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剿匪總司令部

指数 剿匪總司令部

剿匪總司令部,簡稱剿總,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準備進行對中國共產黨實施軍事圍剿的跨地區、跨建制之高司軍事單位,通常作為第一線指揮机关。主要分为四大系统,东北、华北、徐州以及华中。大體而言,一個剿總下轄若干兵團、警備司令部、綏靖公署、戰區以及綏靖區等,層級大體與軍政長官公署平行,但在軍事戰鬥中,指揮層級往往比軍政長官公署要高。 1937年之前,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國民政府在各地設立一連串軍事機關,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苏区中国工农红军進行圍剿,後因西安事變與抗日戰爭爆发,這些軍事機關在抗戰期間很多都轉為對日軍作戰單位。抗戰開始時,國民革命軍的指揮機構是按「總部-戰區兵團-集團兵團(兵團,路)-軍-師-旅-團」,共7級才到戰術單位;1940年後簡化為「總部-戰區-集團軍-軍-師-團」,6級指揮機構。此舉極大提升部隊作戰指揮能力。 1945年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佔領區,展開與中國共產黨對決的準備,在各地成立了許多政府機構。作為中央政府代表官署、掌握地方軍、政權的單位稱之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設主任為最高統帥代表,是政治、軍事整合的機構。作為跨省區軍事區域的指揮單位則為軍政長官公署,直接指揮責任區的作戰任務,是跨省區的軍事機關,其中較著名且維持較久的就是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訓政時期,若直接由軍事委員會指導的單位則稱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行營是策劃、部署、指揮的前進基地,它的設置常因軍事行動的需要而變更,例如早期第二次、第三次剿共就是由南昌行營所策劃。抗戰結束後,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多數行營都改為行轅、軍政長官公署、或軍事針對性更強的剿匪總司令部,集團軍編制則改為綏靖區。「綏靖主任公署」則是省級(戰區級)軍事機構,綏靖主任對於所轄區域黨政要務有便宜處置權。「綏靖公署」初設於1931年11 月,最早設立的是駐贛、駐豫、駐鄂綏靖公署。到1937年6月,先後設立了駐贛、駐豫、駐鄂、北平、太原、廣州、南寧、駐閩、貴州、冀察、豫皖、滇黔川康、甘肅、西安、江蘇等「綏靖公署」。其中,駐贛、北平、甘肅、西安「綏靖公署」設立不久便撤銷。因此二戰结束之後的指揮機構理想中應擴編為「總部-行轅(軍政長官公署、剿總)-綏靖公署(戰區)-綏靖區-兵團/整編軍-軍(整編師)-師(整編旅)-團」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共8級。 下文中各剿匪總司令部戰鬥序列,因當年部隊調動、整編、撤銷、殲滅頻繁,加上戰後國軍整編與內戰同時進行,新舊制度交替之間,制度、稱呼與番號混亂,故內容並不完整全面,大體是以三大會戰前夕為主。.

181 关系: 劉多荃劉峙劉平劉玉章劉雨卿华北地区卫立煌南宁市南阳市南昌行營塘沽区夏威大别山太原市孫蘭峰孫連仲孫楚孫渡孙震宜昌安庆市安徽省宋希濂山海关上官云相丁德隆中华书局中南海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歷史东北1947年冬季战役三大战役广州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沪铁路云南省延安市廖耀湘...张家口市张作相張克俠彭傑何基灃何應欽徐州市侯镜如保定市信阳市北平市國防部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周磊周福成咸寧傅作义军政长官公署商丘市共匪剿共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石覺王嚴王克俊王耀武福建秦皇岛市秋季程潛第一次国共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綏靖區綏靖公署總司令羅賢達烟台市热河甘肃省熊式輝白崇禧蚌埠市韓德勤遼陽萬式炯萬福麟顧祝同行轅西安市西安事变馬法五馮欽哉解放軍出版社马占山魏鴻緒警備總司令部鲁道源贵州省趙家驤黃維辽沈战役范漢傑胡璉郭景雲阎锡山蘇炳文薛岳闕漢騫葫芦岛市邱清泉蔣中正锦州市锦州战役 (1948年)鄧寶珊鄭洞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长江长春市苏区陳士章陳繼承陳誠陈长捷抚顺市抗日战争战区林偉儔李士林李天霞李宗仁李延年李志鵬李品仙李勃李萬春李賢李涛李文李文田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杜聿明桂系梁華盛楊愛源武汉市江西省江苏省汉口沈阳市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南省潘文華本溪市戰區新一軍日本军曹叔振鐸 扩展索引 (131 更多) »

劉多荃

劉多荃()字芳波,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鳳城县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中華人民共和国政治家。.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劉多荃 · 查看更多 »

劉峙

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得到蔣中正賞識。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被任為徐州剿共總司令,被解放軍全线击敗。1954年到台灣,至1971年病逝。.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劉峙 · 查看更多 »

劉平

劉平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劉平 · 查看更多 »

劉玉章

劉玉章(),字麟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綽號「劉光頭」,陝西興平人,中國國民黨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劉玉章 · 查看更多 »

劉雨卿

劉雨卿(),字獻廷,生於中國四川三台縣南鄉,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曾任集團軍副總司令。.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劉雨卿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又字辉珊,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安徽合肥(今肥东)人。妻韩权华。.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卫立煌 · 查看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南阳市 · 查看更多 »

