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琉球位階

指数 琉球位階

琉球位階是琉球國的身分序列。第二尚氏王朝第三代尚真王(在位1476年—1526年)時位階制度基本確立。先於1509年,確定根據金銀簪區分貴賤,隨後於1524年,確定根據六色冠區分等級。 之後,18世紀初程順則制定的《琉球國中山王府官制》(1706年),九品十八階的位階制度確立。1732年,蔡温制定《位階定》。國王、王子、按司等王族、位於九品十八階之上,平民位於之下。.

目录

  1. 85 关系: 士大夫士族大名奄美大島嫡妻嫡庶宮家家督尚元王尚真王尚貞王尚清王上江戶中城城中城王子中央集权中山傳信錄中國中国古代职官世子世袭三司官九品十八階九品中正制乳名久米村庶出子女位階佐敷城從四品徐葆光御殿嗣子品秩皇子石 (容量單位)玉陵王族琉球地頭列表琉球國中山王府官制琉球国琉球語禮儀秀才程順則... 扩展索引 (35 更多) »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查看 琉球位階和县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查看 琉球位階和士大夫

士族

士族可以指:.

查看 琉球位階和士族

大名

大名可以指:.

查看 琉球位階和大名

奄美大島

奄美大島(,)是日本九州南方海面上奄美群島中的主要島嶼,曾是古琉球一部分,盛產黑糖。明治維新后廢藩置縣,改到鹿兒島縣。面積712.35平方公里。排除實際上已不由日本控制的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奄美大島是全日本第七大島,僅次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沖繩本島和佐渡島。 行政區屬於鹿兒島縣,島上設有奄美市、龍鄉町、大和村、宇檢村和瀨戶內町。.

查看 琉球位階和奄美大島

妾,又稱陪房、偏房、側室、副室、妾侍、小妻、旁妻、下妻、庶妻、嬬、姬、簉室等,亦有小老婆的俗稱,中華民國初期又稱姨太、姨太太。狭义上指一夫一妻多妾婚姻中,获得法律认可,但地位低於正妻的女性配偶。广义上可包括,除情妇外,未获法律认可的姬妾在内。.

查看 琉球位階和妾

嫡妻

嫡妻,或稱正室、正妻、正房,俗稱大老婆、大婆,是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禮制上與丈夫平等的妻子。東亞古代男子一般同時只能有一位正妻,称为嫡妻;宋代之前,古中國只有贾充等数人因特殊情况得到皇帝许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嫡妻所生的子女為嫡子女。在某些地域或時代,嫡妻和庶妻(側室)地位差異很大。首位嫡妻稱為元配,又稱髮妻;元配逝世或離異後再娶的嫡妻,則稱為繼室或填房。 正妻与丈夫地位平等,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比如皇后的袆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纽、约、佩、绶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 若同時有多於一名嫡妻,元配以外之嫡妻均稱為平妻。在宋元之前的古中國多数朝代,无特殊许可而有两位正妻的行为,会被处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应的杖刑处分,并被强制离婚;後世漸趨寬鬆,明清時期有不少男性都有平妻,但平妻的妻子身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受法律保护。 男子娶妻子,一般需要娶背景相当的女子,娶亲之时通过婚书写明双方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於古中國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虚作假使男子娶到不相称的女子,无论女方地位高于还是低于男方,这段婚姻通常都会被强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责任。日本德川幕府征夷大將軍之嫡妻稱為御台所,必須是公家出身。 娶妻的仪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历时一年多,诸侯则超过半年。后世娶妻仪式虽然简化,但仍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三样文件(三書),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又称过文定)、纳徵、请期(又称乞日)和亲迎(或迎亲)六个步骤(六禮)。有时男子还须亲自射雁以供奠雁仪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准备诗歌做催妆诗之用。 一般情況下,正妻不能降为妾;不過在唐代以前,有陳頊元配錢氏被降為側室讓柳敬言得以嫁給陳頊的例子。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况下正妻才能被休弃,而有些朝代还规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经历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丧礼;第二,娶时男方地位不高,后来富贵的,也即是所谓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則無家可歸。.

查看 琉球位階和嫡妻

嫡庶

嫡庶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度的一種,各妻子的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可分為正妻和妾,这种差别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正室以外的女性(包括妾、婢妾、情婦等)及其所生子女。在古代中國,嫡庶的差别在唐宋以前比较重要,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在一些嫡庶差別不算很大的時代或家庭裡,妻妾之間會互稱「肩姐妹」。.

查看 琉球位階和嫡庶

宮家

宮家,是日本皇室的一種制度,起源於12世紀的鎌倉時代。宮家是皇室的分家,天皇皇子、及宮家當主的所有男性後裔(除了未來將繼承當主的長子)在成年、成婚後皆可創設宮家,並由天皇賜下宮號。依該宮家當主和天皇的血緣關係又有直宮家和一般宮家的分別。當主,是指該宮家之主,通常情況下為男性,但在男性當主過世、又無男性後裔繼承當主時,則以已逝男性當主的正室為新任當主。.

查看 琉球位階和宮家

家督

家督()是指東亞在傳統父權制度下,家庭各項事項的支配者。此詞在日本較被廣泛使用,漢語則多稱為家主或族長。.

