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汉光武帝

指数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145 关系: 劉外劉康 (濟南王)劉伯姬劉彊劉回劉玄劉縯劉焉 (中山王)劉熊渠劉發劉買 (舂陵侯)劉黃劉良劉欽 (南頓縣令)历代帝王庙南宫 (东汉)南匈奴南阳市南陽郡后汉书吳漢 (漢朝)天凤孟津县孺子婴定襄县宫女宋太祖尚书 (书籍)巨鹿县己未丁恭中国君主列表东汉世祖云台二十八将云中郡五原县庙号代郡建武 (东汉)建武中元伏羲张步忽必烈地皇 (王莽)北地郡刘中礼刘义王刘京 (琅邪王)...刘仲 (鲁王)刘延 (阜陵王)刘喜 (代王)刘礼刘刘红夫刘绶刘盆子刘辅 (沛王)刘邦刘苍刘英 (东汉)周武王傀儡唐太宗唐兒农历十二月农历二月农历六月商汤公孙述光烈皇后光武中興国号皇帝石家庄市玉林市王夫之王郎灵台秀麗江山之長歌行程姬竇融绿林军美人 (位号)甲子盧芳 (東漢)隗囂隋文帝韩歆表字袁弘西汉西河郡襄阳市马援高邑县许美人 (汉光武帝)论衡讀通鑑論谥号谶纬黄河迷信范晔范晔 (刘宋)郭聖通赤眉軍董宣邓州市邓禹蔡陽縣采女长安耿弇陰麗華陳留郡枣阳市東觀漢記桓譚樊娴都樊重汉元帝汉魏洛阳故城汉朝汉明帝汉景帝河南省河北省洛阳市湖北省漢原陵漢更始帝朱元璋朔方郡戊戌成家明太祖实录明章之治明朝昆陽之戰新野县新野长公主新朝更始 (漢朝) 扩展索引 (95 更多) »

劉外

劉外,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父亲是舂陵節侯劉買,舂陵侯的爵位由他哥哥劉熊渠继承,他担任实职官鬱林(今广西玉林)太守,生子劉回,劉回生子劉欽。劉欽就是刘秀的父亲。.

新!!: 汉光武帝和劉外 · 查看更多 »

劉康 (濟南王)

劉康,東漢光武帝的五子,生母是郭聖通。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康封為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康为淮阳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劉康就国。建武三十年(54年),以平原郡之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益济南国。建武中元二年,封刘康子刘德为东武城侯。 刘康与渔阳颜忠,刘子产招奸猾,作图谶。汉明帝削济南国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在汉章帝时,归还五县,刘康更加奢靡。漢和帝永元九年三月廿三(97年4月23日),劉康去世,谥号安,其子劉错嗣位。.

新!!: 汉光武帝和劉康 (濟南王) · 查看更多 »

劉伯姬

劉伯姬,中國东汉時期皇族女性,南陽郡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人,為汉光武帝劉秀妹,父南頓君劉欽,母樊娴都。.

新!!: 汉光武帝和劉伯姬 · 查看更多 »

劉彊

劉彊,東漢光武帝嫡長子,初立為太子,後改封為東海王,諡號東海恭王,於43年-58年,在位16年。(《後漢書》本傳作在位18年,仍將東海王劉陽在位年數計入) 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其母郭聖通被立為皇--,劉彊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廢,劉彊心中不安,請求光武帝改封他為藩王。光武帝最初不忍心這樣做,終於在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封劉彊為東海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就國。因為劉彊不是因過錯而被廢,去就有禮,所以光武帝允许他用皇帝仪仗,还特別加大封地,「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劉彊於漢明帝永平元年(58年)五月病逝,終年三十四歲。有女沘阳公主。 東漢末年的幽州牧劉虞為其後代。.

新!!: 汉光武帝和劉彊 · 查看更多 »

劉回

劉回,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曾孙,汉光武帝刘秀的祖父。在西汉末年担任鉅鹿(今河北巨鹿)都尉,生子劉欽、劉良。劉欽就是刘秀的父亲。.

新!!: 汉光武帝和劉回 · 查看更多 »

劉玄

#重定向 更始帝.

新!!: 汉光武帝和劉玄 · 查看更多 »

劉縯

劉縯(讀作「引」或「演」,),字伯升,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漢朝宗室,漢景帝後裔,遠祖長沙王劉發,父刘钦為縣令,母樊娴都。弟為漢光武帝劉秀,追封齊武王。.

新!!: 汉光武帝和劉縯 · 查看更多 »

劉焉 (中山王)

劉焉,東漢光武帝的第十子,生母是郭聖通。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焉封為左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焉为左翊王。建武三十年(54年)劉焉改封中山王。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就国,但因为是郭圣通的爱子,有往来京师的特权。永平十五年(72年),缢杀姬韩序,削安险县。漢和帝永元二年六月十二(90年7月27日),劉焉去世,谥号简,其子劉宪嗣位。.

新!!: 汉光武帝和劉焉 (中山王) · 查看更多 »

劉熊渠

劉熊渠(?-前66年),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父亲是舂陵節侯劉買,元狩三年(前120年)他承袭舂陵侯的爵位。在位55年(漢書王子侯表作56年,但據前後任即位年代計算,只有55年。),他死后,谥号戴,舂陵侯的爵位由长子劉仁继承。他的庶子蒼梧太守劉利是更始帝刘玄的祖父。他的弟弟鬱林太守劉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新!!: 汉光武帝和劉熊渠 · 查看更多 »

劉發

劉發,漢景帝劉啟六子,諡為長沙定王,東漢皇帝的直系祖先。.

