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

指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

来西亚武装部队(Malaysian Armed Forces(MAF);Angkatan Tentera Malaysia(ATM))扮演的角色是保卫马来西亚国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随时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威胁;在国家内部发生动乱时,维持公共秩序;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给予援助;同时它也参于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维和行动。馬來西亞在全球軍事综合力量排名中排名第28名。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细分为以下三个分支:.

106 关系: 印尼亚洲航空8501号班机空难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印马对抗南斯拉夫大英帝国安哥拉安哥拉内战巴基斯坦上将两伊战争中將丹斯里主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帝汶乌克兰亚齐人道主义伊丽莎白二世伊拉克後勤學俄罗斯地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刚果危机利比里亚和平条约军事学军事行动公共安全公共关系砂拉越秘書科威特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索马里紧急状态總司令纳米比亚美军难民莫桑比克联合国联合国刚果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菲律宾领土西巴丹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撒哈拉馬來西亞內閣马印对抗马六甲海峡马其顿共和国马来半岛马来亚马来亚半岛马来亚人民解放军马来亚共产党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68年)马来亚紧急状态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会马来西亚皇家空军马来西亚皇家海军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空难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空难马来西亚陆军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马来西亚政府黎巴嫩軍事演習阿富汗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布沙耶夫蘇卡諾蘇哈托自然灾害苏丹莫哈末五世苏禄群岛英女皇英国英语電子作戰陆军柬埔寨柔佛槟城民兵沙巴波利萨里奥阵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泰国泗水游击战末沙布海峡殖民地海军新加坡日本摩洛哥拉美士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2013年拿篤衝突 扩展索引 (56 更多) »

印尼亚洲航空8501号班机空难

印尼亞洲航空8501号班机(QZ8501/AWQ8501)是一架从印度尼西亚泗水飞往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客机,該航班于当地时间2014年12月28日早上05:35(UTC+7)从朱安达国际机场起飛,並預定在 08:30(UTC+8)降落新加坡樟宜機場。飞机飞行一段时间后于7:24(UTC+8)在爪哇海上空与空中管制人員失去联络,失去聯絡前機組人員曾經要求更改路線,但被印尼空中交通控制中心拒絕。机上有155名乘客和7名机组成员。机型为空中巴士A320-216。12月30日,搜救人員在加里曼丹海峡找到失聯航班的碎片以及一些乘客的遺體。.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印尼亚洲航空8501号班机空难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印马对抗

印马对抗(印尼语、马来语:Konfrontasi Indonesia-Malaysia),或称为婆罗洲对抗,是1963年至1966年期间的一场印度尼西亚为遏止马来西亚成立而发生的暴力冲突。 1963年9月,马来亚联合邦与北婆罗洲(沙巴)、砂拉越、新加坡联合成立马来西亚。此次对抗的重要先兆是1962年3月至8月印尼对荷属新几内亚的以及12月的文莱暴动。 此次对抗双方并未宣战,多数战斗发生在印尼与东马的边界。.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印马对抗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爾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以从鄂圖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戰敗,塞爾維亞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區合併,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此聯邦政體也因此而逐渐解體,南斯拉夫也随之成為歷史名詞,2006年随着黑山的公投和獨立,鬆散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宣告終結。.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大英帝国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葡語:República de Angola,剛果語:Repubilika ya Ngola),為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國家,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安哥拉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内战

安哥拉內戰從1975年持續至2002年結束為止,長達27年。1975年葡屬安哥拉獨立,同年爆發內戰。內戰被認為是冷戰的一部分。.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安哥拉内战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上将

上將是軍階之一種,通常為高級軍事將領。.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上将 · 查看更多 »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الحرب العراقية الإيرانية),在伊朗被称为被迫之战(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دفاع مقدس)、伊拉克入侵战争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قادسيّة صدّام),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当时最先进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设备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先进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之重要。.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两伊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丹斯里

丹斯里(Tan Sri)是馬來西亞聯邦榮譽制度的一種稱號,乃是第二等護國有功勳章()和第二等王冠效忠勳章()佩戴者的頭銜,是由最高元首冊封的象徵式終身榮譽身份,受封者多為部長、大法官、高級公務員、高級軍官、高級警官、黨魁、知名商人、社會賢達等顯要人物,數量限制是325人(包括「」75人和「」250人)。 「丹斯里」的配偶(元配)稱為「潘斯里」(Puan Sri)與第一等砂拉越之星勳章()佩戴者的配偶稱號相同。在正式的社交禮節中,女性必須「從夫姓」才能冠上有關的稱號,除非她的稱號是來自於最高元首的冊封,而不是延伸自丈夫的權利。由於馬來西亞的《國民登記法令》並不强制女性在婚後冠上夫姓(除了所有的華人、少數的印度人和少數的馬來貴族外,大多數的馬來人、印度人和土著並沒有傳統姓氏),所以這項細節常常被忽略,或沒有嚴格的遵守。 「女丹斯里」的丈夫除非有得到最高元首的冊封,否則的話,並沒有任何的稱號。.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丹斯里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英文簡稱ASEAN),中文简称东--盟、亚--细--安或东--協,是集合东南亚区域国家的一个政府性国际组织。 東盟成立初期,基于冷战背景立場反共,主要任務之一為防止區域內共產主義勢力擴張,合作側重在軍事安全與政治中立。冷戰結束後东南亚各國政經情勢趨穩,並接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等加入。.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 · 查看更多 »

