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指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英特尔微處理器列表用來罗列所有Intel的微處理器(µPs),從最早的4位元4004(1971年)到現今的64位元Intel core i7第6代(2015年)。每一個產品都有簡短的技術資料。本列表主要以系列區分。.

74 关系: Altair 8800ARM架構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奔騰奔腾4奔腾II平方毫米微处理器保護模式分頁前端总线Celeron DCeleron M系統匯流排真實模式香港回歸超執行緒超純量輔助處理器迅馳赛扬英特尔虛擬86模式FSBIBM PCIntel 4004Intel 4040Intel 8008Intel 80186Intel 80286Intel 80386Intel 8080Intel 8085Intel 8086Intel 8088Intel CoreIntel Core i3Intel Core i5Intel Core i7Intel i960Intel PentiumIntel处理器的比较ItaniumItanium 2JTAGLGA 775MarvellMIPS (計算機)MMXNX位元...OS/2Pentium DPentium IIIPentium MPentium ProRISCSlot 1Socket 370Socket 4Socket 478Socket 7Socket 8SSESSE2SSE3Windows 95X86X86-64XeonXScale2003年3月2004年2月2004年5月64位元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Altair 8800

Altair 8800是1974年基於Intel 8080所設計的一部微型電腦,當時還在哈佛大學讀書的比爾·蓋茨與夥伴保羅·艾倫一起為Altair 8800電腦設計Altair BASIC编辑器。Altair是第一台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個人電腦,而BASIC是一種易用易學的電腦程式設計語言,蓋茨與艾倫所開發的BASIC版本就是後來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作業系統的基礎,而後者又是微軟早期成功的關鍵。Microsoft Basic後來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並逐漸演變成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Altair 8800 · 查看更多 »

ARM架構

ARM架構,過去稱作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稱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個32位元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架構,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但在其他領域上也有很多作為,由於節能的特點,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行動通訊領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成本、高效能、低耗電的特性。另一方面,超级计算机消耗大量电能,ARM同样被视作更高效的选择。 至2009年為止,ARM架構處理器佔市面上所有32位元嵌入式RISC處理器90%的比例,使它成為占全世界最多數的32位元架構之一。ARM處理器可以在很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上看到,從可攜式裝置(PDA、行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掌上型電玩和計算機)到電腦週邊設備(硬碟、桌上型路由器),甚至在导弹的弹载计算机等军用设施中都有他的存在。在此还有一些基于ARM设计的衍伸产品,重要產品還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構和德州儀器的OMAP系列。 2011年,ARM的客户报告79亿ARM处理器出货量,占有95%的智能手机、90%的硬盘驱动器、40%的数字电视和机上盒、15%的微控制器、和20%的移动电脑。在2012年,微软与ARM科技生产新的Surface平板电脑,AMD宣布它将于2014年开始生产基于ARM核心的64位元服务器芯片,2016年,日本富士通公司宣布下一代“京”超级计算机将采用ARM架构。 2016年7月18日,日本软银集团斥资3.3万亿日元(约合311亿美元)将设计ARM的公司ARM Holdings收购。。.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ARM架構 · 查看更多 »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縮寫:SIMD)是一种采用一个控制器来控制多个处理器,同时对一组数据(又称“数据向量”)中的每一个分别执行相同的操作从而实现空间上的并行性的技术。 在微处理器中,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技术则是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平行的处理微元,例如Intel的MMX或SSE,以及AMD的3D Now!指令集。 圖形處理器(GPU)擁有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和可程式流水線,面對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時,運算能力遠超傳統CPU。OpenCL和CUDA分別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開源和專利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運算語言。.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 查看更多 »

奔騰

奔騰(Pentium)是英特爾公司的一個註冊商標,作為其x86處理器品牌之一,於1993年推出。以往,「奔騰」是英特爾的唯一的x86處理器產品線,後來隨著其產品線的擴展衍生出低端的「賽揚」(Celeron)系列、供伺服器以及工作站使用的「至強」(Xeon)系列。2006年英特爾推出「酷睿」(Core)系列處理器產品線,取代原奔騰處理器系列的市場定位。時至今日,「奔騰」這個品牌仍然繼續使用,但市場定位被定位為比低端入門型的賽揚系列高一級,比橫貫中高端主流型和高端旗艦型的酷睿系列低一級的中端入門型級別。.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奔騰 · 查看更多 »

奔腾4

奔騰4(Pentium 4,或簡称奔4或P4),Intel生產的第七代x86微處理器,是繼1995年出品的第六代P6架构Pentium Pro之後第一款重新設計過的處理器,這一新的架構稱做NetBurst,(此前的Pentium II、Pentium III及相应各版本的Celeron仍旧属于P6架构)。Pentium 4首款產品工程代号為:Willamette,拥有1.4GHz左右的核心時脈,并使用Socket 423腳位架構,于2000年11月发布。值得注意的是,Pentium 4有著非常快速到400MHz的前端匯流排,之後更有提升到533MHz、800MHz,它其實是一個100MHz时钟频率的四倍数据速率(QDR)前端匯流排,因此数据传输速率为4×100MHz。相应的,Pentium 4前期的竞争对手AMD Athlon处理器采用双倍数据输率(DDR)前端匯流排,拥有266MHz或333MHz的数据传输速率(2×133MHz、2×166MHz)。 令业界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NetBurst架构的Pentium 4在“每周期整数处理能力”和“每周期浮点处理能力”这两个重要性能上比前一代的P6架构不升反降。它通过牺牲每个周期的性能以实现非常高的--和SSE性能。与英特尔的传统保持一致的是,Pentium 4也有低端Celeron〔通常称为Celeron 4〕及Celeron D版本和用于SMP配置的高端Xeon〔至強〕版本。 Pentium 4的设计目标是适应更快的时钟速度,因为消费者开始依据更高的時脈购买電腦。在这方面Pentium 4是一个经典的市场驱动技术的范例。这很快就推动超微半導體(AMD)的“时钟频率神话运动”。英特尔使用一个特别长的指令流水线来实现这个目标,同Pentium III和Athlon那样的传统x86 CPU相比,Pentium 4降低了每个时钟周期的处理能力,但是它能够以更高的时钟速度工作。AMD則採用所謂的PR值來標示與Pentium 4相對應的Athlon XP處理器。 英特尔在發表Pentium 4時向大眾宣布说,NetBurst架構能夠運行在10GHz。然而,NetBurst架构在3.8GHz便遇到提升制程也无法解决的高功耗问题。这迫使英特尔在2005年年中放弃NetBurst,并转向升温更少的Pentium M,祭出“MoDT ('''M'''obile '''o'''n '''D'''esk'''T'''op)”的旗帜;并由此发展处Intel Core微架构取代NetBurst。.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奔腾4 · 查看更多 »

