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 关系: 古巴,古巴部长会议主席,东德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总理,內閣,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亞部長會議主席,秘鲁,秘鲁总理列表,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总理,苏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波兰,波兰总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部长会议主席,法国,法国总理,政府首脑,意大利,意大利总理列表,总理。
- 政府系統小作品
- 政府職務
- 政治小作品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古巴
古巴部长会议主席
下面列出古巴自1940年至今的政府首脑,1976年起称“部长会议主席”(Presidente del Consejo de Ministros)。 Category:古巴政治人物.
东德领导人
#重定向 东德领导人列表.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东德领导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重定向 東德.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Magyar Népköztársaság)为1949年到1989年间在匈牙利存在的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匈牙利总理
匈牙利总理(匈牙利语: miniszterelnök, 直译为"部长主席"),为匈牙利的政府首脑,为匈牙利政府的领导人。现任总理为欧尔班·维克托,2010年5月上任。 匈牙利实行议会制,匈牙利总理由匈牙利总统任命,一届任期为4年。按照匈牙利宪法,总统须指定匈牙利国会最大党派的领导人担任总理。.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匈牙利总理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机构。.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內閣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Avtonomna Respublika Krym;Awtonom Respublikasy Krym;Avtonomnaya Respublika Krym;Qırım Muhtar Cumhuriyeti),自烏克蘭独立以来是其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国,首都為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位於克里米亚半岛上,面积達26,100平方公里,人口為1,973,185(2007年)。這些數字不包括塞瓦斯托波爾市人口。该市虽然也在半岛上,但在行政上與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國分離。2014年3月,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国議會宣布联合塞瓦斯托波爾市脱离烏克蘭独立,原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国地区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国,举行公投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但未获得烏克蘭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签署入俄条约,俄罗斯法律在克里米亚正式实施,並宣佈從即日起克里米亚半岛正式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而克里米亞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爾市随后被编入新设立的克里米亚联邦管区。乌克兰方面则表示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克里米亞部長會議主席
克里米亞部長會議主席( Прем'єр-міністр Автономної республіки Крим;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Совета министров Автоном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Крым; Qırım Muhtar Cumhuriyetiniñ Baş Naziri),又稱「克里米亞總理」,是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共和国的政府首脑,謝爾蓋·阿克肖諾夫是現任克里米亞部長會議主席。 Category:克里米亞政治.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秘鲁
秘鲁总理列表
鲁总理正式称秘鲁部长会议主席(Presidente del Consejo de Ministros del Perú),是秘鲁的政府首脑(行政首长),主持部长会议。部长会议(内阁)成员由国家元首秘鲁总统任命(需经秘鲁国会批准),负责行使行政权。内阁由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和部长组成。.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Беларуская Савецкая Сацыялістычная Рэспубліка,Белорус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白俄罗斯在整个苏联中是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首都為明斯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战败前,白俄罗斯大部分为德国占领。1918年3月25日,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但在德軍撤離後在1919年1月五日被蘇俄紅軍推翻。1919年1月1日,在斯摩棱斯克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战后波兰复国,发生苏波战争,苏俄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给波兰。1922年12月3日东白俄罗斯作为创始国加入苏联。1939年,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白俄罗斯并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白俄罗斯被德军占领,1944年6月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 1945年10月24日,白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一个成员国及非獨立國身份和苏联一同加入成為联合国創始成員國。 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之后又将国名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是独联体成员国。.
