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瞿昙寺

指数 瞿昙寺

瞿昙寺(拼音:qú tán sì。注音:ㄑㄩˊ ㄊㄢˊ ㄙˋ),藏语称“卓仓拉康果丹代”(),又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位于中国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瞿昙寺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筑。.

目录

  1. 84 关系: 印度南京市卓仓居巴仓活佛卓仓曼巴仓活佛塔尔寺天津大学太和殿宣德宿白宗喀巴安多密勒日巴居巴扎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坝藏族乡三丹罗追三罗喇嘛乐都乐都县乐都区乾隆康熙庑殿顶仓成善土族北京市净饭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州市国家文物局噶玛噶举派噶桑丹增嘉措噶桑扎西嘉措瞿昙镇班觉丹增紫禁城罗卜藏丹津罗哲文罗桑丹贝尼玛罗桑噶桑嘉措罗桑贡却尼玛甘珠爾無憂樹白玛白银花儿道光药草台寺青海省青海省人民政府... 扩展索引 (34 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瞿昙寺和印度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查看 瞿昙寺和南京市

卓仓居巴仓活佛

卓仓居巴仓活佛,俗称居巴佛,是中国青海省乐都县瞿昙寺的三个活佛系统之一(其余两个为智合仓活佛、卓仓曼巴仓活佛),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

查看 瞿昙寺和卓仓居巴仓活佛

卓仓曼巴仓活佛

卓仓曼巴仓活佛是中国青海省乐都县瞿昙寺的三个活佛系统之一(其余两个为智合仓活佛、卓仓居巴仓活佛),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

查看 瞿昙寺和卓仓曼巴仓活佛

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 塔尔寺位于藏族称为安多的文化地区。.

查看 瞿昙寺和塔尔寺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缩写:TJU),始建于1895年10月,前身为清光绪皇帝御笔亲批、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初名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自1895年建校伊始,历经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国立北洋大学,北洋工学院等历史沿革,至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10月22日,北洋大学复原回天津旧址,被各界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1951年9月,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令,北洋大学与1903年2月创立的河北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大学。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地质、冶金、采矿、航天等院系外迁,南开大学、津沽大学等院校工科并入,使天津大学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59年,天津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天津大学成立了研究生院。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天津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天津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沿用1935年谱写的《北洋校歌》。 目前,天津大学法定住所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高校,2017年9月,天津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

查看 瞿昙寺和天津大学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中最南面的殿,该殿是明清兩朝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不同。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在一座三层汉白玉台基上,合称“三大殿”。“三大殿”和东面的文华殿、西面的武英殿等建筑合称“外朝”。三大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暨北京中轴线上。.

查看 瞿昙寺和太和殿

宣德

宣德(1426年-1435年)为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前后共十年。 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查看 瞿昙寺和宣德

宿白

宿白()钱雪儿,,科學網,2018/2/1,字季庚,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宿白长年从事历史考古学的教学研究,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均有很高学术水平,尤其精通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和佛教考古,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

查看 瞿昙寺和宿白

宗喀巴

宗喀巴 (,意為「宗喀」人,),法名罗桑札巴,意为 “善慧”,通稱宗喀巴 、宗大師,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中觀應成」,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主張「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建立他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其弟子克主傑开班禪转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转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查看 瞿昙寺和宗喀巴

安多

安多可以指:.

查看 瞿昙寺和安多

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又譯為米拉日巴,噶舉派上師,根本上師為馬爾巴,其本尊為勝樂金剛 。家族本名密勒聞喜,為西藏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也是西藏最偉大詩人,是西藏許多民間傳說的主角。.

查看 瞿昙寺和密勒日巴

居巴扎仓

居巴扎仓或举巴扎仓()是藏传佛教喇嘛寺中专门修习密宗的学院。藏传佛教寺内有严格的习经制度,设有专门研究佛学学科的学院,藏语称为“扎仓”(Dratsang),如泽尼扎仓是讲习显教性相的学院,门巴扎仓是传授医术的学院。 Category:藏传佛教.

