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剿匪總司令部

指数 剿匪總司令部

剿匪總司令部,簡稱剿總,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準備進行對中國共產黨實施軍事圍剿的跨地區、跨建制之高司軍事單位,通常作為第一線指揮机关。主要分为四大系统,东北、华北、徐州以及华中。大體而言,一個剿總下轄若干兵團、警備司令部、綏靖公署、戰區以及綏靖區等,層級大體與軍政長官公署平行,但在軍事戰鬥中,指揮層級往往比軍政長官公署要高。 1937年之前,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國民政府在各地設立一連串軍事機關,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苏区中国工农红军進行圍剿,後因西安事變與抗日戰爭爆发,這些軍事機關在抗戰期間很多都轉為對日軍作戰單位。抗戰開始時,國民革命軍的指揮機構是按「總部-戰區兵團-集團兵團(兵團,路)-軍-師-旅-團」,共7級才到戰術單位;1940年後簡化為「總部-戰區-集團軍-軍-師-團」,6級指揮機構。此舉極大提升部隊作戰指揮能力。 1945年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佔領區,展開與中國共產黨對決的準備,在各地成立了許多政府機構。作為中央政府代表官署、掌握地方軍、政權的單位稱之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設主任為最高統帥代表,是政治、軍事整合的機構。作為跨省區軍事區域的指揮單位則為軍政長官公署,直接指揮責任區的作戰任務,是跨省區的軍事機關,其中較著名且維持較久的就是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訓政時期,若直接由軍事委員會指導的單位則稱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行營是策劃、部署、指揮的前進基地,它的設置常因軍事行動的需要而變更,例如早期第二次、第三次剿共就是由南昌行營所策劃。抗戰結束後,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多數行營都改為行轅、軍政長官公署、或軍事針對性更強的剿匪總司令部,集團軍編制則改為綏靖區。「綏靖主任公署」則是省級(戰區級)軍事機構,綏靖主任對於所轄區域黨政要務有便宜處置權。「綏靖公署」初設於1931年11 月,最早設立的是駐贛、駐豫、駐鄂綏靖公署。到1937年6月,先後設立了駐贛、駐豫、駐鄂、北平、太原、廣州、南寧、駐閩、貴州、冀察、豫皖、滇黔川康、甘肅、西安、江蘇等「綏靖公署」。其中,駐贛、北平、甘肅、西安「綏靖公署」設立不久便撤銷。因此二戰结束之後的指揮機構理想中應擴編為「總部-行轅(軍政長官公署、剿總)-綏靖公署(戰區)-綏靖區-兵團/整編軍-軍(整編師)-師(整編旅)-團」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共8級。 下文中各剿匪總司令部戰鬥序列,因當年部隊調動、整編、撤銷、殲滅頻繁,加上戰後國軍整編與內戰同時進行,新舊制度交替之間,制度、稱呼與番號混亂,故內容並不完整全面,大體是以三大會戰前夕為主。.

目录

  1. 22 关系: 劉舜元卫立煌宋家皇朝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列表张学良土匪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刘桂五剿匪粟裕綏靖區趙家驤黃百韜葛香亭蔣中正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长征陳誠抗日战争战区李宗仁淮海战役1940年代中国

劉舜元

劉舜元(),中華民國退役陸軍中將。.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劉舜元

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又字辉珊,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安徽合肥(今肥东)人。妻韩权华。.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卫立煌

宋家皇朝

《宋家皇朝》(The Soong Sisters)是一部於1997年出品的香港電影,由張婉婷擔任執導,以及由張曼玉、楊紫瓊、鄔君梅等擔任演出。 此電影的主要內容以講述20世紀上半葉曾左右中國政治、經濟大局的宋嘉澍家族的故事作為主軸,通過描寫宋家三姐妹的性格及歸宿,側寫從辛亥革命到對日抗戰的中華民國歷史。.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宋家皇朝

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列表

中華民國上將列表所羅列的是從1935年4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設置一級上將軍階以降的歷任一級上將名單,並按授階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姓名為斜體字者均為死後追贈一級上將。.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列表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小六子、双喜,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中国奉天省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帅”,奉系军阀領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享嵩壽100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向蔣中正「兵諫」,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蔣中正,並隨蔣中正回到南京。12月30日被判刑十年,雖然五日後即被特赦,但而後一直遭到蔣中正軟禁。國共內戰時,張學良亦被安排來臺,先後曾居住於高雄壽山、西子灣、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蔣經國執政時,張學良依然遭軟禁於臺北市復興崗,直到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九十三歲的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定居美國夏威夷,軟禁長達半世紀,可說是被兩蔣幽禁一生。由於西安事變,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對張評價不同。台灣公共電視在張不再被軟禁後,製作一部以其口述為主之記錄片。.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张学良

