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約克的伊麗莎白

指数 約克的伊麗莎白

約克的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York,),1486年起为英格蘭王后直至去世。作为亨利七世的妻子,她是都铎王朝第一位王后。她是英格蘭國王爱德华四世的女儿、理查三世的侄女,在亨利于终结玫瑰战争的博斯沃思原野战役获胜后嫁给亨利。她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母亲。因此,她依次是英格兰国王们的女儿、姐姐、侄女、妻子和母亲(非生前)。 在她几乎平安的一生里,从1483年她17岁时父亲去世,到1486年结婚之间的时间是一段暴力和紧张的插曲。她的两个弟弟“塔裡的王子”失踪,命运未知。她和妹妹们被叔父理查三世迎回宫中。玫瑰战争中兰开斯特王朝最终得胜,对身为约克王朝公主的她而言似乎是进一步的灾难,但亨利·都铎渴望弥合宿怨,且在入侵前已许诺娶她;这也是他获取约克王朝支持的重要举动。 尽管长子威尔士亲王亚瑟1502年15岁就去世了,其他也有三个子女早夭,但她的婚姻显得成功。她几乎不参与政治。她存活的子女成为了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和法兰西王后;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后裔多是她的后裔。.

59 关系: 埃德蒙·都铎 (萨默塞特公爵)博雷瓦尔卢森堡的杰奎塔友情客串威斯敏斯特宫亚瑟·都铎亨利七世亨利七世 (英格兰)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伊丽莎白·都铎 (1492–1495)伊莎贝拉一世伦敦塔冈特的约翰凯瑟琳·都铎 (1503年)兒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国花玫瑰战争玛丽·都铎玛丽一世 (苏格兰)玛格丽特·博福特玛格丽特·都铎理查三世 (英格兰)理查三世 (戏剧)理查二世 (英格兰)約克王朝约克公爵爱德华三世爱德华五世爱德华四世萨福克公爵夫人约克的伊丽莎白西敏寺马奇伯爵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詹姆斯五世 (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詹姆斯四世 (苏格兰)费迪南二世 (阿拉贡)路易十一路易十二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都铎玫瑰都铎王朝蘭利的埃德蒙蘭開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王朝阿拉貢的凱瑟琳蘇格蘭金雀花王朝...若昂二世英国广播公司英格兰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查理八世格雷伊獵犬法国斯图亚特王朝曼努埃尔一世 (葡萄牙)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埃德蒙·都铎 (萨默塞特公爵)

萨默塞特公爵埃德蒙·都铎(Edmund Tudor, Duke of Somerset;)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和王后约克的伊丽莎白的第六个孩子。 埃德蒙的兄姊(按出生顺序)为威尔士亲王亚瑟、苏格兰王后玛格丽特·都铎、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以及法兰西王后玛丽。他唯一的妹妹是凯瑟琳。他甫出生便拥有萨默塞特公爵头衔,尽管从未正式受封。他在2月24日被命名。1499年夏,伊拉斯谟和托马斯·莫尔参观了他们的王室园圃,他的兄姊玛格丽特、亨利和玛丽给了他礼物,那时他才数月大。.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埃德蒙·都铎 (萨默塞特公爵) · 查看更多 »

博雷瓦尔

博雷瓦尔(Beaurevoir)是法国皮卡第大区埃纳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圣康坦区卡特莱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博雷瓦尔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的杰奎塔

卢森堡的杰奎塔(Jacquetta of Luxembourg,1415/1416 – 30 May 1472)圣波尔,冈瓦萨诺与布列讷伯爵,卢森堡的皮埃尔一世的长女。英国玫瑰战争时期人物。先嫁亨利五世的弟弟、法国摄政、贝德福德公爵约翰,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约翰死后,秘密嫁給公爵的管家理查·伍德维尔,继续为兰开斯特家族效力。亨利六世封理查·伍德维尔为里弗斯男爵。在长女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和爱德华四世结婚后,改投约克家族,理查·伍德维尔进封里弗斯伯爵。她和前夫无子女,和后夫有十四个孩子。1470年被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指控为女巫,无罪释放。1484年被理查三世指控使用巫术促成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卢森堡的杰奎塔 · 查看更多 »

