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指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的第二編,於1974年出版第1辑,?年?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256 关系: 劳乃宣嚴復嚴長明劉可毅劉坤一劉大中 (台灣)劉寶楠劉峙劉彥劉璈劉航琛劉春堂厲鶚南遊記史念祖吳祿貞吳語亭吳慶坻壁昌多隆阿夏德儀大學院姚瑩姚華姚鼐孟森季芝昌孫奇逢孫寶琦孫亞夫 (民社黨)孫廷銓孫嘉淦尹仲容居正岑德彰岑毓英左宗棠左舜生丁士源丁傳靖丁日昌丁曰健中國對外關係史中華民國大學院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东方杂志于宗先于成龍于敏中康有为...伍廷芳张君劢张孝若张之洞张廷玉张謇張伯苓張嘉璈張玉書張發奎但燾何煜何桂珍何應欽余嘉錫余棨昌徐堅徐宗幹徐世昌徐一士徐凌霄徐盈徐本徐旭生俞鴻鈞包天笑刘永福周善培周凱傅彊唐贊袞唐文治冼玉清商衍鎏內務府全漢昇勒保王守恂王平王元穉王克王国维王錫蕃王雲五王東槐王正功王清穆章士釗章太炎童寯立法院簡又文经亨颐罗尔纲罗香林美国国务院羅福頤翁照垣田余慶甘鵬雲狄膺盛宣怀瀛寰志略顏元顾维钧袁大化袁世凯袁枚裴景福馬新貽馮子材馮辰馮桂芬觚賸許同莘許世英許地山許景澄言敦源高拱乾魏禧谭钟麟貽穀賈士毅賈景德賀濤越縵堂日記趙世瑄趙申喬趙熊詔黃叔璥黃遵憲黃杰黃智海黄炎培近代中國史料叢刊錢恂錫良范當世胡宗南胡傳胡禮垣胡適胡林翼胡漢民郭廷以郭琇郑燮舒赫德舒新城鈕琇阿桂薛岳藍公案藍鼎元董恂葉德輝葛建初钱基博那彥成蔡爾康鄧家彥鄧實鄭珍鄭敦謹鄂尔泰臺灣臺灣府志臺灣省立圖書館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臺灣詩乘臺灣通史臺海使槎錄金农金紹城金梁金武祥金毓黻蕭一山英斂之連橫陳布雷陳其美陳達陳鶴陳茹玄陳果夫陳沆陳曾壽陶百川陶葆廉陶湘陈垣陈寅恪陈从周林庚白林则徐林獻堂林樂知李塨李之芳李廷玉李念慈李石曾李秀成李翰章李煦李萬居李鴻章李根源李星沅李春生李慈銘杜臻杜月笙格桑澤仁梁启超梁紹壬棉湖戰鬥楊壽枏楊守敬楊楷楊毓滋樊增祥江忠源汤化龙汪中汪兆鏞汪東汪榮祖沈炳垣沈炳垣 (海盐县)沈雲龍沈有容沙元炳法式善洪亮吉潘公展朱彭壽戴季陶星洲日報新会区方豪日本國志曹廷杰曾国荃 扩展索引 (206 更多) »

劳乃宣

勞乃宣(),字玉初,別署矩齋,晚號韌叟,原籍浙江桐鄉,生于直隸廣平(今河北永年)。清末官員,學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劳乃宣 · 查看更多 »

嚴復

嚴復(),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復,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後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為京師大學堂校長,籌安會六君子之一。 嚴復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嚴復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嚴復 · 查看更多 »

嚴長明

嚴長明(),字冬友,一作东友,又字道甫,号用晦。江宁人。 自幼奇慧,礼部侍郎李绂对方苞说其“国器也”。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往秦淮水亭拜访吴敬梓。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帝南巡,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五年后,入军机處。刘统勋深嘆其才。官至内阁侍读。以丁憂歸,不復出仕。曾入毕沅幕內,又主讲庐江书院。 嚴长明聪慧強記,书无所不读,精通蒙古托忒唐古特文字。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卒於合肥。著有《归求草堂诗文集》、《西清备对》、《毛诗地理疏证》、《文选声类》、《尊闻录》等。.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嚴長明 · 查看更多 »

劉可毅

刘可毅(),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清末官员、诗人。 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刘可毅工诗,《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二首。.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可毅 · 查看更多 »

劉坤一

劉坤一(),字峴莊。廩生出身。湖南省寶慶府新寧縣(今屬邵陽市)人。在太平天國之亂時嶄露頭角,与他的族侄刘长佑一道成為當日急速冒升的封疆大吏之一,及後在曾國藩、左宗棠等去世後,和張之洞成為後期洋務運動的主導者,並在其後的甲午戰爭、百日維新、庚子拳亂、東南自保、清末新政等晚清歷史事件上均發揮著重要角色。.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坤一 · 查看更多 »

劉大中 (台灣)

#重定向 劉大中.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大中 (台灣) · 查看更多 »

劉寶楠

劉寶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省宝应县人。清朝官员、揚州學派人物。與劉文淇並稱「揚州二劉」,有子劉恭冕。與劉台拱、劉恭冕並稱「寶應劉氏三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生,五岁丧父,母乔氏獨自養成,由族叔劉台拱教習。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优贡,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进士,历任文安、元氏、三河、宝坻等县知县。 著有《論語正義》二十四卷、《释谷》四卷、《汉石例》六卷、《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三卷、《文安堤工录》六卷,诗文集《念楼集》等。.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寶楠 · 查看更多 »

劉峙

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得到蔣中正賞識。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被任為徐州剿共總司令,被解放軍全线击敗。1954年到台灣,至1971年病逝。.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峙 · 查看更多 »

劉彥

#重定向 刘彦.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彥 · 查看更多 »

劉璈

劉璈(),字蘭洲,清朝湖南臨湘人,清朝地方官員。 劉璈為湘軍左宗棠人馬,因頗有戰功,任臺灣道道員。任內以「興建台北城」與「西仔反(中法戰爭戰役之一)之勝」最為著名。其後受政敵劉銘傳參劾,謫死黑龍江。 劉璈為台北府城實際建造者,也為中法戰爭(清法戰爭)中,少數獲勝的官員,著有《巡台退思錄》。.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璈 · 查看更多 »

劉航琛

劉航琛,四川省瀘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員、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等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航琛 · 查看更多 »

劉春堂

劉春堂,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緒癸卯科殿試,登進士三甲第151名。同年閏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其弟劉春霖,為末科狀元。.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劉春堂 · 查看更多 »

厲鶚

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中國清代文學家。因为纪念其祖籍慈溪,以四明山“樊榭”命名自己的书斋,后人因此称其为樊榭先生。.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厲鶚 · 查看更多 »

南遊記

《南遊記》,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凡四卷十八回,余象斗撰。《南游记》寫孝子華光(馬靈官)拯救母親結織陀的故事。 妙吉祥童子因殺死擾亂佛殿的獨火鬼王,違反佛教慈悲的教義,被佛祖貶入馬耳山娘娘腹中投胎,生下後有三眼,具有「三眼挪門,可見三界」的天賦異秉,為報父仇,大鬧龍宮殺了龍王,偷紫微大帝的金槍受困而死。 妙吉祥童子第二次投胎至炎玄天王家,取名「三眼靈耀」。在瓊花會上,靈耀打了太子,從此自號「華光天王」,並反出天宮,上界鼎沸;玄天上帝以水服之,使妙吉祥童子托生人間。 妙吉祥童子三度投胎,這次在蕭家莊,其母結織陀一口氣生下五子,華光排名最小,故稱五顯。 一日華光離開普靜寺,展開尋找母親之途,途中收服白虎精、千里眼、順風耳等妖,華光得知母親必須要吃仙桃才能從地獄中超生,於是華光化身為孫悟空偷桃,孫悟空得知此事大怒,同女兒月孛星去找華光理論。 兩方爭鬥,華光不能力抗,逃到東洋大海,月孛星以骷髏頭銬住華光。這時華光的師父火炎王光佛出來講和,華光最後和孫悟空結成兄弟。華光最後和鳳凰山玉環聖母之女鐵扇公主成親,這部份情節實脫胎自吳承恩的《西遊記》,但不及《西遊記》的才學,相距頗遠。 《南遊記》的盜版頗多,余象斗序--:“不俗斗自刊華光等傳,皆出予心胸之編集,其勞鞅掌矣。其費弘巨矣!乃多為射利者刊,甚諸傳照本堂樣式,踐人轍跡而逐人塵後也。”又大罵:“襲人唾餘,得無垂首而汗顏,無恥之甚乎!”《南遊記》後來成為「四遊記」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南遊記 · 查看更多 »

史念祖

史念祖,江苏江都人,清朝政治人物。监生出身。 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初一(1895年7月22日),由云南布政使升任廣西巡撫。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十九(1897年10月14日),革职。.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史念祖 · 查看更多 »

吳祿貞

吳祿貞,字绶卿,湖北雲夢吳家台人。清末军事将领,實則為臥底於清廷的革命黨員。.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吳祿貞 · 查看更多 »

吳語亭

吳語亭(),中華民國 詩家、畫家、散文作家。初名玉亭,福建延陵鼇峯坊人。出生地與「鼇峯書院」為鄰,書院後花園的「鑒亭」懸有乾隆御書「瀾清學海」匾額,映照著吳語亭「五世科甲」的世家背景,富饒她行吟儒家傳統美德,橫越滿清帝制推瀾臺灣生根發展的人生燦爛旅程。她的一生著有《語亭吟草》、《今國風》、《越縵堂國事日記》、《吳語亭日記》、《吳語亭畫集》等,都是於1948年後移民在臺期間所出版,無有所謂「個人的身份認同」(individual identity)問題,且專精於古典詩的「角色實現」,而透過生活的自我省思,將歷史從單一的價值觀中釋放出來,彈射出愛家、愛鄉、愛國的志向理念。並就純粹的詩學立場尋求其「家世傳統」、「愛情依附」、「政治環境」、「旅遊見聞」所開拓的詩作美學呈現,成就其臺灣傳統古典文學發展承先啟後之典範代表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吳語亭 · 查看更多 »

吳慶坻

吳慶坻(),字子脩、敬彊、子修,浙江錢塘縣人,清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吳慶坻 · 查看更多 »

壁昌

壁昌(),又做璧昌,字东垣,额勒德特氏,蒙古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壁昌 · 查看更多 »

多隆阿

多隆阿(z;),字禮堂,清朝後期將领,呼尔拉特氏,满洲正白旗人《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六,出生于齊齊哈爾,與鮑超並稱為猛將,有“北多南超”(鮑超)之譽。.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多隆阿 · 查看更多 »

夏德儀

夏德儀(),號卓如,又號百吉,江蘇省東台縣翟家村(今兴化市张郭镇)人,歷史學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夏德儀 · 查看更多 »

大學院

大學院可以指:.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大學院 · 查看更多 »

姚瑩

姚瑩(),字石甫,一字明叔,號展和,晚號幸翁,安徽桐城人(今属枞阳县域),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廣西按察使。.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姚瑩 · 查看更多 »

姚華

姚華(),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中国近代戏曲理论家,书画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姚華 · 查看更多 »

姚鼐

姚鼐(),中国清代文学家,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号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清代安徽桐城人(今属枞阳县),是桐城派的重要作家。與方苞、 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姚鼐 · 查看更多 »