东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称东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葡萄牙語:Timor-Lest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远东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1999年8月底在澳洲等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獨立,2002年9月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 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恆真式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东帝汶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亚齐

#重定向 亞齊特區.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亚齐 · 查看更多 »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是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的是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与重视人类的价值。相对的,另有重视神类、重视自然类或者重视动物类等的思想主张。 人道主义(英语:Humanitarianism)和人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有密切关系。在西方,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针对基督教教会统治社会的神道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该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后来也延伸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人道主义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後勤學

後勤學,又稱軍事物流學,是計劃與執行軍事部隊的物流運輸與維護的藝術與科學。就是軍事行動中的:.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後勤學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地震

地震(Earthquake)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歷史曾記載的災害性地震主要由地殼突然運動所造成,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果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中。.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地震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刚果危机

刚果危机(Crise congolaise)指1960年到1965年间(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危机和冲突。危机在刚果脱离比利时独立后立即开始,以整个国家由蒙博托·塞塞·塞科统治为非正式的结束。刚果危机构成一系列内战,又因苏联和美国支持对立的派系,成了冷战中的代理人战争。危机期间据信有10万人丧生。 1960年6月30日,比属刚果爆发民族主义运動,要求结束殖民统治,引领国家独立。虽然已经做了些许准备,但诸如联邦主义和民族等问题仍未解决。7月首周,军队叛变,黑人和白人平民之间爆发暴力事件。比利时派遣部队保护逃跑的白人,该国加丹加和南开赛地区脱离比利时的支持分裂。在动乱和暴力持续的情形下,联合国部署维和部队,但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拒绝动用军队帮助利奥波德维尔中央政府抗击分裂份子。作为响应,最大民族主义派系的魅力领袖帕特里斯·卢蒙巴寻求苏联协助,苏联则迅速派出军事顾问及其他支持。 苏联的参与分裂了刚果政府,引起卢蒙巴与总统约瑟夫·卡萨武布僵持。军队司令蒙博托发动政变驱逐苏联顾问,在他的控制下成立了一个有效的新政府,打破了僵局。卢蒙巴于1961年被囚禁,随后遭处决。对立政府由安托万·基赞加领导的卢蒙巴支持者在东部城市基桑加尼成立。新政权获得苏联支持,但于1962年初瓦解。与此同时,哈马舍尔德在1961年末的中丧生后,联合国对叛乱分子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利奥波德维尔得到联合国军队支持,到1963年初打败了加丹加和南开赛的分裂运动。 随着加丹加和南开赛收归政府管辖,和解妥协的宪法生效,流亡的加丹加领导人莫伊兹·冲伯被召回筹建临时政府。然而就在政府筹备工作前,自称的毛派激进分子在该国东部崛起。辛巴斯控制了大量的领土,在斯坦利维尔宣布成了共产主义的“刚果共和国”。政府军逐渐重新占领领土外,比利时和美国于1964年11月斯坦利维尔,救走辛巴斯俘虏的人质,不久后击败瓦解辛巴斯。1965年3月大选后,蒙博托和卡萨武布再陷政治僵局。蒙博托于1965年11月第二次发动政变,私自控制国家。在蒙博托的统治下,刚果(1971年改名薩伊)转变成独裁统治国家,直至1997年废除。.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刚果危机 · 查看更多 »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Liberia),位於西非,北接几内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象牙海岸,西南濒大西洋。 19世纪初,一些美国黑奴解放後有計畫地移居到现在称作利比里亞的地区,所以国名在英文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利比里亚 · 查看更多 »

和平条约

和平條约,簡稱和約,是敌对双方所簽署的一種约定,主要用以正式结束战争和武装冲突,簽訂雙方通常是国家或政府。當條約簽署完成之後,雙方的敵對狀態將會結束。此與停戰協定以及無條件投降不同的是,敵對狀態的結束是永久性的,另外軍隊及武裝並沒有被強制解除。.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和平条约 · 查看更多 »

军事学

军事学与甚多範疇有關,主要與战争有关。此外,軍事學本身包含了各種學問。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战争是军事的集中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后的美国和苏联冷战,就是一种威慑基础上的回避战争方式的斗争。在人类可以看到的未来,军事始终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并在科学技术上对人类生活予重大影响:人类很多科技成就往往先产生于军事领域然后普及到非军事领域的。.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军事学 · 查看更多 »

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指有组织地使用武装力量的活动。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往往配合军事计划,以代号指称不同的任务以便执行。.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军事行动 · 查看更多 »

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保护个人、财产、物品不受到灾害或事故等危险的威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和评价也不相同。 公共安全大致可以分为.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公共安全 · 查看更多 »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或称公众关系、機構傳訊,通常簡稱PR或公关,是指有关著名人物、商业机构、政府、非牟利机构等各种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其认识,以树立良好形象、取得公众的理解及支持。 在职业上,公共关系部门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包括选创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 在市场营销学体系中,公关关系是企业机构唯一一项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 由於社會上的分工越來越細,公關人員的重要性愈顯增加,許多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公共關係學系,為社會培養不同領域的公關人才。公关行业的性质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大众媒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隨著多媒體應用的普及,無論是企業或公營機構都開始利用多個社交平台作傳訊用途,正因訊息在網絡上的傳遞快,大大增加公關危機的機會。在香港,網民戲稱公關災難為「關公災難」。.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公共关系 · 查看更多 »

