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可倫坡

指数 可倫坡

,位於錫蘭島西南岸、瀕印度洋,是斯里蘭卡的最大城市與商業中心,同时也是西部省的行政中心。而斯里蘭卡的政治首都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Sri jayawardenapura-kotte)位於其郊區,但因距離過近,近年來許多國際的官方資料仍記載可倫坡為斯里蘭卡的首都,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可倫坡的名稱來自僧伽羅語的Kola-amba-thota,意為「芒果港」,其後葡萄牙人將其拼寫成Colombo以紀念哥倫布。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科伦坡市区人口为752,993人,都会区则多达5,600,000人。科伦坡是一个繁忙且充满生气的城市,有着现代化和殖民时期残留下来的建筑及生活风格。科伦坡直到1982年为斯里兰卡的首都。 如同许多其他城市,科伦坡的郊区范围远超过其行政区界限,并包含了许多其他市区或郊区的行政区,例如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代希瓦勒-芒特拉維尼、科洛那瓦(Kolonnawa)、卡杜维拉(Kaduwela)和科迪卡瓦他塔穆勒利亚瓦(Kotikawatta Mulleriyawa)。斯里兰卡主要的行政办公室、餐厅和娱乐场所都位于此。.

48 关系: 城市群印度洋季风岛夷志略上海市中央情报局中國布鲁金斯学会世界地理索引世界气象组织市长三角洲乌兰巴托圣彼得堡僧伽罗语利兹凱拉尼河元朝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国家穆斯林罗马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荷兰西北部联邦管区西约克郡西部省 (斯里蘭卡)馬累香料马来族马洛斯航海家阿拉伯葡萄牙英国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柯本气候分类法汪大渊泰米尔人泰米尔语斯里兰卡岛斯里兰卡行政区划斯里兰卡摩尔人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斯里蘭卡时区8世纪

城市群

城市群(又稱城市帶、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區域。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城市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新!!: 可倫坡和城市群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可倫坡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季风

季風(又稱季候風)是週期性的風,隨著季節變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傳統定義,非全球性季風定義)。主要發生在季風亞洲(東亞、东南亚、南亞地區)、西非幾內亞和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等地。北美、南美、阿拉伯半島及東南非亦有小範圍的季風現象,但未能形成大範圍且穩定的季風氣候帶。.

新!!: 可倫坡和季风 · 查看更多 »

岛夷志略

《岛夷誌略》原称《岛夷誌》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为当时市舶司所在地清源县(今天泉州)的县志(《清源续志》)所著的附录。后来汪大渊将《岛夷志》简化名为《岛夷志略》,在他的故乡江西南昌刻印刻单行本。《岛夷誌略》记述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飘洋过海亲身经历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 《岛夷誌略》记述澎湖、琉求國、三岛、麻逸、无枝拔、龙涎屿、交趾、占城、民多郎、宾童龙、真腊、丹马令、日丽、麻里鲁、遐来忽、彭坑、吉兰丹、丁家卢、戎、罗卫、罗斛、东冲古剌、苏洛鬲、针路、八都马、淡邈、尖山、八节那间、三佛齐、啸喷、浡泥、明家罗、暹、爪哇、重迦罗、都督岸、文诞、苏禄、龙牙犀角、苏门傍、旧港、龙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里马打、文老古、古里地闷、龙牙门、东西竺、急水湾、花面、淡洋、须文答剌、僧加剌、勾栏山、特番里、班达里、曼佗郎、喃诬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金塔、东淡邈、大八丹、加里那、土塔、第三港、华罗、麻那里、加将门里、波斯离、挞吉那、千里马、大佛山、须文那、万里石塘、小埧喃、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乌爹、万年港、马八儿屿、阿里思、哩伽塔、天堂、天竺、层摇罗、马鲁涧、甘埋里、麻呵斯离、罗婆斯、乌爹 等地,共一百篇二百多个地区。.

新!!: 可倫坡和岛夷志略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可倫坡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CIA,中文方面簡稱中情局)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主要任务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内情報機構的活動,并把這些情報報告分享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持有大量特殊用途的軍事武器及設備,這些設備在美蘇冷戰時期用於干擾共產國家政府,例如前苏联,此外也會針对推翻政府的組織進行資助,或刺殺美国海外利益构成威胁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 維吉尼亞州的-zh-hans:兰利; zh-hant:蘭利;-。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其地位和功能與英国秘密情報局(俗稱軍情六處,MI6)和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等情報組織並稱。.