孟森

孟森(),字莼孙,号心史,别署纯生,江苏武进人。中國歷史學家,對明清史研究影响深遠。.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孟森 · 查看更多 »

季芝昌

季芝昌(),字仙九,一字雲書,江蘇江陰桐岐人,晚清大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季芝昌 · 查看更多 »

孫奇逢

孫奇逢(),字啟泰,號鐘元。直隸保定府容城縣(今屬河北省)人。明末清初理學大家。學生包括費密、申涵光等。 原籍明直隸保定府容城縣(今屬河北省),後遷居河南衛輝府輝縣。萬曆庚子舉人,與東林黨人來往密切。左光斗等東林六君子受閹黨魏忠賢迫害,忠賢誣陷光斗等貪污數萬兩白銀,要求追出贓款。孫奇逢與鹿正(主事鹿善繼父)、張果中等人一面寫信要求曾為帝師的榆關督師孫承宗出面營救,三人又四處募款,代為上繳,但未及營救,六君子皆死,孫奇逢等人被讚為范陽三烈士。 明亡,清廷屢召不仕,人稱孫徵君。與李顒、黃宗羲齊名,合稱明末清初三大儒。有《讀易大旨》五卷、《理學宗傳》、《聖學錄》等著,晚年講學于輝縣夏峰村,世稱夏峰先生。錢鍾書認為,“方苞寫孫奇逢傳,人家看了不滿意,認為孫奇逢的為人,有三個特點:一是他的講學宗旨比較突出,主張身體力行;二是他的義俠之跡,在明末亂世,他能夠率領幾百家據守險要,保全鄉里;三是他的門牆廣大,教育了很多人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孫奇逢 · 查看更多 »

孫寶琦

孙宝琦(),字慕韩,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人。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官,曾任中华民国外交总长、国务总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孫寶琦 · 查看更多 »

孫亞夫 (民社黨)

孫亞夫,江蘇省六合縣人,按家譜本名:孫為俊,因仰慕漢代周亞夫之風範,以「亞夫」為其字號。抗戰期間任職賑务委員會賑災工作,民國卅六年任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為制憲國代。並任國策顧問。民國卅八年來台後,擔任民社黨副主席、主席團主席;民國六十年左右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孫亞夫 (民社黨) · 查看更多 »

孫廷銓

孙廷铨(),字枚先,明末清初山东益都县人。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孫廷銓 · 查看更多 »

孫嘉淦

孫嘉淦(),字錫公,號懿齋,又號靜軒,諡文定,山西興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孫嘉淦 · 查看更多 »

尹仲容

尹仲容(),本名尹國墉,本籍湖南邵陽太乙鄉(邵東團山鎮)人,中華民國政府官員。尹不但是1950年代穩定台灣經濟的關鍵人物,也是1950年代中,少數擁有自由貿易思想的台灣官員。.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尹仲容 · 查看更多 »

居正

居正()原名之駿,字覺生,號梅川,湖北省黄州府廣濟县(今武穴市)梅川镇居杠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國政治家、法學家。萧棟梁「居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居正 · 查看更多 »

岑德彰

岑德彰(),广西西林人,中國法學家。在國際法及憲法等方面有專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岑德彰 · 查看更多 »

岑毓英

岑毓英(),字彥卿,號匡國,中國廣西壯族人。清朝光緒年間政治、軍事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岑毓英 · 查看更多 »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 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將領。一生亲历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务运动、陕甘回变、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历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 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農業,钻研舆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左宗棠 · 查看更多 »

左舜生

左舜生(),湖南长沙人,谱名学训,别号仲平。字舜生,以字行,政治活动家,历史学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左舜生 · 查看更多 »

丁士源

丁士源(),字文槎(一作问槎),号蔼翁,笔名萝蕙草堂主人,浙江吴兴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满洲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丁士源 · 查看更多 »

丁傳靖

丁傳靖(),字修甫,號闇公,別署滄桑詞客、貪嗔痴阿羅漢、招隱行腳僧。江蘇丹徒人。清代書法家。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副貢,陳寶琛薦為禮學館纂修,後寓居津門。工書法,不訂潤例,求字者洛繹不絕。著有《聞公詩存》、《宋人軼事彙編》等。《中國書法大辭典》有傳。 D D Category:丁姓.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丁傳靖 · 查看更多 »

丁日昌

丁日昌(),清朝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字禹生,又作雨生,室名持静齋、清節堂、得恩堂、百蘭山館、蕉雨書屋。广东丰顺人。1875年以军功任命为琼州府学训导。后出任庐陵知县后,因太平军攻陷,遂被免职。其后为曾国藩幕僚,帮助筹办水师。在任福州船政期间提出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分区设防的主张;还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国人教习技术。1876年到台湾,开办煤矿,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制订《海难救护章程》,1877年8月,因病回籍休养。1879年清政府命他专制南洋事宜,节度沿海水师官兵。1881年向总理衙门建议派人巡抚广西,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五卷。 光緒八年(1882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揭阳家中。卹如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丁日昌 · 查看更多 »

丁曰健

丁曰健,字述安,號述菴,中國清朝官員,直隸宛平人,本籍安徽懷寧。 道光十五年(1835年)舉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嘉義縣知縣。咸豐四年(1854年)接替朱材哲,於台灣擔任淡水同知。同治二年(1863年)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鎮壓戴萬生事件,並俘斬戴萬生。 據說其平亂時,血腥屠戮,手段兇殘。.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丁曰健 · 查看更多 »

中國對外關係史

中國對外關係史指历史上属于中国范畴的所有国家和其他国家交往的历史。 注意:“中国”是个历史概念,指“自称为天下中心的地方”,在不同时期,其所指地理范围、民族构成未必相同,具体参见国家名称。中国历史典籍和传说多以各政治家的言论汇集而成,一般对年代、地理、民族的相对说明极少,对重要的民风、经济、宗教也很少叙述,族名、国名历史上多次重复,如用“周”、“唐”、“汉”、“秦”等,一般都与春秋战国古国重复命名。 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丝绸之路来和中亚、欧洲相互交流。唐朝的繁荣时期,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最重要城市之一,宽容地接受世界各地而来的文化。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时,英国使者带礼品到中国来为乾隆皇帝祝寿时,被中国当以“朝贡”对待,并因英国从东部海路过来,而称之为“英夷”。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被迫正视自己的衰败与西方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中國對外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學院

中華民國大學院是民國初期國民政府掌管全中國學術及教育行政之最高行政機構成立於1927年(民國16年)10月1日,相當於早前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國民政府的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 大學院首任院長是蔡元培(原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首任副院長是楊杏佛,首任秘書長是許壽裳。 這個蔡元培一手創辦的政府機構,係模仿法國大學院,其理想是想藉由大學院和大學區(全國劃分成幾大學區),廢除教育廳,以大學區的大學校長兼理地方教育行政,以學人兼教育行政工作。 經過一年多努力,因為反對聲浪極大、經費過於龐大、事權不統一等因素,無法獲得成果的蔡元培不得不於1928年10月6日辭去院長職務,轉由蔣夢麟擔任。 1928年10月24日,大學院裁撤,所有改革制度取消,恢復教育部與舊有教育制度。至此,大學院的一年多改革宣告徹底失敗。.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中華民國大學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

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為1947年4月19日成立之中華民國政府派駐日本的外交代表團。屬於盟國管制日本委員會體系的該代表團,負責協助美國與盟軍佔領日本總司令部兩單位之中國駐日軍事與外交事務,最早名為盟國對日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後使用中國駐日代表團之名至1948年。該代表團設置團長、副團長、僑務處、第一組至第三組,與專門委員等機關職務。1947年4月19日-1949年3月5日之團長為商震,1949年3月6日之後由朱世明擔任。 1949年因為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去大陸領土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徙至台灣。雖然駐日代表團不受影響地依舊運作。但是在朱世明退伍解職後,該代表團形同虛設。1953年,在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和約後,該代表團現址、成員、功能等由稍後成立的駐日本大使館所併,而駐日代表團隨之裁撤。該委員會之前後團長-商震與朱世明與多位代表團成員,都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爆發後,選擇留滯日本。.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 · 查看更多 »

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由商务印书馆创刊于1904年3月11日,终刊于1948年12月(后曾于1967年在台湾复刊,于1990年终刊,是民国时期的人文综合杂志。先后辟有社说、谕旨、内务、军事、外交、教育、实业、小说等15个栏目。抗战中曾转移到长沙、香港。抗战后返回。徐珂、孟森、陈仲逸、杜亚泉、陶惺存、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苏继庼先后主编。.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东方杂志 · 查看更多 »

于宗先

于宗先(),山東平度人,經濟學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于宗先 · 查看更多 »

于成龍

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明末清初山西永宁州(离石縣)人。中國清朝官員,著名廉吏。 明朝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福建按察使。福建巡撫吳興祚向朝廷舉荐,稱為“閩省廉能第一”。康熙十九年(1680年)春,康熙“特簡”于成龍為畿輔直隸巡撫。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至二十三年(1684年)擔任兩江總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逝於任上,享壽67岁。 著有《畿輔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于成龍 · 查看更多 »

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清朝政治人物。江南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坛区)人。狀元及第,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諡文襄。《清史稿》有傳。.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于敏中 · 查看更多 »

康有为

康有为(),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太后通緝而出逃。1912年宣統退位後,康有为繼續反對共和,1917年曾與張勛合作,發動兵變,擁立宣統帝,是為辮軍復辟,但十二日之內就被段祺瑞討平。1927年在一場宴會後病逝,被質疑是政敵下毒。.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康有为 · 查看更多 »

伍廷芳

伍廷芳(),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齋號、筆名觀渡廬,祖籍中國廣東新會,生於南洋的英屬馬六甲。清末民初外交家、法學家、书法家。他是首位取得外國律師資格的華人,也是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和首名華人立法局議員。後於中國從政,是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中華民國外交總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伍廷芳 · 查看更多 »

张君劢

张君劢(),名嘉森,字君劢,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以字行,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市宝山区)。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领袖。.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张君劢 · 查看更多 »

张孝若

张孝若(),名怡祖,字孝若,江苏南通人,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的独子,一说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张孝若早年留学美国纽约大学,1918年回国后从旁辅佐父亲,1922年北洋政府任命他为考察欧美日九国实业专使,他因此多次前往欧美考察。他曾担任江苏省议会议员、吴佩孚联军司令部参赞、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等职,还曾出任中华民国驻智利首任公使(未到任)。1926年父亲张謇去世后,继任大生纱厂等企业董事长、南通学院院长。 1935年10月17日,张孝若与如夫人李复初在上海辣斐德路1288号寓所被其舊僕人吴义高枪杀,而後因吴义高自杀,故张孝若被刺杀原因不詳,至今仍是疑案。 张孝若曾为其父亲作传《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撰写此传记期间受到胡适很大的帮助与影响,后来还请胡适为此书作序。 张孝若次子张绪武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等职。.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张孝若 · 查看更多 »

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重臣。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歷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响。還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砲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砲台失守,张之洞會同两江总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张之洞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张廷玉 · 查看更多 »

张謇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张謇 · 查看更多 »

張伯苓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江苏仪征,中国近代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及校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创始人之一。张伯苓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张伯苓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在北洋水师实习并亲历甲午海战和北洋水师的覆没,因海军报国无望转而兴办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張伯苓 · 查看更多 »

