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

指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

筑摩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防護巡洋艦”)首舰。本舰为日本海军第一艘搭载汽輪機的巡洋舰,与姊妹舰一样同属于从防护巡洋舰到轻巡洋舰的过渡设计。曾经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35年作为靶舰被击沉。 本舰得名自“筑摩”一名来源于筑摩川(又名千曲川,为信濃川的上游)#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139頁『筑摩(ちくま) 艦種二等巡洋艦 二檣(信號用)矢矧・平戸と姉妹艦なり 艦名考川の名、千曲川に採る、川名は又筑摩川・千阿川・知隈川等に作る、此艦名には筑摩の字を適用せられたるなり、川は信濃國作久村郡の渓谷に發源し、下流信濃川となりて新潟に於て海に注ぐ。艦歴(略)昭和6年4月1日除籍。(要目略)。日后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筑摩号重巡洋舰和战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相继继承了该名。.

64 关系: 基隆埃姆登号轻巡洋舰 (1908年)南遣舰队可倫坡塞德港大日本帝國陸軍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太平洋战争奉系山海关巴拿马巴拿马运河巽他海峡帝國議會 (日本)中國艦隊布里斯班仁川廣域市伊吹號巡洋戰艦弗里曼特尔佐世保镇守府佐世保海军工厂信濃川利根號防護巡洋艦矢矧號防護巡洋艦神户市秦皇岛市科隆 (巴拿马)第一次世界大战筑摩号重巡洋舰筑摩级防护巡洋舰烟台市燃氣渦輪發動機直布罗陀直系萨镇冰装甲巡洋舰西園寺公望軍令部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齋藤實防护巡洋舰苏伊士运河护卫舰橫須賀市檀香山武装商船汤斯维尔滦州...漢普頓錨地惠灵顿战列巡洋舰昌黎县海上自衛隊海軍大臣 (日本)新加坡日俄战争日進號裝甲巡洋艦日本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旧金山悉尼悉尼号轻巡洋舰 (1912年)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基隆

#重定向 基隆市.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基隆 · 查看更多 »

埃姆登号轻巡洋舰 (1908年)

#重定向 埃姆登号小巡洋舰 (1908年).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埃姆登号轻巡洋舰 (1908年) · 查看更多 »

南遣舰队

南遣舰队(南遣艦隊,なんけんかんたい)是一支旧日本海軍部队,为进攻中南半島而组建。直到终战之前,总计有5支艦隊为了東南亚的驻留和防衛任务而被组建。「南遣」之名相关的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攻占整个德属南洋诸岛而临时组建的「第一南遣枝隊」「第二南遣枝隊」「特別南遣枝隊」是为前身。.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南遣舰队 · 查看更多 »

可倫坡

,位於錫蘭島西南岸、瀕印度洋,是斯里蘭卡的最大城市與商業中心,同时也是西部省的行政中心。而斯里蘭卡的政治首都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Sri jayawardenapura-kotte)位於其郊區,但因距離過近,近年來許多國際的官方資料仍記載可倫坡為斯里蘭卡的首都,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可倫坡的名稱來自僧伽羅語的Kola-amba-thota,意為「芒果港」,其後葡萄牙人將其拼寫成Colombo以紀念哥倫布。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科伦坡市区人口为752,993人,都会区则多达5,600,000人。科伦坡是一个繁忙且充满生气的城市,有着现代化和殖民时期残留下来的建筑及生活风格。科伦坡直到1982年为斯里兰卡的首都。 如同许多其他城市,科伦坡的郊区范围远超过其行政区界限,并包含了许多其他市区或郊区的行政区,例如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代希瓦勒-芒特拉維尼、科洛那瓦(Kolonnawa)、卡杜维拉(Kaduwela)和科迪卡瓦他塔穆勒利亚瓦(Kotikawatta Mulleriyawa)。斯里兰卡主要的行政办公室、餐厅和娱乐场所都位于此。.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可倫坡 · 查看更多 »

