之後,並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的具體落實。.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反攻大陸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首府大學

臺灣首府大學,(英語:Taiwan Shoufu University,TSU),全名首府學校財團法人台灣首府大學,常簡稱為台首大、首府,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南麻豆的私立大學。於2000年創校。設有教育與設計、休閒產業及旅館管理三個學院,總計有十四個學系、所暨一個學士學位學程,並附設兩間五星級教學飯店蓮潭國際會館、高雄國際會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台灣首府大學 · 查看更多 »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台灣海峽 · 查看更多 »

叶飞

叶飞,原名叶启亨,曾用名叶琛,福建省南安县人,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奎松省一个华侨小商人家庭,菲律宾名字叫西思托·麦尔卡托·迪翁戈 (Sixto Mercado Tiongco)。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之一,也是唯一一位由海外归国的高级将领。 叶飞早年从事中共秘密工作,后被派到闽东苏区,领导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指挥金门战役但遭败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叶飞 · 查看更多 »

吳金贊

吳金贊(),中華民國農學學者、政治人物,曾任金門林務所長,後代表中國國民黨在福建省選區(金、馬地區)當選為第一屆第一、二、三、四、五次增額立法委員,並曾擔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長達12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吳金贊 · 查看更多 »

同安縣

同安縣,雅稱銀同。旧县名。辖域包括现在的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的金门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厦门市全境及龙海市东北部。有許多名人祖籍為同安縣,如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江南提督陳化成、知名華僑企業家陳嘉庚、孫中山的如夫人陳粹芬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同安縣 · 查看更多 »

大坵島

大坵島是中華民國連江縣北竿鄉所屬地域。距北竿僅200公尺的大坵島,近年發展梅花鹿生態而著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大坵島 · 查看更多 »

大學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大學 · 查看更多 »

大鳳頭燕鷗

大凤头燕鸥(學名:Thalasseus bergii),又名--,具羽冠的燕鸥,为燕鷗科凤头燕鸥属的鸟类。羽冠具灰色杂斑。捕食鱼类為生。遍及印度洋沿海,以及波斯灣,馬祖、基隆、宜蘭亦有分布。.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大鳳頭燕鷗 · 查看更多 »

大膽島

大膽島,由中華民國政府管轄,隸屬於金門縣烈嶼鄉,位於烈嶼島之西南方,距離金門島約12000公尺,距離廈門島約4400公尺。與相距約800公尺的二膽島有「前線中的前線、離島中的離島」之稱,曾於1950年7月26日爆發第一次大膽島戰役,以及1958年8月26日爆發第二次大膽島戰役。 大膽島和二膽島因移交給金門縣政府以準備開放觀光,島上200名駐軍本來計畫於2014年6月撤離,改由警政署、海巡署40名警力駐管。 但因顧及到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中華民國行政院取消大膽島及二膽島的全面撤軍行動。但仍降低駐軍人數,並由警政署警力、海巡署兵力協防以因應開放登島觀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大膽島 · 查看更多 »

夜光藻

夜光藻(学名:Noctiluca scintillans),屬於甲藻門單細胞生物(dinoflagellate),俗稱海耀,又稱夜光蟲,在馬來西亞和台灣也被稱作藍眼淚,為一種在海中生存的非寄生甲藻,能作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這種藻類之所以能發光,是因為其體內數以千計的球狀胞器中,具有螢光素-螢光素酶,這些胞器就像微型的電源供應器,讓夜光藻在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時發出螢光。要看到夜光藻的形態也需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才能看見的。.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夜光藻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道仁

孫道仁()字退庵,號靜山(又作靜珊),湖南省澧州慈利县人。中華民國军事将领,陆军中將加上將銜。黄国盛「孫道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孫道仁 · 查看更多 »

宁德市

宁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東北沿海地区,別称闽东。南连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南平,东滨东海,是福建离“长三角”最近的地級城市。全市现辖蕉城一区(含享有县级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的镇级东侨开发区),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和福安、福鼎两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宁德市 · 查看更多 »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宣統 · 查看更多 »

寧洋縣

寧洋縣,在福建省龍巖縣東北240里。明代始置。 漢代冶縣地;晉代新羅縣地;隋代龍溪縣地;明代隆慶元年(1567年)始析置寧洋縣,屬福建省漳州府;清代屬福建省龍巖直隸州;民國三年(1914年)6月,劃屬福建汀漳道,國民政府成立,廢道,直屬福建省政府。縣境東、西、南三面皆山,北面稍平坦。北溪發源馬山,南流至寧洋城側與西溪合,稱為鷺江,向東南流,故交通北至永安,有馬山之險,東至大田,有金山之險,南至漳平,有水路之便。,1956年撤銷,分別劃歸龍巖、漳平,永安等縣。.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寧洋縣 · 查看更多 »

小三通

小三通是自2001年1月1日起,海峽兩岸實施的小型三通模式,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与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金門縣以及連江縣進行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小三通 · 查看更多 »

屠殺

#重定向 屠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屠殺 · 查看更多 »

岩鷺

#重定向 岩鹭.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岩鷺 · 查看更多 »

崇安街道

崇安街道,是下辖的一个街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崇安街道 · 查看更多 »

上杭县

上杭县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南部,是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 上杭县属客家地域,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78公里,面积28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94万亩,全县设9镇13乡,335个行政村和8个居委会,全县户数121690户,人口483118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上杭县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民党清党

清黨,是1927年到1928年中国国民党采取的清除黨內部分人士的政治运动和组织措施。杨奎松,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党“清党”运动研究,历史研究2005年第6期清党的重点是清除党内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一期清党名义上也兼及国家主义派及西山会议派,但未实行)。但是实际受到波及的中国国民党党员远超这一范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国国民党清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共和國

#重定向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陸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缩写为 ROCA)是中華民國國軍的陸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砲兵指揮部、1個砲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约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数最多的。 2011年出版的《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陸軍的任務是:「平時戍守本島、外島各地,以建置基本戰力與整備應變作戰能力為主,執行應急戰備任務,協力維護重要目標安全,並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主動協助地區災害防救;戰時各作戰區(防衛部)及所屬部隊,受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聯合海軍、空軍地面兵力,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丰泽区

丰泽区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区。面积129.63平方千米,人口57万。邮政编码362000。.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丰泽区 · 查看更多 »

东山县

东山县(Tang-soaⁿ-koān)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东山岛上,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广东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东山县 · 查看更多 »

东引岛

東引島,亦稱為東引,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的主島嶼。原屬羅源縣,自西元1965年7月起始劃予連江縣代管。舊稱“東湧島”,屬於馬祖列島,分為東引、西引(又名清水島)兩島,兩島相隔僅半華里,退潮时可涉水而過,兩島周圍水深四十餘潯,急流洶湧,由是得名。目前東引島經中柱島(又稱中引),而和西引島有橋樑相連結。東引島燈塔建於清朝光緒30年(1904年)。東引島為中華民國戰略要地,故現在為軍事管制區,在島上部署有天弓防空飛彈陣地,有深水港名為中柱港,百姓亦可觀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擁有其主權,將東引島劃入福建省连江县马祖乡,1958年,宣布東引島為中國領海基點之一。但實際上卻從未有效統治過。.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东引岛 · 查看更多 »

东碇岛

東碇島,中華民國金門縣金城鎮管理的島嶼,距離金門縣烈嶼鄉南方27公里處,面積0.016平方公里,比北碇島小,是金門縣境之極南點所在。島上有由英國籍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設計、1871年建造的燈塔,現由交通部航港局管理,塔身為黑色。東椗與北碇兩島之燈塔合稱「金門雙碇」。.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东碇岛 · 查看更多 »

东海

東海,亦稱東中國海、中國東海,是指長江出海口以南、中國大陸以東的大片海域,為太平洋西部的陸缘海之一。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東臨太平洋,以日本九州和琉球群島為界。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千餘米,最深處接近日本冲繩本島西側的中琉界沟(沖縄トラフ),約為2,700米。鹽度爲31-32‰,東部爲34‰。海水溫度平均9.2°C。冬季南部水溫在20°C以上。整個海區介于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东海 · 查看更多 »

市 (中華民國)

市是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单位之一,主要設置於城市地帶,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行政層級及自治權限。今日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中所指稱的「市」為設置於省之下,與縣同級之第二級行政區。過去法規中稱為「省轄市」;省虛級化後由中央政府在實務上直轄。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中,市制分為以下層級,均為地方自治團體。.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三七事件

三七事件,亦名東崗事件、或東崗慘案,是一宗發生在1987年3月7日,中華民國國軍小金門守軍射擊並屠殺無武裝的越南難民船事件。郝柏村於2000年出版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中證實事件中的越南難民十九屍二十命全部遇害,但有在場士官見證不止此數。.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三七事件 · 查看更多 »

三元区

三元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三明市1983年地改市后新建的市辖行政区。面积 803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365001。.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三元区 · 查看更多 »

三元縣

三元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历史上是沙县的一部分,沙县始建于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三元縣 · 查看更多 »

三明市

三明市(闽中语三明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級市,拥有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国家森林城市、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三明市地处沙溪沿岸,位于福建省西部,东连福州、泉州,与南平、龙岩,西接江西省的抚州和赣州,北依南平,西南邻龙岩,全市面积2.29万平方公里,2015年底常住人口253万。.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三明市 · 查看更多 »