查看 瞿昙寺和居巴扎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查看 瞿昙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坝藏族乡

是下辖的一个民族乡。.

查看 瞿昙寺和中坝藏族乡

三丹罗追

三丹罗追()汉文史籍又称三剌,人称三罗喇嘛,藏族,今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卓垅人,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高僧。他是海喇嘛桑杰扎西的侄子。拉格,简论安多地区“卓仓”地名的由来,《西藏研究》2009年04期,第18-21頁。.

查看 瞿昙寺和三丹罗追

三罗喇嘛

#重定向 三丹罗追.

查看 瞿昙寺和三罗喇嘛

乐都

#重定向 乐都区.

查看 瞿昙寺和乐都

乐都县

#重定向 乐都区.

查看 瞿昙寺和乐都县

乐都区

乐都区是中国青海省海东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是海东市政府所在地,海东市中心城区。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北边甘肃省,东南边民和县,西北边互助土族自治县,南边化隆回族自治县,西边平安县。面积282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9万。邮政编码810700,区政府驻碾伯镇。古称湟水县。.

查看 瞿昙寺和乐都区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查看 瞿昙寺和乾隆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查看 瞿昙寺和康熙

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語稱寄棟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鮮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國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時和日本也見於佛寺建築。但在福建沿海地區和琉球的民居為了防風而採用廡殿頂。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

查看 瞿昙寺和庑殿顶

仓成善

仓成善()藏族,青海省平安县人,第五世(不计追认)智合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仓成善

土族

土族为中国西北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以及甘肃的天祝等地。土族源于鲜卑族的一支,曾在中原隋朝时期建立吐谷浑政权。.

查看 瞿昙寺和土族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查看 瞿昙寺和北京市

净饭王

舒投德那·喬達摩(梵語及巴利語:Śuddhodana Gautama),意思是純凈的稻米,所以稱為凈飯王。是前6世紀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釋迦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國王,为悉達多之父。.

查看 瞿昙寺和净饭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并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查看 瞿昙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查看 瞿昙寺和兰州市

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官方英语译名: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缩写为SACH),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设的一个副部级国家局,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管理。.

查看 瞿昙寺和国家文物局

噶玛噶举派

噶玛噶举派()是噶举派中最为广泛流行的一个派系,其信众遍布中国西藏、蒙古、俄罗斯、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将近62个国家和地区。噶玛噶举派的最高精神领袖是噶玛巴,又称大宝法王。其中第二世的噶玛巴西和第十世的噶玛巴·秋英多杰,分别担任过中国皇帝的国师。 噶玛噶举派的喇嘛戴黑色帽子,因而常被汉人俗称为“黑帽喇嘛”。 杜松虔巴是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他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噶玛巴。 Category:噶举派支派.

查看 瞿昙寺和噶玛噶举派

噶桑丹增嘉措

噶桑丹增嘉措(),又作罗桑旺秀噶桑嘉措,藏族,凉州达垅沟人,第三世(不计追认)智合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噶桑丹增嘉措

噶桑扎西嘉措

噶桑扎西嘉措(,)藏族,青海卓仓人,第二世(不计追认)卓仓居巴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噶桑扎西嘉措

瞿昙镇

瞿昙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瞿昙寺和瞿昙镇

班觉丹增

班觉丹增()又名官却图多央增,藏族,青海卓仓地区人,第一世(不计追认)智合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班觉丹增

紫禁城

#重定向 故宫.