查看 琉球位階和家督

尚元王

尚元(;)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五代國王。他是第四代國王尚清王的第二王子。1556年至1572年在位。神號日始按司添()。童名金千代(),一作鶴千代()。 據《中山世譜》記載,尚元原是尚清王生前指定的繼承人。但1555年尚清王死後,法司葛可昌(城間親方秀信)、和為美(國頭親方景明)卻突然變心,欲擁立尚清王第四子尚鑑心為君。法司毛龍吟(新城親方安基)提薙刀叱責二人。群臣多有支持毛龍吟者,因此和、葛二人畏懼而不敢複言。於是尚元在繼承權爭奪之中勝利,並於次年即位。1559年,將和為美流放久米島,葛可昌流放伊比屋島。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派遣刑科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為冊封正副冊封使封尚元為王。 尚元王體弱多病,常常無法正常管理國事。為了保證朝政的正常運行,琉球王府推舉了三名法司為其代理。從此琉球王府中法司的人數定例為三名,這三名法司被統稱為「三司官」。柯喬治,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Tuttle 出版社朝政基本上掌握在毛龍吟等三司官手裡,因此尚元王被稱人為「啞巴國王」()。 尚元王死後,三司官的制度被保留了下來。 尚元王在位期間,琉球與明朝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多次送還漂流至琉球境內的中國船民。1565年(嘉靖44年),倭寇過境琉球,在北山地區為琉將鄭都所敗。尚元王遣使將被倭寇虜獲的中國人口送還明朝。 尚元王也曾一度與日本薩摩藩保持良好的關係,然而在1570年至1572年,雙方關係出現兩次危機。1570年,薩摩島津貴久的使者雪岑和尚至琉球,要求尚元王向薩摩朝貢,遭琉方拒絕。島津大怒,煽動奄美大島酋長發動叛亂,並向奄美派遣軍隊,給奄美的酋長提供軍事上的支持。1571年,尚元率船五十餘隻御駕親征,在奄美大島兩次與薩摩軍交戰,敗薩軍,俘殺叛變的酋長。歸軍途中,尚元王病危,三司官馬順德(國頭親方正格)對天祈禱愿代王死,不久尚元王竟果然病愈。尚元王大為感動,封馬順德之子為按司,稱國頭御殿,世代襲爵。 1572年4月1日,45歲的尚元王病逝,次子尚永繼位。.

查看 琉球位階和尚元王

尚真王

尚真(;)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三代國王、第九代琉球國王,1477年(成化十三年)至1526年(嘉靖五年)在位。他是第二尚氏王朝第一代國王尚圓王之子。童名真加戶樽金(),神號於義也嘉茂慧()。 尚真未即位時被封為久米中城王子,1477年接受叔父尚宣威的禪位,並派遣長史梁應、使者吳是佳、通事梁德等至明朝,以尚圓王訃告,請求襲封為琉球國王。明憲宗遂在1479年(成化十五年)派兵科給事中董旻、行人司右司副張祥前往琉球,冊封尚真為王。 尚真王在位期間,不斷進行對外擴張。1500年平定了八重山群島的遠彌計赤蜂之亂。1506年相繼征服了久米島按司勢力和具志川按司勢力,在1522年鎮壓「鬼虎之亂」,征服與那國島。此後琉球的統治勢力擴張至宮古、八重山,基本確定了琉球南部的版圖。 尚真王統治的50年被認為是琉球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確立了琉球的官員品秩、朝儀制度、神官制度、賦稅制度、行政劃分,擴建了首里城,廢除了殉葬習俗,並於1526年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擁有兵器,加強了中央集權,此後琉球進入穩定發展的時期。 琉球群島著名的建築圓覺寺(1492年)、玉陵(1501年)、圓鑑池(1502年)、辯財天堂(1502年),都建於尚真王時期。用於國王處理政務、接待冊封使的首里城北殿(1508年),也是在這一時期建造的。.

查看 琉球位階和尚真王

尚貞王

尚貞(;)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一代國王,1669年至1709年在位。他是第十代國王尚質王之子。 童名思五郎金,名乘朝周。1650年(順治七年),被封為中城王子。1669年(康熙八年),尚質王逝世,尚貞繼位。尚貞王嗣位之後,重用攝政尚象賢(羽地王子朝秀),對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進行改革。尚象賢廢止了包括國王親至久高島祭禮在內的許多宗教活動,改革官制、服制、風俗習慣,對行政區劃進行重新劃分;又裁減了各典禮的費用,大量開採琉球的資源以發展經濟,使得琉球得以復興,但也為未來琉球資源枯竭埋下了伏筆。 1671年,尚貞王重修了首里城,並從大美御殿搬回首里城。翌年,下令在久米村創立至聖廟。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個孔廟,此後每年春秋都會進行祭祀,並成為慣例。《中山世譜·卷八·尚貞王》 尚貞王在位時,與先王一樣,維持著對清朝的朝貢關係;而在另一方面,與據守臺灣的明鄭勢力關係惡劣。為了獲取硫磺,明鄭將領蕭啓派遣海盜船,於1670年在福州五虎門外劫掠了琉球貢船。這個事件的幕後主謀是鄭經。琉球王府將此事通過薩摩藩告知江戶幕府,江戶幕府向進入長崎的台灣商人收取了三百兩白銀,並將其給予了琉球。《漂流事件與清代中日關係》,67~69頁《華夷變態·卷二》《中國的海賊》,101~104頁。 1672年,尚貞王遣耳目官向美德(名嘉真親雲上朝眾)、正議大夫蔡彬(喜友名親雲上)前往清朝朝貢,途中在定海縣(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再度遭遇蕭啓部下十三艘海賊船襲擊,奮力殺退海賊後滯留蘇州。翌年,因進貢使團聽說據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發動叛亂,便決定不再上京,迅速返回琉球報告此事。《球陽·卷之七》 三藩之亂期間,琉球不再向清朝朝貢。1676年,耿精忠派遣遊擊陳應昌來到琉球,要求購買硫磺。琉球遵照薩摩藩的指示,將硫磺送往福建。不過與薩摩藩的積極相對地是,琉球在三藩之亂中持觀望態度,尚貞王於翌年派遣正議大夫蔡國器(高良親方)出使清朝,探問清朝安否以及貢使消息。此次出使使康熙帝大為感動,深嘉琉球忠順之誠;從此之後,清廷給予琉球貢使種種優惠待遇。 清朝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平定三藩之亂;同年,尚貞王派遣耳目官向嗣孝(前川親方朝年)、正議大夫王明佐(國場親雲上懷楚)出使清朝求封;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遣翰林院檢討汪楫、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冊封尚貞為王。蔡肇功(湖城親方)隨向嗣孝的使團同至福州學習曆法;歸國之後,印刷《大清時憲曆》頒行國中。 1689年,尚貞王設立管理士族家譜的御系圖座。他命令所有士族都必須編寫家譜。每家的家譜謄寫兩份,一份留在御系圖座存檔,一份由王府押御朱印後有各家族自己保存。翌年,頒賜群臣姓氏、名諱。1691年,下令將所有王族旁系子孫全部改姓「向」,名乘頭則統一改為「朝」字。《球陽·卷之八·尚貞王》 1692年,鄂羕宗(宮城--登之親雲上元易)在薩摩藩學習了裱褙技術。1694年,泉崎村人廖澂(塩濱親雲上芝香)跟隨薩摩人弓次良學習了曬鹽技術,在長虹堤大量曬製食鹽,被封為親雲上,並賜「塩濱」名號;翌年琉球人關忠勇(大見武--登之親雲上憑武)在金城郡大樋川邊的自宅裡開設造紙作坊,根據其在蘇州學習的製紙法,成功製造了第一批球紙。此後,經過一系列改進,球紙成為琉球重要貢品。 1697年,尚貞王命唐榮總理官蔡鐸(志多伯親方天將)將《中山世鑑》譯為漢語,取名《中山世譜》。翌年,薩摩藩藩主島津綱貴要看《中山世鑑》,尚貞王令人謄寫後送往薩摩藩。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尚貞王追尊先祖尚稷、尚懿、尚久為王,祀於圓覺寺。同年,在那霸創立足輕館以安置薩摩藩派來的武士;翌年,在那霸創建大和橫目館。同年禁止京錢(中國錢幣)流通,改用琉球鑄造的鳩目錢。《球陽·附卷之二·尚貞王》 1709年,將上江戶使者的御使者(由王子擔任)改稱正使、附役者(由親方擔任)改稱副使。同年,首里城發生大火災,正殿、南殿、北殿全被燒毀;不久之後,琉球風暴屢起,旱災肆虐,最終導致了大饑荒,餓死了三千多人。饑荒使得琉球盜賊蜂起,社會動盪不安。《球陽·卷之九·尚貞王》也就是在這年,尚貞逝世。因世子尚純早卒,由世孫尚益繼位。.