南昌行營

#重定向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南昌行營 · 查看更多 »

塘沽区

塘沽区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现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原塘沽区面积为790.2平方千米,人口为46.2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塘沽区 · 查看更多 »

夏威

夏威,原名鈞差,号煦蒼,廣西省梧州府容縣人,中华民国陸軍上将,新桂系核心人物之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夏威 · 查看更多 »

大别山

大别山为中國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脉。介于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延为天柱山、张八岭,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公尺左右。为淮河和长江的分水岭。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公尺(因白马尖位于大别山東延的霍山,故有时也将海拔1739公尺的天堂寨视为大别山主峰。)。2018年,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大别山 · 查看更多 »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太原市 · 查看更多 »

孫蘭峰

孙兰峰()字畹九,山东省滕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孫蘭峰 · 查看更多 »

孫連仲

孫連仲(),字仿魯,直隶省雄縣(今河北省雄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級上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知名将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孫連仲 · 查看更多 »

孫楚

孙楚(),字萃崖,山西解县前街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孫楚 · 查看更多 »

孫渡

孫渡()字志舟,雲南省曲靖府陆凉州(六凉州)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孫渡 · 查看更多 »

孙震

孙震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孙震 · 查看更多 »

宜昌

#重定向 宜昌市.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宜昌 · 查看更多 »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安庆市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宋希濂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黄埔軍校第一期毕业,被誉为黄埔之光。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蒋介石嫡系重要將領,抗日名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宋希濂 · 查看更多 »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著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景区资质”。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山海关 · 查看更多 »

川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川 · 查看更多 »

上官云相

上官云相,字纪青,中国山东商河人,国民革命军上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上官云相 · 查看更多 »

丁德隆

丁德隆(),字冠洲,湖南攸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将军衔。 1924年进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同年11月,因该校被合并而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就读。毕业后,任教导团与第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北伐。1928年任团长,1931年任第一师独立旅旅长,晋升为少将。1936年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後,任七十八师师长。在围剿陕北根据地红军时,曾被黄埔军校时的同学左权俘获。 抗日战争中,随胡宗南第一军作战。1940年接替陶峙岳担任第一军中将军长。1942年转任五十七军军长,后升兼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1943年升任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曾擔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 国共内战期间,1947年中山陵哭陵事件擔任主祭,後任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中将副团长;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攻占西安後,撤退到陝南漢中;11月轉進四川成都,後飛往台灣;递补为国民大会湖南省工会代表,并担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96年在台北病逝,葬于国军示范公墓。.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丁德隆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泛指紫禁城西方鄰近北海、中海及南海的區域,佔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辦公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歷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因此中南海象徵著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最高權力。.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南海 · 查看更多 »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维埃区域(简称中央苏区),主要位于中华民国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建立的全中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被中国共产党评价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一般将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视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但对之前该区域成片的苏区习惯上也称为中央苏区。.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央革命根据地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

#重定向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反圍剿戰爭

#重定向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爭.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反圍剿戰爭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前稱爲中國工農革命軍。隨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由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一調度八路軍和新四軍。 红军部队的组建,通常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和国民革命军中发动的暴动、兵变。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於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绝大部分来自于红军部队。.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国工农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中國大陸前,已建立多個由該黨統治的勢力範圍,稱為革命根据地,广义上包含第一次国共内战時期的「苏区」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據地的「边区」,乃至第二次国共内战爆發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建立的「解放区」。 “革命根据地”本是指20世纪以革命为目标的中国、越南等地反政府武装的割据地盘,現今則多用來指中国共产党建政前因反对中國國民黨的统治而占领的地区。此外,中國國民黨成立後,在成立國民政府、發動國民革命軍北伐前,於廣東建立有別於北洋政府統治的勢力範圍,被中共稱為「广东革命根据地」。 中共成立之初與中國國民黨合作,至1927年發動南昌起義後,開始建立蘇維埃政權與自己的武裝力量,其中又以江西的中央苏区最為重要。1931年,中共以這些蘇維埃政權統治區為基礎,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稱與中華民國(指國民政府)分立。國民政府在完成北伐後,對中共的根據地進行多次圍剿,並在1934年的第五次圍剿獲得突破;中共中央因此離開原作為主要根據地的中央苏区,被迫向西北移動,至1935年10月底抵達陕北,在陕甘一帶建立了新的根據地。 後來因日本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對中國的逐步侵略,加上西安事變的發生,國共雙方停止戰爭,進行第二次的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根据地依据协议改称为“边区”,由中共實施地方自治、但接受國民政府管辖。在1947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边区政府被國民政府认定为非法,中共則開始將其統治與控制的區域稱為“解放区”。隨著中共於戰事上的節節勝利,解放區的範圍也逐漸擴大至大部份要邑和土地。1949年,国共戰事逐漸底定,中共於當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革命根据地”的用法開始出現,其中昔日的蘇區、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根據地被统称為“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及社会发展等种种原因,总体而言,革命老区经济状况至今仍然赶不上经济发达地区,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也强调要扶持当地经济,讓老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以下按照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资料,列出该党主要的革命根据地。.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东北1947年冬季战役

