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宋仁宗

指数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其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為庆国公,八年(1015年)受封為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趙禎;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年號為天圣;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岁,在位41年。民間流傳“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自古以來,其在包青天劇中亦樹立明君之形象。.

148 关系: 劉沆原州 (北魏)垂帘听政叶适司马光坤寧宮事變夏景宗大學 (經傳)大中祥符大理国天圣天禧 (北宋)孟子 (書)定川寨之戰宝元宋史宋夏战争宋庠宋真宗宋英宗宋朝寶壽公主富弼尚充仪中庸乾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子康定 (年号)张美人 (宋仁宗)張知白張美余靖侬智高俞德妃北宋包拯刘克庄刘道一 (宋仁宗)嘉祐周必大呂夷簡储君唐介商國公主元德皇后元朝四书五经皇帝...皇祐王十朋王夫之王安石王珪 (宋朝)王素王璧王鞏王镐王栐王欽若王氏 (遂国夫人)王曾福康公主秦國魯國大長公主秦桧章得象章献皇后章懿皇后 (宋真宗)章懿李皇后續資治通鑑甘肃省狸猫换太子狄青韩琦鎮國公主袞國大長公主西夏馮賢妃駕崩论语豫国公主 (宋仁宗)賈昌朝贞观之治趙弘殷趙汝騰趙昕 (宋朝)趙昉趙曦龐籍辽兴宗辽道宗辽朝范仲淹范鎮胡安国郭皇后 (宋仁宗)郑平開元之治董淑妃董淑妃 (宋仁宗)邵博邵伯溫铁封山蔡襄脱脱重熙增幣至和镇原县苏轼陳堯佐陳俊卿陳舜俞陈师锡陈国公主 (宋仁宗)陈执中李德明李元昊李迪杨万里杜爽杜衍桂林市楊宗妙欧阳修永昭陵汴梁清明上河圖溫成皇后澶渊之盟成康之治明道 (北宋)昭節貴妃昭淑贵妃昭懿贵妃 (宋仁宗)昆仑关文天祥文字獄文彥博文景之治慶曆慶曆新政慈聖皇后曾巩曾公亮晏殊景祐景泰 (宋朝) 扩展索引 (98 更多) »

劉沆

刘沆(),字冲之,号庐山,吉州永新(今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 劉素之子。天圣八年(1030年)庚午科进士第二,授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在潭州曾镇压瑶民起义。宣祐三年(1051年)三月,任参知政事。政和元年(1054年)八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罢知应天府,再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嘉祐五年(1060年)二月二十八日去世於陳州任所。諡文安。.

新!!: 宋仁宗和劉沆 · 查看更多 »

原州 (北魏)

原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至甘肃省平凉市一带。隋大业初改为平凉郡,唐武德初复为原州。贞观五年(631年)于原州置原州都督府。下辖平高县(今固原市)、百泉县(今宁夏彭阳县)、平凉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萧关县(今宁夏海原县)。 广德元年(763年)属吐蕃,在泾州灵台县设行原州,贞元四年(788年)收复百泉县、平凉县,归属行原州。贞元十九年(803年),收复平高县、萧关县,恢复原州,治所在平凉县。元和三年(808年),平高县、萧关县再陷吐蕃,在泾州临泾县设行原州,平凉县改属渭州。大中三年(849年),收复平高县、萧关县,恢复原州,下辖平高县、萧关县、百泉县。大中五年(851年),萧关县置武州。广明元年(880年),平高县、百泉县三陷吐蕃,唐朝再在泾州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设行原州,不领县。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泾州临泾县改属原州,行原州成为正州。北宋时辖境约当今甘肃省镇原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部。元初改为镇原州。.

新!!: 宋仁宗和原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曾出现在包括中国古代的帝制社会中,因为皇帝年幼而太后临朝的制度。代為执政的皇太后需要接见群臣,但因男女之防,在皇太后座位前加帘子,皇太后在帘后接见群臣。 太后临朝的制度,即所谓“临朝称制”,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權同行處分軍國重事。近代中國以清朝慈禧太后临朝為最著名。 垂帘听政的制度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

新!!: 宋仁宗和垂帘听政 · 查看更多 »

叶适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謚文定。温州永嘉人(今属浙江)。祖籍龍泉,後遷瑞安。淳熙五年(1178年)進士第二。 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由於皇后李鳳娘剽悍,使光宗與其父宋孝宗不睦,且光宗生病,不能主持孝宗喪禮,趙汝愚、趙彥逾、韓仛冑、徐誼、郭杲等大臣不滿光宗,發動政變,葉適也加入,在獲得隆慈太皇太后支持下,迫光宗禪位予其子宋寧宗,史稱紹熙禪位。 官至權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与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永嘉四靈學者友善,是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与朱熹、陆九渊齐名。主要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29卷、《别集》16卷。 臺灣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奉叶适為叶千歲,香火鼎盛。.

新!!: 宋仁宗和叶适 · 查看更多 »

司马光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新!!: 宋仁宗和司马光 · 查看更多 »

坤寧宮事變

坤寧宮事變又稱宋仁宗遇刺案,發生於慶曆8年(1048年)閏正月18日夜間的坤寧宮附近一帶,有四名宮廷禁衛軍士兵叛變大舉殺人放火,一度危及皇帝安全,但被平定。然而此事疑似涉及宮廷幕後鬥爭,事後被輕放處理,宋仁宗本人也以息事寧人的態度將事件壓下,事件史料也不多,目前僅有史學家拼湊出的事件全貌。.

新!!: 宋仁宗和坤寧宮事變 · 查看更多 »

夏景宗

夏景宗李元昊(),又名趙元昊,小字嵬理,出身党項拓跋氏,即皇帝位後,放棄唐朝賜姓李與宋朝赐姓趙,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是西夏開國皇帝(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為李繼遷孫,李德明長子,生母衛慕氏。生于1003年农历五月五日。.

新!!: 宋仁宗和夏景宗 · 查看更多 »

大學 (經傳)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學》原是《禮記》第四十二篇,內文的撰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初年之間,作者是誰尚未定論,推測是孔門之後的儒家學者所作,朱熹說是曾子所作。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开始推崇《大学》与《中庸》。北宋時司馬光編撰《大學廣義》,是為大學獨立成書之始。程顥、程頤又編撰《大學》原文章節成《大學定本》。南宋時朱熹編撰《大學章句》,並與《论语》、《孟子》、《中庸》合編為《四書》。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原不分章节。后来朱熹按其内容,朱熹《大學章句》,將《大學》分为经一章,传十章。並說:「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朱熹《中庸章句序》也寫到《中庸》是「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但这种说法并不可靠。清代學者戴震小時问老師說:「此何以知其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但戴震接著指出周代離宋代有兩千年之遙,為什麼朱文公能知道這些事呢?問得老師無言以對。.

新!!: 宋仁宗和大學 (經傳) · 查看更多 »

大中祥符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是宋真宗的第三个年號,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9年。.

新!!: 宋仁宗和大中祥符 · 查看更多 »

大理国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新!!: 宋仁宗和大理国 · 查看更多 »

天圣

天圣(1023年-1032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10年,指天之聖者也就是真命天子。也有一說是“天”為“二人”的組合,指年幼的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掌權力。。.

新!!: 宋仁宗和天圣 · 查看更多 »

天禧 (北宋)

天禧(1017年—1021年)是宋真宗的年號,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禧意即幸福,天禧意即上天賜的吉祥幸福。根據宋人李攸的《宋朝事實》,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乙卯,宋真宗詔曰:“朕以獻歲肇春,元辛葉吉,請真君而致潔,奉寶冊以陳儀。將伸薦信之辭,式舉建元之典,其改來年為天禧元年”。根據文字可得知,“天禧”年號與宋真宗祭天請神有關,請的就是詔書中提到的真君,也即“九天司命真君趙玄朗”。。.

