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独孤信

指数 独孤信

孤信(),本名如愿,鲜卑名期弥头,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拜大司马,进封卫国公。.

目录

  1. 58 关系: 劉尼 (北魏)南朝梁同安公主大司马大同市天和 (北周)宣政宇文盛 (忠城郡公)宇文护宇文毓宇文泰尔朱荣山西省平城市云中开府仪同三司侯景匈奴北周武帝北魏北魏孝武帝北魏宣武帝北齊文宣帝北齐八柱国元季海元宝炬元贞皇后獨孤姓獨孤伽羅煤精印独孤善独孤罗独孤藏独孤陀隆山郡隋炀帝隋文帝西魏高欢赵贵葛荣金鏞城长安柔然李渊李昞 (北周)楊俊楊秀楊諒... 扩展索引 (8 更多) »

  2. 503年出生
  3. 557年逝世
  4. 北周将军
  5. 北周自杀人物
  6. 西魏

劉尼 (北魏)

劉尼(),鮮卑姓獨孤,鲜卑名侯尼須,出身鮮卑獨孤部,北魏文成帝時期的官員,擁立文成帝登上皇位。官至司徒,爵封東安王,諡號克。.

查看 独孤信和劉尼 (北魏)

南朝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查看 独孤信和南朝梁

同安公主

同安公主,唐高祖同母妹,李昞和独孤氏之女。 生年不详,在567年和573年之间。下嫁隋朝司徒王柬之子、隋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王裕。武德初年,与李神通一起被窦建德俘虏。贞观年间,进为大长公主。有病时,她的侄兒唐太宗亲自探病,關心姑姑同安公主,赐五百缣,姆侍皆有赐予。永徽初年,赐实户三百。薨年八十六。有子王仁表,孙王方翼。.

查看 独孤信和同安公主

大司马

大司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在《周禮》中,司馬為職掌軍事的官員。.

查看 独孤信和大司马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查看 独孤信和大同市

天和 (北周)

天和(566年正月—572年三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歷時6年餘。.

查看 独孤信和天和 (北周)

宣政

宣政(578年三月—十二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歷時數月。 宣政元年六月宣帝宇文贇即位沿用。.

查看 独孤信和宣政

宇文盛 (忠城郡公)

宇文盛(),字保興,中國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的军事人物,代郡武川县人。 沃野鎮軍主宇文文孤之子,入宇文泰幕下,討侯莫陳悦,任威烈将軍,封漁陽县子。537年,兼都督。从軍討竇泰,奪弘農,参加沙苑之战,任都督、平遠将軍、歩兵校尉,進爵位为公。后担任馮翊郡守,加帥都督、西安州大中正、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将軍。历任大都督、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盐州刺史。557年,密告楚公趙貴謀殺宇文護的计划。趙貴被处死,宇文盛任大将軍,進爵忠城郡公,出任涇州都督。平定賀蘭祥控制的洮陽、洪和二城。转任延州总管,進位柱国。 570年,入朝任大宗伯。571年,在齐公宇文憲属下攻撃北齐。汾州长期在北齐包围困中,宇文盛受宇文憲之命向汾州運糧。其後,在姚襄城遭遇北齐段韶大軍,宇文盛奮战,段韶撤退,宇文盛築大寧城后归還。573年,任少師。576年,在周武帝的指挥下攻打北齐,率歩騎1万守汾水关。周宣帝即位,受上柱国之位。580年、宇文盛去世。子宇文述,孙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

查看 独孤信和宇文盛 (忠城郡公)

宇文护

宇文護,小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儿子,母阎姬。北周權臣,掌握朝廷大权15年。.

查看 独孤信和宇文护

宇文毓

#重定向 周明帝.

查看 独孤信和宇文毓

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漢化鮮卑人,北朝西魏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

查看 独孤信和宇文泰

尔朱荣

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先世為契胡(或稱羯胡)部酋長,可能為鮮卑化的羯人。祖先居於爾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之朱家川),故以爾朱為姓氏,後為北魏权臣。.

查看 独孤信和尔朱荣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独孤信和山西省

平城市

平城市()是1960年代建立的新城市,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南道的道政府所在地,亦是该国著名的理科教育中心,設有由國家科學院領導的研究所 共25間,還有一個擁有超過40,000名科學家的「科學研究聯合體」,並有工業及山羊牧場等產業。.

查看 独孤信和平城市

云中

#重定向 云中郡 (赵国).