东北1947年冬季战役,中共方面亦称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双方发生的战役。 12月15日,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战役,取得胜利。缴获各种大炮1200余门、各种枪6.9万余支(挺)、弹药两千余万发、汽车300余辆。把东北的国军压缩包围在长春(郑洞国部约11万)、沈阳(卫立煌、廖耀湘部共20余万)、锦州(范汉杰部15万)等几个互不相连的据点中《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开国功臣;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林彪元帅》中华网。。东北的国军以大城市的工事抗衡,希望重蹈第三次四平战役之胜。.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东北1947年冬季战役 · 查看更多 »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華民國政府称为三大会战,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間,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第二次國共内戰中的三次關鍵戰役。三次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均以中國共產黨的胜利告终。 1947年7月,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5月,第472頁,ISBN 7500002424。由1948年起,解放軍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國軍損失超過150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中國国民党在中國大陆的统治逐漸崩溃。而中國共產黨勢力經年累月積攢之優勢完全顯現,開始向全中國进一步进军。以至1950年打下海南島與西康,中國共產黨統治整個中國大陸。.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三大战役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京沪铁路

京沪铁路最初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指首都南京往上海的鐵路,如今指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由原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段、津浦铁路(—浦口)和沪宁铁路(下关—)组成,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在1968年建成而全线接通。目前京沪铁路实际里程为1451.4公里(经天津西、济南、蚌埠),为全线双线电气化干线铁路。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南北最大的两座城市,而且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组成部分。虽然京沪线已进行过多次改造和扩能工程,但线路运输能力依然接近饱和,因此另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以缓解运输压力。 北京—晏城—济西—党家庄—徐州—不经过蚌埠的蚌埠外铁路线—南京—上海,实际里程为1435.1公里。 2006年12月31日起,原京山线北京—南仓段、原京山津浦上下行联络线、原津浦线(不含桥南至党家庄段)、桥党联络线及原沪宁线合并为京沪线,正式起用“京沪线”的线路名称并开始统一编排里程。.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京沪铁路 · 查看更多 »

康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康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延安市

延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是中共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及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及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延安市 · 查看更多 »

廖耀湘

廖耀湘(),别号建楚,中国湖南邵阳县(今新邵县)北乡酿溪镇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廖耀湘 · 查看更多 »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汉语拼音:Zhāngjiākǒu Shì,邮政式拼音:Kalg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张家口成为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京津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与中西部资源产区的重要纽带《张家口地理》 海南出版社。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张家口市 · 查看更多 »

张作相

張作相(),字輔臣(又作輔忱)。原籍直隶省深州花盆镇(今属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生于盛京将軍管轄区錦州府義州南杂木村(今凌海市班吉塔镇杂木林子村)。中华民国军事将领。為有「吉林抗日第一人」之稱的馮占海之姨夫。.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张作相 · 查看更多 »

張克俠

張克俠(),原名張樹棠,河北獻縣侯陵屯村人,西北军将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張克俠 · 查看更多 »

彭傑

彭傑(),本名彭希超,臺灣男性漫畫家。血型B型。出生於台中,現居於臺北。國立成功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擁有建築師執照。.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彭傑 · 查看更多 »

何基灃

何基灃(),字芑蓀,直隸(今河北)藁城人。原国军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何基灃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何應欽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侯镜如

侯镜如(),号心朗,河南永城人。.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侯镜如 · 查看更多 »

保定市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保定市 · 查看更多 »

信阳市

信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河南省南端,在唐代时为“申州”州治地,故有“申城”之称。东望安徽,南控荆楚,是江淮河汉空间内的战略要地,也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物流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市总面积达1.89万平方公里,有858.96万人口,辖八县二区,六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 信阳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素有“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之称,是全国开通高铁最多的地级市。信阳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唯一一个连续六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地方,还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诞生地。境内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湾湖;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唐、明两朝国庙灵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信阳作为鄂豫皖苏区之革命老区,被中国国务院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信阳是历史上中原河洛人南迁的肇始地和集散地,作为中原侨乡,在当今汉族100个大姓中,有十多个源于信阳。.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信阳市 · 查看更多 »

北平市

北平市,簡稱「平」,舊稱北京,為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前為首都。當時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综合水平远超南京。.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北平市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