砂拉越

拉越(Sarawak),旧译砂--朥越、砂--勞越、砂羅越或砂--捞越,簡稱砂或砂州,马来语又稱作“犀鸟之乡”(Bumi Kenyalang),是马来西亚在婆罗洲领土上两个行政区域之一(另一个为沙巴州),也是全马面積最大的州。砂拉越州在行政、移民和司法制度上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行政区明显不同。地理上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西北,东北与沙巴州相邻,并把汶莱这一独立国家隔成两部分,而其南与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晋市是全州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州内还有美里、诗巫和民都鲁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分布。根据2015年的人口估查,砂拉越州共有2,636,000人。全州的气候类型是熱帶雨林氣候,生长着大片热带雨林,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以许多著名的洞穴系统而闻名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也位于砂拉越州。发源于依兰山脉的拉让江既是该州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来西亚最长的河流;其支流上的巴贡水电站是东南亚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砂拉越州的最高点为2,423米高的毛律山。 在尼亚洞发现了距今四万年前早期人类在砂拉越的居住遗迹。在公元八至十三世纪砂拉越,这一地区与古代中国维持着贸易往来。在十六世纪时这一地区开始受到汶萊帝國(渤泥国)的控制。1841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汶莱手中取得砂拉越(今古晋一带)的统治权,成为了独立的王国,并逐步将版图扩张至今天的范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砂拉越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战后的1946年,砂拉越又被划给英国成为了直轄殖民地,直到1963年7月22日才從英國取得自治權。同年9月16日,砂拉越與北婆羅洲(今沙巴)、新加坡(在1965年被驱逐出联邦)和马来亚联合邦(今马来西亚半岛或西马)组成今天的马来西亚。这一联邦体制的建立受到了邻国印尼的反对,并导致了两国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武装对抗。1966年8月对抗平息后的砂拉越又经历了砂共叛乱,这场叛乱直到1990年才停息。 砂拉越州呈现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和多样化语言。砂拉越州的州元首称作“Yang di-Pertua Negeri”,而其政府首脑称为“首席部长”。砂拉越州的政府架构与西敏制相似,并在国内拥有最早的州議會制度。砂拉越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来语,并没有规定官方宗教。位于古晋的砂拉越博物馆是婆罗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砂拉越还以它的传统乐器而闻名。为期三天的(RWMF)便是在砂拉越州举行。同时砂拉越州也是全国唯一庆祝的地方。 砂拉越州蕴藏着大量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外向出口型,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木材和油棕方面。砂拉越州还有制造、能源和旅游等产业。.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砂拉越 · 查看更多 »

秘書

祕書(secretary),祕字中國典籍從礻部首,中國大陸地區從禾部首,以秘字書寫,聯合國採用中國大陸書寫方式,香港及台灣官方職稱,逐漸使用秘書,可以指:.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秘書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

科威特国(دولة الكويت),通称科威特(الكويت),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的君主制国家,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北部与伊拉克相邻,同伊朗隔海相望,其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于1961年6月19日独立。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四位,因此油气出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科威特 · 查看更多 »

空军

軍是涉及軍事航空之軍種,任務在於利用飛機與其他在空中飛行的武器系統進行武力投射,保護我方空域的充分使用,壓--作戰另外一方對於我方空域的干擾與使用他們自己的空域,支援其他軍種達到戰術與戰略目標的執行。 空軍是現代化三軍(陸軍、海軍及空軍)當中成立最晚的一支,許多國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有獨立的空軍出現。 許多國家的編制上,空軍必須支援陸軍作戰的需求,包括對地面目標的攻擊,空運,空投以及其他相關的任務。即使這些國家的陸軍擁有自己的飛機,通常在任務或者是飛機的型態上與空軍是有所區別。有些國家的空軍同時也指揮彈道飛彈與防空飛彈兵力與系統。也有的國家在空軍的編制內有進行陸上作戰的特種部隊或者是空降部隊。.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空军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索马里

索馬里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 is the country's name per Article 1 of the.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索马里 · 查看更多 »

紧急状态

緊急狀態是指一個國家陷入或即將陷入危機,有可能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及存亡,由國家元首使出超過平常法治範圍的特別措施。現在多數先進國家會將權力下放至國會,讓國會通過實施緊急狀態,再由國家元首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危機程度的不同,所採取的緊急狀態的辦法也不同。 所謂的危機的代表如外國武力攻擊、內戰、暴動、恐怖攻擊、大規模災害等,近些年来因為禽流感等疾病以及暴雪、低温等恶劣气候而發布緊急狀態的例子也開始增多。 緊急狀態時所採行的措施主要包含動員國家的公務員(包含警察及軍隊)、徵收派發國家的公共物品、發布政令、檢查訊問和搜索民宅等行為。碰到內戰時,會特別限制集會自由和組黨結盟等限制市民權利的措施,因此緊急狀態和戒嚴的性質其實相當接近。.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紧急状态 · 查看更多 »

總司令

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是武装部队的指挥官职位,但是具体职务高低不一而定。如居最高指揮權限職位,則可稱為統帥(舊稱「大元帥」)。 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之类的、一個國家軍隊的最高司令官性质的总司令,也有陆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空军总司令之类的军兵种最高指挥官性质的总司令,也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之类的战役单位部队指挥官性质的总司令。.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總司令 · 查看更多 »

纳米比亚

納--米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尽管与津巴布韦无领土接壤,但两国在赞比西河河岸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該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2011年人口约210万,人口增长率0.873%。.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纳米比亚 · 查看更多 »