查看 琉球位階和尚貞王

尚清王

尚清王(;)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四代國王,為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的第五王子。1527年至1555年在位。神號天續之按司添()。 尚清童名真仁堯樽金(),原為中城王子,是尚真王的庶子,華后所生。華后為使尚清成為王世子,不斷向尚真王進讒言,誣稱世子尚維衡對她欲行非禮。尚真王大怒,廢尚維衡,立尚清為世子。 1526年12月11日,父王尚真薨,他於翌年即位,同時派正議大夫鄭繩往明朝,請求襲封。但鄭繩在途中遭遇颱風溺死。尚清重新派出長史蔡瀚、馬吾喇等人赴明。1534年(嘉靖十三年),明嘉靖帝派吏科左給事中陳侃、行人司行人高澄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清為王。 1537年,第四代尚清王率軍北伐,攻取奄美群島。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島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同年奄美大島酋長向尚清王報告,誣稱與灣大親欲發動叛亂。尚清王發兵前往鎮壓。與灣大親自縊身亡,尚清王擄其子糠中城而歸。1542年,琉球商船與中國海船發生爭執並發生鬥毆,明廷命令琉球勿輕易中國商船貿易。1547年,修建大美御殿。1553年,尚清王在那霸港附近修建屋良座森城,以加強了對倭寇的防備。 1555年6月29日,尚清王薨去,享年59歲。臨終前遺命法司毛龍吟、和為美、葛可昌三人輔佐尚元。但他死後,和為美、葛可昌突然變心,欲擁立尚鑑心為新王。最後,在毛龍吟的幫助下,尚清王生前指定的繼承人尚元在鬥爭中勝利,並在翌年繼位。.

查看 琉球位階和尚清王

上江戶

上江戶(江戸上り),是對琉球國派往日本江戶幕府的使團的統稱,包括慶賀使和謝恩使。 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琉球成為江戶幕府薩摩藩的附庸國。此後,每當琉球王位更替的時候,不僅要向中國朝廷派遣使者請求冊封,同時也要向日本江戶幕府派遣使者,這些派往日本的使者被稱為「謝恩使」。每逢幕府將軍襲職之際,琉球國也要向遣使至江戶慶賀,這些使者被稱為「慶賀使」。 1634年(明崇禎7年、日本寬永11年),尚豐王以弟弟尚盛(金武王子朝貞)為謝恩使、次子尚文(佐敷王子朝益)為慶賀使前往江戶,謁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這是琉球國第一次向日本派遣謝恩使和慶賀使。從1634年到1850年間,琉球國共向江戶幕府派遣使節達18次。 江戶幕府政權倒台後,1873年(清同治12年、日本明治5年),琉球國派攝政尚健(伊江王子朝直)、三司官向有恆(宜灣親方朝保)為明治維新慶賀使,前往東京慶賀。這是琉球國最後一次向日本派遣慶賀使。.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上江戶