國防部,是目前大部分國家最高部門的通稱,軍隊已國有化的國家多會設置,但也有些國家是採用其他的架構或名稱。(如中國、朝鲜、越南等便以中央軍事委員會為最高军事指揮機構),部門首長稱作國防部長或國防大臣。 以下列出幾個國家的國防部:.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前身為第十一師,係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整編國防軍,由國民革命軍司令部警衛第一、二、三團整編而成。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戰中,因協力友軍於8月15日攻克濟南,故擢長為第十八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全國統一,整編為整編第十一師。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恢復原軍師番號。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徐蚌會戰後遭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潰,於南京重新組建。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一日來台灣後第四次整編番號,改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七軍。民國四十五年四月一日,第七軍司令部番號取消。 第十八軍(海燕部隊)在所謂國軍五大主力中為建軍最早、歷史最長的一支勁旅,民國三十九年九月於金門改編轄十一師、一一八師。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一日該二師番號改為十七、十九師,其核心骨幹為第十一師,即後來著名的陸軍步兵第一一七師(海鵬部隊)。經歷數次整編,至民國八十七年精實案成為聯兵旅第一一七旅,民國九十四年精進案併編入陸軍機步第二九八旅(2013年改銜第三三三旅,承接第三三三師番號及隊徽)。一一八師則為119旅(虎軍部隊),精進案改為金東守備隊(駐金門金沙);2014年4月1日,與金防部金西守備隊併編為金門守備大隊。.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十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曾先後組成五次。.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革命軍第十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是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成立的軍級單位,與其它單位不同在其隸下編制為蔣中正在開戰前精心訓練的国军德械师(中德合作)。然而,在1937年多場戰役遭到重創後,實力大不如前,之後大多留置後線整訓擔任戰略預備隊,在滇西緬北戰役反攻時參與第一線攻堅。 國共內戰中,第七十一軍在東北與共軍對戰時防衛長春,因此遭到全殲,而後多次重建,最終並未撤退至台灣。.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1933年2月15日,國民政府為抗擊日軍侵略中華民國華北地區之熱河省,以第一〇六師、第一〇八師、第一一六師、第一一九師、第一二九師、第一三〇師、騎兵第二師等7個師在熱河省平泉縣組建第五十三軍,軍長由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總參議、第四軍團總指揮萬福麟中將〔字壽山、1880年生、吉林省農安人、行伍出身〕兼任,受第四軍團總指揮部節制。同年3月,第一一二師調入第五十三軍序列。本軍成立之初,先於熱東之朝陽、凌源地區抗擊日軍,所屬第一二九師、第一三〇師潰敗後,退守界嶺口,後撤往灤河以西休整。4月,第一一二師調歸第六軍團直轄。長城抗戰結束後駐軍北平,第一〇六師調歸軍分會直轄。1934年2月,第一一六師、第一二九師調往豫鄂皖邊區與共黨叛軍作戰,第一〇八師調歸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軍序列。1935年6月,第五十三軍移駐保定,留第一一六師負責北平城防。9月,騎兵第二師調歸騎兵軍整編。 1935年11月26日,兼軍長萬福麟上將調任冀察綏靖公署副主任,仍兼第五十三軍軍長。同時第五十三軍改受冀察綏靖公署節制。1937年6月,第五十三軍所屬部隊按調整師編制整編,保留第一一六師、第一三〇師番號,撤銷第一一九師、第一二九師番號,另調第九十一師加入序列。.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原屬大清雲南都督唐繼堯部滇軍,其中80%官兵均為雲南人,絕大多數都是少數民族,以彝族、白族為主。 宣統三年(1911年),以同盟會會員為核心的一批滇軍將領,響應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在雲南之統治。 民國4年(1915年),滇軍參加護國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留名。 民國26年(1937年)9月,當時雲南王龍雲將原有的6個步兵旅編組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盧漢任軍長。 1937年10月10日,第六十軍下轄的第一八二、第一八三、第一八四共3個師。主要裝備法械,作為滇系主力部隊,裝備十分精良、齊全,是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當中裝備最強、人數最多的一個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為國民革命軍下轄之軍級單位。 第六軍曾在歷史上先後組建五次:1926年、1929年、1938年、1945年、1948年。在1937年抗戰前,這個番號主要使用者為地方實力派,直到1938年韓復榘遭鎗斃,此單位第三次重編後才正式中央化;第六軍在抗戰中雖多次參加重大戰役,但戰功並不顯著。.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革命軍第六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是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創建者孫文於民國13年(1924年)4月12日手書,簡稱《建國大綱》,全文僅二十五條。這是中華民國成立後,孫文針對國家建設所提出的規劃方案。《建國大綱》以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作為人民應有之「權」,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作為政府施政的「能」,權能區分,造成「萬能政府」,以實現三民主義。《建國大綱》並將建設國家的程序分為三個階段:軍政時期、訓政時期與憲政時期。.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 查看更多 »

周磊

周磊(),阿美族,臺灣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出身,為台灣的棒球選手之一,於2015年季中選秀由中信兄弟以第八輪選進,以120萬簽約金外加30萬激勵獎金加盟,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守備位置為投手。時任一軍投手教練的黃欽智對於這位前強恕王牌的評價是「有實力、資質好,但有時會出現新秀常見的大起大落問題」。.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周磊 · 查看更多 »

周福成

周福成()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周福成 · 查看更多 »

咸寧

#重定向 咸宁市.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咸寧 · 查看更多 »

傅作义

傅作義,字宜生,是一位生於山西省榮河縣的政治人物與军事人物。他在加入中共政權前曾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他協助共軍和平進入北京城,並於後來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晚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傅作义 · 查看更多 »

军政长官公署

军政长官公署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的地方军政事务高级統轄机构。.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军政长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商丘市

商丘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界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727.39万。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交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商丘市 · 查看更多 »

共匪

共匪是中國国民党(后扩为中華民國)在蒋经国去世前對共產黨人士的一種敵對性稱呼。於中文環境中多用於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黨員、或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亲中共人士。.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共匪 · 查看更多 »

剿共

#重定向 第一次国共内战.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剿共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所編製的武力,先後曾使用予撤銷過數次。曾先後組成三次:1925年、1929年、1948年。.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国民革命军第二军 · 查看更多 »

石覺

石覺(),字為開,廣西省義寧縣人,中華民國陸軍高級將領,中華民國第10任銓敘部部長。.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石覺 · 查看更多 »

王嚴

#重定向 王朗.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王嚴 · 查看更多 »

王克俊

王克俊可以指以下人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王克俊 · 查看更多 »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春—1968年7月3日),字佐民,山东泰安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创设人之一,曾任74军军长。后升任集团军及方面军总司令、山东省省主席、司令长官,並擔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在国共内战时兵败被俘。1959年被特赦释放,1968年逝世,享年64岁。.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王耀武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秦皇岛市

