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等至

指数 等至

等至(巴利文與samāpatti),音譯三摩缽底、三摩拔提、三摩跋提,佛教術語,指遠離昏沈、掉舉後,能持心、心所,令其相續平等而轉的境界,以其相續性並延及欲染,而區別於其他不稱為等至的等持。四禪那與四無色定,合稱八等至,禪那因其為現法樂住而從等至中單列而出。.

18 关系: 奢摩他安慧巴利语三三昧三摩地九次第定刹那八解脫禪那瑜伽師地論無想定相續觀 (佛教)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雜阿含經滅盡定慈 (佛教)性交

奢摩他

奢摩他(Samatha,शमथ,,shamatha;,羅馬拼音:shyiné),又譯為奢摩它、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佛教術語,意譯為禪定、定禪、止禪、寂止禪、止,是以專注的力量,安定身心,以求進入三昧的修行方法。 奢摩他與毗婆舍那是達到解脫的兩種修行法門,是修行禪那的兩種方法之一。漢傳佛教中,將此二者合稱為止觀。.

新!!: 等至和奢摩他 · 查看更多 »

安慧

安慧(梵名:Sthiramati),生活於公元六世紀,南印度罗罗国人,佛教唯识学派十大论师之一,精通因明(逻辑学),擅长辩论,与那烂陀寺住持护法同时。.

新!!: 等至和安慧 · 查看更多 »

巴利语

巴利语(IAST/ISO 15919: 、पालि)是古印度的一种语言,属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中古印度-雅利安語,与梵語十分相近,是印度西方所用的俗語(普拉克里特諸語言)。巴利語可以用各种文字书写,比如婆罗米文、天城文,以及由的英国语言学家所采用的適用於各種印度語言的拉丁字母轉寫。.

新!!: 等至和巴利语 · 查看更多 »

三三昧

三三昧(梵語:trayaḥ-samādhayaḥ;巴利語:tayo-samādhī),又譯三三摩地、三等持,佛教術語,為三種三昧的合稱。由此三昧可達致涅槃解脫,又稱三解脫門(梵語:trī ṇi vimokṣa-mukhāni;巴利語:tīṇi vimokkha-mukhāni)。.

新!!: 等至和三三昧 · 查看更多 »

三摩地

三摩地(梵文:समाधि,),又译三昧、三摩提,意譯為等持、正心行處,佛教術語,意指專注於所緣境,而進入心不散亂的狀態,皆可稱為三摩地,因此又可譯為「止」、「定」、「禪定」。 最早出自婆羅門教《奧義書》中,亦為傳統瑜伽修行方式之一,在《瑜伽經》八支瑜伽中為第八支。在沙門傳統中也廣泛採用,為佛教所沿用,將持戒、禪定、智慧三者合稱為三無漏學。 三昧,即是心一境性,精神集中,專注一境而不移動。阿毘達磨論書中將它列為大地法之一,可通於善、惡。.

新!!: 等至和三摩地 · 查看更多 »

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佛教術語,指九種不同的禪定修行境界,為四禪八定與滅盡定的合稱。佛教認為,四禪八定是外道與佛教共有的禪定境界,而滅盡定為佛教獨有。在九次第定中,以第四禪是最適合得到無漏智的禪定。.

新!!: 等至和九次第定 · 查看更多 »

刹那

刹那表示一念之間的极短时间,是外来词,来自梵語 (क्षण)。 刹那是中文数字單位10-18,這個字平時很少使用,一般使用国际单位制词头阿托。.

新!!: 等至和刹那 · 查看更多 »

八解脫

八解脫(aṭṭha vimokkhā,aṣṭau vimokṣāḥ),又譯為八背捨、八惟無、八惟務,為八種禪修方式的合稱。與八勝處、十遍處,合稱三法。.

新!!: 等至和八解脫 · 查看更多 »

禪那

禅那(ध्यान,,झान,),又譯為馱那演那,佛教術語,意譯為思惟修或静慮,在佛教經論中,專指四種色界定。修行進入四種禪那的方法,為奢摩他與毘鉢舍那即止觀。.

新!!: 等至和禪那 · 查看更多 »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語:),舊名《十七地論》,簡稱《瑜伽論》,是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的根本大論,也是大乘佛教瑜伽行者修行所依循的根本論典。.

新!!: 等至和瑜伽師地論 · 查看更多 »

無想定

無想定,又稱無相三昧,古印度宗教修行禪定的境界之一,在此境界中,去除了思想。古印度相信,經由修行無想定,可以得生無想天。在佛教中,與滅盡定合稱二無心定,佛教將它列為心不相應行法之一。.

新!!: 等至和無想定 · 查看更多 »

相續

續(梵語:, 巴利語:),是佛教術語,義為有為法前因後果連續不絕。在部派佛教中,“無我”、“無眾生”、“無壽命”是共通之基礎,在性空論者所傳承契經中更加之“無人”,稱為第一最空之法,因此佛教界經常用“相續”來替代詞語“人”,如說“欲有相續”、“色有相續”、“無色有相續”、自相續、他相續。.

新!!: 等至和相續 · 查看更多 »

觀 (佛教)

觀(विपश्यना,,Vipassanā),又譯為內觀,音譯為毗缽舍那、毗婆舍那、毗婆奢那,佛教術語,意為以智慧來觀察,是修行禪那的兩種方法之一,也是三無漏學之中的慧學。.

新!!: 等至和觀 (佛教) · 查看更多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稱《阿毘達磨發智大毘婆沙論》、《大毗婆沙論》、《鞞婆沙論》,佛教論書。佛教學者認為它約在西元150年前後,在迦濕彌羅國(今喀什米爾)編著而成。迦濕彌羅的論師,尊奉《大毘婆沙論》,被稱為毘婆沙宗,在他們的努力下,《大毘婆沙論》也因此成為說一切有部的最高論書。.

新!!: 等至和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查看更多 »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梵語:),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在四阿含中,雜阿含是依佛法教類五蘊、六入處、界、因緣、四諦、三十七道品等,將眾多相應的短經編成集,而匯為一部。漢譯《雜阿含經》推定為根本說一切有部傳本,與對應的巴利本《相應部》一起,被認為是接近原始佛教原貌的佛陀言論集之一。.

新!!: 等至和雜阿含經 · 查看更多 »

滅盡定

#重定向 想受滅盡定.

新!!: 等至和滅盡定 · 查看更多 »

慈 (佛教)

慈(मेत्ता,,मैत्री,),佛教術語,經常與「悲」並稱為慈悲。佛教認為,慈(Mettā)是不帶取與貪等染污成份的愛,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一。以慈為禪修對象,稱為慈心觀,又稱作慈愍觀、慈悲觀、慈觀、修慈觀,對於四梵行的禪修,為一種調心的修行方法,藉此對治瞋的一種方式,四護衛禪、五停心觀之一。.

新!!: 等至和慈 (佛教) · 查看更多 »

性交

性交(Sexual intercourse),或稱性交媾,也被人們稱為陰道交(vaginal sex)或阴道性交(vaginal intercourse),指的是將一般為勃起狀態的陰莖跟陰道互相接合及在內磨擦的過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令自身獲得性快感、繁殖下一代Sexual intercourse most commonly means penile–vaginal penetration for sexual pleasure and/or sexual reproduction; dictionary sources state that it especially means this, and scholarly sources over the years agree.

新!!: 等至和性交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三摩鉢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