張嘉璈

张嘉璈(),字公权,江苏嘉定人(今上海市嘉定区),中国近代政治家、銀行家、学者,浙江財閥巨頭。.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張嘉璈 · 查看更多 »

張玉書

張玉書(),字素存,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清朝政治人物。深諳史學,精「春秋三傳」。.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張玉書 · 查看更多 »

張發奎

張發奎(),字向華,原名发葵,又名逸斌。廣東省始興縣客家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名將,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起义的軍隊為其部下。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先指揮淞滬抗戰,後來任第四戰區司令。1949年後居於香港。.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張發奎 · 查看更多 »

但燾

但焘(),字植之,别号天囚、天囚居士、观复道人等,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诗人、翻译家。陈玉堂,中国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但燾 · 查看更多 »

何煜

何煜(),字南孙,一字兰孙,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何煜 · 查看更多 »

何桂珍

何桂珍(),字丹畦,號丹谿,中國清朝官員,雲南省師宗縣人。官至安徽寧池太廣兵備道,盡力圍剿太平軍,咸豐五年(1855年)在英山縣被嘩變降兵殺害。.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何桂珍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何應欽 · 查看更多 »

余嘉錫

余嘉錫(),字季豫,號狷庵,狷翁,湖南常德縣(今常德鼎城區長茅嶺鄉)人。父-余-嵩慶是清光緒二年(1876年)進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余嘉錫 · 查看更多 »

余棨昌

余棨昌() ,字戟門,浙江省紹興府紹興縣人,中華民国法官、法学家。北洋政府時代的大理院院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余棨昌 · 查看更多 »

徐堅

徐堅(),字元固,湖州人,唐朝官员。 徐孝德之孙,徐齐聃之子,唐太宗徐賢妃、唐高宗徐婕妤的侄子。幼年智力過人,沛王李贤聞其名,召見他,授紙為賦,更覺訝異,後舉進士。聖曆中,為東都留守判官,專主表奏,王方慶稱為“掌綸誥之選”。楊再思說他:“此鳳閣舍人樣”。聖曆二年(699年),與徐彥伯、劉知幾、張說同修《三教珠英》。唐中宗時,為給事中。唐玄宗先天政变杀徐坚妻兄宰相岑羲等,徐坚因早辞机密官职得免。唐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徐堅充學士。十七年卒,追赠太子少保,諡曰文。著有《初學記》。 《太平廣記》錄—— Category:武周判官 Category:唐朝给事中 Category:唐朝学士 Category:唐朝追赠太子少保 Category:唐朝右散骑常侍 Category:长兴人 J Category:諡文.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堅 · 查看更多 »

徐宗幹

徐宗幹(),字伯楨,號樹人,江蘇通州(今南通市)人,中國清朝官員。.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宗幹 · 查看更多 »

徐世昌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汲縣(今河南省卫辉市),远祖为浙江鄞县人,祖籍天津,逝世于天津市,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慶親王內閣的協理大臣(副總理)。馮國璋代理黎元洪辭職所餘第一任大總統任期後,1918年,徐世昌獲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支持,選舉為第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曾是袁世凯支持者,亦是稱帝的反對者,與北洋軍閥關係密切。.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世昌 · 查看更多 »

徐一士

徐一士(),原名徐仁钰,字相甫,号蹇斋。曾自号亦佳庐主人。生于中國山东,北京宛平人,祖籍江苏宜兴。 辛亥革命前后,以“一士”为笔名为各大报章撰文,遂以徐一士之名行世。近代掌故大家,他所撰掌故小品,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曾誉为“晚近掌故史料之巨擘”。.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一士 · 查看更多 »

徐凌霄

徐凌霄,原名仁锦,字云甫,号简斋,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与近代戏剧评论作家、掌故家。1954年担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病逝于北京。其弟徐一士也为著名記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凌霄 · 查看更多 »

徐盈

徐盈,原名绪桓,山东德州人。著名新闻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盈 · 查看更多 »

徐本

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 徐潮之子。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雍正五年(1727年),提督贵州学政,授赞善,迁升為侍读。雍正七年(1729年),擢拔為贵州按察使。雍正十三年五月,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办理苗疆事务。高宗時,官刑部尚书。乾隆九年(1744年)六月,致仕。乾隆十二年(1747年)卒,加少傅。谥文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本 · 查看更多 »

徐旭生

徐旭生(),名炳昶,以字行,笔名虚生,河南唐河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徐旭生早年曾就读于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1911年毕业于京师译学馆。后考取公费留学生,1913年前往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哲学。1919年回到中国,任教于开封第一师范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1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西洋哲学史。1926年出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27年作为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团长,与瑞方团长斯文赫定率团前往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1929年起先后担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院长、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1933年他前往西安,组织成立陕西考古会,主持发掘了宝鸡斗鸡台。1937年出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所长。1940年起任第二至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旭生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6年1月逝世。.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徐旭生 · 查看更多 »

俞鴻鈞

俞鴻鈞(),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財經專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俞鴻鈞 · 查看更多 »

包天笑

包天笑()是包公毅的笔名。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作家,鸳鸯蝴蝶派作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包天笑 · 查看更多 »

刘永福

刘永福(),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客家人,祖籍博白東平,清朝軍事人物,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 劉永福最初是太平軍的將領,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盤踞中越邊境。後受越南阮朝招安,並獲封官職,參與越南抗法運動,成為中法戰爭期間的一支重要勢力。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後退入清朝境內,成為清勇將領。1894年調赴台灣協防。1895年5月25日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后,劉永福不願意投降,便拥立福建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称大将军。同年6月在台南自立为大总统。乙未戰爭失利之後棄城渡海逃往中国大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刘永福 · 查看更多 »

周善培

周善培(),字致祥,号孝怀,原籍浙江诸暨,清末官员,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周善培 · 查看更多 »

周凱

周凱(),字仲禮,號芸皋,浙江富陽人,中國清朝官員。 嘉庆十六年(1811年)登辛未科進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歷任襄陽府知府、福建興泉永道(駐廈門)。道光十三年(1833年)及道光十六年(1836年)兩次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疾卒於任。.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周凱 · 查看更多 »

傅彊

傅彊()字寫忱,浙江杭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傅彊 · 查看更多 »

唐贊袞

唐贊袞,字韡之,湖南善化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光绪十四年(1888年)接替徐震耀任邵武府知府一职,後由叶绍章接任。光緒十七年(1891年)奉旨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受台灣巡撫與台灣布政使制約的地方官員,之後又兼任台南府知府。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農曆三月,因坐視日軍進攻澎湖,被以「當軍務吃緊之時輒托故請開缺卸任實屬規避」之由,奉旨著即革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唐贊袞 · 查看更多 »

唐文治

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教育家,原交通大学校长。.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唐文治 · 查看更多 »

冼玉清

冼玉清,女,別署「碧琅玕館主」,原籍广东省南海县西樵,生于澳門。詩人、畫家、國學學者、教授、廣東文獻專家,有「嶺南第一才女」、「千百年來嶺南巾幗無人能出其右」之美譽。.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冼玉清 · 查看更多 »

商衍鎏

商衍鎏(),字藻亭,号又章、冕臣、康乐老人。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祖籍天津,明末迁辽宁沈阳,后入旗籍,民国改籍广东番禺商衍鎏的后人根据甲辰科小金榜等资料修订,祖居地今改隸廣州市花都區。中國現代文人,末科探花。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商衍鎏 · 查看更多 »

內務府

内务府(v)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稱,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內務府 · 查看更多 »

全漢昇

全漢昇教授(Han-Sheng Chuan,),廣東順德人。中國歷史學家,專長研究中國經濟史。2001年11月29日於台北逝世,享年九十。.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全漢昇 · 查看更多 »

勒保

勒保(v,),字宜轩,费莫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官员、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勒保 · 查看更多 »

王守恂

王守恂,直隸省天津府天津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緒戊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5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守恂 · 查看更多 »

王平

王平可以指:.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平 · 查看更多 »

王元穉

王元穉(),字師徐,號子孺,又號少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籍貫福建閩縣,清朝政治人物,舉人出身。 王元穉於光緒十年(1884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元穉 · 查看更多 »

王克

王克(),江苏萧縣(今属安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44年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作战。1952年跟随21军赴朝参战,1958年回国,进沈阳高级炮兵学校学习。毕业后曾在北京炮校任职,后回兰州军区武威炮校,在军区和21军任职。20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21军军长,后21军改为集团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首任军长。此后,先后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1995年9月起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2003年退役。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克 · 查看更多 »

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杭州府海宁人,国学大师。 王國維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国维 · 查看更多 »

王錫蕃

王錫蕃(),字季樵,山东黄县(今龍口市)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進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督福建學政,历升詹事府少詹事、署礼部左侍郎。戊戌变法失败后罢官,永不叙用。应聘前往河南,主讲信陵书院。 民国后,参纂《山东通志》。拥护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期间,当选参议员。有《经义约选》两卷。曾校《馬端敏公奏議》。.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錫蕃 · 查看更多 »

王雲五

王雲五(),原名之瑞,字雲五。籍貫廣東香山,生於上海。王自學成材,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主理商務印書館。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1949年後到臺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著作等身,有《物理與政治》、《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王雲五於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9巷的故居現為王雲五紀念館。.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雲五 · 查看更多 »

王東槐

王東槐(),字蔭之,號次邨,山東滕縣人。清朝官员。官至湖北鹽法道。太平軍攻佔武昌後自縊殉國。.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東槐 · 查看更多 »

王正功

王正功(),南宋官员、著名诗人,最早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生于鄞县,原名王慎思,字有之,因避宋孝宗諱而改名,字承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正功 · 查看更多 »

王清穆

王清穆(),字希林,号丹揆、农隐老人,江苏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人。清朝官员,实业家。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任职户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商部左丞。为官伊始,就致力经济民生,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903~1904年),创办中国第一家商会――上海商会,并又支持华侨兴建中国第一、第二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和新宁铁路。.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王清穆 · 查看更多 »

章士釗

士釗(),字行嚴,筆名黃中黃、青桐、秋桐,生於湖南省善化縣。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章士釗 · 查看更多 »

章太炎

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顧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章太炎 · 查看更多 »

童寯

童寯(),字伯潜。辽宁沈阳人,满族。中國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刘敦桢、吕彦直、梁思成、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童寯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簡又文

又文(),字永真,號驭繁,笔名大华烈士,斋名猛进书屋,祖籍廣東省新會县双水镇木江维新里。中国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基督徒。.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簡又文 · 查看更多 »

经亨颐

经亨颐(),字子渊,号石禅,后又号颐渊,為中国20世纪初教育家。 经亨颐1899年因为参加反对慈禧太后政变,取消戊戌维新而被通缉逃往澳门。1903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返回浙江筹办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并任其校长。在职期间因支持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受到排挤,被迫离职,回家乡上虞办春晖中学。1923年受聘赴宁波任中学校长,但又遭保守势力排挤,被迫于1925年赴广东投奔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成功后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由于他反对蒋中正的政策,参加武汉国民革命政府而失利。避居上海,後又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1931年重新被收录入国民党,任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其女经普椿為廖承志之妻。 經亨頤曾主張將故宮視為清室逆產廢除之,此舉引起文化界為之譁然無不憤慨,後經張繼於國民政府會議上一一駁斥此項主張,使故宮終被保存。 J经 J经 J经 J Category: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Category:经姓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经亨颐 · 查看更多 »