亞洲小爪水獺

亞洲小爪水獺(學名Aonyx cinerea、oriental small-clawed otter、 Asian small-clawed otter),又名小爪水獺,是一種小型水獺。主要分佈於孟加拉國、印度、中國、中南半島全省、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區的濕地附近。 亞洲小爪水獺一般體長0.9米(包括尾巴),體重可達5公斤。以魚、蛙、蟹、螯蝦和貝類為食。 此水獭曾经分于Amblonyx。.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亞洲小爪水獺 · 查看更多 »

亮島

亮島,古稱橫山,舊稱浪島,位於馬祖列島北竿與東引之間,行政上隸屬中華民國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村。島嶼長約1400公尺、寬250公尺,面積約0.4平方公里,四周峭壁陡峻,地形顯要,距離中國大陸蜘蛛島24公里,雙峰島26公里。後因呼應「島立天中,亮照大陸」的期許而更名為亮島。。因限制民間人士登岸,至今仍是軍事重地。.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亮島 · 查看更多 »

二膽島

二膽島,由中華民國政府管轄,隸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烈嶼鄉,與相距約800公尺的大膽島有「前線中的前線」之稱,距廈門約七海浬。島上無居民,僅有駐軍。將開放觀光,再計劃興建與大膽島間連結的空中纜車。 大膽島和二膽島內200名駐軍本來計畫於2014年6月撤離,移交給金門縣政府,並改由警政署、海巡署40名警力駐管。但因顧及到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行政院取消大膽島及二膽島的撤軍行動。但仍降低駐軍人數,並由警政署、海巡署派警力協防以因應開放登島觀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二膽島 · 查看更多 »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即「討袁之役」,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20頁,ISBN 978-7-5326-0083-0,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繼辛亥革命後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鬥爭。江西、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度脫離北洋政府獨立。最後以北洋軍擊潰革命勢力告終。 传统意义上革命是对专制政權或文化的颠覆,「一次革命」是指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符合革命的定義;而孙文在已進行國會民主選舉的時代發動的这场战争是否属于革命的范畴,少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学者也有非议。.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二次革命 · 查看更多 »

云霄县

云霄县是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居民有闽南人、客家人。有中国枇杷之乡的称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云霄县 · 查看更多 »

廣東省 (中華民國)

廣東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六省之一。簡稱為「粵」。.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廣東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延平府

延平府为中国旧府名,治所在南平县(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延平路置。下领七县:南平县、将乐县、沙县、尤溪县、顺昌县、永安县、大田县。延平府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属福建省。清辖境南部略有缩小,大田县划出,属永春直隶州。考评:冲,难。终清一朝,延平府下领六县:南平县、顺昌县、将乐县、沙县、永安县、尤溪县。明清两代,延平府辖境大致相同,为:东至建宁府建安县界50里,西至汀州府清流县界225里,南至福州府古田县界120里,北至邵武府邵武县界180里;东西距275里,南北距300里。南平地区志,方志出版社,2004.4,ISBN 7-80192-178-X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撤销建宁、延平、邵武3府,设北路道,延平府建置从此取消。.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延平府 · 查看更多 »

延平区

延平区是中國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市辖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延平区 · 查看更多 »

建安道

建安道,中华民国福建省已撤销的道,在今福建省北部,南平市和三明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建安道 · 查看更多 »

建寧府

建寧府,南宋时设置的府。在今福建省境。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原建州升為建宁府。 元朝时为建宁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建宁府。下领八县:建安县、瓯宁县、建阳县、崇安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清朝时,评价:衝,繁。隸延建邵道。雍正十二年(1734年),割壽寧縣屬福寧府。領七縣:建安縣、甌寧縣、建陽縣、崇安縣、浦城縣、松溪縣、政和縣。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废。.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建寧府 · 查看更多 »

廈門道

廈門道,中华民国福建省已撤销的道,在今福建省南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廈門道 · 查看更多 »

張俊雄

張俊雄(),臺灣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7、21任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張俊雄 · 查看更多 »

張景森

張景森(),台灣政治人物。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在台北市長陳水扁任內任職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後在台中市長張溫鷹任內擔任台中市副市長。在陳水扁政府時期,擔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6年5月20日出任蔡英文政府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主席。.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張景森 · 查看更多 »

归化县 (福建)

归化县,1470年至1933年间福建省存在的一个县,今明溪县的旧县名。 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析清流归上、归下里,宁化柳杨、下觉里,将乐兴善、中和里,沙县沙阳里合置,隶属汀州府。1913年(民国二年)废汀州府后隶属汀漳道,1925年国民政府废道后直属福建省管辖。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占领后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二十一县之一。在此期间,先后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粤赣省、福建省、闽赣省。1933年4月,因福建省归化县与绥远省归化城同名,国民政府改福建归化县为明溪县。明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明溪县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归化县 (福建) · 查看更多 »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徐向前 · 查看更多 »

地理志

地理志,记述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状况及其历史演变过程的专志。以某一特定的区域为对象,全面系统地记述阐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志是记载山川地理沿革之书。东汉班固撰《汉书》时沿袭《史记》体例,改《史记》中的“书”为“志”。古史无地理专章,自《史记》撰《河渠书》后,班固独创其体例,将记载典章制度的各篇统名为志,增写“地理志”,记述地方建置沿革。其州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星之分,风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各有条叙,与古《禹贡》、《周官》所记相埒。按郡国记录汉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户口数字、县道、山川河流、神祠及各地区物产、社会风俗等。为研究西汉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 其后历代官修史书多所沿用。《漢書》卷二十八为地理志,《後漢書》志第十九至第二十三为郡國志,《晋书》卷十四至卷十五为地理志,《宋書》卷三十五至卷三十八为州郡志,《南齐书》卷十四至卷十五为州郡志,《魏書》卷一百六为地形志,《隋書》卷二十九至第三十一为地理志,《旧唐书》卷三十八至卷四十一为地理志,《新唐书》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三为地理志,《旧五代史》卷一百五十为郡縣志,《新五代史》卷六十为職方考,《宋史》卷八十五至卷九十为地理志,《辽史》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一为地理志,《金史》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为地理志,《元史》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三为地理志,《明史》卷四十至卷四十六为地理志,《清史稿》卷五十四至卷八十一为地理志。 在地方志中,一般把它列在卷首大事之后,其他各专志之前。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其记述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阔,除记述特定地方的山川形势、气候、物产、风土人情外,也记述地区的人物传记等文化历史资料。地理志主要是地方志中记述有关地理的那部分内容。其中有自然地理的知识,也有人文地理的知识。自然地理研究自然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所辖范围内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诸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自然资源,以及其它地理环境。.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地理志 · 查看更多 »

北伐戰爭

#重定向 國民革命軍北伐.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北伐戰爭 · 查看更多 »

北竿鄉

北竿鄉位於閩江口外東海中,隸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為該縣第二大鄉。北竿鄉轄區包括人口聚居的主要島嶼北竿島,及高登島、亮島、大坵島等大小島嶼十餘座,均屬於馬祖列島的一部分。.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北竿鄉 · 查看更多 »

北路道

北路道,中华民国初期行政区划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北路道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史館

國史館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為總統府直屬機構,以修纂國家歷史、史料整理、史料文物採集,以及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之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為主要任務。由於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部分中華民國政府史料及檔案保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史館 · 查看更多 »

國共內戰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共內戰 · 查看更多 »

國共戰爭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共戰爭 · 查看更多 »

國立馬祖高級中學

國立馬祖高級中學(英語:National Matsu Senior High School),簡稱國立馬祖高中、馬祖高中、馬中,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南竿鄉的一所綜合型高級中學。前身為於1957年創立之「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馬祖初級中學」,後升格改制為「福建省立馬祖高級中學」並附設國中部,1984年改隸教育部並改為現名,至今為馬祖地區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人數最少的國立綜合高中。.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立馬祖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高雄大學

國立高雄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縮寫:NUK),簡稱高大,位在中華民國高雄市楠梓區,是一所2000年成立的國立大學。為配合政府產業政策發展,推動亞太營運中心(含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與國際倉儲加工轉運中心等),協助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培育技術和管理人才,於2000年2月1日成立國立高雄大學。於2006、2007、2015~2016年榮獲中華民國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18年榮獲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立高雄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金門大學

國立金門大學,簡稱金門大學、金大,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一所國立大學。前身是1997年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部金門分部。校本部位於金門縣金寧鄉,目前共有4個學院、17個學系、12個研究所碩士班、2個碩士在職專班。招收學制設有四年制大學部、進修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立金門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金門高級中學

國立金門高級中學(英語:National Kinmen Senior High School),簡稱國立金門高中、金門高中、金中,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城鎮的普通高級中學。1951年由兩間私立初中合併成立「福建省立金門中學」,曾因九三砲戰及八二三炮戰而遷校或短暫停辦,後停辦初中部改名為「福建省立金門高級中學」,1984年改隸教育部並改為現名,為金門縣唯一的普通高級中學。.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立金門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National Kinmen Agricultural & Industrial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金門縣的國立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簡稱為金門農工或金門高職。學校地址在金門縣金湖鎮復興路1之11號。學校原為金門高中附設職業部,後來在1975年遷址,而於1981年8月1日正式獨立創校,最初校名為「福建省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精省以後改名為「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校地面積為22.6000公頃。現任校長為劉湘金。.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华民国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由1930年粤军第六十一师和第六十师合编而成,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在短短三年多的生存时间里,第十九路军参与了第一、二、三次江西剿共戰爭和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在1933年底发动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最终被中央政府裁撤并剿灭。.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警政署