新!!: 汉光武帝和劉發 · 查看更多 »

劉買 (舂陵侯)

劉買(?-前121年),是汉朝宗室,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汉景帝的孙子,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高祖父。长沙王的爵位由他哥哥刘庸继承,元朔五年(前124年)六月他被封为舂陵侯。在位4年,他死后,谥号节。他的儿子劉熊渠继承舂陵侯之位,劉熊渠是更始帝刘玄的曾祖父;另一个儿子郁林太守劉外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新!!: 汉光武帝和劉買 (舂陵侯) · 查看更多 »

劉黃

湖阳公主刘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姐。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遣使迎妻阴丽华与湖阳公主、妹宁平公主刘伯姬一同到洛阳。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湖阳公主的丈夫骑都尉胡珍刚过世不久,公主想再嫁,中意大司空宣平侯宋弘,并暗示光武帝。但在光武帝试探宋弘时,宋弘却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表示不会抛弃结发妻子,拒绝了公主的美意。光武帝也只得回头对坐在屏风后的公主说:“这事不成了。”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闰正月,董宣担任洛阳令,湖阳公主的家仆大白天杀人后躲在公主家,官吏无法抓捕。后来公主出行时让这个家仆陪同乘车,董宣在夏门亭拦住公主,大声指责公主的过失,将家仆喝下车来当场格杀。公主当即回到宫中告诉光武帝,光武帝大怒,召董宣,想箠杀他,但董宣据理力争,撞柱自杀,血流满面,光武帝又命小黄门抓住他,迫使他给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从,小黄门强行按他,董宣两手据地,不肯俯首。公主问:“文叔(光武帝的字)是布衣的时候,藏匿亡命徒,官吏不敢上门;现在做了天子,天威所到还不能让一个县令执行命令吗?”光武帝笑道:“天子和布衣不同!”称董宣为“强项令”,敕令他出去,并赐钱三十万,董宣都赐给官吏们。从此董宣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悚。广汉太守蔡茂喜爱董宣刚正,趁机上书,指责光武帝不问事由就要箠杀董宣,幸好赦免了他,建议制约横行的外戚和宾客,光武帝采纳之。 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十一月,金世宗对宰相们说到自己近日读《后汉书》,赞扬光武帝刘秀。右丞张汝霖举了董宣的例子。金世宗认为光武帝闻直言而怒解,可谓贤主,但令董宣对公主道歉就不对了。.

新!!: 汉光武帝和劉黃 · 查看更多 »

劉良

刘良可以指:.

新!!: 汉光武帝和劉良 · 查看更多 »

劉欽 (南頓縣令)

劉欽(),南陽郡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人,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玄孙,汉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在西汉末年担任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令,娶樊重之女樊娴都,生刘縯、刘仲、刘秀。公元3年劉欽去世,当时刘秀才九岁,被叔父刘良抚养。.

新!!: 汉光武帝和劉欽 (南頓縣令) · 查看更多 »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是中国明朝、清朝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

新!!: 汉光武帝和历代帝王庙 · 查看更多 »

南宫 (东汉)

南宫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宫殿,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南隅。.

新!!: 汉光武帝和南宫 (东汉) · 查看更多 »

南匈奴

南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裂,殘留在北方蒙古高原的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由匈奴贵族日逐王比在南方內蒙古一帶建立的匈奴政權,相對於北匈奴,被稱為南匈奴。南匈奴親附於東漢之下,成為附庸。304年,南匈奴單于劉淵建立前趙,推翻晉朝後,開啟五胡十六國時代。.

新!!: 汉光武帝和南匈奴 · 查看更多 »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新!!: 汉光武帝和南阳市 · 查看更多 »

南陽郡

南阳郡,中国古郡名。秦国于前272年设置,辖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州,改为邓州。.

新!!: 汉光武帝和南陽郡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汉光武帝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胥吏.

新!!: 汉光武帝和吏 · 查看更多 »

吳漢 (漢朝)

吳漢(),东汉武将。字子顔、南陽郡宛(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协助汉光武帝征召幽州军队,击败檀鄉賊、鄴西山賊等诸多农民军并先后扫灭朱鮪、刘永、董憲、公孙述等割据势力,最终一统天下,位列“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新!!: 汉光武帝和吳漢 (漢朝) · 查看更多 »

天凤

天鳳可以指:.

新!!: 汉光武帝和天凤 · 查看更多 »

孟津县

孟津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西北部、北靠黄河,是洛阳市的下属一个县。东距郑州134公里,南与洛阳市区毗临。 人口43万人,总面积为758.7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4乡,22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长华村。 下辖小浪底镇,位于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南岸。.

新!!: 汉光武帝和孟津县 · 查看更多 »

孺子婴

劉婴(),西汉末代皇帝(6年4月17日—9年1月10日為皇太子,未正式即位),号孺子,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劉囂曾孙、广戚煬侯劉勳孫、广戚侯刘显子。.

新!!: 汉光武帝和孺子婴 · 查看更多 »

定襄县

定襄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64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为21.8829万人。.

新!!: 汉光武帝和定襄县 · 查看更多 »

宫女

宫女,也称宫人,狭义上指君主及其家庭的女僕或侍女,广义上指君主后宫包括妃嫔的所有女性。較為高級的宮女則稱為女官。 在不同的国家、朝代,宫女主要的职能是为君主及其家庭的做杂役,以及为皇家提供音乐、舞蹈等娱乐。在君主專制政體中,宫女被视为君主的准妾室。宫女被君主临幸后,一般会进行册封,获得妃嫔的位号。中国历史上,亦有宫女被皇帝临幸后,雖被視為皇帝的妾室,但未受册封為妃嬪的例子,如明朝的戴银娘、胡氏等人。有些更沒有妾室地位,只維持宮中僕役身份。 宫女的来源可能是强制,例如奴隶、战俘、罪犯或其眷属,或君主从民间选女。也有一些情况下是自愿的,如明代宣宗起秀女多選幼女,養之教之,以禮教陰禮御婢。.

新!!: 汉光武帝和宫女 · 查看更多 »

宋太祖

#重定向 赵匡胤.

新!!: 汉光武帝和宋太祖 · 查看更多 »

尚书 (书籍)

#重定向 尚书 (书).

新!!: 汉光武帝和尚书 (书籍) · 查看更多 »

巨鹿县

巨鹿县,古稱鉅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巨鹿镇。.

新!!: 汉光武帝和巨鹿县 · 查看更多 »

己未

己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6个。前一位是戊午,后一位是庚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比例和好。.

新!!: 汉光武帝和己未 · 查看更多 »

丁恭

丁恭,字子然,山陽東緡(今山東省金鄉縣東)人,東漢大儒。.

新!!: 汉光武帝和丁恭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汉光武帝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汉光武帝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世祖

世祖是東亞君主的廟號,可以下君主:.

新!!: 汉光武帝和世祖 · 查看更多 »

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稱“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約公元22年-公元37年),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

新!!: 汉光武帝和云台二十八将 · 查看更多 »

云中郡

云中郡,可以指:.

新!!: 汉光武帝和云中郡 · 查看更多 »

五原县

五原縣()為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市下所轄一個縣,總面積為2492平方公里,人口30萬。 該縣為巴彥淖爾市的農業縣,主要農業產品有向日葵、哈密瓜,除此玉米與小西瓜(籽瓜)也為此間重要農作物。五原县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属于晋语大包片。.

