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Ju 87俯衝轟炸機

指数 Ju 87俯衝轟炸機

Ju 87俯衝轟炸機(Junkers Ju 87)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空軍投入使用的一種俯衝轟炸機,一般通稱「斯圖卡」(Stuka),取自俯衝轟炸機的德文寫法「Sturzkampfflugzeug」的縮寫,由容克斯公司研製。Ju 87俯衝轟炸機最容易辨認的特徵就是它那雙彎曲的鷗翼型機翼、固定式的起落架及其獨有低沉的尖嘯聲。它於二戰初期德國所發動的閃電戰中取得非常大的戰果,1940年後德國在非洲戰場及東部戰線大量投入這種轟炸機,尤其在東線戰場,更發揮出其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這種轟炸機不但給予地面目標大力的打擊,其獨有的發聲裝置所發出的尖嘯聲,亦為地面的士兵給予心理上的恫嚇,加強攻擊的效果。這種機型為德國空軍廣泛的使用,由1935年開始投入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46 关系: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加的斯加查拉戰役加来海峡省基輔厭戰號戰艦垂直尾翼假戰十二群島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國塞爾西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941年—1942年)墨伽拉外輪船奥斯陆奧廖爾奧斯陸峽灣威瑟演習作戰容克斯巴巴羅薩行動不列顛戰役不来梅希臘戰役东方战线希意戰爭布列斯特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布良斯克布楚拉戰役帆布万向接头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库尔斯克会战伊尔-2攻擊机伏尔加河德國中央集團軍德意志國防軍德意志非洲軍保加利亚匈牙利北非戰場國家馬克刻赤半岛刻赤半島戰役單翼機喀琅施塔得公里光辉号航空母舰 (87)克罗地亚...克里特克里特島戰役副翼图卜鲁格Bf 109戰鬥機石棉火炬行動碳化鎢秃鹰军团空降獵兵突尼斯第2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第5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第聂伯河納粹德國納粹德國空軍納粹德國海軍维斯瓦河罗得岛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国空军義大利與盟國停戰羅伯特·馮·格萊姆羅馬尼亞翼型瑟堡-奥克特维尔瓦爾特·韋佛 (將軍)焊接燃料噴射裝置特切夫DB 603發動機Do 17轟炸機莫斯科戰役鐵十字勳章非洲西班牙西班牙内战西西里岛馬爾他島賊鷗式戰鬥轟炸機贝尔格莱德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轰炸机霍克II戰鬥機阿尔巴尼亚蘇聯起落架藍色行動闪电战色當戰役 (1940年)艾爾哈德·米爾希苏德战争英吉利海峡英國皇家空軍英國皇家海軍雷希林Fw 190戰鬥機He 118俯衝轟炸機Hs 123俯衝轟炸機Hs 129攻擊機I-153Ju 52運輸機Ju 88轟炸機Jumo 211發動機Me 410戰鬥機MG 15機槍MG 17機槍MG 81機槍P-36戰鬥機P-40戰鷹戰鬥機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T-34V型引擎柏林恩斯特·烏德特杜拉鋁格拉茨比雷埃夫斯水冷汉堡波蘭戰役波蘭海軍法國戰役滕珀爾霍夫漢斯-于爾根·施通普夫挪威机械增压器斐濟號輕巡洋艦斯大林格勒战役斯洛伐克意大利敦刻尔克战役 扩展索引 (96 更多) »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

A-10雷霆Ⅱ(英文:Thunderbolt II)是美國費爾柴德公司生產的一種單座雙引擎攻擊機,負責提供對地面部隊的密接支援任務,包括攻擊敵方戰車、武裝車輛、砲兵陣地及重要地面目標等。此外也有一部分負責提供前進空中管制,導引其他攻擊機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這些戰機被編號為OA-10。其官方名稱來自於二戰時密接支援上有出色表現的P-47雷霆式戰鬥機,但相對於雷霆這個名稱而言,更常被美軍暱稱為“疣豬”(Warthog)或簡稱“豬”(Hog)。.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A-10雷霆二式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加的斯

加的斯(Cádiz)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座滨海城市,属于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而且是加的斯省的省会。据2004年的统计加的斯共有133,242名居民,包括其郊区的居民数则为629,054人。城市面积12.30平方公里,位于一个伸入加的斯湾的半岛上。加的斯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6°30',西经6°20'。 加的斯拥有典型的安达鲁西亚特征,其老城(Casco Antiguo)分为数个不同的区(barrios)。这些区与新建的市区截然不同。老城区的小胡同一般通向其广场,而新区里则主要是宽广的大街和现代的建筑。此外市内点缀着许多公园和树木,有些巨树有可能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来的。 這地方也以雪莉酒聞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加的斯 · 查看更多 »

加查拉戰役

加查拉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中一次極其重要之戰役,戰事從1942年5月26日至6月21日,主要發生在利比亞圖卜魯格附近。.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加查拉戰役 · 查看更多 »

加来海峡省

加来海峡省(法文:Pas-de-Calais)是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大區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62。2006年有人口1,453,387人。 y 加来海峡省因濒临加来海峡而得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加来海峡省 · 查看更多 »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基輔 · 查看更多 »

厭戰號戰艦

#重定向 厌战号战列舰.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厭戰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垂直尾翼

#重定向 尾翼#垂直尾翼.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垂直尾翼 · 查看更多 »

假戰

假戰(Phoney War),怪戰(Drôle de guerre),又稱為静坐战(Sitzkrieg),是指1939年9月開始到1940年4月之間,英法雖然因為納粹德國對波蘭的入侵而宣戰,可是兩方實際上只有極輕微的軍事衝突。 這段期間雙方有小規模的空中與海上的衝突,英國開始將遠征軍調動至法國,法國則開始進行一些動員的工作。1940年初法國有14個師防守有名的馬奇諾防線,同時有80個師在後方予以支援,英國陸續增援到9個師的部隊到了1940年5月英法共集結超過3,100輛戰車與2,000多架戰鬥機。 當時德軍正與波蘭交戰只有少量軍隊駐守與法國交接的齊格菲防線,在另一端的馬奇諾防線,英法聯軍與德軍相對,但只爆發零星交戰。英國皇家空軍向德國投擲宣傳單,加拿大軍隊也踏上不列顛,然而西歐在7個月間並無任何戰爭,直至兩個陣營終於在北歐戰役中爆發衝突,結束這一段沒有戰爭的宣戰期。在重整軍備期間,驚惶的英法除依靠本身的生產外,都向美國購買大量武器。美國作為非參戰國,向英法租借及提供折扣出售武器。然而在1930年代,英美的私人公司曾隱瞞政府,向德軍提供武器,德軍戰機的引擎在英國製造,而原材料則購自美國。德國為了阻止這跨越大西洋的交易,觸發了大西洋戰爭。.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假戰 · 查看更多 »

十二群島

十二群島(希臘語:Δωδεκάνησα),又音譯佐澤卡尼索斯群島或多德卡尼斯群島,原本與薩摩斯島、伊卡利亞島合稱南斯波拉澤斯群島,位於愛琴海的東南部,靠近安納托利亞西南部的海岸。現時群島由希臘統治,主岛为罗得岛,行政上称为十二群島州,属南爱琴大区。群島的名字源於最初認為這組群島由12個大島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事實上,群島有12個較大的島嶼和150多個小島,其中26個有人居住。.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十二群島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爾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以从鄂圖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戰敗,塞爾維亞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區合併,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此聯邦政體也因此而逐渐解體,南斯拉夫也随之成為歷史名詞,2006年随着黑山的公投和獨立,鬆散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宣告終結。.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王国 (1918年-1945年)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在一战后成立,直到二战后结束。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馬其頓共和國,以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1929年之前国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а, Хрвата и Словенаца / Kraljevina Srba, Hrvata i Slovenaca;Kraljevina Srbov, Hrvatov in Slovencev),或者简称为SHS王国 (Краљевина СХС / Kraljevina SHS)。.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南斯拉夫王國 · 查看更多 »

塞爾西

塞爾西(Selsey)是英格蘭西塞克斯的一個城市Parish.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塞爾西 · 查看更多 »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941年—1942年)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Оборо́на Севасто́поля и би́тва за Крым、Schlacht um Sewastopo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與蘇聯在黑海的蘇聯主要海軍基地上發生的戰役,戰事由1941年10月30日至1942年7月4日结束,戰役中德軍使用了大量重型迫擊砲(200公釐—800公釐系列)協助攻城。.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941年—1942年) · 查看更多 »

墨伽拉

墨伽拉(Μέγαρα)是位於希臘阿提卡的一座古老城市,2001年時的人口為28,195人。墨伽拉位處科林斯地峽北部,薩拉米斯島的對岸。在薩拉米斯島仍未被雅典佔據的古時,薩拉米斯島屬於墨伽拉的一部分。墨伽拉曾是阿提卡四個地區之一,那四個地區分別由神話裡的國王潘狄翁二世(Pandion II)的四個兒子管治,尼索斯(Nisos)就是墨伽拉的統治者。墨伽拉以往是貿易港口,當地人以船隻及財富換取鄰近城邦軍隊的保護。墨伽拉共有兩個港口:西部柯林斯峽灣上的佩加,及東部愛琴海塞隆尼海灣的尼薩亞。.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墨伽拉 · 查看更多 »

外輪船

外輪船為一種內動力船,有蒸汽或內燃機等型,靠兩舷的大型水車狀輪盤撥水前進。 已知最早的西方紀錄中古罗马已經出現外輪船型態船隻,只是靠人力或動物在內部推動,也搭配船槳補助,中國南史紀錄中則是418年南北朝時代王鎮惡的水軍已經有類似船隻,552年梁國水軍則很明確有典型人力外輪船被稱為「水車」,同時期其他地方小水軍也有「双輪」「歩艦」等船隻出現多半使用人力在船內踩踏驅動輪體。唐朝後大量出現並已經為外國所知,到宋朝外輪船體積和動力有所優化已經裝上衝角來衝撞敵軍,並能載300人以上做為主力軍事用途的一類軍艦,被稱為海鰍船。 近代18世紀末期美國學者Robert Fulton首次將蒸汽機用於外輪船開創先河,1845年後英國海軍正式將蒸氣外輪船作為軍艦必備的船種。.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外輪船 · 查看更多 »