中城城

中城城()是琉球王國時期的一個城堡,位於今沖繩縣中頭郡中城村,現在已無法估計當時的築城規模。中城城具體建築的年代不詳,目前僅知道該城是琉球第一尚氏王朝時代護佐丸的居城。 中城城位於今中城村西北、北中城村南部的高約160公尺的丘陵上。該城位於當時重要的貿易港口屋宜港約2公里處,西側接近東中國海,東側靠近中城灣,為當時琉球較繁榮的城市之一。同時中城城扼守北山地區通往首里城的要害,為中山地區的重鎮之一。 中城城約建於14世紀後半葉,先中城按司傳了數代,相繼建了南之郭、西之郭、一之郭、二之郭。1440年,護佐丸奉尚忠王之命遷居於中城城,成為中城按司。為防止勝連按司阿麻和利的進攻,又增建了三之郭、北之郭,成為現在看到的城郭。1458年,琉球尚泰久王派阿麻和利討伐護佐丸,護佐丸自殺。此後,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中城城成為中城王子(琉球王世子)的居城。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後,薩摩藩在該城設置了「番所」,薩摩藩主派遣武士在該城監視琉球的統治。此後,每當中國的冊封使來琉之際,琉球各地的薩摩武士都會事先接到通知,隱藏於中城城內。1853年,美國馬休·佩里將軍訪問琉球時曾參觀了中城城,對該城建築技術的高超程度驚嘆不已。 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兼併後,沖繩縣廳在該城設置「中城村役場」。1945年,中城城在沖繩島戰役中微有損毀,戰後被修復。1955年,琉球政府文化財保護委員會將該城遺址列為重要文化財中的史跡和名勝。1972年5月15日被日本指定為國家史跡。2000年11月與首里城等以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的名義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4月6日,又被列入日本100名城的名單中。 進年來,在城中發現大量14世紀後半葉至15世紀初半葉的中國青瓷器,以及明代鳥銃的彈藥。 File:Nakagusuku Castle02n2700.jpg|三之郭北東城牆 File:Nakagusuku Castle17n3104.jpg|二之郭北東城牆 File:Nakagusuku Castle22n3104.jpg|一之郭北東城.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中城城

中城王子

中城王子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王世子的稱號。 按照第二尚氏王朝的慣例,琉球王世子會像其他按司一樣被授予地頭。不過一般來說王世子被授予的都是中城間切(轄今中城村、北中城村和宇流麻市津堅島)的地頭,稱中城王子。王世子剛出生時便被起童名,到了5歲的時候取唐名(參見條目「琉球人名」),正式授予中城間切的地頭,稱中城王子,搬到中城御殿居住。此後王世子也被尊稱為中城御殿。 中城王子也有御太子()、黃金加那志前()等琉球式尊稱,也有東宮、春宮、儲君等中國式尊稱。根據琉球位階的規定,中城王子頭戴烏紗帽或赤字金入浮織冠,髮簪則插的是牡丹形黃金髪差和黃金添差。 中城王子的正妃(王世子妃)稱野嵩按司加那志(),俗稱野嵩御殿。.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中城王子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现在中央集权并没有消失,许多单一制国家仍旧实行中央集权制。.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中央集权

中山傳信錄

《中山傳信錄》,中國清代徐葆光所撰的琉球國史書,共六卷,附《中山贈送詩文》一卷。徐葆光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農曆六月奉命出使琉球,至翌年(1720年)二月回國,在該國逗留達八個月。在此期間,徐葆光蒐集琉球史籍資料,遊覽山海,觀風問俗,並將這些見聞遊歷,編錄成《中山傳信錄》一書。此書對於研究琉球政治、社會、風俗、文化,以及中琉關係,有甚高參考價值。.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中山傳信錄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中國

中国古代职官

中国古代职官是指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中国古代职官

世子

世子是东亚亲王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另外,对于贵族、高官的儿子们,也習尊称為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的称呼。 在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延习不改。至清朝,定例:和硕亲王法定继承人封世子、多罗郡王法定继承人封长子。 朝鲜王朝因为是中国的藩属,所以其王位继承人也被称为世子(세자),尊称邸下(저하)。 越南鄭主的繼承人亦稱世子(Thế tử)。.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世子

世袭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传承顺序以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最为常见。 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在理论上来讲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而现代政治中,部分国家的公职人员也有出現世袭的情況,如议员。.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世袭

三司官

三司官,亦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查看 琉球位階和三司官

九品十八階

九品十八阶,中国北魏、宋朝神宗以后、元朝、明朝、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阮朝,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的官员等级制度。 北魏把官员级别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之分,分为九品十八阶。北魏孝文帝以后,品阶有上下之分。所以出现了九品六十階和九品三十階的情况。宋神宗元丰改制,取消上下之分,定为九品十八階。朝鲜王朝,越南阮朝,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沿用明清制度,也是规定九品十八阶。 九品十八階內容如下:.

查看 琉球位階和九品十八階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用于代替始于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東漢延康元年(220年)曹魏建立前夕,由吏部尚书陳群提出。该制度在隋文帝时期由科举制度取代。《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查看 琉球位階和九品中正制

乳名

乳名又叫小名、幼名、小字,是婴儿出生后,父母等长辈给小孩取的非正式的名字。有时是因为父母还没有选定正式的名字,所以取乳名作临时之用。.

查看 琉球位階和乳名

久米村

久米村是琉球國時期由漢人建立的村落,其原址位於今日本沖繩縣那霸市久米。.

查看 琉球位階和久米村

庶出子女

庶出指一夫一妻多妾制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在今日,也常指一夫一妻制家庭中非婚生的子女(私生子),是一種雅稱。.

查看 琉球位階和庶出子女

府在中文里面具有以下含义:.

查看 琉球位階和府

位階

#重定向 品秩.

查看 琉球位階和位階

佐敷城

佐敷城可以指:.

查看 琉球位階和佐敷城

從四品

從四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正四品、高于正五品的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副部或者正司级别的官员。.

查看 琉球位階和從四品

徐葆光

徐葆光(),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字亮直,號澄齊,別號二友老人,江蘇長洲(今蘇州市)人。 康熙十年(1671年)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授官翰林院編修,史稱「葆光才品為舘閣冠」。康熙五十七年(1720年)任琉球副使,方苞撰送行文:“自秦汉以后,中国有事于四夷,其为将,则效命力于锋镝,其为使,则折冲口舌之间,以求得其要领,故承命者多以为难。今天子德威遐畅,方外乡风,小夷喁喁,企瞻使节。承命者有将事之荣,而无失得之恤。故人争羡之”,冊封琉球。卒於雍正元年(1723年)。著有《中山傳信錄》、《奉使琉球詩》附詞一卷。.

查看 琉球位階和徐葆光

御殿

#重定向 御殿 (琉球).

查看 琉球位階和御殿

嗣子

嗣子是指被指定為繼承人的兒子,在漢字文化圈傳統嫡長子繼承制中,一般以嫡長子為嗣子,無嫡子則以庶長子為嗣子,無子者常會通過過繼或收養等程序以他人之子作為嗣子。 在女性擁有繼承權的情況下,指定的女性繼承人稱為嗣女。 Category:繼承 Category:親子關係 Category:儿子.