塞德港

塞得港(阿拉伯語:بور سعيد,轉寫:Būr Saʻīd)是埃及东北部地中海沿岸靠近苏伊士运河的港口城市,塞得港省首府,位于北纬31.25度东经32.9度(),人口大约为50万。 塞得港以渔业以及化工、食品加工、烟草等工业为经济基础,是埃及出口棉花、稻米等产品的重要港口,也是船只过往苏伊士运河的加油站。塞得港在1976年成为自由区,由此繁荣起来。但2002年埃及协商会议(Shura Council)通过决议,决定在5年内取消塞得港自由区。 塞得港被很多人认为是埃及最美丽的城市,是埃及人夏日的度假胜地。那里有众多的旧式建筑,每一楼层都有的宽大阳台使这座城市显得与众不同。位于苏伊士运河东岸的Port Fouad是塞得港的姊妹城市,这两座城市依靠繁忙穿梭的免费轮渡连接起来。 塞得港是土耳其埃及总督穆罕默德·赛义德于1859年为开凿苏伊士运河下令修建的,它建筑于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河口之间人工填海形成的半岛上。苏伊士运河塞得港开始动工,在1869年正式通航。.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塞德港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大日本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かいぐんかんているいべつへんせん)是日本海軍的艦艇類別變遷。.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奉系

奉系是民国军阀派系,属于北洋系,先后以张作霖和其子张学良為首,并一度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军政府。 20世紀初,奉系張作霖接受招安。唐德剛:〈從北京政變到皇姑屯期間的奉張父子〉,刊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奉系受到日本支持。1918年,张作霖統一滿洲。后联合皖系与孙中山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奉系 · 查看更多 »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著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景区资质”。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山海关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运河

巴拿馬運河(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長82公里,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運河最寬處達304米,最窄處也有152米,是世界的航運要道。 運河在太平洋一側有兩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有一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的船閘有三層,高達21米,每扇有745噸重,但平衡相當好,只要30千瓦功率的電機即可驅動開合。船室長305米,寬33.5米,船隻在船閘中被提升26米,進入人工築壩攔截查格里河形成的嘎頓湖,通過運河再經過一座單層船閘降到海拔16.5米,進入米拉弗洛湖,最後經過一座雙層船閘降到海平面高度進入太平洋。每座船閘都是成對的,所以可以雙行,船隻在船閘中由軌道牽引機牽引行動。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釐米,並且潮汐較高。嘎頓湖中有幾個小島,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1881年,法国人开始建造巴拿马运河,但很快由于工程技术问题和劳工的高死亡率而停工。美国于1904年接手这一工程,并于1914年8月15日建成。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船隻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时间,使船隻能够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合恩角附近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 在运河的建造过程中,哥伦比亚、法国和美国先后控制了运河周边的区域。美国之后一直控制着运河和其周边的巴拿马运河区,直到1977年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後,美国才着手将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美国和巴拿马共同管理運河一段时期后,最終在1999年將运河完全移交给巴拿马政府,并由其所属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管理至今。 每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隻数量从1914年的约1,000艘,增长到了2008年的14,702艘,总装载重量约为3.337亿吨。直到2012年,至少815,000艘船隻曾通过过巴拿马运河。船隻通过运河需要花费六至八小时。.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巴拿马运河 · 查看更多 »

巽他海峡

巽他海峡(英文:Sunda Strait;印尼语:Selat Sunda)是印尼爪哇岛与苏门答腊之间的海峡,连接爪哇海与印度洋。 巽他海峡呈东北/西南向,西部靠近爪哇海沟因此非常深,但海峡东部最窄处仅24公里宽,最浅处仅20米深,因而沙州、强潮汐和人造的障碍物如爪哇岛近岸油井,都使船只导航困难。虽然如此,巽他海峡在数个世纪以来都是重要的航道,尤其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把它用作通往印尼香料群島(英语:Spice Islands)的通道。浅而窄的海峡,加上不够精确的海图,使现代大型船舶难以通行,而相邻的马六甲海峡最窄处2.8公里、航道最浅处25米,并不比巽他海峡更好。Donald B. Freeman, The Straits of Malacca: Gateway Or Gauntlet?.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巽他海峡 · 查看更多 »

帝國議會 (日本)

帝國議會()是大日本帝國的最高立法機關,也是日本國會從1889年發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到1947年發布《日本国憲法》期間的正式名稱。其歷史包括從1890年11月29日的第1回帝國議會、至1947年3月31日的第92回帝國議會。.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帝國議會 (日本) · 查看更多 »

