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印马对抗

指数 印马对抗

印马对抗(印尼语、马来语:Konfrontasi Indonesia-Malaysia),或称为婆罗洲对抗,是1963年至1966年期间的一场印度尼西亚为遏止马来西亚成立而发生的暴力冲突。 1963年9月,马来亚联合邦与北婆罗洲(沙巴)、砂拉越、新加坡联合成立马来西亚。此次对抗的重要先兆是1962年3月至8月印尼对荷属新几内亚的以及12月的文莱暴动。 此次对抗双方并未宣战,多数战斗发生在印尼与东马的边界。.

19 关系: 印尼语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东马来西亚砂拉越荷屬新幾內亞马来半岛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马来语阿卜杜尔·哈里斯·纳苏蒂安蘇卡諾蘇哈托The Age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東姑阿都拉曼沙巴新加坡文莱暴动

印尼语

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即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全世界大约有428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还有1.55亿人将印尼语作为第二语言。印尼語和馬來語非常相似。這兩種語言的祖先本來是東南亞的非官方通用語。因此,有關地區的人在加以學習之下,都很容易掌握這種語言。此外,隨着印尼移民四散,以及到國外工作的傭工,不少說印尼語的人都散播到其他地區去。 大多數印尼人能夠流利地把印尼語當第二語言使用。這些人在家裡或是當地社區使用當地語言(例如米南加保語、爪哇語等等),而在正式的教育機構、全國性媒體及其他種類的溝通傳播上使用印尼語。一些東帝汶人也會說印尼語。.

新!!: 印马对抗和印尼语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印马对抗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新!!: 印马对抗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东马来西亚

#重定向 東馬.

新!!: 印马对抗和东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砂拉越

拉越(Sarawak),旧译砂--朥越、砂--勞越、砂羅越或砂--捞越,簡稱砂或砂州,马来语又稱作“犀鸟之乡”(Bumi Kenyalang),是马来西亚在婆罗洲领土上两个行政区域之一(另一个为沙巴州),也是全马面積最大的州。砂拉越州在行政、移民和司法制度上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行政区明显不同。地理上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西北,东北与沙巴州相邻,并把汶莱这一独立国家隔成两部分,而其南与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晋市是全州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州内还有美里、诗巫和民都鲁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分布。根据2015年的人口估查,砂拉越州共有2,636,000人。全州的气候类型是熱帶雨林氣候,生长着大片热带雨林,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以许多著名的洞穴系统而闻名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也位于砂拉越州。发源于依兰山脉的拉让江既是该州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来西亚最长的河流;其支流上的巴贡水电站是东南亚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砂拉越州的最高点为2,423米高的毛律山。 在尼亚洞发现了距今四万年前早期人类在砂拉越的居住遗迹。在公元八至十三世纪砂拉越,这一地区与古代中国维持着贸易往来。在十六世纪时这一地区开始受到汶萊帝國(渤泥国)的控制。1841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汶莱手中取得砂拉越(今古晋一带)的统治权,成为了独立的王国,并逐步将版图扩张至今天的范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砂拉越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战后的1946年,砂拉越又被划给英国成为了直轄殖民地,直到1963年7月22日才從英國取得自治權。同年9月16日,砂拉越與北婆羅洲(今沙巴)、新加坡(在1965年被驱逐出联邦)和马来亚联合邦(今马来西亚半岛或西马)组成今天的马来西亚。这一联邦体制的建立受到了邻国印尼的反对,并导致了两国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武装对抗。1966年8月对抗平息后的砂拉越又经历了砂共叛乱,这场叛乱直到1990年才停息。 砂拉越州呈现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和多样化语言。砂拉越州的州元首称作“Yang di-Pertua Negeri”,而其政府首脑称为“首席部长”。砂拉越州的政府架构与西敏制相似,并在国内拥有最早的州議會制度。砂拉越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来语,并没有规定官方宗教。位于古晋的砂拉越博物馆是婆罗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砂拉越还以它的传统乐器而闻名。为期三天的(RWMF)便是在砂拉越州举行。同时砂拉越州也是全国唯一庆祝的地方。 砂拉越州蕴藏着大量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外向出口型,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木材和油棕方面。砂拉越州还有制造、能源和旅游等产业。.

新!!: 印马对抗和砂拉越 · 查看更多 »

荷屬新幾內亞

荷屬新幾內亞(荷兰语:Nederlands Nieuw-Guinea)為新幾內亞西部為荷蘭殖民時期的官方名稱。其知名的通稱為Dutch New Guinea。荷屬新幾內亞目前分屬於印度尼西亞最東方的兩個省份──巴布亞省以及西伊里安查亞省(2003年之前,其同屬於伊里安查亞省)。 自1898年至1949年,荷屬新幾內亞為荷屬東印度所轄下的一部份。 1949年,荷屬東印度停止運作而成為完全獨立的印度尼西亞,荷蘭重新得到新幾內亞西部的主權,並準備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約5千名教員飛往該處,荷蘭推行政治、商業以及公民技能。其第一批本土海軍軍校學生畢業於1955年,而第一支陸軍部隊成立於1956年。 荷屬新幾內亞全境範圍的選舉於1959年,而1961年4月5日巴布亞議會開始運作,預備於10年之內完成獨立。1961年12月1日,荷蘭認同其議會所選擇的國歌以及訂定晨星為新的國旗。 1961年12月18日,印度尼西亞入侵西巴布亞。印尼與荷蘭軍隊衝突過後,聯合國於1963年5月將西巴布亚主權移交給印度尼西亞。在一場被印尼軍方控制的頗具爭議的公民投票之後,西巴布亚于1969年正式加入印尼版圖。.