內政部警政署(簡稱警政署)為中華民國有關警察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內政部,負責全國所有警察行政、人事、教育等各項業務之管轄,下轄各種警察組織,並指揮監督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內政部警政署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皖系軍閥

#重定向 皖系.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皖系軍閥 · 查看更多 »

石蒜

石蒜(學名:,red spider lily),又名紅花石蒜、龍爪花、山烏毒,俗稱老鴉蒜、彼岸花、莉可莉絲等,种加詞「radiata」意為「放射狀的」,又叫「曼珠沙華」(Mañjusaka)。.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石蒜 · 查看更多 »

玉屏街道

玉屏街道是中国福建省福清市下辖的一个街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玉屏街道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福安市

福安市是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地级市宁德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 福安市地理座標為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1′,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北与浙江省泰顺县毗邻,東鄰柘榮縣和霞浦縣,属闽东。全市面积1880.1平方千米,人口约60万。福安市区为旧韩阳镇发展而来,因此亦称韩城。市人民政府驻城北街道中兴西路16号。 福安地区的建制史可追溯到南宋年间。宋嘉定十年(1217年),因长溪西北乡地偏难治,乡人郑子化上书请求析县。淳祐五年(1245年),宋理宗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划出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建福安县。 明清两代福安的统县政区为福宁州、府。虽然福宁的治所一直在沿海的霞浦县,但福安地处山海交汇要道,从而超越了政治中心霞浦,成为闽东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民国时,福安又成为了闽东地区的政治中心,直到1970年才被迁往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安市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州府

福州府为明清时期福建布政司下设的一个府,其辖区大致为今天的福州市的五区二县级市六县再加上宁德地区的古田、屏南二县。明朝初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为福建省治。.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州府 · 查看更多 »

福州話

福州話(ipa),又稱福州語(ipa),是漢語族閩語支閩東語的代表方言,屬閩東語侯官片,为福州民系以及福州疍民的母语。福州民系把這門語言稱作平话(ipa),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 福州話這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福州話指閩東語的侯官片,主要通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部福建省的閩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帶,涵蓋11個縣市,分別是福州市区、閩侯、永泰、閩清、長樂、羅源、連江、福清、平潭、屏南和古田,這些地區都屬於昔日的福州十邑。狹義的福州話指福州市區通行的侯官片方言。中華民國轄下的馬祖列島使用的馬祖話,也屬於廣義福州話中的一種方言,與大陸福州話在腔調和用詞上存在一定差別,馬祖當地的語言,大部分接近長樂話,當地人稱之為「平話」或「馬祖話」。 隨著福州人向海外移民,福州話也传播到了東南亞、日本和美國等地的華人社區中,成為在海外影響力頗大的漢語族語言之一。海外福州華僑組織有稱福州十邑同鄉會。 福州話被中國大陸官方定義為一種漢語方言,归在“闽方言”的“闽东方言”之下。第一章 闽东方言 第一节 形成与分布在臺灣,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語言,也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方言。不過,從語言學的定義來看,福州話同現代標準漢語差別迥異,甚至無法被說閩語其他分支的人所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福州話算是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 歷史上,汉语學界曾经將閩語簡單分為「閩北語」、「閩南語」兩種方言,後來又被拆分為閩東、閩北、閩中、閩南、莆仙五種語言。因此在臺灣,福州語曾一度被稱作「閩北語」,與「閩南語」一詞相對。今日已改用「閩東語」一詞來稱呼以福州話為代表的眾多可互通的方言,閩北語一般指南平市一帶通行的一種閩語。.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州話 · 查看更多 »

福州民系

福州民系(ipa(福州腔讀音)),即福州族群、福州人、福州侬、十邑人,也有称为闽东民系,是发源于中国福建东部的一个民系,属闽民系的一支。福州民系是指籍贯在福州十邑,以福州话为母语,认同福州文化的汉族民系。广义的福州民系还包括籍贯在宁德地区其余县市,以广义的闽东语为母语的族群。传统上福州民系不包括该地区同说闽东语的疍民,也不包括近现代迁入福州的外地移民。.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州民系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清)

福建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建省 (清)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成立于1949年8月。1955年2月改组为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68年8月改组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12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福建省人民政府。.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建省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政府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於1927年7月3日由福建省政治委員會改設而成。原設於福州市,後因國共內戰遷至臺灣;1996年1月15日遷至福建省轄內的金門縣金城鎮現址,但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並在1998年省虛級化施行後成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完全喪失實施地方自治的能力。2017年1月18日,行政院成立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以合署辦公模式與福建省政府共同辦公。.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建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福建行政长官列表

本表列出历代福建地区历任主要行政长官或相当官员。.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建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重定向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福鼎市

福鼎市地处中国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寧德市下轄的縣級市,北接浙江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鼎市 · 查看更多 »

福清市

福清市(闽东语:Hók-chiăng-chê)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福州市代管,简称“融”,因城南玉融山而得名。 福清市为中国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为首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综合竞争力福建省各县(市)的第二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列第廿八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清市 · 查看更多 »

福澳港

福澳港,又作「福沃港」,建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馬祖)南竿鄉之福澳村(今更名為福沃村),位北緯26.05°、東經119.943°。此村先民來自長樂厚福,居此澳口稱「厚福澳」,簡稱為「福澳」。 南竿鄉為連江縣政經中心,此福澳港是馬祖四鄉五島中規模及腹地最大的港口,故成為馬祖之航運中心,與四大離島(北竿、東莒、西莒、東引)設有交通航線。馬祖與臺灣之海上交通航線有二,一為本港,一為東引島中柱港。福澳港亦為與大陸地區小三通的主要運輸港口,每日皆有一班船開往福州馬尾港。 連江縣政府於民國86年(1997)11月26日奉行政院核定,民國87年(1998)指定本港、北竿島白沙港、西莒島青帆港、東莒島猛澳港、東引島中柱港等五處碼頭為馬祖國內商港。 該村澳口海岸線較別村廣大,原有大片沙灘,故漲退潮差特別大,故將沙灘處填海造陸,建部分登岸出入樓梯。.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福澳港 · 查看更多 »

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美国第七舰队(United States Seventh Fleet)是美國海軍旗下的遠洋艦隊之一,隶属于美國印太司令部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第七艦隊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横须贺港,驻地包括日本佐世保基地、冲绳和韩国釜山、浦项、镇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是目前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队。第七艦隊的主要任務包括威嚇敵國、與盟國合作保护海上通道、协防美國友邦領土以及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也经常充当美国对外進行军事行動時的機動艦隊,被盟国誉为“西太平洋自由之盾”。.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精省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精省 · 查看更多 »

紅燕鷗

紅燕鷗(Sterna dougallii)是燕鷗科的一種海鳥,也名粉红燕鸥。這種鳥有很多不同分佈地區的族群,不同之處主要為喙的顏色及幼鳥的羽毛顏色。 紅燕鷗在北美洲及歐洲的大西洋海岸繁殖,並南下加勒比地區及西非越冬。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苏格兰。.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紅燕鷗 · 查看更多 »

縣 (中華民國)

縣是中華民國的第二級行政區劃,下分鄉、鎮、縣轄市。縣隸屬於省,原由省管轄,省虛級化後改由中央政府在實質上直轄。行政首長為縣長,由縣民直接選舉產生,四年選舉一次,以領導縣政府之運作;立法機關為縣議會,其議員亦由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與縣長同,惟可連選連任。截至2016年6月,中華民國第一大縣為彰化縣(1,288,803人),亦是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縣。.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罗源县

罗源县(闽东语:Lò̤-nguòng)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属福州市辖县,总人口25万,其中畲族人口占8.1%,为福建省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罗源县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羅瑩雪

羅瑩雪(),生於台灣花蓮縣,中華民國律师、政府官員,曾任政務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福建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羅瑩雪 · 查看更多 »

翁明志

翁明志(1958年— ),台灣政治人物,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寧鄉盤山村人。 翁明志於國立政治大學財稅系肄業之後,於鄭南榕的《自由時代週刊》雜誌社任職,並且於1985年參選過台北市議員但未當選。而且翁明志也不滿於金門處於軍事戒嚴而與台灣有所差別待遇之下,1987年開始與不少金門同鄉前往抗議與陳情,結果被以「影響戰地安全」的理由限制往返金門,成為所謂的黑名單。 1987年8月21日,同樣來自金馬地區的翁明志、王長明、陳振堅到福建省政府前靜坐抗議金馬地區仍實施戒嚴。 翁明志於1989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金門縣立法委員,結果在無法返回金門拜票的情況之下,翁明志以五百餘票落選;之後翁明志持續推動金門人民基本人權與遷徙自由,反對軍事政治、戰地政務,並且於1992年在民進黨徵召之下參選立法委員,但仍然落選。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解除戰地政務。1998年,翁明志參選金門縣議員,落選。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翁明志出任福建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同年7月1日,民進黨金門縣黨部成立,翁明志出任首屆主任委員。2004年底,翁明志再度被民進黨徵召參選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但也只得到一千餘票,落選。2007年,翁明志出任行政院政務顧問。 2009年,翁明志出任國立金門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2014年,翁明志出任金門酒廠專任董事。2015年,翁明志出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金門縣小英之友會」顧問。2016年11月1日,翁明志出任福建省政府秘書長。2017年1月,翁明志出任其學生林忻棣創立的「金門青年公共事務協會」輔導員。 W翁 W翁 W翁 W翁 W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翁明志 · 查看更多 »