中國艦隊

中國艦隊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 China),通常稱為中國艦隊(China Station),是英國皇家海軍在1865年至1941年間駐守中國的艦隊編制。 中國艦隊的前身是1831年設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商船獲准進入長江貿易。英軍為有效保障商船及在必要時實行砲艦外交,而在1865年將中國艦隊與東印度艦隊的編制分開。中國艦隊總司令部設於香港添馬艦上,同時在新加坡及威海衛殖民地設有基地。艦隊的轄區包括中國沿海、內陸河流、西太平洋及荷屬東印度一帶。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艦隊與東印度艦隊合併到新成立的東洋艦隊。.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中國艦隊 · 查看更多 »

布里斯班

--(Brisbane),或譯--,是澳洲昆士蘭州府城,亦是昆士蘭州人口最多之城市。位於澳洲本土的東部,北緣陽光海岸, 南鄰國際觀光勝地黃金海岸市。大都會區人口230萬,是澳洲人口第三大的都會,僅次於悉尼與墨爾本。而以布里斯班为中心的昆士兰州东南部城市群人口达到327万 ERP at 31 October 2016.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布里斯班 · 查看更多 »

仁川廣域市

仁川廣域市(),簡稱仁川,為大韩民国西北部的一個广域市,是一座面向黃海的港灣都市,人口位居於首爾和釜山之後,為韓國第三大城市。位于首尔西部约40km,为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與首爾之間有首都圈電鐵聯繫。每日有大量乘客往來仁川與首爾兩地,由於此兩地距離太過接近,已經共同形成一個大的經濟圈。 1883年仁川港开港,成为当时黄海沿岸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仁川现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港,仁川港的规模仅次于釜山。在首尔与仁川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地带。仁川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渔业十分发达、且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位於市郊的仁川国际机场,是韓國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2014年舉辦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韓國職棒SK飛龍、K聯賽仁川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也位於此地。仁川唐人街是韩国最大的华侨聚居地。.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仁川廣域市 · 查看更多 »

伊吹號巡洋戰艦

伊吹(いぶき)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鞍馬級巡洋戰艦的二號艦,建於1907年5月22日;其艦名得名自坐落於岐阜縣與滋賀縣之間的伊吹山。1912年8月28日,該艦與其姊妹艦鞍馬號一同被改列為戰鬥巡洋艦。 .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伊吹號巡洋戰艦 · 查看更多 »

弗里曼特尔

#重定向 弗里曼特爾.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弗里曼特尔 · 查看更多 »

佐世保镇守府

佐世保鎮守府(させぼちんじゅふ)是曾位于長崎县佐世保市的日本海軍鎮守府。通称佐鎮(さちん)。.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佐世保镇守府 · 查看更多 »

佐世保海军工厂

佐世保海軍工廠()曾是一个位于長崎县佐世保市的日本海軍工廠。現在是佐世保重工業佐世保造船所,目前已有部份成為美國海軍佐世保基地內的設施。.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佐世保海军工厂 · 查看更多 »

信濃川

信濃川()是日本第一長的河川,流域面積是日本第三大,為11,900平方公里。整體來說稱之為「信濃川水系」,但在長野縣境內叫作「千曲川」(),而經流過長野縣下水郡進入新潟縣之後才稱為「信濃川」;稱為千曲川的部份長度為214公里,而信濃川部份是153公里,全長合計為367公里。 自古時候的《萬葉集》開始,就有許多詩歌是在描述千曲川,在近代也有不少歌曲是描述這條河流,另外也是誘發日本人思鄉情愁的一條知名河川。日本戰國時代在這河川的上游,犀川與千曲川會流的川中島曾經爆發知名的川中島之戰,因而許多歷史上有名的地方都是在這條河流的流域。 流域幾乎涵蓋整個信越地方(長野縣與新潟縣),另外還有源頭起於群馬縣野反湖的小支流中津川,所以整個信濃川水系流域是涵蓋長野縣、新潟縣與群馬縣三縣。.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信濃川 · 查看更多 »

