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2 关系: 君主,天使,奠祭,守望台,希伯来语,希腊,底波拉,以色列,利百加,創世記,警醒,迦南,阿萨尔哈东,腓尼基语,雅各,耶利米書,耶和華,耶和華見證人,耶路撒冷,波斯,撒迦利亞書,拉班。
- 以色列王国
- 希伯來語
- 希伯来圣经中的城市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查看 伯特利和君主
天使
天使(angel),本指上天的使者,在其它不少宗教中也有類似概念,並汉譯為“天使”。.
查看 伯特利和天使
奠祭
奠祭是一种通过撒酒向神献祭的仪式,许多宗教都有此种仪式。 中國古代有酹(ㄌㄟˋ)、奠酹、薦酹等儀式,在祭祀後以酒灑地。 在犹太教中: 以赛亚使用奠祭作为隐喻,描述“受苦的仆人”的结局:“将命倾倒,以致于死” 。基督徒将耶稣基督视为这个预言的应验。 有多种液体用于奠祭,最常见的是酒或橄榄油,在印度使用酥油。仪式中所使用的器皿,包括patera。奠祭通常是浇在地上。 在古希腊,奠祭是一种献祭的类型,倾倒在祭坛上,各种有营养的或珍贵的液体,例如香水、酒、蜂蜜、牛奶、油和果汁。 后来献祭的对象包括天神缪斯、伊俄、维纳斯以及祖先的灵魂。 古希腊文献经常提到奠祭。欧里庇得斯描述失败的可怕后果,奠祭中包括某些神祇,如许多希腊悲剧的共同主题,酒神的女伴(The Bacchae)。在奥德赛中提到,由大麦、酒、蜂蜜和水组成的奠祭用于召唤哈底斯。 在神道教中,奠祭称为“神酒”。在神道教寺庙的仪式中,通常使用清酒,而在家庙中,可能用每天早晨更换的清水代替。仪式可以使用白色瓷器或者没有装饰的金属杯。 在古巴,一个普遍的风俗是从酒杯中洒出一两滴兰姆酒,并且说“para los santos”(为了圣徒)。.
查看 伯特利和奠祭
守望台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Watchtower;简称《守望台》杂志),是耶和华见证人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是其最主要的两本國際性杂志之一。刊物由宾夕法尼亚守望台圣经书社在纽约出版,提供给其信徒和其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每期的《守望台》分成不同的主题,其中部分文章是其聚会中使用的教材,是其信徒仔细研读的文章。以每期334種語言版本合計,每期全球平均印量大約6980万1000份(2018年)参看守望台杂誌任意语言版本第2页。.
查看 伯特利和守望台
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 -,读音:)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為具有古代猶太民族(以色列民族或希伯來民族)意識之現代人民的民族語言、也是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2500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拉迪諾語和意第绪语,以色列復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採用希伯来语字母書寫;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希伯来語亦如同其它大部分的閃語族语言般,其拼寫法為橫寫由右到左。.
查看 伯特利和希伯来语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查看 伯特利和希腊
底波拉
底波拉(Dəḇôrā,Deborah,意为蜜蜂)是古代希伯来人的第四任士师,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士师。底波拉率领希伯来人成功地反击迦南王耶宾及其军长西西拉的军队。她的故事记载在士师记的第4章和第5章。 底波拉是拉比多(לפידות 意为“火炬”)的妻子。她常坐在以法莲山地的拉玛和伯特利之间的棕树下施行判断。()迦南王耶宾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之久,底波拉召来巴拉迎战耶宾的军长西西拉。巴拉要求底波拉与他一同前去。底波拉说, 巴拉召集了一万名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来对付西西拉的九百辆铁车()。 当西西拉的战车来到基顺河时,: 正如底波拉所预言的,以色列人大获全胜。西西拉在逃跑时被雅亿杀死。这次战役之后,这地获得40年的和平。() 士师记第5章记载了底波拉和巴拉在凯旋之日所唱的诗歌,可能作于前12世纪,也许是希伯来诗歌最早的范例。 在流体力学中,有一个無因次量以她的名字命名为底波拉数。.