奥斯陆

奥斯陆(Oslo ),1925年前舊稱克里斯蒂安尼亞(Kristiania),是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挪威的贸易、银行业、工业和航运枢纽,位于挪威东南部的奥斯陆峡湾内侧,人口666, 759人(截至2017年1月1日)。包括邻近的10个自治市在内的城市区人口为975, 744人(截至2016年1月1日),而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人口数为1, 546, 706。 奥斯陆因其奇特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特征而闻名。它被森林和田野所环绕,许多种类的动植物生活在其中。奥斯陆自治市内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森林和水域,使得实际人口密度达到了5, 221.6人/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的形状像是一个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环绕的砂锅,许多河流从丘陵中流出,通过市区汇入奥斯陆峡湾。 根据考古学研究,奥斯陆于公元1000年前后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奥斯陆于1048年被确立为一个贸易点。1070年,奥斯陆被提升为主教辖区。在大约1300年,挪威国王哈康五世将奥斯陆定为挪威首都。在挪威从1397至1523年和1536至1814年与丹麦,以及1814至1905年与瑞典建立共主邦联期间,尽管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先后成为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奥斯陆仍然保有着一部分首都职能。 奥斯陆是14世纪挪威受到黑死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在15和16世纪其人口和经济状况又经受了进一步的衰退。1624年,奥斯陆曾被一场大火摧毁,之后,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期间,城区被迁移到了更靠近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地方,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在1814年丹麦-挪威邦联解体之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已被宣布成为挪威的首都。1838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一个自治市。尽管在19世纪以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在欧洲范围内只是一座小城市,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座城市开始高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克里斯蒂安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中心,有着近25万名居民。1925年,它的名字从克里斯蒂安尼亚改为了奥斯陆。 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航海工业和航海贸易中心,是许多航运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海上保险经纪人。奥斯陆也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跨文化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 奥斯陆被认为是一座全球城市,在2012年fDi杂志发表的欧洲大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ECA国际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仅次于东京。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统计,2013年奥斯陆也名列全球生活和学习成本最高的四座城市之一。 1952年,奥斯陆曾举办过冬季奧運會。1993年5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奧斯陸協議。另外,奥斯陆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每年的颁奖仪式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21世纪初,奥斯陆的人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使其成为了当时全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一高增长率主要和国际移民的流入和高生育率有关,但也离不开国内人口流动的影响。目前,奥斯陆的移民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本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市区部分,这一差异更为显著。2012年1月1日的数据显示,奥斯陆人口的23%是移民,市内最大的少数族裔是挪威-瑞典人和挪威-巴基斯坦人。.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奥斯陆 · 查看更多 »

奧廖爾

奧廖爾 (Орёл)是俄羅斯奧廖爾州首府,位於奧卡河畔,距離首都莫斯科360公里。2002年人口333,310人。 1937年成為州府。城名的意思是「鷹」。.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奧廖爾 · 查看更多 »

奧斯陸峽灣

奧斯陸峽灣()是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南部的一個海灣,是斯卡格拉克海峽的一部份。奧斯陸峽灣並不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峽灣——挪威語中“fjor”可以指大面積水道。.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奧斯陸峽灣 · 查看更多 »

威瑟演習作戰

#重定向 威悉演习行动.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威瑟演習作戰 · 查看更多 »

容克斯

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製造廠(Junkers Flugzeug- und Motorenwerke AG(JFM),一般直接通稱「容克斯」)是德國一家飛機製造商,它在其創立後50年內研製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幾種飛機。容克斯公司由胡戈·容克斯於1895年所創立,最初僅生產鍋爐與發動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容克斯研製了當時世上最先進的全金屬單翼機。在二戰期間,儘管容克斯本人被納粹份子所斬除,其公司仍成功研製出數種極為先進的飛機,如著名的“斯图卡”Ju 87俯冲轰炸机,以及“鐵安妮”Ju 52运输机。.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容克斯 · 查看更多 »

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行動(德语: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進攻蘇聯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這個名稱來自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德蘇戰爭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 作戰原本的計畫是要快速攻克蘇聯的西方領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最後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德蘇战争,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數千萬人因此罹難。.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巴巴羅薩行動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戰役

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又名英倫空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對英国發動的大規模空戰,而這次戰爭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大英國協的紐西蘭、加拿大、澳洲、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歐洲國家,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與英國併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與德國空軍一起戰鬥。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納粹德国的失败告终,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不列顛戰役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

不来梅(Bremen,),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不来梅州的州府、德国第二大港口城市和第五大工业城市。不来梅的支柱性产业包括食品加工、航天航空、航运物流、汽车制造、贸易、新能源等行业。 不来梅州由不来梅和往北60公里以外的不来梅哈芬两个城市组成。不来梅在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内,德国有欧盟認定的11個大都市圈。不来梅哈芬市的远洋港区实际上被划归不来梅市,它是不来梅市的一块飞地。 不来梅是最早开展对华贸易的德国城市之一,1861年由清政府与普鲁士签订的《中德通商条约》中提及的“汉谢城伯磊门”即是汉萨城市不来梅的古称。.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不来梅 · 查看更多 »

希臘戰役

希臘戰役(亦叫瑪莉塔作戰,Unternehmen Marita)Blau (1953),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希臘本土及阿爾巴尼亞南部的戰爭,戰爭是由同盟國(希臘及大英國協)與軸心國(納粹德國及義大利王國)之間對壘,包括克里特島戰役及數次海上戰役,希臘戰役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爾幹戰場的大愛琴海部份。 希臘戰役一向被認為是希臘-義大利戰爭的延續,這場戰爭是義大利軍隊從1940年10月28日攻打希臘開始,在數個星期內義大利人被驅逐出希臘及希臘軍隊攻佔了阿爾巴尼亞南部大片領土,1941年3月義大利的主要反攻失敗,德國向其盟友出手援助,瑪莉塔作戰在1941年4月6日開始,大批德國軍隊經保加利亞入侵希臘以保障其南翼,希臘及英國聯軍頑強抵抗,但最终因人數及裝備上的劣勢而最後潰敗,雅典在4月27日陷落,不過大英國協撤出了軍隊大约50,000人,希臘的戰事在伯羅奔尼撒的卡拉馬塔陷落後以德國完全勝利而結束;整個戰事持續24天,不過無論德國及同盟國高層均對希臘士兵的勇敢表示欽佩。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德國在希臘的軍事行動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程有決定性的影響,它令德國推遲實施巴巴羅薩作戰,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沒有影響及認為英國在希臘的干預毫無勝利希望的行動,是“政治上感情用事的決定”或一個“策略上的錯誤”。.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希臘戰役 · 查看更多 »

东方战线

东方战线可以指:.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东方战线 · 查看更多 »

希意戰爭

希義戰爭(Ελληνοϊταλικός Πόλεμος或Πόλεμος του Σαράντα,Guerra di Grecia)是義大利王國及希臘王國之間在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4月23日間爆發的軍事衝突,它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戰役的開始,從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干預起,這場衝突被稱為希臘戰役。.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希意戰爭 · 查看更多 »

布列斯特

布列斯特(白俄罗斯语:Брэст 或 Берасьце、Брест、Берестя、Lietuvos Brasta、Brześć)是白俄罗斯邻近波兰边境的一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属于波兰),也是布列斯特州的首府,人口近290,000(2004年)。位于布列斯特的布列斯特中央车站是柏林-莫斯科鐵路中途站暨宽准轨换轮站。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在此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它是前蘇聯主要陸路關卡城市。1941年苏德战争首先在此爆发。現在,它連接了歐盟和獨立國家聯合體。.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布列斯特 · 查看更多 »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德語:Blücher)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也是二戰爆發初期德國最新的一艘船。在布呂歇爾號服役後僅6個月,它就在入侵挪威的威瑟演習作戰第一天,於德勒巴克海峡战役中被其岸防要塞擊沉。.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布良斯克

布良斯克 (Брянск)是俄羅斯布良斯克州的州府,位於傑斯納河 (第聶伯河支流)畔。面積18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31,526人。.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布良斯克 · 查看更多 »

布楚拉戰役

布楚拉戰役(德方則稱其作庫特諾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戰役中的一場決定性會戰,於1939年9月9日至同月19日由德國與波蘭兩軍間進行。布楚拉戰役是波蘭戰役中規模最大的單一戰鬥The Second World War: An Illustrated History, Putnam, 1975, ISBN 0399114122, ,因發生於華沙以西的布楚拉河附近而命名,這同時也是波軍於波蘭戰役中唯一一次主要攻勢,雖於初期獲得進展,但隨後遭德軍反擊,最終包圍消滅。.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布楚拉戰役 · 查看更多 »

帆布

帆布,一种粗厚的棉织物或麻织物,因最早用于制作船帆而得名。帆布质地厚实,坚硬耐磨,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即以帆布缝制。主要用途为制作劳动保护服装、鞋、背包等。印刷业中亦有帆布印刷。它亦可用於製造帆布床和擔架床等。.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帆布 · 查看更多 »

万向接头

万向接头又称万向节,是连接两根刚杆的接头,接头由一对相对方位为 90° 的普通铰链组成,使刚杆能转向往任何方向,现在仍广泛应用于车辆的传动装置中。.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万向接头 · 查看更多 »