新!!: 宋仁宗和天禧 (北宋) · 查看更多 »

孟子 (書)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戰國時代中后期。此書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司馬遷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參與;趙岐、朱熹、焦循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韓愈、蘇轍、晁公武等人認為是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追記,但目前學術界較採用司馬遷等人的說法。该书詳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等。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新!!: 宋仁宗和孟子 (書) · 查看更多 »

定川寨之戰

定川寨之戰是宋仁宗時爆發的宋夏戰爭的第三場戰事,最後以宋敗夏勝收場。 好水川之戰結束,韓琦、范仲淹被貶謫,“分秦凤、泾原、环庆、鄜延为四路,以韩琦知秦州,王沿知渭州,范仲淹知庆州,庞籍知延州。”。西夏又開始商議攻宋大計。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李元昊謀臣張元向景宗皇帝獻計。張元認為,宋朝的精兵良將全部都聚集在宋夏邊境地區,而宋朝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卻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軍牽制宋朝邊境地區的軍隊,使宋朝無暇估計關中地區,然後即可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中平原,攻佔長安(今陝西西安)。元昊採納了張元的建議,派遣10萬大軍兵分兩路大規模進攻宋朝。一路從劉燔堡(今寧夏隆德)出擊,一路從彭陽城(今寧夏固原東南部)出發向渭州發動攻擊。 闰九月初一,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聞訊急派副总管葛懷敏等人率軍增援劉燔堡。初九日,葛懷敏進抵瓦亭寨(今固原以北,葫蘆河以西),與夏軍作戰。臨行時,王沿告誡葛懷敏切忌深入,可在第背城(今寧夏固原縣南)紮營。葛怀敏不从。二十日,諸宋將雲集镇戎军,赵珣建议固守镇戎,待其兵疲而击。懷敏不聽,分兵四路出擊定川寨,劉湛、沿边都巡检使向進從西水口出兵,泾原路都监赵珣從蓮花堡出發,曹英、泾原都监李知和從劉璠堡出發,懷敏本人則從定西堡出兵。二十一日,刘湛行至赵福新堡(约今宁夏固原西北),即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福新堡附近)。夏兵繞出背後,出擊东北隅曹英軍,這時突發东北黑风,宋军迎风列阵,一时大乱,曹英面中流矢,墮入城壕溝中。宋軍前線失利,後方更無鬥志,争相入城,兵馬自相踐踏,退保寨內。葛怀敏幾乎被践踏致死,幸由兵士抬回寨中,昏迷許久才醒來。元昊下令斷其水源,以饥渴宋军。 二十二日清晨,懷敏下令突圍,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奔趨東南的鎮戎軍(今寧夏固原),驰行二百里,至長城壕(固原西北與隆德接界),西夏军已斷其後路,以逸待劳,从四面冲杀过来。懷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將領戰死,宋軍九千四百餘人近全軍覆滅,元昊「長驅抵渭州(今甘肅平涼),幅員六七百里,焚盪廬舍,屠掠民畜而去。」元昊用诏书告谕宋朝关中军民:“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李元昊只得罷兵。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議。和約規定:西夏向宋稱臣,元昊接受宋的封號;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史稱「慶曆和議」。.

新!!: 宋仁宗和定川寨之戰 · 查看更多 »

宝元

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3年。.

新!!: 宋仁宗和宝元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宋仁宗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即北宋与西夏的战争,西夏在1038年独立称帝後,与宋朝进行的战争。主要有五次大的战争,即宋仁宗-夏景宗时期,宋英宗-夏毅宗时期,宋神宗-夏惠宗时期,宋哲宗-夏崇宗时期,宋徽宗-夏崇宗时期。.

新!!: 宋仁宗和宋夏战争 · 查看更多 »

宋庠

宋庠(),字公序,原名宋郊,後改名庠。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 宋祁之兄,人稱「二宋」。生於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原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後徙安州安陸(今屬湖北)。天聖二年(1024年)進士,宋庠在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連中三元。原取宋庠弟宋祁為第一,因「長幼有序」而改取宋庠。仁宗命改“郊”为“庠”。初仕襄州通判、大理评事。累迁右谏议大夫,参政知事。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治平三年(1066年)卒。著有《元憲集》、《校定国语补音》三卷、《通谱丛志》十二卷等,其中《元憲集》已佚,清初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宋元宪集》四十卷。.

新!!: 宋仁宗和宋庠 · 查看更多 »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新!!: 宋仁宗和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宋英宗

宋英宗趙曙(),原名趙宗實,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

新!!: 宋仁宗和宋英宗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宋仁宗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寶壽公主

燕國舒國大長公主(),宋仁宗趙禎第十二女,母昭淑貴妃。嘉祐六年(1061年)晉封寶壽公主。八年(1063年)晉順國長公主。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晉冀國大長公主。宋神宗元豐五年(1083年)改魏國大長公主,下嫁開州團練使郭獻卿。後晉楚國大長公主。宋徽宗年間改吳國大長公主,晉吳國越國大長公主,後改秦國袞國大長公主。 政和二年(1112年)薨逝,追封為燕國舒國大長公主,全諡懿穆大長帝姬。.

新!!: 宋仁宗和寶壽公主 · 查看更多 »

富弼

富弼(),字彥國,中国宋朝政治家,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富弼為官清正,頗有廉聲。.

新!!: 宋仁宗和富弼 · 查看更多 »

尚充仪

充仪尚氏(),宋仁宗赵祯的宠妃。 尚氏因姿色美豔,封為美人,她的父亲因此封为殿直,赏赐无算,恩宠倾京师。她和另一個受宠的妃子杨美人,經常和郭皇后闹不愉快。明道二年(1033年),郭皇后与尚美人争宠,郭皇后打了亲自来劝導的仁宗,导致皇后被废,她和杨美人亦被遣送出宫。次年(景佑元年,1034年),郭皇后和尚美人皆被令出家修道,尚美人居洞真宫。后被召回,时在庆历五年(1045年)夏四月之前。皇祐二年(1050年)九月,尚氏去世,追赠充仪嫔。.

新!!: 宋仁宗和尚充仪 · 查看更多 »

中庸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不詳,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戰國寫成。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其主旨在于修養人性。其中關聯及學習的方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人的規範如「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而三字經--:「中不偏,庸不易。」 《中庸》提出,“天”賦予萬物“性”。“性”是萬物之所以存在的“理”。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賦予的使命,就是“道”。《中庸》指出道對於人來說是各有不同的。區別,調整各種不同的使命,使之成爲大家都遵守的原則,被稱爲“修道”,即“教”。“性”、“道”、“教”之論指出了人被“天”賦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這也是全篇的宗旨。強調「誠」的重要,誠即是《大學》中所述說的「誠意」。「誠」是人先天的本性,“明”是與“誠”相生的。由誠而達到明,再由明至於誠。「不誠無物」,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的發揮本性與感化人群,進而成為人們的最高典範。朱熹特將中庸重新編訂,分成三十三章,稱為中庸章句,大致是論述下列三重點:(1)首言道出於天,而道的本體備於己而不可離,遵此道而修是為教。(2)次言存養省察之要,重在戒慎恐懼以慎獨。(3)終言天地育養萬物,聖神功化之極的至高境界-無聲無臭。《中庸》一文中多次引用孔子的言論及《詩經》的篇章以解釋其理念。.

新!!: 宋仁宗和中庸 · 查看更多 »

乾兴

乾兴(1022年)是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1年。 元年二月宋仁宗即位沿用。 又《滇载记》等载有大理国皇帝段素廉的第二个年号“乾兴”,李家瑞认为是同时期的宋真宗纪元误作段素廉的纪元。.

新!!: 宋仁宗和乾兴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宋仁宗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宋仁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交子

交子,是中國北宋時四川流行的票據和紙幣,是世上最早“正式”发行的纸币。交子是古代四川俚語,有票券、憑証的意思,其中「交」解作雙面重疊印刷。 交子又有“官交子”和“私交子”之分,私交子是民間流行的票據,官交子是朝廷成立交子務後的官方紙幣。.

新!!: 宋仁宗和交子 · 查看更多 »

康定 (年号)

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2年,指富足安定。.