省 (中華民國)

省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由行政院直轄,下設縣、市。建國時設22省,後增至35省,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去大陸領土導致兩岸分治後數量銳減,至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僅餘2省迄今,分別為臺灣省、以及僅實際管轄金門與連江兩縣的福建省。在兩岸分治前,省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一級行政區。由於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僅限於臺澎金馬,中華民國政府在1999年將省制「虛級化」,移除其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原有的省級政府機關,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省政府則改組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兩者均無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烏坵鄉

烏坵鄉為中華民國的一個行政區,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1954年起由金門縣代管《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烏坵鄉發展計畫》,金門縣政府,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由大坵與小坵島組成,行政區劃分為二個村。 烏坵現由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烏坵守備大隊防守,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擁有烏坵主權,並將之劃為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烏坵村,卻從未實際統治過。 烏坵鄉雖然為金門縣所管轄,但距離金門本島甚遠,兩地並無經常性交通工具,日常補給與交通必須仰賴15天一班往返台灣台中港的軍艦。由於交通皆極為不便,素有「離島中的離島」之稱。.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烏坵鄉 · 查看更多 »

烏坵海戰

--,又称--,發生在1965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是中華民國海軍在運輸傷患途中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軍發生的小型軍力駁火衝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烏坵海戰 · 查看更多 »

烈嶼鄉

嶼鄉,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本島西南西方,居於金廈兩門之間,位處於福建省東南隅的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並包括大膽島、二膽島、三膽島、四膽島、五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等諸小島。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管轄。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 山多平地少的烈嶼,總面積為14.8536平方公里,山巒多分布於東北方,地勢東北寬而高聳,西南狹而平緩,宛若「彪顧猛虎」之勢,再加上「扼制閩海,屏障金門」的地理位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烈嶼鄉共劃分為五村,分別為林湖村、上岐村、西口村、黃埔村、上林村,到2016年7月,現有登記戶籍人口約為一萬兩千多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烈嶼鄉 · 查看更多 »

甌寧縣

甌寧縣,中國福建舊縣名。在今建甌市。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划出建安、建阳、浦城三县部分轄區设置瓯宁县,与建安县同驻一城,属建宁军。熙宁三年(1070年)撤。元祐四年(1089年),又划出建安縣西北12个里,设置瓯宁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改建州为建宁府。瓯宁县归建宁府管辖。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建宁府改为建宁路,瓯宁县属建宁路管辖。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恢复建宁府。瓯宁县仍属建宁府管辖。此后数百年未有变化。民国二年(1913年),建安、瓯宁二县合并,取各自首字,名建瓯县。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民国福建省县份 Category:南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建瓯市 Category:106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甌寧縣 · 查看更多 »

熊山街道

山街道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下辖的一个街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熊山街道 · 查看更多 »

直系軍閥

#重定向 直系.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直系軍閥 · 查看更多 »

白腰雨燕

白腰雨燕(学名:Apus pacificus)又名叉尾雨燕,为雨燕科雨燕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澳大利亚。.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白腰雨燕 · 查看更多 »

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Ming Chuan University, MCU),是中華民國一所由家族興辦的私立大學,校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桃園市龜山區及金門縣金沙鎮等地,1957年由包德明與李應兆共同創辦,現任校長李銓為創辦人之子。 「銘傳」校址,因為得知先賢劉銘傳的嫡孫女劉德齡在臺北市圓山開設一所「銘傳育幼院」,迫於種種原因導致該校無法繼續維持,寄望有人能伸出援手協助解決困境。創辦人包德明乃接手「銘傳育幼院」,將校舍加以改建,仍沿用銘傳作為校名。除紀念清朝先賢劉銘傳巡撫於清末治理臺灣,奠定現代化基礎,以表達對先賢崇敬之意外;更期望以其為典範,激發師生的壯志雄心、見賢思齊。106學年度註冊率93.13%。.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銘傳大學 · 查看更多 »

鎮 (中華民國)

鎮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鄉及縣轄市相當。鎮設鎮公所及鎮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民意機關。鎮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鎮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莒光鄉

莒光鄉位於馬祖列島南部,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下轄的一鄉,由東莒、西莒兩島所組成。.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莒光鄉 · 查看更多 »

莆仙人

#重定向 興化民系 Category:莆田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莆仙人 · 查看更多 »

莆仙話

#重定向 莆仙語.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莆仙話 · 查看更多 »

莆仙語

莆仙語(興化平話字:),又稱興化語()、興化話或莆仙話,是福建興化民系(莆仙民系)的母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通行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的莆仙地區(又稱興化地區),包括今日莆田市轄區、仙遊縣兩地,以及其附近福州市下轄的福清市、永泰县部分地區,和泉州市泉港區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500萬。 興化是莆仙地區舊地名,故莆仙語又稱為興化語,南洋的莆仙移民仍使用興化語這種稱謂。在中國大陸,官方將莆仙語定義為一種漢語方言,因此又被稱作興化方言或莆仙方言。 莆仙語可分為莆田話和仙遊話兩種方言,使用者稱之為本地話()。其中,莆田話通行於莆田城區,仙遊話則通行於仙遊縣。此外,中華民國實際管理的烏坵鄉(由福建省金门县代管)也使用莆仙語,並有融合戰地文化用語,當地又稱烏坵話()。.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莆仙語 · 查看更多 »

莆田市

莆田市(興化語平話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莆田市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自古是福建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 莆田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一縣四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两个管委会。湾口的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和平女神妈祖祖庙所在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莆田市 · 查看更多 »

莆田縣

莆田县,中国旧县名。 南陈废帝置,治所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旋废。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复置,次年省。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县又置,移治今市。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析置清源县。同年,又以莆田县、南安县和龙溪县置武荣州,后属泉州。宋朝为兴化军治。元朝为兴化路治。明、清为兴化府治。 1949年6月,中共政权撤消福莆永县委,改中共莆田县委为中共莆田县工委,在此地开展游击战争。而此时,解放军在取得渡江战役胜利后,南下浙江、福建。8月17日,第三野战军攻占省会福州市。21日,闽中游击支队莆田大队进攻莆田城关,最终占领莆田县。但两个外岛——大坵和小坵并未被中共政权占领,至今仍在中华民国政府的管辖之下。1954年,设立烏坵鄉,1956年起由金門縣代管。 1949年后,属福建省第五专区、泉州专区、晋江专区。1970年,与仙游县划入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为地区,同年改名莆田地区,莆田县仍隶之。1983年,废除莆田地区,设立地级莆田市。2002年撤销莆田县,分别划入莆田市的城厢、涵江二区和莆田市新设的荔城、秀屿二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莆田縣 · 查看更多 »

莆田話

莆田話(興化平話字:Pó-chéng-uā),又稱府城話,是莆仙語(興化語)的一種方言,也被當作莆仙語的標準音。莆田話一般以城廂區的城裡腔為標準音,其使用者以莆田城區為中心,福清市、平潭縣的部分地區也說莆田話。另外,在廣東東部、潮汕地區、雷州、海南島、浙江南部以及臺灣的閩南語地區也存在一些莆田話的方言島。 莆田話也是由中華民國金门县代管的烏坵鄉的通用語言,當地的莆田話融合了國軍士兵戰地文化用語,又被稱為烏坵話()。 莆田話是從古代漢語分化出來的,存在古代江東吳語和南楚方言的一些特徵,並保留了古代百越民族語言的一些詞彙。莆田話與閩南語泉州話以及閩東語福州話也存在一定淵源,其中文白異讀與閩南語相似,連讀變調則與閩東語更相近。.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莆田話 · 查看更多 »

聯合勤務總司令部

#重定向 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聯合勤務總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道(Taoor Dao),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中国哲学的信念之一。 认为道决定了事物“有”或“无”、以及生物“生”或“死”的存在形式;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和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是万事万物在道协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 有兩種解釋,主流是當時的「自然(itself)」不是今日的「自然(Nature)」,而是「自然而然」,“道”雖是生長萬物的,卻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主宰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發展著。後代禪宗則解釋為「道」效法「自然」(今日用語),應為誤解。另一种解释,坚信人受地的制约、地受天的制约、天受道的制约,道受自然的制约;奉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价值观。 此一信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為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另外,道家的道是非人格神,道教的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老子。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並從道家思想中完善了道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神是人格神,後兩者宗教經典中英文的word也被翻譯成中文的道(英文原文:word),《聖經》里提到「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伊斯蘭教的《古兰经》里也提到「不信道而且妨碍主道的人们,真主将使他们的善功无效。.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道 · 查看更多 »