九九式艦上轟炸機

九九式艦上轟炸機(日文:九九式艦上爆撃機,簡稱:九九艦爆)為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後成立愛知航空機會社)生產製造的艦上俯衝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於太平洋戰場上使用。盟軍代號为瓦尔(Val)。.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九九式艦上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战争中,德國與蘇聯於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大型会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4輛坦克,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庫斯克會戰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规模進攻,德軍計畫使用4個軍團,欲從由南方的別爾哥羅德自南向北以及自北方的奥廖尔自北向南夾擊库尔斯克地區,企图合圍在库尔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的共有6个軍團的蘇軍,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做好建立3道防御线的嚴密防御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伤亡慘重,最後因為在1943年7月12日南線義大利被盟軍登陸西西里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此次戰役後期,蘇軍發動一連串大型进攻战役:奥廖尔进攻战役(1943年7月12日-8月18日)、別爾哥羅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1943年8月3日-8月23日)相继收复了奥廖尔、別爾哥羅德和哈尔科夫,德军向第聂伯河方向全面败退。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战略主动权,能夠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復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時也被視為歐洲東部戰線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關鍵轉捩點。.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库尔斯克会战 · 查看更多 »

伊尔-2攻擊机

伊尔-2(俄语:Ил-2,英文: Il-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种苏联对地攻击机,生产量很大,连同它的后续机型伊尔-10一起,一共生产了42330架Jane's 1989, p. 529.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伊尔-2攻擊机 · 查看更多 »

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俄语:Волга,又譯--),位於俄罗斯西南部,全長3,692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流入裏海。 伏尔加河是歐洲流域最廣以及流量最大的河流,流經歐洲俄羅斯,是代表型的俄羅斯河流。俄羅斯前二十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有十一個是在伏尔加河流域中,其中也包括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世界水量前十大的水庫中,古比雪夫水庫和雷賓斯克水庫位在伏尔加河流域中。窩瓦河在俄羅斯文化中有特別的意義,常在俄國文學稱為Волга-матушка(伏尔加母親),被稱為是「俄羅斯的母親河」。.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伏尔加河 · 查看更多 »

德國中央集團軍

#重定向 中央集團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德國中央集團軍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國防軍

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是 1935 年至 1945 年間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軍種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納粹黨的武裝党衛隊單位有時也從屬於國防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德意志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非洲軍

德意志非洲軍(Deutsches Afrikakorps)是二次大戰北非戰場中控制利比亞和埃及的德國裝甲部隊,編制為軍。由於附屬於軍的部隊有輕微變動,所以這詞通常用於表示它的司令部和戰鬥部隊。.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德意志非洲軍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北非戰場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在北非发生了北非战役。它包括发生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沙漠(西部沙漠战役,也被叫做沙漠战争)以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火炬行动)和突尼斯(突尼西亞戰役)的战役。 战役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展开。同盟国的战力主要来自英联邦和来自德国控制下的欧洲的流亡分子。美国于1941年加入战争并于1942年5月11日在北非开始直接军事援助。 北非的战斗开始于1940年6月10日的意大利宣战。6月14日英国陆军第11轻骑兵团(由第1皇家坦克团协助)穿过边界进入利比亚并夺取了意大利的卡普措堡垒,随后意大利发动一波攻势进入了埃及并在1940年9月占领了西迪拜拉尼,随后在1940年12月英联邦展开了罗盘行动进行反击。在罗盘行动中,意大利第10军团被摧毁,为了防止轴心国全面失利,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国非洲军通过向日葵行动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意大利军队。 随后爆发了一系列为控制利比亚和埃及部分地区的拉锯战,至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达到顶点,当时由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联邦军队给予了轴心国军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并将他们赶回突尼斯。在随后的1942年盟军的火炬行动登陆西北非洲,爆发了与維琪法国军队的战斗(随后法军改变了立场),最终盟军将轴心国军队包围在突尼斯北部并迫使他们投降。 轴心国经过在东部战线对抗苏联,减轻了英国及后来的美国军队在北非的压力。英国通过对密码信息的破解进行情报收集被证明是盟军在北非成功的关键因素。.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北非戰場 · 查看更多 »

國家馬克

國家馬克,又名帝國馬克(Reichsmark;標記:RM)為德國自1924年至1948年6月20日所通行的貨幣。國家馬克的發行是為了替代已經極度貶值的紙馬克。國家芬尼(德语:pfennig、簡稱為:Pf),則作為國家馬克的輔助貨幣(輔幣),而每1國家馬克則等價於100國家芬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馬克分別被西德馬克和東德馬克所取代。.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國家馬克 · 查看更多 »

刻赤半岛

刻赤半岛(Керченский пролив, Керченська протока, Keriç boğazı),是克里米亚半岛东端的一个半岛,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北为亚速海,南为黑海,东隔刻赤海峡与塔曼半岛相望。刻赤半岛属于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管辖,刻赤为半岛上的主要城市。2014年,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从乌克兰独立,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加入俄罗斯联邦。 Category:俄罗斯半岛 (欧洲) Category:克里米亚共和国地理.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刻赤半岛 · 查看更多 »

刻赤半島戰役

1942年5月初克里米亞戰線圖 刻赤半島戰役 (Unternehmen Trappenjagd、Опера́ция «Охо́та на дро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南方集团军群及羅馬尼亞軍隊向防守克里米亞半岛東部刻赤半島的苏克里米亚方面军而發起的进攻戰役,戰事從1942年5月8日进行到5月18日。軸心國軍在戰役中幾乎完全消滅蘇軍,蘇軍損失了3個集团军(第44、第47及第51集团军)21個師,共有超過160,000人陣亡或被俘。 在刻赤半岛的行動是德軍即將實施的夏季攻勢的一部份,及它的成功令軸心國可以在之後數月間成功攻佔塞瓦斯托波爾。 一部份蘇軍生還者拒絕投降并在之後數月間堅持戰鬥,因而導致德軍的大屠殺。.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刻赤半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單翼機

單翼機泛指固定翼飛機當中,僅有單一機翼設計的機種,有別於兩片或者是更多機翼的設計。雖然在1920年代以前,雙翼或是多翼機是主流的設計,但是單翼機出現的時候並沒有比較晚,僅是種類和數量較少。 到了1930年代,由於對飛行速度以及航程的要求,多片機翼產生的阻力與多餘的重量,並不利於性能的提升。加上金屬材質和懸臂(Cantilever)結構設計日趨成熟,單翼機逐漸取代多翼機,成為航空上的主流設計。 原因是起初的飛機完全以尾舵控制方向和升降,降落又完全依賴輪子和跑道摩擦,所以需要很大的翼面程來提供升力,而為了平衡安全需要鮮有使用很大的單翼而流行雙翼。後來飛機的主翼上有襟翼並在輪上安裝了剎車,大大減輕了主翼的負擔,所以翼的面積可以縮小為單翼。 到了1940年代中期,雙翼機無論是在軍用或者是民航機市場,都僅剩下佔有非常少的數量。.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單翼機 · 查看更多 »

喀琅施塔得

喀琅施塔得(Кроншта́дт,Kronstadt,直译为“王冠城”),又譯作--,是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芬蘭灣的口上的科特林岛上,圣彼得堡以西约30千米。行政上它属于圣彼得堡,也是圣彼得堡的主要港口。1921年3月这里爆发了喀琅施塔得叛乱。 过去喀琅施塔得是俄罗斯海军指挥所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今天城市的历史中心以及其要塞是世界遗产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相关建筑群的一部分。.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喀琅施塔得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光辉号航空母舰 (87)

HMS Illustrious是第四艘以“光辉”为名的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二战中光辉级航空母舰的一号舰。.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光辉号航空母舰 (87) · 查看更多 »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克罗地亚 · 查看更多 »

克里特

克里特岛(Kriti;)就是聖經中所記載的革哩底,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臘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是地中海第五大島,東西長約 244 公里,最寬處約 56 公里,中部為高山,最高峰海拔為 2740 公尺,南部山勢陡峻,特別是西南部,全為峭壁,難以開闢公路,北部較平緩,居民多集中北岸。島上氣候宜人,古時林木茂盛,農產豐富,人民善於航海和貿易,據荷馬的史詩所記說,「在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是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地處於埃及、希臘、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間,就成為戰略要衝和貿易重鎮。.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克里特 · 查看更多 »

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島戰役(Luftlandeschlacht um Kreta,Μάχη της Κρήτη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臘战役的一部分,爆發于希臘克里特島的戰事。战斗開始於1941年5月20日早上,纳粹德国發動代號“水星行動”(德語:Unternehmen Merkur)的军事行動,空降入侵克里特島。防守該島的为希臘抵抗军及盟軍。 經過首天的戰鬥以英軍為首的盟軍承受了极高的傷亡,卻無法有效阻斷德軍的進攻。第2天由於盟军方面的通讯出現问题,导致盟軍指揮官无法及时掌握戰況,致使島上西面的馬萊邁機場落入德軍手中,令德軍得以大量空運增援部隊,在数量上压倒盟軍并最终完全控制克里特島。 克里特島戰役在3个方面都是空前的:.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克里特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副翼

副翼(Aileron)是固定翼飛機机翼后缘上一对对称的操纵面,用以控制飞行器的滚转运动。《航空名词浅释》-国际航空编辑部-1976年副翼通过左右差动偏转在两侧机翼上造成升力差,并且产生滚转力矩。《飞机结构设计》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王志瑾、姚卫星 著 - 2004年 -ISBN 7118035114由于固定翼飞行器的滚转轴运动和航向轴运动耦合,副翼结合升降舵也可以用来控制飞机的航向运动。因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操纵面。现今大多数固定翼飞行器上都具有副翼。 副翼是英国工程师发明的。他在1868年根据自己的论文申请了第一个副翼的专利。 - Science Museum - Charles Harvard Gibbs-Smith著 - 1960年 - ISBN 1900747529副翼的拉丁名“Aileron”来自法语,意为“小翼”。.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副翼 · 查看更多 »

图卜鲁格

图卜鲁格(阿拉伯语:)是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為布特南省首府。 T T.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图卜鲁格 · 查看更多 »