查看 伯特利和底波拉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查看 伯特利和以色列
利百加
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利百加(希伯来语:רִבְקָה,Rivqa)是以撒(Issac)的妻子,孪生兄弟以扫和雅各的母亲。她是亚伯拉罕兄弟拿鹤的孙女,彼土利的女儿,亚伯拉罕是以撒的父亲。 亚伯拉罕年老时差遣忠心的老仆人回到本乡本族为以撒娶妻。在井旁遇到了利百加,并将她带回。死后葬于希伯仑附近的麦比拉洞。 这个名字在现代英语中拼写为Rebecca。昵称是Bec、Reba、Becca、Becka、Beckie、Becki或Becky。.
查看 伯特利和利百加
創世記
《创世记》(בראשית,意為“在开始之时”;唐朝景教譯《渾元經》)是《希伯来圣经》的第一卷书。传统上远古的近东地區通常以书的首几个字为该书的名字。.
查看 伯特利和創世記
警醒
#重定向 警醒!.
查看 伯特利和警醒
迦南
迦南(天主教譯為客納罕)(Canaan,כְּנַעַן,腓尼基语:,Χαναάν,کنعان)原意为“低”,指地中海東岸的沿海低地,是一个古代地区名称,大致相当于今日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加上临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临海部分。.
查看 伯特利和迦南
阿萨尔哈东
阿萨尔哈东(阿卡德語:Aššur-ahhe-iddina),(),亚述国王(前681年~前669年在位)。名亚述-阿哈-丁(阿卡德語:Aššur-aha-iddina)。在旧约和希腊语文献中,他被称做以撒哈顿。 阿萨尔哈东为前任國王辛那赫里布之子,母親納齊亞。辛那赫里布死于宫廷政变;阿萨尔哈东在与诸兄弟的内战中击败对手登上王位。 阿萨尔哈东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他与阿拉伯人和腓尼基城邦都打過仗。在这些征战中最重要的是从前675年开始的对埃及的远征。前673年,他一度被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亚王朝)的法老塔哈尔卡所击退。但前671年,阿萨尔哈东打败了塔哈尔卡,征服了包括孟斐斯在内的整个埃及北部。他随即自称为「上下埃及和努比亚之王」。 阿萨尔哈东其它军事行动主要是对帝国反叛的地区进行再镇压。前673年至前672年,他曾与乌拉尔图联合行动,以追捕逃亡的奴隶和自由民。在这一时期,米底亚在斯基泰人的支持下脱离了亚述的统治,逐渐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公元前670年人口达到700万人.
查看 伯特利和阿萨尔哈东
腓尼基语
腓尼基语()是古代的一种语言,使用于地中海沿岸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在古埃及语中称作Pūt ,腓尼基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阿拉姆语称作"迦南",希腊语、拉丁语称作"腓尼基" 。腓尼基语属于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迦太基语便是由腓尼基语与柏柏尔语融合发展而来的。腓尼基语和迦太基语都使用腓尼基字母进行书写,希腊字母便是以腓尼基字母改造而来。 现存语言中与腓尼基语最接近的语言为希伯来语。.
查看 伯特利和腓尼基语
雅各
雅各可能指以下其中一人:.
查看 伯特利和雅各
耶利米書
《耶利米書》 (天主教:耶肋米亞先知書;יִרְמְיָהוּ Yirməyāhū;the Book of Jeremiah) 相信是由數個單元的文集編輯而成。内容主要是先知耶利米的講辭,也包括以第三人稱提及先知的完傳記材料。這些單元的內容都應該出自先知耶利米的口,但記錄者未必是他本人。這些部份可能出自先知的秘書巴錄的報道(参36章:4節),52章的歷史附錄則採用列王纪的資料。 主題:基督在神對付以色列與列國時,成為耶和華對神選民的義,作他們的中心和圓周。.