新!!: 宋仁宗和康定 (年号) · 查看更多 »

张美人 (宋仁宗)

张美人(),宋仁宗的宠妃,逝世后追册皇后。張美名义上的孙女。 《宋史·后妃传》中并无张氏的独立传记,《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三》(天圣)四年四月。天圣初,骁卫上将军张美曾孙女与郭后同入宫。上属意之,特选为后。而太后固立郭后,于是以张氏为才人。六年九月癸丑,以才人张氏为美人。时张氏已被疾,后五日卒......(明道二年)十一月乙丑,追册美人张氏为皇后,上雅意所属故也。仍命内园使岑守素即故茔为陵阙,而不立庙......

新!!: 宋仁宗和张美人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張知白

張知白(),字用晦。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 端拱二年進士,歷任龍圖閣待制、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等。後知劍、鄧、青三州等職務。又官河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節度判官。咸平年間上疏,真宗召試舍人院,權授右正言。仁宗天聖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節儉,“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聖六年(1028年),卒於任上。贈太傅中書令,諡文節。.

新!!: 宋仁宗和張知白 · 查看更多 »

張美

張美(),字玄圭,貝州清河人。后周和北宋初年的官员。 初為左藏小吏。周世宗即位後,歷樞密承旨、右領軍衞大將軍,權判三司。周世宗征淮南,留張美為大內部署、授三司使。四年,周世宗再幸淮上,皆為大內都點檢。北征,又為大內都部署。後為左監門衞上將軍,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周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傅。宋初,加檢校太尉。拜定國軍節度。乾德五年(967年),移鎮滄州。太平興國初來朝,改左驍衞上將軍。八年,請老,以本官致仕。雍熙二年(985年),张美逝世,年六十八。淳化初,諡恭惠。.

新!!: 宋仁宗和張美 · 查看更多 »

余靖

--(),字安道,号武溪。韶州人(今广东省韶关市),是宋仁宗时期的谏议大夫。 1000年,余靖生于韶州府,出身于仕宦之家。天資聰穎,刻苦讀書,於24岁时中进士,出任新建县知事及秘书丞,后來官階拜至工部尚书。 景祐三年,余靖因為上書,为被贬的范仲淹辩护而被降职为监筠州酒税。 庆历三年,余靖重新获得取用,出任为谏院右正言,负责向皇帝进谏奏事。--正直,敢于谏言,甚到把唾液溅到龙颜之上亦意犹未尽,与欧阳修等同被讚誉为“庆历四谏”之一,提出了「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從政六箴。余靖曾經接受命奉出使契丹,运用了外交手段,使到辽朝主折服,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皇祐五年(1052年),余靖隨狄青平定了儂智高叛亂,出任廣州知州多年,於离任時,兩袖清風。 英宗二年,在金陵(今南京市)染病辭世,贈予刑部尚書。蔡襄以“風采動朝端”形容之。 廣東余族後人於明代得朝廷賜建風采堂於里,後於多地建立風采堂以紀念余靖。.

新!!: 宋仁宗和余靖 · 查看更多 »

侬智高

侬智高(壮文:Nungz Ciqgau,)是宋代中期廣源州蠻(現稱壮族,越南称为侬族)首领(北宋广南西路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廣淵),发动儂智高起事,被宋朝將軍狄青打敗,逃往大理國。.

新!!: 宋仁宗和侬智高 · 查看更多 »

俞德妃

俞德妃,( -1064)。宋仁宗妃子。 俞氏美貌出眾,是宋仁宗少年时的姬妾,原先封为延安郡君。 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初九日,俞氏生下兒子赵昉。但赵昉出生即夭折。景佑五年三月,俞氏册封为才人,九月进美人。 俞氏生下女兒崇庆公主,宝元二年六月进婕妤。但公主也是年幼早夭。皇佑二年十月俞氏进正二品嫔之一的充仪,嘉佑八年三月进昭仪。 俞昭仪在治平元年六月前去世,治平元年六月,宋英宗追赠她贤妃,元符三年四月追赠德妃。.

新!!: 宋仁宗和俞德妃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宋仁宗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包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人,北宋人,官至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封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色金魚袋。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被后世稱譽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中國民間信仰傳其為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之一,亦稱森羅殿主及閻羅天子、包府千歲、文曲星君、馬國公。.

新!!: 宋仁宗和包拯 · 查看更多 »

刘克庄

劉克莊()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城廂(今屬福建)人。吏部侍郎劉彌正之子。宋朝愛國詩詞家,為江湖詩派人物。.

新!!: 宋仁宗和刘克庄 · 查看更多 »

刘道一 (宋仁宗)

刘道一,生卒年不详,宋仁宗的妃嬪。.

新!!: 宋仁宗和刘道一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嘉祐

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意为喜获上天保佑。 嘉祐八年四月宋英宗即位沿用。.

新!!: 宋仁宗和嘉祐 · 查看更多 »

周必大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人,其先鄭州管城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刻書家,卒諡文忠。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楊萬里、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

新!!: 宋仁宗和周必大 · 查看更多 »

呂夷簡

呂夷簡(),字坦夫。北宋大臣。北宋寿州(今安徽寿县,一說鳳臺縣人)人,进士出身。為呂蒙正族侄。曾任宰相兼樞密使事。子呂公著曾任尚书省仆射,兼中书省侍郎。.

新!!: 宋仁宗和呂夷簡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宋仁宗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唐介

唐介(1010年-1069年),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 父唐拱曾官漳州,死後兩袖清風,唐介雖年幼,卻謝絕各方援助。長大後歷官沅江县知县、岳州知州。仁宗時,任丘(今屬河北)縣令、德州通判,任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张尧佐、文彦博。被贬为春州(今广东春阳)别驾,次日改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县)。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治平元年(1064年)起为御史中丞。熙宁元年(1068年)擔任参知政事,反對王安石變法,唐介以為“安石好學而泥古,議論迂闊”,多次与之争论,“不胜愤,疽发于背,薨。”。贈禮部尚書。葬于高尚镇的大宜山下。有子唐義問。 唐介任宋神宗参知政事宰相职位。唐介从小时就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唐拱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拯一样刚正不阿。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60岁,神宗授礼部尚书,谥号“质肃”。 仁宗明道年间,入朝任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时,后宫启圣院造龙凤车,装饰奇珠宝玉。唐介严谏,毁掉龙凤车。外戚张尧佐揽权,骤任宣徽等四职。他与包拯等再三劝谏,最后竟独自一人据理力谏。仁宋推说张尧佐任职系中书省建议,他乃弹劾文彦博,依靠贿赂宦官嫔妃为相,起用尧佐是为了巩固边疆。他读完奏章说:“臣忠愤所激,鼎镌不避,何辞于谪。”仁宗大怒,贬为春州(今广东春阳)别驾。后仁宗省悟,次日改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县)又将文彦博、吴奎免职。并派专人护送唐介就职。数月后,仁宗下令,任职郴州、潭州、复州直至恢复殿中侍御史职。至和年间(1054年-1056年),提升为谏院长官。唐介以“直声动天下“。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 育子六人:淑问、试问、义问、待问、嘉问、之问.

新!!: 宋仁宗和唐介 · 查看更多 »

商國公主

商國公主()北宋宋仁宗皇女,楊美人所生。 慶曆二年(1042年)八月出生,出生六天后,公主就夭折了,未及册封。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追封魯國公主。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追封陳國長公主。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她为商國大長公主。后改公主为帝姬,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莊宣大長帝姬。.

新!!: 宋仁宗和商國公主 · 查看更多 »

元德皇后

元德皇后()李氏,宋太宗妃嬪,真定人,乾州防禦使贈安國軍節度使常山郡王李英之女。.

新!!: 宋仁宗和元德皇后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宋仁宗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詩經》、《尚書》、《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禮》、《樂》、《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新!!: 宋仁宗和四书五经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宋仁宗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皇祐

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6年,“皇”指“神話傳說中的神明”,“祐”指“保祐”,全部便指神明保祐。 《宋史·本纪第十一》:(慶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以霖雨为灾,颁德音,改明年元”。.