Bf 109戰鬥機

梅塞施密特Bf 109是納粹德國空軍於1930和40年代使用的單座戰鬥機。在當時它的多項特點,使它屬於新一代的戰鬥機,如:下单翼(機翼位於機身下方)、全罩式座艙、可收放起落架以及全金屬製造的機身與機翼。 此機於1935年5月首次飛行,一直到大戰結束,此機與1941年中開始服役的Fw 190,成為納粹空軍的標準戰鬥機。此期間多國空軍採用此機,包括芬蘭、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匈牙利、義大利、瑞士。此機的應用超越其最初設計的目的,在戰爭中,此機衍生機型包括戰鬥轟炸機、夜間戰鬥機、和偵察機。是歷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戰鬥機。 它是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大(不算戰後生產的,超過三萬架),生產時間最久(德國本身從1936年生產到1945年初),產生空戰王牌最多(世界三大空戰王牌皆是駕駛Bf-109出身:埃里希·哈特曼擊落352架敵機世界第一,格爾哈德·巴克霍隆擊落301架敵機為第二,京特·拉爾擊落275架敵機為第三)的戰鬥機。Bf 109也是德國空軍最重要的日間戰鬥機,不僅僅是液冷式引擎戰鬥機的傑作之一,也是二戰時期最有名的機種之一。 最常與Bf 109放在一起比較的要算是英國的噴火戰鬥機,這兩架戰鬥機不僅從大戰初期較勁到結束,戰場從北非到蘇聯,戰後還在中東交過手。而最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無常之處要算是Bf 109在戰後曾經改用對手噴火所使用的英國梅林液冷式發動機(西班牙授權製造的版本,型號為HA-1112),並且參加1960年代的英倫空戰電影不列顛之戰的拍攝,在其中擔任德國戰機的角色。雖然如此,但噴火(包括戰後的最後型號-MK-24)仍不能打破戰時BF-109(BF-209 V1/ME-209 V1)所創下的速度記錄。.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石棉

石棉,又稱石綿,是天然的纤维-zh-hans:晶体;zh-hant:結晶;-状的6大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Asbestos,5.5FeO,1.5MgO,8SiO2,H2O)成分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裂成絮时呈白色;丝绢光滑,富有弹性。 最常見的有3種:(白石棉、蛇纹石石棉)、鐵石棉(褐石棉)及青石棉(藍石棉、角閃石石棉、陽起石石棉、透閃石石棉、直閃石石棉...)。 由於石棉的纖維柔軟,具有絕緣、絕熱、隔音、耐高溫、耐酸鹼、耐腐蝕和耐磨等特性,在商業、公共事業和工業設施中有相當多的用途,例如耐火的石棉紡織品、輸水管、絕緣板等石棉水泥製品,及各種絕熱材料等广泛的应用于建築、电器、汽车、家庭用品等。 塵狀的石棉可以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极其微小的石棉纤维飞散到空中,被吸入到人体的肺后,经过20到40年的潜伏期,很容易诱发肺塵病、肺癌等肺部疾病。这就是在世界各国受到不同程度关注的石棉公害问题。在欧洲,据预测到2020年因石棉公害引发的肺癌而致死的患者将达到50万人。而在日本,预测到2040年将有10万人因此死亡。.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石棉 · 查看更多 »

火炬行動

火炬行動(最初被稱為體育家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及大英帝國在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間攻打法屬北非的軍事行動。 蘇聯對美國及英國施加壓力,要求儘快在歐洲展開軍事行動及開闢第二戰場以減輕納粹德國軍隊對蘇聯紅軍的壓力,當美軍指揮官贊同大鎚行動,儘快在歐洲佔領區登陸時,英軍指揮官相信這類型行動將會導致災難,因此建議以進攻法屬北非來代替,以消滅在北非的軸心國軍隊、改善在地中海的制海權及為準備在1943年入侵歐洲南部作好準備,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懷疑盟軍如果进攻非洲就排除了在1943年入侵歐洲的可能性,但同意支持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火炬行動 · 查看更多 »

碳化鎢

碳化鎢是一種由鎢和碳組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WC,英文為Tungsten Carbide,也常被簡稱為Carbide(實際上carbide是碳化物的統稱)。碳化鎢的硬度極高,摩氏硬度為8.5~9,且熔點達到2870°C,電阻亦低,常被用做切削刀具材料(可切削不鏽鋼)、製造高硬度裝甲或穿甲弹彈芯,以及一些需要高硬度的運動器材零件和原子筆的筆尖圓珠等。 Category:钨化合物 Category:碳化物.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碳化鎢 · 查看更多 »

秃鹰军团

秃鹰军团(德文:Legion Condor)是一支由阿道夫·希特勒下令组织的军团,其成员来自当时德意志國防軍(包括空军、坦克、通讯、运输、海军和教练人员),其目的是在西班牙内战中支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法西斯西班牙國民軍。希特勒向西班牙派兵是秘密的,一开始世界公众并不知道。秃鹰军团的士兵在西班牙服役的时间可以算为在德国的服役期,而且他们获得的薪水比在德国高得多。.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秃鹰军团 · 查看更多 »

空降獵兵

降獵兵(德語:)是德國傘兵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其「獵兵」原是獵人之意,至普魯士時期也指輕步兵部隊。空降獵兵成立於1935年,隸屬空軍,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後,在空軍一級上將克特·司徒登擴建培訓下,建立數個師級的傘兵部隊,參加了之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盟軍將德國的空降獵兵稱為綠色惡魔(Green Devils)。空降獵兵曾進行數次空降作戰,直到1941年的克里特島戰役,由於損失過大,希特勒下令禁止再進行大型的空降作戰,從此之後,德國傘兵在大戰中主要作為精銳地面部隊使用,還有進行幾次小規模的空降行動。納粹德國除了空降獵兵外,陸軍和武裝親衛隊皆有小規模的傘兵部隊,隸屬單位不同。戰後,納粹德國瓦解,東德的國家人民軍和西德聯邦國防軍皆各自擁有小型傘兵部隊;至兩德統一後的現代,德國擁有1個旅級的傘兵部隊。.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空降獵兵 · 查看更多 »

突尼斯

#重定向 突尼西亞.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突尼斯 · 查看更多 »

第2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

2航空艦隊(Luftflotte 2)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的部隊。.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第2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第5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

5航空艦隊(Luftflotte 5)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的部隊。.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第5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一次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中東戰場司令克勞德·奧金萊克所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二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1月3日。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于1942年8月取代了克勞德·奧金萊克,成为由英联邦士兵组成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这次战役结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與瓜達康納爾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 查看更多 »

第聂伯河

聶伯河(Днепр、Дняпро、Дніпро,又譯德涅伯河、聶伯河)全長2290公里,為歐洲第四長的河流(僅次於伏爾加河、多瑙河與烏拉爾河)。它發源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西的瓦爾代南部沼澤,流經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出海口為黑海。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已經有記載這條河流。.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第聂伯河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空軍

納粹德國空軍(德語:Luftwaffe,意為德語的空中力量)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國空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在歐洲爆發時當時世上最強大、最先進和最具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納粹德國空軍於1935年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後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為支援閃擊戰橫掃歐洲。其中,德國的飛機大部分皆為先進的設計,在技術上勝過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如Ju 87「斯圖卡」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即是當時德國空軍的代表性軍機。空軍是德軍在閃擊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陸軍戰術性的密接支援,令德軍在戰爭頭九個月內以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勝利進展直到1940年於不列顛空戰才被英國皇家空軍所停止,原因是當時的德國空軍缺乏戰略打擊能力。儘管這場空戰的失敗挫傷了德國空軍的氣勢,當希特勒於1941年6月為擴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蘇聯時,德國空軍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戰果,其勝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蘇聯冬天所中止。 由於德國並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對蘇聯的決定性勝利,德國空軍被迫陷入一場消耗戰中,作戰範圍也持續擴大到北非和大西洋。美國的參戰更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迅速恢復實力,能對德國本土持續地空襲,德國將其反擊行動稱作「帝國保衛戰」,在這期間,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線反擊盟軍的德國陸軍缺乏空中支援。德國空軍以革命性的新式戰機持續戰鬥至戰爭最後幾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納粹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海軍

納粹德國海軍(Kriegsmarine,意為戰爭海軍)是指1935年至1946年期间的德國海軍。戰爭海軍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和魏玛共和國的國家海軍,為德意志國防軍中的海軍力量。戰爭海軍起源於一戰後《凡爾賽條約》的嚴格限制,當時明文規定其噸位總數和禁止潛艇的研製,但在威瑪共和國的海軍人員暗中推動下,與外國企業合作研究海軍科技。其後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廢除《凡爾賽條約》和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大量建造新式船艦。在重建的過程裡,德國海軍曾研製一個特殊的艦種:裝甲艦和執行大型造艦計畫:Z計畫。原本德國海軍預計1945年為開戰時間,計畫建立一支能與頭號假想敵:英國皇家海軍匹敵的水面艦隊,其中包括建造航空母艦。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德國海軍在許多方面都尚未準備,便以一支有限力量的海軍去攻擊運載英國國內需求物資的商船,並消滅因分散護航而較弱的英國海軍艦隊《希特勒公海艦隊 通商破壞戰》,Richard Humble著,第6頁。。 起初德國海軍戰果頗多,擊沉不少同盟國商船,但因為希特勒對水面艦隊始終印象不佳,認為其建造緩慢且戰果小;而潛艇部隊建造速度快,還在法國陷落而取得西部港口後,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潛艇戰中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戰果。德國海軍隨著戰事的進行,開始將戰力中心自水面艦移往潛艇部隊的「噸位戰」,而前者逐漸轉為存在艦隊的功能。德國海軍的潛艇數量在戰爭爆發時是當時世界海軍列強中最少者,但因為潛艇總司令卡爾·鄧尼茨以狼群戰術、先進的通信制度和戰略規劃而取得所有交戰國潛艇部隊裡最大的戰績。到了1943年德國潛艇在大西洋越來越力不從心,盟軍不但破解了密碼機和開發了多種先進反潛武器,如更先進的声呐、雷達、深水炸彈,還投入了大量護衛航空母艦和反潛戰鬥群進行護航;同年5月德國潛艇因為損失過高而放棄了狼群戰術,改以單艦巡弋的方式繼續作戰。戰爭末期德國海軍雖研製了先進的通氣管式潛艇,如XXI級潛艇和XXIII級,並投入使用直到戰爭結束,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納粹德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维斯瓦河

