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2 关系: 十二伊玛目派,塞姆南省,两伊战争,布什爾省,庫姆省,什叶派,伊朗,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伊拉姆省,德黑蘭省,呼罗珊省,克爾曼省,克爾曼沙汗省,遜尼派,霍爾木茲甘省,胡齊斯坦省,阿拉伯人,阿拉伯语,沙普尔二世,波斯语,法爾斯省,曼達安教。
- 中東民族
- 伊朗族群
- 伊朗阿拉伯人
- 胡齐斯坦省
- 闪米特人
十二伊玛目派
十二伊玛目派或简称伊玛目派(阿拉伯文:,波斯文:اثنی عشری)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中最大的派系,因尊崇阿里及其后裔等12代伊玛目而得名,也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教,主要分布于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
塞姆南省
塞姆南省(波斯語:استان سمن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96,816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6。人口約589,512(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塞姆南市。.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塞姆南省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الحرب العراقية الإيرانية),在伊朗被称为被迫之战(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دفاع مقدس)、伊拉克入侵战争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قادسيّة صدّام),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当时最先进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设备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先进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之重要。.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两伊战争
布什爾省
布什爾省(波斯語:بوشهر)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3,168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9。人口約816,1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布什爾。.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布什爾省
庫姆省
庫姆省(استان قم)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它涵蓋11,200平方公里,為面積最小的省份。有人口2,000,000(2005年數據),首府庫姆市。.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庫姆省
什叶派
什葉派(شيعة,,Shia,),來自شيعة علي(,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與遜尼派併列為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教派之一。什葉派與遜尼派各門派中的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主要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穆阿维耶什叶”、“奥斯曼什叶”和“阿里什叶”等,目前则專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穆罕默德堂弟及女婿)的人,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他的岳父阿布·伯克爾。 什葉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一般認為什葉派人口數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0至15%,然而某些什葉派人士稱有30至35%。68%至80%的什葉派伊斯兰教徒住在以下四個國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十二伊玛目派是什葉派中最主要的派別。2012年估計什葉派中有85%屬於十二伊玛目派。 什叶派是以古兰经及聖訓上記載,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為基礎,也包括一些什叶派視為是聖書(Nahj al-Balagha)的書籍Esposito, John.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什叶派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伊朗
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
伊斯蘭對波斯征服或穆斯林对波斯的征服,(633年–656年)632年的春天,刚刚在新兴的伊斯兰教下统合起来的,以贝都因人为主体的阿拉伯人的伊斯兰哈里发的军队出现在依兰沙赫尔所属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南疆边境上;633年,伊斯兰哈里发的军队攻占了依兰沙赫尔所属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南疆边境的所有要塞,虽然之后由于伊斯兰哈里发军队被调动到去征伐东罗马帝国的叙利亚(634年)、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并且期间依兰沙赫尔的军队在与伊斯兰哈里发的军队交战中获得了几次短暂的胜利,但是没能组织起有效抵抗,待伊斯兰哈里发的军队集结起主力之后,到636年,伊斯兰哈里发的军队在卡迪西亚战役打败埃兰沙赫尔军队,并趁机渡过底格里斯河攻占其在底格里斯河右岸的首都泰西封。至639年,伊斯兰军队攻占了埃兰地区的治所苏萨,到640年,伊斯兰哈里发军队占领波斯埃兰和伊斯法罕等地。642年,阿拉伯将领努尔曼率军在波斯埃克巴坦那以南的尼哈万德打败依兰沙赫尔军队,继而最终在644年基本占领依兰沙赫尔全境。此后依兰沙赫尔的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先是经过赫卡通皮洛斯,之后是逃亡到内沙布尔,再后是逃亡到木鹿藏匿,651年,他在莫夫(Merv)被一个伊斯兰哈里发下的逮捕令的利诱的贪财的磨坊主劫杀,王子俾路斯看到复国无望之后于是携带5000人随从向北经过阿姆河并经过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撒马尔罕 塔什干 苦盏 和贰师城翻越葱岭并穿越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昆仑山脉的南道,再次经过河西道和陇右道来到唐长安城被唐高宗授为大将军,其一个姊妹嫁入唐皇室;另一路向南逾越兴都库什山脉的那几道山口向南逃亡到之前属于依兰沙赫尔的疆土的印度河河口北岸的古吉拉特邦,迄今为止当地还有65000人的依兰沙赫尔人后裔。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导致依兰沙赫尔的覆灭,不过有一支王室在马赞德兰这个地方通过游击战和有时臣服于周边的君主制强国的方式延续到1350年被札剌亦儿王朝攻灭,也导致了古波斯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丧失了至高无上的影响力和衰退。 Category:伊朗历史 Category:穆斯林对波斯的征服 Category:西亚历史.