新!!: 宋仁宗和皇祐 · 查看更多 »

王十朋

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浙江樂清)人,南宋作家。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乐清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

新!!: 宋仁宗和王十朋 · 查看更多 »

王夫之

王夫之(,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新!!: 宋仁宗和王夫之 · 查看更多 »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由于被封为荆国公,后人常称他为“王荆公”。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谥曰文,享年66岁。 王安石文思敏捷,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在文学的造诣,王安石对传统的经学也有研究,创立了在当时具有卓越影响力的学派——荆公新学,他的思想对宋明之季的经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时也获得了很多关注。尽管王安石主要修习儒家学说,他秉持实务的主义,从周礼、荀子、韩非子和商鞅等其他经籍、论著中吸取经验,后世学界多因此结合王安石所主持的熙宁变法而认为王安石传承于法家。除此之外,王安石对道教、佛教也有了解,并留有多篇著述。欧阳修曾作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称赞王安石。 王安石现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文集存世,其内包含了他一生所作文章、诗词。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及《洪范传》等著述都被载录于其中。 王安石既在文学方面获得了全世界的认知,也在政治一途有所建树,对宋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庆历二年考中进士,先后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为官,这二十年中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直至熙宁年间担任宰相后发动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王安石的基本思想根植于不盲从一定的权威、不信奉一成不变的教条,进行改革时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以及正确的技术与计算。希望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熙宁变法引起了朝廷内部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激烈冲突,史称“新旧党争”,最终在各种原因的阻隔下王安石所实施的变法基本失败。此次变法在历史上多被评价为立意良善但王安石本人能力不足而失敗,宋史学家漆侠提出变法无论其成功或失败的地方都值得垂鉴后世。.

新!!: 宋仁宗和王安石 · 查看更多 »

王珪 (宋朝)

王珪(),字禹玉,華陽(今四川成都)人。 父親王準、祖父王贄、曾祖父王景圖,皆登進士第。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通判揚州,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侍讀學士。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累官至三公,有“三旨相公”之稱,除了「取聖旨、領聖旨、得聖旨」之外,一無事做。哲宗即位,封岐國公,卒于任上。諡文恭。《宋史》称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 王珪的長女嫁文人李格非,生李清照,《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而秦檜妻王氏亦是王珪四子王仲岏之女。有關內容記載於葉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收錄於杜大珪所編《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八。 《宋史》卷三一二有〈王珪傳〉。.

新!!: 宋仁宗和王珪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素

王素(),益州(州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归屬於晉朝。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王素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楊稷、毛炅、董元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安撫了交阯等三郡。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王素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王素隨楊稷等人在分水大敗陶璜軍,殺死其兩員將領。但不久後形勢逆轉,九真太守董元所部先後被陶璜、虞汜所敗,之後於四月病死,王素受楊稷之命接任九真太守之職。七月,交阯被吳將陶璜所破,楊稷等人被擒。王素與董元的牙門將王承等人試圖逃回南中,途中被陶璜部將衛濮所俘。.

新!!: 宋仁宗和王素 · 查看更多 »

王璧

王璧,字廷玉,四川省重慶府合州儒籍,治《詩經》,年三十歲中式正統十三年戊辰科第三甲第四十七名進士。十月二十一日生,行一,曾祖王斌;祖王佐;父王汝義;母周氏。重慶下,妻楊氏,弟珪;瓚;璋;瓊。由州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十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十九名<ref>《正統十三年戊辰科進士登科錄》</ref>。.

新!!: 宋仁宗和王璧 · 查看更多 »

王鞏

王鞏,字定國,號清虛居士,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北宋詩人、畫家。 宰相王旦之孫,工部尚書王素之子。生卒年不詳,約宋神宗熙寧時人,娶張方平之女為妻。長於詩,與蘇軾私交甚好,蘇軾守徐州時,王鞏親往拜訪,同遊泗水。東坡自稱與王鞏“幼小相知”。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因烏臺詩案贬宾州(今廣西賓陽)去监盐酒税务。蘇軾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歌妓宇文柔奴(別名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在瘴烟之地五年,面如红玉,尤為坡所敬服。著有《随手杂录》、《甲申杂记》、《闻见近录》、《王定国诗集》、《王定国文集》、《清虚杂著补阙》等书。.

新!!: 宋仁宗和王鞏 · 查看更多 »

王镐

王鎬可以是指.

新!!: 宋仁宗和王镐 · 查看更多 »

王栐

王栐,字叔永,原籍无为军庐江(安徽),寓居绍兴府山阴县,自署称晋阳人,号求志老叟。生平不詳,南宋人,曾在淮安做官。僅知撰有《燕翼诒谋录》五卷。.

新!!: 宋仁宗和王栐 · 查看更多 »

王欽若

王欽若()是中國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字定國,諡文穆,臨江軍新喻(今江西省新餘縣東門王家)人。王欽若是真宗時期的宰相,屬於當時主和派的勢力,主張把國都南遷,與當時主戰的寇準對立。另一方面,他亦因為主導編纂《冊府元龜》而知名。.

新!!: 宋仁宗和王欽若 · 查看更多 »

王氏 (遂国夫人)

王氏,嘉州王蒙正女《宋史·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刘美字世济......从德字复本,父美卒,年十四,......从德妻,嘉州王蒙正女也。蒙正家豪右,以厚赂结纳至郎官,为郡守。既而从德病,召还,道卒,年二十四。赠保宁军节度使,封荣国公,谥康怀......子永年......永年字君锡,生四岁,授内殿崇班,许出入两宫。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帝误投金杯瑶津亭下,戏谓左右曰:「能取之乎?」永年一跃持之而出,帝拊其首曰:「奇童子也。」常置内中,年十二,始听出外,累迁廉州团练使......

新!!: 宋仁宗和王氏 (遂国夫人) · 查看更多 »

王曾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籍貫晋江池店镇。.

新!!: 宋仁宗和王曾 · 查看更多 »

福康公主

周國陳國大長公主(),宋仁宗趙禎長女,母昭節貴妃苗氏。.

新!!: 宋仁宗和福康公主 · 查看更多 »

秦國魯國大長公主

國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趙姓,本名无记载,為北宋宋仁宗的第十皇女,母昭淑貴妃。.

新!!: 宋仁宗和秦國魯國大長公主 · 查看更多 »

秦桧

檜(),字會之,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江宁)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补密州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禍後隨同徽、欽二帝被擄到金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回到南宋。此後出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獨攬相權十九年。因其力主对金议和,并促使宋高宗杀害抗金将领岳飞等,被民间广泛视为汉奸、卖国贼,元編《宋史》列入奸臣。.

新!!: 宋仁宗和秦桧 · 查看更多 »

章得象

得象(),字希言,建州浦城人,北宋大臣。.

新!!: 宋仁宗和章得象 · 查看更多 »

章献皇后

明肃皇后(),名不詳(一說名刘娥),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人,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新!!: 宋仁宗和章献皇后 · 查看更多 »

章懿皇后 (宋真宗)

#重定向 章懿李皇后.

新!!: 宋仁宗和章懿皇后 (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章懿李皇后

懿皇后(),李氏,杭州人,宋真宗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李仁德为左班殿直,母董氏。.

新!!: 宋仁宗和章懿李皇后 · 查看更多 »

續資治通鑑

《续资治通鑑》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鑑》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書二二〇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為精確(一百八十二卷),元代部分较為简略(三十八卷)。.

新!!: 宋仁宗和續資治通鑑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宋仁宗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狸猫换太子

猫换太子是从明清时期开始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指的是宋真宗年間,皇子趙禎(宋仁宗)出生时,被当时的劉貴妃(後為劉皇后)以狸貓调包一事。自諸多戲曲、小說乃至現在京戲、歌仔戲、電影、電視劇中,又常以《打龍袍》、《宋宮祕史》等劇名呈現。.