维斯瓦河(Vistula,Wisła),又依英文發音译“维斯杜拉河”,是波蘭最長的河流。全長1,047公里;流域面積194,424平方公里,佔波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 发源于波蘭南部的喀尔巴阡山脉,维斯瓦河曲向北流,流經克拉科夫、華沙、托倫,在河口形成三角洲,最后注入波羅的海格但斯克湾。 V.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维斯瓦河 · 查看更多 »

罗得岛

罗得岛(Ρόδος Ródos )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位于佐则卡尼萨群岛的最东端,它也是该群岛的主岛和希腊所辖最东的岛屿,距离土耳其仅18公里。其名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Ρόδον」(玫瑰),当时指的是今天的朱槿;島徽則是一隻跳躍的鹿。全岛面积为1,398平方公里,居民约为125,000人,其中约一半住在岛北部的羅得市,該市也是全島的首府和旅游中心。 罗得岛是爱琴地区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相当古老的关于忒尔喀涅斯的神话。品达的诗中称罗得岛是太阳神赫利俄斯和女神罗得结合的产物。在希腊化时期,这个岛屿的鼎盛时期,人们竖立起一个巨大的太阳神銅像,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十字軍東征期间,医院骑士团占领了该岛,并改名为“罗得岛骑士团”,成为了岛屿历史上重要的存在,他们在岛上留下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罗得岛以它的文学气质和独特的历史内涵无愧为爱琴诸岛中的一颗明珠。.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罗得岛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航空軍

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縮寫為USAAF),美國空軍的前身。1941年由美國陸軍航空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 USAAC)改組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航空部隊。在1944年的全盛時期,擁有編制240萬員、近8萬架飛機及783個永久基地。 1941年,原陸軍航空軍司令兼陸軍副參謀長亨利·阿諾德任陸軍航空軍首任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s)。在1942年3月9日的軍事改組中,陸軍航空部隊、陸軍地面部隊、陸軍後勤部隊成為美國陸軍三大組成部分。阿諾德任改組後陸軍航空軍司令(Commanding General, Army Air Forces)。1944年,阿諾德晉五星上將。1946年,卡爾·史帕茲繼任為陸軍航空軍司令。 二次大戰後,陸軍航空軍開始復員,規模大幅縮減。1947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為與美國陸軍、美國海軍對等的獨立軍種,由空軍部、空軍參謀部和作戰單位組成。史帕茲為首任空軍參謀長。.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美國陸軍航空軍 · 查看更多 »

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缩写:USAF)是美国军队中的空军軍種。其任务是“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它于1947年9月8日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技术力量最为发达的空军。美国空军於2013會計年度開始之際,有510,900名人員,其中空軍現役部隊有332,800人,後備部隊有71,400人,空中國民兵有177,221人,以及185,500名民間雇員。 截至2016年11月13日,美国空军共装备无人驾驶飞机约793架,驾驶飞机5,468架(其中轰炸机178架,战斗机2,907架,直升机656架,侦察机1,593架、预警机486架,特种作战飞机1,073架,空中加油机299架,教练机1,382架,运输机543架),另有空军国民警卫队的1,858架,以及空军预备役的2,326架;5,281枚空基巡航导弹,以及3,194枚洲际弹道导弹。各式戰機之多,即使不需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與國民警衛隊的反潛偵測機來支援,光單單只計算美國空軍旗下飛機,依然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力量。.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美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與盟國停戰

義大利與盟國停戰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3年9月8日的停戰協議,協議是由義大利及盟國共同簽訂,當時盟軍已經在義大利南部登陸。.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義大利與盟國停戰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馮·格萊姆

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莱姆(Robert Ritter von Greim; 1892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24日)是納粹德國空軍元帥,也是納粹德國最後一位空軍總司令。.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羅伯特·馮·格萊姆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羅馬尼亞 · 查看更多 »

翼型

翼型或稱翼剖面,是指机翼、风帆、螺旋桨、直升机旋翼、涡轮的横截面形状。翼型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例如可以把平行方向的推力轉換為升力,或是將水平方向的旋轉力矩轉換為垂直方向的推力。 翼型的升力主要来自翼型的形状和迎角(或称之为攻角),有合适的迎角的翼型会对来流产生扰动,由此产生一个与扰动相反方向的力,称之为气动力。气动力可以被分解为升力和阻力,与来流方向垂直的合力称之为升力,与来流方向平行的的合力称之为阻力。大多数翼型需要在正的迎角下才产生升力,但是有弯度翼型在迎角为0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升力。来流在受到扰动后,在翼型表面附近出现了弯曲的流线,因此在翼型的两个表面产生了不同的压力。根据伯努利定律,在流速快的地方压力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力大,因此,可以根据上下表面的流速差来计算翼型的升力。实际上,引入环量的概念后,根据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就可以计算出翼型的升力。 Category:航空术语 Category:空气动力学.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翼型 · 查看更多 »

瑟堡-奥克特维尔

瑟堡-奥克特维尔(法语:Cherbourg-Octeville )是位于法国西北下诺曼底大区芒什省的一个城镇,于2000年2月28日由瑟堡和奥克特维尔合并而成 23 February 2000 。2016年1月1日并入瑟堡昂科唐坦。 瑟堡港是法国西北部重要军港和商港。在科唐坦半岛北端,临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有长达3.7公里長的防波堤。军事要塞。有军用船舰制造、造船、机械、冶金、电子等工业。从南北美洲到欧洲大陆的邮船大都在此停泊。.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瑟堡-奥克特维尔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韋佛 (將軍)

特·韋佛(德語:Walther Wever,1887年11月11日—1936年6月3日)是納粹德國的一名空軍中將、空軍总参谋部部長,也是德軍少數推動戰略轟炸的軍官之一。.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瓦爾特·韋佛 (將軍) · 查看更多 »

焊接

接(Welding),也寫作--或稱熔接、鎔接,是一種以加熱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熱塑性塑料的工藝及技術。焊接透過下列三種途徑達成接合的目的:.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焊接 · 查看更多 »

燃料噴射裝置

燃料噴射(fuel injection),又稱為燃油噴射、噴射供油,是一種內燃機所使用的燃料供應手法,利用泵直接將所需要的燃油精確地注入至引擎的汽缸內以便進行燃燒。傳統的化油器是通过气体的流动把内的燃油吸入气缸中以便燃烧。.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燃料噴射裝置 · 查看更多 »

特切夫

特切夫 (波蘭語:Tczew;德語: Dirschau)是一座位於波蘭北部維斯瓦河沿岸,東波美拉尼亞的一座城市。有人口60,128 人(2005年1月1日)。特切夫是一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以其古老的建筑的維斯瓦大橋而聞名。自1999年以來,特切夫成為波美拉尼亞省特切夫縣的首府。在1975年到1998年期間,特切夫則是格但斯克省的一個城市。.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特切夫 · 查看更多 »

DB 603發動機

戴姆勒-朋馳DB 603發動機是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納粹德國空軍的一款發動機。它屬於液冷型直列式發動機,DB 603其實屬於倒V型引擎12氣缸型DB 601發動機的放大版,其中DB 601是從DB 600開發出來的。DB 603在1942年5月才開始著手進行量產。 DB 603成為數種軍機的發動機來源,其中包括了Do 217 N&M,Do 335戰鬥機,He 219戰鬥機,Me 410戰鬥機與Ta 152C.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DB 603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Do 17轟炸機

道尼尔Do 17,也被戏称为Fliegender Bleistift(“飞行铅笔”),是德国道尼尔公司在二战前研制的一种双引擎轰炸机。该机在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后期则服务于二线任务或被移交给其他軸心国家军队。道尼尔Do 215是为Do 17换装液冷发动机后的出口型号,但后来主要供德国空军自己使用。Do 17和Do 215在战争后期被更先进的Do 217和Ju 88式所取代。 2013年6月10日,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从英吉利海峡中打捞上来二战“道17”残骸。飞机机身完整,机翼发动机可见。.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Do 17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戰役

莫斯科会戰(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Schlacht um Moskau)是蘇聯军事史學家給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长达600公里地區進行的重要戰略性戰事的名称,戰役從1941年10月1日一直到1942年1月7日以及持续的攻势直至4月底,以12月5日为界分为防御阶段与反攻阶段。 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戰略性目標及政治目标。德國的戰略性進攻代號為颱風行動,它包括了兩個鉗形攻勢:一個由德國第3裝甲集團及第4裝甲集團攻擊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寧方面軍,最終切斷莫斯科列寧格勒的鐵路線;另一個由德國第2裝甲軍團攻擊在莫斯科州南面、圖拉以南的西方面軍;同時德國第4軍團直接從正西面向莫斯科的莫扎伊斯克和纳罗-福明斯克方向前進。此外德軍另有一個獨立的計劃,代號為當弗坦行動,它被包括在德軍最後階段的进攻战役計劃中。 最初蘇軍在莫斯科州通過構築了3道防禦地帶,以及部署了新近編成的戰略預備隊和從西伯利亞與遠東軍區抽調而来的部隊。之後由於德軍的进攻战役被阻,蘇聯實施戰略性反攻及小規模进攻战役把德軍逐回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一线并于1942年1月8日-1943年3月22日在这里发生了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战役造成重大伤亡,不过也在過程中包圍了3個德國軍團(参见:德米扬斯克进攻战役、柳班进攻战役、托洛佩特茨—霍尔姆进攻战役、波尔科夫进攻战役、巴尔文科沃—罗泽瓦利亚进攻战役)。 在蘇聯的軍事歷史中,莫斯科戰役被認為是蘇軍首次大获全胜的进攻战役,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卻達到了真正標誌性的目標,即解除了德軍對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脅。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時刻,最終導致了希特勒及納粹德國的戰敗。 每个阶段又是由一系列战役组成:.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莫斯科戰役 · 查看更多 »