查看 瞿昙寺和紫禁城

罗卜藏丹津

罗卜藏丹津又稱羅布藏丹津(),是固始汗第十子达西巴图尔的儿子,母阿尔泰哈屯,是拉藏汗的叔叔。 驻在安多(青海)東部。1717年,和硕特汗国灭亡,罗卜藏丹津联络清朝,反攻占领西藏的准噶尔汗国军队。1720年,清朝康熙帝派第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入藏驱逐出了准噶尔的名将大策零敦多布。 罗卜藏丹津想让清廷封他为藏王,康熙事前虽有允诺,但是康熙这时却废除了藏王,以康济鼐、阿尔布巴为贝子,隆布鼐为辅国公,颇罗鼐为一等台吉,让他们共管西藏事务。不久,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继位,1723年,罗卜藏丹津联合青海蒙古各部,一起反清,自称“达赖珲台吉”,并且联络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雍正帝派大将军年羹尧、岳钟祺率军西征。雍正二年(1724年),罗卜藏丹津被岳钟祺打败,母亲阿尔泰哈屯和妹妹阿宝被擒。罗卜藏丹津换女装,逃往准噶尔汗国。随后清廷置西寧辦事大臣管辖青海地区。1755年,乾隆帝派永常和阿睦尔撒纳西征,灭准噶尔汗国,罗卜藏丹津和达瓦齐一起被清军俘获。乾隆皇帝免其死罪,并赏给房屋,授其二子为蓝翎侍卫,罗卜藏丹津后老死于北京。.

查看 瞿昙寺和罗卜藏丹津

罗哲文

罗哲文,中国四川宜宾人,中国古建筑学家。.

查看 瞿昙寺和罗哲文

罗桑丹贝尼玛

罗桑丹贝尼玛()藏族,凉州乃亥央人,第二世(不计追认)智合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罗桑丹贝尼玛

罗桑噶桑嘉措

罗桑噶桑嘉措()藏族,乐都县南山人,第四世(不计追认)智合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罗桑噶桑嘉措

罗桑贡却尼玛

罗桑贡却尼玛()藏族,第二世(不计追认)卓仓曼巴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罗桑贡却尼玛

甘珠爾

甘珠爾()是藏文大藏經的一部分,是佛陀所说教法之总集。甘珠爾的意思是教敕譯典,與丹珠爾(論述譯典)相對。 藏文大藏经版本甚多,内容互异,其中以德格藏、新奈塘藏、北京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尤以德格版为现存最完好之一部,内容分两部(甘珠尔、丹珠尔)二十四类,其中甘珠尔部包括律部、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经部(分大乘经与小乘经)、秘密部(分十万怛特罗部、古怛特罗)及总目录等,凡一百函七百余部。 布敦主张甘珠尔分为显教经乘与密教咒乘,经乘中又依佛陀说法时代之先后,分初、中、后三次法轮。初法轮乃佛于鹿野苑所说之四谛法与根本戒律等;中法轮为佛于灵鹫山所说之无相法,如般若经等;后法轮为佛于毗舍离城等处所说之分别法,如华严、宝积等经。 目前較有名的甘珠爾為中華民國故宮的康熙龍藏經。 Category:藏傳佛教 Category:大藏經.

查看 瞿昙寺和甘珠爾

無憂樹

無憂樹(學名:Saraca asoca),小型喬木,葉長8-30公分,為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圓錐狀繖房花序,花苞為黃色或緋紅色,無花瓣,花萼長筒形, 4裂片,如花瓣狀。果實為莢果,形狀扁平。原產於印度、中南半島及中國雲南、廣西一帶。樹皮及果實可作為藥用。 相傳釋迦牟尼佛誕生於此樹下,故被視為是佛教聖樹之一。.