查看 独孤信和云中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晉至元朝時,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

查看 独孤信和开府仪同三司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查看 独孤信和侯景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查看 独孤信和匈奴

北周武帝

#重定向 周武帝.

查看 独孤信和北周武帝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独孤信和北魏

北魏孝武帝

#重定向 魏孝武帝.

查看 独孤信和北魏孝武帝

北魏宣武帝

#重定向 魏宣武帝.

查看 独孤信和北魏宣武帝

北齊文宣帝

#重定向 齐文宣帝.

查看 独孤信和北齊文宣帝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查看 独孤信和北齐

八柱国

八柱国是中国历史上西魏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为:.

查看 独孤信和八柱国

元季海

元季海(),字元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后裔,北魏平城镇将元淑之子,元魏宗室,北魏、西魏官员。.

查看 独孤信和元季海

元宝炬

魏文帝元宝炬(),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第三子,母杨奥妃,南北朝時代西魏建立者。.

查看 独孤信和元宝炬

元贞皇后

元贞皇后,独孤氏,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周太保、大宗伯、卫国公独孤信第四女,隋朝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獨孤羅、北周明敬皇后的妹妹。.

查看 独孤信和元贞皇后

獨孤姓

孤姓,為鮮卑八大贵族的姓氏之一,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改为汉姓刘。《魏書‧官氏志》有所記載。当今獨孤氏在中国姓氏中不多见,在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查看 独孤信和獨孤姓

獨孤伽羅

孤伽羅(),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七女。隋朝隋文帝即位之後,封為皇后。.

查看 独孤信和獨孤伽羅

煤精印

精印,或称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1981年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出土的一枚中国古代印章,其主人是西魏名将独孤信,由煤精制成,呈八棱二十六面球体,其中正方形面18个,三角形面8个,正方形面中的14个镌刻有印文。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通体高4.5厘米,宽4.35厘米,重75.7克。该印章是已发现的印面最多的中国古代多面体印章。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查看 独孤信和煤精印

独孤善

孤善(),字伏陁,鲜卑名弩引,云中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二子,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兄。死于北周建德年间(572-578年)。 独孤善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后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善自幼聪慧,善骑射,以父勋,封为魏宁县公。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又以父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长安郡公。 北周立国元年(557年),除河州刺史。不久独孤信因参预楚国公赵贵铲除权臣宇文护,事情泄露后被毒杀,独孤善也被撤职为民。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独孤善被派到岭南龙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任刺史,时龙州蛮任公忻、李国立等聚众为乱,独孤善不能抵御,被和洪取代。天和六年(571年),袭爵河内郡公,食邑二千户。 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东讨北齐,独孤善随行,以功授上开府。寻除兖州刺史,卒于任上,年三十八。赠使持节、柱国、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查看 独孤信和独孤善

独孤罗

孤罗(),字罗仁,云中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长子,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兄。 独孤罗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534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刚出生不久的独孤罗与母亲如罗氏因此被高欢囚禁。北周立国元年(557年),独孤信因参预楚国公赵贵铲除权臣宇文护,事情泄露后被毒杀,被囚禁23年的独孤罗才被释放,寓居于中山郡,孤独贫困潦倒。北齐大将独孤永业以宗族之故,为他购买田宅安顿。 北周攻灭北齐时(577年),独孤罗的妹夫杨坚任定州总管,独孤伽罗派人找到44岁的独孤罗,兄妹“相见悲不自胜”。不久北周武帝以独孤罗功臣之子,征拜为楚安郡太守。后以病辞官,回到长安。独孤信在长安所生的几个儿子,见独孤罗少长贫贱,每每对其轻视羞辱,不以兄长之礼对待。独孤罗也由于年长,不想与诸弟争长论短。他的行为被独孤伽罗看重,在杨坚任丞相时,拜他为柱国,常安排在左右听差。 581年,杨坚登基为帝,下诏追赠皇后之父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食邑万户,并由独孤罗袭爵,任左卫将军,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开皇十二年(592年)拜右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十三年任凉州刺史,进位上柱国。开皇十九年二月六日(公历599年3月7日)卒,年六十六岁,谥曰德。隋炀帝继位时,改封蜀国公,由其子独孤纂袭爵。.