道員

道員,簡稱道,中國明清時期的地方政府官職之一,雅稱道尹、道臺、觀察、廉車、廉使、觀察使等。該官職通常省與府之間-道官署的主官,另外,也有如鹽運道員的專任官職,布政使副手也是道員。 清乾隆時期以來,一般為正四品之官,但可另加頭銜提昇品秩,如臺灣兵備道,例加按察使銜,為三品。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將道員改稱「觀察使」,1914年北洋政府改稱道尹。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廢除「道」的編制,各省改設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為行政督察區的行政管理機構。專署行政長官稱為「行政督察專員」,簡稱「行署專員」。.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道員 · 查看更多 »

菁城街道

菁城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菁城街道 · 查看更多 »

顺昌县

顺昌县(闽北语:)位于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是南平市下辖一个县。县政府驻双溪街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顺昌县 · 查看更多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辖境进行的行政分区。各国的行政区划,由于国情不同,名称和分级各不相同。.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

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是中華民國行政院設於福建省金門縣的聯合服務中心,自2017年1月17日運作,旨在服務金門縣、連江縣二縣民眾、促進金馬地區發展,也強化中央政府與地方的連結。 中心置主任一名(由福建省政府主席兼任)綜理中心事務,執行長一名(由福建省政府秘書長兼任)襄助主任處理事務。金馬服務中心的設置目的是作為行政院於金馬地區之單一窗口,以加強服務離島民眾、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褐翅燕鸥

褐翅燕鸥(学名:Sterna anaethetus)又名--,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褐翅燕鸥 · 查看更多 »

西路道

西路道,中华民国初期行政区划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西路道 · 查看更多 »

西海五岛

西海五岛()是特指位于朝鲜与韩国西海岸的五座离岛,分别是延坪岛、隅岛、白翎岛、大青岛和小青岛等五座岛屿。 西海五岛问题是朝鲜战争遗留的,朝韩双方均声称拥有该区域主权,而现在由韩国实际控制。.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西海五岛 · 查看更多 »

馬祖南竿機場

南竿機場(),全名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南竿航空站,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南竿鄉,由立榮航空負責機場的航班。.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馬祖南竿機場 · 查看更多 »

馬祖北竿機場

北竿機場(),全名為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北竿航空站,位於連江縣北竿鄉,1994年開始營運,由立榮航空負責機場的航班。是目前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領土最北端的機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馬祖北竿機場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馬祖話

話(buc)是中華民國連江縣馬祖列島居民的母語。馬祖話是閩東語的一種方言,屬南部的侯官片。馬祖話為廣義福州話中的一種方言,與對岸的長樂話最為接近。馬祖人在使用福州話介紹母語時會稱之為「平話」(ipa),意思是平常生活使用的語言;在用國語介紹母語時則多稱「馬祖話」(以國語發音),以彰顯為馬祖在地之語言。在中華民國連江縣官方教學上稱之為「福州語」(Hók-ciŭ-ngṳ̄)或「馬祖福州語」。.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馬祖話 · 查看更多 »

觀察使

觀察使,中國古代官名,原稱採訪使,別稱觀察、廉車正使、廉車、廉使、廉查。唐玄宗設,原為一種監察官,近於御史,後變成軍事、行政的官職。後人雅稱明清的道員為觀察使。.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觀察使 · 查看更多 »

許崇智

許崇智(),字汝為,生於廣東番禺,建國粵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許崇智 · 查看更多 »

高登島

登岛,原名下目岛,属于马祖列岛北竿島之離島。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92公里,面积约1.84平方公里。位于连江县东部,马祖列岛东北,距中國大陸9公里,行政隸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高登島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護法運動 · 查看更多 »

诏安县

诏安县(Chiàu-an-koān,Chau-ôn-ye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最南部的一个县,属漳州市,位于福建与广东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东经116°55'-117°22',北纬23°35'-24°11',居民有漳州河佬人、漳州詔安客家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诏安县 · 查看更多 »

鱟 (拼音:hòu;注音:ㄏㄡˋ)为鲎科(学名:Limulidae)动物的通称,又名「馬蹄蟹」、「夫妻魚」,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被譽為活化石。現存的鱟種類僅存3屬4種。.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鱟 · 查看更多 »

越南船民

越南船民()是指在越南勞動黨(今越南共產黨)的政權統一越南之後,出於對共產政權恐懼而乘船離開越南逃難的難民。難民曾經大量涌入香港,並一度造成了越南船民問題。 早期的船民主要是南越人,到1980年代來自共產越南的「經濟難民」開始湧現。 許多時船民即使成功離開越南海岸,在大海上仍需面對惡劣天氣、疾病、饑餓和海盜的威脅。联合国难民署曾估計約有20萬至40萬名逃離越南的船民死於海上。此外,在1970和80年代試圖逃離越南但是被越南政府捉回的人可被當成叛國者送入監牢。.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越南船民 · 查看更多 »

鸭绿江

鸭绿江(满语: ;汉语拼音:,)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一条界江。入海口地区,朝方岛屿——绸缎岛和薪岛等与中方陆地接壤,因此鸭绿江江面末段完全在朝方一侧。目前河口为双方共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鸭绿江 · 查看更多 »

黑尾鸥

黑尾鷗(學名:Larus crassirostris)是一種中型海鷗,身長大概45厘米,翼展大概126至128厘米。這種雀鳥聚居於東亞地區,當中包括中國、台灣、日本和韓國,也會到阿拉斯加至北美洲東北部分一帶漂泊。 黑尾鷗長有黃色的腳,鳥喙末端上有紅色的斑點,繼以黑色環帶,腰尾白,冬季頭頂及頸背具深色斑。幼鳥多沾褐,臉部色淺,嘴粉紅而端黑,尾黑,需要四年才羽翼豐盛達至成長期。正如名字所說,牠們擁有一條黑色的尾巴,並會發出像貓叫的哀怨叫聲,所以在日本被稱作「海猫」,在韓國則為「猫鷗」。 黑尾鷗的主要食糧為細小的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海產與其內臟。牠們經常跟著船隻與漁艇覓食,也會從其他海鳥偷取食物。每年四月中旬,黑尾鷗會連群結隊地築巢,在六月上旬會生兩至三隻蛋,孵卵期為二十四天。.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黑尾鸥 · 查看更多 »

黑嘴端鳳頭燕鷗

黑嘴端鳳頭燕鷗(學名:Thalasseus bernsteini) ,也稱作中華鳳頭燕鷗或黑嘴鳳頭燕鷗,是燕鷗科的一種海鳥,種名來自德國動物學家 Heinrich Agathon Bernstein;模式標本編號 RMNH 87602。.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黑嘴端鳳頭燕鷗 · 查看更多 »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學名:Platalea minor,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又名--、小琵鷺、黑面鹭、黑琵鷺、琵琶嘴鹭,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有「黑面天使」和「黑面舞者」的雅稱;屬於鸛形目、鹮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已知六種琵鷺當中唯黑脸琵鹭屬瀕危物種),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於故當黑面琵鷺在每年 1月至 3月渡冬時,東南亞觀鳥者會到處觀測關注其過冬狀況並統計數量。黑面琵鷺現時只活躍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黑脸琵鹭 · 查看更多 »

黑枕燕鸥

黑枕燕鸥(学名:Sterna sumatrana)又名--,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Sumatra。.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黑枕燕鸥 · 查看更多 »

鼓西街道

鼓西街道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中部的一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西湖附近。下辖7个社区:陆庄社区、保定社区、新民社区、梦山社区、西湖社区、后县社区、达明社区。辖区内有福州第三中学。 Category:鼓楼区街道 (福州行政区划).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鼓西街道 · 查看更多 »

鼓楼区 (福州市)

鼓楼区(闽东语:Gū-là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一个区。位于福州市市区西北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鼓楼区 (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龍岩直隸州

#重定向 龍巖直隸州.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龍岩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龙岩市

龙岩市(閩南語白话字:Lêng-nâ-chhī;客語白話字:Liùng-ngâm-s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通称闽西。全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1万。.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龙岩市 · 查看更多 »

龙海市

龙海市(Liông-hái-chhī)在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九龙江下游,是漳州市代管的县级市。 龙海市身为1960年8月龙溪、海澄二县合并建立的“龙海县”,1993年撤龙海县设“龙海市”。龙海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24°09′-24°36′,东经117°29′-118°15′,总面积1,326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809,643人(2009年),常住人口85.20万人(2009年)。以汉族人口为主,此外有回、满、畲等少数民族,通用闽南语漳州话龙海腔。龙海为较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六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六十九位。2009年,龙海市GDP总量294.79亿元(折合43.15亿美元),人均GDP为34,681元(合5,077美元)。龙海下辖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石码街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龙海市 · 查看更多 »

龙文区

龙文区位于漳州市政府所在地芗城区的东部。属九龙江冲积平原。1996年5月31日设立。.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龙文区 · 查看更多 »

连城县

连城县是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连城红心地瓜干是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连城白鸭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连城县 · 查看更多 »

霞浦县

霞浦县是福建省宁德市辖县,建城1700余年,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位居台湾海峡西北岸,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据《霞浦县志》载,“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霞浦县通行闽东语霞浦话又称福宁话,其中三沙镇当地居民方言大部分以闽南语浙南片方言为主。 霞浦县曾长期是闽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早在3000多年前,黄瓜山一带就有先民居住。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立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福宁府,皆以霞浦县为治所。1913年,福宁府被撤销,其政治中心的地位被福安县(今福安市)取代,后又被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取代。.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霞浦县 · 查看更多 »

