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清河崔氏

指数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東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目录

  1. 49 关系: 博陵崔氏大业 (年号)天宝太原王氏宰相山东省崔夤崔宗伯崔休崔彦昭崔元孙崔元综崔知温崔神基崔群崔詧崔胤崔逞崔昭纬崔慎由中元临清市七姓十家建元 (西汉)开皇北魏刘邦唐高宗元鼎四姓王莽荥阳郑氏青州市魏孝文帝齊郡范陽盧氏郡望蓝田县鄢陵县至德永光 (西汉)汉元帝汉武帝汉景帝清阳县清河县清河郡显庆慕容德

  2. 中国各姓氏家族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博陵郡为郡望的崔姓家族,博陵崔氏在东汉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然门第低于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博陵崔氏在北齐北周时期全面上升,成为一流士族。唐初修订《氏族志》,既属关中集团,又是山东名族的博陵崔氏第二房崔民幹被定为第一等,只是在唐太宗的直接干预下才被下调至第三等。在唐朝,博陵崔氏属于七姓十家的禁婚家范畴,有宰相十五人,其中博陵第二房尤为显赫,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查看 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大业 (年号)

大业(605年正月—618年三月)是隋朝政权隋炀帝杨广的年号,歷時13年餘。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隋书》、《北史》等记载到大业十三年,《资治通鉴》只记载到十二年。清朝学者赵翼则认为李渊虽然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但是隋炀帝仍在,大业年号并没有废。事实上隋炀帝当时在江都,未必知道李渊已另立皇帝,故仍以皇帝自居并继续使用大业年号。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徐忆农指出,《隋史》是唐太宗在位时修撰的,的确刻意回避“大业十四年”,但并非绝对禁止,如《隋史·许善心》传中写道:“十四年化及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则指出有多种书写“大业十四年”的墓志,《卢文构夫人月相墓志铭》中,有“大业十四年遇疾”;而洛阳出土的王德备墓志上书写“于时大业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卒”,该墓志撰于贞观十八年。张学锋认为唐初朝廷对于“大业十四年”的使用比较宽容。.

查看 清河崔氏和大业 (年号)

天宝

天寶是: 年号.

查看 清河崔氏和天宝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是中国中古时代的一个以太原郡为郡望的王姓士族,从魏晋至唐朝都显赫非常,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合成七姓十家。.

查看 清河崔氏和太原王氏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查看 清河崔氏和宰相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清河崔氏和山东省

崔夤

崔夤,字敬礼,宋朝《新唐书》为赵敬避讳称为崔恭禮,清河东武城县(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南北朝时期的人物。 崔夤是崔宗伯的儿子,北魏太子舍人,娶晋宁公主。晋宁公主是魏文成帝的孙女,安乐王拓跋长乐的女儿。刚正有志节,且有德行。崔夤早卒。赠乐安郡太守。崔夤的哥哥的后代,号为清河大房,崔夤的后代,号为清河小房。其子崔长谦,担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十一世孙崔群(崔稹之子)、十二世孙崔彦昭是唐朝的宰相,十一世孙崔璆(崔郾之子)是黄巢的宰相。.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夤

崔宗伯

崔宗伯(),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南北朝时期的人物。.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宗伯

崔休

崔休(),字惠盛,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北魏官员,清河崔氏的清河大房始祖。.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休

崔彦昭

崔彦昭(),字思文,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彦昭

崔元孙

崔元孙(),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刘宋尚书度支郎。崔琰后裔。.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元孙

崔元综

崔元綜(),唐朝和武周官员,在武则天年间任宰相。.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元综

崔知温

崔知温(),字礼仁,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任宰相。.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知温

崔神基

崔神基,唐朝贝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武周时代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 其父崔义玄为唐初名臣,曾经支持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崔义玄死后,崔神基袭清丘县公之爵。 692年八月十六,司賓卿崔神基被武则天任命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九月廿二,他和其他的宰相李游道、--、袁智弘、李元素还有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长史任令輝,被酷吏王弘义诬陷。一起流放到了岭南。唐中宗复位,崔神基为大理卿。崔神基弟崔神庆。.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神基

崔群

崔群(),字敦詩。唐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 崔稹之子。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貞元八年進士,年僅十九歲,與韓愈為友,貞元十年中賢良方正科。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貞元十二年為宣歙觀察使從事。元和元年累遷右補闕。元和二年,召為翰林學士,歷官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长庆二年,授秘书监。太和五年,拜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太和六年(832年)八月卒,赠司空。.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群