鐵十字勳章

鐵十字勳章(德語: Eisernes Kreuz)是由普魯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建立的德國軍事勳章,於1813年3月10日首次頒發。鐵十字勳章曾經在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多次德国参与的会战中頒發。不过鐵十字勳章自1945年5月之后就沒有再頒發過。 鐵十字勳章或許最會被世人聯想為納粹德國的勳章。然而铁十字本身源自条顿骑士的一个手十字饰物,大约自1870年以后成为德国三军的通用标志。鐵十字在德國文化中是有力的軍事象徵,並且於1955年被戰後重組的德國聯邦國防軍再次採用。.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鐵十字勳章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戰(Guerra Civil Española;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西班牙共和军和人民阵线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核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西班牙長槍黨等右翼团体;人民陣線得到蘇聯與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及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衝突和共產主义與反共產主义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西班牙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與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另外,這場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的大規模轟炸,國際間對此戰爭也十分注目,小說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國記者乔治·奥威尔、戰地攝影記者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對西班牙內戰做了詳細的報導和研究。西班牙內戰也以交戰雙方虐殺戰俘聞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殺害。1939年4月,西班牙國民軍獲得勝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滅亡,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獨裁統治,進入佛朗哥统治时期,波旁王朝復辟(惟王位懸空),佛朗哥擔任攝政直至去世。.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西班牙内战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岛

西西里(Sicilia )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自治区。西西里占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数为500万,是意大利最大的区。同时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岛。而西西里岛周邊几个中小型的岛屿也被纳入西西里区域范围。 在古中國稱之為斯伽里野,《諸蕃志》:「斯加里野國,近蘆眉國界,海嶼闊一千里,衣服、風俗、語音與蘆眉同。本國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遠望則朝煙暮火,近觀則火勢烈甚,國人相與杠舁大石,重五百斤或一千斤抛擲穴中,須臾爆出,碎如浮石。」 明朝萬歴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參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稱西西里島為西齊里亞,並附註:「此島有二山,一常出大火,一常出煙,晝夜不絕。」 由于西西里岛在地中海商业贸易路线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此設有美國海軍和義大利空軍共用的大型軍用機場。西西里区域属于大希腊(古希腊殖民区)。而西塞罗曾经称锡拉库萨为古希腊中最美丽的城市。 西西里岛以及其周围属義大利岛屿一起组成西西里地区人口5,029,683人。其首府是巴勒莫(130万人口)。其它重要城市有卡塔尼亚(40万人口)、墨西拿(27万人口)、锡拉库萨(11万人口)、特拉帕尼(10万人口)、卡尔塔尼塞塔(8万人口)、阿格里真托(6万人口)和拉古萨(6万人口)等。西西里岛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相望。 西西里岛最高的山是埃特纳火山(3,323米),它也是欧洲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龙博利岛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西西里岛 · 查看更多 »

馬爾他島

#重定向 馬耳他島.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馬爾他島 · 查看更多 »

賊鷗式戰鬥轟炸機

#重定向 贼鸥式战斗轰炸机.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賊鷗式戰鬥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语:Београд,意为“白城”),欧洲国家塞尔维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以及当年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总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位于塞尔维亚北部萨瓦河和多瑙河汇合处,此处也是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相遇处。贝尔格莱德市内共有人口123万,整个行政区范围内的人口达到近170万,是原南斯拉夫地区最大的城市。 贝尔格莱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出现在公元前4800年温查文明时期。凯尔特人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这一地区,并将其命名为, 后被罗马帝国占领 。 公元520年,斯拉夫人占领了这一地区。此后它在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几次易手。城市的斯拉夫语名字Beligrad(字面意思为“白城”)第一次被提及是在878年。1284年,贝尔格莱德第一次成为塞尔维亚斯雷姆王国的首都。此后,它还先后成为塞尔维亚(1404年-1918年、2006年-)、南斯拉夫(1918年-2003年)首都以及塞爾維亞和黑山的行政、立法首都(2003年-2006年)。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唯一的直辖市,被分为17个自治市,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委员会。贝尔格莱德占塞尔维亚总面积的3.6%,约21%(不包括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该市。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贝尔格莱德 · 查看更多 »

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

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是一艘德國戰爭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造的航空母艦,為齊柏林伯爵級的首舰,也是歷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33,000噸。1936年12月28日在基爾的德意志造船廠安放龍骨起造的齊柏林伯爵號是德國海軍在二戰時充滿野心的Z計畫之一部分,根據當時德國海軍元帥埃里希·雷德爾的規劃,除了代號A航艦(Flugzeugträger A)的齊柏林伯爵號外,原本它還有一艘姊妹艦「B航艦」(Flugzeugträger B,德國海軍在新艦實際下水之前並不會正式賦予艦名,而是以代號稱呼之),後者在建造中途停工報廢,從未實際下水,原本預計使用的「彼得·施特拉塞」艦名也從未正式啟用。.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轰炸机

轰炸机,係一種從高空對地面、水面或水下目标投擲航空炸彈用的军用飞机。世界上第一款具备上述特征的轰炸机是1915年俄羅斯帝國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生产的伊利亚·慕罗梅茨-V型。它是一款裝備四具發動機和双翼的大型飞机,可携带522公斤的炸弹以120公里的最大时速飞行,这在当时可謂是优秀的载弹飞行能力了。.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霍克II戰鬥機

柯蒂斯 F11C 苍鹰(Curtiss F11C Goshawk)是1930年代美国海军双翼战斗机。此机型是柯蒂斯-莱特公司为美军制造的一系列固定翼飞机中并不太成功的一种型号。.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霍克II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阿尔巴尼亚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起落架

起落架是航空器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者在地面(或水面)滑行时支撑航空器,并且用于地面(或水面)移动的附件装置。.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起落架 · 查看更多 »

藍色行動

#重定向 藍色方案.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藍色行動 · 查看更多 »

闪电战

闪电战(Lightning War)(Blitzkrieg)又称闪击战,是一种军事学说,采用移动力量迅速地出其不意地进攻,以避免敌人组织起防御線。它脱胎于19世纪普鲁士参谋部的战术「开火渗透」(Fire and Infiltration)。 德意志國防軍在二战中大规模运用此战术,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入侵非常有效,但在此之后失去優勢,因為闪电戰需要後方快速補給,必須开发特别的補給车辆、通信的新方法和分散化的指挥方式。所謂「閃電戰」這個名詞並非出自德國人之口,而是德軍在法國戰役結束後,美國的時代雜誌率先提出的新名詞。.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闪电战 · 查看更多 »

铝(Aluminium 或Aluminum)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硼族元素,其化学符号是Al,原子序数是13。相对密度是2.70。铝是一种较软的易延展的银白色金属。铝是地壳中第三大丰度的元素(仅次于氧和硅),也是丰度最大的金属,在地球的固体表面中占约8%的质量。铝金属在化学上很活跃,因此除非在极其特殊的氧化还原环境下,一般很难找到游离态的金属铝。被发现的含铝的矿物超过270种。最主要的含铝矿石是铝土矿。 铝因其低密度以及耐腐蚀(由于钝化现象)而受到重视。利用铝及其合金制造的结构件不仅在航空航太工业中非常关键,在交通和结构材料领域也非常重要。最有用的铝化合物是它的氧化物和硫酸盐。 尽管铝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没有一种已知生命形式需要铝元素。.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铝 · 查看更多 »

色當戰役 (1940年)

色當戰役,或稱第二次色當戰役是第二次界大戰法國戰役中,一場決定性的戰鬥。這場是戰鬥計畫中進行包圍比利時軍隊以及北部法軍先行的戰役。德國A集團軍在攻占色當之後橫渡馬斯河,並向北推進至英吉利海峽,以使盟軍在繼續遵循戴爾計畫向比利時東部推進行時,陷入困境。儘管有幾度盟軍的反擊,德軍依然在5月15日擊敗法軍,突破了他們的防線,向戰略縱深前進。5天後的5月20日,德軍抵達了英吉利海峽。此次的突破成功達成黃色作戰的目標,並將法國第七軍團、法國第九軍團、法國第一軍團以及比利時軍隊和英國遠征軍給圍困起來。此次戰役對於1940年法國淪陷亦有極大的相關。.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色當戰役 (1940年) · 查看更多 »

艾爾哈德·米爾希

艾爾哈德·阿爾弗雷德·理查·奧斯卡·米爾希(Erhard Alfred Richard Oskar Milch,)是納粹德國的一位空軍元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重新建立空軍擁有極大的功勞,他的元帥軍銜主要也是因此而得,還曾被刊登於1940年8月26日當期的《時代》雜誌封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米爾希繼續擔任戰時管理德國空軍飛機生產的核心人物,但在研發主力戰機的後續機種上有重大疏失,使得德國軍機舊化、服役時間太長而被盟軍超越;另外還長期於空軍中持以攬權作風,對參謀部與各大小機關事務加以干涉,造成內部權力鬥爭的局面。米爾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紐倫堡後續審判起訴涉及將戰俘、平民用於人體實驗與強迫勞動,並判處終身監禁,但在1954年1月即獲釋,於1972年逝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米爾希具有猶太人血統,也是德軍為數不多的猶太裔軍人裡最高軍階者。.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艾爾哈德·米爾希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English Channel;la Manche;Mor Breizh;Môr Udd、Mor Bretannek),是分隔英国与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峡。海峡長560公里(350英里),寬240公里(150英里),最狭窄處又稱多佛海峡,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国的多佛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英吉利海峡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皇家空軍(英文:Royal Air Force,RAF)為英國軍隊的航空作戰軍種,創設於1918年4月1日,為世界上第一支編成獨立軍種的空軍。在一战胜过同盟国后,英国皇家空军成为了该时期最庞大的空军。自创设以來,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國軍事史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不列颠战役。据2007年统计,皇家空軍有1000架以上飛行器,及45710位常備兵員。.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英國皇家空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雷希林

雷希林(德语:Rechlin)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77.29平方公里,总人口2141人,其中男性1051人,女性1090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28人/平方公里。.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雷希林 · 查看更多 »

