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趙榛

指数 趙榛

信王趙榛(),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八子,生母刘贵妃,政和元年(1111年)八月出生,十一月賜名趙榛,授建雄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福國公。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正三公官名,改授檢校太保。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改安遠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平陽郡王。靖康元年 (1126年) 四月,改慶陽、昭化軍,遷檢校太傅,進封信王。随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所虏,北行至庆源,逃亡藏匿真定境内。当时马扩与赵邦杰聚兵于五马山砦,迎赵榛奉为主公,两河(河北、河东)宋朝遗民闻风响应。 赵榛派遣马扩到行在秉奏宋高宗:“邦杰与扩,忠义之心,坚若金石,臣自陷贼中,颇知其虚实。贼今稍惰,皆怀归心,且累败于西夏,而契丹亦出攻之。今山西诸砦乡兵约十余万,力与贼抗,但皆苦窘,兼阙戎器。臣多方存恤,惟望朝廷遣兵来援,不然,久之恐反为贼用。臣于陛下,以礼言则君臣,以义言则兄弟,其忧国念亲之心无异。愿委臣总大军,与诸砦乡兵,约日大举,决见成功。” 黄潜善、汪伯彦怀疑这个赵榛是假的,宋高宗认识赵榛的笔迹,遂命他为河外兵马都元帅。黄潜善、汪伯彦还是怀疑,马扩将行,密授朝旨,使几察赵榛,复令马扩听诸路节制。马扩知事不成功,遂留大名府不前。当时有传言赵榛将渡河入京,朝廷下诏择日还京,来对抗这个谋划。金人怕马扩带来援兵,急发兵攻打诸砦,断其水道,诸砦遂陷落。赵榛逃亡,不知所在,有人说后来和太上皇同居五国城。绍兴元年(1131年),邓州有杨其姓,聚众千余人,自称信王。镇抚使翟兴觉察其诈,遣将斩杀。天眷二年(1139年)六月十九日,赵榛殁于五国城。.

32 关系: 大名府天眷太尉太上皇太保太傅宣和宗室宋史宋会要辑稿宋徽宗宋高宗宋钦宗宋朝三公依兰县八月 (消歧義)六月十九皇帝王妃绍兴市真定國靖康稗史箋證西夏马扩黃潛善脱脱汪伯彦河北省河東明達皇后政和 (北宋)

大名府

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中国古代的重要府衙之一,在今天的邯郸市大名县,辖境大约相当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大名县等地、河南省濮阳市市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安阳市内黄县东部、滑县东部、新乡市长垣县东北、山东省东明县等地。.

新!!: 趙榛和大名府 · 查看更多 »

天眷

天眷(元年:1138年 - 末年:1140年)是金熙宗的年号。金熙宗使用天眷这个年号一共三年。 天會十五年十二月癸未日(公元1138年2月7日),詔改陰曆第二年(1138年)為天眷元年,大赦。 1141年正月癸丑日(陽曆2月21日),謝太廟,大赦,改元皇統。.

新!!: 趙榛和天眷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趙榛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新!!: 趙榛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太保

太保,中国古代职官。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召公是第一个太保,《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成王至成周亲政,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即《尚书·召诰》。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 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在周朝,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保,朝鮮王朝改稱大保。.

新!!: 趙榛和太保 · 查看更多 »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新!!: 趙榛和太傅 · 查看更多 »

宣和

宣和可以指:.

新!!: 趙榛和宣和 · 查看更多 »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新!!: 趙榛和宗室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趙榛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是清人徐松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全书八百万言,近五百卷。 《宋會要》原本亡佚於明代,然此书大部分倖存於《永樂大典》。清代嘉慶年間,學者徐松命人自《永樂大典》中輯錄而成,全书近五百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書中保留了大量詔令、法令、奏議等宋代典章制度的內容,十之七八为《宋史》各志所无,是研究宋朝法律典制的重要资料。.

新!!: 趙榛和宋会要辑稿 · 查看更多 »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稱道君皇帝,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書畫方面造詣極高,自創“瘦金書”字體。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其輕佻不可以君於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新!!: 趙榛和宋徽宗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趙榛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徽宗赵佶长子,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新!!: 趙榛和宋钦宗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趙榛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三公

三公是古代東亞的官名。泛指辅佐帝王处理国务的次高官员。具体包括的官职内容则分为两种: 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位次上公,東漢無太師、太保,惟有太傅,為上公。 北魏將太師、太傅和太保並稱為三師上公。 《晉書‧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其中位於魁第一星西的三公,即為現在的 三師 。相對古人各朝對星座的認識見解不同,三師 (星官)、三公 (紫微垣)、三公 (太微垣)或各有對應。 西汉以丞相(后改大司徒)、太尉(后改大司马)、御史大夫(后改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称三司。隋唐时成为最高荣誉头衔。 至宋徽宗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元代和明清时的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 元、明、清沿用此官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马、司空。 日本律令制時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高麗的三公是指大衛、司徒、司空。朝鮮王朝以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為三公,亦稱三政丞。 三公職位在多數朝代中只是虛銜,為象徵性的榮譽職位,並無實際的權力與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後才追贈三公。.

新!!: 趙榛和三公 · 查看更多 »

依兰县

依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哈尔滨市东北部,坐落于三江平原之上。依兰是满族祖居地之一。也是清室祖宗发祥重地。依兰是满语(a),汉译为“三姓”,现取其音译名称。.