罗尔纲

罗尔纲(),广西贵县人,著名历史学家。生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在太平天国史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 罗尔纲为胡适的学生,其著有《师门五年记》和《胡适琐记》等书,回忆了受教于胡适的情况。 1997年病逝於北京。.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罗尔纲 · 查看更多 »

罗香林

罗香林(),香港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族譜學肇基人、「客家學」倡導人。香港大學永遠名譽教授。.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罗香林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羅福頤

罗福颐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羅福頤 · 查看更多 »

翁照垣

翁照垣(1892年—1972年) 又名嘉添、輝騰,中國廣東惠来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人。1932年淞沪会战一二八事變,日本佐世保特别陆战队登陆上海,占领张华浜,进而进攻吴淞要塞。翁照垣时任19路军78师156旅旅长,驻守吴淞要塞和宝山。佐世保陆战队派出2000人及坦克车,结果被赵金声连击溃。民国21年3月2日,19路军及第5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嘉定·黄渡防线),仅剩翁照垣旅仍在吴淞要塞,随后在3月3日5时成功撤退至嘉定。原本撤退之路十分凶险,结果留下警戒的一个步兵排撤退时袭扰了日军,使翁照垣旅成功撤退。民间赞誉翁照垣“将军奋起起南纪,志挽日月会山邱”(常燕生《翁将军歌》)。戰後他獲頒中華民國國軍的青天白日勳章。1933年到1934年的闽变期间,他担任驻安溪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1937年擔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隨後在1938年任第七戰區東江游擊司令。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年 國共內戰後,翁於1949年遷居香港,並於1972年逝世。著作《一‧二八淞滬血戰史》.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翁照垣 · 查看更多 »

田余慶

余慶(),湖南省湘陰縣人,生于陝西省南鄭縣(今漢中市漢臺區),中國歷史學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田余慶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随后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及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为《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和《拓跋史探》。.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田余慶 · 查看更多 »

甘鵬雲

鹏云(),字翼父,号药憔、月樵,湖北潜江县(今潜江市)城关镇人。清末进士,中国近现代学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甘鵬雲 · 查看更多 »

狄膺

膺()原名福鼎,字君武,号雁月,江苏太仓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南社成员。.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狄膺 · 查看更多 »

盛宣怀

盛宣怀(),字杏荪(杏生、荇生)、幼勖,号補樓愚齋、次沂、止叟等,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國立交通大學)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 盛家直到現代仍聲勢顯赫,如香港亞洲電視前執行董事盛品儒為盛宣懷直系後人,盛品儒堂兄、亞視電視主要投資者王征(又名盛承宗)為其堂弟的曾孫。值得一提的是,盛宣懷也是臺灣政商界聞人辜振甫的姑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盛宣怀 · 查看更多 »

瀛寰志略

《瀛寰志略》是在19世纪中叶由清朝的徐繼畬所编纂。该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全书共10卷,约14.5万字,内含插图42张。除了关于大清国疆土的皇清一統輿地全圖以及朝鲜、日本地图以外,其他地图都是临摹欧洲人的地图所製。.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瀛寰志略 · 查看更多 »

顏元

顏元(),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直隶博野(河北安國縣東北)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李”指颜元的学生李塨)的創始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顏元 · 查看更多 »

顾维钧

顧維鈞(外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 Koo,),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華民國外交家。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歷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署理大總統、國民政府駐法國、英國大使,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被譽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1985年病逝於美國紐約。.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顾维钧 · 查看更多 »

袁大化

袁大化(),字行南,安徽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人。清末甘肃新疆巡抚。.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袁大化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不到卅八歲即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時期為诗坛盟主,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故被當時的許多文人嚴厲批判,袁枚依然悠哉度日,在文壇享有盛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袁枚 · 查看更多 »

裴景福

裴景福(),字伯谦,又字安浦,号臆闇,安徽省潁州府霍邱縣新店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收藏家,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历官广东陆丰、番禺、潮阳知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擔任清朝廣州府南海縣知縣。后由王崧接任。因好收藏古董字画,为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嫉恨,被革职入监。岑春暄上奏朝廷谓其“两广县令,裴为贪首,凭籍外力,藐视国法”,戍新疆。适新疆台宪与其同榜,委为代理电报局局长。民国初,任安徽省政务长。晚年辞官乡居。 裴景福收藏丰富,精于鉴赏。藏有王石谷《黄河流域图》、《运河图》,钟太傅书表,王羲之《落水兰亭序》,号称“裴氏四宝”。著作有《壮陶图书画录》、《河海昆仑录》、《睫周诗抄》等。民国十三年(1924年)病卒。.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裴景福 · 查看更多 »

馬新貽

新貽(),字穀山,號燕門,又號鐵舫,室名尚卿居,山東省曹州府菏澤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兩江總督,同治九年(1870年)在總督任內遇刺身亡。諡端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馬新貽 · 查看更多 »

馮子材

#重定向 冯子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馮子材 · 查看更多 »

馮辰

馮辰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馮辰 · 查看更多 »

馮桂芬

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清朝江苏省苏州府吴县木渎镇(今属苏州市吴中区)人,著名思想家、散文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馮桂芬 · 查看更多 »

觚賸

《觚賸》,筆記體小說,清代紐琇所作,共十二卷。分為正、續二編。 《觚賸》正、續二編皆作於鈕琇於廣東高明知縣任期。正編完成於康熙二十九年(1700年),分為八卷,有《吳觚》三卷、《燕觚》一卷、《豫觚》一卷、《秦觚》一卷、《粵觚》二卷。續編完成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共四卷。有《言觚》一卷、《人觚》一卷、《事觚》一卷、《物觚》一卷。正編、續編各有自序一篇。 清廷曾以「文多違悖」將此書查禁,此書又曾以《說鈴》之名刊行。 Category:筆記小說 category: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编.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觚賸 · 查看更多 »

許同莘

许同莘()字溯伊,江苏省常州府金匱縣(今屬无锡市)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何金龙,许同莘与《公牍学史》,档案管理2006年03期.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許同莘 · 查看更多 »

許世英

許世英(),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秋浦县(今东至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国务總理。鄭則民「許世英.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許世英 · 查看更多 »

許地山

许地山(),台灣台南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落華生),以字行。許地山是二十世紀中国在大學開梵文課的華人第一人和當代華人研究印度學的先行者,先前只有陳寅恪的梵文老師,西方漢學家鋼和泰教授在北大教過梵文,學生有羅世方等人,編有北京商務印書館版《梵語課本》和《梵語詩文圖解》等書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許地山 · 查看更多 »

許景澄

許景澄(),原名癸身,字竹篔,一作竹筠,浙江嘉興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庚子被禍五大臣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許景澄 · 查看更多 »

言敦源

言敦源()字仲远,江苏常熟人,清末民初诗人、政治家、实业家,号称“北洋儒商”。言偃的八十一世孙。.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言敦源 · 查看更多 »

高拱乾

拱乾(),字九臨,中國陝西人,清朝官員。 身為蔭生的高拱乾,於1682年(康熙21年)任戶部郎中,1690年任泉州府知府。翌年,再升任台廈道,掌管台灣全境。1695年任滿後,任浙江按察使。高拱乾所修編的《臺灣府志》(後世通稱「高志」)為台灣史重要文獻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高拱乾 · 查看更多 »

魏禧

魏禧(),字冰叔,一字凝叔,號裕齋,亦號勺庭先生。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與侯朝宗、汪琬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魏祥、弟魏礼並美,世称“寧都三魏”。.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魏禧 · 查看更多 »

谭钟麟

谭钟麟(),字文卿,原名谭二监,中国湖南茶陵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中华民国政治家谭延闿之父。曾任两广总督,任內鎮壓了杨衢云、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广州起义,下令當時的南海縣知縣審理陸皓東等革命黨人的犯罪事實。.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谭钟麟 · 查看更多 »

貽穀

貽穀(),字藹人,烏雅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貽穀 · 查看更多 »

賈士毅

賈士毅(),字果伯,號荊齋,江蘇省常州府宜興县人。中华民國財政史家、财政官员。.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賈士毅 · 查看更多 »

賈景德

贾景德(),字煜加,号韬园,山西泽州府沁水县人(今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人)。晚清末科進士,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2任考試院院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賈景德 · 查看更多 »

賀濤

賀濤(),字松波、字松坡,直隸省深州武強縣(今河北省武強縣武強鎮)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登進士,同年五月,俱著分部学习,授刑部主事。以眼疾去官,留世有文集四卷。.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賀濤 · 查看更多 »

越縵堂日記

《越縵堂日記》,是清代著名的日記。作者李慈銘(號蓴客),文字達數百萬言,積四十年心力,銖積寸累而寫成,如當日“无暇写日记,皆草草札记之邸抄面纸”,日後仍“补录前月日记讫。”中間亦有短暫闕失或輟記。日记共包括《甲寅日记》、《越缦堂日记乙集-壬集》、《孟学斋日记》、《受礼庐日记》、《祥琴室日记》、《息荼庵日记》、《桃花圣解庵日记》、《荀学斋日记》、《苟学斋日记后集》九部分。內容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有大量的治學札記、朝野见闻、朋踪聚散、人物评述、古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及各地风俗,文學價值很高。 另一方面史學價值亦高,如記載胡雪巖之“阜康號擠兌事件”,《翁同龢日記》僅--:光緒九年十一月初六日,“京都阜康銀號,大賈也,昨夜閉門矣,其票存不可勝計,而圓通觀粥捐公項六千兩亦在內,奈何奈何!”僅寥寥數十字,但《越缦堂日记》的記載達數百字,“光緒九年十一月初七:昨日杭人胡光墉所設阜康錢鋪忽閉。……湘陰西征軍饷皆倚光墉以辦。凡江浙諸行省有大役,有大赈事,非囑光墉,若弗克舉者。故以小販賤豎,官至布政使,階至頭品頂戴,服至黃馬褂,……所畜良賤婦女以數百,多出劫奪。亦頗爲小惠,置藥肆,設善局,施棺衣,爲饘粥。時出微利以餌士大夫……忽天津電報言南中有虧折,都人聞之,競往取所寄者,一時無以應,夜半遂潰,劫攘一空。聞恭邸、文協揆等皆折閱百余萬。亦有寒士得數百金托權子母爲生命者同歸于盡。……”。 1959年,由云龙整理编辑其日记并撷成《越缦堂读书记》,专取日记中的读书心得、札记部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越縵堂日記 · 查看更多 »

趙世瑄

趙世瑄,字幼梅,江西省南豐縣人,系出俊儀趙氏,宣統二年工科進士,曾留學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趙世瑄 · 查看更多 »

趙申喬

趙申喬(),字慎旃,又字松五,號白雲舊人,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趙申喬 · 查看更多 »

趙熊詔

趙熊詔(),字侯赤,又字裘萼,号学了氏。江蘇武進人。清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狀元。.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趙熊詔 · 查看更多 »

黃叔璥

黃叔璥(),字玉圃,號篤齋,清順天府大興縣人(今屬北京),首任巡臺御史。其所著之《臺海使槎錄》、《南征紀程》等書對於閩南、臺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兄黃叔琳為康熙年間探花。.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黃叔璥 · 查看更多 »

黃遵憲

黃遵憲(錢仲聯編:《近代詩三百首》,香港:天地圖書,2002年。),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生於廣東嘉應州,客家人。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黃遵憲 · 查看更多 »