新!!: 汉光武帝和五原县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汉光武帝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代郡

代郡,中國古郡名。 战国时代赵国首设,今河北蔚縣一帶。秦朝四十八郡之一。西漢時屬并州刺史部轄;东汉时属于幽州刺史部管辖。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下领十八县:桑乾县、道人县、当城县、高柳县、马城县、班氏县、延陵县、狋氏县、且如县、平邑县、阳原县、东安阳县、参合县、平舒县、代县、灵丘县、广昌县、卤城县。 曹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沿之,轄區日益縮小。隋文帝時廢郡,其屬地劃入朔州,「代郡」之名從此走入歷史。.

新!!: 汉光武帝和代郡 · 查看更多 »

建武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六月 - 末年:56年四月)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2年。.

新!!: 汉光武帝和建武 (东汉) · 查看更多 »

建武中元

建武中元(省作中元;56年四月-57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2年。 建武三十二年四月十一己卯(56年5月14日),改元建武中元。 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次年正月初一(58年2月13日)改元永平。 范晔《后汉书》中同时使用“建武中元”和“中元”。例如《光武帝纪》写有“改年为中元”,而《东夷传》则书“建武中元”。《资治通鉴》只作“中元”。司马彪《续汉书》及沈约《宋书》皆作建武中元。而洪适《隶释》录《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末署“建武中元二年六月”。《中国历代年号考》推测本作建武中元,写作“中元”可能是简化,或者传抄中脱漏。 辛德勇认为,“中元”是班固编纂史书时依据个人习惯对“建武中元”作得省写,后世因袭。.

新!!: 汉光武帝和建武中元 · 查看更多 »

伏羲

伏羲氏,傳說生於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战国時代以后。 《莊子》一書最早记載伏羲之名。伏羲的称谓繁多,又称宓羲、炮犧、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宓伏虙三字古通fu】《史記》中稱「伏犧」或「虙羲」,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伏羲传说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异。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白虎通义》--:“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的地位。伏羲與女娲為兄妹,“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伏羲與女娲雖是兄妹,唐代诗人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中写出“女娲本是伏羲妇”,因而被後人稱之為龍祖。 伏羲氏自古以来被奉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同时在神话中,也被认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以“龙”为图腾,風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 一说太昊,或太昊伏羲氏,并非是伏羲,只是姓氏为伏羲氏,这是误把太昊其所在的伏羲氏族部落当成了先祖伏羲,太昊以玄鸟为图腾。《左传》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另有一說,伏羲即盘古氏。學者以文字學的角度考証盘古氏,“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黃帝取代炎帝,擊敗蚩尤後,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而盘古传说开始出现,伏羲的地位便开始低落了。.

新!!: 汉光武帝和伏羲 · 查看更多 »

张步

張步,中国新朝到东汉汉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初期的武将。字文公。徐州琅邪郡不其县人。弟張弘、張藍、張壽。新朝到东汉初期割据在中国東部沿海的军阀。.

新!!: 汉光武帝和张步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汉光武帝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地皇 (王莽)

地皇(也作始建国地皇上戊、始建国地皇;元年:20年 - 末年:23年九月)是新朝皇帝王莽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4年。 地皇年号来自于中国神话中地皇曾历三万六千岁,以示统治长久。 地皇四年(23年)二月(王莽曆三月)绿林军拥立更始帝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同年九月(王莽曆十月)王莽被商人杜吳所殺,新朝灭亡。 陈直考证地皇年号有繁简区别。地皇是简称,还有始建国地皇、始建国地皇上戊是繁称。这三种年号的写法都有考古的文物资料可以佐证。而《中国历代年号考》则推测当时繁称是正式称呼,而《汉书》趋从简易,使得后人不知道有原来的繁称。与此年号相同的还有之前的天凤。 辛德勇考证,“始建国地皇”与“始建国天凤”相同,都是年号的正式名称。因天凤六年春,王莽将历名“上戊”缀于年号之后的要求,且大多时候同时在年号前加国号“新”,所以“始建国地皇”多以“新始建国地皇上戊”的形式出现。《汉书》作者班固依据个人习惯或当时社会称用年号的固有习惯,将“始建国地皇”省作“地皇”,后世因袭。.

新!!: 汉光武帝和地皇 (王莽) · 查看更多 »

北地郡

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滅義渠後所置,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義渠縣(在今甘肅慶陽市西南)。西漢時北地郡治馬嶺縣(在今甘肅慶陽市環縣東南的馬嶺鎮)。東漢時由於羌族作亂,北地郡徙池陽(在今陝西泾陽西北)。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遷回原地。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改治富平縣(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至曹魏、西晉時,析馮翊郡僑置,郡治亦名富平縣(今陝西富平)。.

新!!: 汉光武帝和北地郡 · 查看更多 »

刘中礼

涅阳公主,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女儿,陰麗華所生,名刘中礼。她是刘秀的次女,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刘秀册封她为涅阳公主,汉明帝时为长公主。刘中礼嫁给显亲侯大鸿胪窦固。窦固是窦融的侄子。.

新!!: 汉光武帝和刘中礼 · 查看更多 »

刘义王

刘义王,汉光武帝刘秀的女儿,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刘秀册封她为舞阳公主,汉明帝时为舞阳长公主(《梁松传》作舞阴长公主)。刘义王嫁给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是梁统的儿子,坐诽谤罪被诛杀。建初八年(83年),窦家诬告梁家,梁竦(梁松之弟、汉和帝外公、梁冀曾祖父)死在狱中,舞阳公主因罪被贬逐到新城。舞阳公主之子梁扈。.

新!!: 汉光武帝和刘义王 · 查看更多 »

刘京 (琅邪王)

劉京,東漢光武帝的第十一子,生母是阴丽华。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京封為琅邪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京为琅邪王。刘京性恭孝,好经学,建武三十年(54年)劉焉改封中山王。永平二年(59年),以太山之盖、南武阳、华,东莱之昌阳、卢乡、东牟六县益琅邪。永平五年(62年),就国。漢和帝建初六年二月十七(81年3月16日),劉京去世,谥号孝,其子劉宇嗣位。  .

新!!: 汉光武帝和刘京 (琅邪王) · 查看更多 »

刘仲 (鲁王)

刘仲,南陽郡蔡陽人,中国新朝末年人物,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二哥,追封鲁哀王。.