崔詧

崔詧(),唐朝藍田人,在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武则天临朝期间,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崔詧出自清河崔氏--六房之一的南祖崔氏,崔詧任宰相之前的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一般有宰相的传,却都没有他的传。684年九月,崔詧时任監察御史,当时英国公李敬业反对睿宗的母亲武则天临朝称制在扬州造反,宰相裴炎说太后将权力交给皇帝,叛乱自然平定。崔詧听说后,上书太后:“裴炎受先帝顾命,大权在握,若无异心,为什么要让太后交权?”结果,武则天以裴炎勾结李敬业谋反之罪,将他处死。崔詧升任著作郎。十月,崔詧和时任右史(即起居舍人)的沈君諒被太后武则天任命为正諫大夫(即谏议大夫,隶属于鸞臺-门下省),并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为宰相。685年二月,沈君谅罢相。三月,崔詧罢相。689年九月,时任夏官侍郎的崔詧被武则天暗杀。.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詧

崔胤

崔胤(),字昌遐,或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位夏津縣西北)人。晚唐官员。曾数度拜相(893年-895年、895年-896年、896年-899年、900年-901年、903年-904年),故外号崔四入。 進士出身,與詩人韓偓友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聘為從事。后入朝,累迁考功、吏部员外郎,转郎中、给事中、中书舍人。大顺中,历兵部、吏部侍郎,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判户部事。乾宁二年(895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同年,崔胤随从唐昭宗出逃长安。返回长安后,加礼部尚书,并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 乾宁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后罢崔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因朱全忠的关系,复召拜平章事。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聯合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打敗废黜昭宗另立皇长子李裕为帝的劉季述,唐昭宗復位,崔胤进位司空,复知政事,兼领度支、盐铁、三司等使。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召朱全忠救駕。崔胤利用朱温對抗宦官,玩弄權術,排斥异己。三年(903年)神策军解散后,昭宗以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欲以皇子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崔胤又迎合朱温的意思,在昭宗属意李裕的情况下坚请昭宗以年轻的嫡次子辉王李祚为元帅。朱温厌恶李裕,要崔胤提出以参与政变为由处死李裕,昭宗不肯,朱温否认是自己的意思。崔胤又覺得朱溫權勢漸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繕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春正月,朱全忠侄子朱友伦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所害,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殺崔胤、郑元规,長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年五十一。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Category:崔姓.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胤

崔逞

崔逞(),字叔祖,清河東武城(今山東德州市武城縣)人。北魏大臣。東漢末中尉崔琰六世孫。歷仕前燕、前秦、後燕及北魏,入北魏後初受拓跋珪器重,委以政事。但後因言辭傲慢及草擬對東晉請兵的答覆信時不合拓跋珪心意而被賜死。.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逞

崔昭纬

崔昭緯(),字蕴曜,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昭纬

崔慎由

崔慎由(),字敬止。唐朝政治人物。唐宣宗时宰相,曾任过剑南节度使、河中节度使。.

查看 清河崔氏和崔慎由

中元

汉武帝建立了年号制度。在武帝之父景帝在位時,雖然沒有年号。但是他將其在位的時間(西元前156年至前141年)分為三段,中元(或稱中)就是三个時段中处于中间的一段,共計六年(西元前149年至前144年)。 中元也是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中元年号的另外一种写法。 中元也是黄帝纪年法(即中華曆)的簡稱。.

查看 清河崔氏和中元

临清市

临清市是中国山东省省辖市,因为临近古清河而得名。.

查看 清河崔氏和临清市

七姓十家

七姓十家,为唐朝山東的几個士族,由北魏的四姓、五姓发展而来。.

查看 清河崔氏和七姓十家

建元 (西汉)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是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所使用的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共6年。.

查看 清河崔氏和建元 (西汉)

开皇

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歷時20年。.

查看 清河崔氏和开皇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清河崔氏和北魏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查看 清河崔氏和刘邦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查看 清河崔氏和唐高宗

元鼎

元鼎(元年:前116年 - 末年:前111年)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年号。汉朝使用元鼎这个年号一共六年。.

查看 清河崔氏和元鼎

四姓

四姓是指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非常有名望的四大望族,由于姓氏不同,而称为“四姓”。 東汉明帝时:.

查看 清河崔氏和四姓

王莽

王莽( -->),字巨君,魏郡元城貴鄉(今河北邯郸大名縣東)人。西漢末年政治人物及權臣,之後篡奪皇位並自立新朝。.

查看 清河崔氏和王莽

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荥阳郡为郡望的郑姓士族。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国灭亡后以国为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北魏时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个宰相。现代考古论证,河南省开封县境内的启封城外西侧有荥阳郑氏家族墓地。.

