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安事变

指数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場軍事政變。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總司令的东北军將領张学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西北军將領杨虎城在中國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並殺死保安人員、中央機關人員。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獲釋;从而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基本國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形式上建立。.

252 关系: 劉多荃劉峙劉湘博古华清池卫立煌卜少夫午夜史達林叶剑英參議叛國吴克仁大使大公报大日本帝國陸軍外務大臣孫中山孫蔚如孔祥熙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战役宣撫使安徽省安內攘外宋希濂宋庆龄宋哲元宋美齡宋黎少林寺山城堡战役山海关居正左恭上帝上海市丁惟汾帝国主义中华书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廣播電台中央军中央日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歷史中苏关系临潼区东京东北大学东北军师 (军队)三民書局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變于右任于學忠人民网云南省五四运动张季鸾张学良张冲张闻天伦敦張伯苓張鈁彭德怀使徒保羅何柱國何成濬何應欽徐永昌德国德王德日防共協定保安志丹县團長北京市圓山大飯店國史館國共關係國立編譯館國立政治大學國民革命軍國民政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刘少奇刘桂五善德女王周福成周恩来呂振羽傳記文學唐德剛冯友兰军事委员会內政部八一宣言兰州市关东军王寵惠王世英王以哲王英 (民国)王明第三国际第一次国共内战綏遠抗戰綏靖公署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罗瑞卿美國共產黨美国国务卿羅家倫翦伯赞真理报热那亚热河炎黄子孙炮兵瓦窑堡会议熱河戰役番号牟中珩牯岭特赦盛世才白修德百灵庙韩国韓復榘莫斯科遠流出版公司聯經出版萬福麟鐵道部青海省顧祝同行政院行政院副院長西安市西安事变西北大学西北军馬鴻逵馮欽哉香港解放日报許世英马占山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骊山骑兵諶小岑高崇民高桂滋黎明文化軍團軍統黃仁霖黄仁宇辛亥革命錢大鈞胡宗南胡適郭增恺郭廷以郭潜阿道夫·希特勒蘇聯薄一波闻一多蒋介卿邵力子邵元沖蓝衣社蔡仲蔣中正蔣廷黻蔣作賓蔣經國蔣緯國蔣鼎文蔣永敬鄧寶珊鄧鏗臺北长征艾登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考試院陳公博陳立夫陳繼承陳誠陳調元陳鵬仁陶铸陇海铁路陕北林森李守信李宗仁回憶錄李烈钧李渤海杨奎松杨虎城松花江上桃園市欧洲死刑毛人凤毛泽东毛澤東江泽民汪精卫汉口河西走廊沈钧儒法務部調查局洛阳市洛陽橋淞沪会战澳大利亚朱紹良朱自清朱执信戴季陶海軍陸戰隊日本日本報紙日本帝國主義摩托車意大利教授承德 扩展索引 (202 更多) »

劉多荃

劉多荃()字芳波,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鳳城县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中華人民共和国政治家。.

新!!: 西安事变和劉多荃 · 查看更多 »

劉峙

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得到蔣中正賞識。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被任為徐州剿共總司令,被解放軍全线击敗。1954年到台灣,至1971年病逝。.

新!!: 西安事变和劉峙 · 查看更多 »

劉湘

劉湘(),又名元勋,法号玉宪,汉族,生於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鎮。四川大邑人,字甫澄。中華民國军事将领,川军领导人之一。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死後獲追贈陆军一级上将。.

新!!: 西安事变和劉湘 · 查看更多 »

博古

博古(),本名秦邦宪,字则民,博古为化名。江苏无锡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后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精通俄语与政治理论,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临时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负总责。由于中央红军在他的领导下连遭重大损失,他在遵义会议上退出中共领导集体。他代表中共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与中国国民党会谈合作,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创建领导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是中共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因飞机失事遇难。.

新!!: 西安事变和博古 · 查看更多 »

华清池

華清池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臨潼區驪山北麓,是唐代華清宮內的溫泉浴池,以溫泉和風景秀麗著稱,更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著称于世。华清池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唐代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現今華清池的多数亭臺樓閣,多為1949年以來修建恢復的仿唐代建筑,现在的华清池坐落在唐代华清宫遗址上,只佔盛唐時的一小部份。.

新!!: 西安事变和华清池 · 查看更多 »

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又字辉珊,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安徽合肥(今肥东)人。妻韩权华。.

新!!: 西安事变和卫立煌 · 查看更多 »

卜少夫

卜少夫(),江蘇江都縣人,名寶源,筆名邵芙、龐舞陽等。1937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新聞科,為已故名作家。解放軍控制中國大陸後,卜長年定居香港,亦曾當選中華民國英屬香港選區僑選立法委員。亦是無名氏(卜乃夫)的二哥。.

新!!: 西安事变和卜少夫 · 查看更多 »

午夜

#重定向 子夜.

新!!: 西安事变和午夜 · 查看更多 »

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西安事变和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新!!: 西安事变和叶剑英 · 查看更多 »

參議

參議為政府機關的一種官職。於中國明清等朝代為官制之一,在清朝品等約為正四品,並於通政使司、外務部等機構均有配置;一般而言,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例如通政使參議,就是輔佐通政使或通政副使的官員。 在日本同样设参议一职,无固定位阶,属于令外官。从大宝2年(702年)5月21日开始设立该职位,一直維持到明治时期。 朝鮮王朝施行一府六曹制,在六曹中皆設有參議之職,官階為正三品,位居判書、參判之下,與判書、參判並稱「堂上官」或「三堂上」。 目前在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仍設有參議一職,如總統府、各縣市政府等,主要功能亦為輔佐機關首長推行政務,性質近似於顧問。.

新!!: 西安事变和參議 · 查看更多 »

叛國

叛國,在法律上,指一個人對其所屬於的國家不忠誠;違背其效忠宣言或與其國家的敵人合作的人會被稱為叛徒。《法律詞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1983年版)對叛國的定義是:「一個公民協助外國政府推翻或嚴重侵害他所屬的國家,或慫恿外國對他所屬的國家宣戰。」 站在本国执政者(尤屬長期執政的獨裁者)的立场上来看,叛國的相似詞是革命,因為革命幾乎會利用國內外一切可用勢力來從事推翻原政府政權的行為,叛國與革命的認定則由觀點立場的不同而有差異,進行革命的人通常會被原始政府視為叛國或密謀顛覆等,被捕後通常會以前述之罪名予以處決、監禁或是驅逐出境(有外國勢力介入者的可能性較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可从受支持的普遍程度上来划分。 在一些奉行民族主義的獨裁國家,「叛國」經常被用作消弭改革派或異見分子的藉口,被指控叛國的人未必會被提上法庭上,根據客觀的案情證據接受公平審議。這些國家會將不同程度的異見人士動輒標籤為叛國、「賣國賊」,而被國家秘密警察私下緝拿,或動用輿論壓力以達至政治迫害、噤聲等鞏固政權的效果。.

新!!: 西安事变和叛國 · 查看更多 »

吴克仁

吴克仁(),字静山,满族,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三道湾人。.

新!!: 西安事变和吴克仁 · 查看更多 »

大使

#重定向 特命全權大使.

新!!: 西安事变和大使 · 查看更多 »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新!!: 西安事变和大公报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新!!: 西安事变和大日本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外務大臣

外務大臣可能指:.

新!!: 西安事变和外務大臣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西安事变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蔚如

孫蔚如,名樹棠,字蔚如,陝西長安县人。國民革命軍中將,暨授陸軍上將加中将銜。.

新!!: 西安事变和孫蔚如 · 查看更多 »

孔祥熙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銀行家、富商。妻子為宋靄齡;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控制等。.

新!!: 西安事变和孔祥熙 · 查看更多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西北的民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宁夏下辖五个地级市,首府银川。.

新!!: 西安事变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宁夏战役

宁夏战役可以指:.

新!!: 西安事变和宁夏战役 · 查看更多 »

宣撫使

#重定向 經略安撫使.

