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竇憲

指数 竇憲

竇憲(?—92年),字伯度,竇融之曾孫。東漢外戚、權臣、著名将领。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

39 关系: 劉剛劉暢南匈奴单于古羌人大将军外戚中常侍东汉三公乌桓建初仆射匈奴北匈奴北單于咸阳市内蒙古自治区班固磴口县章德竇皇后竇篤竇瓌竇融竇景燕然勒石瀚海表字車騎將軍蒙古国鄭眾 (宦官)耿夔耿秉陕西省杭爱山永元汉书汉和帝汉章帝

劉剛

#重定向 劉剛 (民運人士).

新!!: 竇憲和劉剛 · 查看更多 »

劉暢

劉暢可以指:.

新!!: 竇憲和劉暢 · 查看更多 »

南匈奴

南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裂,殘留在北方蒙古高原的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由匈奴贵族日逐王比在南方內蒙古一帶建立的匈奴政權,相對於北匈奴,被稱為南匈奴。南匈奴親附於東漢之下,成為附庸。304年,南匈奴單于劉淵建立前趙,推翻晉朝後,開啟五胡十六國時代。.

新!!: 竇憲和南匈奴 · 查看更多 »

单于

单于(上古漢語擬音:;拼音(叶音):chányú;注音 ㄔㄢˊ ㄩˊ),曾作--,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联盟的首领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单于始創於匈奴著名的冒頓单于的父親頭曼单于,之後這個稱號一直繼承下去,直到匈奴滅亡為止。而東漢三國之際,有烏丸、鮮卑的部落使用单于這個稱號。至兩晉十六國,皆改稱為大单于的稱號,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至中世紀時,這個稱號被可汗取代。.

新!!: 竇憲和单于 · 查看更多 »

古羌人

古羌人,为古代中国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其西方(位于今甘肃一带)多个以牧羊为生的人群的称呼。上古時期,古羌又被稱为羌戎、西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古羌人是一个使用藏缅语族的族群。他们还被认为是现代羌族和藏族祖先之一,與漢族的形成也有較深淵源。.

新!!: 竇憲和古羌人 · 查看更多 »

大将军

大將軍是一種頭銜:.

新!!: 竇憲和大将军 · 查看更多 »

外戚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娘家的人。.

新!!: 竇憲和外戚 · 查看更多 »

中常侍

中常侍,中国汉朝、北齐时的官衔。 有研究者认为,西漢的中常侍来源于秦朝官职。一開始的稱呼是「常侍」,或稱常侍郎。漢武帝時東方朔曾為常侍郎。第一个有记载的中常侍是汉元帝的岳父许嘉。他可能在初元之前就获得这一职衔。当時,中常侍僅是虛銜,多為皇帝愛倖之宦臣,無定員,凡列侯、將軍、卿大夫等,得此加銜,可出入禁中。 東漢漢明帝时,中常侍定員四人,雜用士人、宦官,其秩為千石,後又增為二千石。漢和帝時宦官鄭眾因參與帷幄,立有大功。中常侍員額增至十人。漢代宦官干政,亦是自鄭眾始。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在丈夫逝世后,主政十六年。因女性主政,多用宦官。此时,中常侍已非加官,成为本职官名。汉灵帝时,有十常侍。東漢末年增至十二人,兼領卿署,宦官竟可權傾人主。曹魏时,这一官衔被弃之不用,代以散骑常侍。北齐有中侍中省,置中侍中二人,中常侍四人。隋朝为内侍省,领内侍、内常侍等官。.

新!!: 竇憲和中常侍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竇憲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三公

三公是古代東亞的官名。泛指辅佐帝王处理国务的次高官员。具体包括的官职内容则分为两种: 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位次上公,東漢無太師、太保,惟有太傅,為上公。 北魏將太師、太傅和太保並稱為三師上公。 《晉書‧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其中位於魁第一星西的三公,即為現在的 三師 。相對古人各朝對星座的認識見解不同,三師 (星官)、三公 (紫微垣)、三公 (太微垣)或各有對應。 西汉以丞相(后改大司徒)、太尉(后改大司马)、御史大夫(后改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称三司。隋唐时成为最高荣誉头衔。 至宋徽宗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元代和明清时的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 元、明、清沿用此官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马、司空。 日本律令制時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高麗的三公是指大衛、司徒、司空。朝鮮王朝以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為三公,亦稱三政丞。 三公職位在多數朝代中只是虛銜,為象徵性的榮譽職位,並無實際的權力與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後才追贈三公。.

新!!: 竇憲和三公 · 查看更多 »

乌桓

乌桓(上古漢語擬音:),又名乌丸、古丸,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源自東胡,是最早附屬於匈奴的部落。.

新!!: 竇憲和乌桓 · 查看更多 »

建初

建初被用作多个年号的名称:.

新!!: 竇憲和建初 · 查看更多 »

仆射

,古職官名,秦代开始设立。《漢官儀註》曰,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故名。到宋徽宗之后被逐渐废除。 商周王族貴族重視射禮,《周礼·夏官·射人》:“若有国事,则掌其戒令,詔相其事。掌其治达;以射法治射仪。” 朱子曰:禮僕人師扶左,射人師扶右。 秦朝时代設置,為主射左右之臣,古人重視武官,凡主事者,皆命以善於射箭者輔之,故稱「僕射」。秦代時各官署大多设置「僕射」,为官署次官。 汉朝之后,以僕射为名的,仅见尚書僕射,位在尚书令之下。宋徽宗時改左右僕射為太宰﹑小宰,此後僕射之名不復存在。 隋唐、五代、宋、金、辽,尚書僕射均为宰相官阶。.