奔腾II

奔騰II(Pentium II)為英特爾於1997年5月7日推出的微處理器。它基於Pentium Pro使用的P6架構,但加強16位元的效能,以及加入MMX指令集。虽然MMX指令集最早出现在Pentium MMX CPU,但是其后研发的所有型号的Pentium Pro都没有包含MMX指令集,这影响在图形计算方面的性能。.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奔腾II · 查看更多 »

平方毫米

平方公厘(符號為mm²)是面積的公制單位(SI Unit),其定義是「邊長為1公厘的正方形的面積」。.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平方毫米 · 查看更多 »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缩写:µP或uP)是可程式化特殊集成电路。一种处理器,其所有元件小型化至一块或数块集成电路内。一种集成电路,可在其一端或多端接受编码指令,执行此指令并输出描述其状态的信号。这些指令能在内部输入、集中或存放起来。又称半导体中央处理器(CPU),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主要部件。微处理器的元件常安装在一个单片上或在同一组件内,但有时分布在一些不同芯片上。在具有固定指令集的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由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逻辑单元组成。在具有微程序控制的指令集的微型计算机中,它包含另外的控制存储单元。用作处理通用资料时,叫作中央处理器。這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应用(如:Intel Pentium CPU);专用于图像资料处理的,叫作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如Nvidia GeForce 9X0 GPU);用于音讯资料处理的,叫作Audio Processing Unit音讯处理单元(如Creative emu10k1 APU)等等。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就是一块集成了数量庞大的微型晶体管与其他电子元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 之所以会被称为微處理器,並不只是因为它比迷你电脑所用的处理器还要小而已。最主要的区别別,还是因为当初各大晶片厂之制程,已经进入了1 微米的阶段,用1 微米的制造,所產製出來的处理器晶片,厂商就会在产品名称上用「微」字,强调他们很高科技。与现在的许多商业广告中,「纳米」字眼时常出现一样。 早在微处理器问世之前,電子計算機的中央处理单元就经历了从真空管到晶体管以及再后来的离散式TTL集成电路等几个重要阶段。甚至在電子計算機以前,还出现过以齿轮、轮轴和杠杆为基础的机械结构计算机。,但那个时代落后的制造技术根本没有能力将这个设计付诸实现。微處理器的發明使得複雜的電路群得以製成單一的電子元件。 从1970年代早期开始,微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就基本上遵循着IT界著名的摩尔定律。这意味着在过去的30多年里每18个月,CPU的计算能力就会翻倍。大到巨型机,小到筆記型电脑,持续高速发展的微处理器取代了诸多其他计算形式而成为各个类别各个领域所有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动力之源。.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微处理器 · 查看更多 »

保護模式

保護模式(Protected Mode,或有時簡寫為 pmode)是一種80286系列和之後的x86兼容CPU的操作模式。保護模式有一些新的特性,如記憶體保護,分頁系統以及硬體支援的虛擬記憶體,能夠增強多任务处理和系統穩定度。現今大部分的x86作業系統都在保護模式下運行,包含Linux、FreeBSD、以及微軟Windows 2.0和之後版本。 另外一種286和其之後CPU的操作模式是真實模式,這是一種向前相容且關閉了保护模式這些特性的CPU运行模式,用來讓新的晶片可以執行舊的軟體。所有的x86 CPU都是在真實模式下開機,來確保傳統作業系統的相容性。為了使用保護模式的特性,要由程式主動地切換到保護模式。在現今的電腦上,這種切換通常是作業系統在開機時候完成的第一件工作。當CPU在保護模式下運行時,可以使用虚拟86模式來執行為真實模式設計的程式碼。 儘管用軟體的方式也有某些可能在真實模式的系統下使用多工,但保護模式下記憶體保護的特色,可以避免有問題的程式破壞其他工作或是作業系統核心所擁有的記憶體。保護模式也有中斷正在執行程式的硬體支援,可以實現先佔式多工。 大部分可以使用保護模式的CPU也擁有32位元暫存器的特性(例如80386系列和其後任何的晶片),導入了融合保護模式而成為32位元處理的概念。80286晶片雖有支援保護模式,但是仍然只有16位元暫存器。Windows 2.0和之後版本中的保護模式增強稱為"386增強模式",是因為他們除了保護模式外,還需要32位元的暫存器,並且無法在286上面執行(即使286支援保護模式)。 即使在32位元晶片上已經打開了保護模式,但是為了仿照IBM XT系統記憶體連續的設計特性,1 MiB以上的記憶體並無法存取。這種限制可以由打開A20总线來迴避。 在保護模式下,前面32個中斷都是保留給CPU例外處理用。例如,中斷0D(十進制13)是一般保護模式錯誤,而中斷00是除以零。.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保護模式 · 查看更多 »