皇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端,是京哈铁路上重要城市之一。靠在渤海湾边上,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公里。以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 秦皇岛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著名的风景区山海关、北戴河坐落于此。.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秦皇岛市 · 查看更多 »

秋季

秋季是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三季。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秋季 · 查看更多 »

程潛

程潛(),字頌雲,中国湖南醴陵人,同盟會元老,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北伐战争時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抗戰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時曾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但未成當選。 1949年年中在長沙向共產黨投诚,同年出席北京全国政协。其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員長,湖南省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程潛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一次国共内战是指中國在1927年-1937年间,在四一二事件後,由中國國民黨领导的国民政府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之間的战争,此战争於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後趋向隐化,以国共摩擦形式贯穿抗战始终。中國國民黨稱為剿共。中国共产党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或十年內戰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4922頁,ISBN 978-7-5326-0083-0。.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第一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綏靖區

綏靖區司令部簡稱綏區,是在作戰區域或接近作戰地劃成若干綏靖區,設綏靖區司令部和司令官,置於各剿匪總司令部或綏靖公署管轄下,獨掌該區域黨、政、軍、特大權。1946年9月16日,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於第207次會議通過綏靖區施政綱領及施政之四項辦法。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國軍在各地先後成立。.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綏靖區 · 查看更多 »

綏靖公署

綏靖公署是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時期設置之機關。簡稱綏署,是在作戰區域或非作戰區負責指揮局部戰爭,組織訓練兵員,徴集軍糧,並全權指揮其所轄省縣級行政機關,以區域或綏靖公署所在地為名稱。中華民國國軍為了進攻中國共產黨,劃全國為若干綏靖區,在區中心城市設綏靖公署,除負責指揮軍事外,還控制區內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綏靖公署在戰區指揮所轄省縣行政機關,按《綏靖公署組織條例》設立,負責訓練兵員、征集軍糧等戰爭事宜。.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綏靖公署 · 查看更多 »

總司令

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是武装部队的指挥官职位,但是具体职务高低不一而定。如居最高指揮權限職位,則可稱為統帥(舊稱「大元帥」)。 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之类的、一個國家軍隊的最高司令官性质的总司令,也有陆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空军总司令之类的军兵种最高指挥官性质的总司令,也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之类的战役单位部队指挥官性质的总司令。.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總司令 · 查看更多 »

羅賢達

羅賢達(),號建三,中華民國陸軍少將,湖南省長沙府人,黄埔軍校第五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軍長。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防守南京至蕪湖防線,其所部在安徽被全殲後遭解放軍俘虜。1950年9月30日试图越獄但失敗,1950年11月7日被槍決。.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羅賢達 · 查看更多 »

烟台市

烟台市,别称港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北部,1984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烟台位于37°24′N121°16′E。全市总面积13,8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63个。东与威海接壤,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烟台市 · 查看更多 »

热河

热河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热河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熊式輝

式辉(),字天翼,江西省安义县人,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曾主政东北。.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熊式輝 · 查看更多 »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穆斯林,伊斯兰教名奧馬爾()。廣西桂林臨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有「小諸葛」之稱。中國國民黨桂系(新桂系)將領。地位僅次於李宗仁。1923年起任廣西討逆軍參謀長,廣西綏靖公署及桂軍第二軍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保定軍官學校畢業。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路合作無間。二人最初一同加入國民黨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手驅逐廣西的舊軍閥。1927年任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黨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後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北伐成功後,和蔣中正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1929年蔣桂戰爭失敗後,與李宗仁等退回廣西。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屢有勝果。 1931年後,白崇禧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國防部長、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華中軍政長官。然而,國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國東北的戰果,局勢對國府愈趨不利,桂系最終亦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壁江山。去臺灣後,白崇禧被委任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6年病逝於臺北。 白崇禧为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篤信伊斯兰教。民国时期,他捐款兴建了多所清真寺、发展穆斯林教育,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中国穆斯林許多方便。另一方面,據其子白先勇回憶,白崇禧對於少數穆斯林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例如:女性不得受教育、女性戴面紗等,極為反對。白崇禧對宗教採寬容態度,時常為佛教、道教寺廟題字、撰聯,諸如暖暖安德宮、關渡宮附設之廣渡寺、梧棲朝元宮、延平郡王祠等,不勝枚舉。.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白崇禧 · 查看更多 »

蚌埠市

市,简称蚌,舊作--、--,别名珠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蚌埠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凤阳、宿州。由于史载蚌埠地区“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从而得名“珠城”。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省辖市(公元1947年)。蚌埠全市面积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末,蚌埠市含三县总户籍人口379.52万,常住人口333.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0万。蚌埠市下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五河县和固镇县三个县。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京沪高铁蓄势待发、蚌埠新港百舸争流,交通十分便利。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 蚌埠是中国三线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蚌埠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当前,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蚌埠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2017年11月,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蚌埠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蚌埠市 · 查看更多 »

韓德勤

韓德勤(),字楚箴,中華民國將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韓德勤 · 查看更多 »

遼陽

辽阳可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遼陽 · 查看更多 »