友情客串

友情客串(英文:cameo role)是指在影集、電影或舞台劇裡,透過邀請名人出演不是十分重要的角色,該員通常只領取友情價的酬勞,甚至是無償演出,藉此提昇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獲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亦不会讓製作單位增加過多成本的支出。 一般來說,客串的角色並不會在畫面中存在過多的鏡頭,例如在電影《環遊世界八十天(1956年版)》與《環遊世界八十天(2004年版)》都出現了眾多明星出演的片段;有些時候,在的工作人員列表裡可能也不會出現客串演員的名字,但並非代表未出現在片尾名單的人物(英文:uncredited role)就一定屬於客串角色。.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友情客串 · 查看更多 »

威斯敏斯特宫

西敏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國會--(Houses of Parliament),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是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西敏宮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白廳範圍內的其他政府建築物。西敏宮是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西北角的钟楼就是著名的-zh-hans:大本钟; zh-hant:大笨鐘;-所在地。 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蹟,如西敏厅 (Westminster Hall)(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典仪,如国葬前的停灵等。 西敏宫及周边区域的掌控权几个世纪以来属于英王的代理人:掌礼大臣。1965年,通过与王室达成协议,上下两院获得控制权。但也依然有个别纪念厅室继续由掌礼大臣管理。 在1834年發生的火災幾乎將西敏宮完全燒毀,今天的宫殿于1830年代开始由建筑师查尔斯·巴里爵士和他的助手A.W.普金设计完成,并在此后进行了30余年的施工。该方案也将西敏厅和圣斯蒂芬堂遗蹟也纳入其中。进入20世纪,西敏宫进行过陆续的修缮,二战期间,曾遭到德军轰炸,部分建筑结构受损,此后又陆续进行过维修和小规模的结构调整。今天既是英国政府机构的代表建筑,也是伦敦当地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威斯敏斯特宫 · 查看更多 »

亚瑟·都铎

亚瑟·都铎(Arthur Tudor;),封号为威尔士亲王、和康沃尔公爵,乃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与其妻约克的伊丽莎白(爱德华四世之女)的长子及继承人,他甫生便是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血脉集结于一身。他作为其父母最年长的孩子在他们婚后数月后降生。其叔祖父约克王朝末代国王理查三世在玫瑰战争其间战死,他的出生便象证着玫瑰战争的结束,因此出身新王朝都铎的亚瑟被同时代的人寄予厚望。 亚瑟在出任威尔士亲王两年后便开始的婚姻计划;他自幼同妹妹玛格丽特与弟弟约克公爵亨利的关系格外地亲密,并将自己的一些导师和后者共享。亚瑟到了十一岁时才正式和西班牙天主教双王之女阿拉贡的凯瑟琳订婚。凯瑟琳的父母为对抗法兰西不遗余力使盎格鲁-撒克逊同西班牙结盟。亚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现代人们通常的认识相反的是,亚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的健康良好。1501年,亚瑟和凯瑟琳结婚,夫妻俩在婚后不久去了什罗普郡居住,亚瑟在那里六周便因未知的疾病逝世。凯瑟琳在后来坚称他们的婚姻并没有圆房。 亚瑟逝世一年后,亨利七世再次提出了同西班牙的联姻而坚持不懈地挽留凯瑟琳,并打算将其嫁给了当时的威尔士亲王、亚瑟的弟弟亨利。亚瑟的早逝为其弟亨利在1509年即位成为亨利八世铺平了道路。其后的亨利在位期间,英格兰国教会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而亨利为了男性继承人而六次结婚。 |- |- Category:英格兰君主儿子 Category:英格兰王位继承人 Category:英格蘭天主教徒 Category:都铎王朝 Category:威尔士亲王 Category:康沃尔公爵 Category:嘉德骑士 Category:巴斯骑士 Category:从未继位的推定继承人.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亚瑟·都铎 · 查看更多 »

亨利七世

有多位历史人物可以译为亨利七世.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亨利七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七世 (英格兰)