查看 琉球位階和嗣子

品秩

品秩又稱品位,是官僚制度當中,用以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的級化/量化方式。東亞地區中,以中國先行創立採用,後傳至東亞其他地區如朝鮮半島和日本等。.

查看 琉球位階和品秩

冠可能指:.

查看 琉球位階和冠

皇子

皇子或王子是对拥有皇帝、王、國王等头衔君主的兒子的稱謂。作为皇族或王室成员,通常会授予他们國內的最高爵位。此外,拥有王爵皇族的儿子亦可称为王子。皇孫、王孫則泛指君主的後代。.

查看 琉球位階和皇子

石 (容量單位)

石()是中國和日本古代容積單位,一石.

查看 琉球位階和石 (容量單位)

玉陵

玉陵(),又稱玉御殿或靈御殿,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歷代國王的陵墓。位于現沖繩縣那霸市首里金城町。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第三代國王尚真王(1477年至1526年在位)為改葬其父尚圓王而修建。目前玉陵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是琉球最大的破風墓。.

查看 琉球位階和玉陵

王是一個領袖的頭銜,一般是君主的稱號,即「國王」。皇是一朝的主庭、王上之王。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製使用的,後來一些藩屬國,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君主也被中國皇帝封為國王。亦可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除了指君主之外,亦可是一些地方的首領,例如諸侯王、藩王。亦可以是沒有統治實權的爵位,即王爵,如親王、郡王等等。.

查看 琉球位階和王

王族

#重定向 皇族.

查看 琉球位階和王族

琉球地頭列表

本表是1873年(清朝同治十二年,日本明治6年)時期琉球國所有王子地頭、按司地頭、總地頭、脇地頭的一覽表。依據《琉球藩雜記三(家禄・官祿)》列出。.

查看 琉球位階和琉球地頭列表

琉球國中山王府官制

《琉球國中山王府官制》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官員的品級和官職的體系規範,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紫金大夫蔡鐸、正議大夫蔡應瑞、正議大夫程順則等編纂,全書由漢文寫成,效仿中國的官制,確立了九品十八階的琉球位階制度。.

查看 琉球位階和琉球國中山王府官制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查看 琉球位階和琉球国

琉球語

琉球語(ルーチューグチ),又稱島言葉(しまくとぅば)、琉球方言(りゅうきゅうほうげん),属日本琉球语系,分布在日本冲绳县、鹿儿岛县奄美群島,是對日本琉球群島(包括奄美群島及沖繩群島)原住民一系列本土語言的統稱。琉球語與日本語有不少近似之處。.

查看 琉球位階和琉球語

禮儀

儀、禮節、禮貌是根據在社會、社會價值或者小組之間的當代常規準則影響社會行為的期望的代稱。禮儀通常是不會有人刻意去規定和記載的,但是禮節的方面常被記錄了。禮節包括社會相互作用的大多數社會層次方面,是沒有有效期限的。禮節規則也許反映了社會的倫理規則,或者它也許反映了這個社會現在的狀態。 像文化它是逐年增長的一個詞彙,特別是多種種族衝突下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不同社會的產生。.

查看 琉球位階和禮儀

秀才

才,又稱茂才。為古代東亞對某些士大夫的稱呼,隨著時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變,但所指都屬士大夫中的基層。.

查看 琉球位階和秀才

程順則

程順則(;)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的儒學學者。和名名護親方寵文(),童名思武太,號念菴,著書時也常以雪堂自號。他從中國帶回儒學書籍《六諭衍義》並在琉球普及,建設明倫堂以教育琉球的士族子弟。他還效仿中國的官制,制定了琉球的官制。由於他為儒學在琉球的推動,甚至在日本江戶幕府的推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列為琉球五偉人之一,稱名護聖人(),至今仍受琉球人的尊崇。.

查看 琉球位階和程順則

第一尚氏王朝

#重定向 第一尚氏.

查看 琉球位階和第一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查看 琉球位階和第二尚氏

(注音符號:ㄗㄢ)(漢語:zān),又稱簪子、髮簪、冠簪,是用以固定頭髮或頂戴的髮飾,同時有裝飾作用,一般為單股(單臂),雙股(雙臂)的稱為釵或髮釵,形似叉。 中國古時男女也用簪來固定髮冠,亦有把筆插在頭上,方便隨時記事,稱為簪筆(簪筆原指一種將毛裝在簪頭的冠飾)。由於戴官帽時會用簪來固定,故簪常借用來指官宦身份,如簪紱、簪纓和簪笏,用來比喻榮顯富貴。(纓紱是絲帽帶,笏乃手版)。日本女性的傳統髮型也常用簪作裝飾。朝鮮婦女穿著韓服時,會用簪插在髮髻,如戴上假髻,亦會以簪作裝飾。 釵指婦女用的髮飾。金釵指金製的髮釵,喻高貴的婦女。荊釵指以荊枝為髮釵,喻婦女樸素的服飾(土釵為扒刈和扠草用的鐵叉,不是髮飾)。由於釵有兩股,分釵便被借用來指夫妻分離,如「破鏡分釵」、「分釵斷帶」。 古代的簪和釵除了金屬和荊枝外,還有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銀、銅等各種材質製造。髮夾出現後,簪和釵就漸漸少人使用。直至近年又再流行,除了傳統的材質外,還有全枝用塑膠製造的簪釵或以塑膠為裝飾的簪釵,另外鑲上水晶或其他半寶石的簪釵亦很流行。 File:Tomb of Prince Chuang of Liang (梁莊王) - Hairpin 2.jpg|明朝梁莊王墓出土的金鳳釵 File:Jin Chai.jpg|中国古代的金钗 File:Hairpins moscow.jpg|莫斯科的寶石浮雕釵 File:Kanzashi2.jpg|日本古代的金釵 File:Tsumami kanzashi.png|配襯日本和服的釵.