白俄罗斯总理
白俄罗斯政府总理称部长会议主席,并设有部长会议主席团。.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苏联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是苏联部长会议的最高负责人,同时是苏联的政府首脑,1946年前称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通称为“苏联总理”。苏联的首任政府首脑为列宁,他在1922年苏联缔造条约签署后就职人民委员会主席。自苏联创始至苏联解体期间,共有12人曾先后担任此职务,其中列宁与斯大林两人因自然原因在任内去世,赫鲁晓夫因“不流血政变”被强迫退休,三人主动请辞(柯西金、吉洪诺夫与西拉耶夫)。其中列宁、斯大林与赫鲁晓夫三人在任苏联总理时,曾同时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在赫鲁晓夫被罢免后,苏共中央通过决议禁止苏联总理兼职苏共中央总书记。柯西金为工作时间最长的主席,在任超过14年,并且是唯一一位两届苏联政府内阁领导人,他在1980年退休不久后即去世。西拉耶夫则为工作时间最为短暂的主席,仅为126天(在1991年内)。.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波兰
波兰总理
波兰总理,正式名称为“部长会议主席”(Prezes Rady Ministrów),是波兰的政府首脑,总理一般是从两院制国会的下院——波兰共和国下议院多数党成员中产生,由波兰总统任命。总理向总统提名内阁成员名单,由总统任命。波兰议会随后会对内阁进行信任投票,支持票数过半后内阁成员正式就职。现任总理是法律与公正党的,自2017年12月11日就任。.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波兰总理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是欧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萨拉热窝。 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加盟共和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时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地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士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赫聯邦)、及塞爾維亞人(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部长会议主席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部长会议主席(Vijeće ministara Bosne i Hercegovine,Vijeće ministara Bosne i Hercegovine),简称波黑部长会议主席,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政府首脑。 波黑政府名为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和各部长组成,任期4年。部长会议主席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席团任命,经议会代表院批准。各個部长則由部长会议主席任命。.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法国
法国总理
法国总理(Premier ministre français),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府首脑。在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首脑称作“部长会议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des Ministres,简称会议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总理向法国总统提交内阁名单。总理的法令及决定,与几乎所有的行政决策都受到行政法院监督。只有几种法令需听从国务委员会的建议。 总理为政府辩护,与作出预算选择。辩护力度取决于总统与他是否同一政党。.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法国总理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政府首脑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意大利
意大利总理列表
意大利总理,正式名稱為「部長會議主席」(義大利語:Presidente del Consiglio dei Ministri),是意大利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首長,也是意大利的政府首腦,負責領導各行政機關運作。其產生方式,為國會議員提名一人,經意大利國會兩院議決指名及信任投票,再依此由意大利總統任命。意大利總理並不需要是國會議員。.
总理
总理(英語對應詞:Premier / Prime Minister /Chief Chancellor等)是指一个國家或地區的行政首長,负责統領政府的行政工作,可通用于君主制或共和制國體。现代多数实行议会制、雙首長制、君主制以及其他虚位元首制度的国家都有总理或类似的政府首脑职位,但在一些總統制國家(例如美国),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賦有總理的職責,因此無須另設政府首脑官職。在漢語中會分為「首相」與「總理」,但其他语言中較少严格区分的对应,汉语中的首相一詞,意即位居第一的大臣,因此一般只用在君主制國家的政府首腦之稱,例如英国首相,但根据习惯用法有很多例外。各国政府首脑在中文裡的称呼更多是根据传统译法而定,有时更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君主立憲制下的泰国首相在漢語裡经常被称为「泰國總理」;同样君主立憲制下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日语中可以直接從全稱擷取為「总理」,或根據其義-總大臣-稱為「首相」,而在漢語圈較常使用後者(君主立憲制下的政府首腦)。总理与首相两者均可用閣揆一詞泛指,此用法來自中國古代將宰相別稱為「首揆」,明代也將內閣首輔稱為首揆,《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英联邦国家,在英语中这些西敏制国家的政府首长,头衔和英国一样,稱為“第一大臣”(Prime Minister),並且共戴同一個君主,但事實上會由英王委派總督代表君王行使國家元首職務,因此實際政府首腦稱「總理」而非「首相」,是相對總督而來,而不是相對君主。 另外實施議會內閣制的區域政府首腦也可以译为“總理”(例如魁北克總理、昆士蘭總理等),但一般“州總理”、“州长”、“省长”或“首席部长”的用法更普遍,实际译法依照习惯而定。.
查看 部长会议主席和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