亨利七世(英文:Henry VII,),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他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埃德蒙·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曾孙女玛格丽特之子。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因為理查三世要求布列塔尼引渡亨利七世回國,亨利七世流亡至法国。1485年,在法国攝政法兰西的安妮援助下,將理查三世杀死,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 1486年,亨利七世與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约克的伊丽莎白结婚,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玫瑰戰爭。其後亨利七世採取联姻政策,亨利七世為长子亞瑟·都鐸聘娶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爾後長子亞瑟早逝,為繼續保有與西班牙之間以聯姻方式獲得的友好關係,亨利七世說服凱瑟琳留下,並將其嫁給次子亨利;亨利七世的长女瑪格麗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亨利七世任內獎勵工商业发展,有贤王之稱。.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亨利七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伊麗莎白·伍德維爾(Elizabeth Woodville),英格蘭愛德華四世的王后,自1464年到1492年去世為止。孩提時期,家境屬中階英格蘭貴族。第一段婚姻,嫁給蘭開斯特家族的次要擁護者之一,格魯比的約翰·格雷爵士,這位爵士不幸死於第二次聖亞班士城之役,讓伊麗莎白成為帶著兩個兒子的寡婦。憑藉著自身的美貌,繼而與愛德華四世結為連理,這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即使缺少顯赫的家世與英國人身份,伊麗莎白仍然當上王后,意味著平民在玫瑰戰爭時期正逐漸興起,這場戰爭也就是堂兄弟之戰。愛德華已經是第二個貴族會議加冕的英格蘭國王,而伊麗莎白是第一個被加冕的王后。婚姻雖然提攜了親戚們的地位,卻招来華威伯爵理查·內維爾的仇視。「造王者」和眾多同盟在這個日趨分裂的皇室裡掌握極為重要的命脈。 這段婚姻被視為愛德華與第十六任華威伯爵內維爾不和的臨界點,華威因而意氣用事叛變投奔蘭開斯特。伊莉莎白仍然擁有某種程度的政治影響力,即使愛德華五世她的大兒子王權如此短命,被後來的理查三世罷黜。她在亨利七世於1485年登基加冕的事件裡,亦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代表玫瑰戰爭的結束。然而在1485年之後的幾年間,她被迫屈居於亨利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之下,影響力漸微。甚至被永久趨逐出王宮,黯然遁世。 伍德維爾的小孩包含兩個被囚禁於倫敦塔的王子,以及約克的伊麗莎白。她還是亨利八世的外祖母,以及愛德華六世、英格蘭的瑪麗一世與伊麗莎白一世的外曾祖母,蘇格蘭的瑪麗女王的外高祖母。她是自亨利八世之後所有英格蘭皇室的祖先,自詹姆斯五世之後所有蘇格蘭皇室的祖先,自詹姆斯六世之後所有大不列顛皇室的祖先。.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都铎 (1492–1495)

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1492年7月-1495年9月14日),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与王后伊丽莎白的次女及第四个孩子。.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伊丽莎白·都铎 (1492–1495) · 查看更多 »

伊莎贝拉一世

#重定向 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伊莎贝拉一世 · 查看更多 »

伦敦塔

伦敦塔(英文:Tower of London)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它座落于伦敦的陶尔哈姆莱茨区,与伦敦城的东边相隔着被称为“塔丘”的开放区域。伦敦塔完工于1066年底,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一部分。白塔(不以建築風格及材料為名,而是建成當時,整體漆成白色而得名)实际上是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几座塔樓的组合体中间;倫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的这一用途产生一条短语“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狱”。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玛丽一世统治时曾在此入狱一段时间;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鲁道夫·赫斯。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伦敦塔 · 查看更多 »

冈特的约翰

岡特的約翰(John of Gaunt,),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兒子,理查二世的叔叔,因為侄子年幼,故此在1377年-1399年間代他治理國家。约翰因娶了兰开斯特伯爵的女儿布兰奇而成为兰开斯特公爵,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康斯坦萨是卡斯蒂利亚暴君佩德罗的女儿,他因此要求卡斯蒂利亚的王位,但未能战胜竞争对手恩里克二世。 约翰死后,理查没收了兰开斯特家的庄园,但约翰的长子亨利于当年兵不血刃夺取了理查的王位,成为亨利四世,建立了兰开斯特王朝。都铎王朝的创始人亨利七世则是他第三任妻子凯瑟琳·斯温福德所生的儿子约翰·博福特的后代。.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冈特的约翰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都铎 (1503年)

凯瑟琳·都铎(Katherine Tudor;),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与王后约克的伊丽莎白的第七个孩子及最后一个孩子。她生于伦敦塔,但在出生后不久夭折。 她的母亲没有比凯瑟琳多活多长时间。还在哀悼在她怀孕前不久就病逝了的长子亚瑟的伊丽莎白于1503年2月11日的三十七岁生日中因感染逝世。 凯瑟琳的兄姊有亚瑟、玛格丽特、亨利、伊丽莎白、玛丽和埃德蒙。.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凯瑟琳·都铎 (1503年) · 查看更多 »

