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系統匯流排

指数 系統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System Bus)是一個單獨的電腦匯流排,是連接電腦系統的主要元件。這個技術的開發是用來降低成本和促進模組化。系統匯流排結合資料匯流排的功能來搭載資訊,位址匯流排來決定將資訊送往何處,控制匯流排來決定如何動作。雖然系統匯流排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廣受歡迎,但是現代的電腦卻使用不同的分離匯流排來做更多特定需求用途。.

目录

  1. 33 关系: Altair 8800印刷电路板奔腾II小型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主板位址匯流排後端匯流排快速通道互联匯流排冯·诺伊曼结构前端总线CPU缓存算術邏輯單元系統單晶片约翰·冯·诺伊曼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EDVAC報告書的第一份草案資料匯流排迪吉多英特尔電腦記憶體集成电路HyperTransportI/OIBM PCPDP-11PDP-8Pentium Pro控制匯流排模組昇陽電腦擴充卡

  2. 计算机总线

Altair 8800

Altair 8800是1974年基於Intel 8080所設計的一部微型電腦,當時還在哈佛大學讀書的比爾·蓋茨與夥伴保羅·艾倫一起為Altair 8800電腦設計Altair BASIC编辑器。Altair是第一台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個人電腦,而BASIC是一種易用易學的電腦程式設計語言,蓋茨與艾倫所開發的BASIC版本就是後來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作業系統的基礎,而後者又是微軟早期成功的關鍵。Microsoft Basic後來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並逐漸演變成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Altair 8800

印刷电路板

印刷电路板,又称印制--电路板,印刷线路板,常用英文缩写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或PWB(Printed wire board),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在這其中有金屬導體作为連接电子元器件的線路。 傳統的電路板,採用印刷蝕刻阻劑的工法,做出電路的線路及圖面,因此被稱為印刷電路板或印刷線路板。由於電子產品不斷微小化跟精細化,目前大多數的電路板都是採用貼附蝕刻阻劑(壓膜或塗佈),經過曝光顯影後,再以蝕刻做出電路板。.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印刷电路板

奔腾II

奔騰II(Pentium II)為英特爾於1997年5月7日推出的微處理器。它基於Pentium Pro使用的P6架構,但加強16位元的效能,以及加入MMX指令集。虽然MMX指令集最早出现在Pentium MMX CPU,但是其后研发的所有型号的Pentium Pro都没有包含MMX指令集,这影响在图形计算方面的性能。.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奔腾II

小型计算机

迷你電腦 (英语:Mini computer) 是70年代由DEC(数字设备公司、迪吉多)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种高性能计算产品,曾经风行一时。 中文小型计算机(小型机)曾用来表示一种多用户、采用终端/主机模式的计算机,它的规模介于大型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之间,有的厂商可能会用其他名称代替。近代中國電腦界依然常常以小型机来称呼UNIX服务器,目前已經延伸為所有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性能和价格介于PC服务器和大型主机之间的高性能64位计算机都稱小型機。.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小型计算机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是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中央处理器的编程。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现代电脑的三大核心部件。1970年代以前,中央处理器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由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央处理器,這些高度收縮的元件就是所謂的微处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处理器最為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廣義上指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机器。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地将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计算机也包括在内。无论如何,至少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这个名称及其缩写已开始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中央处理器”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早期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定制。但是,这种昂贵的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IC使得更为复杂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在微米的數量级)。中央处理器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和電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中央处理器

主板

--(Motherboard, Mainboard,简称Mobo);又称--、系统板、逻辑板(logic board)、母板、底板等,是构成复杂电子系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 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顯示卡、音效卡、硬碟機、記憶體、對外裝置等裝置接合。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機板上最重要的構成元件是晶元組(Chipset)。而晶元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晶片設計,增強其效能。這些晶元組為主機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晶元組亦為主機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整合顯核,整合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聲卡)。一些高價主板也集成紅外通訊技術、藍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主板

位址匯流排

位址匯流排(Address Bus)是一種電腦匯流排,是CPU或有DMA能力的單元,用來溝通這些單元想要存取(讀取/寫入)電腦記憶體元件/地方的實體位址。 資料匯流排的寬度,隨可定址的記憶體元件大小而變,決定有多少的記憶體可以被存取。取個例子,一個16位元寬度的位址匯流排(通常在1970年和1980年早期的8位元處理器中使用)到達2的16次方.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位址匯流排

