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埃及第五王朝
埃及第五王朝是自前25世紀至前24世紀統治古埃及的一個王朝,歷時約150年。 埃及第五王朝法老列表:.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查看 赫里奥波里斯和古埃及
古王國時期
古王国(前2686年—前2181年)是古埃及历史的一个时期,对应于从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的四个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金字塔时期”,因为其中的第四王朝以曾修建为数众多的金字塔建筑群而闻名于世。国王(直至新王国时期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斯尼弗鲁为金字塔建筑的艺术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其后的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三位国王则在吉萨地区兴建了数个金字塔。这一时期的古埃及文化经过多方面的融合达到第一个历史上的巅峰,连同后来的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共同标志着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兴盛。 “金字塔时期”这一术语出自笔下,而如今则认为,在古埃及人看来,古王国时期与之前的早王朝时期没有什么区别,这不仅是因为早王朝时期最后一位国王与古王国时期的前两位国王有着血缘关系,还因为古王国时期的王都(国王的皇居)延续了早王朝的传统,设在“Ineb-Hedg”,即孟菲斯的埃及语名。一般认为区分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的标准之一是建筑风格的剧变,这意味着大型建筑工程已开始对整个埃及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王国时期的第四王朝—第六王朝这后三个王朝史料稀少,常被史学家称作“历史刻在石头之上”的王朝,其中“石头”指的是石制建筑。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历史框架主要是通过研读纪念碑上的铭文构建起来的。还常将之后的第七王朝和第八王朝纳入古王国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段时期也可以继续看作是以王都为中心的君主政权。古王国时期国家内部安定,社会繁荣发展,国王被神化,大权独揽,国家机器建立在整个社会面向国王源源不断的公共服务与财富贡献上。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
查看 赫里奥波里斯和古王國時期
上下埃及
上下埃及乃埃及在前王朝時期,以孟斐斯為界,位處尼羅河上下游的兩個各自獨立政權。上游南方地區為上埃及,下游北方地區為下埃及。 埃及的統一及由之而來的早王朝時期的開端,發生在前3100年左右。在那時之前,統治著上下埃及分別為兩個不同的政權。但統一對埃及的未來至關重要,因為為了對灌溉工程進行集中管理,為了確保尼羅河全綫航運的暢通,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據傳統說法,完成埃及統一之事業的是一位來自南方上埃及的武士,他叫美尼斯,是第一位把北至尼羅河三角洲的整個埃及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國王,當了第一名法老,配雙重王冠(象徵上下埃及統一)。在前3100年後的大約400年間,兩個統治王朝相繼支配著一個統一的埃及。.
查看 赫里奥波里斯和上下埃及
底比斯 (埃及)
底比斯是上埃及古城,瀕臨尼羅河,位於今埃及中部,即今天的卢克索附近。作為皇室居地和宗教膜拜的宗教中心,它從公元前22世紀中期到公元前18世紀曾繁榮一時。它的建築遺迹包括許多輝煌的廟宇和帝王谷附近的法老陵墓。.
辛努塞尔特一世
辛努塞尔特一世 Senusret I(希腊人称他为塞索斯特利斯一世 Sesostris I;另一埃及名为森沃斯勒 Senwosret,意为“沃斯雷特女神的子民”)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970年—约公元前1934年在位)。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之子。他在当王储时曾领兵攻掠利比亚。后转向南进,占领努比亚地区直至今日之瓦迪哈尔法。又远征利比亚沙漠绿洲及阿拉伯沙漠的金矿区。辛努塞尔特一世遵照其父的遗训,推行中央集权。同时在全国各地开采矿产,新建工程。晚年与儿子共同处政,不久去世。.
赫利俄斯
赫利俄斯(希腊语:Ήλιος,英文:Helio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相对应于古羅馬神話中的索爾(拉丁语:Sol)。他是提坦神许珀里翁之子,黎明女神厄俄斯和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兄弟。他是阿波罗的前任驾驶日车的车手。 赫利俄斯每日都會乘四马金车在天空中奔驰,从东到西,晨出晚没,用光明普照世界。在许多神话中,他同阿波罗混为一体。.