新!!: 汉光武帝和刘仲 (鲁王) · 查看更多 »

刘延 (阜陵王)

劉延,東漢光武帝的七子,生母是郭聖通。三國曹魏謀臣劉曄的祖先。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延封為淮阳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延为淮阳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劉延就国。建武三十年(54年),以汝南郡之长平、西华、新阳、扶乐四县益淮阳国。 永平十六年(73年),刘延与姬兄谢弇、姊馆陶公主的驸马都尉韩光招奸猾,作图谶。谢弇、韩光被汉明帝处死,刘延改封阜陵王。在汉章帝时,刘延又和儿子刘鲂造逆谋,被汉章帝禁锢。章和元年(87年)赦免,改其都为九江。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十月,劉延去世,谥号质,其子劉冲嗣位。.

新!!: 汉光武帝和刘延 (阜陵王) · 查看更多 »

刘喜 (代王)

刘喜,字仲,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省豐縣)人,汉高祖刘邦二哥,刘太公的次子。原封代王,後因胡人進犯時臨陣脫逃,被降為郃陽侯。後來刘喜的儿子刘濞封为吳王,劉喜又被追尊為王,谥號顷,故稱代顷王、吳顷王。.

新!!: 汉光武帝和刘喜 (代王) · 查看更多 »

刘礼刘

淯阳公主,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女儿,名刘礼刘。她是刘秀的四女。 建武十七年(41年),父亲刘秀册封她为淯阳公主。刘礼刘嫁给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被诛杀。.

新!!: 汉光武帝和刘礼刘 · 查看更多 »

刘红夫

馆陶公主,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女儿,名刘红夫。她是刘秀的三女,母親郭聖通。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刘秀册封她为馆陶公主,汉明帝时为馆陶长公主。刘红夫嫁给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刘延谋反被诛杀。馆陶公主曾为儿子请求郎官之职,汉明帝不许。.

新!!: 汉光武帝和刘红夫 · 查看更多 »

刘绶

刘绶(),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刘秀的五女。 建武二十一年(45年),汉光武帝册封她为郦邑公主,嫁给新阳侯阴就(嫡母阴丽华的弟弟)的世子阴丰。公主骄横嫉妒,永平二年(59年),阴丰谋害郦邑公主,阴丰因此被汉明帝诛杀,阴就夫妇因此自杀。.

新!!: 汉光武帝和刘绶 · 查看更多 »

刘盆子

刘盆子(),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曾祖父为城阳荒王刘顺,祖父式节侯刘宪,父式侯刘萌,王莽篡位,国除,为式人。.

新!!: 汉光武帝和刘盆子 · 查看更多 »

刘辅 (沛王)

劉輔,東漢光武帝的次子,生母是郭聖通。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輔封為右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廢为中山太后,劉輔为中山王。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封劉彊為東海王,劉輔改為沛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就國。他廣交門客,和寿光侯刘鲤關係匪淺。因為劉鲤怨刘盆子害其父更始帝劉玄,杀死劉盆子之兄故式侯劉恭,劉輔一度下獄。劉輔好经书,作《五经论》,号稱《沛王通论》。當時劉輔在沛国谨节,终始如一,称为贤王。漢明帝敬重,数加赏赐。漢章帝元和元年(84年),劉輔去世,其子劉定嗣位。.

新!!: 汉光武帝和刘辅 (沛王) · 查看更多 »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新!!: 汉光武帝和刘邦 · 查看更多 »

刘苍

刘苍,东汉东平宪王。 汉光武帝之子,明帝的同母弟,建武十五年封为东平公,十七年封为东平王,都无盐(山东东平县)。《后汉书》称刘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永平元年明帝任命其为骠骑将军,留京辅政,位在三公之上,后刘苍因辅政数载“多所隆益、声望日重”,非常不安,于是请辞归东平。.

新!!: 汉光武帝和刘苍 · 查看更多 »

刘英 (东汉)

刘英,是东汉楚王,为东汉光武帝和许美人所生。 生年不详,以建武十五年(39年)封为楚公,十七年(41年)进爵为楚王,二十八年(52年)就国。因为生母许氏无宠,所以在诸兄弟中刘英的封国最为贫小。三十年(54年),以临淮郡的取虑县和须昌县(另说昌阳县)归于楚国。其兄弟汉明帝为太子时,刘英常独自依归附太子,故太子比较喜欢他。汉明帝王即位后,刘英数受赏赐。永平元年(58年),特封刘英舅舅之子许昌为龙舒侯。 永平十三年(70年),刘英因意图谋反被废楚王,徙丹阳郡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子女为列侯、翁主的,保留食邑如故。母亲楚太后许氏仍保留玺绶,留住楚宫。第二年,刘英抵达丹阳后,自杀。汉明帝下诏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帽如法,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县。 据《后汉书》记载,刘英为已知中国貴族中最早的佛教信徒。.

新!!: 汉光武帝和刘英 (东汉) · 查看更多 »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新!!: 汉光武帝和周武王 · 查看更多 »

傀儡

傀儡指的是:.

新!!: 汉光武帝和傀儡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汉光武帝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兒

唐姬(前?年-前?年),漢景帝劉啟妃嬪。.

新!!: 汉光武帝和唐兒 · 查看更多 »

农历十二月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或全月,为农历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季冬,建--之月(牛月),律中大吕。 据《说文解字》锴注--:“腊,合也,合祭诸神者。”《玉炖宝典》中说:“腊者祭先祖,腊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可见腊是古代人们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种活动。因为腊祭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因此从周代开始,便把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到了汉代,又按“干支纪日”的方法,把“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就是“腊八”。俚語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据《爾雅》的說法,十二月,古月名為涂。 日本則稱農曆十二月為「師走」,有「連平時穩重的老師也奔波忙碌」的意思,因此時日本人忙著年終及迎新年活動。.

新!!: 汉光武帝和农历十二月 · 查看更多 »

农历二月

农历二月,为农历一年第二个月份(如果一月不是闰年的话),建卯之月(兔月),仲春,律中夹钟。在日本稱呼農曆二月為「如月」,因為如月的日文發音類似「著更替」,而二月需要穿多點衣服。.

新!!: 汉光武帝和农历二月 · 查看更多 »

农历六月

农历六月,农历一年中第六个月份(如果之前没有闰月),伏月、荷月、暑月,季夏,建未之月(羊月),律中林钟。在日本稱呼農曆六月為「水無月」,有「乾涸無水、需要用水」之意。.