分頁

分頁(Paging),是一種作業系統裡記憶體管理的一種技術,可以使電腦的主記憶體可以使用儲存在輔助記憶體中的資料。作業系統會將輔助記憶體(通常是磁盘)中的資料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區塊,稱為「頁」(pages)。當不需要時,將分頁由主記憶體(通常是内存)移到輔助記憶體;當需要時,再將資料取回,載入主記憶體中。相對於分段,分頁允許記憶體儲存於不連續的區塊以維持檔案系統的整齊。分页是磁盘和内存间传输数据块的最小单位。 分頁/虛擬記憶體能有助“大大地”降低整體及額外非必要的 I/O 次數,提高系統整體運作效能。因為這能有助提高 RAM 的讀取命中率,也透過其內部的高效率算法來達到 I/O 數據流的預緩存工作,通過與之相關的等等手段也能很好地提高了 CPU 的使用效率,而擁有大實體記憶體的用戶更可能考慮利用如Ramdisk、Supercache、SoftPerfect RAM Disk等模擬出硬碟分區來同時將虛擬記憶體/系統临时檔案等設置其上以進一步加強系統效能,及達至保障硬碟的措施。分頁是虛擬記憶體技術中的重要部份。.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分頁 · 查看更多 »

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是指中央处理器数据总线的专门术语,此总线負責中央处理器和北橋晶片间的数据传递。 某些带有L2和L3缓存(Cache)的计算机,通过后端总线(Back Side Bus)实现这些缓存和中央处理器的连接,而此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總是高于前端总线。.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前端总线 · 查看更多 »

Celeron D

#重定向 赛扬D.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Celeron D · 查看更多 »

Celeron M

#重定向 赛扬M.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Celeron M · 查看更多 »

系統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System Bus)是一個單獨的電腦匯流排,是連接電腦系統的主要元件。這個技術的開發是用來降低成本和促進模組化。系統匯流排結合資料匯流排的功能來搭載資訊,位址匯流排來決定將資訊送往何處,控制匯流排來決定如何動作。雖然系統匯流排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廣受歡迎,但是現代的電腦卻使用不同的分離匯流排來做更多特定需求用途。.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系統匯流排 · 查看更多 »

真實模式

真實模式(Real mode)是Intel 80286和之後的x86相容CPU的操作模式。真實模式的特性是一個20位元的區段記憶體位址空間(意思為只有1 MB的記憶體可以被定址),可以直接軟體存取BIOS常式以及周邊硬體,沒有任何硬體等級的記憶體保護觀念或多工。所有的80286系列和之後的x86 CPU都是以真實模式下開機;80186和早期的CPU僅僅只有一種操作模式,也就是相當於後來晶片的這種真實模式。 286架構導入保護模式,允許硬體等級的記憶體保護。然而要使用這些新的特色,需要額外先前不需要的軟體指令。由於x86微處理機主要的設計規格,是能夠完全地向前相容於針對先前所有x86晶片所撰寫的軟體,因此286晶片的開機是處於'真實模式'—也就是關閉新的記憶體保護特性的模式,所以可以執行針對舊的微處理器所設計的軟體。到現在為止,即使最新的x86 CPU一開始在電源開啟處於真實模式下,也能夠執行針對先前任何晶片所撰寫的軟體。 IBM引进的PC-BIOS与DOS作業系統(MS-DOS, DR-DOS等等)都是在真實模式下運作。早期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主要地只是圖形用戶界面外殼,而事實上不是作業系統)也在真實模式下運行,直到Windows 3.0是第一种在保护模式下运行的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Windows 3.0进一步增强了这方面功能,能夠在真實模式或是保護模式下运行。Windows 3.0在保護模式下有兩種运行"喜好" - "標準模式",也就是使用保護模式來運行;而"386-增強模式",允許使用32位元定址,因此無法在286上執行(儘管都有保護模式,但是286只是16位元晶片;32位元的暫存器在80386系列中推出)。Windows 3.1不再允许在真實模式下运行,只能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因此也是第一個最少需要80286處理器的主流作業環境(不管Windows/286,因為並非主流產品)。幾乎所有的現今x86作業系統(Linux、Windows 95和之後、OS/2等等)都會在啟動後將CPU切換到保護模式。X86-64CPU上的长模式操作系统,把保护模式也作为启动中的一个踏脚石。 80286的地址总线为24位元宽,即使在真實模式下也是在使用24位元的内存地址读写内存数据。所以80286及以后的CPU以真實模式运行时,需要控制A20地址线是否被使用。.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真實模式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超執行緒

超執行緒(HT, Hyper-Threading)是英特爾研發的一種技術,於2002年發布。超執行緒技術原先只應用於Xeon 處理器中,當時稱為“Super-Threading”。之後陸續應用在Pentium 4 HT中。早期代號為Jackson。 通過此技術,英特爾實現在一個實體CPU中,提供兩個逻辑線程。之後的Pentium D縱使不支援超執行緒技術,但就集成了兩個實體核心,所以仍會見到兩個線程。超執行緒的未來發展,是提升處理器的逻辑線程。英特爾于2016年发布的Core i7-6950X便是將10核心的處理器,加上超執行緒技術,使之成為20個逻辑線程的產品。 英特爾表示,超執行緒技術讓Pentium 4 HT處理器增加5%的裸晶面積,就可以換來15%~30%的效能提升。但實際上,在某些程式或未對多執行緒編譯的程式而言,超執行緒反而會降低效能。除此之外,超執行緒技術亦要作業系統的配合,普通支援多處理器技術的系統亦未必能充分發揮該技術。例如Windows 2000,英特爾並不鼓勵使用者在此系統中利用超執行緒。原先不支援多核心的Windows XP Home Edition卻支援超執行緒技術。.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超執行緒 · 查看更多 »