利根號防護巡洋艦

利根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達明治40年10月p.23『達第百二十號 佐世保海軍工廠ニ於テ製造ノ甲號二等巡洋艦ヲ利根ト命名セラル 明治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海軍大臣男爵 齋藤實』#達明治40年10月p.23『達第百二十一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巡洋艦ノ欄二等ノ下「宗谷」ノ次ニ「利根」ヲ加フ 明治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海軍大臣男爵 齋藤實』,曾经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后长期在中国沿海一带巡逻。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本舰一直驻扎在上海进行警戒;1929年在一次航行中曾撞沉了一艘中国帆船。 本舰是佐世保海军工厂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舰,同时也是日本海军最后一艘搭载往复式蒸汽机的军舰。1933年作为靶舰被击沉。 本舰得名自流經關東地方的利根川#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86(原本135頁)『利根(とね) 艦種二等巡洋艦 二檣(信號用)艦名考川名に採る、關東第一の大河なり。艦歴明治38年11月27日佐世保工廠に於て起工、同40年10月24日進水、同43年5月5日竣工、佐世保海軍工廠にて建造せられたる最初の軍艦なり。同44年4月1日横須賀發、英國皇帝戴冠式に際し6月24日「スピットヘッド」に於て擧行せらるべき觀艦式参列の爲め鞍馬と共に英國に回航(第二艦隊司令長官中将島村速雄引率、艦長大佐山口九十郎)。大正3年乃至9年戰役(日獨)に從軍:同3年8月青島戰に参加(第二水雷戰隊司令官少将岡田啓介旗艦、艦長大佐武部岸郎)、同4年12月第二艦隊第六戰隊に属し、南支那海・印度洋方面警備(艦長大佐古川弘)。昭和6年4月1日除籍。同8年4月實艦的として爆撃戰技に依つて撃沈さる。(備考)明治6年横須賀造船所にて建造せらる運送船に第一、第二利根川丸(後に「利根」と改稱)のものあり。―要目― 長403呎/幅47呎/吃水16.75呎/排水量4,100噸/機關 三聯成汽機2基、宮原式16臺/馬力15,000/速力23/乗組人員392/船材 鋼/兵装 15拇砲2/12拇砲10/8拇砲2/機砲2/發射管3/起工 明治38-11-27/進水 同40-10-24/竣工 同43-5-15/建造所 佐世保工廠』。本舰为日本海军中第一艘以“利根”命名的作战军舰(在此前还曾经有两艘1873年(明治6年)建造的运输船,也曾名“利根”),日后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利根號重巡洋艦和战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相继继承了该名。.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利根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矢矧號防護巡洋艦

矧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防護巡洋艦”)2号舰。本舰为日本海军第一艘向民间造船厂委托承建的大型军舰王佐荣,#联合舰队的黎明,p.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矢矧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神户市

户市()是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庫縣的都市,為兵庫縣縣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下轄有9個區。神戶市的面積為552.83平方公里。2016年6月,神戶市有人口1,538,053人,是日本人口第七多的都市。神戶市與大阪市、京都市並為京阪神都會區的核心都市,同時也和其附近的衛星都市組成神戶都市圈。 「神戶」這一地名是起源於現在神戶市中心的三宮、元町地區在古代曾是生田神社的領地,並居住有生田神社的。神戶地處大阪灣沿岸,風浪平緩且沿岸水深較深,地形極為適宜建設港口。在古代時期,神戶就是京都及大阪的外港之一。1868年,神戶成為日本最早開放對外國通商的五個港口之一,之後神戶迅速發展為日本最重要的港灣都市之一。也正因其是日本最早的通商港口,神戶以開放和國際化的氣氛而聞名。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雖然給神戶帶來巨大的打擊,然而經過多年的重建,神戶的都市建設和人口都已超過地震之前的水準。神戶也是一座宜居都市,並曾在2007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世界最清潔的25座城市」,其後也於2012年在瑞士的諮詢公司ECA國際評選出的世界宜居都市排名中排名第五位,是唯一入選前10位的日本都市。.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神户市 · 查看更多 »

秦皇岛市

皇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端,是京哈铁路上重要城市之一。靠在渤海湾边上,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公里。以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 秦皇岛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著名的风景区山海关、北戴河坐落于此。.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秦皇岛市 · 查看更多 »

科隆 (巴拿马)

科隆(Colón),又譯作科倫、箇朗,是巴拿马第二大城市與科隆省首府,位于北部加勒比海畔巴拿马运河河口。人口204,000(2000年) C.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科隆 (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筑摩号重巡洋舰

筑摩号重巡洋舰(日语:筑摩,平假名:ちくま),为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利根型重巡洋艦的二号舰#達昭和10年9月p.21『達第百十五號 艦艇製造費ヲ以テ昭和十年度ニ於テ建造ニ着手ノ巡洋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昭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大角岑生|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長崎造船所ニ於テ建造 八千五百頓級巡洋艦 筑摩(チクマ)』。“筑摩”一名来源于筑摩川(又名千曲川,为信濃川的上游)。为松本市的。 筑摩作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建造的最新式重巡,参加了袭击珍珠港以及中途岛海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最终在雷伊泰灣海戰(又译莱特湾海战)中被击沉。.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筑摩号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筑摩级防护巡洋舰