兒歌

兒歌,又稱童謠,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曲,曲色旋律多半較為簡單,歌詞亦簡單琅琅上口,使兒童容易記憶(但未必各年齡層都能充分理解)。這類的歌曲可能是民謠(如丟丟銅仔)、模擬兒童的思想和內心世界所做的曲子(如妹妹背著洋娃娃),或是大人將現實社會與未來期許簡化放進歌曲(如只要我長大),今代也有相當數量為動畫卡通的主題曲(如櫻桃小丸子主題曲)。.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兒歌 · 查看更多 »

克拉伦斯公爵乔治

#重定向 第一代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 · 查看更多 »

国花

国花是指一個國家用來作為自己國家象徵的花。国花一般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别具意义,可能是当地特别著名的花卉。.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国花 · 查看更多 »

玫瑰战争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英語: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争夺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兩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次子及第四子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的後裔。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对兰开斯特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 「玫瑰戰爭」一名當時並未出現,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貴族力量在整个戰爭期間被大大削弱。例如,在戰爭爆發前的1425到1449年間,有25個家族滅絕消失,在戰爭期間的1450到1474年間,有24個家族滅絕消失。随着雄心勃勃公然叫陣的貴族們在戰爭初期大量戰死,接近戰爭後期,越來越少的貴族願意在不確定的戰爭中以他們的生命和頭銜冒險。这是貴族封建力量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进而導致了都鐸王朝統治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 戰爭最終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莉莎白聯姻結束,同時也結束了法國金雀花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開啟威爾斯人的都鐸王朝。這也標記著在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的結束並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為了紀念這場戰爭,英格蘭以玫瑰為國花,並把皇室徽章改為紅白的「都鐸玫瑰」。.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玫瑰战争 · 查看更多 »

玛丽·都铎

本条目内容是关于法国王后玛丽·都铎,关于她的同名侄女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的内容,请参见条目玛丽一世。 玛丽·都铎(英文:Mary Tudor,),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妹妹,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第三位妻子。在路易十二去世后,她嫁给了第一代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Charles Brandon, 1st Duke of Suffolk)。.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玛丽·都铎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苏格兰)

玛丽一世(英语:Mary I;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亦称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或苏格兰人的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于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24日统治苏格兰。 玛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父亲去世后,仅有六天大的玛丽继承了王位。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兰西度过的,而苏格兰则由摄政统治。1558年,她嫁给了法兰西海豚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兰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玛丽也一度成为法兰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玛丽在寡居后返回苏格兰,于1561年8月19日抵达利斯。四年后,她嫁给了她的大表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但两人婚姻并不美满。1567年2月,一场爆炸摧毁了达恩利的住所,而死于谋杀的达恩利则在花园里被发现。 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被通常认为精心策划了达恩利的死,但他于1567年4月获判无罪,并在翌月迎娶玛丽。反对这对夫妇的起义爆发之后,玛丽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逊位给她与达恩利所生的一岁儿子詹姆斯六世。玛丽意欲夺回王位,失败后逃往南方,向其大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保护。玛丽一度声称伊丽莎白的王位应属于自己,包括称为北方崛起的反抗者在内的许多英格兰天主教徒视玛丽为英格兰合法君主。伊丽莎白视她为威胁,把她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和庄园里。经过十八年半的监禁,玛丽被判在1568年密谋暗杀伊丽莎白,并于翌年被斩首。.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玛丽一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博福特

#重定向 里奇蒙和德比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博福特.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玛格丽特·博福特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都铎

玛格丽特·都铎(Margaret Tudor;),也被称为苏格兰王后玛格丽特。她出生于英格兰威斯敏斯特宫,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和约克的伊丽莎白两个年长存活的女儿。1503年,她嫁给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1513年詹姆斯四世死后,他们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詹姆斯五世。她改嫁安格斯第六代伯爵-阿奇博尔德·道格拉斯。由于她的第一和第二次婚姻,她成为了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和她的丈夫亨利·斯图亚特的祖母。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可以追溯到玛格丽特嫁给詹姆斯的婚姻。他们的曾孙,玛丽和达恩利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成为了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 玛格丽特出生于1489年11月28日。在她出生两天后的圣安德鲁节,玛格丽特在西敏寺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接受了洗礼。她的名字是以她的祖母玛格丽特·博福特命名。.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玛格丽特·都铎 · 查看更多 »

理查三世 (英格兰)