萬式炯

萬式炯(),生於貴州銅仁縣,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是貴州省主席王家烈之妻萬淑芬的姪兒。畢業於貴州陸軍崇武學校。在國民革命軍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民國二十七年出任103師副師長,並被升為少將。在抗戰期間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後被升為中將。民國38年在貴州通電宣佈服從中共,使中共佔領貴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貴州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副主任、貴州政協委員、常委、民革貴州省委常委、顧問、民革中央團結委員,1991年7月7日在貴陽去世。 W.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萬式炯 · 查看更多 »

萬福麟

萬福麟()字壽山,祖籍直隸寧河(今天津市寧河縣)官庄。吉林将軍管轄区吉林副都统管轄区長春厅(今吉林省農安縣)人。中华民国陸軍二級上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萬福麟 · 查看更多 »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顧祝同 · 查看更多 »

行轅

行轅主要指軍事統帥在某一區域所開設、有高級軍官代理辦公的官署,類似「幕府」。 “行轅”一词源自「轅門」。「轅門」是古代将军出征時,幕府外的大门,因为常用戰車之轅木交叉而成,故称「轅門」。某些地方的军事官署外的两旁用木柵圍護,也稱轅門。行轅和轅門多設于军事重地。 另外,行轅也雅稱「行臺」。行臺則源於中國南北朝至隋唐的中央朝廷設在外州的尚書臺(後發展成尚書省),與「行省」同理。 中华民国前期,國民政府也曾在各地设立行轅,作为國民政府主席在地方的军事机关,如东北行辕、息烽行辕、西昌行辕、广州行辕等。行轅的负责人为主任,其职责类似清朝的督抚。戰時,行轅主任也多兼掌一般行政,故也稱其为軍政長官。 Category:军事学 Category:中国古代军事组织 Category:中国古代政府.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行轅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場軍事政變。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總司令的东北军將領张学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西北军將領杨虎城在中國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並殺死保安人員、中央機關人員。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獲釋;从而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基本國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形式上建立。.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西安事变 · 查看更多 »

馬法五

法五(),字赓虞,直隶省保定府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馬法五 · 查看更多 »

馮欽哉

馮欽哉()旧名敬桂、精一、敬業,字欽哉,以字行,山西省蒲州府万泉县人,中華民国二級上將。先后隶属国民軍、国民革命軍、西北軍。楊虎城的得力部下。.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馮欽哉 · 查看更多 »

解放軍出版社

#重定向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解放軍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马占山

占山()字秀芳,祖籍河北豐潤,生於奉天府怀德县(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东北军將領,曾率部抗日,指挥了名震--中外的江桥抗战。与日军多次交战,其间曾诈降于日军并参与创建滿洲國,获得休养后,再次率兵對抗日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马占山 · 查看更多 »

魏鴻緒

魏鴻緒(),祖籍山东,出生于营口,现今魏家溏。中国近代军事将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魏鴻緒 · 查看更多 »

警備總司令部

#重定向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警備總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豫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豫 · 查看更多 »

鲁道源

鲁道源(),字子泉,中国云南昌宁县人,国民革命军中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鲁道源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趙家驤

趙家驤(),字大偉,河南省汲縣人,中華民國陸軍將領。.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趙家驤 · 查看更多 »

黃維

黃維(),字培我。江西貴溪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黃維 · 查看更多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范漢傑

范汉杰,名其迭,字汉杰,以字行,广东嘉應府大埔縣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國共內戰時被解放軍俘虜,拘押於戰犯管理所,1960年特赦,後任全国政协委员。.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范漢傑 · 查看更多 »

胡璉

胡璉(),字伯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陝西省華縣(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曾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也屬於陳誠土木系。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著名將領。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十一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各主要官職,參與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內戰。與另一陝西籍國軍將領史恆豐同為華縣鄉黨,也參與八二三砲戰,亦尚有陝西籍劉恩蔭。.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胡璉 · 查看更多 »

郭景雲

郭景雲(),字秀山,陝西富平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郭景雲出身北洋陸軍第15混成旅第1團機槍連基層士兵,後隨徐永昌改投閻錫山陣營。郭景雲因作戰勇猛,屢建戰功,時至1935年已晉升至上校團長。抗日戰爭期間,郭景雲任第35軍第101師302團團長,在1939年至1940年的五原戰役中痛擊日軍及蒙疆軍數千人,並於1940年6月晉升為101師少將師長,為傅作義麾下重要的一員悍將。 抗日戰爭結束後,郭景雲任第35軍中將軍長,駐防平津,並與人民解放軍多次在河北、察南、晉北一帶交火。1948年12月平津戰役打響,郭景雲奉命率35軍由張家口東返途中,中伏被圍於新保安,經過20餘天的圍城,12月22日解放軍突入城區,據第35軍副軍長王雷震回憶,郭景雲已知城破兵敗,遂面向北平高喊「總司令,我郭景雲對不起你」,隨後即以配槍舉槍自戕,享年50歲。 1949年1月1日,國民政府追晉郭景雲三等寶鼎勳章。.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郭景雲 · 查看更多 »

阎锡山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阎锡山 · 查看更多 »

蘇炳文

蘇炳文(),字翰章,遼寧新民人,國民革命軍中將,抗日將領。.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蘇炳文 · 查看更多 »

薛岳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八年抗戰名將之一,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曾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多次对日作战胜利,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原名薛仰岳,因出生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刚战败,其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祖籍湖南郴州汝城县,据《薛岳自传》,薛岳的爷爷从湖南的客家聚居地─汝城县迁移到乐昌坪石, 而坪石是一个距离湖南只有10公里的小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薛岳 · 查看更多 »