Fw 190戰鬥機

福克-沃爾夫 Fw 190 “百舌鳥”(德語:Focke-Wulf Fw 190 Würger)是德國庫爾特·譚克博士於30年代末期設計的單座位單引擎戰鬥機,由不萊梅的福克-沃爾夫飛機製造廠建造。它是德國單發動機戰鬥機當中少見同時使用過液冷式與氣冷式發動機(不同型號)的設計。它被德國空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並於1941年取代了部分單位的Bf-109,而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與Bf 109戰鬥機同為兩大主力機種之一。它在1942年開始投入所有戰線,並使Bf-109在德國空軍成為標準輔助戰鬥機。Fw 190的生產量超過20,000架,當中包括約6000架戰鬥轟炸機型。生產從1941年開始直至戰爭結束,期間這架飛機不斷改良。它後期的型號保留了優良特性與盟軍戰鬥機不相上下。因此被視為二戰期間最優秀的戰鬥機之一。 飛機製造廠商會將機種命名為一鳥名作副稱號: Fw 190被命名為「百舌鳥」"Würger"。Fw190的飛行員都很喜歡她,當她於1941年初次投入戰鬥後很快被證明了其整體(除了旋轉半徑)性能都比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前線戰鬥機-噴火戰鬥機Mk.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Fw 190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He 118俯衝轟炸機

He 118為亨克爾的設計之單引擎、單翼活塞動力俯衝轟炸機,在1930年代與多家廠商競標納粹德國空軍訂單,但敗給了容克斯的Ju 87俯衝轟炸機;日本後採購該機,將部分技術移作研發新型攻擊機。.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He 118俯衝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Hs 123俯衝轟炸機

Hs 123俯衝轟炸機是烏德特在美國看了俯衝轟炸表演後回到德國向德國空軍建議發展俯衝轟炸機的結果,1934年亨舍爾的Hs 123和費斯勒的Fi 98做競爭而由Hs 123勝出,它是德國第一種俯衝轟炸機也是德國最後一種雙翼機。.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Hs 123俯衝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Hs 129攻擊機

亨舍爾 Hs 1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款對地攻擊機服役於納粹德國空軍,被暱稱為坦克殺手(戰車開罐器),在戰場上Hs 129卻缺乏的證明自己的機會;由於德軍戰機部隊已經無法完全握有制空權,故Hs 129佈署於戰場上的數量並無太多。.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Hs 129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I-153

#重定向 I-153戰鬥機.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I-153 · 查看更多 »

Ju 52運輸機

Ju 52運輸機(Junkers Ju 52),為德國容克斯公司在1932年至1945年間生產的一款運輸機。由於它的外殼十分堅硬,因此它亦有「容克老姑媽」(德語:Tante Ju;或称容克大婶、容克大妈)、「鋼鐵安妮」等稱號。除了運輸之用途外,它在西班牙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擔任轟炸的任務;而且,它亦於瑞士航空及漢莎航空等航空公司提供民航服務。 原本該機原型機採用單引擎設計。然而,由於這種設計並不符合當時航空法規之安全要求。於是,容克斯公司便修改設計,於兩翼上各加裝一具引擎,即成為了今天所熟悉的三引擎Ju-52(Ju 52/3m)。.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Ju 52運輸機 · 查看更多 »

Ju 88轟炸機

容克斯Ju 88(Junkers Ju 88)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空軍(Luftwaffe)所使用的雙活塞式引擎中型軍用機,從1939年開始服役到1945年。於1930年代中期由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製造廠的總設計師胡戈·容克斯(Hugo Junkers)親手設計出來。 Ju 88是納粹德國空軍在二次大戰期間所使用的標準戰鬥用飛機之一。在戰爭中擔任過許多不同的任務,被暱稱為全方位工作機(The Maid of all Work),又被稱為萬能博士。它在大戰期間成功地服務於多種目標,是用途最廣泛的飛機之一。最初目標是作為快速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後續的多種修改讓它成為長程轟炸機、魚雷轟炸機、水雷佈雷機、海面或長程偵察機、氣象觀察機、戰鬥轟炸機、驅逐機、夜間戰鬥機、坦克殺手、地面攻擊機等角色,在戰爭末期甚至曾改裝為飛行炸彈。儘管在開發過程受到種種的延誤,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總生產了14,882架Ju 88,其生產數量遠超過德國任何其它雙引擎軍用機。Ju 88成為德國空軍寶貴資產,也是德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武器生產計劃之一。 整個生產過程中,儘管Ju88有幾十種衍生機種,但其基本架構卻始終未曾更動,證明其原始設計品質的優越性。.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Ju 88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Jumo 211發動機

Jumo 211活塞發動機是德國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使用於多種轟炸機的液冷式發動機。 Jumo 211是由1923年自容克斯飛機公司另外成立的容克斯發動機公司所設計的12汽缸,V型發動機。由於他的冷卻系統為開放式設計,會因為操作高度所產生的氣壓變化,導致高空馬力輸出有限制,因此除了Bf 109曾經短暫使用以外,多半使用於轟炸機,包括Ju 87俯衝轟炸機、He 111轟炸機與Ju 88轟炸機等機種,Ju 88的夜間戰鬥機型則改用BMW 801發動機。 Category:航空器活塞發動機 Category:容克斯.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Jumo 211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Me 410戰鬥機

梅塞施密特Me 410暱稱大黃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屬於德國空軍的一款重型戰鬥機與快速轟炸機,它的前身就是以災難性的操控性聞名的Me 210戰鬥機。雖然只是針對前型作一個簡約的修改,但為了與失敗的Me 210做個切割故改稱為Me 410。.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Me 410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MG 15機槍

MG 15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的德國空軍用機槍,普遍用於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作為自衛機槍並由機槍手操作,它和陸軍MG34通用機槍一樣源自索羅通MG30通用機槍,1940年開始漸由MG 81機槍所取代,同時和MG 15同系列但作為固定機槍的MG 17機槍也一起被取代,這些航空機槍從飛機上被拆下來後裝上腳架和槍托成為陸戰用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MG 15機槍 · 查看更多 »

MG 17機槍

MG 17是一款於二次大戰期間由萊茵金屬生產,並被納粹德國空軍廣泛運用的7.92 毫米口徑機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MG 17機槍 · 查看更多 »

MG 81機槍

MG 81是一款在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德國空軍、裝備在軍機上的機槍,MG 81以彈鏈進彈7.92毫米機槍目的是替換老式彈鼓進彈的MG 15機槍。MG 81以步兵用MG34機槍為基礎由毛瑟開發出來的衍生品。開發目的為減少生產成本與時間並強化搭載於飛機時的性能。自1938/1939開發並在1940年到1945年量產。 將兩挺MG 81合成一挺雙聯裝MG 81Z並於1942年量產,每分鐘火力達至約3200發,而且佔用空間并不比一挺機槍大很多。.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MG 81機槍 · 查看更多 »

P-36戰鬥機

P-36戰鬥機、或稱為鷹式-75型戰機,是柯蒂斯-萊特公司在1930年代中葉設計的一款戰鬥機,也是西方航空業界第一波全金屬製可伸縮起落架單翼戰鬥機的的開創機型之一。P-36的優異性能奠定其在1930年代的外銷主力地位,P-36戰機與它的衍生機種多達3/4外銷到世界各國,而較為人所知的是它的改良型P-40戰鬥機。.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P-36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P-40戰鷹戰鬥機

P-40戰鷹式戰鬥機由寇帝斯公司(Curtiss)以該公司設計生產的P-36戰鬥機機體,搭配上艾利逊发动机公司研製的V-1710-19液冷式發動機結合而成的新戰鬥機。就性能而言,P-40與1940年代初的軸心國戰機性能相較顯得平庸;然而它生得及時,成為1941年美國正式參戰時唯一已經進入量產階段的單座戰鬥機,因此本機除了美軍自用外,也大量軍援給各同盟國使用,成為二戰初盟軍奮戰的象徵性機種。1944年11月P-40停產,總共生產了13738架,在美國戰鬥機生產記錄中排名第3;所有的P-40都在紐約州水牛城工廠生產。 P-40較為人知的戰績是在東亞戰場締造,由美國飛行員陳納德成立的空中傭兵部隊—飛虎隊在二戰初日軍攻勢摧枯拉朽之際,駕駛著P-40戰鬥機與鋒芒正盛的日軍交手並多次贏得勝利,其發動機下顎漆上的鯊魚嘴成為宣傳中廣為人知的P-40塗裝象徵。.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P-40戰鷹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SBD無畏式(SBD Dauntless)為道格拉斯公司開發的艦上俯衝轟炸機,與格魯門F4F野貓式戰鬥機及魚雷攻擊機為二次大戰開戰時美國三大主力艦載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活躍於太平洋戰場上。.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T-34

#重定向 T34.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T-34 · 查看更多 »

V型引擎

V型引擎(英語:V engine)是指活塞發動機的气缸分列在曲軸的兩側,在該方向上呈現出V字形。這種排列方式相較於水平直線排列的設計,可以減少發動機的長度,高度和重量。 V型發動機的汽缸排列並非垂直於曲軸,而是有一個角度,兩排汽缸之間的角度取決於汽缸的數量以及運作順暢的考量而有不同,比較常見的角度包括60度與90度。 由於V型發動機的汽缸是朝外側傾斜,因此發動機上側的寬度較大,使用於單引擎飛機時,會影響到飛行員的視野。 另外一種類似的設計是將汽缸的排列方式上下顛倒,成為倒V字形的組合,這種設計以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使用的DB 601發動機系列最為有名。這種設計可以減小發動機上側的寬度,改善飛行員的視野,同時能夠降低重心的高度。.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V型引擎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烏德特

恩斯特·烏德特(德語:Ernst Udet,)是納粹德國一名空軍一級上將,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倖存的飛行員中,戰績排名第二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一戰時僅有22歲,他擊落敵機62架的紀錄僅次於素有「飛行馬戲團」外號的第1戰鬥航空團指揮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烏德特也是在二次大戰爆發前,為重建德國空軍的重要人物,曾擔任過裝備部長、兵器生产总监,也是極力推動使用俯衝轟炸機的軍官。.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恩斯特·烏德特 · 查看更多 »