新!!: 西安事变和宣撫使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安內攘外

安內攘外,全稱為「抗日必先勦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以攘外,剿匪以抗日」是中华民國国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发布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一文提出的政治导向,以保持國家的領土完整與獨立為優先,完成對日抗戰之戰略準備為最終目標。 蔣介石有鑑於中華民國當時所處於的環境情況下,於一二八事變停戰後,1932年6月14日所正式發表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國策,以剿共治標,建設治本,實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反蔣抗日政策相對立,被中國共產黨形容為「不抵抗政策」。直到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蔣放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被迫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

新!!: 西安事变和安內攘外 · 查看更多 »

宋希濂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黄埔軍校第一期毕业,被誉为黄埔之光。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蒋介石嫡系重要將領,抗日名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新!!: 西安事变和宋希濂 · 查看更多 »

宋庆龄

宋庆龄(曾用名:宋庆林、宋庆琳;英文译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20世纪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國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孫在前已有元配盧慕貞以及日配大月薰。 在国共内战时期,她堅持孙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反对中国国民党“清党”。抗战爆发后,宋庆龄通电支持国共合作,并和宋家姐妹以「團結合作」的面貌示人,还筹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并曾两次代理国家元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亦位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列。1981年,她获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士。同年,她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西安事变和宋庆龄 · 查看更多 »

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軒,是一位出生於山東省樂陵縣的中華民國將領。他與張之江、鹿鍾麟、鄭金聲、劉郁芬被並稱為「馮玉祥五虎將」。.

新!!: 西安事变和宋哲元 · 查看更多 »

宋美齡

宋美齡(英文名:Soong May-ling,),冠夫姓尊称为蔣宋美齡女士或蔣夫人;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第一、二、三、四、五届中華民國總統蒋中正的第四任妻子,前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及第六、七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繼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团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同時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的創辦人。 美國維斯理大學博士。对近代中國歷史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影響深遠。.

新!!: 西安事变和宋美齡 · 查看更多 »

宋黎

宋黎(),吉林省梨树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8年因组织反日活动被辽宁省西丰县立中学开除。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预科。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在北平复校。1932年,组织参加了辽西抗日义勇军。1934年义勇军失败,撤回北平,在东北大学政治经济系复读,193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东北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1935年12月9日,担任一二·九北平学生请愿游行的东北大学学生总指挥。后进入东北军,担任张学良秘书,从事地下工作,并参与调解西安事变。1945年,随中共中央代表团到重庆,参与重庆谈判。后随周恩来抵达南京继续谈判。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部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城工部部长、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辽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旅大市市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位。.

新!!: 西安事变和宋黎 · 查看更多 »

少林寺

少林寺,是位于中國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于其座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距今1500余年。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少林寺在文化意义上早已超脱佛寺建筑艺术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学国粹为代表,涵盖禅、意、艺、医的少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和瑰宝。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少林寺在中国对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少林文化远播四海、广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吸引着海内外大批民众及名流、政要、高僧、佛友等各阶层人士前来观光、拜访、朝圣、交流。 目前,少林寺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低碳生态景区、中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敬老爱老助老教育基地,另外,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内的“天地之中建筑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寺现任住持是永化堂上传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法嗣(宗承西来堂)释永信大和尚。.

新!!: 西安事变和少林寺 · 查看更多 »

山城堡战役

山城堡战役,1936年在甘肃省环县中国工农红军对国军的重大胜利。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国军第一军指挥胡宗南。该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影响很大。.

新!!: 西安事变和山城堡战役 · 查看更多 »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著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景区资质”。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

新!!: 西安事变和山海关 · 查看更多 »

居正

居正()原名之駿,字覺生,號梅川,湖北省黄州府廣濟县(今武穴市)梅川镇居杠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國政治家、法學家。萧棟梁「居正.

新!!: 西安事变和居正 · 查看更多 »

左恭

左恭()字胥之,湖南省湘阴县左家塅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西安事变和左恭 · 查看更多 »

上帝

上帝,通常是指信仰系統中的至高神。 在华夏信仰中,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又称“帝”、“天”、“天帝”、「太一」、「皇天」、“昊天上帝”,和后土成對,並稱「皇天--土」。緯書又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义礼智信。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受到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教的神。.

新!!: 西安事变和上帝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西安事变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丁惟汾

丁惟汾(),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监察院副院长。山东日照县涛雒镇官庄人,丁家为当地望族。字鼎丞,又字鼎臣。曾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建立之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参与了国民党党纲、总章的草拟。.

新!!: 西安事变和丁惟汾 · 查看更多 »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個國家夺取其他國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國主義一詞帶貶意。帝國主義一般是視為負面的,因為在被佔領的國家中,大多數人受到剝削,只有極少數的人從中得利。 帝国主义是「一個國家的政策,藉由殖民、軍事或其他手段擴張其國力及其影響力」Oxford Dictionaries: (5th ed.). Wiley-Blackwell.

新!!: 西安事变和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西安事变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是中國共產黨在共产国际的支援下于中国大陆所建立的一个全國性政權,与当时的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礼。该政权主張捍卫工农权益,各省市各民族有独立自決权,其最初的首都在江西瑞金县。將其所屬控制區域稱為「蘇區」。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中华苏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中央苏区,1935年10月抵达陕甘苏区,首都由江西瑞金县迁至陝西延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國民政府被迫同意与中共展开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参与对日抗战。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全面爆发阶段。由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于9月6日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中止运作。.

新!!: 西安事变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央廣播電台

#重定向 中央廣播電臺.

新!!: 西安事变和中央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

#重定向 蔣軍.

新!!: 西安事变和中央军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西安事变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局,為中國國民黨的主要情报机构之一。1947年,该机构更名为中國國民黨黨員通訊局。该机构為今法務部調查局的前身。.

新!!: 西安事变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北方局

中共中央北方局是中国共产党曾三度设立的一个领导北方革命运动的组织机构。.

新!!: 西安事变和中共中央北方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較大规模的百科全书之一。全书编辑过程历时15年(1978年-1993年9月18日),共有2万多位专家参与编写。.

新!!: 西安事变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西安事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新!!: 西安事变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一的民主党派。该党也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的第四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立于1948年,后又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合并。该党早期党员多来自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中華民國國軍投奔、被俘的高级军政人员。宋庆龄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来自该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目前,其党员主要来自同原中國國民黨黨員有关系,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新!!: 西安事变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西安事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西安事变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西安事变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是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可分为中华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两个阶段。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苏关系由中俄关系所代替。.

新!!: 西安事变和中苏关系 · 查看更多 »

临潼区

临潼区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区,是西安市最东边的一个区,位于渭河平原中部,距西安市区26公里。东接渭南市,南接西安市蓝田县,西接西安市灞桥区、西安市高陵县、咸阳市三原县,北接西安市阎良区。区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即在此。临潼区距市中心20余公里,总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辖23个街道办事处、28个社区,285个行政村。总人口702484人。.

新!!: 西安事变和临潼区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新!!: 西安事变和东京 · 查看更多 »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下列這些大學的漢語名稱:.

新!!: 西安事变和东北大学 · 查看更多 »

东北军

東北軍为中华民国时東北的奉系军阀武装,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東北易帜之后,编为國民革命軍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中央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

新!!: 西安事变和东北军 · 查看更多 »

师 (军队)

师(Division)是軍事單位編制的一種,屬常備軍事組織;通常為,部隊規模比旅大、比軍團小。通常來說,一個陸軍師標準滿編介於10,000-25,000人間,同時有多種不同兵科搭配運用;因此在近代軍事中,陸軍師會被視為戰略層級的基礎運作單位。一般來說,師級單位的指揮官由少将或者准将擔任;但是在大規模陸軍的部隊中也會出現由上校擔任的師長的情況,但例子較為鮮見。 除了陸軍,蘇聯軍中的航空部隊及冷戰結束前的美國空軍體制中也有師級編制,稱「航空師」或「空軍師」;儘管其規模及任務與陸軍師不盡相同,但仍然是戰略基礎的運作單位。.

新!!: 西安事变和师 (军队) · 查看更多 »

三民書局

三民書局(英語:San Min Book),是一家總部位於臺灣的出版社與書店,由劉振強、柯君欽、范守仁等三人集資創立於1953年,宗旨為「傳播學術思想,延續文化發展」,早期出版法政(法律類及政治類)大學用書、《三民文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大辭典》,後亦出版字典及兒童、青少年讀物,轉型成為綜合型出版機構。.