美军

美利坚合众国軍(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一般簡稱美軍,是美国的聯邦武裝部隊,为世界整體实力最強的军队,其規模和裝備均位於世界前列。美军分为五大军种,即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時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时曾於日本广岛及长崎實戰應用)。美国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区部署海外駐軍,總計超過23萬人。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7193亿(2012年),約佔全世界军费開銷总计的47%,其綜合軍事實力世界第一。.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美军 · 查看更多 »

难民

难民,是移民之一類,因某种不可抗的原因,例如战争、天灾等,而被迫迁移居住地,甚至是放棄国籍的人。各国移民法例对于难民问题的处理方法虽不尽相同,但大多时候,会采取“原居地遣返”或给予“政治庇护”。.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难民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舊譯作莫三鼻給,位於非洲南部,临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以葡萄牙语作為官方語言,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2017年普查人口為28,861,863人(初步數字)。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其經濟低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再加上曾為社会主义國家,國內經濟等數值常被拿來與人口相似的朝鲜比較。.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莫桑比克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刚果行动

联合国刚果行动(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 in the Congo, ONUC)是聯合國在刚果危机之後,在1961年到1964年之間,為了平复刚果民主共和国摆脱比利时殖民统治,稳定地方趋势,恢复和平稳定所設立的維和任務。.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联合国刚果行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Force des Nations Unies du Maintien de la Paix;Вооружённые силы ООН;قوة الأمم المتحدة لحفظ السلام;Fuerza de Mantenimiento de la Paz de las Naciones Unidas;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简称联合国维和部队,指由大會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至少需九票赞成(必須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核准部署并决定其任务授权的部隊,此部隊只配備簡單武器用以自衛和維持秩序之用途。秘书长對於如何发起和开展行动必須提出建议并报告其进展情况,而维持和平部隊的行动部則负责各维和部隊的日常行政指导,管理和后勤支援。維和部隊的武裝人員會戴有聯合國徽章的藍色貝雷帽或,車輛和建築物等則漆成白色,并标上“UN”字样。這支部隊通常又被稱為“藍盔部隊”。維和部隊在1988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领土

领土,亦稱疆域,是指主权国家所管辖的地区範圍,通常包括一个该国国界(邊境)内的陆地(即领陆)、內水(包括河流、湖泊、内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有时亦会包括领海。 領土與國家存亡有密切關係,因為領土是国家的一部份,形成國家的必要條件,國家行使主權的地域及顯示出國家獨有的主權的方式。.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领土 · 查看更多 »

西巴丹島

西巴丹岛(Pulau Sipadan)是馬來西亞沙巴州著名島嶼,以優美的的自然景觀及潛水環境聞名世界。,是马来西亚唯一的大洋岛,岛屿面积约4万平方米,从600米深的海底直接伸出海面。 西巴丹岛在马来西亚成立前后即作为法定“鸟类禁猎区”予以保护。2009年沙巴州元首根据《公园法(1984年)》将该岛陆域部分(即全岛,约13.5公顷)公布为“西巴丹岛公园”;2015年环岛海域及珊瑚礁(约1万6846.5公顷)也经公告划入公园范围。 2002年,海牙国际法庭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对该岛和利吉丹岛主权争议一案判决两岛归属马来西亚。2000年4月,菲律賓恐怖組織阿布沙耶夫在該島綁架了21人,包括10個遊客及11個渡假村員工,人質被帶到棉蘭老島,其後全部獲釋。.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西巴丹島 · 查看更多 »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西共体投资与发展银行在洛美的总部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简称西共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縮寫:ECOWAS;Communauté économique des États de l'Afrique de l'Ouest,縮寫:CEDEAO)是西非的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於1975年5月28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由16个国家共同签订《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条约》后成立,总部设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西共体的宗旨为促进西非地区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推动成员国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发展与合作。 西共体投资与发展银行(原是西共体合作、补偿和发展基金)2003年2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多哥首都洛美。.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 查看更多 »

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 ;Sahara Occidental;Taneẓroft Tutrimt)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濱臨大西洋,與毛里塔尼亚伊斯蘭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相鄰。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當地獨立武裝組織西撒人阵統治着該地區東部大约三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王國所佔領。目前,共有47個國家承認西撒人阵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撒哈拉人。.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西撒哈拉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內閣

来西亚内阁是马来西亚政府的行政机构,由首相所领导,内阁部长定期向国会汇报,集体对国会负责。根据宪法第43条文,内阁成员必须由国会中选出,首先在下议院中得到最高支持率的议员会被推举为首相,然后最高元首会根据首相所提交的名单中选出内阁部长和副部长,内阁部长定期在每个星期三召开内阁会议,唯副部长并无权出席该项会议。 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内阁中增设了政务次长一职,该职务的主要内容是在国会中负责回答议员的提问,但在2008年组成的内阁中已废除了这项职务。.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馬來西亞內閣 · 查看更多 »

马印对抗

#重定向 印马对抗.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印对抗 · 查看更多 »

马六甲海峡

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Selat Melaka),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2.8公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一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六甲海峡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共和国

#重定向 馬其頓共和國.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其顿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半岛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