超純量

超純量(superscalar)CPU架構是指在一顆处理器内核中实行了指令级並行的一类並行運算。这种技术能够在相同的CPU主频下实现更高的CPU吞吐率(throughput)。处理器的内核中一般有多个执行单元(或称功能单元),如算术逻辑单元、位移单元、乘法器等等。未实现超标量体系结构时,CPU在每个时钟周期仅执行单条指令,因此仅有一个执行单元在工作,其它执行单元空闲。超标量体系结构的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可以同时分派(dispatching)多条指令在不同的执行单元中被执行,这就实现了指令级的并行。超标量体系结构可以视作多指令流多數據流。 超标量体系结构的CPU一般也都实现了指令流水化。但是一般认为这二者是增强CPU性能的不同的技术。.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超純量 · 查看更多 »

輔助處理器

辅助处理器(Coprocessor),也译作协处理器,这是一种协助中央处理器完成其无法执行或执行效率、效果低下的处理工作而开发和应用的处理器。这种中央处理器无法执行的工作有很多,比如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接入设备的管理等;而执行效率、效果低下的有图形处理、声频处理等。为了进行这些处理,各种辅助处理器就诞生了。 未來的处理器會有專用的接口接駁协处理器。2006年,ClearSpeed公司就联合AMD,推出了数学协处理器卡。.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輔助處理器 · 查看更多 »

迅馳

迅馳(Centrino)是英特爾公司旗下的结合Pentium M,Pentium或酷睿處理器、Intel的芯片组和Intel无线网卡的移动计算解決方案的品牌。每當開發新一代技術都會再使用新的英文開發代號區別,因此迅馳泛指英特爾Pentium M,Pentium或酷睿笔记本电脑主板及无线网络組合的總稱。 从2008年发布的Montevina平台开始,英特尔开始使用“迅驰2”的品牌。 从2009年发布的Calpella平台开始,英特尔開始使用“ix(i3、i5、i7)”(智能处理器)的品牌,「迅馳」品牌已經較少使用,僅使用「Intel Core」、「Intel Pentium」、「Intel Core vPro」等。.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迅馳 · 查看更多 »

赛扬

赛扬(Celeron)是英特尔公司中央处理器的一个注册商标。 赛扬处理器是Intel旗下的「经济型」产品。赛扬与奔腾或酷睿处理器使用的核心相同,但不同的是,赛扬处理器往往要比高端处理器处理能力低。 AMD公司在2000年至2003年使用Duron,中文译名钻龙的处理器来与赛扬抢占低端市场份额;钻龙停产后,于2004年7月推出Sempron,中文译名为闪龙的低价处理器继续与赛扬竞争。.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赛扬 · 查看更多 »

英特尔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 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及Samsung。.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英特尔 · 查看更多 »

虛擬86模式

#重定向 虚拟8086模式.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虛擬86模式 · 查看更多 »

FSB

FSB可以指:.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FSB · 查看更多 »

IBM PC

IBM PC是IBM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是IBM PC兼容机硬件平台的原型和前身,其型号为5150,1981年8月12日推出,是IBM佛罗里达州博喀拉藤(Boca Raton)的一组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的领导下设计的。 “个人电脑”这个称呼最早用於1972年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研制的Xerox Alto电脑,到1981年前这个称呼已经相当普遍,但是由于IBM PC的巨大成功,此后这个词几乎只用於与IBM标准兼容的微型计算机了。.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BM PC · 查看更多 »

Intel 4004

4004是美國英特爾公司 (Intel) 推出的第1款微處理器,也是全球第一款微處理器;1971年11月15日发布。 4004處理器的尺寸為3mm×4mm,外層有16隻針腳,內有2,300個晶體管,採用五层設計、10微米製程。 4004最初的主频是108KHz,最高時脈有740KHz,能執行4位元運算,支援8位元指令集及12位元位址集,使用10.8微秒和21.6微秒运行周期。当使用10.8微秒运行周期时,可以每秒运算9万次,成本低于100美元。4004處理器的性能與早期电子计算机ENIAC相若。ENIAC是在1946年推出,機器體積庞大,需占用一个房间。ENIAC擁有18000个真空管。 該款處理器原先是為一家名為Busicom的日本公司而設計,用來生產計算機。.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4004 · 查看更多 »

Intel 4040

4040是美國英特爾公司 (Intel) 的一款微處理器,它是Intel 4004的加強版,於1974年推出。 4040的新增指令有中斷(Interrupt)和單步(Single Step)。 此外,它的指令集增至60個,程式記憶體(Program memory)增至8KB,資料儲存器(register)增至24個,子程式堆棧(Subroutine stack)增至7層。 4040也支援不少新增的晶片。 Category:微處理器.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4040 · 查看更多 »

Intel 8008

Intel C8008為世界上第一款八位元處理器。由Intel從1972年中到1983年推出,共有兩種速度,0.5 Mhz以及0.8 Mhz,雖然比4004的工作時脈慢,不過因為是八位元處理器(比起4004的四位元),整體效能要比4004好上許多。8008可以支援到16KB的記憶體。C8008是比較珍貴的紫色陶瓷鍍金接腳版本,D8008則是後期出的量產版。.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08 · 查看更多 »