新!!: 西安事变和三民書局 · 查看更多 »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中國大陸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由中共北平临时市委的彭涛等人通过「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北平学联”)发动的要求“停止攘外必先安内、一致对外抗日”的学生运动。 狭义的“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上街请愿游行,以及12月16日北平市更大规模的学生游行活动,和1936年1月初“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还包括同时期受北平12·9、12·16游行的影响在全国20多个城市掀起的学生运动与社会响应。这一阶段是受中共《八一宣言》思想影响下,以中共党员与共青团员为领导核心发动起来的学生运动,是自发、自觉地贯彻了当时中共的基本政策。广义的“一二·九运动”还包括1936年2月1日成立的北平“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运动很快扩大为全国及海外并历时三年的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直至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民先”停止发展,“民先”成员符合条件的可以入党。广义的“一二·九运动”是直接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之下,包括1936年1月底成立的中共北平市委下属的学联党团、1936年4月成立的中共北平市委学生工作委员会,以后成立的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

新!!: 西安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新!!: 西安事变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西安事变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于學忠

--學忠(),字孝侯,中華民國軍人,本發跡於吳佩孚,後轉於張作霖與張學良麾下,二戰期間為國民革命軍。父于文孚是北洋毅军宋庆部马三元帮统,曾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收留杀人犯事逃窜的張作霖并提拔他为哨长。.

新!!: 西安事变和于學忠 · 查看更多 »

人民网

人民網()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报社所控股的媒体企业,以新聞報導為主。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互聯網。人民網有中文(簡體、繁體)、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 、朝鲜文、彝文、壮文共16種語言17个版本。 《人民網》在中國大陸有31間分公司,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南非及美國等均設有海外分公司。2013年3月19日,《人民網》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總裁廖玒於成立大會上表示,進駐香港是為了「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平台,促進社會和諧」。.

新!!: 西安事变和人民网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西安事变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五四运动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中华民国8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治下的京兆地方,是一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有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游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 广义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及批判華夏传统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和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的黨團體的組織展開“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生日),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1939年八路軍總政治部、中共中央青委發出《關於部隊紀念“五四”青年節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中央青委決定每年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後成中国大陸的固定節日)。.

新!!: 西安事变和五四运动 · 查看更多 »

张季鸾

张季鸾(),名炽章,字季鸾,笔名一苇、老兵。祖籍中國陕西榆林,生于山东邹平。中华民国著名报人、政论家。在其主持《大公报》期间,事业达到顶峰。1941年去世后同时获得了国共两党的高度赞誉,同时在中国新闻史上也享有高度声望和评价。.

新!!: 西安事变和张季鸾 · 查看更多 »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小六子、双喜,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中国奉天省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帅”,奉系军阀領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享嵩壽100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向蔣中正「兵諫」,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蔣中正,並隨蔣中正回到南京。12月30日被判刑十年,雖然五日後即被特赦,但而後一直遭到蔣中正軟禁。國共內戰時,張學良亦被安排來臺,先後曾居住於高雄壽山、西子灣、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蔣經國執政時,張學良依然遭軟禁於臺北市復興崗,直到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九十三歲的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定居美國夏威夷,軟禁長達半世紀,可說是被兩蔣幽禁一生。由於西安事變,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對張評價不同。台灣公共電視在張不再被軟禁後,製作一部以其口述為主之記錄片。.

新!!: 西安事变和张学良 · 查看更多 »

张冲

张冲可以指:.

新!!: 西安事变和张冲 · 查看更多 »

张闻天

张闻天(),原名张应皋(也作张荫皋),字闻天,曾經长期使用化名洛甫,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 张闻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前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是当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张闻天1930年回国,1933年1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被推举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到达陕北之后,随着毛泽东权力的扩大,张闻天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张闻天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部长、中共辽东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张闻天主要从事外交工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务。1959年,张闻天被划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受到批判,改而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张闻天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文革”结束前病逝。.

新!!: 西安事变和张闻天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西安事变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張伯苓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江苏仪征,中国近代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及校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创始人之一。张伯苓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张伯苓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在北洋水师实习并亲历甲午海战和北洋水师的覆没,因海军报国无望转而兴办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新!!: 西安事变和張伯苓 · 查看更多 »

張鈁

张钫( ),字伯英,号友石。河南新安铁门镇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西安市志第七卷,西安:西安出版社,2006年,第474页.

新!!: 西安事变和張鈁 · 查看更多 »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西安事变和彭德怀 · 查看更多 »

使徒保羅

#重定向 保罗 (使徒).

新!!: 西安事变和使徒保羅 · 查看更多 »

何柱國

何柱國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新!!: 西安事变和何柱國 · 查看更多 »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新!!: 西安事变和何成濬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新!!: 西安事变和何應欽 · 查看更多 »

徐永昌

徐永昌(),字次宸,山西省崞县(原平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盟軍受降儀式,後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新!!: 西安事变和徐永昌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西安事变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王

#重定向 德穆楚克栋鲁普.

新!!: 西安事变和德王 · 查看更多 »

德日防共協定

#重定向 反共產國際協定.

新!!: 西安事变和德日防共協定 · 查看更多 »

保安

保安(英文:Security),或稱保全,是指保護事物遠離危險或招受損失的一種概念。一般來說,保安的概念跟安全相似,不過保安的著眼點是保護事物免受外來的傷害。保安亦指預防危險或突發情況的一種手段或措施,或進行保安工作的工作人員或職員。.

新!!: 西安事变和保安 · 查看更多 »

志丹县

志丹县是中国陕西省延安市所辖的一个县,史称保安军、保安州、保安县。总面积为378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2万人。.

新!!: 西安事变和志丹县 · 查看更多 »

團長

團長可以指:.

新!!: 西安事变和團長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西安事变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圓山大飯店

圓山大飯店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山的一座地標性質的中國風飯店,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早年為臺灣首屈一指的大型國際性飯店。目前所見的宮殿風格建築於1973年落成,是臺北市的著名地標之一。除了位於台北的主館外,圓山大飯店也在高雄設有一處分館。.

新!!: 西安事变和圓山大飯店 · 查看更多 »

國史館

國史館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為總統府直屬機構,以修纂國家歷史、史料整理、史料文物採集,以及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之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為主要任務。由於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部分中華民國政府史料及檔案保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新!!: 西安事变和國史館 · 查看更多 »

國共關係

国共關係是指中国国民党與中国共产党之關係,也可視為海峽兩岸關係。 1923年中国國民黨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簽訂孫越聯合宣言後,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在1927年发生分裂。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並在北伐光復南京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清黨。而共產黨则認為,三大政策(或稱新三民主義)的親蘇聯政策的施行是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內頑固右派拋棄聯俄容共的三大政策,導致革命的失敗,中共方面為了堅決擁護三大政策,不得不向國民政府進行反擊。 1927年分裂之后,两黨进行了武装对抗(第一次國共內戰),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被迫與共產黨联合抗日,為日後內戰埋下隱憂,至1946年內戰爆发,直至1949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其主导的中国大陆政权。1950年後,國民黨幾乎完全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地區,長期奉行反共的政治意識形態,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在台湾实现民主转型、2000年首次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放棄其過去的反共立場,轉為加強與共產黨的接觸,2005年兩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络,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络渠道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國共關係 · 查看更多 »

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是中華民國曾成立的國家圖書編譯機構,隸屬於教育部,負責學術文化書籍、教科書以及學術名詞的編輯翻譯事務,但其編譯成果的效力隨時代而有不同。在1997年教育部開放民間出版商編印教科書之前,國立編譯館還是中華民國各級中、小學教科書的唯一供應者。國立編譯館於1932年成立,2011年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

新!!: 西安事变和國立編譯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西安事变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西安事变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西安事变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新!!: 西安事变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刘少奇

刘少奇,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宁乡县人,祖籍江西吉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第二任(第二至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至1966年间担任排名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早年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上海、东北、浙江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后前往中央苏区,领导职工运动,并参与长征。1936年,奉命前往天津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部署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参与重组新四军。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后,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刘少奇继续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土地改革运动,并曾组织“七千人大会”、领导中央经济改革,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国国家主席。后来他反對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且在四清运动时与毛不一致,被毛认为会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冠以“叛徒、内奸、工贼”进行批判。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刘少奇在放逐、拘禁中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全面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西安事变和刘少奇 · 查看更多 »

刘桂五

刘桂五(1902-1938年),字馨山,中華民國軍人,官拜少將。他為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華民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刘桂五 · 查看更多 »

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선덕여왕,),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性格寬仁明敏。她是真平王金白淨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在真平王及聖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過世後,德曼繼承了王位,成為新羅及韓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首位女王。.