查看 琉球位階和簪

真境名安興

真境名安興(),沖繩學學者。他與伊波普猷、東恩納寬惇並稱為戰前沖繩學的御三家。 真境名安興唐名毛居易,童名樽金,出生在首里桃原村(今桃原町)的毛氏真境名家家中。毛氏真境名家是琉球五大名門之一毛氏池城殿內的分家。真境名安興的父親為真境名安布,母親為毛氏真牛。他是家中的次子,但由於長兄安宏過繼給了真境名家的本家,真境名安興遂成為了家中的嗣子。 真境名安興曾在首里小學校、沖繩縣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念書,1891年進入沖繩縣尋常中學校(後為縣立一中)學習,與伊波普猷是同學。曾因參加學生運動而被退學,後來得到了復學的准許。 畢業後先後在琉球新報、沖繩每日新聞、沖繩朝日新聞各社當記者。1898年當上沖繩縣首里區書記,以後成為公務員。1924年取代伊波普猷,成為沖繩縣立圖書館第二任館長。 曾與伊波普猷共著《琉球五偉人》(1916年)、《沖繩女性史》(1919年)。代表作《沖繩一千年史》(1923年)等。以博學強記著稱,人稱「沖繩史的百科全書」。.

查看 琉球位階和真境名安興

百姓

百姓,字面意為一百個姓氏,引申指一般平民,如「老百姓」、「平民百姓」。 古代百姓常用黔布(黑布)作為頭巾,故亦稱黔首,而又因著麻布衣裳,又稱布衣。百姓也稱為閭閻,出處為《史记·平准书》:「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中国古代以廿五家为一闾,而阎指里巷的大门。 Category:社會階層.

查看 琉球位階和百姓

領地

地,又称封地、采地、封邑、采邑、食邑等,是无论欧洲或者中国的封建制度中都存在的、領主所管理的土地。在中國是周朝时就已經趋于成熟的制度。當時的统治者把土地封予或轉封予宗室或有功業之士,其土地即稱為食邑。在欧洲开始的时间则不太明确,不过可以推定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大肆扩张。.

查看 琉球位階和領地

親雲上

親雲上是琉球國的一個位階,為琉球中級士族的称号。戴黄冠、插銀簪。 根据是否擁有采地,發音上有所区別。品位為從七品到正三品,地頭職為總地頭、脇地頭的親雲上發音為「ペークミー」。品位為從七品到從四品,無地頭職的親雲上發音為「ペーチン」。品位昇至從二品及以上者,賜予親方的稱號。 在古代,親雲上被稱作「大やくもい」。「大屋子(おおやこ) 」(Ooyako)指的是在王府中任職的人,「もい」(Moi)是敬語接尾辭。後來逐漸改稱「ペーチン」、「ペークミー」,這就是「親雲上」一詞的由來。.

查看 琉球位階和親雲上

親方

親方是琉球國的一個位階,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稱號。 親方作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位階,一般授予執掌國政的要職人物。親方不能世襲,是國王對士族功績肯定而授予的,因此親方的兒子中不一定有親方。戴紫冠、插花金莖銀簪。官階昇至正二品以上者,戴金簪。 古時候琉球沒有親方這個稱號,直到17世紀起才開始出現。此前稱「かなぞめ親雲上」(紫之親雲上)。這可能是紫冠的由來。親方與王子、按司並稱貴族,事實上應該把親方當作是上級士族的最高層更為妥當。擁有特別功績的黃冠士族被賜予戴紫冠的榮耀,這就是親方的起源。 相對於王族成員只能擔任負責禮儀事務的閑職,親方擁有政治實權,並且在三司官的投票選舉中擁有被選舉權。高級的親方可以擁有一個間切的總地頭。而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擁有一個間切總地頭的親方,與王子、按司併稱為「大名」(デーミョー)。其他的親方僅領有間切內的一個村,稱脇地頭親方。事實上,由於琉球土地的限制,脇地頭親方比總地頭親方更多。 親方的住宅稱為殿內(トゥンチ)。當時的琉球人將親方所領的采地名後加上「殿內」二字,以示對其尊稱。例如小祿家稱為「小祿殿內」、知花家稱為「知花殿內」等等。.

查看 琉球位階和親方

馬順德

馬順德(),和名國頭親方正格,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政治家。國頭御殿第三世。 馬順德為馬誠驥(國頭親方正鑑)的兒子。他的祖父馬思良(國頭親方正胤)出任過三司官。馬順德本人在嘉靖年間出任三司官。 1571年,尚元王御駕親征奄美大島,歸國途中病重。隨行出征的馬順德對天祈禱願代王死,最終尚元王病愈,馬順德卻病亡,對此尚元王非常感動。念及馬順德及其父、祖三代都為國盡忠,尚元王破格將其子馬似龍(國頭按司正致)的位階提升為只有王族才能擁有的「按司」,馬氏國頭御殿也成為琉球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王族血統的御殿。 Category:馬姓 Category:第二尚氏王朝人物 Category:琉球政治人物 Category:國頭御殿 Category:三司官.

查看 琉球位階和馬順德

首里

首里(;)是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內東北部的一個地區。 首里過去曾經是琉球国的首都,國王的居城首里城便位於首里之內。首里城以外的區域被分為真和志之平等、南風之平等、西之平等三個部份,統稱「首里三平等」。首里是高級官吏聚居地,被稱為「首里親國」(シュイウェーグニ)而非常繁榮。日本吞併琉球,設置首里區。20世紀初期,西原間切併入首里區。1921年改為首里市。1954年9月1日,與小祿村一同併入那霸市。 目前首里地域是那霸市的住宅區,區內並沒有特別的主要產業,但由於區內有許多歷史遺跡,成為沖繩縣的主要旅遊景點,並有許多傳統工藝產品。從琉球國時期,首里就是燒酒的一大產地,二次戰後造酒業分散到沖繩縣內各地,目前區內仍有有數所造酒所。 區內有過去為琉球國王宮的首里城及相關遺跡,已於2000年入選世界遗产。.