查看 瞿昙寺和無憂樹

白玛

白玛(),青海玉树人。藏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72年,担任共青团青海省称多县委副书记、书记。1980年,升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次年升任书记。 1960.08——1965.09,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学习; 1965.09——1966.03,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教师; 1966.03——1967.12,青海省称多县完小教师; 1967.12——1971.11,青海省称多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1.11——1972.11,青海省称多县文卫科副科长; 1972.11——1973.10,共青团青海省称多县委副书记、书记; 1973.10——1976.06,中共青海省称多县委副书记; 1976.06——1980.01,青海省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980.01——1981.07,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 1981.07——1983.04,共青团青海省委书记、党组书记(其间:1981.09—1982.07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1982.12当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 1983.04——1985.11,青海省畜牧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 1985.11——1986.04,中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代州长、州政府党组书记; 1986.04——1993.01,中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州政府党组书记; 1993.01——2001.11,青海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1.11——2007.02,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 2007.02——2007.05,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省纪委书记; 2007.05——2011.11,青海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07年2月补选为青海省第九届政协主席。 2008年1月当选为青海省第十届政协主席。 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中纪委委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1.12青海省政协主席.。 2012.2.28---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政协第十届青海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2012年1月17日胜利闭幕 。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白玛同志辞去政协第十届青海省委员会主席职务请求的决定》。 1985年,任中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代州长。1993年,担任青海省副省长。2007年,补选为青海省政协主席。.

查看 瞿昙寺和白玛

白银

白銀可以指:.

查看 瞿昙寺和白银

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流行于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一种民歌。花儿以抒情居多,通常为独唱或对唱形式。在青海又称为“少年”,演唱称“漫少年”。 花儿发源于河州(今甘肃临夏)一带,现主要分为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两大流派。旧时属于情歌之类的“花儿”,只在山野歌唱,例须回避长辈。后来,颂歌,劳动歌则广泛采用“花儿”形式。 H Category: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查看 瞿昙寺和花儿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查看 瞿昙寺和道光

药草台寺

药草台寺,位于中国青海省乐都县瞿昙乡台沿村,为第六批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1998年12月22日,类型为古建筑。 药草台寺的历史年代为明。.

查看 瞿昙寺和药草台寺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查看 瞿昙寺和青海省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1950年1月由原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改组成立。1955年1月改称青海省人民委员会。1967年8月改为青海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8月,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青海省人民政府。.

查看 瞿昙寺和青海省人民政府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查看 瞿昙寺和西藏

馬爾巴

巴譯師(,),本名却吉罗珠(Chökyi Lodrö),西藏後弘期重要的譯經家,他將時輪金剛等密法傳入西藏,建立西藏噶舉傳承,是噶舉派在西藏第一位上師。.

查看 瞿昙寺和馬爾巴

車站月台

月台,或稱--,是指路軌傍邊高出的台面。一般建筑在鐵路車站以方便乘客上下車。.

查看 瞿昙寺和車站月台

龙王

龙王是道教和佛教的神祇,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龍王成為海神可說是佛教東傳時所一併帶來的印度神話而影響。佛教護法天龍八部的龍部以八尊龍王為首,如:難陀龍王。如今將龍王之名沿用,是以区别于中国原始神话传说中的龙。因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亦有信奉。被認為具有掌管天气的能力,因此在水旱災多的地區常被崇拜。 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甚至是一口井或是一條田間的水溝。民間文學的龍王形像,多是龙头人身,偶爾才會現出完整的龍形。龙王被认为与降水相关,遇到大旱或大涝的年景,百姓就认为是龙王发威惩罚众生,所以龙王在众神之中是一位严厉的神。 華东的广大地区由于多受旱涝灾,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建有龙王庙来供拜龙王。庙内多设坐像,通常只有一位龙王,如“汾水贯太原而南注,水有二桥……由是架龙庙于桥下”。.

查看 瞿昙寺和龙王

舍利

舍利(शरीर ,漢語拼音:Shèlì),又作堅固子、舍利子、設利羅,意为尸体或身骨,常指骨灰。其中有的结晶体形色各异。最早指佛陀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遺留的固体物,后来也指高僧圓寂火化剩下的骨烬,通常埋葬于塔中。.