新!!: 西安事变和善德女王 · 查看更多 »

周福成

周福成()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

新!!: 西安事变和周福成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西安事变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呂振羽

呂振羽,原名柳崗,湖南武岡(今邵陽縣)人。中國马克思主义歷史學家。 1922年入湖南高等工業學校。1926年參加北伐軍,1928年在北平主編《村治月刊》、《新東方》月刊。国共二次合作前共产党方面地下联系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期間任湖南塘田戰時講學院副院長。1942年底,吕振羽夫妇随刘少奇从华中根据地前往延安,后进入中央党校一部,后来卷入“托派”案件中,在延安审干和“抢救”运动中被指控为托派,受到审查,吕断然否认了对他的指控,并完成自己的自传,但此次事件也影响了他完成《简明中国通史》的计划。1948年9月任東北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前身)副校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年7月17日,因心臟病病逝於北京。著有《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歷史論集》、《殷周時代的中國社會》等。.

新!!: 西安事变和呂振羽 · 查看更多 »

傳記文學

傳記文學可能具有下列意義:.

新!!: 西安事变和傳記文學 · 查看更多 »

唐德剛

唐德剛(Te-Kong Tong,),生於中華民國安徽省合肥,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唐德剛在口述歷史方面有重大貢獻,著有《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等。另外還有一大貢獻是關於中國近代演變等“歷史三峽”説。.

新!!: 西安事变和唐德剛 · 查看更多 »

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还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新!!: 西安事变和冯友兰 · 查看更多 »

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為一种集體領導軍事體制,多用于社会主义国家或受其影响的国家,可以指:.

新!!: 西安事变和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

內政部是部分國家政府管理國內重要政務的政府機關所使用的名稱,一般包括警察和內部保安、災害管理、管理地方自治事務、選舉、公共行政、入境及移民歸化事務等。但部分國家並沒有內政部的設置,包括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是將國家的內部政務,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負責。警察通常歸内政部指挥。.

新!!: 西安事变和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全名為《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是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长王明依第三國際指示,在莫斯科以中國共產黨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内容主旨是要求停止内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保衛蘇聯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戴晴,《在如來佛掌中: 張東蓀和他的時代》,第221页.

新!!: 西安事变和八一宣言 · 查看更多 »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新!!: 西安事变和兰州市 · 查看更多 »

关东军

東軍是1919年至1945年大日本帝國駐紮在中华民国东北地区(1932年至1945年间为滿洲國)的部隊。.

新!!: 西安事变和关东军 · 查看更多 »

王寵惠

王寵惠(),字亮疇,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职务。.

新!!: 西安事变和王寵惠 · 查看更多 »

王世英

王世英(),字子杰,化名王敝、老余、王子杰,山西洪洞杜戍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王世英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长期负责中共地下和统战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八路军副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山西省省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去世。.

新!!: 西安事变和王世英 · 查看更多 »

王以哲

王以哲()原名王海山,字鼎芳,吉林省宾州厅城池东偏脸子屯(今黑龙江省宾县宾州镇新立村东偏脸子屯)人,中华民国东北军高级将领。孟宪宇,爱国将领王以哲,黑龙江史志2011年第14期.

新!!: 西安事变和王以哲 · 查看更多 »

王英 (民国)

王英(),号杰臣,直隷省順德府邢台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西安事变和王英 (民国) · 查看更多 »

王明

王明(),男,原名陈绍禹(一说陈绍玉),字露清,安徽金寨县双石乡(现属安徽六安市)码头村人,中國共產黨前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王明 · 查看更多 »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蘇聯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新!!: 西安事变和第三国际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一次国共内战是指中國在1927年-1937年间,在四一二事件後,由中國國民黨领导的国民政府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之間的战争,此战争於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後趋向隐化,以国共摩擦形式贯穿抗战始终。中國國民黨稱為剿共。中国共产党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或十年內戰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4922頁,ISBN 978-7-5326-0083-0。.

新!!: 西安事变和第一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綏遠抗戰

綏遠抗戰又稱綏遠事件(綏遠事件)發生於1936年11月至12月,位於中华民国綏遠省(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战争双方为傅作义率领的晋绥军和李守信、德穆楚克栋鲁普旗下的大汉义军以及蒙古军。这场战争是抗日戰爭初期双方主要交火之一,共分为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和锡拉木楞庙战役三场战役。此次抗战初期晋绥军处于守势,在成功抵挡住大汉义军对红格尔图的进攻之后开始发动反攻,并于反攻中夺回了被蒙古军控制的百灵庙。此后大汉义军连同蒙古军在关东军空军的配合之下对百灵庙发动反扑,被晋绥军重创并击退。此后晋绥军在锡拉木楞庙附近对大汉义军发起总攻,将该地区的大汉义军几乎全歼,部分大汉义军将领率部投靠了晋绥军。战争最终以晋绥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大汉义军在此次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并最终被撤销编制,日本方面因为此次严重失利而减少了在总攻中使用日伪军的次数,而中方在该场战役的胜利也对中国民众的抗日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而因为百灵庙战斗在整场战争中规模和影响最大,此后很多媒体和研究人员用“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来指代整个绥远抗战。.

新!!: 西安事变和綏遠抗戰 · 查看更多 »

綏靖公署

綏靖公署是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時期設置之機關。簡稱綏署,是在作戰區域或非作戰區負責指揮局部戰爭,組織訓練兵員,徴集軍糧,並全權指揮其所轄省縣級行政機關,以區域或綏靖公署所在地為名稱。中華民國國軍為了進攻中國共產黨,劃全國為若干綏靖區,在區中心城市設綏靖公署,除負責指揮軍事外,還控制區內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綏靖公署在戰區指揮所轄省縣行政機關,按《綏靖公署組織條例》設立,負責訓練兵員、征集軍糧等戰爭事宜。.

新!!: 西安事变和綏靖公署 · 查看更多 »

红一方面军

#重定向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新!!: 西安事变和红一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红二方面军

#重定向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新!!: 西安事变和红二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红四方面军

#重定向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新!!: 西安事变和红四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罗瑞卿

罗瑞卿(),原名其荣,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政、军要职,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罗瑞卿早年考入黄埔军校,随后参加國民革命軍北伐,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红四军,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位,之后改为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罗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率领第二兵团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首任部长、第2、3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罗瑞卿事件而被批判,后跳楼负重伤。文革结束后平反。1978年赴西德治疗腿疾时病逝。.

新!!: 西安事变和罗瑞卿 · 查看更多 »

美國共產黨

美國共産黨(Communist Party USA),简称美共(CPUSA),是美國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目前,该党办有电子刊物《人民世界》。.

新!!: 西安事变和美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新!!: 西安事变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羅家倫

罗家伦(),字志希,籍貫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新!!: 西安事变和羅家倫 · 查看更多 »

翦伯赞

翦伯赞(),名象时,字伯赞,以字行,维吾尔族,湖南省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人,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2年至1968年)、历史系主任。中国著名馬克思主義历史学家,与范文澜一起系统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重新解释了中国历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参与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在历史学家吕振羽等人影响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五四运动以后被称为史学界的“马列五老”之一,与郭沫若、吕振羽、侯外庐、范文澜并称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新!!: 西安事变和翦伯赞 · 查看更多 »

真理报

《真理报》(Пра́вда),创刊于1912年5月5日,前身为托洛茨基于1908年10月3日在维也纳创办的同名报纸,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将《真理报》出售,几经转手,其所有权被一个希腊商业家族取得。1997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收购了这份报纸,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中央机关报。.

新!!: 西安事变和真理报 · 查看更多 »

热那亚

热那亚(Genova,旧译柔鲁、热诺瓦)是意大利北部的港口城市,屬於利古里亞大區,是該大區首府,並且是意大利第六大城市。.

新!!: 西安事变和热那亚 · 查看更多 »

热河

热河可以指:.

新!!: 西安事变和热河 · 查看更多 »

炎黄子孙

子孙,也称黄炎子孙,中國術語,意指追認炎帝與黃帝為先祖的族群。 黃帝、炎帝爲中国古代文獻記載的人物,儘管尚未有考古學證據,華夏民族的血緣先祖常被認為是黄帝和炎帝的後代。傳統中國帝王爲天下思想,所謂天子「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天子不僅是中國的首領,也是四夷的首領,《史記》記載「黃帝居中,四夷賓服」。後來,不論是虞夏商周的華夏族,還是夷蠻戎狄的“四夷”族,都視黃帝爲“高祖”,自稱爲“黃炎之後”、“炎黃後裔”。除了漢族,中原以外的其他許多族群也都以炎帝、黃帝爲祖先。 部份中國及日本皇朝的儀祀中亦有祀拜黄帝炎帝或炎黄合祀的記錄。 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产党都曾以此做為汉族等中國民族的代称或另稱。.

