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独孤信和独孤善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独孤信和独孤善之间的区别

独孤信 vs. 独孤善

孤信(),本名如愿,鲜卑名期弥头,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拜大司马,进封卫国公。. 孤善(),字伏陁,鲜卑名弩引,云中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二子,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兄。死于北周建德年间(572-578年)。 独孤善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后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善自幼聪慧,善骑射,以父勋,封为魏宁县公。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又以父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长安郡公。 北周立国元年(557年),除河州刺史。不久独孤信因参预楚国公赵贵铲除权臣宇文护,事情泄露后被毒杀,独孤善也被撤职为民。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独孤善被派到岭南龙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任刺史,时龙州蛮任公忻、李国立等聚众为乱,独孤善不能抵御,被和洪取代。天和六年(571年),袭爵河内郡公,食邑二千户。 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东讨北齐,独孤善随行,以功授上开府。寻除兖州刺史,卒于任上,年三十八。赠使持节、柱国、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之间独孤信和独孤善相似

独孤信和独孤善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天和 (北周)宇文护宇文泰开府仪同三司匈奴北周武帝北魏北齐八柱国獨孤伽羅赵贵长安

天和 (北周)

天和(566年正月—572年三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歷時6年餘。.

天和 (北周)和独孤信 · 天和 (北周)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宇文护

宇文護,小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儿子,母阎姬。北周權臣,掌握朝廷大权15年。.

宇文护和独孤信 · 宇文护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漢化鮮卑人,北朝西魏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

宇文泰和独孤信 · 宇文泰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晉至元朝時,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

开府仪同三司和独孤信 · 开府仪同三司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匈奴和独孤信 · 匈奴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北周武帝

#重定向 周武帝.

北周武帝和独孤信 · 北周武帝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北魏和独孤信 · 北魏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北齐和独孤信 · 北齐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八柱国

八柱国是中国历史上西魏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为:.

八柱国和独孤信 · 八柱国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獨孤伽羅

孤伽羅(),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七女。隋朝隋文帝即位之後,封為皇后。.

独孤信和獨孤伽羅 · 独孤善和獨孤伽羅 · 查看更多 »

赵贵

赵贵(),字--,天水郡南安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拜太保、大宗伯,封南阳郡公。北周时为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

独孤信和赵贵 · 独孤善和赵贵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独孤信和长安 · 独孤善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独孤信和独孤善之间的比较

独孤信有58个关系,而独孤善有3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13.33% = 12 / (58 + 32)。

参考

本文介绍独孤信和独孤善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