来亚(Melaya.;Malaya.)可以指:.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半岛

#重定向 马来西亚半岛.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人民解放军

来亚人民解放军(Tentera Pembebasan Rakyat Malaya;Malayan Races Liberation Army)是1949年2月1日由马来亚共产党所组织成立的一支武装,前身是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主要成员是华人,主要活跃于马来半岛农村进行游击战。原名马来亚民族解放军,1970年更名为马来亚人民解放军。现在已经不存在 1951年10月5日,马来亚人民解放军在福隆港刺杀了英国驻马最高专员葛尼。马来亚人民解放军一直坚持到六十年代。.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亚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共产党

来亚共产党(Parti Komunis Malaya;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简称马共(PKM或CPM),是曾活跃于马来半岛的共产主义政党,於1930年4月30日在马来亚森美兰州瓜拉比拉的鄉村成立。.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亚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68年)

#重定向 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68年-1989年).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68年)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紧急状态

#重定向 馬來亞緊急狀態.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亚紧急状态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国会

来西亚国会(Parlimen Malaysia;Parliament of Malaysia;மலேசிய நாடாளுமன்றம்)是马来西亚宪法法定的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的体制是沿循英国国会的西敏议会制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两院,上下两院再加上最高元首即构成马来西亚的立法体制。 上议院和下议院都位于首都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国会大厦不同的房间内。目前国会为第十四届,于2018年5月9日完成选举。.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国会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

来西亚皇家空军(Royal Malaysian Air Force;Tentera Udara Diraja Malaysia)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海峡殖民地--愿空军部队,在当时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辅助部队;二战期间,部队改名为马来亚后备空军部队。战后,空军部队曾一度被解散,但在1958年6月2日由国会通过空军法令恢复运作,重新运作的空军部队被名为马来亚皇家空军。1963年9月16日,空军部队又易名为马来西亚皇家空军。.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皇家空军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皇家海军

来西亚皇家海军(Royal Malaysian Navy(RMN);Tentera Laut DiRaja Malaysia(TLDM))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的海事作战部队,它主要的任务是保卫马来西亚海岸线、海域和专属经济区的安全和稳定。.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皇家海军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空难

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空难发生于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MH17班机執飛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飞往吉隆坡国际机场航线时,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乌克兰领空内高空被俄製山毛櫸導彈攻击以致空中解体并坠毁的事故,机上283名乘客和15名机组成员悉数罹难。飞机坠毁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多列士附近,距俄罗斯边境40公里。乌克兰紧急救援人员已在事故现场找到失事客机黑盒子。經過兩年多,荷蘭調查團隊在2016年9月表示,已確認擊落MH17的山毛櫸飛彈是在事發當天從俄國運到親俄叛軍控制地點並從該地發射的,2018年5月24日,調查團隊再次确认击落MH17航班的山毛榉导弹来自驻扎在俄罗斯库尔斯克的俄军第53防空导弹旅,但调查团的结论均遭到俄罗斯否认。 該次空難為馬來西亞航空於2014年繼370號班機之後的第二宗空難,马航运营68年历史上第四宗导致人员伤亡的空难,也是马航有史以来罹難人數最多的一场空难,同時更是21世紀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目前該空難也是致死人數最多的民航機遭擊落事件,打破1988年引致290人死亡的伊朗航空655號班機空難紀錄。.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空难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空难

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失踪事件,指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由吉隆坡前往北京的MH370号班機兼中國南方航空CZ748失蹤事件。马来西亚标准时间(UTC+08:00)凌晨0:41,馬航MH370号班機(與南航CZ748代碼共享)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機上共載有239人,當中大部份乘客为中國公民。該班機原定计划于北京时间(UTC+08:00)6:30抵达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但起飛後不足一小時便在馬來西亞與越南海域的交界處、土珠島(也譯「土朱島」)以南约140海里及哥打巴鲁东北东约90海里处与馬國梳邦空管中心(Air Traffic Control Centre Subang)失去联系。 随后,根据数据分析,推定的飞机失踪位置被多次修改,最终认为航機進入并于南印度洋失联。2015年1月29日,即客機宣布失聯的10個月後,馬來西亞民航局代表马来西亚政府正式確認航班失事,並認定機上239人由失蹤改為全數罹難。但相關證據直到2015年7月29日,一塊疑似大型飛機襟副翼殘骸在法属留尼汪岛被尋獲,人們才首次掌握到墜毀的線索,上面有一組波音專屬的維修編號,經初步丈量後判斷屬於波音777型客机,最終被送往法國本土的圖盧茲(DGA Techniques aéronautiques)實驗室進行分析,後於同年8月6日由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間接證實該零件屬於MH370。9月3日,法國巴黎檢察院宣布結果,確定該樣本是編號9M-MRO的波音777機翼。搜救工作后期由澳大利亞主導,中马两国参与,以水下搜救为主,另一方面打撈漂流零件的工作也在東非各法屬島嶼進行著。官方主導的水下搜救工作于2017年1月17日暫時性中止。截至2017年,该空难为商业航班事故史上,唯一未能确定具体失事地点的事故。2018年1月10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与美国民间的海洋无限(Ocean Infinity)探勘公司合作,由该公司自1月17日起进行为期90日的水下搜救,寻找飞机残骸地点和黑盒子。2018年5月29日,由于仍然未能找到MH370客机的残骇,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宣布搜索工作停止。.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空难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陆军

来西亚陆军(Malaysian Army.;Tentera Darat Malaysia)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的一个分支,马来西亚陆军并不像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和马来西亚皇家空军那样冠上“皇家”的称谓;一般上,“皇家”的称谓只能由马来西亚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即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授于那些在陆军中拥有杰出表现的军团。.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陆军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