新!!: 宋仁宗和狸猫换太子 · 查看更多 »

狄青

青(),字漢臣。北宋河東汾州西河(即今山西汾阳)人。唐朝宰相狄仁杰之后。北宋名將,因樣貌清秀,因此打仗時常戴面具,曾討伐西夏、广西侬智高,驍勇善戰,立下不少戰功,官至枢密使,諡武襄,追贈中書令、尚書令。於民間有著武曲星下凡之說,與文曲星「包拯」共同輔佐宋仁宗治國治民,是為宋朝的一代傳奇。.

新!!: 宋仁宗和狄青 · 查看更多 »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新!!: 宋仁宗和韩琦 · 查看更多 »

鎮國公主

鎮國公主(),本名不詳,為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皇女。生母张贵妃,即追赠温成皇后。 慶曆三年(1043年)封寶和公主,不久就薨逝,追封越國公主。母亲温成皇后时为正二品修媛嫔,因女儿之死而重病一场,对宋仁宗说,“所以召灾者,资薄而宠厚也。愿贬秩为美人,庶几可以消咎谴。”宋仁宗答应了她,降级为四品美人。 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越國公主追封秦國公主。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追封楚國長公主。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她为鎮國大長公主。后改公主为帝姬,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莊定大長帝姬。.

新!!: 宋仁宗和鎮國公主 · 查看更多 »

袞國大長公主

袞國大長公主(1059年-1083年)本名不詳,為北宋宋仁宗第十一皇女,母董淑妃。 嘉祐六年(1061年),封為永壽公主,後進號為榮國長公主。宋英宗即位後,在治平四年(1046年)又進封邠國大長公主。熙寧九年(1076年),改封魯國大長公主。公主後來下嫁左領軍衛大將軍曹詩。公主性儉樸,對於華麗的亭台樓閣毫無興趣。熙寧十年夏季,發生乾旱,但曹詩及族人都準備為公主慶壽,公主卻說:「為了乾旱,皇帝已經撤去豐盛的膳食和停止遊樂了,我又怎能開心的過我的生日呢?」於是撤去慶壽準備。 元豐六年(1083年)公主逝世,得年二十四,追封荊國大長公主,諡賢懿。宋徽宗追封為袞國大長公主,政和年間又改諡為賢懿恭穆大長帝姬。.

新!!: 宋仁宗和袞國大長公主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新!!: 宋仁宗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馮賢妃

馮賢妃,生卒年不详。宋仁宗的妃嫔。 馮賢妃是东平人。曾祖冯炳,知杂御史;祖父冯起,兵部侍郎。九岁即入宫,长大后侍奉宋仁宗,生下两女:鲁国公主赵懿安,邢国公主,皆早夭。宋仁宗时期冯氏只封为始平郡君,宋仁宗曾想加高她的位号,冯氏推辞。宋仁宗去世后,她被累加尊封为才人、婕妤、修容。 宋神宗的林贤妃原先是冯氏的养女,林贤妃为宋神宗生下两子一女。林贤妃去世后,所留下的两个皇子就由养外婆冯氏抚养。冯氏在禁掖将近六十年,历经五朝,动循礼度。薨年七十七,追赠贤妃。.

新!!: 宋仁宗和馮賢妃 · 查看更多 »

駕崩

駕崩,也做崩、山陵崩,宾天,是在漢文化圈中表示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

新!!: 宋仁宗和駕崩 · 查看更多 »

论语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言行為主的言論匯編,在古書中又別以論、語、傳、記等字單稱,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論”通行的读音为“ㄌㄨㄣˊ(lún)”,為論纂、編纂的意思,「語」為談說的意思,如《國語》之類,合起來指言论的汇编。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稱:「《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論語》涉及多方面內容,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後,它被尊为“五经之輨轄,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佑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新!!: 宋仁宗和论语 · 查看更多 »

豫国公主 (宋仁宗)

豫国公主(),本名不詳,為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第十三皇女(最幼女),母董淑妃。 嘉祐六年(1061年)六月出生,閏八月就薨逝,追封楚國公主。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追封韓國長公主。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她为豫国大長公主。后改公主为帝姬,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莊儼大長帝姬。.

新!!: 宋仁宗和豫国公主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賈昌朝

賈昌朝(),字子明,真定獲鹿(今河北獲鹿)人。.

新!!: 宋仁宗和賈昌朝 · 查看更多 »

贞观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諍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唐太宗在位期間只使用一個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称「貞觀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础。.

新!!: 宋仁宗和贞观之治 · 查看更多 »

趙弘殷

趙弘殷()涿郡保州人(今河北省保定清苑区),後遷居洛陽。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與繼位者宋太宗趙光義的父親。赵敬之子。宋朝建立后,追尊昭武皇帝,庙号宣祖。.

新!!: 宋仁宗和趙弘殷 · 查看更多 »

趙汝騰

趙汝騰(),字茂實,號庸齋,晚號紫霞翁。居福州(今屬福建)。 宋太宗八世孫,寶慶二年(1226年)進士。歷官差主管禮、兵部架閣,遷籍田令。累官權工部尚書兼權中書舍人。不久被罷免。又用爲禮部尚書兼給事中。拜翰林學士,景定二年(1261年)卒。諡忠靖。著有《庸齋集》六卷。.

新!!: 宋仁宗和趙汝騰 · 查看更多 »

趙昕 (宋朝)

赵昕(),宋朝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次子,母亲昭節貴妃。 寶元二年(1039年)八月十五日生。康定元年(1040年)七月戊寅,封赵昕为檢校太尉、忠正军节度使,封寿国公。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二十己亥,早薨,年仅三岁。贈太師、尚書令,封豫王,諡悼穆。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追封越王。宋英宗即位,追封唐王。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改追宗室,追封雍王。.

新!!: 宋仁宗和趙昕 (宋朝) · 查看更多 »

趙昉

赵昉(),宋朝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长子,母亲延安郡君俞氏。 赵昉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初九日生,出生即逝。庆历元年(1041年)五月乙丑,追封皇长子为褒王,赐名赵昉,贈太傅,諡曰懷靖。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加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封魏王。宋英宗即位,追封周王。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改追宗室,追封杨王。.

新!!: 宋仁宗和趙昉 · 查看更多 »

趙曦

赵曦(),宋朝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第三子,母亲朱才人。 慶曆元年(1041年)八月初五日生。庆历三年(1043年)正月初一庚午朔,封赵曦为鄂王。正月初二辛未,鄂王赵曦去世,贈太師、中書令,諡悼懿。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追封陳王。宋英宗即位,追封燕王。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改追宗室,追封荆王。.

新!!: 宋仁宗和趙曦 · 查看更多 »

龐籍

庞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鎮龐樓村)人。其父龐格是國子監博士。 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任黃州司理參軍,後任開封府兵曹參軍,知開封府事薛奎薦為法曹參軍,知州事夏竦甚器重之。遷大理寺丞、知襄邑縣。景祐三年為侍御史,被誉为“天子御史”,累進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元昊反,他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今陕西西安),修筑寨堡,募民耕种,严肃军令,加强防御。宋夏媾和后,召还任枢密副使。皇祐三年为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罢知郓州,以太子太保退休,封颖國公。庞籍通晓律令,擅长吏事。“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治民颇有惠爱,及为相,声望减于治郡时。”嘉佑八年三月卒,年七十六。同年六月葬于雍邱县(今河南杞县),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莊敏”。子庞元英,官拜朝散大夫。孙庞恭孙。 庞籍於司馬光知遇之恩,司馬光曾作《奉和始平公憶東平二首》。.

新!!: 宋仁宗和龐籍 · 查看更多 »

辽兴宗

遼興宗耶律宗真(),契丹第七位皇帝(1031年6月25日-1055年8月28日在位),契丹名只骨。在位24年,享年40歲,謚孝章皇帝。他是遼聖宗的長子,母乃宮女蕭耨斤。.

新!!: 宋仁宗和辽兴宗 · 查看更多 »

辽道宗

遼道宗耶律洪基(),契丹及遼朝第八位皇帝(1055年8月28日-1101年2月12日在位),在位長達46年,僅次於遼聖宗。他是遼興宗的長子,契丹名查剌。.

