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春生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李春生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之间的区别

李春生 vs.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李春生(1838年1月12日—1924年10月5日),臺北大稻埕仕商,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廈門人。外文拼音 Li Chun sheng,臺羅拼音 Lí Tshun-sing。是清末日治時期以茶貿易致富的豪商,也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奠基者,著有《天演論書後》、《東西哲衡》、《哲衡續集》、《宗教五德備考》、《耶穌教聖讖闡釋備考》、《聖經闡要講義》等,闡揚基督新教長老宗教義,力圖駁斥天演說,被譽為「臺灣茶葉之父」、「臺灣第一位思想家」。.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的第二編,於1974年出版第1辑,?年?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之间李春生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相似

李春生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嚴復丁日昌臺灣通史李春生

嚴復

嚴復(),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復,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後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為京師大學堂校長,籌安會六君子之一。 嚴復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嚴復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嚴復和李春生 · 嚴復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 查看更多 »

丁日昌

丁日昌(),清朝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字禹生,又作雨生,室名持静齋、清節堂、得恩堂、百蘭山館、蕉雨書屋。广东丰顺人。1875年以军功任命为琼州府学训导。后出任庐陵知县后,因太平军攻陷,遂被免职。其后为曾国藩幕僚,帮助筹办水师。在任福州船政期间提出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分区设防的主张;还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国人教习技术。1876年到台湾,开办煤矿,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制订《海难救护章程》,1877年8月,因病回籍休养。1879年清政府命他专制南洋事宜,节度沿海水师官兵。1881年向总理衙门建议派人巡抚广西,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五卷。 光緒八年(1882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揭阳家中。卹如制。.

丁日昌和李春生 · 丁日昌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 查看更多 »

臺灣通史

《台灣通史》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作者為連橫,並由其創辦的雅堂書局(臺灣通史社)出版。但最初銷售成績並不理想,直到二戰後,中國商務印書館重新刊行此書,才有較大印量。 連橫13歲時,其父連永昌購買一部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給他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基於先人家教啟蒙與台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自1908年至1918年著手撰寫《台灣通史》,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起自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終於割讓(1895年)。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1920年由臺灣通史社出版發行,這是臺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著作。不過連橫對於台灣民主國的記載,最初以「獨立紀」撰寫,後又改為「過渡紀」以避免爭議。.

李春生和臺灣通史 · 臺灣通史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 查看更多 »

李春生

李春生(1838年1月12日—1924年10月5日),臺北大稻埕仕商,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廈門人。外文拼音 Li Chun sheng,臺羅拼音 Lí Tshun-sing。是清末日治時期以茶貿易致富的豪商,也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奠基者,著有《天演論書後》、《東西哲衡》、《哲衡續集》、《宗教五德備考》、《耶穌教聖讖闡釋備考》、《聖經闡要講義》等,闡揚基督新教長老宗教義,力圖駁斥天演說,被譽為「臺灣茶葉之父」、「臺灣第一位思想家」。.

李春生和李春生 · 李春生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李春生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之间的比较

李春生有108个关系,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有2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10% = 4 / (108 + 256)。

参考

本文介绍李春生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