後端匯流排

后端总线(BSB,Back Side Bus):带有L2和L3缓存(Cache)的计算机中,负责中央处理器和外部缓存(经常为第二级缓存)之间的数据传递的数据通道。后端总线传输速率总是高于前端总线。用于处理缓存数据的后端总线实际上是以CPU时钟速度运行。在在90年代中期,后端总线曾是保持数据移动的重要路径。Intel公司的Pentium II和Pentium Pro都使用所谓的芯片外缓存,与保存在传统内存中的数据相比,这类缓存将经常使用的数据靠近(在访问数据所需的距离和时间上)主处理单元保存。连线将CPU连接到第二级(L2)缓存资源并以CPU时钟速度在CPU与L2缓存之间交换数据。AMD公司此后也开始采用同样的战略。.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後端匯流排

快速通道互联

快速通道互联(Intel QuickPath Interconnect,縮寫:QPI),是一種由英特爾開發並使用的點對點處理器互聯架構,用來實現晶片之間的互聯。英特爾在2008年開始用QPI取代以往用於至強、安騰、桌上型平台以及大部分行動型平台的處理器的前端匯流排(FSB)。至Intel Core i系列CPU後,QPI也被逐步應用於個人電腦上。初期,英特爾給這種連接架構的名稱是「公共系统界面」(Common System Interface ,CSI),它的早期設計形態亦被稱為Yet Another Protocol(YAP)和YAP+。 英特爾在發布Sandy Bridge-EP核心(Romley平台)後,也順勢公佈首代QPI的改進版QPI 1.1版本。.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快速通道互联

匯流排

#重定向 总线.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匯流排

冯·诺伊曼结构

冯·诺伊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也称馮·紐曼模型(Von Neumann model)或普林斯顿结构(Princeton architecture),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電腦設計概念结构。本詞描述的是一種實作通用圖靈機的計算裝置,以及一種相對於平行計算的序列式架構參考模型(referential model)。 本架構隱約指導了將儲存裝置與中央處理器分開的概念,因此依本架構設計出的計算機又稱存储程序计算机。.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冯·诺伊曼结构

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是指中央处理器数据总线的专门术语,此总线負責中央处理器和北橋晶片间的数据传递。 某些带有L2和L3缓存(Cache)的计算机,通过后端总线(Back Side Bus)实现这些缓存和中央处理器的连接,而此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總是高于前端总线。.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前端总线

CPU缓存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高速缓存(CPU Cache,在本文中简称缓存)是用于减少处理器访问内存所需平均时间的部件。在金字塔式存储体系中它位于自顶向下的第二层,仅次于CPU寄存器。其容量远小于内存,但速度却可以接近处理器的频率。 当处理器发出内存访问请求时,会先查看缓存内是否有请求数据。如果存在(命中),则不经访问内存直接返回该数据;如果不存在(失效),则要先把内存中的相应数据载入缓存,再将其返回处理器。 缓存之所以有效,主要是因为程序运行时对内存的访问呈现局部性(Locality)特征。这种局部性既包括空间局部性(Spatial Locality),也包括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有效利用这种局部性,缓存可以达到极高的命中率。 在处理器看来,缓存是一个透明部件。因此,程序员通常无法直接干预对缓存的操作。但是,确实可以根据缓存的特点对程序代码实施特定优化,从而更好地利用缓存。.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CPU缓存

算術邏輯單元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是中央处理器的执行单元,是所有中央处理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与门和或门构成的算数逻辑单元,主要功能是进行二进制的算術運算,如加減乘(不包括整數除法)。基本上,在所有现代CPU体系结构中,二进制都以二補數的形式来表示。.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算術邏輯單元

系統單晶片

#重定向 系统芯片.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系統單晶片

约翰·冯·诺伊曼

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原名诺依曼·雅诺士·拉约士(Neumann János Lajos,),出生於匈牙利的美國籍猶太人数学家,现代電子計算機与博弈论的重要创始人,在泛函分析、遍历理论、几何学、拓扑学和数值分析等众多数学领域及計算機學、量子力學和经济学中都有重大貢獻。 冯·诺伊曼从小就以过人的智力与记忆力而闻名。冯·诺伊曼一生中发表了大约150篇论文,其中有60篇纯数学论文,20篇物理学以及60篇应用数学论文。他最后的作品是一个在医院未完成的手稿,后来以书名《》发布,表现了他生命最后时光的兴趣方向。 “诺依曼”和“诺伊曼”2种同音不同字的德音汉语译名写法都比较常见。另外也有资料采用其英音汉语译名“冯纽曼”。.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约翰·冯·诺伊曼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簡稱為IEEE,英文读作“i triple e”)是一个建立於1963年1月1日的国际性电子技术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擁有來自175個國家的36萬會員。 除設立於美國紐約市的總部以外,亦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擁有分會,並且還有35個專業學會及2個聯合會。其每年均會發表多種雜誌、學報、書籍,亦舉辦至少300次的專業會議。 目前IEEE在工業界所定義的標準有著極大的影響。.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EDVAC報告書的第一份草案