新!!: 可倫坡和中央情报局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可倫坡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布鲁金斯学会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又稱布鲁金斯研究所或布魯金斯研究院,是美国著名智库之一,主要研究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与发展、都市政策、政府、外交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等议题,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 1993至2002的國會記錄學術分析指出,布魯金斯研究院報告被美國保守派政治人物引用的次數幾乎和自由派政治人物一樣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2年智库报告中,布鲁金斯学会被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智库。.

新!!: 可倫坡和布鲁金斯学会 · 查看更多 »

世界地理索引

#重定向 世界政區索引.

新!!: 可倫坡和世界地理索引 · 查看更多 »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WMO;L'Organisation météorologique mondiale,縮寫:OMM;Monda Organizaĵo pri Meteologio,縮寫:MOM)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前身为(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IMO)。.

新!!: 可倫坡和世界气象组织 · 查看更多 »

市长

市長(英語對應詞:Mayor,出自拉丁文「māior」,「較大的」的意思)是近現代城市或市鎮中最高行政首長的職稱。 在許多政府系統裡,市長是由市民選出為一個城市最高行政長官、或為一個儀式的職務。市長這個名稱在全世界各個地方依據當地的法律有不同職責和權力,也因各個地方而有不同意義。.

新!!: 可倫坡和市长 · 查看更多 »

三角洲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這名詞翻译自英文delta。英文delta即希腊文Δ的转写。希腊文含义源自三角洲的形狀像“Δ”(三角形),有人认为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新!!: 可倫坡和三角洲 · 查看更多 »

乌兰巴托

烏蘭巴托(Ulaanbaatar,意思為「紅色英雄」),原名库伦(хүрээ),是蒙古国首都。 烏蘭巴托位於蒙古高原中部,面積4704平方公里,人口约131万(2014年4月),占蒙古国人口将近一半,是蒙古國最大的城市,政治、交通中心。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市区南面有蒙古的聖山,山顶有宰桑纪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国家宫和成吉思汗广场。连接中俄的蒙古纵贯铁路贯穿烏蘭巴托,北至色楞格省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內蒙古自治區二连浩特市。.

新!!: 可倫坡和乌兰巴托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可倫坡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僧伽罗语

僧伽罗语(සිංහල),是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之一。是占斯里兰卡大多數人口的僧伽罗人的語言;使用人口大約一千九百萬。從1956年開始,僧伽羅語及泰米爾語同時都是《斯里蘭卡憲法》上承認的官方語言。 僧伽罗语是屬於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馬爾代夫官方語言之一的迪維希語是與之相近的語言。僧伽羅語書寫採用源自古印度北部婆羅米文而形成的僧伽羅文。.

新!!: 可倫坡和僧伽罗语 · 查看更多 »

利兹

利兹(Leeds ),--,英國英格兰西约克郡的大城市。依傍艾尔河(River Aire)旁的利茲,利茲市(City of Leeds)是行政中樞所在地。2011年預計有757,700人,使其成為英國第三大城市。 利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的艾爾麥特王國(Elmet),這個古王國的領土上有一片名為“Loidis”的森林,這即是“Leeds”一名的起源。隨後的數個世紀中統治者不斷更迭,13世紀形成現在的格局。17和18世紀的利茲是英國的羊毛生產交易中心。工業革命時發展成為工業城,亞麻織造、鑄鐵、印刷等漸漸取代了羊毛織造業的地位。 現在的利茲是Gamma級全球城市,是西約克郡都會區的文化、金融和商業中心。利茲有四所大學,全市的學生人口超過了二十五萬。.

新!!: 可倫坡和利兹 · 查看更多 »

凱拉尼河

凱拉尼河(කැළණි ගඟ,英語:Kelani River),是斯里蘭卡西南部的一條河流,幹流河長,為該國第四長河。它發源於亞當峰北側山區,向西蜿蜒流至可倫坡北郊注入印度洋,流經努沃勒埃利耶區、拉特納普勒區、凱格勒區、加姆珀哈區及可倫坡區。.

新!!: 可倫坡和凱拉尼河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可倫坡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Cristoforo Colombo),),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熱那亞共和國(今意大利西北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新!!: 可倫坡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可倫坡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可倫坡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可倫坡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具体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以南、南中国海、臺灣島嘉義以南、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一年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新!!: 可倫坡和热带季风气候 · 查看更多 »

热带雨林气候

#重定向 熱帶雨林氣候.