杜拉鋁

杜拉鋁(英文:duralumin、duralumin、dural),又稱硬鋁,是最早的硬化鋁合金,主要合金元素有銅、錳及鎂。 現在常用的合金類型是AA2024,其中有(重量百分比)4.4%銅、1.5%鎂、0.6%錳。典型抗拉強度450Mpa,強度的差異主要取決於溫度ASM Handbook.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杜拉鋁 · 查看更多 »

格拉茨

格拉茨(Graz;;Gradec;Grác)是奥地利第二大城市。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施蒂利亞州州府所在地,中欧重镇,擁有悠久的學術傳統,城中六座大學合計超過六萬名學生。數百年來是斯洛維尼亞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勝過今日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首都卢布尔雅那。.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格拉茨 · 查看更多 »

比雷埃夫斯

比雷埃夫斯(希腊语:Πειραιάς)位于希腊雅典以南萨罗尼科斯湾畔,是阿提卡大区比雷埃夫斯州的首府。比雷埃夫斯自古就是雅典的港口,如今依然是主要的造船和工业中心,也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商业港口。 2016年8月10日中远集团正式宣布,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比雷埃夫斯 · 查看更多 »

水冷

水冷是一種液體冷卻方式,一般是指用水等水性液體來冷卻機器。其冷卻運行方式跟油冷大同小異,都是將水在機器的水道裡和在外部用喉管連接的散熱器不停地穿流冷卻。 水冷是當今汽車用引擎的主流冷卻方式。另外有些電腦,特別是超頻的,也使用水冷來帶走CPU及GPU等元件所發出的熱量。 一般来说,水冷的散热比风冷散热效率更高。 Category:制冷技术.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水冷 · 查看更多 »

汉堡

漢堡(;, 当地发音:; 低地德语/低地撒克逊语:Hamborg)),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汉堡宪法 ,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汉堡拥有近180万人口,是仅次于柏林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欧盟第八大城市。作为一個城邦,其行政级别有其联邦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及其周围城镇共有274万人口,而汉堡大城市群则有500万人口。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出海口,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第20大港口。同时因为包括汉堡机场和众多轨道交通,汉堡是欧洲物流的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汉堡经济主要为高科技经济,包括航空航天工程企业(空中客车)、生命科学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制成品企业(拜尔斯道夫和联合利华),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中心其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汉堡 · 查看更多 »

波蘭戰役

波蘭戰役(又稱「德波戰爭」,而波蘭稱其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Kampania wrześniowa,德國則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亦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德國軍隊分作北、南、西三個方向發動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集結於邊境地帶的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欲撤出佈署於德波邊境的部隊,將其用於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軍事同盟國的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9月中旬,德軍兵臨華沙,波軍將大部分僅存的主力集結,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一度逼迫後者抽調兵力應付,最終,德軍將波軍主力包圍殲滅,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9月17日,東方的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協議而入侵波蘭,開闢了第二戰場。波蘭政府認定原先守於東方「」進行固守的計劃已不可行,遂下令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10月6日,最後一批波蘭軍隊於科克戰役被擊潰,德蘇兩軍佔領波蘭全國。儘管波蘭從未有代表全國的政府或組織出面宣佈投降過,但也已象徵了波蘭境內戰事的結束。 10月8日,經過短暫的軍政府管理後,德國直接將波蘭西部,包括西里西亞、大波蘭、波莫查、羅茲等曾為德意志帝國領土或有大量德裔人居住的地區併吞為國土,而前但澤自由市與其餘區域則由親衛隊上將的漢斯·法郎克所領導的波蘭總督府進行管理,對內施行「德國化」政策,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親衛隊於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關押猶太人、醫生、公務員、教會人員與地主等群眾,最後將其有系統地大量處決。在蘇聯1939年後的佔領區中,史達林則對波蘭人實行「俄羅斯化」,同樣殺害了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尤以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最為出名。在德國佔領波蘭全國後,後者組織起地下抵抗勢力—「波蘭家鄉軍」於二戰期間進行游擊戰。逃到西方國家的數十萬波軍則另外組成一流亡政府,並加入了盟軍,於其他戰場繼續與軸心國戰鬥。二戰結束後,波蘭本土由波蘭統一工人黨所執政,與西方意識形態接近的流亡政府則無法回到波蘭,一直到東歐革命後才重回故土。 波蘭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軍的首次大規模陸上作戰,世界各國對於德軍迅速達成的勝利感到驚訝,進而產生許多誤解或有很大爭議的觀點,部份錯誤資訊仍在今日的出版品中可以見得,例如最有名的「波蘭騎兵向德國戰車衝鋒」、「德國空軍於一天內消滅波蘭空軍」等,實際上是眾多以訛傳訛的資訊加上的刻意宣传所造成的不正確印象。另外,有軍事歷史學家將本戰役視為德軍新型態作戰模式—「閃擊戰」首次使用的作戰,並視其為德軍吸收西方軍事家(B·H·李德哈特、J·C·富勒和夏爾·戴高樂等人)的戰車理論而發展的結果,同樣地,這個論點也受到了相當的批評。.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波蘭戰役 · 查看更多 »

波蘭海軍

波蘭海軍是波蘭共和國的海上力量,波文寫法是ORP (Okręt Rzeczypospolitej Polskiej)。目前有94艘艦只,主要武力爲:五艘潛艦:其中一艘基洛級、四艘柯本級,兩艘美國贈予的派里級巡防艦, 三艘輕型巡防艦,一艘和兩艘,三艘,另外波蘭海軍曾提出建造MEKO級爲基礎的加夫龍級巡防艦,但只建成一艘的船殼,最後改成了巡邏艦。下屬組織爲第三艦隊、第八岸防艦隊和第一海軍航空旅。定員爲一萬四千人。 File:Gen.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波蘭海軍 · 查看更多 »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的軍事行動,從而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作戰分為2個階段:將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盟軍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長驅直入盟軍後方,將其切斷補給與通訊並圍殲的「黃色行動」,該行動中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從敦克爾克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德軍第2階段的作戰是6月5日開始的「紅色行動」,從法軍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進攻。在戰爭呈一面倒之勢時,義大利於6月10日向法國宣戰。法國政府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贝当於6月17日發表--停戰宣言,並與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對於軸心國來說,這場戰役是一個輝煌的勝利。法國被分為北部與西部的德國佔領區、東南部小區域的義大利佔領區和南方的附庸國「維希法國」,後者還在1942年11月10日被全面佔領,直到1944年盟軍登陸後才脫離德軍的控制,而低地三国則在1944年至1945年期間才相繼被解放。.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法國戰役 · 查看更多 »

滕珀爾霍夫

滕珀爾霍夫(Tempelhof)是德國首都柏林的分區之一。這裡是世界最初的商業機場之一柏林-滕珀爾霍夫機場的所在地。滕珀爾霍夫位於柏林市區的中南部,在2001年柏林行政區劃改革之前,滕珀爾霍夫本身就是柏林的行政區之一。現在滕珀爾霍夫屬於滕珀爾霍夫-舍嫩貝格區管轄。.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滕珀爾霍夫 · 查看更多 »

漢斯-于爾根·施通普夫

漢斯-于爾根·施通普夫(Hans-Jürgen Stumpff,1889年6月15日—1968年5月9日)是納粹德國的一名空軍將領。.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漢斯-于爾根·施通普夫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机械增压器

机械增压器又称超级增压器(supercharger),是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 与涡轮增压器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空气压缩机的驱动方式,涡轮增压器利用引擎废气推动之,而机械增压器则利用发动机曲轴产生的扭矩。但是,机械增压器的设计初衷与涡轮增压器大体相同,都是透过空气压缩机为发动机吸入更多空气,辅以加大燃油的供给量,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机械增压器工作原理/页1 博闻网。 常见的机械增压器有离心式机械增压器、双螺旋式机械增压器(又称“罗茨式增压器”或“罗茨风机”)和“鲁式”机械增压器(Roots)。 由于早期的内燃机用增压器全部都是机械增压,在发明之初称为超级增压器(Supercharge)。后来涡轮增压发明,为了便于区分,涡轮增压器被称为“Turbo Supercharger”(涡轮式机械增压器),机械增压则被称为“Mechanical Supercharger”。久而久之,两者就分别被简化为Turbocharger与Supercharger了.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机械增压器 · 查看更多 »

斐濟號輕巡洋艦

斐濟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Fiji)是英國皇家海軍斐濟亞型的一號艦,得名自當時仍隸屬於大英帝國的斐濟殖民地,同時也是皇家海軍中唯一一艘以「斐濟」命名的軍艦。.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斐濟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格勒战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及其盟國对争夺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為止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 查看更多 »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国(Slovenská republika),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4.9万平方公里,约540万居民。西北邻捷克,北邻波兰,东邻乌克兰,南邻匈牙利,西南邻奥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2004年5月1日起成为欧洲联盟的一员,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2009年1月1日起加入欧元区。.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斯洛伐克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敦刻尔克战役

敦克爾克戰役,又稱敦克爾克大撤退或燈卻灣之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歐洲大陸執行的一次戰略性撤退。德國軍隊瓦解法國馬奇諾防線後包抄英法盟軍,盟軍撤至敦克爾克(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港口)後,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執行了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名為「發電機行動」。撤退過程中,英國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了激烈的空戰,最終英國仍得以動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份的士兵撤離歐洲大陸。 這次的撤退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人力,並成為四年後反攻的根本。但盟軍所有的重型裝備都遺留在歐洲大陸,英國的地面防衛嚴重不足。由於許多地勤人員無法及時備戰,導致不列顛空戰初期的不足。.

新!!: Ju 87俯衝轟炸機和敦刻尔克战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Ju 87Ju 87俯冲轰炸机Ju-87Ju-87俯衝轟炸機Junkers Ju 87容克87型容克Ju 87斯圖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