《EDVAC報告書的第一份草案》(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一般簡稱為第一份草案,是由約翰·馮·諾伊曼所撰寫共101頁文件,於1945年6月30日,由ENIAC機密計劃的安全官所發表。內容包含了第一次公諸於世的使用儲存程式概念電腦的邏輯設計描述,即後來成為眾所熟知且頗具爭議的范紐曼型架構。.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EDVAC報告書的第一份草案

資料匯流排

#重定向 总线.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資料匯流排

迪吉多

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簡稱「DEC」)是成立於1957年的一家美國老牌電腦公司,發明了Alpha微處理器,後於1998年被康柏電腦收購。.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迪吉多

英特尔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 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及Samsung。.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英特尔

電腦記憶體

電腦記憶體(Computer memory)是一種利用半導體技術制成的儲存資料的電子裝置。其電子電路中的資料以二進位方式儲存,記憶體的每一個儲存單元稱做記憶元。 電腦記憶體可分为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储器,其中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率快。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就好比在一个书房里,存放书籍的书架和书柜相当于电脑的外存,而我们工作的办公桌就是内存。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当然内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電腦記憶體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縮寫:IC;integrierter Schaltkreis)、或称微电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晶--片/芯--片(chip)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裝置,也包括被动元件等)小型化的方式,並時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圓表面上。 前述將電路製造在半导体晶片表面上的積體電路又稱薄膜(thin-film)積體電路。另有一種(thick-film)(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是由独立半导体设备和被动元件,集成到基板或线路板所构成的小型化电路。 本文是关于单片(monolithic)集成电路,即薄膜積體電路。 從1949年到1957年,維爾納·雅各比(Werner Jacobi)、杰弗里·杜默 (Jeffrey Dummer)、西德尼·達林頓(Sidney Darlington)、樽井康夫(Yasuo Tarui)都開發了原型,但現代積體電路是由傑克·基爾比在1958年發明的。其因此榮獲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但同時間也發展出近代實用的積體電路的罗伯特·诺伊斯,卻早於1990年就過世。.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集成电路

HyperTransport

HyperTransport匯流排技术,简称“HT总线”,以前曾被称作“闪电数据传输”(Lightning Data Transport,LDT),是一种電腦處理器的互聯技術。它是一種高速、双向、低延时、点对点(P2P)、串行或者并行的高带宽连接总线技术,最早在1999年由超微半導體提出並發起,並聯合NVIDIA、ALi、ATI、Apple、全美達、IBM、CISCO等多個硬體廠商組成HyperTransport開放聯盟,于2001年4月2日开始將此匯流排技術投入使用,並由HyperTransport联合会(The HyperTransport Consortium)负责改进和发展此技术。.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HyperTransport

I/O

I/O(Input/Output),即输入/输出,通常指数据在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或其他周边设备之间的输入和输出。 輸入/出(英文:Input/Output,簡寫為 I/O)是信息處理系統(例如計算機)與外部世界(可能是人類或另一信息處理系統)之間的通信。輸入是系統接收的信號或數據,輸出則是從其發送的信號或數據。該術語也可以用作行動的一部分;到“執行I/O”是執行輸入或輸出的操作。 輸入/出設備是硬件中由人(或其他系統)使用與計算機進行通信的部件。例如,鍵盤或鼠標是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而監視器和打印機是輸出設備。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設備(如電信數據機和網卡)通常執行輸入和輸出操作。 將設備指定為輸入或輸出取決於視角。鼠標和鍵盤擷取人類用戶的肢体動作,並將其轉換為計算機可解的輸入信號; 這些設備的輸出是計算機的輸入。同樣,打印機和監視器則用於將計算機處理的過程和結果輸出,並將這些信號轉換為人類用戶能理解的呈現。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閱讀或查看這些呈現的過程則是接受輸入;人機互動主要是在研究了解機器與人類之間這種過程的交互介面。 在現代計算機體系結構中 CPU 可以使用單獨的指令直接讀取或寫入,被認為是計算機的核心。而 CPU 和主存儲器的組合,任何信息傳入或傳出 CPU /內存組合,例如通過從磁盤驅動器讀取數據,就會被認為是 I/O;CPU 及其電路版提供用於低階編程的存儲器映射 I/O,例如在設備驅動程序的實現中,或者提供對 I/O通道的訪問。一個 I/O算法設計是利用內存,而且高效地進行與輔助存儲設備交換數據時,如一個磁盤驅動器。.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I/O