新!!: 可倫坡和热带雨林气候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可倫坡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西北部联邦管区

西北部聯邦管區(Severo-zapadny federalny okrug)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是目前俄罗斯的聯邦管區之一。.

新!!: 可倫坡和西北部联邦管区 · 查看更多 »

西约克郡

西約克郡(West Yorkshire),英國英格蘭約克郡-亨伯地區的名譽郡、都市郡,包含5個都市自治市。以人口計算,列斯市、布拉德福德市、韋克菲爾德市分別是第1、2、3大城市、都市自治市;列斯、布拉德福德、哈德斯菲爾德、哈利法克斯、韋克菲爾德、迪斯伯里、基斯利、莫利、巴特利分別是第1-9大的鎮。.

新!!: 可倫坡和西约克郡 · 查看更多 »

西部省 (斯里蘭卡)

西部省是斯里蘭卡西南岸的一個省,面積3634.6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5,381,197人。首府科特是行政首都,最大城市科倫坡也位於本省。 下分3區。.

新!!: 可倫坡和西部省 (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馬累

累(މާލެ ),是马尔代夫共和国的首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马累位于北马累环礁的南部边缘,是马尔代夫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传统上是古马尔代夫王朝统治和皇宫的所在地。城市也被称为马哈尔(Mahal),原来曾经是有城墙的城市。最近,马累岛通过填海扩大陸地面積。.

新!!: 可倫坡和馬累 · 查看更多 »

香料

香料是具揮發性,并能用以配制香精的芳香物質的總稱。分爲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用於製造化妝品、食品等。 天然香料包括动物性香料和植物性香料,通常为含有多种香成分的混合物。天然香料取自某些动物的生殖腺分泌物或病态分泌物,如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等。植物香料由植物的花、叶、果实、种子、根、茎、树皮或分泌物加工而成。參見:香、香辛料。 人造香料通常指具有一种香成分的单体,包括从精油中分离而得的单离香料,和由单离香料或其他原料(如煤焦油产品、石油产品)合成而得的合成香料。.

新!!: 可倫坡和香料 · 查看更多 »

马来族

来族(马来语:Etnik Melayu;英语:Malays),习惯上多称为马来人,旧时又译为巫来由人,故当地华语常以巫为族名简称,分布于东南亚。马来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分布于婆罗洲、马来半岛南部及苏门答腊东南部的一个民族,该民族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而广义上,马来族有时候也用来指馬來語(印尼語)族群甚至整个南島語系族群。 从15世纪馬六甲蘇丹王朝始,大量马来人由古代印度教转為皈依伊斯蘭教(除了峇里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賓和大洋洲等。菲律賓的马来人由於西班牙殖民緣故而信奉天主教(除了摩洛人)。 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台灣原住民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表明「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除此之外,南島語系民族還分佈在非洲的南非與馬達加斯加。.

新!!: 可倫坡和马来族 · 查看更多 »

马洛斯

洛斯(Malause)是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区 塔恩-加龙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卡斯特尔萨拉桑区 穆瓦萨克第一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 为人。.

新!!: 可倫坡和马洛斯 · 查看更多 »

航海家

航海家是指精於航海的人,其發展在地理大發現時代達到頂盛,扮演了地理發现者的主角。在從前,人類缺乏天文與地理知識,甚至認為大地的盡頭是無底深淵,再加上沒有精確的定位系統及堅固可靠的航海設備,所以遠洋航行是絕對的冒險行為,因此當時的航海家也被視為探險家。.

新!!: 可倫坡和航海家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

可以指现代国家:.

新!!: 可倫坡和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可倫坡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可倫坡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重定向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新!!: 可倫坡和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 查看更多 »

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氣候分類法(Effektive Klimaklassifikation,意為「有效氣候分類法」),最被廣泛被使用的氣候分類法,由德國氣候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所發展出來的氣候分類法,1918年發表分類法的第一個完整版本,1936年發表最後修訂版。 柯本氣候分類法是基於認為自然植被的生成,乃源自氣候的特性,故描述氣候的最佳方式為自然植被。.

新!!: 可倫坡和柯本气候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汪大渊

汪大渊(),字焕章,中国元代民间商人、航海家。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于江西南昌。.