来西亚最高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Malaysia;Supreme Head of Malaysia)是马来西亚的选举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马来西亚武装部队海陆空三軍的名誉最高統帅以及马六甲州、槟城州、沙巴州、砂拉越州与联邦直辖区的伊斯蘭教和马来习俗領袖,尊称为「陛下」或者「端姑」。现任最高元首为吉兰丹州苏丹暨统治者端姑莫哈末五世,头衔为「苏丹莫哈末五世陛下,蒙真主的恩典,马来西亚联邦各州暨地区的最高元首」。 最高元首是由統治者會議在9個世襲统治者(马来西亚13个州属中9个拥有君主的州属)中通过选举選出一位資歷最高的统治者擔任國家元首,在他就任最高元首的5年内,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以及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最高元首擁有马来西亚立法、司法和行政名义上的最高權力,但在实际运作上,他必须依照首相以及内阁的意见行使职权,宪法也限制了他的权力,亦即是虛位元首。 最高元首的官邸位于吉隆坡国家皇宫,正式的委任、册封和接待活动多在此处举行;除此之外,最高元首在布城也有一座名为美拉华蒂皇宫的行宫。最高元首的法定配偶为最高元首后(Raja Permaisuri Agong)。.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政府

来西亚政府(Government of Malaysia;Kerajaan Malaysia)主要指位于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和布城联邦直辖区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13个州属组成的联邦制、议会民主制和选举君主立宪制国家。马来西亚国会体制沿袭自英国国会的西敏议会制,也被归类为代议民主制。马来西亚的法律体系是英美法系,为普通法司法管辖区。 《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127条文明确的将联邦权力分成三个部分,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之间皆受到的唯一制约是联邦宪法确立的相互制衡。三权分立制在联邦及全国13州都一样,以贯彻作为治国基础的联邦概念。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是依此执行和运作的,而州政府的运作则需奉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这是因为在马来西亚,司法系统是全国统一运作,且各州州宪法和立法不能与联邦宪法有所冲突。.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马来西亚政府 · 查看更多 »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لبنان;亞拉姆語:ܠܒܢܢ),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這與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歷史有關,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這些文明古蹟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黎巴嫩 · 查看更多 »

軍事演習

軍事演習,簡稱軍演,專指軍隊進行大規模的實兵演習。早期的軍事思想家,如孫臏、孫武、吳起等即強調軍事訓練,但軍事演習的意涵則強調真實性。但為了節省軍事開支,軍事演習在20世紀後期開始,大量採用計算機技術,以電腦兵棋取代實際用兵的狀況頗為常見。但大規模的實兵操演仍不可偏廢,如中國與俄羅斯聯合軍演,馬來西亞與美國的聯合軍演,中華民國的漢光演習,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演習,往往都達到上萬人的規模。.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軍事演習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2001年)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 - 至今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歐巴馬宣布在6个月内向阿富汗增兵30,000人,2011年5月1日奧薩瑪·賓拉登被美軍擊斃,2011年7月美軍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塔利班至今仍在談判。.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阿布沙耶夫

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是東南亞一個由伊斯蘭恐怖分子所組成的摩洛人分離主義組織,其勢力範圍包括菲律賓南部島嶼,曾與菲律賓軍方發生多次大小規模衝突。阿布沙耶夫組織頗為極端和危險,曾綁架多名外國遊客。首领为拉度兰·沙西伦。 在阿拉伯语里,阿布沙耶夫意指「持剑者」,它是由菲律宾人阿布杜拉加克·阿布巴卡尔·简加拉尼于1991年创立的。在2000年4月的鼎盛时期时,阿布沙耶夫拥有成员达4000人。另有估計指該組織在2000年有成員1300人,但近年已縮減至400人。 菲律宾前任总统格洛丽亚·阿罗约曾称,阿布沙耶夫武装是一伙没有人性、「想钱想疯了的暴徒」。.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阿布沙耶夫 · 查看更多 »

蘇卡諾

蘇加諾(,,出生名:Koesno Sosrodihardjo,),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尼建國領袖及首任印尼總統,1959年至1966年間兼任印尼總理,不料卻因為親共立場被推翻,1967年起被軟禁直到死去。其大女儿梅加瓦蒂為第五任总统。.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蘇卡諾 · 查看更多 »

