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丁鸿

指数 丁鸿

丁鸿(),字孝公,颍川郡定陵县(河南省郾城区西)人,东汉初期大臣。 父亲丁綝,随刘秀为偏将军,封陵阳侯。十三岁随桓荣学习欧阳尚书,明章句,善解经。父亲死后,让爵于弟,未获批准,教生徒。永平十年(67年),朝廷征召,丁鸿至即被召见,不久,任命为侍中。永平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79年),徒封鲁阳乡侯。同年,白虎观会议,丁鸿在论难中才高一筹,汉章帝称他殿中无双丁孝公,徒校书,代成封为少府。元和三年(86年),徒封马亭乡侯。 汉和帝即位,任太常。永元四年(92年),接替袁安为司徒,窦太后临朝,窦宪兄弟专政,丁鸿上书要对此匡正,和帝命他代理太尉兼卫尉,统领南北军,诛灭窦氏。永元六年(94年),丁鸿去世。.

27 关系: 偏將軍卫尉司徒后汉书太尉太常定陵县 (西汉)少府丁綝东汉建初 (东汉)侍中元和 (东汉)竇憲白虎观会议表字袁安颍川郡郾城区校尉桓荣永平 (东汉)永元 (东汉)汉和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河南省

偏將軍

偏將軍在東漢至三國時代的官制中,與裨將軍兩者都為雜號將軍。.

新!!: 丁鸿和偏將軍 · 查看更多 »

卫尉

卫尉,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秩禄中二千石。掌管宫门警卫,汉朝时主管驻守未央宫的南军,北军由中尉主管。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除了軍事性質外還兼掌司法職能,漢代仍有封建遺風,文武分途還不明顯,貴族即便身為軍事職官,對於行政、法律事務亦要有一定的掌握。魏晋南北朝沿置,但宿卫功能逐渐缩减,晋时武库令改隶卫尉则使其职能往兵器制造管理方面演变。北齐设立卫尉寺,卫尉改称卫尉寺卿或卫尉卿,副官称卫尉少卿,隋唐两宋相沿,为九寺之一,掌管仪仗帐幕及兵器管理制造,一直延续到南宋被并入工部。.

新!!: 丁鸿和卫尉 · 查看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丁鸿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丁鸿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丁鸿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新!!: 丁鸿和太常 · 查看更多 »

定陵县 (西汉)

定陵县,是中国西汉时始设置的一个县,故治位于今河南省舞阳县北之北舞渡镇。 原为战国韩之定陵邑,汉置为定陵县,属颍川郡。莽新期间改名为定城,更始元年恢复原名。西晋时属襄城郡。北魏皇兴元年(467年)改置北舞阳县,仍属襄城郡;永安二年(529年)改为定陵郡,隋开皇初废。.

新!!: 丁鸿和定陵县 (西汉) · 查看更多 »

少府

少府,中國古代中央官名,历代职掌不一,唐朝以后多称少府监,元朝始废。在漢代,少府也是地方官吏職位,亦作「小府」。.

新!!: 丁鸿和少府 · 查看更多 »

丁綝

丁綝,中国新朝、东汉初期大臣。字幼春,东汉豫州颍川郡定陵县(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西)人,子丁鴻、丁盛。.

新!!: 丁鸿和丁綝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丁鸿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建初 (东汉)

建初(元年:76年 - 末年:84年八月)是东汉章帝刘炟的第一个年号。共计9年。 永平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永平年号,次年正月初一(76年2月24日)改元建初。 建初九年八月二十癸酉(84年10月8日),改元元和。.

新!!: 丁鸿和建初 (东汉)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丁鸿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元和 (东汉)

元和(元年:84年八月 - 末年:87年七月)是东汉章帝刘炟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建初九年八月二十癸酉(84年10月8日),改元元和。 元和二年二月改历为四分历。 元和四年七月廿七壬戌(87年9月12日),改元章和。.

新!!: 丁鸿和元和 (东汉) · 查看更多 »

竇憲

竇憲(?—92年),字伯度,竇融之曾孫。東漢外戚、權臣、著名将领。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

新!!: 丁鸿和竇憲 · 查看更多 »

白虎观会议

白虎观会议,是中国东汉章帝年间召开的重要儒家学术会议,对于中国的思想史有着重要意义。.

新!!: 丁鸿和白虎观会议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丁鸿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袁安

袁安(),字邵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中国东汉初期的政治家。少传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後獲舉孝廉,先後任河南尹等職,最終官至司徒,並在和帝時期與專權的外戚竇氏抗衡。其後代於東漢一朝亦十分顯赫,多人擔任三公。.

新!!: 丁鸿和袁安 · 查看更多 »

颍川郡

川郡 穎川郡,常訛誤成“潁川郡”,是中国秦朝至唐朝设置的一个郡,地处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颍水流过境内而得名。 『說文解字注』 顈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韻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 依據《說文解字》裡面的解釋,可見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書寫穎川的現象存在了。支持「穎川」的人認為,雖然穎川得名於潁水,但是潁水與穎川是不同的概念,潁水指的是潁水河流,穎川指的是河流兩岸廣闊的地帶。還舉例說明如舞陽縣、女陽縣等,都因㵲水、汝水而得名,卻不稱作㵲陽、汝陽(與現在的汝陽沒有關係)。並且漢代時候的石碑就有「穎」川的寫法了,所以郡望堂號為「穎川」不會錯。.

新!!: 丁鸿和颍川郡 · 查看更多 »

郾城区

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漯河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413.1平方公里,人口47.4万人。.

新!!: 丁鸿和郾城区 · 查看更多 »

校尉

校尉是古代中国的武官官职,在歷史上具重要影響力。該職位於汉朝时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但是其手下必有親自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所以其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西園軍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職位带领士兵兵變杀死了所有的宦官。.

新!!: 丁鸿和校尉 · 查看更多 »

桓荣

桓荣,字春卿,沛郡龍亢人,東漢時期官員。東晉世族譙國桓氏的遠祖。.

新!!: 丁鸿和桓荣 · 查看更多 »

永平 (东汉)

永平(元年:58年 - 末年:75年)是东汉明帝刘莊的年号。他在位期间只改元了一次。共计18年。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建武中元年号,次年正月初一(58年2月13日)改元永平。 永平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次年正月初一(76年2月24日)改元建初。.

新!!: 丁鸿和永平 (东汉) · 查看更多 »

永元 (东汉)

永元(元年:89年 - 末年:105年四月)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計17年。 章和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章和年号,次年正月初一(89年1月30日)改元永元。 永元十七年四月庚午(105年5月),改元元兴。.

新!!: 丁鸿和永元 (东汉) · 查看更多 »

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在位17年,得年僅27岁,其正式諡號為「孝和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和帝」,他是章帝第四子,母贵人梁氏,死後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新!!: 丁鸿和汉和帝 · 查看更多 »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新!!: 丁鸿和汉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章帝

汉章帝劉炟(),,汉明帝刘庄第五子,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章帝」,庙号肃宗。在位13年,享年僅32岁。.

新!!: 丁鸿和汉章帝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丁鸿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