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是旧日本海軍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后一级防护巡洋舰。本级主要的防护手段依然是装甲甲板,属于防护巡洋舰;不过相比起之前的防护巡洋舰,防护水平得到了提升,属于从防护巡洋舰到更先进的轻巡洋舰的过渡型号王佐荣,#联合舰队的黎明,85页,因此也有出版物分类为轻巡。本级采用了大量实验性的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海军首次在巡洋舰上试验搭载了汽輪機。同时本级的2、3号舰也是日本海军第一次委托民间造船厂进行生产建造的大型军舰。 本级各舰建成后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执行各种巡逻和护航的任务。20-30年代,本级3舰均在中国沿海执行任务,保护日本在华利益。由于本级为现代化军舰服役之前的过渡设计,3舰均较早地退居二线,并提早退役。.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筑摩级防护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烟台市

烟台市,别称港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北部,1984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烟台位于37°24′N121°16′E。全市总面积13,8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63个。东与威海接壤,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烟台市 · 查看更多 »

燃氣渦輪發動機

燃氣渦輪發動機(Gas turbine engine或Combustion turbine engine)或稱燃氣輪機,是屬於熱機的一種發動機。燃氣輪機可以是一個廣泛的稱呼,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包括渦輪噴射發動機等等都包含在內。而一般所指的燃氣渦輪發動機,通常是指用於船舶(以軍用作戰艦艇為主)、車輛(通常是體積龐大可以容納得下燃氣渦輪機的車種,例如坦克、工程车辆等)、發電機組等的。與推進用的渦輪發動機不同之處,在於其渦輪機除了要帶動傳動軸,傳動軸再連上車輛的傳動系統、船舶的螺旋槳或發電機等外,還會另外帶動壓縮機。.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燃氣渦輪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直布罗陀

布罗陀(Gibraltar)是14個英國海外領土之一,也是最小的一個,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是通往地中海的入口。 直布罗陀面积約为6平方公里,北接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直布罗陀巨岩是直布罗陀主要的地标之一。直布罗陀的人口集中在该区域的南部,容纳了直布罗陀人和其他民族共三万多人。居民人数包括常住的直布罗陀人,一些常驻的英国人(包括英国军人的妻子和家人,未包括军人本身)和非英国居民。没有包括参观的游客和短暂停留的人士。 2009年,本地出生的人数达到23,907人,含3,129名英国移民居住者和其余民族2,395人,总人口数达到31,623人。.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直布罗陀 · 查看更多 »

直系

系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勢力範圍主要在直隸省而得名。其主要领袖大多出身直隶及山东兩省,且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直系 · 查看更多 »

萨镇冰

薩鎮冰(平話字:Sák Déng-bĭng;),字鼎銘,中國福建福州人,祖籍山西代縣,中國海軍名將,北洋政府代总理,民国海军上将。曾参与甲午战争。為中國極少數任職過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朝的名人。.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萨镇冰 · 查看更多 »

装甲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是十九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种巡洋舰,它的火力能击败战列舰外的所有舰种而面对战列舰时又有足够速度逃跑。尽管大小各有不同,该种舰与同时代的另一巡洋舰主要分类---防护巡洋舰的区别就是两侧船壳有装甲带来保护自己。最早的此舰是沙俄海军的Russian cruiser General-Admiral 1873, 1873年下水使用风帆-汽轮混合动力。 1890年代,出现了表面硬化装甲使得军舰能用较少的重量得到较高防护。一战前出现了取代它的战列巡洋舰,从此它便衰落,有少数存活到了二战。.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装甲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西園寺公望

西园寺公望(),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日本在明治到大正時期、戰前的政治元老,号陶庵。宫廷贵族清华家出身。德大寺公纯次子,过继西园寺师季。20世纪初期与桂太郎交替出任首相。逝世后举行了国葬。.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西園寺公望 · 查看更多 »

軍令部 (日本海軍)

軍令部 (日语假名:ぐんれいぶ,英文:Imperial Japanese Navy General Staff)為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參謀部,並為天皇直屬單位。職掌為輔佐統帥,以及海軍之作戰與指揮。.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軍令部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輕巡洋艦