黃杰

#重定向 黄杰.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黃杰 · 查看更多 »

黃智海

黃智海(1875年-1961年),本名慶瀾,字涵之,法名智海,為前清貢生,曾任湖北德安宜昌知府。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創辦上海南華書局、上海三育中小學、上海法政學校。曾任上海火藥局局長、上海高級審判廳廳長、浙江溫州甌海道道尹,一度兼任兼任甌海海關總督、寧波會稽道道尹、上海特別市公益局局長。1929年與印光法師等在上海成立弘化社。 黃智海居士在中年皈依佛教,為淨土宗印光法師的弟子,致力於用淺顯通俗的白話文,講述佛學經典。晚年尤致力於將淨土五經寫成白話解釋。.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黃智海 · 查看更多 »

黄炎培

培(),字任之,号楚南,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國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國民主同盟、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要發起人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黄炎培 · 查看更多 »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是臺灣文海出版社於1966年10月至今陸續出版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書。歷史學家沈雲龍擔任主編。該叢刊現已出版至三編,计已编成出版正编一百辑、续编一百辑、三編一百辑。 該叢刊所收錄的史料包括档案、奏疏、政书、笔记、日记、函牍手札电文、年谱、诗文集、经世文编、传记(碑传)等,内容廣泛且豐富,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具有重要價值。.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 查看更多 »

錢恂

錢恂()字念劬,别號受兹室主人(一作受兹堂主人)、積跬步齋主人。浙江归安县(今湖州)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外交官、学者。范铁权,钱恂生平史事述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6期清同治进士钱振常之子,钱玄同同父异母的哥哥。有子錢稻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錢恂 · 查看更多 »

錫良

錫良(),字清弼,拜岳特氏(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晚清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錫良 · 查看更多 »

范當世

范當世(),初名范鑄、字肯堂、无錯,號無錯,江蘇省通州直隸州(今江蘇省南通市)人,清朝文學家。 吳汝綸學生,朱銘盤同門。范當世為江蘇通州諸生,善於詩歌,著《范伯子詩文集》,有弟-范鍾-、范鎧,有子范罕、女婿陳衡恪。其继室姚倚云是桐城派姚鼐的侄曾孙女。.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范當世 · 查看更多 »

胡宗南

胡宗南 ,原名琴齋、字壽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及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位,蔣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國初期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胡宗南 · 查看更多 »

胡傳

胡傳(),原名守珊,字鐵花,號鈍夫,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上庄村人,清朝官員,曾任臺灣臺南鹽務提調、臺東直隸州知州,為知名文史學者胡適之父,台東現有「清臺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紀念碑」及鐵花路紀念。.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胡傳 · 查看更多 »

胡禮垣

胡禮垣(1847年-1916年),字翼南,廣東三水人。其父胡献祥常年在香港做生意。胡礼垣在家乡从塾师启蒙, 天分极高,渐渐精通四书五经,写得一手洋洋洒洒的八股文,在县里童子试中位居头名。但接著胡礼垣久困科場,却对经史古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致力于研习诗词古文。 1857年,胡礼垣随父亲至香港,接受西式教育。他15岁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曾经拜伍廷芳为师学习英语,将目光转向西方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传统教育使得胡礼垣打下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而西式教育又使他进入西方文明的殿堂,这为他日后在中西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改良主义思想家奠定了基石。 1870年,胡礼垣从中央书院毕业,因学业成绩优异,被政府委任留校担任中文教师。两年后他辞职离校,其后到父亲所经营的航运公司兼职,并多次参加港府公务员考试,可惜均未录取。 胡礼垣曾在王韬经办的《循环日报》馆工作,担任翻译,由此与王韬结识,成为知交。王韬比胡礼垣大约年长20岁,是清末著名变法思想家,曾在该报发表政论文章,阐述其改良主义思想,这对胡礼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胡礼垣还曾一度回到国内,投奔在上海主持电报分局的郑观应,担任翻译。 大概在1885年,胡礼垣离开上海,返回香港,到《粤报》任职。在此期间,他利用闲暇将《英例全书》翻译成中文。《英例全书》大概就是《大英百科全书》,“前后积成卷帙,凡二百余万言”。但译作没有出版。 長期居住香港,後經營報業。何、胡的合作开始于1887年,当时曾纪泽在香港《德臣西报》刊载著名的《中国先睡后醒论》,何启读后不同意其观点,用英文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又欲译为中文发表。他自感中文程度太差,于是寻求胡礼垣的帮助。胡礼垣将此文修改、翻译后,两人共同署名以《中国先睡后醒论书后》(又名《曾论书后》)发表,在中国政界、思想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1898年后,胡礼垣辞去香港文学会翻译一职,“退隐于家,日惟闭户著书,考察列国政治得失,与何君启研究法律”。他与何启又合写了《新政论议》等论文,这7篇政论文章汇集为《新政真诠》一书出版,对中国改革维新提出一整套理论和实施的方针。此时胡礼垣自号“逍遥游客”,但他的内心对现实政治,对祖国的前途命运充满了担忧。卒於民国五年(1916)。 值得一提的是胡礼垣的“大同”思想。早在1871年,胡礼垣刚从香港中央书院毕业时,即准备撰写《天人一贯》一书,将宗教、儒术、治学、法学融于一体,以孔子忠恕之道贯彻其中,阐述大同理想,这比康有为的《大同书》要早数十年。其后,胡礼垣在《梨园娱老集》、《满洲叹》、《伊藤叹》、《德皇叹》及致伍廷芳、孙中山等人书信等诗文中,断断续续表述了其有关大同世界的理想。胡礼垣不满于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中的排外、保守主义的非理性倾向,认为以怨报怨,以仇复仇只能加剧人与人之间、族与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仇视和敌对,“无恩无怨,报何有焉,是之谓大同。” 他與何啟合撰《新政真铨》,最初於1902年出版。著有《胡翼南全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胡禮垣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胡林翼

胡林翼(),字貺生,号潤之,湖南長沙府益陽(今益陽市赫山區)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進士出身,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是湘軍重要首領,官至湖北巡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胡林翼 · 查看更多 »

胡漢民

胡漢民(),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清末民初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市區)人。自稱汉民,意为不做滿清臣民,做大汉之民。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黨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胡漢民 · 查看更多 »

郭廷以

郭廷以(),字量宇,出生於河南舞陽,中国歷史學家,1949年前往台湾。他是中國近代史學及中國口述史學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共同創建者,並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郭廷以 · 查看更多 »

郭琇

郭琇(),字瑞甫,號華野,即墨城郭家巷(今青岛市即墨区)人。 出身書香家庭,先祖青州棗園人,永樂二年(1404年)遷居即墨城南河畔。康熙九年(1670年)郭琇中進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授江南吳江縣令。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入朝任江南道御史。歷官僉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職。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郭琇上《参河臣疏》,彈劾河道总督靳辅、户部尚书佛伦,接著又以《纠大臣疏》彈劾明珠、余國柱「植黨類以樹私,竊威福以惑眾」,不久升任左都御史。次年又上《参近臣疏》,弹劾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鸿绪、给事中何楷、修撰陈之龙、编修王顼龄等植党营私,此三疏使得“群党侧目,百端交构”。不久,遭明珠余党诬陷,罷官。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帝南巡,郭琇至德州迎驾。起用为湖广总督。康熙四十一年(1711年),因具报苗民起义失實,又罷官。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病逝鄉里。.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郭琇 · 查看更多 »

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阊门,清朝官员、学者、書畫家,擅長畫竹。.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郑燮 · 查看更多 »

舒赫德

舒赫德(v,)舒穆禄氏,,字伯容、伯雄、號明亭,諡文襄,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军事将领、清朝初期政治人物。徐元夢之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舒赫德 · 查看更多 »

舒新城

舒新城(),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民國教育先驅》舒新成回憶錄,舒新成著,蔡登山主編,獨立作家,臺北市,2015年5月初版,ISBN 978-986-5729-76-9,中国近代教育家、作家。 舒新成幼年家貧,曾就讀私墊,1914年8月,無中學學歷冒名考進長沙湖南高等師範學校英語部。 1928年4月,自徐元誥接手主编《辞海》。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夏天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出任主任委员。1960年11月28日病逝。.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舒新城 · 查看更多 »

鈕琇

鈕琇(),字玉樵,一字書誠,室名臨野堂,江蘇吳江縣南麻鎮(今江蘇省吳江市縣盛澤)人。清代文學家、官員。 順治元年(1644年)出身於書香家庭,父钮宏儒。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拔貢生。師從徐元文。康熙十九年,任河南項城縣知縣。康熙二十四年丁忧,上司欲奪情,不許。三年後改任陕西白水县知县。後官廣東高明縣知縣。為官清廉,捐俸添置牛、種、耕具等,勸百姓復業,頗有政聲。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病卒于高明县县令任上。孑然一身,数年后方得归葬。高明人祀之於名宦祠。 鈕琇“博雅,工詩文,簿書之閒,不廢筆墨”。康熙二十九年(1700年)完成笔记小说《觚賸》正編,另著《觚賸续编》等;《觚賸》一书,记述明末清初杂事,可補正史之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觚賸》为文“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又著《临野堂集》13卷、《文集》10卷、《诗余》2卷、《白水县志》14卷。《虞初新志》选录其作品。.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鈕琇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薛岳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八年抗戰名將之一,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曾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多次对日作战胜利,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原名薛仰岳,因出生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刚战败,其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祖籍湖南郴州汝城县,据《薛岳自传》,薛岳的爷爷从湖南的客家聚居地─汝城县迁移到乐昌坪石, 而坪石是一个距离湖南只有10公里的小镇。.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薛岳 · 查看更多 »

藍公案

《蓝公案》,是中国清朝雍正年间漳州閩南人蓝鼎元(藍鹿洲)所著,又称《鹿洲公案》。全书共二十四篇。 是根据蓝鼎元自己在广东省普宁县、潮阳县作知县真实经历作的公案小说,以文言寫成。与其他说书艺人编订的公案小说不同,《蓝公案》有很大的史料价值,而情节曲折離奇,也不亚于那些公案小说。例如蓝鼎元設法向土豪紳士催收稅金米糧,安定了差役反叛之心、用計破獲了惡狀師、打擊邪教、捉拿海盜等,不僅是捉拿刑案兇犯,還紀錄了許多民情事略,比如當地奉祀三山國王等等。 与《包公案》、《施公案》并称「三公奇案」,即三大公案小说。 L L L.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藍公案 · 查看更多 »

藍鼎元

藍鼎元(),字玉霖,別字任菴,號鹿洲,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人。生於康熙十九年,卒於雍正十一年。藍鼎元出身書香世家,其父祖皆是當地有名望的儒士。父親藍斌精通理學,但屢科不第;藍鼎元十歲喪父,家境艱苦,靠母以女紅度日。自幼聰穎好學,清康熙末年,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入台平定朱一貴之亂,事後,百餘宗族、兵員未返,落腳阿里港(今屏東縣里港鄉)墾荒開發。雍正間特授廣東普寧知縣,再兼署潮陽知縣,寫下了斷案過程,即《鹿洲公案》(藍公案)。潮州府知府胡恂邀其編纂府志。後受兩廣總督鄂彌達懇邀入幕,並再受鄂的舉薦,特授為署廣州府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到任月餘,即卒於官,年僅54歲。今日里港藍家為其後人。較著名的有藍世璁。.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藍鼎元 · 查看更多 »