新!!: 趙榛和依兰县 · 查看更多 »

八月 (消歧義)

八月可以指:.

新!!: 趙榛和八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六月十九

六月十九,农历六月第十九天。.

新!!: 趙榛和六月十九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趙榛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王妃

王妃,為男性國王或王爵的正妻封號。在一夫多妻制的东亚地区,王、親王、國王的嫡妻所获得的封號通常稱王妃。在歐洲,採取一夫一妻制,國王之妻稱王后(Queen consort),皇帝之妻稱皇后(empress consort),親王之妻則稱王妃。王妃比王后較次一等。.

新!!: 趙榛和王妃 · 查看更多 »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新!!: 趙榛和绍兴市 · 查看更多 »

真定國

真定國,漢代王國名。西汉置。治所为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属冀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北省正定縣、藁城市、鹿泉市與石家莊市市區一帶。.

新!!: 趙榛和真定國 · 查看更多 »

靖康稗史箋證

《靖康稗史箋證》,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对“靖康之难”所记很详细,书中所记因为非常耻辱,正史多无法记载,故参考价值颇高。.

新!!: 趙榛和靖康稗史箋證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新!!: 趙榛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马扩

扩字子充,熙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父马政,母田氏。政和八年(1118年)考取武举,赐武举上舍出身,授承节郎、京西北路武士教谕。宣和二年(1120年)九月,随父出使金国。后力主抗金。五年(1123年)三月五日,面见徽宗,面陈本朝兵威不立故也,特除武翼大夫、忠州刺史兼阁门宣赞舍人。六月,转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靖康二年(1127年)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西山和尚祠被俘,金军右副元帅完颜宗望赦之,欲授官职,扩辞不受。宗望准其設置酒店過活。建炎二年,马扩拥戴徽宗子信王趙榛,在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县东)筑寨抗金。三月,受信王所遣赴行在乞兵。四月,至东京见留守宗泽,随即赴行在见高宗,特迁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院副都承旨、河外兵马都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上奏四事于高宗,请朝廷用人不疑,高宗从之。五月,率乌合之兵北进,诏令不准一人一骑渡河,会金兵南侵,受东京留守宗泽节制,屯兵大名府,直取洺州、赵州和真定府。七月,金军三路大军陷五马山寨。十月,马扩转攻清平(今山东临清),与金右副元帅完颜宗辅大军战于城南。兵敗後至扬州,上疏待罪,诏降三官为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罢军职。三年三月,复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充枢密都承旨兼知镇江府事。四月,以在苗刘之变中往来其间为由,停官永州居住。绍兴元年(1131年),降授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许自便。二年(1132年),为河南二广安抚司都统制兼参议官,不久弃官归。三年(1133年),为江淮荆浙诸军事都督府参议官。四年(1134年)十月,复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晚年官亲卫大夫、利州观察使。七年(1137年)二月,知鼎州。八年(1138年),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十一年(1141年)五月,乞宫观。二十一年十二月己丑卒。著有《茅斋自叙》、《续自叙》等。.

新!!: 趙榛和马扩 · 查看更多 »

黃潛善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宣和六年甲辰科進士出身,是一位宋朝奸臣。 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進士,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徽宗時任左司郎,政和、宣治年間,任欽差大臣察訪陝西、河東震災區,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 之後,被拔擢至戶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率兵入援。張邦昌僭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制拜潛善為副元帥。 靖康二年,康王登基,拜中書侍郎。 建炎元年,此時宋高宗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但李綱將奏逐黃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黃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遂罷。此時的黃潛善主張和議,與虜人畫河為界,遭李綱駁斥。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御史張所也說黃潛善這個人姦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 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啟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建炎元年,又與汪伯彦貶逐李綱,官至广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左丞相。 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黃潛善卒于英州,葬於江西廬陵縣儒林鄉鳳凰洲劉家嶺。.

新!!: 趙榛和黃潛善 · 查看更多 »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新!!: 趙榛和脱脱 · 查看更多 »

汪伯彦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 少颖异,嗜诗书,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進士,靖康元年獻〈河北邊防十策〉,知相州(今河南安陽)。金人南下,康王赵构在磁州(今河北正定)被金兵围困时,汪伯彦遣兵二千迎康王还相州,授大元帅府副元帅,又升为集英殿修撰。 宋高宗即位,擢知樞密院事,後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黃潛善皆主議和,太學生陳東上書乞留李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伯彥怒曰:「不殺陳東,何以塞眾口!」高宗下命將陳東處死。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降充宁远军节度副使。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复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授观文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事。九年(1139年)二月,知宣州事。六月,授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十年(1140年)五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一年(1141年)五月卒于家中,年七十三。高宗悼之,九日后降制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赠少师。赐其家田十顷,银帛千匹两,官给葬事,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谥号忠定。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有傳,南宋權相秦檜是汪伯彥的學生,也入同卷《宋史·卷四七三·姦臣傳》。.

新!!: 趙榛和汪伯彦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趙榛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河東

河東可以指:.

新!!: 趙榛和河東 · 查看更多 »

明達皇后

明達皇后()劉氏,北宋宋徽宗寵妃。.

新!!: 趙榛和明達皇后 · 查看更多 »

政和 (北宋)

#重定向 政和 (年号).

新!!: 趙榛和政和 (北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赵榛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