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赛扬相似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赛扬有(在联盟百科)21共同点: 奔騰,奔腾4,奔腾II,前端总线,Celeron D,Celeron M,超執行緒,英特尔,FSB,Intel Core,LGA 775,MMX,NX位元,Slot 1,Socket 370,Socket 478,SSE,SSE2,SSE3,X86,X86-64。
奔騰
奔騰(Pentium)是英特爾公司的一個註冊商標,作為其x86處理器品牌之一,於1993年推出。以往,「奔騰」是英特爾的唯一的x86處理器產品線,後來隨著其產品線的擴展衍生出低端的「賽揚」(Celeron)系列、供伺服器以及工作站使用的「至強」(Xeon)系列。2006年英特爾推出「酷睿」(Core)系列處理器產品線,取代原奔騰處理器系列的市場定位。時至今日,「奔騰」這個品牌仍然繼續使用,但市場定位被定位為比低端入門型的賽揚系列高一級,比橫貫中高端主流型和高端旗艦型的酷睿系列低一級的中端入門型級別。.
奔騰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奔騰和赛扬 ·
奔腾4
奔騰4(Pentium 4,或簡称奔4或P4),Intel生產的第七代x86微處理器,是繼1995年出品的第六代P6架构Pentium Pro之後第一款重新設計過的處理器,這一新的架構稱做NetBurst,(此前的Pentium II、Pentium III及相应各版本的Celeron仍旧属于P6架构)。Pentium 4首款產品工程代号為:Willamette,拥有1.4GHz左右的核心時脈,并使用Socket 423腳位架構,于2000年11月发布。值得注意的是,Pentium 4有著非常快速到400MHz的前端匯流排,之後更有提升到533MHz、800MHz,它其實是一個100MHz时钟频率的四倍数据速率(QDR)前端匯流排,因此数据传输速率为4×100MHz。相应的,Pentium 4前期的竞争对手AMD Athlon处理器采用双倍数据输率(DDR)前端匯流排,拥有266MHz或333MHz的数据传输速率(2×133MHz、2×166MHz)。 令业界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NetBurst架构的Pentium 4在“每周期整数处理能力”和“每周期浮点处理能力”这两个重要性能上比前一代的P6架构不升反降。它通过牺牲每个周期的性能以实现非常高的--和SSE性能。与英特尔的传统保持一致的是,Pentium 4也有低端Celeron〔通常称为Celeron 4〕及Celeron D版本和用于SMP配置的高端Xeon〔至強〕版本。 Pentium 4的设计目标是适应更快的时钟速度,因为消费者开始依据更高的時脈购买電腦。在这方面Pentium 4是一个经典的市场驱动技术的范例。这很快就推动超微半導體(AMD)的“时钟频率神话运动”。英特尔使用一个特别长的指令流水线来实现这个目标,同Pentium III和Athlon那样的传统x86 CPU相比,Pentium 4降低了每个时钟周期的处理能力,但是它能够以更高的时钟速度工作。AMD則採用所謂的PR值來標示與Pentium 4相對應的Athlon XP處理器。 英特尔在發表Pentium 4時向大眾宣布说,NetBurst架構能夠運行在10GHz。然而,NetBurst架构在3.8GHz便遇到提升制程也无法解决的高功耗问题。这迫使英特尔在2005年年中放弃NetBurst,并转向升温更少的Pentium M,祭出“MoDT ('''M'''obile '''o'''n '''D'''esk'''T'''op)”的旗帜;并由此发展处Intel Core微架构取代NetBurst。.
奔腾4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奔腾4和赛扬 ·
奔腾II
奔騰II(Pentium II)為英特爾於1997年5月7日推出的微處理器。它基於Pentium Pro使用的P6架構,但加強16位元的效能,以及加入MMX指令集。虽然MMX指令集最早出现在Pentium MMX CPU,但是其后研发的所有型号的Pentium Pro都没有包含MMX指令集,这影响在图形计算方面的性能。.
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是指中央处理器数据总线的专门术语,此总线負責中央处理器和北橋晶片间的数据传递。 某些带有L2和L3缓存(Cache)的计算机,通过后端总线(Back Side Bus)实现这些缓存和中央处理器的连接,而此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總是高于前端总线。.
