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重修臺灣縣志

指数 重修臺灣縣志

重修臺灣縣志,因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上任之臺灣縣知縣魯鼎梅認為康熙年間所修之《臺灣縣志》已過於老舊,需要重修,遂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倡議重修而成之史書。 其編纂成員除擔任主修的魯鼎梅外,總輯為德化進士王必昌,臺灣府儒學訓導林起述與府學教授謝家樹擔任總理,編纂則有舉人陳輝、廩生方達聖、生員盧九圍等3人,郭朝宗、蔡春開、金鳴鳳、龔帝臣、方達義等擔任分輯。 該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在府學明倫堂設館進行修志工作,同年即刻印成書。內容包括有行政區劃、財政賦役等,也記載了清朝駐臺灣官員的事蹟。全書共十五卷,有十四門類。.

23 关系: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举人乾隆康熙國立臺灣大學王必昌生员遠流出版公司行政区划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謝家樹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府臺灣府志臺灣縣志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圖書館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陳輝林起述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重定向 國立臺灣圖書館.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 查看更多 »

举人

舉人,為一種士人的身份,等級在生員之上。雅稱「孝廉」、「發解」、「發達」、「鄉進士」、「鄉先進」、「鄉進」等對入京師參與會試的舉人雅稱為-zh-hant:公車;zh-hans:公车-。明清時俗稱「老爺」。.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举人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王必昌

王必昌(),乳名揆,字喬岳,號後山,清福建德化城關西門人,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進士。曾應魯鼎梅之邀,先後主纂過《德化縣志》與《臺灣縣志》,又曾任湖北鄖縣知縣,兼理竹溪縣事。著有《甲園內外篇》文集若干卷。.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王必昌 · 查看更多 »

生员

生員,俗稱秀才,雅稱弟子員。是中國、朝鮮、越南的科舉中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士人,也是士大夫的最基層。對太學的監生稱太學生、弟子員;府、州、縣學生員也稱庠生,又有貢生、監生等名目,統稱諸生。明代採文武合一教育,從明初起學生員都必須學習弓射,為古射禮之延續。.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生员 · 查看更多 »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遠流出版公司 · 查看更多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辖境进行的行政分区。各国的行政区划,由于国情不同,名称和分级各不相同。.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謝家樹

謝家樹,字維城,號蘭邨,福建歸化(今明溪)人,清朝官員。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曾任建寧府儒學教授。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調任台灣府儒學教授,以丁憂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由福州教授再次調任,次年(1762年)閏五月兼攝台灣府儒學訓導,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謝家樹 · 查看更多 »

魯鼎梅

魯鼎梅,字調元,號燮堂,江西新城縣人,中國清朝官員。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進士,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德化知縣調至臺灣,接替周緝敬,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因臺志長久未修,故請德化進士王必昌前來修志,成《重修臺灣縣志》十五卷。乾隆十九年(1754年)被彈劾革職。.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魯鼎梅 · 查看更多 »

重修臺灣縣志

重修臺灣縣志,因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上任之臺灣縣知縣魯鼎梅認為康熙年間所修之《臺灣縣志》已過於老舊,需要重修,遂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倡議重修而成之史書。 其編纂成員除擔任主修的魯鼎梅外,總輯為德化進士王必昌,臺灣府儒學訓導林起述與府學教授謝家樹擔任總理,編纂則有舉人陳輝、廩生方達聖、生員盧九圍等3人,郭朝宗、蔡春開、金鳴鳳、龔帝臣、方達義等擔任分輯。 該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在府學明倫堂設館進行修志工作,同年即刻印成書。內容包括有行政區劃、財政賦役等,也記載了清朝駐臺灣官員的事蹟。全書共十五卷,有十四門類。.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重修臺灣縣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志

《臺灣府志》為自1685年起、1764年迄所記載台灣歷史之官方地方志。總計7個版本,實際刊行6個版本。分別為:蔣志、高志、周志、劉志、范志、余志等六志。.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灣府志 · 查看更多 »

臺灣縣志

《臺灣縣志》是清朝臺灣縣的方-志-,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完成,主修者是時任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清朝臺灣最初三縣中最晚完成的「縣志」。全書共有十卷。.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灣縣志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是臺灣日治時期臺灣唯一的官立(國立)圖書館,是當時全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的重鎮。該館的前身是臺灣文庫,臺灣文庫在1906年8月16日停止開放後,保管其藏書的東洋協會臺灣支部於1912年向臺灣總督府建議設立圖書館,而總督府接受建議後於1914年4月13日公布了「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官制」,首任館長隈本繁吉於該年8月6日就任,至於圖書館則於1915年8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 日治時期該館歷任五位館長,後於二次大戰期間遭到炸毀,不過館藏書籍在末任館長山中樵努力下,有19萬餘冊在館舍遭到炸毀前便分別疏散到新店大崎腳、大龍峒保安宮、龍山國民學校與中和庄南勢角簡大厝四處,僅有兒童室書籍、查禁圖書與價值偏低的圖書約7萬餘冊隨著館舍毀於戰火。二次大戰後,館藏書籍由山中樵轉交給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圖書館,山中樵並協助該館范壽康、吳克剛兩任館長發展館務。現為國立臺灣圖書館。.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簡稱臺銀)是中華民國銀行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家銀行,創立於1899年,全球分行計有176間。其在1949年至2000年間,受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委託發行在臺灣地區通用的法定貨幣——新臺幣。 2007年7月1日,配合中華民國政府金融改革政策,中央信託局與臺銀合併,臺銀為存續銀行;而在2008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臺銀成為其旗下的主要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初,日資的臺灣銀行曾於大清國廣州英租界,以及中華民國上海外灘設有分行。.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灣銀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文獻叢刊

《臺灣文獻叢刊》,年代上自唐、宋、元、明、清,下至日治時期的臺灣方志、明鄭史料、清代檔案、私家著述、私人文集、南明史籍、詩文輯錄,以及臺灣之歷史、地理、風俗、民情、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制等文獻資料。.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臺灣文獻叢刊 · 查看更多 »

陳輝

陳輝可以指:.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陳輝 · 查看更多 »

林起述

林起述,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50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重修臺灣縣志和林起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