董恂

董恂(),初名醇,避文宗諱改恂,字忱甫,號韞卿,江蘇揚州府甘泉縣人。晚清政治人物,仕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官至戶部尚書。.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董恂 · 查看更多 »

葉德輝

葉德輝(),字煥彬,一字漁水,號郋園,一號直山,自署朱亭山民、麗廔主人。因出過天花又稱葉麻子。原籍江蘇吳縣(今蘇州市),其父叶雨村於太平天國時遷居湖南長沙,後以湘潭為籍。.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葉德輝 · 查看更多 »

葛建初

葛建初,山东濮州(今山东范县)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葛建初曾于1784年接替赵源治任嘉定县知县一职,1785年由罗士韦接任。.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葛建初 · 查看更多 »

钱基博

钱基博(),原名基來,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國江苏无锡人,经学家、教育家,与无锡士紳、巨賈钱基厚是孪生兄弟。.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钱基博 · 查看更多 »

那彥成

那彥成(),字韶九,章佳氏,一字東甫,號繹堂,滿洲正白旗人,乾隆年間重臣阿桂孫,清朝政治人物。 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歷任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嘉慶三年,任內閣學士兼軍機大臣。四年,以欽差大臣赴陝西督辦軍務,鎮壓白蓮教。後以畏怯無能,被召回降職。十年,奉旨接替倭什布擔任兩廣總督。十四年,補陝甘總督。十八年,任欽差大臣,鎮壓河南李文成起義軍,封子爵。道光七年,張格爾亂平,受命前往辦理善後,旋以辦理不善革職。 十三年卒,諡文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那彥成 · 查看更多 »

蔡爾康

蔡爾康()字紫紱、芝紱、子茀,別署鑄鐵盦主、縷馨仙史、海濱野史、海上蔡子、海天孤愤生等。辛亥革命后,号采芝翁。晚号支佛。江蘇嘉定人,生员出身,博通经史,长于诗文,早期上海报业编辑,曾供职于《申报》、《字林滬報》、《万国公报》。余家宏等主编,新闻学简明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甘惜分等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邱沛篁等主编,新闻传播百科全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王荣华主编,上海大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蔡爾康 · 查看更多 »

鄧家彥

邓家彦(),字孟硕,广西桂林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鄧家彥 · 查看更多 »

鄧實

鄧實(),字秋枚,別號署枚子、野殘、雞鳴、风雨楼主人。廣東順德人,出生於上海高昌乡。中國歷史學家。擅政論,為國粹學派主要構造者之一。發表有《國漣保存論》、《國學真論》、《古學復興論》等文。 早年随父居住在上海制造局,在上海城南南阁子读书,受其父影响,尽读局中所译之西文书。其父早逝,與弟鄧方相依為命。弟兄二人,寒夜讀書,每及“當世之故”,常慷慨悲歌,飲酒起舞,期期以報國自許。 1896年回广东,游学于简岸草堂,师从简朝亮。1902年於上海創辦《政藝通報》,其大旨則欲決植民權,以排斥專制,為變政之根本。1903年9月,赴开封应试顺天乡试,未成。1905年發起成立國學保存會,刊行《國粹學報》,任主编,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标榜“不存门户之见,不涉党派之争”,声称以“保种、爱国、存学”为职志。虽然该刊并未明言其革命倾向,但“排满革命”之旨始终贯穿其中。柳亞子譽其「是了不起的人物」。1907年冬,参加南社的筹备会,与南社成员交往广泛。1908年创办神州国光社,主要印行碑帖画册和各种古籍。1911年12月15日,参加中华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为广东唯一的参议员,并被推举为《大共和报》的创办员之一。1912 年《 国粹学报》停刊后,改出《古学汇刊》, 并附设古物流通处,专营古物买卖,逐渐淡出媒体和学界,1930年,神州国光社难以为继,转让他人,国学保存会藏书楼于1932年因经费问题闭楼,所藏图书由邓实捐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邓实后半生基本上是以文物古玩自娱。 晚年居于上海愚园路, 门前悬有“ 风雨楼” 木牌一块。1951年9月14日,因患疾病惮于就医、药不对症而辞世。 邓实一生校勘出版了大量古籍丛书:《国粹丛书》、《国粹丛编》、《美术丛书》、《古学汇刊》、《神州国光集》、《神州大观》、《风雨楼丛书》等。.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鄧實 · 查看更多 »

鄭珍

鄭珍(),字子尹,晚號柴翁,貴州遵義沙灘(今遵義縣境)人。和施閏章、姚鼐被並列為清代三大詩人。與獨山莫友芝並稱西南巨儒。.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鄭珍 · 查看更多 »

鄭敦謹

鄭敦謹(),字小山,湖南長沙人,晚清官員,進士出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鄭敦謹 · 查看更多 »

鄂尔泰

鄂爾泰(v;),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太保。.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鄂尔泰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志

《臺灣府志》為自1685年起、1764年迄所記載台灣歷史之官方地方志。總計7個版本,實際刊行6個版本。分別為:蔣志、高志、周志、劉志、范志、余志等六志。.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臺灣府志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立圖書館

#重定向 國立臺灣圖書館.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臺灣省立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

#重定向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臺灣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詩乘

《臺灣詩乘》為台灣日治時期(1921年)由連橫所編纂的一部古典詩集,收錄200多位台灣詩人的1000多首詩作。本詩集為《臺灣通史》的附屬作品,編纂宗旨為「詩則史,史則詩」,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期的文學詩作呈現出台灣各個時代的歷史風光,至於編排上則按時間前後順序。.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臺灣詩乘 · 查看更多 »

臺灣通史

《台灣通史》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作者為連橫,並由其創辦的雅堂書局(臺灣通史社)出版。但最初銷售成績並不理想,直到二戰後,中國商務印書館重新刊行此書,才有較大印量。 連橫13歲時,其父連永昌購買一部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給他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基於先人家教啟蒙與台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自1908年至1918年著手撰寫《台灣通史》,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起自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終於割讓(1895年)。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1920年由臺灣通史社出版發行,這是臺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著作。不過連橫對於台灣民主國的記載,最初以「獨立紀」撰寫,後又改為「過渡紀」以避免爭議。.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臺灣通史 · 查看更多 »

臺海使槎錄

《臺海使槎錄》,簡稱《使臺錄》,為清巡臺御史黃叔璥所著,書始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6月,北京黃叔璥抵臺後經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信。全書凡8卷分三部份:《赤嵌筆談》(第一卷至第四卷)、《番俗六考》(第五卷至第七卷)、《番俗雜記》(第八卷)。其中番俗六考,詳細記錄台灣山川地理、風土民俗。尤其對臺灣原住民的樣貌,更是觀察入微,因此,該書為近現代考證平埔族歷史之根基。.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臺海使槎錄 · 查看更多 »

金农

金农(),清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好游历,久居扬州。 人生际遇坎坷,平生未做官。少年受业于何焯,并与丁敬等相交,乾隆元年(1736年)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 他博学多才,善诗、古文,精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书法淳朴,楷书自创一格,有隶意,号称漆书;亦能篆刻,得秦汉法;五十岁后开始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具造诣新奇,笔墨朴质,别开蹊跷;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 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著述有《冬心诗钞》、《冬心随笔》、《冬心画梅题记》、《冬心画马记》、《冬心杂著》等书。 J金 J金 J金 N农.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金农 · 查看更多 »

金紹城

金绍城(Kungpah T. King,),一名城,字拱北,一字--,号北楼,又号藕湖,浙江吴兴南浔人。清末民初推事(法官)、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佥事、议员、秘书、参事等。亦是书画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金紹城 · 查看更多 »

金梁

金梁(),後改名關介之,字息候,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世为浙江杭州八旗驻防,故亦作杭县人。清末翰林,官员,历史学者。奉系少帥張學良之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金梁 · 查看更多 »

金武祥

金武祥(),原名金則仁,字溎生,号粟香。江苏江阴(今屬江蘇)人。 早年遊幕江西会昌县衙,是一名師爺,光绪五年(1879年),班捐為廣東候補,光绪十六年(1890年),授赤溪直隸廳同知。丁憂隱居,不再為官。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詩稿》十二卷,《木蘭書屋詞》一卷,《粟香室文稿》四卷,《粟香隨筆》四十卷,《陶廬雜憶》七卷等。.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金武祥 · 查看更多 »

金毓黻

金毓黻(),又名毓紱,號靜庵,满族,遼宁遼陽灯塔市八家子村汉军正红旗人,中国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金毓黻 · 查看更多 »

蕭一山

蕭一山(),原名桂森,字一山,號非宇。江蘇銅山(今徐州市)人,先世系出蘭陵(山東嶧縣東)。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稱,與簡又文、郭廷以並稱當代著名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部分文章及新闻报道称“肖一山”。 ).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蕭一山 · 查看更多 »

英斂之

英敛之,滿洲老姓赫舍里氏,名英华,字斂之,以字行,號安蹇,又号万松野人,又名玉英华,教名文森蒂斯(Vincentius),滿洲正紅旗人,清末民初教育家、記者,保皇黨、維新派人物,中國近代天主教精神領袖。輔仁大學、《大公報》創辦人。其妻淑仲是爱新觉罗氏,恂勤郡王允禵的后裔。.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英斂之 · 查看更多 »

連橫

連橫可以指:.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連橫 · 查看更多 »

陳布雷

布雷(),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其為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后受蔣中正赏识,弃文从政。被称为「蔣中正之文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慈谿县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自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布雷 · 查看更多 »

陳其美

陳其美,字英士,浙江吳興人。中华民国早期政治人物,青幫代表人物,暗殺了陶骏保、陶成章、夏瑞芳、郑汝成等异己,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文的左右股肱,後遭暗殺身亡。弟陈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陳其美有兩侄,陳果夫及陳立夫,二人由陳其美引介於蔣中正,與蔣中正關係密切,後來兄弟俱成為國民黨內大員,主管黨務,被廣稱為CC系。陳其美與蔣中正關係密切,為蔣中正結義之兄,將蔣中正引薦于孫文。孙中山高度赞扬陈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其美 · 查看更多 »

陳達

陳達可以指:.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達 · 查看更多 »

陳鶴

陳鶴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鶴 · 查看更多 »

陳茹玄

陳茹玄()字逸凡,广东兴宁龙田碧园村人。中华民国法学家、教育家、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茹玄 · 查看更多 »

陳果夫

陳果夫(),名祖燾,字果夫。浙江吳興東林澤河里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是國民黨內右派。陳果夫及其弟陳立夫與蔣介石關係密切,在大陸時期為蔣所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有「二陳」、「CC系」之稱。.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果夫 · 查看更多 »

陳沆

陳沆(),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 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卒于道光六年(1826年)。有《簡學齋詩存》。弟陳澐。.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沆 · 查看更多 »

陳曾壽

陳曾壽()字仁先,自號蒼虬(又作滄虯),别号耐寂、復誌、焦庵等。室名陳莊、蒼虯閣、舊月簃、石如意齋等。湖北蘄水(今浠水)人。清朝及满洲国政治人物、诗人、书画家。古詩觀止 第2卷,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第1081页.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陳曾壽 · 查看更多 »

陶百川

陶百川(),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是一位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 他曾出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執行委員、「幹社」副幹事長、中國文化建設協會上海市分會幹事長、上海《民國日報》編輯、《晨報》總主筆、香港《國民日報》社長、重慶《中央日報》總社社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上海大東書局總經理、監察院第一屆監察委員。.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陶百川 · 查看更多 »