查看 清河崔氏和荥阳郑氏

青州市

青州市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益都县,1987年3月30日撤县设市。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 2008年,青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正式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县级市所拥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3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为云门山风景名胜区。.

查看 清河崔氏和青州市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元--(),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後改姓「元」,在位28年,卒年33岁,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漢化運動為主體,俗稱孝文漢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雖然因推動漢化急進而最終導致六鎮起義及北魏滅亡,卻為北朝的胡漢融合作出貢獻。 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查看 清河崔氏和魏孝文帝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查看 清河崔氏和齊郡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范阳郡为郡望的卢姓士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爲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今山東省長清縣)而受姓盧氏。秦漢時代,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后,定居涿县。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卢氏从此起家。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结婚姻,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范阳卢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郡姓的一流门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个宰相。.

查看 清河崔氏和范陽盧氏

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或地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郡望始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当时称为“士族”、“右姓”等,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他们特意在姓氏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显示贵族身份,显示与同姓氏其他人的区别。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如陈郡有陈郡谢氏、陈郡袁氏等。同一姓氏,不同地区的家族,则使用各自的郡望,如崔氏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朝时期,门阀制度衰落,而社会上仍多称郡望。同时,唐代流行以本姓氏最著名士族使用的郡望标榜个人或家族。至明代,籍贯方才彻底替代郡望。 毛汉光指出,士族是具有时间纵度的血缘单位,强调郡望以区别于其他家族,犹如一家百年老店强调金字招牌一般,郡望与士族相始终。.

查看 清河崔氏和郡望

蓝田县

蓝田县属于陕西省西安市管辖下郊区县。古时以盛产蓝田玉闻名,目前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查看 清河崔氏和蓝田县

鄢陵县

鄢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许昌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许昌市东部。面积86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62万。县政府驻安陵镇。.

查看 清河崔氏和鄢陵县

至德

至德有以下含义.

查看 清河崔氏和至德

永光 (西汉)

永光(前43年~前39年)是西汉时期汉元帝刘奭(“奭”音同“氏”,拼音“shì”)的第2个年号,共计5年。.

查看 清河崔氏和永光 (西汉)

汉元帝

汉元帝劉奭(),,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其正式諡號為「孝元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元帝」。汉宣帝长子,生于民间,母恭哀皇后许平君。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即前49年-前33年。.

查看 清河崔氏和汉元帝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查看 清河崔氏和汉武帝

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为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其正式諡號為「孝景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景帝」,景帝後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崩于未央宮,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長子,母竇皇后。他在位期间,主要是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和他父亲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景帝以后所有西汉皇帝,新莽时期的更始帝刘玄、所有东汉皇帝,以及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刘禅,都是汉景帝后裔。.

查看 清河崔氏和汉景帝

清阳县

#重定向 清河县.

查看 清河崔氏和清阳县

清河县

清河县在中国河北省南部、南运河南岸,是邢台市所辖的一个县,邻接山东省。 县政府驻葛仙庄镇,距石家庄市148.9公里。.

查看 清河崔氏和清河县

清河郡

清河郡,中国古代的郡。 西汉時置,后屡改为清河国,汉元帝永光后改为郡,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清河縣、故城县及棗強縣、景县、南宫市部分地方、山东省临清市、夏津縣、武城縣及德州市、高唐縣、平原縣部分地方。东汉時改置为国,移治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梁冀忌恨清河王刘蒜,于147年改清河国为甘陵国,以为刘开之孙刘理为甘陵王。建安十一年(206年),甘陵国除。 西晋以后辖境减缩。北魏改为郡,仍治甘陵县。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河北省清河县西北。隋代改名清河县,移今清河县西),後在开皇初期改為省。大业七年(611年)张金称、高士达起义就在此地。隋代大业及唐代天宝、至德年間又曾改贝州为清河郡。.

查看 清河崔氏和清河郡

显庆

显庆(656年正月-661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餘。 为避讳唐中宗李显的名字,因此唐朝人追称显庆年号多称明庆,又作光庆。.

查看 清河崔氏和显庆

慕容德

燕献武帝慕容德(),後改名慕容備德,字玄明,十六國時期南燕皇帝,鮮卑人,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幼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晉書》載其「年未弱冠,身長八尺二寸,姿貌雄偉」。又「博觀群書,性清慎,多才藝」。.

查看 清河崔氏和慕容德

另见

中国各姓氏家族

亦称为 乌水房,清河青州房。