查看 琉球位階和首里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查看 琉球位階和貴族

身分标识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应用环境里,身份标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查看 琉球位階和身分标识方式

郡王

郡王是中國古代帝王敕封皇室成員、異姓功臣或外藩國王的一種爵位。郡王的地位僅次於親王,为封爵的第二等,別稱大王。.

查看 琉球位階和郡王

間切

間切()爲琉球國行政區劃,是琉球國事實上的一级行政区,又稱郡或 府。《中山传信录》:「府,土名『间切』府所屬曰村頭(土名母喇。)就面積而言,間切相當於現在沖繩縣的市町村。間切下辖行政区划村()。 「間切」一詞在琉球語中的本意是「境界」。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英祖王在位期間,設置間切制度,統一課稅。間切分為按司地頭、惣地頭兩種,分別由按司地頭為按司領有的間切,惣地頭為親方領有的間切。尚真王在位期間,各地按司被召集到首里城居住後,各地頭雖然擁有徵稅權,但不再直接管理自己的領地,而是通過委任地方的豪族擔任地頭代的方式進行間接管理。 在琉球的歷史中有兩次間切區劃的變更,在奄美群島被納入日本薩摩藩統治,以及琉球被日本吞併之後,也持續實施間切的行政區劃。直到1907年(明治40年)日本政府公佈了第46號敕令「沖繩縣及島嶼町村制」,才於隔年的1908年廢除間切制,改實施町村制。.

查看 琉球位階和間切

那霸市

那霸市(,)位于冲绳本岛南部西海岸,是沖繩縣縣廳所在地和琉球列島人口最多城市。那霸市是沖繩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且擁有國際機場那霸機場和連接沖繩縣外及附近離島的那霸港,是沖繩縣的玄關。那霸市是日本都道府縣廳所在地城市中面積最小的城市,也是日本首都圈和近畿圈之外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那霸機場佔那霸市轄區面積的8%以上,再加上駐日美軍和那霸港的民用設施的話,實際可用於都市活動的面積更小。加上那霸機場的存在使得那霸部分地區對建築限高,無法修建摩天大樓。但最近那霸市開始在不受航空管制的那霸新都心等北部地區和再開發中的牧志、安里地區等舊市區興建摩天大樓。隨著城市化的進展,那霸附近自治體正成為那霸的睡城。2010年,以那霸市為中心的人口約有83萬人。同樣以那霸市為中心的沖繩本島中南部都市圈的人口則有超過112萬人,佔沖繩縣人口的八成以上,是日本屈指的人口集中地區。那霸市中心是由國場川、安里川包圍的平地地區。1987年美軍將牧港住宅地區交還之後,該地區成為並得到開發,正成為那霸新的中心。.

查看 琉球位階和那霸市

长史

長史是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一,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一職,但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亦稱為別駕。.

查看 琉球位階和长史

良人

良人可以指:.

查看 琉球位階和良人

通事

通事可以是下列意思:.

查看 琉球位階和通事

柱国

柱国,又称上柱国,中國古代官名。战国楚置,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北魏置「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 大统三年(537年),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兴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国大将军之号。到大统十六年以前,总共有八人被拜为柱国大将军,当时号称「八柱国」。宇文泰总领百官,督中外军,为柱国之首,广陵王元欣则是因西魏皇族地位尊崇而挂名,其余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共12個大将军,分掌禁旅。 *.

查看 琉球位階和柱国

東恩納寬惇

東恩納寬惇(),日本沖繩學歷史學家,出生在沖繩縣那霸市。慎姓,唐名不詳。.

查看 琉球位階和東恩納寬惇

村是指人類群居之地,通常以一個地理區或社區為範圍;在英文的定義中,規模通常略大於村鎮,而小於市鎮,與集鎮類似。現代多作為行政區劃單位。.

查看 琉球位階和村

欹髻

欹髻(カタカシラ)是琉球成年男子的一種髮型。 琉球士族男子在15歲的時候元服,將頭髮束起來插簪、戴冠。根據琉球位階,各種位階的士族所插簪的材質、所戴冠的顏色都不同。欹髻結的越小越為上品,為了使頭髮數量減少,將中部剃去。頭頂部約4釐米處將頭髮盤數圈結起來,稱為「元結」(ムーティー)。 琉球官方正史《球陽》記載,相傳舜天頭的右側長了一個瘤,為了隱藏這個瘤,便結髻在右邊以遮掩這個瘤。國人紛紛效仿,如結欹髻。15世紀中期,日本畫僧雪舟渡航到明朝,在其描繪各國人的《國國人物圖卷》中,可見琉球人頭頂部沒有結髮,而是將髮髻結在了頭的後部。 久米村人的髮型原先與琉球人不同,而與中國衣冠、髮型相同。自1650年起,改為琉球習俗,也開始穿琉裝、梳琉球式髮髻。自此時開始,欹髻的結髻才變成到頭頂的部位。 日本於1871年(明治四年)頒佈斷髮令。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併,改為沖繩縣。不過與日本本土不同的是,沖繩縣推行舊慣溫存政策,對不斷髮的琉球人沒有加以處罰,直到1900年代仍然很常見。.

查看 琉球位階和欹髻

正一品

正一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等古代官位的一个品秩,属于最高级官员。一般是三公三师级高官,在多数朝代为宰相甚至宰相以上,皇帝的亲族,亲王妃嫔也有相应的正一品。.

查看 琉球位階和正一品

正二品

正二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仅次于正一品、從一品的高级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宰相或者政府部院的责任人,皇帝的亲族也有相应的正二品。.

查看 琉球位階和正二品

正五品

正五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中级官员,一般是州级官员(例如清朝的直隶州知州就属于正五品)。正五品其上是从四品,其下是从五品,但唐朝、高麗王朝、及朝鮮王朝的正五品分上下,朝鮮王朝的正五品屬參上官。.