*古闽人,夏朝至战国时期生活于今日中国福建一带的古人,闽越人的来源之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闽 · 查看更多 »

闕漢騫

闕漢騫(),字撥雲,湖南寧遠清水橋鎮闕家莊人,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抗日名將,曾任第14師第40旅旅長,第14師師長,第54軍軍長,廣州衛戍司令。闕漢騫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被稱為“撥雲體”,受到于右任、吳稚暉的推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闕漢騫 · 查看更多 »

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原名锦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市境东北接锦州市,北临朝阳市,西界河北省秦皇岛市,南滨辽东湾。地处辽冀两省交界,辽西山地丘陵区与沿海平原交接地带,濒临渤海湾,南接山海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燕山山脉,北部为松岭山脉。主要河流有女儿河、六股河、兴城河等。全市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人口255.6万。葫芦岛市是京沈线上重要的工业、旅游、军事城市,有多处旅游景点,被誉为“关外第一市”、“北京后花园”。 葫芦岛市矿产资源颇丰富,拥有铅、锌、铜、钼等矿产,亦有葫芦岛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锦西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锌厂和渤海造船厂等工业企业。渤海造船厂生产了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是中国重要的常规潜艇基地。.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葫芦岛市 · 查看更多 »

邱清泉

邱清泉(),學名青錢,字雨庵,浙江省温州永嘉縣蒲洲鄉人,黄埔軍官學校工兵科第二期、德國柏林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期間曾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與第五軍軍長,參與崑崙關戰役與滇西缅北战役。抗戰勝利後參與國共內戰,為第二兵團司令,在淮海战役(又稱徐蚌会战)中陣亡。頗能近體詩,人稱「將軍詩人」。又由于邱清泉为人桀骜不驯,和同僚、上司向来关系不良,而且作战风格大胆泼辣,亦被称为“邱疯子”。.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邱清泉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锦州市

锦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是辽宁沿海的第二大城市。锦州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著名的松錦之戰、辽沈战役主战场之一。锦州主城区位于小凌河和女儿河的交汇处。沈山铁路和锦承铁路在市区穿过,南部有京哈铁路穿越。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京沈高速、锦阜高速、锦朝高速以及102国道。锦州有辽代、明代建筑遗迹。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锦州市 · 查看更多 »

锦州战役 (1948年)

錦州之戰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它是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是遼瀋戰役的一個組成部份。.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锦州战役 (1948年) · 查看更多 »

鄧寶珊

鄧寶珊 (),原名邓瑜,甘肅省天水市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地方軍閥派系西北軍將領。.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鄧寶珊 · 查看更多 »

鄭洞國

鄭洞國(),字桂庭,中国湖南省石門縣人。中华民国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郑洞国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北伐战争。后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务,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第二师师长、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师长、新编第一军军长、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一兵团司令官、吉林省政府主席。1948年10月,在长春围困战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鄭洞國 · 查看更多 »

鄂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鄂 · 查看更多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或称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所创建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的前身是鄂东根据地、豫南根据地和皖西根据地。 1927年11月,潘忠汝等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开辟了鄂东根据地;1929年5月,徐子清等领导了河南商城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南根据地;1929年11月,舒传贤等领导了安徽六安、霍山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皖西根据地。1930年4月,成立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查看更多 »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长征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长春市

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的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以及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综合大学——吉林大学設在此處,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间为满洲国首都新京。 2010年长春常住人口7,677,089人。长春户籍居民包括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38个民族。长春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市区内居住着30多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侨,包括日本人、韩国人、欧洲人、北美人、阿拉伯人等。 长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最早的电影工业基地。长春市同时为中国沿边开放城市。.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长春市 · 查看更多 »

苏区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苏区 · 查看更多 »

陳士章

陳士章,字成甫,號顯吾,直隸保定府大寧都司中衛官籍,治《詩經》,年三十七歲中式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二百三十五名進士。癸酉二月初八日生,行二,曾祖陳世昌,歲貢生□□福建左布政;祖陳典,□□□戌進士福建左布政使;父陳堯道,甲子舉人;母張氏。永感下,妻孫氏,繼妻趙氏;張氏;兄士儁(增生),弟士魁(廩生);士林(廩生),子怡瞻(廩生);崇瞻(增廣)。由學生中式丙午鄉試十名舉人,會試中式二百三十名。授吏部觀政壬子授行人司行人,乙卯陞司副□。.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陳士章 · 查看更多 »

陳繼承

继承()别号武民,江苏靖江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蒋介石的嫡系。.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陳繼承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陈长捷

长捷(),字介山,福建螺洲(今属福州)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陈长捷 · 查看更多 »

抚顺市

抚顺市,清代及满洲国时期亦称抚西(满语:fusi hecen)。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初期,曾非正式更名为雷锋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是距离省会沈阳最近的城市,辖三县、四区,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曾被誉为“煤都”。目前抚顺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工业为支柱,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实力相对雄厚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5年2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和辽宁省住建厅专家、学者组成的部省联合审查工作组对《抚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纲要》进行审查,时任抚顺市市长栾庆伟在审查会议上发表的致辞中将抚顺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以石化、装备为主导的国家产业基地,辽吉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山水生态、工业遗产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抚顺市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战区