陶葆廉

陶葆廉(),字拙存,别署淡庵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陶模之子。清末民初学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陶葆廉 · 查看更多 »

陶湘

陶湘(),字兰泉,号涉园,江苏武进人。 陶青之後,祖父陶世绵,父陶恩泽。同冶十年(1871年)出生,光绪十七年(1891年),娶同里恽氏为妻,與盛宣怀友好。辛亥革命後迁居天津。袁世凯执政时,曾任江苏沙田局总办。历任上海、天津、山东等地纱厂经理。又曾擔任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经理。好讀書,藏書三十萬卷,“缘其纸洁如玉,墨凝如漆,怡目悦心,为有清一代所擅美。”,多明本及清代精刻本,例如《儒学警悟》的明钞本。1929年擔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晚年寓居上海,處境不佳,不得不出售藏書以维持生计。1940年卒。.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陶湘 · 查看更多 »

陈垣

垣(),字援庵,广东新会棠下石头人。中国宗教史研究巨匠,歷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與錢穆、呂思勉、陳寅恪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現代四大史學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陈垣 · 查看更多 »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陈寅恪 · 查看更多 »

陈从周

从周(),以字行世,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杭州。之江大学文学学士。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散文家。 1944年,与海宁蒋定结婚,蒋定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轶事,1949年,发表处女作《徐志摩年谱》,为当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资料。师从张大千,攻山水人物花卉。1948年,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1951年,出版《陈从周画集》。 1950年,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史,结识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教授,开始了陈从周教授的古建筑生涯。同年秋,由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主任黄作燊教授聘请,执教于圣约翰大学。后兼职之江大学建筑系,正式教授中国建筑史。1952年,院系调整,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并筹建建筑历史教研室。60年代初,参与指导上海豫园、嘉定孔庙、松江余山秀道者塔的修复、设计工作。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从周受到了迫害,1971年,下放皖南干校,1972年,开始参与连云港海靖寺塔修理工程,1974年,指导阿尔巴尼亚进修教师。1978年,赴美国纽约为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园林"明轩"。 1986年曾訪問香港,當他在城門郊野公園遊覽時,於城門水塘北面的城門大圍村舊址,為該處的一座涼亭命名為「半閒亭」,並題下對聯「林壑春風聞鳥語,午蔭嘉樹秀清園」。他稱讚香港郊野公園環境清幽秀麗,比起大陸的紅紅綠綠舒服宜人得多。 1987年,设计并主持施工上海豫园东部园林的复园工程。1988年,宁波天一阁东园竣工。1991年冬,云南安宁楠园竣工。陈从周自评说“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园东部是有所寓新的续笔,而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的,是我的园林理论的具体体现。” 陈从周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著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梓室余墨》等。其中《说园》五篇为其最重要作品,前后有英文译本、日文译本,以及德文、法文、意文本。.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陈从周 · 查看更多 »

林庚白

林庚白()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是一位出身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州尾村)的詩人與政治人物。裴毅然,诗怪林庚白,视野2012年第6期 蔡登山,一家都是诗人的徐蕴华,载 褚钰泉主编,悦读MOOK(第20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第64-72页.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林庚白 · 查看更多 »

林则徐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林则徐 · 查看更多 »

林獻堂

林獻堂(),名朝琛,字獻堂,號灌園,以字行。臺灣臺中霧峰人,為世家霧峰林家族長。林獻堂是台灣日治時期非暴力反日人士中右派代表人物,無論在新民會、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等組織皆扮演要角,被稱為「台灣議會之父」。後因反對三七五減租和徵收餘糧,與當局意見不合,避居到日本。被歷史學者Johanna Menzel Meskill譽為「台灣自治運動的領袖與文化的褓母」。他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家,著有《環球遊記》一書。 林獻堂一生經歷清領、日治、戰後時期三代,是唯一一位具有此經歷的臺灣地方領袖。.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林獻堂 · 查看更多 »

林樂知

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是一位19世纪基督教美南监理会来华传教士,在华居留时间长达47年,以办报、办学、译书著称,对晚清时期的维新运动影响很大。.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林樂知 · 查看更多 »

李塨

李塨(),字剛主,別號恕谷。直隸(今河北省)蠡縣人。清初學者,顏李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塨 · 查看更多 »

李之芳

李之芳(),字鄴园,諡文襄,山东武定州(今山东惠民县)人。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之芳 · 查看更多 »

李廷玉

李廷玉()字实忱,直隶天津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廷玉 · 查看更多 »

李念慈

李念慈,字屺瞻,陝西涇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念慈 · 查看更多 »

李石曾

李石曾(),又名李煜瀛,笔名石僧、真民,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國社會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石曾 · 查看更多 »

李秀成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廣西籐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為忠王,稱榮千歲。在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秀成 · 查看更多 »

李翰章

李翰章(),字文卿,山東兖州府滋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山東鄉試第七十四名。成化八年(1472年),參加壬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三十三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五名。曾祖父李全。祖父李溥,曾任教諭。父亲李正,曾任教授。.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翰章 · 查看更多 »

李煦

李煦,滿洲正白旗人,祖籍山東萊州府。清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煦 · 查看更多 »

李萬居

李萬居(),字孟南,台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法國巴黎大學畢業,中國青年黨資深黨員。他是知名的報人與政治家,與郭雨新、許世賢、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等人並稱臺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有魯莽書生的稱號。兒子是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的李南雄。.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萬居 · 查看更多 »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鴻章 · 查看更多 »

李根源

李根源(),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高黎贡山人,出生于云南省腾越厅(今梁河县)九保街,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华民国政治家、军事将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根源 · 查看更多 »

李星沅

李星沅(),字子湘,号石梧, 谥文恭。湖南湘阴人。清朝政治人物。参与禁烟与鸦片战争,时号位湖南“以经济而兼文章”三君子之一。.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星沅 · 查看更多 »

李春生

李春生(1838年1月12日—1924年10月5日),臺北大稻埕仕商,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廈門人。外文拼音 Li Chun sheng,臺羅拼音 Lí Tshun-sing。是清末日治時期以茶貿易致富的豪商,也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奠基者,著有《天演論書後》、《東西哲衡》、《哲衡續集》、《宗教五德備考》、《耶穌教聖讖闡釋備考》、《聖經闡要講義》等,闡揚基督新教長老宗教義,力圖駁斥天演說,被譽為「臺灣茶葉之父」、「臺灣第一位思想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春生 · 查看更多 »

李慈銘

李慈銘(),字㤅伯(㤅,音ㄞˋ,愛之古字),號蓴客(蓴,音ㄔㄨㄣˊ),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人,五十二歲始中進士(二甲賜進士出身第八十五名),又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於御史。因讀書於越縵堂,稱越縵先生。自號越縵老人。清末著名詩人。.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李慈銘 · 查看更多 »

杜臻

杜臻(),字肇余,榜名徐臻,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今浙江省嘉興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五年,登進士,改庶吉士。順治十八年,任翰林院編修。后任秘書院侍讀。康熙八年,任河南鄉試正考官、國子監司業、翰林院侍讀學士。康熙十三年,任內閣學士。康熙十五年,任禮部右侍郎。次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二十年,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次年,擔任吏部左侍郎、武會試正考官。康熙二十三年,任工部尚書。康熙二十八年,任刑部尚書。康熙三十年,任兵部尚書。康熙三十三年,任會試考官。康熙三十八年,任禮部尚書。.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杜臻 · 查看更多 »

杜月笙

杜月笙(),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江苏省上海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近代中國綠林、上海租界青幫中著名的人物,悟字辈,舊称为“上海青幫三大亨”,簡稱“上海三大亨”,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 对于杜月笙的评价褒贬不一,他幼年辍学,但因为從外表上看他文質彬彬,一副書生氣的樣子,因此被叫做「杜先生」,當時的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長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称为「當代春申君」。.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杜月笙 · 查看更多 »

格桑澤仁

格桑泽仁(;),汉名王天华,四川省雅州巴安司(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中华民国政治活动家。协饶益西,,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6期.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格桑澤仁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梁紹壬

梁紹壬(1792年-?),字應來,號晉竹,錢塘人。清道光舉人,能承家學,工詩善文,學問淵博,愛喝酒。官至內閣中書。 著有《兩般秋雨庵隨筆》、《兩般秋雨庵詩》,在近代筆記中自成一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梁紹壬 · 查看更多 »

棉湖戰鬥

棉湖戰鬥發生於1925年3月~21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广东省揭阳县棉湖一帶。是國民革命軍東征的一部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棉湖戰鬥 · 查看更多 »

楊壽枏

楊壽枏(),枏,同「楠」字。初名寿棫,字味云,晚号苓泉居士,江苏省无锡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诗人、实业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楊壽枏 · 查看更多 »

楊守敬

楊守敬(),字惺吾,號鄰蘇。湖北宜都人。清末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楊守敬 · 查看更多 »

楊楷

楊楷,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64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楊楷 · 查看更多 »

楊毓滋

杨毓滋()原名祖培,江苏省兴化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台湾政党和部分社会政治团体介绍,团结出版社,1992年,第120页.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楊毓滋 · 查看更多 »

樊增祥

樊增祥,字嘉父,號雲門,一號樊山,別署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清代官員,文學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樊增祥 · 查看更多 »

江忠源

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省新宁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官至安徽巡抚兼军门提督,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兼兵部侍郎。为湘军名将,最先升至督抚一级。忠源弟三人,忠濬、忠济、忠淑,族弟忠义、忠信,皆从忠源起兵,为湘军大将。.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江忠源 · 查看更多 »

汤化龙

汤化龙(),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法学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汤化龙 · 查看更多 »

汪中

汪中(),原名秉中,字容甫,号颂父。清代学者,江苏扬州人。 七岁丧父,家贫,由其母邹維貞授《小学》、《四书》。十四歲入书店当学徒,遍览经史百家,故扬州民间--“无书不读是汪中”,工駢文,特出於當世,二十七歲時作《哀鹽船文》,描寫揚州江面鹽船失火,“狀難寫之情,含不盡之意”,為杭世駿所歎賞,評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 汪中早年家貧,營養失調,又過於勞心勞力,以致於聞更鼓雞犬聲,心跳加速,夜不成寐,自称与劉孝標有四同五异,一生“未嘗有生人之樂”。他为冯廷丞作碑铭時,一再稱自己“恐朝露有期”、“衰疾余生”。汪中侍母至孝,其妻孙氏,工诗,惜不為婆婆所喜,最後汪氏出妻,招致不少指责。汪中尝言,“平生有三憾:一憾造物生人必饮食而始生,生不百年而即死;一憾生无两翼可飞踏九霄,足不四蹄可徒走千里;一憾古人但著述流传,不能以精灵晤对”。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为拔贡生,历为太平知府沈业富、宁绍台道冯廷丞、安徽学政朱筠管书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晚年,为盐政全德鑑别書畫,聊保生计。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積勞成疾,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 汪中研究墨子。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著有《述學》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王引之《汪中行狀》總評說:“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於古,故卓然成一家言。”章太炎推许他的骈文,说:“今人为俪语者,以汪容甫为善。彼其修辞安雅,则异于唐;持论精审,则异于汉;起止自在,无首尾呼应之式,则异于宋以后之制科策论”。.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汪中 · 查看更多 »