查看 独孤信和独孤罗

独孤藏

孤藏(),鲜卑名拔臣,字达磨(佛教名),朔州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子,北周明敬皇后独孤氏的同母弟,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兄弟。他墓志中载“美须髯,好容貌。平叔食饼,未足比伦;安仁掷果,犹为惭德。善隶书,银钩无以渝;好坟典,石经莫不谈。”,看来是继承了独孤信的风采和才华。 独孤藏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后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在长安复娶二妻,前夫人郭氏生子六人,独孤善、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独孤藏年八岁,即以父功封武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九百户。后在齐王宇文宪府中做幕僚。谯王宇文俭任益州总管时,独孤藏在其属下任大都督、隆山郡太守(治今四川仁寿县)。后母亲去世丁忧,“居丧过礼,遂感旧疾,”宣政元年八月四日(公历578年9月20日),薨于长安大司马坊府第,年三十五。同年十月廿日安葬于泾阳胡渎川。追赠赠金州刺史。夫人贺兰氏,有子三人。.

查看 独孤信和独孤藏

独孤陀

孤陀,字黎邪,云中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六子,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弟。 独孤陀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后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北周立国元年(557年),独孤信因参预楚国公赵贵铲除权臣宇文护,事情泄露后被毒杀,独孤陀时任胥附上士,被流放到蜀郡十余年。572年宇文护被杀后,才回到长安。 581年,杨坚登基为帝,下诏追赠皇后之父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食邑万户。独孤陀拜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封武喜县公。后出为郢州刺史,进位上大将军,累转为延州刺史。开皇九年,平定江南。文帝遣左领军将军独孤陀至浚仪迎劳杨素大军。 独孤陀笃信左道之术,家里养有猫鬼,开皇十八年独孤皇后和杨素之妻郑祁耶患病,医者认为是猫鬼所致,隋文帝认为独孤陀是独孤皇后异母弟,其妻又是杨素异母妹,于是派其独孤陀的哥哥独孤穆以亲情开导他,又亲自避开旁人含蓄劝告,独孤陀言无此事。文帝不悦,将他降为迁州刺史。后又令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人等联合查案,独孤陀家奴婢徐阿尼招认受主人独孤陀指使,以猫鬼向杨素家和独孤皇后下诅咒,文帝派人用牛车将独孤陀夫妻押回,准备赐死于其家。独孤皇后绝食三日请求留独孤陀一命,陀弟司勋侍中独孤整向文帝求情,于是免陀死罪,除名为民,以其妻杨氏为尼。不久独孤陀就死了。隋炀帝即位,追念舅氏之情,赠正议大夫,复赠银青光禄大夫。有二子:独孤延福、独孤延寿。.

查看 独孤信和独孤陀

隆山郡

隆山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陵州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省仁寿县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彭山、井研等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陵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乐山行政区划史.

查看 独孤信和隆山郡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查看 独孤信和隋炀帝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查看 独孤信和隋文帝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查看 独孤信和西魏

高欢

歡,勃海郡蓨县人(今河北衡水市景县),鲜卑化汉族,鲜卑名賀六渾,为北魏、東魏權臣,也是北齐政权的奠基者。追尊為「神武帝」。.

查看 独孤信和高欢

赵贵

赵贵(),字--,天水郡南安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拜太保、大宗伯,封南阳郡公。北周时为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

查看 独孤信和赵贵

葛荣

葛荣(),北魏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鲜卑族人。.

查看 独孤信和葛荣

金鏞城

金鏞城位于中国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隋洛阳城之东15公里,是离宫与军事要地。建于曹魏明帝曹叡时期,西晋、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及唐朝初年一直沿用。 自曹魏嘉平二年(254年),司马师废曹芳迁于此和咸熙二年(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位居金墉城始,该城亦为废主弃-后-幽居的场所。金墉城共分三个小城,为不同时期修建,丙城为魏晋时期建造,甲、乙二城修建时间晚于丙城。甲城西墙现长22米,宽2米,方向10°.东墙现长21米,宽2米,方向10°.乙城东墙现长25米,宽2米,方向11°.丙墙东墙现长21米,宽2米,方向13°.北墙现长22.5米,宽8米,方向9°.

查看 独孤信和金鏞城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独孤信和长安

柔然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古代遊牧民族,先祖為東胡,中世紀原是附屬於鲜卑拓跋部的一個部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國自蒙古高原崛起後,柔然分裂許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韋,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遷成為歐洲所說的阿瓦爾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南北朝时柔然也自称“汉”,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指柔然)异域,义同唇齿……光复中华(北魏占领的中原)……岂不盛哉!”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查看 独孤信和柔然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及奠基者,在位8年,由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于唐太宗,称号“太上皇”。.