新!!: 汉光武帝和农历六月 · 查看更多 »

商汤

汤,商朝的创建者(约公元前17世纪在位)。子姓,名履,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商代金文和甲骨文称為唐、成、大乙(太乙),又称高祖乙,原商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任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朝。 当时夏朝,帝桀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役,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無援,又利用有娀氏的反叛,起兵于鸣条之战打敗夏桀王,一举灭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君王永定的说法,因而史称“湯武革命”。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成汤在商代文字称为“唐”。在祭祀先祖时,殷商人也称呼成汤为“成”、“大(太)乙”。.

新!!: 汉光武帝和商汤 · 查看更多 »

公孙述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两汉间政治人物。曾经割据蜀郡,並以「白帝」自比。.

新!!: 汉光武帝和公孙述 · 查看更多 »

光烈皇后

#重定向 阴丽华.

新!!: 汉光武帝和光烈皇后 · 查看更多 »

光武中興

王莽篡漢,西漢結束,改國號為新。后王莽改制失败,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最终肢解新莽政权,汉景帝后裔劉秀趁机恢復漢朝,國號仍為漢,史稱為東漢,刘秀即光武帝。在位期间,农业、手工业都得以从新莽天凤四年(17年)起到东汉建武前期的战争而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下的恢復和发展,政局稳定,史称“光武中兴”。 劉秀的六世祖為長沙定王,但是到劉秀這一代已經是一般平民。王莽登基的時代,劉秀曾在長安唸書,因生活貧困,他和同學買一頭驢,替人載物賺錢貼補家用。劉秀的族兄劉玄被綠林「新市兵」的擁戴,公元23年被立為帝,是為更始帝,“概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昆阳之战,威震天下”。公元36年公孫述戰死成都,劉秀終於統一中原。至綠林起兵以來,中原鼎沸,內戰頻仍,全國人口減少,东汉初年,户籍大大减少。公元30年刘秀下令裁并郡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建武十五年(39年),光武帝下令“度田”,清丈全国的土地,分配土地给贫苦农民。此舉遭到强烈反对,州郡官吏畏惧豪强地主,不敢“度田”,結果導致“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河南尹张汲以及“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大司徒欧阳歙也是死於度田。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受到了光武帝的嘉奖。刘秀本人是豪强出身,在東漢出來即有所謂的南阳豪强,所謂“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劉秀一方面力求恢復經濟,通过“度田”,以限制豪强地主,開國功臣刘隆也在此事件中被免官,决不宽容。,劉秀曾對马援說:“吾甚恨前杀守、相多也!”。另一方面又因民變,“青、徐、幽、冀四州尤甚”,最後不得不與豪強妥協,暫止度田。公元26年,刘秀仍在掃除群雄之際,“诸功臣皆增户邑”,之後又下令释放奴婢,光武即位後,多次釋放奴婢,“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並減輕田租,興修水利。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全國有“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户与口增加一倍。在光武帝的苦心经营之下,东汉社会終於出現繁荣,王夫之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史称为“光武中兴”。.

新!!: 汉光武帝和光武中興 · 查看更多 »

国号

国号是一个國家的相关法定政权的正式官方名称。“国号”与该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通常称谓或名字是不同的概念,例如英国,可以说其现行“国号”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在国际上的俗称与自称还有“聯合王國”、“不列顛”、“英国”等多种。又如,1871年建立的德国,尽管经历了德意志帝国、世界大战的战败、联邦德国等等不同时期,德国对1949年重新建构起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性质在宪法层面有明确的解释,即,1949年所构建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延续,只是政府重构,而非另外建立的国家。也就说,德国依旧是1871年建立的德国,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只是现有政权的正式名称,即中文之“国号”。 在中国古代史上,国号的确立往往被作为一个朝代开始的历史标志,并不因其统治的地理区域的改变而改变;改朝換代即是原政权灭亡後由新政权取得了統治者的合法地位。,故每次朝代更替時會更改國號,類似於古人的別名、別號,做為代表當時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一旦国号改变,则往往不被视为同一个朝代。中国古代同时对于国号的应用有着严格的等级标准,例如封国的国名不能称为“国号”,不同等级的封国有不同的国名,以汉朝为例,有梁国,昌邑国,代国等,都不称作“国号”;藩国则可以拥有国号,并且有时须经由宗主国赐封或予以确认。受古代中国的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圈,都非常重视国号的确立;东亚古代的王朝,多在王朝之初便明确国号,以作为立国的基础,并不轻易改变。 相对而言,西方古代历史上没有特定的国号概念,而更重视王朝的延续。中世纪欧洲的主权国家或附庸国家,多依照该统治区域的历史地理及封建等级命名,如:法兰西王国,费拉拉公国,等。这些领土的“国名”并非其国号,而是仅仅作为一块领土的名称。领土的命名与领主的封建头衔和领土的地理区域绑定,不因领主家族的变更而改变,例如哈布斯堡家族长期控制着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公国等领土;然而一旦该领土地理范围或者领主的封建等级改变,其国名便会作相应变更,如在1471年被教宗保禄二世从费拉拉侯爵擢升为费拉拉公爵,其后该领地便被称为费拉拉公国。欧洲国家所以到了近代才多在宪法或相关法律中明确国号。 現代国际社会,确立国号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也就是说,通常现代国家的國號就是指出该國採用之政體,例如美国的国号为“美利坚合众国”,法国的国号为“法兰西共和国”;又比如,1945年二战战败之后,在完全按照西方模式修正其国家体制后,把国号从“大日本帝国”,改为“日本国”。.

新!!: 汉光武帝和国号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汉光武帝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西倚太行山、东濒渤海、南控黄淮海平原,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石太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

新!!: 汉光武帝和石家庄市 · 查看更多 »

玉林市

玉林市(邮政式拼音:Watlam,粤语拼音:juk6 lam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界钦州市,西南连北海市,南接广东省湛江市,东毗广东省茂名市,东北邻梧州市,北通贵港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部为大容山,西部为六万大山,东部为云开大山,中部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发源于境内。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人口570.72万。玉林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及台港等移民100多万人。.

新!!: 汉光武帝和玉林市 · 查看更多 »

王夫之

王夫之(,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新!!: 汉光武帝和王夫之 · 查看更多 »

王郎

王郎(),本名王昌,冀州趙国邯鄲县人。中国新朝末群雄之一,割据于河北。.

新!!: 汉光武帝和王郎 · 查看更多 »

灵台

灵台是由周文王兴建的台,遗址大概位于今陕西户县东面、秦渡镇北面约一公里处的大土台。灵台高二丈,周围百二十步。.