查看 瞿昙寺和舍利

阿旺宗哲

阿旺宗哲()又名宗哲桑布,藏族,青海卓仓人,第一世(不计追认)卓仓居巴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阿旺宗哲

藏区

藏区(,拉萨音:),古称吐蕃,又譯圖博,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喜馬拉雅山以北,是藏族以及門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現今亦有漢族及其他民族居民。西藏是地球地勢最高的地區,平均海拔有4900米,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藏區的不少地區終年積雪,因而被漢人習慣的稱為雪域()或雪域藏區()。藏區也是亞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因而西藏的環境與中國、印度等國水文關係匪淺。传统意义上的藏文化圈由以下三個部份组成:「安多」地區、「康区」以及「衛藏」。.

查看 瞿昙寺和藏区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查看 瞿昙寺和藏傳佛教

藏语

#重定向 藏語.

查看 瞿昙寺和藏语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查看 瞿昙寺和藏族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查看 瞿昙寺和蒙古族

金(gold)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aurum),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在11族,属过渡金属,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几种元素之一。金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单质形式(自然金)存在,如岩石、地下及沖積層中堆积的砂金或金粒。金能和游离态的银形成固溶体琥珀金,在自然界中也能和铜、钯形成合金。矿物中的金化合物不太常见,主要是碲化金。 金的原子序数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元素中是较高的。据信这种重元素是在两颗中子星碰撞时的超新星核合成中产生,在太阳系形成前的尘埃中就已存在。由于地球形成之初还处于熔化状态,的金几乎都已沉入地核。因此,现在地球上地壳和地幔的金多是拜后来后期重轰炸期(约40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赐。 金能抵抗单一酸的侵蚀,但却能被王水溶解(“王水”因此得名)。这种混合酸能和金反应生成四氯合金酸根离子。金也能溶于碱性氰化物溶液,这是其开采和电镀的原理。能夠溶解銀及卑金屬的硝酸不能溶解金,这些性質是黃金精煉技術的基础,也是用硝酸来鉴别物品裡是否含有金的原理,这一方法是英語諺語「acid test」的語源,意指用「測試黃金的標準」来測試目標物是否名副其實。此外,金能溶于水銀,形成汞齊(也是一种合金),但这并非化学反應。 金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貴金屬,用于貨幣、保值物、珠寶和艺术品。以前国内和国际通常实行以金为基础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但1930年代时金币已停止流通。70年代,随着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结束,世界范围内的金本位制终于让位给法定货币制度。不过因其稀有,易于熔炼、加工和铸币,色泽独特,抗腐蚀,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等特点,金的价值不减。 底,人类总共开采18.36万公噸(相当于9513立方米)的金。 产量中的50%用于珠宝,40%用于投资,还有10%用于工业。 因其高延展性,抗腐蚀性,在大多数反应中的惰性和导电性,金一直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用作耐腐蚀的电子连接器,这是它的主要工业用途。此外它还用于屏蔽红外线,生产和金箔,以及修补牙齿。有些金盐在医学上仍作为消炎药使用。.

查看 瞿昙寺和金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查看 瞿昙寺和雍正

格鲁派

格鲁派(),為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西藏班智達-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师於十四世紀所创立,为阿底峽尊者噶當派的后裔之一,故又称作噶丹派(Ganden)。格魯,意為“善規”,亦稱黃教,在藏区有很大的影响。格鲁派主張中觀應成。.

查看 瞿昙寺和格鲁派

梅居巴

梅居巴()藏族,藏族,青海卓仓人,卓仓居巴仓活佛。.

查看 瞿昙寺和梅居巴

檀香

檀香树(学名:Santalum album),又名檀树(《毛诗》、《本草》)、真檀(《本草纲目》)、白旃檀(《楞严经》)、白檀、檀香,是檀香科檀香属的一种半寄生性植物。原产地为印度,后随佛教来到中国。品質純正的檀香是一味中藥材,分為檀香片和檀香粉,放在專用的檀香爐中燃燒,它獨特的安撫作用可以使人清心、凝神、排除雜念,是修生養性的輔助工具。 常绿小乔木,高度达8至15米;长卵形叶子对生;花初为黄色,后变为血红色。 File:Santalum album (Chandan) in Hyderabad, AP W IMG 0028.jpg|植株 File:SantalumAlbumLeaf.jpg|葉 File:Santalum album (Chandan) in Hyderabad, AP W2 IMG 0023.jpg|花.