新!!: 宋仁宗和辽道宗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宋仁宗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范仲淹

范仲淹(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好彈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称范履霜。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先世邠州(今陕西省邠县/彬縣),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宋仁宗和范仲淹 · 查看更多 »

范鎮

范镇可能指:.

新!!: 宋仁宗和范鎮 · 查看更多 »

胡安国

胡安國(),字康候,謚文定,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

新!!: 宋仁宗和胡安国 · 查看更多 »

郭皇后 (宋仁宗)

郭皇后(),法名清悟,北宋宋仁宗趙禎的第一任皇后,平盧節度使郭崇的孫女。.

新!!: 宋仁宗和郭皇后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郑平

郑平(),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生于广州。1958年毕业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分别于1960年和196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2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系主任。2003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任全职教授,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宋仁宗和郑平 · 查看更多 »

開元之治

開元之治是唐朝在唐玄宗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治國頭三十年,以開元作為年號,那時玄宗勵精圖治,並且任用賢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開元之治,又稱開元盛世。.

新!!: 宋仁宗和開元之治 · 查看更多 »

董淑妃

#重定向 董淑妃 (宋仁宗).

新!!: 宋仁宗和董淑妃 · 查看更多 »

董淑妃 (宋仁宗)

董淑妃(?-1062年),宋仁宗赵祯后期的妃嫔。生庄齐帝姬、庄俨帝姬、贤懿恭穆帝姬。 董氏原是宋仁宗的侍女,嘉佑初年,温成皇后等皆已去世,宋仁宗无子,压力过大心情烦乱,曾经试图自刎,被董氏发现,上前徒手夺下佩刀,几乎割断她自己的手指,因此得到了宋仁宗的重视。嘉佑初年,董氏封闻喜县君。 嘉祐四年(1059年),董氏生了皇九女福安公主(庄齐帝姬),自县君封为五品才人。嘉祐五年生皇十一女永寿公主(贤懿恭穆帝姬)。宋仁宗要进封她四品美人,董氏固辞,懇请改为授她的父亲一個官職,宋仁宗允诺了她。嘉佑六年,生皇十三女豫国公主(庄俨帝姬),早殇。嘉佑七年,董氏病危,方才被封为正二品充媛嫔,但很快就去世。追赠婉仪,不久又追赠淑妃,宋仁宗欲加厚葬禮給予謚號,但被司馬光阻止。 元符三年四月,宋徽宗即位,追赠仁宗董淑妃为贵妃。.

新!!: 宋仁宗和董淑妃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邵博

邵博(?-1158年),字公濟,号西山。洛陽人。生年不詳。 邵伯溫次子。約宋徽宗年間人。绍兴八年(1138年)因趙鼎推薦,赐同进士出身。绍兴九年(1139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五月,出知果州。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七月,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著成《邵氏闻见后录》三十卷。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四月,降授左朝散郎,是年卒於犍为县。有《西山集》五十七卷,已佚。有《邵氏闻见后录》传世。.

新!!: 宋仁宗和邵博 · 查看更多 »

邵伯溫

邵伯溫(),字子文,祖籍范陽(河北涿州)。洛陽人。邵雍之子。 生於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少與司馬光、吕公著、范纯仁等交遊,赵鼎称其“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元佑中,薦授大名府助教。徽宗即位,出現日蝕,上書言恢復舊制,知陕州灵宝县,政和间徙芮城。知果州。南渡後,官至提點成都路刑獄、利州路轉運副使。晚年提举太平观。卒於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著有《邵氏聞見錄》。 邵伯溫反對變法,對王安石變法極盡詆毀,安石晚年悔恨為呂惠卿所陷、所誤等均出自於《邵氏聞見錄》,又說王安石主张“弃地五百里与辽”。李紱《書辨姦論後》認為《辨姦論》乃邵伯溫偽作。邵伯溫有三子:邵溥、邵博、邵傳。.

新!!: 宋仁宗和邵伯溫 · 查看更多 »

铁封山

铁封山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山北路东侧,漓江西岸,北为驿前街,南为东镇路,海拔248.6米,相对高度98.6米,东西长430米,南北宽180米,山体呈马鞍形,占地面积为4.75万平方米。山北陡峭,南面稍缓,可以攀援。.

新!!: 宋仁宗和铁封山 · 查看更多 »

蔡襄

蔡襄(),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諡號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遊縣(今福建省仙遊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錄》、《荔枝譜》等書。.

新!!: 宋仁宗和蔡襄 · 查看更多 »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新!!: 宋仁宗和脱脱 · 查看更多 »

重熙增幣

重熙增幣又叫慶曆增幣,是公元1042年遼興宗重熙年間(宋仁宗慶曆年間),遼藉由北宋內外交困,迫宋增加對遼歲幣的歷史事件。 公元1005年宋遼兩國簽訂澶淵之盟以後,宋遼之間實現了長久的和平。遼興宗親政以後,地位並不穩固,主要由於遼朝內部發生權力紛爭,直至迎回法天太后,興宗的地位仍不時受到威嚇;另一方面,宋朝於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內部財用匱乏,盜賊蠭起。外部方面,自李元昊稱帝,宋與西夏爆發長達三年的戰爭,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三战皆敗,遼又借故迫使宋增加對遼歲輸的金帛。.

新!!: 宋仁宗和重熙增幣 · 查看更多 »

至和

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3年,指最和谐安定。.

新!!: 宋仁宗和至和 · 查看更多 »

镇原县

镇原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庆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甘肃东北部,庆阳西南,泾河支流茹水河流域。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之间。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庆城县、西峰区,西边宁夏彭阳县,南边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边环县。面积350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51万。邮政编码 744500,县政府驻城关镇。 汉置临泾县,元入镇原州,明改镇原县。.

新!!: 宋仁宗和镇原县 · 查看更多 »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新!!: 宋仁宗和苏轼 · 查看更多 »

陳堯佐

尧佐(963年—1044年),字希元,阆州阆中新井县(今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人。北宋大臣,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师致仕,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陈尧佐明吏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新!!: 宋仁宗和陳堯佐 · 查看更多 »

陳俊卿

陳俊卿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新!!: 宋仁宗和陳俊卿 · 查看更多 »

陳舜俞

陳舜俞(1026年-1076年),字令舉,自號白牛居士,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 天圣四年(1026年)出生。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乙科進士,授簽書壽州判官公事,充明州觀察推官、浙江天台从事,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交往甚厚。嘉祐四年(1059年),取制科第一,舉材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著作佐郎、簽書忠正軍節度判官公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知山陰縣,拒行青苗法,降監南康軍酒稅。熙宁七年(1074年)起用,不久又罷,幾度棄官隱居於楓涇白牛村,常與太傅劉凝文遊玩江西廬山,騎白牛,故稱“白牛居士”,撰《海慧院藏经记》、《超果天台教院记》。熙寧九年(1076年),卒。司马光題〈凭吊诗〉:“海隅方万里,豪雋几何人,百沐求才尽,三薰得士新,声华四方耸,器业一朝伸,他日苍生望,非徒泽寿春。”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

新!!: 宋仁宗和陳舜俞 · 查看更多 »

陈师锡

师锡(),字伯脩,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 熙宁九年(1076年)癸丑科進士第三人。知临安县,擔任监察御史。与陈瓘齐名,时人称为“二陈”。元祐初,被苏轼推薦为秘书省校书郎,加秘阁校理。後升調工部員外郎,提点开封。因軍中士兵喧嘩鼓譟,罢知解州,历知宣州,苏州。徽宗時,召拜殿中侍御史,上疏言蔡京、蔡卞誤國,不久出知颍(今安徽阜陽)、庐(今安徽合肥)、滑(今河南滑縣)三州。因朋党勾结的罪名,贬到衡州做监酒,後削籍安置郴州(今湖南郴州)。时称闲乐先生。紹興年間,被追贈為龍圖閣學士。.