查看 赫里奥波里斯和赫利俄斯
拉 (埃及神祇)
拉,或譯瑞(Ra,也拼作Rah、Ré)是古埃及太阳神。从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开始,成为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被看作是白天的太阳。一千多年以来,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直到阿肯那顿(Akhenaten,即阿蒙霍特普四世)的一神教宗教改革,阿顿(即朝日之太阳神,他的形象是一枚日轮)以外的崇拜都受到禁止。后来,对他的崇拜与(Hydersall)结合在一起。 拉的主要崇拜中心在赫利奥波利斯(在埃及称为卢努“Iunu”-“柱石之地”),在那里他被当作地方太阳神“阿图姆”。通过他或与他结合成“阿图姆-拉”(Atum-Ra),成为九元神之首和鼻祖,其它八位是舒(Shu)和忒弗努特(Tefnut)、盖勃(Geb)和努特(Nut)、奥西里斯(Osiris)、塞特(Set)、伊西斯(Isis)和涅弗提斯(Nephthys)。 在后来的埃及王朝时期,拉与荷鲁斯神合并,成为“拉·哈拉胡提”(Ra-Horakhty,意指「拉是二个地平线上的荷鲁斯」)。据信他统治着天空、大地和冥界,与鹰或隼有关。新王国时期阿蒙神地位明显提升,拉又与阿蒙神融合为“阿蒙·拉”(Amun-Ra)。在阿玛尔纳时代,阿肯那顿抑制对拉的崇拜,大力推崇另一位太阳神“阿顿”(Aten)-神化的日轮,但在阿肯那顿死后,对拉的崇拜又得以恢复。 尼维斯(Mnevis)公牛是拉神的一个化身,在赫利奥波利斯有它的崇拜中心,并在城北有一个祭祀用公牛的墓地。 据说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拉神创造的,他通过念出它们每个的真名而唤出了它们。此外,人类产生于拉神的眼泪和汗水。因此,埃及人自称为“拉神之牛”。在天牛的神话中,曾讲述了人类想暗算拉神,而他派出了作为他眼睛的塞赫麦特女神去惩罚人类。当她变得过于嗜血时,他利用掺了石榴汁的啤酒灌醉了她。.
另见
古埃及城市
- 古斯 (基納省)
- 埃德富
- 培爾-拉美西斯
- 塔尼斯
- 塞易斯
- 孟菲斯 (埃及)
- 布陀
- 希拉孔波利斯
- 底比斯 (埃及)
- 提尼斯
- 索伊斯
- 考姆翁布
- 艾斯尤特
- 迪斯沃克
- 那帕塔
- 门德斯 (埃及)
- 阿布西尔
- 阿布西爾 (馬特魯省)
- 阿拜多斯
- 阿玛纳
- 阿瓦里斯
埃及罗马遗址
埃及考古遗址
- 亚历山大图书馆
- 代赫舒爾
- 伊斯納
- 俄克喜林庫斯
- 克诺珀斯
- 吉薩金字塔群
- 埃德富
- 培爾-拉美西斯
- 塞德港
- 塞易斯
- 奈加代
- 孟菲斯 (埃及)
- 布巴斯提斯
- 布陀
- 希拉孔波利斯
- 帝王谷
- 底比斯 (埃及)
- 开罗伊斯兰老城
- 拉罕
- 提尼斯
- 樂蜀
- 美杜姆
- 艾爾曼特
- 艾赫米姆
- 菲萊 (埃及)
- 象岛 (埃及)
- 门德斯 (埃及)
- 阿布米那
- 阿布辛拜勒神廟
- 阿拜多斯
- 阿斯旺
- 阿瓦里斯
- 马底
埃及聚居故地
- 伊斯納
- 俄克喜林庫斯
- 克诺珀斯
- 埃德富
- 培爾-拉美西斯
- 塔尼斯
- 塞易斯
- 孟菲斯 (埃及)
- 布巴斯提斯
- 布陀
- 希拉孔波利斯
- 底比斯 (埃及)
- 拉罕
- 福斯塔特
- 索伊斯
- 索哈傑
- 艾斯尤特
- 门德斯 (埃及)
- 阿布米那
- 阿拜多斯
- 阿玛纳
- 阿瓦里斯
- 马底
尼羅河三角洲
- 365年克里特大地震
- 下埃及
- 克诺珀斯
- 喜克索斯人
- 坦塔
-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
- 埃及第二十二王朝
-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
- 培爾-拉美西斯
- 塔尼斯
- 塞德港
- 塞易斯
- 宰加济格
- 尼罗河三角洲
- 布巴斯提斯
- 布陀
- 开罗
- 杜姆亚特
- 杜姆亞特省
- 比勒拜斯
- 水彩紙
- 波克霍利斯
- 涅伊特
- 米努夫省
- 紙莎草
- 索伊斯
- 羅塞塔石碑
- 莎草纸
- 蓋盧比尤省
- 西部省 (埃及)
- 謝赫村省
- 赫勒萬省
- 门德斯 (埃及)
- 阿布西爾 (馬特魯省)
- 阿瓦里斯
- 阿米尔塔尼乌斯
- 雅盧
希伯来圣经中的城市
- 亞夫內
- 以革伦
- 伯特利
- 利比拉
- 加薩
- 埃克巴坦那
- 埃拉特
- 基列亭
- 基列耶琳
- 塔尼斯
- 塞勒海德
- 大卫城
- 尼姆鲁德
- 尼尼微
- 巴比伦
- 布巴斯提斯
- 希伯伦
- 帕尔米拉
- 彼土利
- 杰里科
- 泰尔
- 示劍
- 示罗
- 米吉多
- 耶路撒冷
- 艾尔瓦德岛
- 蘇薩
- 貝特謝安
- 貝特謝梅什
- 贝尔谢巴
- 赛达 (黎巴嫩城市)
- 迦特
- 逃城
- 阿什杜德
- 阿卡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