輕巡洋艦或轻型巡洋舰(light cruiser),是巡洋艦的一種,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等方面優於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為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受海軍條約制約下所出現的艦種分類。一般來說裝有比驅逐艦略強(或同等)口徑的主炮,作為驅逐艦隊領艦,承擔反水面小型艦與殖民地巡邏任務等,後來因航空母舰戰鬥群的出現搭配而讓負擔任務多元化,針對日益嚴重的空中威脅還衍生出「防空巡洋艦」等亞種。.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齋藤實

齋藤 實()是日本一名政治家及海軍將領,最終軍階為海軍大將。從政時曾任內閣總理大臣(第三十任,1932-1934年)、海軍大臣(5任)、朝鮮總督(2任)等官職,從一位,並獲授大勳位、功二級、子爵等。卸任總理後,進宮擔任內大臣,1936年2月26日在二二六事件中被射殺,終年78歲。.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齋藤實 · 查看更多 »

防护巡洋舰

防护巡洋舰是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巡洋舰,它的名字来源于其船体中设有平式或是穹顶式的装甲板以保护机器不被炮弹破片击伤。与它们同时出现的还有装甲巡洋舰,后者在两侧船壳上也有装甲带。中国近代也称为穹甲快船。.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防护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苏伊士运河

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语:قناة السويس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在亞洲、非洲交界處的苏伊士地峡,頭尾則在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是全球少數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 这条运河連結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船隻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航程。以從英国伦敦港或法国马赛港到印度孟买港的航行為例,穿過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至少43%的航程距離(約7000公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透過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运输。 运河当前由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拥有和管理。由於戰略位置極重要,根据国际协定,“运河在战时也可像和平时期一样,可以被任何商用或军用船只使用而无需悬挂区别旗帜。”.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苏伊士运河 · 查看更多 »

护卫舰

護衛艦(corvette)是噸位高於巡邏艦,小於巡防艦,搭載輕武裝的艦艇,等級上是屬沿岸海域(綠水海軍)的中型艦艇,近代海軍中多半是排水量1千至2千噸的水準,偶爾會有超過2500噸的特例。蘇軍與解放軍則將其與巡防艦一起稱呼之。日本也因為特殊的國防定位,所有的船艦都屬護衛艦的稱號。.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护卫舰 · 查看更多 »

橫須賀市

横须贺市()是一个位于日本神奈川县南东部三浦半岛的城市。由于横须贺市处于东京湾入口,使得横须贺市成为一个繁荣的军港都市。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司令部等都设立于此。人口數在神奈川縣內位於横濱市、川崎市、相模原市之後,排名第4位,是中核市。.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橫須賀市 · 查看更多 »

檀香山

檀香山(Honolulu),或称火奴魯魯,為美國夏威夷州最大的城市暨首府。在夏威夷語中,火奴魯魯意指「屏蔽之灣」或「屏蔽之地」。因為早期本地盛產檀香木,而且大量運到中國,被中國人稱為檀香山。城市位於歐胡島東南方沿岸,有一個區域稱叫作「火奴魯魯區」。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在2010年的統計數據,檀香山人口總數為390,738人;而火奴魯魯郡(約是整個歐胡島)則有900,000人。在夏威夷,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僅至「郡」的等級,而火奴魯魯郡則包含了歐胡島上所有範圍(約600平方英里)。美国前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于1961年出生在檀香山。.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檀香山 · 查看更多 »

武装商船

武装商船,是指搭载了武器的商用船只。武装商船的武器通常是自卫性质的,有的是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武器的问题,有的则是建成后又添加上武装。 商船在航行时,有可能会遭到海盗或者私掠船的袭击;因此一些商船会加装武器进行自卫,这一点在那些进行远距离航行、或者是携带有贵重货物的船只上特别明显。这一类船只最著名的例子要数,这种船只受雇于各国东印度公司,其武装力量甚至可以击退海军舰队。比如1804年的奧爾島海战中,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就单独击退了法国的远征舰队。 到了近现代,部分国家使用武装商船从事更富有进攻性的活动,比如充当偽裝巡洋艦展开海上破袭战等。这种舰艇一般又称为辅助巡洋舰。.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武装商船 · 查看更多 »

汤斯维尔

汤斯维尔(Townsville)乃位於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珊瑚海沿岸的一座城市,市民人口162,730(2008年)。.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汤斯维尔 · 查看更多 »