土匪

土匪是指以搶劫平民、商旅及/或敲詐勒索、經營色情、走私、賭博、毒品等非法活動為生的地方武裝勢力。 土匪的歷史悠久,中國四大小說之一的《水滸傳》,就是以北宋年間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漢的故事為主線。土匪多數擁有有強大的地方武裝勢力,官軍很多時候沒有足夠力量/資源去取締。土匪如有妻子,或強搶民女為妻,妻子被称为压寨夫人。 民國初年,盜賊遍地。白崇禧稱廣西:“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 土匪雖是非法組織,但部份土匪集團也制定紀律,例如白朗规定有三条纪律中,第一条是:“专打大户老财,对贫苦人民则多方体恤,秋毫无犯,违者就地正法。”部份土匪更強調不姦淫婦女。.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土匪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简称南昌行營,設立於1933年5月21日,是最早设置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南昌行营以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以此机构指挥江西剿共戰爭及推行新生活運動著稱。南昌行营於1935年2月16日撤銷。.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

刘桂五

刘桂五(1902-1938年),字馨山,中華民國軍人,官拜少將。他為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華民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刘桂五

剿匪

剿匪,即清剿土匪。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山川各异,历朝历代都有大量所謂土匪:這裡的“土匪”有時指的是真正的殺人越貨、佔山為王的落草之草寇;有時是被政治軍事對手贬称為土匪。對於前者,一般来说,在政治清明时期匪患较少,而动乱时匪患则大。.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剿匪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粟裕

綏靖區

綏靖區司令部簡稱綏區,是在作戰區域或接近作戰地劃成若干綏靖區,設綏靖區司令部和司令官,置於各剿匪總司令部或綏靖公署管轄下,獨掌該區域黨、政、軍、特大權。1946年9月16日,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於第207次會議通過綏靖區施政綱領及施政之四項辦法。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國軍在各地先後成立。.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綏靖區

趙家驤

趙家驤(),字大偉,河南省汲縣人,中華民國陸軍將領。.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趙家驤

黃百韜

黃百韜()又作佰韜,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黃新,天津府人(今天津市)祖籍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時與解放軍作戰,戰敗後自杀殉国。.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黃百韜

葛香亭

葛香亭()中华民国電影界資深演員,安徽蕭縣人。.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葛香亭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蔣中正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警總)是中華民國政府曾在臺灣設置的一個公共安全維護機關,隸屬於國防部,為國軍的分支,在戰後便成立。其權責職司戒嚴地區衛戌、保安、後備軍事動員、文化審檢、入出境管制、郵電檢查、電訊監查定位監聽等任務,因任務兼具治安(包括出入境管理)、民防、軍事動員及情治色彩,在戒嚴時期是當時臺灣的八大情治系統之一(法務部調查局、國防部情報局、憲兵司令部調查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內政部警政署、國家安全局)。1992年,警總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成為現今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之前身。 中華民國在實施緊急狀態或戒嚴的地區設置警備機關,為國軍的一個分支。歷來的警備機關之名稱不一,或稱戒嚴司令部、保安司令部、衛戍司令部等,任務龐雜,但皆「支前安後」。國共內戰時,中華民國政府將全國分為若干綏靖區,設立剿總與警總,依據《戒嚴法》第二條:「戒嚴地域分為二種:一、警戒地域:指戰爭或叛亂發生時受戰爭影響應警戒之地區。二、接戰地域:指作戰時攻守之地域。警戒地域或接戰地域,應於時機必要時,區劃佈告之。」 戒嚴地區之任務由當地部隊(剿匪總司令部、軍政長官公署、綏靖公署等,常以剿總為最高單位)劃分警戒區與接戰區(綏靖區,國府遷台後改稱作戰區),並由警備部隊於警戒區實施軍管,但警備單位之設定並無明確法源,僅依賴軍事命令設立,因此解嚴、終止動員戡亂後,警備總部成為黑機關,後來繼承之「軍管部暨海岸巡防司令部」也成為黑機關,直到海巡三法及相關法令通過後才解決。典型情況下,一個警備司令部下管若干警備區。.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长征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陳誠

抗日战争战区

抗日戰爭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戰區劃分。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此戰區,最初所轄範圍為長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為主,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及日軍佔領區域,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一般來說,此作戰區劃分是以陸軍作戰為主。.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抗日战争战区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李宗仁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淮海战役

1940年代中国

中國1940年代可說是歷史轉折的年代。在這段時間,中國長期處於戰爭情勢之中。1940年代起始,中国抗日战争仍艱苦進行。到了1940年代中期,中國除了獲得戰爭最後勝利喜悅外,也充滿大國崛起憧憬。1943年廢除不平等條約,而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同盟國家並肩作戰,因而獲得更多外援和國際支持,亦為國家發展開創新機。1900年起始的中國革命,最終由中國共產黨取得最後勝利,並告一段落。.

查看 剿匪總司令部和1940年代中国

亦称为 剿總,華中剿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