汪兆鏞

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又號微尚居士、清溪渔隐。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人,祖籍浙江省紹興府山阴县,晚清民初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汪兆鏞 · 查看更多 »

汪東

汪東(),原名東寶,字叔初,後改字旭初,號寧庵,另號寄生、夢秋,又署寄安。江蘇吳縣人。汪凤瀛之子,汪荣宝之弟。中国教育家、文學家、學者、政治人物。.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汪東 · 查看更多 »

汪榮祖

汪榮祖(),原籍安徽旌德,生於上海,長於台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蕭公權之學生。2003年2月任國立中正大學講座教授。2008年任國立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汪榮祖 · 查看更多 »

沈炳垣

#重定向 沈炳垣 (海盐县).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沈炳垣 · 查看更多 »

沈炳垣 (海盐县)

沈炳垣(),字紫卿,浙江海鹽縣人。官至廣西學政,咸豐七年(1857年)死於天地會反清起事。.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沈炳垣 (海盐县) · 查看更多 »

沈雲龍

沈云龙(),字泽青,号耘农,江苏东台安丰镇人,世居安丰镇公馆巷。中國历史学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沈雲龍 · 查看更多 »

沈有容

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是一位生於直隸宣城(今安徽)的明朝將領,為沈寵(曾任僉事)之孫。.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沈有容 · 查看更多 »

沙元炳

沙元炳(),字健菴,号为髯,晚号石为翁,江苏如皋县人。光緒二十年中二甲進士,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诗人。.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沙元炳 · 查看更多 »

法式善

法式善(a;),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伍堯氏,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管領下蒙古人。清朝著名詩人、學者,官至國子監祭酒。.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法式善 · 查看更多 »

洪亮吉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安徽歙县(今屬黃山市)人,生于江蘇陽湖(今常州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文学家,并因人口学说而著称。.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洪亮吉 · 查看更多 »

潘公展

潘公展()旧名有猷,号淦清、幹卿,浙江省吴興县人,中華民国记者、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文化、宣传方面的干将,CC派要人。.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潘公展 · 查看更多 »

朱彭壽

朱彭寿(),别名筱汀,号述庵,又号述叟、寿鑫斋主人,浙江海盐人。中國近現代學者。.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朱彭壽 · 查看更多 »

戴季陶

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選堂,號天仇,后改名傳賢、字季陶,通稱戴季陶,中华民國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詞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訓政時期任第一任考試院院長長達20年,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就任時年僅37歲)。.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戴季陶 · 查看更多 »

星洲日報

《星洲日報》是馬來西亞第一大中文報章,由朝日報業私人有限公司出版。 《星洲日報》是由著名的新加坡虎標永安堂老闆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將早先創立的《星報》和新加坡商人鄧荔生的春源印刷廠合併而成,於1929年1月15日創刊於新加坡。.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星洲日報 · 查看更多 »

新会区

新會(新會(會城)話:,汉语拼音:Xīnhùi),簡稱新或會,古稱冈州,因盛產蒲葵而别稱葵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匯合處,名稱來自新會郡,現為中國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市轄區,下轄1街道10鎭,全區總人口为86萬,市区人口38萬。當地居民以漢族的四邑族群為主,母語為粤語四邑片新会話。新会建置於东晋末年,迄今近一千六百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四邑地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發達,是中國產生進士、举人和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新会位列广东最迟開放通商的两個城市之一。這裡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独具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這裡是梁启超、陳献章、陳垣、劉德華等名人的故鄉,同時又作為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發源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新会還是70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广东一大僑鄉。 新会市史志办公室,1999.3.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新会区 · 查看更多 »

方豪

方豪(),字--人,後改--人,筆名芳廬,絕塵,聖老。浙江杭縣人,原籍浙江諸暨。中國現代天主教神父、歷史學家。.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方豪 · 查看更多 »

日本國志

《日本國志》是中國近代外交家黃遵憲的重要著作,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日本歷史與第一部有系統地記述外國當代史的著作,特別是明治維新以來歷史的專著,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式出版。 黃遵憲任擔駐日參贊的4年間,與日本朝野人士有多方面接觸,對日本的風俗民情、歷史與現實等方面進行了全方面性的系統考察,他試圖透過此書將日本政府的明治維新介紹到中國,希望由日本變法圖強的經驗,指導中國國內的政治改革,實現中國富國強兵的目標。 全書總共40卷,分國統、鄰交、天文、地理、職官、食貨、兵志、刑法、學術、禮俗、物產及工藝等12志,共50餘萬字,黃遵憲用志書的形式記載了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也對於明治維新以後對日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教育等根本性的變化作出了總結,繼承了自魏源《海國圖志》以來的愛國史學思潮。 《日本國志》付梓完成後,黃遵憲將此書送給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得到高度讚賞,認為是中國駐日外交官和旅日人士必讀之書。光緒帝在百日維新中頒布的各種制度上諭中,不少重要改革措施來自於該書。 清朝末年大臣袁昶閱讀該書後表示:「此書早布,可省銀二萬萬兩。」意思是如果早點讀到此書,知道日本的情況,中國就不會在甲午戰爭中慘敗,也就不會賠上二億兩,臺灣也不會割讓給日本。 梁啟超撰墓誌銘云:「所成之日本國志四十卷,當吾國二十年以前,羣未知日本之可畏,而先生此書則已言日本維新之效,成則且霸,而首先受其衝者為中國,及後先生之言盡驗,人服其先見。.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日本國志 · 查看更多 »

曹廷杰

曹廷杰(),谱名楚训,字彝卿,亦名亚东。湖北宜都人。地理学家。 1870年,参加县考、府考中秀才,并成为禀贡生。1874年,到北京入国史馆担任汉文謄录,赐为“进士”出身。1883年,以候选州判的身份,被派到吉林,到珲春靖边后路营办理边务文案。利用工作之便,到吉林、奉天、黑龙江各地进行实地调查,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費時兩年写成《東北邊防輯要》一书。 1884年,曹廷杰在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商人王氏兄弟口中,得知黑龙江下游俄占区特林地方有两块明代永宁寺碑,可以证明明代中国东北的疆域,是中俄边界极为重要的证据。王氏兄弟曾經“亲至碑所,思拓碑文,因被俄夷禁阻未果。”曹廷杰決定自己一定要試一試。 1885年,珲春靖边后路营统领葛胜林发现曹廷杰精于地理,并且特别关心东北防务,令曹廷杰绘制《東三省輿地險要圖》。曹廷杰绘出草图,连同剛剛完成的《東北邊防輯要》一起,呈报给吉林将军希元。希元即“密伤候选州判曹廷杰轻骑简从,改装易服前往俄界侦探。”曹廷杰带上士兵两人,化装成商人模样,请王守礼当向导,从三姓起程,顺松花江而下入黑龙江,至徐尔固(今俄罗斯列宁斯科耶城城东北)进入俄界,沿黑龙江至东北海口。再由海口溯黑龙江而上至海兰泡(今黑龙江黑河市北、黑龙江与结雅河交会处),又沿江而下至伯力(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东岸)。溯乌苏里江而上,过兴凯湖、红土崖(兴凯湖西南岸),由旱道至海参威(即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在绥芬河口海湾东岸),再坐海船入岩冱河海口。在俄界一百二十九天,往返一万六千余里。曹廷杰在這個過程中坚持写日记,访问了汉族居民和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尼夫赫族、乌德盖族等少数民族,访问了抗金名将牛皋、王贵的后裔,详细记下了俄占区中各族人民的生活。并对古人用兵陈迹,俄军据点、各处的兵数、地理险要、道路出入、屯占人口总数,土产赋税、贸易往来、民族风俗等一一笔录,整理成《旅俄日记》。 1885年十一月,曹廷杰回到吉林,将确凿可证边界的资料、绘图、论文汇成《西伯利东偏纪要》一书。学术界評論该书“为研究东北亚洲历史 、地理、民族、国际关系所必备”。 1886年二月,希元将《西伯利东偏纪要》摘出一百一十八条,连同八幅地图呈上北京的军机处。五月,曹廷杰以探俄有功,被光绪皇帝召见,呈上《条陈十六事》,主张外交上阻俄扩张、军事上备战、政治上稳定内政、经理上开发边疆。「力主嚴密防守,徐圖恢復,並獻六路出擊之策,出奇制勝之方。」 1887年,曹庭杰到郭尔罗斯前旗(今吉林长岭西北)及农安城万金塔等地,拓取了大金《得胜陀济碑》。 又從此年开始至1898年,撰写了《東三省輿地圖說》。 1889年,曹庭杰任山西和顺县知县。第二年十一月调任宁武县知县,吉林将军长顺以曹庭杰在吉林主持电话线路工程时有功,保奏升任直隶州知州在任候补。1892年元月调任蝽县知县,以候补直隶州在任以知府补用。 1895年,奉吉林將軍恩銘征令,去吉林以五常厅同知衔和俄方官员交涉修筑铁路勘测事宜。此時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沙俄趁機向清政府提出修筑东三省铁路的要求,并非法越境私自查勘。曹庭杰奉命一面阻止沙俄,一面自行勘测。率领员司、通事、绘图、翻译、卉兵,跟踪沙俄测繪人员。俄方官员格鲁利契维奇提出全面勘办东三省铁路规划事宜,要求吉林将军撤回曹廷杰一行人员,被曹庭杰拒绝。曹庭杰坚持测绘的同時又严密监视俄方行动,直至把俄人送出吉林。為此,曹廷杰亲自绘制了《东三省铁路总图》,并且上报朝廷《查看俄員勘探鐵路稟》。1896年,曹廷杰调任呼兰木税局任总理。1897年,在呼都鲁河督理开办金矿被俄軍洗劫而告失败。 曹廷杰逃離呼都魯河,非常憤怒,1902年在北京注释《萬國公法》一书,撰《萬國公法釋義》和《上各國欽差書》對沙俄口誅筆伐。1903年,离京以知府發往吉林補用,撰《辨惑論》,兼有自由平等、綱常性理之說,并在依兰县等地放荒筹饷。1907年,實補吉林知府。宣統間,遷吉林勸業道。 1912年民国成立,曹廷杰還在吉林,撰有《論語類纂》等。民國九年(1920年)返回湖北老家著書。撰有《孟子类篆》、《论孟类篆举要》、并整理出版了《时务一班》及其父遗著《元空妙诀》。民國十五年(1926年)又赴吉林,在中途生病。1926年七月十五日,曹廷杰病逝于上海,归葬湖北松滋五家口。.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曹廷杰 · 查看更多 »

曾国荃

曾国荃,清朝湘军将领,一名子植,谱名传恒,字沅甫,號叔純。湖南长沙府湘乡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名臣曾国藩的九弟,湘軍內部稱之為曾老九,尊稱為九帥。 早年屢試不第,1852年方成為優貢生。後加入湘军,在与太平军作战中,是其兄国藩的重要助手。1856年从湖南募兵三千增援江西吉安,次年陷吉安。1860年围安庆,屡败陈玉成援军,次年陷安庆。1864年攻破天京。1866年任湖北巡抚。因善於圍城,又精於長壕法,人稱曾鐵桶。又由於在攻打太平軍天京(今江蘇南京)時,疑似劫掠南京城中大量財寶,被稱為曾老饕,此外在南京濫殺百姓無數,與其兄被稱為曾剃頭、曾屠戶。卒諡忠襄。.

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和曾国荃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