新!!: 汉光武帝和灵台 · 查看更多 »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新!!: 汉光武帝和禹 · 查看更多 »

秀麗江山之長歌行

,是2013年由林心如工作室及歡瑞世紀共同打造的古裝歷史電視劇,根據李歆小說《秀麗江山》改編,背景設定在東漢劉秀時代。林心如第三次担任制作人,投资1亿5,000万人民币,2013年8月19日在象山影视城開鏡拍攝, 新浪娱乐,2012年8月18日,同年11月推出片花,12月殺青。2016年7月21日於江蘇衛視上星播出。.

新!!: 汉光武帝和秀麗江山之長歌行 · 查看更多 »

程姬

程姬(),中國西漢時期皇族女性,為漢景帝妃嬪。 程姬事蹟不詳,只知生子魯恭王劉餘、江都易王劉非、膠西於王劉端。一次景帝召程姬侍寢,程姬以有疾病在身為由而推拖,將侍女唐兒送去,景帝酒醉不知而臨幸了唐兒,使唐兒日後生下長沙王劉發。 漢武帝在位時期,程姬隨子劉餘就國於魯國,成為魯國王太后。.

新!!: 汉光武帝和程姬 · 查看更多 »

竇融

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曾孫女是漢章帝竇皇后。.

新!!: 汉光武帝和竇融 · 查看更多 »

绿林军

绿林军,指中国新朝末年主要的一支反对王莽政权的军队,由因旱災和蝗災造成的饑民所組成,主力起兵於荊州的綠林山(位於今湖北省京山县)而得名,稱為绿林起义。绿林军的活动几遍大半个中国,影响十分巨大,此后绿林一词成为了中国黑社会的代名词之一。.

新!!: 汉光武帝和绿林军 · 查看更多 »

美人 (位号)

美人,是古代中國、越南皇帝後宮妃嬪的一個等級。《後漢書.皇后紀序》曰: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在曹魏時期,地位相當於兩千石的官吏。 魏晉南北朝美人低於九嬪,高於才人。隋朝美人屬於世妇,低於婕妤,高於才人、宝林,正四品。唐朝美人九人,正四品,低於婕妤,高於才人。後來減為四人。五代宋遼金沿用。元朝廢除。明朝美人作為嬪的散號。是中國沿用最久的妃嬪位號。.

新!!: 汉光武帝和美人 (位号) · 查看更多 »

甲子

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个。前一位是癸亥,后一位是乙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水生木相生。干支的一个循环,称为一甲子,也被用来表示60年。.

新!!: 汉光武帝和甲子 · 查看更多 »

盧芳 (東漢)

盧芳,字君期,安定郡三水县人。新朝末东漢初期群雄之一,曾在北方边境一度称帝。兄名盧禽。弟名盧程。.

新!!: 汉光武帝和盧芳 (東漢) · 查看更多 »

隗囂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今甘肃省静宁县)人。.

新!!: 汉光武帝和隗囂 · 查看更多 »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新!!: 汉光武帝和隋文帝 · 查看更多 »

韩歆

韩歆,中国新朝到东汉初期政治人物、武将,字翁君,荊州南陽郡棘陽县人,初从更始帝,后降刘秀,官至大司徒,后免官自杀。.

新!!: 汉光武帝和韩歆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汉光武帝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袁弘

袁弘,中國男演員,出生於湖北武漢,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新!!: 汉光武帝和袁弘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汉光武帝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西河郡

西河郡,中国古郡名。 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上郡北部置西河郡。治所在平定縣(縣治在今内蒙古鄂爾多斯東南),屬朔方刺史部。領三十六縣:富昌、騶虞、鵠澤、平定、美稷、中陽、樂街、徒經、臯狼、大成、廣田、圜陰、益闌、平周、鴻門、藺、宣武、千章、增山、圜陽、廣衍、武車、虎猛、離石、穀羅、饒、方利、隰成、臨水、土軍、西都、平陸、陰山、觬氏、博陵、鹽官。東漢初年改隷幷州。永和五年(140年)移治離石縣(在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僅轄十三縣。置南匈奴單于庭於美稷縣。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后,匈奴侵邊,西河“百姓南奔”,其郡遂廢。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割太原郡玆氏等縣復置西河郡,領漢代西河郡南部故地,治玆氏。晉置西河國,改玆氏為隰城。後趙置永石郡,前秦復改爲西河郡。北魏置西河郡,治隰城(今山西省汾陽市),屬汾州。隋因之。唐,以西河郡置汾州。.

新!!: 汉光武帝和西河郡 · 查看更多 »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新!!: 汉光武帝和襄阳市 · 查看更多 »

马援

援(),字文渊,汉族,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新!!: 汉光武帝和马援 · 查看更多 »

高邑县

邑县是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所辖的一个县。古城高邑,又称凤城,汉光武帝刘秀登基之地。 著名景点有凤城广场、凤北公园、天主堂、高邑西站.

新!!: 汉光武帝和高邑县 · 查看更多 »

许美人 (汉光武帝)

许美人(),东汉光武帝美人。 许氏生平、家世不详,仅知在建武十五年(39年)前生子刘英。因许美人无宠的缘故,其子刘英的封国在光武帝诸子中最小。光武帝在57年逝世,许美人应该是在此后获得太后封号,离开洛阳皇宫,抵达儿子封地居住。永平元年(58年),侄子许昌被特封为龙舒侯。永平十三年(70年),儿子刘英因意图谋反被废楚王,徙丹阳郡泾县。楚太后许氏未受牵连,“勿上玺绶,留住楚宫”。第二年,儿子刘英自杀。汉明帝下诏许太后曰:“国家始闻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怀用悼灼,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无可奈何!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诸许愿王富贵,人情也。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元和三年(86年),许太后逝世,汉章帝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因留护丧事,赙钱五百万。.

新!!: 汉光武帝和许美人 (汉光武帝) · 查看更多 »

论衡

《论衡》,是中国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的重要著作。全书共计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亡一篇。主要阐述了作者无神论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社会上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进行了批判。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 现存《论衡》有85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85篇了。因为《论衡》一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新!!: 汉光武帝和论衡 · 查看更多 »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是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閱讀《資治通鑑》及历史的議論。书成于王夫之晚年,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全書30卷,包括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四篇为“卷末”,約六十餘萬字。 《读通鉴论》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夫之從69歲開始執筆,“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直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逝世前完成,用意在於“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史評類。 目前中华书局所刊印的《读通鉴论》采用曾国藩金陵刻本为底本。.