查三世(Richard III,),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他是愛德華四世之弟,封格洛斯特公爵,同時也是約克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他在博斯沃思原野战役的敗戰,為玫瑰戰爭與金雀花王朝畫上句點。其兄愛德華四世過世後,理查曾短暫以護國公的身分替愛德華四世的兒子─愛德華五世攝政,隨後將愛德華五世與他的手足,舒茲伯利的理查(即第一任約克公爵)送進倫敦塔後奪權成功,並於1483年7月6日被加冕為英格蘭王。 歷史曾發生過兩場針對理查三世的大規模叛亂行動: 第一樁發生於1483年,由強烈反對愛德華四世的人士及支持理查三世稱王的亨利·斯塔福德,第二代白金漢公爵領導。這次事變很快就被理查三世平定,而白金漢公爵則在賽利斯伯利地區的牛頭旅館附近被斬首。第二樁發生於1485年,領導者是亨利·都鐸,第二任理奇蒙伯爵與其叔父賈斯伯·都鐸。叛軍成功登陸英格蘭,並於博斯沃思原野战役擊敗了理查三世。理查三世就此成為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與最後一個死在戰鬥中的英格蘭國王。.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理查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理查三世 (戏剧)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逼真地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Baldwin(2000年),第1-2页。该剧本被认为创作于大约1591年。这部戏剧有时被分类为悲剧(早期的四开本),但是更准确的分类应为历史剧,如《第一对开本》中作品分类。作品从《亨利六世第三部》展开故事情节,成为从《理查二世》开始的系列历史剧的结束。该作品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仅次于《哈姆雷特》,由于《第一对开本》中收录的《哈姆雷特》版本短于先前的四开本,因此《理查三世》是其中最长的剧本。剧本的长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因为太长而很少被完整地表演,一些不重要的人物常常被删减。 另一个改编的原因是莎士比亚假设观众熟悉《亨利六世》系列,经常间接引用其中的事件,比如理查谋杀亨利六世以及亨利六世妻子玛格丽特败北。现在,由于之前的作品不太为人所知,因此玛格丽特这个角色通常被删去,并且有时从《亨利六世》三部曲中提取一些资料加入到剧本中来解释人物的关系。.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理查三世 (戏剧) · 查看更多 »

理查二世 (英格兰)

查二世(Richard II,),1377年登基成為英格蘭國王,1399年被廢。 理查二世出生于波尔多,是黑太子爱德华最小的儿子。其父及兄長昂古萊姆的愛德華先後早於祖父愛德華三世逝世,所以愛德華三世於1377年逝世後,年僅10歲的理查便继承英格蘭國王王位。.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理查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約克王朝

約克王朝()是英格兰的一个王朝,该王朝于15世纪后半叶与兰开斯特王朝争夺王位,其起因在于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均是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后这场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战争命名的原因是两个王朝的家徽上均有一朵玫瑰:约克王朝的是一朵白玫瑰,兰开斯特王朝的是一朵红玫瑰。 約克王朝是1385年建立的,当时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个儿子兰利的埃德蒙被封为约克公爵。亨利六世在位时,约克公爵三世金雀花的理查提出他应该是真正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是爱德华三世的三子冈特的约翰的孙子,也是兰开斯特王朝的首领。金雀花的理查要求王位的理由是他的舅舅埃德蒙·莫提梅作为爱德华三世次子克拉伦斯公爵莱奥内尔独生女菲利帕的长孙,可能曾被理查二世立为继承人。埃德蒙·莫提梅无子,他死后他的继承权就合理地落到了他姐姐安娜·莫提梅的儿子,即金雀花的理查的头上了,因此他金雀花的理查作为王位继承人比亨利六世更加合理。最后金雀花的理查与亨利达成了一个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亨利承认理查的王位合理性,而理查则承认亨利六世是当时的在位国王,他不希望在位国王被废黜,亨利死后約克王朝继承王位。英格兰议会批准了这个协议。 但并非所有兰开斯特王朝的人都同意这个协议,尤其亨利六世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希望她的儿子、威尔士亲王西敏寺的爱德华继承王位。1455年玛格丽特建立了一支军队来达到她的目的,这样玫瑰战争就开始了。1460年金雀花的理查在韦克菲尔德战役中阵亡,他的长子爱德华四世于1461年继位,成为約克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但是战争还在继续。 1483年爱德华四世薨,他十二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登上王位,但是他们的叔叔理查将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关入伦敦塔,1483年6月26日理查自己登上了王位,成为理查三世,爱德华兄弟从此销声匿迹。1485年8月22日理查三世阵亡,約克王朝败绩,玫瑰战争结束。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登上王位,亨利七世的母系血统来自兰开斯特家族的庶支、被合法化但没有王位继承权的博福特家族。为了巩固他的王位,他与約克王朝的女继承人、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结婚,并将约克王朝也是金雀花王朝最后的男嗣、理查三世的侄子第十七代沃里克伯爵爱德华囚禁于伦敦塔。虽然通过这个婚姻两家成为亲家,但是两家之间的争吵依然继续。约克家族的残余分子也称自己为合法的国王,如被理查三世立为继承人的外甥第一代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尔就以拥立冒充沃里克的兰伯特·西姆内尔的名义于1487年作乱,他败死后,其弟埃德蒙、理查等仍然图谋复辟;此外还有各种骗子如珀金·沃贝克也试图混水摸鱼。1499年,沃里克被亨利七世处决,约克王朝乃至金雀花王朝再无男嗣。 約克王朝的国王有:.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約克王朝 · 查看更多 »