新!!: 宋仁宗和陈师锡 · 查看更多 »

陈国公主 (宋仁宗)

陳國公主(),本名不詳,為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第九皇女,母淑妃董氏。 嘉祐四年(1059年)四月二十五日誕生,嘉祐五年(1060年)五月册封福安公主。嘉祐八年(1063年)五月,仁宗的养子宋英宗即位,加封这位妹妹为康國長公主。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加封姑姑为鄭國大長公主。閏三月薨逝,追封秦國大長公主。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她为陳國大長公主。后改公主为帝姬,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莊齊大長帝姬。.

新!!: 宋仁宗和陈国公主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陈执中

执中(990年-1059年),字昭誉,北宋洪州南昌人。 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陈恕官至副相的“盐铁使”,真宗时以父荫入仕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後任梧州知縣。真宗時,上《復古要道》三篇和《演要》三篇,“以蚤(早)定天下根本为说,真宗异而召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元年(1041年)以同治枢院事出知青州,轉運使沈邈很輕視他,常批評他擾民,改永兴军,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四年(1044年)召拜参知政事,知河南府,改尚书工部侍郎、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五年入相,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皇佑元年(1049年)以足疾辞职,出知陈州。皇佑五年(1054年)再入相。至和二年(1055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以司徒致仕。 执中在官场颇有作为,以为官清廉、不徇私闻名,有一次他的女婿求差遣,执中說:“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最後沒給官。深得仁宗皇帝的垂青。陈执中家中的小妾张氏暴戾,三次殺婢,被言官彈劾,御史中丞孫抃和殿中侍御史赵抃聯名参奏执中八条罪状,又以欧阳修在《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言辞最为激烈,至和三年(1056年)春天大旱,知諫院范镇及殿中侍御史赵林等劾执中,遂以以镇海军节度使兼亳州知州,不久以司徒退休。嘉佑四年(1059年)卒。谥恭。 執中之子陳世儒是小妾所生,官至国子博士, 曾出任舒州(今安徽潛山)太湖縣(今安徽太湖)知縣.

新!!: 宋仁宗和陈执中 · 查看更多 »

李德明

李德明(),《辽史》为避辽穆宗耶律明之讳多称之为李德昭,小字阿移,夏太祖李繼遷長子,母野利氏,生於981年,為人深沉有器度,多權謀。 北宋景德元年正月初二(1004年1月26日),李繼遷去世,李德明即位于柩前,嗣夏王位。他聽取了李繼遷的遺言,向宋請和,保持和平。其管治最大特色是「依遼和宋」與韜光養晦,同時向遼、宋稱臣,接受兩國封號,並伺機向西發展。數年間,西攻吐蕃和回鶻,奪取西涼府(今甘肅武威)、甘州(今甘肅張掖北)、瓜州(今甘肅安西東)、沙州(今甘肅敦煌東)等地。其勢力範圍擴展至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由於「依遼和宋」能麻痺遼、宋,「國家」得以和平,對內也能專注於經濟發展,使轄區內農業有較大的發展。他在遼國的地位不斷升遷,北宋亦對其不斷封號。1020年把政治中心由西平府遷至懷遠鎮,改名興州,即日後西夏的國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1028年正式立長子李元昊為太子。綜觀其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業,並不斷擴張自己的實力,單憑「依遼和宋」已能證明他是一位能幹的政治家。但不幸在各項稱帝的準備快完成,為西夏建國奠下了堅穩基礎的時候,於1032年十一月病死,終年52歲,諡号光聖皇帝,廟號太宗。.

新!!: 宋仁宗和李德明 · 查看更多 »

李元昊

#重定向 夏景宗.

新!!: 宋仁宗和李元昊 · 查看更多 »

李迪

李迪可以指:.

新!!: 宋仁宗和李迪 · 查看更多 »

杨万里

楊萬里可以指以下人物:.

新!!: 宋仁宗和杨万里 · 查看更多 »

杜爽

杜爽,五代十国定州安喜县人,宋太祖的外祖父。 杜爽妻子范氏,生五子三女,子審琦、審玉、審瓊、審肇、審進。女以宋太祖的母亲昭宪太后居长。赵弘殷开始自河北南下,至杜家庄院,雪下的很大,赵弘殷避居杜家庄门下。之后,看庄院人私给他饭吃。几天后,看庄院人见其样貌奇伟办事勤谨,于是告诉了杜爽。杜爽出来见到了见就喜欢上了他,于是留在庄院几个月。杜爽和家人商议,把女儿四娘子嫁给了赵弘殷。赵弘殷和四娘子生育四子三女:邕王赵光济、宋太祖、宋太宗、夔王赵光赞、燕国长公主与陈国长公主等。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追赠外祖父杜爽为太师。.

新!!: 宋仁宗和杜爽 · 查看更多 »

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字世昌,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

新!!: 宋仁宗和杜衍 · 查看更多 »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新!!: 宋仁宗和桂林市 · 查看更多 »

楊宗妙

杨宗仪(),本名不详,宋仁宗宠妃,商国公主生母,定陶人,侍卫杨忠的女儿。 楊氏因与章献皇后有亲属关系,而选美入宫。初封原武郡君,不久封为美人。楊美人因姿色美豔,性情机敏,精通音律,善於逢迎。宋仁宗想赏赐她父亲官职,她推辞说:“外官当积劳以取贵,今以恩泽徼幸,恐启左右诐谒之端。”宋仁宗很高兴,迁居她肃仪殿,追赠她祖父贵州刺史,封赏了她的叔叔弟弟等五人官职。其后她和尚美人皆得宠,經常和郭皇后闹不愉快。 明道二年(1033年),因郭皇后与尚美人争宠打斗,郭皇后打了亲自来劝導的仁宗,导致皇后被废,她和尚美人亦被遣送出宫。次年(景佑元年),杨氏出家修道,赐名宗妙,居瑶华宫。 仁宗不忘旧情,次年她被召回,封为美人。后來楊美人生下一个女儿商国公主。皇祐二年(1050年)十月,晋封婕妤。宋仁宗去世后,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新皇帝宋英宗再尊封她为正二品嫔之一的修仪。熙宁五年(1072年)十二月去世,年五十四岁,追赠贤妃。元符三年四月,追赠为德妃。.

新!!: 宋仁宗和楊宗妙 · 查看更多 »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新!!: 宋仁宗和欧阳修 · 查看更多 »

永昭陵

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的陵墓。 宋仁宗葬在河南巩义市孝义陵区。祔葬后陵一座。动用士兵和工匠四万六千七百人。出内藏钱一百五十万贯、绢二百五十万匹、银五十万两。遗址和石雕像保存完整。神道东西侧有甪端一对,牡牝分明,形态威武。文臣武将刻工精细,客使形象和永定陵相似。镇陵将军、瑞禽浮雕、石象造型栩栩如生。.

新!!: 宋仁宗和永昭陵 · 查看更多 »

汴梁

汴梁指北宋东京汴梁,即「汴京」,现开封市,汴梁多次遭到水灾,现在的开封是在地面6-9米以下北宋东京城遗址上建立的。.

新!!: 宋仁宗和汴梁 · 查看更多 »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爲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原畫長528公分,高24.8公分,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圖》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份,一部份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約莫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往來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這幅畫作對於各種形態的幾乎正確描繪性使其負有盛名。《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爲“中華第一神品”。.

新!!: 宋仁宗和清明上河圖 · 查看更多 »

溫成皇后

溫成皇后()張氏,河南永安(今河南鞏縣南)人,北宋宋仁宗趙禎宠妃(追赠為皇后)坤寧宮事變重要人物,安壽公主、寶和公主、唐國公主生母。.

新!!: 宋仁宗和溫成皇后 · 查看更多 »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指北宋与契丹(辽朝)之间於公元1005年在澶州(古稱澶渊郡,今河南省濮陽市)订立的和约,條約所確定的宋遼兩國邊界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国际边界。 在澶渊之盟之后,慶曆年間,辽国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宋朝上缴岁币的要求,详见“重熙增币”。.