新!!: 印马对抗和荷屬新幾內亞 · 查看更多 »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新!!: 印马对抗和马来半岛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联合邦

来亚联合邦(Persekutuan Tanah Melayu;Federation of Malaya)成立于1948年1月31日,由11州-9个马来州属与海峡殖民地的槟城及马六甲所组成。後分裂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個國家。.

新!!: 印马对抗和马来亚联合邦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印马对抗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语

來語(Bahasa Melayu)在語言分類上是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于馬來西亞以及文莱、新加坡、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等。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国语,并在4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拥有官方语言地位。 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獨立以後,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稱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並以之為國語。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佔全國人口的55%。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於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

新!!: 印马对抗和马来语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尔·哈里斯·纳苏蒂安

阿卜杜尔·哈里斯·纳苏蒂安(印度尼西亚语旧拼写法:Abdoel Haris Nasoetion,新拼写法:Abdul Haris Nasution)通常简称纳苏蒂安,是已故印度尼西亚军官和政治人物,穆斯林,曾两度担任印尼陆军参谋长,并曾任印尼国防部长,是印尼实际的最高军权掌控者。九三零事件后失势,军权被苏哈托剥夺,改任立法机构人民协商会议的主席。.

新!!: 印马对抗和阿卜杜尔·哈里斯·纳苏蒂安 · 查看更多 »

蘇卡諾

蘇加諾(,,出生名:Koesno Sosrodihardjo,),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尼建國領袖及首任印尼總統,1959年至1966年間兼任印尼總理,不料卻因為親共立場被推翻,1967年起被軟禁直到死去。其大女儿梅加瓦蒂為第五任总统。.

新!!: 印马对抗和蘇卡諾 · 查看更多 »

蘇哈托

蘇哈托(Suharto,,民間常用“Soeharto”,),印尼獨裁者。印尼自獨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執政超過32年。 蘇哈托生於荷屬東印度日惹市附近一個名叫奇姆薩克(Kemusuk)的小村莊,出身寒微。父母為爪哇族穆斯林,在他出生後不久即離婚,因此他大部份的童年都是在輪換的寄養家庭下度過。日佔印尼期間,蘇哈托加入了日軍組成的印尼保安部隊。但他後來加入了印尼獨立武裝部隊,並在印尼獨立之後升上了少校的位置。 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一次流產政變——九三零事件。一批左翼军官被指联同共产党试图夺权,政變被時任總統蘇卡諾鎮壓后,蘇哈托领导陆军战略指挥部趁機獨攬大權。蘇哈托反指政變是由蘇卡諾親信發動的,乘機推翻了親共親蘇的蘇加諾政權,掌握實際權力。除肃清左翼人士,他还在全国掀起大规模排华浪潮,並且奪取印尼建國總統蘇卡諾的權力,並在1967年被任命為代總統,並在隔年成為正式總統。 1970年代到1980年代,蘇哈托的權力達到鼎盛,但在1997年遭逢到金融危機之後引發的黑色五月暴動造成蘇哈托於1998年5月後。 蘇哈托統治的32年間所造成的影響相當有爭議性。在他所宣稱的「新秩序」下,蘇哈托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軍事主導且強大的政府。由於他有能力使紛亂的印尼維持穩定,且建立一個反共的政府,讓他在外交上和經濟上在冷戰期間得到西方的支持。在他總統任期內,印尼在經濟、衛生、教育和生活水平上有顯著的進步,且帶領國家進入了工業化 。 蘇哈托還強行吞併了東帝汶,造成了至少100,000人死亡。到了1990年代,蘇哈托政府的獨裁主義和嚴重的貪污情形,讓他招致了人民的不滿。於是,在他下台之後,他任內的不法行徑,以及針對華人的種族屠殺事件讓他在下台之後遭到起訴,但因為他日漸惡化的身體狀況,和國內輿論的興起,讓此追訴行動最後作罷,並在2008年去世。.

新!!: 印马对抗和蘇哈托 · 查看更多 »

The Age

#重定向 世纪报.

新!!: 印马对抗和The Age · 查看更多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重定向 雪梨晨鋒報.

新!!: 印马对抗和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查看更多 »

東姑阿都拉曼

#重定向 东姑阿都拉曼.

新!!: 印马对抗和東姑阿都拉曼 · 查看更多 »

沙巴

沙巴(Sabah),简称「沙州」,旧名「北婆羅洲」,位於婆羅洲島北部,是馬來西亞的13州属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境內第二大州,僅次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而其南面則与印度尼西亚的北加里曼丹省相接壤。 自1881年起,北婆羅洲一直被大英帝國所統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被英國予以自治地位,同時改名為「沙巴」(Sabah),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 1963年9月16日和砂拉越、马来亚联合邦及新加坡共同组成聯邦国家,成立马来西亚。在成立马来西亚之前,沙巴和砂拉越、新加坡一样,皆是英属自治邦,根据成立协议沙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政自治权,如移民政策自主权。 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沙巴的位置在飽受台风肆虐的菲律宾之南,但台风不会经过这里。沙巴首府為亞庇,前名為(Jesselton)。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瑙、古打毛律、哥打马鲁都等。纳闽在1984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沙巴政府交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大马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別使用華語、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随着大量外籍人士涌入使沙巴华人只剩一至两成。.

新!!: 印马对抗和沙巴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印马对抗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文莱暴动

#重定向 文莱暴乱.

新!!: 印马对抗和文莱暴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印馬衝突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