新!!: 竇憲和仆射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竇憲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匈奴

北匈奴,匈奴的分支之一,相對於居住在河套一帶的南匈奴而言,居住在漠北一帶的匈奴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48年,日逐王比稱單于,形成南匈奴,內附中國。與北匈奴蒲奴單于分立。.

新!!: 竇憲和北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單于

#重定向 北單于 (優留單于之兄).

新!!: 竇憲和北單于 · 查看更多 »

咸阳市

咸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沿岸;距西安25千米;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流经市区。咸阳辖区面积10196平方千米,总人口504万人,下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和9个县,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大部分(包括秦汉新城、沣西新城、空港新城和泾河新城的全部以及沣东新城的部分区域)均位于咸阳市境内;中国目前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于1997年在咸阳市杨陵区成立。 咸陽是中国著名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朝的都城所在地,在周朝、西汉和唐朝均为京畿重地。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的咸阳,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2004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2005年当选中国十佳宜居地级市。2014年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咸阳市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域,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西安(咸阳)大都市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新!!: 竇憲和咸阳市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竇憲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新!!: 竇憲和班固 · 查看更多 »

磴口县

口县()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东部下辖的一个县,面积4167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2006年)。.

新!!: 竇憲和磴口县 · 查看更多 »

章德竇皇后

#重定向 章德窦皇后.

新!!: 竇憲和章德竇皇后 · 查看更多 »

竇篤

竇篤,扶風郡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竇融曾孫、竇憲、竇皇后之弟。東漢郾侯。.

新!!: 竇憲和竇篤 · 查看更多 »

竇瓌

竇瓌,扶風郡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竇融曾孫、竇憲之弟。東漢羅侯。.

新!!: 竇憲和竇瓌 · 查看更多 »

竇融

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曾孫女是漢章帝竇皇后。.

新!!: 竇憲和竇融 · 查看更多 »

竇景

竇景,扶風郡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竇融曾孫、竇憲之弟。.

新!!: 竇憲和竇景 · 查看更多 »

燕然勒石

班固於東漢永元元年(89年)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記竇憲大破北匈奴之功,作《封燕然山銘》,史稱燕然勒石。北匈奴在這次攻擊中大傷元氣,兩年之後更被竇憲連根拔起,北匈奴被避西遷,30年後末代單于逢侯被擊潰投降中國,北匈奴在中國的影響力從此消失。.

新!!: 竇憲和燕然勒石 · 查看更多 »

瀚海

海可以指:.

新!!: 竇憲和瀚海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竇憲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左、右、後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新!!: 竇憲和車騎將軍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竇憲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鄭眾 (宦官)

鄭眾(),字季產,南陽犨縣(今河南魯山東南)人,东汉宦官。為人謹敏,有心機。.

新!!: 竇憲和鄭眾 (宦官) · 查看更多 »

耿夔

耿夔,东汉将领。字定公,东汉扶风郡茂陵(陕西省咸阳市西)人,生卒年不详。 耿夔乃耿国的次子,祖父耿况。为窦宪假司马,北击匈奴。永元三年(91年),随窦宪北征,为大将军左校尉,率领八百骑兵出居延,直奔北单于王庭,在金微山(阿尔泰山)大败匈奴,封粟邑侯。窦宪倒台,他也被罢官夺爵。后来担任长水校尉,为五原郡太守,转任辽东郡太守。永初三年(109年)冬,匈奴南单于叛乱,他和车骑将军何熙共同出击,没有穷追,降为云中郡太守。行度辽将军事,他屡次侵侮使匈奴中郎将郑戬,下狱减死。建光年间耿夔为度辽将军,犯法免官,在家去世。.

新!!: 竇憲和耿夔 · 查看更多 »

耿秉

耿秉(),字伯初,东汉扶风郡茂陵县(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耿况之孙,雲台二十八将耿弇之弟耿国之子。.

新!!: 竇憲和耿秉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竇憲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杭爱山

杭愛山(),是一道位於外蒙古(今蒙古国)中部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跨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和后杭爱省,全长约700公里,主峰海拔4031米。 杭爱山脉是蒙古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均发源于其北麓,向北经过俄罗斯境内最终注入北冰洋。 杭爱山在古代被称为燕然山(又稱燕山,但并非北京附近的燕山)。《後漢書·竇憲傳》記載:“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燕然山因中国东汉年间“车骑将军窦宪破北匈奴,追及此,与耿秉登山,令班固作铭,刻石颂功,记汉威德”一事而著名,后世中国文人在希望本国能够抗御外侮时,往往以勒石燕然为鼓励。 南北朝末期,新崛起的突厥建都在于都斤山,不少中国学者认为就是今日的杭爱山。.

新!!: 竇憲和杭爱山 · 查看更多 »

永元

永元是几个年号的名称:.

新!!: 竇憲和永元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竇憲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在位17年,得年僅27岁,其正式諡號為「孝和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和帝」,他是章帝第四子,母贵人梁氏,死後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新!!: 竇憲和汉和帝 · 查看更多 »

汉章帝

汉章帝劉炟(),,汉明帝刘庄第五子,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章帝」,庙号肃宗。在位13年,享年僅32岁。.

新!!: 竇憲和汉章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窦宪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