胡璉

胡璉(),字伯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陝西省華縣(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曾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也屬於陳誠土木系。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著名將領。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十一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各主要官職,參與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內戰。與另一陝西籍國軍將領史恆豐同為華縣鄉黨,也參與八二三砲戰,亦尚有陝西籍劉恩蔭。.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胡璉 · 查看更多 »

郵政式拼音

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始於晚清,1906年春季於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其使用。此系统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帝国邮电联席会议决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1892年上海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为依据。《华英字典》所用的拼音实际为威妥玛拼音。为了适合打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例如送气符号等)。 邮政式拼音规定,广东以及广西、福建一部分地区的地名,一律按当地的方音拼写(翟理斯《华英字典》中,附有各个汉字的广东、客家、福州、温州、宁波等9个方言区的方音拼法)。而1906年“帝国邮电联席会议”统一地名拼法以前,有一部分地名已经有了拉丁字母的习惯拼法,这部分地名保留不变。例如Foochow(福州)、Canton(广州)、Amoy(厦门)等。 粤式的邮政式拼音与香港政府粤语拼音大致相同,所以广州在1949年以前的地图英文拼法和今天香港官方仍然使用的拼法几乎一样(參見廣州地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邮政式拼音,因此它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58年通過漢語拼音方案後,邮政式拼音作为中国大陆地名的音译标准仍然在国际上通行,直至聯合國於1977年起正式改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大陸地名。 緃然如此,中國歷史較久的機場所用的IATA代碼仍然是以郵政式拼音為基礎,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IATA代碼PEK。 邮政式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不过采用一些已经普及化的地名拼法。此外,一些地方使用当地方言或古音来拼写其地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郵政式拼音 · 查看更多 »

蘇貞昌

蘇貞昌(),生於臺灣屏東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縣長、屏東縣長等職。1981年投入政壇,於屏東選區當選臺灣省議員。2006年初,獲陳水扁總統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並於2007年5月請辭獲准。卸任後,蘇貞昌曾代表民進黨競選副總統及臺北市長,但皆敗選。.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蘇貞昌 · 查看更多 »

閩變

福建事變简稱閩變,發生於1933年(民國22年)11月,为在福建發動反對蔣中正政府的起事,其后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起事者为蔡廷锴、蔣光鼐、陳銘樞和李濟深等人,及其帶領下原本在福建參與剿滅中國共產黨紅軍的廣東系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由於未得到各方支持,次年一月即被蔣介石以優勢兵力擊敗。戰敗後,各高層領導人出走,十九路軍亦在缴械後被解散收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閩變 · 查看更多 »

閩東語

闽东语(buc)是漢語族閩語支的一種語言,通行於中國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東)以及浙江東南部部分縣域。在中國大陸,閩東語被當做漢語的一種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东方言。 福州和寧德的使用者將該語言稱爲平話(buc),意思是“平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浙江泰順、蒼南一帶的使用者,則將其稱之為「蠻講」、「蠻話」或「蠻講話」。.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閩東語 · 查看更多 »

薛琦

薛琦(),生於中國重慶,籍貫福建林森縣(今中國福建省閩侯縣),台灣經濟學者與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等職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薛琦 · 查看更多 »

薛香川

薛香川(),台灣政治及商業人物,中國國民黨籍,長期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任職,並曾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0年政黨輪替後成為國民黨智庫重要策略幕僚之一。現任台灣彩券董事長暨中國信託金控副董事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薛香川 · 查看更多 »

薛承泰

薛承泰(),英文名:James Hsueh或Hsueh Cherng-tay,中華民國學者,福建省金門縣珠山人,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士。曾任臺灣人口學會常務理事、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2009年2月16日起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一職;2009年9月10日至2013年2月18日任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主席一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薛承泰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闽南民系 · 查看更多 »

闽侯县

闽侯县(平话字:Mìng-âu)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县,位于福州西部和南部、闽江下游。.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闽侯县 · 查看更多 »

闽清县

闽清县(闽东语:Mìng-chiăng)位于福建省东部,居闽江中下游,是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闽清县 · 查看更多 »

邵武市

邵武市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南麓,是南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邻接江西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邵武市 · 查看更多 »

邵武府

邵武府,明朝设置的府。 洪武元年(1368年)改邵武路为邵武府。治所在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市)。下辖: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市)、光泽县(今福建省光泽县)、泰宁县(今福建省泰宁县)、建宁县(今福建省建宁县)共4县。在福建省西北部。清朝沿置,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福建的府 Category:南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三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邵武府 · 查看更多 »

铜山县 (清朝)

铜山县,中国旧县名,今中國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邻接安徽省、山东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铜山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蔡廷锴

蔡廷锴(),广东罗定人,字贤初。民国将军。是區壽年舅舅。.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蔡廷锴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鄧振中

鄧振中(,英文名:John Chen-Chung Deng),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灣外省人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福建三元,生於臺灣宜蘭三星、老家羅東。曾任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副大使級別)、駐世界貿易組織副代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經濟部政務次長、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政務委員、福建省政府主席,2014年12月8日毛治國內閣上任後接下經濟部部長,2016年8月9日正式出任林全內閣政務委員,主要督導、推動新南向產業經濟、商務貿易交流政策。.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鄧振中 · 查看更多 »

鄉 (中華民國)

鄉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鎮及縣轄市相同。鄉設鄉公所及鄉民代表會,作為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鄉下轄村,與縣轄市、鎮、區下所轄之里同級。 目前之《地方制度法》並無詳細規範鄉的設置標準,現時的鄉、鎮是由臺灣日治時期的1920年施行「街--制度」下的--、街直接改制而來。不過若有鄉、鎮、縣轄市之合併設置事宜,均需依法重新區劃,但做為配套法律的《行政區劃法》並未立法完成。另外一般來說,沿襲舊制也是鄉劃分之地界與準則參酌因素之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鄉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島

#重定向 臺灣.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臺灣島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

臺灣省,簡稱「臺」,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全省劃分為11縣、3市,範圍為臺灣本島(不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直轄市)、澎湖群島,以及鄰近臺灣本島之離島。全省面積佔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國土面積的69.38%,而人口則佔總人口的30.68%。 臺灣之建省,可追溯至大清光緒13年(1887年)成立的福建臺灣省。中華民國臺灣省於民國34年(1945年)設立時,其範圍包含了臺灣全島及離島與澎湖列島。民國87年(1998年)12月20日起,臺灣省政府因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而成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關,正式凍省(虛級化)。民國99年(2010年),因五都改制,使基隆市變成該省的外飛地,因此也是該省自民國38年(1949年)底國府遷臺以來,第一個在同一塊陸域土地上擁有飛地的省份。其中彰化縣為該省第一大縣、新竹市為該省第一大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臺灣省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金城鎮 (金門縣)

金城鎮是隸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一個鎮,位於金門島西南角,是金門縣政府所在地,亦是福建省政府駐地。為金門縣最重要的都會區,人口數占全縣人口總數比例近35%。.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城鎮 (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金寧鄉

金寧鄉是隸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一個鄉,位於金門島西北隅,三面環海,東與金湖鎮相鄰,西南方連接金城鎮,總面積為29.8540平方公里。 1949年古寧頭戰役後,成立古寧、金盤兩區公所,隸屬金門民政處;1951年,兩區公所合併,更名為金寧區公所,隸屬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1953年合併為古寧、安美、湖埔、榜林、盤山、后盤等六個行政區,為金寧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寧鄉 · 查看更多 »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位於金門縣,為中華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1995年5月25日公告計畫,1995年10月18日成立管理處,是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並兼具自然資源保育功能的國家公園。.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門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最高層級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金門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金門縣政府也是轄下各鄉、鎮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金門縣政府設有11個內部單位、7個所屬一級機關(設有12個下屬機關)、17個所屬二級機關、23所各級學校、1所幼兒園。此外,金門縣政府還經營5個縣營事業機構。.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門縣政府 · 查看更多 »

金門機場

金門機場,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湖鎮,位置在金門本島中央南端,是金門縣的主要聯外機場,因座落金湖鎮尚義里,又稱尚義機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門機場 · 查看更多 »

金沙鎮 (金門縣)

金沙鎮隸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位居金門島之東北部,由於地處東北季風迎風面,風害狂烈,因此用以防風定砂的風獅爺特別多。地形略呈三角形,南與金湖鎮相鄰。.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沙鎮 (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金湖鎮

金湖鎮,是隸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一個鎮,位於金門本島東南部;北界金沙鎮,西接金寧鄉,東、南兩面及西北角一隅臨海。鎮內有料羅港、金門機場等交通建設,太武山、太湖等風景勝地,及瓊林戰鬥坑道、擎天廳、八二三戰史館等軍事紀念建築。.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金湖鎮 · 查看更多 »

長樂市

#重定向 长乐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長樂市 · 查看更多 »

长乐县

#重定向 长乐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长乐县 · 查看更多 »