查看 瞿昙寺和檀香

永乐

永乐可以指:.

查看 瞿昙寺和永乐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瞿昙寺和汉族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查看 瞿昙寺和洪武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瞿昙寺和清朝

湟中县

湟中县是中国青海省西宁市下辖一个县,位于青海东北部,湟水河上游,海拔2225-4488米。 面积2700平方公里;全县辖2个镇、24个乡,人口45万,县城在鲁沙尔镇。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塔尔寺。.

查看 瞿昙寺和湟中县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查看 瞿昙寺和朱元璋

#重定向 明朝.

查看 瞿昙寺和明

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宣宗章皇帝實錄》“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1435年1月31日),或稱宣德帝,明仁宗皇长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 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歲。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高煦之亂,和其父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過,他也開啟此後宦官干政的局面。.

查看 瞿昙寺和明宣宗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或稱洪熙帝,明成祖長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年間,被封為燕世子。靖難之役中,仁宗負責鎮守北平,并成功抵禦李景隆率領的中央軍圍攻。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屢次北伐中,擔任監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繼承皇位,年號“洪熙”,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與調整,國家富足。仁宗與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称善,史稱“仁宣之治”。.

查看 瞿昙寺和明仁宗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瞿昙寺和明朝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查看 瞿昙寺和明成祖

海东市

海东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青海省東部。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145.43万。.

查看 瞿昙寺和海东市

海东地区

#重定向 海东市.

查看 瞿昙寺和海东地区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查看 瞿昙寺和文化大革命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是指政治領袖同時兼為宗教領袖,或者宗教領袖同時兼為政治領袖的政體。.

查看 瞿昙寺和政教合一

普拉央宗寺

#重定向 杨宗寺.

查看 瞿昙寺和普拉央宗寺

景泰藍

景泰藍,學名銅胎掐絲琺瑯,又稱燒青,是金屬胎嵌搪瓷工藝在中國衍生出來的一個獨立品種。明末世傳此物大行於景泰年間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卷六·後市》:宣徳之銅器,成化之窑器,永樂果園厰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精巧遠邁前古。《天府廣記》行文與此相同。,晚清古董行沿用此說,命名為「景泰琺瑯」或「景泰瑯」。後來又因其所用搪瓷釉料多為月藍色,且「瑯」「藍」音近,訛變為「景泰藍」,首都博物館。 製作景泰藍時,要先將掐製成所需形狀的扁銅絲銲接在銅胎上,在據此劃分而成的空格內填入各種顏色的琺琅漿,後經焙燒成型。 景泰藍長期祇在宮廷監管下製作,19世紀其技藝流入民間,成為“燕京八絕”之一,並且逐漸擴散至各地,一度成為重要的手工業。但是由於工藝繁瑣、成本很高,各地景泰藍又紛紛消失,現主要產地是北京、台灣和深圳。其中北京景泰藍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查看 瞿昙寺和景泰藍

智合仓活佛

智合仓活佛,俗称凉州佛或朗嘎哇,是中国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瞿昙寺的三个活佛系统之一(其余两个为卓仓居巴仓活佛、卓仓曼巴仓活佛),属藏传佛教格鲁派。.

查看 瞿昙寺和智合仓活佛

西藏馬爾巴車站月台龙王舍利阿旺宗哲藏区藏傳佛教藏语藏族蒙古族雍正格鲁派梅居巴檀香永乐汉族洪武清朝湟中县朱元璋明宣宗明仁宗明朝明成祖海东市海东地区文化大革命政教合一普拉央宗寺景泰藍智合仓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