Intel 80186

Intel 80186是intel针对工业控制/通信等嵌入式市场,於1980年推出的8086处理器的扩展产品,除8086内核,另外包括了中断控制器、定时器、DMA、I/O、UART、片选电路等外设。 80186因为使用了8086内核,只能使用1M內存,可以运行真实模式的DOS环境和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 开发工具除Intel自己提供的c86、as86、link86工具外,也可以使用Borland或微軟的DOS下的C编译器和CSiLOC/LOCATE的方式,也有商业的完整toolchain,如paradigm/cad-ul。 80186处理器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在除Intel公司外,AMD公司、NEC、RDC等公司也有系列兼容产品,在嵌入式领域仍有广泛应用,堪称嵌入式领域最成功的处理器之一。 对应的升级版本是支持保护模式,突破1M地址限制的386EX。 Category:Intel x86處理器 Category:嵌入式系统.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186 · 查看更多 »

Intel 80286

80286(官方名称为iAPX 286),是英特尔(Intel)公司的一款x86系列CPU,最初发布于1982年2月1日。 80286处理器被广泛应用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早期的IBM PC/AT相容機中。这些PC称为“80286电脑”或“286电脑”,有时也简称“80286”或“286”。 80286处理器集成了大约13万个晶体管,最大時脈为20MHz,采用16位資料匯流排和24位位址匯流排。 80286有两种運作模式:真實模式和保护模式。在真實模式下,80286直接访问内存的空间被限制在1M字节,更多内存需要通过EMS或XMS内存机制进行映射。而在保护模式下,80286可以直接访问16M字节的内存,并具有异常处理机制,这为后来的微软的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准备了条件。 80286的后续替代产品80386于1985年10月面世。.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286 · 查看更多 »

Intel 80386

Intel 80386,是英特尔(Intel)公司的一款x86系列CPU,最初发布于1985年10月17日。 80386处理器被广泛应用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的IBM PC兼容机中。这些PC被称为“80386电脑”或“386电脑”,有时也简称“80386”或“386”。 80386的广泛应用,将PC从16位元时代带入了32位元时代。80386的强大运算能力也使PC机的应用领域得到巨大扩展,商业办公、科学计算、工程设计、多媒体处理等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CPU的快速演進,在1990年代後期使用80386的個人電腦已相當罕見,但因可應用於嵌入式系統、工業電腦及航天等用途,英特爾公司仍持續生產此CPU產品,直到2007年才停產。.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386 · 查看更多 »

Intel 8080

Intel 8080為英特爾早期發佈的處理器。它於1974年4月發佈,是一枚8位元處理器,包含6000个晶体管,時脈為2MHz,亦是第一枚可算得上的處理器。1976年zilog製造了與8080相容的CPU z-80。 Category:Intel x86處理器 Category:1974年面世.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80 · 查看更多 »

Intel 8085

Intel 8085 是由Intel公司在1970年代中期所發展的八位元微處理器。設計上軟體可以向前相容于著名的Intel 8080,但在硬體上的支援需求較低。因此製造商可以生產出更便宜且更簡單的電腦系統。 Category:Intel处理器.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85 · 查看更多 »

Intel 8086

Intel 8086(亦稱之為iAPX 86) (page 1-1)是由英特爾公司於1976年初開始設計,1978年年中發表的Intel第一款16位元微處理器。随後於1979年,又推出了Intel 8088,它在晶片的外部連接椎使用8位資料匯流排(允許使用更廉價和更少積體電路Fewer TTL buffers, latches, multiplexers (although the amount of TTL logic was not drastically reduced).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86 · 查看更多 »

Intel 8088

Intel 8088 是一個 Intel 以 8086 為基礎的 微處理器,擁有 16 位元 暫存器 和 8 位元外部 資料匯流排。這是原本 IBM PC 上所使用的處理器。 8088 使用 8 位元的設計,所針對的是較為經濟之系統。在它推出時候,大的資料匯流排寬度電路板還是相當地昂貴。8088 的預取(prefetch) 貯列(queue) 是 4 位元組,相對於 8086 的是 6 位元組。8088 的後代包括到現在還在使用的intel 80188、80288(不再製造或使用)、和 80388 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到目前為止使用 8088 之最重要的微電腦是 IBM PC。原本的 PC 處理器是以 4.77 MHz 的時脈頻率執行。 顯然地 IBM 自家工程師想要使用 Motorola 68000,並且它後來被用在已經遺忘的 IBM 儀器 9000 實驗室電腦中,但是 IBM 已經擁有製造 8086 家族的授權,以作為給 Intel 氣泡式記憶體 設計的授權之交換。使用 8 位元 8088 版本的一個因素是,它可以使用現有 Intel 8085 形態的元件,允許以修改 8085 設計的方式為基礎製造電腦。68000 的元件在當時並非廣泛可以得到,雖然可以使用 Motorola 6800 元件來達成一種程度。Intel 的泡沫式記憶體在當時市場上推出有一段時間,但是由於從日本公司來的低廉價格所產生的激烈競爭,Intel 離開了記憶體市場並且專注在處理器上。 相容可以取代的晶片 NEC V20 是由 NEC 所製造,改進了約 20 % 的功率改善。 Category:Intel x86处理器 Category:1979年面世 es:Intel 8086 y 8088#Pines del 8088.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8088 · 查看更多 »

Intel Core

#重定向 酷睿.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Core · 查看更多 »