约克公爵

约克公爵(Duke of York)是英国贵族的头衔,除非已由一名前任君主的儿子所拥有,此头衔通常授予英国君主的第二个儿子。 现任约克公爵是安德鲁王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的第二个儿子。.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约克公爵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三世

#重定向 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爱德华三世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五世

愛德華五世 (Edward V,),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爱德华五世是爱德华四世的长子,父亲死后即位为英格兰国王,之后两位王子被他们的叔父摄政王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带到伦敦塔, 等待加冕仪式。不久之后,愛德華五世就和他唯一的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一起神秘失踪。当时正是英格兰玫瑰战爭的混乱时期。兩年后,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斯战役中阵亡。 理查三世的继任者亨利七世为了稳固统治,结束玫瑰战争中兰开斯特与约克的世仇,迎娶爱德华五世的姐姐——约克的伊丽莎白为妻。亨利七世不希望妻子的合法性和她作为其父亲爱德华四世的女继承人的身份存疑,故驳斥了王权法案,将爱德华四世子女重新合法化,承认爱德华五世为自己的前任。教皇特许下达后,亨利和伊丽莎白于1486年1月18日结婚。1487年11月25日,伊丽莎白加冕为王后。.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爱德华五世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四世

爱德华四世(Edward IV,),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玫瑰戰爭中約克家族的主要領導者。.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爱德华四世 · 查看更多 »

萨福克公爵夫人约克的伊丽莎白

约克的伊丽莎白,萨福克公爵夫人(),第三代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和塞西莉·内维尔的第六个孩子和第三女。Halsted, Caroline A. Richard III, as Duke of Gloucester and King of England. Philadelphia: Carey and Hart, 1844.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萨福克公爵夫人约克的伊丽莎白 · 查看更多 »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西敏寺 · 查看更多 »

马奇伯爵

奇伯爵(Earl of March)是在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君主都封授过的一种贵族爵位。这个头衔派生自单词“marches”,大体是指英格兰与苏格兰和威尔士之间的边界。此爵位因此通常被授予一些居住在这些边境地区的大封建主。然而后来它逐渐演化成仅仅是头衔而已,领有者不必真的在边境拥有领地。.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马奇伯爵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詹姆斯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五世 (苏格兰)

詹姆斯五世(James V of Scotland)(),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七任君主,詹姆斯四世與妻子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之長女瑪格麗特·都鐸之子,1513年至1542年在位。.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詹姆斯五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六世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詹姆斯六世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四世 (苏格兰)

詹姆斯四世(蘇格蘭蓋爾語:Seumas IV、英語:James IV,),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六任君主,詹姆斯三世之子,1488年至1513年在位。 詹姆斯在其父战死于斯特灵城下之后即位,由于杀死其父的反叛贵族们起兵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其继位,因此他认为自己应对父亲的死负责,在其余生,他用苦行懺悔,他一直在腰间紧束赎罪铁腰带。1489年,他平定了贵族叛乱,1493年,他又征服了群岛贵族,将苏格兰再次统一。 詹姆斯的统治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他对于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十分热心,据信他本人能说十门语言,其中包括苏格兰盖尔语,他是最后一个能说这门语言的苏格兰君主。他在爱丁堡建立了枪械研究所,又创建了苏格兰皇家海军,千吨战舰迈克尔号一度是欧洲第一巨舰。 詹姆斯支持英格兰王位觊觎者珀金·沃贝克,并试图进军英格兰为其夺回王位,但是招致了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报复。两国最终于1502年议和并联姻。1503年,詹姆斯迎娶了英格兰公主玛格丽特·都铎,这为其曾孙詹姆斯六世获得英格兰王位打下了基础。 1513年,英格兰和法国开战,蘇格蘭與法国、英格兰都是盟友,最後詹姆斯选择攻擊英格兰,他希望能乘亨利征战法国的机会打败英格兰,6月他被羅馬教廷教皇利奥十世处以破門律,9月9日于弗罗敦原野战役中阵亡,苏格兰也因此战败北而退出了康布雷同盟战争。其尸体被带回伦敦展示,有传言说他并未战死,而是流亡国外,但是没有实际证据可以证明。.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詹姆斯四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费迪南二世 (阿拉贡)