新!!: 汉光武帝和讀通鑑論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汉光武帝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谶纬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現也稱籤)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後來民間發展在廟宇或道觀裹求神問卜,漸漸地更加簡化為求籤。 《說文解字》:讖,驗也。有徵驗之書,河雒所出書曰讖段玉裁注補引《文選•鵩鳥賦》、《文選•魏都賦》補後十二字。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三篇上,中華書局,2014年,第91頁.

新!!: 汉光武帝和谶纬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汉光武帝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迷信

迷信(Superstition)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说。Encarta百科全书上对“迷信”的定义是: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 “迷信”的本質是對事理的陳述不抱懷疑態度,就像科學家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若只信其陳述,而不加考證,這就是一種對科學權威的迷信。破除迷信必須經過科學的考證步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科学本身与迷信、信仰或宗教有着重要区别。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并在实践中公开倡导怀疑主义。怀疑主义要求分析型思维以及批评型思维,要求怀疑一切,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观察的准确性。未经证实的理论称作假说或猜想,而假说或猜想完全有可能被证明是錯誤的。錯誤的假说或猜想必须被抛弃。 廣義而言,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包含著迷信成分,因其往往用一些難以考證的上古事件,或是阻止信徒質疑教義與神,沒有提出證據卻要求盲目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許多科學家認為,舉證神靈或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責任應在宗教人士,而不是要求科學證明其「不存在」,而宗教在過去千年來一直被認為是阻礙科學進步的阻力。.

新!!: 汉光武帝和迷信 · 查看更多 »

范晔

范晔,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汉光武帝和范晔 · 查看更多 »

范晔 (刘宋)

范曄(),字蔚宗,南朝劉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後漢書》作者。順陽(現河南省淅川南部人),范晔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老县城(今老城镇)南35千米埠口街的东侧(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共有9座墓冢,世称为“范氏九冢”。.

新!!: 汉光武帝和范晔 (刘宋) · 查看更多 »

郭聖通

郭聖通,為東漢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任妻子和首任皇后,真定槀縣人,其父阳安思侯郭昌,其母为真定恭王刘普之女,号为郭主。.

新!!: 汉光武帝和郭聖通 · 查看更多 »

赤眉軍

赤眉軍是中國新莽末年起事的軍隊之一,因起事者將眉毛染紅,示其別於政府軍,故稱作赤眉軍。.

新!!: 汉光武帝和赤眉軍 · 查看更多 »

董宣

董宣(),字少平,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初年官员,以不畏皇权出名。 汉光武帝时,担任北海相,江夏郡太守,为官刚正廉洁,不畏权贵。后来特征为洛阳令。当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杀人,藏在公主府中。他等待公主出行时,叩马拦车,就地捕杀那个奴仆。事情告到光武帝那里,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赔罪,不從,以頭撞柱而流血滿面,小黃門使董宣跪地謝主,他两手据地,颈项刚直,所以被称为强项令。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在家中去世。.

新!!: 汉光武帝和董宣 · 查看更多 »

邓州市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国河南省直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南阳市南部,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处南阳盆地中南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邓州左襟白河,右带丹江,江汉环其前,伏牛耸其后,宛桐障其左,郧谷拱其右,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上郡、望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写于邓州的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的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今日醫術仍盛行不輟。 近年,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河南省重点扩权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市。2014年1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赋予省辖市享有的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邓州市的经济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和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

新!!: 汉光武帝和邓州市 · 查看更多 »

邓禹

鄧禹(),字仲華。中國東漢初年軍事人物,南陽新野人。他協助漢光武帝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是「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新!!: 汉光武帝和邓禹 · 查看更多 »

蔡陽縣

#重定向 枣阳市.

新!!: 汉光武帝和蔡陽縣 · 查看更多 »

采女

采女,後世又稱彩女,是中國、日本、越南古代的女官名,因其選自臣民家,故曰「采女」。.

新!!: 汉光武帝和采女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汉光武帝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耿弇

耿弇(弇 yǎn,),字伯昭,扶風茂陵人,父耿況为上谷郡太守。东汉名将、军事家,22岁被光武帝封为大将军。漢光武帝的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的第四位(《後漢書》列传十二)。.

新!!: 汉光武帝和耿弇 · 查看更多 »

陰麗華

#重定向 阴丽华.

新!!: 汉光武帝和陰麗華 · 查看更多 »

陳留郡

陳留郡,中国古郡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西漢始置,隋初廢。 陳留郡原為濟川郡。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濟川郡移治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南陳留城),故改名為陳留郡。屬兗州刺史部。漢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以陳留郡為濟陽國,封皇子康為濟陽王。建昭五年(前34年),徙濟陽王為山陽王,國除為陳留郡。又得河南郡酸棗縣。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陳留郡領17縣:陳留、小黃、成安、寧陵、雍丘、酸棗、東昏、襄邑、外黃、封丘、長羅、尉氏、傿、長垣、平丘、濟陽、浚儀。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民權縣、寧陵縣以西,開封市、尉氏縣以東,延津縣、長垣縣以南,杞縣、睢縣以北之地。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296284戶,1509050人。東漢前期,省成安、長羅二縣。章帝時,以梁郡甾縣來屬,更名為考城縣。建初四年(79年),以傿縣、寧陵縣屬梁國,以長垣縣屬濟陰國。後又以長垣縣還屬陳留。漢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己吾縣。其後,以陳國之圉、扶溝二縣屬陳留。 西晉受曹魏禅让后,封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陈留王,置陳留國,移治小黃縣(今祥符區東北),陳留縣併入小黃。南朝宋時復為郡。北魏移治浚儀縣(今祥符區西北),轄境為今開封、封丘縣一帶。隋開皇中廢。唐置汴州。.

新!!: 汉光武帝和陳留郡 · 查看更多 »

枣阳市

枣阳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的縣級市。由地级襄阳市代管。.

新!!: 汉光武帝和枣阳市 · 查看更多 »

東觀漢記

《東觀漢記》,漢代人稱之為《東觀記》,一百四十三--,是一部以紀傳體撰寫東漢歷史的史書,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記事起於光武帝,終於靈帝,由漢代劉珍、延篤等撰,因修史館設於東觀而得名。 在三國時代以後,將之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记》。.

新!!: 汉光武帝和東觀漢記 · 查看更多 »

桓譚

桓譚(),字君山,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西漢晚期、新莽、東漢前期學者和政治人物。.

新!!: 汉光武帝和桓譚 · 查看更多 »

樊娴都

樊嫻都(),後漢紀記載名為樊歸都。樊重之女,南陽郡湖阳人,汉光武帝刘秀的生母。.