查看 琉球位階和正五品

武士 (日本)

武士是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的一個社會階級,原為接受文武合一教育、負責文政或打仗的貴族階層;後來演變為專指通曉刀法、佩刀不離身的的日本劍客。除了日本及受到漢語語系影響的國家以外,多種語言以日語的「侍」()來表示。武士的精神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

查看 琉球位階和武士 (日本)

殿內

殿內是對琉球士族中擔任總地頭職的親方家的尊稱。這個尊稱廣義上也可以用於脇地頭家。殿內家族在琉球地位很高,與御殿家族一起,被統稱為「大名」。 與御殿相似的,殿內原本也是對居住總地頭職親方家府邸的尊稱。只不過意思是親方家府邸的時候,應該將其第一個發音濁化,讀作「ドゥンチ」。 此外,一些神殿也稱為殿內。例如首里三平等的神殿被稱為首里殿內,而各地祝女居住的神殿則被稱為祝女殿內。.

查看 琉球位階和殿內

泊村 (琉球)

#重定向 泊 (那霸市).

查看 琉球位階和泊村 (琉球)

按司

按司(琉球語首里那霸方言:アジ或アンジ;先島方言:アズ)是琉球國歷史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後來成為琉球國貴族和地方豪族的一種稱號。自第二尚氏王朝起只有王族成員才可出任。按司家族是國王家族的分家,相當於日本的宮家、中國的藩王府,在貴族中,其地位僅次於王子。女性王嗣(翁主)亦可成為按司,女按司稱為按司加那志(アジカナシ或アンジカナシ)。 《中山世譜》等琉球史書稱,琉球人是天帝的子孫。天帝派遣女神阿摩美久(アマミキヨ)和男神志仁禮久(シネリキヨ)來到人間,生三男二女,為琉球人的祖先。其中長子是天孫,其後代世為國王;次子為按司(諸侯)的祖先;第三子為百姓(平民)的祖先。但事實上早期琉球沒有國王這個概念,各地區的首領自稱「按司」,有時也會被祝女授予「世之主」、「世主」之類的神號。根據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的說法,「按司」是琉球語中「主」(アルジ)的轉訛。 按司最早作為地方勢力的首領出現於12世紀,並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御城,彼此互相爭戰。後來尚巴志王統一了琉球。但按司仍在地方擁有一定勢力,參與過琉球國內的政變。直到尚真王時期,琉球朝廷下令收繳各地兵器,召各按司赴首里城居住後,按司割據勢力才被消弱。此後按司從地方豪強轉型為都市貴族,派遣名叫「按司掟」(アジウッチ)的官員管理自己的領地。 此後,在第二尚氏王朝的位階制度確定之後,按司成為了琉球王族的一個位階。沒有即位的王子,其長子會被授予按司的位階。因此按司一般姓向氏,名乘頭世襲為「朝」字。只有國頭按司家(國頭御殿)例外:該家族姓馬氏,名乘頭世襲為「正」字。這是因為國頭按司家的祖先馬順德(國頭親方正格)對琉球王室有重大功績,曾救了尚元王一命。為了報恩,尚元王特別授予其子孫王族的待遇和按司的位階。 琉球王府征服奄美群島和宮古群島之後,這兩個地區的酋長並沒有被授予按司的稱號。奄美群島的酋長稱「大親」(ウフヌシ或ウフヤ),而宮古群島的酋長則稱「豐見親」(トゥユミャ)。 高級按司敬稱為御殿(ウドゥン);低級按司的敬稱為御前(ウメー),其子孫稱按司前(アジメー)。一般籠統的稱為御殿。 按司的采地稱按司地頭。原則上,按司同親方一樣,會被授予一個間切的地頭。受日本文化影響,有時也把領有一個間切的按司稱為「大名」(デーミョー)。.

查看 琉球位階和按司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琉球位階和明朝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查看 琉球位階和日语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琉球位階和日本

攝政 (琉球)

攝政亦稱國相、王相、諸司代,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位階的官職,位居三司官之上。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宰相、日本古代的攝政和關白。 義本王時代,英祖被任命為攝政,這是琉球歷史上的第一位攝政。第一尚氏王朝時期,中國人程復、王茂、懷機曾先後出任攝政一職。第二尚氏王朝建立以來至尚永王代時期,攝政一職一直空缺,直到1589年,尚寧王才恢復攝政一職,任命弟弟尚宏為攝政。 攝政基本上從王子或按司選出。如果按司出任攝政,從就職那天起,他的位階將被陞為王子(「王子」也是琉球國位階名之一)。 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攝政通常只是一個閑職而已,管理王室的禮儀。攝政一般不會參與政治活動。歷史上只有兩人例外:一位是僧人菊隱,是尚寧王在薩摩藩的壓力下而被任命的;另一位是在1667年北谷惠祖事件後被薩摩藩扶植上臺的向象賢,任職期間曾進行大幅度地改革。.

查看 琉球位階和攝政 (琉球)

散官

散官原本指無擔任固定職事的官員,如漢代有「散騎常侍」一職,類似皇帝顧問官。《隋书·百官志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後演變為表示官位等級的稱號,會隨著年資而晉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為文散官與武散官。《隋書·百官志下》:“開皇六年,吏部又别設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騎、雲騎、羽騎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正九品以上。” 散官名義上與官品一樣分為三十階,但實際上沒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階。明代散官分九等十八階,有初授、陞授、加授、以歷考為差。 散官階級與可任的官職有關,例如:文散階正七品上的官員,他就不太可能去就任從二品的尚書左僕射,較可能從事職官官品在正七品上左右的職司。 文武官員的官職全銜舉例如右:「唐朝議郎行河南府告成縣主簿徐鍔。」指此人徐鍔以本階正六品上朝議郎去任職低階職官從八品上河南府告成縣主簿。唐制,任低於本階職事官曰「行」,任高於本階職事官曰「守」。.

查看 琉球位階和散官

敬稱

#重定向 尊称.

查看 琉球位階和敬稱

第一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真境名安興百姓領地親雲上親方馬順德首里貴族身分标识方式郡王間切那霸市长史良人通事柱国東恩納寬惇欹髻正一品正二品正五品武士 (日本)殿內泊村 (琉球)按司明朝日语日本攝政 (琉球)散官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