长乐区

长乐区(闽东语:Diòng-lŏ̤h )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市辖区。长乐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正好处在长江口与珠江口间海岸线的正中位置。辖境东濒台湾海峡,西与闽侯县毗邻,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25°40'-26°04',东经119°23'-119°59',陆地总面积723.6平方公里,海域约1,000平方公里。2015年末,户籍人口71.25万人,常住人口71.5万人。通用闽东方言福州话,洋屿琴江村为北方官话方言岛。长乐区为较具实力的市辖区,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七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七十二位。2015年,长乐GDP总量570.36亿元(折合91.57亿美元),人均GDP为79,771元(合12,807美元)。长乐区下辖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市政府驻吴航街道。2017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长乐市设立福州市长乐区,原市政府驻地替换为区政府驻地 。 长乐区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侨居海外及港澳长乐人近40万人。.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长乐区 · 查看更多 »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长征 · 查看更多 »

长汀县

长汀县(ipa)是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部。 长汀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保存有诸多文物古迹和体现客家文化的古城,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纪念地。1994年获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长汀县 · 查看更多 »

长泰县

长泰县(Tiông-thòa-koāiⁿ)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縣。土地面积912.6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6.7万亩,山地90.3万亩。.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长泰县 · 查看更多 »

蕉城区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宁德市的市辖区,宁德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64.5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72.9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3万,其中城区人口23万人,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是闽东的政治中心,通行闽东语宁德话。.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蕉城区 · 查看更多 »

蕉北街道

蕉北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蕉北街道 · 查看更多 »

連江

#重定向 连江县.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連江 · 查看更多 »

連江縣

#重定向 连江县.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連江縣 · 查看更多 »

連江縣 (中華民國)

連江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雙島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編碼ISO 3166-2:TW自從2015年11月27日起將連江縣編為「TW-LIE」。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之后與马祖列岛合并成立連江縣,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編碼GB/T 2260-2002把連江縣編成350122 LJF。.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連江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陳士魁

陳士魁(),生於臺灣宜蘭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2012年就任第36任行政院秘書長 。2013年2月18日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主席。2013年8月1日起至2016年5月20日接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兼任228基金會董事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陳士魁 · 查看更多 »

陳銘樞

陳銘樞(),字真如,廣東合浦(今属广西)客家人。中华民国上将,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陳銘樞 · 查看更多 »

陳水在

陳水在,中華民國陸軍上校,金門人,1991年(民國80年)5月以陸軍政戰上校獲派任為第20任金門縣長,1992年11月7日國防部終止戰地政務後,由福建省政府派任為第21任縣長,並於1993年底當選金門首任民選縣長,1997年順利連任,2001底卸任縣長轉戰立委但失利。 2009年8月8日,在陳氏宗親會支持下,宣布投入年底金門縣長選舉,挑戰獲國民黨提名的縣議員李沃士。 民國八十六年間,縣營金酒公司為開發低酒精度的高粱酒「冰心酒」,八十七年由民營亞洲酒品公司取得三十八度酒產製及承銷權,檢調懷疑涉及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九十年六月展開調查並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提起公訴。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金門地院一審判決陳水在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涉案的還有縣府官員、酒商及民意代表,喧騰一時;九十四年一月,金門高分院二審判決大逆轉,以「無積極確切證據證明陳水在等人涉嫌貪污」,改判陳水在無罪,檢方提起上訴;最高法院兩度發回更審,金門高分院在九十九年更一審、一○○年更二審均判決無罪。 一0二年三月福建金門高分院更三審判決,陳水在具公務人員身分,經辦公用工程舞弊,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併科罰金新台幣一千萬元、褫奪公權十年。 一0五年八月福建金門高分院更審判決,陳水在非身分公務員,不符圖利罪所規範範圍,全案無罪定讞。 |- |colspan.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陳水在 · 查看更多 »

陳景峻

陳景峻(Chen Chin-jun,),台灣雲林縣人,民進黨籍政治人物,現為臺北市副市長兼臺北農產公司董事長。 政治生涯自台北縣三重市(今新北市三重區)起步,原為三重的里長,視已故民進黨立委盧修一為師,繼承其白鷺鷥宣言「乾淨、清白、為民除害」之精神。加入民進黨,轉戰三重市市長,而後先後擔任三屆立法委員。陳水扁政府時代加入內閣,交通部政務次長與行政院秘書長(同時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2016年進入柯文哲市府擔任臺北市副市長一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陳景峻 · 查看更多 »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

軍金門防衛指揮部(英語:Kinmen Defense Command),隊名「太武部隊」(原「擎天部隊」,與陸軍北高地區指揮部同名),簡稱:「金防部」,全盛時期總兵力約13萬人以上,1997年精實案後至今僅剩約五千人,成立迄今擔負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第一線防衛任務。原稱「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2006年3月因應《國防組織法》,更銜為「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迄今,前身為陸軍第十二兵團.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护法军政府

护法军政府于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建立,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军政府。1917年7月17日,中華革命黨總理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了护法的旗帜,組建南方軍政府,與北洋政府對抗。.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护法军政府 · 查看更多 »

林祖嘉

林祖嘉,中華民國經濟學家,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祖嘉是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經濟學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系主任。2012年10月,林祖嘉接替高長出任陸委會副主委。2014年張顯耀涉嫌洩密案中,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聲稱張顯耀因「家庭因素」辭職,由林祖嘉出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劉德勳辭任策進會董事長後,由林祖嘉兼任董事長一職,林祖嘉成為第一位擔任策進會董事長的台灣現職官員。 2016年2月1日起至5月20日止擔任政務委員、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福建省政府主席三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林祖嘉 · 查看更多 »

李厚基

李厚基() ,字培之,祖籍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大王楼村(今属丰县梁寨镇)。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张绍祖、张建虹,寓居津门的福建督军李厚基,载 李正中主编,近代天津名人故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北洋政府时期全威将军、建武将军,是李鸿章直隶总督署卫队管带、北洋陆军第四镇第七协协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四师第七旅旅长、福建镇守使和护军使、福建督军兼巡抚,掌管福建省军政大权。.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李厚基 · 查看更多 »

東山島戰役

东山岛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东山岛保卫战),是1953年7月16日,韓戰停戰協定簽署前,中华民國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1万多中華民國國軍,對位于福建和广东二省交界处的东山岛突然发起了突擊作战。.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東山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東山海戰

東山海戰又稱八六東山海戰、八六海戰,發生在1965年8月6日,為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国人民解放軍之海上衝突。.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東山海戰 · 查看更多 »

東引鄉

東引鄉,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所轄的一個鄉級行政區,轄區主要由東引島(原稱東湧島)、西引島(原稱西湧島)兩島組成,惟東引、西引兩島之間已興建橋樑相連,而使兩島合為一島,東引島面積 3.22 平方公里、西引島 1.13 平方公里,含附屬無人島礁在內,總計全鄉面積 4.4平方公里。 東引鄉主島北側的北固礁為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區的最北境。因面積小且不易到達,在有主島西北部(原屬西引島)之后澳西側設有「國之北疆」石碑及觀景平台。.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東引鄉 · 查看更多 »

東引海戰

東引海戰發生在1965年5月1日,又叫「五一東引海戰」,為中国人民解放軍与中華民國國軍的海上衝突,因一次误会引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東引海戰 · 查看更多 »

東路道

東路道,中华民国初期行政区划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東路道 · 查看更多 »

松城街道

松城街道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下辖的一个街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松城街道 · 查看更多 »

松壽 (閩浙總督)

松壽(),字鶴齡,滿洲正白旗人。 以廕生任工部筆帖式,累遷郎中。出為陝西督糧道。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晉山東按察使。二十二年(1896年),調江西,晉江寧布政使。二十四年(1898年),擢江西巡撫。三年后歷江蘇巡撫、河南巡撫,加尚書銜。二十八年(1902年),召為工部右侍郎,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不久,授熱河都統。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拜兵部尚書。明年,調工部尚書。又明年,任察哈爾都統。三十三年(1907年),授閩浙總督。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閩軍舉事,松壽兵敗,吞金殉國。贈太子少保,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諡忠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松壽 (閩浙總督) · 查看更多 »

松源街道

松源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下辖的一个街道。.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松源街道 · 查看更多 »

杜紫軍

杜紫軍(),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臺灣屏東縣出身。行政技術官僚出身,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博士,曾任經濟部工業局局長、經濟部部長等,2014年12月8日毛治國內閣就任後為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2015年2月4日起再兼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2016年1月,總統及立委選舉國民黨慘敗,毛治國內閣總辭,2月起由張善政真除組閣,杜紫軍轉任行政院副院長。2016年5月26日擔任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同年12月1日離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杜紫軍 · 查看更多 »

桐山街道

桐山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桐山街道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樸壽

樸壽(),字仁山,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官员。.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樸壽 · 查看更多 »

歐亞水獺

歐亞水獺(學名:Lutra lutra),或簡稱水獺,是亞洲及歐洲的一種水獺,棲息在淡水環境。牠們與北美水獺不同的是頸部較短、臉面較闊、耳朵相距較遠及尾巴較長。.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歐亞水獺 · 查看更多 »