Celeron D
#重定向 赛扬D.
Celeron D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Celeron D和赛扬 ·
Celeron M
#重定向 赛扬M.
Celeron M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Celeron M和赛扬 ·
超執行緒
超執行緒(HT, Hyper-Threading)是英特爾研發的一種技術,於2002年發布。超執行緒技術原先只應用於Xeon 處理器中,當時稱為“Super-Threading”。之後陸續應用在Pentium 4 HT中。早期代號為Jackson。 通過此技術,英特爾實現在一個實體CPU中,提供兩個逻辑線程。之後的Pentium D縱使不支援超執行緒技術,但就集成了兩個實體核心,所以仍會見到兩個線程。超執行緒的未來發展,是提升處理器的逻辑線程。英特爾于2016年发布的Core i7-6950X便是將10核心的處理器,加上超執行緒技術,使之成為20個逻辑線程的產品。 英特爾表示,超執行緒技術讓Pentium 4 HT處理器增加5%的裸晶面積,就可以換來15%~30%的效能提升。但實際上,在某些程式或未對多執行緒編譯的程式而言,超執行緒反而會降低效能。除此之外,超執行緒技術亦要作業系統的配合,普通支援多處理器技術的系統亦未必能充分發揮該技術。例如Windows 2000,英特爾並不鼓勵使用者在此系統中利用超執行緒。原先不支援多核心的Windows XP Home Edition卻支援超執行緒技術。.
英特尔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 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及Samsung。.
英特尔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英特尔和赛扬 ·
FSB
FSB可以指:.
FSB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FSB和赛扬 ·
Intel Core
#重定向 酷睿.
Intel Core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Intel Core和赛扬 ·
LGA 775
LGA 775,又稱Socket T,是英特爾公司於2004年7月推出的處理器插座,用作取代Socket 478。它是桌上型CPU首次使用平面網格陣列封裝(LGA, Land grid array),與舊式CPU插槽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其接點座設在底板上,CPU自身僅有金屬接觸點而不帶針腳,因而減少CPU插拔時針腳易損壞的問題。該插座支援的CPU有Pentium 4、Pentium D、部分Prescott核心的Celeron(Celeron D)以及桌上型的Core 2 CPU。 現在新版LGA775已經支援英特爾45奈米製程處理器(需945系列以上的晶片組)。.
LGA 775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LGA 775和赛扬 ·
MMX
MMX是由英特尔开发的一种SIMD多媒体指令集,共有57条指令。它于1996年集成在英特尔奔腾(Pentium)MMX处理器上,以提高其多媒体数据的处理能力。 其优点是增加了處理器關於多媒体方面的处理能力,缺点是占用浮点数寄存器进行运算(64位MMX寄存器实际上就是浮点数寄存器的别名)以至于MMX指令和浮点数操作不能同时工作。为了减少在MMX和浮点数模式切换之间所消耗的时间,程序员们尽可能减少模式切换的次数,也就是说,这两种操作在应用上是互斥的。AMD在此基础上发展出3D Now!指令集。 3D Now!發佈一年後,Intel在MMX基础上发展出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指令集,用來取代MMX。現在,新開發的程式不再僅使用MMX來最佳化軟體執行效能,而是改使用如SSE、3DNOW!等更容易最佳化效能的新一代多媒體指令集,不過目前的處理器大多仍可以執行針對MMX最佳化的較早期軟體。.
MMX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MMX和赛扬 ·
NX位元
NX位(全名“No eXecute bit”,即「禁止執行位」,或“執行禁用位元”),是應用在CPU中的一種安全技術。.
Slot 1
Slot 1,是Intel公司于1997年推出的一种CPU插槽,使用P6 GTL+总线协议。 Slot 1有242个引脚,与当时的Intel的Pentium II一同推出。 由于Intel享有Slot 1的专利权,其他厂商再也不能直接套用Intel的CPU接口,于是,AMD公司推出Slot A配合Athlon作为對應產品。.