Intel Core i3

Core i3(中文:酷睿 i3)處理器是英特爾的首款CPU+GPU產品,首代Core i3建基於Westmere微架構。與Core i7支援三通道記憶體不同,Core i3只會集成雙通道DDR3記憶體控制器。另外,Core i3整合一些北橋的功能,將集成PCI-Express控制器。處理器核心方面,首代Core i3的代號是Clarkdale,採用32纳米製程。Core i3有兩個核心,支援超线程技術。首代Core i3於2010年年初推出。 第一代Core i3搭配Intel H55等晶片組(代號:IbexPeak)。它除了支援Lynnfield外,還支援Havendale處理器。後者雖然只有兩個處理器核心,但卻集成顯示核心。H55採用單晶片設計,功能與傳統的南橋相似。但是,與高端的X58晶片組不同,P55不採用較新的QPI連接(因为I3处理器将PCI-E和内存控制器集成在CPU中,还是用QPI连接,只不过外部是用DMI与单芯片P55连接),而使用傳統的DMI技术。接口方面,可以與其他的5系列晶片組相容。從第2世代Intel Core開始,Core i3多採用雙核與超執行緒設計,但從第8世代Intel Core開始,部分型號的Core i3為四核四執行緒設計。.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Core i3 · 查看更多 »

Intel Core i5

Core i5(中文:酷睿 i5)處理器是英特爾的一款產品,是Intel Core i7的衍生低階版本,第一代Core i5基於Intel Nehalem微架構。與Core i7支援三通道記憶體不同,Core i5--只會集成雙通道DDR3記憶體控制器(從六代Core CPU開始則支援DDR4記憶體)。另外,Core i5會整合一些北橋的功能,將集成PCI-Express控制器。處理器核心方面,第一代Core i5代號Lynnfield,採用45奈米製程的Core i5有四核心,不支援超线程技術,總共仅提供4個线程。以後的桌上版Core i5均多採用4核心4執行緒設計。 晶片組方面,第一代Core i5採用Intel H55、P55、H57、P57等(代號:IbexPeak)。它除了支援Lynnfield外,還會支援Havendale處理器。後者雖然只有兩個處理器核心,但卻集成顯示核心。P55會採用單晶片設計,功能與傳統的南橋相似,支援SLI和Crossfire技術。但是,與高端的X58晶片組不同,P55不會採用較新的QPI連接,而會使用傳統的DMI技术。接口方面,可以與其他的5系列晶片組相容。 Core i5處理器于2009年7月生產,8月出貨,官方在9月1日正式發佈。 2011年1月,Intel發表第二代的Core i5,與舊款不同的在於新一代的Core i5改用Sandy Bridge架構,同年二月發表雙核版本的Core i5,但桌上版Core i5四核四執行緒為主。第二代Core i5接口亦更新為與舊款不相容的LGA 1155。代碼中除了前四位數字外,最後加上的英文字意義分別為:K.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Core i5 · 查看更多 »

Intel Core i7

Core i7處理器(中國大陸譯為酷睿i7)是英特爾於2008年11月17日推出的高階CPU品牌,第一代Core i7以Nehalem微架構為基礎,取代Intel Core 2系列處理器。Nehalem曾經是Pentium 4 10GHz版本的代號。Core i7的名稱並沒有特別的含義,Intel表示取i7此名的原因只是聽起來悦耳,「i」和「7」都沒有特別的意思,更不是指第7代產品。不過i3、i5及i7產品線命名方式類似於BMW汽車車款的命名。而Core就是延續Core 2處理器的成功。 Core i7處理器系列將不會再使用Duo或者Quad等字樣來辨別核心數量。Core i7處理器的目標是提升高性能計算和虚拟化性能。另外,在64位元模式下可以啟動宏融合模式,上一代的Core處理器只支援32位元模式下的宏融合。該技術可合併某些x86指令成單一指令,加快計算周期。 桌上型Core i7有兩款插座(另一為「極致版」Core i7所用的CPU插座),第一代使用LGA 1156和LGA 1366,第二及第三代使用LGA 1155和LGA 2011,第四代使用LGA 1150,一般四核心型號使用,LGA2011更有六核心以及八核心型號使用,那些「較高級」的四核心有較大L3和支持更多RAM。第五代的Broadwell系列的Core i7采用LGA 1150接口,最新第七代及第六代使用LGA 1151和LGA 2066,第七代和第六代的接口可以兼容,需更新主機板BIOS,但不兼容LGA 1150接口。第8世代Core i7提供6核12執行緒版本,Intel於2017年推出頂級產品Core X系列(Core X主要包括高階的Core i9)處理器,取代Core i7 Extreme(酷睿i7極致版)的定位。.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Core i7 · 查看更多 »

Intel i960

Intel i960是英特爾所出品的一款非x86架構的RISC微處理器。.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i960 · 查看更多 »

Intel Pentium

#重定向 奔騰.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 Pentium · 查看更多 »

Intel处理器的比较

没有描述。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ntel处理器的比较 · 查看更多 »

Itanium

#重定向 安腾.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tanium · 查看更多 »

Itanium 2

#重定向 安腾2.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Itanium 2 · 查看更多 »

JTAG

JTAG是联合测试工作组(Joint Test Action Group)的简称,是在名为标准测试访问端口和边界扫描结构的IEEE的标准1149.1的常用名称。此标准用于测试访问端口,使用边界扫描的方法来测试印刷电路板。 1990年JTAG正式由IEEE的1149.1-1990号文档标准化,在1994年,加入了补充文档对边界扫描描述语言(BSDL)进行了说明。从那时开始,这个标准被全球的电子企业广泛采用。边界扫描几乎成为了JTAG的同义词。 在設計印刷電路版時,目前最主要用在測試積體電路的副區塊,而且也提供一個在嵌入式系統很有用的偵錯機制,提供一個在系統中方便的"後門"。當使用一些偵錯工具像電路內模擬器用JTAG當做訊號傳輸的機制,使得程式設計師可以經由JTAG去讀取整合在CPU上的偵錯模組。偵錯模組可以讓程式設計師偵錯嵌入式系統中的軟體。.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JTAG · 查看更多 »