IBM PC

IBM PC是IBM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是IBM PC兼容机硬件平台的原型和前身,其型号为5150,1981年8月12日推出,是IBM佛罗里达州博喀拉藤(Boca Raton)的一组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的领导下设计的。 “个人电脑”这个称呼最早用於1972年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研制的Xerox Alto电脑,到1981年前这个称呼已经相当普遍,但是由于IBM PC的巨大成功,此后这个词几乎只用於与IBM标准兼容的微型计算机了。.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IBM PC

PDP-11

PDP-11為迪吉多電腦於1970到1980年代所銷售的一系列16位元迷你電腦。PDP-11是迪吉多電腦的PDP-8系列的後續機種。PDP-11有著許多創新的特色,而且比起其前代機種更容易撰寫程式。當32位元的後續擴充機型VAX-11推出時,PDP-11已經廣受程式設計師的喜愛。這兩個機型後續的市場,則多由IBM PC、蘋果二號與昇陽電腦的工作站電腦等個人電腦所取代。.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PDP-11

PDP-8

PDP-8,由迪吉多公司推出的一款迷你電腦,是PDP產品系列之一。在1965年3月22日推出,是第一款採用電晶體技術的迷你電腦,它是第一款成功的商品化迷你電腦,被認為是個人電腦的先驅。 最早的PDP-8,採用封裝在Flip Chip板卡上的電晶體邏輯(Diode–transistor logic)來運作。 Category:迷你電腦.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PDP-8

Pentium Pro

#重定向 奔腾Pro.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Pentium Pro

控制匯流排

控制匯流排(Control Bus),是一種(部分)電腦匯流排,在電腦內部裡,中央處理器使用它來與其他裝置溝通。當中央處理器正與位址匯流排上搭載資訊所指的裝置溝通,而数据匯流排搭載著要被處理的数据,控制匯流排則是搭載著中央處理器發出的命令和裝置所回應的狀態信號,舉例來說,假如数据想要被讀取或寫入裝置,相對應的訊號線(讀取或寫入)將被致能(邏輯零)。.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

模組

模組(module)是指由數個具基礎功能之元件/組件組成之具特定功能之組件,該組件用以組成具完整功能之系統、裝置或程式;泛用於各軟/硬體領域。 通常以其功能/用途命名,如散熱模組、記憶體模組、遊戲模組...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模組

昇陽電腦

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台湾公司原称作昇--陽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现为美商甲骨文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中国大陆分公司原称作太--阳计算机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现为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创建于1982年2月24日,1986年在美国那斯達克上市。主要产品是工作站、服务器和UNIX 作業系統。1992年昇陽推出了市场上第一台多处理器工作站SPARCstation 10,并于次年进入财富500强。SUN公司的名字是由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缩写而来。 主要作業系統為Solaris,具有32位和64位两个版本,并同时支持SPARC系列和x86/x64系列处理器。Solaris可以相容於Sun全系列的工作站與伺服器,并可为用户掩盖底层平台差别,给用户在不同平台上提供一致的使用感受。 1995年昇陽开发了Java技术,这是第一个通用软件平台。在1997年昇陽开始推出其新的64位元服务器家族Sun Enterprise 10000。同年又开发出Java 2。 近年Sun在设计制造基于CMT技术的UltraSPARC T1,UltraSPARC T2和Rock微处理器。 昇陽在行业中被认为是最具创造性的企业之一,它想尝试新的软件方式和定价模式等等。目前它是极少数几个自己生产微处理器,电脑系统以及作業系統的公司之一。1995年以來,x86市场成長迅速。目前Sun除设计制造基于SPARC处理器的機器設備外,也与Intel & AMD合作生產x86/x64伺服器。其作業系統Solaris也開始採用開放原始碼,称为OpenSolaris项目。 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宣布以每股9.50美元,总额74亿美金收购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昇陽電腦

擴充卡

擴充卡在電腦運算中是一塊印刷電路板,可以插入計算機主板,背板或轉接卡上的電子連接器或擴展槽中,以便通過計算機系統添加功能。.

查看 系統匯流排和擴充卡

另见

计算机总线

亦称为 系统总线,雙獨立匯流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