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閩北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南平市代管,1989年由原崇安县()撤县设市而来,以境内武夷山而得名,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城市。该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相毗邻,距南平市160千米。全市辖3个镇、4个乡、3个街道和4个农茶场,总面积2800余平方千米。 武夷山风景秀丽,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古迹众多,古闽越人在武夷山地区留下了武夷山崖墓群、闽越王城遗址等遗迹。宋代朱熹在此授徒讲学,将理学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儒宗。武夷山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踏足之地,武夷山摩崖石刻即为见证。1998年武夷山市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武夷山盛产茶叶,武夷岩茶在中国茶业界有较高的知名度,1959年首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武夷山市 · 查看更多 »

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國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為中華民國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三次出任国务总理,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和領導人。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段祺瑞 · 查看更多 »

水吉縣

水吉縣是原中華民國福建省的其中一個縣,始建於民國36年(即1940年)。當時的水吉縣本來是建瓯县的第一大镇水吉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水吉县繼續維持。1956年7月9日,经中国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4次会议通过,撤销水吉县,将水吉县所属的第一、五、六3个区和第二区的5个乡,第三区的6个乡,第四区的6个乡划归建阳县;第二区的10个乡,第四区的7个乡划归建瓯县;第三区的6个乡划归浦城县。1956年9月25日,水吉縣撤銷實施。.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水吉縣 · 查看更多 »

永定縣

#重定向 永定区 (龙岩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永定縣 · 查看更多 »

永安县 (景泰)

永安县,明朝时设置的县。在今福建省永安市。 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尤溪县地置,属延平府。清朝仍属延平府。民国初年,属建安道。1950年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永安县,此后历属永安专区(1950-1956年)、龙岩地区(1956-1961年)、三明市(1961-1963年)、三明专区或三明地区(1963-1983年)。1983年起,隶属于三明市(地级市)。1984年9月,撤县设市,即今永安市(县级市)。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民国福建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县份 Category:三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永安市 Category:14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永安县 (景泰) · 查看更多 »

永安市

永安市(闽中语永安话:)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永安市 · 查看更多 »

永春县

永春县(bp),古稱桃源,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是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永春县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中華民國)

江西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贛」。.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江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汀州府

汀州府是明清两代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府名,乃明洪武元年(1368年)自元朝汀州路更名而来,府治在长汀县。 明清兩代,汀州府一直属于福建,下辖八个县,分别是长汀、宁化縣、清流縣、归化縣(今明溪縣)、连城縣、上杭縣、武平縣、永定縣。汀州府全境八縣,講的方言可能不盡完全相同,但都屬於客家方言的閩西客家話,也是海內外客家人的客家原鄉之一。 1913年(民国二年),废汀州府,各县并入汀漳道,最后一任知府为王德相。今日,原先汀州府舊地8縣,北邊的宁化縣、清流縣、归化縣三縣改歸三明市管轄;南邊的长汀县、连城縣、上杭縣、武平縣、永定縣5縣,改歸龍岩市管轄。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地理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政府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汀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汀州府 · 查看更多 »

汀漳道

汀漳道,清代及中华民国福建省已撤销的行政区,在今福建省南部。.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汀漳道 · 查看更多 »

泰寧縣

#重定向 泰宁县.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泰寧縣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泉州府 · 查看更多 »

涂思宗

涂思宗(1897-1981),广东蕉岭人,字负我、南垣。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历任粤军营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第二团团长、第十四师第四十一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1926年底任第三师少將副师长、1927年5月調陞國民革命軍第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以一當十地穩住陣地,謙虛不邀功!1928年任第九军第三师师长,在濟南會戰中擔任主攻任務,5月1日攻克濟南,肅清張宗昌殘部,日本為阻撓北伐軍,發動五三慘案。 1932年1月28日,日軍入寇上海,奉國府蔣委員長令,擔任軍事委員會淞滬戰地特派員,協調戰地抵抗日軍入侵,1933年918事變後,奉調為北平軍分會委員長行營參謀團高級參謀,兼第六十三军副军长,協助何應欽整補東北軍隊,安撫熱河、察哈爾等地方部隊。 在馮察事件中,主持招撫會議,化干戈為玉帛。1936年底張學良發動西安事件後,1937年由国民政府委任為中央視考团團長、率團員17人進入延安視察共黨軍事實況,推動國共二次合作之視察任務,任100军副军长、福建汀漳师管区司令、广东惠潮梅师管区司令。 1939年晉升陸軍中將並任第九集团军参谋长、1942年任军政部桂林办事处主任,代表軍政部部長處理東南方面第三、四、七、九各戰區,作戰部隊糧彈被服補己與運輸等重要事宜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調陸軍總部高級參謀,並曾於1947當選為廣東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但為貫徹黨之指示,禮讓該職給民社黨之鍾介民先生,同年八月任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1948年五月辭職調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隨國府撤退來台,1950年奉命派駐香港擔任敵後工作。1981年4月在香港玛嘉烈医院病逝。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Category:蕉嶺人 Category:龍潭戰鬥.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涂思宗 · 查看更多 »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战役。最终,解放军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經濟中心上海,國軍敗局已定。.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渡江战役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漢人

#重定向 汉族.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漢人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漳州府

漳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府,属福建省。治所在龙溪县(今福建漳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清辖境缩小,只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中、下游流域及其西南地区。1913年废。 清朝时,漳州府府治仍为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辖: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今福建省漳浦县)、南靖县(县治在今福建省南靖县靖城镇)、长泰县(今福建省长泰县)、平和县(今福建省平和县)、诏安县(今福建省诏安县)、海澄县(县治在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东北岛屿上)共7县;云霄厅(今福建省云霄县)1散厅。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福建的府 Category: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漳州府 · 查看更多 »

漳平市

漳平市(bp)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北纬24°54′- 25°47′,东经117°11′- 117°44′。漳平市隶属龙岩市管辖,是华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福建省重要的花卉和茶叶产地。.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漳平市 · 查看更多 »

潭城街道

潭城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潭城街道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朱培德

朱培德(),字益之,雲南祿豐人,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歷任廣州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江西省主席(1927年2月)、參謀總長、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職。1937年2月17日因医疗事故去世。.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朱培德 · 查看更多 »

戴仲玉

戴仲玉()中華民國陸軍少將,福建長汀縣人。第八任福建省政府主席。 戴仲玉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1932年冬季加入復興社。抗日戰爭爆發後,陸續擔任福建省臨時參議會秘書長、國家總動員委員會委員。1947年10月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同年底授任陸軍少將,並任參謀本部軍需監。 1955年,福建省政府改組並由戴仲玉擔任省主席,1956年7月中央政府為適應戰時需要,統一戰地軍政指揮,實施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省府移駐臺北縣新店市北新路辦公,負責研究有關收復福建地區之重建計畫方案及對大陸福建地區廣播、閩僑聯繫、人才儲備與不屬戰地政務之一般省政工作。 1956年2月,戴仲玉所題的「中興在望」四個字,被轉刻在金門太武山上。 1962年4月,戴仲玉被選為臺北縣三重市私立東海高級中學董事長,1974年8月卸任。 1986年5月21日,擔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長達31年的戴仲玉逝世,由時任第一屆立法委員的吳金贊接任。 |- |colspan.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戴仲玉 · 查看更多 »

戴胜

戴胜(學名:Upupa epops)又名鵀、鶝、鴔鵖或鵖鴔,是戴胜目鸟类的一种。 戴胜科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戴胜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只有一属两种,即戴胜 、大戴勝,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 根据DNA测序结果,部分学者建议将戴胜科和林戴胜科从佛法僧目中分离为戴胜目。 在2008年,有15萬以色列人參加了“國鳥”評選投票,選出戴勝為以色列國鳥,而此結果由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於2008年5月29日宣布。但在猶太教傳統中,此鳥是不潔之物。 戴勝是金門縣常見的留鳥,訂為金門縣縣鳥,獲選為金門觀光公車吉祥物。.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戴胜 · 查看更多 »

海巡署

#重定向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海巡署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中華民國)

浙江省,為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浙」。.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浙江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新店區

新店區是臺灣新北市所轄管的一個市轄區,位處臺北市的南側,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其境內大多屬丘陵地形,北邊大致以新店溪與其支流景美溪與臺北市南緣的文山區為界。新店境內有碧潭風景區,為北臺灣著名觀光景點之一,而由於新店近年有數座大型造鎮社區進行開發,當地已成大臺北南側郊區主要的新興住宅供給地區。.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新店區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思明縣

思明縣是昔日曾設置於福建省的縣,存在於明鄭時期與民國初期,其轄區主要是在廈門本島一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的思明區與湖-里-區)與金門地區(中華民國金門縣與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廈門市翔安區所管的大小嶝)。.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思明縣 · 查看更多 »

晉江縣

晋江縣,中国旧縣名。 唐朝开元八年(720年)析泉州南安县置,治所在今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以城中多刺桐樹,又稱瑞桐,以泉安鄉知名,故亦稱泉安,属泉州。 自唐代至清代为泉州、泉州路、泉州府首城,泉州三邑之一。宋朝时,晋江县管辖澎湖列岛(不含台灣島),是历史上中国政权首次对台湾地区进行的管辖,宋代时“澎湖”一名正式见于野史及方志,而史书上有汉人居住澎湖的确实记载始自南宋。 1951年晋江县治从泉州府城迁到青阳镇。1992年撤销晉江縣,改设晋江市。.

新!!: 福建省 (中華民國)和晉江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民國福建省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金馬地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