新!!: 西安事变和炎黄子孙 · 查看更多 »

炮兵

炮兵是指以火炮、火箭和飛彈等为基本装备,用火力进行战斗的兵种。由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组成,需要强大的火力和较远的射程,是战斗中的火力突击力量。主要用于支援和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炮兵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在明永乐年间,京军中就有规模使用火炮的部队(神机营)。 在現代軍隊,砲兵屬於陸軍等部隊的兵種之一。在日本陸上自衛隊中,則將砲兵部隊稱為特科。 vi:Pháo Category:炮兵.

新!!: 西安事变和炮兵 · 查看更多 »

瓦窑堡会议

窑堡会议,是1935年12月17日至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bǔ)召开的扩大会议。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着,《中华民国史》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第424页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 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刘少奇、秦邦宪(博古)、邓发、李维汉、张浩(林育英)、彭德怀、何克全(凯丰)、吴亮平、杨尚昆、郭洪涛、李德等十多人。.

新!!: 西安事变和瓦窑堡会议 · 查看更多 »

熱河戰役

熱河戰役,又叫热河事变,發生於1933年2月至3月,位於中華民國熱河省。由於滿洲國成立時,《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熱河為滿洲一部份。於是日本即方面根據《日滿議定書》,積極侵略熱河。熱河戰役首先於1933年1月爆發的是位於榆關的大型戰鬥。張學良以保存實力為由,退居山海關之內,積極謀求抵抗。日本軍隊駐守長城外,佔領熱河直取北平態勢相當明顯,不過就整體而言,日本是想藉由攻擊北平行動,換取中國國民政府對滿洲國的承認。 因為中國國內輿論普遍不願意承認滿洲國,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至北平,與包括張學良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2月21日,熱河戰役爆發。裝備不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結束。熱河最後遭日軍佔領。.

新!!: 西安事变和熱河戰役 · 查看更多 »

番号

號(番号),日本片假名為为ばんごう,本義為數字,可視作號碼。如電話番號。.

新!!: 西安事变和番号 · 查看更多 »

牟中珩

牟中珩()字荊璞,山東省登州府黄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西安事变和牟中珩 · 查看更多 »

牯岭

牯岭,原稱牯牛嶺,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庐山风景区的中心,是一座海拔1167米的公园式的美丽繁荣的独特的“云中山城”,包括环绕牯岭的东谷和西谷。牯岭镇面积4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3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

新!!: 西安事变和牯岭 · 查看更多 »

特赦

特赦,指以行政權免除罪犯全部或部分的服刑。宋代以前中國即存在特赦,有所謂「八議」之同罪異罰之說。學者認為特赦權的開始始於19世紀的英國君主,在司法獨立以及國會擴權的時代,是少數專屬於君主的特權之一。在不同的国家里,不同的人或组织有下达特赦令的权利,比如国家元首或者议会。在不同国家里对特赦令的定义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些国家中(如德国),对个人和对一群人的特赦令有不同的称呼和定义。在有些国家里,特赦令虽然免除被特赦的人的服刑期或服刑的重度,但它并不表示该人已经无罪了。在另一些国家中,特赦令也免除被特赦者的罪行。颁布特赦令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新!!: 西安事变和特赦 · 查看更多 »

盛世才

盛世才(),字晋庸,滿族,汉军镶黄旗人,中華民國陸軍將領,辽宁省开原盛家屯村人,中華民國新疆省政府主席,1933年至1944年间新疆军事、政治首長,有“新疆王”之称。盛世才早年為奉系軍人,後投靠新疆軍閥金樹仁,屢立戰功,1933年新疆發生兵變,陳中、白受之、鄭潤成、巴品古特等人驅逐金樹仁,盛世才乘機取得了大位。盛世才治下的新疆,虽未宣布独立,但完全脱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控制,那一时期的新疆,拒绝悬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而是悬挂盛氏政权的“六角星旗”。1941年1月,盛世才曾向苏联提议:成立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脱离中華民國,加盟苏联。鉴于当时中苏的同盟关系,斯大林拒绝了这一提议。1943年,盛世才加入中國国民党,并表示“矢志拥护中央,尽忠党国,绝对服从领袖”。随后,盛世才取消了六大政策,六角星旗亦换为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但此后因國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对新疆用兵,盛世才开始采取对策,准备把中國国民党势力逐出新疆。为寻找退路,盛世才企图再次投靠苏联。他致电斯大林,要求重新加入苏联共产党和将新疆划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但此时的蘇聯共產黨與斯大林已经对盛世才彻底失望,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把其电报转给了蒋介石。此时的盛世才,已是众叛亲离,怨声载道。蒋介石决定把盛世才调离新疆,另任农林部长,由朱绍良代理新疆省主席。1944年9月11日,盛世才离开新疆到重庆赴任。至此,盛世才在新疆历时11年5个月的军阀统治宣告结束。.

新!!: 西安事变和盛世才 · 查看更多 »

白修德

西奥多·哈罗德·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中文名白修德,美国新闻记者、历史学家和小说家,曾作为《时代》周刊记者在抗战时期访华,以记述1960年、1964年、1968年和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而著称。.

新!!: 西安事变和白修德 · 查看更多 »

百灵庙

灵庙,汉名“广福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西安事变和百灵庙 · 查看更多 »

韩国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西安事变和韩国 · 查看更多 »

韓復榘

韓復--(),字向方,直隸省順天府覇州胜芳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后出任山東省主席;抗日戰爭初期因違令撤退而被蔣介石誘捕處決。.

新!!: 西安事变和韓復榘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西安事变和遠流出版公司 · 查看更多 »

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簡稱聯經,為聯合報系旗下第一家出版社,創立於1974年5月4日,定位為綜合性出版社。其子公司「創新書報」經營全球發行業務,代理發行台灣各家雜誌社、出版社的雜誌與圖書至全球各地之書店、超商、量販店、圖書館及各類書展等華文出版品銷售通路。.

新!!: 西安事变和聯經出版 · 查看更多 »

萬福麟

萬福麟()字壽山,祖籍直隸寧河(今天津市寧河縣)官庄。吉林将軍管轄区吉林副都统管轄区長春厅(今吉林省農安縣)人。中华民国陸軍二級上將。.

新!!: 西安事变和萬福麟 · 查看更多 »

鐵道部

鐵道部」可以指以下的政府或民營鐵路部門。.

新!!: 西安事变和鐵道部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新!!: 西安事变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新!!: 西安事变和顧祝同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西安事变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副院長

行政院副院長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副首長,輔佐行政院院長施政,並於院長職位空缺、或因故不能視事時代行職權,相當於各國的副總理。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為施俊吉,正式於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西安事变和行政院副院長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西安事变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場軍事政變。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總司令的东北军將領张学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西北军將領杨虎城在中國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並殺死保安人員、中央機關人員。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獲釋;从而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基本國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形式上建立。.

新!!: 西安事变和西安事变 · 查看更多 »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可以指:.

新!!: 西安事变和西北大学 · 查看更多 »

西北军

西北军,泛指在民國初年至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具有中國西北地域关联背景的军队,是一个泛称。其得名於1919年,由原计划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军」改編而成的「西北邊防軍」。如冯玉祥统帅“国民军”,中原大战后由冯玉祥体系中分裂出的韩复榘、宋哲元、石友三等。另外,杨虎城所部源自陕军,也被称西北军;而杨虎城的部队在中原大战曾猛烈攻击过冯玉祥军。相比起东北军的称呼,这些被视为西北军的队伍在形成过程中与西北地域并无稳定联系,很多将领是直隶、山东人,且也非发迹于西北(但也有一些人是起于西北的地方势力,如杨虎城、高桂滋)。即使从其队伍活动最久的势力范围看,也并非仅仅在西北,更多活动在塞北及华北地带。而还有一些地方势力,尤其是边疆民族地方的势力,虽然也在西北地域,但一般被视为西北军阀势力而不称西北军,如马家军(马鸿逵曾参与冯玉祥“护党救国西北军”又离开)、新疆不同时期的控制者。1930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后,南京國民政府对军队获得了优势主导权,西北军这样的称呼慢慢不再被人们使用。.