#重定向 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费迪南二世 (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一

路易十一(Louis XI,),綽號慎密者(le Prudent),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61年—1483年在位)。查理七世之子。.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路易十一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二

路易十二(人民之父)Louis XII le Père du Peuple()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98年—1515年在位)。他属于该王朝的奥尔良支系。即位前的封号是奥尔良公爵(称路易二世,1465年起),瓦卢瓦公爵(也稱路易二世),那不勒斯國王(路易吉三世)。.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路易十二 · 查看更多 »

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一世(Juana I de Castilla,),人称疯女(La Loca),出生于托莱多,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之次女。她是卡斯蒂利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之母。她幼妹即阿拉贡的凯瑟琳,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都铎玫瑰

都铎玫瑰 (英语:Tudor rose)有时称为英格兰玫瑰(English Rose),是英格兰传统纹章,其名源自都铎王朝。.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都铎玫瑰 · 查看更多 »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是1485至1603年間統治英格蘭王國和其屬土的王朝。而該王朝首位君主亨利·都鐸乃威爾士古時的德赫巴思公國(Welsh principality of Deheubarth)統治者和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室的後裔。 亨利·都鐸不但得到蘭開斯特王朝的支持者的民心,更在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室的支持,在薔薇戰爭後期漸漸得勢。之後順利登上英王大位,是为亨利七世。而他和伊莉莎白·約克的聯姻,象徵著過往開戰的雙方,在新王朝的旗幟下聯合起來,進一步鞏固了都鐸家族的勝利。而都鐸王朝的權勢並不局限在英格蘭,他們在《》中成功將威爾士兼併入英格蘭,並確立了英格蘭對愛爾蘭王國的治權。他們亦維持了對法國王位的主張,但歷任君主都沒有在實現該主張上有任何實質進展。 歷史上總共有五位都鐸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的屬地,超過一個世紀。而亨利八世是唯一一位活至成年的亨利七世後裔。因此王位繼承一直是都鐸年間的主要政治議題。 隨著終身不嫁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駕崩,都鐸王室從此絕嗣。而當時在位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的曾祖母,正是亨利八世的長姊馬格麗特·都鐸公主。因此詹姆士根據和伊麗莎白生前的秘密約定,入繼英格蘭王位,英蘇兩國組成共主邦聯,結束兩國持續近六百年的戰爭,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都铎王朝 · 查看更多 »

蘭利的埃德蒙

蘭利的埃德蒙(Edmund of Langley, 1st Duke of York)(),為英格蘭貴族,第一代約克公爵(1385年-140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第四子,黑太子愛德華、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岡特的約翰的弟弟,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的兄長。.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蘭利的埃德蒙 · 查看更多 »

蘭開斯特公爵

蘭開斯特公爵在歷史上曾經被受封過三次: 第一次是在1351年3月6日,亨利三世的曾孫子—蘭開斯特伯爵四世葛洛斯蒙的亨利被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同時,亨利的爵位還有德比伯爵一世以及林肯伯爵一世。當1361年蘭開斯特公爵逝世後,這個爵位就被撤銷。 第二次受封是在1362年11月13日,由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個兒子里奇蒙伯爵一世冈特的约翰冊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當1399年2月4日冈特的约翰過世後,由他的兒子赫里福德公爵一世博林布魯克的亨利繼承公爵位,為蘭開斯特公爵二世。同年,蘭開斯特公爵二世繼承王位成為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而公爵與王位合併,蘭開斯特公爵再度被取消。 第三次冊封是在1399年11月10日,新王亨利四世冊封長子威爾士親王蒙茅斯的亨利為蘭開斯特公爵,當公爵在1413年繼承王位成為亨利五世時,蘭開斯特公爵再度與王位合併,蘭開斯特公爵又被取消。 雖然蘭開斯特公爵爵位自從1413年後就不存在,但是蘭開斯特公國仍然繼續存在也是王室的財產的一部分,也是現今聯合王國當中僅存的二個公國之一。直至現今,公國仍然是現今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收入來源。英國君王在傳統上會在自己的名號上加蘭開斯特公爵。.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蘭開斯特公爵 · 查看更多 »