抗日戰爭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戰區劃分。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此戰區,最初所轄範圍為長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為主,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及日軍佔領區域,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一般來說,此作戰區劃分是以陸軍作戰為主。.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抗日战争战区 · 查看更多 »

林偉儔

林偉儔(),又名濟泉,出生於廣東省台山縣水步鎮大嶺鄉興隆村。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出身自黃埔軍校第4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151師師長、國民黨第六十二軍軍長兼天津防守副司令。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林偉儔 · 查看更多 »

李士林

李士林,字英選,直隸晉州人。清朝將領。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武舉人。嘉慶元年(1796年)成武進士,選三等侍衛。差滿,出授陝西漢中營都司,遷遊擊。天理教牛亮臣民變期間,李士林督兵圍剿,嚴厲搜捕。道光初年,奉檄調往西寧,征黑番,以軍功晋升參將。歷官靖遠、莊浪、洮泯、漳關副將,擢升西安延綏鎮總兵。卒於官。.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士林 · 查看更多 »

李天霞

李天霞()字耀宗,江苏省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人,國民革命軍將領,黄埔军校第三期。.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天霞 · 查看更多 »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李延年

李延年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延年 · 查看更多 »

李志鵬

李志鵬,中華民國法學學者、律師、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國國民黨在台北市選區當選為第一屆第一、二、三、四次增額立法委員。2002年獲第二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少年時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投筆從戎加入青年軍,曾參加過1949年金門古寧頭大戰,負傷退役後重返校園,就讀中興法商大三時通過司法官及律師考試,後來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1973-1984年連任3屆增額立委後,獲提名為第五屆大法官,1994年任滿退休,2004年12月30日因心臟病病逝台北市,享年73歲。 其妻李尹緒瑛為現任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董事長。其子李德維為現任第十九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志鵬 · 查看更多 »

李品仙

李品仙(),廣西省梧州府蒼梧縣人,字鶴齡。新桂系将领,中华民国陆军二級上將。萧棟梁「李品仙」早年參加辛亥武昌起義和北伐戰爭。.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品仙 · 查看更多 »

李勃

李勃(),四川平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67年,担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68年,由关盛志接任。1955年,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勃 · 查看更多 »

李萬春

李萬春(),京劇演員,工生行,滿族,馬連良大弟子,曾師從載濤學猴戲。 他創辦鳴春社科班,培養許多京劇演員。其弟李桐春、李環春即為鳴春社訓練出來的演員,兩人於1949年赴臺演出即定居臺灣,在臺有不少弟子。 1957年反右運動中,李萬春與奚嘯伯、葉盛蘭、葉盛長等被劃為右派。 曾在西藏、內蒙古的京劇團工作,1979年起在北京京劇院工作。.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萬春 · 查看更多 »

李賢

李贤可以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賢 · 查看更多 »

李涛

李濤可能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涛 · 查看更多 »

李文

李文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文 · 查看更多 »

李文田

李文田(),字畬光,號若農、芍農,諡文誠,廣東順德人。清代翰林、書法家、蒙古史研究專家。曾為《蒙古秘史》作註。.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文田 · 查看更多 »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1949年8月15日-1950年3月31日),是中華民國國防部曾經設於臺北介壽館(今總統府廳舍)的中華民國軍政單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杜聿明

杜聿明(),号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军长,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曾因錯誤決策,在緬甸導致四萬國軍大半死於野人山(今枯門嶺)撤退。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安徽省萧县张老庄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楊振寧是他的女婿。.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杜聿明 · 查看更多 »

桂系

桂系是指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以广西为根据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為中心結成的軍閥,當中包括:.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桂系 · 查看更多 »

梁華盛

梁華盛 ,廣東省高州府茂名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梁華盛 · 查看更多 »

楊愛源

楊愛源,字星如,別號革非,山西省代州五台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楊愛源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战役。最终,解放军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經濟中心上海,國軍敗局已定。.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渡江战役 · 查看更多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或称湘鄂西苏区,是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共领导一个的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省、湖北省两省边界地区。.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潘文華

潘文華(),字仲三,四川仁壽縣人。國軍二级陆军上将。.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潘文華 · 查看更多 »

本溪市

本溪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本溪市 · 查看更多 »

戰區

戰區是指軍事行動發生的大型區域,包括陸地與海洋。 克勞塞維茨於《戰爭論》中提到:這種區域有一定的界線與獨立性。戰區的界線是以要塞或自然障礙劃出,有時甚至是在海外。.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戰區 · 查看更多 »

新一軍

#重定向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新一軍 · 查看更多 »

日本军

日本軍(),簡稱日軍,廣義上是指日本的國家軍隊,但通常指大日本帝國時期(明治維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日本軍隊,包含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其又稱“皇军”(),即天皇统领下的军队;此外,另有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官軍等稱呼。為了與戰後的自衛隊區別,有時亦以舊日本軍、舊軍稱呼。最高统帅为天皇,軍政事務分由陸軍部與海軍部掌理(均為日本內閣機關),軍事指揮則分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負責。其無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日本军 · 查看更多 »

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姬姓,名振鐸,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克商后,封叔振鐸于曹国,建都陶丘(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传位二十六代,共558年。前487年,曹国为宋国所灭,后世子孙遂以曹为姓。 Category:姬昌儿子 Category:曹国君主 Z.

新!!: 剿匪總司令部和曹叔振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剿總華中剿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