新!!: 汉光武帝和樊娴都 · 查看更多 »

樊重

樊重,字君雲,东汉南阳湖阳人。.

新!!: 汉光武帝和樊重 · 查看更多 »

汉元帝

汉元帝劉奭(),,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其正式諡號為「孝元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元帝」。汉宣帝长子,生于民间,母恭哀皇后许平君。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即前49年-前33年。.

新!!: 汉光武帝和汉元帝 · 查看更多 »

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市区以东15公里,曾是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国都所在地,因隋炀帝在汉魏洛阳城西重新建隋唐洛阳城,因此又被称为汉魏洛阳故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汉光武帝和汉魏洛阳故城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汉光武帝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明帝

漢明帝劉莊(),原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明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明帝」,庙号显宗。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新!!: 汉光武帝和汉明帝 · 查看更多 »

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为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其正式諡號為「孝景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景帝」,景帝後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崩于未央宮,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長子,母竇皇后。他在位期间,主要是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和他父亲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景帝以后所有西汉皇帝,新莽时期的更始帝刘玄、所有东汉皇帝,以及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刘禅,都是汉景帝后裔。.

新!!: 汉光武帝和汉景帝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汉光武帝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汉光武帝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汉光武帝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汉光武帝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漢原陵

汉原陵中国汉光武帝刘秀及其皇后阴丽华的合葬陵园,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面积4.6公顷,南依邙山、北靠黄河。墓高20米,周长500米。墓前建附属建筑物。.

新!!: 汉光武帝和漢原陵 · 查看更多 »

漢更始帝

#重定向 更始帝.

新!!: 汉光武帝和漢更始帝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汉光武帝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朔方郡

朔方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為新秦中,屬九原郡。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破匈奴,以河南地置五原郡、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朔方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隸屬于朔方刺史部。東漢時移治臨戎縣,屬并州,後僑置于五原郡內。建安二十年(215年)廢。北魏、隋于夏州(今陝西境內)復置朔方郡。唐廢。.

新!!: 汉光武帝和朔方郡 · 查看更多 »

戊戌

戊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比例和好。.

新!!: 汉光武帝和戊戌 · 查看更多 »

成家

成家(25年-36年,又称“大成”或“成”)是两汉之交在中国四川地区存在的一个独立政权,定都成都。成家由公孙述创立,鼎盛时期据有西汉所置益州大部分地区,即蜀郡、巴郡、广汉郡、犍为郡、越嶲郡、汉中郡全境和武都郡、南郡部分地区。成家成立之初推行了一些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军阀割据混战的局势下,力保巴蜀太平,受到了蜀地人士拥护。但由于成、汉实力悬殊,公孙述治国失误等原因,成家最终为东汉所灭,前后历时12年。 成家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出现的第一个独立政权,也是四川历史上第一个完整占据巴蜀地区的政权。之后蜀地政权多纳入汉中盆地,北抵秦岭、东至三峡的格局也由此形成罗开玉,《四川通史》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 ISBN 978-7-220-08058-6,其在四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新!!: 汉光武帝和成家 · 查看更多 »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记录中国明朝明太祖、建文帝两朝皇帝事迹的史籍。根据《明史·艺文志》的记载:《明太祖实录》共有二五七卷。.

新!!: 汉光武帝和明太祖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東汉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时代出现的治世。那时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並大興水利,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东汉历史上最為吏治清明,经济发展蓬勃,社会相對稳定的时期。 東漢於此期间在國際關係上亦取得了重大成就,從與匈奴不斷地反覆攻防,直到完全掌控西域,除了南匈奴歸附漢朝逐漸漢化,並大破北匈奴使其求和並西遷,一掃數百年来匈奴對中國北方邊境的威脅,漢朝國勢也再一次到達西漢治世時期的鼎盛;佛教也在此時傳入中國,為中國佛教史的一大盛事。.

新!!: 汉光武帝和明章之治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汉光武帝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中国新朝於西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時發生的一場內戰戰役。以綠林軍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昆陽縣(今河南省葉縣)大破新朝王莽四十餘萬主力部隊。昆陽之戰的結果不僅僅直接導致新莽王朝的覆滅,更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事之一。.

新!!: 汉光武帝和昆陽之戰 · 查看更多 »

新野县

新野县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白河流域,是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野县下属8个镇5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五星镇、歪子镇、王庄镇、溧河铺镇、施庵镇、沙堰镇、王集镇、新甸铺镇;上港乡、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汉城街道办事处、汉华街道办事处。.

新!!: 汉光武帝和新野县 · 查看更多 »

新野长公主

#重定向 刘元 (公主).

新!!: 汉光武帝和新野长公主 · 查看更多 »

新朝

新朝(9年-23年),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為當時權臣王莽所建立,僅王莽一代,建都常安(即原長安)。 西漢末年,人民被豪強欺壓而急需改革,儒者信奉讖緯學說認為將改朝換代,當時漢室外戚王莽博得雅名,獲得人民與儒者的支持,使他以偽造符瑞的方式於9年1月10日篡位稱帝,國號為「新」,西漢亡。 王莽稱帝後進行許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變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買賣、五均六筦(國營事業、所得稅與借貸)及改革幣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禮》等古制,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新制政令繁雜,名稱不斷變動。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當,改革最終失敗。17年因為天災不斷,而人民因為改革失敗而經濟破產,最後爆發新末民變,赤眉軍、綠林軍等等民變軍相繼而起。新莽軍相繼在成昌之戰、昆陽之戰慘敗。23年劉玄成立玄漢,即更始帝。同年绿林军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亡。25年劉秀建立東漢,即漢光武帝。同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玄漢亡。漢光武帝擊潰赤眉軍後,最後於36年一統天下。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取得政權的先例。王莽積極推動古制,也使得古文經持續發展。而王莽的失敗代表復古思想的破滅,使得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傅樂成(1993年):《中國通史 上冊》第六章〈漢帝國的盛世〉,四〈外戚政治與王莽篡位〉,第146頁-第154頁。。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以至于新朝一度被称呼为“亡新”,《资治通鉴》直接把新朝归入“汉纪”。而且傳統史觀鄙棄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權。所以後世史學家對王莽的評價皆差。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逐漸中立。.

新!!: 汉光武帝和新朝 · 查看更多 »

更始 (漢朝)

#重定向 更始 (更始帝).

新!!: 汉光武帝和更始 (漢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东汉光武帝劉秀刘秀光武帝汉世祖汉光武帝刘秀漢光武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