LGA 775

LGA 775,又稱Socket T,是英特爾公司於2004年7月推出的處理器插座,用作取代Socket 478。它是桌上型CPU首次使用平面網格陣列封裝(LGA, Land grid array),與舊式CPU插槽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其接點座設在底板上,CPU自身僅有金屬接觸點而不帶針腳,因而減少CPU插拔時針腳易損壞的問題。該插座支援的CPU有Pentium 4、Pentium D、部分Prescott核心的Celeron(Celeron D)以及桌上型的Core 2 CPU。 現在新版LGA775已經支援英特爾45奈米製程處理器(需945系列以上的晶片組)。.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LGA 775 · 查看更多 »

Marvell

#重定向 美滿電子科技.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Marvell · 查看更多 »

MIPS (計算機)

#重定向 每秒指令.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MIPS (計算機) · 查看更多 »

MMX

MMX是由英特尔开发的一种SIMD多媒体指令集,共有57条指令。它于1996年集成在英特尔奔腾(Pentium)MMX处理器上,以提高其多媒体数据的处理能力。 其优点是增加了處理器關於多媒体方面的处理能力,缺点是占用浮点数寄存器进行运算(64位MMX寄存器实际上就是浮点数寄存器的别名)以至于MMX指令和浮点数操作不能同时工作。为了减少在MMX和浮点数模式切换之间所消耗的时间,程序员们尽可能减少模式切换的次数,也就是说,这两种操作在应用上是互斥的。AMD在此基础上发展出3D Now!指令集。 3D Now!發佈一年後,Intel在MMX基础上发展出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指令集,用來取代MMX。現在,新開發的程式不再僅使用MMX來最佳化軟體執行效能,而是改使用如SSE、3DNOW!等更容易最佳化效能的新一代多媒體指令集,不過目前的處理器大多仍可以執行針對MMX最佳化的較早期軟體。.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MMX · 查看更多 »

NX位元

NX位(全名“No eXecute bit”,即「禁止執行位」,或“執行禁用位元”),是應用在CPU中的一種安全技術。.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NX位元 · 查看更多 »

OS/2

OS/2是由微软和IBM公司共同创造,后来由IBM单独开发的一套操作系统。OS/2是"Operating System/2"的缩写,是因为该系统作为IBM第二代个人电脑PS/2系统产品线的理想操作系统引入的。.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OS/2 · 查看更多 »

Pentium D

#重定向 奔腾D.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Pentium D · 查看更多 »

Pentium III

#重定向 奔騰III.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Pentium III · 查看更多 »

Pentium M

#重定向 奔腾M.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Pentium M · 查看更多 »

Pentium Pro

#重定向 奔腾Pro.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Pentium Pro · 查看更多 »

RISC

#重定向 精简指令集.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RISC · 查看更多 »

Slot 1

Slot 1,是Intel公司于1997年推出的一种CPU插槽,使用P6 GTL+总线协议。 Slot 1有242个引脚,与当时的Intel的Pentium II一同推出。 由于Intel享有Slot 1的专利权,其他厂商再也不能直接套用Intel的CPU接口,于是,AMD公司推出Slot A配合Athlon作为對應產品。.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lot 1 · 查看更多 »

Socket 370

Socket 370為英特爾Pentium III、Celeron及 VIA Cyrix III/C3 使用的插座。它的出現,取代舊有的Slot 1插槽設計。"370"代表插座上有370個針孔,現代的Socket 370主要用於Mini-ITX及嵌入式系統上。由於Socket 370與Slot1一部份晶片組共用(如440BX),因此有廠商推出轉接卡使Slot 1主機板也可使用Socket 370的CPU。 Socket 370規格前後有數個版本,最後支援到2002年推出的最高時脈Pentium III-S 1.40 GHz Tualatin核心處理器,其FSB頻率為133 MHz。威盛持續支援Socket 370,一直到C3處理器產品停產為止,處理器有時直接焊在主機板上面。 有時FSB頻率和電壓規格的轉變,會造成舊的晶片組無法支援新的處理器,例 如Tualatin 核心處理器就是著名例子。.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ocket 370 · 查看更多 »

Socket 4

Socket 4生产于1993年,是第一个为早期Pentium处理器设计的CPU插座,Socket 4的工作电压是5V,在Socket 4之后, Intel 在Socket 5中转而使用3.3V电压。Socket 4支持Pentium OverDrive处理器,可以在60MHz主線上使用兩倍倍頻來支援120MHz的Pentium OverDrive.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ocket 4 · 查看更多 »

Socket 478

Socket 478是英特爾Pentium 4,Celeron及部份Celeron D處理器使用的插座。LGA775於2004年7月推出後逐漸取代Socket 478。 早期的Socket 478主機板,無法支援FSB 533MHz的Pentium 4處理器。到了中期情况改善,開始全數支持FSB 800MHz的Pentium 4處理器。.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ocket 478 · 查看更多 »