查看 独孤信和李渊

李昞 (北周)

李昞(),南北朝時期北周官员,祖籍隴西,是唐朝開國君主李淵的父親,妻子獨孤氏。 李昞家族世代都仕於北朝,其父李虎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稱陇西郡公。554年9月,李昞承襲為陇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國公。曾任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隋時繼續為唐國公,死後諡唐仁公。 李淵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世祖,諡號元帝,陵墓称兴宁陵。.

查看 独孤信和李昞 (北周)

楊俊

楊俊(),小字阿祗,隋文帝第三子,母獨孤皇后。.

查看 独孤信和楊俊

楊秀

楊秀(),隋文帝楊堅的第四子,封蜀王,後降为庶民。 楊堅和皇后独孤伽羅的儿子,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性情暴烈,甚至“生剖死囚,取胆为乐”。581年,隋朝建国,立为越王,不久,徙封蜀王,任柱国、益州刺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582年,以本官,進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書令。592年,任内史令、右領軍大将軍。再出鎮蜀地,文帝又派元巖为益州长史,益州大治。 开皇十三年,元巖卒于官。楊秀日渐奢靡骄纵,造浑天仪,多捕山獠充当宦官,車馬衣服違反制度兴建宮殿比拟皇帝。皇太子楊勇被废,晋王楊广立为皇太子,楊秀对二哥楊广不满。楊广与楊素派使者探查楊秀的罪状,密告他谋反。602年,因被杨广、杨素诬陷使用巫蛊诅咒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被剥奪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因罪責被剥奪官爵贬为庶民,不许与妻儿相见。杨秀上表请求原谅,求见最爱的儿子爪子,文帝更生气了,下诏说杨秀有十大罪,还说:“我不知道‘杨坚’、‘杨谅’是你的什么亲戚。”但後来还是允许杨秀与諸子相处。文帝感嘆說:「元巖若在,吾兒豈有是乎!」 煬帝楊广即位後,禁錮如初,不过隋炀帝都一直把他带在身边。618年,宇文化及弑煬帝,欲立楊秀为皇帝,众議不许,于是楊秀及其七个儿子都被殺害。.

查看 独孤信和楊秀

楊諒

楊諒(),字德章,一名傑,隋文帝楊堅第五子,母独孤皇后。因不滿隋煬帝楊廣,起兵造反,被楊素率兵擊敗,被囚至死。.

查看 独孤信和楊諒

楊麗華

楊麗華(),北周宣帝皇后,后为皇太后。隋朝时封樂平公主。父親是隋文帝楊堅,母親為獨孤皇后,女兒為宇文娥英,女婿為李敏,外孙女為李静训。.

查看 独孤信和楊麗華

武川县

武川縣()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下所轄一個縣。縣人民政府設於可可以力更镇(蒙古文Köke ergi)。.

查看 独孤信和武川县

武平县

武平县是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独孤信和武平县

河南郡

河南郡,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郡級行政區,舊稱三川郡(古土文物作「叁川郡」),又曾改稱河南尹,唐朝以後由洛州、河南府所取代,「河南郡」名稱走入歷史。.

查看 独孤信和河南郡

洛阳县

洛阳县,中国古旧县名。 秦朝置雒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为三川郡治所。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雒阳仍为郡治。东汉、三国曹魏、西晋皆以此为都。曹魏改洛阳县。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此,东魏迁都邺,改洛阳县为宜迁县,旧城遂废。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于河南县营建新洛阳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洛阳县迁至洛阳城从善坊。此后一直为河南郡、河南府、金昌府、河南路附郭县之一。1948年县城析置洛阳市。1955年撤县,分别划归洛阳市及孟津、偃师、宜阳三县。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河南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县份 Category:洛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孟津县 Category:宜阳县 Category:偃师市 Category:1千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5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独孤信和洛阳县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独孤信和洛阳市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東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查看 独孤信和清河崔氏

明敬皇后 (北周)

孤皇后(),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太保、卫国公独孤信长女,母郭氏,周明帝宇文毓的夫人。 宇文毓登基之前,娶独孤氏为夫人。宇文毓二年正月癸丑(558年2月22日),独孤氏被册立为王后。当年四月甲戌(558年5月14日),独孤氏去世,四月甲申(558年5月24日)葬于昭陵。武成初年,独孤氏被追尊为皇后。周明帝死后,与独孤皇后合葬。.

查看 独孤信和明敬皇后 (北周)

另见

503年出生

557年逝世

北周将军

北周自杀人物

西魏

楊麗華武川县武平县河南郡洛阳县洛阳市清河崔氏明敬皇后 (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