查看 伯特利和耶利米書
耶和華
耶和華(Jehovah,又作Yehovah 或 Yehowah),對希伯來聖經中的יְהֹוָה,或是四字神名(יהוה,YHWH)加上母音,進行拉丁化而产生的一个专有名词。原是猶太教尊奉的神名,也是基督教中的神,天主教譯作雅威。 希伯来四字圣名按照猶太教的傳統尊為至聖,隨便讀寫這個字成為忌諱。希伯來聖經在公元前二世紀翻譯為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將這個字翻譯成“主”(,音kyrios),許多聖經譯本延續猶太的傳統用“主”(如LORD)來翻譯這個字。因此這個神名的正確發音很早就失傳了,耶和華這個發音在歐洲中古世紀後盛行,但許多現代學者相信其正確發音應該接近於雅威(Yehoweh)。.
查看 伯特利和耶和華
耶和華見證人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是一個獨立的宗教團體,在1870年代末查尔斯·泰兹·罗素在美国賓夕法尼亞州的匹兹堡發起,直至1931年一次大會上,才根據聖經《以賽亞書 43:10》“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人,是我所揀選的僕人。’”取名為耶和華見證人。 耶和華見證人的最高機構為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總部的中央長老團,其官方出版之守望臺聖經書社强調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完全基於聖經,無論是教義內容、生活準則、傳道方式都恢復了公元一世紀的基督教。一些宗教人士聲稱其為異端教派,此乃相較於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的信仰,但其本身並不贊同“異端教派”的說法,《耶和華見證人簡介》。 耶和華見證人認為信仰應完全依據《聖經》,強調聖經的主題-上帝的王國,只有上帝的王國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難題。 對耶穌基督的理解與傳統基督教主張存在較大差别,經常強調傳道與上帝的救贖安排。.
查看 伯特利和耶和華見證人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查看 伯特利和耶路撒冷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查看 伯特利和波斯
撒迦利亞書
《撒迦利亞書》(唐朝景教譯作《刪河律經》)是《希伯来圣经》的第38本书卷,基督教《旧约圣经·小先知书》的第十一卷。这一卷包含了很多关于耶稣的预言,在后来的记录中全部得到应验。撒迦利亚是本书的作者。 主題:耶和華藉著基督的救贖,對祂受管教的選民熱切的安慰和應許;基督親受屈辱,在他們被擄中作他們受苦的同伴。.
查看 伯特利和撒迦利亞書
拉班
拉班(希伯来语:לָבָן,Lavan,Lāḇān,"White";英语:Laban)是《圣经·创世纪》中的人物,他是彼土利(Bethuel)的儿子,利百加的哥哥,利亚和拉结的父亲。他是以撒的内兄,雅各的舅舅和岳父。 拉班首次在《圣经》中出现是在,他被代表以撒前来求亲者送来的珠宝所打动,做主同意了这门婚事。 后来,拉班许诺如果雅各为他牧羊7年,就将小女儿拉结许配给他,可是到时却设计谋暗中用大女儿利亚替换了拉结,迫使雅各又为拉班牧羊7年,才得到了拉结为妻。。.
查看 伯特利和拉班
另见
以色列王国
希伯來語
希伯来圣经中的城市
- 亞夫內
- 以革伦
- 伯特利
- 利比拉
- 加薩
- 埃克巴坦那
- 埃拉特
- 基列亭
- 基列耶琳
- 塔尼斯
- 塞勒海德
- 大卫城
- 尼姆鲁德
- 尼尼微
- 巴比伦
- 布巴斯提斯
- 希伯伦
- 帕尔米拉
- 彼土利
- 杰里科
- 泰尔
- 示劍
- 示罗
- 米吉多
- 耶路撒冷
- 艾尔瓦德岛
- 蘇薩
- 貝特謝安
- 貝特謝梅什
- 贝尔谢巴
- 赛达 (黎巴嫩城市)
- 迦特
- 逃城
- 阿什杜德
- 阿卡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