蘇哈托

蘇哈托(Suharto,,民間常用“Soeharto”,),印尼獨裁者。印尼自獨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執政超過32年。 蘇哈托生於荷屬東印度日惹市附近一個名叫奇姆薩克(Kemusuk)的小村莊,出身寒微。父母為爪哇族穆斯林,在他出生後不久即離婚,因此他大部份的童年都是在輪換的寄養家庭下度過。日佔印尼期間,蘇哈托加入了日軍組成的印尼保安部隊。但他後來加入了印尼獨立武裝部隊,並在印尼獨立之後升上了少校的位置。 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一次流產政變——九三零事件。一批左翼军官被指联同共产党试图夺权,政變被時任總統蘇卡諾鎮壓后,蘇哈托领导陆军战略指挥部趁機獨攬大權。蘇哈托反指政變是由蘇卡諾親信發動的,乘機推翻了親共親蘇的蘇加諾政權,掌握實際權力。除肃清左翼人士,他还在全国掀起大规模排华浪潮,並且奪取印尼建國總統蘇卡諾的權力,並在1967年被任命為代總統,並在隔年成為正式總統。 1970年代到1980年代,蘇哈托的權力達到鼎盛,但在1997年遭逢到金融危機之後引發的黑色五月暴動造成蘇哈托於1998年5月後。 蘇哈托統治的32年間所造成的影響相當有爭議性。在他所宣稱的「新秩序」下,蘇哈托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軍事主導且強大的政府。由於他有能力使紛亂的印尼維持穩定,且建立一個反共的政府,讓他在外交上和經濟上在冷戰期間得到西方的支持。在他總統任期內,印尼在經濟、衛生、教育和生活水平上有顯著的進步,且帶領國家進入了工業化 。 蘇哈托還強行吞併了東帝汶,造成了至少100,000人死亡。到了1990年代,蘇哈托政府的獨裁主義和嚴重的貪污情形,讓他招致了人民的不滿。於是,在他下台之後,他任內的不法行徑,以及針對華人的種族屠殺事件讓他在下台之後遭到起訴,但因為他日漸惡化的身體狀況,和國內輿論的興起,讓此追訴行動最後作罷,並在2008年去世。.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蘇哈托 · 查看更多 »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稱為自然災難、天然災難、天然災害、天災、天禍、天患、災荒 ,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會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災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及其所受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 若有害事件所发生的区域内没有人受害,则该事件不属于灾难。例如圣弗朗西斯科这样的大城市等较易受害的地区,一场地震可能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这些破坏通常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自然灾害 · 查看更多 »

苏丹莫哈末五世

苏丹莫哈末五世(Sultan Muhammad V;),本名为东姑莫哈末·法里斯·柏特拉,苏丹伊斯迈·柏特拉之子(Tengku Muhammad Faris Petra ibni Sultan Ismail Petra),是现任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和马来西亚吉兰丹州苏丹。2010年9月13日,因为父亲患病无力履行苏丹职务而继位。.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苏丹莫哈末五世 · 查看更多 »

苏禄群岛

苏禄群岛位于菲律宾西南部、处于沙巴东边 苏禄群岛(Sulu Archipelago),菲律宾西南部岛群。自民答那峨三宝颜半岛向西延伸至加里曼丹岛东岸,与马来西亚沙巴州相望,有800个以上小岛组成,分为五个岛群,面积2823平方公里,大岛都为火山岛,小岛为珊瑚礁,有热带森林,种植椰子、稻米、咖啡、可可、玉米等。该群岛因古代属于苏禄苏丹国而得名,现是菲律宾的一个省--蘇祿省,首府为和乐。其西南端的海龟群岛以产海龟及其卵著名。 明朝永樂年間蘇祿東王曾經親自率使臣來中國明朝北京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德州,部份家屬及隨從留在山東德州,其墓遺址在今日苏禄王墓。.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苏禄群岛 · 查看更多 »

英女皇

英女皇可以指:.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英女皇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電子作戰

電子作戰(以下簡稱電戰)泛指利用各種裝備與手段來控制與使用電磁波段(包含無線電、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線波段)而進行的軍事行動,這些行動包含維持我方使用與控制的能力,與抵擋敵人阻礙我方使用的手段,以及妨礙敵人達到相同目的的方式。.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電子作戰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柔佛

柔佛州(Johor;Johore)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属之一,首府为新山(Johor Bahru)。 柔佛州位于马来西亚的南部,同時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东面臨南海,西面臨马六甲海峡與印尼苏门答腊相望,南面隔着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 柔佛州现任苏丹为苏丹依布拉欣·依斯迈(已故苏丹马末·依斯干达之长子),于2010年1月23日上午10时21分,在柔佛大王宫依据1895年柔佛州宪法宣誓就任苏丹。因为柔佛最接近新加坡,所以有连接到新加坡的设施。 柔佛州採週休星期五和星期六兩天。.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柔佛 · 查看更多 »

槟城

槟城(Penang;Pulau Pinang) ,亦称槟州,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属之一,位于马来亚半岛西北侧。以槟威海峡為界,槟城分成槟岛和威省两部分,其中威省的东部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而槟岛西部则与印尼苏门答腊岛隔马六甲海峡相对。 槟城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颇高,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重镇之一。1786年设立的首府乔治市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都会区,并于2008年同马六甲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受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获世界级城市评为自足级(Sufficiency Level City)城市。.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槟城 · 查看更多 »

民兵

民兵(Militia)或武裝民兵相對於現役或者是後備軍人,泛指一個國家當中具備最基礎的作戰能力的人民。這些人民可能已經自軍中退役,或者是受過簡單到完整的軍事訓練,至少會操作各式輕型槍支類的武器進行作戰。 民兵可能出現的場合包括作為一個國家的輔助或者是後備補充兵力,也可能是在內戰的場合出現在反對政府的武裝力量當中,或者是在和平時期民間自己組織的武裝力量。民兵多半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是職業,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組織起來執行戰鬥或者是相關的支援任務。 在歷史上民兵參與戰爭或者是衝突的機會非常多,無論是在傳統正規軍隊作戰的場合,或者是作為游擊戰的武裝力量。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以及在非洲許多內戰當中,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允許人民擁有槍枝的權利也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民兵有很大關聯(參見: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民兵 · 查看更多 »