新!!: 西安事变和西北军 · 查看更多 »

馬鴻逵

鴻逵(),字少雲,擁有回族血統,但其本人認為回族是漢族的一部分,拒絕承認自己的回族身份,但後又認為回回與漢人有別,生於甘肅蘭州府河州。國民革命軍中將。加上將銜。中華民國初期寧夏的控制者,寧夏馬家軍領袖。他繼承其父馬福祥統率寧夏新軍,人稱「寧夏王」。.

新!!: 西安事变和馬鴻逵 · 查看更多 »

馮欽哉

馮欽哉()旧名敬桂、精一、敬業,字欽哉,以字行,山西省蒲州府万泉县人,中華民国二級上將。先后隶属国民軍、国民革命軍、西北軍。楊虎城的得力部下。.

新!!: 西安事变和馮欽哉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西安事变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政治理论刊物。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於1949年5月28日于上海创刊,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隶属上海报业集团。日发行量55万份,在全国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发行数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南方日报》。.

新!!: 西安事变和解放日报 · 查看更多 »

許世英

許世英(),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秋浦县(今东至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国务總理。鄭則民「許世英.

新!!: 西安事变和許世英 · 查看更多 »

马占山

占山()字秀芳,祖籍河北豐潤,生於奉天府怀德县(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东北军將領,曾率部抗日,指挥了名震--中外的江桥抗战。与日军多次交战,其间曾诈降于日军并参与创建滿洲國,获得休养后,再次率兵對抗日軍。.

新!!: 西安事变和马占山 · 查看更多 »

马鸿宾

鴻賓(),字子寅,回族,中国甘肃河州人,马家军主要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馬鴻賓與马步芳、马鸿逵合稱西北三馬。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3年.

新!!: 西安事变和马鸿宾 · 查看更多 »

马步芳

步芳(),字子香,經名胡赛尼,中國甘肅河州(今臨夏市),回族,為民國時期西北地区軍閥马家军重要人物。马步青是其兄长。.

新!!: 西安事变和马步芳 · 查看更多 »

马步青

步青(),字子云,回族,中国甘肃省临夏县漠泥沟人,马家军主要人物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新!!: 西安事变和马步青 · 查看更多 »

骊山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环城东路3号,距离西安市区25公里,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4公里,最高海拔1302米。它是“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辟有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园区之一。 骊山得名一说是因为其远望如黑色骏马;一说这里是商周时期骊戎国地。 骊山是传说中女娲补天处,骊山西绣岭第二峰有老母殿,山下有溫泉著稱的华清池。.

新!!: 西安事变和骊山 · 查看更多 »

骑兵

騎兵是陸軍當中,騎乘動物作為移動手段的兵種。并不是只有使用马匹的军种称为骑兵,也有騎乘其他動物,例如戰象或駱駝;有些步兵如龙骑兵使用马匹移动,但下马作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野戰最重要的主力兵种,殺傷力極大,中外戰史皆常見以少量騎兵牽制大量步兵。 在現代陸軍中雖然已經甚少使用動物,但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移動的部隊仍可稱作騎兵。.

新!!: 西安事变和骑兵 · 查看更多 »

諶小岑

谌小岑(),男,湖南安化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西安事变和諶小岑 · 查看更多 »

高崇民

崇民(),奉天开原人。原名恩浚,字健民,号崇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新!!: 西安事变和高崇民 · 查看更多 »

高桂滋

桂滋(),字培五,陕西省定边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西安事变和高桂滋 · 查看更多 »

豫可以指:.

新!!: 西安事变和豫 · 查看更多 »

黎明文化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Li Ming Cultural Enterprise Co., Ltd.),簡稱黎明文化,創立於1971年(民國60年)10月10日,是一家中華民國國軍軍事色彩濃厚的出版社兼圖書發行公司。現任董事長為前憲兵司令吳應平中將。 1970至80年代,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發起「基層連隊文庫」,希望國軍每一連級部隊中山室都能有一小型圖書館;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向民間統一採購,被選定的書籍一概印行「軍中版」,僅在軍中流傳,不對外販售;黎明文化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委託印製的軍中版書籍,涵蓋黎明文化與其他同業出版的書籍,版權頁註明「軍中版 非賣品」。.

新!!: 西安事变和黎明文化 · 查看更多 »

軍團

軍團由若干个军组成的军事建制单位,隶属于集团军或方面军。指挥官为军团长。.

新!!: 西安事变和軍團 · 查看更多 »

軍統

#重定向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新!!: 西安事变和軍統 · 查看更多 »

黃仁霖

黃仁霖(1901年9月26日―1983),江西安义人。中华民国国军联勤的杰出领导者、新生活运动全国总干事。1955年二级上将军衔。.

新!!: 西安事变和黃仁霖 · 查看更多 »

黄仁宇

仁宇(Ray Huang,),是一位籍貫湖南长沙的美國籍歷史學家。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國共內戰期间擔任国军軍官,後赴美求學並获取密西根大學歷史博士学位。以身為中国歷史明史专家及倡导“大歷史观”而为世人所知。著有《萬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暢銷作品。.

新!!: 西安事变和黄仁宇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西安事变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錢大鈞

錢大鈞,字慕尹,江蘇吳縣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隊第十二期砲兵科畢業。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新!!: 西安事变和錢大鈞 · 查看更多 »

胡宗南

胡宗南 ,原名琴齋、字壽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及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位,蔣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國初期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新!!: 西安事变和胡宗南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西安事变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郭增恺

郭增恺(),直隶安次(今河北廊坊)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肄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后任冯玉祥秘书、杨虎城参议、张学良顾问,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专员。西安事变时,任宋子文秘书。后任胡宗南顾问、广东省政府顾问。1947年任香港《星岛日报》顾问。1980年,从香港到北京。.

新!!: 西安事变和郭增恺 · 查看更多 »

郭廷以

郭廷以(),字量宇,出生於河南舞陽,中国歷史學家,1949年前往台湾。他是中國近代史學及中國口述史學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共同創建者,並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西安事变和郭廷以 · 查看更多 »

郭潜

郭潜《中共史論》第三冊,第八卷(),本名郭--輝金志宇 《郭潜——从叛徒到中统高层》 《党史纵横》2012年第11期 ,又名郭华伦、郭铁梅、陈铁梅 《“七·九”事件经过和广西沦陷后的斗争——钱兴给中共中央南方局报告(1945年10月)》载《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 第2卷》 黄铮主编 莫凤钦 陈钦德 沈奕巨 卢芳明副主编 第278页《中共桂林市党史资料专题研究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办公室编著 第162页、陈然,广东梅县丙村镇人。曾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后被捕叛变,直接导致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毁灭和廖承志、张文彬等被捕。1949年到台湾,任國家安全局局長,此后编写《中共史論》一书。.

新!!: 西安事变和郭潜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西安事变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西安事变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薄一波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中国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人,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主要领导人之一。 薄一波早年就读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薄一波创建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任太岳军区政委。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筹建华北野战军,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平津卫戍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首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诬陷打倒,并受迫害。改革开放时期,再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薄一波次子薄熙來亦是政绩显赫的中国政坛名人,曾任大连市长、商务部部长、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和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亦是中共第五代领导层的最热门人选之一;但于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夕,在以王立军事件为导火索、薄熙来事件为核心的一系列中共政治风波中倒台失势。.

新!!: 西安事变和薄一波 · 查看更多 »

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是一位生于湖北黄冈浠水的诗人、学者、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因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新!!: 西安事变和闻一多 · 查看更多 »

蒋介卿

蒋介卿(),名瑞生,字介卿,号锡侯,别号前安,谱名周康,以字行。浙江奉化人,蒋介石异母兄。出身弟子員,曾任法官、县长、海关监督、浙江省政府委员等。.