Slot 1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Slot 1和赛扬 ·
Socket 370
Socket 370為英特爾Pentium III、Celeron及 VIA Cyrix III/C3 使用的插座。它的出現,取代舊有的Slot 1插槽設計。"370"代表插座上有370個針孔,現代的Socket 370主要用於Mini-ITX及嵌入式系統上。由於Socket 370與Slot1一部份晶片組共用(如440BX),因此有廠商推出轉接卡使Slot 1主機板也可使用Socket 370的CPU。 Socket 370規格前後有數個版本,最後支援到2002年推出的最高時脈Pentium III-S 1.40 GHz Tualatin核心處理器,其FSB頻率為133 MHz。威盛持續支援Socket 370,一直到C3處理器產品停產為止,處理器有時直接焊在主機板上面。 有時FSB頻率和電壓規格的轉變,會造成舊的晶片組無法支援新的處理器,例 如Tualatin 核心處理器就是著名例子。.
Socket 370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Socket 370和赛扬 ·
Socket 478
Socket 478是英特爾Pentium 4,Celeron及部份Celeron D處理器使用的插座。LGA775於2004年7月推出後逐漸取代Socket 478。 早期的Socket 478主機板,無法支援FSB 533MHz的Pentium 4處理器。到了中期情况改善,開始全數支持FSB 800MHz的Pentium 4處理器。.
Socket 478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Socket 478和赛扬 ·
SSE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是英特尔在AMD的3D Now!发布一年之后,在其计算机芯片Pentium III中引入的指令集,是繼MMX的擴充指令集。SSE指令集提供了70條新指令。AMD后来在Athlon XP中加入了对这个新指令集的支持。.
SSE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SSE和赛扬 ·
SSE2
SSE2,全名為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2,是一種IA-32架構的SIMD(單一指令多重資料)指令集。SSE2是在 2001年隨著Intel發表第一代Pentium 4處理器也一併推出的指令集。它延伸較早的SSE指令集,而且可以完全取代MMX指令集。在2004年,Intel 再度擴展了SSE2指令為 SSE3 指令集。與 70 條指令的 SSE 相比,SSE2新增了144條指令。在2003年,AMD也在發布AMD64的64位元處理器時跟進SSE2指令集。.
SSE3
SSE3(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3),又稱PNI(Prescott New Instructions),它指的是:在原有架構的處理器中,所第三次額外新增、添加的多媒體指令集,之前的兩次分別是SSE、SSE2。 SSE3是Intel公司所其原有IA-32架構的處理器所研創,並在2004年初的新款Pentium 4(P4E,Prescott核心)處理器中使用,之後2005年4月AMD公司也發表具備部分SSE3功效的處理器:Athlon 64(E3步進核心),此後的x86處理器也幾乎都具備SSE3的新指令集功能。 此外,在SSE3提出之前,x86架構的處理器先後已有多種多媒體指令集被提創與使用,先後順序大致是Intel MMX、AMD 3DNow!、Intel SSE、Intel SSE2等。 附帶一提的是,SSE3比在它之前的SSE2增加13條新指令。.
X86
x86泛指一系列由英特爾公司開發處理器的架構,這類處理器最早為1978年面市的「Intel 8086」CPU。 該系列較早期的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由於以“86”作為結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構被稱為“x86”。由於數字並不能作為註冊商標,因此Intel及其競爭者均在新一代處理器使用可註冊的名稱,如Pentium。現時英特爾將其稱為IA-32,全名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一般情形下指代32位元的架構。.
X86和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 X86和赛扬 ·
X86-64
x86-64( 又稱x64,即英文詞64-bit extended,64位元拓展 的簡寫)是x86架構的64位拓展,向后相容於16位及32位的x86架構。x64於1999年由AMD設計,AMD首次公開64位元集以擴充給x86,稱為「AMD64」。其後也為英特爾所採用,現時英特爾稱之為「Intel 64」,在之前曾使用過「Clackamas Technology」 (CT)、「IA-32e」及「EM64T」。 蘋果公司和RPM套件管理員以「x86-64」或「x86_64」稱呼此64位架構。甲骨文公司及Microsoft稱之為「x64」。BSD家族及其他Linux發行版則使用「x64-64」,32位元版本則稱為「i386」(或 i486/586/686),Arch Linux用x86_64稱呼此64位元架構。.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赛扬的共同点。
- 什么是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赛扬之间的相似性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赛扬之间的比较
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有74个关系,而赛扬有4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1,杰卡德指数为17.07% = 21 / (74 + 49)。
参考
本文介绍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和赛扬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