沙巴

沙巴(Sabah),简称「沙州」,旧名「北婆羅洲」,位於婆羅洲島北部,是馬來西亞的13州属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境內第二大州,僅次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而其南面則与印度尼西亚的北加里曼丹省相接壤。 自1881年起,北婆羅洲一直被大英帝國所統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被英國予以自治地位,同時改名為「沙巴」(Sabah),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 1963年9月16日和砂拉越、马来亚联合邦及新加坡共同组成聯邦国家,成立马来西亚。在成立马来西亚之前,沙巴和砂拉越、新加坡一样,皆是英属自治邦,根据成立协议沙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政自治权,如移民政策自主权。 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沙巴的位置在飽受台风肆虐的菲律宾之南,但台风不会经过这里。沙巴首府為亞庇,前名為(Jesselton)。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瑙、古打毛律、哥打马鲁都等。纳闽在1984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沙巴政府交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大马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別使用華語、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随着大量外籍人士涌入使沙巴华人只剩一至两成。.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沙巴 · 查看更多 »

波利萨里奥阵线

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Frente Popular de Liberación de Saguía el Hamra y Río de Oro;الجبهة الشعبية لتحرير ساقية الحمراء و وادي الذهب、Al-Jabhat Al-Sha'abiyah Li-Tahrir Saqiya Al-Hamra'a wa Wadi Al-Dhahab),简称波利萨里奥阵线(Frente Polisario),又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是一个致力于争取西撒哈拉完全独立的政治军事组织。该组织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执政党和唯一合法政党。该组织是进步联盟的成员和社会党国际的观察员。 波利萨里奥阵线正式成立于1973年5月10日,成立时的目标为反抗西班牙对西撒哈拉地区的控制。5月20日,波利萨里奥阵线打响了反抗西班牙军队的第一枪。到1975年,波利萨里奥阵线已经拥有大约800名武装人员,成为西撒哈拉境内最大的武装反抗组织。 1975年11月6日,摩洛哥开展绿色进军,迫使西班牙走上谈判桌。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三国签定《马德里协议》,承诺在次年初全部撤离西撒哈拉,并将北部萨基亚阿姆拉地区交给摩洛哥,南部里奥德奥罗地区交给毛里塔尼亚。但是该协议遭到了西撒哈拉的另一个邻国阿尔及利亚的反对。 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波利萨里奥阵线于1976年2月27日,也就是西班牙完成撤军的第二天,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并和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发生战争,其武装力量也发展到数千人。 1978年,毛里塔尼亚政府在战争的重压下倒台,新政权在次年与波利萨里奥阵线签订和约,宣布放弃对里奥德奥罗地区的领土要求,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权。但是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立即宣布吞并毛里塔尼亚放弃的地区,并派遣摩洛哥军队加以占领。 1980年代中期,摩洛哥在西撒哈拉修建了一道摩洛哥长墙,将具有经济意义的全部西撒哈拉地区包围起来,从而在西撒哈拉形成了与波利萨里奥阵线对峙的僵局,波利萨里奥阵线控制了长墙以东大约占全部西撒哈拉三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建立了约有15万人口的撒哈拉难民营,但是无法取得更大的战果。 1991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90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MINURSO),在西撒哈拉实施公民投票,以决定该地区的政治地位,9月,摩洛哥和波利萨里奥阵线宣布停火。但是由于在选民资格等问题上争执不下,公民投票始终未能举行。.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波利萨里奥阵线 · 查看更多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是欧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萨拉热窝。 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加盟共和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时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地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士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赫聯邦)、及塞爾維亞人(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泗水

泗水可以指:.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泗水 · 查看更多 »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游击战 · 查看更多 »

末沙布

末沙布,全名为莫哈末·沙布(Mohamad bin Sabu;),马来西亚从政者,也是现任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和国家诚信党主席。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时,代表希望联盟当选为雪兰莪的国会议员。 他曾是马来西亚伊斯兰党署理主席,并在2015年因党选失利加上民联分裂离开该党,在巴罗拉兹的以及其他伊斯兰党开明派的帮助下创立国家诚信党,并出任该党主席一职。另外末沙布和林吉祥等人曾因为内安法令在茅草行动下被扣入甘文丁扣留营。.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末沙布 · 查看更多 »

海峡殖民地

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是大英帝國於1826年至1946年對於馬六甲海峽週邊及鄰近地區各殖民地的管理建制。最初由新加坡(星加坡)、檳城和馬六甲(麻六甲)三個重要英屬港口組成,因此被当时當地華人稱為三州府或者叻嶼呷,之後海峽殖民地涵蓋範圍及於天定及納閩。.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海峡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海军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拉美士

拉美士是马来西亚昔加末县第二大城镇和副县,拥有约两万人口。拉美士是一个农业镇,主要出口橡胶。.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拉美士 · 查看更多 »

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

2005年喀什米尔大地震于UTC时间2005年10月8日03:50:38分发生,震中位于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尔地区。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测量的震级为7.6,震中位于,伊斯兰堡东北方95公里(60英里)穆扎法拉巴德附近,震中深度10公里(6.2英里)。日本氣象廳测量的震级为7.8。印度气象局宣布震级为里氏6.8级。这是这一地区100年来经历的最强地震。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印度首都德里都有震感。这次地震被USGS分类为“大地震”。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87350,在印度控制的喀什米尔地区造成1400人死亡。10月9日哈萨克斯坦南部遭到南亚地震余波冲击,部分地区发生了里氏3级余震。.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3年拿篤衝突

2013年拿篤衝突是一起馬來西亞軍警與蘇祿武裝人員的衝突。.

新!!: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和2013年拿篤衝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马来西亚军事马来西亚军队马来西亚国防卫队马来西亚武装力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