伊拉姆省
伊拉姆省(ایلام)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0,150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二十。人口約540,0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伊拉姆市。 伊拉姆這個名字源自古代的埃蘭王國。現時人口主要為雷爾斯人(Lurs)。.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伊拉姆省
德黑蘭省
德黑蘭省(استان تهر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它涵蓋19,000平方公里,面積排行二十二。有人口12,000,000(2005年數據),為伊朗人口最高的省份。首府德黑蘭市。.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德黑蘭省
呼罗珊省
呼罗珊省(波斯语:خراسان)是今天伊朗东部及北部的一个曾经存在的省份。省名呼罗珊源于波斯语,意思是“太阳初升的地方”。这个称呼是从萨珊王朝开始出现的。 呼罗珊省曾经是伊朗最大的一个省份,2004年整个地区被分成三个省:.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呼罗珊省
克爾曼省
克爾曼省(استان کرم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80,726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人口約2,432,9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克爾曼市。.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克爾曼省
克爾曼沙汗省
克爾曼沙汗省(波斯語:كرمانشاه)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4,6417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5。人口約1,938,0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克爾曼沙赫市。.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遜尼派
霍爾木茲甘省
霍爾木茲甘省(هرمزگان)是伊朗31個省份之一。面積70,697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1,314,6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巴斯港。.
胡齊斯坦省
胡齊斯坦省(خوز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63,213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4,345,607(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瓦士市。.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阿拉伯人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al-ʻarabīyah 或者 ʻarabī )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 阿拉伯语属于,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 阿拉伯语是美国使用人数第12多的语言。 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兰经的语言(即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大体相同,词汇也有相同之处。但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 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 阿拉伯语往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如波斯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波斯尼亞語、哈萨克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豪萨语)輸出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羅曼語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响很大。 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阿拉伯语
沙普尔二世
沙普尔二世 Shapur II(309年—379年)伊朗萨珊王朝国王(309年—379年在位)。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波斯语
波斯语(波斯語:فارسی / Fârsî;阿拉伯语:لغة فارسية)屬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语支,是一种形成于8至9世纪间的文学语言。是今天伊朗的官方语言,作为其分支的达利语和塔吉克语分别是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 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现代波斯语中,有近60%的词汇来自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写。.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波斯语
法爾斯省
法爾斯省(波斯語:فارس)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22,608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四。人口約4,323,000(2004年數據);首府位於設拉子市。.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法爾斯省
曼達安教
曼達安教 (:מנדעיותא ; مندائية )是一個諾斯底主義宗教,信仰該教的民族稱作曼達安人,其擁有強烈的二元世界觀,崇敬亞當、亞伯、塞特、以挪士、挪亞、閃姆、以及視施洗者約翰為最後一位先知,並拒絕承認亞伯拉罕、摩西和耶稣的先知地位。Manda在曼達安語中代表"知識"。.
查看 阿拉伯裔伊朗人和曼達安教
另见
中東民族
- 亚美尼亚人
- 亚述人
- 以色列的切爾克斯人
- 伊朗人
- 俾路支人
- 切尔克斯人
- 喬治亞人
- 土庫曼人
- 土耳其人
- 土耳其的切爾克斯人
- 埃及人
- 巴哈納人
- 库尔德人
- 德鲁兹教
- 拉兹人
- 撒馬利亞人
- 敘利亞人
- 柏柏尔人
- 格魯吉亞裔伊朗人
- 沙烏地阿拉伯的印尼人
- 沙特阿拉伯的菲律賓人
- 波斯人
- 犹太人
- 祆教
- 科普特人
- 米兹拉希犹太人
- 罗姆人
- 葉門猶太人
- 貝扎人
- 貝都因人
- 阿哈丹
- 阿塞拜疆族
- 阿拉伯人
- 阿拉伯基督徒
- 阿拉伯裔伊朗人
- 阿拉伯裔土耳其人
- 非裔約旦人
- 非裔阿拉伯人
- 高加索犹太人
- 黎巴嫩人
伊朗族群
- 亚述人
- 伊朗哈薩克族
- 伊朗土庫曼人
- 伊朗的俄羅斯人
- 伊朗的印度人
- 伊朗華人
- 俾路支人
- 切尔克斯人
- 卡什加人
- 卡拉帕帕赫人
- 哈扎拉人
- 哈薩克族
- 喬治亞人
- 囉哩人
- 土庫曼人
- 巴瑟麗人
- 格魯吉亞裔伊朗人
- 波斯人
- 阿塞拜疆族
- 阿拉伯裔伊朗人
- 非裔伊朗人
- 高北人
- 黑鞑靼
伊朗阿拉伯人
- 阿拉伯裔伊朗人
胡齐斯坦省
闪米特人
- 亞摩利人
- 以東
- 以色列人
- 以色列猶太人
- 哈比沙人
- 喜克索斯人
- 巴勒斯坦人
- 巴哈納人
- 希伯來人
- 摩押人
- 撒馬利亞人
- 敘利亞人
- 斯爾特人
- 犹太人
- 米兹拉希犹太人
- 貝扎人
- 贝塔以色列
- 閃米特人
-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
- 阿拉伯人
- 阿拉伯基督徒
- 阿拉伯裔伊朗人
- 黎巴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