新!!: 西安事变和蒋介卿 · 查看更多 »

邵力子

邵力子(),原名邵景泰,字仲辉,号凤寿。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新!!: 西安事变和邵力子 · 查看更多 »

邵元沖

邵元沖,初名驥,字翼如。浙江省紹興府山阴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国政治家。曾任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的第一任杭州市市長、立法院副院長、代院長。他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作詞者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邵元沖 · 查看更多 »

蓝衣社

三民主義力行社,简称力行社,是中华民族复兴社的核心組織,以其別稱「蓝衣社」聞名一時。最早由一些黄埔军校学生組成,强调拥护蒋介石以建立其「在全国人心目中的至高权威和信仰中心」為目標,自1932年正式成立;到1938年因「发展到过于庞大,而失去其以暗配明的作用」及對日抗战的开始,該社於該年解散。19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後,不少國民黨黨員的組織曾宣傳德國、意大利法西斯主義的領袖與組織思想適用中國時局,而蓝衣社亦為其中主要的組織。 蘆溝橋事變後,蓝衣社與中央俱樂部被納入停戰協定中,日本要求撤除所列舉的反日團體。 於《世界法西斯百科全書》中,關於〈中國〉的條目主要描述的是「被控訴稱為法西斯運動」的中華復興社,應該是具有「法西斯主義風格的」(fascistic)而非「法西斯主義的」(fascist)。.

新!!: 西安事变和蓝衣社 · 查看更多 »

蔡仲

蔡仲,姬姓,名胡,西周人,蔡國第二任國君。 胡的父親蔡叔度在三監之亂後被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死後,胡改進了品行,「率德馴善」,周公旦知道後,舉薦他出任魯國的卿士。胡使魯國治理得很好,在周公旦的建議下,周成王把蔡地封給胡為國,是為蔡仲。.

新!!: 西安事变和蔡仲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西安事变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蔣廷黻

蒋廷黻(威妥瑪拼音:Tsiang Ting-fu;拼音:Jiǎng Tíngfú;),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

新!!: 西安事变和蔣廷黻 · 查看更多 »

蔣作賓

蒋作宾(),字雨岩,湖北省德安府应城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及军事人物,外交官。.

新!!: 西安事变和蔣作賓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西安事变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蔣緯國

蔣緯國(),幼名建鎬,號念堂,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裝甲兵科,生於日本東京,籍貫浙江省奉化縣,養父蔣中正,養母姚冶誠,兄蒋经国。生母是日本人重松金子,生父是戴傳賢(戴季陶)。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國防部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聯勤總司令、三軍大學校長。.

新!!: 西安事变和蔣緯國 · 查看更多 »

蔣鼎文

蔣鼎文(),字銘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浙江諸暨盘山(亦称磨石山)人。獲青天白日勳章,曾當選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

新!!: 西安事变和蔣鼎文 · 查看更多 »

蔣永敬

蔣永敬(九五獨白,頁5)出生於安徽省定遠縣,中華民國歷史學家。.

新!!: 西安事变和蔣永敬 · 查看更多 »

鄧寶珊

鄧寶珊 (),原名邓瑜,甘肅省天水市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地方軍閥派系西北軍將領。.

新!!: 西安事变和鄧寶珊 · 查看更多 »

鄧鏗

鄧鏗(),又名仕元,字仲元。廣東惠陽人。中國軍人,陸軍上將,革命家,中華民國建國元勳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鄧鏗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西安事变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新!!: 西安事变和长征 · 查看更多 »

艾登

艾登可能具有以下含義:.

新!!: 西安事变和艾登 · 查看更多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美国著名左派记者,以对中共革命的报道著称。她支持女权、支持印度独立、亦支持中国共产党,她著有8本书。.

新!!: 西安事变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 查看更多 »

考試院

考試院是中華民國國家最高考試機關。其銜稱中的「考試」一詞,不僅指文官的考選,也包括有關文官人事行政的相關事務。除院本部外,考試院下轄4個中央級機關,分別是考選部、銓敘部、保訓會和基金監理會。.

新!!: 西安事变和考試院 · 查看更多 »

陳公博

陳公博()。祖籍福建上杭,生於廣東南海縣(今廣州市),中國政治人物。曾經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大會中央執委。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汪精衛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長,是汪兆銘政權第二號人物。汪精衞死後代理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抗戰勝利後逃往日本,最後被押解回中國,審訊後被槍決。.

新!!: 西安事变和陳公博 · 查看更多 »

陳立夫

陳立夫(),名祖燕,字立夫,中華民國政治家。浙江省吳興縣東林澤河里(現屬湖州吳興區東林鎮)人,1924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採礦學碩士學位。父陳其業,字勤士,兄陳祖燾,字果夫。其二叔陳英士(陳其美)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黄兴同為孫文的左右股肱,陳其美與蔣中正關係密切,為蔣中正結義之兄,將蔣中正引薦于孫文,而蔣提拔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蔣陳兩家可以說是沒有陳其美就沒有蔣中正,沒有蔣中正也沒有陳氏二兄弟的相互提拔的關係。陳立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新!!: 西安事变和陳立夫 · 查看更多 »

陳繼承

继承()别号武民,江苏靖江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蒋介石的嫡系。.

新!!: 西安事变和陳繼承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西安事变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陳調元

陳調元(),字雪暄(又作雪軒),直隷省保定府安新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國民革命軍上將。.

新!!: 西安事变和陳調元 · 查看更多 »

陳鵬仁

陳鵬仁(),台灣學者、政治人物,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主任委員。 日本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曾任教於東吳大學、文化大學、東海大學、日本拓殖大學、中國北京大學等。 於2004年馮滬祥性侵害菲傭案之偵審期間,為馮某做偽證,其罪行於2017年經減刑後遭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新!!: 西安事变和陳鵬仁 · 查看更多 »

陶铸

陶铸(),又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祁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并代表中共军队与国民党的傅作义进行北平和平解放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铸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兼任暨南大学校长。后任國務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後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於“文革”初期1967年下台被囚禁,后因身患胆癌,于1969年病逝,死前和死后家人都未被允许探视。.

新!!: 西安事变和陶铸 · 查看更多 »

陇海铁路

陇海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的铁路干线,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40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西安事变和陇海铁路 · 查看更多 »

陕北

陕北,指陕西的北部,如同关中和陕南,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位于黄土高原之上。.

新!!: 西安事变和陕北 · 查看更多 »

林森

林森(),字子超,號長仁,中華民國政治家。福建閩縣(閩侯縣、林森縣)人。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1943年逝世後繼續由蔣中正擔任此職。.

新!!: 西安事变和林森 · 查看更多 »

李守信

李守信(),旧名李義,字子忠,蒙古族。热河卓索图盟(今辽宁朝阳、阜新)土默特右旗人。蒙古自治运动领导人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李守信 · 查看更多 »

李宗仁回憶錄

《李宗仁回憶錄》是1958年夏天,中華民國前代總統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親自憶述,由當年「第五戰區老同事」歷史學家唐德剛整理撰寫而成。全書約六十萬字,完稿於1964年,有英文版與中文版傳世。中文稿共分8编72章,约60万字。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的滄桑〉,刊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台北:遠流出版,2010年2月1日初版英文稿原是唐德剛對中文稿的节译、增补和改写而成,共53章,40余万字。叙述李宗仁经历,阐释其垂暮之年,寄居异国,退思补过。中文版由哥伦比亚大学授权和供稿,香港《明报月刊》乃於1977年4月分(該刊總第一三六期)起,按月连载2年之久。后因該刊前編輯幾此稿過長,希望暫時停载若干期,以免讀者乏味。1980年初,《明報月刊》對《李宗仁回憶錄》恢复連载,並擬刊行全书。1980年3月,《李宗仁回憶錄》中文版出版,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内部本,底稿为李宗仁之子李幼邻带回中国的文稿,部分遗失内容根据英文版翻译而来。1980年11月,在中國大陸首次公开发行,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上下两卷本;后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再版,同年台湾也有出版。1990年台灣解嚴後始流行。最近版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及台北遠流出版2010年2月1日初版。 回憶錄記述李氏自童年「不異群兒」時代起,至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直至1949年擔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期間經歷,記錄中國現代重大歷史事件,披露鮮為人知政治內幕,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珍貴史料。.

新!!: 西安事变和李宗仁回憶錄 · 查看更多 »

李烈钧

李烈钧()字协和,号侠黄,江西省南昌府武宁县罗溪人。清末及中華民国军事将领、政治家。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成员,孫文(孫中山)的亲信。李直「李烈鈞.