新!!: 可倫坡和汪大渊 · 查看更多 »

泰米尔人

坦米爾人是由一群使用坦米爾語的人所組成,為南亞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坦米爾那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以及斯里蘭卡的東部和北部地區。印度僑民中,亦有為數不少的坦米爾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斐济、毛里求斯、南非、澳洲和香港也有分佈。除一部分雅利安婆羅門外,都属達羅毗荼人種,身材矮小,膚色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頭髮黑而濃密、捲曲。.

新!!: 可倫坡和泰米尔人 · 查看更多 »

泰米尔语

泰米尔语(தமிழ் ;Tamil language;IPA:)是一種有超過二千年歷史的語言,屬於达罗毗荼语系,通行於印度南部、斯里蘭卡東北部。它是泰米尔纳德邦和本地治里的官方語言。在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不少印度裔居民也是說泰米爾語的,他們散布於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斐濟等地。根據統計,在1996年,泰米爾語在全球的語言人口中排第18位,有語言人口7400萬人。 坦米爾語這個名稱相信來自梵文“Dravida”(達羅毗荼)的讀音變化。泰米尔语有超过2000年的文学传统,而不同于欧洲的拉丁文和罗曼语族,这个传统一直没有断过。犹如中文的文言文一样,至今古泰米尔文还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被使用。例如,泰米尔小学生一直到现在还用1世纪的字母韵文 átticúdi 来学字母。.

新!!: 可倫坡和泰米尔语 · 查看更多 »

斯里兰卡岛

斯里兰卡岛是印度洋上的一座岛屿,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南方,距离印度的东南海岸约31公里,两者之间是保克海峡。岛的东边是孟加拉湾,西南方为马尔代夫群岛。整个岛屿大致呈梨形,北部是平原,中南部为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有亚当峰。 斯里兰卡岛属于南亚季风区,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岛为斯里兰卡一国独占。岛上也拥有很多宝石矿脉。由于接近赤道,终年如夏。.

新!!: 可倫坡和斯里兰卡岛 · 查看更多 »

斯里兰卡行政区划

斯里兰卡行政区划包括9个省(括号内为首府):.

新!!: 可倫坡和斯里兰卡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斯里兰卡摩尔人

斯里兰卡摩尔人是斯里兰卡第三大族群,在該國的人口約有200萬。他们是穆斯林,祖先是八至十五世纪由馬拉巴尔来到錫蘭的阿拉伯人。他们以有阿拉伯字眼的泰米尔语为主要语言,也说僧伽罗语。 他们以海岸贸易与农业为主。他们本来分布于各地(后分为東岸与西岸两种),葡萄牙人来到后他们逃到内陆与东部。现在中东、欧洲、北美、澳洲也有他们。 他們可分為東西兩支,斯里兰卡東岸的斯里蘭卡摩爾人主要是農民,漁民,和商人,一部分人的母系家譜可追溯至喀拉拉邦的穆斯林,他們內部由沙里亞法管理。而西岸的斯里蘭卡摩爾人追查父系家譜可追溯到他們起源阿拉伯人。 Category:阿拉伯裔 Category:斯里兰卡族群 Category:斯里兰卡伊斯兰教 Category:南亚穆斯林社区.

新!!: 可倫坡和斯里兰卡摩尔人 · 查看更多 »

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ශ්‍රී ජයවර්ධනපුර කෝට්ටේ、ஸ்ரீ ஜயவர்த்தனபுரம் கோட்டே、,又译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泰)是斯里蘭卡的首都。因名稱较長,通常略稱為科特、科泰。.

新!!: 可倫坡和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新!!: 可倫坡和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时区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1863年,首次使用時區的概念。时区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世界各個國家位於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國家,特別是東西跨度大的國家日出、日落時間必定有所偏差。這些偏差就是所謂的時差。.

新!!: 可倫坡和时区 · 查看更多 »

8世纪

公元701年1月1日至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8世纪。武则天死后,李氏再度执掌大唐帝国,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决定了8世纪后期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本世纪朝鲜半岛上新罗王朝居于主导地位,大多数时间日本处于奈良时代。在急剧扩张后,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成为中东地区的统治者,阿拉伯帝国在本世纪中期版图扩张到顶峰。北欧的维京人至迟在本世纪末期开始侵扰欧洲大陆沿岸地区。.

新!!: 可倫坡和8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可伦坡哥伦坡哥倫坡科伦坡科倫坡高朗务高郎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