滦州

滦州,辽朝时始置的州,辖区在今河北省唐山市境。 辽朝天赞二年(923年),析平州地置,治所在义丰县(今河北省滦县)。因境有滦河,故名。属南京道。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滦县、滦南、乐亭等地。北宋末年,金灭辽,宋欲得平、滦之地,即此。元朝时,属永平路。明朝时,属永平府。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州治义丰县省入,下领乐亭县。清朝时,仍属永平府,不辖县,考评:难。州判驻胡各庄,巡司驻榛子镇。另有三镇:刘河口镇、稻地镇、开平镇。晚清时,著名的开滦煤矿即在开平镇。由此,滦州境内有中国最早官方许可建设的铁路——唐胥鐵路。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是为滦县。.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滦州 · 查看更多 »

漢普頓錨地

漢普頓錨地(Hampton Roads)是一個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東南部的環水市區,英文原名既可指這市區,亦可指被這個市區圍繞的水域。世界上最大的軍港:美國海軍諾福克基地即位於此。 水域方面,Hampton Roads包含詹姆斯河、伊莉莎白河及其他幾條小河的河口,本身則通過切薩皮克灣連接大西洋。 地域方面,漢普頓錨地被劃分成二個地區:維吉尼亞半島(或稱北邊半島),和南邊的南漢普頓錨地(在當地,南漢普頓錨地亦稱「南地」,但在該州正南方,更入內陸的地方亦有區域叫「南地」)。維吉尼亞半島是大城市統計區域維珍尼亞海灘-諾福克-紐波特紐斯(VA-NC MSA)的其中一部份,整個大市區的人口約有160萬。.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漢普頓錨地 · 查看更多 »

惠灵顿

惠灵顿(Wellington、毛利語:Te Whanganui-a-Tara 或 Poneke)是新西兰的首都,位於新西兰北岛南端,人口约四十万。它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与悉尼和墨尔本一起成为大洋洲的文化中心。许多艺术家在此定居或活动,它还有许多艺术咖啡馆和生动的夜生活。.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惠灵顿 · 查看更多 »

战列巡洋舰

戰鬥巡洋艦(battlecruiser 或 battle cruiser;又名巡洋戰艦,或簡稱戰巡)是一種短時間活躍於20世紀初的主力艦。戰鬥巡洋艦在尺寸、造價和武裝與戰艦相近,但一般裝甲都較其薄弱,以換取更高的航速。世界上第一批戰鬥巡洋艦為英國所建造,與同時代的「無畏艦」取代「前無畏艦」一樣,戰鬥巡洋艦也是「裝甲巡洋艦」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結果。戰巡的設計理念是以自身高航速的優勢去追捕速度較慢的巡洋艦,並透過戰艦級別的火力摧毀,而裝甲厚重、航速較慢的戰艦則加以迴避。然而在實戰中,大多情況是戰鬥巡洋艦與防護較佳的戰艦共同作戰,其選擇性交戰的構想難以實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只有英國、德國、鄂圖曼土耳其、澳大利亞和日本海軍使用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著名相關海戰包括福克蘭群島海戰、德軍於北海襲擾英國沿海都市的行動以及史上最大規模的主力艦海戰——日德蘭戰役。英軍的戰鬥巡洋艦隊在日德蘭戰役中受創嚴重,其輕裝甲難以承受大口徑艦砲彈藥的破壞。戰後,主力艦的設計傾向轉為戰艦航速增快、戰巡則是裝甲增厚,戰鬥巡洋艦與快速戰艦之間的分野也越來越模糊不清。《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各國的主力艦建造計畫受到了限制,催生了各種特定數據限制的「條約型」戰艦與戰巡,部份的建造計畫也因此廢止。 1930年代起,世界上只剩下英國海軍繼續服役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日本的戰巡則已經被重新改造過,與戰艦幾近相同的性能。 二戰期間,戰鬥巡洋艦再度被投入戰場,但只有一艘存活至戰後。戰巡重新定位於為大型「巡洋艦殺手」的軍艦,但在戰爭中幾乎沒什麼發揮空間,其相關建造計畫也被嚴重限制,以騰出造船能量用於需求更迫切的護衛艦、航空母艦和貨船。冷戰期間,蘇聯將「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也歸類為戰鬥巡洋艦。.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战列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昌黎县