蘭開斯特王朝

蘭開斯特王朝(,又譯蘭卡斯特家族)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在1399年時,金雀花王朝支系蘭開斯特公爵亨利趁國王理查二世遠--愛爾蘭時,奪去王位,成為蘭開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國君。蘭開斯特或蘭卡斯特的名字是來自於該王朝的成員均為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後代,而以紅玫瑰為王朝的象徵。在15世紀時,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爆發了玫瑰戰爭,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約克王朝。這兩個王朝之間的競爭,也導致於現今蘭開斯特郡與約克郡之間也保持著友好的競爭關係。 都鐸王朝的亨利·都鐸對蘭開斯特王朝的繼承權是透過他母親瑪格利特·蒲福,她是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曾孫女。而瑪格利特·蒲福嫁給了理奇蒙伯爵艾得蒙·都鐸,生下亨利·都鐸,也就是未來的英格蘭王亨利七世。.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蘭開斯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拉貢的凱瑟琳

亞拉岡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Infanta Catalina de Aragón y Castilla,名字也可以拼作Katherine或Katharine,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第一任王后。.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阿拉貢的凱瑟琳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王室家族是一个源於法国安茹的貴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統治過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家族因为王位争夺而爆发了15世纪后半叶的玫瑰战争。 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而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多变,此间的“百年战争”便是一次代表性历史事件。.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金雀花王朝 · 查看更多 »

若昂二世

--二世(João II de Portugal),又譯--二世,(),綽號「完美君主」,葡萄牙和阿尔加尔维國王(1481年-1495年)。若昂二世是(非洲的)阿方索五世與第一任妻子(約翰一世的第三子之女)之子。若昂二世在位期間為奪回國王的權力,振興葡萄牙經濟,並重啟葡萄牙對非洲及東方的探索。在2007年票選中,他排名第六。.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若昂二世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

这里列出的是英格兰王国君主配偶的名单。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所以称为王后;但也有部分男性,他们的头衔并不统一,由其配偶的统治背景而定。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之后的君主配偶名单参见英国君主配偶列表。.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 · 查看更多 »

查理八世

查理八世,可能为以下人物:.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查理八世 · 查看更多 »

格雷伊獵犬

格雷伊獵犬(Greyhound),又稱「靈𤟥」(靈緹)、「格力」,是一種用在狩獵和競速的狗,牠是陸上速度僅次於獵豹的哺乳類動物之一,該犬種具備強健的四肢、深厚的胸肌和流線的體形,使牠的運動速度可高達72公里/小時。.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格雷伊獵犬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英語: The House of Stuart/ 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斯图亞特」一詞最初的拼寫為"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其王室成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整個不列顛群島的王室。但統治權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歷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時由於斯圖亞特王室的羅馬天主教背景,導致基督新教徒為主的英格蘭民眾經常質疑君主的宗教傾向,令不列顛群島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不少。不過,這些因素促使英國議會權力愈來愈大,使英國最早成為議會制國家,也使英國的民主步伐領先於歐陸諸國。.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斯图亚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曼努埃尔一世 (葡萄牙)

曼努埃爾一世,又譯曼--紐爾一世,(),葡萄牙和阿爾加爾維王國國王(1495年-1521年)。 母親為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之孫女。曼努埃爾一世的父親曾是皇位繼承人,他被封為貝雅公爵。堂兄若昂二世死後無合法兒子,他因而被貴族們選中繼位。 曼努埃爾一世幸運地繼承了若昂二世為葡萄牙建立的航海事業,坐享其努力的成果,所以被稱為“幸運兒”。在位其間他將葡萄牙變成在東方的海上貿易帝國。 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 到達了印度。 1500年,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發現了巴西。 1505年,委派弗郎西斯科·德·阿爾梅達為第一任印度地方總督。 1509年,第二任印度地方總督-「海上雄獅」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為葡萄牙奠定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紅海、波斯灣、太平洋的海軍航線的霸業。 1514年,揮軍佔領屯門島。 曼努埃爾一世在1521年逝世,由其長子若昂三世繼位。 Category:葡萄牙君主.

新!!: 約克的伊麗莎白和曼努埃尔一世 (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约克的伊丽莎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