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丁鸿

指数 丁鸿

丁鸿(),字孝公,颍川郡定陵县(河南省郾城区西)人,东汉初期大臣。 父亲丁綝,随刘秀为偏将军,封陵阳侯。十三岁随桓荣学习欧阳尚书,明章句,善解经。父亲死后,让爵于弟,未获批准,教生徒。永平十年(67年),朝廷征召,丁鸿至即被召见,不久,任命为侍中。永平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79年),徒封鲁阳乡侯。同年,白虎观会议,丁鸿在论难中才高一筹,汉章帝称他殿中无双丁孝公,徒校书,代成封为少府。元和三年(86年),徒封马亭乡侯。 汉和帝即位,任太常。永元四年(92年),接替袁安为司徒,窦太后临朝,窦宪兄弟专政,丁鸿上书要对此匡正,和帝命他代理太尉兼卫尉,统领南北军,诛灭窦氏。永元六年(94年),丁鸿去世。.

8 关系: 劉方 (東漢)后汉书太常中國宰相列表贾宗舞阳县楊倫 (漢朝)朱伥

劉方 (東漢)

劉方(),东汉时期的大臣,汉朝宗室。 劉方少年时有才学,通经儒。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八月,司空任隗去世,十月,宗正劉方被任命为司空。永元六年(94年)正月,司徒丁鸿去世,二月,司空劉方被任命为司徒。永元九年(97年)十月,窦太后崩,劉方和太尉张酺、司空张奋上书,主张按照汉光武帝黜吕后的成例,贬窦太后的尊号,不合葬汉章帝的陵寝,百官上书支持。汉和帝没有采纳。九月廿四庚申日,劉方被策免,之后自杀。.

新!!: 丁鸿和劉方 (東漢)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丁鸿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新!!: 丁鸿和太常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丁鸿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贾宗

贾宗(),字武儒,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是贾复的儿子,爵位为即墨侯。.

新!!: 丁鸿和贾宗 · 查看更多 »

舞阳县

舞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漯河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面积 776平方公里,属温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县政府驻舞泉镇人民路。.

新!!: 丁鸿和舞阳县 · 查看更多 »

楊倫 (漢朝)

杨伦,字仲理。中国东汉经学家。陈留东昏(今河南省兰考县西北)人。 杨伦年轻时为诸生,拜司徒丁鸿为师,精习《古文尚书》。为郡文学掾。历任数官,因为志向不合,于是去职,不再应州郡之命。在大泽中授徒,有弟子千余人。汉安帝元初年间,陈留郡礼请,三府同时征辟,朝廷公车征召,都称病不就。后来被特别征召为博士,为清河王(刘延平)傅。此年,汉安帝驾崩,杨伦于是弃官奔丧,在宫门外不停哭泣。太后阎姬因为他擅离职守,让他抵罪。 汉顺帝即位,下诏免去杨伦之罪,让他留在恭陵服丧。服丧结束,征拜为侍中。当时,邵陵令任嘉在任贪污,却转任武威郡太守,后来有关部门上奏任嘉贪赃千万,把他下廷尉审问,其所牵连的将相大臣有百余人。杨伦上书,请求治罪举荐任嘉的人,引《春秋》为说,议主诛及本恶。奏御,有司认为杨伦意见切直,言辞不逊,请求处理他。尚书上奏杨伦探知机密,以激烈求直。犯不敬之罪,到宗庙采伐柴薪。诏书以杨伦多次进忠言,原谅了他,免官归乡。 阳嘉二年(133年),朝廷征拜太中大夫。大将军梁商以他为长史。他谏诤不合,出补常山王(常山顷王刘仪)傅,因病没有上任。诏书让司隶催促他,杨伦留在河内朝歌,以生病为由上书:“就是留下必死,我也不北行一寸。割脑袋也不改变,九裂分尸不悔恨。匹夫坚持的,强于三军。坚决大胆推辞。”汉顺帝下诏:“杨伦从微贱高升,受宠信担任藩王傅,耽误天子的任命,擅自在道路停止,托病放纵,恣意妄为。”于是让他到廷尉府,再下诏原谅他。杨伦前后三次被征召,都因为直谏不合。回家后,闭门讲书,不再过问俗事。公车再征,他隐居不去,在家中去世。.

新!!: 丁鸿和楊倫 (漢朝) · 查看更多 »

朱伥

朱伥,字孙卿,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省寿县)人,东汉司徒。 朱伥在年轻的时候拜大儒丁鸿为师,学习《欧阳尚书》。汉安帝废黜太子刘保,太中大夫朱伥等十余人一同到鸿都门谏诤,说太子没有过失。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继李郃为司徒。汉顺帝刘保把拥立他的宦官贬谪。司徒府属官周举对朱伥说,孙程等人为拥立功臣,皇帝一时动怒而惩罚他们,万一孙程等人死于半路,顺帝便留下杀功臣之恶名。朱伥上书顺帝劝谏阻止。永建二年(127年)七月初九,朱伥和太尉朱宠,都因为日食被免官,当时朱伥八十余岁。。.

新!!: 丁鸿和朱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