昌黎县地处中国河北省东部、濒临渤海,是秦皇岛市西部下辖的一个县,东临抚宁县,西接滦县,京哈铁路经过境内,新建的秦皇岛北戴河机场也位于昌黎。 昌黎县素有“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旅游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昌黎县 · 查看更多 »

海上自衛隊

海上自衛隊(,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簡稱海自(,JMSDF),是日本自衛隊的海上部隊,成立於1954年7月1日,全體武職人員稱「海上自衛官」。由於現行日本憲法的限制,因此編制上跟武器都是偏重防衛,原則上不配備具侵略性的艦種(如航空母艦、巡洋艦和核子動力潛艇等)以及兵種(如海軍陸戰隊)。其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領海,但近年來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目前兵力約44000人左右,擁有各式艦艇152艘,主要基地5座(橫須賀、佐世保、、、)。与陆上自卫队不同,海上自卫队是直接沿用了二次大戰前的大日本帝国海军军旗。 由于吸收了太平洋戰爭的經驗,海上自衛隊以對於反潛與的高度重視而聞名,訓練也集中在這兩項,這兩項是海上自衛隊的長處;其中扫雷排名世界第一,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海军。海上自卫队拥有4个八八舰队,各配备1-2艘神盾舰,同时其余的反潜护卫舰均配备近中程防空导弹,弱點則是水面力量面對空中武力顯得脆弱,必須依賴航空自衛隊,而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島嶼。.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海上自衛隊 · 查看更多 »

海軍大臣 (日本)

海軍大臣(Secretary of the Navy of Japan)是海軍省的首長,亦是日本戰前內閣成員(國務大臣)之一。1885年12月22日隨日本設立內閣制度而設此職,取代原有的太政官「海軍卿」職務。二戰後,隨著海軍省於1945年12月1日被廢除,海軍大臣一職已被廢除,共歷52代18人。現時相關職能由防衛大臣負責。.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海軍大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日進號裝甲巡洋艦

日進號裝甲巡洋艦,在日俄戰爭時期活躍於戰場,為前日本帝國海軍之裝甲巡洋艦春日型二號艦,屬第一級巡洋艦(裝甲巡洋艦)。.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日進號裝甲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的國家行政首長,負責領導內閣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中文常稱其為日本首相,在日本則簡稱為總理大臣()、總理()、首相()等,尊稱「閣下」。現任(第98任)為自民黨籍的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

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舊金山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都市,為加州唯一的行政區,中文--,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灣邊各都市組成的舊金山灣區,人口總數達768萬,是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西岸第二大都會區。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核心都市,當地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以及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及許多大型公司、机构的總部所在,其中又以互聯網產業為最,包括盖璞、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优步、爱彼迎、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克雷格列表、Salesforce.com等。.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旧金山 · 查看更多 »

悉尼

悉尼(Sydney),又稱--,位於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带,是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5,005,400人(2016年)。在英語裏,市民俗稱雪梨人為「Sydneysider」。 悉尼是歐洲首個澳洲殖民聚落以及充当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湾建立。悉尼環傑克遜港(包括悉尼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长期以来都是生活品質极高的世界都市,曾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悉尼举办过多項重要国际體育赛事,包括1938年英联邦运动会、2000年悉尼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 主要机场为悉尼机场,主要港口为植物学湾。.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悉尼 · 查看更多 »

悉尼号轻巡洋舰 (1912年)

悉尼号轻巡洋舰(HMAS Sydney)隶属于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是查塔姆级轻巡洋舰的第四艘。该舰于1911年开工,1912年下水,1913年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悉尼号参加了澳大利亚海军与军事远征队的支援工作,并负责护卫第一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1914年11月9日,悉尼号在科科斯战役中击败德国埃姆登号轻巡洋舰。1915年至1916年间,悉尼号在北美与西印度群岛舰队服役。1916年11月,悉尼号在苏格兰格里诺克加入第2轻巡洋舰舰队。1917年5月4日,悉尼号与德国齐柏林飞艇发生交战,双方都受到损坏。同年底,悉尼号成为澳大利亚第一艘实现舰载飞机起飞的军舰。 战争结束后,悉尼号被储备起来,一年后重新启用,在为皇家海军的旗舰。1928年,悉尼号退役并拆除。有几个部分被保留下来作为纪念物,三门主炮随后被用于海岸防御工事。.

新!!: 築摩號防護巡洋艦和悉尼号轻巡洋舰 (1912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