Socket 7

Socket 7是一种有着321个针脚的x86 CPU插座。 Socket 7是方形多針腳ZIF(Zero Insertion Force,零插拔力)插座,插座上有一根拉杆,在安裝和更換CPU時只要將拉杆向上拉出,就可以輕易地插進或取出CPU。Socket 7也是CPU進入「Pentium時代」後,最常見的主機板架構,主要特點是──具有66MHz的標準外頻(最高83MHz)、一般提供雙電壓供電機制。这种规格的插座支持Intel Pentium处理器的部分早期型号,同时也兼容其他厂商的CPU,如Cyrix、AMD等等。.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ocket 7 · 查看更多 »

Socket 8

Socket 8,是供Intel Pentium Pro及Pentium II Overdrive 處理器使用的CPU插座,但在日後的Pentium II處理器已改用Slot 1。 Socket 8有獨一無二的長方形形狀,387針,總線速度為66-75MHz,電壓為2.1 - 3.5V,支援Pentium Pro chips 150-200MHz、Pentium Pro OverDrive CPU和Pentium II OverDrive CPU。.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ocket 8 · 查看更多 »

SSE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是英特尔在AMD的3D Now!发布一年之后,在其计算机芯片Pentium III中引入的指令集,是繼MMX的擴充指令集。SSE指令集提供了70條新指令。AMD后来在Athlon XP中加入了对这个新指令集的支持。.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SE · 查看更多 »

SSE2

SSE2,全名為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2,是一種IA-32架構的SIMD(單一指令多重資料)指令集。SSE2是在 2001年隨著Intel發表第一代Pentium 4處理器也一併推出的指令集。它延伸較早的SSE指令集,而且可以完全取代MMX指令集。在2004年,Intel 再度擴展了SSE2指令為 SSE3 指令集。與 70 條指令的 SSE 相比,SSE2新增了144條指令。在2003年,AMD也在發布AMD64的64位元處理器時跟進SSE2指令集。.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SE2 · 查看更多 »

SSE3

SSE3(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3),又稱PNI(Prescott New Instructions),它指的是:在原有架構的處理器中,所第三次額外新增、添加的多媒體指令集,之前的兩次分別是SSE、SSE2。 SSE3是Intel公司所其原有IA-32架構的處理器所研創,並在2004年初的新款Pentium 4(P4E,Prescott核心)處理器中使用,之後2005年4月AMD公司也發表具備部分SSE3功效的處理器:Athlon 64(E3步進核心),此後的x86處理器也幾乎都具備SSE3的新指令集功能。 此外,在SSE3提出之前,x86架構的處理器先後已有多種多媒體指令集被提創與使用,先後順序大致是Intel MMX、AMD 3DNow!、Intel SSE、Intel SSE2等。 附帶一提的是,SSE3比在它之前的SSE2增加13條新指令。.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SSE3 · 查看更多 »

Windows 95

Windows 95是美国微软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電腦操作系统。.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Windows 95 · 查看更多 »

X86

x86泛指一系列由英特爾公司開發處理器的架構,這類處理器最早為1978年面市的「Intel 8086」CPU。 該系列較早期的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由於以“86”作為結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構被稱為“x86”。由於數字並不能作為註冊商標,因此Intel及其競爭者均在新一代處理器使用可註冊的名稱,如Pentium。現時英特爾將其稱為IA-32,全名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一般情形下指代32位元的架構。.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X86 · 查看更多 »

X86-64

x86-64( 又稱x64,即英文詞64-bit extended,64位元拓展 的簡寫)是x86架構的64位拓展,向后相容於16位及32位的x86架構。x64於1999年由AMD設計,AMD首次公開64位元集以擴充給x86,稱為「AMD64」。其後也為英特爾所採用,現時英特爾稱之為「Intel 64」,在之前曾使用過「Clackamas Technology」 (CT)、「IA-32e」及「EM64T」。 蘋果公司和RPM套件管理員以「x86-64」或「x86_64」稱呼此64位架構。甲骨文公司及Microsoft稱之為「x64」。BSD家族及其他Linux發行版則使用「x64-64」,32位元版本則稱為「i386」(或 i486/586/686),Arch Linux用x86_64稱呼此64位元架構。.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X86-64 · 查看更多 »

Xeon

#重定向 至强.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Xeon · 查看更多 »

XScale

Xscale是Marvell 公司(之前是Intel)針對嵌入式產品的核心,當初是ARM架構v5TE指令集的CPU。2006年6月,Intel将其通信及应用处理器业务出售给Marvell公司,並作為一系列不同微架構的處理器的品牌。.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XScale · 查看更多 »

2003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2003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2004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2004年5月 · 查看更多 »

64位元

64位元CPU是指CPU内部的通用寄存器的宽度为64位元,支持整数的64--宽度的算术与逻辑运算。早在1960年代,64位架构便已存在於当时的超級電腦,且早在1990年代,就有以RISC為基礎的工作站和伺服器。2003年才以x86-64和64位元PowerPC處理器架構的形式引入到(在此之前是32位元)個人電腦領域的主流。 一個CPU,联系外部的資料匯流排与位址匯流排,可能有不同的宽度;術語「64位元」也常用於描述這些匯流排的大小。例如,目前有許多機器有着使用64位元匯流排的32位元處理器(如最初的Pentium和之後的CPU,但Intel的32位CPU的地址总线宽度最大为36位),因此有時會被稱作「64位元」。同樣的,某些16位元處理器(如MC68000)指的是16/32位元處理器具有16位元的匯流排,不過內部也有一些32位元的性能。這一術語也可能指電腦指令集的指令長度,或其它的資料項(如常見的64位元雙精度浮點數)。去掉進一步的條件,「64位元」電腦架構一般具有64位元寬的整數型暫存器,它可支援(內部和外部兩者)64位元「區塊」(chunk)的整數型資料。.

新!!: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64位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Intel 微處理器列表英特爾微處理器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