新!!: 宋仁宗和澶渊之盟 · 查看更多 »

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約公元前1043年-約公元前996年)是指中國西周初周成王、周康王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其中在周成王在位初年,因成王年幼,主要是周公攝政,平定了管蔡之亂並實行封建制度,將周朝的統治擴及東方商朝人的統治舊地。周公攝政七年後,還政於成王。成王遵從周公之教誨及政策,加上召公奭的輔助,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後來繼位的康王,繼續推行成王的政策外,更討伐邊境為患的外族。因此成康時期,社會繁榮,經濟發達,是中國歷史其中一個盛世,出現了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

新!!: 宋仁宗和成康之治 · 查看更多 »

明道 (北宋)

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2年,“明”指“明”,“道”指“王道”。便王道英明。另有說法是“明”字為“日月”的組合,指年幼的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同執政。.

新!!: 宋仁宗和明道 (北宋) · 查看更多 »

昭節貴妃

昭節貴妃()苗氏,出身開封,父苗繼宗。母許氏。宋仁宗奶妈的女儿,也是他的妃嫔。 苗氏的母亲许氏原為宋仁宗的奶妈,但後來被其他宫人诋毁,一度離職。宋仁宗即位,封奶妈为當陽郡夫人,后又累加封至齐国夫人;封她的丈夫苗继宗为右班殿直,大女儿苗氏为永安县君;小女儿苗氏成为仁宗的妃嫔,美貌出眾,且有品德,一路歷封為仁壽郡君、才人、昭容、德妃,生下兒子康王趙昕(早殤)、女兒福康公主。 宋英宗年幼時,苗氏曾盡撫育之責,因此在英宗即位後,加封苗氏為貴妃,並贈其父為太師、吳國公,母親許氏為陳國楚國夫人。元祐元年(1086年)苗氏逝世,享年六十九。在治喪時,宋哲宗為之輟朝,並訂諡號昭節。.

新!!: 宋仁宗和昭節貴妃 · 查看更多 »

昭淑贵妃

昭淑貴妃,周姓,為北宋宋仁宗妃,秦國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及燕國舒國大長公主生母。.

新!!: 宋仁宗和昭淑贵妃 · 查看更多 »

昭懿贵妃 (宋仁宗)

昭懿贵妃,(),宋仁宗妃嬪。《宋史》無載。與宋仁宗寵妃張貴妃(追贈溫成皇后)非同一人。 張氏最初僅為延安郡君。仁宗嬪董氏早逝,追贈淑妃,張郡君撫養董淑妃的次女永壽公主(賢懿恭穆帝姬)。熙宁九年十一月即宋仁宗去世后13年,宋神宗诏:「鲁国大长公主(永壽公主當時已經尊封鲁国大长公主)养母仁宗后宫延安郡君张氏,可特进美人(正四品)。」 元丰八年四月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張氏比哲宗高出三輩,被尊封正三品婕妤,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即位,張氏进正二品充仪嬪,崇宁二年三月进正一品贤妃。 崇寧三年十月,張賢妃薨。宋徽宗车驾临奠,特赠贵妃,赐谥昭懿。.

新!!: 宋仁宗和昭懿贵妃 (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昆仑关

昆仑关位于中国广西南宁市东北方向59公里,宾阳县城西南方30.5公里,处宾阳县和邕宁两县交界。相传是秦朝尉屠睢征服岭南以后建立。.

新!!: 宋仁宗和昆仑关 · 查看更多 »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末期官員、抗元英雄。南宋末期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处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隐居深山的条件。最終,文天祥选择处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當時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明景泰七年,追諡忠烈(一稱文正)。.

新!!: 宋仁宗和文天祥 · 查看更多 »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新!!: 宋仁宗和文字獄 · 查看更多 »

文彥博

文彥博(),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城關文家莊(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區文家莊)人,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歷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將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職期間,秉公執法,世人尊稱為賢相。曾成功地抵禦了西夏的入侵。宰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晚年皈依佛法。.

新!!: 宋仁宗和文彥博 · 查看更多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中國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治世,奠定了其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將漢朝推上頂峰的基礎。 汉初,社会经济薄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通常认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汉文帝与汉景帝。实际上,竇太后在文景之治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是租率最终減為三十稅一。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敌对国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節儉,宮室內車騎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漢文帝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 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初期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樸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文帝之皇后窦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汉景帝与窦氏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景帝崇尚黃老之說,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農業,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富裕,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漢書·食貨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 宋仁宗和文景之治 · 查看更多 »

慶曆

慶曆(1041年十一月-1048年)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8年,意即美好的年代。 --在乾隆年間因避諱乾隆帝的名字“--”,而改寫為“--”。現在岳陽樓所保存的乾隆年間張照所書《岳陽樓記》,其中即避諱而改寫為--。,岳陽樓中由張照所書的《岳陽樓記》雕屏仿製品。.

新!!: 宋仁宗和慶曆 · 查看更多 »

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九月,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上呈《答手詔條陳十事》,進行改革。一年又四個月後,慶曆新政宣告失敗,范仲淹罷參知政事,出知邠州。.

新!!: 宋仁宗和慶曆新政 · 查看更多 »

慈聖皇后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縣)人,北宋宋仁宗趙禎第二任皇后,北宋名將曹彬的孙女。.

新!!: 宋仁宗和慈聖皇后 · 查看更多 »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新!!: 宋仁宗和曾巩 · 查看更多 »

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晉江縣(今福建晉江市)人,北宋政治家。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历官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兼侍中等,封鲁国公。死后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新!!: 宋仁宗和曾公亮 · 查看更多 »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進賢縣)人。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父親,世稱晏殊為大晏,晏幾道為小晏。為北宋前期著名婉約派詞人,與歐陽修並稱「晏歐」。.

新!!: 宋仁宗和晏殊 · 查看更多 »

景祐

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5年,“景”的意思是“大”,“祐”為“神仙保佑”。景祐便指神仙保佑君王基業。.

新!!: 宋仁宗和景祐 · 查看更多 »

景泰 (宋朝)

景泰(),字周卿,北宋年间普州人。进士起家,补坊州军事推官。后作为尚书屯田员外郎为庆州通判,就上言:“元昊虽称臣,但恐怕包藏祸心。应该选主将,练士卒,修城池,储资粮,以备不虞。”三度上疏,无回复。不久元昊反宋,景泰又献上《边臣要略》二十卷。迁都官、知成州,奏《平戎策》十五篇。《宋史》卷三百二十六《续资治通鉴》卷四十二 景泰任都官员外郎时,因他先前所作的文章,有人向皇帝推荐他说他知晓兵事,景泰因而得皇帝召对,回答合皇帝的意,康定元年(1040年)九月,改任武职,为左藏库使、知宁州。元昊后来建立政权,史称西夏。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宋夏发生好水川之战,宋将任福败亡,景泰改知原州。元昊率众十万,兵分两路,一路出刘璠堡,一路出彭阳城,攻渭州。宋将葛怀敏救援刘璠堡,在崆峒北作战,败亡,夏军过平凉,到潘原。景泰率兵五千走小道赴原州,先锋左班殿直张迥逗留不进,景泰斩了他以正军法。景泰在彭阳西遇到夏军,裨将夏侯观想退守彭阳,景泰不许,依山列阵,还没成列,夏骑兵来犯,景泰秘密派三百骑分左右翼张旗帜为疑兵。夏军想要遁去,宋军将校请求进击,景泰制止了,遣士兵搜山,果然发现夏军伏兵,与之交战,斩首千余级。二年(1042年)十月以功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兼兵马钤辖。久后,领忠州刺史,徙秦凤路马步军总管,卒。 子景思立,熙宁年间屡有战功,官至引进使、忠州防御使、知河州,与董毡部兵作战,阵亡,后其弟景思忠也在左藏库副使、遂州驻泊都监任上与泸州夷人作战,在罗个暮山下阵亡。兄弟相继死于王事,人们都怜惜他们的忠诚。.

新!!: 宋仁宗和景泰 (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仁宗盛治宋仁宗赵祯赵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