新!!: 西安事变和李烈钧 · 查看更多 »

李渤海

李渤海()原名李伯海,也称李渤海,后以笔名黎天才为常用名。定居上海後曾化名王文德。山东省蓬莱县人。中国共产党北方早期领导人,後投靠奉系,西安事变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新!!: 西安事变和李渤海 · 查看更多 »

杨奎松

杨奎松(),生于北京,籍貫重庆,中共党史研究专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

新!!: 西安事变和杨奎松 · 查看更多 »

杨虎城

杨虎城(),陝西蒲城人,原名彪,後易名忠,別號虎臣,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改為虎城,此後即以字行王禹廷:《細說西安事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1日。又名虎冬、忠祥。曾化名楊呼塵畢萬聞:〈楊虎城生前死後〉,刊《明報月刊》,香港:明報雜誌有限公司,1994年6月號。中国军事將領,西安事变领导者之一,堅持把蔣中正除之後快,但不被張學良所接受。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因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流放國外,隨後因要抗日秘密回國,反被蒋捕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殺,终年五十六岁。.

新!!: 西安事变和杨虎城 · 查看更多 »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著名歌曲之一,由张寒晖作曲作詞。歌曲描述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被日軍佔領後東北居民的苦況和收復失地的盼望。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不抵抗退出东北后,东北沦陷。东北军后被调至陕西、甘肃一带围剿红军。与此同时,大量东北流亡学生也聚集到西安。在东北军士兵和东北流亡学生中,酝酿着思念沦陷的故土,思念家乡父老的情绪,以及抗日救亡,打回东北去的思想。1936年5月,陕西省立西安二中的教师张寒晖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在西安广泛传唱,后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经典的抗日救亡歌曲。 关于这首歌曲的曲调,张寒晖曾经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了」。 1964年在北京公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將《松花江上》的歌詞略為改動,將「爹娘啊,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改為「同胞啊,同胞啊,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我家鄉」。.

新!!: 西安事变和松花江上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西安事变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西安事变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西安事变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毛人凤

毛人凤(),字齐五,浙江省江山縣(今浙江省江山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軍統局長。.

新!!: 西安事变和毛人凤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西安事变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澤東

#重定向 毛泽东.

新!!: 西安事变和毛澤東 · 查看更多 »

江泽民

江泽民(),祖籍江西婺源江湾,出生于中國江苏扬州,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6月至2002年11月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至2004年9月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至2005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新!!: 西安事变和江泽民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西安事变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西安事变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中國黃河以西,呈西北—東南走向為狹長狀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其範圍是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為甘肅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轄,由於大部分範圍在甘肃省,故又稱“甘肅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中原連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漢地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在大部分中國歷史時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西北端。.

新!!: 西安事变和河西走廊 · 查看更多 »

沈钧儒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晚清进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律师、教育家。.

新!!: 西安事变和沈钧儒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調查局

法務部調查局(簡稱調查局、MJI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犯罪偵查與情報機構,隸屬於法務部。總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於省及直轄市設有調查處與航業調查處,於各縣市設立調查站。 負責執行維護國家安全與偵辦重大犯罪之工作;另於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等4個地區設立機動工作站,作為專責辦案單位。肅貪工作領域,職責類似香港廉政公署或新加坡貪污調查局;防制毒品業務,職責相近美國緝毒署(DEA)或。.

新!!: 西安事变和法務部調查局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西安事变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洛陽橋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江入海口处的一座跨海石桥,同时也是中国境内第一座跨海石桥,有「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之譽。该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嘉祐三年(1058年)时任泉州知州的蔡襄开始主持造桥,通过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解决了包括铺桥面、建桥墩在内的多个难题。嘉祐四年(1059年),洛阳桥正式建成,蔡襄亲自题写《万安桥记》。此后历朝历代洛阳桥都曾歷經修葺。南宋时期,洛阳桥的护栏外增設多座佛塔和风水塔。该桥长1200米,共有46个桥墩,北侧位于惠安县境内,南侧位于洛江区境内,桥的中段建在一座名为中洲的江心岛上。桥上及中洲上共建有包括佛塔、护塔神像等多种附属建筑。1988年,洛阳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洛阳桥入圍“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

新!!: 西安事变和洛陽橋 · 查看更多 »

淞沪会战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或上海戰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變)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會戰。卢沟桥事变后,蔣中正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國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採取主動發起战役。對中國而言,标志著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由地区冲突真正升级为全面战争。即使當時日本國力遠高於中國,也動員全國,馬上投入全面戰爭。例如隨即大量增加公債發行,並發起了日本全國性的「消費節約運動」。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市区和郊区展开。上海是中國當時首都南京門戶,又是中國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上海為中國第一大商港,每年對外貿易額佔全國二分之一以上。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劃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三个月。.

新!!: 西安事变和淞沪会战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西安事变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朱紹良

朱绍良(),字一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福建省福州市人.

新!!: 西安事变和朱紹良 · 查看更多 »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長大于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他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是近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其著作合編為《朱自清全集》。.

新!!: 西安事变和朱自清 · 查看更多 »

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字执信,以字行。广州人,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廣東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区豪賢路)。中国近代革命家、理论家。是孙中山的文胆。.

新!!: 西安事变和朱执信 · 查看更多 »

戴季陶

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選堂,號天仇,后改名傳賢、字季陶,通稱戴季陶,中华民國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詞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訓政時期任第一任考試院院長長達20年,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就任時年僅37歲)。.

新!!: 西安事变和戴季陶 · 查看更多 »

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Marines、marine corps),簡稱海陸或陸戰隊,又稱為海兵隊,是海軍中負責地面作戰、兩棲作戰、船上作戰的軍隊,早期都是步兵隊伍,進入現代則有裝甲配備甚至飛行裝備。大部分國家的海軍陸戰隊組織是隸屬於海軍體制內,但美國與英國是將海軍陸戰隊體系獨立為單一軍種,法國則由陸軍所轄。 海軍陸戰隊出現的歷史中,早期存在的理由是為了解決船隻衍生出來的叛變問題,同時也有保護本國船隻,攻擊敵國船隻的任務;近代海軍陸戰隊在科技演化下朝向專業兩棲作戰部隊改組,成為各國海權發揚的一部分。.

新!!: 西安事变和海軍陸戰隊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西安事变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報紙

日本是世界上的報紙大國。世界僅有的兩份日發行量千萬級報紙《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都是日本報紙。日本的報紙可分為面向大眾的一般紙與專重體育、股票或產業等特定分野的專門紙。發行報紙的企業被稱做新聞社。新聞社除了發行報紙之外,也有經營雜誌及書籍的出版事業及主辦。.

新!!: 西安事变和日本報紙 · 查看更多 »

日本帝國主義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西安事变和日本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旅是现代陸軍的编制,由若干个团或者营组成。在现代陸軍编制中,旅通常作为一个战役战术单位,一般用于完成特定战役中的军事或勤务任务。在编制上由多个技术兵种混合编成的旅稱為混成旅或聯兵旅(聯合兵種旅、或作诸兵种合成旅)。 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旅由於編制比較小,使用靈活,逐漸被許多國家列為標準或者常被編制。旅的指揮官稱為旅長,由軍階是少將或上校軍官擔任。 在空軍的體系中,聯隊(Wing)與旅相當。指揮官軍銜通常是准將或上校。.

新!!: 西安事变和旅 · 查看更多 »

摩托車

摩--托車(來自英語的「Motorcycle」或「Motorbike」),在臺灣另稱為機--車、O͘-tó͘-bái(台灣話)、機器腳--踏車,在香港和澳門称为电--单车,東南亞華人圈則稱為摩--哆,是指兩輪或三輪的機動車輛,由摩托化自行車衍化而來,以兩輪為大宗。其種類相當繁多,主要以手排摩托車(俗稱檔車)、輕型摩托車、速克達、美式機車為主流。部分特殊用途的摩托車會加上外掛式的輔助輪,例如身心障礙用車;而在某些軍事或警政用車上,則會加掛一個側面車廂及輔助輪,成為特殊的三輪摩托車。 電單車具有操縱简单、行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因而在日常生活、运输、治安維護、军事中被广泛使用,在发展中国家也被普遍使用。目前全世界約有2億台摩托車,密度約為每1,000人中有33輛;大部分的摩托車集中於亞洲,佔世界摩托車數量的約58%(不包括日本)。摩托車也常在文学及影視作品中出現,例如日本知名特攝劇假面騎士W所使用的摩托車便以本田CBR1000RR作為藍本。.

新!!: 西安事变和摩托車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西安事变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教授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日語、及韓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教師。.

新!!: 西安事变和教授 · 查看更多 »

承德

#重定向 承德市.

新!!: 西安事变和承德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双十二事变西安事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